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軍事戰爭 > 抗日戰爭爆發使成為

抗日戰爭爆發使成為

發布時間:2021-02-27 12:11:31

㈠ 中國的抗日戰爭什麼時候開始

1931日軍發動九一八事變開始。

抗日戰爭(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簡稱抗戰,指20世紀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中國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場民族性的全面戰爭。國際上稱作第二次中日戰爭(Second Sino-Japanese War)、 日本侵華戰爭(Japanese War of aggression against China)。抗戰時間從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變開始算起,至1945年結束,共十四年抗戰。

1931年,侵華日軍發動九一八事變後,完全侵佔中國東北,並成立偽滿洲國,此後陸續在華北、上海等地製造事端、挑起戰爭,國民政府則採取妥協政策避免沖突擴大。1937年7月7日,日軍在北平附近挑起盧溝橋事變,中日戰爭全面爆發。1941年12月7日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後,12月9日重慶國民政府正式對日宣戰。 1945年8月15日,日本向同盟國無條件投降。

中國戰場是二戰的主戰場之一。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是二戰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是中華民族歷史上最偉大的衛國戰爭,是中國人民反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正義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國近代以來抗擊外敵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

拓展資料:

戰爭啟示:

1.走人民國防的道路是鞏固一國之防的唯一正確的選擇

抗日戰爭之所以勝利,最根本的,就是擯棄了那種「皇家國防」、「政府國防」的片面甚至是錯誤的國防路線,而是走了一條「人民國防」的光明大道。全國人民把抵抗日本侵略者看成是自己的事,看成是與每一個中國人的最高利益息息相關的大事,有力出力,有錢出錢,萬眾一心,紛紛參戰,用人民戰爭戰勝了一時強大的日本侵略者。如果不是這樣,而是僅僅靠政府和軍隊去抗戰,為了少數統治階級的利益去抗戰,那麼抗日戰爭是不可能勝利的。

2.只有在「三個代表」的政黨的有力領導下,人民的國防之路才能走通

在人民之中的國防能量只是潛在的,億萬民眾很難自發地投入國防。而抗日戰爭中之所以人民能成為現實的主人,就是因為有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正是中國共產黨通過政治、軍事的手段一次次粉碎了統治階級頑固派的陰謀,粉碎了日寇分化中華民族的企圖,堅持了全國最廣大人民的抗日統一戰線,才使抗日戰爭成為了一場人民戰爭,一場全民衛國戰爭。

3.統一戰線是人民國防的基本條件和重要形式

抗日戰爭之所以勝利,一個前提條件,便是在中國共產黨的倡導下,在張學良、楊虎城及全國人民的努力下,建立了一個以國共合作為基礎的抗日統一戰線。人民群眾把日本侵略者作為最大的敵人,把保衛國家作為共同的目標,攜手共進,從而使億萬中華人民的力量得到了匯集。

4.正確的戰略指導對戰爭的發展起著關鍵的作用

抗日戰爭之所以勝利,一個關鍵的原因是戰略指導的正確性。戰爭是持久還是速決,是打陣地戰還是游擊戰,何時防禦何時反攻,這些戰略對戰爭的發展趨勢,對戰爭力量的運用,起著關鍵的作用。

而中國共產黨在全面、深入、發展地分析了戰略形勢後,確定了持久戰、山地游擊戰、從戰略防禦轉向戰略反攻等戰爭指導原則,使用了許多相應的戰法,從而充分發揮了人民戰爭的優勢、中國人民的優勢,擴大了敵人的弱點,掌握了戰場的主動權,使戰場的力量對比逐步向有利於的方向發展,從而最終戰勝了日本侵略軍。

5.沒有一個人民的軍隊,就沒有人民的一切

人民軍隊是人民國防力量的骨幹,是人民抗戰力量的標志。是人民武裝力量組織的最高形式和重要環節。它不僅具有戰勝敵人的強大戰鬥力,而且忠誠於人民;它不僅能擔負作戰任務,還能幫助人民建立政權,發展生產。如果沒有八路軍、新四軍的發展壯大,也就不會有抗日戰爭的勝利。

6.建立敵後抗日根據地是人民戰爭的重要途徑

在根據地宣傳群眾,減租減息,建立人民當家作主的政權,發展生產,建立人民武裝;這一動員群眾、組織群眾的過程,是進行人民戰爭的重要有效的途徑。抗日戰爭中,中國共產黨在敵後建立了100萬平方千米的根據地,動員了1.2億群眾,組織了上百萬的軍隊和數百萬民兵,形成了一支浩浩盪盪的抗日大軍。

