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名人故事 > 芜湖的历史名人

芜湖的历史名人

发布时间:2021-02-02 12:19:10

㈠ 安徽芜湖历史文化名人、

张孝样(1132--1169),字安国,历阳乌江(今安徽省和县)人。 陶居仁(?--1275年),号菊存,芜回湖人,绍定进士答,宋末以行义闻州里,官为南宋镇江录事参军。 沈士柱(?--1659),字铜,号惕庵,芜湖人。 渐江(1610--1663),俗姓江名韬,字六奇,安徽歙县人,名画家,新安画派开创人。 肖云从(1596--1673)字尺木,号默思,又号无闷道人,芜湖人,明末清初芜湖著名画家,姑熟画派创始人。

㈡ 芜湖历史文化名人

苏轼
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四川眉州人,北宋著名词人。
元丰七年(1084),应芜湖东承天院方丈蕴湘之约,苏轼携幼子苏过自黄州(今湖北黄冈)乘舟抵芜,为刚竣工的玩鞭亭和梦日亭题诗。
苏轼在东承天院挥毫书下《湖阴曲》七言古律一首,咏“玩鞭春色”并题跋数言。蕴湘将之刻成诗碑,今已无存,仅题跋为时人相传,载于《芜湖县志》。由于承袭旧说,苏轼将本该称之为《于湖曲》的题目,误题成《湖阴曲》。
在芜湖,苏东坡与名士韦许相往还,结下友谊,离芜后,曾题寄《傲轩》诗一首。
黄庭坚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又号涪翁,分宁人(今江西修水),北宋诗人,书法家。宋绍圣元年(1094),出知宣州,因“修实录不实”罪名遭贬谪,携家寓居芜湖,欣赏芜湖山水,题咏颇多。在赤铸山、赭山广济寺桧轩和江口东退庵,有三处读书遗迹。其赤铸山诗:“读书在赤铸,风雪迷青箩。汲绠愁冰断,村酷怯路蹉。玉峰凝万象,绿萼绕群螺。古剑摩空宇,寒光启太阿”。黄与挚友郭祥正(字功甫,当涂人)、芜湖名士韦许(号芜阴居士),常诗词唱和,尺牍往来。并为芜湖县南20里丹阳乡石氏父子题刻二道墓碑。在芜寓居二年之久,绍圣二年(1095),贬官涪州别驾,自江口登舟,与韦许等黯然话别。
张孝祥
张孝样(1132--1169),字安国,历阳乌江(今安徽省和县)人。唐诗人张籍后裔。宋绍兴四年(1134),金兵侵犯和州时,孝祥随父母避乱芜湖升仙桥(今长街状元坊)。其伯父张邵为“直就龙图阁,假礼部尚书,充通问使,不屈,囚于北国。”其父张祁以“诏奉恩补官”,与胡寓交谊,遭秦桧妒,诬陷“谋反”,罢官下狱,后平反,“屡迁直秘阁”,任淮南转运判官。“储粟阅兵为备甚密”,以“张皇生事”罪削职,归隐芜湖。其兄弟,“孝伯参知政事,世称贤相;孝曾以节义闻;孝才、孝章以文章著”。“萃贤才于一门”。
孝祥少时,“读书过目不忘,下笔数千言”。绍兴十七年(1147),“领乡书,再举冠里”。绍兴二十四年(1154)赴临安(今杭州)参加廷试,考官定秦桧孙秦埙第一,孝祥第二。高宗赵构阅卷,发现秦埙“论策”系秦桧主张,于是提孝祥第一,降秦埙第三。“唱第”时,大臣曹泳当廷向孝祥提婚,“祥不应”,得罪权臣,因父入狱株连,未封官。秦桧死,祁冤白,孝祥才任秘书省正事,及载有声名,提出“总揽权纲,以尽更仕之美”、“已修日历,详审是正,黜礼说,以垂无穷”。升为校书郎,继升为尚书礼部员外郎、起居舍人。后被御史中丞汪澈弹劾免职。
