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軍事戰爭 > 中國戰爭史上四大名將

中國戰爭史上四大名將

發布時間:2021-02-27 14:05:02

⑴ 戰國四大名將分別是哪四位呢

戰國時代是中國歷史上軍力最為鼎盛,名將輩出的時代之一,其中最為耀眼的便是秦之白起、王翦,趙之廉頗、李牧,此四人也後來被評為戰國四大名將!

1、白起,戰國時秦國郿縣人,與秦國當權派魏冉關系極好,在秦昭襄王時期大放異彩,一生殲滅三晉及楚國近百萬大軍,為秦國立下赫赫戰功,也為日後秦王政統一奠定軍事基礎。

李牧的成功抵抗,讓趙國得以殘喘,可惜的是趙國不惜自毀長城,中秦國反間計捕殺李牧,不久,趙國也被秦國所滅!

四大將秦趙各半,可見秦趙之間對抗激烈,結局除了王翦好些更多是悲慘!

⑵ 戰國四大名將

戰國四抄大名將:秦趙各半。秦之白起、王翦;趙之李牧、廉頗
白起
戰國時秦國郿人。
白起一生共殲滅六國軍隊約165萬。
經典戰例:秦趙長平之戰,全殲趙軍45萬,其中40餘萬趙卒是投降後被活埋(坑殺),僅放年小的240人回國。
最後因失去秦王信任被賜死。
王翦
(?-公元前220),頻陽(今陝西富平東北)東鄉人,秦國名將。
王翦畢生的代表一戰就是用六十萬大軍對楚的大戰,這一戰成了三十六計中「以逸待勞」這一計的典型戰役。
他與其子王賁在輔助秦始皇統一六國的戰爭中立有大功,除韓之外,其餘五國均為王翦父子所滅。
王翦一生征戰無數,戰必勝、攻必取,他智而不暴、勇而多謀,在當時殺戮無度的戰國時代顯得極為可貴。
李牧
戰國時期趙國人。
他的生平活動大致可劃分為兩個階段,抗擊匈奴,在趙國的政治軍事活動(主要是管理趙國內政及抗擊秦軍侵略)。
經典戰例:對匈奴反擊戰,殲滅匈奴主力10萬余騎,以後10多年不敢接近趙國邊城。
最後趙王中秦反間計將李牧殺死。
廉頗
戰國時期趙國人。
著名的「將相和」故事和「負荊請罪」典故就是關於他的。
後因失去趙王信任逃往楚國,「廉頗老矣,尚能飯否」的典故產生於此。

⑶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國四大名將是誰


張自忠:第一名將.第33集團軍總司令.張自忠當選第一名將首先是由戰績決定的.他曾在台兒庄戰役中重創R寇坂垣師團.獲得臨沂大捷,收復棗陽桐柏.獲得鄂北大捷,還獲得過襄東大捷.被老百姓稱為活關公.同時還因為他是抗戰時期犧牲的我軍最高將領(李家鈺犧牲得晚於張).但最主要的.是因為人們對張自忠悲劇經歷的同情.這樣一位正直的.人格高尚的愛國者卻曾被誤認為漢奸而人人喊打.簡直是奇恥大辱.最後張自忠為這件恥辱主動選擇了犧牲.以生命的代價表達自己的清白.真正是悲劇英雄.


李宗仁:第二名將.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有點類似中共抗R名將第二名的林彪.先打出里程碑的一戰.然後銷聲匿跡.台兒庄戰役共殲敵兩萬餘人.是抗戰開始後中國軍隊在正面戰場上取得的第一次戰役規模的大捷.而且對手是R本的王牌師團.在國際上也被稱為"是R本建立現代化軍隊以來遭受的第一場引人注目的大慘敗".台兒庄戰役後.李雖然又參加了武漢.隨棗.豫南等會戰.但沒出什麼彩.後來.乾脆被蔣介石高吊了起來.和馮玉祥.李濟深等一樣.位高權輕.不過.只憑台兒庄一戰.李宗仁也可以無愧於抗R名將的稱號.


