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名人故事 > 史可法的故事歷史

史可法的故事歷史

發布時間:2021-03-09 12:14:02

1. 左光斗與史可法小故事,簡要概括

史可法左光斗是什麼關系
明朝有一對有名的師徒二人,愛國將領史可法和一代文官左光斗,史可法年輕進京趕考的時候沒有地方住,是住在廟里湊合著過的,左光斗作為這一次考試的主考官,就發揮一下高風亮節的風氣,穿著便服就到各個寺廟里尋訪去了,順便看看能不能發現什麼可塑之才,找找看有沒有憂國憂民的人才。

史可法與左光斗
這不就看到年紀輕輕史可法,卻見這青年長得好生俊俏,這時的小憩必定是先前的奮筆疾書後的養精蓄銳。不由心中一驚,在看下去,發現少年筆力不凡,不僅字跡工整,內容飽滿,還頗有自己的一番見解,在這寒風中瑟瑟發抖,左光斗不由心生善念,他脫下自己的外套披在青年身上,出來後仍不忘問寒問暖,寺僧告訴他書生的名字是史可法,左光斗牢牢銘記。
審閱卷子的時候,左光斗看到一篇長文,感受到濃濃的親切感,那種似曾相識卻又捉摸不定的感覺是那樣的強烈,那樣的觸動人心,那一份字里行間里透露出的氣節,是當今世界難能可貴的,不是舉世罕見的,只有我曾近見過的人能有這樣的文化底蘊,當即判斷這一定是史可法的作品。
史可法考中進士後兩人關系更是親密無間,左光斗讓史可法好好學習,將來報效祖國,以身許國,除了經常一起討論學術問題,左光斗對史可法這個初來乍到的小毛孩的照顧也是無微不至。
然而魏忠賢狗賊當道,左光斗參與的打擊宦官的組織事件敗露,左光斗入獄,受到殘酷的刑法折磨,史克法數日不見恩施,料想其中必有蹊蹺,一打聽才知,老師已經鋃鐺入獄,史可法通過各種途徑買通看守的獄卒,只為見恩師一面。史可法喬裝成撿垃圾的前往相見,兩人一見面,便淚不成聲,史可法見老師被折磨成這副樣子,不經想起了當年的裘皮大衣之恩,愈加悲傷,左光斗見是史,哪有不想念的,卻無奈國難當頭,怎是在乎兒女之情的時候,正所謂此情可待成追憶,又豈在朝朝暮暮。左光斗明白史可法的心意,但是……「你身為國家重臣,怎麼讓自己陷於這樣為難的境地,快快離我而去,完成你的宏圖大業。」
史可法不敢多說,恩師的這一份情誼,史絕對銘記在心。之後史可法擔任過很多朝中要職,他時刻不忘恩師的教誨,不敢有絲毫怠慢清軍打到江南後壯烈犧牲。
明末政治家史可法的詩有哪些
作為明末的著名政治家,史可法在文學上的造詣也不容小覷,誰能想到,在戰場上統率三軍的將領,靜下心來卻也能做的一首好詩。
其實不然,早期的史可法確是一名文弱書生,當年史可法進京趕考之前也因為文章功底扎實,又有遠大抱負,被左光斗賞識,考中進士後更實在朝廷內擔任兵部尚書。

