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問題 > 高一歷史必修一重點是哪裡

高一歷史必修一重點是哪裡

發布時間:2021-02-02 02:29:55

㈠ 高一歷史必修一主要是什麼內容

第一單元古代中國經濟的基本結構與特點 (第一課)精耕細作的古代農業: 1、從刀耕火種到鐵犁牛耕的農業耕作方式的變革 (1)原始農業:刀耕火種(火耕) (2)我國農業進入了「耜耕」或「石器鋤耕」階段的標志:鬆土工具耒耜的出現和普遍使用。 (3)商周時期,出現青銅農具。春秋時期,小件鐵農具問世。牛耕是我國農用動力上的一次革命。戰國時,牛耕初步推廣。此後,鐵犁牛耕逐步成為中國傳統農業的主要耕作方式。 2、我國古代農業經濟的特點: (1)小農經濟以家庭為生產、生活單位,農業和家庭手工業相結合,生產主要是為滿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納賦稅,是一種自己自足的自然經濟,小農經濟精耕細作,是中國封建社會農業生產的基本模式。 (2)中國封建經濟中占據主導地位的是: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 (3)中國封建社會發展緩慢和長期延續的重要原因:自然經濟的牢固存在。 (第二課)領先世界的古代手工業 ●了解古代中國在冶金術、制瓷業、絲織業等手工業部門取得的主要成就 1.商朝的司母戊鼎世界稀有。2.東漢杜詩發明水排,用水利鼓風冶鐵。3.魏晉南北朝發明灌鋼法 4.唐代制瓷形成南青北白兩大系統。5.宋代江西的景德鎮,到元代發展為全國制瓷中心,明清時是全國的瓷都。6.明朝在青花瓷的基礎上,燒制出彩瓷;清代還發明了琺琅彩。7.明清時蘇州、杭州是著名的絲織業中心,使用花樓機機構復雜精密。 (第三課)古代商業的發展 1、了解「市」的形成和發展 (1)西漢:每個城市都設專供貿易的「市」與住宅區嚴格分開,長安城東西有市。設官員管理(市長或市令),按時開市閉市。 (2)隋唐:長安城有市和坊,市與坊用圍牆隔開,白天定時開市閉市。 (3)宋朝:市與坊的界限逐漸打破,店鋪隨處可設,且早晚都可經營 2、知道主要的商業城市和著名的商幫: (4)西漢:長安、洛陽、邯鄲、臨淄、宛、成都著名商業中心 (5)隋唐黃河流域長安、洛陽;長江流域揚州、益州,成為繁華的商業城市;廣州重要的外貿港口,政府設市舶使。 (6)宋代開封、臨安;益州發行「交子」,世界上最早的紙幣 (7)元的大都、杭州。世界第一大港泉州 (8)明清:出現商幫。如,徽商、晉商(兩者相同之處:都從經營鹽業起家;商業活動都涉及金融領域(徽商經營典當業,晉商興辦票號);活動范圍都涉及國外,都積累起巨額財富) (第四課)的發展資本主義萌芽的緩慢發展 ●了解「重農抑商」和「海禁」政策的基本含義極其影響 (1)中國封建社會的基本經濟政策:「重農抑商」政策 首倡「重農抑商」政策的是:戰國時期秦國商鞅變法。 「重農抑商」得以長久實行的根本原因:適應了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的需要。 其目的:維護自然經濟,確保賦役征派和地租徵收,維護政治穩定,鞏固封建統治。 積極作用:保護了農業生產和小農經濟,促進農業經濟發展;封建社會初期鞏固新興地主政權。 明清重農抑商的表現:農本商末的思想,專賣制度,關卡重稅,歧視商人,龐大的官營手工業。 消極後果:強化自然經濟,阻礙工商業發展,阻礙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 (2)明代「海禁」是防倭寇之患,但並未禁止官方對外貿易;清代是因為對付東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爭。兩者都是為維護封建統治秩序。 (3)清代一直實行的「閉關鎖國」的含義:嚴格限制對外交往。 清代只開一處對外通商是在:廣州(由廣州十三行統一經營管理對外貿易) 閉關鎖國的後果:妨礙海外市場的開拓,抑制資本的原始積累,阻礙資本主義萌芽的滋長;使中國與世隔絕,沒能及時學習西方先進的科學知識和生產技術以發展生產力,使中國逐漸落後於世界潮流。 ■第二單元近代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動與資本主義的曲折發展 (第一課)中國資本主義的產生 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產生背景和興起的史實: 1、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產生的原因:(1)外國資本主義的入侵使自然經濟逐漸解體。(2)受外商企業豐厚利潤的刺激。(3)洋務派對民辦企業起了誘導作用 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產生的時間是:19世紀六七十年代;地點是:東南沿海地區 2、代表企業:發昌機器廠、繼昌隆繅絲廠、貽來牟機器磨坊 (第二課)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 一、近代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發展的階段: ●短暫春天(1)時間:一戰期間(1915-1921) (2)原因:a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帝制,建立中華民國,為我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掃除了一些障礙;b群眾性的反帝愛國運動,有力地推動了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 c歐洲列強忙於戰爭,暫時放鬆了對中國的經濟侵略,客觀上為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條件。(3)主要行業:紡織業、麵粉業(4)著名實業家:張謇、周學熙、榮氏兄弟 (5)為什麼是「短暫」春天: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歐洲列強卷土重來 ●曲折發展(1)國民政府前十年(1927—1936):民族工業得到了較快發展 原因:為了鞏固統治,國民政府推出了一些有利於發展經濟的政策和措施 (2)抗日戰爭期間:民族工業遭到沉重打擊 原因:淪陷區:一些廠礦或被日軍所毀,或被日軍以各種形式吞並 國統區:國民政府實施戰時體制,強化對經濟的全面統治,官僚階層壓榨民族企業牟取暴利 ●萎縮(1)時間:抗戰勝利以後(解放戰爭期間或1945—1949) (2)原因:a美國商品大量湧入中國市場,排擠了國貨(1946年《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條約》) b官僚資本大肆進行經濟壟斷,擠壓民族企業c國民政府的苛捐雜稅不斷增加,通貨不斷膨脹 二、理解資本主義在中國近代歷史發展進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1、經濟上,是一種新的經濟因素,有利於社會進步; 2、政治上,為民族資本主義登上政治舞台奠定物質和階級基礎;無產階級隊伍的壯大,為新民主主義革命到來和中共的建立准備了階級條件; 3、思想上,不斷沖擊和動搖封建正統思想的統治地位,為西方資產階級思想文化的傳播提供了社會條件。 但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中國,由於資產階級的軟弱和妥協,走資本主義道路是行不通的。 ■第三單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道路 (第一課)經濟建設的發展和曲折 1、了解三大改造:1956年底,我國基本上完成三大改造。使生產資料由私有制轉變為社會主義公有制。標志著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建立起來。 2、了解八大的主要內容:1956年,中共八大召開。主要內容:(1)國內的主要矛盾是:先進的社會制度和落後的生產力之間的矛盾。(2)當前的任務是:集中力量把我國從落後的農業國變為先進的工業國。 3、了解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1958年掀起的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是我黨在探索中國的社會主義道路過程中一次嚴重的失誤,造成1959—1961三年經濟困難。 (第二課)偉大的歷史轉折 了解十一屆三中全會有關改革開放決策的內容,認識歷史意義 1978年12月十一屆三中全會在北京召開。 主要內容:(1)重新確立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馬克思主義思想路線。 (2)拋棄了「以階級斗爭為綱」的錯誤方針,實行撥亂反正。 (3)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4)實行改革開放 意義:形成以鄧小平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集體,這是建國以來黨的歷史的一次偉大轉折,也是共和國歷史的一次偉大轉折,成為我國開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起點,開創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偉大起點。(45頁下面) (第三課)經濟體制改革 1、了解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農村:1、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2、廢除人民公社制度3、發展鄉鎮企業,為農民致富、為實現工業化現代化開辟了一條新路。 2、了解國有企業改革的重要內容和作用 城市:中心環節是增加企業活力,把企業搞活。內容:(1)、管理體制上:實行政企分開,擴大企業自主權 (2)所有制上: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3)分配製度上:實行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4)、1992年進行產權制度改革,實行以股份制為主要形式的現代企業制度 作用:調動工人生產積極性,增加了企業活力,推動國民經濟快速發展,使人民總體達到小康水平。 (第四課)對外開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1、我國對外開放格局是怎樣形成的: (1)經濟特區的設立:1980年,深圳(第一個經濟特區)、珠海、汕頭、廈門;1988年,海南省。 (2)14個沿海港口城市:1984年 (3)沿海經濟開放區: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閩東南地區、環渤海灣地區 (4)經濟技術開發區:1988年 (5)1990年開發上海浦東,帶動長三角和長江流域經濟,成為90年代改革開放的重點和標志。 2、十四大的主要內容:1992年召開: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第四單元:中國近現代社會生活的變遷 1.19世紀80年代,清政府修築從唐山到胥各庄的鐵路,標志著中國鐵路的誕生。 2.南京政府在20世紀初在南京開辦第一個電話局,開通第一部市內電話電話。 3.新中國成立後,尤其是改革開放後,電訊產業得到迅速發展,到2000年末,固定電話和行動電話的數量均居世界第二位。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還用傳真機和互聯網發送文件。 報刊 影視 互聯網 概況1.19世紀中前期,外國人開始在中國辦報,《中國叢報》、《萬國公報》 2.1873年艾小梅在漢口主辦的《昭文新報》被認為是國人在中國境內創辦的報刊。 發展: 3.此後中國人自己辦的報刊越來越多,如戊戌變法時期的《事務報》,辛亥革命時期的《民報》,五四時期的《新青年》等。 1.1905年《定軍山》電影首映成功,標志著中國電影事業的。 2.1931年,有聲電影《歌女紅牡丹》拍攝成功,結束中國電影無聲的歷史。 3.蔡楚生導演、王人美主演《漁光曲》1935年獲得莫斯科國際電影節榮譽獎。 4.1958年北京電視台實驗播出,標志著中國的誕生。 1.、、電視被稱為三大媒介。20世紀90年代以後媒介誕生了。它被稱為「第四媒介」。 2.互聯網誕生於20世紀60年代末,1994年中國正式接入互聯網。 3.互聯網的四大優勢: (1)集三大媒介的優勢於一體。 (2)費用低廉 (3)可以高度互動,雙向傳受。 (4)可以更主動、更便捷和最大限度地獲取信息。 ■第五單元新航路開辟、殖民擴張與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形成和發展 (第1課)開辟新航路 1、新航路的開辟意義:(1)新航路的開辟,逐漸結束了各地相互孤立的狀態,各地的文明發生接觸與碰撞,開始了匯合交融,世界日益連成了一片整體。(2)貿易范圍空前擴大,世界市場的雛形開始出現。(3)、世界貿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轉移到大西洋沿岸。(4)、葡萄牙、西班牙首先開始了殖民擴張。 (5)、加速了西歐封建制度的解體,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 太多拉,一下發不完,你自己在我空間了解下吧!

