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名人故事 > 鼓浪屿的历史故事

鼓浪屿的历史故事

发布时间:2021-02-02 18:51:36

A. 鼓浪屿的历史

鼓浪屿原是个渺无人烟的绿洲,又称“园沙洲”或“园仔洲”。元末始有人迹,逐步形成半渔半耕的村落。岛的西南端有一个海蚀溶洞的礁石,每当海涛冲击,发声如擂鼓,礁因名“鼓浪石”。留传至今成为胜景,岛也因之得名“鼓浪屿”,并在明代得以正名。

明代鼓浪屿得以开发,1573年日光岩上出现了全岛最早的石刻‘‘鼓浪洞天”。1586年在日光岩创建了莲花庵。1650年郑成功在日光岩安营扎寨,操练水师,留下了“寨门”、“水操台”、“拂净泉”等遗址。明末,陈示京随鲁王由海入岛,协助郑成功起义抗清,其墓葬于鸡母山。

1841年8月英政府舰队攻战鼓浪屿,设炮台于山顶控制厦门。1842年8月,清政府和英国签定不平等的《南京条约》,厦门成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尔后英、美、西班牙三国相继在鼓浪屿设领事,其他国家则以商人、洋行经理等兼任领事在鼓浪屿活动,1902年中国政府被迫同日、美、德等签定了《厦门鼓浪屿公共租界章程》,鼓浪屿被列强正式明确为公共租界。英、美、德、日、西班牙、荷兰、奥地利、挪威、瑞典、菲律宾等国都曾在岛上设立领事馆,创办教堂、学校、医院、洋行。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独占鼓浪屿。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鼓浪屿回到厦门人民手中,从此结束了100多年的被奴役的历史。

鸦片战争以来,一百余年鼓浪屿发展的独特历史,使鼓痕屿形成了具有浓厚人文景观、复杂历史情趣、诸多国家风格、中西合璧的“万国建筑博览会”。该岛因人均钢琴和小提琴拥有量居全国之首而被誉为“琴岛”、“音乐之岛”。而因岛内面积1.87平方公里的全步行方式被称为“步行岛”。鼓浪屿成为拥有人文景观、建筑景观、艺术与风景旅游、历史与音乐等多种精晶荟萃的著名岛屿。

B. 鼓浪屿的历史有哪些

宋、元时期,岛上人烟渐繁,其北边不远的泉州港海上贸易的繁荣昌盛进一步促进了厦门(时称嘉禾屿)社会经济的发展。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十六年(1279年)首次在岛上设立“嘉禾千户所”。 因为目前有关文物、文献资料不足,宋、元以前鼓浪屿的历史已不可考。由于鼓浪屿四周的轮廓接近圆形,因此民间相传宋、元时期其地名为“圆沙洲”“圆洲仔”。今之燕尾山在本世纪的地图上曾被称为“洲仔尾山”,可以作为鼓浪屿古地名的一个考证根据。

《南疆绎史》等文献记载,郑成功在南安故里焚青衣起兵后,立即“与所厚陈辉等90余人第一旅遁入金门,随往南澳收集余众,得数千”,随之“移屯鼓浪屿”,时在隆武二年(1646年)。郑氏起师伊始,军费拮据,处境困难。恰好有一艘郑家的商船从日本开来停泊在鼓浪屿,郑成功遂将这艘商船带来的10万两银子用来募兵和购制军械。接着在鼓浪屿日光岩等要地屯营扎寨,设水操台练兵,并积极从鼓浪屿引兵配合闽南抗清力量,在泉州、同安、海澄一带抗击清军。直到永历四年(1650年),郑成功计夺厦门岛,兼并郑彩、郑联的军队,始形成包括鼓浪屿在内的金、厦抗清根据地。郑成功率师驻鼓浪屿前后四年,为其以后的抗清复台大业打下了基础。

C. 厦门鼓浪屿的故事有哪些(关于鼓浪屿的由来,200字以上)

在海滨城市厦门的西南海面上伫立着一个小小的海岛,面积仅1.84平方公里,平面近似椭圆形,它就是著名的海上花园——鼓浪屿。它与厦门仅隔不足1公里宽的厦鼓海峡,轮渡往返,十分方便。

