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名人故事 > 地产历史故事

地产历史故事

发布时间:2021-03-15 00:04:07

A. 急求!鲜为人知的历史故事

以下几个故事都比较鲜为人知,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1,李宇春这样炼成――严格的家教
李宇春小时候起,李妈妈就对她进行淑女式教育;连饭桌上,也规矩多多,右手把碗,左手不能掉下,要扶着碗;手要握在筷子的高处;筷子不允许在菜盘里捣……宇春长大后,表演时从来没有大笑,都是微笑、抿笑;她说话时总是说“请”,连接受采访后放话筒都是轻轻的――这与她帅小伙般的容貌形成了鲜明对比,更突显了独特的气质,这次在“超女”中大家都见识到了。
李妈妈不充许小宇春撒娇,进行严格的家教,还给她布置了许多家务事:早上起床后要给父母泡上茶,还要擦地板、洗小东西、择菜……她很听话,很早就学会了自立。中学住校后,父母一个月只给她300块零花钱,叮嘱她要懂得节约;宇春除了买书和CD,很少花钱,也不爱打扮。长大后,更是把这种独立与自强的风格带到了舞台上,没有那种小鸟依人的味道。这些后天气质的形成,都与她幼时的家教有着密切关系。

整个李家以前没有一个人从事与艺术有关的工作。按照家长们的设想,李宇春最好能找个稳当的工作,比如公务员或者是公司职员,谁知道她偏偏要唱歌。在新都一中读高三时,李宇春终于决定要报考四川音乐学院。父母并不希望她走音乐这条路,因为这条路很残酷;但是,看到宇春对唱歌的执著,他们最终还是支持她、鼓励她,相信事在人为。李爸爸为宇春找了专业老师,进行了一个月的考前培训,突击声乐。就这样,宇春一鸣惊人,考上了四川音乐学院,迈出了走向成功的第一步。而宇春凭借“超女”成名后,父母仍教育她要谦虚谨慎,保持一贯的风度气质。

就这样,一个酷酷却又朴实的宇春走到了大家面前。父母成功的家教,为她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老舍教子平凡

〔做木匠、瓦匠同样有意义〕老舍先生在文章中写道:“我有三个小孩,除非他们自己愿意,而且极肯努力,做文艺写家,我绝不鼓励他们,因为我看他们做木匠、瓦匠或做写家,是同样有意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别。”

〔不必非入大学不可〕老舍先生在信里谈到对孩子们的希望时写道:“我想,他们不必非入大学不可。我愿自己的儿女能以血汗挣饭吃,一个诚实的车夫或工人一定强于一个贪官污吏,你说是不是?”

〔儿童宜多玩耍〕老舍先生特别珍视儿童的天真,认为这是天下最可贵的,万万不可扼杀。他主张儿童“宜多玩耍”,最害怕看见“小大人”、“小老头”和“少年老成”。

〔不以儿童为玩物〕老舍先生说:“摩登夫妇,教三四岁小孩识字,客来则表演一番,是以儿童为玩物,而忘了儿童的身心教育甚慢,不可助长也。”

〔像对待好朋友一样对待孩子〕老舍先生提倡待儿童必须有平等的态度,主张尊重儿童,像对待好朋友一样。在这方面,他是身体力行的。他爱给儿童写信,在信中常用幽默的话开玩笑,甚至悄悄地向儿童宣布自己的写作计划。《四世同堂》第三部的写作大纲便是在给冰心的大女儿——一位中学生的信中首次披露的。在他面前,孩子可以自由说话,他希望普天下的父母都有这样的态度和胸怀。

〔鼓励创造〕老舍先生喜欢看儿童写大字,认为是一大乐趣。“倒画逆推,信意创作,兴之所至,加减笔来画,前无古人,自成一家,至指黑眉重,墨点满身,亦且淋漓之致。”这是他对孩子们的描述,推崇孩子们的这种创造性。

3,李嘉诚教子自立

香港巨富李嘉诚,在教育孩子方面很有见地。他非常注意对孩子人格与品性的培养。他的两个儿子李泽钜和李泽楷长到八、九岁时,李嘉诚就让他们参加董事会,不仅让孩子们列席“旁听”,还让他们插话“参政议政”,主要是学习父亲“不赚钱”、以诚信取胜的学问。

后来,两个儿都以优异的成绩在美国斯坦福大学毕业了,想在父亲的公司里施展宏图,干一番事业,但李嘉诚果断地拒绝了:“我的公司不需要你们!还是你们自己去打江山,让实践证明你们是否合格到我公司来任职。”兄弟俩去了加拿大一个搞地产开发,一个投资银行,他们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把公司和银行办得有声有色,成了加拿大商界出类拔萃的人物。李嘉诚的“冷酷无情”,把孩子逼上自立、自强之路,陶冶了他们勇敢坚毅、不屈不挠的人格和品性。

李嘉诚从小就让他们接受苦难教育,并且培养他们的理财意识,教导他们节俭。他用生活的道理教导儿子。温室里的幼苗不能茁壮成长,他就带他们看外面的艰辛,比如,一同坐电车坐巴士,看路边报摊小女孩边卖报纸边温习功课那种苦学态度。

李嘉诚坚信,教孩子学会做人、学会与人相处是家庭教育最重要的内容,他说:“以往百分之九十九是教孩子做人的道理,现在也有约三分之二教他们做人的道理,其余三分之一是谈生意。世界上每一个人都精明,要令人家信服并喜欢和你交往,那才最重要。” “我经常教导他们,一生之中,最重要的是信。我现在就算再有多十倍的人也不足以应付那么多的生意,而且很多是别人主动找自己的,这些都是为人守信的结果。对人要守信用,也许很多人未必相信,但我觉得一个‘义气’,实在是终身用得着的。”

B. 房地产发展的历史

中国房地产市场发展的历史

第一阶段:理论突破与试点起步阶段(1978至1991年) 1978年理论界提出了住房商品化、土地产权等观点。1980年9月北京市住房统建办公室率先挂牌,成立了北京市城市开发总公司,拉开了房地产综合开发的序幕。

1982年国务院在四个城市进行售房试点。1984年广东、重庆开始征收土地使用费。1987至1991年是中国房地产市场的起步阶段。1987年11月26日,深圳市政府首次公开招标出让住房用地。1990年上海市房改方案出台,开始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1991年开始,国务院先后批复了24个省市的房改总体方案。

第二阶段:非理性炒作与调整推进阶段(1992至1995年)

1992年房改全面启动,住房公积金制度全面推行。1993年“安居工程”开始启动。1992年后,房地产业急剧快速增长,月投资最高增幅曾高达146.9%。房地产市场在局部地区一度呈现混乱局面,在个别地区出现较为明显的房地产泡沫。

1993年底宏观经济调控后,房地产业投资增长率普遍大幅回落。房地产市场在经历一段时间的低迷之后开始复苏。

第三阶段:相对稳定协调发展阶段(1995至2002年)

随着住房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住房成为新的消费热点。1998以后,随着住房实物分配制度的取消和按揭政策的实施,房地产投资进入平稳快速发展时期,房地产业成为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第四阶段:价格持续上扬,多项调控措施出台的新阶段(2003年以来)

2003年以来,房屋价格持续上扬,大部分城市房屋销售价格上涨明显。随之而来出台了多项针对房地产行业的调控政策。

最早是1978年,至今已经走过了30年历史。

(2)地产历史故事扩展阅读:

