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名人故事 > 大理有什么历史故事

大理有什么历史故事

发布时间:2021-03-15 05:04:02

㈠ 大理有些什么传奇故事

大理,身边的朋友去过的大都说没有太多意思,可我却固执的认为能以风花雪月闻名的地方会像一个传奇。从昆明去丽江的路上,路过大理是下午四点多,只见蓝天、白云骄阳之下,近处成片成片绿油油的蚕豆不规则间断的包裹着几亩金黄金黄的油菜花,中间深蓝色的洱海岸边一排落叶桦树在阳光下摇曳着秃秃的枝条,远处苍山犹如一道屏风在云雾与水气的遮盖下似幻似真。那一刻我开始明白为什么这个地方让这么多文人墨客想入非非,因而杜撰出无尽的浪漫传奇,中原的古城因为历史而精彩,而大理是凭借传奇而让人生出无限遐思。 唐代大理名为南诏,对南诏这个名字我有着非常的好感,好感是源于大学时代曾让我如痴如醉的游戏《仙剑奇侠传》,第一女主角赵灵儿原就是南诏国公主,那时并不知南诏即是现在的大理,以为南诏国只存于虚拟世界。在我的脑海中,能够养育灵儿这样如水一般美丽、灵动而温柔的女子的南诏,是一个山河秀丽、物产富饶,民风淳朴而又略带神秘的地方。至宋段氏建立大理国,据史载宋时的大理远不如唐朝南诏强盛,实权还一度落入我们老高家人手中,但金庸先生却把这段传奇演绎得着实精彩,大理段氏的六脉神剑和一阳指让多少武侠迷心驰神往,大理王段和誉应该就是金庸先生在《天龙八部》中撰写段誉故事的源头吧。我最喜欢的是《天龙八部》中段誉在曼陀山庄高谈山茶花的一段,尤以“抓破美人脸”这个名字印象最深刻,也不知是否真有所说十八学士、十三太保、八仙过海、风尘三侠这些品种。从泸沽湖返程路上,小舅妈说了一句雷倒我的话:“赶紧去大理吧,去看看环珠格格隐居的地方”,琼瑶阿姨演绎的一段清代有关大理的传奇原来还有不小的影响力。大理就是这样一个寄托人们无限美好遐想的地方,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属于自己的香格里拉,只要有传奇就有香格里拉的存在。 2号下午我们终于来到背负如是这些优美传奇的大理,来到订好的客栈苍月别院下榻,客栈是一栋白族民居,布置处处彰显了主人不俗的品味,颇有些年头的雕花门窗,院内奇石垒成的鱼池,连屋内的凳子和茶几都是造型各异的老树桩子制成。老板和老板娘人都非常好,不仅对我两次更换入住时间未有丝毫不满之色,还按我们的时间热情的推荐了游玩路线、并谆谆告诫我们不要乱买东西。 大理城内绝大部分居民为白族,近观古城,未有料到的是这里的白族人民对汉文化超常之热衷,所有的民居在白墙上都绘有山水或花卉的图案,并书写诸如“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波光滟敛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之类的古训或诗句。生活在“下关风、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中,这里的老百姓都变得很有情调起来 街面普通白族民居铺面的大门,青一水的都是这个样子

㈡ 大理城的历史有多悠久

大理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始建于公元764年,迄今已1200多年。唐代南诏国和宋代大理国政权均建都城于此。现在,又是白族人聚居地的中心。既有不少历史遗迹,又有诸多民族风情与现代文明。

㈢ 大理古城传说、故事 急!

