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名人故事 > 西域历史故事

西域历史故事

发布时间:2021-02-09 04:56:45

A. 张骞出使西域的故事

张骞西域问佛名的故事
《魏书》卷一一四《释老志》中记述:汉武帝元狩年(前122年至前117年)中,派遣大将军霍去病讨伐匈奴。霍去病率军把匈奴从皋兰追击到居延海,斩杀了匈奴单于王之首。匈奴部属首领发生内讧。昆邪王杀了休屠王,率领他的部属五万余人,投降汉朝。霍去病从战利品中获得匈奴的两尊金像。霍去病班师回朝后,把这两尊金像奉献给汉武帝。汉武帝以为是大神,就把这两尊身高一丈有余的金像陈设到甘泉宫里。汉武帝并不大祀,但常率领群臣烧香礼拜。这就是佛道东传的开始。

到了开通西域时,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赴大夏国〓去问金像名号。张骞从西域归还后,对汉武帝说:“在大夏国的旁边,有一个身毒〓国,另一名也叫天竺〓,那里有浮图像(佛陀)。”从此中国始闻有浮图(佛陀)之教。

莫高窟初唐第323窟北壁西侧,以全景式连环画详细地描绘了这一故事。共五组画面,全幅画面呈凹字形,每组画面都有榜题,有的清晰尚存,有的亦漫漶不清。

第一组画面位于全图右侧下部:有一王者,手敬香炉,跪拜顶礼;左右各立臣属三人,躬身合掌,持笏顶礼。

墨书榜题:“汉武帝将其部众讨凶奴,并获得二金[人]长丈余,列之于甘泉宫,帝为大神,常行拜谒时。”

此组画面表现,汉武帝获得金像,同群臣礼拜的情景。

第二组画面,位于全图右侧上部:一座宫殿,匾额上书“甘泉宫”三字。殿内立金像两尊,头有肉髻,衣着袈裟,已是佛陀形象。

榜题仅存方框,文字亦漫漶不清。

此组画面表现汉武帝把两尊金像,陈设在甘泉宫,时常礼拜的情景。

第三组画面,位于全图下层:一王者骑于马上,左右臣属八人,后有侍者执曲柄伞盖。王者对面,一人手持笏,跑拜辞行。后有二侍从,持双节,牵四马。马上驮着物品丝绸。

画面中间是榜题,上书:“前汉中宗既得金人,莫知名号,乃使博望侯张骞往西域大夏[国]问名号时”。(题记中“前汉中宗”可能是画工笔误)。

此组画面表现,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张骞向汉武帝辞行告别的情况。

第四组画面,位于全图的左侧下部:一人骑马在先,二侍从持节骑马随后,穿行在荒无人烟的山峦中。

榜题仅存方框。文字漫漶不清。

此组画面表现,张骞带领侍从人马,跋涉在去西域途中。

第五组画面,位于全图的左侧上部:三人行至一西域方城,两人手持双节。城内佛塔高耸,城外两僧人向城内观望。

榜题仅存四字:“[至]大夏时”。

此组画面表现:张骞带领侍从人马到达了大夏国,并见到了大夏国的僧人、寺院和佛塔。[注释]

①大夏国:西域古国。《史记·大宛传》说:大夏在大宛西南二千余里,妫水南。《魏书》、《隋书》、新旧《唐书》皆说:大夏即是吐火罗国,后被大月氏族所灭。在今阿富汗一带,亦叫犍陀罗国。

②③身毒、天竺:都是印度古时旧称。[附记]

一、此故事依据《魏书》卷114《释老志》译写。原文见中华书局标校本《魏书》第8册,第3025页。

二、此故事又见如下佛经资料:

(1)《历代三宝纪》卷2。见《大正藏》第49册,第29页。

(2)《广弘明集》卷2。见《大正藏》第52册,第101页。

(3)《佛祖统记》卷35。见《大正藏》第49册,第328页。

三、研究此故事画的论著参见:

(1)马世长先生著《莫高窟第323窟佛教感应故事画》,见《敦煌研究》1981年试刊第1期。

(2)孙修身先生著《从〈张骞出使西域图〉谈佛教的东渐》。见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组编《敦煌学辑刊》第2集,第128页。

(3)金维诺先生著《敦煌壁画里的中国佛教故事》。见《美术研究》1958年第1期。

四、此故事画涉及到佛教传入中国的时间问题。对这一问题,从古到今都有争议,史家们争论的焦点是:霍去病大败匈奴,获得两身金人是史实。但这两身金人,是否就是佛像?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是史实。但出使西域的目的,是否就是去问金人的名号?大多数史家认为:这是佛教徒伪造历史、杜撰的故事而已。目的是为了提早佛教传入中国的时间,借此提高佛教的地位。但在唐代时的历史著作中亦有佛教传入中国在汉武帝时,匈奴祭天金人就是佛像的论点。详见马世长先生《莫高窟第323窟佛教感应故事画》。敦煌研究院孙修身先生同意:佛教传入中国的时间,应是汉武帝之时。霍去病所获金人就是佛像。它虽不是佛经传入中国之始,却是佛像传入中国之始。详见孙修身先生《从〈张骞出使西域图〉谈佛教的东渐》。出处见附记(三)。

B. 有哪些跟西域有关的人故事呢

汉武帝时期,悬赏征募使者出使月氏,希望可联合月氏夹击匈奴,张骞应募。张骞在途专中经过匈属奴时被扣押了十余年,后乘匈奴迁徙之机,逃亡到月氏。当时月氏已无意向匈奴复仇,张骞在月氏居留年余,不得要领,只得返回汉朝。但他不敢再走原路,改走其他路,却又被匈奴所俘。第二年匈奴发生内乱,张骞乘机逃走,终于在元朔三年(前125年)返回到长安。由于张骞所经过的地方都是汉人没有到过的地方,历史上称之为“张骞凿空”。

C. 和有关西域的美丽传说

1、历史和传来说中的神秘源国家

那些存在于历史和传说中的神秘国家,如楼兰、龟兹、于阗、疏勒等,史实丰满,相对较易书写。另一些国家,如西夜、子合、蒲犁、依耐等,国小而短暂,依耐仅一百二十五户,蒲犁仅六百五十户。四十八国中,千人以下小国就有七个,既未留下故事,也未留下地标。

2、文化交流的十字路口

在西域这个人类文化交流的十字路口,周穆王、张骞、法显、玄奘西去,佛图澄、鸠摩罗什、苏祗婆、马可·波罗东来……看似文化贫乏之地,曾是喧闹的文化集市;物品奇缺的区域,曾是无所不有的商品集散地。

(3)西域历史故事扩展阅读:

西域衰落:

从地质学维度分析,一万年前第四季大冰期后迎来地球间冰期,气候变暖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使得西域更加干旱,沙漠面积不断扩大。自然环境的恶化,令陆上丝绸之路走向衰落成为必然。

从世界史维度看,工业革命后,伴随蒸汽机的改进和广泛使用,轮船有了足够而强大的动力,航海业得以迅速发展。海上丝绸之路崛起后,作为陆上丝绸之路的西域,受到冷落成为必然。

