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問題 > 七雄q傳以下哪些符合匈奴族的歷史

七雄q傳以下哪些符合匈奴族的歷史

發布時間:2021-02-14 08:36:18

A. 歷史上的匈奴帝國有哪些

匈奴帝國,曾經是亞洲大陸上最強大幅員最遼闊的大帝國,一度縱橫馳騁,四處劫掠,成為橫亘在東西之間的一支可隍的文明破壞力量。後來匈奴帝國在與漢帝國在連續的征戰中消耗的精疲力盡, 走向衰落。從有文字記載的歷史開始,東亞的蒙古高原,就是兇猛的游牧部落的故鄉,他們是草原文明的締造者和傳承者,他們四處侵略農耕文化的國家。尤其是每當出現較大的自然災害,牲畜大批死亡的時候,他們就會進入農業文明的領地,通過掠奪資源,來延續著自己的存在——他們一批批的從蒙古高原沖出去,他們征服了許多的亞洲帝國,並且一度成為了小半個歐洲的統治者。

B. 七雄Q傳的通關攻略

一. 如果是3匹白馬,怎麼走就很明朗化了。基本上是第一個到岔路口的追探子,第二個往前直走就是了,最後一個斷後。
二. 如果是兩匹白馬,白馬放在第二和第三的位置,這樣能保證白馬一定不會跑在棕馬的後面,還是先到的白馬追探子,第二隻白馬就可以直走了,棕馬是一定斷後的,剩下的就全憑運氣扔篩子。
三. 一匹白馬的時候,一定要將白馬放在第三個位置上;這樣就能保證白馬可以再追完第一個探子之後還能趕上去追第二個探子。棕馬就是先到的直走,下一個路口也直走,第二個探子也讓白馬追。後到的就斷後。
四. 如果沒有白馬,走的方式和三匹白馬的是一樣的方式,但這種情況下想拿三星全憑運氣,因為第二個探子不是那麼好追的。
說明:
1. 斷後的小馬只要用一顆篩子就可以了,這樣基本上可以防止跑過頭讓敵人溜掉。如果一顆篩子仍的點數大了,想100%保證不跑過頭的話可以選擇遙控篩子或者停留卡,相信各位玩家這種東西是不缺的。
2. 讓白馬站在後面的位置,是為了防止棕馬跑在白馬的前面優先到達岔路口(如果是第一個岔路口棕馬基本是能追上探子,但還是有1/4的可能性追不上的,但白馬肯定是能追上探子的;而第二個岔路口棕馬想追探子就更不用說了,能追上的可能性非常的小)這樣會很大程度上增加各岔路口的探子逃脫幾率;
3. 如果各位玩家已經進入副本,但又想趕緊刷完趕活動時間。第一 扔篩子要手動,第一時間將篩子扔出去;第二 在確定敵人已經消滅,西施到達終點也萬無一失之後選擇只仍一顆篩子,這樣減少角色的運行步數(或者直接用停留卡,只要你認為自己的卡很多經得起浪費),這是最省時間的方法了。 初入《七雄Q傳》的世界,一切都很新奇。新手指引會告訴你如何成為一個稱職的君主。隨著成長任務一步步前進,在這亂世洪流中站穩腳跟。向著戰國時代大聲宣告,你來了!
推薦升級方式:
成長任務、君主任務、建築建造
升級方式分析:
毫無疑問,這一階段跟著成長任務發展是最快的升級方式。更重要的是,跟隨成長任務路線,不僅能讓你在初期獲得大量的君主經驗,還能自然而然的熟悉游戲中的方方面面。而且,活用任務獎勵得到的道具也能幫助你在游戲中快人一步。君主任務是在花費固定的時間後獲得大量的君主經驗,絕對是升級的利器,前期君主任務耗時短,在做君主任務的同時可以進行其他成長任務,兩種任務搭配進行,讓你獲得更快的升級體驗。在游戲初期,建造和升級建築也能給你帶來不少的經驗。
操作提示:君主屬性點對未來的發展有一定的影響,請合理分配屬性點。
階段主要玩法:
在這一階段里,您可以參加勇闖重樓、百戰千軍等活動,參加活動不僅可以獲得君主經驗外,同時更能贏取多種獎勵。
勇闖重樓

