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名人故事 > 大秦歷史人物關系

大秦歷史人物關系

發布時間:2021-03-04 14:12:17

㈠ 大秦皇帝列表及皇後

1、秦始皇(前259年—前210年),嬴姓,趙氏,名政,又名趙正(政)、秦政,或稱祖龍,秦莊襄王之子。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戰略家、改革家,完成華夏大一統的鐵腕政治人物,也是中國第一個稱皇帝的君主。妻妾:後宮史料未記載。

2、胡亥(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07年),嬴姓,趙氏,名胡亥,秦始皇第十八子,公子扶蘇之弟,秦朝第二位皇帝,即秦二世,亦稱二世皇帝,公元前210年―公元前207年在位。妻妾:後宮史料未記載。

3、子嬰(?-前206),即秦三世,嬴姓,名子嬰或嬰,秦朝最後一位統治者,在位46天。初稱皇帝,後改稱秦王,史稱秦王子嬰。沒有後妃。

(1)大秦歷史人物關系擴展閱讀:

秦朝在中央設三公九卿,管理國家大事;地方上廢除分封制,代以郡縣制;實行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對外北擊匈奴,南征百越,築長城以拒外敵,鑿靈渠以通水系。中央集權制度的建立,奠定中國2000餘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奠定中國大一統王朝的統治基礎,故稱「百代都行秦政法」。

秦朝結束了自春秋戰國以來五百年來諸侯分裂割據的局面,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多民族共融的中央集權制國家。 對中國歷史產生了深遠影響。前210年,秦始皇巡遊途中病死於沙丘(今河北省廣宗縣西北)。其子胡亥即位,為秦二世。秦王朝雖在歷史上擁有巨大影響,但濫用民力,統一僅十餘年。前209年,陳勝、吳廣斬木為兵,揭竿而起,天下響應,劉邦、項羽起兵江淮共抗秦。前207年,秦亡。

㈡ 大秦帝國和羋月傳中的人物關系哪個才是真實歷史

首先都是有小說改編的。小說是以刻畫人物形象為中心,通過完整的故事情節和環境描寫來反映社會生活的文學體裁。
至於真實性,大秦帝國與歷史有幾分相似,而羋月傳純屬胡編亂造

㈢ 秦朝的歷史人物

秦始皇(前259~前),中國統一的秦王朝的開國皇帝。嬴姓,名政。13歲即王位,39歲稱帝。戰國末年,秦國實力最強,已具備統一東方六國的條件。秦王政初即位時國政為相國呂不韋所把持。公元前238年,他親理國事,免除呂不韋的相職,並任用尉繚、李斯等人。自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後滅韓、魏、楚、燕、趙、齊六國,終於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國家--秦朝。
秦王政創立了「皇帝」的尊號,自稱始皇帝。隨後,他在全國范圍內廢除分封制,代以郡縣制,建立自中央直至郡縣的一整套官僚機構。在經濟上以商鞅所制定的度量衡為標准統一全國的度量衡制度,統一全國幣制。為發展全國水陸交通,又實行「車同軌」,開鑿溝通湘江和灕江的靈渠.在文化思想方面,以秦國通行的文字為基礎制定小篆,頒行全國。始皇三十四年,下令銷毀民間所藏《詩》、《書》、百家語,禁止私學。隨後因求仙葯的侯生、盧生逃亡,牽連儒生、方士四百餘人,而將其全部坑殺於咸陽。軍事上派蒙恬率兵出擊匈奴,還把戰國時秦、趙、燕三國北邊的長城連結起來,修築西起臨洮(今甘肅岷縣)東至遼東的萬里長城。秦始皇在統一六國之後,修建豪華的阿房宮和驪山墓,先後進行五次大規模的巡遊等等,耗費了巨大的財力和人力,加深了人民的苦難。三十七年,秦始皇病死。秦二世胡亥即位後不久,即爆發陳勝、吳廣領導的農民大起義。秦朝滅亡。

=====================================================
李斯,秦朝大臣。原為楚國人,後入秦為客卿。以《諫逐客》一文為秦王政所賞識,由廷尉而至丞相。後來他先後向秦始皇建議實行郡縣制,廢除分封制,建立焚書,並大力主張「明法度,定律令」,並在統一文字方面做出突出貢獻。但他在秦始皇實行嚴刑峻法方面也充當了幫凶。秦始皇死後,中宦官趙高的圈套,參與宮廷政變,使秦二世上台,最後死於權力爭奪,被趙高殺害。

