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問題 > 淄博市是歷史上哪個國家

淄博市是歷史上哪個國家

發布時間:2021-03-14 20:27:50

『壹』 淄博市的由來

淄博歷史悠久,文化燦爛,齊文化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淄博還是齊文化的發祥地。 淄博是中華民族古老文明的一處發祥地,經歷了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三個階段。西周建立後,姜尚封齊,開創"泱泱大風"的齊國文化。淄博地區作為齊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長達數百年,被譽為"海內名都",至西漢前期仍"鉅於長安"。 齊國故城
淄博歷史悠久,文化燦爛。臨淄作為春秋戰國時期"春秋五霸之首,戰國七雄之冠"的齊國都城長達800年之久。在此期間,風雲變幻,波瀾壯闊,姜太公、齊桓公、齊威王、管仲、孫武、晏嬰、田單、司馬穰苴等名君賢相、英帥良將,不僅創建了"臨淄之中七萬戶,臨淄之途,車轂擊、人肩摩,連衽成帷,舉袂成幕,揮汗如雨,家敦而富,志高而揚"的這個海內外聞名的東方名都,也創建了一部雄壯曲折的齊國史。在先秦的歷史舞台上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悠久的歷史,為淄博遺留了大量的文物古跡,臨淄故城及其周圍地帶文物古跡浩繁,被譽為"地下博物館"。臨淄的後李文化在我國北方屬首次發現,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岳石文化、殷商文化在淄博皆有跡可尋。清代文壇大家蒲松齡和他的巨著《聊齋志異》以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內涵越來越受到國內外的關注,淄川區蒲家莊,也成為一個風光優美、宛若仙居的聊齋文化旅遊區。清代文壇領袖王漁洋、趙執信和蒲松齡被後人並稱為孝婦河畔三名人,蘊藏深厚的齊文化,使淄博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積淀深厚的文化旅遊之都。
[編輯本段]歷史背景
淄博歷史悠久,沂源人是山東境內最早活動的古人類。臨淄作為春秋戰國時期"春秋五霸之首,戰國七雄之冠"的齊國都城長達800年之久。
重要事件
1、山東(淄博)境內最早的人類是沂源人,生活在 四五十萬年前。
2、公元前481年,田氏代齊 是淄博地區封建生產關系開始確立的標志。
3、淄川最初的縣名是般陽縣。淄博市的各區縣中設置縣制最早的是臨淄。
4、為研究春秋時期齊國的歷史,提供了珍貴資料的是殉馬坑。它可以和秦始皇兵馬俑媲美。淄博龍山文化的代表是 桐林田旺遺址。
5、世界上最早的大學是稷下學宮。英國學者李約瑟曾給予高度評價。
6、淄博煤田的開采始於唐朝。淄博瓷業興盛時期是 宋金 兩朝。
7、太平天國運動期間,淄川爆發了劉德培起義,他建立了大漢政權,還仿照捻軍,實行五旗制。
8、1916年,山東護國軍政府在 周村 成立。
9、山東抗戰史上國共兩黨關系的轉折點是 魯村會議。
10、1937年12月,姚鍾明、廖容標領導了黑鐵山起義成立了山東人民抗日救國軍第五軍。
11、1947年2月,華東野戰軍在淄川的 大荒地(今洪山)召開前委擴大會議。
12、1947 年7月陳毅、粟裕指揮的華東野戰軍發起了 南麻戰役。
13、淄博解放是1948 年。

『貳』 在歷史上,淄博都有哪些名人

淄博這個地方出現過很多歷史名人,其中包括姜子牙、齊桓公、房玄齡以及蒲松齡等人。先秦時期大小諸侯國林立,其中齊國的疆域主要集中在山東一帶,其都城臨淄便位於現如今的淄博市內。因為這個原因,出自淄博的歷史名人中有不少人都與齊國有關,姜子牙與齊桓公便就是如此。