D. 西域内属是在那个历史故事

西域都护
西汉统一西域后,建立了西域都护府。
公元前108年,西汉出兵攻破楼兰、车师,打败大宛后,在轮台、渠犁驻兵屯田,建立了“使者校尉”,管理屯田事宜。这是西汉在西域设置的最早的行政机构。公元前68年,西汉派特郎郑吉、校尉司马憙到渠犁一带屯田。公元64年,任命郑吉为“护鄯善以西使者”,主护南道。公元前60年,任命郑吉为“西域都护”,统管南道和北道,都护府设在乌垒城(今轮台东北)。西汉从张骞通西域开始,到郑吉出任西域都护,终于完成了统一西域的大业。护,就是带兵监护;都护,就是总监护。昭宣时期进一步加强了汉王朝同西域诸国的联系。宣帝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匈奴内乱,其在西域设置的僮仆都尉日逐王降汉,匈奴在西域的势力更为削弱。宣帝遂于神爵三年(公元前59年)任命汉王朝派驻在西域的骑都尉郑吉为西域都护,统领西域诸国。郑吉在乌垒(新疆轮台县境内)建立都护府。这是中央王朝在新疆地区设置行政机构的开始。都护是西汉王朝驻西域的最高行政长官,官秩二千石,相当于内地的郡守。其下属官有副校尉、丞、司马、侯、千人等。西域都护的设立,使汉王朝的政令通行西域,汉王朝有权对西域诸国册封国王,任命官吏,调遣军队,征发粮草。这表明,早在二千年前,包括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和葱岭等地在内的新疆地区已成为我们伟大祖国统一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了。

E. 有关西域的故事请简要写出一个

有关西域的故事:
建元元年,汉武帝刘彻即位,张骞任皇宫中的郎官。建元三年,汉武帝专招募使属者出使大月氏,欲联合大月氏共击匈奴,张骞应募任使者,于长安出发,经匈奴,被俘,被困十年,后逃脱。西行至大宛,经康居,抵达大月氏,再至大夏,停留了一年多才返回。在归途中,张骞改从南道,依傍南山,企图避免被匈奴发现,但仍为匈奴所得,又被拘留一年多。元朔三年,匈奴内乱,张骞乘机逃回汉朝,向汉武帝详细报告了西域情况,武帝授以太中大夫。因张骞在西域有威信,后来汉所遣使者多称博望侯以取信于诸国。张骞出使西域本为贯彻汉武帝联合大月氏抗击匈奴之战略意图,但出使西域后汉夷文化交往频繁,中原文明通过“丝绸之路”迅速向四周传播

F. 西域的故事

张骞西域问佛抄名的故事
《魏书》袭卷一一四《释老志》中记述:汉武帝元狩年(前122年至前117年)中,派遣大将军霍去病讨伐匈奴。霍去病率军把匈奴从皋兰追击到居延海,斩杀了匈奴单于王之首。匈奴部属首领发生内讧。昆邪王杀了休屠王,率领他的部属五万余人,投降汉朝。霍去病从战利品中获得匈奴的两尊金像。霍去病班师回朝后,把这两尊金像奉献给汉武帝。汉武帝以为是大神,就把这两尊身高一丈有余的金像陈设到甘泉宫里。汉武帝并不大祀,但常率领群臣烧香礼拜。这就是佛道东传的开始

G. 西部有关的历史名人的故事

1、孙坚

孙坚,据传为孙武的后代,于汉末征讨黄巾有功,被拜为长沙太守。董卓乱政之际,孙坚为“十八路诸侯反董卓”中的一路,作为诸侯联军的先锋,表现得十分活跃,但因袁术存在私心,拒不发粮,而被董卓的大将华雄击败;并且华雄杀了孙坚的大将祖茂。

后董卓迁都长安,孙坚进驻洛阳,意外发现传国玉玺,遂起私心,藏匿玉玺返回,不料事情泄漏,因此与袁绍、刘表结仇。 不久,孙坚在与刘表手下黄祖的交战中,中埋伏而死。

拓展资料:

下面两个是关于西部开发的事迹:

1.孔繁森

主动援藏,任拉萨市副市长,分管文教、卫生和民政工作。东奔西走,关爱百姓。提高了当地发展当地教育事业,拉萨的适龄儿童入学率从45%提高到80%。进藏工作期后继续留在西藏,担任了阿里地委书记。他深入调查研究,求计问策,寻找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在藏任职间,收养了许多藏族孤儿。他将自己献给了西藏。

