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問題 > 如何培養學生的歷史時空觀念

如何培養學生的歷史時空觀念

發布時間:2021-03-04 12:16:47

1. 如何培養學生正確的歷史觀

一、什麼是歷史意識
什麼是歷史意識?歷史意識不僅是記住歷史事件的時間、地點、人物等等,它更多的是對歷史的理性思考,思考個人、民族所處的生存狀況並形成在現實中生存的智慧,思考作為個體應該具備什麼樣的觀念和意識才能更好地開拓未來。對於初中生來說,歷史意識就是通過對歷史學科的學習產生的一種情感體驗,從而發展成為一種思想觀念。「歷史教學並不是單純地傳遞知識而已,而是透過教學活動,對歷史因果的分析,歷史人物的介紹和評價,以培養學生分析、批判的能力,獲得正確的歷史觀念。
二、新課標要求下的中學生應具備什麼樣的歷史意識
初中歷史新課標明確指出:通過初中歷史課程的學習,能使學生掌握基本的歷史知識,包括重要的歷史人物、歷史事件和歷史現象,以及重要的歷史概念和歷史發展的基本線索。初步了解人類社會是從低級向高級不斷發展的、歷史發展是有規律的等科學的歷史觀,學習客觀地認識和評價歷史人物、歷史事件和歷史現象。加深對人類歷史發展進程的理解,並做出自己的解釋。逐漸了解中國國情,理解並熱愛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形成對祖國歷史與文化的認同感,初步樹立對國家、民族的歷史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培養愛國主義情感,
逐步確立為祖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人類和平與進步事業做貢獻的人生理想。從上述內容我們不難看出,初中歷史教學中我們培養的歷史意識有:

首先,歷史意識應該是跨越時空審視歷史的思維觀念和方法。把一切事物看成是過去、現在、未來的歷史長河中的一部分,根據歷史的發展規律來理解歷史、觀察現實、展望未來。於友西等學者認為,「在中學歷史教學中,培養學生正確的理解和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認識和掌握社會歷史發展的規律,認清和把握世界發展的進程和潮流,認同並弘揚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遺產和傳統美德,繼承革命傳統,使學生具有把我國建設程富強、民主、文明的現代化國家和為世界和平、發展與人類進步事業做貢獻的歷史責任感,這些都是旨在培養學生具有正確的、科學的歷史意識」可以看出,歷史意識中蘊含著學生必須形成正確的歷史思維。
其次,歷史意識應該是民族自豪感、歷史責任感等歷史情感,即對自己民族、國家、優秀傳統文化及其歷史發展的認同感、自豪感和責任感。
三、如何培養學生的歷史意識
1、在教學中注意歷史知識的關聯,是培養歷史意識的基礎
學生獲取歷史知識,形成學科能力與素養,離不開課堂教學這一主陣地。「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課堂教學肩負著三項基本任務,即基礎知識的落實、智力的發展和能力的培養以及思想教育。作為一名中學歷史教師,要努力地鑽研課標、吃透教材、全面的認識
和處理好三者的地位與關系。歷史知識是基礎,如果對歷史一無所知或知之甚少,學生怎能具有檢討過去、正視現實、面向未來的歷史意識呢?歷史是過去的現實,現實是歷史的發展。在教學中,教師除了要講清重要的知識點外,還要注意橫縱向的關聯,注意課與課的關聯,注意每一節知識內在的聯系。

