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名人故事 > 泰順縣歷史人物

泰順縣歷史人物

發布時間:2021-03-08 23:57:38

㈠ 關於廊橋

http://nhcf.gxmu.net.cn/ylxxx/ShowArticle.asp?ArticleID=7081

㈡ 文成縣縣名由來與哪位著名歷史人物謚號有關

文成縣名取自元末明初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謀略、文學家劉基(字伯溫)的謚號。明朝開國元勛、大明軍師劉伯溫死後,明朝第十一位皇帝明武宗於公元一五一四年下了一道誥令,說劉基「慷慨有志,剛毅多謀,學為帝師,才稱王佐」,「占事考祥,明有徵驗;運籌畫計,動中機宜」,是「渡江策士無雙,開國文臣第一」,故「今特贈爾為太師,謚號文成。」經緯天地為文,安民立政為成,合言之,文成就是經天緯地、立政安民的意思。

春秋戰國時期屬甌越地。

秦統一六國後,廢封國,設郡縣,屬閩中郡。

西漢惠帝三年(前192)屬東甌國。

西漢始元二年(前85)以東甌地回浦鄉建立回浦縣,為回浦縣轄地,屬會稽郡。

東漢章和元年(87),改回浦縣為章安縣。

東漢永和三年(138),析章安縣東甌鄉置永寧縣,為永寧縣轄地。

東漢建安八年(203),析章安縣南鄉建立松陽縣,青田地為其所轄。仍屬會稽郡。

三國吳赤烏二年(239),析永寧縣置羅陽縣,瑞安、泰順地為其所轄。

三國吳太平二年(257),羅陽縣、松陽縣歸屬臨海郡。

三國吳寶鼎三年(268),改羅陽縣為安陽縣。

西晉太康元年(280),改安陽縣為安固縣。

東晉太寧元年(323),從臨海郡析置永嘉郡。松陽、安固2縣均屬永嘉郡。

隋開皇九年(589),廢郡,改永嘉郡為處州,分松陽縣東鄉建立括蒼青,青田為括蒼縣轄地。括蒼、安固同屬處州。

隋開皇十二後(592),處州改稱括州。

隋大業三年(607),改括州為永嘉郡。

唐武德四年(621),永嘉郡復改稱括州。

唐上元二年(675),析括州置溫州。安固縣為溫州屬地。

唐景雲二年(711),從括蒼縣析置青田縣,屬括州。

唐天寶元年(742),改州為郡,括州改稱縉雲郡,溫州改為永嘉郡。青田縣屬縉雲郡,安固縣屬永嘉郡。

唐乾元元年(758),復改郡為州。縉雲郡復稱括州,永嘉郡復稱溫州。

唐大力十四年(779),又改括州為處州,青田縣屬處州。

唐天復二年(902),改安固縣為瑞安縣。

宋咸淳元年(1265)改溫州為瑞安府。瑞安縣為其一部分。

元至元十三年(1276),改瑞安府為浙江行省溫州路。瑞安縣為溫州路一部分。元元貞元年(1295),瑞安縣升為瑞安州,仍隸屬溫州路。

元代,青田縣隸屬浙江省處州路。

明洪武元年(1368),改溫州路為溫州府。

明洪武三年(1370),瑞安州復改為瑞安縣。

明景泰三年(1452),析瑞安、平陽地置泰順縣。

明代,青田縣隸屬處州府。

清康熙六年(1667),浙江省設杭嘉湖、寧紹台、金衢嚴、溫處四道。青田縣隸屬溫處道處州府,瑞安、泰順兩縣屬溫處道溫州府。

清宣統三年(1911),浙江成立軍政府,青田縣屬處州軍政分府,瑞安、泰順兩縣屬溫州軍政分府。

民國3年(1914),溫州、處州合並,稱甌海道。

民國16年(1927)廢道,實行省、縣二級制。縣直隸浙江省。

民國21年(1932),實行縣政督察制,縣隸屬行政督察區。瑞安縣轄地先後屬浙江省第十行政督察區、第四特區、永嘉行政督察區、第八行政督察區、第五行政督察區;青田縣轄地先後屬第十一行政督察區、第二特區、第九行政督察區、第七行政督察區、第六行政監察區;泰順縣轄地先後屬第十二行政督察區、第三特區、永嘉行政督察區、第八行政督察區、第六行政督察區、第五行政督察區。