2.冯英耀

三十年间,他带领着宝鸡市燃灯寺村由一个“三沟四梁七面坡,地陡路窄礓石多,姑娘不嫁本地男,小伙无法讨老婆”的穷村,一跃成为“山顶森林戴帽,荒坡果树缠腰,河谷机鸣鱼跃,生态环境优美”的小康村。

H. 与西部有关的历史故事

1、班超

班超生于书香世家,其父班彪(东汉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过世前已约略完成《汉书》的轮廓)、兄班固(《汉书》的主要编纂者)、妹班昭(班固亡后续撰《汉书》),均为扬名后世的"史笔",而班超却不愿子承父业,从小就想效法张骞,为国立功。公元62年,31岁的班超随母亲和哥哥班固来到洛阳。

当时父亲已死多年,家境贫寒,他只得靠给官府抄书维持生活。这差事枯燥、劳苦且薪低。“为人有大志”的班超在得知匈奴犯边的消息后,把笔一扔,发出誓言,要像西汉张骞、傅介子那样,建功西域,以图封侯,报效国家。

汉明帝永平十五年(公元72年),班超跟随同乡、奉车都尉窦固离开洛阳,出击匈奴,于当年冬天到达凉州(今甘肃清水县北),开始了他“平生怀仗剑,投笔事戎轩”的战斗生涯。班超不仅是成语“投笔从戎”的语源,同时也是历代投笔从戎者的榜样及祖师。这时的他已经过了不惑之年,可谓大器晚成。

2、楼兰古国

历史上,楼兰是西汉时西域三十六国之一。张骞通西域后,楼兰成为东西方交通的重要通道。是西域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中心。古丝绸之路南北两道早些时候就从楼兰分道。楼兰作为亚洲腹部的交通枢纽城镇,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曾起重要作用。汉朝匈奴和周围一些游牧民族国家经常为争夺楼兰进行大规模战争。

公元前4000年左右,人们猜测,气候干燥造成了人口大迁移:高山冰山萎缩,河流水量也有可能减少造成古城衰落;河流变迁使得居民迁徒,楼兰废弃······还有人提出,人类活动是造成罗布泊地区环境变化的主要因素。

“我们认为,楼兰兴衰是社会经济和自然条件变化的综合反映”夏训诚认为,单种因素无法全面揭示楼兰兴衰的原因。楼兰地区生活着一支以游牧为生的金发碧眼的原始欧洲人种,他们在那里留下几具干尸,就神秘地失踪了。

当时的楼兰王国还是罗布泊附近一个半耕半牧的弱小国家,丝绸之路开通后,楼兰成为中西交通的枢纽。由于楼兰王安归与匈奴勾结,不断的在丝绸之路上劫杀汉使,汉朝大将军霍光便派傅介子前往西域刺杀安归。傅介子带着刺客来到楼兰,假称要赏赐安归金币。

安归大喜,应邀与傅介子一起饮酒,傅介子有意灌醉安归,将其扶到屏风后,命两名刺客杀了安归。左右王公贵族见状纷纷逃散。傅介子立即宣告楼兰国民:“安归王对汉朝犯下了死罪,天子派我来杀掉他,现在汉朝的部队已赶到,改力在长安纳为人质的安归的弟弟慰屠焉为新王国。”傅介子斩下安归的首级,派快马送回长安,悬于长安未央宫北门下示众。

3、老爷岭

“老爷岭”位于陕西省宝鸡市陇县固关镇西北角陇山山脉与关山山脉的交汇处,之所以把这里称作“老爷岭”,是因为很早以前在这个陇山山脉与关山山脉交接的垭口上有一座关帝庙(老爷庙),所以这里就被称作了“老爷岭”。

“老爷岭”为汧陇故道,是古时陇州(今陇县)通往甘肃省中部天水、陇西和平凉的重要通道。因此,这里一直以来就被视为中原皇朝防范西北少数民族入侵的重要关卡,军事地位十分重要。

