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軍事戰爭 > 抗日戰爭首都

抗日戰爭首都

發布時間:2021-03-09 03:31:59

Ⅰ 北京是抗日戰爭期間中國的首都嗎

不是的,
當時的政權是國民革命政府,
定都是南京,
抗日時期南京淪陷先准備到武漢,
武漢不保,又到了重慶,
抗日戰爭時期國民政府基本就在重慶的,
所以重慶又叫陪都,
算是當時的權力機構所在。

Ⅱ 中國近代史上,中國的首都總共被外國侵略者攻佔過幾次

2次。
(1)1842年第二次鴉片戰爭,英法聯軍攻入北京,火燒圓明園。
(2)1900年八國聯軍攻入北京,屠殺義和團。
1919年後為現代史
(3)1937年12月13日,日軍攻進南京,南京大屠殺。

Ⅲ 抗日戰爭時期北京城是怎麼個動靜

愛國人士像吳佩孚等老軍閥為了躲避日本的拉攏都住在租界里(吳佩孚最後被內日本人借做手術之機殺害容),普通百姓就領了良民證以後照常生活,而國共兩黨情報人員就在北京秘密活動,搜集敵偽情報,刺殺敵偽要員和漢奸,有些文人賣國投敵,像周作人,胡蘭成等,1942年大飢荒,北京幾天就餓死800多人
9.18時張學良在北平,日本人使計謀專門把張學良和東北軍精銳調出了東北,然後才下的手,張學良在北京對東北下達了不抵抗命令
後來冀東防共自治政府就在北平成立的
7.7事變中有一股日軍妄圖趁亂從廣安門進入北平,結果遭到守軍阻擊,損失慘重
南苑戰事失利後為了保護北平古城不受戰火傷害,29軍就撤退了,留下張自忠處理後事,過了兩天張自忠化妝住進了德國醫院,然後才逃出來,
8月8日,日軍在北平舉行了盛大的入城儀式,老百姓被迫揮舞旗幟夾道歡迎,後來日軍每攻佔中國一個城市,就要在天安門廣場放一個氣球,上書「某地又被皇軍佔領」

Ⅳ 抗戰時期國民黨把哪些城市作為過首都

抗戰時期南京,武漢,重慶作為過國民政府首都。抗日戰爭初期中國首都南京淪陷,國民政府遷都武漢。武漢會戰失利,國民政府最後遷都重慶,直至抗日戰爭勝利。

Ⅳ 抗日戰爭發生的地點時間和打仗的主線

20多次大會戰從1937年7月-11月進行了華北防禦作戰,1937年8月-12月進行了上海和南京的防禦作戰。

1938年春進行了台兒庄和徐州會戰,1938年6月-10月進行了武漢會戰。

自1938年末以後的近六年間,日軍因戰線太長、兵力不足而停止戰略進攻,只在局部地段進行一攻一撤的「活塞式攻勢」,正面戰場的中國軍隊則進行一次次防禦性會戰。1939年內,國民黨軍在南昌附近進行了南潯路會戰、在鄂西北進行了隨、棗會戰,又進行了第一次長沙會戰、桂南會戰,其中在湘北和廣西昆侖關還取得過全國矚目的戰績。

1940年內,國民黨軍除在桂南繼續作戰並在部分地段進行過戰術攻擊外,又在鄂西進行了棗、宜會戰。

1941年內,正面戰場進行了江西的上高會戰,豫北的中條山會戰,以及第二次、第三次長沙會戰。第三次長沙會戰擊敗了日軍,取得了不錯戰績。中條山一戰日軍以10萬兵力用兩周便擊潰第一戰區主力15萬人,聲稱「獲得事變以來罕見的戰果」,當時蔣介石則認為該役是「抗戰史最大之恥辱」。

1941年12月太平洋戰爭爆發,正面戰場作戰積極性反而降低,依靠美國坐等勝利成為當權者的指望。1942年內,國民黨軍只組織了遠征軍入緬並出現悲慘敗局,還進行了消極抵禦日軍進攻的浙贛會戰。

