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問題 > 人地關系的歷史回顧如何上

人地關系的歷史回顧如何上

發布時間:2021-03-04 13:14:33

⑴ 人地關系論的產生和發展

人地關系論的產生和發展經歷了漫長的歷史過程。出現過各種人地關系的理論。在古代人地關系的認識中,中國有以「天命論」為基礎的神怪論和不可知論,也有以「人定勝天,天定勝人」為代表的樸素的人地相關思想。西方既有埃拉托色尼等為代表的把地球作為人類家鄉的觀點,也有神的干預和上帝主宰一切的思想。歐洲文藝復興和資本主義出現以後,J.博丹和孟德斯鳩等學者開始提出氣候對人類活動的影響的思想。隨著歐洲18~19世紀包括近代地理學在內的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地關系論逐漸系統化,成為地理學重要的理論概念。近代地理學的奠基人 A.von洪堡和C.李特爾對人地關系論的發展做出了很大貢獻。洪堡認為,人是地球這個自然統一體的一部分,地理學是研究各種自然和人文現象的地域結合。李特爾把自然現象的研究與人文現象的研究結合起來,把地球看作人類活動的舞台,認為地理學的中心原理是自然的一切現象和形態對人類的關系。這些思想對後來環境決定論的形成起到一定作用。F.拉采爾詳細探討了地球表面居民分布、人類遷移和民族特性等對於地理環境的依賴關系,並將C.R.達爾文的生物進化學說引入人文地理學,認為各地區人類活動的特徵決定於各地地理環境的性質。以後這種思想被E.C.森普爾和E.亨廷頓等學者片面地誇張,進一步發展成為環境決定論,也有人稱之為「決定論」或「必然論」。20世紀初,以法國的P.維達爾-白蘭士為代表的法國地理學派,對地理環境決定論提出異議,主張自然環境為人類活動提供了多種可能性,但這種可能性變為現實,則完全是由於人類方面的諸條件所決定。他認為自然界對於人類沒有必然,只不過提供機遇或阻難,人類是選擇或支配這種機遇的主宰。這種觀點被稱為可能論,是對人地關系論的重要發展。他的學生J.白呂納進一步發展了人地相關思想,並提出人地關系認識中的「心理因素」,為以後出現的行為地理和感應地理提供了認識來源。1952年,英國地理學家O.H.K.斯帕特將環境決定論和可能論折衷,提出或然論的觀點。20世紀上半葉,歐美地理學界還出現了適應論、生態調節論、文化景觀論等觀點,從不同的角度研究人地之間的相互關系。60年代以來,地理學數量化的發展,方法手段的革新,使人文地理學的研究更深入到人地關系的微觀領域,進行人文與自然統一的綜合性研究,人地關系論又有新的發展。在文化景觀論和生態論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地理系統論,強調地理環境系統與人類社會系統的動態聯系。人類對人地關系的認識,是一個逐步深入的過程。人地關系論各種學說的發展,就是這種認識過程的反映。

⑵ 人地關系論的發展

人地關系論的產生和發展經歷了漫長的歷史過程。出現過各種人地關系的理論。在古代人地關系的認識中,中國有以「天命論」為基礎的神怪論和不可知論,也有以「人定勝天,天定勝人」為代表的樸素的人地相關思想。西方既有埃拉托色尼等為代表的把地球作為人類家鄉的觀點,也有神的干預和上帝主宰一切的思想。歐洲文藝復興和資本主義出現以後,J.博丹和孟德斯鳩等學者開始提出氣候對人類活動的影響的思想。隨著歐洲18~19世紀包括近代地理學在內的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地關系論逐漸系統化,成為地理學重要的理論概念。近代地理學的奠基人 A.von洪堡和C.李特爾對人地關系論的發展做出了很大貢獻。洪堡認為,人是地球這個自然統一體的一部分,地理學是研究各種自然和人文現象的地域結合。李特爾把自然現象的研究與人文現象的研究結合起來,把地球看作人類活動的舞台,認為地理學的中心原理是自然的一切現象和形態對人類的關系。這些思想對後來環境決定論的形成起到一定作用。F.拉采爾詳細探討了地球表面居民分布、人類遷移和民族特性等對於地理環境的依賴關系,並將C.R.達爾文的生物進化學說引入人文地理學,認為各地區人類活動的特徵決定於各地地理環境的性質。以後這種思想被E.C.森普爾和E.亨廷頓等學者片面地誇張,進一步發展成為環境決定論,也有人稱之為「決定論」或「必然論」。20世紀初,以法國的P.維達爾-白蘭士為代表的法國地理學派,對地理環境決定論提出異議,主張自然環境為人類活動提供了多種可能性,但這種可能性變為現實,則完全是由於人類方面的諸條件所決定。他認為自然界對於人類沒有必然,只不過提供機遇或阻難,人類是選擇或支配這種機遇的主宰。這種觀點被稱為可能論,是對人地關系論的重要發展。他的學生J.白呂納進一步發展了人地相關思想,並提出人地關系認識中的「心理因素」,為以後出現的行為地理和感應地理提供了認識來源。1952年,英國地理學家O.H.K.斯帕特將環境決定論和可能論折衷,提出或然論的觀點。20世紀上半葉,歐美地理學界還出現了適應論、生態調節論、文化景觀論等觀點,從不同的角度研究人地之間的相互關系。60年代以來,地理學數量化的發展,方法手段的革新,使人文地理學的研究更深入到人地關系的微觀領域,進行人文與自然統一的綜合性研究,人地關系論又有新的發展。在文化景觀論和生態論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地理系統論,強調地理環境系統與人類社會系統的動態聯系。人類對人地關系的認識,是一個逐步深入的過程。人地關系論各種學說的發展,就是這種認識過程的反映。