2012中国500强房企的库存已达到4.9945万亿元(超过2011年中国GDP的10%)?存货均值同比增加50.34%?增幅较2010年进一步攀升6.47个百分点?平均每家500强房企的存货已达到99.89亿元?创历史新高。

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钟伟曾对媒体表示?据测算?2012年开发商因房屋库存需要支付的资金成本约为3450亿元?而2011年房地产全行业赢利也丌过5000亿元左右。2013房价走势分析如果2012年销售额再下降?则房地产行业整体上将接近盈亏平衡的边缘。

据此估计2013年房地产走势?房地产企业撑丌了多长时间。如果房地产商能熬过2012?则房价走势2013中国必然拉开大崩溃的序幕。

据中国统计局的最新数据显示2013房价走势分析?2012年1-2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5431亿元?同比增长27.8%?其中住宅投资3713亿元?增长23.2%?全国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39490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5.5%?其中住宅施工面积297605万平方米?增长32.8%。

C. 真诚跪求历史典故

天灯历史典故
天灯又名孔明灯, 相传起源於三国时期诸葛孔明先生所创,又因为天灯似孔明先生所戴的帽子 ,又名孔明灯。当时孔明先生是为了作战传递军情联络信号发明了孔明灯,孔明灯也被古今中外学者一致认定为是热气球先驱。后来,到了清朝道光年间 ,先民从福建省安溪县及惠安县一带顺著基隆河上游辗转流离, 传入现今的平溪乡也就是说天灯的发源地是平溪乡十分寮地区。当时根据老一辈口述表明, 当年十分寮地处山区, 常有强粱出草, 抢夺村民财物村民们纷纷往山中逃避 ,等土匪走后,留守在村中的壮丁会施放一盏天灯 ,告知山中避难的人们土匪已走,可以返家了, 日后由于天灯的升空有上达天厅的意义 ,村民们常将祁福许愿的字句写在天灯上,等至农历年正月十五日的元宵节燃放,将一年所想的愿望送上天,众神保佑阁家平安。

pq780908发表于2006-11-19 9:07:57

->答复:历史典故 (第1321273号)

宾至如归
解释: 客人到这里就像回到自己家里一样。形容主人待客热情、周到,来客感到满意。

这个成语来源于《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宾至如归,无宁灾患,不畏盗寇,而亦不患燥湿。

子产,即公孙侨,是春秋时郑国的大夫,曾当过多年国相,执掌郑国政权。

公元前542年,子产奉郑简公之命出访晋国,带去许多礼物。当时,正遇上鲁襄公逝世,晋平公借口为鲁国国丧致哀,没有迎接郑国使者。子产就命令随行的人员,把晋国宾馆的围墙拆掉,然后赶进车马,安放物品。

晋平公得知这一消息,吃了一惊,派大夫士文伯到宾馆责问子产。士文伯说:“我国是诸侯的盟主,来朝聘的诸侯官员很多为了防止盗贼,保障来宾安全,特意修建了这所宾馆,筑起厚厚的围墙。现在你们把围墙拆了,其他诸侯来宾的安全怎么办呢?我国国君想知道你们拆围墙的意图是什么。”

子产回答说:“我们郑国是小国,需要向大国进献贡品。这一次我们带了从本国搜罗来的财产前来朝会,偏偏遇上你们的国君没有空,既见不到,也不知道进见日期。我听说过去晋文公做盟主的时候,自已住的宫室是低小的,接待诸侯的宾馆却造得又高又大。宾客到达的时候,样样事情有人照应,能很快献上礼品。他和宾客休戚与共,你不懂的,他给予教导,你有困难,他给予帮助。宾客来到这里就像回到自己家里一样。可是,现在晋国铜鞋山的宫室有好几里地面,而让诸侯宾客住的却是奴隶住的屋子。门口进不去车子,接见又没有确切的日期。我们不能翻墙进去,如果不拆掉围墙,让这些礼物日晒夜露,就是我们的罪过了。如果让我们交了礼物,我们愿意修好围墙再回去。”

士文伯把情况报告了晋平公,平公感到惭愧,马上接见子产,隆重宴请,绐了丰厚的回赠,并下令重新建造宾馆。

pq780908发表于2006-11-19 9:11:16

->答复:历史典故 (第1321274号)

一叶障目 不见泰山
解释:原指一片树叶挡住了眼睛,连面前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见。比喻为局部的、暂时的现象所迷惑,看不到事情的全局、主流及本质。

楚国有个书生,由于生活贫穷,很想找到一条发财的门路。

他读到一本书,书上说:“谁得到螳螂捕蝉时遮身的那片树叶,别人就看不见了。”他信以为真,整天在树下抬头望着。嘿!他终于看到了一只螳螂躲在一片树叶后面,正准备捕捉知了呢!他连忙把那片树叶摘下来。不料那片树叶掉下来,混在地上的落叶里,再也辨认不出了。他只好把所有的树叶扫回家来,一片一片地试。他把树叶遮住自己的眼睛,问妻子:“你看得见我吗?”妻子总是说:“看得见!”后来,妻子被他问得厌烦了,随口答了一声:“看不见!”他马上带着这片树叶,当面去取人家的东西,结果被人家扭送到衙门去了。县官经过审问,忍住笑,说:“你真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呀!”

pq780908发表于2006-11-19 9:11:59

->答复:历史典故 (第1321275号)

三顾茅庐
汉末,黄巾事起,天下大乱,曹操坐据朝廷,孙权拥兵东吴,汉宗室豫州牧刘备听徐庶(三国时豫州长社人,为著名谋土)和司马徽(三国时豫洲阳翟人,也是著名谋士)说诸葛亮很有学识,又有才能,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隆中(现今湖北襄阳县)卧龙岗去请诸葛亮出来帮助他替国家做事。恰巧诸葛亮这天出去了,刘备只得失望地转回去。

不久,刘备又和关羽、张飞冒看大风雪第二次去请。不料诸葛亮又出外闲游去了。张飞本不愿意再来,见诸葛亮不在家,就催着要回去。刘备只得留下一封信,表达自己对诸葛亮的敬佩和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挽救国家危险局面的意思。

过了一些时候,刘备吃了三天素,准备再去请诸葛亮。关羽说诸葛亮也许是徒有一个虚名,未必有真此才实学,不用去了。张飞却主张由他一个人去叫,如他不来,就用绳子把地捆来。刘备把张飞责备了一顿,又和他俩第三次访诸葛亮。到时,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不敢惊动他,一直站到诸葛亮自己醒来,才彼此坐下谈话。

诸葛亮见到刘备有志替国家做事,而且诚恳地请他帮助,就出来全力帮助刘备建立蜀汉皇朝。

“三国演义”把刘备三次亲自敦请诸葛亮的这件事情,叫做“三顾茅庐”。

pq780908发表于2006-11-19 9:12:30

->答复:历史典故 (第1321276号)