1943年內正面戰場僅有防禦性的鄂西會戰和常德會戰。

1944年被蔣介石稱為「抗戰以來憂患最深的一年」,除了在滇緬攻勢成功,正面戰場出現了大潰敗。

1945年春以後戰局穩定,再經過打退敵攻湘西芷江的雪峰山會戰,便迎來了日本投降。

淞滬會戰:1937年8月13日~11月11日

「八一三」淞滬會戰是抗戰爆發以來,中日雙方規模最大的一次會戰。3個月的戰役中,雙方都投入幾十萬兵力。由於中國軍隊戰略不當,武器裝備落後,在付出33萬多人的巨大損失後,最終被迫匆忙撤退,並直接導致了南京會戰的失利。此戰日軍傷亡5萬餘人。

南京保衛戰:1937年12月1日~12月13日

淞滬會戰後,日軍迅速進攻國民政府首都南京。由於國民黨軍此時兵力凋零,退守絕地,被迫在12月12日匆忙突圍撤退。日軍進入南京後開始了長達數月的南京大屠殺,殘酷殺害中國軍民30餘萬人。

太原會戰:1937年9月13日~11月

1937年9月13日,日軍佔領大同後向太原進攻,中國軍隊由於指揮混亂,布置不當,被迫從太原突圍。此戰中國守軍英勇抵抗,付出了重大犧牲,消滅敵軍2萬餘人。但從此國民黨軍在華北戰場的正規戰爭宣告基本結束。

徐州會戰:1938年1月~5月21日

日軍打通了津浦線,擴大了佔領區,但未能消滅中國軍隊主力。國民黨軍的防禦作戰和主動轉移為此後的武漢保衛戰贏得了4~5個月的時間。其中台兒庄大捷消滅日軍1萬多人,極大地鼓舞了全國人民的抗戰意志。

蘭封會戰:1938年5月21日~6月

日軍試圖在徐州會戰後繼續擴大戰果,板垣征四郎師團孤軍深入,被以薛岳為指揮的中國軍隊包圍。最後由於蔣軍嫡系將領的無能,中國軍隊最終功虧一簣。

武漢會戰:1938年6月~10月

歷時4個半月的武漢會戰雖然最終以武漢失守為結束,但國民黨軍隊的正面抵抗取得了斃傷敵軍4萬人、近10萬日軍因戰斗、氣候、疾病等原因暫時喪失作戰能力的巨大戰果,極大地消耗了日軍的有生力量,抗日戰爭從此進入相持階段。

隨棗會戰:1939年5月1日~20日

武漢會戰之後,日軍為消除鄂北、豫南方面中國軍隊對武漢的威脅,向湖北隨縣棗陽地區發動進攻。國民黨軍隊消滅斃傷敵軍1.3萬人,第5戰區也付出了較大的犧牲。日軍未能達到預定戰略目標。

第一次長沙會戰:1939年9月14日~10月

日軍動用10萬兵力,卻在第九戰區第十五集團軍的抵抗下損失慘重。日軍承認「在部分戰場上,部分戰況之激烈超過了諾門坎」。在中國軍隊反擊下,日軍傷亡達2萬人,被迫撤退,中國軍隊傷亡3萬多人。

桂南會戰:1939年11月13日~1940年10月30日

日軍佔領南寧和昆侖關後,國民政府從數百公里外急調10個精銳師,對日軍發動立體化進攻,取得昆侖關大捷,迫使日軍改變對廣東的作戰計劃,造成日軍在戰略上的部分被動。

棗宜會戰:1940年5月1日~6月18日

張自忠上將殉國於南瓜店,宜昌失陷。棗宜會戰是武漢會戰以來,日軍對正面戰場最大規模的一次進攻。

豫南會戰:1941年1月25日~2月7日

豫南會戰是武漢周圍地區防禦作戰中的一次戰役。日軍一度攻佔安徽界首和太和,但在傷亡9000人後,日軍最終撤退。

上高會戰:1941年3月15日~4月9日

為保證南昌及附近佔領區的安全,日軍發動試圖消滅贛北中國軍隊主力的上高會戰。日軍在三路圍攻、其中兩路受阻的情況下,形成一路孤軍深入,被中國軍隊包圍而倉皇撤退,傷亡高達1.5萬人。

