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問題 > 歷史上朔州市哪裡

歷史上朔州市哪裡

發布時間:2021-03-14 22:28:25

『壹』 中國山西朔州歷史!~!!有那些著名人物

1、張遼,三國時期曹魏著名將領,曹魏「五子良將」之一。2、班婕妤,西漢女辭賦家專,中國文學史上以辭屬賦見長的女作家之一。3、蔚遲恭,隋末唐初朔州人,李世民建業功臣將領。4、李嗣源,五代十國著名皇帝,較開明。5、安重榮,後晉朔州人。6、李光,抗日民族英雄,優秀共產黨員。7、李林,女,抗日民族英雄。

『貳』 朔州的歷史

石器時代 從朔州市峙峪、邊耀、鵝毛口古遺址證明,早在舊石器時代晚期(距今約28000年) 秦朝時的朔州(當時名曰雁門郡)
,就有人類在此生息。 春秋戰國 春秋以前,這里為少數民族北狄所居。戰國時,歸入趙國的版圖。 秦漢時期 秦始皇三十二年(前215年),邊帥蒙恬在此築城名馬邑,置馬邑縣,歸雁門郡管轄。朔州西漢時,置馬邑縣(今朔城區)、中陵縣(今平魯區)、劇陽(今應縣)、陰館(今朔城區東南)、汪陶(今山陰縣)、埒縣(朔城區南)、樓煩(今朔城區西南)、善無(今右玉縣),仍歸雁門郡管轄。東漢時,雁門郡移治陰館縣。東漢末大亂,人民逃亡,大部分縣撤廢。 魏晉南北朝 西晉時,將峪嶺(今雁門關)以北各縣民撤往嶺南,地歸代王拓跋猗盧。北魏時屬畿內地,置桑乾郡(今山陰東)、繁峙郡(今應縣東)、馬邑郡。 隋朝時的朔州(當時名曰馬邑郡)
北齊天保六年(555),將朔州治從盛樂(今內蒙古和林格爾縣)遷到馬邑西南。北齊天保八年(557)改馬邑縣為招遠縣,為朔州治,此為朔州名之始。北周升朔州為總管府。 隋唐五代 隋廢總管府,改為馬邑郡,轄鄯陽(原朔縣)、開陽(朔城區南部)、神武(山陰、應縣境)。唐武德四年(621),改馬邑為朔州。唐天寶元年(742),又改朔州為馬邑郡。唐初,在馬邑郡置大同軍節度。會昌三年(843),改為大同都團練使,領雲(今大同)、蔚(今河北蔚縣)、朔(今馬邑)三州。咸通九年(868),重置大同節度使,移治雲州(今大同市)。五代時,在唐明宗出生地金城置應州,又分朔州置寰州(今朔城區西影市寺林東)。後晉天福元年(936),朔州、寰州、應州割讓給契丹。 宋遼金元 遼時,朔州為順義軍節度,應州為彰國軍節度,統屬西京道。 唐朝時的朔州
金仍之。元隸山西道大同路。 明清時期 明時,朔州隸大同府,轄馬邑縣,應州轄山陰縣。清沿明制。雍正三年(1725)置朔平府(治右玉),轄右玉縣、左雲縣、平魯縣、寧遠廳和朔州及馬邑縣。懷仁、應州與山陰同隸大同府。 中華民國 中華民國元年(1912年)五月改州為縣,同隸雁門道,後雁門道撤,直隸山西省。抗日戰爭時,以同蒲路為界,路西歸晉綏邊區,路東歸晉察冀邊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 1946年朔縣解放,歸察哈爾省,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952年,察哈爾省撤消,重歸山西省,屬雁北專區。1958年改屬晉北專區。1961年重新歸雁北專區。1989年1月,國務院批准由原雁北地區劃出朔縣、平魯縣、山陰縣、設立朔州市,1989年1月5日正式設市。1993年7月原雁北地區撤消,其所轄的應縣、右玉縣和懷仁縣劃歸朔州市。現轄兩區四縣,共73個鄉鎮(含街道辦),1684個行政村。