2、在教學中注重思想觀念教育,是培養歷史意識的內容
歷史教學不是單純的傳遞歷史知識,而是在人的教育和發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責任,中學歷史課程每一章節無不透露著深厚的思想觀念教育內涵。如愛國意識,民族意識,憂患意識等這些都是歷史教學的重要內容和目的,也是培養學生歷史意識的重要內容。
教材中「導入框」內容引導學生對本節課的學習,對培養學生歷史意識起到導航作用,教師要認真關注,根據教材內容培養學生的思想觀念。如在學習民族團結一課時注意培養學生的民族意識,可聯系青藏鐵路的開通,分析青藏鐵路為發展西藏,造福西藏的巨大作用;採用有關圖片和數據說明黨和人民對西藏發展做出的貢獻,深刻領會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各民族共同繁榮這一我黨處理民族關系的基本原則的重要意義,從而使學生認識達賴一夥藏獨勢力種種破壞國家安定團結,違背藏族人民意願的罪惡行徑和最終失敗的可恥下場。 3、開展研究性學習,是培養歷史意識的重要途徑之一
眾所周知,課堂教學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學生被動的接受教育,是在教師精心設計下,有序地進所謂探究式的教學活動。而研究性學習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強調對所學知識、技能的實際運用,注重學習的過程和學生的實踐與體驗。它能使學生獲得親身參與研究探
索的體驗,能夠培養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培養收集、分析、利用信息的能力,是學生學會分享與合作,培養科學態度和科學道德以及培養對社會的責任心和使命感。正如歐洲文藝復興時期英國著名的思想家培根說:「讀史使人明智。」其所謂「明智」,可理解為正確的、科學的歷史意識。

4、培養學生對歷史的析評能力,是培養歷史意識的落腳點。
史學家白壽彝先生說「我們研究過去,了解過去。了解過去是為了解釋現在,解釋現在是為了觀察未來。」我國在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初級中學歷史教學目標中也提出「能夠聯系當前社會生活中的重大問題,運用所學歷史知識加以理解。」和「培養學生初步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觀察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使學生能夠用歷史的眼光審視過去正視現實展望未來,形成良好的歷史意識。
例如評價歷史人物,歷史人物有正反兩個方面,教材主要介紹正面人物,教師組織學生進行評價,使學生了解正面人物在歷史中的作用,通過對英雄人物的英雄事跡的學習和了解,使學生思想得到良好的熏陶,獲得健康向上的情感體驗;教師可以適當介紹一些反面人物,培養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
分析歷史事件,引導學生對歷史事件的因果分析,使學生了解歷史發展的必然性和歷史發展規律。如歷代封建王朝的衰亡、歷史上的變法改良都存在著共性,通過分析學生自然而然明白事理,歷史意識得以提高。
總之,歷史是一門人文學科,歷史教學的重要目的是培養學生良好的人文素養,讓學生學會借鑒前人的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正
確理解現實和思考未來。歷史教學的本質是讓學生形成歷史意識,實現真正的回歸。

2. 歷史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時間和空間觀念

一. 培養學生的時間觀念
培養學生的時間觀念,是歷史教學任務之一。學習歷史,如果專沒有時間屬觀念,則無從分析各個歷史事件之間的因果關系,也無從掌握歷史發展的規律性。因此,標志歷史發展的重要年代是應要求學生記憶的。
二. 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也是歷史教學中的一項重要任務。學習歷史,如果沒有空間觀念,則無從理解歷史事件的發生和發展的確定的地點,也不可能對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有正確的認識。因此,對重大的歷史事件的發生和活動地點是要記憶的。

3. 如何培養學生的歷史學科核心素養

摘 要:歷史課堂的學科核心素養目標教學,可以培養學生正確的歷史學科素養,體現歷史課堂的價值取向,可以展示教育部提出的高考要體現一點四面的基本原則,進而實現歷史教育的兩大重點——健全人格與公民素養。
關鍵詞:學科核心素養 歷史課堂 實現
2016年2月,教育部考試中心主任姜鋼在《中國高等教育雜志》上發表名為「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核心,深化高考考試內容改革」的文章,梳理了高考命題「一點四面」(一點就是要在高考當中體現立德樹人,四面是指要在高考當中體現核心價值、傳統文化、依法治國、創新精神)的改革主題,對我們歷史課堂教學具有很強的指導性。縱觀近幾年的高考試題,學科核心素養已成為命題的側重點,這就對歷史課堂教學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如何在歷史課堂上實現學科核心素養教學成為我們思考的話題。[1]
歷史學科核心素養,是指學生在學習歷史過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歷史學科特徵的最重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是歷史知識、能力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方面的綜合表現,主要包括唯物史觀、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理解和家國情懷五個方面。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離不開歷史教育,更離不開歷史課堂。歷史課堂教學是實現培養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有效途徑之一。「我們的歷史課堂應該是有價值引領的不失魂