鸿门宴
汉元年(前206)十二月,项羽率军至函谷关。见关门禁闭,又听说刘邦已平定关中,大怒。于是命令英布攻破函谷关,准备讨伐刘邦。此时项羽拥兵40万,号称百万,驻扎新丰鸿门(今陕西临潼东的项王营)。刘邦有兵10万,号称20万,安营霸上。谋士范增劝说项羽立即攻击刘邦。项羽的叔父项伯与张良素有交情,当夜策马至刘邦军中将范增的计谋密告张良,劝张良赶快逃避。张良马上将情况告诉刘邦。刘邦请项伯从中调解,项伯要求刘邦第二天到鸿门。随后,项伯连夜赶回鸿门,劝说项羽。项羽认为项伯所说有理。第二天早晨,刘邦亲自来见项羽,项羽设宴招待。席间,范增三次举起所佩玉玦,示意项羽杀掉刘邦,项羽犹豫不决。范增于是指示项羽堂弟项庄来席前舞剑助兴,意在击杀刘邦。项伯见此情况,也拨剑起舞,并经常用自己身躯保护刘邦。张良也离席去叫樊哙,樊哙携带剑盾闯入军门,指责项羽要杀有功之人。后刘邦借上厕所的机会,在樊哙等人的护卫人,由小路急忙返回霸上,得以脱身。

pq780908发表于2006-11-19 9:12:57

->答复:历史典故 (第1321278号)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
鲁庄公姬同有三个弟弟:庆父、叔牙、季友。庆父最为专横,并拉拢叔牙为党,一直蓄谋争夺君位,并与其嫂——鲁庄公姬同的夫人哀姜私通。

鲁庄公于其在位的第三十二年,生了病,因为夫人哀靖没有生子,既无“嫡嗣”,便从“庶子”中议立。庄公与三弟叔牙商量,叔牙因受了其二歌的买嘱,主张立庆父;与四弟季友商量,季友力主立鲁庄公与其宠姬的生子公斑,并逼叔牙以死表明拥立斑。

当年八月,鲁庄公病死,姬斑继位。庆父甚不甘心,便与哀姜密谋,欲暗杀姬斑。恰好有个叫荦的养马人,很有力气,也很鲁莽,因受过鲁庄公的责罚怀恨在心,庆父就唆使荦乘丧期打死了姬斑,另由庆父立了哀姜妹妹叔姜的生子姬开,为鲁闵公。庆父更加肆无忌惮,与哀姜打得更是火热,并越来野心越大。鲁闵公二年,一对奸夫淫妇又指使一个叫齮的人杀了闵公,欲立庆父。季友趁乱领着鲁庄公的另一个儿子姬申逃到邾国,发出文告声讨庆父,要求国人杀庆父,立姬申。国人响应,庆父畏惧,逃亡到莒国,哀姜逃到邾国。

姬申得立,季友买通莒国押回了庆父,并将其杀死;因为哀姜是齐公室之女,所以齐桓公很生气,将哀姜召回,也杀了。

在鲁庄公死后的几年里,由于庆父串通哀姜连杀了两个国君,而且极度荒淫无耻,作威作福,横行无忌,不但造成了极大的混乱,也给国人带来了极大的灾难。故齐国的仲孙湫到鲁国吊唁回去后,曾叹息地说:“不去庆父,鲁难末已。”

pq780908发表于2006-11-19 9:13:22

->答复:历史典故 (第1321279号)
纪昌学箭
古时候,有个射箭能手名叫飞卫。他射箭的本领十分高明,能够百发百中,是远近闻名的神箭手。

有个叫纪昌的青年,很想学得射箭的本领,就来到飞卫家拜他为师。飞卫说:“练射箭不能怕困难,首先要练好眼力,能够盯着一个目标后,眼睛一眨也不眨才行。你回去练吧,练好了再来见我。”

纪昌回到家里,认真地练起了眼力。他躺在妻子的织布机下面,用眼睛盯着穿来穿去的梭子,一练就是一天。就这样日复一日地练了两年,就是有人用针扎向他的眼睛,他也能一眨不眨了。

纪昌高高兴兴地去见飞卫,告诉他自己的眼力已经练得差不多了,可以学习射箭的技术了。飞卫却说:“这还不够,你还要继续练眼力,直到能把小的东西看大了,再来见我。”

纪昌又回到家里,用一根头发拴住一只蚂蚁,把它挂在窗口,每天站在窗前,紧紧地盯着那只蚂蚁看。日复一日地看了三年,那只蚂蚁在纪昌的眼睛里,简直就象车轮那么大了。

纪昌又去找飞卫。飞卫点点头说:“现在可以教你射箭的本领了。”

从此,飞卫开始教纪昌怎样拉弓,怎样放箭。纪昌又苦苦地练了好几年,终于成了一位百发百中的好射手。

pq780908发表于2006-11-19 9:13:46

->答复:历史典故 (第1321281号)
蔺相如完壁归赵
楚国有一件叫做和氏璧的宝玉,为赵惠文王所得,秦昭王听说后,表示愿意用15城换取和氏璧。赵惠文王召见蔺相如,蔺相如表示愿带和氏璧去秦国,如果赵国得到秦国的城邑,就将和氏璧留在秦国,反之,一定完壁归赵。蔺相如到秦国后,将和氏璧献上,秦昭王大喜,却全无将城邑给赵之意。蔺相如诓说玉上有一小疵点,要指给秦昭王看,拿回了宝玉。他在庭柱旁站定,说:赵王担心秦国自恃强大,得和氏璧而不给城邑,经过我劝说方才答应。赵王斋戒5天,然后才让我捧璧前来,以示对秦国威严的尊重和敬意。不料大王礼仪简慢,毫无交割城邑的诚意,现在若大王一定要抢走宝玉,我宁可将脑袋与宝玉一起在柱子上撞碎。秦昭王无奈,只得划出15个城邑给赵。蔺相如估计秦昭王不过是假意应付,便提出要秦昭王也应斋戒5日,再郑重其事地交换。秦昭王只好应允。蔺相如便派随从怀藏和氏璧,偷偷从小道返回赵国。秦昭王斋戒完毕,举行交换仪式时,蔺相如才把送和氏璧回赵之事告诉秦昭王,从而保全了和氏璧。

pq780908发表于2006-11-19 9:15:04

->答复:历史典故 (第1321283号)
赵高指鹿为马
赵高自知权利大,想要检验朝官是否俯首听命,便在朝会时献上一只鹿,并指着它说是马。二世笑着说:“丞相搞错了,指鹿为马!”又问左右群臣是鹿是马,有人沉默不语;有人害怕赵高而回答是马;也有人则据实而言。事后赵高阴谋杀害了那些回答是鹿的人。从此,人人自危,没有人再敢说赵高有错

pq780908发表于2006-11-19 9:15:32

->答复:历史典故 (第1321284号)
管仲辅佐齐桓公
鲁庄公九年(前685)齐鲁乾时之战,鲁军失败后,齐大夫鲍叔率领军队,代表齐桓公前往鲁国,表达齐国的意愿。公子纠被杀以后,其辅佐管仲随鲍叔返齐。回国以后,鲍叔对齐桓公说,管仲是天下奇才。您若仅仅治理齐国,那么由高傒和我辅佐即可;您若要称霸天下,则非管仲不可。齐桓公不记射中带钩之仇,以亲自出城迎接之礼礼遇管仲,任命他为齐相,主持国政。管仲相齐后,一心辅佐齐桓公的霸业,对齐国很多方面都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在政治上,他推行国、野分治的参国伍鄙之制;在经济上,实行租税改革,采取了若干有利于农业、手工业发展的政策;在管理上,他主张礼法并用,礼以使人知廉耻,法以使人守规矩。在国内政治经济形势得到稳定和改善的基础上,管仲积极促使齐桓公采取尊王攘夷、争取与国的方针,以建立霸权。管仲的这些政策为齐国称霸准备了物质条件。

pq780908发表于2006-11-19 9:15:57

->答复:历史典故 (第1321286号)
贵妃醉酒
719~756年,唐代蒲州永乐人(陜西华阴县人)。通晓音律,能歌善舞。最初为唐玄宗的第十八子寿王的王妃,唐玄宗见杨玉环的姿色后,欲选入宫中,着为女道士,号太真。天宝四年(745)入宫,得唐玄宗宠幸,封为贵妃,(时玄宗年六十一,贵妃年二十七)父兄均因此而得以势倾天下。贵妃每次乘马,都有大宦官高力士亲至执鞭,贵妃的织绣工就有七百人,更有争献珍玩者。岭南经略史张九章,广陵长史王翼,因所献精美,二人均被升官。于是,百官竟相仿效。杨贵妃喜爱岭南荔枝,就有人千方百计急运\新鲜荔枝到长安。 后安史之乱,唐玄宗逃离长安,途至马嵬坡,六军不肯前行,说是因为杨国忠(贵妃之堂兄)通于胡人,而致有安禄山之反,玄宗为息军心,乃杀杨国忠。六军又不肯前行,谓杨国忠为贵妃堂兄,堂兄有罪,堂妹亦难免,贵妃亦被缢死于路祠。安史治乱与杨贵妃无关,她成了唐玄宗的替罪羔羊。

