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軍事戰爭 > 抗日戰爭各戰區消滅日軍人數

抗日戰爭各戰區消滅日軍人數

發布時間:2021-02-27 13:37:30

1. 八年抗戰,中日軍傷亡人數各是多少

據中華民國國防部1946年統計,抗日戰爭中,國民政府軍作戰傷亡萬7926人、病亡42萬2479人,總計損失365萬0465人。

《中共抗日部隊發展史略》記載:中共抗日部隊人員損失共計58萬4267人,其中傷29萬0467人、亡16萬0603人、被俘4萬5989人、失蹤8萬7208人。

日軍在侵華戰爭中死亡的人數約為44萬人(日本厚生省1964年調查後統計)(不包括印緬戰場上中國遠征軍和駐印軍和美英協同殲滅的約16萬日軍及蘇軍在東北消滅的日軍。)

(1)抗日戰爭各戰區消滅日軍人數擴展閱讀

抗日戰爭中,中國的損失。

中國平民則約有900萬死於戰火,另有800萬平民死於其他因素,9500萬人成為難民。中國在戰爭中所承受的損失極大,按1945年貨幣折算,約為6500億美金。

而據蔣夢麟的回憶錄稱有一千四百萬壯丁被拉夫後死於飢餓疾病。

另有估計中國抗戰直接人口損失可累計之估計數為2062萬人,合可累計之戰爭直接傷殘人口,軍民傷亡最低限為3480萬人;

同時,還有估計認為,中國抗戰直接傷亡人口合計可能在4100萬上,合戰時失蹤被俘等項數字,戰爭直接給中國造成的死亡、傷殘及失蹤等項人口損失共計超過4500萬人;

而從人口損失的角度看,抗日戰爭時期中國人口損失總數應在5000萬人以上。

整個抗日戰爭期間,中國(含國共兩黨)軍隊共進行大規模和較大規模的會戰22次,重要戰役200餘次,大小戰斗近20萬次,總計殲滅日軍150餘萬人、偽軍118萬人。

戰爭結束時,接收投降日軍128萬餘人,接收投降偽軍146萬餘人。關於八年抗戰中國的損失,抗戰勝利後,抗戰賠償委員會作出的《中國責令日本賠償損失之說貼》指出,淪陷區有26省1500餘縣市,面積600餘萬平方公里,人民受戰爭損害者至少在2億人以上。

自1937年7月7日至戰爭結束,我軍傷亡331萬多人,人民傷亡842萬多人,其他因逃避戰火,流離顛沛,凍餓疾病而死傷者更不可勝計。

直接財產損失313億美元,間接財產損失204億美元,此數尚不包括東北、台灣、海外華僑所受損失及41.6億美元的軍費損失和1000多萬軍民傷亡損害。

此外,七七事變以前中國的損失未予計算;中共敵後抗日所受損失也不在內。經過中國歷史學家多年研究考證、計算得出,在抗日戰爭中,中國軍民傷亡共3500多萬人,中國損失財產及戰爭消耗達5600餘億美元。

2. 抗日戰爭期間,中國軍隊總共消滅了多少日軍

抗日戰爭期間日軍傷亡130餘萬。

3. 抗日戰爭中,中國人共消滅日軍多少。

這個不好考證了 一是不宣傳 二是不準確

我搜索了下 就發現了日軍傷亡人數的三個版本

1.中國戰場斃傷俘日軍155.9萬餘人,占日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軍隊傷亡人數的60%以上。

2.中國戰場斃傷俘日軍155萬餘人,占日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軍隊傷亡人數的75%以上。

3.中國戰場斃、傷、俘日軍133萬餘人,占日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軍隊傷亡人數的70%。

