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名人故事 > 倫敦大橋的歷史故事

倫敦大橋的歷史故事

發布時間:2021-03-09 01:47:37

Ⅰ 倫敦大橋的歷史,

倫敦塔橋倫敦塔橋是從英國倫敦泰晤士河口算起的第一座橋(泰晤士河上共建橋15座),也是倫敦的象徵,有「倫敦正門」之稱。該橋始建於1886年,1894年6月30日對公眾開放,將倫敦南北區連接成整體。
倫敦塔橋是一座吊橋,最初為一木橋,後改為石橋,現在是座擁有6條車道的水泥結構橋。河中的兩座橋基高7.6米,相距76米,橋基上建有兩座高聳的方形主塔,為花崗岩和鋼鐵結構的方形五層塔,高40多米,兩座主塔上建有白色大理石屋頂和五個小尖塔,遠看彷彿兩頂王冠。兩塔之間的跨度為60多米,塔基和兩岸用鋼纜吊橋相連。橋身分為上、下兩層,上層(橋面高於高潮水位約42米)為寬闊的懸空人行道,兩側裝有玻璃窗,行人從橋上通過,可以飽覽泰晤士河兩岸的美麗風光;下層可供車輛通行。當泰晤士河上有萬噸船隻通過時,主塔內機器啟動,橋身慢慢分開,向上折起,船隻過後,橋身慢慢落下,恢復車輛通行。兩塊活動橋面,各自重達1000噸。從遠處觀望塔橋,雙塔高聳,極為壯麗。橋塔內設樓梯上下,內設博物館、展覽廳、商店、酒吧等。登塔遠眺,可盡情欣賞泰晤士河上下游十里風光。假若遇上薄霧鎖橋,景觀更為一絕,霧鎖塔橋是倫敦勝景之一。
從橋上或河畔,可以望見停在不遠處河上的英國軍艦「貝爾法斯特」號,這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英國保留得最完整的軍艦。

Ⅱ 倫敦大橋因為什麼而出名

倫敦大橋是因為它的歷史悠久和曾經在狄更斯的小說《大衛·科波菲爾》中的主人公大衛,常常在這座倫敦大橋上流連忘返而出名。它在歷史上被稱為倫敦的正門。
關於倫敦大橋的歷史:
公元50年左右,以工程技術聞名於後世的羅馬人在泰晤士河上用木頭搭建橋梁。這就是最初的倫敦橋。羅馬人走後,倫敦橋漸漸變得破爛不堪,不過在某個時期,或許也曾經得到過維修或者重建,但是時間已不可考證。1014年,英格蘭國王埃塞爾雷德二世為了將入侵的丹麥軍隊一分為二,下令燒毀倫敦橋。這件事據說導致了「倫敦橋要倒了」這首著名童謠的產生。
焚毀後的倫敦橋進行了重建,但是重建後的倫敦橋卻於1091年毀於風暴之中。再次重建後的倫敦橋於1136年再次被毀,不過這一次毀於大火。於是自1176年開始,人們開始用石頭建造倫敦橋,並於1209年最終建成。新的倫敦橋的建造前後共耗時33年,期間據說有150名工人喪命。新建成的倫敦橋也許是中世紀所建造的橋梁中最奇怪的一座,完全不對稱,19個橋拱中,沒有任何完全相同的橋拱。除了19個橋拱,還有一座吊橋。橋面上很快就建起了房屋和商店,橋中央甚至還建了一座小教堂。橋南端另外還有一座門樓。橋拱很窄,水流湍急,所以只有勇敢者或魯莽之輩才從拱下駛過,很多人因此而喪命。
重建:
到了19世紀初,經歷了600餘年風風雨雨的倫敦橋已經不堪重負顯然需要重建。於是1799年,一場設計新橋以取代舊橋的競賽就此展開,期間工程師托馬斯·特爾福德設計了一個跨度為600英尺的單拱鐵拱橋。這一革命性的設計雖然得到交口稱贊,但是卻從未得到實現,究其原因,是因為人們對其可行性以及建築所需要的土地面積心存疑慮。
最終,一座優美的五拱石橋屹立在原橋址西邊100英尺處。這座新倫敦橋由工程師約翰·雷尼設計,由其子(與其父同名)督造,歷時7年(1824年至1831年)。該橋長928英尺,寬49英尺,由花崗岩建成。1902年至1904年期間,為了緩解倫敦交通擁擠這個老問題,曾對橋梁進行加寬。不幸的是,加寬後的橋身令基礎難以承受,人們後來發現倫敦橋以每年1/8英寸的速度下沉。
如今的倫敦橋:
如今橫跨在泰晤士河上的倫敦橋建於1967年至1972年之間,其部分費用來自出售給雷尼父子的倫敦橋的所得。新橋是座相當乏味的水泥橋,有三個跨度。它也許更結實,更實用,除此之外,和舊倫敦橋無法相比。
2000年來,倫敦橋不僅見證了人類的歷史,其本身的歷史就是人類文明的發展史。從木橋到石橋再到水泥橋,倫敦橋屢興屢衰,不變的唯有橋下的泰晤士河水以及其自身的名字。

