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名人故事 > 历史人物夷吾

历史人物夷吾

发布时间:2021-02-09 10:01:17

⑴ 20名历史人物故事

曹 操

(155-220)

曹操,即魏武帝。字孟德。沛国谯(今安徽毫县)人。三国时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年二十,举孝廉,为郎,历任洛阳北部尉、济南相等职。曹操。曹操在镇压黄巾起义中,逐步扩充了自己的军事力量。初平三年(公元192年),曹占据兖州,分化、诱降青州黄巾军的一部分,编为“青州兵”。建安元年(196年),迎献帝都许(今河南许昌东)。后用其名以发号施令,先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官渡之战大破元绍后,逐渐统一了中国北部,建安十三年(208年),进位为丞相,率军二十余万南下,展开了历史上有名的赤壁之战,被孙权和刘备联军击败。建安二十一年
年)封魏王。死后,其子曹丕称帝,追尊为魏武帝。曹操生前在北方屯田,兴修水利
,解决了军粮缺乏的问题,对农业生产的恢复有一定的作用;用人唯才,打破世俗门
弟观念,罗致地主阶级中下人物,抑制豪强,加强集权。在所统治的地区内,社会经
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精兵法,著《孙子略解》、《兵法接要》等书。曹操不仅在政
治、经济、军事上表现了杰出的才能,在文学上也有很高的成就。曹操的和他的儿子
曹丕、曹植都是当时文坛上的领袖人物。在他们提倡、带动之下,这个时期的创作成
为我国文学史上光采夺目的一章——即人们通常所说的“建安文学”。曹操的诗今存
二十余首,较完整的散文四十多篇。他的诗都是采用乐府古题,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
优良传统,又有所创造,对五言诗的发展,产生过积极的影响。《蒿里行》、《观沧
海》等篇,气魄雄伟,慷慨悲凉,向为后人传颂。散文亦清峻整洁。他善于以质朴刚
健的语言直抒胸臆,无典雅浮华之弊。鲁迅称他为“改造文章的祖师”。散文代表作
有《让县自明本志令》等。遗著《魏武帝集》,已佚,有明人辑本。

--------------------------------------------------------------------------------

毕 升

毕升(?-约1051)北宋发明家。徽州(今安徽歙县)人。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我国是最早发明印刷术的国家,早期的印刷方法是把图文刻在木板上用水墨印刷的,现在的木板水印画仍用此法,统称为“刻版印刷术”。刻版印刷术的前身是公元前流行的印章捺印和五世纪出现的拓印碑石等方法。造纸和制墨等生产技术出现以后,逐渐发明了刻板印刷术。到了唐代,刻板印刷在我国已非常盛行,并先后传至朝鲜、日本、越南、菲律宾、伊朗等国,影响到非州和欧州。公元十一世纪以后,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印刷术出现了许多重大的改革和发明。宋代庆历(公元1041年)间,毕升首创泥活字版,使书籍印刷更为方便。据沈括的《梦溪笔谈》记载,毕升发明在胶泥片上刻字,一字一印,用为烧硬后,便成活字。排版前,先在置有铁框的铁框的铁板上敷一层搀和纸灰的松脂蜡,活字依次排在上面,加热,使蜡稍溶化,以平板压平字面,泥字即因着在铁板上,可以象雕板一样印刷。此外,他还研究过木活字排版。活字可以多次使用,比整版雕刻经济方便。

--------------------------------------------------------------------------------

管 仲

[管仲]诸葛亮隐居在南阳隆中的时候,经常自比管乐。“管”是管仲,齐国名相;“乐”是乐毅,燕国名将。他们都辅佐国君建立了卓越的功勋。管仲(?—公元前六四五年),名夷吾,字仲,谥敬,亦称敬仲安徽颖上人,是春秋初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哲学家。他辅佐齐国齐桓公(小白),对内政外交政策进行全面的改革,制定了一系列富国强兵的方针策略。他合理征收赋税,减轻农民负担,以达到“民富”“民安”;改进国家管理体制,发展民间武装力量,并统一军政的领导;运用国家力量发展盐铁事业,增加财政收入;采取“尊王攘夷”的外交策略,采取外交的主动权。他秉政三年,齐国大治,成为“五霸之首”。管仲所以有所作为,除了自身的才干外,同鲍叔牙能够知人并无私地举贤荐能有关。管仲与鲍叔牙年轻时就是诤友。两人共同经商,分配盈利时,管仲私自多拿了一倍于鲍叔牙的财物。别人不平,鲍说,这不是他贪财,是因为他家里贫穷。两人一起领兵打仗,鲍身先士卒,亲冒矢石,管却冲锋在后,退却在前。别人议论,鲍说,这不是他怕死,是因为他家里有老母。鲍叔牙这种宽以待人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管仲,他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后来,鲍克服重重困难,把管仲引荐给齐桓公,筑坛拜相,自己却甘愿位居其下。司马迁感慨地说:天下人不推重管仲之贤,而推重鲍叔能知人。管仲所以有所作为,又同齐桓公的豁达大度,知人善任,用人不疑,紧密联系的。管仲原来辅佐小白的哥哥子纠。纠、白争位时,管仲曾射了小白一箭,小白诈死始得脱。后来子纠死后,小白为齐国之主,他尊贤礼士,不计旧怨,接受鲍叔牙的推荐,毅然授相与管仲。当齐桓公亲自到郊外迎接管仲,二人同车入城时,“百姓观者如堵,无不骇然”。后来有人进谗言,中伤管仲,齐桓公不信,加以驳斥。并对管仲更加信任,尊为“仲父”,明确“国有大政先告仲父,次及寡人,有所施行,一凭仲父裁决”。这样,使得管仲能够施展他的聪明才华,作出一番事业。