“羞花”,说的是杨贵妃。唐朝开元年间,唐明皇骄奢淫逸,派出人马,四处搜寻美女。当时寿邸县的宏农杨元琰,有一美貌女儿叫杨玉环,被选进宫来。杨玉环进宫后,思念家乡。一天,她到花园赏花散心,看见盛开的牡丹、月季……想自己被关在宫内,虚度青春,不胜叹息,对着盛开的花说:“花呀,花呀!你年年岁岁还有盛开之时,我什么时候才有出头之日?”声泪俱下,她刚一摸花。花瓣立即收缩,绿叶卷起低下。哪想到,她摸的是含羞草。这时,被一宫娥看见。宫娥到处说,杨玉环和花比美,花儿都含羞低下了头。这件事传到明皇耳朵里,便喜出望外,当即选场玉环来见驾,杨玉环浓装艳抹,梳洗打扮后进见,明皇一见,果然美貌无比,便将杨玉环留在身旁侍候。由于杨善于献媚取宠,深得明皇欢心,不久就升为贵妃。杨贵妃得势后,与其兄杨国忠串通一气,玩弄权术,陷害忠良。安史之乱发生以后,明皇携着贵妃和文武大臣西逃,安禄山率兵追赶,不仅要唐朝的江山。还要美女杨贵妃。西逃路上,大臣们质问明皇,国破家亡,国破家记,社稷难存,你要江山还是要贵妃,贵妃不死,我们各奔西东。万般无奈,明皇赐贵妃一死,自缢于梨园的梨花树下。后来,大诗人白居易写了一首《长恨歌》,记叙的就是这段历史。

pq780908发表于2006-11-19 9:17:21

->答复:历史典故 (第1321288号)
女娲补天
我国古史神话传说中,有一位女神,她叫女娲。女娲是个什么样的呢?传说她是人首蛇身。女娲是一位善良的神,她为人类做过许多好事。比如说她曾教给人们婚姻,还给人类造了一种叫笙簧的乐器。而使人们最为感动的,是女娲补天的故事。

传说当人类繁衍起来后,忽然水神共工和火神祝融打起仗来,他们从天上一直打到地下,闹得到处不宁,结果祝融打胜了,但败了的共工不服,一怒之下,把头撞向不周山。不周山崩裂了,撑支天地之间的大柱断折了,天倒下了半边,出现了一个大窟窿,地也陷成一道道大裂纹,山林烧起了大火,洪水从地底下喷涌出来,龙蛇猛兽也出来吞食人民。人类面临着空前大灾难。

女娲目睹人类遭到如此奇祸,感到无比痛苦,于是决心补天,以终止这场灾难。她选用各种各样的五色石子,架起火将它们熔化成浆,用这种石浆将残缺的天窟窿填好,随后又斩下一只大龟的四脚,当作四根柱子把倒塌的半边天支起来。女娲还擒杀了残害人民的黑龙,刹住了龙蛇的嚣张气焰。最后为了堵住洪水不再漫流,女娲还收集了大量芦草,把它们烧成灰,埋塞向四处铺开的洪流。

经过女娲一番辛劳整治,苍天总算补上了,地填平了,水止住了,龙蛇猛兽佥欠迹了,人民又重新过着安乐的生活。但是这场特大的灾祸毕竟留下了痕迹。从此天还是有些向西北倾斜,因此太阳、月亮和众星晨都很自然地归向西方,又因为地向东南倾斜,所以一切江河都往那里汇流。

pq780908发表于2006-11-19 9:17:44

->答复:历史典故 (第1321289号)
后羿射日和嫦娥奔月
传说中后羿和嫦娥都是尧时候的人,神话说,尧的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同时出现在天空,把土地烤焦了,庄稼都枯干了,人们热得喘不过气来,倒在地上昏迷不醒。因为天气酷热的缘故,一些怪禽猛兽,也都从干涸的江湖和火焰似的森林里跑出来,在各地残害人民。

人间的灾难惊动了天上的神,天帝常俊命令善于封射箭的后羿下到人间,协助尧除人民的苦难。后羿带着天帝赐给他的一张红色的弓,一口袋白色的箭,还带着他的美丽的妻子嫦娥一起来到人间。

后羿立即开始了射日的战斗。他从肩上除下那红色的弓,取出白色的箭,一支一支地向骄横的太阳射去,顷刻间十个太阳被射去了九个,只因为尧认为留下一个太阳对人民有用处,才拦阻了后羿的继续射击。这就是有名的后羿射日的故事。

但是后羿的丰功伟绩,却受到了其他天神的妒忌,他们到天帝那里去进谗言,使天帝终于疏远了后羿,最后把他永远贬斥到人间。受了委曲的后羿和妻子嫦娥只好隐居在人间,靠后羿打猎为生。

嫦娥又是怎样奔月的呢?在古书上有种种不同的说法。根据《淮南子》的记载是,后羿觉得对不起受他连累而谪居下凡的妻子,便到西王母那里去求来了长生不死之药,好让他们夫妻二人在世间永远和谐地生活下去。嫦娥却过不惯清苦的生活,乘后羿不在家的时候,偷吃了全部的长生不死药,奔逃到月亮里去了。另一种说法是屈原(约前340椩记?78)《天问》的记载,说后羿后来对嫦娥有不忠行为,和河伯的妻子发生暖昧关系,因而引起嫦娥极大的不满,便离开后羿跑到天上去了。嫦娥奔月以后,很快就后悔了,她想起了丈夫平日对她的好处和人世间的温情,对比月亮里的孤独,倍觉凄凉。

关于后羿之死,战国时思想家孟子(约公元前372椩记?89年)所著《孟子》和西汉初年刘安(前179椙?22)编成的《淮南子》都说他是被恩将仇报的徒弟逢蒙暗害的。暗害的手段记载各不一样,有的说是用桃木大棒打死的,有的说是用暗箭射死的。总之这位盖世的英雄死在阴谋家的手里。

有的传说里还说,后羿死后英魂不散,变成了打鬼的钟馗神。这一说法是我国著名史学家顾颉刚(1893?/FONT>1980年)根据《淮南子》等古书的记载考证出来的。这种说法,实际上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对这位不幸死去的英雄的无限怀念。

pq780908发表于2006-11-19 9:18:32

->答复:历史典故 (第1321290号)
盘古开天辟地
我国一些古代小说中,往往开头都写道:“自从盘古开天地”以来如何如何,历史也常常从他写起。盘古究竟是一个怎样的神呢?传说当天地还没有分开的时候,宇宙就好像一个大鸡蛋,黑暗混沌一团,盘古就孕育在这里面。过了一万八千年,盘古一觉睡醒过来,觉得挺闷气,于是抓过一柄板斧,用力一挥,大鸡蛋突然破裂开来,天地开辟了,有些轻而清的东西,就上升成了天,另一些浊而重的东西,就下沉而为地。天地分开以后,盘古头顶天,脚踏地,站在天地当中。