Ⅲ 英國民歌:倫敦大橋垮下來 的故事背景。

「倫敦橋要倒塌,要倒塌,要倒塌……」一首充滿悲劇色彩的民謠唱說著倫敦橋的滄桑歷史。就像這首童謠中唱的那樣,歷史上的倫敦橋不僅倒塌過,而且倒塌過多次。像倫敦橋這樣屢經興廢而依然名聲不倒的橋梁實屬罕見。

倫敦橋是泰晤士河上資格最老的橋,公元965年建成。第一條倫敦橋是木質構造,兩千年前(50AD)的羅馬時期就有了。不過這條橋很短命,五年後就毀於戰亂。第二條橋是磚建的,1014年被侵略英國的維京王Olaf拆毀。

目的是將英國一分為二,阻斷兩地的交通。這首歌據說就是當時開始流傳開來的。兩個世紀後改為石橋,現代所見的倫敦橋已經是第三個改建版本,1973年落成,其實只是在同一位置用同一個名字而已。

倫敦橋是當年溝通泰晤士河南北兩岸的唯一通道。歲月滄桑,倫敦橋難逃蒼老的命運,逐漸顯露了頹敗的跡象,對日益繁重的交通,已不勝重荷,於是,便流傳了這樣一首充滿悲劇色彩的民謠。但老謀深算的英國人,並沒有眼睜睜地看著倫敦橋倒塌,而是把它變為無價寶。

他們大力宣傳倫敦橋的歷史華彩,把廢橋作為古董,賣給了美國亞利桑那州的哈瓦蘇湖城地產商。商人把古橋的構件逐一編號拆卸,用巨輪運至美國,再按原樣在哈瓦蘇湖上把它重新砌築起來,周圍點綴以英式房舍,成為一個別開生面的旅遊點——「小倫敦」。

美國地產商讓英國人賺了錢,自己也並不吃虧,由於「古董橋」的吸引,遊客不絕,該城的地產隨之而大大升值,全城百姓都在不同程度上受惠於「古董橋」而富裕起來。

倫敦橋就這樣上演了一出「悲喜劇」。

(3)倫敦大橋的歷史故事擴展閱讀

其他相關:

London bridge is falling down在世界各地都有著不同的版本。在傲慢民歌指數它的編號是第502首。這是英國民間的童謠集鵝媽媽童謠【Mother Goose】中的一首,創作方法是其他國家傳到英國的。

當中包含的民間故事在1697年被叫做「母親鵝的故事」,且出現在短的吹牛大話或故事中。這些故事在1729年被轉變為英國語。1791年的Newbery(約翰的姓)版本是最早的《鵝媽媽童謠》,也是世界最早的兒歌集。

它包含了五十二首詩,和每首以一個例子說明。鵝媽媽童謠隨著時間經過,內容不斷擴大,包涵數百首童謠。童謠中又包含許多血腥、殘酷的句子,這主要是由於鵝媽媽童謠當時黑暗的時代背景。

18 世紀的英國,發生了工業革命,促使資本主義產生,也造成嚴重的貧富不均與階級對立。使得大多數的人民成了資本主義的工具和犧牲品,他們大多生活困苦艱難,在這種人心動亂、生活環境差的年代,會出現鵝媽媽童謠里的這類歌詞也不會是稀奇的事。