晉南(中條山)會戰:1941年5月

此次戰役日軍的目的是「在華北要殲滅山西南部的中央軍」。中國軍隊傷亡4.2萬餘人,被俘3.5萬餘人,日軍傷亡僅為中國軍隊的1/12,成為「抗戰史上最大的恥辱」。

第二次長沙會戰:1941年9月~10月1日

中國軍隊第六戰區在正面戰場主動發起1941年以來惟一一次主動進攻作戰,殲滅日軍7000人。最終由於第九戰區指揮失誤,日軍一度攻佔長沙,中國軍隊傷亡失蹤7萬人,日軍傷亡2萬人。

第三次長沙會戰:1941年12月23日~1942年1月6日

中國軍隊第九戰區制定了堅壁清野,誘敵深入的戰略,取得了長沙會戰大捷,共斃傷日軍5萬餘人。成為「12月7日(日軍偷襲珍珠港)以來,同盟軍惟一決定性之勝利」。

浙贛會戰:1942年4月~7月28日

日軍大本營決定摧毀浙贛兩省中國軍隊機場,打通浙贛鐵路,最後基本實現預定目標,曾經佔領衢州機場,但遭到嚴重損失,第15師團師團長陣亡,日軍戰史記載傷亡17148人。

鄂西會戰:1943年5月~6月

日軍沿長江向上游進攻,國民黨第18軍堅守石牌要塞,第六戰區及友鄰部隊夾擊日軍,殲滅敵軍4000人。

常德會戰:1943年11月2日~12月

在日軍3萬優勢兵力進攻下,中國57師9000餘人孤軍誓死抵抗長達16天。最終中國軍隊收復常德等陣地,斃傷日軍2萬人。

豫中會戰:1944年4月~5月25日

日軍試圖通過豫中會戰圍殲第一戰區主力,並打通平漢線。由於國民黨軍指揮失當,洛陽淪陷。日軍實現最初的作戰計劃。

長(沙)衡(陽)會戰:1944年5月~8月:

豫中會戰同時,日軍開始進攻湖南,打通粵漢鐵路。中國軍隊在衡陽進行了長達48天的抵抗,最終沒有支援而遭到失敗。

桂(林)柳(州)會戰:1944年8月~12月10日\;

日軍為摧毀大西南的空軍基地發動桂柳會戰。中國軍隊在明顯掌握制空權的情況下未能取得空地配合,導致桂林和柳州僅數日即遭到淪陷。

湘西會戰:1945年4月~6月

中國軍隊在戰役中對日軍進行了包圍,創造了雪峰山大捷,斃傷日軍1萬多人。最終在中國軍隊的反攻下,日軍傷亡2萬餘人,被迫撤退。
抗日戰爭時期正面戰場主要戰役

從1937年7月-11月進行了華北防禦作戰,1937年8月-12月進行了上海和南京的防禦作戰。

1938年春進行了台兒庄和徐州會戰,1938年6月-10月進行了武漢會戰。

自1938年末以後的近六年間,日軍因戰線太長、兵力不足而停止戰略進攻,只在局部地段進行一攻一撤的「活塞式攻勢」,正面戰場的中國軍隊則進行一次次防禦性會戰。1939年內,國民黨軍在南昌附近進行了南潯路會戰、在鄂西北進行了隨、棗會戰,又進行了第一次長沙會戰、桂南會戰,其中在湘北和廣西昆侖關還取得過全國矚目的戰績。

1940年內,國民黨軍除在桂南繼續作戰並在部分地段進行過戰術攻擊外,又在鄂西進行了棗、宜會戰。

1941年內,正面戰場進行了江西的上高會戰,豫北的中條山會戰,以及第二次、第三次長沙會戰。第三次長沙會戰擊敗了日軍,取得了不錯戰績。中條山一戰日軍以10萬兵力用兩周便擊潰第一戰區主力15萬人,聲稱「獲得事變以來罕見的戰果」,當時蔣介石則認為該役是「抗戰史最大之恥辱」。

1941年12月太平洋戰爭爆發,正面戰場作戰積極性反而降低,依靠美國坐等勝利成為當權者的指望。1942年內,國民黨軍只組織了遠征軍入緬並出現悲慘敗局,還進行了消極抵禦日軍進攻的浙贛會戰。