史可法的詩
史可法的詩多以抒發自身的報國之情,這和他的出生、自己的經歷有關,史可法已幼年時期以孝著稱,詩中多少有這樣一份情感上的歸屬所在。在科舉考試是結識的老師左光斗可以說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史可法一生,也影響了他詩歌的內容走向。史可法早期許多文章詩歌還是以歌頌美好事物為主,那時的史可法可謂人生贏家,不僅在仕途上碩果累累,還得到皇帝的賞識,老師的幫助,和大臣見也沒有什麼意見不合,這會的詩歌磅礴大氣,贊美祖國,暢談大好河山,推崇孝道,紀念自己的母親。
但是在清軍入關後,明朝面臨滅亡,這時的史可法不但面臨自己不能報國的願景,還出處受人排擠,軍權也被壓縮。在駐守揚州城的時候,梅花嶺的千古詩句是最好的表現,這時的史可法,早已沒有了當年的那份豁達,有的是對人生的感悟,對時局動盪的不安,對明朝滅亡的惋惜,清軍入境的憤怒。史可法雖然慘遭殺害,落的悲慘境地,但他的詩歌很好的反應了明末時期時局的走向以及明朝有盛轉衰的全過程,對後人研究明史有很大幫助。
抗清名將史可法墓在哪裡
我們知道,明末愛國將領史可法,在揚州城抗擊清軍壯烈殉國後,因為清軍下令屠城,史可法的屍體早就消失在廢墟之中。於是依據他的遺囑,將史可法的衣物帽子安葬在梅花嶺下,來紀念這位為國捐軀的將領。
史可法墓曾經在文革期間遭到嚴重破壞,整個墓被夷平,好在後來江蘇省人民政府對此處進行了改建重修,又還原了最初的樣子,13年的時候史可法墓還被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史可法墓
史可法墓位於史可法紀念館內,從大堂後門出來,正中間便是史可法墓,重修後的史忠正墓才具有明末著名政治家應該有的待遇,墓前的四柱三間牌坊是由白磚堆砌而成,封土前立著一塊青石大墓碑。整個場景渾然天成,給人一種庄嚴肅穆的感覺,讓人心生敬意,再聯想到史可法延壽揚州,拒不投降,最後壯烈獻身的悲壯,此情此景不由落下淚來。
隨著史可法紀念館被列入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來往的遊客也開始絡繹不絕,這里只希望,每一位到場的遊客能夠銘記歷史,不忘史可法悲壯的過去。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是過去將士們用血和肉築成的,這里的每一秒安寧都是愛國將領用生命換來的,此刻讓我們緬懷先烈,為安寧而穩定的生活祈福。想要到史可法墓參觀游覽的遊客們可以選擇在春季的3、4月份前往,揚州冬冷夏熱,在春季感受泥土芬芳氣息的同時,翻閱歷史篇章也是一種別樣的體驗。

2. 史可法事跡簡介100字

北京城被攻陷後,史可法擁立福王為帝,繼續與清軍作戰。弘光元年,清軍大舉圍攻揚州城,不久後城破,史可法拒降遇害,當時正值夏天,史可法的遺骸無法辨認,其義子史德威與揚州民眾隨後便以史可法的衣冠代人,埋葬在城外的梅花嶺。史可法殉國後,南明贈謚「忠靖」。清乾隆三十七年,清廷贈史可法謚「忠正」。

史可法,開封府祥符縣人,因祖上對朝廷的功勛得以世襲錦衣百戶,稱北京錦衣衛籍。傳說史可法的母親夢見文天祥來到她的屋裡而受孕懷胎。

萬曆三十年十一月初四日寅時,史可法出生於河南省開封府祥符縣。史可法早年以孝聞名於鄉,師從左光斗 。崇禎元年,史可法登進士第,出任西安府推官,後遷戶部主事、員外郎、郎中。史可法死後南明朝廷謚之為「忠靖」。清乾隆帝追謚為「忠正」。其後人收其著作,編為《史忠正公集》。

(2)史可法的故事歷史擴展閱讀:

弘光元年(清順治二年,1645年)四月,多鐸兵圍揚州。當時,有謠傳稱許定國軍要來殲滅高家軍,揚州城中士民全都砸壞城門外出逃命,大小船隻為之一空。

史可法傳檄諸鎮發兵援救,劉澤清北遁淮安降清,僅劉肇基等少數兵至,防守見絀。此時多爾袞勸降,史可法致《復多爾袞書》拒絕投降。四月十七日,清軍進至距離揚州二十里處下營,次日兵臨城下 。史可法「檄各鎮援兵,無一至者」 。

四月十九日,高傑部提督李本深率領總兵楊承祖等向清豫親王多鐸投降,廣昌伯劉良佐也率部投降;史可法於揚州西門樓寫下四道遺書給他的家人,在他死後,希望夫人和他一起以身殉國,願歸葬鍾山明太祖孝陵之側。

四二十一日,總兵張天祿、張天福帶領部下兵馬投降,隨即奉多鐸之命於二十四日參加攻取揚州。揚州城裡只有總兵劉肇基部和何剛為首的忠貫營,兵力相當薄弱。

由於城牆高峻,清軍的攻城大炮還沒有運到,多鐸派人招降史可法、淮揚總督衛胤文,遭到嚴詞拒絕。四月二十一日,甘肅鎮總兵李棲鳳和監軍道高歧鳳帶領部下兵馬四千入城,兩人的意思卻是劫持史可法,以揚州城投降清朝。