--------------------------------------------------------------------------------

庄 子

著名哲学家,名周,宋国蒙(今安徽蒙城)人。做过蒙地方的漆园吏。家贫,曾借粟于监河候(官名),但拒绝了楚周王的厚币礼聘。他继承和发展老子“道法自然”的观点,认为“道”是无限的、“自本子根”、“无所不在”的,强调事物的自生自化,否认有神的主宰。他的思想包含着朴素辨证法因素。他认为“道”是“先天生地”的,从“道未始有封”(即“道”是无界限差别的)。他看到一切事物都处在“无动而不变,无时而不移”中,却忽视了事物质的稳定性和差别性,认为“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为小;莫寿乎殇子,而彭祖为夭”。主张齐物我、齐是非、齐生死、齐贵贱,幻想一种“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主观精神境界,安时处顺,逍遥自得,倒向了相对主义和宿命论。著作有《庄子》,亦称《南华经》,道家经典之一。《汉书艺文志》著录《庄子》五十二篇,但留下来的只有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七篇,一般定为庄子著;外篇杂篇可能掺杂有他的门人和后来道家的作品。文章汪洋恣肆,并采用寓言故事形式,想象丰富。《庄子》在哲学、文学上都有较高研究价值。鲁迅先生曾说他的作品“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养生主》中的“庖丁解牛”尤为后世传诵。庄子的著作历来注解极多,今通行本有清末王先谦《庄子集解》、郭庆藩《庄子集释》等。转载《史记》第63卷。

--------------------------------------------------------------------------------

张 良

汉初大臣。字子房,城父(今安徽亳县东南)人。祖父与父相继为韩昭侯、宣惠王等五世之相。秦灭韩后,他图谋恢复韩国,交节刺客,在博浪沙(今河南原阳东南)阻击秦始皇未中。后更姓名,亡匿下邳(今江苏睢宁北)时,遇黄石公,得《太公兵法》。秦末农民战争中,聚众归刘邦,不久游说项梁立韩贵族成为韩王,良任韩司徒。后韩王成为项羽所杀,复归刘邦,为其重要谋士。楚汉战争期间,提出不立六国后代,联结英布、彭越,重用韩信等策略,又主张追击项羽,歼灭楚军,都为刘邦所采纳。汉朝建立,封留侯。刘邦曾夸赞也“运筹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传见《史记·留侯世家》、《汉书·张良传》。

--------------------------------------------------------------------------------

桓 谭

桓谭(前?-公元56)东汉哲学家、经济家。字君山,沛国相(今安徽濉溪县西北)人。爱好音律,善鼓琴,博学多通,遍习五经,喜非毁俗儒。哀帝、平帝间,位不过郎。王莽时任掌乐大夫。刘玄即位,诏拜太中大夫。光武帝时,任议郎给事中。因坚决反对谶纬神学,“极言谶之非经”,被光武帝目为“非圣无法”,险遭处斩。后被贬,出任六安郡丞,道中病卒。他把烛干比作人的形体,把烛火的精神,提出“以烛火喻形神”的有名论点,断言精神不能离开人的形体而独立存在,正如烛光之不能脱离烛体而存在一样。王充称道他的著作是“讼世间事,辨昭然否,虚妄之言,伪饰之辞,莫不证定”。(《论衡·超奇》)对后来无神论思想发展有所影响。著作有《新论》二十九篇,早佚 。现传《新论·形神》一篇,收入《弘明集》内。《新论》以清严可均辑本较好(见《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另有赋、诔、书、奏凡二十六篇,今存《仙赋》、《陈时政疏》、《抑谶重赏疏》等文(见《艺文类聚》及本传)。《隋书·经籍志》著录有集五卷,已佚。传见《后汉书·桓谭传》。

