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問題 > 負荊請罪出自哪個歷史故事

負荊請罪出自哪個歷史故事

發布時間:2021-03-14 02:53:43

① 課文 負荊請罪是根據著名的歷史故事什麼改編的

負荊請罪

「負荊請罪」這則成語的荊是落葉叢生灌木,高四五尺,莖堅硬,可作杖。背著荊杖,表示服罪,向當事人請罪。形容主動向人認錯、道歉,自請嚴厲責罰。

這個成語來源於《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廉頗聞之,肉袒負荊,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曰:「鄙賤之人,不知將軍寬之至此也!」卒相與歡,為刎頸之交。

戰國時代,趙惠文王因藺相如辦外交有功,拜藺相如為上卿,官位在廉頗大將之上。廉頗因此心中不快,覺得自己功勞卓著,很不服氣,揚言要當面侮辱藺相如。相如知道後,不願意和廉頗爭位次先後,便處處留意,避讓廉頗,上朝時假稱有病,以便迴避。 有一次,藺相如乘車外出,遠遠望見廉頗的車子迎面而來,急忙叫手下人把車趕到小巷裡避開。相如手下的人便以為相如害怕廉頗,非常氣憤。藺相如對他們解釋說;「秦國這樣強大,我都不怕,廉將軍又有什麼可怕呢?所以我想,強橫的秦國今天之所以不敢對我們趙國輕易用兵,只是因為趙國有我和廉將軍兩人。如果我和廉將軍兩人不能和睦相處,互相攻擊,像老虎一樣相鬥,結果必定有一虎受傷,秦國就會趁機侵略趙國。我所以對廉將軍避讓,是因為我把國家的安危放在前頭,不計較私人的怨恨。」

藺相如這番話,使他手下的人極為感動。相如手下的人也學習藺相如的樣子,對廉頗手下的人處處謙讓。 此事傳到了廉頗的耳中,廉頗為相如如此寬大的胸懷深深感動,更覺得自已十分慚愧。於是脫掉上衣,在背上綁了一根荊杖,請人領到相如家請罪,並沉痛地說;「我是個粗陋淺薄之人,真想不到將軍對我如此寬容。」

藺相如見廉頗態度真誠,便親自解下他背上的荊杖,請他坐下,兩人坦誠暢敘,從此誓同生死,成為至交。

② 《負荊請罪》這篇課文出自哪個著名的歷史故事

戰國時候,有七個大國,它們是齊、楚、燕、韓、趙、魏.秦,歷史上稱為「戰國七雄」。 這七國當中,又數秦國最強大。秦國常常欺侮趙國。有一次,趙王派一個大臣的手下人藺相如到秦國去交涉。藺相如見了秦王,憑著機智和勇敢,給趙國爭得了不少面子。秦王見趙國有這樣的人才,就不敢再小看趙國了。趙王看藺相如這么能幹。就先封他為「大夫」,後封為上卿
趙王這么看重藺相如,可氣壞了趙國的大將軍廉頗。他想:我為趙國拚命打仗,功勞難道不如藺相如嗎?藺相如光憑一張嘴,有什麼了不起的本領,地位倒比我還高!他越想越不服氣,怒氣沖沖地說:「我要是碰著藺相如,要當面給他點兒難堪,看他能把我怎麼樣!」
廉頗的這些話傳到了藺相如耳朵里。藺相如立刻吩咐自己手下的人,叫他們以後碰著廉頗手下的人,千萬要讓著點兒,不要和他們爭吵。以後,他自己坐車出門,只要聽說廉頗打前面來了,就叫馬車夫把車子趕到小巷子里,等廉頗過去了再走。

③ 負荊請罪出自於哪個歷史人物

公元前283年,秦國的昭襄王聽說趙國的惠文王得到了一塊無比珍貴的璧玉,名叫和氏璧,秦王非常想得到這塊和氏璧,就派了一名使者去見趙王,說是秦王願意用十五座城池來換和氏璧。趙王被弄得進退兩難,就只好派藺相如作使,者去秦國,臨走前,趙王一再叮囑要小心為重。