史可法毅然說道:「這是我殉國的地方,你們打算做什麼,如何想要富貴,請你們自便。」李棲鳳、高歧鳳見無機可乘,於四月二十二日率領所部並勾結城內四川將領胡尚友、韓尚良一道出門降清。史可法以倘若阻止他們出城投降恐生內變為理由,聽之任之,不加禁止。

四月二十四日,清軍以紅衣大炮攻城。入夜揚州城破,史可法自刎,被眾將攔住。眾人擁下城樓,大呼曰:「我史督師也﹗」被擒住後,史可法拒絕投降而被殺。

3. 史可法死揚州寫的是一個怎樣的一個故事呢

史可法死守揚州 崇禎帝在煤山上吊自殺的消息傳到明朝陪都南京,南京的大臣們一片慌亂。他們立了一個逃到南方的皇族、福王朱由崧做皇帝,在南京建立了一個政權,歷史上把它叫做南明,把朱由崧稱為弘光帝。 弘光帝朱由崧是個迷戀酒色、極端荒唐的人。鳳陽總督馬士英和一批魏忠賢的余黨利用弘光帝昏庸,操縱了南明政權。弘光帝和馬士英根本沒想抵抗清兵,卻過起荒淫作樂的生活來。 南明政權的兵部尚書史可法,本來不贊成讓朱由崧做皇帝,為了避免引起內部沖突,才勉強同意。弘光帝即位以後,史可法主動要求到前方去統率軍隊。 那時候,長江北岸有四支明軍,叫做四鎮。四鎮的將領都是驕橫跋扈的人。他們割據地盤,互相爭奪,放縱兵士殘殺百姓。史可法在南方將士中威信高,他到了揚州,那些將領不得不聽他的號令。史可法親自去找那些將領,勸他們不要自相殘殺;接著,又把他們分配在揚州周圍駐守,自己坐鎮揚州指揮。大家就稱呼他史督師。 史可法做了督師,以身作則,跟兵士同甘共苦,受到將士們的愛戴。這年大年夜,史可法把將士都打發去休息,獨自留在官府里批閱公文。到了深夜,他感到精神疲勞,把值班的廚子叫了來,要點酒菜。 廚子回報說:「遵照您的命令,今天廚房裡的肉都分給將士去過節,下酒的菜一點也沒有了。」 史可法說:「那就拿點鹽和醬下酒吧。」 廚子送上了酒,史可法就靠著幾案喝起酒來。史可法的酒量本來很大,來到揚州督師後,就戒酒了。這一天,為了提提精神,才破例喝了點。一拿起酒杯,他想到國難臨頭,又想到朝廷這樣腐敗,心裡愁悶,邊喝酒邊掉熱淚,不知不覺多喝了幾盅,帶著幾分醉意伏在幾案上睡著了。 第二天一清早,揚州文武官員依照慣例到督師衙門議事,只見大門還緊緊地關著。大家不禁奇怪,因為督師平常都是起得極早的。後來,有個兵士出來,告訴大家說:「督師昨晚喝了酒,還沒醒來。」 揚州知府任民育說:「督師平日操勞過度,昨夜睡得這么好,真是難得的事。大家別去驚動他,讓他再好好休息一會吧。」他還把打更的人找來,要他重復打四更的鼓(打四更鼓,表示天還沒亮)。 史可法一覺醒來,天已經大亮,側耳一聽,打更人還在打四更,不禁勃然大怒,把兵士叫了進來說:「是誰在那裡亂打更鼓,違反我的軍令。」兵士把任民育吩咐的話說了,史可法才沒話說,趕快接見官員,處理公事。 打那天起,史可法下決心不再喝酒了。 沒多久,清軍在多鐸帶領下,大舉南下。史可法指揮四鎮將領抵抗,打了一些勝仗。可是南明政權內部卻起了內訌。駐守武昌的明軍將領左良玉為了跟馬士英爭權,起兵進攻南京。馬士英害怕得要命,急忙將江北四鎮軍隊撤回,對付左良玉,還用弘光帝名義要史可法帶兵回南京保護他。 史可法明知道清軍壓境,不該離開。但是為了平息內爭,不得不帶兵回南京,剛過長江,知道左良玉已經兵敗。他急忙回江北,清兵已經逼近揚州。 史可法發出緊急檄文,要各鎮將領集中到揚州守衛。但是過了幾天,竟沒有一個發兵來救。史可法知道,只有依靠揚州軍民,孤軍奮戰了。 清軍到了揚州城下,多鐸先派人到城裡向史可法勸降,一連派了五個人,都被史可法拒絕。多鐸惱羞成怒,下令把揚州城緊緊包圍起來。 揚州城危急萬分,城裡一些膽小的將領害怕了。第二天,就有一個總兵和一個監軍背著史可法,帶著本部人馬,出城向清軍投降。這一來,城裡的守衛力量就更薄弱了。 史可法把全城官員召集起來,勉勵他們同心協力,抵抗清兵,並且分派了守城的任務。他分析一下形勢,認為西門是最重要的防線,就親自帶兵防守西門。將士們見史可法堅定沉著,都很感動,表示一定要和督師一起,誓死抵抗。 多鐸命令清兵沒日沒夜地輪番攻城。揚州軍民奮勇作戰,把清兵的進攻一次次打回去。清兵死了一批,又來了一批,形勢越來越危急了。 多鐸下了狠心,開始用大炮攻城。他探聽到西門防守最嚴,又是史可法親自防守,就下令炮手專向西北角轟擊。炮彈一顆顆在西門口落下來,城牆漸漸塌下,終於被轟開了缺口。 史可法正在指揮軍民堵缺口,大批清軍已經蜂擁著沖進城來。史可法眼看城已經沒法再守,拔出佩刀往自己脖子上抹。隨從的將領們搶上前去抱住史可法,把他手裡的刀奪了下來。史可法還不願走,部將們連拉帶勸地把他保護出小東門。這時候,有一批清兵過來,看見史可法穿的明朝官員的裝束,就吆喝著問他是誰。 史可法怕傷害別人,就高聲說:「我就是史督師,你們快殺我吧!」 公元1645年四月,揚州城陷落,史可法被害。 多鐸因為攻城的清軍遭到很大傷亡,心裡惱恨,竟滅絕人性地下令屠殺揚州百姓。大屠殺延續了十天才結束。歷史上把這件慘案稱作「揚州十日」。 大屠殺之後,史可法的養子史德威進城尋找史可法的遺體。因為屍體太多,天熱又都腐爛了,怎麼也認不出來,只好把史可法生前穿過的袍子和用過的笏板,埋葬在揚州城外的梅花嶺上。這就是到現在還保存的史可法「衣冠墓」。 揚州失守後幾天,清軍攻破南京。南明政權的官員投降的投降,逃跑的逃跑,弘光政權被消滅了。 清兵繼續南下,還頒布一道剃發令,強迫百姓在十天之內,改依清人的習慣,一律剃掉前半部頭發,留下一條辮子,違抗命令的處死,實行「留頭不留發,留發不留頭」。這一來,更加激起了江南百姓的反抗情緒。江陰軍民在典史(縣衙里一種小官)閻應元的率領下,頂住二十多萬清兵的重重包圍,堅守了八十多天。城裡男女老少,沒有一個投降。清軍死傷慘重。嘉定軍民堅持抗清斗爭三個月,被清軍屠城三次,犧牲兩萬多人。歷史上把這次慘案稱作「嘉定三屠」。