有些歌詞是反應時代背景,有些歌詞則是反映了一部分的現實,發瘋的人、殺人犯、殺了父母的小孩、賣掉小孩的父母等等,在窮困的時代皆是常見的角色,把他們的故事寫進童謠中,也許當下的人們看了會無法接受,但那卻是一個歷史的悲哀。

Ⅳ 外國著名的橋的歷史

倫敦塔橋公元50年左右,以工程技術聞名於後世的羅馬人在泰晤士河上用木頭搭建橋梁。這就是最初的倫敦橋。羅馬人走後,倫敦橋漸漸變得破爛不堪,不過在某個時期,或許也曾經得到過維修或者重建,但是時間已不可考證。1014年,英格蘭國王埃塞爾雷德二世為了將入侵的丹麥軍隊一分為二,下令燒毀倫敦橋。這件事據說導致了「倫敦橋要倒了」這首著名童謠的產生。
焚毀後的倫敦橋進行了重建,但是重建後的倫敦橋卻於1091年毀於風暴之中。再次重建後的倫敦橋於1136年再次被毀,不過這一次毀於大火。於是自1176年開始,人們開始用石頭建造倫敦橋,並於1209年最終建成。新的倫敦橋的建造前後共耗時33年,期間據說有150名工人喪命。新建成的倫敦橋也許是中世紀所建造的橋梁中最奇怪的一座,完全不對稱,19個橋拱中,沒有任何完全相同的橋拱。除了19個橋拱,還有一座吊橋。橋面上很快就建起了房屋和商店,橋中央甚至還建了一座小教堂。橋南端另外還有一座門樓。橋拱很窄,水流湍急,所以只有勇敢者或魯莽之輩才從拱下駛過,很多人因此而喪命。
南端的門樓變成了倫敦最臭名昭著的景點:叛國者被砍下頭,釘在木樁上,並塗上瀝青以防腐。1305年,著名的蘇格蘭叛軍首領威廉·華萊士的頭顱被釘在門上, 由此開始了一個長達355年的傳統。其他被砍頭的著名人物包括1450年的傑克·凱德,1535年的托馬斯·莫爾爵士和約翰·費希爾主教及1540年的托馬斯·克倫威爾。1598年,一個到倫敦遊玩的德國遊客曾經數過橋上的人頭,共有30個之多。這一傳統在查爾斯二世復辟之後,於1660年最終被廢止。
倫敦橋上的建築不僅帶來火情隱患,而且增加了橋梁的承重負擔,因此歷史上曾經出現過好幾次災難也就不足為奇了。1212年或1213年,大火同時從橋的兩頭燒起,很多人被困在中央,據說導致了3000人死亡。1633年的一場大火將一半的橋梁燒毀。1758年至1762年期間,橋上的房屋及中間兩個橋拱被拆除,從而加大跨度以提高通航能力。
到了19世紀初,經歷了600餘年風風雨雨的倫敦橋已經不堪重負,顯然需要重建。於是1799年,一場設計新橋以取代舊橋的競賽就此展開,期間工程師托馬斯·特爾福德設計了一個跨度為600英尺的單拱鐵拱橋。這一革命性的設計雖然得到交口稱贊,但是卻從未得到實現,究其原因,是因為人們對其可行性以及建築所需要的土地面積心存疑慮。
最終,一座優美的五拱石橋屹立在原橋址西邊100英尺處。這座新倫敦橋由工程師約翰·雷尼設計,由其子(與其父同名)督造,歷時7年(1824年至1831年)。該橋長928英尺,寬49英尺,由花崗岩建成。1902年至1904年期間,為了緩解倫敦交通擁擠這個老問題,曾對橋梁進行加寬。不幸的是,加寬後的橋身令基礎難以承受,人們後來發現倫敦橋以每年1/8英寸的速度下沉。
1968年,雷尼父子設計和建造的倫敦橋以246萬美元的價格賣給了美國企業家羅伯特·P·麥卡洛。據說麥卡洛購買倫敦橋是出於一個錯誤:他誤以為自己買的是塔橋——倫敦另一座著名的橋梁,經常有人把它和倫敦橋混淆起來。倫敦橋被拆解,運回了美國亞利桑那州的哈瓦蘇湖市,並於1971年10月10日最終重新復原完成,對外開放。如今,位於沙漠中的倫敦橋成為一個人造英國主題公園的核心部分,成了繼大峽谷之後,美國第二大旅遊景點。不過離開了倫敦、離開了泰晤士河的「倫敦橋」還算倫敦橋嗎?
如今橫跨在泰晤士河上的倫敦橋建於1967年至1972年之間,其部分費用來自出售給雷尼父子的倫敦橋的所得。新橋是座相當乏味的水泥橋,有三個跨度。它也許更結實,更實用,除此之外,和舊倫敦橋無法相比。
2000年來,倫敦橋不僅見證了人類的歷史,其本身的歷史就是人類文明的發展史。從木橋到石橋再到水泥橋,倫敦橋屢興屢衰,不變的唯有橋下的泰晤士河水以及其自身的名字。如今橫跨在泰晤士河上的倫敦橋又將在什麼時候結束其使命?