--------------------------------------------------------------------------------

华 佗

华佗,字元化,东汉末医学家。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华佗一生行医各地,声誉颇著,在医学上有多方面的成就。他精通内、外、妇、儿、针灸各科,对外科尤为擅长。据《后汉书·华佗传》记载:“若疾发结于内,针药所不能及者,乃令先以酒服麻沸散,既醉无所觉,因刳破腹背,抽割积聚。若在肠胃,则断截湔洗,除去疾秽,既而缝合,傅以神膏,四五日创愈,一月之间皆平复。”华佗对“肠胃积聚”等病创用麻沸散,给患者麻醉后施行腹部手术,这是世界医学史上应用全身麻醉进行手术治疗的最早记载,它比西方早一千六百多年。华佗很重视疾病的预防,强调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以为:“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终不朽也。”他模仿虎、鹿、熊、猿、鸟的动作和姿态,创造了一种“五禽之戏”如果身体感到不舒服时,作一套禽戏,出了汗,就会感到身体轻爽。他的弟子吴普坚持做“五禽之戏”,年九十余,耳目聪明,齿牙完坚。操长期头疼,曾经多次被华佗医好,由于积病已深,很难根治。曹操怕旧病复发,强留华佗做他的侍医。华佗后因不从曹操征召,遂为所杀。临死前,华佗把已整理出来的一部医学书稿交给狱吏,并告诉他:“此可以活人。”但是狱吏怕受到牵累,不敢接受。华佗在极度悲愤中把它烧了。现存《中藏经》,是后人托名之作。传见《后汉书·方技传》、《三国志·魏书·方技传》 。

--------------------------------------------------------------------------------

范 增

项羽谋士。居巢(今安徽巢湖)人。秦末农民战争时,劝项梁立楚王族后裔为楚怀王。秦军围巨鹿,楚怀王派宋义、项羽等救赵,以他为末将。后属项羽,为其主要谋士,被尊为亚父。他屡劝项羽杀刘邦,项羽不听。鸿门宴上,范增举所佩之玉三次,希望项羽下决心杀掉刘邦,项羽默然不应。后项羽中刘邦反间计,削其权力,范增忿而里去,途中病死。传俯《汉书·陈胜项籍传》、《史记·项羽本纪》。
这网址里有上百个
http://www.cycnet.com.cn/encyclopedia/history/person/bookman/index.htm

⑵ 历史人物故事

晋文公和介之推

晋文公的名字叫重耳,是春秋时期的另一位霸王。可是在他做
国家元首之前,经历了许多坎坷,曾因受鲡姬的迫害而在外面
流浪了十九年之久。他流浪时有很多人跟随他,介之推就是其
中的一个。重耳登基当了晋文公之后,大封群臣,论功行赏,
那些昔日站对了路线的随从个个得了高官厚禄,可不知为什么,
文公偏偏把之推忘到了脑后。

这事如果换了别人肯定早就跳高跺脚了,可之推是何等人?!
他非但没有介意,反而说服老母,跟他一块儿住进深山,免得文
公找到他们。

如果不节外生枝,文公一时半会大概真的想不起之推了。可是
之推有个邻居,深深为之推的高风亮节所感动,冒着生命危险,
写了一封小字报,偷偷贴在朝门上。这封小字报很快到了文公
手里,他一读,不由大惊失色:“哎呀!朕咋把救命恩人之推
给忘了呢?当年流亡到卫国的时候,朕没有东西吃,是他把大
腿上的肉切下一片给朕充饥呀!朕饮水不忘掘井人,一定要厚
厚赏他。”

于是,文公派人到山上去找之推。只见那里杂草丛生,荆棘遍
野,而且山外有峰,峰外有山,找了半天,连之推的影儿都没
看着。文公不甘心,一口气找了好几天,仍然没有下落。

直到有一天,文公忽然心生一计,他叫来小兵,让他们放火烧
山。他的如意算盘是:火一烧,之推为了救老母,一定会背着
她跑出来,这不就成了吗?哪知大火烧了三天三夜,把整座山
都快要烧焦了,之推也没有露脸。火灭了以后,卫兵们在山顶
的一棵柳树下,找到了之推和他老母的尸首。文公见状,放声
大哭,悔之已晚。

文公吩咐把他们俩藏在山的侧面,又令农夫们开荒山,造农田,
并把荒上改名为介山,纪念介之推这位重友情、轻功名的贤士。

林则徐

道光十七年(1837年)初,任湖广总督,严禁鸦片,卓有成效。次年上奏道光帝,力主禁烟,遂受命为钦差大臣,节制广东水师,赴粤查禁鸦片。十九年,与两广总督邓廷桢合力严缉走私烟贩,惩处受贿官吏,迫令英美烟贩交出鸦片237万余斤,从四月二十二日(6月3日)起,在虎门当众销毁;又提出奉法者来之,抗法者去之”的正确贸易方针,以孤立英国侵略者;会同水师提督关天培筹划海防,倡办义勇,屡挫英军武装挑衅。