隆兴元年(1163),孝宗赵 即位,孝祥由抚州(今江西临川县)知州升为集英殿修撰,兼平江(今江苏吴县)知府。次年,将没收资财,拯救吴中饥荒。张浚自蜀还朝任宰相,与左相汤思退政见不一。孝祥进言:“二相当同心协力,以副陛下恢复之志。靖康以来,惟和战而言,遗无穷祸,要先立自治之策以应之。”提倡改革,破格用人,主张“唯才是举”,他说:“古者取于盗贼,取于夷狄,取于仇雠,取于姻戚。苟才矣,初不问其出生之本末也。”孝宗喜其言,又升他为中书舍人,继升直学院,并在张浚军中任都察职,参赞军事,兼领建康留守。时金兵犯境,孝祥说:“金之势,不过欲为盟”。被弹劾“附金”免职。乾道元年(1165)复任集贤殿修撰,继任静江府(今桂林市)广南西路经略安抚使,潭州(今长沙市)知府,荆南、湖北路(今湖北江陵)安抚使等。在湖北路安抚使任上,将荆江筑堤拦洪,建万盈仓,整顿吏治,抑制豪强,扶贫济困,颇有政声。
张孝祥是南宋著名爱国词人,诗词继承苏东坡豪放风格。“谅非无事饮,忧国空含情”。常怀忧国之思。《全宋词》收录他的词220余首。文章、书法造诣很深。所著《于湖文集》40卷,收诗、文、词、铭、赞、制、表、尺牍、奏议等10余类。常亲书奏议,高宗见之曰:“必将名世。”张浚主张抗金。汤思退力主议和。孝祥出入于汤、张之门,常“两恃其说,议者惜之”。
乾道五年(1169)归休祭祠,“进显谟阁直学士”。“荆南人民哭送登舟。 绘像于湘驿。”抵芜湖。增建“归去来堂”于莲湖(今镜湖)之滨。修“观澜亭”作“敦学、励志”之所,归休时,适邵宏渊符离战败,“拥兵还镇,所过市肆皆空。芜民甚恐”。1169年病逝芜湖,葬于南京。孝宗闻之,十分痛惜,“有用才未尽之叹”。孝祥病逝之日,芜湖“商贾为之罢市,两河之民,惶惶如失所恃”,其子遵嘱将莲湖产业一百余亩捐给地方。
陶居仁
陶居仁(?--1275年),号菊存,芜湖人,绍定进士,宋末以行义闻州里,官为南宋镇江录事参军。元军攻镇江,守臣洪起畏逃跑,统制官石祖忠举城投降。陶居仁为元军缚,劝降不屈,凛然道:“吾固知历数穷而世运更也,讵可失忠义求苟生耶?得以死报朝廷,夫年(1287),封显忠灵应侯。至正二年(1342)9月,敕赐庙额曰“昭佑”。明洪熙元年(1425),朝廷诏太平府芜湖县建忠臣祠。元修《宋史》为陶居仁立传。
欧阳玄
欧阳玄(1274--1358),字元功,号圭斋,祖籍庐陵(今江西吉安),生于浏阳(今湖南省),为欧阳修之后裔,元代史学家、文学家。延年间(1314--1320),欧阳玄任芜湖县尹三年,不畏权贵,清理积案,严正执法,注重发展农业,深得百姓拥戴,有“教化大行,飞蝗不入境”之誉。在任内,对芜湖名胜古迹,多加保护修葺,据传“芜湖八景”,是其在任时所形成。对每景都题有七律一首(见康熙《太平府志》和《芜湖县志》),常游“荆山寒壁”,因与家乡荆州的荆山同名,所以其有“三年楚客江东寓,每见荆山忆故乡”之句。离任时,对芜湖依念绵绵。后人将荆山之水取名“欧阳湖”,简称“欧湖”,以志纪念。
沈士柱