鼓浪屿原名“圆沙州”,又名“圆州仔”,明朝时改称“鼓浪屿”。常住居民2.3万多人。在小岛的西南海边,有两块相叠岩石,长年累月受海水侵蚀,中间形成一个竖洞,每逢涨潮时波涛撞击着岩石,发出如击鼓的浪声,称为“鼓浪石”,鼓浪屿因此得名。

民族英雄郑成功曾屯兵于此,训练水师,鼓浪屿才逐渐为世人知。历史上鼓浪屿被定为“公共租界”,英、美、法、曰、德、西班牙、葡萄牙、荷兰等国都曾在岛上设立领事馆。

鼓浪屿常年无落雪,四季有鲜花。岛上树木葱郁,繁花似锦,亭台楼阁,掩映错落。那一幢幢优雅别致的楼房,沿着蜿蜒曲折的柏油路迤逦上升,在房前屋后和阳台、屋顶乃至墙头上,人们种上玫瑰花、兰花、菊花、仙人球等各种艳丽芳香的鲜花,景色十分宜人。岛上还随处可见翠绿的芭蕉、挺拔的古榕树、艳丽的凤凰树、清秀的绿竹,以及那成片簇拥的花圃花坛,令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

还有一种说法

鼓浪屿原本的名字叫“圆仔”,因为岛上有一块特别圆的岩石。

后来,这块岩石经海浪不断拍打后,石中央竟空了一个洞,每当海涛拍打在这块岩石上时,都会发出如鼓般的声响,因而改名为鼓浪屿。

小岛上共住着约1万9000千人,早在1840年,就已经引进西方文化,是中国最早受西方文化影响的地方。

早期只有富贵人家才有资格到岛上盖房子,而因为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岛上的建筑物,都非常西化,深具特色。

后期的鼓浪屿已经较为“平民化”,再也不是贵族的地盘,而且也发展成厦门一个重要的旅游景点。鼓浪屿除了被称为“海上花园”之外,也素有“音乐之岛”的美称,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原来,早期的鼓浪屿,每40户人家,就有一户拥有钢琴,比例相当惊人,小岛也因此出了许多出色的钢琴家。

岛上也有一个钢琴博物馆,里头就收藏了30台古钢琴,展现了世界钢琴发展史。

D. 鼓浪屿的历史文化

1、文化遗产

自鼓浪屿被评为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后,鼓浪屿申请世界文化遗产已经被提上议程。相关部门将着手启动鼓浪屿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文化遗产。

鼓浪屿申遗主题确定为:社会变革中的历史见证。2011年05月13日上午,鼓浪屿—万石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负责人介绍鼓浪屿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相关情况表示,鼓浪屿申遗,保护永远是第一位的。

2016年2月1日,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秘书处函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正式推荐“福建鼓浪屿”作为2017年文化遗产项目。

2017年7月2日至12日,第41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在波兰历史文化名城克拉科夫举办,包括中国鼓浪屿在内的各国申遗项目,将在大会上审议。

2017年7月8日,“鼓浪屿:国际历史社区”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成为中国第52项世界遗产项目。

2、文化传播

从19世纪中叶起,伴随着基督教的传播,西方音乐开始涌进鼓浪屿,与鼓浪屿优雅的人居环境相融合,造就了鼓浪屿今日的音乐传统。

培养出周淑安、林俊卿、殷承宗、陈佐煌、许斐平等一大批杰出的音乐家。如今,鼓浪屿的人均钢琴拥有率为全国第一,岛上有100多个音乐世家。

2002年鼓浪屿被中国音乐家协会命名为 “音乐之岛”。 有国内仅有、国际一流的钢琴博物馆,常年举办鼓浪屿钢琴节暨全国青少年钢琴比赛、美国音乐周等重大音乐活动。

3、文化交流

2013年12月28日,在鼓浪屿音乐厅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我爱我的鼓浪屿——岁月回响》——2014年新年音乐会。音乐会由鼓浪屿街道办事处主办,厦门二中校友会和鼓浪屿音乐厅协办,鼓浪语音乐沙龙承办。

(4)鼓浪屿的历史故事扩展阅读:

鼓浪屿(英文:Kulangsu) 原名“圆沙洲”,别名“圆洲仔”,南宋时期命“五龙屿”,明朝改称“鼓浪屿”。

因岛西南方海滩上有一块两米多高、中有洞穴的礁石,每当涨潮水涌,浪击礁石,声似擂鼓,人们称“鼓浪石”,鼓浪屿因此而得名。

鼓浪屿街道短小,纵横交错,是厦门最大的一个屿,与厦门岛上的厦门世茂海峡大厦、厦门大学等隔海相望。

鼓浪屿全岛的绿地覆盖率超过40%,植物种群丰富,各种乔木、灌木、藤木、地被植物共90余科,1000余种。

代表景点有:日光岩、菽庄花园、皓月园、毓园、鼓浪石、鼓浪屿钢琴博物馆、郑成功纪念馆、海底世界、天然海滨浴场、海天堂构等。

1、日光岩

日光岩又名晃岩,为鼓浪屿最高点,顶端海拔96米。山上巨石嵯峨,叠成洞壑。树木葱郁,亭台掩映。拾级而登,先至莲花庵,“一片瓦”巨石嵌空,形成殿堂。

庵旁巨石镌刻“鼓浪洞天”、“鹭江第一”;庵后有“鹭江龙窟”、“古避暑洞”诸胜,中间即郑成功龙头山寨和水操台遗址。

有蔡廷锴、蔡元培赞郑题咏。登临绝顶,山海奇观,风光无限,厦门、鼓浪屿、大担、二担诸岛尽收眼底。

2、皓月园

皓月园位于鼓浪屿东部的覆鼎岩海滨,占地3万平方米,沿鹭江之滨铺开,这是以海滨沙滩、岩石、绿树、亭阁展布的庭园。

始建于1985年,园以《延平二王集》中"思君寝不寐,皓月透素帏"诗句取名"皓月园"。园内有长13.7米、高4.7米、耗铜18吨的一座郑成功及其部将巨型铜雕像。

这座巨型铜雕,除郑成功及其分立左右的部将陈泽、陈广、陈永华、杨朝栋比真实体量略大外,其余各路兵马都朝两侧延伸,图幅宽广,颇引人注目。

园内更突出的是矗立在覆鼎岩上的郑成功巨型花岗岩雕像,这个巨像于1985年8月27日落成,高15.7米,重1617吨,由23层625块“泉州白”花岗岩精雕而成,十分威武。