百戰千軍

階段功能:
農場
玩家可在主界面功能按鍵下找到農場入口。農場是《七雄Q傳》的一大經典設計。玩家可以在農場中進行種植、收獲、犁地、讓好友給自己的搖錢樹澆水、去別人的農場採摘等等趣味功能。需要注意的是,農場還是獲得游戲中發展的核心——資源的最主要途徑。
加好友
玩家可以在大地圖上點擊其他玩家的城池或者在聊天框中點擊玩家的名字進行添加好友功能。
招募武將
城池建築——酒館里可以進行武將招募,這一階段玩家最多隻能招募3名武將。如果想更換武將可以先解僱掉已有的武將。如果對酒館中現有的武將不滿意,可以使用武將刷新卡進行刷新,有一定幾率可以出綠色成長武將。
隨機事件
官府前面每隔一段時間都會出現一個頭頂黃色文號的小人。每個小人都會帶來不同的事件,根據當天的運勢不同,玩家會獲得事件獎勵或者懲罰。隨機事件出現的頻率和數量與酒館等級有關。
答題
玩家可以通過主界面正上方的答題按鈕進行答題,通過答題可以獲得銅幣。
購買武將裝備
當城池中有鐵匠鋪時,玩家可以在鐵匠鋪中購買一些初級的裝備。
穿戴武將裝備
當玩家獲得裝備後,可以在武將—裝備欄下單擊裝備圖標為自己的武將穿戴裝備。
武將經驗分配
玩家可以在君主界面下找到武將經驗池。當經驗池中有經驗時,玩家可以為自己的任一武將分配經驗。可以使用經驗卡或領取聯盟福利為經驗池注入經驗。
加入聯盟
當玩家的城池中有外使院時,玩家就可以創建自己的聯盟或是申請加入其它玩家的聯盟了。當你在聯盟列表中選中了一個聯盟申請後,該聯盟的盟主或副盟主通過你的申請,你就成功的加入了此聯盟。 《七雄Q傳》的游戲畫面是Q版卡通風格,人物設計和場景在還原戰國時期的藝術風骨的基礎上又增加了趣味性的設計,大氣有趣的三軍對壘,激動人心的生死決斗,完美的融合了深厚濃郁的戰國文化。精美有趣的畫面襯托經典的戰役,擁有眾多特色的玩法和戰役場景。
《七雄Q傳》摒棄了以往網頁游戲純靜態的畫面,在畫面中加入了一些動態要素。如動態的溪水,碧波滔天中搖擺的小船,飄飄而落的樹葉,這些都提高了游戲的代入感,此外,游戲里的人物比以往的也更有突破,人物可愛又不失美感,用趣味詮釋了厚重的歷史感,呈現一部最具英雄氣魄的戰國史詩! 登陸《七雄Q傳》之後,選擇對應的區服即可進入游戲,待您創建角色以後,便能正式體驗《七雄Q傳》的君主冒險旅程了。
第一步:在登錄以後,選擇對應的伺服器,點擊伺服器後即可開始游戲。
第二步:首次進入游戲時,您將自動進入角色創建頁面。

如圖,右上方選擇好國家後即可為您的角色取一個驚動天地的名字,這將是您在《七雄Q傳》中唯一的標識哦。
另外,您可以選擇的國家有:秦、楚、齊;角色創建完畢,您便能點擊【創建角色】進入《七雄Q傳》的世界了。 1. Q:榮譽可以用來兌換道具嗎?
A:可以。在商城中有專門的榮譽商店。可以在其中使用榮譽兌換相應道具。
2. Q:剛建號,選錯了國家怎麼辦?
A:新手可以免費轉換一次國家。每次轉換國家需要等待24小時。
3. Q:自動建造在離線以後是否還可以繼續建造?
A:可以
4. Q:君主ID在什麼地方可以看到?
A:在有戲界面中可以點擊頭像右側的「君主ID」即可復制;另外,在游戲載入的過程中也可以在進度條下方看到君主ID。
5. Q:君主ID有什麼用處?
A:如果遇到問題,君主ID是技術人用定位玩家角色的重要信息之一。
6. Q:已經建築的分城可以改建或者拆除嗎?
A:目前尚未開啟分城拆除功能。
7. Q:城內的工匠可以提升建築水平嗎?
A:可以。城內的工匠可以通過點擊並進入官府,來提升對應工匠的建築速度。提升工匠的建築速度是需要消耗「魯班之書」的。
8. Q:要到多少級才能開放千重樓挑戰?
A:當到4級城池以後,千重樓副本就可以開放,通過完成挑戰,可獲得大量武將經驗和部分武將裝備。
9. Q:高級遷城令如何使用?
A:點擊想要遷城的坐標,再使用高級遷城令就可以了。
10. Q:兵種如何升級?
A:點擊武將頭像下方的兵種旁邊的箭頭按鈕,就可以給兵種升級。滑鼠移動至兵種圖標上可查看該兵種進行等級提升所需滿足的條件。
11. Q:多少級會有武將傳承功能呢?
A:在武將里表中的任意武將等級達到50將會開啟該功能。
12. Q:種子成熟應該是一天只能澆一次水,但是如果更新的話,同一個玩家可以再澆一次水?
A:同一個人在一個成熟周期內每天只能澆一次水。
13. Q:為什麼解僱已招募的武將,再在酒館刷出來就只有拜會,不可以再招募了?
A:可以在酒館中點擊將星譜再將在野武將召回。
14. Q:弓武將傷害和距離有關系嗎?為啥我的弓將被近身了傷害變低了?
A:遠程部隊被近身以後,確實傷害會減少。可以通過陣型讓遠程武將發揮出來最大威力!
15. Q:被摧毀損失的繁榮度,會一直掉下去嗎?
A:使用摧毀攻打敵方城池所損失的繁榮度每天是有上限的。主城被打到1級的時候,對方將會被自動流放。
16. Q:武將傳承,武將傳承符要15個。是不是武將等級越高要求傳承符越多?
A:不是,是傳承次數問題。傳承的次數越多,需求的傳承符越多。
17. Q:聯盟基地選定後是否可以遷移?
A:選定後無法遷移
18. Q:為什麼我的祭壇20級以後能兌換的經驗次數不是跟著祭壇等級增長了?
A:在祭壇20級以後會增加經驗的兌換次數。
19. Q:鐵匠鋪多少級可以分解裝備?
A:18級可以分解裝備。
20. Q:君主多少級才可以出征?
A:24級
21. Q:澆水會不會扣除行動力?
A:偷菜會減少行動力,澆水不會減少行動力,會增加榮譽。
22. Q:為什麼我澆水不加榮譽了?
A:每天澆水所加的榮譽是有上限的,每天最多50次,超過50次即不會獲得榮譽了。
23. Q:PVP的時候出手速度是怎麼決定的?
A:交戰的時候,由機動力高的一方先出手。機動力相同的情況下,是由進攻方先出手。如果裝備了疾風書,會判定第一回合固定先出手。
24. Q:盟主不玩了,怎麼辦?
A:可以禪讓盟主,也可以解散。聯盟禪讓時間為60個小時。
25. Q:轉國家需要什麼?
A:新手期可以免費轉一次國,過了新手期需要花費100元寶轉國。
26. Q:為什麼我的武將一直是綠色的?我看到有人的武將是藍色的啊?
A:武將進階之後進行強化,名字就會變成藍色。
27. Q:免戰不能支援盟友是么?
A:是的,免戰期間是無法進行支援盟友操作的。