在“老爷岭”山下东7公里处就是现在陇县的“固关镇”,“固关镇”以前称作“陇关”,西汉武帝年间,政府在此道上设立“陇关”(大震关),又叫“大需用关”。所以从陕西陇县西北角“老爷岭”山麓通往甘肃中部地区的这条道路也被称作“陇关道”。

“陇关道”原是丝绸之路的商旅行道,又是重要的军事通道。西汉时期张骞开辟了世界闻名的‘丝绸之路’,他从长安出发,第一个驿站就是这里。在唐朝贞观元年(627)高僧玄奘法师(唐僧)去天竺取经、贞观十五年(641)文成公主入藏联姻,都是从此道经过。

唐朝大历年间(766—779),为了防御吐蕃的东进,朝廷令马燧在陇州西部的通道上立石植树,从此“陇关道”阻塞。唐宣宗大中三年(849),秦州复归唐朝统治后,“陇关道”又重新畅通,大中六年(852年)陇州防乱御史薛逵上书唐朝政府将对大震关的军事驻防南移至今咸宜河纵深8公里处的新关“安戎关”(俗称咸宜关)。

阐明在“安戎关”驻军,一方面离陇州较近;二则可以利用骑兵兼顾左右,控制关山一代所有的关卡,所以大震关兵部被逐渐废弃,后人将“大震关”故址称作“固关”(实为“故关”),在宋、元时期,陕西陇县境内的“陇关道”仍为官方的驿路,明代“陇关道”又被阻塞。

4、青藏铁路的“红色娘子军”

在青藏铁路10万建设大军中,活跃着一支“红色娘子军”,她们就是由中铁十一局26名女职工组成的排轨生产队伍,被誉为“进入生命禁区的雪莲花”。

这群来自“鱼米之乡”的姑娘们,笑言“睡觉半梦半醒、吃饭不觉饿饱、不知是男是女”,却创造了高原排轨日产量世界纪录,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和“全国五一巾帼奖”等多项荣誉。“夫妻交流靠短信,骄儿见面竟称姨。

”一幕幕感人的细节,令台下听众心动不已。“参与青藏铁路建设,是一次心灵的净化,是一次灵魂的升华”。

应广军以一首改编的军旅歌曲《为了谁》作为报告会的结束语:“为了谁,为了西部的腾飞,为了祖国大地美。手牵银线到拉萨,迎来雪域高原汽笛长鸣铁龙腾飞。我虽苦我虽累,为了祖国和人民,奉献青春今生无悔!”

5、文成公主进藏

唐贞观年间,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派遣大相噶尔东赞(即禄东赞)为请婚使者,赴长安请婚。

唐太宗将远支宗女封为文成公主,下嫁松赞干布,并诏令礼部尚书江夏王李道宗为主婚使,持节护送文成公主入蕃。

I. 西域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张骞西域问佛名的故事
《魏书》卷一一四《释老志》中记述:汉武帝元狩年(前122年至前117年)中,派遣大将军霍去病讨伐匈奴。霍去病率军把匈奴从皋兰追击到居延海,斩杀了匈奴单于王之首。匈奴部属首领发生内讧。昆邪王杀了休屠王,率领他的部属五万余人,投降汉朝。霍去病从战利品中获得匈奴的两尊金像。霍去病班师回朝后,把这两尊金像奉献给汉武帝。汉武帝以为是大神,就把这两尊身高一丈有余的金像陈设到甘泉宫里。汉武帝并不大祀,但常率领群臣烧香礼拜。这就是佛道东传的开始。

到了开通西域时,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赴大夏国〓去问金像名号。张骞从西域归还后,对汉武帝说:“在大夏国的旁边,有一个身毒〓国,另一名也叫天竺〓,那里有浮图像(佛陀)。”从此中国始闻有浮图(佛陀)之教。