《日本陸海軍事典》(資料來源為日本厚生省援護局1956年3月調查數據)
1937年7月7日到1945年8月14日(蘆溝橋事變到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前)
滿洲地區:陸軍損失:兩萬六千人(26,000)海軍損失:五百人(500)合計損失:兩萬六千五百人(26,500)
中國大陸本土地區:陸軍損失:三十八萬五千兩百人(385,200)海軍損失:一萬九千四百人(19,400)合計損失:四十萬零四千六百人(404,600)
緬甸、印度地區:陸軍損失:十六萬零四百人(160,400)海軍損失:一千五百人(1,500)合計損失:十六萬一千九百人(161,900)
台灣地區陸軍損失:兩萬七千二百人(27,200)海軍損失:一萬零兩百人(10,200)合計損失:三萬七千四百人(37,400)
1945年8月15日以後(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後)
滿洲地區:陸軍損失:一萬九千九百人(19,900)海軍損失:三百人(300)合計損失:兩萬零二百人(20,200)
中國大陸本土地區:陸軍損失:五萬零四百人(50,400)海軍損失:七百人(700)合計損失:五萬一千一百人(51,100)
緬甸、印度地區:陸軍損失:兩千六百人(2,600)海軍損失:零(0)合計損失:兩千六百人(2,600)
台灣地區陸軍損失:一千三百人(1,300)海軍損失:四百人(400)合計損失:一千七百人(1,700)
日本在二次大戰中各戰場的陸海軍人死亡合計兩百一十二萬一千人(2,121,000)~~~~~~~~~~~~~~~~~~~~~~~
該資料中把死亡統計時段分為1937年7月7日到1945年8月14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前),和1945年8月15日以後(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後)兩個時段,是因為前一個時段是戰場上的戰死,而在後一個時段日本已經投降。這期間的軍人死亡則是屬於戰俘死亡等其它原因,嚴格說不應算為戰死。

4. 新四軍在整個抗日戰爭中,分別消滅了多少日軍和偽軍

具體數字已經不可考證,因此無法得出准確的數字。可考的數據顯示在抗版日戰爭期間,在華日軍人數最權多時有近200萬,協助日軍的中國偽軍(包括汪偽軍、偽滿軍、偽蒙軍)最多時超過100萬(整個抗戰期間偽軍總人數約為210萬)。其中日軍損失48萬3708人,而傷者更達193萬4820人。

5. 抗日戰爭中國軍消滅多少日軍

大陸史學界通常使用的數據為中國殲滅日軍133萬。如宋時輪(解放軍開國上將)在紀念抗日戰爭勝利40周年的文章里說,「在抗日戰爭的八年中,我敵後戰場共殲滅日軍五十二萬餘人。就整個中國戰場來說,日軍被中國軍隊斃傷俘的總數,據日本方面的統計,達一百三十三萬餘人。這還不包括其在東北地區前六年中的傷亡數和滇緬作戰中被中國軍隊斃傷數。」
《日本陸海軍事典》引用厚生省(相當於日本衛生部)1956年3月的調查數據說,從1937年7月7日到1945年8月15日,日軍在中國關內戰死40.46萬人,在東北戰死2.65萬人,在緬甸、印度戰死16.19萬人,在台灣戰死3.74萬人;1945年8月15日後,由於八路軍、新四軍、蘇軍繼續對日作戰,日軍又在中國關內戰死5.11萬人,在東北戰死2.02萬人。以此計算,在廣義的中國戰場上,共有70.6萬日軍死亡。

6. 抗日戰爭中國共兩黨共消滅多少日軍

在中國大陸戰死(來不包括蘇源軍在東北進攻日軍造成的傷亡)日本官方統計大概45-60萬人左右,中國官方統計因為國共兩黨為擴大自己影響而報告的數字均不可信,據後來史料推斷,中共在8年抗戰中共消滅日軍5萬名左右,而國民黨的數字應該是中共的9倍左右 即45萬。這個數據是根據雙方進行戰爭的激烈程度以及擊斃對方將帥的數字統計而來。正好印證日軍公布的傷亡人數 應該是比較權威的。

7. 抗日戰爭中各大會戰分別損失多少人,殲敵多少人

1939年底至1940年初的冬季攻勢是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後國民黨軍隊發動的一場規模宏大的進攻性戰役,此役中國軍隊直接參戰兵力約71個師,55萬餘人,與敵作戰1340次,其中主動出擊1050次,斃敵九萬多人,我軍傷亡七萬多人。在國民黨的抗日史上佔有重要的一頁。對於這次戰役,大陸史學界很少進行全面、深入地研究。

淞滬會戰:1937年8月13日-11月11日
主要將領:蔣介石、張治中、陳誠、謝晉元(四行倉庫)
「八一三」淞滬會戰是抗戰爆發以來,中日雙方規模最大的一次會戰。3個月的戰役中,雙方都投入幾十萬兵力。由於中國軍隊戰略不當,武器裝備落後,在付出33萬多人的巨大損失後,最終被迫匆忙撤退,並直接導致了南京會戰的失利。此戰日軍傷亡5萬餘人。