======================================================
王翦,秦國著名的將領。王翦年少時喜好兵法,後來為秦王政攻打趙、燕和楚三國,戰績彪炳。秦王政曾問王翦和大將李信,攻打楚國要多少兵馬?李信認為二十萬就足夠了,王翦卻說非六十萬不可。秦始皇聽後說:「王將軍已經老了,李將軍果然勇猛。」之後秦始皇便給了李信二十萬大軍去攻打楚國。王翦也因此稱病而告老還鄉。後來李信攻楚失敗,秦始皇便親自趕赴頻陽向王翦謝罪,答應給王翦六十萬大軍攻楚,王翦才重新掛帥上陣。 王翦代替李信後,巧用兵法,用了一年的時間就攻佔了楚國的城邑,並俘虜了楚王,殺死了項燕(一說項燕自殺)。後來王翦又帶兵南征百越,立下了大功,被封為「武成侯」

=====================================================
蒙恬,秦朝大將。一家受到秦政府重用。自祖父始連續三代為秦大將,為秦統一發揮了重要作用。匈奴是我國古代北方游牧民族,長期以來在蒙古高原逐水草而居。戰國末年,匈奴產生第一個首領頭曼單於(相當於國王),並乘戰亂佔領河套地區。秦滅六國後,派大將蒙恬北伐匈奴,奪取河套地區,長年率兵30萬眾戍北邊,主持修築長城。後為趙高陷害,被秦二世賜死。

======================================================

尉繚(?—?) 魏國大梁人。姓氏不詳,只因曾為秦國國尉(主管軍事),後人稱其為「尉繚」。著名的軍事理論家、游說家。傳說尉繚曾拜鬼穀子為師,學成後隱居山林。後為魏惠王招用。秦王政十年(前237年)入秦游說,為秦所用。收買六國高官重臣的外交手段是他所提出來的。嬴政對尉繚的才智十分賞識,甚至在服裝飲食等方面,讓他和自己享有同等的待遇。然而尉繚對嬴政的評價卻並不高,他對嬴政的評價是「蜂準長目、鷙鳥膺、豺聲」「少恩而虎狼心。」尉繚著有《尉繚子》一書,共24篇。表述了他對戰爭的各種看法。

