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名人故事 > 历史故事关于经济方面的

历史故事关于经济方面的

发布时间:2021-03-13 10:49:02

① 有趣的经济方面的小故事

两辆汽车相撞,一辆需要大修,一辆全毁,需要重买,保险公司也只好理赔。
正当三方都很沮丧的时候,一个经济学家对他们说,感谢你们又为汽车修理业、汽车制造业、汽车销售业创造了几十万元的GDP。这就是GDP

---------------------------

两个经济学家在一起打赌,甲经济学家对乙经济学家说:如果你能吃掉一滩狗屎,
我就给你100万元。乙经济学家经不起100万元的诱惑,就真的吃了一滩狗屎,甲只好给了乙100万元。过了一会儿,乙觉得吃了一滩狗屎很恶心,就对甲经济学家说,如果你也吃一滩狗屎,我也给你100万元。甲很心疼那100万元,就也吃了一滩狗屎,于是乙便把100万元退给了甲。过了一会儿,乙经济学家觉得不对味,就对甲经济学家说:我们两个人什么也没有得到,却无端一个人吃了一滩狗屎。甲经济学家想了一会儿说:但是在我们的交换过程中,创造了200万元的GDP呀。这就是GDP。

----------------------------

几个骗子拿着一些写着面值一元的纸片对一群傻瓜说,我们这里有一些神奇的纸片,它们代表一座不断长高的金山,可以不断升值。你们看,现在这些纸片就已经升值了,我们可以把它们一张卖10元钱。于是傻瓜们蜂拥而上,花10元一张买了那些纸片。后来没有买到的傻瓜就以20元、30元甚至100多元的价格从前面的傻瓜手里买那些纸片,并且给那些骗子交手续费。而且每个傻瓜都认为还会有更大的傻瓜以更高的价格买那些纸片。直到有一天,傻瓜们发现那些纸片其实连一元钱也不值,于是最后以最高价格买到那些纸片的傻瓜就成了最大的傻瓜。这就是股市

-----------------------------

几个骗子拿着一些更小的纸片对一些傻瓜说,我们这里有一些更神奇的纸片,它们虽然只有一寸见方,上面的面值只有几分钱,但是它们可以几万倍、几百万倍的升值。你们看,现在这张写着面值8分的纸片我就升值一万倍卖800元。于是傻瓜门蜂拥而上,买了那些纸片,后来的傻瓜甚至以8万元、80万元的价格买那张8分的纸片,直到有一天,傻瓜们发现那些纸片什么用处也没有,还不如包装纸精美漂亮有用,最多只值8分钱,于是最后以最高价格买到那些纸片的傻瓜就成了最大的傻瓜。这就是邮市

---------------------------

有一片土地,农民们有的在上面种地,有的在上面放牧牛羊。来了几个骗子,对放牧牛羊的农民说,我们把你们的牛羊全买了,你们到城里去卖牛羊肉吧。于是被骗的农民没有了牛羊,就把土地交给了那些骗子。骗子们在那些土地上面盖了很多房子卖掉,赚了很多钱。很多疯子看到可以赚很多钱,就蜂拥而来,从银行借了很多钱,买农民的土地。对农民说种地多苦呀,你们也去城里吧。于是农民拿着卖地的钱去了城里,发现那些钱连一套普通的住房都买不起,他们只能住在贫民窟里做苦工。而那些疯子买到土地也盖了很多房子,发现已经没有人买了,只好闲置在那里任其倒塌,欠的债也还不起,于是跑掉的跑掉,跳楼的跳楼,把银行也拖垮了。城里的农民活不下去,纷纷跑回来,把荒废的房子拆掉,该种地种地,该放羊放羊,只留了少部分养鸡喂猪。这就是房地产。

② 经济学小故事有哪些

经济学的小故事如下:

1、【送茶叶的小故事】张三一直喜欢喝20块钱的茶叶。新开茶店里每次张三去买茶叶老板都送他半两好茶。张三将好茶攒着待客。一天闲来无事泡壶好茶,竟喝上瘾。喝完免费的好茶,张三便不愿喝20块的了。不管他买多贵的茶叶,老板总送他半两更好的。半年下来,张三花在茶叶上的钱是原来的十倍! !

③ 中国古代发展经济的人物及故事

商鞅
商鞅变法,他在秦国变法时,为了得到人民的信任.在城门一侧放了一根大柱子,承诺谁能把它扛到另一侧,就赏他三千金.起初人们不相信,后来真有一个人办到了,商鞅遵守承诺把三千金赏给了那人,从而博得了人民的信任,变法在秦国顺利进行.

④ 历史 经济 (人物传记)

父母的教养对儿童成长的关系很大,学堂的教育则影响着少年未来的发展。
毛泽东童年时代的大部分时间是在湘乡唐家坨的外婆家度过的。外祖父家虽是务农的,但有一个舅舅在开馆教读,毛泽东有时也在那里听听。直到一九○二年八岁时,父母把他接回韶山入私塾开始读书。十六岁前,中间曾停学两年在家务农,其余时间内他先后在韶山一带的南岸、关公桥、桥头湾、钟家湾、井湾里、乌龟井、东茅塘六处私塾读书。毛泽东后来把自己的私塾生活概括为“六年孔夫子”③。在上学期间,他早晚还要放牛拾粪,农忙时也参加收割庄稼。
这时,科举已经废除,新式学堂已经开设。西学东渐、赴东瀛求学已成时代风气。就在毛泽东八岁接受启蒙那年,后来对他影响很大的恩师杨昌济和他钦佩的文化巨人周树人(鲁迅)先后去了日本。在韶山,私塾仍是儿童们求学的唯一选择。父亲供他念书,没有多大的雄心,无非是略识几个字,便于记帐或打官司等。毛泽东照例从《三字经》、《百家姓》、《增广贤文》、《幼学琼林》这些普及读物入门,去接触他从小注定要接受的儒家文化传统。随后是点读“四书”“五经”。韶山毛泽东纪念馆至今还保存着他小时候读过的《诗经》和《论语》。
毛泽东不大喜欢这些枯燥难懂的经书,但他有着过人的记忆力和理解力,仍然学得很好。自幼烂熟于胸的知识,是很难抹去的,成年后常会自然地使用。以后,读了《左传》,使他对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六年“孔夫子”的教育,培养了他“鉴古知今”的爱好,帮助了他后来的“古为今用”。
少年时的毛泽东很相信孔孟之道,而老师照本宣科的教法对他没有吸引力。一九○八年在井湾里私塾就读时,他最爱读被塾师称为“闲书”和“杂书”的《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精忠岳传》、《隋唐演义》等旧小说。在学校里,老师不让读,他用课本挡住偷着读;在家里,父亲不让读,他就用布把窗户遮住,使父亲看不见灯光。
毛泽东读了这些故事,他就和小朋友乃至村里的老人们互相讲述。他后来回忆说:“有一天我忽然想到,这些小说有一件事很特别,就是里面没有种田的农民。所有的人物都是武将、文官、书生,从来没有一个农民做主人公。”作为农民的儿子,毛泽东对这一点纳闷了很久。他开始分析小说的内容,发现这些小说的主人公“是不必种田的,因为土地归他们所有和控制,显然让农民替他们种田”④。他觉得这样是不平等的。
农民们自然常要反对这种不平等。《水浒》里汇聚在梁山造反的人物,便成了毛泽东心目中的英雄。这种影响是意味深长的,在后来艰难备尝的革命生涯中,《水浒传》一直是他放在手边常常阅读的书。
毛泽东在旧小说里关注的事情,在现实社会中也发生了。一九一○年四月,长沙发生了饥民暴动。起因是荒年粮价飞涨,有人率全家投塘自尽。饥民们涌到巡抚衙门请愿,反而遭到枪击,当场打死十四人,打伤的更多。他们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放火烧了巡抚衙门,捣毁了外国洋行、轮船公司、税关。清政府派兵镇压,暴动者的鲜血染红了浏阳门外的识字岭(二十年后,毛泽东的妻子杨开慧也是在这里牺牲的),被杀者的头颅高高挂在南门外示众。
几个卖兰花豆的湘乡小贩逃出长沙,把饥民暴动的消息传到了韶山。大家愤激地议论了好几天。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人对这件事逐渐淡忘了,毛泽东却久久不能平静下来。他觉得那些参加暴动的人都是善良的老百姓,只是被逼得走投无路才起来造反,结果无辜被杀。这使他很痛心。几十年后,他感慨地说:这件事“影响了我的一生”⑤。
第二年,青黄不接的时节,韶山一带又闹粮荒。饥民们组织起来“吃大户”,劫走了毛顺生准备运往县城粜出的一批大米。毛顺生气得要命,毛泽东并不同情父亲,“又觉得村民们的方法也不对”⑥。
一个叫李漱清的维新派教师从外地回到韶山,毛泽东很钦佩他,常去听他讲各地见闻,特别是维新变法的故事。这期间,读到一本十几年前出版的叫《盛世危言》的书,作者是郑观应,书里讲社会要改良,毛泽东非常喜欢。这样,他开始知道一些发生在山外的当今中国的大事,感到中国不能守着老样子不变了。毛泽东也不愿再守着老样子不变了。
他十六岁了,足迹所及只限于韶山冲和唐家坨。父亲本来打算送他到湘潭县城一家米店当学徒,可是他到外面继续求学的愿望更迫切。恰好在这时,表哥文咏昌告诉他,离韶山五十里的湘乡县立东山小学堂在讲授新学。他听了很动心,便先后请八舅文玉清、堂叔毛麓钟和表哥王季范劝说父亲。毛顺生听后,觉得儿子进洋学堂也许是件有利的好事,就同意了。
一九一○年秋天,毛泽东离开闭塞的韶山,走向外面更广阔的世界。这是他人生历程中的第一个转折。他的激动心情是可以想象的。临行前,他改写了一首诗,夹在父亲每天必看的帐簿里:“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东山小学堂在湘乡县城附近的东台山下。同旧式私塾相比,它除了传统的经籍外,还有些自然科学和地理、英语等新科目。在这里,毛泽东才知道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已经死了,新皇帝宣统已在朝两年。他依然认为皇帝和大多数官吏一样,都是善良和聪明的人,只是需要有康有为、梁启超这样的人来帮助他。毛泽东这时较多地接受了维新派思想,特别喜欢梁启超那些笔端常带感情的文章。康有为、梁启超成了他崇拜的人物。他并不知道,此时孙中山主张的推翻清政府的民主革命思潮,已代替康、梁的维新变法思想而成为时代的主流。但革命派把主要精力放在联络会党和新军发动武装起义上面,没有在思想启蒙上下很大工夫。革命派所办的刊物在内地也不能公开流传。而梁启超在戊戌变法失败后在日本刊印《新民丛报》,广泛介绍西方资产阶级的学术和政治思想,在国内风靡一时。湖南又是维新运动的重要基地,梁启超曾主讲于长沙的时务学堂。在这种情况下,毛泽东主要从维新派那里接受政治启蒙是很自然的事情。
《新民丛报》已经在一九○七年停刊。毛泽东在东山小学堂时,表哥文咏昌曾借给他一套自己保存的合订本。他读了又读,上面的一些文章差不多能背出来,还写下一些批注。在第四号上的《新民说》第六节“论国家思想”处,他写道:“正式而成立者,立宪之国家,宪法为人民所制定,君主为人民所拥戴;不以正式而成立者,专制之国家,法令为君主所制定,君主非人民所心悦诚服者。前者,如现今之英、日诸国;后者,如中国数千年来盗窃得国之列朝也。”
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毛泽东最早的政论文字,表明他当时对君主立宪和封建专制两种国家体制的理解。从相信孔孟到崇拜康梁,从赞同郑观应的《盛世危言》到主张以英、日为楷模进行立宪变法,是毛泽东早期思想发展的第一个梯阶。更重要的是,梁启超的《新民说》深入接触到民族文化心理结构,主张从“变化民质”入手来寻求社会改革的途径。这个思路开五四时期主张改造国民性的先河,对毛泽东的影响也持续了较长时期,他以后组织的新民学会的会名显然就是从这里来的。