为了解西方情况,他设立译馆,翻译外文书报,编成《四洲志》,并译外国律例、军事技术等著述,开创了近代研究西方的风气。1840年初任两广总督。6月,英国发动侵略战争,因广州防守严密,遂被上攻占定海,陈兵大沽;因投降派乘机诬陷,旋被革职。次年5月,复受命往镇海军营帮办军务,又遭谗害,不久被流放新疆。

曾在该地屯田,兴办水利,推广先进生产技术。1845年起,被起用为陕甘总督、陕西巡抚、云贵总督。1849年,因病退职返乡。时英国侵略者强占福州城地筑房,他联合士绅上书闽浙总督刘韵珂,力主将侵略者驱逐出城。1850年,受命为钦差大臣,赴广西镇压农民起义,病死于广东普宁县。赠太傅,谥文忠。

他对沙俄蓄谋侵略中国中国的野心有所觉察,晚年曾说:“终为中国患者,其俄罗斯乎!”有《林文忠公政书》、《信及录》、《林则徐日记》等。

⑶ 跪求那几位历史人物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

舜原来在历山耕田,30岁时被尧起用,后来继承尧的君位。
傅说原在傅岩地方做泥水匠,为人内筑墙,殷王武丁容访寻他,用他为相。
胶鬲起初是一个鱼盐贩子,西伯(周文王)把他举荐给纣王。后来他又辅佐周武王。

管仲,字夷吾,原为齐国公子纠的臣,公子小白(齐桓公)和公子纠争夺君位,纠失败了,管仲作为罪人被押解回国,齐桓公知道他有才能,即用他为相。
孙叔敖,春秋时期楚国人,隐居海滨,楚庄王知道他有才能,用他为令尹。

百里奚,春秋时期虞国大夫。虞亡后被俘,由晋入秦,又逃到楚。后来秦穆公用五张羊皮把他赎出来,用为大夫。所以说举于市(集市)。

⑷ 古代历史英雄人物有哪些

⑸ 中国古代著名的历史人物

1、孔子。(前551年9月28日<农历八月廿七>~前479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字仲尼。排行老二, 汉族人,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理论政治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据有关记载,孔子出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的南辛镇鲁源村);孔子逝世时,享年73岁,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及先秦和秦汉保存下的《史记·孔子世家》。

2、孙武(约公元前535-?),字长卿,汉族,中国春秋时期齐国乐安(今山东惠民,一说博兴,或说广饶)人。著名军事家。曾率领吴国军队大破楚国军队,占领了楚的国都郢城,几灭亡楚国。其著有巨作《孙子兵法》十三篇,为后世兵法家所推崇,被誉为“兵学圣典”,置于《武经七书》之首,被译为英文、法文、德文、日文,成为国际间最著名的兵学典范之书。

3、秦始皇。公元前259年-前210年)名政(正),嬴姓秦氏,又名赵政(赵正。先秦时期姓氏并未统一,男子称氏,女子称姓,故秦始皇叫赵政。)。秦庄襄王之子,杰出的政治家、军事统帅。战国末期秦国君主、首位完成中国统一的秦王朝的开国皇帝。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皇帝”称号的君主,对中国和世界的历史均产生了深远而重大的影响,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

4、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汉族,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中国东汉末年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诗人,三国时代魏国的奠基人和主要缔造者,后为魏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他为魏武帝。曹操一生征战,为全国尽快统一,在北方广泛屯田,兴修水利,对当时的农业生产恢复有一定作用;其次,他用人唯才,打破世族门第观念,抑制豪强,所统治的地区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此外,他还精于兵法,著《孙子略解》、《兵书接要》《孟德新书》等书。作为一代枭雄,他精通音律,善作诗歌,抒发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苦难生活,慷慨悲凉。

5、诸葛亮(181年7月23日-234年8月28日),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谥曰忠武侯;后来的东晋政权为了推崇诸葛亮的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代表作有《前出师表》、《后出师表》、《诫子书》等。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诸葛亮在后世受到很大的尊崇,成都有武侯祠,大诗人杜甫也有赞扬诸葛亮的《蜀相》名篇传世。

6、武则天(624年~705年)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正统的女皇帝(唐高宗时代曾出现另一个民间起义的女皇帝陈硕真),也是继位年龄最大的皇帝(67岁即位),又是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终年82岁)。唐高宗时为皇后(655—683)、唐中宗和唐睿宗时为皇太后(683—690),后自立为武周皇帝(690—705),改国号“唐”为“周”,定都洛阳,并号其为“神都”。史称“武周”或“南周”,705年退位。武氏认为自己好像日、月一样崇高,凌挂于天空之上。于称帝后上尊号“圣神皇帝”,退位后中宗上尊号“则天大圣皇帝”。武则天也是一位女诗人和政治家。