還有:::
秦始皇
呂不韋
嫪毐
李斯
尉繚子
蒙恬
趙高
扶蘇
胡亥
子嬰
陳勝
吳廣
項羽
劉邦
蕭何
韓信
張良
呂後

㈣ 大秦帝國的人物解讀

人物:秦惠文王時期秦國丞相 姓名:張儀
劇中關系:秦惠王時期秦國丞相,蘇萱丈夫。(張儀和犀首是合縱連橫的主要對手。)
史實:張儀是魏國公族支庶子弟,學成之後游說諸侯。秦惠文王更元三年(周顯王四十七年,前322年),張儀相魏。公孫衍取得韓國的支持,代張儀為魏相。張儀不為魏惠王所用,後投奔楚國,任楚國相國昭陽的門下客。曾經同楚國的相國共飲。後來楚相丟了一塊璧(相傳為和氏璧),楚相下人認為張儀「儀貧無行」,必是張儀所為,打了他數百下。張儀不服,楚相放了他。
後來秦國重用張儀,勸說各國幫助秦國進攻其它的弱國,史稱「連橫」,這時公孫衍離開秦國而入魏國,向魏王推銷「合縱」。前318年公孫衍發起魏、趙、韓、燕、楚「五國伐秦」之舉,以楚懷王為縱長,又游說義渠攻打秦國,大敗秦軍於李伯。但在函谷關一戰失利,五國紛紛退兵。秦惠文王更元十四年(前311年),秦惠王卒,其子秦武王即位。武王素與張儀有隙。武王元年(前310年),張儀離開秦國,前往魏國,是年五月卒於魏。
劇中:張儀入秦前,曾游歷列國,並在楚國蒙楚相冤屈受笞,險些致死。期間,他對戰國格局及未來消長之勢已瞭然於胸。
張儀肩負天下大任,胸藏治國良策,懷抱著非我莫屬的氣概入秦。幾番周折後,秦君嬴駟委以重任。此後,犀首始布局合縱攻秦。張儀臨危受命,使楚盟姻,又使魏小舍大得,憑他機敏心智和如簧巧舌,化聚勢為無形。破解了犀首第一次合縱之舉。
龍門相王,是張儀一手操盤。此番相王大會,雖大長秦國和秦惠文王氣勢,也因為魏、齊、韓受辱而遭致犀首重啟合縱圍秦之禍端。雖秦惠文王始終全力相挺,但張儀的作為引起非議。張儀以後言行都如在刀鋒上行走。
張儀是開創戰國風雲邦交的縱橫大家。他一次次憑縱橫捭闔大才,時而避險,時而險中求勝;翻雲覆雨,機變無窮,他一次次以邦交手腕化解戰雲密布的軍事斗爭,直到遇到難以避免的戰爭時,他也能協助秦惠文王,擊退五國攻秦的險局。
邦交斗爭如戰爭,主事者機變無常。張儀第三次使楚先允諾讓商於之地六百里又改口為六里,成為後來史家熱議話題。張儀為人亦庄亦諧,使楚許地是諧在前,庄在後。秦楚大戰前張儀毅然再次使楚,頗有「壯士一去兮不復還」之悲壯氣勢。張子亦有庄嚴時矣!
張儀性格亦庄亦諧,在他的感情生活中也是如此。跟蘇宣,諧也,跟姬狐,庄也。張儀送姬狐嫁燕,非張子大庄嚴之舉呼! 人物:魏國丞相姓名:惠施劇中關系:魏惠王時期魏國丞相
史實:(約前370年-前310年)是戰國時期的一位政治家、辯客和哲學家。惠施是宋國人,但他最主要的行政地區是魏國,惠施是合縱抗秦的最主要的組織人和支持者。他主張魏、齊和楚聯合起來對抗秦國。魏惠王在位時,惠施因為與張儀不和而被驅逐出魏國,他首先到楚國,後來回到家鄉宋國,並在那裡與莊子成為朋友。魏惠王死後,張儀失寵,惠施回到魏國。作為合縱的組織人,他在當時各個國家裡都享有很高的聲譽。他因此經常為外交事務被魏王派到其它國家。
惠施的著作沒有能夠流傳下來,因此他的哲學思想只有通過其他人的轉述而為後人所知。其中最重要的是他的朋友莊子在其著作中提到他的思想。最主要有他的「歷物十事」。他主張廣泛地分析世界上的事物來從中總結出世界的規律,將事物相對面誇大,否定事物本身的穩定性,不承認具體事物的特點。和公孫龍同屬詭辯學中的代表人物,是合同異學說的創始人。除《莊子》外,《荀子》、《韓非子》、《呂氏春秋》等書中也有對他作為和言論的記載。
劇中:一代大儒,魏國權相。公私分明,心無私謀。無奈與大才張儀同處一時,便顯捉襟見肘,屢屢敗北。然則其思想千古流傳,與莊子之生死情誼,至今令人感懷。 人物:楚國令尹姓名:昭陽 劇中關系:楚懷王時楚國令尹,羋原老師,誣告張儀竊玉之人。