民國35年(1946)12月,行政院核准以瑞安、青田、泰順三縣邊區析置文成縣。

民國37年(1948)7月1日,文成縣政府成立。縣隸屬浙江省第五行政督察區。

1949年5月8日文成縣解放,6月改名大南縣。

1949年8月,恢復文成縣原名。

1958年10月撤銷文成縣,和瑞安縣合並。

1961年9月,文成縣又從瑞安縣析置。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文成縣先後隸屬浙江省第五專區、浙江省溫州專區、浙江省溫州地區革命委員會、浙江省溫州地區。1981年9月,溫州地、市合並,實行市管縣體制,文成縣歸屬溫州市領導。

㈢ 溫州歷史名人有哪些

王羲之:東晉『書聖』 ,著有《蘭亭集序》 。 曾任永嘉(今溫州)郡守。
謝靈運:中國山水詩派的創始人,曾任永嘉(今溫州)太守。
文天祥:南宋愛國詩人及政治家,曾在溫州策劃抗擊元朝軍隊。
陳傅良:南宋學者,政治家,永嘉學派創始人之一
孫詒讓:清代語言學家,第一個破譯甲骨文的學者。
葉適:南宋永嘉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劉基:明朝開國元勛,朱元璋的帝王師。
張璁:明朝嘉靖年間任朝廷首輔,世稱『張閣老』。
夏鼐:中國著名考古學家。
劉英:革命烈士,生前為浙閩省委書記及中共中央華中局委員。
夏承燾:中國現代『詞學大師』。
蘇步青:中國著名數學家。
鄭振鐸:中國著名學者。
項喬:項喬號東甌(甌東),明朝嘉靖年間(即1529年2月)在由張璁、霍韜主持嘉靖已丑會試中名列第二。後任廣東參政,著《甌東錄》集

溫州十大歷史文化名人:
謝靈運 (385——433)
中國山水詩鼻祖,永嘉太守,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人,後移居會稽始寧(今浙江上虞)
葉適(1150——1223)
宋代思想家永嘉學派主要代表字正則,號水心溫州市區人
劉基(1311——1375)
明朝開國元勛 著名政治家 字伯溫,文成南田人
高則誠
卓越的劇作家,南曲之祖,瑞安閣巷鎮柏樹村人
孫詒讓(1848——1908)
朴學大師,字仲容,瑞安城關人
夏承燾(1900——1986)
詞學宗師,字瞿禪,溫州市區人
方介堪(1901——1987)
著名篆刻藝術家,字溥如,溫州市區人
蘇步青(1902—— )
中科院院士 著名數學家 教育家 平陽騰蛟人
王季思(1906——1996)
著名文史家 戲劇史學家。學名王起,甌海梧埏人,抗戰期間,王季思和夏承燾執教於浙江大學龍泉分校。
夏鼐(1910——1985)
現代中國考古學奠基人之一 ,字作銘,溫州市區人

㈣ 坑底鄉的歷史人文

廊橋:坑底鄉境內現在尚存有建造年代古老的木拱廊橋7座,全國重點保護文物楊梅州木拱廊橋。省重點保護文物小東下橋、小東上橋、猛虎林單橋、欠坑革命橋、林山水尾橋、李家洋木拱廊橋。
寺廟:小東寺,建造時間為宋淳化二年(公元991年),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所在地坑底鄉小東村對面。
石刻碑記:小東寺佛座石刻,明弘治十三年(公元1500年),面積15平方米,刻著人物、動物造像、小東寺石碑「縣主饒,給帖重興小東寺記」。
古道:共有4條,坑底往南,西宅、伏際、前西溪,、下馬庄嶺至鰲陽、20多里。坑底往北經林山、浩溪、上村,過青草道,至景寧縣邊境,全長15公里,至景寧縣城70公里。從坑底往東經東山樓、小東、地頭、司前新亭、王沙坑、銅坑灣,過黃陽隘至泰順縣城30公里。坑底往西經歸洋至慶元江根10公里,至慶元縣城65公里。
古涼亭:銅坑亭,位於坑底村去浙江省泰順縣途中的黃陽隘下。清康熙年間修建,該亭為五開間雙層樓房,直至民國時期還有專人為旅客提供茶水,安頓食宿。
革命遺址和烈士:葉飛曾在溫當洋村養傷,1997年為溫當洋小學題寫校名,全鄉共有老區村8個,分別是溫當洋、吳家畲上村、吳家畲下村、欠坑、新安、坑下、樓基坪和鐵三澗,老區村38個,全鄉革命烈士83人

