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名人故事 > 遂溪历史人物

遂溪历史人物

发布时间:2021-02-02 17:27:26

1. 在中国有史以来,最牛的是哪一个姓氏的家族为什么

最牛的家族当属东汉时期的梁氏家族。
早在西汉末年,梁氏家族就是一个拥有上千万家产的大富豪。梁氏家族兴旺从梁子都开始,他是河东郡人,为了做生意,搬到通向西域的要道附近。发财后,其子梁桥又迁回内地茂陵,在茂陵住了两代,到了梁延任西域司马,故又迁往安定郡。梁延生梁统,他是梁冀的高祖。梁统在新莽离乱之际,曾当过酒泉太守,新莽政权倒台,西北地方势力推窦融为河西大将军,梁统为武威太守,拥兵保境。东汉王朝建立后,窦融和梁统望风归顺,刘秀待之为开国功臣。窦融因功封安丰侯,梁统封成义侯,建武十二年(36年),梁统与窦融至洛阳,窦融任大司空,梁统封高山侯,任太中大夫。并且窦、梁两家都与皇室联姻,刘秀将他的女儿午阴公主嫁给梁统的儿子梁松为妻。从此,梁家的子女就取得了选配皇后的资格。
梁松的弟弟梁竦,有二女,被选为章帝贵人,小贵人生有皇子,窦后不孕,“养以为子”,梁家私下庆喜,窦家恐梁氏因此得志,遂阴谋杀害梁氏两贵人及其父竦。章帝死,十岁的和帝即位,窦太后临朝听政,和帝不知自己生母为梁氏。永元九年(97年)窦太后死,梁家告发窦家,说明真相,于是和帝追尊自己生母为恭怀皇后,梁竦的儿孙均升官封侯。和帝死,曾出现过邓太后和阎太后的短暂的临朝听政。梁氏曾遭到窦氏、邓氏、阎氏等外戚的压制和打击,在宦海中几度浮沉,到了顺帝时则登上了权势的顶峰。
十一岁的顺帝即位,即封梁竦之孙梁商为乘氏侯。阳嘉元年(132年)立梁商女为皇后,从此梁商地位日益显赫,阳嘉三年(134年)攫取了权柄倾朝的大将军要职。梁商虽然“以戚属居大位”,但有所约束,不敢十分专横跋扈。“礼贤下士”,优容社会名士如李固、周举等人,因而梁商的名声并不太坏。但为他的儿子梁冀专权铺平道路。
永和元年(136年) 梁商的儿子梁冀被任命为河南尹,这是管理京都地区的要职。5年后,梁商死,梁冀当上了大将军,独揽大权。梁冀专断朝政二十多年,顺帝死后,他先后立冲、质、桓三个皇帝。他另一个妹妹做了桓帝的皇后,他更有恃无恐。当时,宫中大小政事都要经梁冀来决定。百官升迁无不由他亲自过问。无论什么官职,到任前必须到他门下谢恩,然后才敢去见皇帝。各地方官员给朝廷上贡,也要先将上等财宝送给他。汉质帝只当众说了他一句“跋扈将军”,竟被他用鸩毒死。
梁氏家族最牛的地方有三:
一是其家族兴盛时间之长,很少有家族能与之相比。仅从梁子都到梁冀,兴盛时间长达150多年,一个半世纪,其时间跨度几乎与东汉王朝等同。
二是高官之多,除历代皇族外,没有哪个家族能与之相比。据统计,梁氏家族在东汉前后有七人封侯,出了三个皇后,六个贵人(皇帝的妃子),两个大将军;妻子被封食邑的七人;皇室中有三个公主嫁给梁家;做卿、将、尹、校的五十七人。
三是积累家财古今没有哪个家族能与之相比。据记载,梁氏家族敛财三十万万两,相当于国库全年收入的一半,这比清朝的大贪官和绅还多出八万万两。

2. 湛江历史名人:黄学增资料

(1900一1929),原名学曾。遂溪县人。1920年赴穗读书。不久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发起组织雷州青年同志社、雷州留穗同学会等革命团体。1923平午先后到广东花县、广宁、高要等地开展农运和建党工作。1924年参加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第一届学习。后相继任国民党中央农民部特派员,中共广东区委农委委员等职。1927年初任中共南路地委书记。1928年任中共广宁县委书记、琼崖特委书记。1927年7月于海口被捕牺牲。

3. 廉江有哪些名人

邹鹤年

邹鹤年(1857一1934年),字水庚,良垌镇阁桐神山村人。清光绪丁酉科拔贡。邹治学勤奋,通经史,善书法。为人廉洁刚毅,热心文化教育事业,气度恬雅,为士林推重。

“戊戌变法”时,废科举,兴学堂,邹鹤年时任“直判”“教谕”等官职,目睹中国外受列强侵略,国内政治腐败现实,认为发展教育乃强国富民之本。于是,弃官到“两广师范学堂”学习,立志为教育服务。学成回到廉江后,积极倡议并着手创办新式学堂。他克服种种阻力,拆除县“文场”(科举时童生的试场),兴建小学,经过两年的努力,建成本县第一所小学——廉江县立高等小学,自任校长。邹还创办“师范讲习所”。其办学创举,对广东南路几个县,影响很大。

民国初,廉江县没有中学,小学毕业生升学要到高州、廉州或广州,十分不便。为廉江子弟能在本县读中学,邹鹤年又以兴办中学为己任。他到“两广优级师范”学习,回县后,即发动各界捐献并用县内各姓入神主形式筹集资金兴建中学。正‘当制订规划备足材料开始动工兴建校舍的时候,适逢龙济光、陆荣廷两军阀在廉城开战,建校材料被抢光烧光,工程被迫停止。战乱停息后,邹继续筹资建校。·经3年的惨淡经营,备尝艰苦,占地约9000多平方的校舍终于建成,定名为“廉江第一中学”,邹任校长。为培养师资,在中学招生同时,又附设师范一班。不久,邹又积极倡导成立了“廉江县立师范学校”。从此,廉江师范成为县内小学教师的摇篮。

邹鹤年在办中学的同时,又筹办职业学校。民国11年(1922年),廉江县第三区职业学校在良垌成立,邹兼校长。该校开设蚕桑专业,骋请外地专家来校上课。这所学校办了一年多后,当地种桑、养蚕、缫丝等方面的生产有很大的发展。

民国16年(1927年),邹鹤年因病辞去廉江中学校长职,但仍负责职业学校校务,后又兼县修志馆长。他以年老多病之躯,认真审阅文稿,使一部共10多万字的《重修石城县志》于民国20年面世。民国23年,邹鹤年因病辞世,终年77岁。

邹鹤年一生热心办学,为廉江教育事业苦心经营30多年,毕生劳瘁,可谓廉江教育史上第一人。

http://www.d0086.com/FLM/Guangdong/SLM/zhanjiang/TLM/lianjiang/bskk/lsrw/200631195727.htm

历史名人

奔流不息的九洲江,广袤的红土地,孕育了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骚人墨客,社会贤达。他们或道德高尚,学识渊博;或为官清正,造福乡民;或忠肝义胆,赤诚报国。他们业绩卓著,名声显赫,使廉江人民引以为豪。他们的形象光彩照人,他们的名字永垂千古,他们的事迹,永远流传在廉江人民中间。