⑤ 货币发展有关的历史故事历史人物

我国古代货币的六次重大演变

熊德琪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货币的国家之一,使用货币的历史长达五千年之久。中国古代货币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先后经历了六次重大的演变:

一、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演变在中国的汉字中,凡与价值有关的字,大都从“贝”。由此可见,贝是我国最早的货币。

随着商品交换的迅速发展,货币需求量越来越大,海贝已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人们开始用铜仿制海贝。铜贝的出现,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一次重大演变。

随着人工铸币的大量使用,海贝这种自然货币便慢慢退出了中国的货币舞台。

二、由杂乱形状向规范形状的演变从商朝铜贝出现后到战国时期,我国的货币逐渐形成了以诸侯称雄割据为特色的四大体系,即:铲币、刀币、环钱、楚币(爰金、蚁鼻钱)。

秦统一中国后,秦始皇于公元前二一○年颁布了中国最早的货币法“以秦币同天下之币”,规定在全国范围内通行秦国圆形方孔的半两钱。

圆形方孔的秦半两钱在全国的通行,结束了我国古代货币形状各异、重量悬殊的杂乱状态,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杂乱形状向规范形状的一次重大演变。秦半两钱确定下来的这种圆形方孔的形制,一直沿续到民国初期。

三、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演变据《汉书·食货志》记载,刘邦建汉后,允民私铸钱币。豪绅富商和地方势力乘机大铸恶钱而牟利。文帝时“邓通大夫也,以铸钱财过王者。”元鼎四年(前一一五年),汉武帝收回了郡国铸币权,由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从此确定了由中央政府对钱币铸造、发行的统一管理,这是中国古代货币史上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一次重大演变。

此后,历代铸币皆由中央直接经管。铸币权收归中央,对稳定各朝的政局和经济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四、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的演变秦汉以来所铸的钱币,通常在钱文中都明确标明钱的重量,如“半两”、“五铢”、“四铢”等等(二十四铢为一两)。

唐高祖武德四年(六二一年),李渊决心改革币制,废轻重不一的历代古钱,取“开辟新纪元”之意,统一铸造“开元通宝”钱。开元通宝一反秦汉旧制,钱文不书重量,是我国古代货币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的演变。

开元通宝钱是我国最早的通宝钱。此后我国铜钱不再用钱文标重量,都以通宝、元宝相称,它一直沿用到辛亥革命后的“民国通宝”。

五、由金属货币向纸币交子的演变北宋时,由于铸钱的铜料紧缺,政府为弥补铜钱的不足,在一些地区大量地铸造铁钱。据《宋史》记载,当时四川所铸铁钱一贯就重达二十五斤八两。在四川买一匹罗(丝织品),要付一百三十斤重的铁钱。铁钱如此笨重不便,纸币交子就在四川地区应运而生。交子的出现,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金属货币向纸币的一次重要演变。

交子不但是我国最早的纸币,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六、由手工铸币向机制纸币的演变清朝后期,随着国外先进科学技术的逐渐传入,光绪年间已开始在国外购买造币机器,用于制造银元、铜元。后来,广东开始用机器制造无孔当十铜元。因制造者获利丰厚,各省纷纷仿效。