3、龙头山寨

日光岩又称龙头山,与厦门的虎头山隔海相望,一龙一虎把守厦门港,叫“龙虎守江”。这里原有一座“旭亭”早已毁坦。

台湾石国球写一篇《旭亭记》,描写日光岩“山罗海绕,极目东南第一津,水光接天,洪波浴日,皆为梵刹呈奇”。

蹬道巨石夹峙,森严壁立,海风穿弄,顿有“九夏生寒”之意,凉意自然来自“鹭江龙窟”。“九夏”即夏季,“龙窟”乃龙住的地方,因鼓浪屿传说中曾住五条龙。

这个寨门是郑成功当年屯兵鼓浪屿的“龙头山寨”的寨门,岩石上的圆孔是士兵搭架帐篷开凿的,前国民党十九路军军长蔡廷错将军见景生情。

命笔写下了七律:“心存只手补天工,八闽屯维今古同;当年古垒依然在,日光岩下忆英雄。”对郑成功赞美异常。

蔡元培先生也有一首七律:“叱咤大风镇海涛,指挥若定阵云高。虫沙猿鹤有时尽,正气斌斌不可淘。”“虫沙猿鹤”指从军战死者。

E. 厦门鼓浪屿历史

宋、元、明代鼓浪屿的开拓和发展
厦门是我国东南沿海的一个海港风景城市。其西南一水之隔的鼓浪屿,历来属于厦门的行政管辖范围。早在3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厦门岛上就有人类生活。唐中叶(公元8世纪前后)以后,来自中原的陈、薛等家族先后迁居岛上开发与生产,该岛遂有“新城”“嘉禾里”之地名。宋、元时期,岛上人烟渐繁,其北边不远的泉州港海上贸易的繁荣昌盛进一步促进了厦门(时称嘉禾屿)社会经济的发展。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十六年(1279年)首次在岛上设立“嘉禾千户所”。 因为目前有关文物、文献资料不足,宋、元以前鼓浪屿的历史已不可考。由于鼓浪屿四周的轮廓接近圆形,因此民间相传宋、元时期其地名为“圆沙洲”“圆洲仔”。今之燕尾山在本世纪的地图上曾被称为“洲仔尾山”,可以作为鼓浪屿古地名的一个考证根据。
明未清初至鸦片战争前夕鼓浪屿的初步繁荣
明末清初,民族英雄郑成功据金门、厦门两岛为根据地抗击南下的清军,并于此操练水师,率兵东征,驱逐荷兰侵略者,收复台湾。鼓浪屿是郑成功最初的根据地。《南疆绎史》等文献记载,郑成功在南安故里焚青衣起兵后,立即“与所厚陈辉等90余人第一旅遁入金门,随往南澳收集余众,得数千”,随之“移屯鼓浪屿”,时在隆武二年(1646年)。郑氏起师伊始,军费拮据,处境困难。恰好有一艘郑家的商船从日本开来停泊在鼓浪屿,郑成功遂将这艘商船带来的10万两银子用来募兵和购制军械。接着在鼓浪屿日光岩等要地屯营扎寨,设水操台练兵,并积极从鼓浪屿引兵配合闽南抗清力量,在泉州、同安、海澄一带抗击清军。直到永历四年(1650年),郑成功计夺厦门岛,兼并郑彩、郑联的军队,始形成包括鼓浪屿在内的金、厦抗清根据地。郑成功率师驻鼓浪屿前后四年,为其以后的抗清复台大业打下了基础。
鸦片战争时期英军占据鼓浪屿
18世纪后半叶,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西方殖民者不断向外争夺商品市场和原料供应地,封闭的旧中国成为它们的一个侵略目标。厦门是清代中国东南沿海重要的航运贸易中心,早为西方殖民者所垂涎,并被列为用武力侵占和被迫通商的主要目标之一。道光十二年(1832年)英国东印度公司派遣胡夏米(H·H·Lindsay)等人乘坐武装商船前往包括厦门在内的中国东南沿海进行侦察。事后,胡夏米向英国外交大臣建议,如果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一定要封锁并占领厦门。英国当局在制定侵华战争计划的过程中,也一再提到厦门,把侵略的矛头指向厦门。 英国侵略者极力用鸦片来打开中国的大门。为保护贩卖毒品的可耻勾当,它们加紧攫取在华的种种特权。1840年6月3日,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战争伊始,英军便多次派遣兵船闯入闽粤海面窥探和挑衅。当时领导福建沿海抗英斗争的是闽浙总督邓廷桢。邓廷桢是一位爱国的抵抗派代表人物。由于邓廷桢积极备战,加强了防御力量,加上厦门军民同仇敌忾,英勇杀敌,英军于1840年7月2日和8月21日以及接连几天的武装侵略,均遭到厦门军民的迎头痛击,以失败告终。 英舰退出厦门后,继续北上,用武力恫吓清政府。清朝统治者见势不妙,遂采取妥协态度,在福建方面调颜伯焘接任闽浙总督,同时下令“撤兵省费”。1841年8月,英国侵略者再次派遣侵华全权代表璞鼎查(H·Pottinger)亲率强大的舰队直攻厦门,狂妄地要求清政府地方当局“放弃城池及厦门之一切堡垒”。在当年8月2日激烈的炮战中,虽然厦门守军击中数艘英军兵船,无奈寡不敌众,金门镇总兵江继芸和部下官兵坚守阵地,同敌人血战到底,最后全部壮烈殉国。厦门和鼓浪屿同时陷入敌手。
鼓浪屿沦为列强统治的殖民地
鸦片战争之后的20年间,外国列强势力对厦门和鼓浪屿的侵略已全面展开,且迅速地扩展和深化。在此期间,西班牙、荷兰、挪威、法国继英、美两国之后,也在厦门设立领事并在鼓浪屿建造领事馆。外国洋行和公司越办越多,外国商人不满足于通过转手投机买卖攫取暴利,开始在厦门创办工厂企业,直接利用当地的资源。英商厦门船坞公司和设在鼓浪屿的英商厦门机器工程公司就是其中较大的外国公司。为了进一步操纵中国的市场,外国势力培植了一批买办为它们效劳。航运公司、银行、电报局也同时相继兴办起来。紧跟在美国归正教会后面,伦敦差会于1844年在鼓浪屿成立教会,大英长老会也于1850年在鼓浪屿扎住脚跟。1848年,美国归正教会的“中华第一圣堂”建造在厦门新街仔。15年后,英国教会也在鼓浪屿建造了专供外国人祈祷的“协和礼拜堂”(在今第一医院内)。一批培养中国牧师、传道士的“圣道学教”,宣传宗教的教会学校在厦门,特别是在鼓浪屿,如雨后春笋般地冒了出来。为了进一步掌握东南门户一一厦门的经济命脉,控制厦门海关和港口管理大权被视为关键的措施。1862年3月30日,外国列强根据《天津条约》的附约《通商章程善后条约》,在厦门设立海关税务司。同年,设立厦门口理船厅。清初以来就已存在的中国海关变“常关”,被降作对内航运贸易的关卡。到了1901年,根据《辛丑条约》,连这一点点权利都被剥夺掉。海关税务司和厦门口理船厅的设立,使清政府丧失了厦门海关和港务的管理大权,厦门从此进一步落入半殖民地的深渊。奥地利、德国、日本等国看到厦门门户大开,有利可图,赶紧蜂拥而入。德国和日本甚至有后来居上之势。1862年以后,列强势力越发强大。1870年海关税务司休士(George Hughes)统计厦门有洋行14家,其中英国7家,印度3家,德国2家,美国和英属新加坡各1家。1882年,副税务司劳思(W·B·Russell)统计,洋行已增至23家。[2]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独占了鼓浪屿,直至我国抗战胜利。1949年10月17日,鼓浪屿回归祖国。 2003年,撤销行政区,归属于厦门市思明区。区划调整后,鼓浪屿—万石植物园风景名胜区将管辖10个著名风景区,陆地和海域面积达到245平方公里。