杨钦
杨钦(生卒年不详),字谢山,石城镇谢下村人。杨钦生性聪颖,勤奋好学,20岁中秀才,名列前茅。明永乐十二年(1414年)参加甲午科乡试,考取第二名举人。之后,三次上京会试不第,但他不灰心,发愤博览群书,潜心研究,终于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登甲辰科进士。后经朝试,成绩优秀,授翰林院庶吉士。不久,又以政绩优良,升为翰林院编修。他事亲至孝,每读齐国孝子皋鱼对孔子所说的“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之语,侧然怀念年老双亲;又目睹朝廷种种弊端,于是毅然告老还乡,日以定省为事。回乡后,他在本村后山(谢下山)之巅建一书社,以文史自娱,过着粗衣素食的宁静生活,并经常约儒生讲说经义,教诲后学,久久而无倦意。他所著诗文不少,但多已散失,世传只有《归山咏》、《适志咏》。《适志咏》诗云:“闲寝茅檐下,鸡鸣露末晞。髡两髦者,怡然下庭帏。菽水甘淡薄,藜鹑御寒饥,斑衣初舞罢,红日上来迟。六艺课诸子,五谷勤四肢,使君问来路,童子云不知。峰头探月窟,山腰系红霓,尘埃飞不到,天命乐奚疑。”

梁逵
梁逵(生卒年不详),吉水镇良村人,明嘉靖年间贡生。曾任海南琼山县训导,后升教谕。海瑞为其得意门生。梁逵慧眼独到,一见海瑞便非常器重,尽力培养。海瑞对梁逵亦非常敬仰。梁逵归田后闲居乡间,84岁寿终。明万历年间,海瑞任南京都御史,告老还乡后,闻梁逵先生已仙逝,沉痛至极,曾亲到梁逵故居吊祭。

黎正
黎正(生卒年不详),原名帧,字端伯,号建峰,廉城人。清雍正二年(1724年)甲辰科进士。个性深沉隐伏,醇厚不华,虚心孝友,尊敬长者。勤奋好学,有志气,重节操,遇事公正不阿,曾任朝廷户部员外郎。他学高品洁,不事权贵。耻与弄权者同流合污。遭权贵中伤排斥,便告病归里,潜心读书,一日手一卷,至老不倦。当时,十H府官中一些有识之士,重其学行,常来拜谒。正行年60,卒于家中。所著诗文,多已亡佚。传世的有《石门山别友》一首,附录于后:“北接悔关道,南连穗石城,潮随沧海落,山与白云平,远岫呈秋色,斜阳弄晚晴,仅离三舍影,遥见半轮明,绿树栖霞锦,金波漾翠琼,牛羊来草野,烟火起柴荆,归客心千里,行途驿几程,群英罗伟饯,樽酒叙离情,风起征帆急,潮平去掉轻,鸥飞搐近白,山过目留清。对景图堪写,搜诗句易成。琼台入烟雾,儋耳限蓬瀛,惜别思投辖,铭心若断樱,为公歌此曲。感激意纵横。”

刘芝草

刘芝草(?一1897年),原名刘吉六,安铺西街人。清末粤西地区三点会的主要领导者。刘芝草广额丰颐,中等身材,左镶假眼,右眼有神。自幼学医,18岁行医,善医疮疥,擅长眼科,曾在安铺开设中草药铺“芝草堂”。他仗义疏财,乐意济贫,热情待人,喜欢为人说话、办事。
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3月20日晚,在安铺附近东北部的鹤塘岭上,人如山,旗如海,声如潮,鼓如雷,从高、雷、廉三府八县前来拜会的万余人相聚于此“开总台”。会众推举刘芝草为“老坡”(首领)。23日,三点会的武装力量封锁安铺圩,要捉安铺团勇头子、外号“生毛胆”的毛期勉杀头。上午,数百会员手持刀枪,攻入团勇驻地关帝庙,杀死杀伤团勇10多人,却不见毛其勉。入夜后查知,毛其勉已逃入安铺汛台官所驻的小城堡里。会员随即攻入小城堡,生俘藏在大树上的毛其勉,”开总台”将其处死。
“三点会”暴动后,清地方官吏火急上告,两广总督大为震惊,慌忙调兵镇压。4月8日,高州、廉州两镇台兵勇近干人,琼州洋枪装备的海军及雷、钦等州府所辖各县兵勇数干人奉调到,称之为“办善后”。“三点会”由于武器残劣不利硬抗,便分散隐蔽,或归乡耕耘,或经营生意,或远走天涯,或隐居幽谷寺院。
刘芝草连夜逃奔广西北流行医避难。一日,闻悉母弟被扣,妻儿系狱,众兄弟受难,特地赶回投案,拯救难者,终被杀害。

江王泉
江王泉(1888—1917年)。字玉壬泉,号山渊,良垌镇岐岭南溪村人。祖父江诚和、父亲江慎中、胞兄江王旬都是举人。家有一幢藏书大楼,藏书数万册。他生于书香世家。家学渊源深远,且赋性聪敏好学,读书过目不忘。从小饱读诗书,下笔干言立就;年十七。县试冠军.翌年院试岁考。以第一名进痒。他是廪生。后肄业于广东高等学堂。毕业于日本明治大学,曾任广东临时省议会议员、民国初年众议员、中国同盟会粤支部廉江分部部长。平生著作甚丰。著有《山渊阁诗草》、《仂庵文谈》、《绿野亭边一—草庐诗话》、《诗学史》、《作文初步》、《读子厄言》、《劫余残灰录》、《旅京一年记》、《楚声录》、《姓名古音考》、《英蓉泪》、《辣女儿》、《庞雄传》(庞雄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等。江王泉是革命文学团体南社的成员,文章雄浑苍劲,情真意切。对儒学哲理有独到之见。可惜末及而立之年,竞患急症,客死京师。

陈自先
陈自先(1888一1933年),字绩宣,原名庆绍,良桐镇良田村人。幼年丧父,家境贫困。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就读于廉江师范速成讲习所,每试名列前茅,为师友钦佩。继而弃文就武,转考广东陆军速成学校。笃信三民主义,投身辛亥革命,英勇善战,随军攻克高州,进军省垣后,任陆军第二师参谋长,后调任第二师第四旅旅长,授陆军少将军衔。不久,出任广东护军使署参谋长。使署裁并,改任审计分处处长。民国5年(1916年)春,袁世凯称帝,陈自先积极响应孙中山第二次讨袁宣言,以护国军梯团司令名义招集旧部于化州,出师肇庆,被任命为两广护国军第六军第八旅旅长,会合滇佳各军,与袁党龙济光力战于花县、三水、番禺等处。后龙济光败,袁世凯死,广东局势稍定,陈自先率师回驻雷州,负责剿匪事宜。民国6年10月,呈辞军职,任广东督军署咨议兼省长顾问。民国8年,被广州军政府授以四等文虎勋章。民国9年,孙中山组织护法救国军,委陈自先为救国军第八军司令,集结旧部于高州;后改编为粤军,参加讨伐陆荣廷、莫荣新为首的桂系军阀。戡定桂系军阀后,陈自先于民国11年春辞职归里。民国22年,因病卒于家中。

江慎中
江慎中(生卒年不详)。字孔德,号虫覃,良垌镇岐岭南溪村人。童年时博览群书。人称“书柜”。长大后。精益求精,对学问力求根据实证。求索真相。他的文章深入浅出,渊博淡雅;诗词雄壮有力,惰真意切。他生性淳厚,平易近人,善于谈辩。每论事、讲学,四座均肃静倾听。广州广雅书院初办时。选拔两粤高材生。他与长兄履中并巡首选。他与惠州名士江逢辰同为当时广雅书院主讲梁节庵先生的高足,为两广总督张之洞和省学政汪呜銮所器重。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江慎中中戊子科举人,入京遍文学者名流,与翰林编修江标、叶炽昌、程秉钊等人的交情尤为深厚。随后绝意功名,回乡致力著作,并以教育为务。他在本县著名的松明书院、同文书院任主讲10余年,对培养本县学士文人作出很大的贡献。茂名待郎杨颐慕其学行高洁,托咐高州知府肖炳聘他任高州高文书院院长,这一时期的高州名士多出其门下。江慎中的著作有《春秋谷梁传条例》、《谷梁传条指》、《南溪文稿》、《南溪诗稿》、《虫覃蜜学私记》等。

