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名人故事 > 石鼓書院傑出的歷史人物

石鼓書院傑出的歷史人物

發布時間:2021-03-04 14:54:41

❶ 石鼓書院的史書記載

山長們(文史隨筆)作者:甘建華(原載《藍墨水的上游》,湖南人民出版社2010年出版)
石鼓書院位於衡陽市石鼓區石鼓山,海拔69米,相傳山上有石鼓,高六尺,能發出鼓聲,故得其名。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所載:「山勢青圓,正類其鼓,山體純石無土,故以狀得名。」另一說,是因它三面環水,水浪花擊石,其聲如鼓。晉時瘐闡《觀石鼓》詩雲:「鳴石含潛響,雷駭震九天。」從《水經注》來看,秦代以前,石鼓之名就已載於史冊。
建於石鼓山上的石鼓書院,歷史悠久,源遠流長。諸多史料顯示,創建於唐元和初(806~810)的石鼓書院,為中國古代最早的一所由私人辦學的書院,也是清代及以前中國南方文化學術中心。在北宋全國四大書院中,石鼓書院實際上又是首屈一指的。從創建歷史淵源看,它比創建於五代南唐升元年間(937~942)的白鹿洞書院早120多年;比創建於宋太祖開寶九年(976)的嶽麓書院早160多年;比創建於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l009)的睢陽書院(又稱應天府書院)早199年。
「石鼓名山始自唐,天開此處讀書堂。」石鼓書院歷唐、宋、元、明、清各代,至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改設石鼓高等學堂為止,延續了一千餘年。期間,它始終以藏書之豐、學風之盛、設備之全、經費之足、管理之嚴、成就之大,在中國教育史和書院發展史上享有極高的地位,素有「衡湘洙泗」、「道南正脈」的美譽。
宋太宗至道三年(997),李寬族裔李士真「援寬故事,請於郡守,願以私財」,在李寬辦學舊址上對石鼓書院進行首次重建。史載,宋朝皇帝曾兩次給石鼓書院賜額。一次是太宗太平興國二年(977),這在馬端臨的《文獻通考》和朱熹的《石鼓書院記》中有錄;一次是仁宗景祐二年(1035),仁宗允集賢殿校理劉沆之請,詔賜「石鼓書院」匾額及學田5頃,使石鼓書院聲名大振,遂與睢陽、白鹿洞、嶽麓三書院並稱為「天下四大書院。」石鼓書院首任山長李寬、後任山長李士真同祀石鼓七賢祠,與韓愈、周敦頤、朱熹、張栻、黃干並稱石鼓七賢。