4. 史可法簡介200字

史可法(1602-1645),字憲之,號道鄰,河南祥符(今開封)人。自幼好學,為左光斗所賞識,應考順天府試,中第一名秀才。崇禎元年四月中進士,六月任陝西省西安府推官。史可法深受恩師左光斗的影響,為官清正,辦事干練,聲名大著,官直至樂閣大學士兼兵部尚書。後自請出朝督師揚州,指揮了震驚中外,名留青史的揚州保衛戰,寫下了可歌可泣的英雄篇章。

史可法飽讀詩書,勤學苦練,,每月只睡七天完整的覺。16歲的時候,為應順天府試,趕往大興縣,租住在寺廟迎考,每日通宵達旦。一日清晨,大雪紛飛。史可法剛寫好一篇文章,因為連日辛勞,覺得有些困頓,變伏案小睡。正值左光斗私下出巡,避風雪,進了寺廟。見廊下一書生伏案而睡,走過去一看,書生肘下壓著一篇文章,拿起一看,不禁大為贊嘆,文章博古通今,文才橫溢,有見書生衣著單薄,便給他蓋上自己的披風後輕輕的走了出去,那年鄉試,史可法中了第一名。

史可法二十七月那年四月中了進士,六月做了西安府推官。崇禎六年,史可法開府六安,為了老百姓做了很多好事。當史可法離開六安時,哭泣跪送的老百姓長達數里遠。

崇禎十七年,史可法自請督師揚州,而此時的揚州滿眼是哀鳴,到處都是殘壁。史可法一到揚州立即著手調停軍隊,廣設禮賢館,安撫人心,白天黑夜忙與公務。

史可法帶兵如子,士兵沒有吃飽他不先吃,士兵沒有加衣服他不先穿, 打仗他親自上前線指揮,將士們個個為他效死力。所以,打了勝仗,打死打傷無數清兵,首戰告捷,士氣大震。