『叄』 朔州的歷史沿革

從朔州市峙峪、邊耀、鵝毛口古遺址證明,早在舊石器時代晚期(距今約28000年),就有人類在此生息。
春秋(前770-前476)以前,這里為少數民族北狄所居。戰國時,歸入趙國的版圖。
秦始皇三十二年(前215年),邊帥蒙恬在此築城名馬邑,置馬邑縣,歸雁門郡管轄。
西漢(公元前202年―公元9年)時,置馬邑縣(今朔城區)、中陵縣(今平魯區)、劇陽(今應縣)、陰館(今朔城區東南)、汪陶(今山陰縣)、埒縣(朔城區南)、樓煩(今朔城區西南)、善無(今右玉縣),仍歸雁門郡管轄。東漢(公元25年-220年)時,雁門郡移治陰館縣。東漢末大亂,人民逃亡,大部分縣撤廢。
西晉(公元266年—316年)時,將峪嶺(今雁門關)以北各縣民撤往嶺南,地歸代王拓跋猗盧。北魏(386~557)時屬畿內地,置桑乾郡(今山陰東)、繁峙郡(今應縣東)、馬邑郡。北齊天保六年(555),將朔州治從盛樂(今內蒙古和林格爾縣)遷到馬邑西南。北齊天保八年(557)改馬邑縣為招遠縣,為朔州治,此為朔州名之始。
北周(557年—581年)升朔州為總管府。
隋朝(581年-618年)廢總管府,改為馬邑郡,轄鄯陽(原朔縣)、開陽(朔城區南部)、神武(山陰、應縣境)。
唐武德四年(621),改馬邑為朔州。唐天寶元年(742),又改朔州為馬邑郡。唐初,在馬邑郡置大同軍節度。會昌三年(843),改為大同都團練使,領雲(今大同)、蔚(今河北蔚縣)、朔(今馬邑)三州。咸通九年(868),重置大同節度使,移治雲州(今大同市)。五代時,在唐明宗出生地金城置應州,又分朔州置寰州(今朔城區西影市寺林東)。後晉天福元年(936),朔州、寰州、應州割讓給契丹。
遼(916~1125年)時,朔州為順義軍節度,應州為彰國軍節度,統屬西京道。金仍之。元隸山西道大同路。
明(1368年~1644年)時,朔州隸大同府,轄馬邑縣,應州轄山陰縣。清(1644年—1912年)沿明制。雍正三年(1725)置朔平府(治右玉),轄右玉縣、左雲縣、平魯縣、寧遠廳和朔州及馬邑縣。懷仁、應州與山陰同隸大同府。
中華民國元年(1912年)五月改州為縣,同隸雁門道,後雁門道撤,直隸山西省。抗日戰爭時,以同蒲路為界,路西歸晉綏邊區,路東歸晉察冀邊區。
1946年朔縣解放,歸察哈爾省,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1952年,察哈爾省撤消,重歸山西省,屬雁北專區。1958年改屬晉北專區。1961年重新歸雁北專區。1989年1月,國務院批准由原雁北地區劃出朔縣、平魯縣、山陰縣、設立朔州市,1989年1月5日正式設市。
1993年7月原雁北地區撤消,其所轄的應縣、右玉縣和懷仁縣劃歸朔州市。

『肆』 山西朔州從古到今歷史有多久

春秋戰國 春秋以前,這里為少數民族北狄所居。戰國時,歸入趙國的版圖。 北齊天保八年(557)改馬邑縣為招遠縣,為朔州治,此為 朔州 名之始。接近1500年歷史!