抗日根據地是人民國防力量的聚集器,是用人民戰爭的戰略戰術與敵作戰的戰場。眾多根據地將日軍的據點、交通線包圍起來,割裂開來,犬牙交錯,出現了一種人民戰爭的戰場奇觀,成為敵人的肉磨子和「滑鐵盧」。

7.一個偉大的民族,必然會有一種偉大的民族精神

抗日戰爭格外艱險,犧牲和流血時時威脅著人們。日本侵略者為了懾服中國人民,僅在南京一地,就殺害了中國三十萬人民。但中國人民並沒有被嚇倒,並沒有俯首甘當亡國奴,而是竭力奮戰。蔣介石令幾十萬東北軍絕對不抵抗,而東北軍將士卻求戰心切,直至以兵變逼蔣抗日。許多烈士為了保衛祖國,赴湯蹈火,血戰沙場。

在半型關戰斗中對頑抗的日軍白刃格鬥;在陽明堡戰斗中,懷抱一捆手榴彈抓住敵飛機一起在空中爆炸;八女投江決不屈服。這一切來源於中華民族幾千年來形成的不畏強暴、英勇頑強的民族傳統。雖然也有少數人由於各種原因充當了偽軍和漢奸,但這個比例是非常小的,而且偽軍中的不少人,在抗戰力量的政治攻勢下很快就覺醒了。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是偉大的,這是外國侵略者幾千年來都不能滅亡中國的根本原因,也是抗日戰爭勝利的基礎。

8.國防活動的實踐不僅需要人民,而且將錘煉人民

艱苦卓絕的八年抗戰,喚醒了人民、教育了人民、鍛煉了人民。人民的武裝力量與戰爭同步發展。通過八年抗戰,在趕走侵略者的同時,人民軍隊壯大了,從戰爭初期的不到5萬人發展到戰爭結束時的120萬軍隊,260萬民兵。人民國防力量的壯大是中國國防鞏固發展的標志和前提,是中華民族發展史上的重大事件。從此,中國的國防走出低谷,翻開新頁。

9.國防必須以自力更生為主,同時與國際社會相協調

中國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斗爭的一部分,主動與世界反法西斯陣營的國家協調,互相支持,是取得勝利的重要原因。如爭取蘇聯、美國、英國等國的支持,抓住國際上出現的對抗日戰爭有利時機等等。同時又必須堅持自力更生,依靠自己的力量,首先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中國戰場把百多萬日本軍牽制住,並給它以重大殺傷和損耗,這是對二戰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人民作出的重大貢獻。以上兩者相互促進,是抗日戰爭的重要特色。

㈡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的標志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的標志是七七事變。

1937年7月7日夜,日軍在北平西南盧溝橋附近演習時專,借口一名士兵「失蹤屬」,要求進入宛平縣城搜查,遭到中國守軍第29軍嚴辭拒絕。

日軍遂向中國守軍開槍射擊,又炮轟宛平城。這就是震驚中外的七七事變,又稱盧溝橋事變。七七事變是日本帝國主義全面侵華戰爭的開始,也是中華民族進行全面抗戰的起點。

(2)抗日戰爭爆發使成為擴展閱讀:

歷史背景

1931年9月18日,日軍挑起九一八事變,佔領中國東北,並一手炮製了偽「滿洲國」。日軍佔領東北後,將魔爪伸向華北,陰謀策動「華北自治」。

8月7日,日本五相會議通過了《國策基準》,具體地規定了侵略中國,進犯蘇聯,待機南進的戰略方案。同時,還根據1936年度侵華計劃,制定了1937年侵華計劃。從1936年5月起,日本陸續增兵華北,不斷製造事端,頻繁進行軍事演習,華北局勢日益嚴峻。

㈢ 抗日戰爭的爆發使什麼成為主要矛盾,中華民族面臨著生

抗日戰爭的爆發,使(中華民族與日本帝國主義的矛盾 )成為主要矛盾,中華民族面臨著生死存亡的危機關頭。

㈣ 抗日戰爭爆發後,以什麼為基礎的什麼正式形成了

抗日戰爭後,以國共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成立了

㈤ 抗日戰爭的爆發,使什麼成為主要矛盾

抗日戰爭的爆發,使(中華民族與日本帝國主義的矛盾 )成為主要矛回盾,中答華民族面臨著生死存亡的危機關頭。
抗日戰爭(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國際上稱作第二次中日戰爭(Second Sino-Japanese War) ,是指20世紀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中國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場民族性的全面戰爭。從1937年七七事變國民政府發表《告全體將士書》至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結束,歷時八年,被稱為八年抗戰、或簡稱抗戰;另一說法抗戰的時間應從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變開始算起,至1945年結束,共十四年抗戰。