太原會戰:1937年9月13日-11月
主要將領:閻錫山、林彪(平型關)、衛立煌(忻口) 1937年9月13日,日軍佔領大同後向太原進攻,中國軍隊由於指揮混亂,布置不當,被迫從太原突圍。此戰中國守軍英勇抵抗,付出了重大犧牲,消滅敵軍2萬餘人。但從此國民黨軍在華北戰場的正規戰爭宣告基本結束。

徐州會戰:1938年1月-5月21日
主要將領:李宗仁、孫連仲、池峰城(台兒庄) 日軍打通了津浦線,擴大了佔領區,但未能消滅中國軍隊主力。國民黨軍的防禦作戰和主動轉移為此後的武漢保衛戰贏得了4-5個月的時間。其中台兒庄大捷消滅日軍1萬多人,極大地鼓舞了全國人民的抗戰意志。

蘭封會戰:1938年5月21日-6月
主要將領:薛岳 日軍試圖在徐州會戰後繼續擴大戰果,板垣征四郎師團孤軍深入,被以薛岳為首指揮的中國軍隊包圍。最後由於蔣軍嫡系將領的無能,中國軍隊最終功虧一簣。

武漢會戰:1938年6月-10月
主要將領:陳誠、白崇禧(代)、薛岳(萬家嶺)、徐煥升(空軍東征)
歷時4個半月的武漢會戰雖然最終以武漢失守為結束,但國民黨軍隊的正面抵抗取得了斃傷敵軍4萬人、近10萬日軍因戰斗、氣候、疾病等原因暫時喪失作戰能力的巨大戰果,極大地消耗了日軍的有生力量,抗日戰爭從此進入相持階段。

廣州戰役:1938年10月
主要將領:余漢謀
日軍控制了廣州及附近要地,廣州失陷。廣增之戰,雙方傷亡不少:日本防衛廳的《中國事變中國作戰史》載:日軍傷亡1923名。中國軍方記載:中國官兵陣亡2954名,傷5645名,失蹤2643名。

南昌會戰:1939年3月-4月
主要將領:羅卓英、上官雲相
南昌失守。此戰,是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後中日軍隊的首次交鋒,日軍糾集重兵,先發制人,攻勢極為猛烈。中國守軍奮勇抵抗,兵力損失達43000餘人。

隨棗會戰:1939年5月1日-20日
主要將領:李宗仁、張自忠
武漢會戰之後,日軍為消除鄂北、豫南方面中國軍隊對武漢的威脅,向湖北隨縣棗陽地區發動進攻。國民黨軍隊消滅斃傷敵軍1.3萬人,第5戰區也付出了較大的犧牲。日軍未能達到預定戰略目標。

第一次長沙會戰:1939年9月14日-10月
主要將領:薛岳、羅卓英
日軍動用10萬兵力,卻在第九戰區第十五集團軍的抵抗下損失慘重。日軍承認「在部分戰場上,部分戰況之激烈超過了諾門坎」。在中國軍隊反擊下,日軍傷亡達2萬人,被迫撤退,中國軍隊傷亡3萬多人。

桂南會戰:1939年11月13日-1940年10月30日
主要將領:白崇禧、杜聿明(昆侖關)
日軍佔領南寧和昆侖關後,國民政府從數百公里外急調10個精銳師,對日軍發動立體化進攻,取得昆侖關大捷,迫使日軍改變對廣東的作戰計劃,造成日軍在戰略上的部分被動。

冬季攻勢:1939年12月-1940年3月
主要將領:蔣介石、李宗仁、薛岳
在這次攻勢中,中國軍隊直接參戰兵力約71個師,55萬餘人,與敵作戰1340次,其中主動出擊1050次,斃敵九萬多人,我軍傷亡七萬多人。冬季攻勢是中國軍隊繼鴉片戰爭以來第一次對外主動出擊,改寫中國百年來基本上只有「挨打」的歷史,日軍亦承認這次作戰中我國軍隊的英勇。更為重要的是,抗日戰爭從被動挨打轉入主動進攻,一掃全國民眾之頹喪之氣,樹立起抗戰必勝之決心。

棗宜會戰:1940年5月1日-6月18日
主要將領:李宗仁、張自忠
張自忠上將殉國於南瓜店,宜昌失陷。棗宜會戰是武漢會戰以來,日軍對正面戰場最大規模的一次進攻。

豫南會戰:1941年1月25日-2月7日
主要將領:李宗仁
豫南會戰是武漢周圍地區防禦作戰中的一次戰役。日軍一度攻佔安徽界首和太和,但在傷亡9000人後,日軍最終撤退。