邹鹤年
邹鹤年(1857一1934年),字水庚,良垌镇阁桐神山村人。清光绪丁酉科拔贡。邹治学勤奋,通经史,善书法。为人廉洁刚毅,热心文化教育事业,气度恬雅,为士林推重。
“戊戌变法”时,废科举,兴学堂,邹鹤年时任“直判”“教谕”等官职,目睹中国外受列强侵略,国内政治腐败现实,认为发展教育乃强国富民之本。于是,弃官到“两广师范学堂”学习,立志为教育服务。学成回到廉江后,积极倡议并着手创办新式学堂。他克服种种阻力,拆除县“文场”(科举时童生的试场),兴建小学,经过两年的努力,建成本县第一所小学——廉江县立高等小学,自任校长。邹还创办“师范讲习所”。其办学创举,对广东南路几个县,影响很大。
民国初,廉江县没有中学,小学毕业生升学要到高州、廉州或广州,十分不便。为廉江子弟能在本县读中学,邹鹤年又以兴办中学为己任。他到“两广优级师范”学习,回县后,即发动各界捐献并用县内各姓入神主形式筹集资金兴建中学。正‘当制订规划备足材料开始动工兴建校舍的时候,适逢龙济光、陆荣廷两军阀在廉城开战,建校材料被抢光烧光,工程被迫停止。战乱停息后,邹继续筹资建校。·经3年的惨淡经营,备尝艰苦,占地约9000多平方的校舍终于建成,定名为“廉江第一中学”,邹任校长。为培养师资,在中学招生同时,又附设师范一班。不久,邹又积极倡导成立了“廉江县立师范学校”。从此,廉江师范成为县内小学教师的摇篮。
邹鹤年在办中学的同时,又筹办职业学校。民国11年(1922年),廉江县第三区职业学校在良垌成立,邹兼校长。该校开设蚕桑专业,骋请外地专家来校上课。这所学校办了一年多后,当地种桑、养蚕、缫丝等方面的生产有很大的发展。
民国16年(1927年),邹鹤年因病辞去廉江中学校长职,但仍负责职业学校校务,后又兼县修志馆长。他以年老多病之躯,认真审阅文稿,使一部共10多万字的《重修石城县志》于民国20年面世。民国23年,邹鹤年因病辞世,终年77岁。
邹鹤年一生热心办学,为廉江教育事业苦心经营30多年,毕生劳瘁,可谓廉江教育史上第一人。

黄典元
黄典元(1889—1960年),字伯漠,塘蓬镇留村人。幼年从广西博白学者黄寿达先生就读于蓬山书院。由于天资聪慧过人,勤奋好学,每试都名列前茅,寿达先生誉之为碍申童”。黄典元先后毕业于高郡中学和两广优级师范,以优异成绩考取了公费留学日本。抵日后,先在早稻田大学和东京第一高等学校就读。与郭沫若,许崇清、林儒、丁颖、杜国库等人交往甚密。毕业后,黄典元又考入日本京都帝国大学经济系就读,对亚当斯密、李嘉图的古典经济学深有研究,受日本著名学者河上肇氏思想影响甚大。毕业回国,先后担任广州甲种商业学校校长和广州法科学院、广东大学、中山大学、襄力勤大学教授,同时先后担任民国政府财政部统计处处长、国库主任、广东省金库长兼广州市银行副行长等,并在大学里兼课。
民国26年(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黄典元举家避居广州湾(今湛江市),随之应临时迁设于广州湾寸金桥的广东省立襄力勤商学院院长陆嗣曾聘请,担任该学院教授兼银行系主任。民国29年,黄典元随学院迁往信宜县水口镇,其后又迁往曲江县桂头镇。民国32年秋,黄典元接任襄力勤商学院院长职务。民国33年秋,日军进攻粤北,学院又奉命紧急疏散到信宜照常开学。
民国34年冬,襄力勤商学院迁回广州,改名广东省立法商学院,黄典元仍留任教授兼银行系主任,直至广州解放。1952年全国高等院校进行院系调整,法商学校部分科系并入中山大学,黄典元转任中山大学教授兼财经系主任到1954年退休。
黄典元一生著作颇丰。举如《经济学》、《经济原论》、《社会政策》、《社会学》、《论黄金国有及外汇国营》等专著,曾公开发行于世;翻译著作有《货币学》、《帝国主义殖民政策》等;此外还发表大量关于财政金融、货币贬值、银行信贷、物价政策等方面的论文。
黄典元从事教育工作几十年,培养了大批财经管理人才,桃李满天下。他本人被社会公认为银行、货币、金融界的权威专家。新中国建立后,曾多次受到中共华南分局第一书记兼广州市市长叶剑英的宴请,征询其关于财经工作和城市建设方面的意见,并被推选为广州市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代表。黄典元1960年1月病逝于广州,终年71岁。

黄平民
黄平民(1900一1928年),又名式民,号忠靖,塘蓬镇八元塘村人。平民生性沉着敏慧,自小就抱负不凡,勤奋好学,尤爱书法。11岁时随父母迁居于石岭合江村。小学毕业后考上省立高州中学。“五四”运动爆发,他在高州参加反帝反封建的示威游行。激发了革命思想,立下救国救民的伟志。1920年高中毕业,考上到法国勤工俭学的半公费生。
在法国巴黎半工半读期间,黄平民在发奋学习、努力工作的同时,还积极参加反对北洋军阀政府丧权辱国的斗争。1923年,黄平民在巴黎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廉江第一个党员。随后,中共旅欧支部派他到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
1925年初,黄平民离苏回国,到中共两广区委军事部,在部长周恩来的领导下工作。期间,黄平民参加了省港大罢工,并参加了北伐战争。
广州起义时,黄平民率领赤卫队攻占广州伪公安局思贤分局。起义军主力撤出广州时,黄平民率领卫队英勇阻击敌人,腿部受了伤。伤好后,到香港出席广东省委扩大会议。
1928年4月,中共南路特委成立,杨石魂为书记,黄平民等5人为委员。特委决定黄平民回廉江工作。黄平民回到廉江,深入发动群众,狠狠打击土豪劣绅的气焰。廉江革命形势很快好转,党组织和农会、工会等革命团体很快得到恢复和发展。8月,黄平民任中共南路特委书记,他提出,特委今后要深入基层,扎稳基础,积累力量,等待时机。在他的主持下,特委作了南路暂停暴动的正确决定。11月6日,黄平民出席在香港召开的中共广东省委扩大会议,被补选为省委常委候补委员。会后,黄平民随陈郁、李鹏到广州、江门检查工作,然后返回湛江主持特委工作。12月,由于叛徒出卖,特委机关被敌人破坏,黄平民为通知别的同志转移,不幸被捕,牺牲于高州城东门。
黄平民牺牲后,中共广东省委撰文悼念,称赞黄平民是“南路党的负责者,工农群众的领袖”。他的死是“为主义而死,为工农而死,”而“他的精神及其共产主义”“透于南路以及全国工农的血轮当中,永远不会磨灭”。

关泽恩
关泽恩(1908一?年),字少权,号关键,廉城镇东街人。父关维敬。以邮政为业。
中学时代的关泽恩,就有一颗忧国忧民之心。他在廉江读书期间,结识了曾参加民国革命军东征的吴绍珍,开始阅读马列著作,1926年春,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不久,关泽恩在“廉江县学生联合会”里任负责人,积极带领进步学生到附近农村向群众传播革命道理,宣传海陆丰如火如荼的农民运动。
18岁的关泽恩,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广州有名的执信中学。在执信中学,他认识了许多有名的革命志士,积极从事革命活动,成了学校地下党小组的主要成员。在社会活动的过程中,他与廖承志结成莫逆之交。后来,关泽恩介绍廖承志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国民党反动派悬赏通缉关泽恩。按照组织的安排,关泽恩和廖承志一起到日本留学,并参加了中华留日青年会,继续参加救国救民活动。但由于日本政府的无理干涉和迫害,翌年夏天,关泽恩与廖承志一道折回上海。
当时,上海的形势仍然很严峻。不久,关泽恩不幸被捕入狱。在狱中,关泽恩坚贞不屈,与敌人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后经知名爱国人士何香凝等人多方营救,始获释放。
1928年冬,中共派关泽恩去苏联学习,起初在国际共产主义大学和叶剑英一起学习。1931年转到列宁学院和董必武、陈郁一起学习。不久,调到莫斯科中文学院任教师,参加组建列宁学院中共支部工作,并任支部主要负责人,为发展壮大中国共产党在苏联的组织做了大量工作。1932年,廖承志到莫斯科也和他相处数月。1933年下半年,与他在苏联学习和工作的人员先后回国,他仍在苏联工作,后在苏联牺牲。