梁章鉅《退庵隨筆》卷六記:「掌書院講習者謂之山長,山長亦稱院長,亦稱山主。」五代時蔣維東隱居衡岳講學,受業者稱蔣為山長(見《荊湘近事》)。至宋相沿為習,書院益多。元代書院,亦置山長,講學之外,並總領院務。清乾隆時改為院長,清末仍名山長。對其人選,明代多以品望為主,沒有地域限制。清代雖強調品行、學問,然而多主張選擇本地人士。自南宋以來,石鼓書院歷代延聘了數十位山長,由於屢遭戰亂,兵火連綿,未能查找。
南宋時值得大書一筆的是大儒朱熹的《石鼓書院記》。在這篇帶綱領性的歷史文獻中,朱熹對書院辦學的指導思想、教學內容、教育重點、教學方法作了具體闡述。尤其是他倡導的將義理之學、修身之道作為書院的辦學宗旨,以達到「明道義正人心」教育目的,不僅為當時全國各書院所效法,而且對元、明、清歷代辦學都有深刻的影響。山長留名者有戴溪、程洵、李訪。戴溪在孝宗淳熙五年(1178)中省試第一,累官至權工部尚書,以龍圖閣學士致仕。淳熙十二年(1185),石鼓書院得以恢復重建,戴溪任山長,與諸生講《論語》,有《石鼓論語問答》三卷。程洵為朱熹門人,潛心理學,是程朱學派的重要學者。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始出任衡陽主簿。十四年又暫代石鼓書院山長,以宣揚朱子張子之學為要務,一時「士友雲集,登其門者,如出晦庵之門」(清康熙《衡州府志》)。在衡期間留有題詠石鼓詩若干首,並編纂首部《石鼓書院志》(後散失)。南宋開慶元年(1259),石鼓書院毀於兵火。景定元年(1260),提刑俞琰命山長李訪「盡復舊觀」,取明德新民文章,為諸生丕揚其義,絕響再聞,士風作振。宋王朝南遷後,較為著名的書院為石鼓、白鹿洞、嶽麓、象山等,嵩陽因戰亂宋末時廢毀,及至明中期嘉靖年由登封知縣候泰重建才得以恢復書院。
元朝是中國歷史上最黑暗的朝代之一,統治者基本上不學無術,仇視漢族文化,書院基本上處於政府監控之下。例外的是,石鼓書院與全國其他書院遭際不一樣,是少有的受統治者重視的書院,還獲贈學田。歷任石鼓書院山長有鄧大任、王復、康莊、程敬直、李宥孫、金文海、朱仁仲、張珪等,但就跟元代本身一樣,這些名士也只是客串了一把山長,未能有多大作為,因此,正史、野史中都很難查找到他們的資料
明清兩代,衡陽地方官員對於石鼓書院有著一種特別的情結,這也是石鼓書院得以興盛發展的一個重要原因。元末兵燹後,自明代永樂年間起,經過衡州知府史中、翁世資、何珣及湖廣憲副沈慶等人70多年的努力,書院終於規制大備,沉寂多年的石鼓書院又再次興盛起來。正德四年(1509),葉釗為山長,講聖賢身心之學、道德之首,剖晰疑義,闡發幽微,「時學者翕然雲從」。王大韶青少年時期求學於石鼓書院,致仕後「重返母校」,主講石鼓書院,並參與編纂、重校首部《石鼓書院志》,為後世留下了極為珍貴的有關書院史料。其他知名山長有周詔、李明安等。到了清代,山長陳士雅、吳炯、宋薊齡、曠敏本、林學易、李振南、羅廷彥、王光國、余廷燦、李繼聖、劉高閣、譚鵬宵、張學尹、常大湘、劉祖煥、蔣琦齡、鄒焌傑、馮俊、鄧傳密、李揚華、左斌、江昱、祝松雲、莫重坤、曾熙等,基本上都是進士、舉人出身,才高八斗,學貫古今,官場歷練多年,卓然湖湘名士,主觀上要為桑梓造福,客觀上保證了教育質量,石鼓書院「宛然一鄒魯洙泗之夙也」。
比山長更牛的是山斗,也就是泰山、北斗的合稱,猶言泰斗。鄒守益是明代大儒王守仁的高足,正德六年(1511)中進士第一,授翰林院編修,累官至南京國子監祭酒。嘉靖中講學石鼓,著《教言》25篇(又稱《語石鼓諸生二十五篇》),對識性、求實、時習、篤行、慎獨、戒懼、格物、致知等作了精闢的闡述,成為諸生向學的至理名言。四方從游者踵至,被諸生尊為書院「山斗」。曠敏本和林學易都是衡山縣人,都是進士出身,都是石鼓書院歷史上很有作為的山長。曠敏本乾隆十九年(1754)被聘為嶽麓書院山長,任職約三年,後出任石鼓書院山長,因學問精湛,出類拔萃,倍受時人稱頌,士子爭以出其門下為幸。林學易幼年受知於學使,有「國士」之稱。乾隆二十六年(1761)聘為石鼓書院山長,連續執掌書院達15年之久。末代山長(1894~1902)曾熙是衡陽石市人,光緒進士,累任提學使,不久返湘,主講石鼓書院,後任湖南教育學會會長、南路優級師范學堂監督。
石鼓書院素稱人才薈萃之地,講學風氣甚濃。歷代名師大儒,如宋代的朱熹、張栻、鄭向、黃干,元代的偰玉立、奚漢伯顏、李處巽、陳淞年,明代的湛若水、蔣信、羅洪先、趙貞吉、茅坤、李渭、羅近溪、甘公亮、蔡汝楠、劉堯誨、王萬善,清代的王敔、潘宗洛、吳時來、余廷燦、劉良弼、江恂等,都相繼來這里登台傳道,使石鼓成為遠至京師近至衡永郴桂道士子們嚮往和雲集的學府,成為湖湘地區引人矚目的儒學傳播基地,並進一步發展成為中國古代「講學式」書院的楷模,對湖湘文化的演變和發展作出了突出的貢獻。
作為中國一所最古老的書院,在長達千餘年辦學過程中,石鼓書院所造就的人才之多,實在是難以計數。清乾隆衡陽縣令陶易寫有《石鼓書院》一詩,描繪了「英才薈萃」的景象,詩曰:「曠代儒風喜未顏,一時講院盡英才。雙流環繞宮牆肅,喬木陰森士氣培。祀典已崇新俎豆,詩篇長煥舊亭台。自今游履休嫌憂,綠竹西溪一經開。」
《國朝石鼓志》載,宋乾道八年(1172)殿試,石鼓書院登進士第的就有王居仁、鄧友龍、鄧友齡3人。明嘉靖三十年(1552)壬子鄉試中,石鼓書院諸生李孟彰、王大韶、譚汝賡、徐應南、彭良臣、陶賓6人中舉,史稱「朱陵六鳳」。明末王船山、李國相、夏汝弼、管嗣裘、鄒統魯等高風亮節、博學多才者也出自石鼓書院。清光緒六年(1880)庚辰會試,石鼓書院的祝松雲、譚鑫振、楊依斗、陳鼎4人同中進士,其中1人殿試點探花,1人朝考選庶常。像這樣的棟梁之才,還有明代的朱炳如、伍定相、曾朝節、祝詠、廖汝恆、陳宗契等,大清中興名臣彭玉麟、衡陽第一個傳臚彭述等,他們都是從石鼓書院走向中國大舞台,「各領風騷數百年」。

