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軍事戰爭 > 抗日戰爭改變了中國的社會性質嗎

抗日戰爭改變了中國的社會性質嗎

發布時間:2021-03-14 21:50:13

❶ 抗日戰爭時期中國的社會性質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❷ 兩次世界大戰對中國社會性質改變的作用

一:「一戰」對中國的影響

1914年8月,兩大帝國主義軍事集團進行了一次非正義的、掠奪性的戰爭,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戰火迅速延至亞洲、非洲和美洲地區。

日本借口對德宣戰,出兵中國山東,強占膠濟鐵路和青島。掌握北京政府實權的段祺瑞繼承袁世凱的衣缽,對外出賣國家主權,受日本慫恿對德宣戰。

1918年11月,「一戰」結束。1919年1月,巴黎和會召開。和會置中國(戰勝國之一)的主權於不顧,竟將德國在中國山東的一切權益轉讓給日本。巴黎和會對中國山東問題的處理,激起了全國各階層人民的憤怒。「五四」反帝愛國運動爆發,中國代表被迫拒絕在和約上簽字。

1921年8月,美國正式向在遠東有利害關系的八個國家英、日、中、法、意、比、荷、葡發出邀請,華盛頓會議召開。

其中,中國政府提出諸如取消《凡爾賽條約》中關於山東問題的條款,要日本放棄「二十一條」等一系列正當要求。1922年2月4日,中日簽定《解決山東問題懸案條約》及《附約》,恢復中國對山東的主權,日軍撤出山東。日本只在形式上放棄了「二十一條」。

2月6日,與會九國共同簽署了《九國公約》,聲稱尊重中國的獨立和領土的完整,遵守在中國之「門戶開放」或各國商務實業機會均等的原則。

《九國公約》打破了日本對中國的獨占,又使中國回復到被幾個帝國主義國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二:「二戰」對中國的影響

協約國集團倉促建立起的國際新秩序沒有經得起歷史的考驗,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

「九、一八」事變,中國人民打響了反法西斯戰爭的第一槍,進行了長期的、艱苦的抗日戰爭。「二戰」中,中國人民堅持抗擊著第二號法西斯強國——日本,是亞洲大陸上的主要戰場。

1942年,美、蘇、英、中等國代表在華盛頓共同簽署了《聯合國家宣言》,所有反法西斯的國家走到一起。

1943年,《開羅宣言》簽署:「日本竊取的中國領土要全部歸還中國……」。為戰後處理日本問題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依據。

1945年8月9日,毛澤東發表《對日寇的最後一戰》,掀起全國大規模反攻。9月9日,日本無條件投降,「二戰」結束。

中國的抗日戰爭不僅是一場民族解放戰爭,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二戰」中,它阻礙了德、日、意法西斯的進一步勾結和戰爭的擴大,支援了其他國家的反法西斯戰爭。對於最後戰勝法西斯特別是日本法西斯起到了不容抹殺的巨大作用。

中國的抗日戰爭,使中國成為國際政治舞台上一支不容忽視的力量,使中國打開了一個全新的局面。

❸ 甲午中日戰爭使中國的社會性質發生了新的變化,下面說法正...

【答案】C
【答案解析】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甲午中日戰爭的影響的准確識記。依據已學知識可知,甲午中日戰爭後,大大加深了中國的半殖民地程度,A是鴉片戰爭的影響;B是第二次鴉片戰爭的影響;D是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的影響,故選C。
考點:人教新課標八年級上冊·甲午中日戰爭·《馬關條約》

❹ 從1840年到1949年,中國的社會性質發生了2次變化,兩次社會性質是如何讓變化的變化的原因是什麼

1840年鴉片戰爭後,中國由獨立自主的封建社會轉變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1949年,中國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進入到新民主主義社會。

經過:

封建社會轉變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從鴉片戰爭到辛亥革命(1840—1911),即清王朝在其統治的最後幾十年中試圖挽救其衰亡命運而從事的現代化努力,大體經歷了三個基本階段,即洋務運動、百日維新和清末「新政」,屬封建主義現代化類型;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進入到新民主主義社會:

辛亥革命終結了封建帝制,在中國第一次建立了資產階級性質的共和國——中華民國臨時政府。邁出了中國的政治從獨裁向民主轉化的重要一步,開創了中國政治現代化的先河。

但資本主義模式的現代化卻因軍閥混戰與政治紛爭等原因而倍遭摧殘,而日本帝國主義的入侵又打斷了國民黨主持的資本主義現代化模式的推進。

抗日戰爭結束後,代表中國兩種不同命運的國共兩黨經歷了四年的國內戰爭較量,因國民黨政府本身的腐敗與無能敗退台灣,中國共產黨創建了新中國而結束。

原因:

1、鴉片戰爭前,清朝的封建統治已腐朽衰落,國內階級矛盾、民族矛盾激化,危機重重。

2、新中國成立,中國人民站起來了。

(4)抗日戰爭改變了中國的社會性質嗎擴展閱讀:

近代以來的中國,基本國情只經歷了一次根本性轉變,就是從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變革到社會主義社會初級階段。

這個轉變,經歷了從1840年鴉片戰爭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1956年社會主義改造完成的漫長歷史過程,有一百餘年。而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則起碼有「上百年」的時間,這是我們黨制定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的國情依據,也是強調基本路線一百年不動搖的歷史依據。

在近代史上中國社會主要矛盾有兩個:外國資本主義與中華民族之間的矛盾、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之間的矛盾,而前者為最主要矛盾。

但兩大主要矛盾在歷史的進程中,呈現出錯綜復雜關系和起伏狀態,兩大主要矛盾規定了近代中國的歷史主題就是要推翻外國資本—帝國主義,擺脫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統治和壓迫,爭取民族解放,國家富強,社會進步和人民幸福。

❺ 抗日戰爭的勝利改變了中國的什麼性質

是百年來中國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反侵略戰爭,也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奠定基礎,改變半殖半封的社會性質

❻ 抗日戰爭時中國的社會性質

抗日戰爭時期我們國家是買辦資本主義性質的,而且正在向國有資本轉向。

❼ 那場戰爭改變了中國抗日戰爭性質

中國抗日戰爭
這個是中國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抗日戰爭由中國軍民獨立抗擊日本軍國主義侵略開始,發展到與世界反法西斯戰爭融為一體,始終把日本陸軍主力牢牢地牽制在中國戰場,造成了日軍的重大傷亡。中國抗日戰爭為奪取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最後勝利作出了巨大的歷史貢獻。
作用:
1、中國人民揭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在世界東方開辟了第一個大規模反法西斯戰場。「七七事變」則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在東方的起點。
2、中國戰場成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中國人民的持久抗戰,打破了德、意、日法西斯瓜分全球、稱霸世界的侵略圖謀 。
3、 中國戰場牽制和斃傷日軍主力最多、持續時間最長、付出代價最大。抗日戰爭的勝利,成為中華民族由衰敗走向復興的重要轉折。
地位:
中國抗日戰爭的勝利是中華民族由衰敗走向復興的重要轉折。抗日戰爭的勝利,徹底改變了中國近代以來因外敵入侵而割地、賠款、出讓國家主權的屈辱歷史;使中華民族空前覺醒和團結,愛國主義精神得到極大弘揚;光復了自甲午戰爭以來的失地,台灣、澎湖列島等重新回到祖國的懷抱;廢除了帝國主義強加在中國人民頭上長達百年之久的一系列不平等條約,中國成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四大國之一和聯合國安理會五個常任理事國之一,贏得了應有的國際地位。中國抗日戰爭的勝利是世界民族解放史上的燦爛篇章,為被壓迫民族爭取獨立解放樹立了光輝的旗幟,極大地推動了民族解放運動的發展,使第二世界大戰後的世界格局發生了重大變化。它對中國革命的發展、對亞洲乃至世界的和平都具有重大的影響。