莫高窟初唐第323窟北壁西侧,以全景式连环画详细地描绘了这一故事。共五组画面,全幅画面呈凹字形,每组画面都有榜题,有的清晰尚存,有的亦漫漶不清。

第一组画面位于全图右侧下部:有一王者,手敬香炉,跪拜顶礼;左右各立臣属三人,躬身合掌,持笏顶礼。

墨书榜题:“汉武帝将其部众讨凶奴,并获得二金[人]长丈余,列之于甘泉宫,帝为大神,常行拜谒时。”

此组画面表现,汉武帝获得金像,同群臣礼拜的情景。

第二组画面,位于全图右侧上部:一座宫殿,匾额上书“甘泉宫”三字。殿内立金像两尊,头有肉髻,衣着袈裟,已是佛陀形象。

榜题仅存方框,文字亦漫漶不清。

此组画面表现汉武帝把两尊金像,陈设在甘泉宫,时常礼拜的情景。

第三组画面,位于全图下层:一王者骑于马上,左右臣属八人,后有侍者执曲柄伞盖。王者对面,一人手持笏,跑拜辞行。后有二侍从,持双节,牵四马。马上驮着物品丝绸。

画面中间是榜题,上书:“前汉中宗既得金人,莫知名号,乃使博望侯张骞往西域大夏[国]问名号时”。(题记中“前汉中宗”可能是画工笔误)。

此组画面表现,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张骞向汉武帝辞行告别的情况。

第四组画面,位于全图的左侧下部:一人骑马在先,二侍从持节骑马随后,穿行在荒无人烟的山峦中。

榜题仅存方框。文字漫漶不清。

此组画面表现,张骞带领侍从人马,跋涉在去西域途中。

第五组画面,位于全图的左侧上部:三人行至一西域方城,两人手持双节。城内佛塔高耸,城外两僧人向城内观望。

榜题仅存四字:“[至]大夏时”。

此组画面表现:张骞带领侍从人马到达了大夏国,并见到了大夏国的僧人、寺院和佛塔。[注释]

①大夏国:西域古国。《史记·大宛传》说:大夏在大宛西南二千余里,妫水南。《魏书》、《隋书》、新旧《唐书》皆说:大夏即是吐火罗国,后被大月氏族所灭。在今阿富汗一带,亦叫犍陀罗国。

②③身毒、天竺:都是印度古时旧称。[附记]

一、此故事依据《魏书》卷114《释老志》译写。原文见中华书局标校本《魏书》第8册,第3025页。

二、此故事又见如下佛经资料:

(1)《历代三宝纪》卷2。见《大正藏》第49册,第29页。

(2)《广弘明集》卷2。见《大正藏》第52册,第101页。

(3)《佛祖统记》卷35。见《大正藏》第49册,第328页。

三、研究此故事画的论著参见:

(1)马世长先生著《莫高窟第323窟佛教感应故事画》,见《敦煌研究》1981年试刊第1期。

(2)孙修身先生著《从〈张骞出使西域图〉谈佛教的东渐》。见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组编《敦煌学辑刊》第2集,第128页。

(3)金维诺先生著《敦煌壁画里的中国佛教故事》。见《美术研究》1958年第1期。

四、此故事画涉及到佛教传入中国的时间问题。对这一问题,从古到今都有争议,史家们争论的焦点是:霍去病大败匈奴,获得两身金人是史实。但这两身金人,是否就是佛像?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是史实。但出使西域的目的,是否就是去问金人的名号?大多数史家认为:这是佛教徒伪造历史、杜撰的故事而已。目的是为了提早佛教传入中国的时间,借此提高佛教的地位。但在唐代时的历史著作中亦有佛教传入中国在汉武帝时,匈奴祭天金人就是佛像的论点。详见马世长先生《莫高窟第323窟佛教感应故事画》。敦煌研究院孙修身先生同意:佛教传入中国的时间,应是汉武帝之时。霍去病所获金人就是佛像。它虽不是佛经传入中国之始,却是佛像传入中国之始。详见孙修身先生《从〈张骞出使西域图〉谈佛教的东渐》。