❷ 石鼓書院的歷史名錄

建於唐代衡州石鼓山(今衡陽市石鼓區石鼓山),故名。唐初,刺史齊映,建合江亭於山的左側。憲宗元和年間,衡州人李寬築屋山巔,讀書其中。宋代太平興國2年(978),宋太宗趙匡義賜「石鼓書院」匾額,宋太宗至道三年(997年),衡州人李士真請求郡守在這里建立了正式的書院,招收生徒講學。宋仁宗景祐2年(1035),曾擔任集賢殿校理之職的劉沆,在衡州任知府時,將石鼓書院的故事上報皇帝,被《文獻通考》列為「宋興之初天下四書院」之首。仁宗時一度荒廢,到南宋孝宗時,因舊址復院擴建,規模益增,迄寧末不廢。朱熹曾為之作記。
中國創建最早的書院
石鼓書院是中國四大書院創建最早,並具有確切史志記載的書院。書院制度是中國特有的一種教育組織,自唐至清未存在了一千多年。唐時書院從《全唐詩》中考證有十一所,從地方史志中有記為十七所(以陳元暉《中國古代的書院制度》和王鏡第著《書院通證》及周書舲著《書院制度之研究》三文所列十七所為准)。兩者都有載的僅三所:為衡陽李寬中秀書院(石鼓書院)、南溪的南溪書院、永濟的費君書院。
《全唐詩》十一所書院:
李泌書院(南嶽衡山鄴侯書院),第四郎新修書,趙氏昆季書院,杜中丞書院,費君書院,李寬中秀才書院,南溪書院,李群玉書院,田將軍書院,子侄書院,沈彬進士學院
地方史志註明為唐代設置十七所書院:
麗正書院,張九宗書院,石鼓書院,皇寮書院,松州書院,青山書院,瀛洲書院,景星書院,義門書院,鰲峰書院,韋宙書院(南嶽衡山),盧潘書院(南嶽衡山),杜陵書院(耒陽),明道書院,梧桐書院,桂岩書院。
從以上史實中證實,石鼓書院為中國四大書院中唯一一個在唐朝時就成為著名的書院,唐時,齊映、宇文炫、呂溫、韓昌黎、鄒君等名家都在石鼓留下詩詞。而嵩山書院據地方誌《開封縣志》記創建時間為五代周時,比石鼓書院整整晚了二百多年時間。

❸ 湖南衡陽這邊出過哪些歷史人物

羅榮桓,毛澤東

還有很多啊,比如
湖南歷史名人
蔡倫 (?-121)年
東漢造紙術發明家。湖南耒陽人。曾任中常侍、尚方令等職。元初元年〔公元114年〕封龍亭侯。發明了用樹皮、麻頭、破布及舊漁網為原料造紙,於元興元年〔公元105年〕奏報朝廷後在民間推廣,人稱「蔡侯紙」。《後漢書.蔡倫傳》:「自古書契,多編以竹簡;其用縑帛者,謂之為紙。縑貴而簡重,並不便於人。倫乃造意,用樹膚、麻頭及敝布、漁網以為紙」。

歐陽詢(557-641)年
唐書法家。湖南長沙人。官至太子率更令、弘文館學士,封勃海縣男。工書法,學二王〔王羲之、王獻之〕,勁險刻厲,於平正中見險絕。自成一體,人稱「歐體」。為唐初四大書家之一。碑刻有正書《九成宮醴泉銘》、《化度寺碑》、《虞恭公碑》、《皇甫誕碑》,隸書《房彥謙碑》等。行書有《張翰》、《卜商》、《楚奠》等帖,編有《藝文類聚》。

周敦頤(1017-1073)年
北宋哲學家。湖南道縣人。曾任大理寺丞、國子博士。因築室廬山蓮花峰下小溪旁,室名「濂溪書堂」,後人遂稱為「濂溪先生」。他繼承《易傳》、《中庸》和道教思想,依託道士陳摶的《無極圖》,提出一個簡單而有系統的宇宙構成論。他提出的太極、理、氣、性、命等,成為宋明理學的基本范疇。他本人成為理學創始人之一。著作有《太極圖說》、《通書》等。後人編為《周子全書》。

王夫之(1619-1692)年
明末清初思想家。湖南衡陽人。晚年居衡陽之石船山,人稱「船山先生」。明亡後,曾舉兵抗清,兵敗。後輾轉流亡,至順治14年(公元1657年)回衡陽隱居,潛心讀書著述,學術成就很大。對天文、歷法、數學、地理學都有研究,尤精於哲學、經學、史學、文學等。重要著作有《周易外傳》、《尚書引義》、《讀四書大全說》、《張子正蒙注》、《思問錄內外篇》等。後人編有《船山遺書》。

曾國藩(1811-1872)年
清末大臣、湘軍首領。湖南湘鄉人。道光進士。曾任內閣學士、兩江總督等職。1853年為對抗太平天國,奉命在湖南辦團練,1月在長沙編練陸師,9月至衡陽創立水師,後稱為「湘軍」。兵員由將官招募,所募兵勇,需取保具結。這種「兵為將有」的格局,使「湘軍」具有強戰鬥力。曾國藩率湘軍與太平軍及捻軍作戰十餘年。1864年派曾國荃部攻陷天京(今南京)。與李鴻章、左宗棠創辦上海江南製造局、福建馬尾船政局等軍事工業。1870年查辦天津「教案」,殘民媚外,受到輿論譴責。有《曾文正公全集》。

齊白石(1864-1957)年
書畫家。篆刻家。湖南湘潭人。早年曾為木工。後習繪畫、詩文、書法、篆刻,以賣畫、刻印為生。60歲後畫風遽變,重視創作,融合了傳統寫意畫與民間繪畫的技法,形成獨特藝術風格。擅畫花鳥魚蝦,亦畫人物山水。論畫「妙在似與不似之間」。篆刻單刀直下,蒼勁有力。曾任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1953年文化部授予"人民藝術家"稱號。曾獲世界和平理事會1955年度國際和平獎金。