『伍』 現在的朔州古代叫什麼

歷史沿革 石器時代 從朔州市峙峪、邊耀、鵝毛口古遺址證明,早在舊石器時代晚期(距今約28000年),就有人類在此生息。 春秋戰國 春秋以前,這里為少數民族北狄所居。戰國時,歸入趙國的版圖。 秦漢時期 秦始皇三十二年(前215年),邊帥蒙恬在此築城名馬邑,置馬邑縣,歸雁門郡管轄。西漢時,置馬邑縣(今朔城區)、中陵縣(今平魯區)、劇陽(今應縣)、陰館(今朔城區東南)、汪陶(今山陰縣)、埒縣(朔城區南)、樓煩(今朔城區西南)、善無(今右玉縣),仍歸雁門郡管轄。東漢時,雁門郡移治陰館縣。東漢末大亂,人民逃亡,大部分縣撤廢。 魏晉南北朝 西晉時,將峪嶺(今雁門關)以北各縣民撤往嶺南,地歸代王拓跋猗盧。北魏時屬畿內地,置桑乾郡(今山陰東)、繁峙郡(今應縣東)、馬邑郡。北齊天保六年(555),將朔州治從盛樂(今內蒙古和林格爾縣)遷到馬邑西南。北齊天保八年(557)改馬邑縣為招遠縣,為朔州治,此為朔州名之始。北周升朔州為總管府。 隋唐五代 隋廢總管府,改為馬邑郡,轄鄯陽(原朔縣)、開陽(朔城區南部)、神武(山陰、應縣境)。唐武德四年(621),改馬邑為朔州。唐天寶元年(742),又改朔州為馬邑郡。唐初,在馬邑郡置大同軍節度。會昌三年(843),改為大同都團練使,領雲(今大同)、蔚(今河北蔚縣)、朔(今馬邑)三州。咸通九年(868),重置大同節度使,移治雲州(今大同市)。五代時,在唐明宗出生地金城置應州,又分朔州置寰州(今朔城區西影市寺林東)。後晉天福元年(936),朔州、寰州、應州割讓給契丹。 宋遼金元 遼時,朔州為順義軍節度,應州為彰國軍節度,統屬西京道。金仍之。元隸山西道大同路。 明清時期 明時,朔州隸大同府,轄馬邑縣,應州轄山陰縣。清沿明制。雍正三年(1725)置朔平府(治右玉),轄右玉縣、左雲縣、平魯縣、寧遠廳和朔州及馬邑縣。懷仁、應州與山陰同隸大同府。 中華民國 中華民國元年(1912年)五月改州為縣,同隸雁門道,後雁門道撤,直隸山西省。抗日戰爭時,以同蒲路為界,路西歸晉綏邊區,路東歸晉察冀邊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 1946年朔縣解放,歸察哈爾省,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952年,察哈爾省撤消,重歸山西省,屬雁北專區。1958年改屬晉北專區。1961年重新歸雁北專區。1989年1月,國務院批准由原雁北地區劃出朔縣、平魯縣、山陰縣、設立朔州市,1989年1月5日正式設市。1993年7月原雁北地區撤消,其所轄的應縣、右玉縣和懷仁縣劃歸朔州市。現轄兩區四縣,共73個鄉鎮(含街道辦),1684個行政村。

『陸』 我的家鄉(朔州)

我們朔州是人間天堂,以前是全國最大最聞名的縣,叫朔縣。現在是全國最大的城市,也是世界內聞名,家喻戶曉容的城市叫朔州。
我們擁有全世界最大的漏天煤礦,挖出的普通石頭也有25000大卡熱量,我們還有世界上最大的電廠,我們人均擁有2.5座電廠涼水塔。
我們朔州人傑地靈,市民修養素質高,人均受文化教育程度達到博士後,我們普通市民人均收入250000元,我們還有世界文明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拳頭支柱產業--純牛糞雜嘎。
我們努力爭取在2010年成為宇宙最大最先進最文明的城市。
又聽說聯合國總部都准備搬遷自朔城區了,朔州就是世界文化和世界經濟的中心了
朔州歡迎爾~~~~~~~~~

『柒』 朔州地理位置在哪

朔州市是1988年經國務院批准設立的省轄地級市,是全國新型的能源重化工基地。全市轄兩區四縣,總面積1.06萬平方公里,總人口145萬。朔州市土地廣闊,農業生產條件好;礦產資源豐富,煤炭儲量達500億噸,境內有全國規模最大、現代化程度最高的特大型露天煤炭企業——平朔煤炭工業公司,年產原煤可達5000萬噸,有華北地區單機容量最大的神頭第一、第二發電廠。朔州市交通便利,郵電通訊發達,運煤專線縱橫交錯,縣鄉公路四通八達,懷仁機場通航京、滬。全市實現電話聯網和長途運輸郵字化,市話交換程式控制化。朔州旅遊資源豐富,文物古跡眾多,歷史名人輩出。西漢詩人班婕妤,三國名將張遼,唐代開國元勛尉遲恭,明朝東閣大學士王家屏,早期無產階級革命家曹汝謙,歸僑抗日民族女英雄李林,抗美援朝特級戰斗英雄王福,諸多叱吒風雲的古今人物,共同構築了朔州璀璨的歷史星空,代代英傑輩出。豐厚的文化蘊藏成就了眾多的歷史景觀,境內有現存世界最高、最古老的應縣木塔,有全國罕見的以減柱藝術築就的朔城區崇福寺,二者均為典型的遼金建築,氣勢宏偉,古樸典雅,堪稱中國建築史上的傑作。朔州地理顯要,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古戰場甚多,有北擊匈奴的殺虎口,楊家將浴血抗遼的「金沙灘」,戍邊屯軍的廣武古城堡,掩埋漢代屯軍將士遺骸的漢墓群和象徵華夏文明的內外長城。眾多的古跡文物與周邊的雲崗石窟、北嶽恆山懸空寺、雁門關、舊石器時代的峙峪人遺址、佛教勝地五台山、天池、萬年冰洞、蘆芽山自然保護區等編織成了靚麗的旅遊風景線。朔州市與美國、俄羅斯、日本、捷克斯洛伐克、義大利、馬來西亞、香港、台灣等國家和地區的投資者先後合資、合作興辦的企業普遍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朔州市位於山西省北部,東徑111°53'-113°34',北緯39°05'-40°17'的內外長城之間,西北毗鄰內蒙高原,南扼雁門關隘。市區北距古城大同129公里,南至省府太原200公里,東到首都北京502公里。全市海拔在893一2333.4米之間,屬北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6.4℃,平均降水量428毫米;無霜期120天左右。