㈡ 高一歷史必修一重點

1.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

(1)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內容,認識中國早期政治制度的特點。

(2)知道「始皇帝」的來歷和郡縣制建立的史實,了解中國古代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及其影響。

(3)列舉從漢到元政治制度演變的史實(皇權與相權的消長、監察、選官、地方行政區劃),說明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特點。

(4)了解明朝廢丞相、設內閣、清朝軍機處設置等史實,認識君主專制制度的加強對中國社會發展的影響。

2.列強侵略與中國人民的反抗斗爭

(1)列舉1840年至1900年間西方列強的侵華史實,概述中國軍民反抗外來侵略斗爭的事跡,體會中華民族英勇不屈的斗爭精神。

(2)列舉侵華日軍的罪行,簡述中國軍民抗日斗爭的主要史實,理解全民族團結抗戰的重要性,探討抗日戰爭勝利在中國反抗外來侵略斗爭中的歷史地位。

3.近代中國的民主革命

(1)了解太平天國運動的主要史實,認識農民起義在民主革命時期的作用與局限性。

(2)簡述辛亥革命的主要過程,認識推翻君主專制制度、建立中華民國的歷史意義。

(3)概述五四運動和中國共產黨成立的史實,認識其對中國社會變革的影響。

(4)概述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的主要史實,認識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的偉大意義。

4.現代中國的政治建設與祖國統一

(1)概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史實,闡述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認識我國民主政治的特色。

(2)了解「文化大革命」對民主法制的踐踏,說明民主法制建設的必要性和艱巨性。

(3)列舉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民主與法制建設的主要成就,認識實行依法治國方略的重要意義。

(4)簡述「一國兩制」的理論和實踐,認識實現祖國完全統一對中華民族復興的重大歷史意義。

5.現代中國的對外關系

(1)了解新中國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動,理解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在處理國際關系方面的意義。

(2)簡述中國恢復在聯合國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實,概括我國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3)了解中美關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實,探討其對國際關系產生的重要影響。

(4)以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聯合國和地區性國際組織中的重要外交活動為例,認識我國為現代化建設爭取良好的國際環境、維護世界和平和促進共同發展所做出的努力。

6.古代希臘羅馬的政治制度

(1)了解希臘自然地理環境和希臘城邦制度對希臘文明的影響,認識西方民主政治產生的歷史條件。

(2)知道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內容,認識民主政治對人類文明發展的重要意義。

(3)了解羅馬法的主要內容及其在維系羅馬帝國統治中的作用,理解法律在人類社會生活中的價值。

7.歐美資產階級代議制的確立與發展

(1)了解《權利法案》制定和責任制內閣形成的史實,理解英國資產階級君主立憲制的特點。

(2)說出美國1787年憲法的主要內容和聯邦制的權力結構,比較美國總統制與英國君主立憲制的異同。

(3)知道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和《德意志帝國憲法》的主要內容,比較德意志帝國君主立憲制與法國共和制的異同。

(4)分析資產階級代議制在西方政治發展中的作用。

8.從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到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

(1)簡述《共產黨宣言》的主要內容,認識馬克思主義產生的重大意義。

(2)了解巴黎公社革命的主要史實,認識其在建立無產階級政權上的經驗教訓。

(3)概述俄國十月革命勝利的史實,認識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建立的歷史意義。

(4)概述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建立的史實,認識其歷史意義。

9.當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極化趨勢

(1)了解美蘇兩極對峙格局的形成,認識美蘇「冷戰」對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國際關系發展的影響。

(2)簡述歐洲共同體的形成、日本成為世界經濟大國和中國的振興以及不結盟運動的興起,了解世界多極化趨勢在曲折中發展。

(3)了解蘇聯解體後兩極格局瓦解和多極化趨勢加強的史實,認識多極化趨勢對世界歷史發展的影響。

通過學習,了解人類歷史上重要政治制度、政治事件及其代表人物等基本史實,正確認識歷史上的階級、階級關系和階級斗爭,認識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學習搜集歷史上有關政治活動方面的資料,並能進行初步的歸納與分析;學會從歷史的角度來看待不同政治制度的產生、發展及其歷史影響,理解政治變革是社會歷史發展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並能對其進行科學的評價與解釋;理解從專制到民主、從人治到法治是人類社會一個漫長而艱難的歷史過程,樹立為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而奮斗的人生理想。
必修一

第一單元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

一、分封制

目的:鞏固國家政權

內容:①分封對象——王族、功臣、先代的貴族,②受封者義務——服從周王的命令、鎮守疆土、隨從作戰、交納貢賦、朝覲述職。③受封者權利——職位世襲、設置官員、建立武裝、征派賦役。

作用:①加強了周天子對地方的管轄。②擴大了統治區域,開發了邊遠地區;③形成對周王室眾星捧月一般的政治格局;④周成為一個延續數百年的強國。但諸侯國有相當大的獨立性,埋下分裂割據的隱患。

二、宗法制

定義:宗法制是依據父系血緣關系的親疏來維系政治等級、鞏固統治的一種社會制度。

特點:嫡長子繼承製

宗法制與分封制的關系:分封制和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兩大支柱,互為表裡。

影響:宗法制保證了貴族在政治上的壟斷和特權地位,也有利於統治集團內部的穩定和團結。

中國早期政治制度特點:以宗法制為核心,帶有濃厚的部族色彩。

三、秦的統一:

公元前221年,秦滅六國,秦王嬴政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國家——秦朝。

四、秦朝專制主義中央集權政治制度的形成

內容:①建立「皇帝」稱號,確立皇帝制度。全國的政治、經濟、軍事大權由皇帝總攬,從中央到地方的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

②設置三公九卿中央官制:丞相——幫助皇帝處理全國政事;御史大夫——監察百官;太尉——負責全國軍務。

③在地方推行郡縣制:郡的長官是郡守,縣的長官稱縣令或縣長,均由皇帝直接任免。

影響:鞏固了國家的統一,促進了社會的安定和經濟文化的發展,奠定了中國兩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對中華民族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

消極作用:加強對人民的壓榨,容易導致暴政,造成階級矛盾的激化。

五、秦朝鞏固統一的措施:

①頒布秦律、統一法令;②統一貨幣、度量衡;③統一文字;④修建馳道、靈渠;⑤修築萬里長城;組織移民。

秦朝滅亡的原因是秦的暴政

六、漢武帝加強中央集權

背景:漢初郡國並行,出現王國問題

措施:漢景帝平定「七國之亂」;漢武帝實行推恩令

作用:解決了王國問題,加強中央集權,鞏固和發展了大一統局面。

唐末至五代出現了藩鎮割據局面

七、宋初中央集權的強化

措施:①軍事上:杯酒釋兵權,解除朝中大將和地方節度使的兵權;加強禁軍、強干弱枝。②行政上:派文臣任地方長官;設通判負責監督。③經濟上:地方賦稅一小部分作為地方開支,其餘全部由中央掌控。