清末机制货币的出现,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手工铸币向机制货币的重林演变。

从此,不但铸造货币的工艺发生了重大变化,而且使流通了二千多年的圆形方孔钱寿终正寝。

⑥ 有关我国远古传说中的英雄人物有哪些从这些传说中,我们可以得到关于那一时期政治和经济方面的哪些历史

遂人氏钻木取火;有巢氏搭建房屋;夸父追日;大羿射日;仓颉造字;嫘祖织布;女娲补天;伏羲河图络书。

⑦ 求四个关于经济学的哲理短小故事

蝴蝶效应
“蝴蝶效应”说的是:一只南美洲亚马孙河边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几下翅膀,就有可能在两周后引起美国得克萨斯的一场龙卷风。原因在于:蝴蝶翅膀的运动,导致其身边的空气系统发生变化,并引起微弱气流的产生,而微弱气流的产生又会引起它四周空气或其他系统产生相应变化,由此引起连锁反应,最终导致其他系统的极大变化。“蝴蝶效应”听起来有点荒诞,但说明了事物发展的结果,对初始条件具有极为敏感的依赖性;初始条件的极小偏差,将会引起结果的极大差异。
“蝴蝶效应”一词来源于“混沌理论”,是气象学家洛仑兹(Lorenz)1963年提出来的。洛伦兹1917年出生于美国康涅狄格州,一生致力于研究“混沌理论”,称他为“现代混沌之父”可谓当之无愧。
“蝶蝴效应”还有另一种说法:断了一枚钉子,掉了一只蹄铁;掉了一只蹄铁,折了一匹战马;折了一匹战马,摔死了一位将军;摔死了一位将军,吃了一场败仗;吃了一场败仗,亡了一个国家……有人又称之为“蹄铁效应”。
无论“蝴蝶效应”还是“蹄铁效应”,讲的都是一个道理:如果对一个微小的纰漏(关键性的纰漏)不以为然或听任发展,往往像多米诺骨牌那样引起崩溃。一颗雪球可能引发一场雪崩,一根火柴可以点燃整个森林。
2003年,美国发现一宗疑似疯牛病案例,马上就给刚刚复苏的美国经济带来一场破坏性很强的飓风。扇动“蝴蝶翅膀”的,是那头倒霉的“疯牛”,受到冲击的,首先是总产值高达1750亿美元的美国牛肉产业和140万个工作岗位;而作为养牛业主要饲料来源的美国玉米和大豆业,也受到波及,其期货价格呈现下降趋势。但最终推波助澜,将“疯牛病飓风”损失发挥到最大的,还是美国消费者对牛肉产品出现的信心下降。在全球化的今天,这种恐慌情绪不仅造成了美国国内餐饮企业的萧条,甚至扩散到了全球,至少11个国家宣布紧急禁止美国牛肉进口,连远在大洋彼岸中国广东等地的居民都对西式餐饮敬而远之。这让人联想到时下的禽流感,最初在个别国家发现的禽流感,很快波及全球,就算在没有发现禽流感的地区或国家,人们也会“谈鸡色变”。
再比如,你能想像得出一个美国人抽烟和中国的通货膨胀有什么关系吗?假设美国现在有一个人抽烟,不小心把没熄灭的烟头扔在了床边,然后出门上班了,大约20分钟后,烟头慢慢引燃床单,火越来越大,逐渐蔓延到左邻右舍,引起煤气罐的连环爆炸。这时的美国人已经对“恐怖袭击”胆战心惊,而这个肇事者(扔烟头的人)却忘了自己曾扔过烟头,于是在一时无法查明原因的情况下,暂时被定为“恐怖袭击”。这样,惊恐万状的人们纷纷抛售股票,引起股市大跌。人们下降的消费信心影响了整个美国经济,最后造成美元贬值,由于美元的持续贬值,使得以美元标价的基础性原材料价格上扬,盯住美元的人民币价格也相应上扬。从而导致以原材料为基础的商品价格上涨,引发中国的成本拉动型通货膨胀。
这个例子比较夸张,为的只是说明:我们在解释某种经济现象时,如果无法从常规的分析中找到答案,就要考虑那些看起来无关紧要的因素,然而这种因素太多了,也太不可预测了,这也是为什么经济学家总是难以精确地预测具体经济指数的原因。但也正是这种不可预测性造就了变化多端而丰富多彩的世界。
蝴蝶扇动翅膀都有可能引起龙卷风,那还有什么不可能呢?“没有什么不可能”,恐怕这就是“蝴蝶效应”给我们最大的启示。(唐斯斯)
一颗小雪球可能引发一场雪崩,一根火柴可以点燃整个森林
节俭悖论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勋爵(1883~1946),20世纪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一生对西方经济学做出了极大贡献,一度被誉为资本主义的“救星”、“战后繁荣之父”。“节俭悖论”是凯恩斯最早提出的一种理论,也称为“节约反论”、“节约的矛盾”。
凯恩斯认为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勤俭节约对于个人或家庭来说是美德,然而对整个社会来说,节约意味着减少支出,迫使厂商削减产量,解雇工人,从而减少了收入,最终减少了储 蓄,造成有效需求不足,阻碍经济发展和产量、就业增加。在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时期,德宾(E.F.M.Durbin)甚至将“储蓄”说成“一个特别危险的自我毁灭过程”。凯恩斯则鞭挞了节俭的储蓄者,1931年1月他在广播中断言,节俭将促成贫困的“恶性循环”。他还告诉大家,如果“你们储蓄五先令,将会使一个人失业一天”。
“9.11”恐怖袭击事件后,美国人一度陷入悲痛与绝望中,对政局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失去信心,不敢轻易投资和消费,个人储蓄增多,以防不可预测的因素。这种保守消费心态的蔓延一时间就使美国经济真正跌入低谷。后来美国一些知名企业家联合起来投资股票市场,并呼吁大家松开钱袋子,加大消费和投资,拯救美国经济。
近年来,由于全球经济不景气,中国出口受到一定影响,而我国经济发展更要仰仗内需和投资拉动。如果我们花钱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就大,因为额外的需求将拉动生产和就业。
比较起“储蓄是恶习”的说法,勤俭节约一直作为我国的传统美德被颂扬。然而现在,在我国的一些大城市里,出现了一群独特的“都市新贫族”,他们薪水丰厚,却几乎没有存款,一发薪就立即花到服饰、化妆品、餐馆酒吧、旅游等方面,一旦花完就开始过着数日子等发薪的贫穷生活,他们年轻、浪漫,有着体面的工作,秉着“钱就是用来花的”心态,周期性经历着从有钱到赤贫的过程。这样盲目地消费、支出而不留储蓄,一旦碰上需要用钱的时候,马上就会断粮而陷入困境,因为不完善的社会保障体制不可能把他们的问题全包下来。中国现在大多数家庭还没有真正迈入小康,一部分人还在贫困边缘挣扎,如果没有平时一分一厘的节省,又怎能拿出钱来支付孩子高额的上学费用,又怎能在有病时买得起昂贵的药品?
事实上,对于生产力水平较低、经济比较落后的国家,迫切需要积累资金(资本),应该提倡节俭,鼓励储蓄,通过降低利率而增加厂商对资金的需求,总支出不一定会下降。要解决“节俭悖论”,关键在于不要让储蓄的资金闲置起来,而是要把储蓄转化为投资,扩大和提高生产能力。因此重要的是银行应增加有效贷款,把钱用到刀刃上。(唐斯斯)
与人交往,不要去想他可以怎样帮你,要想你可以怎样帮他,为他服务。
霍桑效应
霍桑效应的发现来自一次失败的管理研究。1924年11月,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组织了以哈佛大学心理专家梅奥为首的研究小组进驻西屋(威斯汀豪斯)电气公司的霍桑工厂,他们的初衷是试图通过改善工作条件与环境等外在因素,找到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途径。他们选定了继电器车间的六名女工作为观察对象。在七个阶段的试验中,主持人不断改变照明、工资、休息时间、午餐、环境等因素,希望能发现这些因素和生产率的关系——这是传统管理理论所坚持的观点。但是很遗憾,不管外在因素怎么改变,试验组的生产效率一直在上升。
后来这个令人困惑的结果引发了管理学上一场革命。历时九年的试验和研究,学者们终于意识到了人不仅仅受到外在因素的刺激,更有自身主观上的激励,从而诞生了管理行为理论,开始把人当作“人”而不是机器的附属物来看待了。就霍桑试验本身来看,当这六个女工被抽出来成为一组的时候,她们就意识到了自己是特殊的群体,是试验的对象,是这些专家一直关心的对象,这种受注意的感觉使得她们加倍努力工作,以证明自己是优秀的,是值得关注的。另一方面,这种特殊的地位使得六个女工之间团结得特别紧密,谁都不愿意拖这个集体的后腿,她们之间甚至形成了一种默契。就这样,个人微妙的心理和团队精神促使着她们的产量上升再上升!