C. 我國歷史上盛名一時的匈奴現在變成了哪個民族

在我們中國千年的歷史當中,匈奴這個少數民族,可謂是在歷史當中扮演了一個重要的角色。從秦朝的時候秦始皇為了抵禦匈奴的入侵,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修建的長城。到之後的漢武帝進攻匈奴,都被記載在了歷史書中流傳至今。

但到了現在,我們印象中的那個匈奴,卻幾乎像是銷聲匿跡了一樣。鮮有人知道他們如今是哪個民族,那麼當年的匈奴如今是怎麼樣的呢?


曾經輝煌一時的匈奴,就這樣隨著曲曲折折的經歷退出了歷史舞台,並開枝散葉在許多地方開始了自己的新篇章。回顧歷史,許許多多的民族曾經都像流星突然閃耀在夜空中一樣,十分耀眼。但也像流星一樣轉瞬而逝,有些甚至只能存在與歷史書中,現實中已沒了蹤影。而我們中華民族,經歷了無數風風雨雨,見證了各個朝代的興衰。即便曾經遇上了難以想像的困難,甚至到近代接近成為其他國家的奴隸,但依然能夠堅持過去。最終戰勝困難,在當今的這個世界立足。而與我們同時代出現的其他文明,如今卻只能在文獻和遺跡中才能夠了解到。這更加說明了中華民族不僅僅是歷史悠久,即便經歷了大風大浪也依然能夠從容不迫地去面對。

而我們現在不僅僅只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民族,更是一個屹立於世界之巔的民族,作為這個民族的一分子,我們更應該倍感驕傲。

D. 誰可以給講一下 匈奴的歷史

匈奴

中國古代北方游牧部族。又稱胡。其名始見於戰國文獻。起源不明,或以為即周代典籍中所見■狁、薰粥之後。其族屬和語言系屬有蒙古、突厥、伊朗諸說,迄今尚無定論。匈奴人沒有文字,以言語為約束。

政治組織與社會經濟匈奴人以畜牧為主,畜有羊、牛、馬、騾、驢和駱駝等。馬最受重視,為戰斗、運輸、貿易和日常生活所必需。畜產歸私人所有,各部落牧地則為各該部落牧民所共有。匈奴人住氈帳(古曰穹廬),食肉、飲乳及馬乳酒,衣皮革,過著逐水草遷徙的生活。匈奴貴族亦居住漢式宮殿,這些宮殿可能成於漢工匠之手。匈奴人會建造軍用的壁壘、城堡等;有車、船,能築路、架橋。匈奴冶銅業發達,能鑄刀、劍、斧、鏃和馬具等;冶鐵和制陶也有一定的規模。

匈奴人三馬形銅飾牌

內蒙古察右後旗二蘭虎溝出土

匈奴的社會組織以部落聯盟為主,聯盟的首領稱為「單於」。公元前3 世紀末以後,匈奴征服鄰近各族,統一蒙古高原,游牧的國家政權機構逐步形成。單於以下,高級官吏依次有左、右賢王,左、右谷蠡王,左、右大將,左、右大都尉,左、右大當戶等,主管軍政,均由單於子弟、本部落貴族擔任,皆世襲。此外,有左、右骨都侯等,輔佐政務、斷獄聽訟,一般由異姓貴族擔任。

匈奴由許多部落構成,各部落包含若干氏族,著名的如孿鞮氏、呼衍氏、蘭氏、須卜氏、丘林氏、韓氏、郎氏等。孿鞮氏最貴,單於皆出此族。或父死子繼,或兄終弟及。其餘有呼衍、蘭、須卜、丘林四族亦貴,世與單於聯姻。凡廢立、和戰、祭祀等大事,均由各部貴人會議決定。

匈奴有不成文法,盜竊者沒其財產,大罪死,小罪軋;監禁最長不出十天,一國的囚犯不超過十人。

匈奴人朝拜日,夕拜月;月滿進軍,月缺退兵;戰場上能斬得敵首的,賜酒一杯。凡有掠獲,皆歸己有,以俘虜為奴婢。打仗時能運回死者屍體的,可得死者全部家財。匈奴絕大部分是騎兵,男子少壯能挽弓者均在編內。

匈奴行族外婚;父兄死,妻後母,報寡嫂。匈奴人土葬,死者頭部朝東。貴族皆深葬,棺槨多達三重。單於死,金銀、衣裘隨葬之外,近幸臣妾從死者多達數十百人。

匈奴於每年正月,小會單於庭,祭祠。五月,大會龍城(今蒙古鄂爾渾河西側和碩柴達木湖附近),祭祖先、天地、鬼神。秋日馬肥,大會■林,檢點人畜。南匈奴降漢後,仍有三龍祠,常以正月、五月、九月戊日祭天神。

秦及漢初時期 秦初,匈奴分布在陰山南北地區。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使蒙恬率軍三十萬往擊,奪取河南地(今內蒙古河套一帶),重置九原郡(治今內蒙古包頭市西),連接秦、趙、燕舊日長城並重加修築,西起臨洮(今甘肅鎮原南),東至碣石(今河北昌黎北)。三十六年,又遷三萬戶墾殖北河(今內蒙古杭錦旗一帶)、榆中(今河套東部),以防匈奴南下入侵。