Ⅳ 倫敦橋、起源及其故事

起源:英國倫敦泰晤士河上一座幾經重建的大橋,也是該河上28座橋梁中位於最下游的一座橋。地處倫敦塔附近,連接著南沃克自治市高街和倫敦市的威廉王大街。在歷史上被稱為倫敦的正門。老倫敦塔橋 由科爾徹奇的彼得建造(1176~1209),以代替羅馬晚期和中世紀早期先後建造的木橋。 故事:(中文)倫敦橋要塌下來,塌下來,塌下來。倫敦橋要塌下來,我美麗的淑女。用鐵欄把它建築起來,鐵欄桿,鐵欄桿。用鐵欄把它建築起來,我美麗的淑女。鐵欄會彎曲和折斷,彎曲和折斷,彎曲和折斷,鐵欄會彎曲和折斷,我美麗的淑女。用銀和金把它建築起來,銀和金,銀和金,用銀和金把它建築起來,我美麗的淑女(英文歌詞)London bridge is falling downLondon bridge is falling down,falling down, falling down.London bridge is falling down,my fair lady . Build it up with iron bars,iron bars, iron bars. Build it up with iron bars,my fair lady.Iron bars will bend and break ,bend and break, bend and break.Iron bars will bend and break,my fair lady.Build it up with silver and gold,silver and gold, silver and gold.Build it up with silver and gold,my fair lady.(相關介紹)「倫敦橋要塌了,要塌了,要塌了……」一首充滿悲劇色彩的民謠唱說著倫敦橋的滄桑歷史。 倫敦橋是泰晤士河上資格最老的橋,公元965年建成。它原是一座木橋,兩個世紀後改為石橋,是當年溝通泰晤士河南北兩岸的唯一通道。歲月滄桑,倫敦橋難逃蒼老的命運,逐漸顯露了頹敗的跡象,對日益繁重的交通,已不勝重荷,於是,便流傳了這樣一首充滿悲劇色彩的民謠。但老謀深算的英國人,並沒有眼睜睜地看著倫敦橋倒塌,而是把它變為無價寶。他們大力宣傳倫敦橋的歷史華彩,把廢橋作為古董,賣給了美國亞利桑那州的哈瓦蘇湖城地產商。商人把古橋的構件逐一編號拆卸,用巨輪運至美國,再按原樣在哈瓦蘇湖上把它重新砌築起來,周圍點綴以英式房舍,成為一個別開生面的旅遊點——「小倫敦」。美國地產商讓英國人賺了錢,自己也並不吃虧,由於「古董橋」的吸引,遊客不絕,該城的地產隨之而大大升值,全城百姓都在不同程度上受惠於「古董橋」而富裕起來。 倫敦橋就這樣上演了一出「悲喜劇」。

麻煩採納,謝謝!