1943年內正面戰場僅有防禦性的鄂西會戰和常德會戰。

1944年被蔣介石稱為「抗戰以來憂患最深的一年」,除了在滇緬攻勢成功,正面戰場出現了大潰敗。

1945年春以後戰局穩定,再經過打退敵攻湘西芷江的雪峰山會戰,便迎來了日本投降。

淞滬會戰:1937年8月13日~11月11日

「八一三」淞滬會戰是抗戰爆發以來,中日雙方規模最大的一次會戰。3個月的戰役中,雙方都投入幾十萬兵力。由於中國軍隊戰略不當,武器裝備落後,在付出33萬多人的巨大損失後,最終被迫匆忙撤退,並直接導致了南京會戰的失利。此戰日軍傷亡5萬餘人。

南京保衛戰:1937年12月1日~12月13日

淞滬會戰後,日軍迅速進攻國民政府首都南京。由於國民黨軍此時兵力凋零,退守絕地,被迫在12月12日匆忙突圍撤退。日軍進入南京後開始了長達數月的南京大屠殺,殘酷殺害中國軍民30餘萬人。

太原會戰:1937年9月13日~11月

1937年9月13日,日軍佔領大同後向太原進攻,中國軍隊由於指揮混亂,布置不當,被迫從太原突圍。此戰中國守軍英勇抵抗,付出了重大犧牲,消滅敵軍2萬餘人。但從此國民黨軍在華北戰場的正規戰爭宣告基本結束。

徐州會戰:1938年1月~5月21日

日軍打通了津浦線,擴大了佔領區,但未能消滅中國軍隊主力。國民黨軍的防禦作戰和主動轉移為此後的武漢保衛戰贏得了4~5個月的時間。其中台兒庄大捷消滅日軍1萬多人,極大地鼓舞了全國人民的抗戰意志。

蘭封會戰:1938年5月21日~6月

日軍試圖在徐州會戰後繼續擴大戰果,板垣征四郎師團孤軍深入,被以薛岳為指揮的中國軍隊包圍。最後由於蔣軍嫡系將領的無能,中國軍隊最終功虧一簣。

武漢會戰:1938年6月~10月

歷時4個半月的武漢會戰雖然最終以武漢失守為結束,但國民黨軍隊的正面抵抗取得了斃傷敵軍4萬人、近10萬日軍因戰斗、氣候、疾病等原因暫時喪失作戰能力的巨大戰果,極大地消耗了日軍的有生力量,抗日戰爭從此進入相持階段。

隨棗會戰:1939年5月1日~20日

武漢會戰之後,日軍為消除鄂北、豫南方面中國軍隊對武漢的威脅,向湖北隨縣棗陽地區發動進攻。國民黨軍隊消滅斃傷敵軍1.3萬人,第5戰區也付出了較大的犧牲。日軍未能達到預定戰略目標。

第一次長沙會戰:1939年9月14日~10月

日軍動用10萬兵力,卻在第九戰區第十五集團軍的抵抗下損失慘重。日軍承認「在部分戰場上,部分戰況之激烈超過了諾門坎」。在中國軍隊反擊下,日軍傷亡達2萬人,被迫撤退,中國軍隊傷亡3萬多人。

桂南會戰:1939年11月13日~1940年10月30日

日軍佔領南寧和昆侖關後,國民政府從數百公里外急調10個精銳師,對日軍發動立體化進攻,取得昆侖關大捷,迫使日軍改變對廣東的作戰計劃,造成日軍在戰略上的部分被動。

棗宜會戰:1940年5月1日~6月18日

張自忠上將殉國於南瓜店,宜昌失陷。棗宜會戰是武漢會戰以來,日軍對正面戰場最大規模的一次進攻。

豫南會戰:1941年1月25日~2月7日

豫南會戰是武漢周圍地區防禦作戰中的一次戰役。日軍一度攻佔安徽界首和太和,但在傷亡9000人後,日軍最終撤退。

上高會戰:1941年3月15日~4月9日

為保證南昌及附近佔領區的安全,日軍發動試圖消滅贛北中國軍隊主力的上高會戰。日軍在三路圍攻、其中兩路受阻的情況下,形成一路孤軍深入,被中國軍隊包圍而倉皇撤退,傷亡高達1.5萬人。