杜聿明:第三名將.第5軍軍長.參加過古北口長城抗戰和八一三淞滬抗戰.以桂南會戰中取得昆侖關大捷而一舉成名.雖然有人認為這次勝利的一個很重要因素.是5軍作為中國第一個機械化部隊.火力強於R軍.但對手畢竟是號稱rR本鋼軍的坂垣師團中村旅團(薛岳萬家嶺戰役面對的則是一個二流師團)


孫立人:第四名將.新1軍軍長.抗戰八年.孫立人在國內除了參加過淞滬會戰外.基本上沒打過仗.他的功勛主要是在緬甸建立的.尤其是遠征軍第一次入緬作戰時.他在仁安羌一戰中.以少勝多.大敗R軍.救出了7000多英軍和記者.蔣介石.羅斯福.英王喬治都給他授勛章.由此聲名大振.


薛岳:第五名將.第九戰區司令長官.薛岳從抗戰爆發到抗戰勝利是連年征戰.功勛累累.被稱為殲敵最多的將領.僅四次長沙會戰就殲滅R軍十餘萬.但使他名聲顯赫.排名靠前的主要還是萬家嶺大捷.此戰全殲R軍一個師團.是抗戰八年絕無僅有的.葉挺盛贊此戰與平型關.台兒庄三足鼎立.有人稱薛岳為中國抗R第一戰將.就數量而言.薛岳是受之無愧的.


衛立煌:第六名將.第二戰區副司令長官.衛立煌排第六基本上是合適的.抗戰時他指揮的最著名的是忻口戰役.該戰役對R軍進行了沉重打擊.殲敵數萬.如果不是劉峙在河北大潰退.使得娘子關門戶大開.也許會取得忻口大捷也未可知.但忻口戰役畢竟是個不敗而敗的戰役.43年衛立煌擔任第二次遠征軍司令長官時遠征緬甸.取得的才是名副其實的勝仗.該戰消滅了盤踞緬甸R軍.打通了滇緬公路.成果輝煌.衛立煌是蔣介石的五虎將之一.但其他四將都是空有其名.只有衛是名副其實的虎將.但恰恰是這員虎將最不為蔣信任.


傅作義:第七名將.第八戰區副司令長官.北方最著名的國軍抗R將領.33年就參加了長城抗戰.36年又大敗進犯綏遠的R軍和蒙奸德王的偽軍部隊.取得了百靈廟大捷.七七事變後.參加了平型關戰役.忻口戰役.太原保衛戰等.40年.傅作義又殲滅R軍和王英的偽軍數千人.收復五原城.取得了五原大捷.這是全國抗戰以來國民黨軍隊第一次收復失地的戰役.影響很大.林彪在平型關戰斗後的總結中曾表示了對晉綏軍的不屑.晉綏軍的戰鬥力也的確一般.但傅作義顯然是晉綏軍中的一個異數.

戴安瀾:第八名將.第5軍200師長.曾參加過古北口長城抗戰.台兒庄大戰等.在昆侖關戰役中.率部與R寇浴血奮戰.直至身負重傷才下戰場.1942年作為遠征軍先頭部隊赴緬甸作戰.在著名的東瓜保衛戰中.率孤軍與數倍於己之敵作戰.擊斃R寇5000餘人.在國內外引起巨大反響.後又率200師收復棠吉.因上級指揮失誤.遠征軍被迫撤退回國.途中被日軍伏擊.戴安瀾負傷不治.壯烈犧牲.戴安瀾與杜聿明的關系頗似張靈甫與王耀武的關系.兩位長官的結局相同.兩位同為抗R名將的下屬結局卻大相徑庭.令人感慨不已.



張靈甫:第九名將.第74軍58師長.張靈甫曾三次聞名.一次是抗戰前因殺妻而聞名.再一次是作為解放戰爭時被我軍擊斃的為數不多的國軍高級將領而聞名(蔣介石曾尊張靈甫為民國第一烈士).這都不是什麼光彩的事.張靈甫一生最光彩的是在抗戰八年間.他跟隨王耀武.幾乎年年對日作戰.戰功赫赫.尤其是在萬家嶺戰役中.擔任團長的張靈甫率一支小部隊偷襲德安張古山.隨後又堅守該陣地數晝夜.身負重傷.消滅R寇數以千計.對萬家嶺大捷的取得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事後.郭沫若專門派田漢編劇.歌頌德安大捷.張靈甫在劇中以真名出現.一時間聞名天下。



王耀武:第十名將.第74軍長.37年參加淞滬會戰.南京保衛戰.38年參加武漢會戰中的萬家嶺戰役.39年參加南昌會戰.第一次長沙會戰.41年指揮74軍參加上高會戰.重創日寇.被譽為抗日鐵軍.後參加第二次.第三次長沙會戰.浙贛會戰.鄂西會戰.常德會戰.長衡會戰.45年指揮了國軍抗戰中的最後一次會戰--湘西雪峰山會戰.從抗戰之初到抗戰結束.王耀武年年對日作戰.幾乎是無役不予.而且戰績頗佳.王耀武精明強干.頭腦清晰.被中共高級將領稱為國民黨內少有的幾個明白人之一.