盘古开天辟地以后,天和地都各以每天一丈的速度不断增长,盘古也随它们的变化而变化,每天长高一丈。又过一万八千年,天越来越高,地越来越厚,盘古也越长越高大,长到据说有九万里那样高。他为了不让天地再合拢来,一直顶着天,支着地,象一根大柱子那样撑着。

这位为人类开辟了天地的大神,死的时候是很威武的。古代传说中说,他的呼吸化成了变幻的风云,他的声音变成了轰隆的雷霆,他的双眼变成了太阳和月亮,他的四肢和躯体变成五座高山,他的血液成为了奔腾的江河,他的筋脉变成了道路,他的肌肉成为了肥沃的田地,他的头发和胡须变成天上数不清的星星,他的皮肤和汗毛变成了花草树木,他的精髓变成为珍珠美玉,连他流下的汗水都成为甘霖雨露,浇灌着万物生长。这样,盘古成了“天地万物之始”。

关于盘古,还有另外一种传说,盛行在我国南方的一些少数民族之中,他们认为盘古是人类的祖先。大意说,他原是高辛氏养的一条美丽的狗,后来他帮高辛氏除掉了他的对手房王,因而立了功,高辛王遵约把公主嫁给了盘古。经过六天的修炼,他变成了狗头人身的形状。盘古和公主结婚后生下了三男一女,这就是人类的来源。至今,我国南方苗、瑶、黎等民族中,对盘古十分尊敬,称他为“盘古”还给他修了盘古祠、盘古洞。

D. 史上十大地产小说排行榜前十名的是哪些

只读过一本。《当重生PK伪重生》,男主是房地产公司董事长,女主是副总裁,有地产行业的情节,挖掘人才,公司年会,利润来源、房协会议、城市开发,与官员打交道之类,不多,主打情感戏。
其中有一段,他们所在的城市开发土地超标被高分卫星发现了,省里派人下来查,男主安排大家迅速还田复绿,和上面调查的人周旋,酒桌上做小伏低,喝成了酒精中毒进了医院。
还有男主开发的项目挖出了古墓古建筑遗址,男二说惹来考古队耽误工期,干脆用土掩盖了,将来罚款还划算些。男主说文物不可再生,认栽,要保护。
女主做营销出身,说那就保护起来,再请媒体宣传,楼盘噱头之一就是贵族私家园林,千年风水宝地,不怕损失弥补不了。别的企业最怕来这个,二期拿地说不得还便宜些,还能摊薄土地成本。

E. 求上海一著名建筑的历史故事

上海外滩美术馆坐落于上海黄浦江与苏州河交汇之处的外滩源片区,曾是中国最早的博物馆之一——亚洲文会大楼旧址。
上海亚洲文会大楼是亚洲文会北中国支会(North China Branch of the Royal Asiatic Society)于1931年—1932年在上海博物院路(今虎丘路)建造的一幢5层大楼,被列为上海市优秀近代建筑。 亚洲文会北中国支会成立于1857年,是英国侨民在上海建立的一个重要文化机构,主要从事对中国的自然和社会的广泛调查与深入研究。1871年花费3000两白银在上圆明园路建造了会所。1874年2月13日,开设博物馆,陈列从长江流域和华北采集来的动物标本。1886年,该会门前的上圆明园路改名博物院路,即今虎丘路。
亚洲文会组织,这与英国早期进行经济和文化的海外扩张有关。为了向海外殖民化,首先要了解外国的经济、文化背景。这样,在鸦片战争以前,1823年英国人就在伦敦成立了皇家亚洲文会,把支会设在印度孟买等地。1842年,英国侵占香港后,于1847年在香港成立中国支会,研究中国艺术、科学以及自然物产。但这些调查和收集,客观上对于中西文化的交流、交融,推动中国文化和科技的进步起到了桥梁作用。

《南京条约》签订后,道光二十三年,即1843年,上海正式开埠,租界逐渐辟建,英国人到上海来的也逐年增多。这样,在英国男爵尼柯逊、裨治文等人的发起下,组织了上海文理学会,从事中国文化、科学和物产的情报工作。咸丰七年、1857年,文理学会与英国伦敦的“大英亚洲文会”合并,成为英国亚洲文会北中国支会(一说英国“皇家亚洲文会北华支会”)。支会合并改名后,旨在研究中国及邻近国家的历史文化和自然状况,采取多种手段搜集了不少的动植物标本和我国的历史文物。由于没有办公聚会场所,在英国驻上海领事阿礼国的支持下,获得英国政府的同意,由英租界工部局在圆明园路划了一块地,当时的大地产商汉璧礼捐了500两银子,向上海(西侨)体育基金会低息贷款1500银两,英国政府也拨了资金,由地质学家金思密设计。同治十年、1871年,亚洲文会北中国支会会舍在圆明园路落成,建筑经费共计白银3000两。同治十三年、1874年,建立“亚洲文会博物院”,这是上海最早的博物院(《中国科学美术杂志》记载1874年落成)。博物院建立后,以收藏、陈列上海周边地区及长江流域的动植物、矿物、古董及人类学标本为主,着手开展标本的采集、征购和剥制。一面任用技巧精熟的专家王树衡剥制动物标本;一面聘请各类专家,开展各学科的研究。麦华陀、地质学家金思密、爬虫学家克威丝威、考古兼货币专家伟烈亚力、鱼类专家魁克特、人类学家科提尔、鸟类学家海崛黎、福勃士等人均以专家身份参与其事,同时也收购和接受捐赠自然标本和中国历史文物。据载,徐家汇修道院院长达维特神父提供了他在华北各省采集的标本。该院还收集制作上海本地鸟类标本,尤其是各种野鸭标本,这些标本主要由旅沪西侨中的狩猎者提供。该院成立伊始,上海飞靶总会会员将猎获的飞禽走兽慷慨捐赠给博物院。院方制成标本后还配上自然景物。光绪四年,1878年,还征集到一堆鲸鱼的下颌骨架,直到20世纪30年代,这些骨架还陈列在展厅中。英国著名博物学家索威比在《上海博物院简史》中写道:“中国观众对此兴趣盎然,他们对此大海怪的迷惑,远胜于对西方人的好奇。”光绪七年,1881年,英国海军军医古庇还向上海博物院捐赠了一批精制的地质标本。初期中国历史文物较少,所以叫上海自然历史博物院,后经过在上海的英美人的捐赠,博物院的资料、藏品逐渐充实,多为东方国家的史料。为此,亚洲文会博物院的声誉在当时上海的西洋人中影响日盛,租界工部局甚至于光绪十二年,即1886年把路名也由圆明园路改名博物院路。当时上海的《图画日报》介绍:“该院任人游览,不取游资,诚开通智识之一助也。”伟烈亚力对创办亚洲文会起到很大作用,他是发起人之一。文会开办时有图书1300册,其中伟烈亚力就捐了718册。3年后,图书馆馆长髙第按宗教、科学与艺术、文学、历史和期刊分5大类。他还利用伟氏的图书著成《西人论中国书目》。伟烈亚力第二次来华又积累了一批图书资料,其中不少是珍本。他自豪地说:在华的西人中,只有威妥玛的藏书量能超过他。后来他的图书大部分又归亚洲文会收藏。