莫怀
莫怀(1919—1980年),原名莫卫,又名莫王某,字炽泰,河堤镇下插村人。其父莫昌碧是前清秀才,废科举后一直当小学教员,思想进步,支持革命。莫杯从小就受其父的良好影响,在小学时就爱读《三国演义》、《水浒》等古典小说,崇拜英雄人物。
莫怀在遂溪中学读书时,正值“九·一八”事变,日寇侵占我国东北三省,莫怀和同学们一起勇敢投身抗日救亡运动。当时莫怀对国民党采取对日妥协、对内反共的政策十分不满。参与并组织领导了几次罢课斗争。特别是1934年下半年,反对学校当局无理开除学生的一次罢课,时间长达两个多月,遂溪反动当局甚为震惊,出动军誓包围、监禁莫怀所在班级达半月之久。学期结束,学校当局把莫怀等几个学生运动领导者的操行硬定为“丁等”,并将他们开除出校。广大学生对此十分愤慨,更加英勇地进行斗争,最终迫使学校当局收回开除莫怀等人的成命,学生运动取得了胜利。
初中毕业后,莫怀因无钱继续升学,来到安铺小学当教师,为教育青年,团结青年,他在安铺发起组织有四、五十人参加的青年读书会。通过学习《大众哲学》、《三民主义概论》等进步书籍,莫怀接受了进步思想,开始追求革命。1937年,莫怀到雷州师范读书,这期间,他积极拥护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组织一批进步学生积极投入抗日救亡活动。1938年底,雷州师范学校停办,莫怀经卜国柱介绍,到遂溪青年抗敌同志会工作。1939年2月,莫怀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11月,莫怀受党组织委派,回廉江领导青年抗敌同志会工作。1940年2月,中共廉江县委成立,莫怀任宣传部长。这期间,莫怀亲自发动农民支援青抗会,抗议当局无理解散青抗会,有力回击了反共逆流。莫怀还经常到廉中、安中、文中及太平中学活动,发展党组织,指导进步师生对学校当局进行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1941年,国民党反动派掀起反共高潮,莫怀按照上级指示,布置各地党员分散隐蔽,坚持地下斗争。同年三月,莫怀改任廉江县委组织部长,按县委决定,负责指导各地党组织在农村中放手发展党员,并普遍举办民众夜校,组织读书会、农会、妇女会等。
1943年3月,日军入侵湛江,中共南路特委机关转移到廉江三合乡、新屋村、石岭陀村,莫怀负责特委的联络员工作。同年七月,莫怀任县特派员。
1944年,日军先后入侵安铺、廉江,国民党军队不战而逃。莫怀根据特委的指示,发动党员和革命积极分子多方筹集枪枝弹药组建抗日武装队伍。年底.南路持委领导南路抗日武装起义,莫怀任南路人民抗日解放军第一支队洪荣大队副大队长。他亲自到坡脊村组织起义。智擒国民党廉江党部书记长陈熙晟和太平乡乡长吴彩文,后来,南路起义受挫,特委组织主力部队西进合浦,莫怀率领留下的队伍转战于廉江、遂溪、博白地区。
1945年2月,南路特委在博教村召开会议,总结起义的经验教训,决定在敌人后方建立抗日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莫怀率领杨君群、林敬武、涂明、莫练等同志,深入新塘、曲界一带敌后地区,发动群众,建立敌后革命根据地。3月,新塘抗日联防区成立。5月,在新塘成立南路抗日人民解放军第三团,莫怀任团长。8月,日本投降后,第三团抽出一个营参加南路解放军组建的主力部队西征。莫怀率其余队伍,从遂溪回到廉江坚持开展斗争。
1946年4月,莫怀奉上级命令随东江纵队北撤山东。1949年2月,从山东烟台回到广东,10月,任中共粤中地委委员兼财委副主任。新中国成立后,莫怀历任粤西行署工商处副处长,行署秘书长、粤西行署第二副主任、中共粤西区党委常委、中共湛江地委副书记兼专员、中共湛江地委第一书记、广东省侨务办公室副主任、省华侨农场管理局党组书记兼局长、省侨务办党组副书记等职。1980年4月10日,因病在广州逝世。

更多
http://www.lianjiang.gov.cn/ljsq/rw1.htm

4. 谁知道吴川有那些名人急!!!

千百年来,吴川之地哺育了无数儿女,也培养了一代又一代
仁人志土、骚客才子,他们或德高,或才著,或赤胆忠心、英勇
报国,他们成就卓著,扬名在外,受人敬仰、爱戴,令吴川的乡
亲父老引以为豪。虽然世事变迁,历史一年年远去,但他门的事
迹是吴川的历史掌故中最有意味的一笔。

刘承忠
元代吴川人(生卒年月不详)。元朝未年任江淮指挥
使。当时江淮地区(今江苏、安徽一带)大旱,蝗虫终被扑灭,为
江淮人民立下大功。
元亡后,承忠投河而死。江淮人民为纪念他的功绩,尊他为
“刘猛将军”,建庙祭把。清雍正二年(1724年),皇帝诏令全国各
省,府、州、县,建“刘猛将军庙”,每年春秋祭祀。
林廷献(1454~ 年) 字公器,吴南峰,明代吴阳霞
街人。曾受业新会陈白沙先生门下,学问大进, 24岁中举人,27
岁弘治庚戌科(1490年)中进士。初任永嘉县知县,适遇天大旱,
林廷献反对求神祷雨,倡率群众兴修水利,灌溉农田,解除旱患。
每遇灾年,则开仓赈济。重视文教,开拓学宫,文风大振。升任
苏州同知时,永嘉人民挽留拜送,井建生饲,奉祀追思。苏州同
成任务。奉命监造夏周二公伺,仅花极少费用,不到两个月就完
成满竣工,奉命清理崇明沙田丈量工作,革除旧习,颁发新规。并
严厉革除织造陋规,大大减轻群众负担。在任三月,因母丧丁忧
在家。后补建昌同知,公正廉明,精兵简政,成绩昭著。离职后,
当地百姓建立生词敬祀。
林廷献生平勤学守信,淡视功名富贵。其精通理学,深受陈
白沙器重,亲笔写了“击玉又敲金,思君对我吟,江门临水坐,明
月二更深”中堂一幅赠与林廷献。清代翰林陈兰彬曾在其上加记
题跋,现在复制木刻横幅留存。晚年著有《南峰诗集》木刻本,现
已失存。