⑹ 中国古代历史所有英雄或名人有哪些

一、 酒圣杜康



“杜康,字仲宇,为我县康家卫人,善造酒”的记载。杜康沟里的泉水“隐隐喷出,至冬不竭,流四里许入白水河,乡民谓此水至今有酒味”。相传杜康正是取些水造酒,有文字为证:“他邑酒,足滋酒;白之酒独医病。故饮之终日,而无沉湎之患;服之终身而得气血之和。邻里百里许,多沽酒于白。先泽之遗,本地独得其身,至今遗址槽沿存,此其明验也。”

二、文圣孔子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鲁国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提出了“仁”的思想,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他发愤为学,博学多能。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广收门徒,收的学生不管贫富贵贱,据说有3000弟子,其中优秀的有72人。他成为文化传播的使者。他曾周游列国,晚年专心从事古代文献整理与传播工作,致力于教育,整理《诗》、《书》等古代典籍,删修《春秋》。其学生将其思想言行记载在《论语》中。

三、史圣司马迁




出狱后任中书令,继续发愤著书,终于完成了《史记》的撰写。人称其书为《太史公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对后世史学影响深远,《史记》语言生动,形象鲜明,也是优秀的文学作品。司马迁还撰有《报任安书》,记述了他下狱受刑的经过和著书的抱负,为历代传颂。司马迁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史学家“他因直言进谏而遭宫刑,却因此更加发愤著书,创作了名震古今中外的史学臣著《史记》,为中国人民,世界人民流下了一笔珍贵的文化遗产。



四、诗圣杜甫



杜甫(七一二-七七零),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县),是名诗人杜审言的孙子。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故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三十五岁以前读书与游历。天宝年间到长安,仕进无门,困顿了十年,才获得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职。安史之乱开始,他流亡颠沛,竟为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乾元二年(七五九),他弃官西行,最后到四川,定居成都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称。晚年举家东迁,途中留滞夔州二年,出峡。漂泊鄂、湘一带,贫病而卒。




五、医圣张仲景



张仲景是东汉名医,姓张名机,字仲景。南阳郡涅阳人(今河南省邓县穰东镇),约生于公元150年,卒于219年。张仲景天赋聪颖,勤奋好学,少年时学医于同郡张伯祖,尽得其传。明代《李濂医史》称:“仲景之术精于伯祖,起病之验,虽鬼神莫能知之,真一世之神医也。”

六、武圣关羽



关羽,字云长,东汉末期蜀国大将,重义气,精武艺,后人称其为“关圣”、“关帝”。 直到清朝末年,关羽受历代封建帝王的祟封有增无减,“侯而王,王而帝,帝而圣,圣而天”,褒封不尽,庙祀无垠,关羽名扬海内外,成为历史上最受崇拜的神圣偶像之一,以致与孔夫子齐名,并称“文武二圣”。关羽是以忠贞、守义、勇猛和武艺高强称著于世。



七、书圣王羲之



王羲之,字逸少,琅邪临沂人(今属山东)。晋怀帝永嘉年(公元三零七年)生,死于晋哀帝兴宁三年(公元三六七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故后世称为“王右军”王羲之的楷书如《乐毅论》、《黄庭经》、《东方朔画赞》等“在南朝即脍炙人口”,对后世影响很大他的正体世称“书之圣”。王羲之在书法上是个革新家,他的主要成就还是表现在行书和草书上。他的行草书又被世人尊为“草之圣”。他把散见于前代、当代的书法作品中的一些用笔、结字优点,融合统一在一种崭新的书法作品中。

⑺ 10个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

常遇春
(1330~1369) 字伯仁,号燕衡,元末红巾军杰出将领、
民族英雄,安徽省怀远县常家坟镇永平岗人,明朝开国名将。宋朝南渡时常氏迁来怀远,到常遇春已经是第七世。其父常六六,母高氏。其妻蓝氏生有三子三女。常遇春字伯仁,生于公元1330年(元朝至顺元年)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貌奇体伟,勇力过人,猿臂善射。23岁时,适值元末,朝政日非,天下大乱,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的各地农民纷纷起义。常遇春适此啸聚绿林草泽中,后在和阳归顺了明太祖朱元璋。

相传,常遇春率军队进驻九华山时,适逢天旱无雨,士兵饮水困难。于是,他亲自带领将士在九华山下寻水,忽然在五溪桥南边挖出了六股泉水,解决了部队饮水的困难。这六股泉水泉水是否为常遇春所发现,无从查考。但是常遇春结寨六泉口,大战九华山却是千真万确的。后人有诗可证:偏仄旁山行,溪流咽不呜。何年留古砦,犹复说开平。