㈤ 廊橋有什麼歷史

廊橋文化綜述
摘要
泰順廊橋在世界橋梁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包括泗溪姐妹橋和三條橋等,其發展歷史之久遠、文化沉澱之深厚引人注意,在中外文化發展中占據重要地位。

關鍵詞
泰順、廊橋、歷史、文化、地位

說起廊橋,人們往往會聯想到美國電影《廊橋遺夢》和電影里那座麥迪遜郡的著名廊橋「豬背橋」。的確,這部電影呼喚起了人們對於「廊橋」這種橋梁建築藝術的關注和喜愛。自古至今,「廊橋」在中外建築和園林景觀設計史上都有非常悠久的歷史和廣泛應用。尤其是在我國,它已經有了約2000年的歷史,早在漢朝就有關於「廊橋」的記載。浙江泰順更有「廊橋之鄉」的美譽,現存的有達200多座古廊橋。泰順是浙江省南部一個山區縣,歷史上,許多名人賢士為避禍亂,陸續遷移到泰順這個群巒起伏、人跡罕至的「世外桃源」,創造了具有山區田園特色的地方文明,留下了無比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泰順廊橋,就是其中最傑出的代表。

一、泰順廊橋綜述
泰順民間橋梁數量眾多,結構類型多種多樣。據《泰順交通志》記載,到1987年底,全縣現存橋累共計958座,總長16829延長米,其中解放前修建476座,7923延長米。包括木拱廊橋、木平廊橋和石拱廊橋在內的明清廊橋30多座。其中在世界橋梁史上佔有重要地位的木拱廊橋6座,即泗溪姐妹橋、三魁薛宅橋、仙居橋、筱村文興橋、三條橋。
木拱橋以較短的木材,通過縱橫相貫,猶如彩虹飛架寬闊水面,其巧妙的結構,令人驚嘆!20世紀70年代,著名的橋梁專家矛以升先生,組織科學家對浙南疊梁木拱橋進行實地考察與比較研究,確定大量留存於浙南山區的疊梁木拱橋就是北宋時期盛行於中原的虹橋結構,在由茅以升主編的《中國古橋技術史》一書記載泰順木拱橋4座。泰順廊橋聞名於世,因其結構與北宋張擇端所畫的《清明上河圖》中的虹橋極為相似,它以梁木穿插別壓形成拱橋,形似彩虹,故名虹橋。在中國橋梁史上,它的地位很高,與河北趙縣的安濟橋(即趙州橋)、泉州萬安橋、潮洲海陽縣的廣濟橋並稱中國四大古橋。其中三座橋至今仍保存於世,而汴水虹橋卻只留在畫中,如今在泰順發現以虹橋類似結構的廊橋,引起了全世界的關注。
二、泰順廊橋的代表
1、北澗橋
北澗橋,疊梁式木拱廊橋,位於泗溪鎮下橋村。始建於清康熙十三年(1674),嘉慶八年(1803)修建,道光二十九年(1849)重修。橋長51.7米,寬5.37米,凈跨29米。橫跨北溪之上的北澗橋整體結構合理,氣勢如虹,橋屋灰瓦紅身,飛檐走獸,橋旁古樹掩映,橋下二水交匯。青山、碧水、虹橋、古樹,相互輝映,構成一幅迷人的風景畫。
北澗橋頭有許多商業店鋪,是村民們的商貿場所。橋的東邊原來有一座戲台。按當地的風俗習慣,年初時,鄉民們要到臨水殿、陳大翁宮里許願,祈求神靈保佑五穀豐登,合家團圓。到了年底,就進行還願,並且還要抬陳十四和陳大翁的神像到北澗橋頭的戲台前看戲。這個活動前後歷時四天。
採用編梁式構造的北澗橋氣勢如虹, 橋屋也是廊橋工匠們精心構作的重要部位。在拱架上建廊屋,從功用來講,增加了橋拱的壓力,使之更穩固;也起到了防護風雨的作用。同時,橋屋各部位的藝術處理,如屋檐形式的多樣化以及屋脊裝飾等,增加了橋梁的整體美感效果。
2、溪東橋
溪東橋,疊梁式木拱廊橋,位於泗溪鎮下橋村。始建於明隆慶四年(1570)。清乾隆十年(1745)重表。道光七年(1827)重修。橋長41.7米,寬4.86米,凈跨25.7米。處在「將軍逗獅」風水模式中的溪東橋,「虹氣臨虛,影搖波月」。橋拱上建有廊屋15間,當中幾間高起為樓閣。屋檐翼角飛挑,屋脊青龍繞虛,頗有吞雲吐霧之勢。
溪東橋距北澗橋約一里,因橫跨東溪而得名。橋的另一側是一抹遠山,近處是兩座較高的山峰,一為獅子峰,一為將軍峰。據當地人講,此橋及周圍環境正處於「將軍逗獅」的風水模式。在這遠山的襯托下,溪東橋更顯秀美、輕靈