❽ 抗日戰爭對中國社會產生的影響

抗日戰爭是中國歷史上空前的一次反侵略戰爭和全民族解放戰爭,無論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還是在中國歷史上都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抗日戰爭的勝利,具有著偉大意義,從此中華民族由衰落走向振興。
(一)抗日戰爭的勝利,結束了近代中國在外敵入侵時屢戰屢敗的歷史,是一百多年來第一次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
從1840年開始,帝國主義列強紛紛入侵中國,由於清政府腐敗軟弱,最後都以割地賠款而告終。抗日戰爭的勝利,洗雪了百年來的民族恥辱。中國人民經過浴血奮戰,終於徹底打敗了日本這個世界第二號法西斯強國。這是中華民族的勝利,是世界和平民主力量和人類進步事業的勝利。
(二)抗日戰爭的勝利,從根本上改變了戰前世界政治格局,大大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
抗戰以前,中國在世界上毫無地位可言。中國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中國的國際地位大大提高,成了世界反法西斯陣營中四大國之一。
中國國際地位的變化,是由中國抗日戰爭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的重要地位所決定的。美國總統羅斯福曾說:「假如沒有中國,假如中國被打垮了,你想一想有多少個師團的日本兵,可以調到其它方面來作戰,他們可以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他們可以毫不費力地把這些地方打下來,他們並可以一直沖向中東。」蘇聯領導人斯大林說:「只有當日本侵略者的手腳被捆住的時候,我們才能在德國侵略者一旦進攻我國的時候避免兩面作戰。」英國首相丘吉爾說:「如果日軍進軍西印度洋,必然導致我方在中東的全部陣地崩潰。而能防止上述局勢出現的只有中國。」因此,1942年1月,26個反法西斯國家的《聯合國家共同宣言》,中國作為四大國之一在宣言上領銜簽字。1945年4月籌建聯合國,會議在美、英、蘇、中四大國首席代表輪流主持下進行。中國是聯合國創始國之一,也是安理會擁有一票否決權的五個常任理事國之一。這種國際地位的變化,在中國近代史上是有重要意義的。
(三)抗日戰爭的勝利,使中國掙脫了大部分束縛在自己身上的枷鎖,廢除了帝國列強強迫中國簽訂的一系列不平等條約。
隨著中國國際地位的日益提高,在1942年以前,蘇聯宣布放棄沙俄在中國的特權;美、英兩國政府也於1942年10月通知中國,表示願意廢除領事裁判權及其他特權(九龍租借權除外)。中國還收回了被日本侵佔達半個世紀的台灣、澎湖列島等中國領土,為國家的獨立、民族的解放邁出了至關重要的一步。
(四)抗日戰爭促進了中華民族的空前覺醒,中華民族從此由衰落轉向振興。
在中華民族面臨亡國滅種的最危急時刻,被人稱為「東亞病夫」的中華民族終於覺醒了。中國抗日戰爭是在中國共產黨倡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旗幟下,原來「一盤散沙」、四分五裂的中華各界各族人民和海外僑胞、港澳台同胞廣泛參加的一次全民抗戰。海外赤子心繫祖國,泰國1000多名華僑司機回國參加軍事運輸,美國華僑飛行員回國參戰……抗戰的勝利鼓舞了中國人民,振奮了民族精神,增強了民族自信心。
(五)抗日戰爭是中國近代歷史的一個根本轉折,為國家的獨立、民族的解放奠定了基礎,中國人民的革命事業由此走向勝利。
抗日戰爭對中國革命的發展有著扭轉乾坤的偉大意義,經過抗戰,改變了中國內部政治力量對比,大大加速了中國革命的發展過程,為新中國代替舊中國准備了精神和物質條件。鄧小平同志說:「在這場以劣勝優的戰爭中,我們成功的主要秘訣是因為有一個毛澤東的戰略戰術指導原則。」正是在毛澤東思想指導下,開創了一條半封建半殖民地人民打敗帝國主義侵略的道路,打下了建立新中國的基礎。

❾ 抗日戰爭結束到新中國成立前中國的社會性質

抗日戰爭結束後,中國社會在城市和農村的社會基礎與抗日戰爭前沒有發生實質性的變化。國民政府仍然承認1840年以後歷屆政府與各國列強簽訂的大多數不平等條約,外國軍隊在我國領土仍然有租界和駐軍,外國人仍然享有治外法權等各種特權。所以說從1840年起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止,中國社會處於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

❿ 辛亥革命,第一次鴉片戰爭和抗日戰爭的勝利這三個事件中有哪些改變了中國的社會性質

第一次鴉片戰爭,封建社會變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其他兩個均沒有改變

閱讀全文

與抗日戰爭改變了中國的社會性質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