据史料记载,元至正二十年(1360年)初,朱元璋令常遇春与另一名大将徐达率重兵镇守池州防备。陈友谅统其兵众,部署袭取池州。徐达侦悉陈友谅的行动,令常遇春率精兵万人,设伏于六泉口。陈友谅兵至,全力猛攻池州城,徐达率领守军开城出击,常遇春伏兵掩其后,大破陈友谅军,斩首万余,擒捉三千,陈友谅败走江州(九江)。

这次战役不仅恢复了皖南

军事要地太平县,也使汉军龟缩于武汉不敢再犯。论功行赏常遇春功劳最大。朱元璋夸赞他说:“当百万众,摧锋陷坚,莫如副将军。”

常遇春当年设伏的地方就在今天九华山的大古岭、凤凰岭一带,并在百丈潭前留有诗文:赤汗透征袍,何如孝隐高。结庐亲冢侧,只为报劬劳。

可惜,常遇春只活到40岁,就病死于柳河川。一生为将未曾败北。自言能将十万军横行天下,军中有“常十万”之称,人美称他为“天下奇男子”。死后,被追封为“开平王”,故六泉口又有“开平寨”之称。当地村民为纪念常遇春智勇过人,还在大古岭下的在百丈潭侧建庙祭祀,当时称将军庙,庙址所在村落因此得名将军村。该庙规模壮观,翘檐飞角,庙内塑有常将军全身像。抗日战争中庙宇为日军焚毁,但村民仍保留“拜将军年”的旧俗。

常遇春
传体貌奇伟,沉毅果敢,长臂善射,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元至正十五年(1355),参加农民起义军,随朱元璋渡长江,取太平(今安徽当涂),破集庆(今南京)等地,每战必先,屡立战功,升中翼大元帅。十七年,攻宁国(今属安徽),身中流矢,裹伤再战。此后连克宁国、池州(今安徽贵池)、婺州(今浙江金华)等城。二十三年秋,在鄱阳湖之战中,他奋勇当先,救出被陈友谅军围困的朱元璋,旋即率军封锁湖口,会同诸将全歼号称60万的陈军。二十五年十月,以副将军与徐达率军进攻张士诚,先取淮东,后占浙西,于二十七年九月攻克平江(今苏州),俘获张士诚及其将士25万。因功升中书平章军国重事,封鄂国公。十月,又以副将军与徐达率军25万北上,转战中原,次年八月,攻克大都(今北京),灭亡元朝。明洪武二年(1369),率军继续北征,攻占元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东北),俘元宗王及将士万余。七月,回师途中,暴病而卒,追封开平王。他英勇善战,统军有方,自谓能以10万众横行天下,军中称为“常十万”。

面涅将军——狄青
狄青,生于北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卒干嘉佑二年(1057年),字汉臣,身长八尺有余约为(1.89米),浓眉大眼,姿态雄伟,胸襟广阔。汾州西河(山西汾阳)人,北宋大将。狄青出身贫寒,从小就胸怀大志,16岁时,因其兄与乡人斗殴,狄青代兄受过,被“逮罪人京,窜名赤籍”,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党项族首领李元昊在西北称帝,建立西夏。宋廷择京师卫士从边,狄青入其选,任延州指挥使,当了一名低级军官。在战争中,他骁勇善战,多次充当先锋,率领士兵夺关斩将,先后攻克金汤城,宥州等地,烧毁西夏粮草数万,“收其帐二千三百,牲口五千七百”,并指挥士兵在战略要地桥子谷修城,筑招安、丰林、新寨、大郎诸堡,“皆扼贼要害”。他每战披头散发,戴铜面具,一马当先,所向披靡,在4年时间里,参加了大小25次战役,身中8箭,但从不畏怯。在一次攻打安远的战斗中,狄青身负重伤,但“闻寇至,即挺起驰赴”,冲锋陷阵,在宋夏战争中,立下了累累战功,声名也随之大振。

薛礼字仁贵(614-683年3月24日),山西绛州龙门修村人(今山西河津市修村人),唐朝名将,著名军事家,政治家。创造了“良策息干戈”、“三箭定天山”、“神勇收辽东”、“仁政高丽国”、“爱民象州城”、“脱帽退万敌”等诸方面在军事,政治上的赫赫功勋。
艰苦奋斗三十载,家里穷苦志不穷
薛礼,字仁贵,山西绛州龙门人,大业九年(614)生,是南北朝时期名将薛安都的后代,属于河东薛氏家族,但是到他的一辈已经没落,,父亲薛轨早丧,虽自幼家贫,但是习文练武,刻苦努力,天生臂力过人.但是生于乱世之中,未有什么发展,长大务农,娶妻柳氏,生得一副大饭量。到30岁的时候,记载中描写他穷困不得志,希望迁移祖坟,以希望带来好运,他的妻子说:“有本事的人,要善于抓住时机。现在当今皇帝御驾亲征辽东,正是需要猛将的时候,你有这一身的本事,何不从军立个功名?等你富贵还乡,再改葬父母也不晚!”仁贵听了,觉得有道理,就告别妻子,去新绛城里找张士贵将军,应征入伍,开始了他驰骋沙场40年的传奇经历。