譚嗣同(1865-1898)年
中國近代維新派政治家、思想家。湖南瀏陽人。早年為新疆巡撫幕賓。中日甲午戰後,憤中國積弱不振,在瀏陽倡立學社。後遍游北京、上海、南京,吸收新學知識。1897年協助湖南巡撫陳寶箴等設立財務學堂,籌辦內河輪船、開礦、修鐵路等新政。次年又倡設南學會,辦《湘報》,宣傳維新救國之道。8月被征入京,任四品卿銜軍機章京,參與戊戌變法。9月政變遇害,為史稱「戊戌六君子」之一。有《譚嗣同全集》。

黃興(1874-1916)年
中國近代民主革命家。湖南長沙人。1902年被湖廣總督張之洞選派赴日留學,回國後和宋教仁等組織華興會,被推為會長。1904年策劃長沙起義,未成。次年在日本協助孫中山建立中國同盟會,任庶務長。1907年起先後參與或指揮了欽廉防城起義、鎮南關(今友誼關)起義、雲南河口起義、廣州新軍起義、黃花崗起義等。武昌起義後,被推為革命軍總司令,在漢口、漢陽對清軍作戰。1912年南京臨時政府成立,任陸軍總長兼參謀總長。1913年袁世凱妄圖復辟帝制,黃興任江蘇討袁總司令,失敗後流亡日本。1916年回上海後病逝。有《黃興集》。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譚嗣同
(1865-1898)

戊戍維新志士,著名維新思想家。湖南瀏陽人。字復生,號壯飛。1895年發起成立算學會。著《仁學》。1897後回湘創辦新政,設時務學堂。後倡設南學會,辦《湘報》,宣傳變法。1898年進京,任四品卿銜軍機章京,參與戊戌變法,後遇害。著作編為《譚嗣同全集》。



唐才常
(1867-1900)

自立軍首領。湖南瀏陽人。字伯平,號紱丞,後改佛塵。1887-1898年在 長沙編輯《湘報》、《湘學報 》,參與創辦時務學堂、南學會等。戊戌政變後逃亡日本,旋迴國組織正氣會,籌建自立軍。後被捕,就義武昌紫陽湖畔。


熊希齡
(1870-1937)

近代維新派人物。湖南鳳凰人。字秉三。1897年任時務學堂提調,次年與譚嗣同等設延年會。戊戌維新後革職。民國初年,曾任北京政府國務總理兼財政總長。1928年後任中華紅十字會會長。今人輯有《熊希齡集》。


沈 藎
(1872-1903)

自立軍統領。湖南善化(今屬長沙)人。字愚溪。 1899年與唐才常東渡日本。謀劃起義。後回國建立自立軍第七軍,任右軍統領。1903年撰文揭露清政府簽訂《中俄密約》陰謀,震動留日學界,後在北京被捕,壯烈犧牲。黃 興
(1874-1916)

辛亥革命領袖。湖南善化(今屬長沙)人。字克強。1903年與宋教仁等建立華興會,任會長。1905年與孫中山創建同盟會。武昌起義後任戰時總司令。1912年南京政府成立,任陸軍總長。1916年病逝於上海。有《黃興集》行世。

蔡 鍔
(1882-1916)

辛亥革命元勛,討袁護國軍首領。湖南邵陽人。原名艮寅,字松坡。1904年留日回國。1911年響應武昌起義,成立雲南軍政府,任都督。1915年發動護國軍起義,任第一軍總司令。後被任為四川都督。1916年病逝於日本。遺著有《蔡松坡先生集》。
陳天華
(1875-1905)

反清蹈海烈士。湖南新化人。字星台,號思黃。早年留日。1904年與黃興等創立華興會。1905年加入同盟會,任《民報》編輯。同年在日本參加反日斗爭,留下絕命書,投海自盡。有《陳天華集》行世。
楊毓麟
(1872-1910)

反清蹈海烈士。湖南長沙人。字篤生,號敘壬,易名守仁。早年留日。回國參與自立軍起義。後參與創立湖南編譯社。1903年參與創立華興會。後在英留學。廣州起義失敗,投大西洋以身殉國
宋教仁
(1882-1913)

辛亥革命元勛。湖南桃源人。字逐初,號漁父。1904年與黃興等在長沙創立華興會。1905年後創辦《二十世紀之支那》、《民報》等刊物。1911年南京臨時政府成立後,任法制院院長,8月同盟會改為國民黨,任代理理事長,1913年被刺於上海。等等等等 舉不勝舉啊

❹ 中國歷史上有那些名人

180萬年前-前21世紀
巢父 蚩尤 丹朱 帝俈 娥皇女英 伏羲氏 皋陶 共工氏 鯀 黃帝 嫘祖 盤古氏 神農氏 舜 燧人氏 羲和 炎帝 堯 有巢氏 禹 仲康 祝融 顓頊

前21世紀-前221年
1、政治家:鮑叔牙 比干 卞和 伯禽 蔡叔 觸龍 春申君 范雎 范蠡 公孫鞅 共伯和 勾踐 管寧 管叔 管仲 闔閭 狐偃 胡亥 姬辟方 姬昌 姬發 姬重耳 藺相如 柳下惠 平原君 秦襄公 蘇秦 伍子胥 蕭何 晏嬰 張儀 召公 周公旦 周穆王 紂 子產 子路 子駟 鄒忌
2、軍事家:白起 夫差 干將 公孫衍 廉頗 孟嘗君 龐涓 孫臏 田忌 吳起 信陵君 趙括 跖
3、哲學家:公孫龍 韓非 孔子 孟子 墨子 孫子 荀子 顏回 莊子 子我 鄒衍
4、經濟學家: 白丹
5、文學家:屈原 子夏
6、科技專家:百里奚 扁鵲
7、其他類名人:伯樂 伯夷 妲己 古公 後稷 後羿 毛遂 叔齊 泰伯 西施 豫讓 子貢