秦二世元年(前209),匈奴頭曼單於乘中原動盪之機,收復河南地;至其子冒頓單於(?~前174)殺父自立時,匈奴已有控弦之士三十萬,遂西破月氏,東擊東胡,北服丁零,南並樓煩、白羊;並乘楚漢相爭之隙,屢犯燕(今河北北部)、代(今河北蔚縣一帶)。漢高帝七年(前200),匈奴兵圍馬邑(今山西朔縣),南擾太原(今山西太原西南);漢高祖劉邦親率軍三十餘萬出擊,至平城白登山(今山西大同東北),遇伏被困,不得已使劉敬往結「和親」之約,以公主嫁單於,歲奉貢獻,並開關市與交易。

約前177或前 176年,匈奴西進,再次擊敗月氏,迫使月氏向西北潰退至伊犁河流域;接著又征服烏孫、呼揭,以及樓蘭等塔里木盆地綠洲諸小國。其西部日逐王在西域北道焉耆、危須與尉犁之間置「僮僕都尉」,控制商道,榨取財富。老上單於在位(約174~160年間)時,又大敗月氏,殺其王,以其頭為飲器。此後(約前 139~前129年間),匈奴又令烏孫進攻月氏,月氏再西遷至媯水(今阿姆河)流域,烏孫遂據有伊犁河流域。

匈奴與漢雖結和親,然恃其強盛,仍不斷侵擾長城以南地區,匈奴騎兵曾一度燒毀回中宮(在今陝西隴縣),前鋒直指長安甘泉(在今陝西淳化西北)。

漢武帝至王莽時期 西漢王朝經過六十餘年休養生息,國力漸充,漢武帝劉徹即位之初便立志北伐。元光六年(前129),漢兵自上谷(今河北懷來東南)、代郡、雲中(今內蒙古和林格爾)、雁門(今山西右玉西北)四道並出,擊匈奴於長城下。元朔二年(前127),漢將衛青取河套以南,置朔方(今內蒙古杭錦旗北)、五原(今內蒙古包頭西北)二郡,徙民十萬以實之。元狩二年(前121),漢將霍去病出隴西,攻克焉支(今甘肅永昌西、山丹東南)、祁連二山;匈奴渾邪王殺休屠王,率部眾四萬余歸漢,漢在兩王故地先後設酒泉(今甘肅酒泉)、武威(今甘肅民勤東北)、張掖(今甘肅張掖西北)、敦煌(今甘肅敦煌西)四郡;從此自河西走廊至羅布泊一帶無匈奴,匈奴與西羌的聯系斷絕。元狩四年,衛青、霍去病率步、騎兵數十萬分兩道並出,夾擊匈奴於漠北。漢軍大勝,封狼居胥山而還。同時,武帝遣張騫等出使西域,約結月氏、聯姻烏孫,力圖斷匈奴右臂。嗣後,匈奴與漢反復爭奪西域門戶樓蘭、車師等地,前後凡二十餘年。宣帝本始元年(前73),匈奴擊烏孫不利,衰兆已現。丁零、烏孫、烏桓等各乘虛攻擊,其勢益弱。神爵二年(前60),日逐王降漢,漢得車師,西域始暢通;漢命鄭吉為西域都護,西域諸國多屬都護管轄,從此匈奴僮僕都尉不復存在。

不久,匈奴統治集團內訌,五單於爭立。宣帝五鳳元年(前57),終於分裂為東、西兩部。東部呼韓邪單於於甘露三年(前51)降漢,覲見漢宣帝劉詢。西部郅支單於西遷至康居住地,役使近旁烏孫、呼揭、丁零諸小國;元帝建昭三年(前36)被漢將陳湯等擊殺於楚河上。郅支既滅,呼韓邪於竟寧元年(前33)再次朝漢。元帝以後宮良家子王嬙(昭君)嫁呼韓邪,號「寧胡閼氏」。從此匈奴不斷朝漢,並遣子入侍,和平相處凡四十餘年。王莽執政,降低對單於的待遇,阻止烏桓等向匈奴納稅,於是匈奴重又入侵。一度北邊空虛,不斷為匈奴所蹂躪。

漢朝賜給匈奴王溫禺鞮的「漢匈

奴栗借溫禺鞮」銅印

內蒙古伊克昭盟東勝徵集

東漢、魏晉時期光武帝之初,漢與匈奴關系仍未好轉。後因塞北連遭飢旱,又受烏桓等攻擊,匈奴疲憊已極,內訌又起,日逐王比於建武二十四年(公元48)自立,亦號呼韓邪單於,率漠南八部歸降於漢。匈奴遂分裂為南北兩部。

南匈奴部眾駐牧於漢北邊五原、雲中、定襄(治今內蒙古和林格爾西北)、朔方、雁門、上谷、代、北地(治今甘肅慶陽西北)八郡之內;漢對於南匈奴歲賜豐厚,且於建武二十六年設「使匈奴中郎將」以監護之。明帝以後,更設度遼營於五原曼柏(今內蒙古達拉特旗),置度遼將軍,協助南匈奴單於抵抗北匈奴來侵和鎮壓族人的叛亂。此後,南匈奴或降或叛,然節節南徙。至2 世紀40年代多數集中於並州中部汾河流域一帶。東漢末,曹操怕匈奴勢力蔓延,始限制其居住地區,分其部眾為左、右、南、北、中五部,並採取分化政策,使上層貴族與部眾脫離。此後南匈奴單於僅有虛名,王侯降同編戶,部分匈奴牧民逐步淪為漢族地主的農奴。西晉末,匈奴屠各氏貴族劉淵趁八王之亂據有並州,建立 「漢」政權,後其族子劉曜為帝時,改國號為「趙」,前後立國二十六年(304~329)。東晉末,鐵弗匈奴赫連勃勃建立「夏」政權,立國二十五年而亡(407~431)。南北朝後期,匈奴之名逐漸消失。