欧光宸
( ~年) 博铺镇人,出身书香世家,明天
启七年(1627年)丁卯科举人。明崇侦七年(1634年),考授知
县,候任期间在家乡茂山书院招聚生徒讲学。对贫苦学生免收
学费,生徒日增,文风昌盛。明崇祯十七年(即清顺治元年1644
年),清兵入关,定都北京,顺治四年(1647年)清兵南下,占领
高、雷、廉、琼各州县,清廷官吏恣意压迫搜刮,强令百姓剃发,
因而群情激愤,民心大变。 当时南明吏部侍郎洪天擢授高州军门,
招兵往海南拟图恢复。顺治四年四五月间,吴川杨浮八(塘鸡村人)。
姚起岩、茂名周冤等巨余人,不甘受压迫,投奔海南,以图“反清复明”,
他们在同往海南途中,联络信宜、茂名、遂溪、广西各地好汉,准备举事。
茂名的李振玺、遂溪的郑良哉。吴川北丹的郑淑真、山口的龙泉
剑纷起响应,聚集数千人,开展反清斗争,公推欧光震为“盟
主”。先后攻占梅录及吴川县城吴阳,将清政府的海防同知、知县、
巡捕、教官、县丞等尽皆杀掉,并破狱开仓,声威极盛。南明永
历帝封授欧光宸为海南盟军道按察司副使。
当时,吴川分属两个朝廷,东水属清。西水属明。欧光宸率
众集结博铺与清兵相抗,不久,清将汪齐龙因内讧被杀,吴川全
县复明。此后,明清进行拉锯战,自顺治四年二月起至顺治十二
年正月止(1647~1655年),吴川8次反复,即4次“归清”,4次
“复明”。顺治十年(年)八月,清平南王尚可喜部属副总兵
陈武、参将李云珍发兵攻打化州、吴川,散捉乱抢,十室九空,男
女被杀干余人,欧光宸在这次战役中被俘,解至高州城,知府勒
索赎金800两银,光宸宁死不屈,慷慨就义。

林联桂
(1774~1835年)初名家桂,字道子,又字辛生,塘
缀新村(今日头屋村)人,博学能文,才思敏捷,对客成诗。嘉
庆六年(1801年)拔贡,九年(1804年)中举,以后长寓京师,
广泛交游,与黄玉衡、黄培芳,张维屏、谭敬昭、吴梯、黄钊等
台称“粤东七子”,日常吟诗自乐,道光八年(1828年)联桂53
岁,始中进士,任湖南绥宁知县。任上,因虎奚书院经费不足,修
库甚薄,捐出自己薪傣,添置田租20石,并多方设法为书院充实
基金,拓建院廊两所,亲为肆业学生讲课。绥宁县志已90年来修,
联桂即组织人力,主持续修,后实授新化署晃州直棣厅通判,历
任政声卓著,极受上级器重。最后调任邵阳,死在任上,终年62岁。
林联桂生平著作很多,有《见星庐诗稿》正续共22集。《见
星庐古文》3集,《姘体文》2集、《文话》,《赋话》、《诗话》,《馆
阁诗活》、《作吏韵话》。《讲学偶话》、《续清秘述闻》、《日下推星
录》等。尤其工诗,清代名诗人及诗论家赵翼评他的诗说“其所
为诗,雕勉万品,牢笼众态,格律不-,雄骋莫当”(赵翼《见星
庐诗集序》。张继屏在《见星庐诗集序》中,也为他诗作了很高
评价。特别是他继承了杜甫、白居易的现实主义诗风,深切关心
人民群众疾苦,对统治者的穷奢极欲、贪婪无厌,更作了无情的
揭露和鞭挞。
光绪十年(1884年)七月,后辈士干将其遗著呈送国史馆保
存。

林召棠
(1786~1872年) 字爱封,号市南,溢隘文恭,吴阳
霞街村人,父泰雯,任东安县教谕。召棠少年随父教馆攻读。清
嘉庆八年(1803年), 17岁为秀才,学使姚文田称赞为“海滨俊
才”嘉庆十七年,学使程国仁评阅其考卷,认为极有前途,选拔
为贡生,并让其与自己儿子一起研读。嘉庆二十一年癸未科状元
及第。皇帝阅其卷未批:“今科得一佳元,一字笔误偏旁,非关学
问。”授职翰林院修撰。道光五年(1825年),因父丧返家丁忧。道
光八年返京供职。道光十一年,任陕甘正主考官,此次选择举人
65名,其中呼延甲、张市(曾任广东巡抚)、牛树梅等11,后
皆中进士,颇有成就。次年,他深感官场污浊,以终生奉母为名
告假还乡。
道光十三年(1833年〕,召棠受聘肇庆府端溪书院主讲,连续
15年,弘扬文化,培养不少人才,为教育事业立下不可磨灭的功
绩。如顺德罗停衍尚书、高要冯誉骑侍郎等都曾受过教诲。
道光十九年(1839年),林则徐来粤查禁鸦片,与召棠书信来
往,咨询谈论民生吏治,井赠召棠一联:“彩衣荣似三公滚,珂第
祥留五色云。” 林召棠为人尚气节,淡仕宦,爱廉洁,重工农,怜贫苦。道
光二十二年(1842年),同年翰林黄广荫就仕,召棠辞谢。黄广荫
复书中有:“圣眷方殷,臣心似水,问高尚若是!”黄素知召棠生
活淡泊,又从京都领取吴川盐围补给银寄与召棠,他不受,此款
存省多年,后托翰林陈荔秋送返朝廷。在村中首创“义仓”,救济
贫民。为县倡议举办“宾兴”(奖学基金会),并作《吴川宾兴刍
议》文。
林召棠59岁母丧丁忧,从此,居家不出,在村边“金莲庵”
旁作“寄庐”,题曰,“四十树桃花禅室,”结茅布石,种花植树,
每当春和景明,潮生月上携杖徜样林霭问,或邀朋约友,载酒
莲塘,吟诗梅下。暇则焚香静坐,观书临贴,意趣超然,著有
《心亭亭居诗存》、《文存》、《笔记》等书传世。
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农历十二月,林召棠逝世于家,终
年87岁。

陈兰彬
(1816~1895年)字荔秋,黄坡镇黄坡村人。 22岁
以优行贡京师,清咸丰元年(1851年)中顺天举人,咸丰三年中
进士,选拔为翰林院庶吉士,充国史馆纂修,后改任刑部后补主
事。咸丰十年,因母病告假返乡,在同州主讲高文书院。并倡议
捐资重修该书院,以弘扬文教,培育人才。
清同治二年(1863年),陈兰彬回京受命清理积案,昭雪不少
冤案。后又因黄河泛滥成灾,奉命大名府赈济,营救大批灾民。并
亲自到黄河两岸考察,研究治河要诀,写成《治河刍言》8卷,提
出恨治黄河的积极主张。
清政府为培养军事人才,学习外国技术,决定于清同治十一
年(1872年)开始陆续选派幼童4批共120人赴美学习,是年八
月十一日,任陈兰彬为监督、容宏为副监督,率领第一批学童30
人赴美留学,这是近代中国第一批留美学生。不少学生勤奋学习,
几年后就读完小学、中学而入大学。锻炼成才的如詹天佑。伍廷
芳、唐绍仪、梁敦彦等人,如詹天佑学成归来后,对我国铁路事
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陈兰彬在美期间,被委古巴专使,往古巴调查了解古巴华侨
受奴役、迫害、买卖、鞭答、生活无着等情况,向清政府提出详
细调查报告。次年与古巴殖民者西班牙当局交涉谈判,结果签订
了改善华工待遇的《古巴华工条款》,解决华工不少痛苦、人身自
由和合法权益问题。
清光绪四年(1878年〕,清廷任命陈兰彬为驻美国、西班牙、
秘鲁三国公使。在任期间,继续深入了解侨工情况,关怀侨胞工
作生活,多次向侨居国交涉。抗议,以保证华侨利益,深受华侨
爱戴。光绪七年奉诏回国。
陈兰彬历任太常寺正卿、宗人府丞,都察院左副都御史、资
政大夫,总理各国事务大臣兼兵部右侍郎、礼部左侍郎,还任驻
美国、西班牙、秘鲁公使等职。
晚年告老还乡,主讲高文书院,先后纂修《高州府志》24卷。
《吴川县志》10卷、《吴川风俗志》1卷、《石城县志》10卷;还著
有《毛诗札记》、《使美记略》、《使美百咏》。《治河刍言》、《泛搓
诗草》、《重次千字文》等诗文集。
清光绪二十年(1895年,十二月十四日,陈兰彬在家逝世,终
年79岁。