影響:①加強了中央對地方的控制,消除了藩鎮割據現象。②造成冗官、冗兵、冗費,埋下了「積貧積弱」的禍根。

八、唐實行三省六部制

唐朝中央設中書省、門下省和尚書省,分別負責決策、審議和執行。三省的長官都是宰相,分散了相權。尚書省下設吏、戶、禮、兵、刑、工六部,確立並完善了三省六部的管理體制。

九、元朝實行行省制度

背景:疆域空前擴大

概況:中央設中書省;地方設十個行省和宣政院轄區

意義:加強了對全國的管轄;加強了中央集權,鞏固了統一。是中國行省制的開端,對後世影響深遠。

十、選官、用官制度的變化

朝代制度

漢代察舉制

魏晉南北朝九品中正制

隋唐宋—清朝科舉制

十一、明清君主專制的加強

明太祖調整中央和地方官制,加強中央集權:①廢丞相,設六部;廢行省,設三司。②內閣的創立。實質:是君主專制強化的產物。

清朝雍正帝設軍機處(上傳下達)——君主專制制度發展到頂峰
第二單元古代希臘羅馬政治制度

一、希臘的政治制度

古希臘民主政治產生的原因:①獨特的地理環境與小國寡民的國情;②海外貿易和工商業的發達。

城邦的基本特徵是:小國寡民和獨立自主

雅典民主政治的確立歷程:梭倫改革——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礎;克利斯提尼改革——確立雅典民主政治;伯利克里改革——把雅典民主政治推向頂峰。

雅典民主政治的特點:人民主權、輪番而治。

雅典民主政治的評價:

積極方面:①實行民主政治,社會相對公正一些,有利於社會安定。②促成了雅典政治、經濟和文化的高度繁盛。③為後來歐美資產階級建立民主政治提供了一定的借鑒。

消極方面:①婦女、奴隸和外邦移民沒有政治權力,真正能夠享受到民主的只是少數人,實質是奴隸主階級的民主。②過於泛濫的民主,容易導致無政府主義的泛濫。

二、羅馬法

1、羅馬法的起源和發展歷程:

早期的羅馬國家只有習慣法,沒有成文法。成文法誕生標志是《十二銅表法》的頒布。

公民法:適用范圍僅限於羅馬公民,用來調整羅馬公民之間的關系的羅馬法律,被稱為公民法

萬民法:在古羅馬對外擴張的過程中,逐漸形成普遍適用於羅馬統治范圍內一切自由民的法律,即「萬民法」

6世紀,《民法大全》標志羅馬法體系的最終完成。

2、羅馬法的評價

積極方面:①羅馬法的制定和實施維系了帝國的統治,穩定了社會秩序。②羅馬法是歐洲歷史上第一部比較系統完備的法典,極大影響了近代歐美資本主義國家的立法司法制度;是近代資產階級反封建的有力武器。

局限性:維護奴隸制度。

第三單元近代西方資本主義政治制度的確立與發展

一、英國革命

背景:根本原因:斯圖亞特王朝實行專制統治阻礙了英國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

過程:1640年英國爆發革命。期間,處死了國王查理一世,成立共和國。但斯圖亞特王朝復辟。1688年光榮革命,標志英國革命的完成。

二、英國的君主立憲制:

特點:①保留國王,實際上「統而不治」的地位,作為國家的象徵而存在。②國家的最高權力在議會,實行代議制。議會是國家最高立法機關,內閣掌握行政權並對議會負責。

1689年《權利法案》的頒布是正式確立的標志。18世紀責任制內閣逐步形成。

三、美國政府的建立:

1776年,英屬北美13個殖民地獨立,美國誕生。獨立之初的美國實際上是13個州的鬆散聯盟(即邦聯)。1789年聯邦政府成立,華盛頓當選為美國第一任總統。19世紀中期,美國形成民主黨、共和黨輪流執政的格局

四、美國1787年憲法:

1787年在費城召開制憲會議通過了一部聯邦憲法。

評價:①是世界上第一部較完整的資產階級憲法。②加強了國家權力,實踐了三權分立原則,體現資產階級民主精神。局限性:承認黑人奴隸制,印第安人沒有公民權,婦女地位低下。

五、艱難的法蘭西共和之路:

1789年法國大革命和第一共和國的建立;1870年第三共和國的確立。

六、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

1875年初,國民議會通過了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

意義:從法律上正式確立了共和政體(議會制共和國),標志著法蘭西共和政體的最終確立

七、德意志的統一:

俾斯麥領導下,普魯士通過三次王朝戰爭,完成了德國統一。1871年,建立了統一的德意志帝國。

八、德意志的二元制君主立憲制:

特點:皇帝不是虛位,而是握有實權。皇帝和首相掌握國家的大權。議會對政府沒有監督權
第四單元近代中國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一、兩次鴉片戰爭

鴉片走私與虎門銷煙:英國為了扭轉對華貿易逆差,向中國走私鴉片。林則徐領導禁煙運動,1839年6月,虎門銷煙。

鴉片戰爭爆發的根本原因:英國資本主義發展的需要,要求擴大海外市場和大量掠奪原料

兩次鴉片戰爭的起止年代:1840-1842年,1856年—1860年

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的簽訂時間及其內容:1842年。《南京條約》內容:割香港島給英國;賠款2100萬元;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為通商口岸;協定關稅。

鴉片戰爭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1860年英法聯軍洗劫和焚毀圓明園

1858年《天津條約》規定了外國公使進駐北京、增開十口通商、外國軍艦商船可以在長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

1860年《北京條約》規定了增開天津為商埠、割九龍司等

沙俄侵佔我國北方150多萬平方公里領土

英國侵佔我國領土香港地區(條約及地圖)經過:1842年,中英《南京條約》割佔香港島;1860年中英《北京條約》割佔九龍司地方一區;1898年強行租借新界。

二、太平天國運動

1851年洪秀全發動金田起義,永安建制初步建立政權,1853年太平天國定都天京,正式建立與清廷對峙的政權。通過北伐、西征,1856年太平天國在軍事上達到全盛時期。

1856年發生天京內訌。1864年曾國藩指揮湘軍攻陷天京,太平天國運動失敗。

洪仁玕著《資政新篇》:是先進的中國人首次提出了在中國發展資本主義的設想

太平天國的革命綱領《天朝田畝制度》內容及其評價

內容:①廢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根據「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無處不均勻」的原則,以戶為單位,不論男女,按人口和年齡平均分配土地。②關於產品的分配,根據「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歸上主」的原則,每戶留足口糧,其餘歸聖庫。

目的:要建立「有田同耕,有飯同食,有衣同穿,有錢同使,無處不均勻,無人不飽暖」的理想社會。

評價:①它是太平天國的建國綱領。②反映了農民要求獲得土地的強烈願望,是幾千年來農民反封建斗爭的思想結晶。③但它體現的絕對平均主義思想,嚴重脫離實際,根本無法實現。

三、甲午中日戰爭

1894年甲午戰爭爆發,主要戰役有平壤戰役、黃海戰役(鄧世昌犧牲)、遼東戰役、威海戰役(北洋艦隊全軍覆沒)。

1895年中日《馬關條約》的主要內容及危害:

①割遼東半島、台灣及其附屬島嶼、澎湖列島給日本。②賠償日本軍費白銀二億兩。③開放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商埠。④允許日本在通商口岸開設工廠,產品運銷中國內地免收內地稅。

在《馬關條約》刺激下,列強爭相在中國劃分「勢力范圍」,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中國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四、八國聯軍侵華

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

《辛丑條約》1901年簽訂。內容之一是賠款4.5億兩白銀。

總之,《辛丑條約》的簽訂,使清政府完全成為帝國主義統治的工具,標志著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五、辛亥革命

中國國同盟會的成立(時間、地點、性質、綱領):1905年在東京成立。是第一個全國性的資產階級革命政黨。其政治綱領是「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後來孫中山把它闡發為「民族」、「民權」、「民生」三大主義。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

1912年元旦中華民國成立,定都南京,孫中山擔任臨時大總統

《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的頒布時間、性質:1912年春,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資產階級性質的民主憲法。(分析其體現的民主精神:主權在民;確立公民的基本權利;三權分立;建立責任內閣,確立議會共和制政體)

1912年2月12日清朝結束

1912年3月袁世凱在北京就任臨時大總統——辛亥革命失敗的標志

辛亥革命的功績:①是偉大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②推翻了清王朝,結束了中國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建立起資產階級共和國,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③客觀上打擊了帝國主義侵略勢力。④為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創造了條件