沈士柱(?--1659),字 铜,号惕庵,芜湖人。其父沈希韶,明朝御史,天启二年(1622)中进士;沈士柱少时,“读书明敏,下笔千言”,明崇祯年间“入贡”,淡泊功名,广交名士。崇祯二年(1629),复社成立,继东林党抨击朝政,士柱以“芜湖读书社”名义加入复社,反对阉党阮大铖。崇祯六年(1633),“钩党狱兴”,士柱离芜,“流寓西湖楼外楼”与黄宗羲等浙东名士诗词酬和,“东林名士毕集,湖舫为之增价。”崇祯十一年(1638),士柱与陈慧贞、吴应箕、沈寿民、黄宗羲、顾果等复社成员140余人作《留都防乱揭》,讨伐阴谋为魏忠贤翻案的阮大铖。崇祯十七年(1644),清兵入关,福王在南京即位,阮大铖任兵部尚书,大兴文字狱,诬蔑东林党人为“蝗”,复社成员为“蝻”,编成《蝗蝻录》进行残酷镇压,周镳被杀,顾杲、黄宗羲被捕,陈慧贞死狱。士柱“适避楚幕,获免”,流离江楚,比及三载。南明灭后,士住“归寓南湖,自号寓公”,隐居芜湖,“阔视尘埃金玉,食客不遗屠钓”,并广散家财,支持反清义军,秘密从事反清活动,蓄髦不剃,古冠大服,以示不忘明朝。书约黄宗羲来芜共商反清大计,黄致力著述,未应邀。黄在《思旧录》中述:“寻常有约在芜湖,再上高楼一醉呼。及到芜湖君已死,伸头舱底望浮图”。士柱隐居芜湖时,曾率反清义士去北川前“海公祠”祭祀,说:“明朝官吏,都如海瑞忠诚,何至忘国!”清顺治十四年(1657),审讯李大生时,发现沈土柱在芜湖反清活动,旋被浦。芜湖知县李浚与游击刘世贤会审时称:“本朝大局已定,为何仍着古冠大服?”士柱曰:“我是故国人,应着故国鬼。”李浚道:“本朝法律,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上柱道:“生为故国人,死为故国儿!”“你食大明禄,背叛大明国,可知罪,可知耻么?!”李浚赧颜退堂。士柱被押解南京,在严刑威协利诱下,坚贞不屈。在狱中,日吟“雨隔对床尘易满,风吹长枕梦多寒”之句不辍,全不以死为念。顺治十六年(1659),清明日,士柱在南京凤台门外,从容就义。葬于雨花台后西首“平岗之麓”。其妻方氏,妾汪氏、鲍氏同时在芜殉难,葬于范罗山前,后观察使张士范,为三妇坟墓“垒试封垄建丰碑, 士柱著有《土窨集》,在狱中写《故宫词》24首。
渐江
渐江(1610--1663),俗姓江名韬,字六奇,安徽歙县人,名画家,新安画派开创人。清初推行“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剃发令”,渐江削发为僧,以示反抗,寓居芜湖多年,住锡准提庵,食粥汤菜叶,生活清苦。同游之太平汤燕生、新安韩铸等,皆能诗善画,日与“姑熟派”大师萧云从琢磨诗画。渐比肖小14岁,人品相近,画风上肖对渐影响很大,而渐艰苦求索,云游名山,代表作《黄山画册》肖作跋云“及睹斯图,令人敛手”。曹寅亦曰:“渐师学画于尺木,而品致出其上。”(《十竹斋图跋》),后来新安画家,多暗自效法。1663年,圆寂于宝相寺。肖云从、汤燕生深感悲痛。肖以《梅花轴》诗抒悲,汤作《哭渐江师》七律三首吊之。安葬时,名士百人齐负土,绕塔栽梅数百株,谓之“梅花古衲”。
肖云从
肖云从(1596--1673)字尺木,号默思,又号无闷道人,芜湖人,明末清初芜湖著名画家,姑熟画派创始人。其父肖慎余,为明乡饮大宾,懂绘画。云从幼而好学,“笃志绘事,寒暑不废”,科考多次不第,四十四岁才中己卯科副榜第一准贡。明末....腐败,不愿出仕。