3、三條橋
三條橋,位於洲嶺鄉和垟溪鄉交界溪上。由原先三條巨木跨河為橋而得名,建於宋「紹興七年(1137年)九月十三日」,重建於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為疊梁拱式木廊橋。長26.63米,寬4米,離水面高10米,建橋屋11間,明間五架柱樑,柱頭有蝶形蓮花瓣頭拱座。該橋起源較早,據泰順《分疆錄》記載,道光間修建時曾發現唐「貞觀」舊瓦,是本縣文獻記載歷史最早的橋梁。該橋精巧秀麗,歷史悠久,被編入《中國古代科技成就》,作為百種愛國主義教育叢書宣傳,顯示了我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和古代橋梁建造的輝煌成就。1982年列為泰順縣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
4、薛宅橋
三魁鎮薛宅橋,位於三魁鎮薛內村,建於咸豐六年(1856年),疊梁拱式木廊橋,全長51米,寬5.1米,單跨29米,離水面高10.5米,建橋屋十五間,橋頭坡度30米,拱矢斜度大,造型古樸獨特,氣勢雄偉壯觀,載入《中國橋梁史話》。1986年浙江省文物局撥款和群眾集資重修。1988年列為泰順縣第三批文物保護單位。
5、永慶橋
三魁鎮戰洲下溪坪村的永慶橋,建於清嘉慶二年(1797年),全長33米,寬4.5米,離水面高8米,為伸臂式木廊橋,橋墩青石砌築,上置二層直角相交的挑梁木,面鋪行道橋板,有廊屋12間,明間為二層重檐樓閣,內設扶梯上下,屋面回翼角高翹,造型雅朴,是縣境內優美的古代木廊平橋。1994年列為泰順縣第四批文物保護單位。
三、泰順廊橋發展歷史
泰順編梁式木拱廊橋源出何處?長期以來,人們認為中國的編梁式木拱廊橋源於宋代,所以似乎很自然地聯想到宋室南渡時,大批人士入遷泰順時帶來了中原文化。也就是說,泰順是在宋室南渡工匠入山後才出現編梁式木拱廊橋。這個觀點很長一段時間內似乎沒有人懷疑過。泰順廊橋的發展脈絡是否如推斷的那樣呢?
研究泰順木拱廊橋,三條橋不可遺忘。原泰順文博館館長夏碎香十幾年前在查閱《分疆錄》時,發現了三條橋在清朝重修時發現唐瓦的記載,爾後在三條橋屋檐上發現了宋「紹興」年間的瓦片。唐瓦的記載和宋瓦的發現,為研究三條橋的發展史提供了寶貴的實物依據。
如果說「三條橋的歷史源於唐」可以確定的話,那麼,唐時的三條橋是否就是編梁式木拱廊橋?顯然,這還得不到肯定的回答。泰順文博館現任館長張俊多年來一直從事木拱廊橋的研究。對 「南方編梁式木拱廊橋由北方傳入」的觀點,張俊持有截然不同的看法。張俊認為,泰順木拱廊橋歷史發展脈絡鮮明。三條橋在清道光年間重建時,發現有唐代貞觀年號的瓦片。近年經過實地考察,又在橋上發現了刻有宋紹興七年(1137)的瓦片,還在上游10餘米處的石壁上發現唐宋時期的舊橋遺址。從遺址的柱孔結構來看,它與明清時期的木拱橋結構有相似之處。
從去年開始,上海交通大學力學專家沈為平和早年就已與泰順結緣的上海交大副教授劉傑多次深入泰順考察,他們正是通過對不同結構的廊橋的考察,尋找泰順廊橋的發展脈絡。經過實地考察和大量求證後,他們認為,泰順木拱廊橋並非由北方傳入,而是本地土生土長的產物,是本地先民的創造。因為至少在泰順,有一整套由梁橋發展到木拱廊橋的橋梁類型,有一個完整的發展體系,而在北方卻沒有發現這么完備的發展體系。中央電視台《探索發現》欄目也對泰順木拱廊橋源出何處進行了一番尋蹤。2001年10月,央視科教頻道到泰順拍攝專題片《虹橋尋蹤》時,曾對泰順境內的主要姓氏進行了一番「尋根問祖」。結果發現,沒有一個姓氏是在宋室南渡時由北方中原地區遷入泰順的。不過,這只是泰順一地的情況,不排除其他有木拱廊橋的地區在宋室南渡時有北方人士入遷的可能。因此,「泰順的木拱廊橋由北方傳入」的說法只是一種猜測而已,而「泰順木拱廊橋是本地先民創造」的論斷卻具有翔實的考證依據。同時橋梁專家們認為,泰順山區由於經常發生山洪,結構簡單的橋梁容易被水沖垮,長期的造橋經驗的積累也有可能促使本地工匠發明虹橋結構。另外,根據專家們的考察研究,泰順木拱廊橋也並非是汴水虹橋的再現。早在虹橋出現在舟楫繁忙的汴水上時,如「新月出雲」的泰順木拱廊橋可能已經誕生幾百年甚至更長時間。