前221-220年
1、政治家:包拯 曹參 曹丕 晁錯 陳勝 單超 董宣 董卓 杜密 馮唐 扶蘇 漢成帝 漢景帝 漢文帝 漢武帝 漢宣帝 漢元帝 桓寬 皇甫嵩 黃皓 霍光 賈誼 孔光 嫪毐 李斯 劉邦 酈食其 劉表 盧植 呂不韋 呂雉 馬皇後 秦二世 秦宓 秦始皇 商鞅 司馬相如 司馬懿 蘇武 孫權 田橫 王莽 王允 王昭君 燕太子丹 張良 張騫 趙高 朱買臣
2、軍事家: 班超 鄧晨 竇固 樊噲 公孫瓚 關羽 韓信 黃巢 黃蓋 黃忠 霍去病 寇恂 樂毅 李廣 李陵 劉備 婁敬 魯肅 呂布 呂蒙 馬超 馬謖 蒙恬 孟獲 龐統 孫策 王翦
項伯 項梁 袁紹 袁術 張飛 趙雲 周瑜 諸葛亮
3、哲學家:董仲舒 老子 劉向 王充 子思
4、文學家:班婕妤 班昭 蔡文姬 蔡邕 梁鴻 阮籍 宋玉 王粲 揚雄
5、科技專家: 蔡倫 華佗 華陀 李冰 魯班 歐陽詢
6、宗教家:安世高
7、藝術家:桓譚 鍾繇 卓文君
8、歷史學家: 班彪 班固 范曄 司馬遷
9、其他名人:褒姒 陳圓圓 東方朔 甘羅 荊軻 孔融 呂後 孟姜 虞姬 趙飛燕

220-960年
1、政治家:安祿山 曹操 曹仁 長孫無忌 崔浩 董允 范長生 符堅 高力士 桓彝 蔣琬 李昂 李隆基 李世民 李林甫 司馬紹 司馬昭 松贊干布 隋煬帝 太平公主 陶侃 文成公主 武則天 蕭衍 孝文帝 謝安 庾冰
2、軍事家:柴榮 長孫晟 陳壽 鄧艾 房玄齡 郭子儀 何晏 桓沖 桓溫 姜維 李密 石冰 蘇峻 翟讓 鍾會 周處 祖逖
文學家:白居易 曹植 杜甫 杜牧 馮延巳 韓愈 桓玄 嵇康 李白 李商隱 李煜 酈道元 劉勰 陸機 駱賓王 石崇 陶潛 王建 王維 虞世南 張九齡
3、科技專家:皇甫謐
4、宗教家: 道安 法藏 法顯 佛圖澄 佛陀禪師 寒山、拾得 弘忍 懷海 懷素 慧可 慧能 慧遠 鑒真 寇謙之 神秀 釋道安 陶弘景 玄奘 圓照
5、藝術家:杜夔 褚遂良 顧愷之 柳公權 王羲之 王獻之 吳道子 顏真卿
6、其他類名人:介之推 楊玉環 周玘

960-1279年
1、政治家:蔡京 成吉思汗 范仲淹 寇準 梁太後 秦檜 文天祥 文彥博 宣仁太後 趙佶 趙匡胤
2、軍事家:狄青 韓世忠 宋江 王小波 岳飛 鍾相
3、哲學家:陸九淵 周敦頤 朱熹
4、文學家:李清照 陸游 蘇軾 王安石 辛棄疾
5、科技專家:畢升 程顥 程頤 沈括
6、宗教家:丘處機 宗杲
7、藝術家:蔡襄 法常 黃庭堅 燕肅 趙芾
8、歷史學家:司馬光

1279年-1368年
1、政治家:忽必烈 拖雷 元明宗 元憲宗
2、軍事家:伯顏 常遇春 陳友諒
3、文學家:關漢卿
4、科技專家:郭守敬 黃道婆
5、藝術家:王蒙

1368年-1644年
1、政治家:方孝孺 顧憲成 海瑞 黃子澄 李自成 宋濂 孫承宗 魏忠賢 嚴嵩 於謙 鄭和 朱元璋
2、軍事家:鄧子龍 馮勝 戚繼光 吳三桂 袁崇煥 張獻忠
3、哲學家:王夫之
4、文學家:羅貫中 施耐庵 湯顯祖 吳承恩 徐霞客 祝允明
5、科技專家:李時珍 徐光啟
6、宗教家:班禪喇嘛 達賴喇嘛 達賴三世 宗喀巴
7、藝術家:董其昌 柳敬亭 沈周 宋珏 唐寅 文徵明
8、歷史學家:談遷

1644年-1911年
1、政治家:慈禧太後 多鐸 多爾袞 額爾金 福臨 光緒皇帝 和珅 皇太極 黃宗漢 黃遵憲 康熙 廖仲愷 林覺民 林則徐 努爾哈赤 乾隆 清太宗 秋瑾 沈葆楨 宋教仁 索額圖 譚嗣同 陶成章 同治 翁同龢 雍正 喻培倫 曾國藩 張百熙 張之洞 鄒容 左宗棠
2、軍事家:噶爾丹 洪秀全 黎元洪 李鴻章 林鳳祥 石達開
3、哲學家:龔自珍 顧炎武 黃宗羲 章學誠
4、文學家:曹雪芹 曹寅 高鶚 紀昀 金聖嘆 林紓 蒲松齡 沈德潛 袁枚 章士釗
5、宗教家:呂留良
6、藝術家:弘仁 華岩 孔尚任 李漁 茅以升 虛谷 徐白齋
7、歷史家:畢沅
8、其他類名人:董鄂妃