1638年云从与弟云倩,加入复社,与东林党相呼应,同魏忠贤阉党马士英、阮大铖等斗争。1644年,明廷灭亡。1645年清兵攻占扬州,三月占领芜湖;忧愤国破家亡,前既不仕明,今更不愿与清合作,或闭门读书赋诗作画,或遨游名山大川,诗画才华,成就日著。诗继承杜甫,多即事忧时之作,雄浑奔放,音韵铿锵,著有《易存》、《韵通》、《杜律细》等。其作品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配上俊逸满洒,散朗秀健的书法,达到诗书画三者统一和谐的境界,被誉为“神品”。
云从国画,师法古人而创新,师造化而独特。山水画,融宋元诸家笔墨、丘壑于一体,“以黄公望的瘦树、山石为之纵横,润以马远泼墨之法”,而能随意成卷丈余。其间丘壑布置,千变万化,层出不穷,使人观之不厌;岩石林木的表现,深厚坚实,穿插有致;不论水墨着色,皴擦喧染,都苍劲秀润,呈现出空间深度;点景人物,自然生动,屋宇、舟车、驮马安排得体。早期作《秋山行游图卷》,显露才华,清乾隆阅后题诗“几点萧萧树,疏皴淡淡山。由来以意胜,无不寓神间。秋景宜寥廓,客人自往还。粗中具工细,识语破天悭”。后应万选之请,为《太平三书》绘制《太平山水图》,将太平州所属地区山水,绘图43幅,其中:太平山水图一幅,当涂风景15幅,芜湖风景14幅,繁昌风景13幅,每幅题古诗一首,说明仿某古人之画幅,没有雷同,各具特色。还有《闭门拒客图》、《西门恸哭图》、《秋山访友图》、《江山览胜图卷》、《归寓一元图卷》、《磵谷幽深卷》、《崔华诗意卷》等。人物画,继承发扬李公麟的白描技法,代表作为《离骚图》,人物造型准确,神态动人,点缀景物,赋有生命,云从对《离骚》感触甚深,作《天问》插图,绘制《九歌图》,清高宗得尺木《离骚图》后,命侍臣补绘重刻,并题《山水图卷》云“四库呈览《离骚图》,始识云从其人也,……览观长卷四丈余,观之不厌意不舍”。
云从深恶官僚,清初,拘节守志,不肯臣事,不结权贵。顺治十七年(1660),太平知府胡季瀛,求画不与。1662年,重修大自楼,故强其绘太白楼壁画。出于对大自的热爱,“画匡庐、峨嵋、泰岱、衡岳四大名山,凡七日而就,遂绝笔。”志行高洁,为人敬慕。新安画派大师渐江,曾师其下,后代临摹者愈众。顺治五年戊子(1648),《太平山水图》刻本,顺治二年乙酉(1645),《离骚图》刻本,曾流传日本。《太平山水图》为大坂兼葭堂收藏,《离骚图》为日本美术史家大村西崖收入《图本丛书》刊行。《秋山游图卷》,为东京帝室博物馆所藏,对日本南画勃兴起着促进作用。云从晚年结识铁匠汤天池,指导天池以铁作画,创制铁画。

1673年,云从“执诸同志手,曰:‘道在六经,行本五伦,无事外求之,仍衍其旨。’赋诗毕,瞑去”,享年七十八岁,葬于芜湖城西严家山。其诗由后学编成《梅花堂遗稿》,继后,黄钺将云从和汤燕生之诗编成《肖、汤二老遗诗合编》。其画为故宫博物院、安徽省博物馆所珍藏。1986年,芜湖市人民**,在镜湖之畔筑“尺木亭”,并以紫铜铸其全身坐像于亭畔,供人瞻仰。

阅读全文

与芜湖的历史名人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