六、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崛起

五四運動的爆發時間、口號、中心、主力:1919和5月4日;「外爭國權,內懲國賊」、「廢除二十一條」、「拒絕在和約上簽字」;第一階段的中心在北京,主力是學生,第二階段的中心在上海,主力是工人。

五四運動的歷史意義:①是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運動(性質)。②青年學生是先鋒;工人階級是主力軍;五四運動的歷史意義:①是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運動(性質)。②青年學生是先鋒;工人階級是主力軍;先進的知識分子開始在工人中宣傳馬克思主義,起了指導作用。③成為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

新舊民主主義革命的區別:

①領導階級不同(資產階級——無產階級領導);指導思想不同:(三民主義——馬克思列寧主義);發展前途不同:(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走資本主義道路——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後走社會主義道路)。

中國共產黨的成立:

歷史條件:①中國工人階級隊伍壯大及其登上政治舞台——階級基礎;②馬克思主義的傳播及同工人運動相結合——思想基礎;③共產國際的幫助——外部條件;④陳獨秀、李大釗開展早期建黨活動——組織基礎

標志:1921年7月23日,在上海召開中共一大。

1923年中共三大決定同國民黨合作;1924年國民黨一大召開,標志著國共合作形成。

廣州國民政府北伐的開始時間、主要對象:1926年;吳佩孚、孫傳芳、張作霖

1927年蔣介石在上海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汪精衛在武漢發動「七一五」反革命政變。

大革命失敗的原因:①國民黨右派叛變革命;②中外反動勢力聯合絞殺;③陳獨秀犯右傾機會主義錯誤。

七、國共的十年對峙

南昌起義:時間:1927年8月1日;領導人:周恩來、賀龍;意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第一槍,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斗爭、創建人民軍隊和武裝奪取政權的開始。

1927年「八七會議」結束陳獨秀右傾錯誤領導

1927年毛澤東領導了湘贛邊秋收起義,建立了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

紅軍長征的起止時間: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遵義會議:1935年召開,意義:結束了「左」傾錯誤在中央的統治,事實上確立了以毛澤東為核八、抗日戰爭

1931年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侵佔中國東北。

1937年盧溝橋事變標志著全國抗日戰爭開始。面對日本全面侵華戰爭的威脅,國共兩黨停止內戰,組成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國民政府在正面戰場組織了淞滬會戰、太原會戰、徐州會戰、武漢會戰等多次重大戰役。

彭德懷指揮的百團大戰,是抗日戰爭中,中國軍隊主動出擊日軍的一次大規模戰役。

日寇在南京屠殺中國軍民30多萬人。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中國抗戰取得勝利。

抗戰勝利原因:(1)日本發動的是侵略的、非正義的法西斯戰爭;(2)國共合作,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建立,中國實行了全民族抗戰(根本原因);(3)中共及領導的人民軍隊起了中流砥柱作用;(4)國民黨愛國官兵的抗戰;(5)國際反法西斯聯盟的配合支持。

九、解放戰爭

重慶談判:1945年8月底,毛澤東赴重慶談判,10月10日,國共雙方簽訂《雙十協定》。但人民軍隊、解放區的合法地位未達成協議。

1946年全面內戰爆發

1947年6月,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揭開了戰略反攻的序幕

與國民黨的戰略決戰:三大戰役:遼沈戰役、淮海戰役、平津戰役。

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統治中國22年的國民政府覆滅

第五單元從科學社會主義到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

一.馬克思主義的誕生

資本主義的迅速發展,促使社會矛盾日益激化。1825年開始的周期性資本主義經濟危機。

19世紀三四十年代,法國、英國和德意志爆發了大規模工人運動,工人階級開始獨立的政治斗爭,登上政治舞台。

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繼承了德意志的古典哲學、英國的古典政治經濟學和英法的空想社會主義

1848年《共產黨宣言》的發表,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從此無產階級的斗爭有了科學理論的指導,社會主義運動更加彭勃地發展起來。

1871年3月18日,巴黎革命爆發。巴黎公社是無產階級建立政權的第一次偉大嘗試。

二.俄國十月革命

1917年3月,俄國發生「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專制統治。

二月革命後,俄國出現了蘇維埃和資產階級臨時政府兩個政權並存的局面。

在列寧的領導下,1917年11月7日,俄國爆發十月革命,推翻臨時政府,全部政權轉歸蘇維埃,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無產階級專政的國家。

十月革命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取得勝利的社會主義革命。心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成為黨的歷史上生死攸關第六單元現代中國的政治建設與祖國統一

一.新中國的民主建設

1949年9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在北平隆重舉行。①大會通過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暫時代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職能。《共同綱領》具有臨時憲法的性質。

②大會選舉產生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毛澤東當選為主席。③大會決定以北京為新中國的首都,五星紅旗為國旗,《義勇軍進行曲》為代國歌,採用公元紀年。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告成立。

1954年,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召開後,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不再代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職權,但政協作為統一戰線組織繼續存在。

1956年,中國共產黨提出與民主黨派實行「長期共存,互相監督」的方針。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發展到一個新階段。

1954年9月,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在北京隆重舉行。大會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是新中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

我國的社會主義民族政策: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各民族共同繁榮;

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一根兩基」: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多黨合作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二.民主政治建設的曲折發展

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民主法制受到嚴重踐踏。

1982年,全國人大通過了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1982年,中國共產黨確立了各民主黨派「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的方針,使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進一步完善。

三.祖國統一大業

20世紀80年代初,鄧小平提出了「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

「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是完成祖國統一大業的基本方針。

1997年7月1日,中國正式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香港回到了偉大祖國的懷抱。

1999年12月20日,中國正式對澳門恢復行使主權,澳門也回到了祖國的懷抱。
第七單元

一.新中國的外交

新中國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針。

1953年中國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成為解決國與國之間問題的基本准則。

1954年,中國以五大國之一地位出席了日內瓦會議。

1955年,中國參加了亞非國家萬隆會議。

二.外交新局面

1971年中國恢復了在聯合國的一切合法席位.

1972年,尼克松總統訪問中國。雙方在上海簽署《中美聯合公報》,兩國關系開始走向正常化。

1979年,中美兩國正式建立外交關系。

第八單元當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極化趨勢

1947年,美國總統杜魯門在國會發表演說,提出「遏制共產主義」主張,後來被稱為「杜魯門主義」。

「冷戰」——以美國為首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對蘇聯等社會主義國家採取除武裝進攻之外的一切敵對行動,稱為「冷戰」。

「冷戰」的主要表現:

(1)「杜魯門主義」——標志美蘇「冷戰」的開始。

(2)「馬歇爾計劃」是遏制共產主義,穩定資本主義的重要政策。

(3)1949年,美、英、法等國在華盛頓簽訂了《北大西洋公約》,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簡稱「北約」。1955年,蘇聯等社會主義國家組成華沙條約組織,簡稱「華約」。歐洲出現了北約和華約兩大軍事政治集團對峙的局面,美蘇兩極格局形成。

1949年,在美蘇的主宰下,德國被分裂為東德、西德兩個國家。

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1961年,美國發動越南戰爭。1973年美軍從越南撤軍。