上海博物院建院初期,仅有2间陈列室,1间陈列兽类、贝甲类、蛇类、鱼类等标本;1间陈列禽鸟类、昆虫类标本。1929年会所房屋发现白蚁,被迫募款改建。1931年拆屋,1933年建成(一说1932年建成),亚洲文会大楼是一座砖木结构建筑,总体上是5层,部分高6层。首先第一层是演讲厅,原来名叫伍连德讲堂。二层是图书馆。博物院陈列室在三、四2个楼层,三楼陈列自然标本,有古生物、人类化石及动植物标本等;四楼陈列中国历史文物,有陶瓷器、青铜器、钱币、碑刻等,甚至还有鸦片烟枪和女人的小脚绣花鞋。在陈列布置上,参照当时欧美博物馆的陈列手法,把展品陈设于大玻璃柜中,配以天然景物,改名“上海博物院”向社会开放,参观者月均7000余人。中国科学美术杂志社曾借用办公。

大楼是英商公和洋行设计,因是文化性建筑,所以大楼的外观是欧洲装饰主义建筑风格,同时糅进了一些中国传统的装饰。它的底层是用石头砌的墙面,以上砌青砖清水墙。正门立面建筑线条是竖线的竖向构图。顶上采用传统的中国图案进行装饰。二楼伸出的阳台,栏杆是中国式样的。底下一层入口有3道券门,铁门栅栏采用了“寿”字图案,两旁是八角八卦窗。二至五层中间墙面每层的窗旁用砖柱贯立。二层有栏杆。上世纪20~30年代,现代建筑融入了不少的中国建筑元素。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北华支会已将图书馆及博物院所藏部分标本、文物转移出中国。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文会大楼被日军强占,大批的藏书、文物被劫到东京。日本投降后追回了一些,但有一些遗失,大楼仍由北华支会使用。1948年,《上海通》记载,四楼陈列室面积1500平方英尺,陈列各种标本1万多种。值得一提的是麋鹿,西方人未见过,颇觉珍贵,作说明:“华人名之曰‘四不像’,因此物似鹿非鹿,似马非马,似驼非驼,似牛非牛,前在黄河流域之河南、山东出产甚多,其遗骸发现于殷墟中”。五楼陈列室陈列运茶船和农具模型,“小巧玲珑,引人入胜”。其余“除少数生物、矿物标本外,大多为历史艺术物品。如魏石刻、石像、汉代的砖石马、晋代的碑文,以及石器、陶器、铜器、墓像。服饰有古代官吏的朝服、战士的盔甲、战袍。武器有矛、戈、枪、箭,还有近代的手枪、步枪、来复枪等。此外还有古钱币13筐,外国铜元3筐,都有2000种。上海解放前夕,北华支会将部分图书、文物、标本私运出境。解放后接管时,只剩下一些昆虫标本。50年代,亚洲文会北中国支会的经费来源断绝,会长黎照寰主动要求上海市人民政府接管,经上海市军管会批准,于1952年6月27日予以接管,“劫后余生”的藏品由新组建的上海博物馆、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图书馆分类接受。接管后楼房先后作为上海历史与建设博物馆筹备处、上海自然博物馆筹备处等。后由上海图书馆使用,当作书库。20世纪90年代初,原大楼底层的唐家住房连同二楼的“伍连德讲堂”则成为证券公司的营业大厅。

F. 有关土地改革的历史小故事

土地改革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土地改革是指土地所有权的再分配,即把一部分人占有的土地转移给另一部分人所有。广义的土地改革不仅包括土地所有权的转移,而且包括土地租赁契约的改变。
土地改革是一种通常存在争议的社会安排或改造,其目的是使政府能够管理土地的占有和使用。土地改革通常由政府或政府所支持的房地产商发起并重新分配,改革目标一般为耕地。有时土改会变为一种更具有革命性的计划,其中可能包括政府的强行拆除或接受,这也是反对土改的主要原因之一。
无论世界各地,纵观其历史,人民对与土地有关的不满一直是挑起革命和其他导致社会动荡的最常见因素。对于在土地上劳作的人民来讲,土地所有者拥有着特权,即侵吞部分甚至大部分的产品然而并未对生产做出相应的贡献。这是阶级之间的不平等。
因此,土地改革通常是指土地所有权由人数相对较少的富有者、大量土地的所有者(如贵族、庄园、农场主,或通称为土地主)向那些耕作者的转让。但广义的土改并非完全是这样,政府对土地进行的征收以及农业集体化改造亦被纳入。在改革过程中,部分转让会给予地主相应的补偿,金额从象征性的小数目至土地实际价值均有。而某些改革甚至不需要所有者同意,即土地革命。
在中国大陆和台湾,两次最著名土改运动分别为土地改革运动与耕者有其田运动。

G. 中国房产的发展史

中国的房地产发展的历程大致有三个阶段:1988年到了我国房地产发展最早的地方 —— 海南,我国房地产还是一个年轻产业,自从1990年国务院55号令对土地交易的法律承认开始,标志着我国房地产商品化的开始,到目前为止,已经有16年的发展历史了。

这16年来,我国房地产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就是说1990至1996年为一个阶段,这时的消费者对产品的要求不高,还仅仅只是提供一个居所,对劣质产品、市场需求不是太看重,但市场在起步,总的来说是卖方市场;第二个阶段是从1996年至2000年,这时,中国房地产整个行业的文化和产业,有思想的产品才出现,房地产作为一个产业才真正产生。第三阶段是在2000年以后,整个中国的房地产快速发展,这是不仅要有理念,还要有文化,还要讲产品,它要求企业更有实力,更要把物质和精神做的更扎实,资源更加要整合。

90年代以前,我国一直是以计划经济为主导的社会,城市建设也带有计划经济深深的烙印。当时的城市住宅建设由国家统一投资,统一征地、统一设计、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统一分配。住宅单体几乎都是千篇一律的平顶板式楼,风格单调,缺乏多样性。这个时期的住宅产品仅仅能满足人的基本生活需求,基本没有户型的概念,不强调功能的合理程度。由于当时住宅属福利性质,并没有选择的余地。

从1990年到1996年左右的时间,房地产开始商品化,但还带有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购买者以单位、集体为主,辅以少量的个人购房。通常是单位统一购买以后,然后根据职工的工龄、职称等相关要素评分,然后根据分数多少为序把房子分配给单位的职工,个人对房子地段、户型等方面选择的自主性很小。早期的住房只是解决居住,基本上没有其他的要求,在住宅功能上十分不合理,表现在如客厅面积小,客厅餐厅混合使用,住宅交通流线互相穿越,动静空间的干扰,套间的大量使用,卫生间很小,仅仅是一个厕所等。总的说来,当时我国城市居民的居住环境是不理想的。这时候的住房理念只是解决人们从 “ 居者无其屋 ” 到 “ 居者有其屋 ” 的住房紧缺状态,这个阶段是没有理念的阶段。

1996年至2000年为一个阶段,随着1998年取消福利分房以后,房地产市场的购房主体发生了变化,集团购买基本退出市场,而个人消费成为主体,购房主体个人化已是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这样,普通居民有了选房的自由,不同的家庭对住宅的需求不一样。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除国有、集体所有的房地产公司外,大量的中外合资、合作、独资、私营的房地产企业参与房地产的开发销售。房地产市场开发主体的多元化和购房主体需求的多样化,北京的房地产市场开始完全市场化。