請採納~

⑷ 中國古代四大名將是哪四大

四來大名將:韓信,衛青自,岳飛,袁崇煥 。
韓信(約公元前231年-前196年),漢族,淮陰(原江蘇省淮陰縣,今淮安市淮陰區)人,西漢開國功臣,中國歷史上傑出軍事家,與蕭何、張良並列為漢初三傑,與彭越、英布並稱為漢初三大名將。
衛青(?—前106年),字仲卿,河東平陽(今山西臨汾市)人。西漢時期名將,漢武帝第二任皇後衛子夫的弟弟,漢武帝在位時官至大司馬大將軍,封長平侯。
岳飛(1103—1142),字鵬舉,宋相州湯陰縣(今河南安陽湯陰縣)人,南宋抗金名將,中國歷史上著名軍事家、戰略家,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興四將之一。
袁崇煥(1584年—1630年),字元素,生於廣東東莞石碣,祖籍廣西梧州。明朝末年薊遼督師。

⑸ 中國四大名將是

分別是:白起、王翦、廉頗、李牧。

1、白起

白起(?—公元前257年),《戰國策》作公孫起,戰國時期秦國郿縣(今陝西省眉縣常興鎮白家村)人,

出自羋姓。楚國白公勝後裔,唐代許多白氏墓誌銘詳言,其祖先是楚平王孫白公勝。《新唐書宰相世系表》所載白乙丙之說已考證為以誤而錯。中國戰國時代軍事家、秦國名將,兵家代表人物。

白起善於用兵,與來自楚國的秦宣太後異父同母的長弟-穰侯魏冉的關系很好。白起在秦昭王時征戰六國,為秦國統一六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曾在伊闋之戰大破魏韓聯軍,攻陷楚國國都郢城,長平之戰重創趙國主力,功勛赫赫。白起擔任秦國將領30多年,攻城70餘座,殲滅近百萬敵軍,被封為武安君。

白起是繼中國歷史上自孫武、吳起之後又一個傑出的軍事家、統帥,《千字文》將他與廉頗、李牧、王翦並稱為戰國四大名將,位列戰國四大名將之首。

2、王翦

王翦(出生和逝世時間不詳),關中頻陽東鄉(今陝西富平東北)人,戰國時期秦國名將、傑出的軍事家,主要戰績有破趙國都城邯鄲,消滅燕、趙;以秦國絕大部分兵力消滅楚國 。

與其子王賁一並成為秦始皇兼滅六國的最大功臣。傑出的軍事指揮才能使其與白起、李牧、廉頗並列為戰國四大名將。王翦是琅琊王氏和太原王氏的始祖。

西漢司馬遷認為王翦作為秦國將領,平定六國,功績卓著,秦始皇尊其為師,可是他不能輔佐秦始皇建立德政,以鞏固國家根基,和白起比較可謂是「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3、廉頗

廉頗,生卒年不詳,戰國時趙國名將,趙國苦陘(今保定定州市邢邑)人, 嬴姓,廉氏,名頗,戰國末期趙國的名將,與白起、王翦、李牧並稱「戰國四大名將」。

公元前283年,率兵討伐齊國,取得大勝,奪取了陽晉,趙王封他為上卿。廉頗因為勇猛果敢而聞名於諸侯各國。長平之戰前期,他以固守的方式成功抵禦了秦國軍隊。

長平之戰九年後,擊退燕國的入侵,斬殺燕軍主帥栗腹,進軍包圍燕都三月,令對方割五城求和,並因此受任為相,封信平君。至趙悼襄王時,由於不得志,他先後投奔魏國與楚國。奔魏時居於大梁,而後老死於楚地,葬於壽春。