史實:昭陽將軍,為楚國令尹、上柱國(戰國時楚國所設官名,原為保衛國都之官。後楚國的最高武官,也稱上柱國。其地位僅次於令尹這個相當於丞相的楚國最高官職)。楚威王六年(公元前334年),昭陽率兵攻打越國,殺死越國國君無疆,使興化一帶並入楚國。楚懷王六年(公元前323年),昭陽又率兵攻打魏國,得襄陵(今河南睢縣)等八邑,此戰在古代軍事史上影響頗大,稱「楚魏襄陵之戰」,威震齊、燕、趙、魏、秦、韓六國。為此,楚懷王將傳國之寶「和氏璧」賜給昭陽,又將「古勃海之地」(即興化一帶)封為昭陽食邑。此後不久,昭陽在封地病死。為表彰他的戰功,楚烈王便以周穆王「八駿」之一,美稱為「山子」的良馬名為謚號,賜給昭陽,故後人稱昭陽為「山子府君」,供奉他的廟宇稱之為「山子廟」,他所葬的地方為「山子村」,意在贊美和紀念這位楚國良將。
劇中:楚國重臣,愛國,厭戰,為捍衛自己在朝中地位反對羋原變法,但又冀望屈原能承其志,捍衛楚室。幫助後因楚廷奸臣陷害失寵於楚懷王,無奈告老還鄉。 人物:齊國丞相 姓名:田嬰劇中關系:齊威王時齊國丞相,孟嘗君田文之父。
史實:戰國時齊國宗室大臣。齊威王少子,田文(孟嘗君)之父。初為齊將,參與馬陵(今山東范縣西南)之役,立有戰功。旋擢任為相,主管一國上計,弄權行私,財富驕溢。初封彭城(今江蘇徐州),繼改封於薛(今山東滕州東南),自營城郭宗廟,結交豪民,收納逋犯,威逼主上,稱薛公,號靖郭君(一作靜郭君)。
劇中:齊國丞相,劇中沒有太多戲份。無具體事跡。 人物:燕國丞相 姓名:子之劇中關系:燕國丞相,後篡位與燕太子平爭奪王位。
史實:子之(?-前314年),戰國時燕宰相,曾接受燕王噲的禪讓成為燕王。後齊國發兵攻燕,子之被齊兵殺死,剁成肉醬。
劇中:篡奪王位,於太子平在爭奪王位的斗爭中殺死太子平,後被燕國子民殺死,剁成肉醬。
人物:羋八子(宣太後)。演員:寧靜
細數《大秦帝國》之《縱橫》中的女子,在同樣的歷史背景與不同的生存環境中,她們演繹出了不同的人物命運,折射出了不同的歷史背景。而該劇也因為有了她們的裝點,頓時添了幾分色彩,多出幾分情意,讓觀眾在領略大秦歷史、大秦文化與大秦文明的同時,更加能夠感受到電視劇中所傳遞出的真切情感。
史實:宣太後(?-前265年),羋姓,或稱秦宣太後,出身楚國,為秦國相穰侯魏冉之異父姊、後為秦惠文王妃,生子秦昭襄王。宣太後起初是惠文王的妃子,稱羋八子。惠文王死後,由惠文王後所生的秦武王即位。武王在位三年薨逝,由武王之弟,也就是羋八子所生的公子稷即位,即秦昭襄王。羋八子因此成為王太後,從此開始了長達四十一年的臨朝稱制。秦昭襄王四十一年(前266年),秦昭襄王任用范雎為相,驅逐宣太後的異父弟魏冉及其黨,宣太後始失勢,甚至被范雎廢去王太後之位,次年(前265年)十月,宣太後逝世,葬於芷陽酈山,謚號宣。
劇中:此次寧靜飾演的羋八子,是一位性格鮮明、敢愛敢恨的傳奇女子。從鄉野中天真爛漫的小丫頭到宮廷中的鐵腕女政治家,一路成長的羋八子「話很糙、很猛,但女人味十足」。
楚女羋八子與落難王子義渠駭相愛,義渠駭被王叔找到,要接回草原,羋八子慫恿其逃走未果,義渠駭被其王叔挾持回了草原。羋八子在雲夢澤為義渠駭生了一兒子,取名羋琰。
張儀被誣竊玉遭毒打棄於荒野,後得羋八子相救,為報羋八子救命之恩許諾助羋八子嫁入王室。後來張儀入秦,急於在秦惠文君那裡立功,便為了對付六國的「合縱」,而出了個「連橫」——「聯楚」——的點子;而要「聯楚」,最好的辦法,就是「聯姻」。張儀便推薦羋八子,將羋八子迎入秦宮。自此窺見宮廷之險惡,國政之冷酷。這讓她從不諳政事走到逐權奪勢,血腥無情。
劇中關系:嬴駟的妃子,嬴稷的母親,義渠駭的情人
人物:魏紓(秦惠文後)。演員:傅淼
