导航:首页 > 名人故事 > 历史人物武训

历史人物武训

发布时间:2021-02-09 16:40:55

A. 武训与历史中的哪些人物有关系

武训(1838-1896)

原名武七。山东堂邑(今属聊城)人。少时孤贫,从母乞讨于版市。稍长,边当雇工权边乞讨。自恨不识字,提出“修个义学为贫寒”。遂以乞讨所得,积累成数,放债置地。在堂邑、馆陶、临清三县置地300余亩,财产总达1.7万余吊。1888 年,与杨树坊合办义塾于柳林村,次年,与了证和尚合办馆陶县杨二庄义塾。1896年又和施善政合办临清镇御史巷义塾。塾分二级,称蒙学、经学。常来往塾中,师之勤于事者叩谢之,师不称职或生徒之顽梗不率教者则跪泣劝之,师生咸相戒勉。因“行乞兴学”,得山东巡抚张曜召见,赏银200两,黄绫“官捐薄”一本。光绪帝授以“义学正”,赏穿黄马褂,赐“乐善好施”匾额,准予建立牌坊。1896年卒于临清义学庑下。由山东巡抚袁树勋奏准“宣付国史馆立传”准入堂邑、馆陶、临清三县乡贤祠,并得建忠义专祠

B. 有一个历史人物名字叫什么成功

郑成功吗?
郑成功(1624.08.26-1662.06.23),本名森,又名福松,字明俨、大木。 福建泉州版南安人,祖籍河南固始。权[1-2] 汉族,明末清初军事家,抗清名将,民族英雄。其父郑芝龙,其母名田川氏。弘光时监生,因蒙隆武帝赐明朝国姓“朱”,赐名成功,并封忠孝伯,世称“郑赐姓”、“郑国姓”、“国姓爷”,又因蒙永历帝封延平王,称“郑延平”。
1645年(清顺治二年,弘光元年)清军攻入江南,不久郑芝龙降清、田川氏在乱军中自尽;郑成功率领父亲旧部在中国东南沿海抗清,成为南明后期主要军事力量之一,一度由海路突袭、包围清江宁府(原明朝南京),但终遭清军击退,只能凭借海战优势固守泉州府的海岛厦门、金门。1661年(清顺治十八年,永历十五年)率军横渡台湾海峡,翌年击败荷兰东印度公司在台湾大员(今台湾台南市境内)的驻军,收复台湾,开启郑氏在台湾的统治[3] 。
有《延平王集》行世。郑成功死后,台湾民间陆续建立庙宇祭祀,其中以台南延平郡王祠最为重要

C. 请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回答问题: 清朝末年,有一个人,名字叫武训,生活极其困窘

(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发展,错误的阻碍发展。
用矛盾的普遍论去解释
认识轮的内容,你自己写
评价:既有积极 又有消极,但利大于弊
(2)评价一个人要一分为二的看问题

D. 有哪些姓武的历史人物

历史名人
武亿:抄清代著名学者,乾隆进士。创办范泉书院,亲自讲学。治经史,精于考订金石文字。著有《经读考异》、《群经义证》、《偃师金石记》、《授堂诗抄》等。
武禹襄:清代武式太极拳创始人。
武祺:元朝人,著有《宝钞通考》。
武汉臣:元代戏曲家,所作杂剧甚多,今知有10种。
武元直:明昌间名士。善画山水,能诗文。作品有《莲峰小隐图》、《渔樵闲话图》、《东坡游赤壁图》等。
武宗元:北宋著名画家,善画 道鬼神,行笔流畅。
武则天:中国第一位女皇帝,君临天下21年。
武训:中国近代群众办学的先驱者,伟大的平民教育家.为穷人创办了堂邑.馆陶.临清三县义学.