可是不久,揚州又陷入危險當中,史可法不顧一切回到揚州,立即發布文告,加固城防力圖使慌亂不堪的人心安定。但面對虎狼般的十萬多清兵,這些兵力實在太可憐了。

就在那年四月二十五日下午,史可法殉難於揚州市新城南門城樓上,時年,四十四歲。

5. 史可法的具體介紹

史可法(1602-1645),字憲之,號道鄰,河南祥符(今開封市)人,南明大臣,抗清名將,順治二年(公元1645年)清兵圍困揚州,他拒降固守,城破被俘,不屈犧牲。副將史德威尋遍遺骸不得,遂葬其衣冠於梅花嶺下,乾隆三十三年(公元1768年)修墓並增建祠堂。

恩師知遇 飽學成才

史可法的祖先史應元、父親史從質、母親尹氏,對他自幼寄望極殷,雖家境貧寒,他仍苦學不輟。明天啟元年(1621)冬,19歲的史可法獨身趕往祖籍順天府大興縣(今北京市)應試,寄宿於大興縣郊一所古寺中。時任京畿視學的名臣左光斗帶著幾個隨從,到大興縣微服私訪,因避風雪進入這座古寺。見一書生伏案而卧,案上放著剛寫成的一篇文稿。左光斗拿起一讀,非常贊賞他的志略和刻苦精神,再看書生衣衫單薄,熟寐不醒,心知苦讀勞累。左光斗怕他感受風寒,便把自己的貂裘脫下來,蓋在熟睡的史可法身上,掩門而去。出來問寺僧,方知書生名叫史可法,留下深刻印象。20歲時史可法在府中會考,左光斗選拔他為北直隸八府之冠,而且憐他家貧,收作弟子,留於館署。此後,他愈加刻厲不懈,發憤苦學,飽受恩師濡染,立志以身報君許國。左光斗在公務之暇,常與他交談時事,辯論古今,看出其宏大抱負和超凡才略,認為:「他日繼吾志事,惟此生耳。」天啟五年(1625年),左光斗受到魏忠賢閹黨的誣陷,下了東廠監獄,一時京中人士避禍惶惶,噤若寒蟬。史可法不顧可能受到的殘酷迫害,從早到晚在獄門外等待,卻苦於無法入獄探望恩師。不久得知左光斗受了炮烙酷刑,早晚將死,更憂心如焚,千方百計籌集了50兩白銀,痛哭著跟獄卒協商,使獄卒深受感動,方能化裝進獄探視。史可法乍看到恩師席地倚牆而坐,面目焦爛難辨,左膝以下筋骨盡脫,忍不住跪下,膝行到左身前,悲痛交加,嗚咽哭泣,左光斗雖睜不開眼,卻能辨識出聲音,為愛惜人才,不願史可法受連累,剋制著似同父子之情,怒斥史可法速去。史可法只得忍痛揮淚而別。從此,史可法由起初只是感激左光斗的知遇之恩,發展到深思如何為官、為國。他深感祖父和父親的教育,主要出於期望家道之復昌,而恩師左光斗的盡心栽培,卻是欲使之作「志事」、「支柱」、「天下事」,成為國家棟梁。相比之下,左光斗的學識、品格、氣節和博大的胸襟,使史可法由衷欽敬,刻骨銘心。他常常對人「流涕述其事」,並說:「吾師肺肝,皆鐵石所鑄造也。」可以說,史可法後來受人稱頌的政績,和死守揚州所表現的崇高的民族氣節,是左光斗給了他十分重大的影響,左光斗對塑史可法的精神品格起了決定性的作用! [cchere.com 西西河 foundera]