蘇共黨領袖戈爾巴喬夫以「人道的民主的社會主義」取代科學社會主義,使蘇聯改革走入了誤區。

1989年,東歐國家發生劇變。

1991年,蘇聯解體,兩極格局也隨之瓦解。

1967年,歐洲共同體成立。1993年,歐洲聯盟正式成立。

世界格局呈現出「一超多強」的局面,多極化趨勢進一步發展。

㈢ 高一歷史必修一重點課是那幾課

四五單元,我把考點發給你

㈣ 高一歷史必修一的重點,考點有哪些

第一單元古代中國經濟的基本結構與特點 (第一課)精耕細作的古代農業: 1、從刀耕火種到鐵犁牛耕的農業耕作方式的變革 (1)原始農業:刀耕火種(火耕) (2)我國農業進入了「耜耕」或「石器鋤耕」階段的標志:鬆土工具耒耜的出現和普遍使用。 (3)商周時期,出現青銅農具。春秋時期,小件鐵農具問世。牛耕是我國農用動力上的一次革命。戰國時,牛耕初步推廣。此後,鐵犁牛耕逐步成為中國傳統農業的主要耕作方式。 2、我國古代農業經濟的特點: (1)小農經濟以家庭為生產、生活單位,農業和家庭手工業相結合,生產主要是為滿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納賦稅,是一種自己自足的自然經濟,小農經濟精耕細作,是中國封建社會農業生產的基本模式。 (2)中國封建經濟中占據主導地位的是: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 (3)中國封建社會發展緩慢和長期延續的重要原因:自然經濟的牢固存在。 (第二課)領先世界的古代手工業 ●了解古代中國在冶金術、制瓷業、絲織業等手工業部門取得的主要成就 1.商朝的司母戊鼎世界稀有。2.東漢杜詩發明水排,用水利鼓風冶鐵。3.魏晉南北朝發明灌鋼法 4.唐代制瓷形成南青北白兩大系統。5.宋代江西的景德鎮,到元代發展為全國制瓷中心,明清時是全國的瓷都。6.明朝在青花瓷的基礎上,燒制出彩瓷;清代還發明了琺琅彩。7.明清時蘇州、杭州是著名的絲織業中心,使用花樓機機構復雜精密。 (第三課)古代商業的發展 1、了解「市」的形成和發展 (1)西漢:每個城市都設專供貿易的「市」與住宅區嚴格分開,長安城東西有市。設官員管理(市長或市令),按時開市閉市。 (2)隋唐:長安城有市和坊,市與坊用圍牆隔開,白天定時開市閉市。 (3)宋朝:市與坊的界限逐漸打破,店鋪隨處可設,且早晚都可經營 2、知道主要的商業城市和著名的商幫: (4)西漢:長安、洛陽、邯鄲、臨淄、宛、成都著名商業中心 (5)隋唐黃河流域長安、洛陽;長江流域揚州、益州,成為繁華的商業城市;廣州重要的外貿港口,政府設市舶使。 (6)宋代開封、臨安;益州發行「交子」,世界上最早的紙幣 (7)元的大都、杭州。世界第一大港泉州 (8)明清:出現商幫。如,徽商、晉商(兩者相同之處:都從經營鹽業起家;商業活動都涉及金融領域(徽商經營典當業,晉商興辦票號);活動范圍都涉及國外,都積累起巨額財富) (第四課)的發展資本主義萌芽的緩慢發展 ●了解「重農抑商」和「海禁」政策的基本含義極其影響 (1)中國封建社會的基本經濟政策:「重農抑商」政策 首倡「重農抑商」政策的是:戰國時期秦國商鞅變法。 「重農抑商」得以長久實行的根本原因:適應了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的需要。 其目的:維護自然經濟,確保賦役征派和地租徵收,維護政治穩定,鞏固封建統治。 積極作用:保護了農業生產和小農經濟,促進農業經濟發展;封建社會初期鞏固新興地主政權。 明清重農抑商的表現:農本商末的思想,專賣制度,關卡重稅,歧視商人,龐大的官營手工業。 消極後果:強化自然經濟,阻礙工商業發展,阻礙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 (2)明代「海禁」是防倭寇之患,但並未禁止官方對外貿易;清代是因為對付東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爭。兩者都是為維護封建統治秩序。 (3)清代一直實行的「閉關鎖國」的含義:嚴格限制對外交往。 清代只開一處對外通商是在:廣州(由廣州十三行統一經營管理對外貿易) 閉關鎖國的後果:妨礙海外市場的開拓,抑制資本的原始積累,阻礙資本主義萌芽的滋長;使中國與世隔絕,沒能及時學習西方先進的科學知識和生產技術以發展生產力,使中國逐漸落後於世界潮流。 ■第二單元近代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動與資本主義的曲折發展 (第一課)中國資本主義的產生 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產生背景和興起的史實: 1、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產生的原因:(1)外國資本主義的入侵使自然經濟逐漸解體。(2)受外商企業豐厚利潤的刺激。(3)洋務派對民辦企業起了誘導作用 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產生的時間是:19世紀六七十年代;地點是:東南沿海地區 2、代表企業:發昌機器廠、繼昌隆繅絲廠、貽來牟機器磨坊 (第二課)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 一、近代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發展的階段: ●短暫春天(1)時間:一戰期間(1915-1921) (2)原因:a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帝制,建立中華民國,為我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掃除了一些障礙;b群眾性的反帝愛國運動,有力地推動了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 c歐洲列強忙於戰爭,暫時放鬆了對中國的經濟侵略,客觀上為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條件。(3)主要行業:紡織業、麵粉業(4)著名實業家:張謇、周學熙、榮氏兄弟 (5)為什麼是「短暫」春天: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歐洲列強卷土重來 ●曲折發展(1)國民政府前十年(1927—1936):民族工業得到了較快發展 原因:為了鞏固統治,國民政府推出了一些有利於發展經濟的政策和措施 (2)抗日戰爭期間:民族工業遭到沉重打擊 原因:淪陷區:一些廠礦或被日軍所毀,或被日軍以各種形式吞並 國統區:國民政府實施戰時體制,強化對經濟的全面統治,官僚階層壓榨民族企業牟取暴利 ●萎縮(1)時間:抗戰勝利以後(解放戰爭期間或1945—1949) (2)原因:a美國商品大量湧入中國市場,排擠了國貨(1946年《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條約》) b官僚資本大肆進行經濟壟斷,擠壓民族企業c國民政府的苛捐雜稅不斷增加,通貨不斷膨脹 二、理解資本主義在中國近代歷史發展進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1、經濟上,是一種新的經濟因素,有利於社會進步; 2、政治上,為民族資本主義登上政治舞台奠定物質和階級基礎;無產階級隊伍的壯大,為新民主主義革命到來和中共的建立准備了階級條件; 3、思想上,不斷沖擊和動搖封建正統思想的統治地位,為西方資產階級思想文化的傳播提供了社會條件。 但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中國,由於資產階級的軟弱和妥協,走資本主義道路是行不通的。 ■第三單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道路 (第一課)經濟建設的發展和曲折 1、了解三大改造:1956年底,我國基本上完成三大改造。使生產資料由私有制轉變為社會主義公有制。標志著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建立起來。 2、了解八大的主要內容:1956年,中共八大召開。主要內容:(1)國內的主要矛盾是:先進的社會制度和落後的生產力之間的矛盾。(2)當前的任務是:集中力量把我國從落後的農業國變為先進的工業國。 3、了解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1958年掀起的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是我黨在探索中國的社會主義道路過程中一次嚴重的失誤,造成1959—1961三年經濟困難。 (第二課)偉大的歷史轉折 了解十一屆三中全會有關改革開放決策的內容,認識歷史意義 1978年12月十一屆三中全會在北京召開。 主要內容:(1)重新確立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馬克思主義思想路線。 (2)拋棄了「以階級斗爭為綱」的錯誤方針,實行撥亂反正。 (3)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4)實行改革開放 意義:形成以鄧小平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集體,這是建國以來黨的歷史的一次偉大轉折,也是共和國歷史的一次偉大轉折,成為我國開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起點,開創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偉大起點。(45頁下面) (第三課)經濟體制改革 1、了解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農村:1、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2、廢除人民公社制度3、發展鄉鎮企業,為農民致富、為實現工業化現代化開辟了一條新路。 2、了解國有企業改革的重要內容和作用 城市:中心環節是增加企業活力,把企業搞活。內容:(1)、管理體制上:實行政企分開,擴大企業自主權 (2)所有制上: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3)分配製度上:實行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4)、1992年進行產權制度改革,實行以股份制為主要形式的現代企業制度 作用:調動工人生產積極性,增加了企業活力,推動國民經濟快速發展,使人民總體達到小康水平。 (第四課)對外開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1、我國對外開放格局是怎樣形成的: (1)經濟特區的設立:1980年,深圳(第一個經濟特區)、珠海、汕頭、廈門;1988年,海南省。 (2)14個沿海港口城市:1984年 (3)沿海經濟開放區: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閩東南地區、環渤海灣地區 (4)經濟技術開發區:1988年 (5)1990年開發上海浦東,帶動長三角和長江流域經濟,成為90年代改革開放的重點和標志。 2、十四大的主要內容:1992年召開: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第四單元:中國近現代社會生活的變遷 1.19世紀80年代,清政府修築從唐山到胥各庄的鐵路,標志著中國鐵路的誕生。 2.南京政府在20世紀初在南京開辦第一個電話局,開通第一部市內電話電話。 3.新中國成立後,尤其是改革開放後,電訊產業得到迅速發展,到2000年末,固定電話和行動電話的數量均居世界第二位。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還用傳真機和互聯網發送文件。 報刊 影視 互聯網 概況1.19世紀中前期,外國人開始在中國辦報,《中國叢報》、《萬國公報》 2.1873年艾小梅在漢口主辦的《昭文新報》被認為是國人在中國境內創辦的報刊。 發展: 3.此後中國人自己辦的報刊越來越多,如戊戌變法時期的《事務報》,辛亥革命時期的《民報》,五四時期的《新青年》等。 1.1905年《定軍山》電影首映成功,標志著中國電影事業的。 2.1931年,有聲電影《歌女紅牡丹》拍攝成功,結束中國電影無聲的歷史。 3.蔡楚生導演、王人美主演《漁光曲》1935年獲得莫斯科國際電影節榮譽獎。 4.1958年北京電視台實驗播出,標志著中國的誕生。 1.、、電視被稱為三大媒介。20世紀90年代以後媒介誕生了。它被稱為「第四媒介」。 2.互聯網誕生於20世紀60年代末,1994年中國正式接入互聯網。 3.互聯網的四大優勢: (1)集三大媒介的優勢於一體。 (2)費用低廉 (3)可以高度互動,雙向傳受。 (4)可以更主動、更便捷和最大限度地獲取信息。 ■第五單元新航路開辟、殖民擴張與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形成和發展 (第1課)開辟新航路 1、新航路的開辟意義:(1)新航路的開辟,逐漸結束了各地相互孤立的狀態,各地的文明發生接觸與碰撞,開始了匯合交融,世界日益連成了一片整體。(2)貿易范圍空前擴大,世界市場的雛形開始出現。(3)、世界貿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轉移到大西洋沿岸。(4)、葡萄牙、西班牙首先開始了殖民擴張。 (5)、加速了西歐封建制度的解體,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 太多拉,一下發不完,你自己在我空間了解下吧!