李士芬
(1887~1928年)振文镇边村诵村入。1925年投身
革命,积极参加农民运动。1926年初加入中国共产党,被选为县
支部委员,并任吴川县农协会筹备处筹委,负责农运工作。1926
年3月15日,率领振文农民数百人举行反“三捐”(即蒜头捐、
蒜串捐、壳灰捐)示威游行,积极开展反对官僚地主土豪劣绅的
斗争,最后取得全部胜利,后被任命吴川县农民自卫军大队长,率
领常备队40多人和不脱产的预备队伍,白天协助工纠缉私,晚上
打土匪。1927年,“4·12”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4·15”
国民党右派广州开始大屠杀共严党人和革命群众,不久国民党右
派在南路也进行清党运动,南路的共产党党组织撤退到广州湾赤
坎,成立“南路革命委员会”,李士芬当选为委员并被正式委任为
吴川县农民自卫军大队长,组织一支300多人武装队伍,举行暴
动,在山圩、斗门一带与国民党反动派军队打迂回战1个多月,杀
伤不少敌人,缴获大批武器弹药,后因敌众我寡,武装力量悬殊。
牺牲惨重,最后剩下10多人分散活动。
1928年10月15日,李士芬在振文独竹村被捕,11月15日
在黄坡英勇就义,终年41岁,1959年3月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张炎
(1902~1945年) 又名巨炎,字光中,塘缀镇樟山村
人,国民党十九路军爱国将领。出生于越南海防。民国初年随父
归国,在村中读过私熟两三年,旋即到广州湾当工人。20年代初
参加粤军,大革命时期,曾任国民革命军特务长,排长、营长等
职。1931年任十九路军旅长兼副师长,代理师长职务。在蒋介石
对中央根据地进行第三次“围剿”中,张炎为援救被红军包围的
十九路军总部和蒋鼎文第九师,率部对红军作战,结果全师死伤
了2/3。从此,吸取教训,发誓不再参加反共内战。
“一·二八”淞沪抗战爆发,1931年2月30日,张炎接到十
九路军总部命令,即率部开赴上海参加抗战,先后在吴淞,庙行
战役中,浴血奋战,重创日军。
1933年福建事变前夕,张炎接任国民党独立第四十九师师
长。福建“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成立后,任第四军军
长。福建人民政府失败后,蒋介石曾委任他为第七路军副总指挥。
不久,他偕夫人郑坤廉出国考察欧美和苏联等国。
1936年秋回国。“七·七”事变后,张炎回到广东,被任为广
东省民众抗日自卫团第一区统率委员会主任委员。1938年2月,
在梅录成立第十一区统卒委员会,提出“抗战利益高于一切”和
“保家卫国,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等口号,与共产党合作,共同
开展抗日救亡活动,1938年10月接任广东省第十一区游击司
令,深感力量不足,亲自往香港与共产党组织联系,要求帮助解
决干部问题。廖承志等同志接受他的请求,由中共广东省东南特
委派了一批干部到高州,帮助张炎开展抗日工作,1939年3月,张
炎担任广东省第七区行政督察专员,致力整军武,励精图治,依
靠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培养了一批军事、政治干部真诚与共
产党合作,使高州六属出现了团结抗日的新局面,张炎的爱国行
动,引起国民党当局的嫉妒,1940年6用被迫辞职。
1944年广西会战前夕,张炎被委任为国民党第四战区中将参
议,派回广东南路视察,发动民众抗日。g月回到吴川,与中共南
路特委合作,发展地方抗日武装。由于国民党消极抗日积极反
共,迫使他举行武装起义。 1945年1月14日,张炎、詹式邦(曾
任吴川县长。当时任电梅吴挺进司令)率所部700多人攻下吴川
县城塘缀。当即得到人民抗日游击队的大力支持,共同解放吴川
全境。张炎将起义部队改编为高雷人民抗日军,张炎任军,詹
式邦任副军长,公开宣布拥护共产党的抗日主张。
张炎起义,轰动了广东南路,国民党当局惊惶失措,他们集
中优势兵力围攻吴川。 1945年1月下旬,张炎率所部向廉(江),
化(县)转移,在化具中桐与人民杭日游击队会师,共商抗日大
计,决定攻下廉江塘蓬后,挥师粤桂边地区建立抗日根据地。2月
1日,张炎部队在廉江灯草村遭到国民党顽固派的军队袭击,起义
受挫。张炎带着10多个随从人员人广西找李济琛、张发奎联系。
3日在博白英桥圩被当地顽军逮捕。3月22日,玉林专员梁朝玑
执行蒋介石命令,将张炎杀害。张炎英勇不屈,慷慨就义。