4、李牧

李牧(?-公元前229年),嬴姓,李氏,名牧,戰國時期趙國柏仁(今河北省邢台市隆堯縣)人,戰國時期的趙國名將、軍事家,與白起、王翦、廉頗並稱「戰國四大名將」。

戰國末期,李牧是趙國賴以支撐危局的唯一良將,素有「李牧死,趙國亡」之稱。

李牧生平事跡大致可劃分為兩個階段,先是在趙國北部邊境,抗擊匈奴;後以抵禦秦國為主,因在宜安之戰重創秦軍,得到武安君的封號。

公元前229年,趙王遷中了秦國的離間計,聽信讒言奪取了李牧的兵權,不久後將李牧殺害。

李牧是戰國末年東方六國最傑出的將領。深得士兵和人民的愛戴,有著崇高的威望。在一系列的作戰中,他屢次重創敵軍而未嘗敗,顯示了高超的軍事指揮藝術。

尤其是趙破匈奴之戰和肥之戰,前者是中國戰爭史中以步兵大兵團全殲騎兵大兵團的典型戰例,後者則是圍殲戰的範例。他的無辜被害,使趙國自毀長城,令後人無不扼腕嘆恨。

(5)中國戰爭史上四大名將擴展閱讀:

戰國四大名將的說法源自《千字文》。起翦頗牧,用軍最精。指的是秦國的白起,王翦。趙國的李牧與廉頗。四大名將讓秦趙兩國 「承包」了。由此也證明秦趙兩國是戰國後期軍事力量最強大的國家。

白起,是戰國第一名將,素有戰神之稱。別稱「人屠」。白起在秦昭王時代鵲起的,征戰六國戰功赫赫,白起就指揮能力而言,可謂全才樣樣精通。指揮伊闕之戰是陣地戰,指揮三伐強楚是運動戰,華陽之戰是閃電戰,陘城之戰是攻堅戰,長平之戰殲滅戰。

白起是一個天生一個軍事動物,就是為了戰爭而生。白起擔任秦國將領30多年,攻城略地70多座,鮮有敗績。白起作戰的最大的特點就是以消滅對方軍隊為主,不以佔地為上,用計策很絕,所以毛主席說,評價白起:「論打殲滅戰,千載之下,無人其右。

用最簡單的話說,就是戰無不勝,攻無不克。但白起用計太狠,太絕。白起就是一個天生的軍事天才,為戰爭而生,是殺人機器操縱者、絕對的軍事戰略指揮家、但在政治上,在情商上就是「白痴」了。

被秦王警惕。與宰相交惡。同僚間關系也是不睦。功高何止震主而不自知。不知低調內斂。他打敗了所有人,最後卻輸給了自己,自刎而死。

王翦。戰國四大名將之一,大軍事家,大政治家,是四大名將里唯一一個善始善終的人。是秦國滅六國的最大功臣。和白起不同,王翦做人做事謹慎低調,洞悉人性,人情世故都明白,用現在的話說,就是情商頗高。

就憑攻打楚國能夠和秦王要錢財就比白起強百倍。如果僅僅認為王翦就是政治正確那就錯了,作為一代名將,王翦做戰的最的特點是從來不打無把握之仗,這一點和諸葛亮頗為類似。

戰法並不是很高明,可以說平淡無奇,但卻招招制敵,王翦是首先確保自己不犯錯,一旦發現敵方的失誤就立即給與致命一擊,看似平淡無奇卻無懈可擊。

招招制敵步步為營後發制人是王翦的特點。也就是說,王翦善於打消耗戰,但這必須建立在秦國強大的物質基礎上。在和李牧對仗時候,面對沒有任何錯誤的李牧也是老虎咬刺蝟--無從下口。但用反間計殺掉了趙國的李牧。就屬於典型上兵伐謀。

李牧,戰國時期的趙國名將、大軍事家,在戰國末期李牧是趙國乃至六國里唯一良將,是當時唯一可以抵禦秦國的武將了,但一代名將沒有輸在疆場,而被小人構陷。白起李牧都是 受封「武安君」二人都是死於政治能力低下。

李牧先是抗擊匈奴;後是與秦國做戰 ,在宜安之戰重創秦軍,得以名揚天下,李牧開創了中國戰爭史中以步兵殲滅騎兵的典型戰例,而且李牧善於打是圍殲戰。

漢文帝曾言,我要有李牧何懼匈奴「嗟乎!吾獨不得廉頗、李牧時為吾將,吾豈憂匈奴哉首先必須承認,李牧再牛逼,李牧即便不死,秦國還是會滅趙。因為其國家力量決定了一切,不是個人能力可以扭轉的。

