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軍事戰爭 > 抗日戰爭14年蘇聯

抗日戰爭14年蘇聯

發布時間:2021-03-14 09:04:41

⑴ 抗日戰爭中,蘇聯人有沒有打過日本人

諾門坎事件,蘇軍慘勝,之後鑒於兩邊實力半斤八兩就簽訂了互不侵犯條約,但是呢,蘇聯可不是一個省油的,耍心眼的技術遠比他的上一代沙俄厲害的多,看著日本快咽氣了,蘇聯就因為垂涎中國外蒙古,在中國東北插了一腳,用重兵殲滅日軍關東軍,80萬關東軍投降,接收日軍所有武器裝備,然後逼迫國民政府承認外蒙獨立,否則蘇聯將把所有關東軍的武器裝備交給共產黨,蔣介石可不敢,否則他就成了中國的罪人,但又害怕蘇聯落井下石只得讓外蒙投票決定去留,投票需要時間。鑒於美軍已經在朝鮮半島登陸,蘇聯氣急敗壞把所有武器裝備全送給了共產黨,然而,外蒙也在後來獨立,蔣介石賠了夫人又折兵。

說了這么多隻想讓大家看明白俄羅斯的丑惡嘴臉,其實,蘇聯跟日軍交火只有二戰之前和二戰將近尾聲

⑵ 8年抗戰改為14年抗戰的意義原因 八年抗戰改為十四年為什麼

一、有利於完整還原抗日戰爭的歷史過程

中國抗日戰爭開始於1931年的「九一八」事變,結束於1945年日本簽訂投降書,經過了14年艱難曲折的斗爭歷程。

其中,以1937年的盧溝橋事變為界,前6年是局部抗戰時期,後8年是全國抗戰時期。具體可以從兩個方面來認識:

一方面,局部抗戰與全國抗戰各自具有鮮明的特點。局部抗戰時期,就全國范圍而言,雖然軍事行動主要發生在東北、華北及上海等局部地區,抗戰的規模、范圍、投入都比較有限,它卻與全國抗日救亡運動相互推動、共同發展;

並為全國抗戰准備著政治、經濟、思想、文化、外交特別是人心、人力等方面的條件,對於喚起民族覺醒,發動全國抗戰起到了重要作用。

全國抗戰時期,中華民族空前覺醒,舉國團結抗戰的局面業已形成,與日本侵略者不僅在全國范圍內展開了更加激烈的軍事較量,同時也在其他各領域進行了全方位的抗爭。全國抗戰的范圍之廣、規模之大、投入之多、影響之深,都是空前的。

另一方面,14年抗日戰爭是一個連貫的、發展的歷史過程。從日本方面看,自「九一八」事變發動蓄謀已久的、大規模的侵華戰爭後,無論日本在侵略的具體目標、政策、步驟和手段上如何變化;

但其實現先征服「滿蒙」、再侵佔整個中國、進而稱霸世界的大陸政策的戰略企圖始終沒有改變,其侵華戰爭由局部侵略擴大到全面侵略的罪惡步伐始終沒有停止。

從中國方面看,自「九一八」事變開始了反抗日本侵略的正義戰爭後,無論面臨的形勢多麼復雜,遇到的困難多麼巨大,中國人民抗日救亡的斗爭從未中斷過,中華民族團結覺醒的潮流從未滯緩過。

因而,中國抗日戰爭經歷了一個由局部抗戰演變為全國抗戰的歷史過程。局部抗戰是全國抗戰的基礎和准備,全國抗戰是局部抗戰的延伸和擴大,盡管二者不能等量齊觀,卻共同構成一個連續的歷史鏈條。

從這個角度說,「十四年抗戰」不僅對8年全國抗戰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而且也肯定了6年局部抗戰的歷史地位,完整還原了抗日戰爭的全過程,真正體現了對歷史的尊重。

二、有利於客觀反映中國共產黨的中流砥柱作用

抗日戰爭的基本特點,一是民族解放戰爭,二是人民戰爭。前者要求最大限度地凝聚全民族力量,建立廣泛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後者要求充分地動員和組織民眾,依靠廣大人民群眾進行戰爭。

這既是處於積貧積弱、「一盤散沙」狀態的中國免遭厄運的客觀要求,也是爭取抗日戰爭勝利的必然選擇。

掌握國家政權的國民黨集團,曾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堅持「攘外必先安內」的誤國方針,推行對內武力「剿共」、對日妥協甚至「不抵抗」的錯誤政策,既削弱了抗日力量,也給了日本侵略中國以可乘之機。