四、泰順廊橋文化
泰順廊橋有著悠久的歷史,它凝聚著古代勞動人民的辛勤和汗水,也閃爍著人民的智慧和創造。泰順廊橋不論是從科學的角度還是藝術的的角度看都堪稱一流,它的堅固使其數百年來穩居江面,它的美妙使無數遊人為之傾倒。
以著名的泗溪姐妹橋為例,溪東橋始建距今434年,北澗橋也有329年,兩橋距離僅僅一華里。雖然相差百年,相傳都是景寧縣上標張氏師徒所建。兩座橋都是用兩層拱架, (上層拱架用「節方形拱骨,下層用園形九節拱骨)以貫穿、搭置、別、撐、頂、壓的力學原理構架成穩固的橋體,兩端拱趾各自支架在兩側橋台上橋台用花崗砌疊在兩邊山崖之上,橋的兩頭拱架還撐扦著三角形木架以加強橫向力的作用.為了防止風雨侵蝕,橋身兩側都用紅色油漆的木板遮蓋。這種極其精細巧妙的構造,橋梁專家考察後認為在諸多木樑中就找不出一根虛設的木料,每根都有它的作用。古人用這種三角力學的原理建造廊橋,所以它的主體部分不用釘子,也不用榫鉚,看來很簡單,可她們經受過三, 四百年的台風、山洪的考驗至今還安然無恙,這就是最大的科學所在。 除此之外,當枯水時兩橋水平均線僅相差米許,山洪暴發時東、南、北三溪都在「上江洋」 中間地帶匯合,這時水面平,抵消了流水的沖力,因而大大減弱了中垮橋梁的危險性。這也正是古人聰明才智的體現。就外觀而言,北澗橋氣勢如虹,橋屋灰瓦紅身,飛檐走獸,橋旁古樹掩映,橋下二水交匯。青山、碧水、虹橋、古樹,相互輝映,構成一幅迷人的風景畫。而溪東橋則虹氣臨虛,影搖波月,橋拱上建有廊屋15間,當中幾間高起為樓閣。屋檐翼角飛挑,屋脊青龍繞虛,頗有吞雲吐霧之勢。這種恢宏之勢正是我中華民族文化的典範,與西方的廊橋截然不同。
此外,泰順廊橋的文化也體現在其古樸的民風和民俗之中。廊橋是當地鄉民休息、交流交易的場所。如北澗橋上一個個分割均勻的攤位,可想當年如溫州五馬街般繁榮的景象。橋頭形成一條小小的店鋪街,底層當店鋪,二層供主人居住,必定足租金最貴的地方。據當地的老人介紹,以前常常在北澗橋的橋頭上演木偶戲,而另一頭聚集上千觀眾。廊橋中一般都設有神龕供鄉民祭祀。有的並不設在橋屋中,偏在一旁,或正對橋頭路沖。祭祀的對象有佛教任務如觀世音菩薩、門神神荼和郁壘,尉遲恭與秦瓊,也有義薄雲天的天帝爺,以及能給讀書人帶來好運的文昌帝和幫人發財的財神爺趙公明。更有一些當地人知道的人物,如陳十四夫人、馬仙姑、忠烈王等等。除此還崇祀傳說中掌管現實生活各個方面的雜神和半神。每月的初一和十五可以行祀,每年的正月是祭祀最隆重的時期。鄉民從四面八方聚橋卜,擺上一整隻豬頭,再添兩盤時令水果,插上幾炷香,磕頭作輯禱祈福。
五、泰順廊橋的地位
廊橋的特點是集實用性、觀賞性、藝術性於一身,它不僅起到了渡河的功效,還提供了許多其他功能如置景、游覽、避雨、納涼等。在我國的古典園林設計中對此也有頗多運用和借鑒,就如很多的江南古典私家園林的水景營建。它給我們更多的是美的享受。毫不誇張得說,「廊橋」是古代建築景觀設計史上的瑰寶。而泰順能夠被世界橋梁專家們譽為「世界廊橋之鄉」,就是因為此地古廊橋無論數量、保存質量以及建造歷史、藝術價值都堪稱世界之最。
泰順廊橋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泰順古代的廊橋工匠,他們「山上伐巨木,山下造廊橋」,運用嚴謹的工藝和不凡的智慧進行大膽創新,通過不斷的摸索和實踐,終於創造出飛橋無柱的編梁式木拱廊橋,改變了「 臨川病涉」的窘境,為人們增添了一份跨越河道時氣定神閑的自信。