1912年 ---
1、政治家:包惠僧 蔡元培 陳伯堅 陳獨秀 陳少白 鄧小平 董建華 何香凝 胡漢民 黃復生 黃興 蔣介石 孔祥熙 李大釗 梁啟超 毛澤東 溥儀 喬冠華 沈鑄 宋慶齡 孫武 孫中山 陶百川 葉公超 於右任 袁世凱 張道藩 章炳麟 章孝嚴 趙一荻 周恩來
2、軍事家: 白崇禧 蔡鍔 陳伯鈞 陳誠 陳賡 董其武 郭化若 何應欽 賀炳炎 賀龍 梁從學 劉伯承 羅盛教 彭德懷 彭紹輝 王震 徐向前 葉劍英 張學良 鄭成功 朱德
哲學家:馮友蘭 康有為 樓宇烈 龐朴 任繼愈 嚴復 葉朗 張岱年 周國平
3、經濟家:董輔礽 辜振甫 郭炳湘 李寶田 李嘉誠 厲以寧 柳傳志 龍永圖 容顯 吳敬璉 徐柏園 徐光前
4、文學家:柏楊 曹禺 岑凱倫 查良鏞 丁玲 洪升 胡適 季羨林 老舍 李敖 梁實秋 劉半農 劉夢溪 龍應台 龍瑛宗 魯迅 茅盾 三毛 王國維 王朔 西西 席慕蓉 夏衍 許地山 許廣平 餘光中 郁達夫 袁曉園 袁行霈 張曉風 趙樹理 周汝昌 周作人
5、科技專家: 何祚庥 華羅庚 李四光 梁思成 錢學森 蘇步青 謝希德 嚴濟慈 袁隆平 詹天佑 招顯 竺可楨
宗教家:達賴活佛 班禪·確吉堅贊 弘一 太虛 虛雲 圓瑛
6、藝術家:白楊 卞祖善 才旦卓瑪 蔡志忠 常香玉 陳道明 陳強 程硯秋 崔健 達式常 鄧麗筠 耿其昌 鞏俐 關山月 韓非 胡蝶 華君武 華彥鈞 黃健中 李默然 李小龍 李媛媛 利智 梁朝偉 劉寶瑞 劉德華 梅蘭芳 聶耳 齊白石 啟功 喬羽 秦漢 阮玲玉 尚小雲 盛中國 施光南 王洛賓 魏明倫 奚秀蘭 冼星海 蕭珩 新鳳霞 徐悲鴻 徐小鳳 嚴鳳英 楊麗萍 英若誠 於魁智 於是之 張大千 張國榮 張笑天 張學友 趙麗蓉 鄭小瑛 周潤發 周小燕 周信芳 周璇 朱家溍
7、歷史學家:陳寅恪 賈蘭坡 王曉波 徐邦達
8、其他類名人:章孝慈 鄒韜奮

❺ 石鼓書院名字的來歷

石鼓書院,位於湖南省中南重要城市衡陽市石鼓區石鼓山,是湖湘文化發源地和湖南第一勝地,始建於唐元和五年(公元810年),迄今已有1200餘年歷史。

❻ 宋代石鼓書院的歷史

石鼓書院始建於唐元和五年(公元810年),迄今已有1200年的歷史。原址在衡陽石鼓山,時衡州名士李寬在石鼓山尋真觀旁結廬讀書,宋至道三年(公元997年),邑人李士真拓展其院,作為衡州學者講學之所。二年(公元1035年),朝廷賜額「石鼓書院」,遂與睢陽、白鹿洞、嶽麓書院並稱全國四大書院。書院主要建築有武候祠、李忠節公祠、大觀樓、七賢祠、敬業堂、合江亭。1944年7月,石鼓書院在衡陽保衛戰中毀於日軍炮火。2008年當地政府仿照清代石鼓書院格局重建了石鼓書院。

石鼓書院為中國四大書院之首,位於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湖南省第二大城市——衡陽市石鼓區,海拔69米,面積4000平方米。

石鼓書院立有高約兩米石鼓。晉時庚仲初《觀石鼓書》雲:「鳴石含潛響,雷駭震九天。」北魏酈道元《水經注》則載:「具有石鼓高六尺,湘水所經,鼓鳴則有兵革之事。」石鼓山峻峭挺拔,風景奇異,歷有湖南第一名勝之稱。

名城衡陽人文薈萃,石鼓文脈綿延千年。石鼓書院是一座歷經唐、宋、元、明、清、民國六朝的千年學府,書院屢經擴建修葺,蘇軾、周敦頤、朱熹、張栻、程洵、鄭向、湛若水、葉釗、鄒守益、茅坤、曠敏本、趙大洲、林學易、王敬所、蔡汝南、胡東山、李同野、羅近隱、王闓運、曾熙等人在此執教,在衡陽培育了王居仁、夏汝弼、管嗣裘、鄒統魯、朱炳如、伍定相、曾朝節、陳宗契、王夫之、曾國藩、彭玉麟、彭述、楊度、齊白石等一大批對中國歷史產生重大影響的名人。羅含、酈道元、齊映、宇文炫、杜甫、呂溫、韓愈、柳宗元、劉禹錫、范成大、辛棄疾、文天祥、徐霞客等接踵至此,或講學授徒,或賦詩作記,或題壁刻碑,或尋幽攬勝,其狀蔚為壯觀。