在中華民族面臨空前危機的關鍵時刻,中國共產黨代表全民族的根本利益,首先高舉起武裝抗日的大旗,肩負起民族解放先鋒的歷史重任。

中共中央自「九一八」事變後即通電全國,號召廣大民眾迅速行動起來,組織起來,建立反日武裝,驅逐日本侵略者出中國,並於1932年4月以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名義正式對日宣戰。

在中國共產黨的號召、影響和領導下,東北地區的愛國軍民沖破國民黨對日「不抵抗」政策的束縛,相繼興起為數眾多的抗日義勇軍,一度形成抗日斗爭的高潮。

義勇軍斗爭受挫後,中國共產黨直接領導的人民抗日武裝成為東北抗日斗爭的主要力量。至1937年秋,東北抗日聯軍共組建成11個軍、3萬餘人,活動范圍遍及南滿、東滿、吉東、北滿70餘縣的廣大地區。

東北抗日聯軍和此前東北抗日義勇軍進行的艱苦卓絕的抗日游擊戰爭,沉重地打擊了日本侵略者的囂張氣焰,振奮了民族精神,擾亂了日軍進攻中國關內的計劃。

繼東北愛國軍民開始抗戰後,全國抗日救亡運動屢掀高潮,上海軍民進行了「一·二八」淞滬抗戰,長城一線和察哈爾、綏遠等地的愛國軍民相繼展開了英勇抗戰,從而使局部抗戰在曲折中不斷向前發展。

為了匯聚盡可能多的力量以抗日禦侮,中國共產黨秉持民族大義,積極倡導建立廣泛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早在1933年1月,中國共產黨即發表了願在停止進攻紅軍、保證人民民主權利和武裝民眾三個條件下,與全國各軍隊共同抗日的宣言。1935年8月1日,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團草擬了《八一宣言》,呼籲停止內戰,實現對日作戰。

12月,中共中央召開瓦窯堡會議,正式確立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基本政策。此後,為促使國民黨蔣介石政府合作抗日,中共中央不斷調整政策,從「抗日反蔣」發展為「逼蔣抗日」「聯蔣抗日」;

特別是力促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為國共兩黨合作邁出了決定性的一步,推動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初步形成,准備了全民族抗戰的前提條件。

中國鄉村建設派領導人梁漱溟評價說:「自日本侵略中國後,中共提出一系列的抗日主張,特別是國共合作,一致抗日,深得人心」。

如果說抗日戰爭的歷史是靠全民族的力量寫就的,是靠中國人民的力量寫就的,那麼在局部抗戰時期,中國共產黨為凝聚全民族的力量,為動員和組織人民的力量所作出的重大貢獻,無疑是不可磨滅的。

如果因為國民黨政府在前6年局部抗戰中沒有起主導作用甚至還在一個時期內阻撓抗戰,就否定這6年抗戰的存在,那也是不符合抗日戰爭實際的。

所以,以「十四年抗戰」來敘述抗日戰爭的歷史,不僅能夠涵蓋盧溝橋事變之前愛國軍民所進行的抗爭;

比如東北抗戰、「一·二八」淞滬抗戰、長城抗戰、察哈爾抗戰、綏遠抗戰以及「一二·九」運動等重要內容,而且能夠更好地反映中國共產黨率先號召並領導廣大人民開展抗日斗爭,積極倡導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歷史事實,凸顯中國共產黨的中流砥柱作用。

三、有利於正確認識中國抗日戰爭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20世紀二三十年代,義大利、日本和德國法西斯先後粉墨登場,將這些國家推上法西斯侵略擴張的軌道,威脅著整個世界的和平與正義。

日本率先發動侵略中國東北的「九一八」事變,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法西斯戰爭策源地,也是法西斯在全球侵略擴張行動的第一個節點。從那時起,日本法西斯既是中國人民的凶惡敵人,也是世界人民的凶惡敵人。

然而中國抗日戰爭開始後,不僅在國內受到國民黨政府「攘外必先安內」和「不抵抗」政策的束縛,而且還曾在相當長時期內面臨著嚴峻復雜的國際形勢。

當時,英、法、美等國為了各自利益都極力避免與日本的矛盾激化,對其侵略行徑採取了「中立」「不幹涉」的綏靖政策。蘇聯雖在道義上同情中國,譴責日本的侵略,但出於自身利益的考慮也採取了「不幹涉」政策。