⑶ 人地關系的歷史演變經過了哪四個階段

1.採集漁獵時期的崇拜自然階段
2.農業文明時期的改造自然階段
3.工業文明時期的征服自然階段
4.後工業文明時期的謀求人地協調

⑷ 人地關系思想在不同歷史階段有何特點

地關系思想發展的歷史演變:

⑸ 人地關系的形成過程

1.人地系統(即人地關系的地域系統)理論《形成過程》

人地系統研究具有跨學科的特點,人地系統是一個動態的、開放的、復雜的巨系統,為此要從空間結構、時間過程、組織序變、整體效應、協同互補等方面去認識和尋求全球的、全國的或區域的人地關系的整體優化、協調發展及系統調控的機理,為區域可持續發展和區域決策與管理提供理論依據,其中心目標是協調人地關系,重點研究人地系統的優化,並落實到區域可持續發展上。在人地關系協調中,人口與經濟社會發展同自然資源和環境之間,存在著直接和間接的反饋作用並相互交織在一起。自然資源與自然環境對人類活動有促進與抑控作用;人類對自然系統投入可控資源、治理自然災害、改善環境質量、開發各種資源,從而實現產出並予以優化。任何區域開發、區域規劃和區域管理都必須以改善區域人地相互作用結構、開發人地相互作用潛力和加快人地相互作用在地域系統中的良性循環為目標。

吳傳鈞 廣州 認為人地關系系統主要內容包括:人地關系的形成過程、結構和發展趨向的理論;各子系統相互作用強度的分析、潛力估算、後效評價與風險分析;兩大關系間相互作用和物質傳遞與轉換的極力、功能和結構、整體調整的途徑與對策;地域的人口承載里分析;根據一定地域人地關系系統的動態仿鎮模型以及系統內各個要素間相互作用結構潛力,預測特定的地域系統演變趨勢;地域分異規律和地域類型分析;不同層次、不同尺度的各種類型地區人地關系協調發展的優化調控模型。

對人地關系提出系統理論的是拉采爾

2.區域可持續發展理論

1992年6月在巴西里約熱內盧召開的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上通過了全球可持續發展的總體戰略綱領《21世紀議程》。隨著《21世紀議程》在全球范圍內的貫徹實施,中國政府於1994年制定了《中國21世紀議程——中國21世紀人口、環境與發展白皮書》,可持續發展被納入全國、各省區和一些大城市的國民經濟計劃之中。隨著可持續發展實踐工作的開展,地理學者也展開了對可持續發展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研究。可持續發展是整個人類社會發展的目標,協調人與自然的關系是實現這一目標的基本手段,而人地關系的協調需要從全球、國家和地區等不同尺度和層次上進行。人口、經濟發展、資源、環境和生態等可持續發展的核心問題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無不表現出明顯的區域差異。不同的地域,其人口、資源、環境和發展的內涵也不同。區域尺度的可持續發展研究是地理學更能發揮優勢的領域。地球上凡是有人類居住的地區,以人類和人類的經濟社會活動為一方,以地球表層包括岩石、大氣、水、土壤、生物為主體的,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理環境為另一方,組成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綜合體,即人地系統。人地系統包括人對地的依賴性和人的能動作用,它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而變化。歷史經驗表明,人和地之間應保持和諧、協調的關系,人類應當自覺地按照客觀規律去利用和改造「地」,妥善處理好兩者的關系,才能達到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3.勞動地域分工理論 古典經濟學一開始就注意到地域分工的經濟效益,並將其應用到國際貿易方面,隨後,區域經濟又將其發展和推廣,作為引導地域分工,促進區域專業化的理論基礎;亞當。斯密的絕對利益原則;+大衛。李嘉圖的比較利益學說;俄林的價格差異說。這三個是權威學說,但昂惕夫發展俄林模式並不成立,叫昂惕夫之迷。巴朗司機將地理分工分為兩種:一是自然條件根本不能生產,二是成本高;隨著技術進步,運費減少,勞動地域分工的廣度加大,而關稅是超經濟因素。其他學說:list主張用貿易政策扶持弱小的德國工業,「扶持幼小產業說」日本學者認為暫時的劣勢可以變成優勢,不應該放棄,應該扶持,「動態的比較生產費用學說」

4.經濟區位理論(杜能的農業區位理論、韋伯的工業區位理論、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論、廖什的市場區位理論、佩蘭德、胡佛、艾薩德的區位理論;現代區位研究學派:成本—市場學派(成本與市場相依存的關系);行為學派(以人為主題的發展目標);社會學派(政府幹預迂曲經濟發展);歷史學派(空間區位發展的階段性);計量學派(定量研究的可能性和准確性))

⑹ 歷史題:歷史時期人地關系敘述

說實話,你的問題實在讓人看不懂到底是撒意思

⑺ 環境問題與人地關系思想發展的歷史演變過程有哪些階段

一三一輪復習人類面臨的主要環境問題和人地關系思想論的演變_政史地_高中版教育_教育專區。權第四章 人類與地理環境的協調發展 人類面臨的主要環境問題與..
二認識產生於實踐的需要,人們在實踐中不斷遇到環境問題的挑戰,推動著人們對環境問題與人地關系進行探索和研究,因而人們對環境問題與人地關系思想得到發展。③真理是

閱讀全文

與人地關系的歷史回顧如何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