随着市场化的推进和人们对生活品位的提高,这个阶段是理念产生、形成的阶段,从这个时候就开始,人们讲产品、环境、功能、布局,消费者比较成熟了,整个市场比较理性了。最明显的变化表现在住房的功能上,人们开始关注住房的舒适度,并把舒适度作为住房品质的因素。这时,人们对卫生间的要求不仅仅是一个马桶,还应具有洗澡功能的地方,甚至还要有双人浴缸,房间不但有卫生间,而且主卧要带卫生间,甚至到现在每个卧室都有卫生间。除了卫生间的功能外,还希望把卫生间作的很漂亮,甚至还要采光,还要景观,卫生间已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不像以前的仅仅是辅助的空间。在客厅方面,商品房开发以后,开始有客厅这一说,来客人有客人呆的场所,客人在客厅可以谈谈心,聊聊天,喝喝咖啡,听听音乐,因此,大客厅、小卧室已成了时尚家庭的选择。观念改变了以后,人们开始把这些功能作为衡量住房品质的主要因素。客厅从无到有,到现在大家都接受的宁可住小卧室大客厅这样一个功能来组成的一个功能区域。最终发展到我们觉得客厅是代表我们家里奢侈空间的一个标志,客厅很大,说明房子有豪宅的因素,房子用起来很有气势,很气派。从没有客厅到有客厅,在到小卧室大客厅这个过程,是由于对居住品质逐步提高的过程。

进入2000年,我国地产市场进入到大规模的市场化开发阶段。从2000年到2005年,我国度过了地产15年这场大戏中分量最重的五年,房地产进入以 “ 新产品主义 ” 为开发导向。2000年以后,整个中国的房地产快速发展,这时不仅要有理念,还要有文化,还要讲产品,是我国房地产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

我国房地产经过了十来年的发展,在开发理念,建筑风格等方面都日益成熟,人们从 “ 居者有其屋 ” ,开始向 “ 居者优其屋 ” 转变。现代的住宅户型设计将 “ 以人为本 ” 的准则发扬光大了,在设计上不但充分考虑了居住者的需求,而且不断创造出新的居住理念,使住宅的户型设计与周围的城市景观、人文环境、生态环境等融合在一起,扩展了住宅空间的外延。把住宅户型设计拓宽至居住环境的规划,在考虑户型布局的同时,兼顾居住环境的营造。随着生态意识的加强,人们对生存居住环境的要求也再不断提高。居住者不仅需要优秀的户型设计,而且希望达到与周围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社会环境的和谐统一,实现 “ 人居合一 ” 的理想境界。

别墅是随着人们对居住要求的提高而产生的产品,是住宅的高级或者说终极形式。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出现的一些 “ 将军楼 ” ,就有双拼、连体别墅的影子,但真正商品化的别墅也就只有10年发展史。从当初的简单理解为可以停私家车的单独庭院就是别墅,到后来的模仿西式别墅做的一些建筑,再到原汁原味地照搬西式别墅,发展到引进西方文化进行改进和调整做出的一些中西合璧的别墅,再发展到如今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别墅,整整花了10年。

中国的别墅经过10年的高速发展已经开始进入成熟期,买别墅已经从炫耀成功而更多地转向关注居住的体验,一种全新的别墅居住文化和新的别墅阶层开始兴起,与此相适应,别墅的开发、设计与定位也出现诸多新迹象。但财富阶层在任何国家和社会所占的比例一定是少部分,现在别墅不断的增加,财富阶层是有限的,所以以后会出现分化