由于受到额外的关注而引起绩效或努力上升的情况我们称之为“霍桑效应”。这在学校教育中极为普遍。有一所国外的学校,在入学的时候会对每个学生进行智力测验,以智力测验的结果将学生分为优秀班和普通班。结果有一次在例行检查时发现,一年之前入学的一批学生的测验结果由于某种失误被颠倒了,也就是说现在的优秀班其实是普通的孩子,而真正聪明的孩子却在普通班。但是这一年的课程成绩却如同往年一样,优秀班明显高于普通班,并未出现异常。原本普通的孩子被当作优等生关注,他们自己也就认为自己是优秀的,额外的关注加上心理暗示使得丑小鸭真的成了白天鹅。基于霍桑效应的心理暗示还可以治疗抑郁、自卑、紧张等各种心理疾病,霍桑效应在企业管理应用和领导行为上也卓有成效。
霍桑效应告诉我们:从旁人的角度,善意的谎言和夸奖真的可以造就一个人;从自我的角度,你认为自己是什么样的人,你就能成为什么样的人。(陈哲)
与命运争吵的人,永远无法了解自己。 ——(美)惠特曼
鲶鱼效应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这是唐代诗人卢纶写的《塞下曲》,说的是飞将军李广一次夜里外出,猛见前方草丛里卧着一只“老虎”。李广大惊失色,吓出一身冷汗,随即引弓射虎。第二天早晨,当他们去寻找“死虎”时,发现卧在地上的不过是一块巨石。敢情是晚上看走眼了。再看那枝箭,箭镞竟然深深地埋进石头里。李广暗暗称奇,随即再引弓射石,无论使多大的劲,箭都再也射不进石头了。人在受到惊吓或精神高度紧张、亢奋时,会迸发出超常的能量。
医学界认为人们受到惊吓或刺激时,肾上腺会分泌出大量的激素,使人产生前所未有的能量和生存力。
人如此,动物亦如此。鲶鱼效应与李广射石异曲同工。
挪威人喜欢吃沙丁鱼,尤其是活鱼。市场上活沙丁鱼的价格要比死鱼高许多。所以渔民总是千方百计地想法让沙丁鱼活着回到渔港。可是虽然经过种种努力,绝大部分沙丁鱼还是在中途因窒息而死亡。但却有一条渔船总能让大部分沙丁鱼活着回到渔港。船长严格保守着秘密。直到船长去世,谜底才揭开。原来是船长在装满沙丁鱼的鱼槽里放进了一条以鱼为主要食物的鲶鱼。鲶鱼进入鱼槽后,由于环境陌生,便四处游动。沙丁鱼见了鲶鱼十分紧张,左冲右突,四处躲避,加速游动。这样一来,一条条沙丁鱼欢蹦乱跳地回到了渔港。可见,沙丁鱼是受了外界刺激才保持了生机与活力。
“鲶鱼效应”是企业领导层激发员工活力的有效措施之一。它表现在两方面,一是企业要不断补充新鲜血液,把那些富有朝气、思维敏捷的年轻生力军引入职工队伍中甚至管理层,给那些固步自封、因循守旧的懒惰员工和官僚带来竞争压力,才能唤起“沙丁鱼”们的生存意识和竞争求胜之心。二是要不断地引进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管理观念,这样才能使企业在市场大潮中搏击风浪,增强生存能力和适应能力。
许多人都知道草原狼的例子。澳大利亚某牧场上狼群出没,经常吞噬牧民的羊。牧民于是求助政府和军队将狼群赶尽杀绝。狼没有了,羊的数量大增,牧民们非常高兴,认为预期的设想实现了。可是,若干年以后,却发现羊的繁殖能力大大下降,羊的数量锐减且体弱多病,羊毛的质量也大不如从前。牧民这才明白,失去了天敌,羊的生存和繁殖基因也退化了。于是,牧民又请求政府再引进野狼,狼回到草原,羊的数量又开始增加。
急中生智、置之死地而后生,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这些词语讲的都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引进外国“鲶鱼”,对我国企业的成长壮大,未必是坏事。(门睿)
猪圈岂生千里马,花盆难养万年松。
梅菲定律
人生有很多没有道理的道理,最著名的一个是梅菲定律,是管理大师梅菲提出的。意思是说,你预料之中的事没有发生,而你预料之外的事却发生了。梅菲定律据说是这样发现的:有一天,他伏案写稿,刚刚写了两行,感觉不满意,就一手揉烂,想扔出窗口,但却掷打在窗框上。他于是又捡起来,瞄准窗框一掷,竟然飞出窗口。这一件小事启发了他的灵感,由此归纳出一个人生定律:凡事好像罚点球,平时怎么踢怎么中,但是越有名的球员,在关键的时刻越容易失手。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关键时刻准掉链子。
在生活中,这种事情经常发生。“怕什么来什么”,用中国人的话说,人倒霉时,喝凉水也塞牙。比如:穿着件新衣服怕弄脏,处处小心,偏偏一滴油掉在衣服上;早上出门时阳光明媚,没有带伞,心里想着可别下雨,可偏偏到下午阴云密布,倾盆大雨从天而降;老师上节课留的课文没背会,上课时心里嘀咕可千万别叫到自己,这时却偏偏听到老师叫自己的名字;第一次和男朋友约会,心里七上八下,就怕撞见熟人,却正好和熟人走个对面,好不尴尬。人生的得失进退也往往是歪打正着,寄希望越高,失望越大。在生意场上也同样,有时你越看准的赢利项目,却赔了个血本无归;你越看不好的、不愿投资的股票,却常常牛气冲天,让你肠子都悔青了。
梅菲定律告诉人们,你设计的人生目标有时并不能实现,而你没想到的果子有时会掉到你嘴里。这就叫“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李军)
我不去寻找好运——我就是好运!——沃尔特.惠特曼
帕金森定律(金字塔在上升)
1958年,英国历史学家、政治学家诺斯科特.帕金森(C.Northcote Parkinson)出版了《帕金森定律》(Parkinson's Law)一书。帕金森经过多年调查研究,发现一个人做一件事所耗费的时间差别如此之大:他可以在10分钟内看完一份报纸,也可以看半天;一个忙人20分钟可以寄出一叠明信片,但一个无所事事的老太太为了给远方的外甥女寄张明信片,可以足足花一整天:找明信片一个钟头,寻眼镜一个钟头,查地址半个钟头,写问候的话一个钟头零一刻钟……特别是在工作中,工作会自动地膨胀,占满一个人所有可用的时间,如果时间充裕,他就会放慢工作节奏或是增添其他项目以便用掉所有的时间。
由此得出结论:在行政管理中,行政机构会像金字塔一样不断增多,行政人员会不断膨胀,每个人都很忙,但组织效率越来越低下。这条定律又被称为“金字塔上升”现象。
帕金森举例说:当官的A君感到工作很累很忙时,一定要找比他级别和能力都低的C先生和D先生当他的助手,把自己的工作分成两份分给C、D,自己掌握全面。C和D还要互相制约,不能和自己竞争。当C工作也累也忙时,A就要考虑给C配二名助手;为了平衡,也要给D配两名助手,于是一个人的工作就变成七个人干,A君的地位也随之抬高。当然,七个人会给彼此制造许多工作,比如一份文件需要七个人共同起草圈阅,每个人的意见都要考虑、平衡,绝不能敷衍塞责,下属们产生了矛盾,他要想方设法解决;升级调任、会议出差、恋爱插足、工资住房、培养接班人……哪一项不需要认真研究,工作愈来愈忙,甚至七个人也不够了……
帕金森用英国海军部人员统计证明:1914年皇家海军官兵14 6万人,而基地的行政官员、办事员3249人,到1928年,官兵降为10万人,但基地的行政官员、办事员却增加到4558人,增加40%。
帕金森定律深刻地揭示了行政权力扩张引发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的“官场传染病”。
如何消灭帕金森定律的负作用是我国各级政府及国有企业面临的紧要问题。建国初期,一个县的行政管理人员只有几百人,而现在则有上千人乃至几千人。庞大的行政管理开支必然落到每个纳税人身上,过多的行政干预必然制约经济的发展,还会给下面没事找事。在计划经济时代,有的公社连每株玉米的间距多少厘米都要制订计划,还要层层落实,确实大大地辛苦。然而,由于土壤肥瘠、气候旱涝等诸多因素,谁也不买领导的账。
还有一则计划经济时代的真实笑话,说上海某厂盖厕所,报告经过层层审批,经费总算批下来了,但只够盖一间的,经过厂领导反复研究拍板,先盖一间男厕所,至于女厕所,只有明年再说了……
帕金森定律都影响到了厕所建设,方便的事不方便了,的确该引起重视,应反复讨论研究、制定切实计划加以解决。(门睿)
把一堆螃蟹放进一只篓子里,即使不盖上盖,螃蟹也爬不出来。
蘑菇管理
蘑菇管理这一说法来自20世纪70年代一批年轻的电脑程序员的创意。由于当时许多人不理解他们的工作,持怀疑和轻视的态度,所以年轻的电脑程序员就经常自嘲“像蘑菇一样的生活”。
蘑菇管理其实是许多组织对待初出茅庐者的一种管理方法,初学者被置于阴暗的角落(不受重视的部门,或打杂跑腿的工作),浇上一头大粪(无端的批评、指责、代人受过),任其自生自灭(得不到必要的指导和提携)。
卡莉.费奥丽娜从斯坦福大学法学院毕业后,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地产经纪公司做接线员,她每天的工作就是接电话、打字、复印、整理文件。尽管父母和朋友都表示支持她的选择,但很明显这并不是一个斯坦福毕业生应有的本分。她毫无怨言,在简单的工作中积极学习。一次偶然的机会,几个经纪人问她是否还愿意干点别的什么,于是她得到了一次撰写文稿的机会,就是这一次,她的人生从此改变。这位卡莉.费奥丽娜就是现在惠普公司的CEO。