除了以上這些歷史名人之外,出身淄博歷史名人還有唐朝時期的著名宰相房玄齡。房玄齡年僅十八歲便成功科舉中榜並憑此順利入仕,入仕之後依附於秦王李世民。之後他為秦王發動玄武門之變出謀劃策,待秦王順利奪權之後他便越發得到重用。在李世民所設立的“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中房玄齡便是其中一員。

此外,備受百姓敬仰的財神李詭祖、寫出《齊民要術》的賈思勰以及《聊齋志異》的作者蒲松齡等人也都是來自於淄博的歷史名人。

『叄』 山東淄博的概況

淄博位於華北平原東部、山東省中部,是一座獨具特色的組群式城市,為齊文化的發祥地、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全國文明城市。「淄博」一詞最初是「淄川」和「博山」兩地的合稱,後泛指、作為此組群式城市的名稱。春秋戰國時期,淄博曾是當時世界最大的城市;現今在山東省內建成區面積僅次於濟南、青島,為山東第三大城市。2012年國際頂級體育賽事——國際體操聯合會體操世界盃(FIG World Cup)將在中國淄博舉辦。
淄博地處暖溫帶,屬濕潤的溫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雨熱同期,景色優美,氣候宜人。地勢特徵為南高北低,最高海拔1108.3米(魯山),最低海拔5米。全市森林覆蓋率達到47%,是國家園林城市、全國綠化模範城市。
淄博全市市轄區面積2972平方千米,市域面積5968平方千米。市域最大縱距151公里,最大橫距87公里。全市市轄區戶籍人口312.92萬人(截至2010年),市域戶籍人口456.07萬人(截至2010年),市域常住人口約為500萬人(截至2010年)。
淄博是近代以來中國工礦業開發最早的地區之一,工業發展已有百餘年歷史,是全國重要的工業城市,經濟發達;是國務院批準的特大城市,擁有地方立法權;為魯中電信中樞和郵件處理中心,國際互聯網以及現代化通訊業務發展迅速,對外聯絡暢達;為魯中物流中心,淄博保稅物流中心(B型)是山東省第三家保稅物流中心,也是國內第一家「無水港」。截至2010年上市公司共計21家,數量居山東省第三位,並設有齊魯股權託管交易中心。2011年,淄博市工業總產值及工業主營業務收入雙雙突破1萬億元人民幣大關,成為全國工業經濟過萬億的16個城市之一,人均GDP超過1萬美元。按照國際公認標准,這意味著淄博經濟發展已接近高收入國家和地區的初始水平。
淄博是全國首批科技興市試點市和國家級星火技術密集區,擁有淄博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齊魯化學工業區等12家省級以上經濟開發區,是山東省硅酸鹽、新材料、石油化工、醫葯、機械、冶金、絲綢、陶瓷、電子、建材等方面的重要科研基地。省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和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達到172家,其中國家級研究中心8家,擁有27家山東省院士工作站。為國家知識產權工作示範城市,連續七次榮獲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稱號。
郵政編碼:255000。行政區劃代碼:3703。區號:0533。車牌號:魯C。

『肆』 請教山東省淄博市的歷史沿革

淄博市位於山東省中部魯中山地與魯北平原的交接地帶,地理坐標為北緯35°56′ - 37°18′,東經117°32′ - 118°31′。地勢特徵為南高北低。最高海拔 1108.3 米,最低海拔 5 米。總面積5965平方千米。市域最大縱距151公里,最大橫距 87 公里。2008年底,全市戶籍人口420.62萬人,常住人口450.51萬人。 歷史沿革 1991年人口384.47萬(市區245.75萬)。漢族為主,有回族、滿族、蒙古族等少數民族。臨淄為齊國都城,是春秋戰國時期東方最大的城市,號稱海內名都。張店古屬齊邑昌國,漢時置昌國縣;博山在清代開始設縣;桓台縣在商殷時期屬薄姑國,282年始設新城縣。1945年以博山、淄川兩礦區合並設淄博特區,1948年改為淄博工礦特區。1952年設淄博市,同年張周市、淄川縣並入,1958年博山縣並入,1968年臨淄並入。為地級市,市政府駐張店區。