滿意請採納

㈤ 高一歷史必修一月考的重點在哪

QUQ我也是高一的。。我們老師出卷子
我們問她重點在哪裡
她和我們說上過的地方都是重點
晴天霹靂。。不過感覺她一二課上了很久
應該比較重要吧
加油考試~高中加油~新的起點新的希望!~

㈥ 誰整理了高一歷史必修一的重點

第一單元 中國古代的中央集權制度

出現凌駕於全社會之上的公共權力,但保留氏族公社特點。


政治制度:內服與外服,王權+神權

西周
分封制實質:授民授疆土
目的:鞏固周的統治(奴隸主的統治)
主體:同姓親族
宗法制目的:鞏固分封制形成的統治秩序,解決貴族之間在權力、財產和土地繼承上的矛盾。
核心:嫡長子繼承製
內容:確立大宗、小宗體系
作用:利於凝聚宗族,防止內部紛爭,強化王權
工具:禮樂制度

(1) 統一的基礎
群雄割據 春秋爭霸 B.戰國變法:秦國商鞅變法。
(2) 統 一:時間:前221年; 人物:贏政。
(3)確 立:A. 「皇帝」:皇權至上、皇位繼承製
B.三公九卿制:三公是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中央)
C.郡縣制(地方)
(4) 加強皇權的措施:制定官吏選拔和考核制度;制定細苛、嚴密的法律。
影 響:打破分封制,奠定大一統王朝制度基礎。


漢初郡國並行制度,導致諸候尾大不掉,引發七國之亂。
漢武帝集權措施:建中朝、設刺史、頒布推恩令。

藩鎮割據與五代十國
唐朝中後期,地方勢力增強,出現藩鎮割據局面;唐滅亡後,中國進入五代十國的分裂時期,五代十國是藩鎮割據的繼續和發展;這一時期,南方經濟得到較大發展;後周世宗改革,為北宋結束五代十國分裂局面奠定了基礎。


宋加強中央集權
(1)措施 ①收精兵:「三衙」、樞密院、原則;
②削實權:設通判、文臣任州郡長官;
③制錢谷:財賦大部分運往京師;
(2)影響 利:改變藩鎮割據分裂局面,加強中央集權;
弊:造成「積貧積弱」的後患。

隋唐
1.三省六部制的確立及其演變
(1)隋唐實行三省六部制
(2)宋分割相權:設「中書門下」省(宰相辦公機構)、樞密院管軍政、「計相」管財政。
(3)元:一省制(中央),行省制(地方)


丞相制度的廢除:明太祖誅殺胡惟庸,廢除丞相;明成祖設立內閣。


清朝的軍機處
(1)清初:內閣和議政王大臣會議
(2)雍正設立軍機處
A.特點:軍機大臣品級不高,受皇帝召見,跪奏筆錄
B.影響:提高清王朝行政效率,專制皇權高度發展

1.君主專制特點:由君主個人全權佔有和控制整個國家機器,其統轄范圍內的任何人物對君主都是絕對隸屬和臣服的關系。
2.中國封建制度發展的內在邏輯:一方面中央集權不斷加強; 另一方面各種權力結構和權力關系一步步地集中到皇帝這一權力的軸心上。二者關系:中央集權與君主專制相輔相成,中央集權是君主專制的前提和基礎,君主專制是中央集權的必然產物。其目的都是要從政治制度上保證中央政府的權威和君主個人的絕對權威。
3.中央集權化進程大致體現在 :
(1)財政上,「利出一孔」,歸於中央
(2)剝奪地方人事權,官吏自帝出。
(3)司法上,法由帝頒,律由國掌。
(4)軍事上,「強干弱枝」,中央宏觀調配全國軍隊,皇帝總攬兵權
(5)意識形態領域,推行「別黑白而定一」的文化專制主義。
4.君主專制的加強突出表現在相權的削弱,以及君王建立有效的權力轉移和分散機制上。
秦漢:三公制度
隋唐:三省體制,則把相權一分為三,體現皇權的加強
宋朝:削弱宰相實權(三省長官沒有實權)
明朝:明太祖廢中書省,罷丞相不設;明成祖設內閣
清朝又設軍機處

5.秦至清的中央與地方機構
朝代 中央機構特點 中央機構 地方機構
秦 傳承開創 三公九卿 郡縣制
漢 漢承秦制 中朝外朝(三公九卿) 郡、國並行
隋唐 承前啟後,有所創新 三省六部 道州縣三級
宋 進一步加強 二府三司 路州縣三級
元 有新發展 一省二院 行省制
明 空前加強 廢丞相、設內閣 省府縣
清 達到頂峰 設軍機處 省府縣

6.評價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
中央集權和君主專制使得整個國家都處於皇帝的一元化領導之下,皇帝具有絕對權威和至高無上的權力。正如美國費正清教授所指出的那樣:在這樣一個專政社會里,皇帝把教會和國家的職能集為一身,他是軍事也是精神的領袖,是行為的楷模和正義的主宰。他的全能總括了國家的一切主要職能,包括國家對於全人類的尊崇。他是「天下之一人」,是社會政治殿堂前的帥旗。

(1)積極作用
它在維護國家統一、社會穩定、抵禦外來侵略、組織水利工程、發展社會經濟、防止分裂割據、加強民族交流等方面起著積極作用。
(2)消極作用
人民的政治壓迫和經濟剝削十分殘酷;導致了思想禁錮和文化專制主義,使科技的運用和發展受到抑制;為了爭奪皇權,父子、兄弟、君臣、大臣之間不惜血刃;宦官專權、外戚干政是君主專制統治的伴生物;在明清資本主義萌芽產生以後,它還束縛了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延緩了封建制度的瓦解。而當時西方許多國家則通過資產階級革命和改革,建立起資產階級的政治制度,從而有力地推動著社會的進步和生產力的發展。中國社會的發展步伐,從此開始大大落後於西方,從而埋下日後被動挨打的禍根。

第二單元 古希臘和古羅馬的政治制度

愛琴文明
1.克里特文明:王宮建築、象形文字
2.邁錫尼文明:王宮、衛城、王室陵墓、線形文字B、尚武好戰
黑暗時代:300年
城邦時代
1.城邦的定義:前8~前6世紀,一種國家形態
2.城邦殖民
原 因:多山多島、人多地少;航海業發達
影 響:促進發展,開拓眼界,為創造自己的獨特文明奠定了基礎
城邦特點:小國寡民,各邦長期自治
政治類型:貴族制、民主制(最流行)

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
1.發展歷程
君主制:終身制、世襲制
貴族制:集體領導的任期制、選舉制
民主制:前594年梭倫改革將雅典政治引上民主的軌道;克里斯提尼改革確立(選修: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2.特點:人民主權與輪番而治(通過公民大會、五百人議事會和民眾法庭等機構的設置來體現其特點)
3. 實質:城邦居民內部的少數男性公民的民主
4.評價:創造了一系列民主運作的方式,有利於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和才智,為後世民主政治的發展積累了寶貴的經驗。但只是男性公民的民主,外邦移民、奴隸、他國公民和婦女沒有享受到民主權利,了這一部分成員的自身發展能力。既是偉大文明的催化劑,又是社會不估的暴力機器。

古羅馬的政制與法律
一、政制發展
1.共和制
(1)貴族共和制:由執政官、元老院、公民大會三層機構組成
(2)保民官的設置:監督政府,維護平民利益
2.帝制
(1)元 首 制:公元前27年,屋大維建立
(2)君主統治:公元3世紀,戴克里先
二、法律制度
1.《十二銅表法》
背景:共和國時期平民長期斗爭的結果
內容:基本上是習慣法的匯編,維護了貴族利益。
評價:沒有給平民帶來多少好處,但仍是平民的勝利;貴族再不能像過去那樣隨意解釋習慣法;始終是羅馬的基本法。
2.《查士丁尼民法大會》
組成:《查士丁尼法典》《查士丁尼法學總論》《查士丁尼學說匯纂》《查士丁尼新敕,其中影響最大的是《查士丁尼法典》
對羅馬法的評價:
以《十二銅表法》為開端、《查士丁尼民法大全》為總結的羅馬法,是世界史上內容最豐富、體系最完善、對後世影響最廣泛的古代法律。