❼ 石鼓書院的歷史評價

《石鼓書院》
宋 范成大
古磴浮滄渚,新篁鎖碧蘿。
要津山獨立,巨壑水同波。
俎豆彌天肅,衣冠盛事多。
地靈鍾俊傑,寧但拾懦科.
《石鼓動書院懷古》
清 劉正心
郁蔥青翠護層陰,仙洞危樓半出林。
萬戶曉煙明夾岸,兩江流水抱孤岑。
夏王未剖金泥跡,蜀相堅依玉壘心。
千頃波瀾誰作砥,蒼茫入望古猶今。
《舟夜過石鼓書院》
清李穩
石鼓空清似鏡中,亭台漣漪畫橋東。
一團山影江邊綠,幾處燈光樹里紅。
賣酒船逢前度雨,讀書聲送隔樓風。
孤篷日夕天涯內,高詠帆檣起夜龍。
《石鼓山》
清 曠大中
攬勝到衡州,應輸石鼓幽。
鼉梁懸七隧,虎踞瞰雙流。
北望長安遠,南來吾道悠。
會偕仙洞侶,聯步入瀛洲。
《游石鼓書院謁七賢祠》
清 岳宏譽
山形如鼓峙江邊,舊有朱陵洞口仙。
勝地蒸湘山水合,真儒唐宋七賢傳。
雲中雁寺國青嶂,村裡虹橋隱畫船。
千載淵源勤仰止,登樓一望意悠然。
《石鼓書院》
清 陶易
曠代儒風喜未頹,一時講院盡英才。
雙流環繞宮牆肅,喬木陰森士氣培。
祀典已崇新俎豆,詩篇長煥舊亭台。
自今游屐休嫌擾,綠竹西溪一徑開
七律·游石鼓書院登大觀樓遠眺
李祚忠
邁步石橋過禹亭,大觀樓上感秋清。
山分半嶂來衡岳,水匯三江去洞庭。
廣廈高閣爭聳起,華車錦舫競通行。
重修書院傳文化,呼喚科學創太平!
七律·生態衡陽
李祚忠
石鼓樓觀三水洪,岳屏回雁兩峰蔥。
西湖夏放蓮花粉,東島春開桃瓣紅。
青草橋頭銀杏茂,黃茶嶺上玉蘭榮。
長街樹綠蔭遮地,廣場葩妍馥漫空!
七絕·題石鼓書院
李祚忠

山如石鼓響千年,書院門開國內先。
今日名家欣又至,猶傳文化壯人間!

形如石鼓行如艦,威起蒸湘震世間。
書院講學今又繼,千年文脈永通連! 學貫九流,匯此地人文法海;
秀開百粵,看群賢事業名山。
【左宗棠題石鼓書院 】
此真凈綠唾不可;
我實薄才歌奈何。
【阮元題衡州石鼓書院聯 】
不許岳雲封古洞;
但願江月認殘碑。
【范研雲 題石鼓書院合江亭】
修名千佛上;
至味五經中。
【石鼓書院二門宋至道年間重建】
願分華山一半席;
安得廣廈千萬間。
【李鎬題衡州石鼓書院留待軒】
廣廈構眾材,報道蛟龍騰浪去; 兩水夾明鏡,合信風月入亭來。
【祝澹溪 題石鼓書院】
心遠地自偏,問草廬是耶非耶,此處想見當日;
江流石不轉,睹秋水來者逝者,伊人宛在中央。
【范鶴年題衡州石鼓書院武侯祠】
是七二峰雄峻所鍾,看砥柱中流,但莫賞青草煙痕,朱陵石跡;
溯卅六灣波濤而上,聽鼓角午夜,應不減船山燈影,嶽麓書聲。
【周延俊題衡州石鼓書院大門】 四大書院、六大書院、八大書院說
1、宋末馬端臨《文獻通考》中《學校考》宋初四大書院說:
石鼓書院,金山書院,嶽麓書院,徂徠書院。
此說法沒有爭議。范成大《驂鸞錄》和清代全祖望均贊同,朱熹《石鼓書院記》:「若此山,若嶽麓、若白鹿洞之類是也」。天下四大書院的來源最早是宋馬端臨的《文獻通考》卷47,並指出嵩陽後來無聞,後來的歷史學家皆以《文獻通考》為據。
2、北宋六大書院說:
石鼓書院,應天府書院,嶽麓書院,白鹿洞書院,嵩陽書院,茅山書院。
中華民國時期盛朗西、陳登原《中國書院制度》
3、北宋八大書院說:
石鼓書院,應天書院,嶽麓書院,白鹿洞書院,嵩陽書院,茅山書院,龍門書院,徂徠書院
南宋詩人范成大推舉,民國陳登原《國史舊聞》