大理三月节


相传,隋末唐初,恶魔罗刹盘踞大理,性情残暴,日食人眼三十六双,民众苦不堪言。唐贞观年间,从西天来的观音大士制服了罗刹。观音大士怕罗刹卷土重来,每年农历的三月十五日至二十二日便来大理讲经说法,善男信女接踵而来。后来观音担心民众每年来听经受化,日久会耽误了农事生产,便劝导信徒们来赶会时带上农副产品进行交换,这样便逐步形成了定期举行的贸易集市-- 街子。因于每年农历三月举行,故又有“三月节”之称。

大理红龙井

关于红龙井,一直流传着一个动人的故事。相传大理有个孝子非常孝敬母亲,母亲得了重病卧床不起,孝子四处求医问药,病情始终未见好转。一晚,孝子梦见一老者告诉他,在古城的某个地方埋葬着一颗玉白菜,可治百病;玉白菜有四条红龙看守,让孝子用诚心感动红龙。

虽然是传说,它却让我们知道“做人要讲孝道,贪者无好报,人生要知足,幸福常乐”的人生哲理。这也是甘甜的井水外,红龙井送给我们最好的礼物。

㈣ 大理国的历史

隋末唐初,在今云南大理的洱海周围及哀牢山、 无量山北部地区,分布有乌、白蛮众多部族和部落,649~902年间在中国西南地区的“乌蛮”联合“白蛮”建立的奴隶制的边疆民族政权。一般认为,乌蛮是今彝族的先民。其中有六个势力最大的乌蛮部落,史称“六诏”(“诏”之意即王),即蒙舍、蒙嶲、浪穹、邓赕、施浪及越析;或称“八诏”,则加石和、石桥二诏(《新唐书》作时傍、矣川罗识)。蒙舍诏地处各诏之南,故又称南诏。649年,蒙舍诏首领细奴逻建“大蒙国”,自称“奇嘉王”,臣属于唐,遣使入贡。武则天时,其子逻盛亲自入朝。蒙舍诏原居蒙舍(今云南巍山西北),至唐玄宗时,逻盛之孙皮逻阁在唐的扶持下统一六诏,迁都太和城(今云南大理南太和村),779年又迁羊(阳)苴咩城(今云南大理)。738年,唐赐名皮逻阁为蒙归义,封云南王。皮逻阁及其子阁罗凤即以洱海地区为中心,发展其势力,向东消灭踞有今云南中部、东部和南部的爨氏,向西南囊括今澜沧江以西的寻传、朴子、望苴子等族地区。南诏在境内发展生产,沟通本地区及中南亚与中原经济、文化的联系,在历史上起着积极的作用。
南诏之统一六诏,本由唐朝促成。统一后,南诏向外扩张。时唐设置姚州(今云南洮安北),建安宁城(今属云南),向今云南各地发展势力,与南诏发生矛盾冲突。玄宗天宝年间,唐朝开始抑制南诏的扩张。但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云南太守张虔陀等贪狯无谋,进一步激化双方矛盾。750年,阁罗凤发兵攻陷姚州,杀虔陀,遂背唐而附吐蕃,752年,吐蕃封之为“赞普钟”,意为吐蕃王之弟,给金印,号称“东帝”。时杨国忠为唐相,调全国各地兵十万征讨,但为南诏所败。其后安史之乱起,吐蕃东进,唐无力应付西南,南诏乘机扩展疆土,控制今四川大渡河以南, 包括今四川西南部、云南全部及贵州西北部的广大地区。阁罗凤孙异牟寻时南诏势力最盛,曾以二十万兵力与吐蕃并力攻袭剑南西川。吐蕃以南诏为属国,向其征发兵、赋,又派兵驻其境,南诏王异牟寻不堪其扰。787年,唐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不断进行争取南诏的工作。789年,吐蕃与回鹘争夺北庭,征发南诏兵力,引起南诏不满。794年,南诏终于与吐蕃决裂,与唐恢复盟好,并与唐联军大败吐蕃,异牟寻接受唐的“南诏王”的封号, 但基于奴隶制经济发展的需要, 为了掠夺人口以充奴隶,南诏仍不时向周围地区发动战争。829年,南诏攻陷成都,掠子女工匠数万而去。9世纪中叶,吐蕃政权瓦解,唐朝国力也十分衰弱,南诏既无西北后顾之忧,对唐境的侵扰更为频繁,成为晚唐最严重的边患。
南诏政治制度深受中原影响,其初期官制有六曹,即兵曹、户曹、客曹、法曹、士曹和仓曹,基本是沿袭唐朝地方官制。后期改六曹为三托、九爽。三托是:乞托,主马;禄托,主牛;巨托,主仓。九爽是:幕爽,主兵;琮爽,主户籍;慈爽,主礼;罚爽,主刑;劝爽,主官人;厥爽,主工作;万爽,主财用;引爽、主客;禾爽,主商贾。其相称为清平官,决国事轻重。地方军政制度则有六节使、二都督、六睑。“睑”犹如唐之“州”。
南诏文化教育制度亦多模仿中原。南诏多次派王室、贵族子弟往成都、长安就学。凤迦异、异牟寻、异梦凑 (寻阁劝)祖孙三代并以被俘的唐西泸县令郑回为师,后又任郑回为清平官。不少南诏人深通汉文,擅长诗赋,南诏王隆舜、清平官杨奇鲲等都写了脍炙人口的诗篇,被收录于《全唐诗》内。南诏还从汉地吸收不少工农业生产技术。被俘的成都工匠在南诏传授纺织技艺,“自是南诏工巧埒(相等)于蜀中”。南诏王劝龙晟时佛教盛行。蒙氏王族不仅提倡佛教,而且信奉三宝。丰佑母还出家,法名惠海。大理崇圣寺及三塔即为南诏时所建,至今仍矗立于苍山之麓。
南诏晚期,由于频繁发动战争,赋役繁重,生产凋敝,各种矛盾激化。897年,南诏王隆舜只知畋猎饮酒,不理国事,为其臣杨登所杀。902年,权臣郑买嗣(郑回七世孙)利用民怨沸腾之机,杀死南诏王舜化真,夺取王位,另建政权,南诏亡。自649年细奴逻称王至此共二百五十四年,传十三主。