㈥ 抗日戰爭的爆發,是什麼成為主要矛盾

抗日戰爭的爆發,使(中華民族與日本帝國主義的矛盾 )成為主要矛盾,中華民內族面臨著生死存亡的危機關容頭。
抗日戰爭(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國際上稱作第二次中日戰爭(Second Sino-Japanese War) ,是指20世紀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中國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場民族性的全面戰爭。從1937年七七事變國民政府發表《告全體將士書》至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結束,歷時八年,被稱為八年抗戰、或簡稱抗戰;另一說法抗戰的時間應從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變開始算起,至1945年結束,共十四年抗戰。

㈦ 抗日戰爭是怎麼爆發的

抗日戰爭分為: 局部抗戰 、全面抗戰。
局部抗戰是因 九一八事變(1931年9月18日,日本駐中國東北地區的關東軍突然襲擊沈陽,以武力侵佔東北。
9月18日,日本製造「柳條湖事件」,發動了侵略中國東北的戰爭。
當晚10時許,日本關東軍島本大隊川島中隊河本末守中尉率部下數人,在沈陽北大營南約800米的柳條湖附近,將南滿鐵路一段路軌炸毀。日軍在此布置了一個假現場,擺了3具身穿中國士兵服的屍體,反誣是中國軍隊破壞鐵路。日軍獨立守備隊第二大隊即向中國東北軍駐地北大營發動進攻。次日晨4時許,日軍獨立守備隊第五大隊由鐵嶺到達北大營加入戰斗。5時半,東北軍第七旅退到沈陽東山嘴子,日軍佔領北大營。戰斗中東北軍傷亡300餘人,日軍傷亡24人。這就是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
國民黨政府對日本的侵略採取不抵抗政策。事變發生前,蔣介石於8月16日致電張學良:「無論日本軍隊此後如何在東北尋釁,我方應予不抵抗,力避沖突。」當時,日本關東軍只有1萬多人,而中國東北軍駐在東北的有16.5萬人。東北軍部隊多次接受不準抵抗的訓令,在日軍突然襲擊面前,除小部分違反蔣介石的命令奮起抵抗外,其餘均不戰而退。
9月19日上午8時,日軍幾乎未受到抵抗便將沈陽全城佔領。東北軍撤向錦州。此後,東北各地的中國軍隊繼續執行蔣介石的不抵抗主義,使日軍得以迅速佔領遼寧、吉林、黑龍江3省。
九一八事變是日本帝國主義長期以來推行對華侵略擴張政策的必然結果,也是它企圖把中國變為其獨占的殖民地而採取的嚴重步驟。此後,中日民族矛盾逐步上升到主要地位,使中國國內的階級關系發生重大變動。在中國共產黨的號召下,中國人民掀起了抗日救亡運動。)
全面抗戰是因 盧溝橋事變(日本帝國主義為了佔領中國,發動了蓄謀已久的全面侵華戰爭。從1937年6月起,駐豐台的日軍連續舉行挑釁性的軍事演習。
1937年7月7日夜,盧溝橋的日本駐軍在未通知中國地方當局的情況下,徑自在中國駐軍陣地附近舉行所謂軍事演習,並詭稱有一名日軍士兵失蹤(還有可能是手錶失蹤),要求進入北平西南的宛平縣城(今盧溝橋鎮)搜查。
中國守軍拒絕了這一無理的要求。日軍向盧溝橋一帶開火,向城內的中國守軍進攻。中國守軍第29軍37師219團奮起還擊。掀開了全民族抗日的序幕。日本侵略者自1931年九一八事變侵吞我國東北後,為進一步挑起全面侵華戰爭,陸續運兵入關。到1936年,日軍已從東、西、北三麵包圍了北平(今北京市)。
中國守軍第二十九師司令部「命令前線官兵堅決抵抗,盧溝橋即是爾等墳墓,與橋共存亡,不得後退!」雙方在盧溝橋激戰,日本派大批援軍,向天津北京大舉進攻。29軍副軍長佟麟閣,132師師長趙登禹先後為國捐軀。7月,平津淪陷 。)