『伍』 淄博市是哪個國家的

淄博市是中國的!它屬於山東省…

『陸』 淄博的歷史人物,歷史故事

一、見異思遷

齊桓公向管仲請教治國的對策,管仲說:「聖君治理天下,讓士民群集在一起研究學問,就不會因為看到別的事物而轉移注意力了。」這也說明齊桓公這個人,原本就是一個見異思遷的人,只是因為管仲的輔助和提醒,他的毛病才沒有過早的暴露出來。

二、寧戚飯牛

齊桓公聽到寧戚在車下喂牛時,拍擊牛角大聲唱歌,因此認為他是個有才乾的人。後指貧寒士人自薦以求得重用,也可以看出齊桓公圖霸之時,求賢若渴的人才政策。

三、老馬識途

齊桓公追擊山戎時迷路,管仲讓老馬帶路走出迷谷。現在這個成語比喻閱歷多,經驗豐富的人能看清方向,辦事熟悉。後遂以「老馬識途、老馬知道、馬老知道、老馬知路、馬識路、老識塗」等比喻富有經驗,能為先導;用「識途(塗)馬、識途驥」等比喻富於經驗、知是識非的人。有經驗的人對情況熟悉,可以指引他人。

四、風馬牛不相及

齊桓公攻打蔡國獲勝後,又命令諸侯聯軍繼續向南挺進楚國。楚國使者責問桓公,說齊楚相距很遠,即使馬牛走失,也不會跑到對方境內,討伐楚國是沒有緣由的,現在這個成語比喻事物之間毫無關系,也說明齊桓公的霸業已經發展到南方地區,直接與楚國相爭,希望楚國也能夠承認自己的霸主地位。

五、勿忘在莒

春秋戰國時期,齊桓公小白,曾去莒國避難,一心成就一番霸業,勤學苦練,廣攬賢能。成為國君之後,他選賢任能,改革齊政,使國富兵強,「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成為春秋時期的五霸之首。

「九合諸侯」是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結盟,齊桓公也是歷史上第一個盟主。在治理國家過程中,以管仲為首的扶臣常提醒齊桓公,毋忘在莒,毋忘初衷,毋忘崢嶸歲月,對齊桓公成就大業,起到了很大作用。

六、天威咫尺

周襄王賞賜齊桓公,並說桓公受賜時可不必行君臣之禮。齊桓公回答說:「天子的威望近得就在我的面前,不足一尺之地。」然後就跪拜叩首才接受賞賜。天威咫尺比喻帝王或朝廷的威嚴或威望,也是齊桓公霸業的巔峰時刻,表明齊桓公還是始終堅持「尊王攘夷」的大政略。

『柒』 淄博市的中心城市張店在戰國時期屬於哪個諸侯國

齊國吧,!

『捌』 淄博的發展史

淄博地區歷史悠久。公元前 四千五百年的大汶口文化遺址,已在張店區的浮山驛,冢子坡,臨淄區宋家莊,後李冠庄。薛家莊,淄川區的口頭等地發現多處: 淄博原系淄川與博山兩縣簡稱。1938年10月下旬,清河特委分為淄博,清河兩個特委。1945年8月,成立淄博特區,設專員公署,屬魯中行政公署領導。管轄博山,淄川兩縣和博山市,專屬機關駐博山,至此淄博才作為一個名副其實的行政區劃名稱確定下來。1964年1月,二次成立淄博特區,仍管轄兩縣一市。同年7月,撤銷,淄川博山兩縣並入魯中區一專區。1948年3月,淄博全境解放,8月成立魯中南區淄博特區,管轄淄川博山兩縣,張店周村兩市,和博城,黑山,原山三個直轄區專屬機關駐博山。1949年7月淄博特區與華東財政經濟辦事處工礦部合並,成立淄博工礦特區,屬山東省政府領導,管轄淄川博山兩縣 張店周村兩市。1950年5月,淄博工礦特區與清河專區合並。成立淄博專區,管轄:博山 淄川 桓台 臨淄 長山 鄒平 章丘 章歷八縣。11月,專區內部又劃出淄博 張周兩市。1953年7月,淄博專區改為淄博工礦特區.1955年3月,淄博工礦特區改為淄博市,管轄博山 張店 周村 洪山 昆侖 黑領 楊寨七個區,為省轄市。1958年9月,全市管轄博山 淄川 張店 周村四個區,市委 市人委機關駐博山。1959年1月淄博市與惠民專區分設,恢復為省轄市,管轄淄川 博山 張店 四個區,市級機關由博山遷至張店。1969年12月,昌濰專區的臨淄縣劃歸淄博市,改為臨淄區,全市管轄五個區。1983年10月,惠民專區的桓台縣又劃歸淄博。後來的 高青和沂源我就不知道哪一年的了。。。