各大國對日本侵略中國行徑的放任和縱容,客觀上助長了日本的侵略氣焰,致使日本肆無忌憚地擴大侵略。德、意、日等法西斯國家也不斷加強歐洲和亞洲兩個戰爭策源地的戰略配合,加快相互勾結、稱霸世界的步伐。法西斯國家與世界各國人民的矛盾已成為世界的主要矛盾。

歷史把中華民族推到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最前列。中國人民不但肩負起挽救國家危亡、爭取民族解放的歷史使命,而且承擔了拯救人類文明、保衛世界和平的偉大責任。

「九一八」事變後,面對日本法西斯的猖狂進攻,中國人民奮起抵抗,打響了反法西斯戰爭的第一槍,揭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

盧溝橋事變後,中國開辟了世界上第一個大規模反法西斯戰場,並逐漸發展成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

至1939年9月戰爭在歐洲爆發時,中國已獨立進行了8年的抗戰;至1941年12月太平洋戰爭爆發時,中國獨立抗戰則已持續了10年之久。

在漫長而艱難的抗戰歲月里,中國不僅在為中華民族的前途命運而戰,同時也在為整個人類的前途命運而戰。

歷史表明,中國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戰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

確立「十四年抗戰」,更能完整地審視中國抗日戰爭與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密切關聯,更能完整地體現中國人民為奪取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維護世界正義與進步事業所付出的巨大犧牲和作出的重大貢獻,更能完整地講好「中國抗戰故事」。

四、尊重了所有為抗日犧牲的仁人志士

雖然說「八年抗戰」與「十四年抗戰年」,並不存在本質矛盾,但也無法否認的是,「八年抗戰」的提法,不管是有意還是無意,客觀上都在人們尤其是年輕及後代心目中;

都讓在從1931年到1937年這六年的抗戰歷史,在心目中有些淡忘或不足夠重視,尤其是在這期間為抗日犧牲的仁人志士,有些不夠同等記憶和緬懷的味道。

「十四年抗戰」的提法,在還原歷史、更有利教育後人全面記憶抗戰歷史的同時,也讓人一視同仁看待為抗戰做貢獻乃至犧牲的人和事,是對所有為抗日犧牲仁人志士的尊重。

五、有利於大力弘揚偉大的抗戰精神

偉大的抗日戰爭孕育了偉大的抗戰精神。習近平總書記將抗戰精神概括為: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視死如歸、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不畏強暴、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百折不撓、堅忍不拔的必勝信念。

抗戰精神的核心是愛國主義,這是中華兒女在數千年文明發展中形成的深沉社會心理和基本價值追求,也是中華民族生命力的支撐。

但長期以來,由於受封建宗法思想的束縛,大多數中國人只有血緣親緣認同和鄉土認同,缺乏現代意義上的對國家的責任,現代國家意識淡薄。

這也是中國近代以來反抗外來侵略屢戰屢敗的一個重要原因。但「九一八」事變的隆隆炮聲猶如沉重一擊,此後中國各族各界民眾迅速地覺醒起來;

展現出堅持國家利益至上、誓死不當亡國奴的民族自尊品格,萬眾一心、共赴國難的愛國主義意識,逐漸形成全民族團結抗戰的熱潮,用血肉築成了一座侵略者無法逾越的鋼鐵長城。

偉大的時代傳承光榮的歷史,呼喚偉大的精神。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國人民闊步行進在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征途上。

面對一系列重大挑戰,我們需要深入發掘抗日戰爭留下的寶貴戰略遺產和歷久彌新的歷史啟迪,尤其需要大力弘揚偉大的抗戰精神,獲取民族復興的強大動力,堅定「四個自信」,激勵海內外中華兒女為實現中國夢而努力奮斗。從歷史使命和時代方位來看,確立「十四年抗戰」恰逢其時。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確立「十四年抗戰」的重大意義

⑶ 為什麼抗日戰爭既是十四年抗戰又是八年抗戰

八年抗戰是全面抗戰。14年抗戰包括局部抗戰在內,更准確。

⑷ 抗日戰爭14年那年開始,那年結束

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變」爆發,日本侵華開始.
1937年7月7日,「七七事變」爆發,抗戰全專面打響.
1945年8月6日、9日,美軍分別在日本的廣島、長崎投下原子彈.
1945年8月8日,蘇聯對日宣戰,9日出兵我國東北.
1945年8月15日正午,日本天皇通過廣播宣布投降.
1945年9月2日,日本外相在美國軍艦密蘇里號上正式簽署投降書.9月9日,侵華日軍總司令岡村寧茨在南京向中國政府代表呈交投降書.抗日戰爭及二戰至此正式結束.
一般認為,該戰爭起於1937年7月7日「屬盧溝橋事變」,並在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無條件投降時結束,歷時97月又3天,共為八年,故稱為八年抗戰.這場戰爭向上可追溯到1931年9月18日的「九一八事變」,因此也有十四年抗戰之說.