如果說,廉頗的作戰特點是善守的話,那李牧就是能攻了,在北地20多年與匈奴作戰中,幾乎全殲敵軍。而且是擅長多兵種協同作戰。李牧首開10幾萬步兵軍團全殲10萬游牧騎兵軍團的戰例,這絕對是開創性的,給後世衛青,霍去病提供了範例與經驗。

在調回以後,李牧能夠伐燕取武遂、方城,兩次以弱聲腔大敗秦軍。顯示了高超軍事指揮才能。白起百戰百戰。相比之下,王翦面對李牧也只有使用反間計而已,但這樣的計策雖然庸俗,但往往很管用。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戰國四大名將

⑹ 戰國四大名將分別是誰

戰國四大名將是指戰國時代四位著名的將領。《千字文》中以“起翦頗牧,用軍最精。宣威沙漠,馳譽丹青。”來形容這四位將領的功績。這四位將領分別為:秦國的白起、王翦,趙國的廉頗、李牧。

他們都是從軍中最基層的軍官做起,憑借自己的努力一步一步成長為秦、趙兩國最為倚重的大將。代表了戰國時期實戰的最高水準。

一、讓天下人聞風喪膽的大秦殺神白起

白起是中國歷史上戰功最輝煌的將軍,戰國時期最為顯赫的大將,征戰沙場三十餘載,六國軍隊只要聽說是他帶兵來戰,都嚇得望風而栗。史書上有確切的記載:所有的國家都不敢與秦戰,後面加了一個注釋,就是因為秦人有此將軍!一個將領到了這樣的一種地步,這在戰爭史上是很少見的。他的戰績創造了中國兵法的最高實戰典範。

白起一生領兵歷經大小70餘仗,從來沒有打過敗仗,(各種歷史資料表明的確一次也沒敗過)從最低級的武官一直升到封武安君,六國聞白起膽寒。共攻四國城池大小七十餘座,殲滅四國軍隊一百餘萬。據梁啟超考證,整個戰國期間共戰死兩百萬人,白起據二分之一。

而更大的憂患還在朝中,昏聵的趙王遷,對那個誣陷過廉頗的秦國間諜郭開寵信不疑。王翦知道李牧不除,秦軍在戰場上不能速勝,遂稟告秦王,再次施行反間故計,讓郭開散布謠言,說李牧、司馬尚勾結秦軍,准備背叛趙國。趙王遷不作分析,馬上派趙蔥及齊將顏聚取代李牧。一直信守“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李牧為社稷軍民計,拒交兵權,繼續奮勇抵抗。趙王、郭開便暗中窺探,乘其不備之時,加以捕獲殘殺,並罷黜廢免了司馬尚。

三個月後,王翦大破趙軍,殺死趙蔥,俘虜了趙王遷及顏聚,攻取邯鄲,滅掉了趙國。

四、驍勇善戰,名振天下的廉頗

廉頗是四大名將中武功最強的,謀略能與白起相比,其一生征戰數十年,攻城無數,殲敵數十萬,而未嘗敗績。周赧王三十二年(前283),廉頗率軍攻齊獲勝,封為上卿。曾居功驕傲,對出身低微、資歷甚淺的藺相如位居己上不服,後知藺相如顧全大局,確有相才,遂負荊請罪,結成生死之交,協力抗秦,傳為美談。廉頗為將剛勇,用兵持重,多次率軍擊敗齊、魏等國。

周赧王五十五年(前260年),秦、趙雙方的軍隊在長平(今山西高平縣西下)相峙。這時,趙惠文王已死,他的兒子趙孝成王繼位。趙國的國勢已大不如前,廉頗統帥趙軍,他針對秦軍來勢洶洶的鋒芒,採取守勢,築壘堅守,不與秦軍直接交鋒。秦軍多次挑戰,廉頗堅守不出,想以長期堅壁固守消耗、疲憊對方,迫使秦軍不戰自退。秦軍屢屢求戰不得,就千方百計地想要去掉廉頗。他們散布謠言說:“秦軍不怕廉頗,只怕趙括。

假如趙括擔任大將,秦國就非敗不可了。”趙王不知是計,輕信了謠言,埋怨廉頗堅守不戰,有失國威,改派趙括為將代替廉頗。趙括雖然自幼熟讀兵書,但缺乏實戰經驗,只會紙上談兵。