參考文獻
《廊橋幾多風雨中》
《廊橋專題——廊橋概況》
《山上伐巨木 山下造廊橋——泰順廊橋發展脈》
《莫讓廊橋成「遺夢」》
《世界獨一無二的泗溪姐妹橋》
《泰順廊橋發展探源》
《泰順木拱廊橋:萬種風情集一身

㈥ 郭好唯的《兒子同志》-拍攝地泰順廊橋簡介

泰順是浙江省南部一個山區縣,東北接文成,西北界景寧,南與福建省為鄰,總面積1700平方公里,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稱。境內山高路遠,群峰疊翠,千米以上的山峰就有179座,平均海拔490餘米。歷史上,許多名人賢士為避禍亂,陸續遷移到泰順這個群巒起伏、人跡罕至的「世外桃源」,創造了具有山區田園特色的地方文明,留下了無比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泰順廊橋,就是其中最傑出的代表。
「廊橋」顧名思義,就是有屋檐的橋。歷史上的泰順,村落分散,交通偏僻。人們出外行走十幾里都難以見到人煙。按照泰順先祖們的「交通規劃」,在相隔一定里程的大路(石砌路)邊上,要建上一座供人歇腳的風雨亭。而橋上建造屋檐,不但可以保護木材建造的橋梁免受日照雨淋的侵襲,而且起到風雨亭的作用。有的廊橋還有供人暫居的房間。 廊橋是當地鄉民休息,交流交易的場所。如北澗橋上一個個分割均勻的攤位,可想當年如溫州五馬街般繁榮的景象。橋頭形成一條小小的店鋪街,底層當店鋪,二層供主人居住,必定足租金最貴的地方。據當地的老人介紹,以前常常在北澗橋的橋頭上演木偶戲,而另一頭聚集上千觀眾。廊橋中一般都設有神龕供鄉民祭祀。有的並不設在橋屋中,偏在一旁,或正對橋頭路沖。祭祀的對象有佛教任務如觀世音菩薩、門神神荼和郁壘,尉遲恭與秦瓊,也有義薄雲天的天帝爺,以及能給讀書人帶來好運的文昌帝和幫人發財的財神爺趙公明。更有一些當地人知道的人物,如陳十四夫人、馬仙姑、忠烈王等等。除此還崇祀傳說中掌管現實生活各個方面的雜神和半神。每月的初一和十五可以行祀,每年的正月是祭祀最隆重的時期。鄉民從四面八方聚橋卜,擺上一整隻豬頭,再添兩盤時令水果,插上幾炷香,磕頭作揖禱祈福。
2006年05月25日,泰順廊橋作為清代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㈦ 瑞安 別稱 歷史淵源

瑞安的地名,歷史悠久,淵遠流長。瑞安地名有的與瑞安歷史人物有關,有的與瑞安歷史事件有關,有的地名含方位詞,有的含形容詞……五花八門,不一而足。如果按取名緣由加以分門別類的探究,從中不但可以得到一定的啟示,還會享受到一定的樂趣。這里先談談與瑞安歷史人物有關聯的部分地名。