『捌』 山西省朔洲市歷史

朔州市歷史
石器時代

從朔州市峙峪、邊耀、鵝毛口古遺址證明,早在舊石器時代晚期(距今約28000年),就有人類在此生息。

春秋戰國

春秋以前,這里為少數民族北狄所居。戰國時,歸入趙國的版圖。

秦漢時期

秦始皇三十二年(前215年),邊帥蒙恬在此築城名馬邑,置馬邑縣,歸雁門郡管轄。西漢時,置馬邑縣(今朔城區)、中陵縣(今平魯區)、劇陽(今應縣)、陰館(今朔城區東南)、汪陶(今山陰縣)、埒縣(朔城區南)、樓煩(今朔城區西南)、善無(今右玉縣),仍歸雁門郡管轄。東漢時,雁門郡移治陰館縣。東漢末大亂,人民逃亡,大部分縣撤廢。

魏晉南北朝

西晉時,將峪嶺(今雁門關)以北各縣民撤往嶺南,地歸代王拓拔猗盧。北魏時屬畿內地,置桑乾郡(今山陰東)、繁峙郡(今應縣東)、馬邑郡。北齊天保六年(555),將朔州治從盛樂(今內蒙古和林格爾縣)遷到馬邑西南。北齊天保八年(557)改馬邑縣為招遠縣,為朔州治,此為朔州名之始。北周升朔州為總管府。

隋唐五代

隋廢總管府,改為馬邑郡,轄鄯陽(原朔縣)、開陽(朔城區南部)、神武(山陰、應縣境)。唐武德四年(621),改馬邑為朔州。唐天寶元年(742),又改朔州為馬邑郡。唐初,在馬邑郡置大同軍節度。會昌三年(843),改為大同都團練使,領雲(今大同)、蔚(今河北蔚縣)、朔(今馬邑)三州。咸通九年(868),重置大同節度使,移治雲州(今大同市)。五代時,在唐明宗出生地金城置應州,又分朔州置寰州(今朔城區西影市寺林東)。後晉天福元年(936),朔州、寰州、應州割讓給契丹。

宋遼金元

遼時,朔州為順義軍節度,應州為彰國軍節度,統屬西京道。金仍之。元隸山西道大同路。

明清時期

明時,朔州隸大同府,轄馬邑縣,應州轄山陰縣。清沿明制。雍正三年(1725)置朔平府(治右玉),轄右玉縣、左雲縣、平魯縣、寧遠廳和朔州及馬邑縣。懷仁、應州與山陰同隸大同府。

中華民國

中華民國元年(1912年)五月改州為縣,同隸雁門道,後雁門道撤,直隸山西省。抗日戰爭時,以同蒲路為界,路西歸晉綏邊區,路東歸晉察冀邊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

1946年朔縣解放,歸察哈爾省,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952年,察哈爾省撤消,重歸山西省,屬雁北專區。1958年改屬晉北專區。1961年重新歸雁北專區。1989年1月,國務院批准由原雁北地區劃出朔縣、平魯縣、山陰縣、設立朔州市,1989年1月5日正式設市。1993年7月原雁北地區撤消,其所轄的應縣、右玉縣和懷仁縣劃歸朔州市。現轄兩區四縣,共73個鄉鎮(含街道辦),1684個行政村。