『玖』 山東甾博在古代是齊國還是魯國

淄博吧,肯定是齊國,魯國基本就是濟寧周邊。

『拾』 淄博的歷史調查報告

淄博[1]歷史悠久,是齊文化的發祥地,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歷史上第一本手工業方面的專著《考工記》、第一本農業方面的專著《齊民要術》以及最早闡述服務業的專著《管子》都是在這塊土地上寫成的。齊文化具有開放進取、兼容並蓄的特質,是中華文明的重要淵源之一。戰國時期,齊國成立的稷下學宮稱世界東方第一所高等研究學府,囊括了百家爭鳴的所有學派的代表人物,淄博臨淄的稷下,一個神聖的名詞,中國唯一一次百家爭鳴的發生地,一個令古往今來無數賢才雅士魂牽夢繞的地方。戰國中期,諸侯兼並戰爭加劇,齊國為實現「一匡天下」 的理想,於齊都臨淄稷門附近建稷下學宮,廣招天下賢良博學之士到稷下學宮傳道授業、著書論辯。稷下學宮存在的一百五十年間,各派雲集、平等共存,百家爭鳴、學術自由,求實務治、經世致用,孕育或發揚了縱橫家、儒、道、法、名、陰陽、兵、雜等各家學說,使齊國成為天下學術文化的中心。稷下學宮的出現及其成就,不但是中國文化發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也是世界文化史上輝煌的一頁。雄辯縱橫家蘇秦、張儀、孟子、李斯和韓非子的老師荀子、滑稽大師淳於髡、陰陽家鄒衍、法家名士慎道等各色人物「你方唱罷我登台」,帶來了堪比西方雅典學派的學術盛世。2004年12月,全國首家民辦法律研究所——淄博齊銘法律研究所又作為中國大陸首家由律師主持發起的專業法律研究研討機構,將繼續秉承稷下學宮的精英文化學術陣地的作用,努成作為縱橫家、法家主流文化和各家思想的學術化、普世化和實踐者。目的是將稷下學宮的百花齊放、百家爭鳴、一致百慮、和而不同的「和同」精神發揚光大,同時迎合當前創建和諧社會、實踐科學發展觀的國家政策,為中華民族的復興而作出一份貢獻。
約前6010年—約前5600年(後李文化時期) 據考古工作者對淄博地區最早的古文化遺址——臨淄區齊陵鎮後李官莊「後李遺址」出土的陶器考證,生活在這一地區的先民在距今約八千年前已開始製作陶器。其早期產品均為夾砂陶,以圓底器為主,器類單調,均以手制。是我國最早製作陶器的產地之一。 約前5500年—約前4300年(北辛文化時期) 今張店區傅家鎮浮山驛村、黃家村附近皆產陶器,所制器物有缽、鼎、壺、罐等工藝水平較後李文化時期有明顯進步,開始大量製作泥質陶,具有山東地區新石器時代北辛文化的鮮明特色,距今約七千年左右。 約前4040年—約前2240年(大汶口文化時期) 陶器生產較前有新的發展,生產范圍擴大。主要分布在今張店、臨淄、淄川境內,迄今已發現此時期的遺址30餘處,其早期產品多為紅陶,中晚期為灰陶、白陶及彩陶,在使用原料、成型、燒成等方面,先人們已積累了豐富經驗。 約前2010—約前1530年(山東龍山文化時期) 制陶業在前代基礎上已發展到相當水平。陶器製作成為氏族部落的一種專業勞動。普遍採用快輪成型,產品以黑陶、灰陶為主,種類很多。其中,黑又亮的薄壁陶最著名,產地分布較廣,今臨淄、張店、淄川、周村、桓台、博山、沂源區縣共有產地60餘處。 夏商周 約前21世紀—約前16世紀(夏朝) 夏朝是我國歷史上建立的第一個奴隸制國家。根據淄博地區已發現的「岳石文化」考證,這一時期的陶器生產仍很發達。主要集中在臨淄、桓台、淄川、沂源、周村境內。 約前16世紀—約前11世紀(商代) 制陶手工業與夏代相比有較大發展,主要分布在臨淄、張店、淄川、桓台、周村等地,以燒制泥質灰陶和夾砂灰陶為主。 