國難當先 為官清廉

明崇禎元年(1628),27歲的史可法中了進士,授陝西西安府推官,此後歷任右參議、右僉都御史、風廬道。其間,由於受封建統治階級思想立場的支配,鎮壓過農民起義。但史可法為官清廉,忠於職守,勤政愛民,關心人民疾苦,確實做過不少有益於民有補於國的善舉。如天府六安後,他「不煩公帑,不括民資」,曾「捐俸築城」。崇禎十一年(1638)、十二年,六安發生蝗災瘟疫,糧價飛漲。史可法下令「平糶」,設粥廠9 處,賑濟災民,並上表朝廷,求免田賦。因此在六安「孺子婦人無不見公之真,勇人悍卒無不懷公之德」。崇禎十二年,清兵乘虛入關南下,史可法親督2000官兵馳援京城。崇禎十四年,清兵又至,史可法駐兵黃河邊,嚴陣以待,迫使清兵懾而退去。顯示了史可法盡忠職守並具有非凡的軍事才能。崇禎十六年(1643),史可法擢升為南京兵部尚書,參贊機務。他見南京文恬武嬉,軍營空額很多,於是上疏提出選練南兵等方略,為崇禎帝所贊許,命他整飭營務。這不免觸犯吃空額的將校的利益,使他們感到怨憤。這時繼妻楊氏因為他還沒有兒子,勸他娶妾,他嘆息說:「王事方殷,敢為兒女計乎!」只過繼堂弟史可程的兒子沼青為嗣。次年,明末農民起義軍在李自成率領下攻克北京,明思宗走投無路,在三月十九日自縊於北京煤山(今景山公園內)。四月初,史可法方聞惡訊,痛徹肺腑,立即會同戶部尚書高弘圖、兵部侍郎呂大器、翰林詹事姜曰廣等人,「誓告天地,馳檄勤王」。清兵在吳三桂勾引之下,打著明朝「除暴安民,替明君雪恥」的幌子,在擊敗李自成以後,便向明朝屬地長驅直入,形勢急轉直下。史可法亦由「聯清滅寇」的主張,改變為「御敵滅寇」,毅然走上了抗清復明的道路。當時崇禎皇帝的太子及永、定二王下落不明,存亡未卜,惠王、桂王道遠難至,而福王、潞王、周世孫「各避賊舟次」,這就出現了「立賢」、「立親」之爭。姜曰廣起初屬意立福王朱由崧,因為他是神宗之孫、光宗之侄、思宗崇禎之兄,較潞王為親;史可法等主張立潞王朱常方,他是神宗之侄,「昭穆不遠,賢明可立」。他們認為福王「不孝、虐下、干預有司、不讀書、貪、淫、酗酒」,有「七不可立」。姜曰廣等於是改變了初衷。後來,南京文武大臣集於中軍都督魏國公徐智能基府議推戴及鎮壓農民軍等事宜時,擁有重兵的鳳陽總督馬士英「獨念福王昏庸可利,為之內賄劉孔昭,外賄劉澤清,同心推戴,必欲立之」。只因座中主立潞王者多,馬士英便見風使舵,作暫讓步。不久,「葛衣角巾,舊枕敞衾,子影空囊」的福王,與常應俊數人,隨一葉小舟,流離飄泊到淮安。馬士英聞訊,暗中派人尋之,把福王接至鳳陽馬士英處,同時拉攏黃得功、高傑、劉澤清、劉良佐,大造「鳳督定策立福王」之論。史可法對馬士英的反復無常,很為不滿,寫信予以斥責,重申福王「七不可立」的理由。陰險狡詐的馬士英新提重兵,分乘1200艘兵船,護送福王至南京,以武力威逼群臣擁立福王。馬士英以「擁戴福王」之功入閣以後,一面培植私黨,重用閹黨餘孽阮大鋮等人,一面拚命排擠史可法、高弘圖、姜曰廣諸大臣。他把史可法等人心存芥蒂。《青磷屑》中載有:「士英入參機務,可法動受其制,不得已而出」。[cchere.com 西西河 foundera]