❽ 石鼓書院的發展史

石鼓書院為宋代四大書院之首,湖湘文化發祥地,鼎盛千年,名噪朝野,在中國書院史、教育史、文化史上享有極高的地位。正所謂「石出蒸湘攻錯玉,鼓響衡陽岳震南天」!1944年7月,石鼓書院在衡陽保衛戰中毀於日寇炮火。2006年6月,衡陽市人民政府重修石鼓書院。 宋代太平興國2年(978),宋太宗趙匡義賜「石鼓書院」匾額,宋至道3年(997),衡州郡人李士真在石鼓書院內開堂講學、廣招弟子,使石鼓書院成為正式的書院。宋仁宗景祐2年(1035),任集賢殿校理之職的劉沆,在衡州任知府,將石鼓書院的故事上報給皇帝,宋仁宗賜額「石鼓書院」。石鼓書院兩度被宋朝皇帝「賜額」,而步入石鼓書院的「鼎盛」時期,成為當時與睢陽(又名應天府書院)、嶽麓書院白鹿洞齊名的全國著名的四大書院之首。當時全國許多名流都至此講學;如文學家蘇軾、理學鼻祖周敦頤等……。孝宗淳熙14年(1187)理學大師朱熹、張栻在此講學,朱熹作《石鼓書院記》;張栻在亭中立碑,親書韓愈《合江亭》詩和《石鼓書院記》,後人將此鐫製成石碑,置於石鼓書院內,名曰「三絕碑」。
宋仁宗慶歷4年(1044)石鼓書院成為衡州路的官辦學府,有正式教授1人,主要「以經術教導」學生。度宗咸淳10年(1274年)正月,湖南提刑使、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駐衡州時,作詩《合江亭》:「天上名鶉尾,人間說虎頭。春風千萬曲,合水兩三洲。……」;諄照十二年(1185),部使者潘田青(作疇)就原址建屋數間,南宋開慶元年(1259),書院毀於兵火。景定元年(1260)提刑使俞琰(一作俞炎)命山長李訪「掃地更新」,「盡復舊觀」,增闢園圃,仰高樓,取明德新民文章,為諸生丕揚其義,絕響再聞,士風作振」。提刑黃斡又置田35畝,「以贍生徒」。宋末著名音樂家郭沔曾寄居住石鼓山上,泛舟於湘江上,創作出「瀟湘水雲(霧)」這首著名的琴曲。 清順治14年(1657)經略大臣洪承疇,將石鼓書院作為大清軍事指揮所。同年偏沅巡撫袁廓宇上奏清庭,申請重建石鼓書院,衡陽縣知縣余天溥具體負責修復工程。此時,山上建有合江亭、禹王碑、武侯祠、大觀樓、會講堂、忠節祠、七賢祠等建築。石鼓書院為清政府允許恢復的第一家書院,這一時期,書院科舉化,石鼓書院成為傳授舉業、培養科舉人才的基地。
康熙七年(1668),衡州知府張奇勛擴建號舍20餘間,「拔衡士之雋者肄業其中,……每月試之,士風最盛」。二十八年,知府崔鳴捐俸「增其所未備」。時七賢祠、仰高、大觀二樓,敬業堂、留待軒、浩然台、合江亭及東西齋房等「煥然巨觀」。山長多一時之選,如陳士雅、余廷松、林學易皆湖南名進士,然所援多為科舉之業。
咸豐3年(1853)9月~咸豐4年正月(1854),曾國藩、彭玉麟在衡州創建湘軍水師,駐石鼓,石鼓書院附近的水面成為中國近代海軍的搖籃。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石鼓書院改為衡陽官立中學堂,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改為湖南南路師范學堂;民國時期,相繼改為「衡郡女子職業學校」和「湖南省立第三師范學校」(湖南三師),後由於石鼓山無法滿足新型學校要求,學校被遷移至金鰲山;此時,石鼓書院便成為供人游覽、祈祀的風景文化名勝。 1964年,中共中央中南局第一書記陶鑄來衡陽視察時,要求恢復衡陽的名勝古跡,諸如石鼓書院、回雁峰等。當時的市委市政府限於歷史條件,僅培植了樹木花圃,建以亭榭,在廢墟上建了一座石鼓公園,無法恢復當時的建築和陳列。
1998年,國家郵政部發行「古代書院」即宋代四大書院郵票時,事先曾來石鼓書院實地考察,終因只見山石、不見書院而以河南登封嵩陽書院代之。
2006年6月,衡陽市人民政府重修石鼓書院。按修舊如舊的原則 ,恢復了書院講學、藏書、祭祀三大功能。整個建築群為白牆黛瓦深色柱,莊重、古樸、典雅。布局為中軸對稱,院內布置了禹碑亭、山門、書舍、武侯祠、李忠節公祠、大觀樓、合江亭,並舉辦「千年學府,石鼓勝跡」陳列,展示石鼓書院 的歷史風貌、文化沉澱和驕人業績,再現千年學府雄姿。
2009年11月15日,中國郵政集團在衡陽市石鼓廣場向全國發行《古代書院》特種郵票,石鼓書院登上「國家名片」 。
2013年12月12日,國際戰略學和國家安全學專家羅援少將做客石鼓書院大講堂。
2014年4月21日,兩岸作家湖湘文化行采風團來到了中國四大書院之首--石鼓書院 ,細細地品讀了千年學府所積淀下的歷史文化。
2014年5月20日,湖南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徐守盛考察石鼓書院 時,盛贊衡陽文化厚重,「三水匯流」得天獨厚。
2014年5月22日,全國政協常委、文史和學習委員會主任,中宣部副部長、國家廣電總局局長王太華率領全國政協常委、文史和學習委員會副主任,中央政研室主任方立,全國政協常委、文史和學習委員會副主任,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主任龍新民等全國政協文史和學習委員會調研組踏訪石鼓書院,觸摸湖湘底蘊,盛贊衡陽文化厚重。

閱讀全文

與石鼓書院傑出的歷史人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