4. 為什麼要培養學生的歷史時空觀

這些不僅是非常有效的學習方式在高中歷史課程的教學中,是高中歷史課堂教學的一種非常有效的推進,可以從許多方面培養學生具備良好的時空觀,也能夠很好的促進學生們頭腦中時空觀的形成

5. 初中歷史時空觀念的培養途徑

對初中的歷史時空觀念的培養途徑,就是給他們上歷史課,讓他們多多參觀一些相關的展覽。

6. 淺談如何培養初中生的歷史核心素養之歷史價值觀

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培養學生歷史核心素養,有助於提高學生辯證分析歷史事件的能力,認清是非、黑白、正義與非正義,並且能夠從前人的事件中汲取經驗和教訓,給後世以勉勵和啟示,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社會觀和價值觀。基於此,有效的歷史核心素養培養方法不可或缺。
一、繪制歷史時間鏈,強化學生時空觀念與史料實證
所謂歷史時空觀念,簡單來說就是一個人對特定時間、空間內發生的事件和事物之間的聯系和分析意識。初中生通過學習歷史這門課程,可以在知曉歷史發生的具體事件的同時,有效地將事件與時間、地點結合在一起,從而實現培養學生歷史時空觀念的目的。而史料實證,則更加強調的是尊重歷史的嚴格、認真態度,即不輕易相信不具權威性的歷史資料,而要結合多方的實踐考查和史料之間的相互佐證,來確定該歷史事件的真實性和可信度。這在歷史研究中是十分必要的,也是歷史研究者應當具有的基本品質。
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為了提高學生歷史時空觀念和史料實證意識,筆者建議首先可以讓學生將自己所知曉的歷史朝代更替順序,從炎黃時期到新中國成立排出一個時間鏈條,如此可以讓初中生知曉自己對歷史哪一時期存在識記上的盲區,比如,有的學生對五代十國的時間掌握不好,因為歷史書上對於這部分的知識並沒有太多的介紹,加之部分學生又沒有參考課外書籍的習慣,這種情況便普遍存在了。而知曉知識漏洞後,及時地查漏補缺就顯得尤為重要,這樣的教學方式對於培養學生的歷史時空觀念,
具有明顯的幫助。其次,在排出正確的時間鏈後,再將各個時代發生的重大事件,一一填充到對應的時間段,歷史事件之間的相互印證,可以有效培養學生的史料實證能力。
二、以歷史事件為據,激發學生理解表達與解釋分析
歷史理解所指的是對歷史事件的敘述提升為理解其意義的情感取向和理性認識,學生在經過一定的學習過程後,首先能夠依靠真實的史料設身處地認識具體史實,更好地感悟和理解歷史上發生的任何事情,掌握因果關系,體現出尊重和理解他人、客觀處理身邊問題的態度。而歷史解釋,則是強調學生以史料為基本,以自己對歷史的理解為基礎,對歷史上所發生的真實事件進行理性分析和客觀評判的能力,而並非人雲亦雲,依照自己喜好偏袒某位歷史人物。這兩種歷史核心素養在初中歷史教學階段應當作為教學的重點來抓。
比如,在教學完中國近代史「鴉片戰爭」這一課後,學生對於本課知識已經具有一定的了解,那麼我們便可以讓他們聯系本課具體的史實,包括我國的國內經濟、政治、文化等方面所採取的一些策略,和國外西方國家的經濟和政治發展水平等,來分析導致「鴉片戰爭」爆發的原因。如有的學生站在國內的角度分析,認為當時的中國地廣人多,對於西方列強來說如果打開資本主義傾銷市場將會對他們有巨大的經濟利益,所以才會以「虎門銷煙」為借口強行發動鴉片戰爭,借機打開資本傾銷市場。而有的學生站在國際的角度分析認為,中國當時的經濟和政治體制較為落後,腐
朽落後的清王朝施行的閉關鎖國政策,嚴重限制了世界貿易的流通和發展,尤其是限制了英國人的利益,以此才挑釁發動戰爭。如此一來,大家集思廣益,各抒己見,課堂的分析和討論氣氛異常活躍,對培養學生歷史核心素養具有重要的幫助。
三、汲取經驗與教訓,樹立正確的歷史情感價值觀念
俗話說「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前人的經驗和教訓是十分寶貴的,對於後人來說,能夠起到勉勵和借鑒的意義,所以學習歷史,其更重要的還能培養學生對歷史的正確價值判斷,促使學生樹立趨於完善的情感價值觀念,這便是歷史核心素養中歷史價值觀的要求。良好的歷史價值觀念,能夠助力學生在歷史學習和將來的歷史研究中走得更遠,視野更加開闊,人文素養日益提升,從一定角度來看,這也是我國素質教育改革的體現。
概言之,在素質教育理念的倡導下,我們應當重視學生歷史核心素養的培養,而為了落實這一教學改革趨勢,還需從五大歷史核心素養入手,並結合有效的教學嘗試,如繪制歷史時間鏈,強化學生的時空觀念與史料實證能力,以歷史事件為據,激發學生理解表達與解釋分析,汲取經驗與教訓,樹立正確的歷史情感價值觀念等,讓初中生歷史核心素養得到有效培養,使素質教育改革落實到位。