江北督師 步履艱難

南明朝昏君奸臣們沉醉聲色,排斥異己,而「內戰內行,外戰外行」的驕兵悍將爭權奪利,相互傾軋。面對清兵南下,各地守軍或望風而逃,或爭先迎降,甚至「為王前擊」的緊急局勢,史可法一幟獨耀,時刻以抗強虜收復國土為己任,雖被朝廷排擠,喪失兵部尚書實權,仍自願督師江北,並決心駐守揚州,以身殉國。崇禎十七年(1644)五月十五日,福王即皇帝位,以明年為弘光元年。次日,史可法被迫奏請到揚州督師,當然得准。時史可法雖掛東閣大學士兼兵部尚書銜,而實際上,弘光帝以馬士英掌兵部事。十八日史可法出京,月底抵達揚州。其時在抗清戰略中,史可法奏准於江北設四鎮:封總兵官劉澤清為東平伯,轄淮海,駐於淮北,經理山東一帶招討事;封總兵官劉良佐為廣昌伯,轄滁和,駐廬州,經理光固一帶招討事。史可法以為,有此「實戰實守之計,御於門庭之外,以貽堂奧之安,則中興大業,即在於此矣」。可是事實遠非如他想像的那麼順利,一到揚州,史可法陷入了錯綜復雜的新的矛盾之中,舉措至為艱難。江北四鎮同馬士英早有勾結,多方籠絡,故四鎮雖受封爵,卻都沒有按命在指定的地方駐防。而且,擁兵自重,飛揚跋扈,名為官兵,實勝盜匪,且各懷鬼胎,混水摸魚,趨利若鶩,總想伺機吞並別鎮,因此,磨擦時有發生。對於繁華富庶的揚州,四鎮無不垂涎。高傑搶在黃得功的前頭趕到揚州城外,殺人放火,姦淫擄掠,氣勢洶洶的企圖屯駐揚州。巡撫黃家瑞等,率民團拒守,互相對峙已一個多月。史可法是在這到處斷壁殘垣、田園盡皆荒蕪、內戰已亂的情況下,帶了劉肇荃等將領,只率本部3000人馬而進駐揚州的。一到揚州,史可法立即著手調解上述矛盾。先差人飛騎發文書給黃得功和二劉,宣諭軍令,又請督餉的萬元吉好言撫慰,情詞懇切,使四鎮間矛盾暫緩。隨後,史可法親赴高傑兵營,以大義斥之。高傑十分蠻橫,反要求嚴懲揚州官兵,遭到史可法的斷然拒絕。高傑惱羞成怒,悍然扣留史可法,軟禁於福緣庵中,派新兵手執利刀,環守四周。史可法始終毫無懼色,日日以大義勸諭高傑。史可法的為國分憂,首先感動了在暗中注視的高妻邢氏,邢氏明曉大義,常勸高傑。高傑本已漸為史可法的精誠感化,再經邢氏說促,終於表示願意俯首聽命。由於江北四鎮的調停,加之總兵劉肇基指揮得法,迅速收復了宿遷,逼使清兵撤去邳州之圍,暫收斂南侵的鋒芒。但是,因朝廷日趨腐敗,史可法的困難仍在日益加重。不但戰勝無獎,連正常的糧餉亦被馬、阮扣發,抗清之軍成為「不食之卒」。而弘光帝卻在南京「漁幼女,飲火酒,伶官演戲為樂,修興寧宮,建慈禧殿,大工繁費」。是時,馬士英將阮大鋮、錢謙益拉進閣中,重用私黨,朝歌夜弦,縱情朝夕。劉守周、高弘圖、姜曰廣諸賢先後遭斥,被迫告退。是時,朝廷綱紀混亂不堪,馬士英等實際已篡奪弘光朝的大權。史可法憂憤填膺,曾上呈奏疏,痛切陳言:大變之初,黔黎灑泣,紳士悲歌,痛憤相乘,猶有朝氣;今兵驕餉絀,文恬武嬉,頓成暮氣。屢得北來塘報,皆言清必南窺。水則廣調唬船,陸則分布精銳,黃河以北,悉為清有,而我河上之防,反未料理,人心不一,威令不行......宗社安危,決於此日。我即卑宮菲食,嘗膽卧薪,枕戈待旦,破釜沉舟,尚恐無救於事。以臣觀廟堂之作用,與百執事之經營,有未盡然者,......臣恐恢復之無期,而偏安之未可保也。南明政權腐敗已透,此奏章自然無濟於事,由此卻表現了史可法強烈政治憂患意識和步履艱難的處境。 [cchere.com 西西河 foundera]