前11世紀—前771年(西周時期) 西周初年,武王封姜尚為齊國君,都治臨淄。對制陶手工業頗為重視,專門設置「陶正」(官)管理陶器生產,臨淄附近出現官營作坊。齊國制陶業較前發達,始制白釉陶器及磚、瓦等建築用陶。 前770—前476年(春秋時期) 各地仍以生產鬲、鬶、盆、豆、盂等日用灰陶器和瓦、水管道等建築陶為主,制陶業中出現了產品分工。 前475—前221年(戰國時期) 淄博地區制陶業開始形成作坊集中的手工業生產,許多私營作坊出現。產品由日用生活品擴大到明器、陶制工具。隨著城邑建設的擴大,建築陶空前發展。 漢魏六朝 前221—前207年(秦代) 秦統一中國後立郡縣制、設齊郡,治臨淄,轄今淄博大部地區。制陶業無大發展。仍生產日用陶和建築用磚瓦。 前206—25年(西漢) 制陶業復興,淄川地區發展尤快,建築用陶的燒造技術和品種較前代有了顯著進步和擴大。陶塑,異軍突起。 25—220年(東漢) 低溫綠色釉陶器製作成功。各種陶器大量生產。制陶技術進入了新階段。 220—420年(三國·兩晉) 除西晉得到短暫統一、社會一度安定外,一百多年裡北方連年戰亂,兵連禍結,淄博地區的制陶業一度逆轉。臨淄以及市區北部的陶器生產逐步衰退,制陶業由北向南轉移。 534—550年(北朝·東魏) 今淄川區寨里村窯場興起,以燒造青釉瓷開創淄博瓷器之先河,為中國北方最早生產青瓷的產地。 550—577(北朝·北齊) 寨里窯制瓷工藝明顯進步,產品質量日漸精進。以青釉蓮花瓣尊為代表,其胎骨堅致、釉色瑩潤,造型優美,具有相當高的藝術水平。同時,燒造黃色鉛釉陶器。 隋唐五代宋金元 581—618年(隋代) 寨里窯繼續燒造青釉瓷。 618—907年(唐代) 「貞觀之治」後,淄川磁窯務(今磁村)窯場崛起。713年(開元元年)於村南建規模宏大的佛教寺院「華嚴寺」。中期,以盛產黑釉瓷標新立異,並兼產青釉、醬色釉產品,創制茶葉未釉。晚期,各種色釉比較純正,器類復雜,形制多樣。 907—960年(五代) 磁村窯首創白釉瓷器,並採用高溫綠斑彩裝飾。 960—1008年(北宋早期) 由於農業、手工業、商業進一步發展,淄博地區的陶瓷業進入了新的發展時期,新窯場不斷出現。顏神店(今博山)、八陡、坡地、萬山和淄川鞏家塢、郝家村一帶窯場相繼興起。 1068—1077年(北宋·熙寧年間) 顏神店窯戶集資於北嶺村建窯神廟,窯業日盛。磁村窯以生產白釉瓷為主。燒窯燃料由柴改煤,裝飾出現了剔花、刻花。 1108年(北宋·大觀二年) 顏神店、坡地、萬山、郝家村一帶已發展成為主要陶瓷產地。 1205年(金·泰和五年) 磁村窯工藝技術進入鼎盛時期。燒成採用匣缽、碗籠、裝飾首創二次燒成釉上彩、篦紋、粉杠、白釉黑花、紋胎及各種雕塑。顏神店窯業盛況空前,品種之多,規模之大,堪與磁村窯場相媲美,所產青瓷印花和低溫三彩釉獨樹一幟。 1294年(元·至元三十一年) 淄川坡地、萬山及顏神鎮、八陡等地窯場在前代基礎繼續燒造傳統產品。但器物一般都渾厚體重、裝飾單調。以黑釉、白釉黑花器為多見。 1365年(元·至正二十五年) 淄博地區連年兵燹和天災,民不聊生。陶瓷業遭到嚴重破壞。雨點瓷、茶葉末釉及前代優秀技藝均失傳。著名的磁窯務窯場一厥不振。 明清 1393年(明·洪武二十六年) 陶瓷生產得到恢復發展。主要產地集中在顏神鎮一帶,規模較大的窯場有李家窯、北嶺、山頭、窯廣、八陡、西河、福山等。 1558年(明·嘉靖三十六年) 顏神鎮窯業空前繁榮,「陶者以千數」,四方商販,聚集於此,八陡窯以生產琉璃瓦獨擅其能。 1662年(明·天啟二年) 西河窯場殊盛,有窯百座,產缸、盆、及黑釉碗等。業陶者在村東建窯神廟。 