⑸ 抗日戰爭14年日本屠殺了中國那麼多人,挖出來多少煤礦珍寶,為什麼日本投降時為什麼要善待他們讓他們走

1、蘇聯是工業社會,可以拿日本人修鐵路、建工廠等;這樣可以有免費的勞工。
中國是農業化社會,要是幾百萬日本在中國只能種地,種的糧食他們自己都不夠吃,自然沒法創造剩餘價值!
要是讓日本人在中國修鐵路和工廠,鐵軌從哪裡來;水泥從哪裡來。還是要進口。中國當年缺的是一整套工業體系;直到蘇聯援建156個項目,中國才建設了基本完整的工業體系!
2、日本二戰後,也遺留很多人在大陸,例如東北 民 主 聯 軍 (四野)就有4000多日本醫務人員(有資料說1.2萬人)。他們也算為中國的解放事業做出貢獻!
3、二戰後(1945.8-50年代)死在中國的日本戰俘並不在少數(約5.1萬人)!其中通 化 事件中就有1800人被打死。太原戰役,也有400日本兵被打死!(其日本人死因為:死於自殺或死於飢餓疾病的、回國船上跳海自殺的、死我黨對日寇最後一戰的,死於解放戰爭的、以及在我黨戰俘營病死的)
所以中國人對日本也沒客氣到哪裡去!

⑹ 為什麼抗日戰爭既是十四年抗戰又是八年抗戰

抗日戰爭的十四來年自抗戰是指東北義勇軍從1931年918事變後到1945年這十四年的抗戰,而八年抗戰是指全中華民族從1937年77事變到1945年8月這八年的抗戰。統稱為抗日戰爭時期。中國戰場是二戰的主戰場之一,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也是二戰的重要組成部分。

(6)抗日戰爭14年蘇聯擴展閱讀:

抗日戰爭前期國際背景:

在九一八事變後,國際局勢發生深刻復雜變化尤其是各主要國家對日本侵略中國所採取的綏靖政策,客觀上縱容了世界法西斯勢力的發展和相互勾連。

中國政府曾將希望寄託於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國際組織——國際聯盟。然而西方政治家們此時主要精力集中於歐洲戰場,此時未向中國伸出援手。而國聯的綏靖主義態度使日本對國際社會不再心存忌憚,它向日本發出了一個錯誤的信號,日本從此在侵略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⑺ 第=次世界大抗戰蘇聯的故事情節

二戰時期
20 世紀 30 年代開始,西方採用「綏靖政策」安撫希特勒,並姑息納粹德國吞並奧地利、捷克斯洛伐克,同意納粹德國在東歐和中南歐自由行動,使得蘇聯覺得西方國家企圖將法西斯「禍水東引」。蘇聯在多次提出和英法結盟建立歐洲共同防禦體系而不果,
衛國戰爭時期的宣傳畫
英法卻相繼同德國發表了帶有互不侵犯性質的《英德宣言》和《法德宣言》;與此相反,德國外長里賓特洛甫卻多次向蘇聯提出希望改善彼此關系。1939 年,蘇聯採取「禍水西推」的策略終於和德國結盟秘密簽訂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
二戰爆發後,按照該條約劃分的勢力范圍,蘇聯以「建立防止德國入侵的東方戰線」的名義,出兵與德國瓜分波蘭,侵略芬蘭並佔領東歐部分地區。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被強行並入蘇聯,此舉加速了其周邊國家向法西斯軸心的靠攏。1939 年蘇聯發動蘇芬戰爭,在付出了巨大傷亡的情況下奪回了芬蘭佔領的土地。蘇芬戰爭充分體現蘇聯重工業的落後。
1941 年 6 月 22 日,納粹德國單方面撕毀《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對蘇聯發動了突然進攻,二戰規模達到最大化。蘇聯紅軍在戰爭初期嚴重失利,遭受重大軍事損失,在開始的頭一周蘇軍就損失了 900 架飛機、幾千門火炮、1000 多輛坦克與幾十個正規師。蘇德戰場成為歐洲大陸的主戰場。
1941 年 9 月,蘇軍兵力最強大的西南方面軍在烏克蘭首都基輔三角地區被德軍包圍,整整 60 萬蘇軍被俘虜。雖然在反擊戰中救出了一些被困於戰俘營的士兵和其他人員,但絕大多數都餓死了。
1941 年 9 月 30 日,納粹德國向蘇聯首都莫斯科發動代號為「台風」的閃擊戰,妄圖在冬季到來之前攻佔莫斯科。12 月 6 日,蘇軍
1945年攻入柏林的蘇軍士兵
從莫斯科城郊開始反攻,到次年 4 月下旬擊潰德軍 50 多個師,擊斃擊傷德軍 80 多萬人,將敵軍擊退 150~400 公里,解除了對莫斯科的威脅,奪回了 60 多座城市。英勇的蘇聯紅軍在偉大的莫斯科保衛戰中的勝利宣告了希特勒「閃擊戰」的徹底破產[1] 。
1943 年初,蘇聯紅軍經過頑強抵抗,獲得斯大林格勒戰役的勝利後,蘇軍才在戰場上掌握了主動。
1945 年 5 月,蘇聯紅軍攻佔了納粹德國首都柏林,柏林戰役勝利,希特勒自殺, 德國投降,歐洲戰事結束(參考條目:蘇德戰爭)。為贏得衛國戰爭的偉大勝利,蘇聯軍民付出了 2700 多萬人(是戰前人口的 14%)犧牲的代價。[1]
1945 年 8 月 8 日,蘇聯對日宣戰,出兵中國東北和朝鮮北部,關東軍被擊斃 83000 人,被俘 594000 人。