史實:秦惠王四年(公元前334年),魏紓來到秦國與秦惠文王聯姻,時稱魏夫人。秦惠王九年(公元前329年),魏夫人為秦惠文王生下一子。時值秦惠王正在全力打通中原之路,於是為此子取名為盪,寄予了稱霸中原、盪平天下的厚望。
秦惠王十四年(公元前311年),秦惠王卒,其子盪繼承王位,史為秦武王。本來母以子貴的惠文後至此便可以高枕無憂的安享晚年,但因其子喜好跟人比角力,即位後也絲毫不改,還將大力士任鄙、烏獲、孟說等人皆封做大官。
秦武王四年(公元前307年),秦武王派樗里疾率領百輛戰車到達周王城(今河南省洛陽市王城公園附近),周赧王派士兵列隊迎接,姿態十分恭敬。同年八月,秦武王也到達周王城,並與孟說比賽舉龍紋赤鼎。西漢時的西楚霸王力撥山兮的下場凄慘,秦武王力舉鼎兮的下場更是慘得立竿見影。就在秦武王將大鼎剛舉過頭時,結果大鼎壓將下來,致使他脛骨斷裂而亡。因他沒有子嗣,其兄弟紛紛參與爭奪王位,惠文後則支持秦惠王的庶子公子壯為嗣,但趙武靈王派代郡郡相趙固迎立在燕國當人質的秦武王之弟公子稷回秦國繼位,史為秦昭襄王。孟說則因慫恿秦武王舉鼎被誅滅三族。秦武王死後葬於永陵。
秦昭襄王二年(公元前305年),惠文後及公子壯被誅殺。
傅淼此次出演美麗端莊、聰慧寬厚的傳奇女子惠文後魏紓,用細膩妥帖的表演完美展現出惠文後的隱忍與堅毅,又將刺殺前的忐忑、無措與對秦王情愫漸生的不舍演繹得絲絲入扣。在一個男權當道的時代,女人,特別是美女往往成為權力的犧牲品,但傅淼此次演繹溫婉悲情的女子,卻留下的不僅僅是美艷的背影,還有對她不平凡一生的哀嘆與回味。
秦惠文王和魏紓可謂一見鍾情,但在新婚之夜卻遭到了魏紓刺殺。雖然盛怒的秦惠文君最終寬恕了魏紓,可是,他們之間在心理上卻留下了永久的障礙。所以讓他們成了近在咫尺,卻遠在天邊的兩人,魏紓也因此為情一生都活在矛盾的囚籠里。
劇中關系:秦惠文王嬴駟的原配夫人、嬴盪的母親、嬴壯和羋琰的養母
人物:蘇萱。演員:楊紫嫣
史實:杜撰人物。
劇中:蘇萱不是一個普通女子,身上有一股子韌勁,無怨無悔地輔佐心愛男人張儀,在其困難落魄的時候照顧他,替他出謀劃策,是個有勇有謀的奇女子。
劇中關系:宣蘇客棧老闆。人物:姬狐。演員:王笛
史實:杜撰人物。劇中:姬狐的人生經歷很是豐富,從周室的公主破落為山賊的頭領,再到後來為了保護張儀平安回到秦國(喻恩泰飾演)遠嫁燕國成為太子妃,大起大落的人生跨度長達數十年之久。貴為周室公主,卻落草為寇。對張儀暗生情愫,怎奈落花有意,流水當時無情。相見於江湖,亦是相望於江湖。
劇中關系:周室公主、燕國太子妃、張儀的情人。
人物:鄭袖。演員:張璇
劇中關系:楚懷王寵姬
劇中:美貌驚世,貪欲亂國。推崇屈子之才,厭惡其變法之志。楚之媚,亦是楚之禍。
史實:鄭袖姿色艷美且善妒,性格聰慧狡黠,陰險惡毒,極有心計,深得楚懷王的寵愛,並產下兩子一女。一日,魏王送給楚懷王一名美女魏美人,楚懷王視魏美人為寵妃,鄭袖因此而失寵。這立即引起了鄭袖的嫉妒,於是她便想了一個毒計,來陷害魏美人。有天鄭袖告訴魏美人楚王不喜歡她的鼻子,於是魏美人見到楚王都要掩著鼻子。後楚王問鄭袖道:「美人見寡人輒掩鼻,何也?」鄭袖答道:「嫌大王體臭,故惡聞之。」楚王大怒,命割除魏美人之鼻,袖遂專寵。傳說中,鄭袖迷戀三閭大夫屈原而不得遂誣告屈原,令懷王疏遠之,將之發配漢北,屈原終身鬱郁不得志。鄭袖還干預朝政,收受賄賂,放走張儀,令楚國終至「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於秦,為天下笑。」