E. 运用马哲回答这个问题 清朝末年,有一个人,名字叫武训,生活极其困窘,以至于流落到乞讨的境地。但武训

(1) 首先不论他的立场是什么,单就结果而言确实有一些没有条件学习的人,有了回机会学认字,虽然只有“小众答”受了益。不管别人怎么品论,他做这件事情的出发点肯定是善意的,不管后来变成了什么样!
价值虽有,但个人觉得微乎其微。
(2)这条不知道怎么解答,不过我想你可以等待专业的学者来解答。我只是个业余的。
不过评价历史人物的标准的话,我想每个人的思想和价值观都是不同的。观点不一样,所做的评价也不一样。
不过,我想不管是做历史人物评价,还是别的什么的评价,大概都要有一颗冷静客观的心吧!
尽量不要戴有色眼镜评价!

我也不知道回答的对不对。毕竟我不是专业的!

F. 怎样评价武训这一历史人物

武训先生(1838——1896年),行七,原无名,名“训”是清廷嘉奖他行乞兴学时所专赐,字属蒙正,自号义学症,谥号义学正。山东省堂邑县(今冠县柳林镇)武庄人。中国近代群众办学的先驱者,享誉中外的贫民教育家、慈善家,行乞三十八年,建起三处义学,教育了无数穷家子弟,是中国历史上以乞丐身份被载入正史的唯一一人,被誉为“千古奇丐” 。

G. 武姓历史名人都有哪些

武丁:商代国王。后世称作高宗。传说 名昭,为盘庚弟小乙之子。年幼时,武丁曾 在外行役,与“小人”一起劳作,因而较了 解“稼穑之艰难”。他即王位后,提拔傅说执 政。傅说原为刑徒,被武丁发现,加以重 用。武丁还任用甘盘为大臣,以此二人“接天 下之政,治天下之民”,力求巩固统治,增强 国力,使商王朝得以大治。《史记·卷三》 称:“武丁修政行德,天下咸□,殷道复兴。 ”由于武丁将商王朝推向极盛,被称作“中兴 之王”。武丁在位期间,不断向西面的□方、 南面的虎方、东面的夷方、北面的鬼方以及 羌方、周族等进行大规模征伐。其中对□方 作战动员的兵力,有时三千,有时甚至达五 千;对鬼方用兵三年才攻克。据殷墟卜辞记 载,武丁的配偶妇好还亲自率兵征伐羌方。 除了“伐羌”之外,卜辞中还有许多“获羌”、 “用羌”的记载,即抓获了羌人的俘虏并用作 人祭的牺牲,且数字惊人。武丁向四方连年 用兵,征服了周围的许多小方国。这些征伐 战争,为王朝形成“邦畿千里,维民所止,肇 域彼四海”的广大疆域,奠定了基础。武丁在 位五十九年,死后,由其子祖庚继承王位。