F. 关于鼓浪屿的传说

1、种德宫

种德宫在内厝澳373号,是一座占地约600平方米的三门二进殿宇,宫后及宫右另筑护厝,具有浓郁的闽南建筑特点。整座宫宇掩映于古榕树下,环境幽静。种德宫中门两侧有一副对联:“点水活生灵,庙祀桑邦弘种德;一丝神脉里,纶封大帝尚真人。”

现任住持陈国煌道长说,前半句是从医术非凡来说俗世保生大帝的,而后半句则以保生大帝作为神仙的一面来示人。保生大帝作为主神供奉在最显眼的位置,注生娘娘则在保生大帝的右手侧,土地公在左侧。保生大帝俗名吴夲,也被称为大道公,出生在北宋年间的同安白礁一带。生前是一位懂风水、善医术的乡村医生,救人无数,后在采药时不幸坠崖身亡,后被民间视为“医灵真人”。

林鹤寿离去后,大别墅工地一片荒凉,成为“池塘生春草,空梁落燕泥”的废宅。又因在施工中摔死了一个工人,八卦楼一度有“闹鬼”的传闻。(传说,人住在楼上,醒来就发现在一楼。如果在一楼,就会听见楼上有动静,上去什么也没有。)此后该楼又被日资台湾银行攫取,直至厦门解放后,由政府收回,重新修缮成现在的鼓浪屿风琴博物馆。

G. 鼓浪屿的历史故事

参考来下自网络吧:
http://ke..com/view/25522.htm

H. 鼓浪屿有什么历史故事

鼓浪屿原是个渺无人烟的绿洲,又称逗园沙洲地或逗园仔洲地。元末始有人迹,逐步形成半渔半耕的村落。岛的西南端有一个海蚀溶洞的礁石,每当海涛冲击,发声如擂鼓,礁因名逗鼓浪石地。留传至今成为胜景,岛也因之得名逗鼓浪屿地,并在明代得以正名。