㈤ 大理有怎样的历史与发展

大理东临洱海,西至点苍山脉。这里气候温和,土地肥沃,山水风光秀丽多姿,是我国西南边疆开发较早的地区之一,远在四千多年前,大理地区就有原始居民的活动。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大理曾有着显赫的地位和作用。秦、汉之际,大理是蜀地通往身毒(印度)的必经之地。这条通道,对促进大理地区和内地的联系、促进中国和东南亚诸国友好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起着重要的作用。

西汉元封二年(前109)在大理地区设叶榆县,直至南北朝时期,叶榆县的建制一直未变。唐初,洱海地区“六诏”中的蒙舍诏势力渐强,在唐朝支持下,统一“六诏”,建立南诏国。从公元8世纪至13世纪的唐宋五百多年间,大理一直是云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南诏、大理国的都城所在地。

元代大理国灭亡后,仍然将云南政治中心设于大理。元至元十一年(1274)建立云南行省,行政中心始由大理迁至昆明,但大理仍为滇西第一大城,一直沿袭至今。

大理境内居住有彝、回、傈僳、苗、汉等民族。大理文化是中原文化、藏传文化、东南亚文化及当地民族文化融合的产物,是中华文化链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白族人民从服饰、住居、婚嫁、信仰、习俗以及庆典节日,都充满着独特的民族情趣,这些浓郁的民族风情,增添了古城的历史文化气氛,亦更加增添了大理历史文化名城的迷人色彩。

崇圣寺三塔是大理城外另一个显著的标志。走在苍山洱海之间,不经意地抬头就会看见挺立在山脚下的三座白塔。走近三塔,这古旧而略略倾斜的塔体传递出浓浓的历史沧桑感,散发出震撼人心的神奇魅力。