Ⅵ 英國倫敦菲里埃大橋的歷史圖片

英國倫敦這個夢里大橋的歷史圖片非常完美。

Ⅶ 倫敦塔橋和倫敦橋的區別倫敦塔橋的歷史

倫敦塔橋是從英國倫敦泰晤士河口算起的第一座橋(泰晤士河上共建橋15座),也是倫敦的象徵,有「倫敦正門」之稱。該橋始建於1886年,1894年6月30日對公眾開放,將倫敦南北區連接成整體。
倫敦塔橋是一座吊橋,最初為一木橋,後改為石橋,現在是座擁有6條車道的水泥結構橋。河中的兩座橋基高7.6米,相距76米,橋基上建有兩座高聳的方形主塔,為花崗岩和鋼鐵結構的方形五層塔,高40多米,兩座主塔上建有白色大理石屋頂和五個小尖塔,遠看彷彿兩頂王冠。兩塔之間的跨度為60多米,塔基和兩岸用鋼纜吊橋相連。橋身分為上、下兩層,上層(橋面高於高潮水位約42米)為寬闊的懸空人行道,兩側裝有玻璃窗,行人從橋上通過,可以飽覽泰晤士河兩岸的美麗風光;下層可供車輛通行。當泰晤士河上有萬噸船隻通過時,主塔內機器啟動,橋身慢慢分開,向上折起,船隻過後,橋身慢慢落下,恢復車輛通行。兩塊活動橋面,各自重達1000噸。從遠處觀望塔橋,雙塔高聳,極為壯麗。橋塔內設樓梯上下,內設博物館、展覽廳、商店、酒吧等。登塔遠眺,可盡情欣賞泰晤士河上下游十里風光。假若遇上薄霧鎖橋,景觀更為一絕,霧鎖塔橋是倫敦勝景之一。 從橋上或河畔,可以望見停在不遠處河上的英國軍艦「貝爾法斯特」號,這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英國保留得最完整的軍艦。
倫敦橋
英國倫敦泰晤士河上一座幾經重建的大橋,也是該河上28座橋梁中位於最下游的一座橋。地處倫敦塔附近,連接著南沃克自治市高街和倫敦市的威廉王大街。在歷史上被稱為倫敦的正門。老倫敦橋 這才是倫敦橋
由科爾徹奇的彼得建造(1176~1209),以代替羅馬晚期和中世紀早期先後建造的木橋。它的19孔橋拱跨度不同,架在大小不同的橋墩上,由於橋孔太窄,漲潮時河水往往形成一道道急流。最大的橋拱跨度為10.4米,最窄的為4.6米。在河中心的最大橋墩上還建有一座小教堂。竣工後3年,因火災嚴重損壞。以後又發生多次災難性事故,盡管如此,老倫敦橋一直是幾個世紀內居民區和商業區的交通紐帶,是倫敦泰晤士河上唯一的渡橋。18世紀50年代,橋的很大一部分由C.拉貝利重建。19世紀20年代,將舊橋拆除,改建新倫敦橋,由倫尼設計,他的兒子建造。經8年施工,於1894年竣工通行。橋身由4座塔形建築聯接。新橋共有5個拱,其中位於河中間兩座主橋墩之間的拱跨度最大,達46米。兩座主橋基分別高7.6米,而橋基上又建有兩座花崗石和鋼鐵結構的方形5層高塔,兩座方塔上再建4座白色大理石尖閣和5座小尖塔,望去彷彿兩頂皇冠。兩座主塔各高42.67米。橋分上、下兩層,上面一層起支撐雙塔的作用,橋面為一條寬闊懸空人行道,兩旁裝有玻璃窗,行人登橋可欣賞泰晤士河景色。下層橋面可以開合,平時通車,橋桁開啟時可容萬噸船 倫敦橋的入口
只通過。每當巨輪通過時,只要高塔內機器一動,中間的橋面便一分為二,慢慢向上掀起,船過後,又慢慢落下,恢復通行。兩塊活動橋面,各重1000噸。倫敦塔橋是英國首都一大勝景,遊人可登橋觀看附近古城塔群景色,也可參觀設在主塔內部的博物館和展覽廳。原來舊橋的飾面石塊拆下後運到美國亞利桑那州哈瓦蘇湖城,砌在一座鋼筋混凝土橋的外面,以吸引周圍遊客。

Ⅷ 倫敦橋要塌下來的故事

《倫敦橋要倒了》(London Bridge Is Falling Down)是一首非常知名的傳統童謠,來自《鵝媽媽童謠》。它們絕對不像大家對童謠的印象大多是充滿童趣與溫馨的。

這些古老且殘酷的童謠可以追溯到當時的時代背景及社會人文風貌,藉由童謠的黑暗面,能讓近代的人們更了解歷史。

故事背景:

1、建橋說

可能只是簡單的與建造跨越泰晤士河的橋時困難重重有關。

2、挪威王摧毀說

起源理論中的一個是:歌曲和1014年(或1009年)倫敦大橋被挪威奧拉夫二世摧毀的假設有關。1844年由塞繆爾·拉寧出版的北歐傳奇《挪威王列傳》譯本包含了一段Óttarr svarti的詩。該詩有些類似童謠:London Bridge is broken down. Gold is won, and bright renown.