明帝永平十六年(公元73),漢將竇固、耿忠出酒泉塞,擊敗北匈奴呼衍王,追蹤直至蒲類海(今新疆巴里坤湖),置宜禾都尉,屯田伊吾(今新疆哈密)。次年,竇固、耿忠又合兵擊平車師前、後王,重置西域都護,切斷北匈奴同西域的聯系。北匈奴困窘,諸部南下歸漢者逐年增多。和帝永元元年(公元89),漢將竇憲、耿秉等得南匈奴之助,又大敗北匈奴,逐北三千里,登燕然山(今蒙古杭愛山),刻石記功而還。永元二年、三年,漢軍又連續大破匈奴,斬獲甚眾,單於遁逃,漢軍出塞五千里始還。此後,由於鮮卑興起,佔有匈奴故地,北匈奴部分投漢,部分歸降鮮卑。其餘殘眾或降或叛,出沒於天山南北,繼續與漢爭奪對西域的控制權,屢為邊患。其蹤跡直至2世紀中葉才不見於記載。或以為歐洲史上的匈人(Huns)即西遷的北匈奴,但未有確證。

近年來,從匈奴貴族墓中出土了不少青銅器,如兵器、馬具等,上面的動物紋飾高度寫實,栩栩如生,與中亞、南俄等地游牧部族中流行者相類似,或以為這是匈奴人同自西向東擴展的斯基泰(Scythai)文化相接觸的結果。另外,通過戰爭、和親和關市,匈奴大量地接受了漢文化的影響。匈奴人墓葬中有許多漢式絲綢服裝、銅鏡、馬具、漆器等,均是明證。同時,漢經濟文化也受惠於匈奴,當時養馬業的發達,就與匈奴馬匹的輸入有關,騎兵的訓練與有關戰術的進步也受到匈奴的影響,足見匈奴在東西經濟、文化交流中起過一定的作用。

E. 如今自稱是匈奴或匈奴後裔的民族有哪些

匈奴是約公元前3世紀時興起的一個游牧部族,在不斷吸納或吞並周圍部族的基礎上迅速壯大,成為中國北方最大的游牧部族之一,建立了游牧民族的第一個奴隸制政權,並在秦漢之際使西域諸國多臣服於己。但隨後的外部壓力和內部分裂,使匈奴內部分化愈來愈復雜,便如「溢堤的洪水」影響著歐亞大草原的歷史進程,而其西遷更是促進了中國與世界的聯系,影響了世界歷史。關於匈奴族西遷的歷史,中國史書語焉不詳,多為「向西方跑了」。匈奴史專家、內蒙古大學教授林干說:「公元前1世紀時漢武帝使匈奴遭受重創,部分匈奴或內服或西遷西域,並終使匈奴後來分裂為南匈奴與北匈奴。至公元89至91年時,北匈奴在南匈奴與漢朝軍隊的共同打擊下接連大敗,受北匈奴控制和奴役的部族或部落也紛紛乘機而起,北匈奴主力便遠走伊犁河流域、中亞、頓河以東與伏爾加河等地。其後,中國北方的鮮卑族強大起來,逐步佔有匈奴故地,五六十萬匈奴人遂『皆自號鮮卑』,都成了鮮卑人。一個民族融入其他民族的進程是很快的。」西遷的匈奴人在公元374年擊滅位於頓河以東的阿蘭國後,便開始扮演著推動歐洲民族大遷徙的主要角色,對歐洲歷史產生了很大影響。雖然如曇花般的匈奴王國在歐洲消失了,但是許多匈奴人很可能留了下來。許多學者認為匈牙利人就是其後裔。匈牙利人與歐洲其他地方人的長相有明顯區別,匈牙利民歌很多與陝北、內蒙古的民歌在調上是一樣的。陝北民歌如信天游的產生遠比蒙古人早,很可能與匈奴有關。建立大夏國的赫連勃勃,父親姓劉,其子孫也姓劉,只有赫連勃勃自號「赫連」。現在陝北姓劉的很多,或許是匈奴的後裔。匈奴的部族很多,進入中原後多以部落或氏族為姓,如姓呼延的、姓獨孤的等,但不能說姓這幾個姓的一定是匈奴後裔。自號「長安匈奴」並以長篇小說《最後一個匈奴》蜚聲文壇的作家高建群說:「匈牙利人吹嗩吶和剪紙的情形和中國陝北的一樣,他們說話的尾音也與陝北口音很相似。匈牙利詩人裴多菲在一首詩中曾經這樣寫道:我們那遙遠的祖先,你們是怎麼從亞洲走過漫長的道路,來到多瑙河邊建立起國家的?很多匈牙利學者都認為這個國家與匈奴後裔有著密切的關系。」匈奴作為一個民族消失了,但其文化習俗仍部分保留下來了。以現在主要流行於蒙古國、俄羅斯以及中國的內蒙古與新疆的「胡笳」為例,胡笳雖為匈奴樂器,但其傳播、繼承卻早已超出了匈奴