明代鼓浪屿得以开发,1573年日光岩上出现了全岛最早的石刻‘‘鼓浪洞天地。1586年在日光岩创建了莲花庵。1650年郑成功在日光岩安营扎寨,操练水师,留下了逗寨门地、逗水操台地、逗拂净泉地等遗址。明末,陈示京随鲁王由海入岛,协助郑成功起义抗清,其墓葬于鸡母山。

鸦片战争以来,一百余年鼓浪屿发展的独特历史,使鼓痕屿形成了具有浓厚人文景观、复杂历史情趣、诸多国家风格、中西合璧的逗万国建筑博览会地。该岛因人均钢琴和小提琴拥有量居全国之首而被誉为逗琴岛地、逗音乐之岛地。

而因岛内面积1.87平方公里的全步行方式被称为逗步行岛地。鼓浪屿成为拥有人文景观、建筑景观、艺术与风景旅游、历史与音乐等多种精晶荟萃的著名岛屿。

(8)鼓浪屿的历史故事扩展阅读:

鼓浪屿(英文:Kulangsu) 原名“圆沙洲”,别名“圆洲仔”,南宋时期命“五龙屿”,明朝改称“鼓浪屿”。

因岛西南方海滩上有一块两米多高、中有洞穴的礁石,每当涨潮水涌,浪击礁石,声似擂鼓,人们称“鼓浪石”,鼓浪屿因此而得名。鼓浪屿街道短小,纵横交错,是厦门最大的一个屿,与厦门岛上的厦门世茂海峡大厦、厦门大学等隔海相望。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鼓浪屿

I. 鼓浪屿上有什么历史故事啊我要去自助游,想先做做功课,谢谢!

2007年5月8日,厦门市鼓浪屿风景名胜区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回景区。

鼓浪屿答原名圆沙洲、圆洲仔,因海西南有海蚀洞受浪潮冲击,声如擂鼓,明朝雅化为今名。由于历史原因,中外风格各异的建筑物在此地被完好地汇集、保留,有“万国建筑博览”之称。

http://ke..com/view/25522.htm参考一下这里。

鼓浪屿是音乐之岛,值得一去,我最近也在抽时间去。嘿嘿。

J. 厦门鼓浪屿旳历史

鼓浪屿原是个渺无人烟的绿洲,又称“园沙洲”或“园仔洲”。元末始有人迹,逐步形成半渔半耕的村落。岛的西南端有一个海蚀溶洞的礁石,每当海涛冲击,发声如擂鼓,礁因名“鼓浪石”。留传至今成为胜景,岛也因之得名“鼓浪屿”,并在明代得以正名。

明代鼓浪屿得以开发,1573年日光岩上出现了全岛最早的石刻‘‘鼓浪洞天”。1586年在日光岩创建了莲花庵。1650年郑成功在日光岩安营扎寨,操练水师,留下了“寨门”、“水操台”、“拂净泉”等遗址。明末,陈示京随鲁王由海入岛,协助郑成功起义抗清,其墓葬于鸡母山。

1841年8月英政府舰队攻战鼓浪屿,设炮台于山顶控制厦门。1842年8月,清政府和英国签定不平等的《南京条约》,厦门成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尔后英、美、西班牙三国相继在鼓浪屿设领事,其他国家则以商人、洋行经理等兼任领事在鼓浪屿活动,1902年中国政府被迫同日、美、德等签定了《厦门鼓浪屿公共租界章程》,鼓浪屿被列强正式明确为公共租界。英、美、德、日、西班牙、荷兰、奥地利、挪威、瑞典、菲律宾等国都曾在岛上设立领事馆,创办教堂、学校、医院、洋行。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独占鼓浪屿。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鼓浪屿回到厦门人民手中,从此结束了100多年的被奴役的历史。

鸦片战争以来,一百余年鼓浪屿发展的独特历史,使鼓痕屿形成了具有浓厚人文景观、复杂历史情趣、诸多国家风格、中西合璧的“万国建筑博览会”。该岛因人均钢琴和小提琴拥有量居全国之首而被誉为“琴岛”、“音乐之岛”。而因岛内面积1.87平方公里的全步行方式被称为“步行岛”。鼓浪屿成为拥有人文景观、建筑景观、艺术与风景旅游、历史与音乐等多种精晶荟萃的著名岛屿。

阅读全文

与鼓浪屿的历史故事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