㈥ 大理有哪些伟大的历史人物,举两个列,这些人都有些什么历史事迹,请详细点,谢谢

段思平,公元893—944年。大理喜睑(今喜洲)人,大理国的缔造者。祖籍甘肃武威,先世移居云南,融入白蛮,成为白蛮(今白族)大姓,世代为南诏大臣。在南诏国时期段思平祖上在虽然簪缨世家,威名显赫,但是到段思平出生时,家道中衰,已成为没落贵族。
由于段思平武艺超群,才干出众,最初被升为幕览,后来积功升至通海节度使,成为统辖一方的大将。当时,社会正处在变革当中,南诏政权已经走向末路,先后被郑买嗣的“大长和 国”、赵善政的“大天兴国”和杨干贞的“大义宁国”取代。这几个政权存在大时间都很短,相互更迭时都免不了有一番杀戮,弄得民不聊生,怨声载道。段思平深知,自己在通海建立的精锐部队还无法和杨氏兄弟抗衡,于是与滇东乌蛮三十七部联盟,在滇东乌蛮各路大军的扶持下推翻杨氏政权。经过周密的组织和计划,937年2月4日,段思平领导的大规模的起义爆发了。最后各路大军攻破太和城,灭大义宁国,建大理国,定都阳苴咩城(今大理城),建年号文德。段思平建立大理国后,厉行改革、励精图治、发展生产,着手建立新的封建秩序,大理国的生产、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944年,段思平在邓川视察农业的时候去世,其子段思英继位。大理国(包括后理)维持了22世,达300余年。至元代忽必烈灭大理国后,鉴于段氏的力量强大,仍命段氏为大理国总管,继续统治大理地区达百余年。
大理人杰地灵、人才辈出,历史上先后出过十几位将军。周保中、赵钟奇、杨杰,是他们中最负盛名的三位。

“白子将军”周保中

辛亥名将赵钟奇

杰出的军事家杨杰

也许,你不太熟悉他;也许,你不知道他是大理人。但是,杨杰将军,确实是又一位大理白族名将,一位国际知名的军事家。

㈦ 大理的历史故事……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大理曾有着显赫的地位和作用。秦、汉之际,大理是“蜀·身毒国道”(从四川成都,经云南大理、保山进入缅甸,再通往印度)的必经之地,这条通道,对促进大理地区和内地的联系、促进中国和东南亚诸国友好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起着重要的作用。

大理地区是云南最早的文化发祥地之一,据考古发掘,新石器时代遗址广泛分布在以洱海为中心的高原湖泊群周围。白族、彝族等少数民族的先民在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上种植水稻,驯养家畜,从事采集、渔猎,创造了大理地区的远古文明。汉元封年间(公元前110~前105年),汉王朝在大理地区设置了叶榆、云南、邪龙、比苏4县,属益州郡管辖,从此大理地区正式纳入了汉王朝版图。东汉时期,大理地区属永昌郡,蜀汉时期分属永昌、云南2郡;晋朝时分属宁州的永昌、云南2郡,刘宋王朝时分属宁州的云南郡、东河阳郡、西河阳郡,南齐时期分属宁州的云南郡、东河阳郡、西河阳郡、永昌郡;隋代属昆州;唐武德四年(621年),洱海地区置有“八州十七县”,麟德元年(664年),改属姚州都督府。8世纪30年代,洱海地区“六诏”中的南诏,在唐朝的支持下,合六诏为一,统一了洱海地区,建立了南诏国。唐昭宗天复二年(902年),南诏权臣郑买嗣发动宫廷政变,建立了大长和国,南诏亡。后唐天成二年(927年),又先后建立了大天兴国和大义宁国。后晋天福二年(937年),通海节度段思平联合滇东三十七部,进军大理,推翻了大义宁国,建立了大理国。南宋宝元年(1253年),元世祖忽必烈率大军灭大理国,建立云南行省。南诏、大理国历唐、宋两朝,达500余年,使云南形成了一个稳定的政治统一体,奠定了祖国的西南边疆,推动经济文化迅速发展。元代,云南政治中心东移昆明,元朝在大理地区设立了上下二万户府。元至元十一年(1274),改设路、府、州、县,大理地区分属大理路、鹤庆路、威楚路和云龙甸军民府。明代,大理地区分属大理府、鹤庆府、蒙化府、永昌府、楚雄府。清代,大理地区分属大理府、丽江府、永昌府、蒙化直隶厅。1913年,大理地区属滇西道。1929年,国民政府实行省、县两级制,大理地区设祥云、弥渡、宾川、凤仪、蒙化、大理、永平、云龙、漾濞、邓川、洱源、剑川、鹤庆13县。40年代后期,云南省政府在大理、蒙化、鹤庆设置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50年2月1日,大理专员公署建立,辖下关、大理、凤仪、邓川、宾川、祥云、弥渡、蒙化、云县、缅宁、顺宁(凤庆)、永平、漾濞、云龙、洱源15县市。1956年,云县、缅宁、顺宁3县划归临沧专区,丽江专区的鹤庆、剑川2县划归大理专区。1956年11月22日,建立大理白族自治州,下关定为自治州首府。2000年止,大理白族自治州辖1市11县,即:大理市、漾濞彝族自治县、祥云县、宾川县、弥渡县、南涧彝族自治县、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永平县、云龙县、洱源县、剑川县、鹤庆县。