然而,由現代的翻譯中可以十分清楚的知道,拉寧當時以童謠為模子來進行他相當「自由」的翻譯,在一開始的詩中沒有提及倫敦橋,而這首詩也不太可能是《倫敦橋要倒了》的早期版本。某些歷史學家質疑是否曾發生過這種攻擊事件。

3、孩童說

關於埋葬(可能還活著的)小孩(人柱)到橋基里的理論出自於愛麗絲·柏莎·高姆(後稱為高姆小姐)的《The Traditional Games of England, Scotland and Ireland》(1894-8)一書,並被總是抱持懷疑的艾奧娜(Iona)和彼得·奧佩(Peter Opie)「發揚光大」。這想法根基於一種「原始」文化的思想,即只要把人埋在橋的地基里,這橋就不會倒。但至今並沒有考古證據顯示倫敦橋的橋基里有任何人類軀體。

4、仙女說

已有數個試圖解釋歌詞中提到的仙女('fair lady', 'lady gay' 或 lady 'lee/lea')的嘗試,包括:

(1)Matilda of Scotland,亨利一世的妻子,與許多在1110年到1118年間興建的一系列橋梁有關,這些橋橫跨 Bow 與史特拉福(Stratford)間的利河(River Lea)河和其支流,連接倫敦和科爾切斯特。

(2)Eleanor of Provence,亨利三世的妻子,掌握1269年到約1281年的橋梁稅收。

(8)倫敦大橋的歷史故事擴展閱讀:

音樂影響:

1、Walter Kaner一首在二戰時期,名為《もしもし、あのね》(Moshi, Moshi Ano-ne)的歌,和《倫敦橋要倒了》相同的旋律很受日本的孩童和美國大兵歡迎,以至於美國陸軍的報紙《Stars and Stripes》把這首歌稱作「日本佔領主題曲」(the Japanese occupation theme song)。

2、樂團Mindless Self Inlgence樂有首叫做《倫敦橋》(London Bridge)的歌,不過這首歌和原來那首沒什麼關系。

3、在2006年1月4日,菲姬發行了最當代版的《倫敦大橋》(London Bridge)作為她的專輯《The Dutchess》的第一首單曲。

4、新金屬樂團Korn在《Shoots and Ladders》一曲里使用了《倫敦橋要倒了》里頗受歡迎的副歌,表達這首童謠背後被壓抑的邪惡意義。

5、英國龐克樂團Anti-Nowhere League在《Streets of London》一曲的翻唱版里使用了來自《倫敦橋要倒了》的片段,這首歌說的是關於被欺壓的倫敦人的事。

6、來自波士頓的State Radio樂團的《Riddle in London Town》在一行歌詞里提到了《倫敦橋要倒了》,那行歌詞是「It ain't the bridges that are falling down.」

7、來自美國舊金山的樂團Switchblade Symphony在他們《Serpentine Gallery》專輯的《Gutter Glitter》一曲里用了這首童謠的一段詞。