7. 如何在歷史教學中培養學生正確的歷史觀

一、什麼是歷史意識
什麼是歷史意識?歷史意識不僅是記住歷史事件的時間、地點、人物等等,它更多的是對歷史的理性思考,思考個人、民族所處的生存狀況並形成在現實中生存的智慧,思考作為個體應該具備什麼樣的觀念和意識才能更好地開拓未來。對於初中生來說,歷史意識就是通過對歷史學科的學習產生的一種情感體驗,從而發展成為一種思想觀念。「歷史教學並不是單純地傳遞知識而已,而是透過教學活動,對歷史因果的分析,歷史人物的介紹和評價,以培養學生分析、批判的能力,獲得正確的歷史觀念。
二、新課標要求下的中學生應具備什麼樣的歷史意識
初中歷史新課標明確指出:通過初中歷史課程的學習,能使學生掌握基本的歷史知識,包括重要的歷史人物、歷史事件和歷史現象,以及重要的歷史概念和歷史發展的基本線索。初步了解人類社會是從低級向高級不斷發展的、歷史發展是有規律的等科學的歷史觀,學習客觀地認識和評價歷史人物、歷史事件和歷史現象。加深對人類歷史發展進程的理解,並做出自己的解釋。逐漸了解中國國情,理解並熱愛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形成對祖國歷史與文化的認同感,初步樹立對國家、民族的歷史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培養愛國主義情感,
逐步確立為祖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人類和平與進步事業做貢獻的人生理想。從上述內容我們不難看出,初中歷史教學中我們培養的歷史意識有:

首先,歷史意識應該是跨越時空審視歷史的思維觀念和方法。把一切事物看成是過去、現在、未來的歷史長河中的一部分,根據歷史的發展規律來理解歷史、觀察現實、展望未來。於友西等學者認為,「在中學歷史教學中,培養學生正確的理解和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認識和掌握社會歷史發展的規律,認清和把握世界發展的進程和潮流,認同並弘揚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遺產和傳統美德,繼承革命傳統,使學生具有把我國建設程富強、民主、文明的現代化國家和為世界和平、發展與人類進步事業做貢獻的歷史責任感,這些都是旨在培養學生具有正確的、科學的歷史意識」可以看出,歷史意識中蘊含著學生必須形成正確的歷史思維。
其次,歷史意識應該是民族自豪感、歷史責任感等歷史情感,即對自己民族、國家、優秀傳統文化及其歷史發展的認同感、自豪感和責任感。
三、如何培養學生的歷史意識
1、在教學中注意歷史知識的關聯,是培養歷史意識的基礎
學生獲取歷史知識,形成學科能力與素養,離不開課堂教學這一主陣地。「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課堂教學肩負著三項基本任務,即基礎知識的落實、智力的發展和能力的培養以及思想教育。作為一名中學歷史教師,要努力地鑽研課標、吃透教材、全面的認識
和處理好三者的地位與關系。歷史知識是基礎,如果對歷史一無所知或知之甚少,學生怎能具有檢討過去、正視現實、面向未來的歷史意識呢?歷史是過去的現實,現實是歷史的發展。在教學中,教師除了要講清重要的知識點外,還要注意橫縱向的關聯,注意課與課的關聯,注意每一節知識內在的聯系。

2、在教學中注重思想觀念教育,是培養歷史意識的內容
歷史教學不是單純的傳遞歷史知識,而是在人的教育和發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責任,中學歷史課程每一章節無不透露著深厚的思想觀念教育內涵。如愛國意識,民族意識,憂患意識等這些都是歷史教學的重要內容和目的,也是培養學生歷史意識的重要內容。
教材中「導入框」內容引導學生對本節課的學習,對培養學生歷史意識起到導航作用,教師要認真關注,根據教材內容培養學生的思想觀念。如在學習民族團結一課時注意培養學生的民族意識,可聯系青藏鐵路的開通,分析青藏鐵路為發展西藏,造福西藏的巨大作用;採用有關圖片和數據說明黨和人民對西藏發展做出的貢獻,深刻領會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各民族共同繁榮這一我黨處理民族關系的基本原則的重要意義,從而使學生認識達賴一夥藏獨勢力種種破壞國家安定團結,違背藏族人民意願的罪惡行徑和最終失敗的可恥下場。 3、開展研究性學習,是培養歷史意識的重要途徑之一
眾所周知,課堂教學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學生被動的接受教育,是在教師精心設計下,有序地進所謂探究式的教學活動。而研究性學習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強調對所學知識、技能的實際運用,注重學習的過程和學生的實踐與體驗。它能使學生獲得親身參與研究探
索的體驗,能夠培養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培養收集、分析、利用信息的能力,是學生學會分享與合作,培養科學態度和科學道德以及培養對社會的責任心和使命感。正如歐洲文藝復興時期英國著名的思想家培根說:「讀史使人明智。」其所謂「明智」,可理解為正確的、科學的歷史意識。

4、培養學生對歷史的析評能力,是培養歷史意識的落腳點。
史學家白壽彝先生說「我們研究過去,了解過去。了解過去是為了解釋現在,解釋現在是為了觀察未來。」我國在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初級中學歷史教學目標中也提出「能夠聯系當前社會生活中的重大問題,運用所學歷史知識加以理解。」和「培養學生初步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觀察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使學生能夠用歷史的眼光審視過去正視現實展望未來,形成良好的歷史意識。
例如評價歷史人物,歷史人物有正反兩個方面,教材主要介紹正面人物,教師組織學生進行評價,使學生了解正面人物在歷史中的作用,通過對英雄人物的英雄事跡的學習和了解,使學生思想得到良好的熏陶,獲得健康向上的情感體驗;教師可以適當介紹一些反面人物,培養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
分析歷史事件,引導學生對歷史事件的因果分析,使學生了解歷史發展的必然性和歷史發展規律。如歷代封建王朝的衰亡、歷史上的變法改良都存在著共性,通過分析學生自然而然明白事理,歷史意識得以提高。
總之,歷史是一門人文學科,歷史教學的重要目的是培養學生良好的人文素養,讓學生學會借鑒前人的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正
確理解現實和思考未來。歷史教學的本質是讓學生形成歷史意識,實現真正的回歸。