晉南(中條山)會戰:1941年5月

此次戰役日軍的目的是「在華北要殲滅山西南部的中央軍」。中國軍隊傷亡4.2萬餘人,被俘3.5萬餘人,日軍傷亡僅為中國軍隊的1/12,成為「抗戰史上最大的恥辱」。

第二次長沙會戰:1941年9月~10月1日

中國軍隊第六戰區在正面戰場主動發起1941年以來惟一一次主動進攻作戰,殲滅日軍7000人。最終由於第九戰區指揮失誤,日軍一度攻佔長沙,中國軍隊傷亡失蹤7萬人,日軍傷亡2萬人。

第三次長沙會戰:1941年12月23日~1942年1月6日

中國軍隊第九戰區制定了堅壁清野,誘敵深入的戰略,取得了長沙會戰大捷,共斃傷日軍5萬餘人。成為「12月7日(日軍偷襲珍珠港)以來,同盟軍惟一決定性之勝利」。

浙贛會戰:1942年4月~7月28日

日軍大本營決定摧毀浙贛兩省中國軍隊機場,打通浙贛鐵路,最後基本實現預定目標,曾經佔領衢州機場,但遭到嚴重損失,第15師團師團長陣亡,日軍戰史記載傷亡17148人。

鄂西會戰:1943年5月~6月

日軍沿長江向上游進攻,國民黨第18軍堅守石牌要塞,第六戰區及友鄰部隊夾擊日軍,殲滅敵軍4000人。

常德會戰:1943年11月2日~12月

在日軍3萬優勢兵力進攻下,中國57師9000餘人孤軍誓死抵抗長達16天。最終中國軍隊收復常德等陣地,斃傷日軍2萬人。

豫中會戰:1944年4月~5月25日

日軍試圖通過豫中會戰圍殲第一戰區主力,並打通平漢線。由於國民黨軍指揮失當,洛陽淪陷。日軍實現最初的作戰計劃。

長(沙)衡(陽)會戰:1944年5月~8月:

豫中會戰同時,日軍開始進攻湖南,打通粵漢鐵路。中國軍隊在衡陽進行了長達48天的抵抗,最終沒有支援而遭到失敗。

桂(林)柳(州)會戰:1944年8月~12月10日\;

日軍為摧毀大西南的空軍基地發動桂柳會戰。中國軍隊在明顯掌握制空權的情況下未能取得空地配合,導致桂林和柳州僅數日即遭到淪陷。

湘西會戰:1945年4月~6月

中國軍隊在戰役中對日軍進行了包圍,創造了雪峰山大捷,斃傷日軍1萬多人。最終在中國軍隊的反攻下,日軍傷亡2萬餘人,被迫撤退。 我復制粘貼的

Ⅵ 抗日戰爭北京

國內:甲午戰爭,清政府中的洋務派掀起了的洋務運動。在科學技術(特別是軍事技術)方面有一定的發展。建立了北洋水師,成為亞洲一個強大的力量。但此時滿清的腐敗已經深入骨髓,官場中各派系明爭暗鬥,軍隊外強中干。
抗日戰爭,國內局勢依舊一片混亂,經濟上依舊是落後的農業國,政治上軍閥割據,政府內派系林立。、

國際背景:甲午戰爭,日本通過明治維新開始走向強盛的日本剛開始效仿其他列強走過的道路——對外擴張。最好的目標自然是落後而弱小滿清的藩屬國朝鮮。吞並朝鮮必須要打敗中國。此時對滿清的滿洲地區與朝鮮虎視眈眈的還有沙俄,但其當時在遠東沒有足夠的力量。美國支持日本,希望藉助日本擴大在朝鮮與中國的影響。英國支持日本,從而牽制沙俄。法德則抱著趁火打劫的態度也支持日本。
而抗日戰爭,日本依舊奉行以侵略中國為中心的\\「大陸政策」。但是這極大的觸犯了西方國家在華利益。為了謀求東南亞的石油橡膠資源以支持戰爭,日本進攻英國荷蘭的殖民地,鋌而走險挑戰美國在太平洋的霸權,處於四面受敵,僅有遠在歐洲的納粹各國盟友,卻幾乎沒有實質性的支援。
其實日本惹上美國的時候,就已經決定了它的失敗,二戰時的美國的生產力、資源、人力這些戰爭潛力方面超過日本數個級別。當美國的戰爭機器開啟,日本的失敗就是時間問題。