F. 歷史上匈奴是現在的什麼民族

一是蒙古族是匈奴後裔,二是匈牙利人是匈奴後裔,三是匈奴完全融合於其他民族。

1世紀—2世紀時的南匈奴內附期間,作為一個獨立的民族從中國歷史中逐漸黯淡。匈奴後裔成為中國居民之後,逐漸改為漢姓。其後裔多生活在今天的陝西、山西、山東和福建等地。

如位於江蘇蘇州的金氏,位於福建福安市賽岐鎮宅里村的金氏,位於河南省鶴壁市的赫連氏,位於安徽省皖南東至縣南溪古寨金氏。

甘肅省蘭州市榆中金崖鎮金氏,浙江省浦江縣鄭宅鎮後路金村金氏,山東省文登市叢氏-傳說皆為匈奴金日磾的後裔。

(6)七雄q傳以下哪些符合匈奴族的歷史擴展閱讀:

匈奴在我國古代以騎兵聞名,當年的秦始皇修建長城,很大部分的原因就是為了抵抗外族入侵,這些外族多數就是游牧民族,對中原造成了很大的威脅。

長城最終也沒有抵擋住匈奴的入侵,匈奴的歷史非常久遠,他們在歐亞大陸的草原上生存發展,擅長於騎馬射箭,當時的中原一馬平川,步兵最多,騎兵很少騎射之術也不精通。

到了漢朝的漢武帝時期,匈奴漸漸有超越漢朝之勢,已經對漢朝造成了很大的威脅。漢朝邊境地區的百姓們,本來都是安居樂業,淳樸熱情的,相比之下匈奴人就十分兇狠冷酷。

匈奴人經常騷擾當地的老百姓,百姓們哀聲哉道,於是漢武帝派出大將衛青前去平亂,當時的漢朝非常興盛,後續的軍營補給都能持續供應,於是衛青大大的打擊了匈奴的囂張氣焰。

之後匈奴卷土重來,被少年天才軍事家霍去病,憑借著過人的聰明智慧和軍事謀略,把匈奴逼退到漠北地區,重創匈奴,從此以後匈奴失去了入侵的能力。

於是,匈奴逐漸分裂成了兩個部分,其中一部分歸降了漢朝,另一部分娶了西邊的歐洲大陸,他們休養生息之後,憑借著初中的騎射技術和作戰能力,把歐洲的一些國家打的不敢反擊。

歸降漢朝的一部分匈奴人,已經融入到漢族裡面,還有一部分到了蒙古的游牧地區,繼續游牧生活。而在歐洲的那部分匈奴人,已經與歐洲的民族結合,現在的歐洲人也許會有匈奴的血統。

G. 匈奴族在我國古代歷史上做出了哪些貢獻

(1)匈奴族用勤勞的雙手,開發了祖國的北疆。
    (2)第一次實現了蒙古草原的統版一,為以後全國性權的統一創造了條件。
    (3)他們創造的匈奴文化豐富了祖國的文化寶庫。漢、匈人民密切的政治、經濟和文化聯系,共同締造著祖國歷史。

H. 根據「冒頓統一匈奴盛,高祖被圍去和親,衛霍領兵破匈奴,昭君出塞睦人民」來回答匈奴族在我國古代歷史上

在秦末時期,北方匈奴首領冒頓單於鳴鏑弒父統一匈奴 匈奴以北方鐵騎之利進犯漢回高祖劉邦答,劉邦以步兵迎戰結果被圍困於白登山,謀士陳平以珠寶和夫人路線勸退匈奴,隨著西漢高祖 惠帝 文帝 景帝的積累,於漢武帝時發展強盛,國富兵強,戰馬充裕,遂命衛青霍去病徵戰匈奴,匈奴被擊敗之後一支遠走漠北,一支分內部分裂,但是漢武帝此時認識到連年征戰已使國力損耗過大,於是寫下了輪台罪己詔,改變對外策略,對分裂的匈奴和親為主。漢元帝時,王昭君出塞,歷任三代匈奴閼氏,執行有利於漢匈兩族的政策,匈奴和漢朝保持了長達五十多年的和平,雙方在邊塞通商,百姓和睦。
大體就是這么個情況,有什麼其他需要補充的還請提出,你的問題部分沒打出來……