他指揮軍隊和秦軍交戰,被打得落花流水。趙括本人被殺,四十餘萬趙國官兵被秦將白起坑殺四十萬大軍。這時,趙王後悔不迭,才重新起用廉頗統兵。正如司馬光所言:“廉頗一身用與不用,實為趙國存亡所系。此真可以為後代用人殷鑒矣。”

第二年,秦軍包圍了邯鄲,達一年多時間,趙國幾近滅亡,是廉頗率領邯鄲軍民奮力抵抗,又得到楚、魏兩國軍隊趕來救助,才得以解除邯鄲的包圍。關於這場戰役,其悲烈程度堪比斯大林格勒保衛戰和柏林戰役。秦國對趙直接間接動用兵力在六十五萬人左右,其中對邯鄲作戰的部隊就達四十五萬人。

說其悲烈,更多的是雙方的實力對比,如前所述趙國的兵力、國力在長平之戰後已大不如前,邯鄲地區可作戰的部隊不過十萬。且在秦軍不斷圍困和進攻下能保住都城不破,實在令人驚嘆。邯鄲之戰以其說是是趙軍的勝利不如說是趙民的勝利,趙國下民主要是邯鄲下民為保衛邯鄲所付出代價是沉重的,“趙亡卒數十萬,邯鄲僅以城免”是何其的悲壯。試想一下戰前趙國各地的軍隊、糧草源源不斷匯聚邯鄲,趙國下民眾志成城日日夜夜修繕城池,磨礪兵刃的情景,是何其壯觀。

由此可見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部隊所具有的慷慨悲涼的氣質、血氣尚武的傳統、同心志協的風氣是多麼的重要。

公元前251年,燕王聽從丞相栗腹的意見,以為長平一戰,趙國國內只剩下一些老弱病殘,大概有機可乘,就派兵進攻趙國。趙軍在廉頗的指揮下英勇奮戰,大破燕軍,殺死了燕軍主將栗腹,並乘勝進軍,包圍了燕國都城薊(今北京),燕國只好割地求和。廉頗因功封為信平君,代理相國。

公元前245年,趙孝成王去世,其子趙悼襄王繼位。襄王聽信了奸臣郭開的讒言,解除了廉頗的軍職,派樂乘代替廉頗。廉頗因受排擠而發怒,攻打樂乘,樂乘逃走。廉頗於是離趙投奔魏國大梁(今河南省開封市)。廉頗去大梁住了很久,魏王雖然收留了他,卻並不信任和重用他。趙國因為多次被秦軍圍困,趙王想再任用廉頗,廉頗也想再被趙國任用。趙王派遣使者宦官唐玖去帶著一副名貴的盔甲和四匹快馬到大梁去慰問廉頗,看廉頗還是否可用。廉頗的仇人郭開卻唯恐廉頗再得勢,暗中給了唐玖很多金錢,讓他說廉頗的壞話。

趙國使者見到廉頗以後,廉頗在他面前一頓飯吃了一斗米,十斤肉,還披甲上馬,表示自己還可有用。但使者回來向趙王報告說:“廉將軍雖然老了,但飯量還很好,可是和我坐不多一會就上了三次廁所。”趙王認為廉頗老了,就沒任用他,廉頗也就沒再得到為國報效的機會。

楚國聽說廉頗在魏國,就暗中派人迎接他入楚。廉頗擔任楚將後,沒有建立什麼功勞。他說:“我思用趙人。”但趙國終究未能重新啟用他,致使廉頗,抑鬱不樂,最終死在楚國的壽春(今安徽省壽縣),年約八十五。十幾年後,趙國被秦國滅亡。

⑺ 春秋戰國四大名將

分別是秦國的白起和王翦、趙國的廉頗和李牧。戰國四名將的戰功都很偉大,卻沒有軍事著述,只有《千字文》中以「起翦頗牧,用軍最精。宣威沙漠,馳譽丹青」來形容這四位將領的功績。