H. 求上海外滩的历史建筑,并附其历史故事

外滩是上海的风景线,也是全世界少有的都市景点。好些第一流的建筑师曾在这里大显身手,留下了二十余幢不同时期、不同国家、不同风格的优美建筑,使外滩有“外国建筑博览”之称。本书详细介绍了这些历史建筑,此处选摘三节,以飨同好。 汇丰银行大楼 20世纪初,汇丰银行成为外资在华最大的银行。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它正式开始考虑重建自己的银行建筑了。 汇丰银行新大楼由公和洋行主管威尔逊建筑师设计。大楼于1921年农历五月初五择时奠基,1923年6月封顶。据当时的小报记载,汇丰银行还请了中国的风水先生择定奠基的日期和时辰,确定第一铲从何方位动土,还在奠基石下按中国的传统埋下了中国的压胜钱,以及世界各国的各种银币。同样,当建筑封顶时,汇丰也定制了许多镌有中文的“上梁钱”,分散藏在建筑的暗角上。这些故事有多少真实性,只有等若干年后,汇丰银行大楼大修或拆除重建时才能知道了。 新汇丰银行大楼占地约15亩,分主建筑和副建筑,建筑面积23415平方米,其占地面积与建筑面积,均居当时外滩建筑的首位。 汇丰银行的主楼,一般认为是一幢仿复古主义的商业建筑。大楼高五层,中部七层,另外还有地下室一层半。建筑以正大门与大门上面的穹顶为主轴线,两侧形成严格的对称,这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艺术最基本的特征,在视觉上能造成一种对称和均衡,从而产生一种典雅而豪华的直感。大楼的外立面设计,就是西方建筑史上所讲的“三段式”,底层独立形成一个立面,正大门设计成罗门拱券,外墙全部用大石块作贴面,给人以一座坚不可摧的城堡的感觉,从而使储户产生安全和放心感,这正是银行建筑最希望达到的目的。二层至四层形成“中段”,在中段的中部,设计了六根爱粤尼亚复合柱作支撑,其中四根为双柱,从而使原本简单的平面变得变化多端,增加了建筑的立体感。五层以上为“上段”,设计了一个庞大的希腊穹顶,明显地成为建筑的标志,挑出了建筑的主轴线。 汇丰大楼是一幢近代的银行建筑,因此,在设计上又更多地考虑到银行建筑应有的功能及特点。比如,在外滩12号的大门口处,装了三扇转门,以供出入。进门后就是一个八角亭,这是大门与后面营业厅的缓冲设计,供客户稍事休息后进入营业厅,当营业厅中客户较多时,也可以在这里休息等候。八角亭后就是面积足有1500平方米的营业大厅,厅的墙沿及暗角,设计有暖气设备与冷排风系统,屋顶设计了巨大的玻璃天棚,天棚用小块厚玻璃镶拼,牢度足以顶住千磅的冲击。从天棚透过来的日光,不仅提供了日间工作的阳光,更使客户感到温馨、和睦。 在汇丰银行主大楼与副楼之间是一块空地,这是供停车用的,除了银行职员的车辆外,运钞车也在这里装卸。这个空场中另外还造了一幢房子,是银行警卫的用房。入夜后,这幢建筑就把主楼的营业用房与副楼的库房完全隔离开来,一旦发生警事,警卫也可以及时抵达报警点,从而确保银行的安全。 在大楼兴建时,银行专诚委托英国的艺术家特别雕塑了一对铜狮子。狮子是英国人最喜欢的猛兽,也是汇丰银行的行标。“文革”期间,这对铜狮子被上海市文管会及时转移到当时设在永嘉路的上海滑稽剧团仓库内,到上世纪80年代,还是笔者将其运了出来,现陈列在上海市历史博物馆的大厅里。 这幢大楼一度成为上海市政府所在地。1997年上海市府迁往新址后,该楼即通过房地产置换的方式,成为浦东发展银行产业。 江海北关的变迁 上海历史博物馆珍藏着一幅《三姑戏弈图》,该图系道光时画师曹亭史临摹前人的作品,此画的主题是取与江海关相近的、位于上海东北城墙上的“丹凤楼”,这是上海天后宫的主楼,天后则是中国民间传说中的航海保护女神。关于天后的俗身,民间至少有将近十种不同的说法,其中一说认为天后由“一后二妃”组成,以象《易》“天一地二”之说,她们通常的形象就是在下棋,故称“三姑戏弈”。从图中可以看到,沿江的衙署就是上海江海关,沿江停靠的船舶,就是等待验关的海船。 1843年11月17日,上海正式开埠的那一天,为了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上海道宫慕久就在外滩沿江设立了盘验所,实际上这只是江海关临时派出的验关机构。这个盘验所的位置应当在今外滩13号江海关大楼对面的黄浦江边。到了道光二十六年初(1845年底),即《1845年上海租地章程》签订后不久与英租界刚建立时,根据《章程》规定,租界将成为外国人的居住区和贸易区,许多外轮将停靠在黄浦江边,许多货物也将在这里上岸,于是宫慕久立即拨款,在原盘验所的对面,征地建立“专司各国商船税务”的新关。由于这个关在原江海大关的北面,故被称为“江海北关”。 江海北关是一幢典型的中国衙署建筑。建筑平面呈凹字形分布,正门向东开在外滩马路上。辕门采用传统的中国牌楼顶,门楣上书“江海北关”四字,据说是出于两江总督怡良之手笔。 开埠后的上海,经济发展增长极快,二十年后,江海北关的年征税额就超过粤海关、闽海关、浙海关的总和,上海成为中国第一大港,奠定了上海外贸、商业中心的地位。 1893年11月17日,是上海开埠50周年纪念日,工部局计划举行声势浩大的庆典活动。新的江海北关大楼于1891年破土兴建,1893年落成,赶上了上海开埠50周年大庆。新江海北关大楼沿用了旧址的基础,平面与旧关基本相近,为凹字形,是英国15世纪最常见的市政建筑模式,正中为钟楼。江海北关的建筑样式由传统的中国衙署建筑向西洋建筑的变化,从某种角度讲,也表明上海正在向世界靠拢。 从20世纪初开始,许多在沪的外资企业又计划翻新或重建他们的公司建筑,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这一大规模的建设活动开始实施了。 在江海北关的周围建造了许多体态庞大、造型美观的新大楼,原来总高只有35米的江海北关建筑已称不上大楼,在众多华屋中,显得苍老陈旧,带有几分可怜相。1925年,海关决定再建新楼,大楼的设计曾出过几套方案,均不合心意,最后由公和洋行老板、汇丰的设计者威尔逊提出了一个新的设想,他认为,根据现实情况,江海关新楼难以与贴邻的汇丰银行大楼匹敌,不如在设计上尽可能使之与汇丰做到统一,使两幢楼成为统一的整体。威尔逊的提议获得赞许,随后就确定由他承担大楼的设计。 新的海关大楼高十一层,层次和总高均超过汇丰一倍。从建筑外观的总体讲,该建筑仍为复古主义风格建筑,兴许考虑到海关是国家对外贸易的管理机关,正大门的设计为古希腊的神庙形式,四根经典的陶立克柱式支撑起庞大的建筑,使人感到这里是一个神圣不可侵犯的神殿,同时也让人体会到建筑的阳刚之美。大堂的顶部天花,用中国最传统的青红相间的色彩,勾勒出沙船等中国船只形状,表明这是中国的主权机构。而铁拉门上,以世界通用的金钥匙和铁锚组成的海关标志,其寓意则是:中国海关已加入世界海关的行列。大楼的顶部设计有四层高的钟楼,装有从英国定制的四面巨钟,直径达五米,每根指针重达120公斤,该钟每15分钟自动报时一次,站在浦东,可以看清时针,悠扬的钟声可飘达数里之遥。 20世纪20年代也是世界建筑发展的腾飞时期,随着钢筋水泥等先进的建筑材料和升降机等新技术的出现,使建筑逐渐向高度发展;对讲究实惠的商人来讲,他们不主张将很多的钱花在只有观赏效果而无实际使用价值的非功能性装饰上,设计师们也就更追求现代派的线条美,以替代复古主义的繁琐哲学。所以,在江海关大楼的建筑立面上,已看不到多余的非功能性装饰。因此也可将该建筑作为上海近现代派作品的先声,它在上海近现代建筑史上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外滩气象信号台 1872年8月,天主教上海教区主教郎怀仁和江南主教谷振声在上海徐家汇召开了一次重要的会议,决定成立一个“江南科学委员会”。该委员会下辖四个分支机构,其中一个机构就是由司铎高镐鼎组织领导的气象台,并在徐家汇建立一座天文台,将气象记录和观察资料编一本杂志,在上海出版,并寄往欧洲。 1873年7月,天文台建成。这个简陋的建筑成为中国近代出现的第一个气象预测和预报机构。由于气象预测对航海安全具有重要作用,天文台也就多了一份业务——直接向海关提供气象信息。 起先,由海关出资,将气象信息刊登在当日出版的报纸上。但当时报纸发行的范围很小,大多数船员及市民很难获得这些信息。大约在1884年,由海关出资,在法租界外滩建造了一个木结构的气象信号台,每日最新的气象预报就通过在该建筑上挂不同的旗帜,以向外公布。《点石斋画报》当时就以“日之方中”为题,绘了一幅画,其文字是这样写的: 本埠法租界外滩外洋泾桥堍,于秋间新制验时球与报风旗,按旗于每日上午十点钟扯起,递报吴淞口外风信,其视风之所向或大或细或晴或雨,随时改悬传报至球,则每日十一点三刻钟时升起半杆,十一点五十五分钟时升至杆顶,至十二点钟球即落下,以便居民验对时刻。允称奇制。旗无定形、定色,视风之趋向、力量以为准。 从《点石斋画报》所绘的图中可以看到,该气象信号台主建筑上有一木杆,顶端安装风向仪和风速仪,风速仪下有一只大球,它是报时用的;正杆旁有数根绳索,是扯报风旗的。虽然这个气象信号台十分简单,但它确实成了上海最早的气象预报台及标准时间对时钟。 随着上海的进步和发展,外滩的建筑逐渐升高,对气象准确性的要求也日益提高。1907年,该气象信号台被拆除重建。重建后的信号台高50米,成为当时外滩最高的建筑物,人们在很远的地方就可以看到或用望远镜看清塔上扯起的各种信号旗,以决定是否起航,所以这个信号台对上海航运起了相当大的促进作用。到20世纪20年代后,随着电台广播事业的发展,气象预报可以更及时地传送到更远的地方,信号台的报时、报气象作用逐渐减小,直至最终退出历史舞台。至60年代,它已成为外滩保存下来的一件历史建筑物了。 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上海在外滩改造及建延安东路过江隧道时,在不动建筑结构的前提下,将其整体向南移动26米,创下了上海建筑史上将大型建筑整体移动的记录。现在,这一信号台内辟有“外滩历史陈列室”,游客可入内参观并登高眺望。 摘自《外滩的历史和建筑》薛理勇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年2月版 文汇报2002/7/5

I. 房地产品牌故事怎么写

房地产不像做服装鞋帽之类的,随便整个洋名,就变成欧洲血统、源自意大利等等,品牌故事也可以堂而皇之的从1856年开始......反正没人深究
房地产到了写品牌故事的时候,多是已有一些实际项目的,既然这样,就可以从理念、建筑风格、产业格局、发展历史、社会责任、团队、股东、投融资等多方面着手

阅读全文

与地产历史故事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