一个组织,一般对新进人员都一视同仁,无论你是多么优秀的人才,都只能从最简单的事情做起。“蘑菇”的经历,对于成长中的年轻人来说,就像蚕茧,是羽化前必须经历的一步。
如今就业形势非常紧迫,刚出校门的毕业生由于没有从业经历,很难找到满意的工作,于是有些人选择了先就业后择业的道路。在社会上工作和在学校里生活有天壤之别,首先需要的就是磨去棱角适应社会,把年轻人的傲气和知识分子的清高去掉,摆正心态,放低姿态。这些社会新人如果明白蘑菇管理的道理,就能从最简单最单调的事情中学习,努力做好每一件小事,多干活少抱怨,更快进入社会角色,赢得前辈们的认同和信任,从而较早地结束蘑菇时期,进入真正能发挥才干的领域。
蘑菇管理是一种特殊状态下的临时管理方式,管理者要把握时机和程度,被管理者一定要诚心领会,早经历早受益。(陈哲)
独自一人走,今天就能出发。和另一个人同行,就得等他准备好。——梭罗
皮格马利翁效应
皮格马利翁是古希腊神话里的塞浦路斯国王,他爱上了自己雕塑的一尊少女像,并且真诚地期望自己的爱能被接受。真挚的爱情和真切的期望感动了爱神阿芙罗狄忒,就给了雕像以生命,皮格马利翁的幻想也变成了现实。我们把由期望而产生实际效果的现象叫做皮格马利翁效应。
皮格马利翁效应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发现的。一次他来到一所小学,声称要进行一个“未来发展趋势测验”,并以赞赏的口吻将一份“最有发展前途者”的名单交给了校长和相关老师,叮嘱他们务必要保密,以免影响实验的正确性。其实他撒了一个“权威性谎言”,因为名单上的学生根本就是随机挑选出来的。8个月后,奇迹出现了。凡是上了名单的学生,各科成绩有了较大的进步,且各方面都很优秀。显然,罗森塔尔的“权威性谎言”发生了作用,因为这个谎言对老师产生了暗示,左右了老师对名单上学生的能力的评价;而老师又将自己的这一心理活动通过自己的情感、语言和行为传染给学生,使他们强烈地感受到来自老师的热爱和期望,变得更加自尊、自爱、自信、自强,从而使各方面得到了异乎寻常的进步。这和霍桑效应是异曲同工的,只不过前者是发现于教育界,后者产生在工业化车间。
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过,人性最深切的渴望就是获得他人的赞赏,这是人类有别于动物的地方。对于孩子来说,由于年龄小,心理幼稚,他们最强烈的需求和最本质的渴望就是得到别人的称赞,尤其是来自父母的鼓励。一个人如果在童年时代很少被称赞,就会直接影响到他的发展,甚至导致他一生的个性缺陷。
顽童当州长的故事是皮格马利翁效应的一个典型。罗杰?罗尔斯出生在纽约的一个叫做大沙头的贫民窟,在这里出生的孩子长大后很少有人获得较体面的职业。罗尔斯小时候,正值美国嬉皮士流行的时代,他跟当地其他孩子一样,顽皮、逃课、打架、斗殴,无所事事,令人头疼。幸运的是:罗尔斯当时所在的诺必塔小学来了位叫皮尔.保罗的校长,有一次,当调皮的罗尔斯从窗台上跳下,伸着小手走向讲台时,出乎意料地听到校长对他说,我一看就知道,你将来是纽约州的州长。校长的话对他的震动特别大。从此,罗尔斯记下了这句话,“纽约州州长”就像一面旗帜,带给他信念,指引他成长。他衣服上不再沾满泥土,说话时不再夹杂污言秽语,开始挺直腰杆走路,很快成了班里的主席。四十多年间,他没有一天不按州长的身份要求自己,终于在51岁那年,他真的成了纽约州州长,而且是纽约历史上第一位黑人州长。
对少年犯罪儿童的研究也表明,许多孩子成为少年犯的原因之一,就在于不良期望的影响。他们因为在小时候偶尔犯过的错误而被贴上了“不良少年”的标签,这种消极的期望引导着孩子们,使他们也越来越相信自己就是“不良少年”,最终走向犯罪的深渊。
皮格马利翁效应表明:每一个孩子都能成为非凡的人,一个孩子能不能成为天才,关键是家长和老师能不能像对待天才一样地爱他、期望他、教育他。(陈哲)
夸奖有时是最好的贿赂。
霍布森选择
1631年,英国剑桥有一个做马匹生意的商人名叫霍布森,他在卖马时承诺:买或是租我的马,只要给一个低廉的价格,可以随意选。但他又附加了一个条件:只允许挑选能牵出圈门的那匹马。其实这是一个圈套。他在马圈上只留一个小门,大马、肥马、好马根本就出不去,出去的都是些小马、瘦马、懒马。显然,他的附加条件实际上就等于告诉顾客不能挑选。大家挑来挑去,自以为完成了满意的选择,其实选择的结果可想而知。这种没有选择余地的所谓挑选,被人们讥讽为“霍布森选择(Hobson’s choice)”。
一个企业家在挑选部门经理时,往往只局限于在自己的圈子下挑选人才,选来选去,再怎么公平、公正和自由,也只是在小范围内进行挑选,很容易出现“霍布森选择”的局面,甚至出现“矬子里拔将军”的惨淡情况。现在选“马”,就要当个好“伯乐”,跳出马圈的圈子,到大草原去选“马”、到全世界去选“马”,打开思维空间,扩大资源的配置半径,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一般地讲,配置资源的半径越大,企业就越处于优势,反之,配置资源的半径越小,企业就往往会处于劣势。只有放宽眼界,打开思维,放眼世界,才能选到世界级的“千里马”。
管理上有一条重要的格言:“当看上去只有一条路可走时,这条路往往是错误的。”毫无疑问,只有一种备选方案就无所谓择优,没有了择优,决策也就失去了意义。一些经理在处理突发事件时,往往在危急关头拍脑袋、灵机一动,以此来进行决策,这其实是一种领导艺术不高或没有领导艺术的表现。经理还是应当在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运用直觉、想像力、创新思维,找出尽可能多的方案进行抉择,防止自己陷入没有余地的“霍布森选择”。
在“霍布森选择”中,人们自以为做出抉择,而实际上思维和选择的空间都是很小的。有了这种思维的自我僵化,当然不会有创新,所以它更是一个陷阱,让人们在进行伪选择的过程中自我陶醉而丧失了创新的时机和动力。
美国经济学家威廉.鲍莫尔曾指出,高科技产业中竞争非常激烈,要想生存下来,企业必须在政府及企业自己资助的基础研究项目中,最大限度地投入资金,开发新材料、新设备、新系统、新方法和新模型。换句话说,要么创新,要么束手待毙,这一著名的“霍布森选择”促使全球研发投入最大的100家公司在2003年投入2150多亿美元用于技术开发。(蒋丽梅)
很多人走过的路肯定最安全,但这条路不会有很多猎物。——纪德
二八法则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会发现一些有趣现象:看电视,80%的时间花在20%的节目上;外出吃饭,80%的时候会前往20%的餐馆;阅读,80%的书籍取自书架上20%的书……
隐藏在这些现象背后的便是经济学的经典理论之一:二八法则。二八法则又叫80/20原理,是20世纪初意大利统计学家、经济学家维尔弗莱多.帕累托提出的,他指出:在任何特定群体中,重要的因子通常只占少数,而不重要的因子则占多数,因此只要能控制具有重要性的少数因子即能控制全局。这个原理经过多年的演化,已变成当今管理学界所熟知的二八法则——即80%的公司利润来自20%的重要客户,其余20%的利润则来自80%的普通客户。
有人说:“美国人的金钱装在犹太人的口袋里。”为什么?犹太人认为,存在一条78∶22宇宙法则,世界上许多事物,都是按78∶22这样的比率存在的。比如空气中,氮气占78%,氧气及其他气体占22%。人体中的水分占78%,其他为22%等等。他们把这个法则也用在生存和发展之道上,始终坚持二八法则,把精力用在最见成效的地方。美国企业家威廉.穆尔在为格利登公司销售油漆时,头一个月仅挣了160美元。此后,他仔细研究了犹太人经商的“二八法则”,分析了自己的销售图表,发现他80%的收益却来自20%的客户,但是他过去却对所有的客户花费了同样多的时间——这就是他过去失败的主要原因。于是,他要求把他最不活跃的36个客户重新分派给其他销售人员,而自己则把精力集中到最有希望的客户上。不久,他一个月就赚到了1000美元。穆尔学会了犹太人经商的二八法则,连续九年从不放弃这一法则,这使他最终成为凯利—穆尔油漆公司的董事长。
不仅犹太人是这样,许多世界著名的大公司也非常注重二八法则。比如,通用电气公司永远把奖励放在第一,它的薪金和奖励制度使员工们工作得更快、也更出色,但只奖励那些完成了高难度工作指标的员工。摩托罗拉公司认为,在100名员工中,前面25名是好的,后面25名差一些,应该做好两头人的工作。对于后25人,要给他们提供发展的机会;对于表现好的,要设法保持他们的激情。诺基亚公司也信奉二八法则,为最优秀的20%的员工设计出一条梯