人物:犀首。演員:姚櫓。史實:公孫衍,魏之陰晉(今陝西省華陰市東)人。公孫衍於秦惠文王五年(公元前333年)在秦,為大良造(秦孝公時為秦國國內最高官職,掌握軍政大權。秦惠文王之後為爵名,位列二十等軍功爵制第十六位),後居魏。戰國時期縱橫學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主張諸國合縱抗秦。
劇中:不堪魏惠王所為,棄暗投明。在秦惠文王的誠懇請求下追隨於秦。先為秦將,後掛六國相印。有經緯之才,亦有刀兵之威。以天下為棋盤,列國為棋子。與張儀為一時雙驕。
人物:嬴華。演員:荊浩。史實:歷史上稱公子華,即秦惠文王嬴駟的兒子之一,(又說嬴虔的小女兒)。嬴華善武,為當時秦國大將。
劇中:在《縱橫》中,嬴華、嬴駟、嬴疾三人在親屬關繫上為同宗兄弟,為秦國公子。國之虎賁。純良純陽之耀眼戰神,與國精忠捨身,與君患難與共。如火暴烈,終至沙場殉難。
人物:嬴疾。演員:周波。史實:嬴疾是戰國中期秦國宗室名將,秦公子,名疾,秦孝公庶子,秦惠文王異母弟,又稱樗里子,也稱嚴君疾。因居樗(chū)里(一說楮里,今陝西滑南)而稱樗里疾。為人滑稽多智,秦人稱之為「智囊」。
劇中:在《縱橫》中,嬴華、嬴駟、嬴疾三人在親屬關繫上為同宗兄弟,為秦國公子。戰功顯赫,政績彪炳。風趣詼諧,必要之時,也能笑面虎變喪門星。左右逢源,老謀深算。知曉分寸,懂得進退。
人物:白起。演員:孫霆。史實:白起是戰國時期秦國名將,號稱「人屠」,攻陷楚國國都郢[yǐng]城,長平之戰重創趙國主力,功勛赫赫,是繼中國歷史上自孫武、吳起之後又一個傑出的軍事家、統帥,後世將白起和廉頗、李牧、王翦並稱為戰國四大名將。
劇中:在《縱橫》中,白起作為一名年輕將領,已顯露出卓越的軍事戰略才華。
人物:魏冉。演員:趙春羊。史實:魏冉,亦稱穰侯,為中國戰國時代的政治家。秦武王23歲因舉鼎而死,沒有兒子,各兄弟爭位。魏冉實力較大,擁立了秦昭王,亦幫秦昭王清除了爭位的對手。之後推薦了白起,加上自己的戰功,多次戰勝魏趙等,得到很多賞賜,比王室更富有。范雎乘機向秦昭王說宣太後、魏冉、涇陽君、高陵君等過份奢侈,於是秦昭王免去魏冉的相國位置,把魏冉等遷到關外封邑。
劇中:魏冉。早期跟姬狐在山中落草為寇,後隨張儀入秦,屢立戰功,並和其姐姐羋八子一起鐵血平定「季君之亂」。
人物:司馬錯。演員:周征波。史實:司馬錯是戰國中後期秦國名將。仕秦惠文王、悼武王、昭襄王三世。
劇中:司馬錯伐蜀是秦統一中國之前的一個重大的軍事舉措,在秦史上是不可或缺的。商鞅變法為秦統一中國奠定了社會、經濟、政治基礎,司馬錯伐蜀則為秦統一中國打下戰略基礎。
人物:龍賈。演員:王德順。史實:戰國時期魏國人。魏惠王時期曾出任大將軍。曾為公子昴領兵與秦人商鞅在河西大戰,戰敗,被罷官。後魏惠王徐州相王時臨危受命,領兵三萬與齊人大戰,戰敗,被齊將田忌射殺。
劇中:在《縱橫》中,領10萬魏兵伐秦,被公孫衍(犀首)生擒後自殺。
人物:甘茂。演員:孫強。史實:甘茂,戰國中期秦國名將。下蔡(今安徽鳳台)人。曾就學於史舉,學百家之說,經張儀、樗里疾引薦於秦惠文王。周赧王三年(公元前312),助左庶長魏章略定漢中地。後遭向壽、公孫奭讒毀,在攻魏國蒲阪時投向齊國,在齊國任上卿。十年(前305年),為齊國出使楚國。秦王想讓楚國送還甘茂,為楚所拒。後卒於魏國。
劇中:《縱橫》里甘茂深得秦武王青睞,輔佐秦武王拔宜陽,臨二周。
人物:韓朋。演員:王寧。史實:杜撰人物。劇中:在《縱橫》中為韓國武安侯,參與犀首合縱聯軍的韓國上將軍,一紙休書將櫟陽公主嬴姜趕回了秦國,在守衛宣陽的戰斗中被秦軍生擒,贏姜為其求情才免一死,回韓力勸韓王與秦修好,一杯毒酒結束了自己。
人物:景翠。演員:王大奇。史實:戰國時楚國大將。爵為執圭,官為柱國。
劇中:在《縱橫》中為楚國的戰神,與秦之公子華並世雙驕。有勇有謀,差點改變歷史。無奈楚室昏聵,英雄扼腕。