㈧ 抗日戰爭爆發 背景和原因

背景比較復雜,個人認為從中日雙方來看,主要是民族和領土問題在逐次專沖突中不斷加劇,屬而日方從9.18還是得逐步賭博得手,其野心越來越大,在根本有沒有做全面戰爭戰略規劃和布局的基礎上貿然採取一系列軍事和外交上的強硬態度;中方已經對中日之前的戰爭有了深刻的認識和准備,但是從上到下主要是等待時機,也就是國際大形式以及戰爭准備,包括德械師的訓練,國防線建造,以及法幣改革,以及等待歐洲的戰事開始
在77之前,日本人認為中國法幣改革完成,可能會導致其戰爭資源組織能力的大幅提升,有必要對中國進行進一步的削弱和控制,而國民政府認為日本全面戰爭的准備不足,所以在開始立場反常的強硬,所以終於導致戰爭提前爆發;而到了淞滬和南京會戰之後,由於日本認為國民政府已經喪失抵抗能力,所以拒絕談判,最終導致戰爭進入去啊面爆發階段

㈨ 抗日戰爭爆發的原因是什麼

1、戰爭起因
(1)根本原因:根據既定國策,日本在1927年東方會議上確定「征服滿蒙」的武裝侵略方針。
(2)現實原因:受1929年經濟危機的影響,日本面臨嚴重打擊。國民經濟虧損,黃金不斷外流,工業萎縮,農業告急。為了擺脫世界經濟危機造成的深重困擾,轉移國內的注意力,日本帝國走上侵略道路。另一方面,國民政府正全力圍剿紅軍,中國的內戰為日本侵華提供了可乘之機。
2、戰爭簡介
抗日戰爭(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國際上稱作第二次中日戰爭(Second Sino-Japanese War),是指20世紀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中國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場民族性的全面戰爭。從1937年七七事變國民政府發表《告全體將士書》至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結束,歷時八年,被稱為八年抗戰、或簡稱抗戰。
1931年,侵華日軍發動九一八事變後,完全侵佔中國東北,並成立偽滿洲國,此後陸續在華北、上海等地挑起戰爭沖突,國民政府則採取妥協政策避免沖突擴大。1937年7月7日,日軍在北平附近挑起盧溝橋事變,中日戰爭全面爆發。
在戰爭初期,中國投入大量軍隊以遏制日軍的進攻;隨後交戰雙方即轉入相持,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敵後力量逐漸發展壯大,1941年12月7日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後,美國的羅斯福政府正式對日宣戰,中國戰場成為二戰(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簡稱)的主戰場之一。
1945年8月15日,日本向同盟國無條件投降。抗日戰爭對中國造成了巨大的人員和財產損失,但戰爭過程中民眾的國家觀念得到了增強,戰爭的勝利極大的提高了中國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
3、戰爭意義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反侵略戰爭和民族解放戰爭,是20世紀中國和世界歷史上的重大事件,也是戰爭史上的奇觀。
第一,抗日戰爭的勝利徹底打敗了日本侵略者,捍衛了中國的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
第二,抗日戰爭的勝利,促進了中華民族的覺醒和團結,弘揚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
第三,抗日戰爭的勝利,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維護世界和平的偉大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

㈩ 中國抗日戰爭全面爆發的標志是什麼

九一八事變來。

九一八事源變(又稱奉天事變、柳條湖事件)是日本在中國東北蓄意製造並發動的一場侵華戰爭,是日本帝國主義侵華的開端。

1931年9月18日夜,在日本關東軍安排下,鐵道「守備隊」炸毀沈陽柳條湖附近的南滿鐵路路軌(沙俄修建,後被日本所佔),並栽贓嫁禍於中國軍隊。日軍以此為借口,炮轟沈陽北大營,是為「九一八事變」

「九一八事變」是日本帝國主義長期以來推行對華侵略擴張政策的必然的結果,也是企圖把中國變為其獨占的殖民地而採取的重要步驟。它同時標志著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開始,揭開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東方戰場的序幕。

(10)抗日戰爭爆發使成為擴展閱讀:

時代背景

一戰後,日本在華擴張受到了英美列強的遏制,中國的北伐戰爭使日本在華利益受到削弱,促使日本政府調整對華政策,加快吞並中國東北地區的步伐;

20世紀30年代初,世界經濟危機發生,日本經濟遭受沉重打擊,陷入極端困境,並導致政治危機,在內外交困情況下,日本法西斯勢力決意沖破華盛頓體系對日本的束縛,趁英美忙於應付危機,蔣介石大規模「剿共」之際,奪取東北,以擺脫困境,並圖謀爭霸世界。

閱讀全文

與抗日戰爭爆發使成為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