1642年(明·崇禎十五年) 淄川大昆侖西山一帶發現白釉石(白葯石),繼此顏神鎮附近窯場用以製做白釉產品。 1652年(清·順治九年) 顏神鎮陶瓷業迅速恢復。鎮內大街南、李家窯及山頭、窯廣、八陡等窯場日盛。 1662年(清·康熙元年) 顏神鎮及周圍十里鄉村窯場四起,鎮內窯貨設市,山頭、西河村窯貨有市所,產品銷周圍數縣,「百里之外鄉村僻址有其縱跡」。 1665年(清·康熙四年) 顏神鎮人孫廷銓所著《顏山雜記》成書,對當地陶瓷、琉璃、煤炭生產作了較詳細記載,是一部研究博山清代早期陶瓷歷史的重要著作。 1670年(清·康熙九年) 葉先登篡《顏神鎮志》成書,其「物產」篇對當地陶瓷記載頗細。 1734年(清·雍正十二年) 清廷下令割益都縣孝婦、懷德二鄉;淄川縣簸箕掌、趙庄、大峪等二十一庄;萊蕪縣樂疃、樵嶺前等七庄新建博山縣。縣治顏神鎮。「博山」之名始此。設縣後,大街南首窯、李家窯繼廢。 1735年(清·雍正十三年) 淄川峪頭河村(今渭頭河村)孫氏建窯生產黑陶碗,乃此地最早陶瓷廠家。 1753年(清·乾隆十八年) 博山陶瓷業空前興旺,北嶺、務店、山頭、窯廣、八陡、福山為當時7大窯場,產品各俱特色,爭奇斗妍。博山城內商旅輻至,已成為相當繁盛的陶瓷生產中心和銷售中心。 1789年(清·乾隆五十四年) 萬山地區窯業日盛,重修窯神廟。 1794年(清·乾隆五十九年) 山頭鎮窯場集巨資新建窯神廟於村北,其建築甚是壯觀,迎壁以陶瓷壁畫裝飾,匾額楹聯及各處布置華麗精巧,當時藝術之工與窯業盛況可見一斑。 1819年(清·嘉慶二十三年) 淄川峪頭河村業陶者發展到六七家,生意興隆,於村西建窯神廟。 1834年(清·道光十四年) 博山陶瓷業產銷兩旺,業陶瓷者集資重修北嶺窯神廟。 1844年(清·道光二十四年) 博山縣福山村窯業具有相當規模,是年,後產陶瓷者有17家,窯爐28座。 1852年(清·咸豐二年) 福山村窯戶集資於村南建窯神廟。 1869年(清·同治八年) 歐洲人阿·威廉遜到博山參觀考察陶瓷業,後在《北中國旅行記》中對博山陶瓷業作了評介。 1897年(清·光緒二十三年) 福山村窯戶王順清請五龍村窯工胡立存兄弟二人傳授盆類產品製作技術,福山始有古子盆、元魁盆。 1898年(清·光緒二十四年) 德帝國主義強迫清政府締結「中德膠澳租借條約」,攫取了在山東境內修築鐵路和在沿鐵路兩側三十里開采礦產的權利,淄川、博山劃為德國勢力范圍。 1904年(清·光緒三十年) 6月 膠濟鐵路、張博支線全線通車。下半年博山、淄川部分外銷產品始用鐵路運輸。 本年 石金元在博山北嶺村創辦「義祥窯廠」,楊佃福在山頭創辦「福同德窯廠」。 1905年(清·光緒三十一年) 山東省工藝傳習所總辦黃華委古董商王子久於博山下河街(今博山消防隊附近)設立工藝傳習所,研究改良博山陶瓷。這是山東第一個官辦窯廠。 1906年(清·光緒三十二年) 博山縣成立商會,窯行、爐行為分會。 1909年(清·宣統元年) 山頭窯匠侯兆良試成茶色、燎綠、燎藍顏色釉。 1910年(清·宣統二年) 陶瓷藝人陳希齡在博山工藝傳習所研製成功茶葉末釉,使失傳數百年的這一歷史名釉恢復生產。 1911年(清·宣統三年) 博山工傳習所研究白瓷、烤花,出品尚佳,後因受顏料所限未能推廣。 1916年,山東護國軍政府在 周村 成立。 山東抗戰史上國共兩黨關系的轉折點是 魯村會議。 1937年12月,姚鍾明、廖容標領導了黑鐵山起義成立了山東人民抗日救國軍第五軍。 1947年2月,華東野戰軍在淄川的 大荒地(今洪山)召開前委擴大會議。 1947 年7月陳毅、粟裕指揮的華東野戰軍發起了 南麻戰役。 淄博解放是1948 年。 1955年3月,經國務院批准,成立省轄淄博市