I. 匈奴族都有哪些分支

http://ke..com/view/14656.htm

J. 關於匈奴人的歷史

匈奴 原本是活躍在中亞蒙古大草原上的游牧民族,他們從公元3世紀開始了漫長的西遷。匈奴人是騎在馬背上的民族,匈奴的騎兵擅長使用長矛和弓箭作戰。為了找到新的適合放牧的草原,匈奴人帶著家眷和大量的馬匹牲口開始了遷徙。匈奴軍隊有著強大的力量和嚴明的紀律,他們以不可阻擋之勢掃清了西遷路上的所有障礙。當地的民族為了躲避恐怖的敵人而不得不離開自己的家園,從而掀起了一陣巨大的遷徙浪潮。這一連鎖反應由君士坦丁堡和東羅馬帝國一直延伸到多瑙河和萊茵河流域,最終在公元476年淹沒了西羅馬帝國。
匈奴人終於發現了所喜愛的土地,他們定居在匈牙利平原,在蒂薩河畔的塞格得城建立了自己的大本營。匈奴人需要廣闊的草原來放牧他們的馬群和牲口,從這一片區域開始,匈奴人通過同盟或是征服的方式控制了由俄羅斯的烏拉爾山直到法國的萊茵河之間的區域。
匈奴人是馬術精湛的騎手,從少年時期就開始接受訓練,一些歷史學家相信正是匈奴人發明了馬鐙,增強了騎兵在持握長矛沖鋒時的戰鬥力。匈奴騎兵的機動能力使敵人帶來感到恐懼,他們每天要更換幾匹戰馬以保持這一優勢。匈奴人的第二個優勢是他們使用的復合弓,遠遠超過了西方的任何同類武器。站立在馬鐙上,他們能夠向前後左右各個方向發射弓箭。匈奴人的戰術是令人驚異的閃電般的突襲,並因此而帶來恐怖。他們是一支由輕騎兵所組成的軍團,他們的行政體系需要一名偉大的領袖來統率整個部落。
當伊朗人種的游牧民(斯基泰人和薩爾馬特人)占據著草原地帶西部即南俄羅斯時,無疑地還包括圖爾蓋河流域和西西伯利 匈奴極盛時期疆域圖亞;草原地帶的東部是處於突厥-蒙古種民族的統治之下。其中在古代史上占統治地位的民族是以"匈奴"一名而被中國人所知。匈奴一名與後來羅馬人和印度人稱呼同一蠻族的名稱(Huns〔Hunni〕和Huna)是同詞源的。可能這些匈奴人(直到公元前3世紀的秦朝,才在中國編年史上清楚地記載了匈奴一名)在公元前第9和第8世紀時已經被中國人稱為嚴狁。更早一些的時候,他們可能被稱為"草粥",或更含糊地被叫作"胡人"。在歷史的黎明時期,漢人所知的胡人是指那些當時居住在中國邊境上,即在鄂爾多斯、山西北部和河北北部的那些民族。馬斯佩羅推測:所謂北戎即"北部之戎",分布在今天的北京西部和西北部,是一支胡人部落。其他的部落在公元前第4世紀時已經歸降於趙國。趙武靈王(大約公元前325-298年在位)甚至從他們那裡奪取了山西最北部(大同地區),實際上還奪取了今鄂爾多斯北部地區(約公元前300年)。正是為了有效地防範這些游牧民的進攻,秦國(陝西)和趙國(山西)的漢人都改他們的重車兵為靈活的騎兵。這一軍事改革帶來了中國服裝上的徹底變化;弓箭時代的長袍被從游牧民那裡學來的騎兵褲子所取代。從游牧民哪裡,中國武士們還模仿了羽毛裝飾的帽子、"三尾服"和後來對名為"戰國時期"的藝術起到很大作用的"帶扣"。也正是為了防禦匈奴,趙國及其鄰近諸國的中國人開始沿其北部邊境壘起最初的城牆,後來秦始皇統一和完成了城牆的建築,成為了長城。
據司馬遷記述,正是在公元前3世紀後半葉,匈奴似乎成為一支統一的、強大的民族,他們由一位名叫單於的首領統帥著,單於的全名漢文譯音是撐犁孤塗單於,中國人把這些詞解釋為"像天子一樣廣大的首領"。在這些詞中可以發現突厥-蒙古語詞根,特別是"撐犁"是突厥-蒙古語詞(Tangri,天國)的譯音。在單於之下,有兩個最大的官職,即屠耆王,意為左右賢王。漢文譯音"屠耆"與突厥字(doghri)有關系,意思是"正直的"、"忠實的"。就基本上以游牧生活為主的民族所能談到的固定居住地而言,單於住在鄂爾渾河上游的山區,以後成吉思汗蒙古人的都城哈拉和林就建在這兒。左賢王--原則上是單於的繼承人--住在東面,可能在克魯倫高地。右賢王住在西面,可能像阿爾伯特·赫爾曼認為的那樣,在杭愛山區、今烏里雅蘇台附近。接下去,匈奴統治集團內依次有:左右谷蠡王、左右大將、左右大都尉、左右大當戶、左右骨都侯,然後是千夫長、百夫長,十夫長。這個游牧民族,在行進時被組織得像一支軍隊。一般行進的方向是朝南,這在突厥-蒙古種各民族中已成為習慣;類似的現象在匈奴的後裔、6世紀的突厥人中,以及成吉思汗的蒙古人中都可以看到。
漢人描繪的匈奴肖像上的特徵,我們在他們的繼承者突厥人和蒙古人身上也可以看到。威格爾概括道:"他們的身材矮而粗壯,頭大而圓,闊臉,顴骨高,鼻翼寬,上胡須濃密,而領下僅有一小撮硬須,長長的耳垂上穿著孔,佩戴著一隻耳環。頭部除了頭頂上留著一束頭發外,其餘部分都剃光。厚厚的眉毛,杏眼,目光炯炯有神。身穿長齊小腿的、兩邊開叉的寬松長袍,腰上系有腰帶,腰帶兩端都垂在前面,由於寒冷,袖子在手腕處收緊。一條短毛皮圍在肩上,頭戴皮帽。鞋是皮製的,寬大的褲子用一條皮帶在踝部捆紮緊。弓箭袋系在腰帶上,垂在左腿的前面,箭筒也系在腰帶上橫吊在腰背部,箭頭朝著右邊。"