8. 如何在歷史課堂教學中滲透時空觀念

時空觀念是指對事物與特定時間及空間的聯系進行觀察、分析的觀念。
通過本版課程的學習,學生能權夠知道特定的史事是與特定的時間和空間相聯系的;能夠知道分割歷史時間與空間的多種方式,並能運用這些方式敘述過去;能夠按照時間順序和空間要素,建構歷史事件、人物、現象之間的相互關聯;能夠在不同的時空框架下理解歷史上的變化與延續、統一與多樣、局部與整體,並據此對史事作出合理解釋;在認識現實社會時,能夠將認識的對象置於具體的時空條件下進行考察。

9. 鏈接高考 l 歷史時空觀念養成的幾點思考

一、確定明確的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一節課的指揮棒和出發點。教學目標的制定直接影響到學生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 因此,教師在設計教學目標時,要透徹理解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內涵,潛心鑽研歷史課程標准,准確把握學業水平測試的考試要求,將三者相結合,綜合考慮。把握好歷史時空觀念和教學目標之間的關系,並循序漸進地、持之以恆地貫徹下去。衡量一節課的教學目標是否有效,要看它是否准確、是否符合學生的心理特徵和認知水平,是否具有可操作性,是否能夠落實到位等等。例如,針對「時空觀念」這項核心素養,在設計《新民主主義革命》這課的教學目標時,針對長征和遵義會議,不能簡單地設計為「了解紅軍長征和遵義會議,形成時空觀念」,應該將其設計為:「能夠運用紅軍長征的路線圖,明確紅軍長征的出發時間、路線和勝利會師的時間和地點」。這樣設計的教學目標,不僅時空觀念的指向性明確,而且具有操作性和檢測性,通過課上的學習便可讓學生達到這一目標。
二、掌握扎實的基礎知識
學生掌握扎實的基礎知識,對基本的歷史史事有清晰的了解,這是構建時空觀念的基礎。學生獲取歷史知識的直接來源是歷史教材,因此,教師在進行歷史教學時要注重歷史教材的運用,在歷史教學中要緊扣課本知識,夯實學生的歷史基礎,為學生熟練掌握和運用知識打下基礎。
教師一定要嚴格按照時間順序教授歷史知識。歷史知識長河的標志就是時間,只有按照嚴格的時序傳授歷史知識,才能讓學生明白歷史事件之間的因果聯系和歷史人物的活動經歷,理清歷史發展的基本線索和客觀規律。有時序的歷史知識體現出歷史學科的科學性、具體性。於此同時,在課堂教學中還要注意消除及糾正學生在時間觀念上產生的錯覺。由於現在的教材採用模塊形式編制的,時間的連續性不是特別強。比如在講必修三專題一儒家思想的演變過程中,講到春秋戰國時期、漢代、宋明時期、明末清初時期儒家思想的演變,為保證時序的嚴謹,教師給學生補充秦朝、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儒家思想發展狀況。
三、講清楚關於歷史時間的名詞
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可以適時地提供給學生一些關於時間概念的名詞。比如說世紀、年代、前期、中葉、後期、某時期等關於時間的表達方式。具體如下:
(1)時間表達:時、刻、日、月、紀年(王公、干支、公元、年號、民國)、年代、朝代、世紀、公元前(後)等。
(2)分期方式:史前、古代、近代、現代;先秦時期、秦漢時期、魏晉南北朝時期、隋唐時期、宋元時期、明清時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時期;資本主義萌芽時期、地理大發現時期、文藝復興時期、資產階級革命時期、一戰時期、二戰時期、戰後、冷戰時期等。
(3)使用兩種以上的時間術語描述某一特定時間(例如,1905 年與 20 世紀初、一次大戰前等用語的交替使用;又如,民族資本主義進一步發展時期:民國初期、一戰期間)。

閱讀全文

與如何培養學生的歷史時空觀念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