淄博歷史悠久,文化燦爛,齊文化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而淄博是齊文化的發祥地。 淄博經歷了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三個階段。西周建立後,姜尚封齊,開創"泱泱大風"的齊國文化。淄博地區作為齊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長達數百年,被譽為"海內名都",至西漢前期仍"鉅於長安"。齊國故城淄博歷史悠久,文化燦爛。臨淄作為春秋戰國時期"春秋五霸之首,戰國七雄之冠"的齊國都城長達800年之久。在此期間,風雲變幻,波瀾壯闊,姜太公、齊桓公、齊威王、管仲、孫武、晏嬰、田單、司馬穰苴等名君賢相、英帥良將,不僅創建了"臨淄之中七萬戶,臨淄之途,車轂擊、人肩摩,連衽成帷,舉袂成幕,揮汗如雨,家敦而富,志高而揚"的這個海內外聞名的東方名都,也創建了一部雄壯曲折的齊國史。在先秦的歷史舞台上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悠久的歷史,為淄博遺留了大量的文物古跡,臨淄故城及其周圍地帶文物古跡浩繁,被譽為"地下博物館"。臨淄的後李文化在我國北方屬首次發現,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岳石文化、殷商文化在淄博皆有跡可尋。清代文壇大家蒲松齡和他的巨著《聊齋志異》以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內涵越來越受到國內外的關注,淄川區蒲家莊,也成為一個風光優美、宛若仙居的聊齋文化旅遊區。清代文壇領袖王漁洋、趙執信和蒲松齡被後人並稱為孝婦河畔三名人,蘊藏深厚的齊文化,使淄博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積淀深厚的文化旅遊之都。

閱讀全文

與淄博市是歷史上哪個國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