陶山《詞源》「陶」字條下有《陶山》與《陶弘景》兩目。「陶山:山名。在浙江瑞安縣西。南朝齊、梁時,陶弘景曾居此,因名。道書以此山為七十二福地之一。」「陶弘景:公元456—536年。南朝時丹陽秣陵(今南京)人,字通明。初為齊諸王侍讀。後隱居於句容(今鎮江西南)句曲山(即今茅山),自號華陽隱居。因佐蕭衍奪齊帝位,建梁王朝,時謂山中宰相。著《真靈位業圖》、《真誥》等道教經籍。晚年受佛教五大戒,主張儒、佛、道三教合流。曾遍歷名山,尋訪葯草,著《本草經注》、《肘後百一方》等。謚貞白先生。
從以上內容看,陶山因名人陶弘景曾居此,以他的姓名山,後又以山名地,有陶山區、陶山鎮等。當地還留有部分紀念他的祠宇和民間傳說。陶山鎮大墳村有一自然村名「葯齊」,傳說陶弘景曾於此採集草葯,配備齊全,故名。此外,陶山福泉山頂有片平地名「種玉畦」,傳說是陶弘景曾在此修煉,並種白谷,故名。吳鵬《種玉畦》詩雲「陶公仙去玉畦空,剩有白雲護壟東」。

紫霞山(即今市區西山,又名西峴山、秀硯山、鰲山)。梁朝道士馬湘曾居此煉丹,山上舊有煉丹台和觀潮、鰲山兩閣,山麓有二十八井。傳說因山上常有紫色雲霞覆蓋,故名。今康樂街(瑞安劇院一帶),古名「紫霞坊」,也是因山名街坊。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十月,倭寇由閩北犯縣境,瑞安守備劉隆曾督兵西山,題名於原石刻「紫霞山」三字下,今題名已剝蝕。

周正議巷(即今所坦街其中一段街)。北宋周泳從祖居地湖嶺遷居瑞安縣城慕賢坊。周泳於皇佑五年(1053)進士、官正議大夫,故名。其子周行己,元佑六年(1091)進士、官太學博士、溫州教授(府學官員)、齊州教授,為「溫州元豐九先生」、「瑞安元豐四先生」之一,晚年曾在溫州城內築浮沚書院、教授生徒,傳播中原文化,對南宋永嘉事功學派諸儒影響較大。周行已中進士時,京師貴族爭欲以女妻之,但他因母親有意,毅然辭婚回里娶姨母盲女為妻,受到時人贊譽。慕賢坊的名字疑為明清時取,慕周行已之賢。

花園村(今屬陶山鎮)。清嘉慶《瑞安縣志》載,村多張姓,自唐開元以來,也有冠冕;自宋元豐至開禧,第科目者13人。其中張聲道(1150—1220),南宋淳熙十一年(1184)進士,曾官莆田知府,精醫學。為皇族一郡王的駙馬,奉詔建御鳳樓為郡王公主回瑞探親時居住。樓邊並建花園、圍域垣,今殘存遺跡依稀可辨。後城垣內為居民聚落,以園名村。

探花樓(即今瑞安中學新校舍內)。清乾隆間瑞安桐田裡(今屬碧山鎮)學子孫希旦和另一位瑞安學子林露,少年時曾在縣城西門外陶尖讀書。後來,孫希旦於乾隆四十三年(1778)殿試第三名及第。第三名進士又稱「探花」,所以當地群眾稱其讀書樓為「探花樓」。林露於乾隆二十七年(1762)中進士,是希旦的妹夫。探花樓在瑞安北郊以愚溪為中心的風景區一帶,歷來為瑞城文人學士春秋郊遊的雅集處。瑞安中學建新校舍時,遺址還在校園內,便按原貌重建,以激勵學子上進。

大隱廬、師姑娘巷(分別為今市區虹橋路南段和城心巷)。大隱廬原為明末清初瑞安人林增志(1593—1667)的住宅。林增志於明崇禎元年(1628)進士。崇禎死後,清兵入關,林增志到南京與史可法佐南明福王共圖抗清。後又隨南明唐王移宋延平任文淵閣大學士、禮部尚書等。唐王死後,林增志歸里,被入瑞的清兵所執,不屈下獄,受酷刑,得邑人王履昌疏通獄卒逃遁。清順治間朝廷徵召他為官,以僧服應召,得放還,歸隱故里9年,其間輾轉密印、雪竇諸寺。後來,民間嘉其節操,名其故居為「大隱廬」,以廬名街。林增志下獄後,傳說其婢惠蓮仍留主家每日為其送飯、送葯不輟。後亦出家為尼,民間以其庵名巷,稱「師姑娘巷」,庵邊有井俗名「師姑娘井」,遺址尚存。

鹿木鄉。 明朝崇禎死後,南京國子監貢生、「復社」骨幹鄒元椒(1615—1696),江西吉水人,後遷居南京。先隱居金華山洞中,為躲避清廷徵召又於順治九年(1652)輾轉來到瑞安五雲山麓胡嶴(疑為今鹿木鄉河嶴村,《瑞安地名志》作嶴底村,待考)耕隱,創草堂名「鹿木居」,取「與麂鹿為伴,與樹木為伍」之意。清廷多次徵召不赴,曾徒步赴北京祭拜明帝陵墓。後民間以其居草堂名村,又以名鄉。