藺相如來到秦國後,恭恭敬敬地把和氏璧送了上去,可秦王看了半天,也不提半句有關換城的話。藺相如知道秦王沒有誠意,便告訴秦王,說玉上有個小毛病,讓我指出來,便趁機把和氏璧拿回手中,對秦王說:「如今和氏璧在我的手上,大王要是再逼我的話,我就把我的頭和玉一起撞碎在這柱子上面!」說著做出要撞的樣子。秦王無奈,趕緊讓大臣把地圖拿來,把十五座城池指給他看。藺相如知道秦王不會交出城池,便讓秦王五天後舉行一個轉讓儀式,同趁秦王准備的時候,藺相如悄悄把和氏璧送了回去,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完璧歸趙」的故事。

藺相如立了大功,趙王更加寵信他,並封他為上卿,地位一下子升到了大將軍廉頗之上。廉頗非常不服,氣乎乎地說:「我是趙國大將,經歷過多少戰爭,立了多少大功,而他光靠耍嘴皮子就爬到我頭上來了,我見了他,非得給他點顏色看看!」藺相如很快知道了,為顧全大局,他盡量避讓廉頗。後來,廉頗終於明白了他的苦心,覺得很對不起藺相如,就身背荊條去請罪,所以有了「負荊請罪」的故事。

④ 成語「負荊請罪」出自哪個歷史故事

1、成語「負荊請來罪」出自《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記載;趙國大將廉頗與上卿藺相如不和;藺相如為了國家利益處處表示退讓。「廉頗聞之;肉袒負荊;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曰:『鄙賤之人;不知將軍寬之至此也。』」

2、歷史故事:戰國時期,趙國有兩位重臣藺相如與廉頗,因藺相如多次立功,趙王封他為相國,廉頗不服氣,認為自己的武功蓋過他的嘴,藺相如為了社稷,對廉頗多次避讓。廉頗得知他的良苦用心後慚愧不已,便背負荊條向藺相如請罪。

⑤ 負荊請罪是由哪個歷史故事改編的

負荊請罪的故事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講述了發生在趙國首都邯鄲廉頗和藺相如的故事,故事又被稱為將相和。 在邯鄲市串城街(邯鄲道)有一處巷子回車巷,這里就是藺相如迴避廉頗的窄巷。還在巷口立了一通石碑回車巷碑記,記述負荊請罪的故事。
意思:負:背著;荊:荊條。背著荊杖,表示服罪,向當事人請罪,形容主動向人認錯、道歉,給予自己嚴厲責罰,也表示向人認錯賠罪。
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廉頗聞之,肉袒負荊,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示例:我今特來尋賢弟,~。 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四十六回近義詞:引咎自責反義詞:興師問罪語法:連動式;作謂語、定語;用於賠禮道歉的場合 負:背,背著。(荊是落葉叢生灌木,高四五尺,莖堅硬,可作杖,有刺。荊條長而柔韌,可以編制筐、籃、籬笆等。) 請罪:自己犯了錯誤,主動請求處罰讓對方原諒。(背著荊杖,表示服罪,向當事人請罪。) 負荊請罪:形容主動向人認錯、道歉,給自己嚴厲責罰。

藺相如(生卒年不詳),戰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根據《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所載,他生平重要的事跡有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與負荊請罪這三個事件。 藺相如原為宦者令舍人。趙惠文王時,秦昭王寫信給趙王,願以十五個城池換取「和氏璧」。藺相如奉命帶「和氏璧」來到秦國,據理力爭,機智周旋,終於完璧歸趙。公元前279年,秦王與趙王相會於澠池(今河南澠池西),他隨侍趙孝成王,當面斥責強大的秦國,不辱國體,使趙王沒有受到屈辱,因其功,任為上卿,居官於廉頗之上。廉頗居功自恃,不服相如,恥居其下,並揚言要羞辱相如。藺相如為保持將相和睦,不使外敵有隙可乘,始終迴避忍讓。藺相如以國家利益為重、善自謙抑的精神感動了廉頗,於是親自到藺相如府上負荊請罪,二人成為刎頸之交。

⑥ 負荊請罪出自歷史故事 __ __ __。

廉頗和藺相如

⑦ 負荊請罪的故事出自司馬遷的《史記》中的《廉頗藺相如列傳》這個歷史故事,又稱作

《將相和》出自司馬遷的《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由負荊請罪,澠池之會,完壁歸趙3個小故事組成。
戰國時趙國舍人藺相如奉命出使秦國,不辱使命,完壁歸趙,又陪同趙王赴秦王設下的澠池會,使趙王免受暗算,為獎勵藺相如的汗馬之功,趙王封藺相如為丞相,老相廉頗是戰國時期趙國的大臣,藺相如地位在廉頗之上,廉頗對此憤憤不平,而屢次故意挑釁,藺相如以國家安危為重,處處對廉頗容忍謙讓,後終使廉頗醒悟,向藺相如負荊請罪,將相和好,共同輔國,國家無恙。由此將相和的故事傳為美談。