『玖』 朔州古城的古城簡介

它雄踞雁門復關外內外長城之間,北連制內蒙,南控雁門、偏關、寧武三關,有通達忻、代、原平諸縣之道,古為邊陲之要塞,既可應援大同,又能拒防全晉,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歷史上,匈奴、突厥、回紇、鮮卑、契丹、女真、蒙古等少數民族統治者南犯取晉,多先圍守朔州,而後入雁門,直取晉陽。西漢韓信於馬邑叛漢降匈奴,大將周勃血洗馬邑城;漢朝誘滅匈奴的「馬邑之謀」;隋末劉武周於馬邑起事斬太守;唐武德年間唐軍與突厥的馬邑爭奪戰;宋楊業在寰朔二州與契丹的激戰取勝,在陳家谷的失利被俘;明代俺答族的不時襲掠朔州;清代的農民熊六起義等,均發生在朔州之地。

『拾』 有關朔州市歷史的小論文

從朔州市峙峪、邊耀、鵝毛口古遺址證明,早在舊石器時代晚期(距今約28000年),就有人類在此生息。
春秋(前770-前476)以前,這里為少數民族北狄所居。戰國時,歸入趙國的版圖。
秦始皇三十二年(前215年),邊帥蒙恬在此築城名馬邑,置馬邑縣,歸雁門郡管轄。
西漢(公元前202年―公元9年)時,置馬邑縣(今朔城區)、中陵縣(今平魯區)、劇陽(今應縣)、陰館(今朔城區東南)、汪陶(今山陰縣)、埒縣(朔城區南)、樓煩(今朔城區西南)、善無(今右玉縣),仍歸雁門郡管轄。東漢(公元25年-220年)時,雁門郡移治陰館縣。東漢末大亂,人民逃亡,大部分縣撤廢。
西晉(公元266年—316年)時,將峪嶺(今雁門關)以北各縣民撤往嶺南,地歸代王拓跋猗盧。北魏(386~557)時屬畿內地,置桑乾郡(今山陰東)、繁峙郡(今應縣東)、馬邑郡。北齊天保六年(555),將朔州治從盛樂(今內蒙古和林格爾縣)遷到馬邑西南。北齊天保八年(557)改馬邑縣為招遠縣,為朔州治,此為朔州名之始。
北周(557年—581年)升朔州為總管府。
隋朝(581年-618年)廢總管府,改為馬邑郡,轄鄯陽(原朔縣)、開陽(朔城區南部)、神武(山陰、應縣境)。
唐武德四年(621),改馬邑為朔州。唐天寶元年(742),又改朔州為馬邑郡。唐初,在馬邑郡置大同軍節度。會昌三年(843),改為大同都團練使,領雲(今大同)、蔚(今河北蔚縣)、朔(今馬邑)三州。咸通九年(868),重置大同節度使,移治雲州(今大同市)。五代時,在唐明宗出生地金城置應州,又分朔州置寰州(今朔城區西影市寺林東)。後晉天福元年(936),朔州、寰州、應州割讓給契丹。
遼(916~1125年)時,朔州為順義軍節度,應州為彰國軍節度,統屬西京道。金仍之。元隸山西道大同路。
明(1368年~1644年)時,朔州隸大同府,轄馬邑縣,應州轄山陰縣。清(1644年—1912年)沿明制。雍正三年(1725)置朔平府(治右玉),轄右玉縣、左雲縣、平魯縣、寧遠廳和朔州及馬邑縣。懷仁、應州與山陰同隸大同府。
中華民國元年(1912年)五月改州為縣,同隸雁門道,後雁門道撤,直隸山西省。抗日戰爭時,以同蒲路為界,路西歸晉綏邊區,路東歸晉察冀邊區。
1946年朔縣解放,歸察哈爾省,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1952年,察哈爾省撤消,重歸山西省,屬雁北專區。1958年改屬晉北專區。1961年重新歸雁北專區。1989年1月,國務院批准由原雁北地區劃出朔縣、平魯縣、山陰縣、設立朔州市,1989年1月5日正式設市。
1993年7月原雁北地區撤消,其所轄的應縣、右玉縣和懷仁縣劃歸朔州市。

閱讀全文

與歷史上朔州市哪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