西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在大理地区设叶榆县,直至南北朝叶榆县的建制一直未变。唐初,洱海地区“六诏”中的蒙舍诏势力渐强,在唐朝支持下,于唐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统一“六诏”,建立南诏国。开元二十七年(公元739年)南诏国都城由巍山迁至太和城(今大理苍山太和村附近),此后又迁都羊苴咩城(今大理古城城西一带)。南诏与以后建立的三个王朝及大理国都城均定都于羊苴咩城。从公元8至13世纪的唐宋五百多年间(即从公元738年南诏国建立至公元1253年大理国覆灭),大理一直是云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南诏、大理国的都城所在地。

元代大理国灭亡后,仍然将云南政治中心设于大理。元至元十一年(公元1274年)建立云南行省,行政中心始由大理迁至昆明,但大理仍为滇西第一大城,一直沿袭至今。

㈧ 大理的历史

大理地区是云南最早的文化发祥地之一,据考古发掘,新石器时代遗址广泛分布在以洱海为中心的高原湖泊群周围。白族、彝族等少数民族的先民在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上种植水稻,驯养家畜,从事采集、渔猎,创造了大理地区的远古文明。汉元封年间(公元前110~前105年),汉王朝在大理地区设置了叶榆、云南、邪龙、比苏4县,属益州郡管辖,从此大理地区正式纳入了汉王朝版图。东汉时期,大理地区属永昌郡,蜀汉时期分属永昌、云南2郡;晋朝时分属宁州的永昌、云南2郡,刘宋王朝时分属宁州的云南郡、东河阳郡、西河阳郡,南齐时期分属宁州的云南郡、东河阳郡、西河阳郡、永昌郡;隋代属昆州;唐武德四年(621年),洱海地区置有“八州十七县”,麟德元年(664年),改属姚州都督府。8世纪30年代,洱海地区“六诏”中的南诏,在唐朝的支持下,合六诏为一,统一了洱海地区,建立了南诏国。唐昭宗天复二年(902年),南诏权臣郑买嗣发动宫廷政变,建立了大长和国,南诏亡。后唐天成二年(927年),又先后建立了大天兴国和大义宁国。后晋天福二年(937年),通海节度使段思平联合滇东三十七部,进军大理,推翻了大义宁国,建立了大理国。南宋宝元年(1253年),元世祖忽必烈率大军灭大理国,建立云南行省。南诏、大理国历唐、宋两朝,达500余年,使云南形成了一个稳定的政治统一体,奠定了祖国的西南边疆,推动经济文化迅速发展。元代,云南政治中心东移昆明,元朝在大理地区设立了上下二万户府。元至元十一年(1274),改设路、府、州、县,大理地区分属大理路、鹤庆路、威楚路和云龙甸军民府。明代,大理地区分属大理府、鹤庆府、蒙化府、永昌府、楚雄府。清代,大理地区分属大理府、丽江府、永昌府、蒙化直隶厅。1913年,大理地区属滇西道。1929年,国民政府实行省、县两级制,大理地区设祥云、弥渡、宾川、凤仪、蒙化、大理、永平、云龙、漾濞、邓川、洱源、剑川、鹤庆13县。40年代后期,云南省政府在大理、蒙化、鹤庆设置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50年2月1日,大理专员公署建立,辖下关、大理、凤仪、邓川、宾川、祥云、弥渡、蒙化、云县、缅宁、顺宁(凤庆)、永平、漾濞、云龙、洱源15县市。1956年,云县、缅宁、顺宁3县划归临沧专区,丽江专区的鹤庆、剑川2县划归大理专区。1956年11月22日,建立大理白族自治州,下关定为自治州首府。2000年止,大理白族自治州辖1市11县,即:大理市、漾濞彝族自治县、祥云县、宾川县、弥渡县、南涧彝族自治县、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永平县、云龙县、洱源县、剑川县、鹤庆县。
西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在大理地区设叶榆县,直至南北朝叶榆县的建制一直未变。唐初,洱海地区“六诏”中的蒙舍诏势力渐强,在唐朝支持下,于唐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统一“六诏”,建立南诏国。开元二十七年(公元739年)南诏国都城由巍山迁至太和城(今大理苍山太和村附近),此后又迁都羊苴咩城(今大理古城城西一带)。南诏与以后建立的三个王朝及大理国都城均定都于羊苴咩城。从公元8至13世纪的唐宋五百多年间(即从公元738年南诏国建立至公元1253年大理国覆灭),大理一直是云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南诏、大理国的都城所在地。
元代大理国灭亡后,仍然将云南政治中心设于大理。元至元十一年(公元1274年)建立云南行省,行政中心始由大理迁至昆明,但大理仍为滇西第一大城,一直沿袭至今。