Ⅸ 一個關於國外著名橋的歷史

倫敦塔橋公元年左右,以工程技術聞名於後世的羅馬人在泰晤士河上用木頭搭建橋梁。這就是最初的倫敦橋。羅馬人走後,倫敦橋漸漸變得破爛不堪,不過在某個時期,或許也曾經得到過維修或者重建,但是時間已不可考證。1014年,英格蘭國王埃塞爾雷德二世為了將入侵的丹麥軍隊一分為二,下令燒毀倫敦橋。這件事據說導致了「倫敦橋要倒了」這首著名童謠的產生。
焚毀後的倫敦橋進行了重建,但是重建後的倫敦橋卻於1091年毀於風暴之中。再次重建後的倫敦橋於1136年再次被毀,不過這一次毀於大火。於是自1176年開始,人們開始用石頭建造倫敦橋,並於1209年最終建成。新的倫敦橋的建造前後共耗時33年,期間據說有150名工人喪命。新建成的倫敦橋也許是中世紀所建造的橋梁中最奇怪的一座,完全不對稱,19個橋拱中,沒有任何完全相同的橋拱。除了19個橋拱,還有一座吊橋。橋面上很快就建起了房屋和商店,橋中央甚至還建了一座小教堂。橋南端另外還有一座門樓。橋拱很窄,水流湍急,所以只有勇敢者或魯莽之輩才從拱下駛過,很多人因此而喪命。
南端的門樓變成了倫敦最臭名昭著的景點:叛國者被砍下頭,釘在木樁上,並塗上瀝青以防腐。1305年,著名的蘇格蘭叛軍首領威廉·華萊士的頭顱被釘在門上, 由此開始了一個長達355年的傳統。其他被砍頭的著名人物包括1450年的傑克·凱德,1535年的托馬斯·莫爾爵士和約翰·費希爾主教及1540年的托馬斯·克倫威爾。1598年,一個到倫敦遊玩的德國遊客曾經數過橋上的人頭,共有30個之多。這一傳統在查爾斯二世復辟之後,於1660年最終被廢止。
倫敦橋上的建築不僅帶來火情隱患,而且增加了橋梁的承重負擔,因此歷史上曾經出現過好幾次災難也就不足為奇了。1212年或1213年,大火同時從橋的兩頭燒起,很多人被困在中央,據說導致了3000人死亡。1633年的一場大火將一半的橋梁燒毀。1758年至1762年期間,橋上的房屋及中間兩個橋拱被拆除,從而加大跨度以提高通航能力。
到了19世紀初,經歷了600餘年風風雨雨的倫敦橋已經不堪重負,顯然需要重建。於是1799年,一場設計新橋以取代舊橋的競賽就此展開,期間工程師托馬斯·特爾福德設計了一個跨度為600英尺的單拱鐵拱橋。這一革命性的設計雖然得到交口稱贊,但是卻從未得到實現,究其原因,是因為人們對其可行性以及建築所需要的土地面積心存疑慮。
最終,一座優美的五拱石橋屹立在原橋址西邊100英尺處。這座新倫敦橋由工程師約翰·雷尼設計,由其子(與其父同名)督造,歷時7年(1824年至1831年)。該橋長928英尺,寬49英尺,由花崗岩建成。1902年至1904年期間,為了緩解倫敦交通擁擠這個老問題,曾對橋梁進行加寬。不幸的是,加寬後的橋身令基礎難以承受,人們後來發現倫敦橋以每年1/8英寸的速度下沉。
1968年,雷尼父子設計和建造的倫敦橋以246萬美元的價格賣給了美國企業家羅伯特·P·麥卡洛。據說麥卡洛購買倫敦橋是出於一個錯誤:他誤以為自己買的是塔橋——倫敦另一座著名的橋梁,經常有人把它和倫敦橋混淆起來。倫敦橋被拆解,運回了美國亞利桑那州的哈瓦蘇湖市,並於1971年10月10日最終重新復原完成,對外開放。如今,位於沙漠中的倫敦橋成為一個人造英國主題公園的核心部分,成了繼大峽谷之後,美國第二大旅遊景點。不過離開了倫敦、離開了泰晤士河的「倫敦橋」還算倫敦橋嗎?
如今橫跨在泰晤士河上的倫敦橋建於1967年至1972年之間,其部分費用來自出售給雷尼父子的倫敦橋的所得。新橋是座相當乏味的水泥橋,有三個跨度。它也許更結實,更實用,除此之外,和舊倫敦橋無法相比。
2000年來,倫敦橋不僅見證了人類的歷史,其本身的歷史就是人類文明的發展史。從木橋到石橋再到水泥橋,倫敦橋屢興屢衰,不變的唯有橋下的泰晤士河水以及其自身的名字。如今橫跨在泰晤士河上的倫敦橋又將在什麼時候結束其使命?

閱讀全文

與倫敦大橋的歷史故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