被困孤城 殉國揚州

史可法苦苦支撐江北,但不久又發生兩個重大的變故,造成了極為棘手的嚴重局面:其一是,江北四鎮中,二劉之兵皆「虛誇不中用」,惟高傑兵戰鬥力強。高傑雖兇悍桀驁,而尚有樸直憨厚之處,一旦心服,能盡心效力。他毅然拒絕清肅王「大者王,小者侯,世世茅土」的誘降,疏請以己重兵駐歸德,冒大雪,沿黃河築牆,專力防禦清兵,並聯絡河南睢州總兵許定國「以奠中原」。不料許定國暗通清兵,設計於酒後謀害了高傑,渡河降清,並引清兵至儀封。史可法從而失去了進攻河南的膀臂,而且江北也難以鞏固,防禦范圍漸漸緊縮到孤城揚州。大局已岌岌可危;其二是,就在清兵迅速南下,形勢危急之際,擁有七八十萬重兵、鎮守武昌的左良玉,發兵南下,要「清君側」、「除馬阮」。馬士英卻公然提出:「寧可君臣皆死於大清,不可死於左良玉之手」。當時有人抗言:「淮揚最急,應亟防禦。」馬士英命令「有議守淮者斬」,朝議之後,竟詔史可法盡撤江防之兵以防左,史可法據理力爭,無奈馬士英要弘光帝下書「切責」,只得率師應命。兵至燕子磯,聞左良玉病故,其子左夢庚兵敗而降清之訊,而其是,一路清兵乘虛渡淮,直取毫州,擊破盱貽,急速東進。豫王多鐸親率另一路10多萬清兵,由叛將許定國領路,攻佔了淮安、泗州,迅即向揚州猛撲過來。史可法立即疾馳揚州,發布文告,加固城防,力圖使惶亂不堪的人心安定,同時以「血書寸紙,馳詣兵部,代題請救」,又檄如治下將領,火速以兵援揚。可是竊據兵部尚書的阮大鋮,根本「不應」,黃得功因擊左兵而遠在蕪湖,二劉正暗中與清聯絡,只有奉史可法之命駐守白洋河的都督劉肇基率所部4000兵趕到揚州,合計一萬幾千人,面對清兵的10萬之眾相距實在太遠了。由於史可法與士兵同甘共苦,堅持「士不飽,不先食;未授衣,不先御」,親自守衛最難守的城西北角,深得將士愛戴,所以能較好地指揮孤軍堅守揚州。崇禎十七年(1644)七月,清攝政王多爾袞曾致書史可法勸降,史可法寫了著名的《復多爾袞書》,表明了自己的嚴正立場。盡管如此,圍攻揚州的多鐸,仍想誘降,妄想利用史可法在南明的威望,兵不血刃收取江南。所以先後派降將李遇春等人,多次致書招降。而史可法不置一眼,當眾焚毀來書,揚州軍民深受感動,雖勢簿力單,卻群情激奮,誓死守城,並且往往「簿有斬獲」。多鐸連日攻城不下,又因四郊農民堅壁清野,擔心孤軍深入或有不測之變,曾想從揚州退兵。多鐸這種顧慮早有所思,當徐州分兵南下時,經過拈鬮由他攻打揚州,曾與妻兒抱頭痛哭,說是「與史可法交鋒,定是凶多吉少」。就在他遲疑不前的時候,降將李棲鳳、高歧鳳盡告以城中虛實,許定國也力言「揚城無援,更待數日可破」,多鐸才留下來繼續攻城。弘光元年(1645)四月二十四日,清兵以「紅衣大炮」若干,轟擊城內,城堞轟塌,史可法即率兵民填修,終因力量懸殊,而退守舊城。多鐸佔領新城後,再次致書史可法誘降:「若好讓城,不戮一人。」史可法絲毫不為所動,決心以身殉國。終於在二十五日,清兵猝起攻殺,揚州地方為所破。史可法見勢已去,欲拔刀自刎,被一參將阻止,護持而行。至小東門,見軍民遭清兵屠戮,即挺身而出,大呼「我史督師也,萬事一人當之,不累滿城百姓。」於是被捕。多鐸仍禮待勸降,史可法大義凜然地說道:「我中國男兒,安肯苟活,城存我存,城亡我亡!我頭可斷而志不可屈!」遂從容就義,年僅44歲。殘酷的清豫王多鐸,下令屠城10日之久,幾十萬揚州民眾被殘殺,造成揚州歷史上最大的一次慘案,也是揚州人民最為英勇而光輝的一頁

6. 史可法的故事三十字

南明永曆帝逃亡後,南明兵部尚書史可法不願臨陣脫逃,便率領少數官兵死守揚州城,最後清軍攻下揚州,史可法為國捐軀,死在了戰場上。而喪心病狂的清軍則在破城後對揚州進行了屠城,史稱「揚州十日」

7. 史可法路的名字是怎樣來的有什麼歷史故事

南明永曆帝逃亡後,南明兵部尚書史可法不願臨陣脫逃,便率領少數官兵死守揚州城,最後清軍攻下揚州,史可法為國捐軀,死在了戰場上。這大概是揚州命名史可法路的原因。體現了一種民族精神。具體可網路鳴可法。

閱讀全文

與史可法的故事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