武臣:秦末陈县(今河南省淮阳)人, 随陈胜起义,后自立赵王,因违抗陈胜命 令,被部将李良所杀。

武漳:文水(今山西省汾阳)人,五代 后蜀著名将领,职山南节度使,重视农业, 对当地农田水利建设有所贡献。

武亿:清代著名学者,乾隆进士。创 办范泉书院,亲自讲学。治经史,精于考 订金石文字。著有《经读考异》、《群经义 证》、《偃师金石记》、《授堂诗抄》等。

武禹襄:清代武式太极拳创始人。

武祺:元代太谷(今属山西省)人,历 任中书参议、户部尚书、甘肃行省参政等 职。曾参与更改钞法,铸宝钱,然时不助 祺,物价腾踊,钞法遂坏。著有《宝钞通 考》等。

武亿:河南偃师人,清代著名学者,官 任博山知县。曾创办范泉书院,精于金石文 字考订。著有《经读考异》、《偃师金石 记》等。

武训:中国近代群众办学的先驱者,伟 大的平民教育家,为穷人创办了堂邑、馆 陶、临清三县义学。

武士彟:唐代并州文水(今山西省文水 东)人,武则天之父。以经营木材致富, 随李渊征战有功,被封官爵。高宗时,以皇 后之父身份受封周国公,被赐太原王。

武则天:(624~705年)中国历史上唯 一一位女皇帝,籍贯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 东),生于利州(今四川省广元市)。唐高 宗李治的皇后,唐中宗李显、唐睿宗李旦之 母,高宗去世后,武则天相继废掉两个儿子 中宗和睿宗,公元690年建周代唐,在位21 年。创造了"曌"(读音"zhao")这个字,意 为"日月当空",并改国号为“周”,史称“武 周”。执政期间,颇多政绩,如善用人才,开 创殿试,重视农业,加强边防等。但其任用 酷吏,时有冤案。公元705年去世让位与子 唐中宗,中宗遂复唐。她身后留下的用早期 的契丹文字刻的乾陵“无字碑”,不仅吸引千 百年来人们的纷纷猜测,而且为失传的女真 文字留下了一份极其珍贵的文字史料,也是 武则天的“无字碑”的一大贡献。

武承嗣:武则天之侄,因荫而权重。后 武承嗣争立太子,不果,怏怏而死。

武三思:武则天之侄,阴谋作乱,事败 被杀。

武元衡:河南缑氏(今河南省偃师南) 人,唐代建中进士,官至宰相,帝评之曰“是 真宰相器。”因刚直不阿,触犯权贵,被刺客 暗杀。

武宗元:河南省白波(今孟津)人,北 宋著名画家,学吴道子,行笔流畅,擅佛道 鬼神,曾为寺观作壁画,人皆称之。

武允蹈:宋代高诗人,两贡于乡,诗文 刻意,多脍炙人口,著有《练湖集》。

武汉臣:元代戏曲家,所作杂剧甚多, 今知有10种。

武元直:金代北京人,明昌间名士。善 画山水,能诗文。作品有《莲峰小隐图》、 《渔樵闲话图》、《东坡游赤壁图》等。

武宗元:北宋著名画家,善画道鬼神, 行笔流畅。

武之望:明代陕西省关中人,对医术有 独到之处,曾参王肯堂之《证治准绳》,编 有《济阴纲目》,另著有《济阳纲目》。

武禹襄:河北人,清代武式太极拳创始 人。其融贯众派,自成一体,称“武式小 架”。

武士敏:民国抗日将领。字勉之 (1892-1941),怀安(今河北省怀安) 人。1937年出任第一六九师师长,两年後升 任第九十八军中将军长,与八路军精诚团 结,并肩作战,共同抗日。1941年9月,武 士敏率部在与日军的战斗中牺牲,终年49 年。武士敏壮烈殉国後,举国悲痛,全国许 多地方纷纷为其举行追悼大会,《新华日 报》华北版发表了报道、社论和纪念文章。 1984年 11月29日,山西省人民政府在长治 市太行山烈士陵园中,为武士敏将军举行乐 遗骸迁葬仪式,并在墓前立了一通墓碑,以 追悼先烈。

武迟,字小樊,化学工程学家,教育 家,浙江省杭县(今杭州市)人,1914年12月 出生于书香门第家庭。早年参加创建中国高 校石油炼制专业,为中国石油工业培养了大 批科技人才。后长期致力于石油炼制生产技 术开发和科技管理工作,为炼油和石油化工 催化剂的国产化等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

H. 人们为了纪念武训做了哪些事情

所有武训生前事迹,除了国史馆已奉令为之立传外,梁启超先生还专门为他撰写了十分精彩的《兴学节略》,以资表扬。梁文中说武训的义塾“行之数十年,弟子卒业而去者,不可胜数”,而他始终“日以两钱粗馒终其身”。

文中最后总结道,“铢积寸累,惟以兴学为事。殆所谓奇节瑰行,得天独厚者欤!”梁启超乃当时维新变法的领袖人物,又是知识界泰斗,在他的倡导下,武训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瞩目。张默生《异行传》里也专有义丐武训一节,宣传他的事迹。

1903年山东巡抚衙门为武训修葺了陵墓、建造了武训祠,并立碑为纪。到了民国时期,为纪念清末闻名中外的“平民教育家”、“义学正”武训,时任山东教育厅长何思源先生拨款重建了武训祠。