白起,戰國時秦國郿(今陝西省眉縣常興鎮)人。秦昭王十三年(前294年),白起任左庶長,領兵攻打韓的新城(在今河南伊川縣西)。

王翦(?-公元前220年),頻陽(今陝西富平東北)東鄉人,秦國名將。據說,周靈王太子宗敬,人稱王家,因以為氏,王翦是宗敬的十四世孫。秦王尊其為師。

李牧,戰國時期趙國柏仁(今河北隆堯)人。他的生平活動大致可劃分為兩個階段,抗擊匈奴,在趙國的政治軍事活動。千字文中的「宣威沙漠」所指的就是李牧破匈奴、東胡,降林胡,滅襜襤的事跡。

廉頗。戰國後期,齊、楚、燕、韓、趙、魏、秦七個大諸侯國,都想要稱雄天下,相互兼並的斗爭十分激烈,戰爭的烽火燃遍了整個中國大地。頻繁的戰爭產生了眾多的軍事家,趙國的廉頗就是活躍在當時軍事舞台上的著名將領。是戰國四大名將之一。

(7)中國戰爭史上四大名將擴展閱讀

白起人生最出名的一戰,就是長平之戰,而這一戰千古永傳的原因,並不是惠文王的臨陣換將,也不是趙括的紙上談兵 (實際上趙括不是紙上談兵,而是趙國根本就沒法使用廉頗那一套的消耗戰,趙國支持不下去了。

所以換做誰也沒法像廉頗那樣龜縮打消耗戰),而是白起的坑卒四十萬!要是沒有白起的坑殺趙兵四十萬,這長平之戰,恐怕早就被歷史的長河淹沒了。當然白起也確實稱得上名將,畢竟全殲對方主力。

⑻ 春秋戰國時期的四大名將是哪四個

廉頗、李牧、白起、 王翦

⑼ 詳述中國戰國四大名將.