第三單元 近代西方資本主義政體的建立

英國 美國 法國 德國
政體 君主立憲 總統共和 民主共和 共和制(專制)
特點 責任內閣 三權分立 過程曲折 專制、軍國主義
綱領文件 《權利法案》 《1788憲法》 《人權宣言》 ——
領導者 —— 傑斐遜 —— 俾斯麥
元首 女王 總統 總統 總統
實權掌握者 首相 總統 總統 宰相
(此表非常重要)

英國
一、君主立憲制的確立
1.1215年《大憲章》:給王權設定了界限
2.斯圖亞特王朝復辟
3.1688光榮革命
4.1689《權利法案》
內容:確立了議會主權,國王的權力受到議會的明確限
影響:英國建立了君主立憲制
二、責任內閣制的形成
1.1721年,羅伯特•沃爾波成為第一任首相
2.內閣全體成員對政府事務集體負責
3.兩黨制逐漸形成,首相和內閣從多數黨中選出
三、民主化趨勢:1832年議會改革法,擴大的選舉范圍,確保資產階級民主正體穩定和資本主義經濟迅速發展。

美國
一、聯邦憲法的制定
背景:鬆散的州際聯盟弊端暴露
制定:1787年費城制憲會議制定了《1787憲法》
原則:中央集權原則;分權制衡原則;民主原則
發展:1789年制定出憲法的前10條修正案
二、聯邦制的鞏固
1. 1787年聯邦憲法頒布後,美國建立了聯邦制國家,政體為資產階級總統共和制,但州權主義觀念仍很活躍。
2. 內戰結束後,美國憲法修正案進一步肯定了聯邦法律的至上性和國家的統一,鞏固了聯邦的統一。
三、兩黨制的形成和發展
1.兩黨製成為美國分權制衡體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2.美國的兩黨有其截然不同的歷史傳統和基本群眾;
3.兩黨操縱著美國生活的政治選舉。

法國
一、共和國的建立
1.法國大革命
①1789年法國制憲議會通過《人權宣言》
②1791年9月,制憲議會頒布1791年憲法,規定法國為君主立憲制國家
2.第一共和國的建立:1792年9月,國民大會宣布法國為共和國
二、政體的曲折發展
1.1804年,拿破崙建立法蘭西第一帝國
2.1848年,法蘭西第二共和國成立
3.1852年,路易•波拿巴建立法蘭西第二帝國
三、共和政體的最終確立:
1875年1月,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確立法國為共和國,標志著法國共和政體的最終建立。
!!!學習建議:法國政體的確立非常曲折 但同時又是考試重點 一定要多加記憶!!!

德國
一、德意志國家的統一:
1.統一的背景:德意志資本主義經濟發展使德意志境內各地經濟連成一體
2.統一的方式:王朝戰爭
3.統一的標志:1871年德意志帝國的成立
4.統一的意義:結束割據局面,促進資本主義經濟發展,使德國走上資本主義發展道路
二、德意志帝國的統治特點
1.德意志帝國憲法帶有濃厚專制色彩的帝國憲法正式頒布
2.德意志帝國的統治具有濃厚的專制主義和軍國主義色彩
三、「沒有共和主義者的共和國」
1.一戰後,德意志帝國覆滅
2.1919年8月,魏瑪共和國建立(沒有共和主義者的共和國)
3.20世紀30年代德國建立起法西斯專政

第四單元 內憂外患與中華民族的奮起

一、 鴉片戰爭
目的:打開中國市場、扭轉貿易逆差
1839年虎門銷煙
1840年6月,英國以虎門銷煙為借口發動戰爭
1842年,中國戰敗,簽訂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
3.影響:使中國領土、主權不完整;中國被迫捲入世界資本主義市場;中國進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二、 第二次鴉片戰爭
1856年,英法為了擴大在華利益聯合發動戰爭,中國被迫簽訂《天津條約》《北京條約》

三、 清政府的變化
1.權力結構:設總理衙門、總稅務司、同文館。
2.思想:官員出現了林則徐、魏源等人的師夷長技以制夷新思潮;奕欣、張之洞等人發起的學習西方先進科學技術的洋務運動。

四、 太平天國
一、 運動的興起
1. 背景:人禍(外國侵略者及清政府給人民造成極大痛苦)、天災(自然災害)
2. 准備:洪秀全創立拜上帝教
3. 開始:1851年金田起義
二、太平天國的全盛(1856年)
全盛時期的事件:
1. 定都天京(正式建立政權與清政府對峙)
2. 北伐西征(軍事全盛)
3. 《天朝田畝制度》
目的:建立四同社會
評價:進步性(表達了農民群眾的理想追求——要求廢除封建(地主階級)土地所有制的強烈願望);局限性(沒有真正實行過,因為一沒有安定的環境,
最主要是絕對平均主義,違背了歷史發展規律,是空想,根本無法實施。
二、 天國的衰敗
1.天京變亂(由盛轉衰)
2.重建領導核心
3.天京陷落(1864年,太平天國運動失敗)
4.太平天國運動的影響:
⑴它掃盪了王朝秩序,沖擊了舊綱常名教,動搖了清朝統治的政治基礎;
⑵它表達了農民群眾的理想追求,提出了近代中國第一個具有發展資本主義性質的社會改革方案《資政新篇》;
(3)沉重打擊了外國侵略者的勢力。

三、 中日甲午戰爭和民族危機的加深
一、 甲午中日戰爭
1、 原因:A、日本走向資本主義,形成侵略朝鮮、奪取東北、佔領中國、征服世界的擴張政策。B、朝鮮東學黨起義,日本以「朝鮮改革案」糾纏
2、 過程:豐島海戰—黃海決戰 1894年
3、 結果:《馬關條約》 1895
4、 影響:A、《馬關條約》是繼《南京條約》後最嚴重的不平等條約。列強勢力深入內地;嚴重阻礙民族資本主義發展;清政府被迫大舉外債。
B、宣告洋務運動破產,中華民族危機嚴重。
C、極大刺激西方列強。「三國干涉還遼」,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
D、清政府為挽救統治危機,開始軍事改革。
E、中國各界救亡圖存。
二、義和團運動
1、起因:A、帝國主義侵略,民族危機加深。
B、19世紀末反洋教斗爭迅速發展。
2、口號:「扶清滅洋」
3、清政府政策:鎮壓—招撫—鎮壓
4、影響:義和團體現中國人民反侵略斗爭的精神,打擊了帝國主義的囂張氣焰;推動了清政府的改革。
三、八國聯軍侵華
1、 原因:A、根本原因:帝國主義瓜分中國。
B、直接原因:鎮壓義和團運動,維護在華利益。
2、 過程:A、1900年,列強組織八國聯軍,在英國海軍中將西摩爾的率領下從天津進犯北京。B、慈禧太後攜光緒逃往西安,發布「剿匪諭旨」。
3、 結果:1901年簽定《辛丑條約》
4、 影響:《辛丑條約》是嚴重的不平等條約,巨額賠款加重苦難,使館區成為侵華大本營。

五、辛亥革命
一、背景:
1、社會背景:帝國主義侵略,民族危機加深。
2、組織基礎:A、興中會 1894 檀香山 標志興起。
B、同盟會 1905東京 第一個全國性的資產階級革命政黨。
3、主張 「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後發展為三民主義
二、爆發:武昌起義 1911年
1、1911年10月10日,革命黨人熊秉坤、金兆龍率先發難。成立湖北軍政府,黎元洪任都督,國號「中華民國」,政體「五族共和」。
2、影響:武昌起義使清王朝統治土崩瓦解。
三、高潮:
1、中華民國建立:
A、1912年,孫中山在南京就任臨時大總統,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以五色旗為國旗。
B、頒布〈〈臨時約法〉〉,規定主權在民、平等自由,三權分立。是近代中國第一部資產階級共和國憲法。
C、名義上為中央政府,但並沒有實現真正統一。
2、1912年,宣統帝下詔退位,260多年的清王朝統治結束,袁世凱就任臨時大總統。
四、袁世凱篡奪革命果實:
資產階級的軟弱性和妥協性;帝國主義支持;袁世凱大權在握;立憲黨和舊官僚的支持。
五、意義:是一次比較完全意義上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推翻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政體;創立了亞洲第一個資產階級共和國;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