君子石、玉海樓、花信樓 這3個地名中雖沒有直接包含瑞安歷史人物的名字,但與人物關聯甚為密切。
君子石在市區與塘下鎮之間的員當 山上。北宋「溫州皇佑三先生」之一的林石(當時著名的《春秋》研究者)在塘嶴(在今塘下鎮小南山西面塘嶴底)辦塘嶴書塾,教徒學習《春秋》,並奉養老母。常率生徒來到 員當 山巔一群巨石中賞景講學。這群巨石中有一巨石直立,旁邊數巨石環拱。後人為紀念這位道德高尚、學問淵博的學者,取名「君子石」。
玉海樓是孫氏父子參照南朝齊張融著的《玉海》(已佚):「概以玉比德,海崇上善」和南守王應麟200卷的類書《玉海》:「如玉之珍貴,若海之浩翰,」用兩本書的書名來命名他的藏書樓名。
花信樓在市區柏樹巷,為清末民國初學者洪炳文治學之所,因洪家有棵樹,取「二十四番花信風」名樓。

瑞安府、瑞安門 瑞安府的建制時間是南宋咸淳元年(1265)至元至元十三年(1278),它的轄區大大超過宋元時的瑞安縣、州。轄當時的永嘉、瑞安、平陽、樂清4縣。府衙門不在瑞安,而在永嘉縣城(今鹿城)。瑞安府實際就是以後的溫州府。取名瑞安府的原因是南宋度宗趙 立皇太子前先封永嘉郡王,當了皇帝後,把他的「潛邸」由州升為府。瑞安當時屬溫州,由於「瑞安」這個名字吉祥,比永嘉還好聽,便以瑞安名府。「瑞安門」並不是瑞安縣城的城門,而是溫州城的大南門。大南門是俗稱,瑞安門是正式名稱。因為瑞安是溫州的南面,大南門正朝著瑞安,故名。瑞安門和瑞安府,往往被別人誤認為是在瑞安,其實這是瑞安境外的兩個特殊的地名。

㈧ 蓮花縣有什麼有什麼歷史名人嗎

蓮花縣歷史名人:徐國賢徐國賢同志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他是中國共產黨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第五屆全國人大代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六、七屆委員。

徐國賢:(公元1916~2000年),江西蓮花人。著名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少將,於2000年7月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4歲。
江西省蓮花縣人,1929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0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他先後任班長、代理排長、指導員兼連長、營長、教導員等職,參加了湘贛時期的反「圍剿」斗爭和二萬五千里長征。抗日戰爭時期,他歷任營長、副團長、支隊長、團長等職,率部參加晉西北反擊日寇掃盪戰役,堅持雁北敵後游擊戰,參加了中原突圍等一系列著名戰役戰斗。解放戰爭時期,他歷任副旅長、旅長、師長等職,參加了保衛延安、保衛陝甘寧和進軍新疆、解放南疆等戰役戰斗,徐國賢為解放大西北做出了貢獻。

新中國成立後,他先後任副軍長兼師長兼政治委員、新疆阿克蘇地委書記、阿克蘇軍分區司令員、副軍長兼參謀長、代軍長、新疆軍區副司令員、新疆軍區第一副司令員等職,為鞏固我國西北邊陲,為提高部隊戰鬥力,為新疆地區的安定和建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他調任工程兵副司令員後,為部隊的全面建設付出了自己的心血。劉鎮(1914—2001)
江西省蓮花縣人。一九三0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同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並轉入中國共產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一軍團第一師一團政治處宣傳隊隊長、連政治指導員,紅一軍團第二師四團政治委員,師政治部統戰科科長。參加了長征。抗日戰爭時期,任軍委供給部汽車隊隊長兼政治指導員,軍委衛生部政治部宣傳科科長、供給部政治處主任,軍委經濟建設部經建處副處長,陝甘寧晉綏聯防軍保衛團團長兼政治委員。解放戰爭時期,任陝甘寧晉綏聯防軍延屬軍分區政治部主任,警備第四旅十二團政治委員,第一野戰軍四軍十二師副政治委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師政治委員,空軍幹部學校政治委員,西北軍區空軍政治部主任,蘭州軍區空軍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員、政治委員、顧問。一九六一年晉升為少將軍銜。是第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閱讀全文

與泰順縣歷史人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