⑧ 《負荊請罪》是什麼,課文是根據歷史故事

負荊請罪的故事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講述了發生在趙國首都邯鄲廉頗和藺相如的故事,故事又被稱為將相和。 在邯鄲市串城街(邯鄲道)有一處巷子回車巷,這里就是藺相如迴避廉頗的窄巷。還在巷口立了一通石碑回車巷碑記,記述負荊請罪的故事。
意思:負:背著;荊:荊條。背著荊杖,表示服罪,向當事人請罪,形容主動向人認錯、道歉,給予自己嚴厲責罰,也表示向人認錯賠罪。

澠池會結束以後,由於藺相如功勞大,被封為上卿,位在廉頗之上。
廉頗說:「我是趙國將軍,有攻城野戰的大功,而藺相如只不過靠能說會道立了點功,可是他的地位卻在我之上,況且相如本來是個平民,我感到羞恥,在他下面我難以忍受。」並且揚言說:「我遇見相如,一定要羞辱他。」相如聽到後,不肯和他相會。相如每到上朝時,常常推說有病,不願和廉頗去爭位次的先後。沒過多久,相如外出,在邯鄲城回車巷遠遠看到廉頗,相如就掉轉車子迴避。
於是藺相如的門客就一起來直言進諫地說:「我們所以離開親人來侍奉您,就是仰慕您高尚的節義呀。如今您與廉頗官位相同,廉老先生口出惡言,而您卻害怕躲避他,您怕得也太過分了,平庸的人尚且感到羞恥,何況是身為將相的人呢!我們這些人沒出息,請讓我們告辭吧!」藺相如堅決地挽留他們,說:「諸位認為廉將軍和秦王相比誰厲害?」回答說:「廉將軍比不了秦王。」相如說:「以秦王的威勢,而我卻敢在朝廷上呵斥他,羞辱他的群臣,我藺相如雖然無能,難道會怕廉將軍嗎?但是我想到,強大的秦國之所以不敢攻打趙國邯鄲城,就是因為有我和廉將軍在呀,如今兩虎相鬥,勢必不能共存。我所以這樣忍讓,就是為了要把國家的急難擺在前面,而把個人的私怨放在後面。」
藺相如的話傳到了廉頗的耳朵里。廉頗靜下心來想了想,覺得自己為了爭一口氣,就不顧國家的利益,真不應該。於是,他脫下戰袍,背上荊條,到藺相如府門上請罪。藺相如見廉頗來負荊請罪,連忙熱情地出來迎接。從此以後,他們倆成了好朋友,同心協力保衛趙國。

⑨ 負荊請罪是根據歷史故事什麼寫的

將相和
負荊請罪的故事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講述了發生在趙國回首都邯鄲廉頗和答藺相如的故事,故事又被稱為將相和。 在邯鄲市串城街(邯鄲道)有一處巷子回車巷,這里就是藺相如迴避廉頗的窄巷。還在巷口立了一通石碑回車巷碑記,記述負荊請罪的故事。
意思:負:背著;荊:荊條。背著荊杖,表示服罪,向當事人請罪,形容主動向人認錯、道歉,給予自己嚴厲責罰,也表示向人認錯賠罪。
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廉頗聞之,肉袒負荊,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示例:我今特來尋賢弟,~。 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四十六回近義詞:引咎自責反義詞:興師問罪語法:連動式;作謂語、定語;用於賠禮道歉的場合 負:背,背著。(荊是落葉叢生灌木,高四五尺,莖堅硬,可作杖,有刺。荊條長而柔韌,可以編制筐、籃、籬笆等。) 請罪:自己犯了錯誤,主動請求處罰讓對方原諒。(背著荊杖,表示服罪,向當事人請罪。) 負荊請罪:形容主動向人認錯、道歉,給自己嚴厲責罰。

閱讀全文

與負荊請罪出自哪個歷史故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