上高會戰:1941年3月15日-4月9日
主要將領:羅卓英、王耀武
為保證南昌及附近佔領區的安全,日軍發動試圖消滅贛北中國軍隊主力的上高會戰。日軍在三路圍攻、其中兩路受阻的情況下,形成一路孤軍深入,被中國軍隊包圍而倉皇撤退,傷亡高達1.5萬人。

晉南會戰:1941年5月
主要將領:衛立煌、唐淮源(中條山)
此次戰役日軍的目的是「在華北要殲滅山西南部的中央軍」。中國軍隊傷亡4.2萬餘人,被俘3.5萬餘人,日軍傷亡僅為中國軍隊的1/12,成為「抗戰史上最大的恥辱」。

第二次長沙會戰:1941年9月-10月1日
主要將領:薛岳、王耀武
中國軍隊第六戰區在正面戰場主動發起1941年以來惟一一次主動進攻作戰,殲滅日軍7000人。最終由於第九戰區指揮失誤,日軍一度攻佔長沙,中國軍隊傷亡失蹤7萬人,日軍傷亡2萬人。

第三次長沙會戰:1941年12月23日-1942年1月6日
主要將領:薛岳、李玉堂、方先覺
中國軍隊第九戰區制定了堅壁清野,誘敵深入的戰略,取得了長沙會戰大捷,共斃傷日軍5萬餘人。成為「12月7日(日軍偷襲珍珠港)以來,同盟軍惟一決定性之勝利」。

第一次入緬作戰:1942年3月至8月
主要將領:衛立煌(未到任) 羅卓英(繼任)
第一次遠征失敗之後,滇緬公路中斷,10萬遠征軍經血戰只有4萬餘人安全撤離。日本既封鎖了國際援華運輸線,又打開了西攻印度的大門。原有的作戰物資轉而通過駝峰航線與中印公路輸送。
遠征軍第一次入緬作戰,出動103000人,傷亡56480人(絕大部分在胡康河谷野人山)。日軍傷亡約4500人,英軍傷亡1.3萬餘人。

第二次緬甸大反攻:1943年至1945年3月
主要將領:陳誠 衛立煌(1943年冬繼任)
主要將領:總指揮 史迪威 副總指揮 鄭洞國(遠征軍駐印軍)
第二次入緬作戰,中國駐印軍傷亡1.8萬餘人,殲滅日軍4.8萬餘人,解放緬甸土地約13萬平方公里。滇西中國遠征軍傷亡67403人,殲滅日軍21057人,解放滇西全部土地約3.8萬平方公里。中國遠征軍完成了中國戰略大反攻的全面勝利。

共產黨方面:

百團大戰:1940年8月-12月
主要將領:彭德懷、左權
中方損失約一萬七千人;斃傷日方兩萬余日本軍人、約五千偽軍;拔除據點2900多個,繳獲各種火炮50多門、各種槍5800多枝。

8. 抗日戰爭共消滅日本軍人多少人

從1931年至1945年根據中國比較客觀的戰史資料統計共殲滅(斃傷俘)日軍186萬餘人(包括印緬戰場)。其中擊斃日軍大約61.5-65萬之間,作戰中日軍陣亡50萬左右。根據日本戰史日軍在1937至1945年間在中國戰死25萬,加上1931年至1937年盧溝橋事變之前的也就是27.5萬。日本戰史明顯的縮小了數字。我們認為在14年抗戰中日軍陣亡的數字總計為50-53萬之間比較可靠,因作戰負傷而死亡等因素日軍總的死亡人數也就是在62-66萬之間。負傷大約95-100萬(按單個人計算,不按人次),戰時14年日軍被俘虜的總人數10-12萬左右(90%是人民軍隊和國民黨軍在1945年夏季反攻時俘虜的)
國軍傷亡被俘人數390萬,共軍傷亡被俘人數33萬。基本是我方3人換日軍1人。如果是1937-1938年的話那就是我方4-5人,換日軍1人。共軍換日軍是1:1.國軍換日軍是6:1或者7:1.到美國援助國軍時這一比例就變成了3:1,或者2:1.遠征軍(駐印軍)打的較好。1944-1945年換日軍是1:2.個別部隊是1:4.日軍是比較難打的。當前某些抗戰劇呈現出娛樂化傾向這是很不嚴肅的,比如手撕日軍純粹是搞笑。
中國抗日戰爭打的很艱苦。

閱讀全文

與抗日戰爭各戰區消滅日軍人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