在我國的歷史長河中有些年代是人才輩出,在歷史中留下了重重的一筆。如春秋戰國時期,西漢時期,三國時期,盛唐時期等等,在這些年代裡,名家如雨,名將如雲。說到戰國時期,就不得不提戰國四大名將:白起,王翦,廉頗,李牧。以司馬遷著《史記*六國年表》記載為實,戰國始於公元前475年,結束於始皇26年(公元前221年)秦王政統一中國,在此274年中傑出的將領數不勝數,但期間最為有名的當為被後人稱為「戰國四大名將」的白起,王翦,廉頗,李牧四人。在此四人當中最為世人所崇拜和推崇的當為白起。 白起(?—前258),又名公孫起,戰國時期秦國郿縣(今陝西郿縣東北)人,是我國歷史上偉大的軍事家。秦國本為西陲小國,孝公以商鞅變法,國家變得富饒強大,遂開始對外發展勢力。秦昭王是任白起為將。公元前294年,任白起為左庶長,領兵攻韓。次年,領軍攻韓,魏,於伊闕(今河南洛陽龍門)大破韓魏聯軍,斬首二十四萬,俘敵大將公孫喜,攻陷城池五座,因功升為國尉。後領軍數次攻韓,趙,楚等國,皆立戰功。並於公元前278年,攻陷楚國的都城郢,焚毀夷陵,向東進兵至竟陵,令楚王遠逃。同年,被秦王封為武安君(能撫養軍士,戰必克,得百姓安集,故號武安)。後乘勢攻佔楚國平定巫、黔中二郡。公元前273年,白起領兵救韓,大破趙魏聯軍於華陽,斬首一十三萬,後有與趙將賈偃交戰,溺斃趙卒二萬人。公元前264年,白起攻韓陘城,陷城五座,斬首五萬。公元前260年,秦王命左庶長王齙攻韓,以取上黨,百姓逃入趙國。後王齙攻趙,趙於長平抵抗,趙以廉頗為將,堅守不出,秦軍久攻不能克。後利用流言使趙王以趙括代廉頗,秦則以白起為將。白起誘敵成功,包圍趙括大軍。後射殺趙括,四十萬趙軍投降。白起道:「趙卒反復,非盡殺之,恐為亂。」遂坑殺四十萬降卒。公元前259年,秦王派王陵攻邯鄲,不能。遂令白起領兵,白起以有病拒之。後以王齙代王陵,仍不能克,秦王又令白起出征,白起仍以病拒絕出征。秦王大怒。後將白起被貶遷出咸陽,白起有怨,後為秦王賜死。白起一生爭戰達37年,攻取城池70餘座,殺敵百萬,未逢一敗,被稱為「軍神」(又「殺神」)。司馬遷稱贊「料敵合變,出奇無窮,聲震天下。 王翦(?-前212),頻陽東鄉人(今陝西銅川)。公元前236年,王翦率軍攻趙,奪城九座。公元前229年,王翦從郡上發兵,攻趙井陘。趙王派李牧前往,兩軍相持一年多。後秦以離間計使趙王派趙蔥代李牧,李牧不從,趙王以隱蔽手段殺李牧。李牧一死,趙國無人能抵擋王翦,王翦勢如破竹,殺趙主將趙蔥,虜趙王遷,迫使趙國投降。公元前227年,太子丹派荊軻以獻圖為名刺殺秦王政,未果。派王翦前往攻打,大破燕代聯軍,奪燕都城薊,取太子丹首級,燕王喜遷都,燕已名存實亡。公元前225年,王翦子王賁以黃河之水灌魏大梁,滅魏。嬴政問李信:多少人可以伐楚?李信:二十萬足以。秦王政問王翦:多少人伐楚可成?王翦:非六十萬不可。政以王翦年老,膽小,遂派李信伐楚。後李信為楚軍所敗,秦王政親請王翦,讓其領兵伐楚。王翦率60萬大軍伐楚,出發前,王翦請求秦王先行賞賜予許多良田、美宅、園林池苑等,並說為子孫後代所求,表明了自己的意志,以此打消了秦王的疑慮。後大破楚軍,殺楚將項燕。公元前223年,攻陷楚都壽春,虜楚王負芻。後又率軍平定百越之地。後其子王賁分別於公元前222年滅燕,公元前221年滅齊。秦國統一了六國。王翦一生不僅戰功顯赫,更重要的是能保全自己,更顯示出他的智慧。 廉頗,生卒年不詳。主要活動在趙惠文王(前298―前266)、趙孝成王(前266―前245)、趙悼襄王(前245―前236年)時期。廉頗於前283年帶趙軍伐齊,深入齊國境內,奪取晉陽,威旗諸侯,而趙國也隨之越居為東方各諸侯國之首。前280年,秦王欲與趙王在澠會盟言和,藺相如與廉頗都贊成趙王前往,在期間,藺相如於秦王周旋,而廉頗於周邊安排周密,令秦國不敢妄動,使趙王平安而歸。後藺相如升為上卿位在廉頗之上,廉頗心有嫉妒,侮辱藺相如,藺相如不為所動,後廉頗感動,負荊請罪,二人結為生死之交,這也是後人廣為流傳的「將相和」。因廉頗,藺相如交和,趙國內部團結一致,使秦國十年內不敢攻趙。後趙奢病死,藺相如病重。秦攻趙,廉頗於長平抵擋,堅守不出,秦軍不能攻下。後趙王中離間計,派趙括換廉頗,後被白起大敗,四十萬趙兵被坑殺,趙國從此一蹶不振。前251年,廉頗率8萬趙軍大敗燕國40萬,殺燕將栗腹,後長驅直入500里,於前250年,圍燕都薊,逼燕國割城求和。後廉頗不為趙王所重用,後又至楚為將,鬱郁不得志,卒於楚壽春。 李牧(?-前229)。李牧的生平活動可劃分為兩個時期:前期在趙國北部抗擊匈奴;後期在朝中參於軍政,抵禦秦國為主。李牧是我國歷史上第一位抗擊匈奴的中原將領,開始李牧大力訓練騎射,嚴格管理烽火警報,並多派間諜偵察,凡有敵來襲,都堅守不出。長久以來,邊境即無大勝也無重大損失。後換將,新任將領每戰必出,每戰必敗。後趙王又令李牧上任,而李牧仍用老方法。幾年後以大部隊出動,匈奴以小股部隊騷擾,李牧佯裝不敵,誘敵大軍前來,後一舉殲滅匈奴騎兵十餘萬人,並攻滅、收伏了襜襤、東胡、林胡等三個游牧部落,匈奴單於10多年都不敢近趙國邊境。前233年,秦國大軍威脅到趙國後方,趙王以李牧為大將軍,於宜安殲敵十萬。次年,李牧又於番吾擊退秦軍。前299年,秦王政派大將王翦攻趙,趙王派李牧,司馬尚率軍抵抗,秦軍久攻不下。後用離間計使趙王用趙蔥代李牧,李牧不從,並被趙王所殺。一代名將就這樣而去,令人頗感遺憾。

閱讀全文

與中國戰爭史上四大名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