薛岳(1896年12月27日——1998年5月3日),汉族,字伯陵,广东韶关市乐昌县九峰镇小坪石村客家人。抗日名将,时有抗日“战神”之称,一级上将。原名薛仰岳,因生于中日甲午战争期间,乃父起名仰岳以求能效法岳飞成为民族英雄。薛仰岳后改名薛岳,以示不仅仰慕岳飞更将身体力行。

1906年入黄埔陆军小学,1909年加入同盟会,之后入读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六期,回粤后曾任孙中山警卫团第一营营长。1922年陈炯明叛乱期间,薛岳曾保护宋庆龄脱险。北伐初期任第一师师长。

吕蒙
吕蒙(178-219)字子明,汝南富陂(今安徽阜南)人。东汉末年著名军事家、将领,仕于东吴的孙权。

郭子仪(697—781),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人,祖籍山西汾阳。唐代著名的军事家。武举出身。安史之乱时任朔方节度使,在河北打败史思明。后连回纥收复洛阳、长安两京,功居平乱之首,晋为中书令,封汾阳郡王。代宗时,叛将仆固怀恩勾引吐蕃、回纥进犯关中地区,郭子仪正确地采取了结盟回纥,打击吐蕃的策略,保卫了国家的安宁。郭子仪戎马一生,屡建奇功,以84岁的高龄才告别沙场。天下因有他而获得安宁达20多年。他“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代而主不疑”,举国上下,享有崇高的威望和声誉。

蒙恬(?—前210年),秦始皇时期的著名将领,被誉为“中华第一勇士”。汉族,祖籍齐国,山东人。传说他曾改良过毛笔,是祖国西北最早的开发者,也是古代开发宁夏第一人。

秦琼(571~638)字叔宝,齐州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唐朝开国将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与尉迟恭为传统门神。兵器:四棱金装锏、虎头錾金枪。座驾:黄骠透骨龙。济南五龙潭有其故居。

卫青,中国历史人物。一为西汉军事家卫青(?~公元前106年),字仲卿,汉族,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市)人。生年不详,卒于公元前106年(西汉武帝元封五年).他是西汉时期能征惯战,为汉朝北部疆域的开拓做出过重大贡献的将领,也是中国历史上为人熟知的常胜将军。率军与匈奴作战,屡立战功,但从不结党干预政事。他对士卒体恤较多,威信很高。另一位卫青(?—?)字明德,松江华亭人。是明代抗倭名将。其子卫子颖。

孙膑是孙武后代。身长七尺约为161cm(周的一尺合今23.1cm)与庞涓同学兵法,后庞涓为魏惠王将军,骗孙膑到魏,用刖刑(即砍去双脚),被齐国使者偷偷救回齐国后,被齐威王任为军师,马陵之战,身居辎车,计杀庞涓,大败魏军。著作有《孙膑兵法》,久已失传。1972年山东省临沂银雀山出土残简,有一万一千余字。关于孙膑膑刑其实是错误的,在太史公自序这本书中提到“孙子膑脚,《兵法》修列”,讲的是孙膑被砍掉双脚,而不是挖掉膝盖骨。

⑻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历史人物 多一点!要详细说明

先原文后译文: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舜从田野之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工作中被举用,胶鬲从贩卖鱼盐的工作中被举用,管夷吾从狱官手里释放后被举用为相,孙叔敖从海边被举用进了朝廷,百里奚从市井中被举用登上了相位。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所以上天将要降落重大责任在这样的人身上,一定要道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以致肌肤消瘦,使他受贫困之苦,使他做的事颠倒错乱,总不如意,通过那些来使他的内心警觉,使他的性格坚定,增加他不具备的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人经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困苦,思虑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这一切表现到脸色上,抒发到言语中,然后才被人了解。在一个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世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敌对国家和外患,便经常导致灭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这就可以说明,忧愁患害可以使人生存,而安逸享乐使人萎靡死亡。

⑼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的6个历史人物有什么共同点,是什么写一下

课文用排比句列举了舜、傅说、胶鬲、管夷吾、孙叔敖、百里奚六个历史人物的事例,提炼出自己的观点,说明人要担当起重大任务先要经过艰苦的磨练.

⑽ 管夷吾介绍,故事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重赏!