㈨ 大理历史

汉武帝时期,张骞出使西域,刺激汉武帝探索从西南方前往印度的“蜀身毒道”,经营西南边疆。前109年(汉武帝元封二年)在大理地区遥置叶榆县,是中原王朝最早在云南设县的地区。东汉时隶属于南中地区的永昌郡。

大理地区三国时臣服于诸葛亮的南征军,设立了蜀汉云南郡。南北朝时先后属河阳郡、西河郡。当时,白族已大致形成,并在洱海边建筑了多座城邑。

唐朝初年,洱海周边有6个部落,称为六诏。唐高宗时,蒙舍诏以外的五诏均被吐蕃征服。737年(唐开元二十六年),蒙舍诏首领皮逻阁兼并五诏,建立起南诏国,并将都城从蒙舍(今巍山)搬迁到了太和城(今太和村),并以此为基地,继续征服周边地区,控制今天云南大部。

902年(唐昭宗天复二年),南诏权臣郑买嗣夺权,建立“大长和国”。927年,杨干贞扶持赵善政建立“大天兴国”,随后又自立为王,建“大义宁国”。

937年(后晋天福二年),段思平也于羊苴咩城定都建国,国号大理。段氏自称是汉人后裔,立国后,大力推行汉文化,并与南宋遣使通商。

大理国历经了316年后,在1253年,为忽必烈亲征所灭。1274年,元朝为便于统治,在押赤城(又名中庆路,今昆明市)设置了云南行省,同时设立大理路及太和县,隶属于云南行省。从此云南的中心城市便由大理转移到了昆明。

1382年,明军攻占大理,大理路改为大理府,仍治太和县,并筑新的府城,即今大理古城。1659年,清军攻入云南。清代沿袭明制。1856年(清咸丰六年)爆发云南回变,建立杜文秀回族政权,控制云南大部分地区。

中华民国建立后,裁撤大理府,太和县则改名为大理县。1950年析置下关市,1983年,下关市与大理县合并设立了县级大理市。目前是大理白族自治州的州府,全市人口中约三分之二是白族人。

(9)大理有什么历史故事扩展阅读:

大理地势西高东低,全市年平均气温15℃,降水量1056毫米。农业主产稻谷、小麦、玉米、猪、牛、禽蛋等,特产有云南山茶花、苍山杜鹃花、大理雪梨、下关沱茶等。目前工业主要集中于洱海南岸的下关镇附近,有烟草、茶叶、食品、纺织等门类,盛产大理石。

位于大理古城和下关之间的"太和村"是古南诏国早期的都城,有太和城遗址,规模较大,是国家级文物。位于洱海西北岸的喜洲镇则是白族居民的聚居地,当地的民族风情浓郁,民居颇具特色。

位于洱海北岸的上关镇古代为大理古城的军事屏障,境内遍植朝珠花,以“上关花”而闻名。此外,附近还有鸡足山和巍山等景区。

阅读全文

与大理有什么历史故事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