李汉魂
(1895~1987年〕 字伯豪,号杰华,又号南华,中
山镇岭头村人。国民党抗日爱国将领。小时在家读书,曾肄业广
东高等学堂法科专业,后又改考广东陆军小学第六期及武昌陆军
预备学校第二期, 1916年转入保定军校第六期,1919年毕业。他
早期参加同盟会,后参加中国国民党。
保定军校毕业后,被分配到山西阎锡山部任见习军官,后因
病回乡,在吴川中学执教。不久到粤军第二师担任排长。连长、营
长等职。
1925年,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推动下,广州国民政府成立,驻
粤各军政编为国民革命军,李汉魂在李济琛的第四军第十二师任
参谋长,跟随师长张发奎参加东征陈炯明,南征邓本殷的战斗,为
统一广东革命根据地贡献力量。
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罕汉魂改任第四军第十
二师三十六团参谋长。参加了汀泗桥、贺胜桥及围攻武昌等几次
重大战役,11月回师武汉休整,李汉魂升任十二师三十六团团长。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在南京建
立国民政府,与从广州迁到武汉的国民政府相对抗,造成分裂局
面。第四军扩编的部队已分为两派,拥蒋的陈铭枢到上海去找蒋
介石,赞成反蒋的张发奎则投靠汪精卫,为巩固武汉,扩编成立
二十五师,李汉魂升任该师少将副师长。是年4月,武汉国民政
府继续誓师北伐讨奉,李汉魂首战河南上蔡城战役胜利,又在临
颖阵地,攻溃奉军,进占许昌、开封,俘获奉军师长富双英。胜
利回师武汉,被提升为二十五师中将师长。
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后,周恩来、朱德等举行八一南昌起义。
3日,起义军南下广东,李汉魂随张发奎尾追至赣州。9月,取得
李济琛同意,再率部回广东,奉命驻守惠州,以阻止叶挺、贺龙
起义部队东进,12月,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州起义,建立革命政权。
张发奎即调李汉魂等部队回广州镇压起义。 1928年,李汉魂参加
蒋介石的北伐,在山东配合友军歼灭张宗昌军阀残部后,集中整
编,第四军改为第四师,张发奎任师长,孪汉魂任副师长。
1929年参加蒋桂战争,经历了花县。北流、衡阳几次混战失
败后,李汉魂辞职离开第四军赴港居住了一个时期。造粤桂合作
后,1933年,陈济棠任命李汉魂为第一集团军总司令部总参议,
1934年调任独立第三师任师长兼粤北区绥靖委员,并任第三军副
军长兼师长,后驻汕头,负责地方“绥靖”及指挥粤东军政。
1936年初,在汕头出现一个日军倒毙事件,引起日中关系轩
然大波,日方竟派来3艘军舰,威胁恫吓,李汉魄及其所部官兵,
怀着满腔怒火,赶修工事,堵塞漏洞,成立各组织准备应战。同
时和战士们披甲佩剑,守卫在南海边缘潮汕地区的国防第一线,正
在此时,陈济棠却与李宗仁、白崇禧联合起来,发动“六一西南
事变”企图打着“北上抗日”的旗号,挥师到武汉之后,由长江
而下,直指南京,实行武装反蒋,以便取而代之。李汉魂见此外
患严重之际,国内豆箕相煎,对团结抗日甚为不利,他认为陈济
棠厚己是私恩,反抗中央是公敌。经一再恳劝无效,遂“封金挂
印”,辞职赴港。井发电文三通:一为苦劝陈济棠息兵同结,共御
外侮;一为呈国民党中央元首,阐明西南兴兵内幕,请统筹大计,
团结抗战;一为请粤省各级将领共体时艰,不可苟从。电文发出
之后,影响甚大,陈济棠众叛亲离,下野赴港。西南事变解决之
后,李汉魂即返粤复职。
1937年,日本侵略军发动“七·七卢沟桥事变”,继而“八·一
三”进攻上海,在国共第二次合作的推动下,全国军民奋起杀敌
抗日,全面开展。李汉魂升任六十四军军长,请缨北上抗日,1938
年春,奉准开赴陇海线,5月16日,日军土肥原师团主力万余人,
大炮七八十门向归德,兰封进犯,企图截断陇海路,阻止我国
军队从徐州南下的通道。李汉魂奉命为薛岳第一兵团第一路总指
挥,部署所部分三路防守,亲率六十四军主攻盘踞罗王泰之敌,用
重炮直射敌据点,战斗异常激烈。5月27日夺回了罗王寨。同时,
七十一军也克复了兰封,从而打通了陇海线,使徐州会战后的主
力部队得以沿陇海线西进。国民政府最高当局特授予他“华胄荣
誉奖章”.1938年7月22日,日军进攻武汉,李汉魂奉调参加武汉保卫
战,负责指挥浔线的战斗。 25日,日军又在九江附近登陆,九
江失守,敌军又沿南浔线星予洲登陆,向德安进犯。李汉魂调集
8个师的兵力,运用“一鼓作气”的战术,把敌1万多人压到从深
不到3里的张古山的狭地之中,最后聚而歼之,取得了德安大捷。
所部获“钢军”锦旗奖1面。
1938年10月21日,广州失守。 11月李汉魂受任广东省政
府主席, 12月率师回粤。1938年3月国民党广东省党部改组,
李汉魂当选为主任委员。
1939年12月中旬,日军2个师团和1个旅团分三路向粤北
进攻,李汉魂受任三十五集团军总司令,指挥暂编的第二军、六
十二军、六十四军及中央军增援部队,在北江西岸追剿敌军,取
得胜利。为此,广东各界在曲江召开了胜利祝捷大会。
1940年1月,李汉魂辞去三十五集团军总司令职,全力从事
广东政务,他在广东任省政府主席6年8个月。
抗战胜利后,李汉魄调任第三战区副司令长官,后到欧美考
察。 1949年元旦,李宗仁代总统职,他应召回国任上将参军长:3
月,何应钦继孙科组阁,李汉魂任内政部长,不久,辞去职务,转
道香港赴美定居,1982年应廖承志同志的邀请回国访问。1987年
6月30日病逝于美国纽约。其骨灰由女儿李侦带回祖国安放在广
东韶关古刹——南华寺。
李汉魂生前癖爱藏书藏画,忱于佛教哲理,公余还爱舞笔弄
墨。著有《岳武穆年谱》、《梦回集》、《日记》(上下集)。《欧洲散
记》、《拉丁美洲游记》等书。
参考资料:http://www.yinsha.com/com/wuchuan/吴川简介/吴川历史名人/吴川历史名人.htm

5. 问问湛江的历史

楼主您好!
--------------------------------------------------------------------------------------------------------------------------------------------

1899年,雷州府遂溪县东部沿海(今湛江市区)被法国“租借”,当时名字叫“广州湾”,对外贸易曾繁盛一时。

1943年,广州湾为日军占领。

1945年日本投降后,于9月21日从日本侵略军和法国殖民者手中接收广州湾,以原范围划设市治,定名“湛江市”。因历史上曾属椹川县,境内东海岛曾设椹川巡检司,因而得名。

据现存的地方志记载,古“椹川”亦有称为“湛川”的。今湛江辖地远在4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约夏、商之间),就有人类居住。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今湛江辖地归属象郡。汉元鼎六年(前111年),南部徐闻、海康、遂溪三县属交趾部徐闻县;北部吴川、廉江两县分属交趾部高凉县和合浦县。
以后,南部三县先后属交州、合州、南合州、东合州,至唐贞观八年(公元634年),改东合州为雷州,统管雷州半岛三县,直至清代;北部两县先后属广州、罗州、化州,至明清属高州。1911年10月起,五县先后属广东省高雷道、南路行政区、南区善后委员会公署、南区绥靖公署;民国25年(1936年)起,南部三县先后属广东省第八 区、第十四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吴川县先后属第七区、第十三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陆续解放湛江全境。此后,五县先后属广东省南路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高雷区专员公署、粤西区行政公署、湛江专区专员公署、湛江地区行政专员公署。1983年9月,湛江地区与湛江市合并,五县划归湛江市。

湛江市区历史上属遂溪、吴川两县。隋至唐初,郊区湖光镇旧县村曾先后为铁耙县、遂溪县县治;南宁景炎三年(1278年),宁帝禺即位于市区硇洲岛,升硇洲为翔龙县;明洪武年间至清雍正年间,曾先后在市郊旧县村和东海岛设置椹川巡检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历史事件
清光绪二十五年十月(1899年11月)法国胁迫清 政府签订《中法互订广州湾租界条约》,将遂溪、吴川两县属部分陆地、岛屿以及两县间的麻斜海湾(今湛江港湾)划为法国租界,统称“广州湾”,划入法属印度支那联邦范围,设广州湾行政总公使署,受安南总督管辖。
民国32年(1943年)2月,复为日本侵略军所占,曾建立极为短暂的日伪政权。
民国34年(1945年)9月21日,由我国收回,以广州湾范围划设市治,定名“湛江市”。
1946年1月15日成立湛江市政府,为省辖市,并隶属广东省第七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民国37年(1948年)3月改隶属第八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民国38年(1949年)5月,改隶十四区行政督 察专员署;公署设于湛江。
1949年12月19日,湛江解放仍为省辖市。
1952年11月起,先后归属粤西区行政公署、湛江专区专员公署、湛江地区行政专员公署。
1983年9月地区与市合并为湛江市,为省直辖市。
现湛江市共辖二县:遂溪县、徐闻县,四区:赤坎区、霞山区、麻章区、坡头区,代管三个县级市:吴川市、廉江市、雷州市。

望采纳

6.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广东地区有哪些英雄人物

抗日战争:

左权:八路军副参谋长,第七名将。总司令朱德谦虚敦厚,后又回延安。参谋长叶剑英长期在南方局搞统战。八路军的前线指挥主要靠彭德怀和左权。左最大的战功就是协助彭策划并指挥百团大战。还指挥过晋东南反九路围攻,指挥过黄崖洞保卫战,此战我军借助有利地形,以极小的代价消灭了日军800余人。在八路军总部被鬼子铁壁合围时,左权撵走了彭德怀,自己指挥部队突围,结果壮烈牺牲。

杨靖宇:抗联第一路军总司令,第五名将。杨靖宇在我心中是一座巍然的丰碑,他的伟大不能用数字即打了几次仗、消灭了多少敌人来评价,他代表的是一种精神,一种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当年,我看《黑的土,红的雪》,对这位智勇双全的一代名将大为钦敬,看到英雄末路,叱诧风云的抗联领袖竟然被一个鼠辈出卖,惨死于贼寇之手时禁不住悲从心来、喟然涕下。