何思源还在武训祠堂立了尊武训汉白玉雕像,这座雕像比真人略大。据解放后当地曾见过武训的老人们都说这座雕塑像酷似武训本人,可惜在文革中被红卫兵毁坏。1932年,当时的山东省主席韩复榘为纪念在临清倡办义学的武训,建造了“武公纪念堂”,并在纪念堂两侧建造了两个“武公纪念厅”。

辛亥革命以后,人们对武训先生的行动及精神推崇备至,武训获得了更为广泛的赞誉,他被誉为普及教育之先导,私人兴学之表率,中国教育事业的楷模。蔡元培、黄炎培、邓初民、李公朴等民主人士,蒋介石、汪精卫、戴季陶、何思源等政界要人,冯玉祥、张学良、杨虎城、段绳武、张自忠等军界人物,陶行知、郁达夫、臧克家等文教界人士,或撰文赞颂,或题辞纪念,或为以武训为名的义学捐款。

1934年,临清县武训小学发起了武训九十七周年诞辰纪念活动。参加这次纪念活动的人几乎囊括了当时全国军政要员和文教界知名人士。蒋介石、张学良、杨虎城、冯玉祥、于右任、郁达夫、陈衡哲、何思源等社会名流纷纷用题词、诗歌、散文、传记等多种方式,对武训的办学精神给予了颂扬。

1945年12月,陶行知等人又在重庆兴起了纪念武训诞辰一百零七周年活动。郭沫若、邓初民、柳亚子等大批教育家、文学艺术家和社会各界爱国人士参加了纪念会。两次纪念活动前后呼应。对于推广武训精神,发展民众教育,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陶行知在四十年代物价飞涨、教育经费紧张的时期,曾在全国提出“跟武训学”的口号,要求大家做“集体的武训”,艰苦办学。

当时武训的兴学事迹被正式列入学校教科书中。全国共有七省三十多处学校以武训名字命名。特别是“大量办义学,急务此为最”的冯玉祥,在1932年至1935年间,在山东创办了十五所武训小学。后来陶行知创办育才学校,张伯苓创办南开学校都与武训精神的影响有很大的关系。全国甚至出现了武训出版社、武训街这样的名称。江苏南通的一所师范学校还将武训像与孔子像并列。山东民众甚至称其为“武圣人”,足见武训在当时地位之高、影响之广。

中国共产党主办的《新华日报》曾发表过称赞武训的文章,1945年12月1日,郭沫若在《新华日报》纪念武训特刊上为武训题辞:“武训是中国的裴士托洛齐,中国人民应该到处为他树铜像”。

同月6日,《新华月报》发表黄炎培、邓初民、李公朴、潘梓年等人纪念武训的文章。为纪念武训,抗战时期的中国共产党冀鲁豫边区政府曾明令将武训的故乡堂邑县更名为“武训县”,柳林镇更名为“武训镇”,并在武训诞辰纪念日举行了各种纪念活动。同年,中共冀南行署在柳林镇还创办了武训师范。

总之,在二十世纪前半叶,即1951年《武训传》遭受大批判以前,中国不同社会阶段的历届政权,对武训和武训精神的态度都是一致的。无论是在清王朝时期,还是民国时期,甚至在汪伪政权控制的敌占区里,武训都是正面的、被赞扬的、受崇敬的形象。

武训办义学不仅在国内有很高声誉,在国外也有一定的影响。他被收入《世界教育辞典》中,因为他没有文化,故称他为“无声教育家”、“平民教育家”。

当时学习武训精神蔚然成风。人们之所以如此重视武训,这是因为武训精神在当时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和时代背景。旧中国是个有着四万万人口的大国,而且是一个穷国,文盲比例非常高。教育能否普及兴盛是一件关乎国运的大事。武训办学的实质是让学堂的大门向所有人敞开,这是一次把精英教育转向平民教育的伟大尝试。从这个方面来说,武训是世人皆醉中的独醒者之一,百年蒙昧中的先觉者之一。尽管他是个文盲加乞丐,他的独醒和先觉在有知识的人看来,也许过于质朴和简单。