四、 五四運動
背景
1、 一戰後,日本加快侵略中國的步伐。1915年日置益向袁世凱提出滅亡中國的二十一條。
2、 民族矛盾:1918年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的失敗。
3、 根本原因:階級矛盾。北洋軍閥的黑暗統治。
過程
1、 爆發:1919年五月四日,北京學生遊行
2、 高潮:上海 「三罷」
3、 初步勝利:
A 罷免了曹汝霖、章宗祥、陸宗輿職務。
B 中國拒絕在《凡爾賽和約》上簽字。C 釋放被捕學生。
歷史意義:
1.五四運動是一場偉大的(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
2.五四運動是一場傳播民主與科學的新文化運動
3.五四運動是一場偉大的思想解放運動

第五單元 馬克思主義的產生、發展與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
一、馬克思主義
一、 空想社會主義代表:法國的聖西門、傅立葉,英國的歐文
A、聖西門主張實行實業制度,是「工業社會最早的預言家」。
B、傅立葉和歐文主張建立合作組織。
二、《共產黨宣言》 1848年
三、內容:
①《宣言》肯定了資本主義在人類歷史上的積極作用
②《宣言》揭示了資本主義必然崩潰的秘密
③《宣言》宣告了工人階級的歷史使命
④ 《宣言》昭示了未來共產主義的原則
三、意義:
《共產黨宣言》的問世,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從此,無產階級進行斗爭有了科學理論的指導,社會主義運動更加彭勃發展起來。

二、巴黎公社
1871年3月18日凌晨,革命開始。
2、措施:
①政權建設:廢除舊軍隊、舊警察,取消資產階級的法庭和議會,代之以國民自衛軍,並建立工人階級自己的治安、司法和立法機構。公職人員由民主選舉產生,人民有權監督和罷免,任何公職人員的薪金不得超過一個熟練工人的工資。
②在社會經濟方面:沒收逃往資本家的工廠,交給工人合作社管理;實行八小時工作制。
③公社還通過了其他方面的改革法令,如用世俗教育全面代替宗教教育、實行義務教育等。
3、經驗教訓:
①教訓:公社沒有接管法蘭西銀行,也沒有同外省的革命者取得聯系,更沒有能發動廣大農民。
②經驗:這是無產階級建立政權的第一次偉大嘗試。巴黎公社的實踐,豐富了馬克思主義關於無產階級革命和無產階級專政的學說。他的經驗教訓是國際社會主義運動的寶貴財產。公社戰士在同強大敵人戰斗時表現出的英勇不屈、視死如歸的精神,將永垂史冊。

二、 俄國十月革命

二月革命:彼得格勒工人和士兵建立自己的權力機關工兵代表蘇維埃。
資產階級建立了臨時政府。工兵代表蘇維埃承認臨時政府是俄國合法的全國政權。
《四月提綱》:臨時政府沒有滿足人民要求,繼續參戰。列寧回國發表《四月提綱》,出俄國無產階級要奪取政權,實現社會主義革命,通過無產階級政權去實行土地改革,並提出退出戰爭。《四月提綱》成為布爾什維克黨的綱領。
七月事件:7月,臨時政府使用武力鎮壓革命,布爾什維克確定了武裝起義的方針,越來越多的地方蘇維埃政權的領導權轉到布爾什維克黨手中,起義時機日漸成熟了。
十月革命:11月6日,彼得格勒工人士兵發動起義,推翻臨時政府。
在攻打冬宮的戰斗中,全俄工兵代表蘇維埃第二次代表大會開幕。大會宣布一切權力轉
歸工兵代表蘇維埃,通過了《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選舉、批准了新政府——
人民委員會的組成。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誕生。《和平法令》宣布俄國退出帝
國主義戰爭;《土地法令》宣布立即無償沒收地主土地,把土地及生產工具分給勞動
者使用。

意義:
十月革命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獲得勝利的社會主義革命。它成功的將社會主義從理論變為實踐。
它使經濟文化並不發達的俄國,在短時間內擺脫了封建殘余的束縛和剝削階級的統治,建立起新型的無產階級專政開辟出社會主義發展的道路。
十月革命的勝利,給各國無產階級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展示了一條嶄新的尋求解放的道
路。

四、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
1、南陳北李(南方陳獨秀 北方李大釗)
2、中國共產黨的成立:
①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召開。出席大會的有毛澤東、董必武、張國燾、李達等13人,代表全國五十多名黨員。共產國際代表馬林等也出席。一大通過了黨的綱領規定,黨的名稱是中國共產黨;黨的性質是無產階級政黨;黨的奮斗目標是推翻資產階級,建立無產階級專政,廢除私有制,直至消滅階級差別。大會還選舉陳獨秀、張國燾、李達組成中央局,陳獨秀為書記,張國燾負責組織工作,李達負責宣傳工作。
②1922年,中共二大上,黨現階段的奮斗目標修改為反對帝國主義,反對封建主義,反對軍閥。認清了中國社會的性質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因此中國革命性質是民主主義革命。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在全國人民面前明確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為中國革命指明了方向。

五、新民主主義革命
1、國民大革命時期:(1924年——1927年)
A 國民黨一大:1924年1月。大會對俄三民主義重新解釋,發展成為新三民主義。
B 北伐失敗:北伐勝利進軍動搖了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基礎,帝國主義國家聯合起來干涉中國革命,並在革命隊伍里尋找新的代理人。
C 1927年4月12日,蔣介石在上海發動了反革命政變。
D 7月15日,汪精衛在武漢發動反革命政變。國民大革命運動失敗。

2、土地革命戰爭時期(1927——1937)
①南昌起義:1927年8月1日,周恩來、賀龍等人在南昌舉行武裝起義。這次起義打響了中國共產黨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斗爭和建立人民軍隊的開始。
②井岡山的斗爭:
A 1927年9月,毛澤東領導湘鄂邊秋收起義。
B 1927年10月,秋收起義部隊到達井岡山地區,創立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就是以農村包圍城市,最後奪取全國政權正確道路的開端,中國革命的策略從此發生了轉變。
③長征:
A 1934年10月,由於王明「左」傾錯誤的領導,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被迫北上長征。
B 1935年1月,召開遵義會議,糾正了錯誤的軍事路線,改組了中央領導機構,確立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
C 1935年10月,中央紅軍勝利到達陝北,以延安為中心,建立了陝甘寧革命根據地。

3、抗日戰爭時期:
防禦階段(1937、7——1938、10):國共兩黨再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相持階段(1938、10——1945、8):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召開的中共七大,號召全黨為廢止國民黨一黨專政、建立民主聯合政府而奮斗,為爭取抗戰最後勝利和新民主主義革命在全國的勝利作了重要准備。

反攻階段:(1945、8)

4、解放戰爭時期:

和平斗爭時期:(1945、8——1946、6)
1945年8月底,毛澤東赴重慶談判。雙方於10月10日簽署了《雙十協定》
武裝斗爭階段:(1946、6——1949、9):
①1946年6月底,中共經過8個月的作戰,共殲敵71萬餘人,至1945年2月,國民黨全面進攻不得不停止。
②全面進攻失敗後,蔣介石發動對陝北和山東解放區的重點進攻。中共採取避敵主義、誘敵深入,然後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擊破的方針,粉碎了重點進攻。
③1947年6月,中共轉入戰略反攻。
④1948年秋,解放軍連續發動了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三大戰役使國民黨軍隊的主力基本被消滅。
⑤1949年4月,國共和談破裂,4月21日,發動渡江戰役,23日解放南京,國民黨在大陸的統治結束,從此揭開了中華民族歷史的新篇章。

意義: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標志著中國一百多年屈辱和分裂的歷史從此結束,統一的新中國即將誕生。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壯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會主義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壓迫民族和人民解放斗爭的士氣。同時也是馬克思主義的勝利,是馬克思主義的普遍原理與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的毛澤東思想的勝利。

㈦ 高一歷史必修一,其中考試的重點是哪些

古代中國的制度,侵華戰爭,西方國家的制度

㈧ 高中歷史必修一期末考試哪裡會作為重點考

要有選擇的去劃分重點的- -。

先秦那裡的政治史考得會比較少。

如果一套比較好的題,考中國古代史的時候會考中國君專主專制不斷加強的過程。這個就需要有一個非常連貫的知識體系了。這個你要注意下。

英\法\美\德政治體制這個高考都是重點- -、

中國近代史,你可以分屈辱史和抗爭史來背。這樣做大題容易些。

= =不會告訴我你不知道啥叫屈辱史和抗爭史吧。

屈辱史就是什麼鴉片戰爭了,八國聯軍侵華了什麼的。屬
抗爭史就是太平天國運動什麼的。

還有就是中國近現代史,那裡比較亂,你要梳理一下。讓自己脈絡足夠清晰。

外國古代史嘛……考得就比較少了。考了分值也不會很大。要注意一下羅馬法那裡。那個比較重要。

我高三了- -。歷史課代表一名……

閱讀全文

與高一歷史必修一重點是哪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