管仲(公元前719-公元前645年),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谥敬,春秋时期法家代表人物。被称为管子、管夷吾、管敬仲,颍上(今安徽省阜阳市颍上县)人,周穆王的后代。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被誉为“法家先驱”、“圣人之师”、“华夏文明的保护者”、“华夏第一相“。大唐李靖有云“若乐毅,管仲,诸葛亮,战必胜,守必固,此非查天时地利,安能迩忽?”,被后学列奉为 “丙申太岁管仲大将军。”
管仲是我国古代重要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也是先秦诸子中法家的代表人物。著有《管子》一书。
管仲在任内大兴改革,即管仲改革,富国强兵,重视商业,并因开创国营娼妓制度而曾被中国性服务业供奉为保护神。《战国策》、《国语·齐语》、《史记·管晏列传》、《管子》、《左传》等都有记载他的生活传记,《论语》、北宋苏洵的《管仲论》对管仲的事迹做出了分析和评价。
本名
管夷吾
别称
管子,管仲
字号

所处时代
春秋时期
民族族群
华夏族
出生地
颍上(今安徽省阜阳市颍上县)
出生时间
约公元前723年(戊午年)
去世时间
公元前645年
主要作品
《管子》
主要成就
强齐图霸,辅佐桓公九合诸侯,礼让天下开法家先驱,编篡《管子》
相关典故
管鲍之交
所任职务
齐国相国
历史评价
政治家、军事家、教育家

鲍叔举贤
齐桓公即位后,急需找到有才干的人来辅佐,因此就准备请鲍叔牙出来任齐相。鲍叔牙诚恳地对齐桓公说:臣是个平庸之辈,国君施惠于我,使我如此享受厚育,那是国君的恩赐。若把齐国治理富强,我的能力不行,还得请管仲。齐桓公惊讶地反问道:“你不知道他是我的仇人吗?鲍叔牙回答道:“客观地说,管仲,天下奇才。他英明盖世,才能超众。”齐桓公又问鲍叔牙:“管仲与你比较又如何?”鲍叔牙沉静地指出:“管仲有五点比我强。宽以从政,惠以爱民;治理江山,权术安稳;

管仲
取信于民,深得民心;制订礼仪,风化天下;整治军队,勇敢善战。”鲍叔牙进一步谏请齐桓公释掉旧怨,化仇为友,并指出当时管仲射国君,是因为公子纠命令他干的,如果赦免其罪而委以重任,他一定会象忠于公子纠一样为齐国效忠。
管仲与公子纠一伙认为公子小白已死,再没有人与他争夺君位,也就不急于赶路。六天后才到齐国。一到齐国,没想到齐国已有国君,新君正是公子小白。鲁庄公得知齐国已有新君后气急败坏,当即派兵进攻齐国,企图武装干涉来夺取君位。齐桓公也不示弱,双方在乾时会战,结果鲁军大败,公子纠和管仲随鲁庄公败归鲁国。齐军乘胜追击,进入鲁国境内。齐桓公为绝后患,遣书给鲁庄公,叫鲁国杀公子纠。交出管仲和召忽。否则齐军将全面进攻鲁国。鲁庄公得知后与大夫施伯商量,施伯认为齐国要管仲不是为了报仇雪恨,而是为了任用他为政。因为管仲的才干世间少有,他为政的国家必然会富强称霸。假如管仲被齐国任用,将为鲁国的大患。因此施伯主张杀死管仲,将尸首还给齐国。
鲁庄公新败,闻齐国大兵压境,早吓得心颤胆寒,没有听施伯的主张。在齐国压力下,杀死公子纠,并将管仲和召忽擒住,准备将二人送还齐桓公发落,以期退兵。召忽为了表达对公子纠的忠诚而自杀。死之前对管仲说:“我死了,公子纠可说是有以死事之的忠臣了;你活着建功立业,使齐国称霸诸侯,公子纠可说是有生臣了。死者完成德行,生者完成功名。死生在我二人是各尽其份了,你好自为之吧。
管仲抱着“定国家,霸诸侯”的远大理想,早已来不及了。 管仲一路恐慌,最后平安到了齐国,鲍叔牙正在齐国边境堂阜迎接他。老友相逢,格外亲切。鲍叔牙马上命令打开囚车,去掉刑具,又让管仲洗浴更衣,表示希望能辅助齐桓公治理国家。稍事休息后,管仲对鲍叔牙说:“我与召忽共同侍奉公子纠,既没有辅佐他登上君位,又没有为他死节尽忠,实在惭愧。又去侍奉仇人,那该让天下人多么耻笑呀!”鲍叔牙诚恳地对管仲说:“你是个明白人,怎么倒说起糊涂话来。做大事的人,常常不拘小节;立大功的人,往往不需他人谅解。你有治国的奇才,桓公有做霸主的远大志愿,如你能辅佐他,日后不难功高天下,德扬四海。” 奇策治国 尊王攘夷 作好管仲的工作后,鲍叔牙赶回临淄,向齐桓公报告。

阅读全文

与历史人物夷吾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