本质上,武训走的是教育救国的道路。其兴学活动多少反映了下层农民朴素的改良主义意愿。尽管任何改良主义在近代中国最终免不了被颠覆被否定的命运,但从深刻而惨痛的历史教训来看,改良主义无疑是最优选择,只可惜中国屡屡与之失之交臂。武训对社会底层表现出强烈的同情心和博爱精神,体现了中国自古以来“仁者爱人”的传统。

当时没有人会把武训精神狭隘的理解为只有行乞来办学才是武训精神的真谛。事实上,人们把当时一切对教育有所助益的义举和做为都称赞为具有武训精神的行为,并把那些竭尽全力推动民族教育的人称为武训式的人物。

I. 被称为中国“千年奇丐”的武训先生 究竟是什么乞丐

1896年12月5日,中国历史上最悲情的乞丐武训死了。晚清上到慈禧、光绪,下到山东老百姓都非常惊讶,又是表彰、又是塑造雕像。武训的知名要感谢左宗棠手下“三大将之一”(另两位为新疆巡抚刘锦棠、王德榜)的山东巡抚张曜(1891年已经故去)。武训的故事被发扬后,不仅仅是晚清,到了民国也非常被人推崇。我孤陋寡闻,在我的头脑中,乞丐应该是自人类有伤残、财富不均开始就存在的了。这么多年中,除了朱元璋是乞丐皇帝外,除了传说的洪七公等虚构人物外,历史真实人物中,没有人能比得了他了。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就非常推崇他,并以他为榜样身体力行兴办教育。然而,一部以它的名字为名的影片《武训传》在1951年2月上映后风靡全国,然而,3个月后,因为最高领袖的言辞批判,《武训传》和《武训》受到了强烈的批判。1966年,红卫兵将他墓中的残骨敲碎散扬。直到2012年,《武训传》的片子才被以“仅供研究”的名义重新面世。
这位乞丐,生前感天动地,死后惊天动地。他到底做了什么事儿?今天我们就来说说武训这个人。
武训,今山东聊城冠县(堂邑县)柳林镇武庄人。因家穷,没有知识,父母便以他排行老七,叫他武七。武训7岁丧父,乞讨为生。14岁后,出外当佣人。因为从小乞讨,不被人尊敬不说,就是被平视的机会都少,导致他有逆来顺受的性格特点。为此,别人都欺负他,他一般也不敢反抗。做完3年工后,雇主欺负他什么都不懂,告诉他工钱已经结了。
武七再是绵羊、再是兔子,这个肯定不能忍了,因此,便与雇主争辩,结果被雇主及其打手打得口吐白沫。武训一病不起,不吃不说足足三天三夜。他深感不识字、没有文化的苦,总觉得自己这辈子完了。久而久之,他心中有一个想法。
武七居住的武村,有不少同族,看着同族晚辈,武七觉得他们不能再像自己一样了。老子那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名言,在最普通、最穷苦的武训心里竟然生了出来。他要办义学,让那些穷苦的孩子可以上学,不要再让自己的悲剧再在他们身上再现。为此,武训开始了行讨赚钱、攒钱、买地、请老师、招学生办义学的生涯。
为此,他奋斗了一生,虽然最终他拥有了大地主的财产,却没有享受过一天哪怕是中农的生活。他的疯狂举动,被人笑称“义学症”,清政府在得到左宗棠爱将山东巡抚张曜的上报后,加封其为义学正,并为他起名“训”。
武训乞讨很有特点,以通俗的歌谣把自己的目的唱出来,同时,辅以各种滑稽动作。在今人看来,其实就是用自虐的形式逗人嘻嘻哈哈,博取钱财。然而,你让一个从小就只知道乞讨、给人磕头、忍受别人打骂的赤贫者,用什么方法赚钱呢?所以,这并不是后人看不起他这种做法,以及对所谓的封建社会权贵富人们动不动就磕头自残的理由。