⑻ 中國抗日戰爭究竟是8年還是14年

抗戰時間從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變開始算起,至1945年結束,回共十四年抗戰。抗日戰爭結束於1945年8月15日,但對答於其開始的時間存在爭議。

全面的抗日戰爭起於1937年7月7日的盧溝橋事變,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無條件投降時結束,歷時九十七月又八天,共為八年,八年抗戰名稱因此而來。

另一種觀點認為這場戰爭可追溯到1931年9月18日的九一八事變,這是政府私下主導的局部抗戰的開始,因此又有十四年抗戰之說。但期間6年,中日雙方出於各自原因,始終控制戰爭規模沒有擴大到國戰。

(8)抗日戰爭14年蘇聯擴展閱讀

習慣上,中國人所說的「抗日戰爭」一般指稱「中國抗日戰爭」。但各地華人習慣上也將各自所在國家或地區同時期反抗日本侵略的戰爭稱為「抗日戰爭」,並將其和中國抗日戰爭視為一體,或作為它們的總稱。

「中國抗日戰爭」在中國大陸地區也被稱作「八年抗戰」(從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 後,中國最高領導人蔣介石於7月31日發表《告全體將士書》宣告全面抗戰開始算起),但在世界其他地區一般被稱作「十四年抗戰」(於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變」算起)。

⑼ 抗日戰爭14年,傷亡超過3500萬,在這14年裡蘇聯在幹嘛中國怎麼不向蘇聯請求大力支援

由於蘇日是宿敵,蘇聯需要中國拖住日本,但同時也忌憚激怒日本造成兩國再次爆發戰爭。同時,蘇聯不希望援助國民政府後對中共方面造成危險。在這種矛盾心理下,行動上自然就不能放手大幹了。另外這種援助不是無償的,而是要中國以物資來交換的。受國力所限國府也拿不出很多物資來進行這樣的交換。同時,作為國民政府方面來講,最初也是不希望跟蘇聯(共產黨國家)有太深的關系。這就是中蘇之間在整個中國抗日戰爭前期面臨的基本態勢。
抗日戰爭爆發,中國主要的戰爭物資是來自德國。然而畢竟戰爭消耗太大,遠水難救近火,因此在無可奈何之下是向蘇聯提出過援助的請求。蘇聯也是切實提供了援助的,尤其是飛機方面,也派遣了航空志願隊(因為蘇日之間沒有宣戰)來加強中國的空中力量。尤其是1940年德日意聯手組成了軸心國,德國終止了對華軍事援助,之後的一年中也只有蘇聯在繼續對中國進行著一定的軍事援助。然而這種支持在1941年6月爆發蘇德戰爭後,蘇聯自顧不暇對中國的援助也就停止了。一直到結束了歐洲戰場的戰爭後,再根據波茨坦協議直接向中國東北出兵。
事實上,1940-1942年這三年中,中國的抗戰是最艱苦的,因為基本(後來是完全)失去了國際援助。國內戰場到了彈盡糧絕的地步,全靠東南亞華人的捐助和通過各種渠道購買武器彈葯,並設法運進國內而得以維持。

閱讀全文

與抗日戰爭14年蘇聯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