王二小:
中国少年抗日英雄。1929年生于河北省涞源县上庄村。抗日战争时期,王二小的家乡是八路军抗日根据地,经常受到日本鬼子的“扫荡”,王二小是儿童团员,他常常一边在山坡上放牛,一边给八路军放哨。1942年10月25日(农历9月16日),日本鬼子又来“扫荡”,走到山口时迷了路。敌人看见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带路。王二小装着听话的样子走在前面,为了保卫转移躲藏的乡亲,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突然,四面八方响起了枪声,敌人知道上了当,就气急败坏地用刺刀挑死了王二小。机智勇敢的小英雄王二小,就这样被日本侵略者残酷地杀害了,牺牲在涞源县狼牙口村,年仅13岁。正在这时候,八路军从山上冲下来,消灭了全部敌人。

解放战争:

英雄董存瑞的故事
全国著名战斗英雄、模范共产党员董存瑞,是东北人民解放军第十一纵队三十二师九十六团二营六连六班班长。1948年5月25日,在解放隆化的战斗中,他以身体当支架,手托炸药包,炸毁了国民党军据守的桥型暗堡,壮烈牺牲,时年19岁。
英雄牺牲了,英雄的光辉形象永存。

7. 谁知道湛江市东海岛的历史,那里以前出过什么有名人物吗

东海岛位于广东省西南部的雷州半岛东部,历史上属于雷州府遂溪县管辖在内。在今广东省湛江市区东南面,今属湛江市麻章区管辖。以雷州方言、雷州音乐、雷剧、雷歌、人龙舞等诸多文化内容为载体,铸就了“雷州文化”的组成部分。这里是的中国“第五大岛”广东省“第一大岛”。当地民俗、民居和方言都具有鲜明的“雷州文化”特色。
历史:
宋朝
中国大陆最南端是雷州半岛,雷州半岛东部、湛江市东南海域的东海岛、硇洲岛,就是东海岛经济开发试验区辖地。湛江市东海岛经济开发试验区行政区域屡经变迁,历史沿革复杂!海岛上的东山圩(现东山镇),宋朝绍兴时曾是椹川(原遂溪县旧称)巡检司旧址;明洪武和正统年间,曾在东山圩建筑城池,设置椹川巡检司;清雍正年间,将雷州守备合并移置于东山圩,改名为东山水师营。硇洲岛古名硇洲。北宋年间,岛上设有硇洲寨;南宋末年,宋帝赵昰避元兵逃亡到硇洲,次年驾崩,其弟宋帝赵昺在岛上登极升硇洲为翔龙县,拜改元样兴,隶化州。元初复并入吴川。
清朝
清雍正年间,硇洲岛曾设硇洲巡检司。清光绪二十五年十月十四日(1899年11月16日),签订了《广州湾租界条约》 ,法帝强行租借广州湾(包括原为吴川县辖地的麻斜、坡头、特呈岛、南三岛和原为遂溪县辖地的海头、赤坎、东头山岛、东海岛)之后,曾在在硇洲岛设置淡水区(现硇洲淡水圩);辖硇洲、东海两岛。并在硇洲岛建造硇洲灯塔。
近代
1943年3月,日本侵占广州湾;1945年9月21日,驻雷州半岛地区的日方代表在投降书上签字,我国同时从日军手中接收广州湾,被异国统治前后47年的神圣领土,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1952年12月,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报中南军政委员会转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批准,将东海、硇洲两区从湛江市郊区划出,设置雷东县,隶属粤西行政公署领导,县址设在东海岛的东山圩。
建国后
1899年,湛江市区被法国“租借”,当时名字叫“广州湾”,对外贸易曾繁盛一时。
1943年,广州湾为日军占领。
1945年抗战胜利,广州湾回归,从此定名为“湛江”。
1953年2月,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将吴川县第九区的南三岛划归雷东县管辖;1954年1月,又将西营区(现霞山区)的特呈岛划归雷东县管辖。
1958年9月15日,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销雷东县,并将雷东县并入湛江市郊区管辖。
1992年7月17日,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湛江市东海岛经济开发试验区”;
1992年8月13日,湛江市人民政府决定成立湛江市东海岛经济开发试验区管委会筹委会。
1993年4月22日,中共湛江市委批准设立“中共湛江市东海岛经济开发试验区委员会”,东海岛、硇洲岛两岛四个镇的党组织归属试验区党委管理。
1993年3月25日,湛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牵头,组织市民政局、市国土局、东海试验区和市郊区政府办、民政局、国土局以及湖光镇、太平镇、民安镇、东山镇的领导到实地勘察,共同勘定了东海岛试验区与湛江市郊区之间的行政区域界线。
1993年7月,湛江市人民政府决定从7月1日起,东海岛试验区财政与湛江市郊区财政脱钩,实行独立核算,党政财一切事务由试验区党委会、管委会统一管理。至此,东海岛试验区作为湛江市委、市政府的派出机构,除担负经济开发职能外,还要担负下辖东海岛和硇洲岛东山镇、民安镇、东简镇、硇洲镇等四个镇的社会管理任务。2006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商务部、国土资源部、建设部6月26日联合签发了《关于扩大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范围的复函》,同意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在东海岛扩大发展用地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2009年10月,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与湛江市东海岛经济开发试验区合并为新的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

8. 遂溪县城月镇的李姓从哪里来

要想搞明白:来请问月镇的李姓开基祖源是谁?叫什么名字,是那一朝代人?现发展当地世系有多少代啊? 能否与雷州帮塘李氏有关?
我也是姓李的,是李火德的后裔。我族清乾隆间有(庠生)秀才“李昌后、李秀彦两父子”迁居雷州半岛开基,至今杳无音信。

9. 中外历史上有哪些名人被冤死于死刑,比如岳飞,商鞅。

明末袁崇焕,被凌迟处死
明朝于谦
春秋战国伍子胥
商朝比干

10. 列举有湛江本地特色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例子

湛江位居祖国大陆最南端的雷州半岛,地理位置独特,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传统文化资源丰富,其中有六项传统文化列入国家级非物质:东海人龙舞、遂溪醒狮、吴川飘色、雷州石狗、姑娘歌和湛江傩舞。东海岛人龙舞起源于东海岛东山镇,始于明末清初,是流传300多年的民间大型广场表演艺术,其结构分为龙头、龙身和龙尾,由大人和孩童结合而成,规模可大可小,节数多少不等。昨天表演的东海岛人龙舞,就是由当地188名大人与孩童组合共同创作的。他们的精彩表演,博得了现场数万观众的喝彩和掌声,在公证人员现场监证下,被载入“上海大世界基尼斯之最”纪录。
遂溪醒狮表演始于明清时期。200多年来,凡逢年过节、喜红庆典,都用醒狮助兴,祈求平安吉祥,醒狮表演成为当地乃至湛江市群众喜闻乐见的一项活动。近年来,遂溪县因势利导,加强组织、积极扶持,全县民间醒狮表演活动空前活跃。吴川飘色是吴川民间艺术“三绝”(飘色、泥塑、花桥)之一,历史悠久,闻名遐迩。所谓飘色,即是由若干人推着一座色板,色板上装饰着固定姿势的人物。人物只靠一根看不见的色梗支撑着,在高可逾人的空中手舞足蹈,飘然欲飞故而叫飘色。特别奇妙的是,在空中飘动的人物的立足点只是踩着一根缨枪或剑尾上;更有趣的是,有的角色还踏着活生生的动物(如公鸡、白鸽、鲤鱼、金鱼等)在行进间手舞足蹈,给予人们一种神秘感。飘色的人物形象普遍是按戏剧人物的艺术造型设计、打扮的。一板飘色往往就象一座流动的小舞台表现着一出精彩的特写镜头。现时飘色一般由2至6岁左右的儿童上板乔装打扮,并由过去的一板一层飘色发展到如今的的一板两层或三层飘色。雷剧已有500多年历史,是雷州土生土长的文化艺术瑰宝,是粤西传统文化的一朵奇葩。雷剧起源于广东省雷州市(原海康县),广泛流传于雷州半岛以及雷州话方言地区,辐射人口约800万。其演出人物众多,场面宽阔,内容丰富,深受群众的喜爱,成为广东四大剧种之一。

阅读全文

与遂溪历史人物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