Ⅶ 抗日戰爭的時候,南京是中國的首都嗎

當時的首都是南京,不過淪陷了,陪都是重慶。
1911年12月29日,參與辛亥革命的內的17省代表在南京容選舉孫中山為臨時大總統,中華民國建立。1912年元旦,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在南京成立,孫中山宣誓就任臨時大總統。1927年,北伐軍節節勝利,4月18日在南京成立國民政府,定南京為首都。孫中山先生曾經這樣評價過南京:南京為中國古都,在北京之前。其位置乃在一美善之地區。其地有高山,有深水,有平原。此三種天工鍾毓一處,在世界之大都市誠難覓如此佳境也。

Ⅷ 抗日戰爭期間,偽滿洲國的首都在哪

長春,當時偽滿洲國稱為新京

Ⅸ 抗戰時期做過陪都的城市都有哪些

重慶
作為新中國最年輕的直轄市的重慶,在抗戰期間和解放前,卻具有「雙都」的身份,即「戰時首都」和「永久陪都」。

從1937年11月中華民國國民政府(簡稱「國府」)發布《國民政府移駐重慶宣言》到1946年5月5日發布《還都令》(還都南京)的八年半期間,重慶一直是中國的「戰時首都」。此外,在國府於1940年9月6日定重慶為「陪都」至解放軍於1949年11月30日解放重慶的九年多期間,重慶也是中國的陪都。

抗戰前,中國的首都是南京,重慶是行政院直轄市,1937年「七七蘆溝橋事變」後,日本大舉侵略中國,直逼南京,形勢非常危急。1937年11月17日,國府主席林森率領大小官員撤離南京,並於三日後在武漢發布《國民政府移駐重慶宣言》,宣布遷都重慶,重慶正式擔負起中國戰時首都的責任。

1940年9月6日,國府發布《國民政府令》,正式頒令「明定重慶為陪都」、「還都以後,重慶將永久成為中國之陪都」,既明確了重慶擔負「戰時首都」的法律地位,也宣示了即使還都南京後,重慶作為陪都的地位也不會改變,即「永久陪都」。

「陪都」實為「戰時首都」

重慶市社會科學院文史研究所所長,著名歷史專家張鳳琦,日前在接受本報專訪時強調,重慶在中國八年抗戰時期的主體功能是「戰時首都」,而不是「陪都」。

她解釋說:「戰時首都」的歷史長達八年多;國府「移駐」重慶,實質上就是把首都的功能由南京遷移到重慶 。因此,八年抗戰時期,重慶是中國政治與文化中心,世界反法西斯戰線遠東指揮中心,也是中共中央南方局和第二次國共(國民黨與中共)合作的所在地。

對於為何選擇重慶作為陪都,她說:「這與重慶特殊的地理位置有關,重慶四周環山,長江和嘉陵江環繞,易守難攻。尤其是長江三峽,是一個天然屏障,日本的陸軍和海軍始終沒有攻入重慶。只有靠空襲。後來日軍對重慶進行了長達五年的大轟炸,造成幾十萬平民死傷。」

今天,如果你來到重慶市中心解放碑附近的較場口,就能看到一幅巨型雕塑,它生動地再現了當年日本大轟炸期間,躲避在防空洞的百姓掙扎求生的慘烈景象。至今,老一輩的重慶人一提到重慶大轟炸就義憤填膺。許多受害者還在向日本政府要求賠償。

談到重慶在抗戰期間的地位,張鳳琦表示,除了作為中國戰時首都,重慶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線遠東指揮中心。當時,盟軍中國戰區司令部就在重慶,美軍顧問團也常駐重慶。1942年,同盟國宣布蔣介石為盟軍中國戰區最高統帥,擔任指揮中國、泰國、越南等地聯合部隊的指揮任務,由美國史迪威將軍擔任最高統帥參謀長。史迪威同時擔任中緬印戰區總司令。

Ⅹ 抗日戰爭時中國有沒有臨時首都

沒有臨時首都,只有陪都。南京淪陷後,國民政府先後搬遷過鄭州、武漢、重慶等地,但為了表示抗戰到底絕不偏安的決心,正式的首都只有南京。

閱讀全文

與抗日戰爭首都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