上述服裝的一些細部,特別是裹齊踝部的褲子,對匈奴人與斯基泰人來說都是共同的。有許多習慣也是相同的:如葬禮上的犧牲。匈奴和斯基泰人都是在酋長(或首領)的墓上,割開其妻子及隨從們的喉嚨,至於匈奴人,其人數達到上百或者上千。希羅多德(IV.65)記載,斯基泰人將敵人的頭蓋骨在沿眉毛平處鋸開,在外面用皮套蒙上,裡面嵌上金片,作為飲器使用。《前漢書》證實了匈奴人中有同樣的習慣。這一習慣特別是從老上單於用月氏王的頭蓋骨來飲酒的例子中可以看到。確實,匈奴和斯基泰人都是把頭看作戰利品的。希羅多德(IV.64)曾提到斯基泰人在戰利品中展示他們砍下的敵人的頭顱以及掛在馬韁繩上的頭皮,以示誇耀。
在匈奴的後裔,即公元第6世紀的突厥人中,一個戰士墳墩上的石頭,其數目是與他一生中所殺敵人的數目成比例。這種嗜血性的風俗也同樣盛行於印歐種和突厥-蒙古種的游牧民中。斯基泰人用敵人的血灑在插在一個小土堆上的神聖的短彎刀上,以及喝一杯被他殺死的第一個敵人的血。匈奴人在訂盟約時,要用人頭蓋骨製成的容器喝血。在悼念死者時,斯基泰人和匈奴人用小刀把臉劃破,"讓血和淚一起流出來"。
像斯基泰人一樣,匈奴人基本上是游牧民,他們生活的節奏也是由他們的羊群、馬群、牛群和駱駝群而調節。為尋找水源和牧場,他們隨牧群而遷徙。他們吃的只是畜肉(這一習慣給更多是以蔬菜為食的中國人很深的印象),衣皮革,被謝裘,住氈帳。他們信奉一種以崇拜天(騰格里)和崇拜某些神山為基礎的、含混不清的薩滿教。他們的單於或者最高君主,在秋季召集全體匈奴人(這個季節馬最壯)課校人畜。所有的中原漢人著作家都把這些野蠻人描述成頑固的掠奪者,他們會出其不意地出現在耕地邊緣,侵襲人畜和搶劫財產,然後在任何還擊可能來到之前帶著戰利品溜走。當他們被追趕時,他們的戰術是引誘漢人軍隊深入大戈壁灘或是草原荒涼之地,然後在自己不遭埋伏的情況下,以雷雨般的箭懲罰追趕者,直到他們的敵人被拖垮,被飢渴弄得精疲力竭,他們才一舉而消滅之。由於他們的騎兵的機動性以及他們的弓箭技術,這些方法相當有效。在從最初的匈奴到成吉思汗時期的所有草原居民中,這些方法都很少變化。對於所有那些由馬上弓箭手組成的部落,無論是東方的匈奴人或是西方的斯基泰人,這些方法都是共同的。正如希羅多德所陳述的,斯基泰人對付大流士就是採用同樣的策略。大流士及時地意識到這種危險,並且在這種"退出俄羅斯"可能終止災難的來臨之前就撤退了。有多少漢人將領後來因為缺乏這種謹慎,他們受到匈奴人佯裝逃逸的蒙蔽而進入沙漠荒涼之地,在那兒遭到了屠殺呢?
至於匈奴在突厥-蒙古種各民族中的語言位置,一些作者,如白鳥庫吉傾向於把他們歸入蒙古種人。相反,伯希和從漢文譯本所提供的反復核對的幾次巧合中,認為全面來看,這些匈奴人應該屬於突厥種,特別是他們的政治領導人。中國古代北方游牧民族。其族屬尚無定論,主要有突厥、蒙古等說。無文字。戰國末,常擾掠秦、趙、燕北邊,三國相繼築長城以拒之。冒頓單於在位(前209~前174)時,統一各部,建立國家,統有大漠南北廣大地區。老上單於(約前174~前160)時,匈奴勢力東至遼河,西越蔥嶺,北抵貝加爾湖,南達長城,成為歷史上第一個草原游牧帝國。漢初,匈奴不斷南下侵掠。公元前200年,圍漢高祖劉邦於白登山(今山西大同東北),遂迫漢朝實行和親,且歲奉貢獻,並開關市與之交易。然而,匈奴仍屢屢背約南侵,成為漢朝一大邊患。漢武帝時國力強盛,曾3次(前127、前121、前119)大舉出兵反擊匈奴,匈奴勢力漸衰。漢代,匈奴由於天災、人禍及漢軍的打擊,發生過兩次分裂:一次是公元前57年左右出現的五單於並立局面。結果是公元前53年呼韓邪單於歸漢,引眾南徙陰山附近。公元前36年,漢西域副校尉陳湯發西域各國兵遠征康居,擊殺與漢為敵的郅支單於,消滅了匈奴在西域的勢力,公元前33年,漢元帝以宮人王嬙(昭君)嫁呼韓邪單於,恢復了和親。另一次是王莽篡漢後,匈奴的勢力有所發展。但到東漢光武帝建武二十四年(公元48年),匈奴日逐王比被南邊八部擁立為南單於,襲用其祖父呼韓邪單於的稱號,請求內附,得到東漢允許。匈奴又一次分裂,成為南北二部。南下附漢的稱為南匈奴,留居漠北的稱為北匈奴。
南匈奴屯居朔方、五原、雲中(在今內蒙古自治區境內)等郡,東漢末分為五部。至西晉,南匈奴人在逐步轉向定居農耕生活,但除了上層貴族生活習慣和文化教養受漢文化影響較深外,匈奴仍然聚族而居,社會結構變化不大。304年,匈奴劉淵建立政權,民族共同體開始瓦解,逐漸漢化。除劉趙政權外,十六國中的夏(赫連氏)和北涼(沮渠氏)也是匈奴支裔建立的。
公元91年,漢軍出居延塞(今內蒙古西部額濟納旗一帶),圍北匈奴單於於金微山(今阿爾泰山)。北匈奴戰敗後部分西遷,余眾後來歸附於興起的鮮卑。多數學者認為,西遷的北匈奴就是歐洲史上的匈人。

閱讀全文

與七雄q傳以下哪些符合匈奴族的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