⑧ 历史上,经济中的社会关系

古代中国成熟的农耕文明孕育了辉煌灿烂的古代中国的科技文化。至少到16世纪,中国在科技领域所取得的成就仍然领先于世界,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中国科技成就对人类文明的演进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在文学艺术领域,中国人通过书法、绘画、诗歌与古代小说等形式表达了中华民族深邃的思考与丰富的情感,独具东方神韵,在人类文明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学习古代中国的科技文化,要结合一个时代的背景并注意文明的传承性,归纳科技文化领域所取得的成就,正确认识历史地位、时代特征与世界影响,同时要注意中国科技文明中的局限性。
2、注意把中国传统文化与世界文明的发展加以比较,体会中国古代文化领先世界的特点。
3、注意本专题的易错知识点:
(1)宋词、元散曲和唐诗是相同的文字表现形式。词是诗的另一种形式。词起源于唐代。到了宋代,随着商业的发展,城市的繁荣,市民数量的不断增加,能够唱歌的词更适应市井生活的需要,更受市民欢迎。元散曲是元代兴起的新诗体,它是在宋、金俚曲俗谣基础上经后世文人重新制作而形成的。
(2)元散曲是元代兴起的新诗体,属于诗歌的范畴;元杂剧是一种戏曲,它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
(3)不能说甲骨文是我国最早的文字,只能说是目前已知的最早文字
(4)中国“文人画”的突出特点不是画景而是写意。
二、要点知识:
(一)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
1.汉字起源和演变过程。
⑴汉字起源可以追溯到六千多年前,早在新石器时代 时代,陶器上就出现了一些刻画符号,称为“文字图画”,与后来的成熟文字有一定的渊源关系。
⑵汉字的成熟:距今约3000多年的商代甲骨文,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文字。商周时期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金文”。西周晚期,形成了金文的标准字体——“籀文”。
⑶汉字的统一:秦统一时,秦始皇推行“书同文字”,将统一的“小篆”作为官方规范规则,又以书写简便的“隶书”作为新字体,克服了文化交往中的文字障碍,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汉字已形成完整体系,按照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的脉络演变发展。
2.书法艺术的发展历程: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魏晋以前基本上是自发阶段,魏晋时期开始进入自觉阶段。
⑴秦汉时期的秦小篆和汉隶都具有书法的美感,大多还是实用性文字
⑵魏晋南北朝时期,汉字成为自觉的书法艺术:士人群体的形成,书法成为士人表达自我对意境、神韵、风骨追求的理想形式;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也为书法技巧的创新提供了条件。东晋王羲之创作的《兰亭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
⑶隋唐时期,书法艺术达到新高峰:既有张旭 、怀素的草书,也有 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注重规范法度的楷书,书法理论日趋成熟。
⑷宋明书法的个性化创造:宋代重文,市民阶层兴起,社会生活丰富多彩,书法艺术出现了各具情态的苏、黄 、米、蔡四大家。他们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倡导有意无法。
⑸明代书法随着社会进一步平民化、世俗化,更加强调个性化创造。
汉字逐渐成为自觉的书法艺术;
⑹特点:在注重书法规范和书法理论的同时,个性化的书法创造成为趋势。线条自由变化、布局疏密得益,融合绘画艺术的情景美和书写的内容融合,成为一种表现士人追求自我理想好个性的独特的艺术。
3.古代绘画艺术的发展历程及特点
⑴新石器时代的绘画——绘画艺术的源头;
⑵战国秦汉时期,出现帛画;有《人物龙凤图》,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也出土过帛画。
⑶魏晋时期文人画的出现: 士族兴起,代表人物有顾恺之,代表作是《女史箴图》,其绘画理论概括起来就是“ 以形写神 ”,注重抓住描绘对象的精神气质。
⑷唐代绘画艺术的繁盛:画家们创制法度,表现了雍容华贵的盛唐气象。盛唐画圣吴道子,代表作是《送子天王图》
⑸宋代文人山水画的兴起:特点:山水画从起初作为人物画的衬景 ,发展成为独立的画种;画家的追求从注重写实,变为更加注重意境。
⑹明清时期的文人画特点:或继承宋代宫廷画风,或沿袭元人山水意趣。由于时代的变化、社会的动荡,出现了一些风格奇特的画家,如“扬州八怪”。他们的艺术风貌不拘成法。
⑺民间风情—百姓绘画艺术的发展:宋代描绘市井生活的作品中,最著名的代表作是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明清时期出现木刻版画作为小说中的插图;民间艺术发展:百姓把自己喜闻乐见的东西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更具有生活上的实用性。
⑻特点:①中国画在魏晋之后,一方面形成了注重写实的宫廷和民间绘画;另一方面出现了非功利、主写意的文人画。②文人画自魏晋开始占据中国书画主导地位的。在表现形式上,融诗、书、画、印为一体。③中国画不求形似,注重个人主观性情的表现,表现手法灵活、自由,在启迪民族的自信心、自尊心、独立自主、不畏强暴等方面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⑼中国绘画发展的特征:
①从演变背景看:中国画的演变深刻反映了各个历史时期的时代特征,如隋唐时期绘画艺术的发展,是隋唐盛世的缩影;宋代绘画艺术则明显地反映了商业发达、城市繁荣的时代特征。
②从画家角度看:文人画家增多,画家的素养越来越高。元明清时期,士大夫的文人画成就最为突出。
③从绘画风格看:由于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对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绘画不断融入外来风格,如隋唐五代的绘画艺术就吸取了印度、波斯等外来美术风格
④从绘画功能看:绘画逐渐由纯粹的艺术品向商品发展。到宋代,适应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民间的需要,绘画成为商品。
(二)文学成就
1.《诗经》: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是中国诗歌诞生的源头。它保存了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期大约500多年的诗歌,共305篇。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西周时的民歌,统称“国风”。雅是宫廷乐曲歌词,颂是 为宗庙祭祀配以舞曲的歌词 。以现实主义精神,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以四言为主,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句式,语言质朴丰富;
2.楚辞:战国时期楚国的屈原吸收民间语言的精华,采用楚国方言,创造出的一种新体诗歌,又称“骚体”。而屈原通过诗歌抒发自己忧国忧民的情感。采用灵活自由的句式,以瑰丽华美、想象奇特著称,开创了中国古典文学抒情浪漫风格的先河。代表作《离骚》,是中国古代最长的一首抒情诗。
3.汉赋:汉朝政治统一,经济发展,一种专事铺陈辞藻、文采华丽的文体——汉赋应运而生。它是吸收先秦《诗经》和楚辞表现手法的带韵散文。主要代表人物司马相如。
4.唐诗:中国古代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
⑴盛唐李白(诗仙):诗风飘逸豪放、纵横开阖,浪漫主义风格的代表。
⑵唐由盛转衰时,杜甫(诗圣):其诗被誉为“诗史”,诗风凝重浑厚,沉郁顿挫,现实主义代表。
⑶中唐白居易:作品平易近人、通俗流畅、批判现实叙事诗。
⑷原因:①唐朝统一、经济繁荣、国力强盛②中外、民族间交流频繁③繁荣、开放、多元的文化④科举制度的确立⑤汉代以来五言诗、七言诗的发展
5.宋词:起源于民间,又称“长短句”,便于更加灵活自如地表达情感,并可配乐演唱。⑴婉约派——北宋柳永、《雨霖铃》;两宋之交的女词人李清照
⑵豪放派——北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6.元曲:
⑴元散曲是元代兴起的新诗体,它是宋、金俚曲俗谣基础上经后世文人重新制作形成的。大量使用白话、方言、衬字,是与音乐、戏曲结合比较紧密的诗歌形式。
⑵兴起背景:汉
追问:
族文人进取无望,心情压抑,常以此抒发愁闷情怀。
7.明清小说:由宋元话本脱胎而来的章回体裁小说,逐渐成为文学的主流.(原因:工商业城镇和市民阶层的兴起)
⑴明代:①“四大奇书”: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古代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施耐庵的《水浒传》—,英雄传奇和武侠小说的先河;吴承恩的《西游记》,神魔小说的典范;兰陵笑笑生的《金瓶梅》,描摹世态人生、反映社会风尚变迁的世情小说的经典之作。②“三言”、“二拍”:晚明短篇小说集:《警世通言》《喻世明言》《醒世通言》和《初刻拍案惊奇》《续刻拍案惊奇》。明清社会上弥漫着拜金逐利的风气,传统的轻商思想开始淡化,商人第一次被作为被歌颂的对象进入文学世界。
⑵清:批判现实主义力作:曹雪芹的《红楼梦》,网络全书式巨著;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宣泄对现实不满的“孤愤之书”;吴敬梓的《儒林外史》,长篇讽刺小说的开山之作。
8、说明:伟大的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文明开发最早的古老民族之一。光辉灿烂的中国文学历史之悠久,种类之繁多,形式之丰盈,都可以与世界上任何一个文学大国的文学相媲美。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收集了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的诗歌。它反映社会生活的广泛性和深刻性,它的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更为无数的外国学人所称道。唐诗、宋词独特的表现形式和艺术魅力,使语言的潜能发挥到了极至。它朗朗上口,铿锵有力,变化多样而又严整有序。到了元代散曲创作进入繁荣阶段。在小说方面,宋代出现了"标志市民文艺样式"的"宋话本"。唐代传奇、宋元话本都是短篇,明清小说创立了长篇体裁,元末明初又有两部长篇小说的伟大杰作问世,那就是施耐庵的《水浒传》和罗贯中的《三国演义》。这两部内容博大、气势恢宏、人物过百的长篇巨著,享有世界声誉,开辟了我国小说史的新阶段。被评价为剖析封建社会的网络全书的《红楼梦》,以社会生活的高度概括力和精湛的艺术表现力,把我国古典长篇小说的创作推向高峰。
(三)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
1、古代戏曲的起源:早在原始时代就有一种带有巫术色彩的仪式活动被称做“傩”。举行傩仪时往往载歌载舞,蕴涵着古代戏曲的萌芽。两宋之际,在浙江温州一地形成南戏,具备完整的戏曲形式。
2、元杂剧:元杂剧把中国的戏曲艺术推向黄金阶段。元杂剧是在宋元时期我国北方形成的一种戏曲。元杂剧将诗词、歌唱、对白、音乐、舞蹈等多种表演形式结合起来,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角色配合,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在文学史上,元杂剧常与唐诗、宋词相提并论,成为一代文学的代表。关汉卿是元杂剧的奠基人,也是成就最高的伟大戏剧家。
3、昆曲:明中叶到清中期鼎盛,兴起于江苏昆山一带,流传甚广。誉为“百戏之祖”。
4、京剧的形成与发展:
⑴产生、发展的历程:明清时期,北京作为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戏曲舞台非常活跃。乾隆年间,徽戏剧团“三庆班”等四大徽班入京演出。徽班兼容并蓄、融会贯通,吸取了湖北汉调及昆曲、秦腔、梆子腔等剧种的腔调和表演形式,字韵上也受京城文化的熏陶侵染,更加规范讲究。经过不断融合吸收,在北京形成了新的剧种-京剧。清代同治、光绪年间迎来第一个繁盛期。
⑵特点:京剧以表演历史故事为主,集古代戏曲艺术之大成,发展出一套近乎完美的艺术程式,从脸谱、服装、唱腔、动作等方面将角色划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表演艺术上发扬象征虚拟、歌舞并重的传统;综合运用唱、念、做、打作为艺术手段;用锣鼓和京胡、二胡、笛子等管弦控制节奏、渲染气氛,在“字正腔圆”的唱腔、念白中渗透着诗、词的文学情韵,亮相和定型则给人以雕塑的美感,在小小的舞台上随心所欲的展现大千世界。
⑶艺术成就:将独具特色的中国戏曲推向新的高峰,被誉为“国粹”,在人类文化艺术的殿堂上放射着棋以光彩。
(四)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
表现
成就
地位