他的歌谣很简单,例如“我乞讨,我积钱,修个义学为贫寒。”“吃杂物,能当饭,省钱修个义学院。”再如为人家绩麻缠线时,他就会唱“拾线头,缠线蛋,一心修个义学院;缠线蛋,接线头,修个义学不犯愁。”
据说,他行乞办义学的历程是从咸丰七八年(1857年或1858年),也就是他19岁或20岁时开始的。
经典形象是:手拿铜勺,肩背褡袋,烂衣遮体,边走边唱。
行讨范围是:山东、河北、河南、江苏。
行乞形式:除了传统方式外,还有各种自虐、自我丑化博取人们同情或欢乐下赏钱。例如学蝎子爬、给人做马骑,甚至吃蛇蝎、吞砖瓦。自我丑化就是诸如给人家干活的时候,学一些动物叫,如驴叫时就唱“不用格拉不用套,不用干土垫磨道。”
同时,他还捡各种破烂卖、给别人打短工。总之,什么都干,只要能赚钱就行,例如做媒红、当邮差等。他把钱省下来,吃一些残羹冷炙、发霉的食品等。他把省下来的钱存放在富人家中,之所以不存在穷人家,有智商的人应该能想得出来原因。但对于富人,他也不放心,打听来打听去,听说举人杨树坊,为人正直,名声很好。
同治七年(1868),武训将分家所得的3亩地变卖,加上历年行乞积蓄,共210余吊(大概一百二十两纹银),交给一位有权有钱的杨举人那里。自己不识字、没有经济头脑嘛。希望他帮自己钱生钱,为此,他唱道:“我积钱,我买田,修个义学为贫寒。”
因为,举人嘛,从功名上说在村中已经比较高了,左宗棠也不过是举人出身。见一个乞丐要求见,那些把门的小鬼儿们一个个鼻子冲上了天、嘴撇得去了八屋。武七便在举人家门口跪了两天,终于获得了杨举人的接见。当武七把自己的计划说出后,杨举人非常佩服,不但答应帮他存钱,而且自己也出钱帮助他。
武七在有了钱后,开始以三分利息向商人放贷。虽然,三分利算是高利贷了,但是,在民间三分利较为普遍。到了49岁时,他已经买田230亩,攒钱3800多吊(两千两白银左右),从这个程度看绝对算是大地主了。但是,他的生活仍然是赤贫的。
这时,他决定兴办义学,杨举人便想让他娶个媳妇生个子,武七回答道:不娶妻,不生子,我只想修个义学。
第二年,也就是光绪十四年(1888年),武七花4000余吊,在柳林镇东门外建了第一所义学,取名“崇贤义塾”。
他跪在举人家请他们任教,跪求贫寒人家上学。50余名学生分为蒙班和经班,学费全免,办学经费从置办的田的田租中支出。
开学第一天,武七先拜老师,次拜学生。置宴招待老师时,除了请当地名绅陪吃陪喝外,他还有更大的礼节,他站立门外、磕头进菜,士绅和老师吃完后,武七就把残羹冷炙吃掉。
三十年的时间,武训终于完成了自己的理想。武七在办学过程中有一个特点,就是用行乞的方式“逼迫”不好好教书的先生、不好好学习的穷学生。老师睡觉睡过了头,他跪在地上高唱道:“先生睡觉,学生胡闹,我来跪求,一了百了”。对贪玩、不认真学习的学生,下跪泣劝:“读书不用功,回家无脸见父兄”。
巡抚张曜听闻他的事情后,接见了他并下令免征义学田钱粮和徭役,另捐银200两,赐名武七为武训。同时奏请光绪帝颁以“乐善好施”的匾额。武训的绝世奇行轰动朝野。清廷授以“义学正”名号,赏穿黄马褂。
光绪十六年(1890),武七与寺院合作,在馆陶县杨二庄兴办了第二所义学。
光绪二十二年(1896),武七又靠行乞积蓄,并求得临清官绅资助,在御史巷办了第三所义学。
陶行知先生的《武训颂》对其歌颂道:“朝朝暮暮,快快乐乐。一生到老,四处奔波。为了苦孩,甘为骆驼。与人有益,牛马也做。公无靠背,朋友无多。未受教育,状元盖过。当众跪求,顽石转舵。不置家产,不娶老婆。为著一件大事来,兴学,兴学,兴学。”

阅读全文

与历史人物武训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