J. 出使西域的故事

你知道著名的“丝绸之路”是谁开拓的吗?是西汉时期伟大的探险家——张骞。
张骞是汉武帝时期的人。公元前139年,他受命率人前往西域,寻找并联络曾被匈奴赶跑的大月氏,合力进击匈奴。
张骞一行从长安起程,经陇西向西行进。一路上日晒雨淋,风吹雪打,环境险恶,困难重重。但他信心坚定,不顾艰辛,冒险西行。当他们来到河西走廊一带后,就被占据此地的匈奴骑兵发现。张赛和随从一百多人全部被俘。
匈奴单于知道了张骞西行的目的之后,自然不会轻易放过。把他们分散开去放羊牧马,并由匈奴人严加管制。还给张骞娶了匈奴女子为妻,一是监视他,二是诱使他投降。但是,张骞坚贞不屈。虽被软禁放牧,度日如年,但他一直在等待时机,准备逃跑,以完成自己的使命。
整整过了十一个春秋,匈奴的看管才放松了。张骞乘机和他的贴身随从甘父一起逃走,离开匈奴地盘,继续向西行进。由于他们仓促出逃,没有准备干粮和饮用水,一路上常常忍饥挨饿,干渴难耐,随时都会倒在荒滩上。好在甘父射得一手好箭,沿途常射猎一些飞禽走兽,饮血解渴,食肉充饥,才躲过了死亡的威胁。
这样,一直奔波了好多天,终于越过沙漠戈壁,翻过冰冻雪封的葱岭(今帕米尔高原),来到了大宛国(今费尔干纳)。高鼻子、蓝眼睛的大宛王,早就听说汉朝是一个富饶的大国,很想建立联系。但苦于路途遥远,交通不便,故一直未能如愿。因此,当听说汉朝使者来到时,喜出望外,在国都热情地接见了张骞。他请张骞参观了大宛国的汗血马。在大宛王的帮助下,张骞先后到了康居(今撒马尔罕)、大月氏、大夏等地。但大月氏在阿姆河上游安局乐业,不愿再东进和匈奴作战。张骞未能完成与大月氏结盟夹击匈奴的使命,但却获得了大量有关西域各国的人文地理知识。
张骞在东归返回的途中,再次被匈奴抓获,后又设计逃出,终于历尽千辛万苦,于13年后回到长安。这次出使西域,使生活在中原内地的人们了解到西域的实况,激发了汉武帝“拓边”的雄心,发动了一系列抗击匈奴的战争。
公元前119年,汉王朝为了进一步联络乌孙,断“匈奴右臂”,便派张骞再次出使西域。这次,张骞带了三百多人,顺利地到达了乌孙。并派副使访问了康居、大宛、大月氏、大夏、安息(今伊朗)、身毒(今印度)等国家。但由于乌孙内乱,也未能实现结盟的目的。汉武帝派名将霍去病带重兵攻击匈奴,消灭了盘踞河西走廊和漠北的匈奴,建立了河西四郡和两关,开通了丝绸之路。并获取了匈奴的“祭天金人”,带回长安。

张骞不畏艰险,两次出使西域,沟通了亚洲内陆交通要道,与西欧诸国正式开始了友好往来,促进了东西经济文化的广泛交流,开拓了丝绸之路,完全可称之为中国走向世界的第一人。
莫高窟第323窟北壁西端画的就是张骞出使西域的故事。有人曾依据此图论证了汉武帝派张骞赴大夏国问金人(佛佗)名号,是佛教传人中国之始,但也有人持反对观点,认为这是附会之说。但不管怎么说,张骞出使西域,开拓丝绸之路的历史功绩是真实可信的。此图是现存最早的“张骞出使西域图”。

阅读全文

与西域历史故事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