战国时期的《甘石星经》;书中的《石氏星表》测定了120多个恒星的位置,
前者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天文学专著;后者是世界上最早的星表。
东汉科学家张衡发明了水运浑象仪和地震方位的地动仪。
地球为圆形的见解比西欧人早1000多年。
唐代僧一行创制黄道游仪;世界首次发现恒星位置变动;实测子午线的长度。
最早测量子午线
元代郭守敬制成 “简仪”,编制了《授时历》
比欧洲早 300 多年。是我国古代最精密的一部历法。它比实际时间只差 26 秒。


春秋时期已出现九九乘法表。

东汉时期的《 九章算术 》,总结了周秦到汉代的数学成就,记载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数学运算方法。
标志着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
南朝宋、齐之际的祖冲之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数
这一成果领先世界达1000年之久。



编于战国,成书于西汉的《黄帝内经》
是中国现存较早的一部医书,奠定了中医学理论的基础。
东汉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
论述了“望闻问切”四诊疗法,成为中医临床学的经典,张仲景被称为“ 医圣”。
东汉名医华佗的“麻沸散”和五禽戏。
发明了最早的麻醉药剂,发明了最早的体育保健体操。
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
代表中国古代药物学的最高成就,总结了16世纪以前的药物学成就,创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分类法,体现了 生物进化的思想,推进了世界生物学的发展,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




北朝时的贾思勰《齐民要术》

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书,总结了我国北方劳动人民长期积累的生产经验,介绍了农、林、牧、副、渔业的生产方法,还提出了因地制宜、多种经营和商品生产等宝贵思想。
元代王祯《农书》
重点放在生产工具的改革方面,特别重视用机械代替简单工具,用水力代替人力和畜力,对提高生产力起了很大作用。
明代徐光启的《农政全书》
对古今中外农业和农学的利弊得失做出全面的评价和总结,汲取了西方农业科技思想和方法,开展农业科技实验,体现了科学性、创新性和先进性,达到传统农业科学的顶峰。徐光启被誉为“中国近代科学先驱”。
(五)我国古代四大发明及历史影响。
四大
发明
成就
影响
造纸术
①中国古代最初把文字刻在甲骨、青铜器上,后来更多使用竹木简和缣帛做书写材料。②西汉时发明了植物纤维纸,但纸质粗糙,不适于书写。③东汉时,蔡伦改进造纸术,制成能书写的 纤维纸。
成为人类文明史上一项重要发明;促进了人类文明的传播。
印刷术
①雕版印刷术:目前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明确时间(868年)记载的雕版印刷品是唐朝的《金刚经 》。②活字印刷术:北宋时期,平民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当时是泥活字,后来出现了木活字、金属活字。
13世纪出现金属活字。13世纪中期,活字印刷术传到朝鲜 ,以后又从 西域传到欧洲。活字印刷术促进了文化的发展,对人类文明的进程产生巨大的影响。
火药
①唐代,人们在炼丹制药时发明了火药。最早关于火药的记载见于唐初孙思邈的《 丹经 》 。②唐朝末年火药已用于战争。五代和宋朝时,火药广泛应用。
14世纪初,火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在西方社会产生了巨大震动。火药把欧洲“骑士阶级炸得粉碎”。 这三大发明预告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到来。
指南针
在四大发明中的历史最为久远。①发明及应用:战国时人们发明了指南仪器—— 司南,此后又出现了 指南车、指南鱼。②北宋时发明了使用人工磁体的指南针,并应用于航海。
13世纪传入西欧,为欧洲航海家发现美洲和事先环球航

⑨ 历史故事

三个历史小故事
荆轲刺秦王
秦王政重用尉缭,一心想统一中原,不断向各国进攻。他拆散了燕国和赵国的联盟,使燕国丢了好几座城。

燕国的太子丹原来留在秦国当人质,他见秦王政决心兼并列国,又夺去了燕国的土地,就偷偷地逃回燕国。他恨透了秦国,一心要替燕国报仇。但他既不操练兵马,也不打算联络诸侯共同抗秦,却把燕国的命运寄托在刺客身上。他把家产全拿出来,找寻能刺秦王政的人。

后来,太子丹物色到了一个很有本领的勇士,名叫荆轲。他把荆轲收在门下当上宾,把自己的车马给荆轲坐,自己的饭食、衣服让荆轲一起享用。荆轲当然很感激太子丹。

公元前230年,秦国灭了韩国;过了两年,秦国大将王翦(音jiān)占领了赵国都城邯郸,一直向北进军,逼近了燕国。

燕太子丹十分焦急,就去找荆轲。太子丹说:“拿兵力去对付秦国,简直像拿鸡蛋去砸石头;要联合各国合纵抗秦,看来也办不到了。我想,派一位勇士,打扮成使者去见秦王,挨近秦王身边,逼他退还诸侯的土地。秦王要是答应了最好,要是不答应,就把他刺死。您看行不行?”

荆轲说:“行是行,但要挨近秦王身边,必定得先叫他相信我们是向他求和去的。听说秦王早想得到燕国最肥沃的土地督亢(在河北涿县一带)。还有秦国将军樊于期,现在流亡在燕国,秦王正在悬赏通缉他。我要是能拿着樊将军的头和督亢的地图去献给秦王,他一定会接见我。这样,我就可以对付他了。”

太子丹感到为难,说:“督亢的地图好办;樊将军受秦国迫害来投奔我,我怎么忍心伤害他呢?”

荆轲知道太子丹心里不忍,就私下去找樊于期,跟樊于期说:“我有一个主意,能帮助燕国解除祸患,还能替将军报仇,可就是说不出口。”

樊于期连忙说:“什么主意,你快说啊!”

荆轲说:“我决定去行刺,怕的就是见不到秦王的面。现在秦王正在悬赏通缉你,如果我能够带着你的头颅去献给他,他准能接见我。”

樊于期说:“好,你就拿去吧!”说着,就拔出宝剑,抹脖子自杀了。

太子丹事前准备了一把锋利的匕首,叫工匠用毒药煮炼过。谁只要被这把匕首刺出一滴血,就会立刻气绝身死。他把这把匕首送给荆轲,作为行刺的武器,又派了个年才十三岁的勇士秦舞阳,做荆轲的副手。

公元前227年,荆轲从燕国出发到咸阳去。太子丹和少数宾客穿上白衣白帽,到易水(在今河北易县)边送别。临行的时候,荆轲给大家唱了一首歌:

“风萧萧兮易水寒,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大家听了他悲壮的歌声,都伤心得流下眼泪。荆轲拉着秦舞阳跳上车,头也不回地走了。

荆轲到了咸阳。秦王政一听燕国派使者把樊于期的头颅和督亢的地图都送来了,十分高兴,就命令在咸阳宫接见荆轲。

朝见的仪式开始了。荆轲捧着装了樊于期头颅的盒子,秦舞阳捧着督亢的地图,一步步走上秦国朝堂的台阶。

秦舞阳一见秦国朝堂那副威严样子,不由得害怕得发起抖来。

秦王政左右的侍卫一见,吆喝了一声,说:“使者干么变了脸色?”

荆轲回头一瞧,果然见秦舞阳的脸又青又白,就赔笑对秦王说:“粗野的人,从来没见过大王的威严,免不了有点害怕,请大王原谅。”

秦王政毕竟有点怀疑,对荆轲说:“叫秦舞阳把地图给你,你一个人上来吧。”

荆轲从秦舞阳手里接过地图,捧着木匣上去,献给秦王政。秦王政打开木匣,果然是樊于期的头颅。秦王政又叫荆轲拿地图来。荆轲把一卷地图慢慢打开,到地图全都打开时,荆轲预先卷在地图里的一把匕首就露出来了。

秦王政一见,惊得跳了起来。

荆轲连忙抓起匕首,左手拉住秦王政的袖子,右手把匕首向秦王政胸口直扎过去。

秦王政使劲地向后一转身,把那只袖子挣断了。他跳过旁边的屏风,刚要往外跑。荆轲拿着匕首追了上来,秦王政一见跑不了,就绕着朝堂上的大铜柱子跑。荆轲紧紧地逼着。

两个人像走马灯似地直转悠。

旁边虽然有许多官员,但是都手无寸铁;台阶下的武士,按秦国的规矩,没有秦王命令是不准上殿的,大家都急得六神无主,也没有人召台下的武士。

官员中有个伺候秦王政的医生,急中生智,拿起手里的药袋对准荆轲扔了过去。荆轲用手一扬,那只药袋就飞到一边去了。

就在这一眨眼的工夫,秦王政往前一步,拔出宝剑,砍断了荆轲的左腿。

荆轲站立不住,倒在地上。他拿匕首直向秦王政扔过去。秦王政往右边只一闪,那把匕首就从他耳边飞过去,打在铜柱子上,“嘣”的一声,直迸火星儿。

秦王政见荆轲手里没有武器,又上前向荆轲砍了几剑。荆轲身上受了八处剑伤,自己知道已经失败,苦笑着说:“我没有早下手,本来是想先逼你退还燕国的土地。”

这时候,侍从的武士已经一起赶上殿来,结果了荆轲的性命。台阶下的那个秦舞阳,也早就给武士们杀了。 (来源:常青树)
玄武门之变
唐高祖即位以后,封李建成为太子,李世民为秦王,李元吉为齐王。三个人当中,数李世民功劳最大。太原起兵,原是他的主意;在以后几次战斗中,他立的战功也最多。李建成的战功不如李世民,只是因为他是高祖的大儿子,才取得太子的地位。

李世民不但有勇有谋,而且手下有一批人才。在秦王府中,文的有房玄龄、杜如晦等,号称十八学士;武的有尉迟敬德、秦叔宝、程咬金等著名勇将。太子建成自己知道威信比不上李世民,心里妒忌,就和弟弟齐王元吉联合,一起排挤李世民。

建成、元吉知道唐高祖宠爱一些妃子,就经常在这些宠妃面前拍马送礼,讨她们的欢喜。李世民就没有这样做。李世民平定东都之后,有的妃子私下向李世民索取隋宫里的珍宝,还为她们的亲戚谋官做,都被李世民拒绝了。于是,宠妃们常常在高祖面前说太子的好话,讲秦王的短处。唐高祖听信宠妃的话,跟李世民渐渐疏远起来。

李世民多次立功,建成和元吉更加忌恨,千方百计想除掉李世民。

有一次,建成请李世民到东宫去喝酒。世民喝了几盅,忽然感到肚子痛。别人把他扶回家里,他一阵疼痛,竟呕出血来。李世民心里明白,一定是建成在酒里下了毒,赶快请医服药,总算慢慢好了。

建成、元吉想害李世民,但是又怕世民手下勇将多,真的动起手来,占不到便宜,就想先把这些勇将收买过来。

建成私下派人送了一封信给秦王手下的勇将尉迟敬德,表示要跟尉迟敬德交个朋友,还给尉迟敬德送去一车金银。

尉迟敬德跟建成的使者说:“我是秦王的部下。如果私下跟太子来往,对秦王三心二意,我就成了个贪利忘义的小人。这样的人对太子又有什么用呢。”说着,他把一车金银原封不动地退了。

建成受到尉迟敬德的拒绝,气得要命。当天夜里,元吉派了个刺客到尉迟敬德家去行刺。尉迟敬德早就料到建成他们不会放过他。一到晚上,故意把大门打开。刺客溜进院子,隔着窗户偷看,只见尉迟敬德斜靠在床上,身边放着长矛。刺客本来知道他的名气,怕他早有防备,没敢动手,偷偷地溜回去了。

建成、元吉一计不成,又生一计。那时候,突厥进犯中原,建成向唐高祖建议,让元吉代替李世民带兵北征。唐高祖任命元吉做主帅后,元吉又请求把尉迟敬德、秦叔宝、程咬金三员大将和秦王府的精兵都划归元吉指挥。他们打算把这些将士调开以后,就可以放手杀害世民。

有人把这个秘密计划报告了李世民。世民感到形势紧急,连忙找他舅子长孙无忌和尉迟敬德商量。两人都劝李世民先发制人。李世民说:“兄弟互相残杀,总不是件体面的事。还是等他们动了手,我们再来对付他们。”

尉迟敬德、长孙无忌都着急起来,说如果世民再不动手,他们也不愿留在秦王府白白等死。李世民看他的部下十分坚决,就下了决心。

当天夜里,李世民进宫向唐高祖告了一状,诉说太子跟元吉怎么谋害他。唐高祖答应等明天一早,叫兄弟三人一起进宫,由他亲自查问。

第二天早上,李世民叫长孙无忌和尉迟敬德带了一支精兵,埋伏在皇宫北面的玄武门,只等建成、元吉进宫。

没多久,建成、元吉骑着马朝玄武门来了,他们到了玄武门边,觉得周围的气氛有点反常,心里犯了疑。两人拨转马头,准备回去。

李世民从玄武门里骑着马赶了出来,高喊说:“殿下,别走!”

元吉转过身来,拿起身边的弓箭,就想射杀世民,但是心里一慌张,连弓弦都拉不开来。李世民眼明手快,射出一支箭,把建成先射死了;紧接着,尉迟敬德带了七十名骑兵一起冲了出来,尉迟敬德一箭,把元吉也射下马来。

东宫和齐王府的将士听到玄武门出了事,全部出动,猛攻秦王府的兵士。李世民一面指挥将士抵抗,一面派尉迟敬德进宫。

唐高祖正在皇宫里等着三人去朝见,尉迟敬德手拿长矛气吁吁地冲进宫来,说:“太子和齐王发动叛乱,秦王已经把他们杀了。秦王怕惊动陛下,特地派我来保驾。”

高祖这才知道外面出了事,吓得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宰相萧瑀等说:“建成、元吉本来没有什么功劳,两人妒忌秦王,施用奸计。现在秦王既然已经把他们消灭,这是好事。陛下把国事交给秦王,就没事了。”

到了这步田地,唐高祖要反对也没用了,只好听左右大臣的话,宣布建成、元吉罪状,命令各府将士一律归秦王指挥。过了两个月,唐高祖让位给秦王,自己做太上皇。李世民即位,就是唐太宗。
秦王灭六国
秦王政杀了荆轲,当下就命令大将王翦加紧攻打燕国。燕太子丹带着兵马抵抗,哪里是秦军对手,马上给秦军打得稀里哗啦。燕王喜和太子丹逃到辽东。秦王政又派兵追击,非把太子丹拿住不肯罢休。燕王喜逼得没有办法,只好杀了太子丹,向秦国谢罪求和。

秦王政又向尉缭讨主意。尉缭说:“韩国已经被咱们兼并,赵国只剩下一座代城(今河北蔚县)燕王已逃到辽东,他们都快完了。目前天冷,不如先去收服南方的魏国和楚国。”秦王政听从尉缭的计策,就派王翦的儿子王贲(音bēn)带兵十万人先攻魏国。魏王派人向齐国求救,齐王建没有理他。公元前225年,王贲灭了魏国,把魏王和大臣都拿住,押到咸阳。

接着,秦王政就打算去打楚国。他召集将领们议论了一下,先问青年将领李信,打楚国要多少人马。李信说:“不过二十万吧。”

他又问老将军王翦。王翦回答说:“楚国是个大国,用二十万人去打楚国是不够的。依臣的估计,非六十万不可。”

秦王政很不高兴,说:“王将军老了,怎么这样胆小?我看还是李将军说得对。”就派李信带兵二十万往南方去。

王翦见秦王不听他的意见,就告病回老家去了。

李信带了二十万人马到了楚国,不出王翦所料,打了个大败仗,兵士死伤无数,将领也死了七个,只好逃了回来。

秦王政大怒,把李信革了职,亲自跑到王翦的家乡,请他出来带兵,说:“上回是我错了,没听将军的话。李信果然误事。这回非请将军出马不可。”

王翦说:“大王一定要我带兵,还是非六十万人不可。楚国地广人多,他们要发动一百万人马也不难。我说我们要出兵六十万,还怕不大够呢。再要少,那就不行了。”

秦王政赔笑说:“这回听将军的啦!”就给王翦六十万人马。出兵那天,还亲自到灞上给王翦摆酒送行。”

王翦大军浩浩荡荡向楚国进攻。楚国也出动全国兵力抵抗。

王翦到了前方,要兵士修筑壁垒,不让出战。楚国大将项燕一再挑战,他也不去理睬。

过了一段时间,项燕想:“王翦原来是上这儿驻防的。”他就不怎么把秦国的军队放在心上了。没想到在项燕不防备的时候,秦军突然发起攻势,六十万人马像排山倒海似地冲杀过去。楚国的将士好像在梦里被人家当头一棍子,晕头转向地抵抗了一阵,各自逃命。楚国的兵马越打越少,地方越失越多。秦军一直打到寿春(今安徽寿县西)俘虏了楚王负刍。

项燕得知楚王被俘的消息,渡过长江,想继续抵抗。王翦造了不少战船,训练了水军,渡江追击。项燕觉得大势已去,叹了口气,拔剑自杀。

王翦灭楚之后,回到咸阳。由他的儿子王贲接替做大将,再去收拾燕国。燕国本来已经十分虚弱,哪里抵挡得住秦军的进攻。公元前222年,王贲灭掉燕国,还攻占了赵国最后留下的代城。
到这时候,剩下的只有一个齐国啦。齐国大臣早已被秦国重金收买过去。齐王建向来是不敢得罪秦国的。每回逢到诸侯向他求救,他总是拒绝。他满以为齐国离秦国远,只要死心塌地听秦国的话,就不用担心秦国的进攻。到了其他五国一一被秦国并吞掉,他才着急起来,派兵去守西面的边界。

可是已经晚了。

公元前221年,王贲带了几十万秦兵像泰山压顶一样,从燕国南部直扑临淄。这时候,齐王建才觉得自己势孤力单,可是其他诸侯国已经完了,往哪儿去讨救兵呢?没有几天,秦军就进了临淄,齐王建没说的,投降了。

六国诸侯只想保持自己的地位,彼此之间互相攻打,想拿别国的土地来补偿自己的损失,企图维持小规模割据的局面,给秦国以各个击破的机会。秦国当时不但在政治、经济上和军事上占了优势,更重要的是符合统一的历史趋势,所以在不到十年的时间,把六国一个一个灭掉了。

自从公元前475年进入战国时期起,各诸侯国经过二百五十多年的纷争,终于结束了长期的诸侯割据的局面,建立了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秦王朝。

阅读全文

与历史故事关于经济方面的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