㈤ 《羋月傳》和《大秦賦》的人物關系是什麼

羋月生嬴稷、嬴稷生贏柱、贏柱生嬴異人、嬴異人生嬴政。

《羋月傳》內中羋月的丈夫是容方中信老師飾演的嬴駟,為秦惠文王,他是秦國歷史第一王。《大秦賦》中,大秦賦中死的第一位老皇帝謚號就是秦昭襄王,就是羋月的兒子嬴稷,秦昭襄王死後,就是其兒子秦孝文王嬴柱即位,不幸的是做了3天的皇帝就殯天了。

然後就是秦昭襄王的孫子秦莊襄王嬴異人即位,嬴異人有好幾個名字,電視劇里也提到了,華陽夫人給他改名子楚,子楚即位上,綠帽子王呂不韋走向巔峰,然而子楚的帽子戴了三年,就又殯天了。然後就是赫赫有名的嬴政登場,即秦始皇。

(5)大秦歷史人物關系擴展閱讀:

《大秦賦》作為「大秦系列」收官之作,該劇以電影手法作序展開。張魯一扮演的秦王緩緩走向高台,在獨白中緩緩開啟了故事的大幕。嬴異人出逃與邯鄲之戰融合,開篇即用一場令人嘆為觀止的戰爭戲牢牢抓住觀眾的眼球,也展現出這部古裝劇的氣質與風格。

該劇並不滿足於陳述舊事,更注重彰顯秦始皇時期鮮明的秦人品格、歷史精神,展現先秦時代復雜豐富的文化氛圍,讓觀眾不僅能從熒屏上讀到一段歷史,更能從跌宕起伏的情節、對歷史的藝術再現中看到戰國時代的格局和氣象。

㈥ 「三秦」的出現和哪個歷史人物有關系

項羽

項羽將劉邦封漢王,都南鄭,轄陝南及巴、蜀之地。為防劉邦勢力擴張,牽版制劉邦,他又將陝西的關權中和陝北一分為三,分別封給原秦朝的三位降將:章邯為雍王、董翳為翟王、司馬欣為塞王。這就是「三秦」的由來。

劉邦統一中國建立漢朝後,關中被分為三個郡:京兆、左馮(ping)翊、右扶風。現將陝西的陝南,陝北,關中並稱「三秦」。

㈦ 秦朝皇帝列表!(要全部,含祖先世系)

秦始皇建立秦朝以前,秦國自秦非子開始,共有37位君主(包括秦始皇),其中在位時間最長的是秦昭襄王,在位共56年。秦國自西周初封邑起立國,至滅亡時,王三十三代:

1、秦非子,前891年~前858年,在位34年;

2、秦侯,前857年-前848年,在位10年;

3、秦公伯,前847年~前845年,在位3年;

4、秦仲,前844年~前822年,在位23年;

5、秦庄公,前821年~前778年,在位44年;

6、秦襄公,前777年~前766年,在位12年;

7、秦文公,前765年~前716年,在位50年;

8、秦靜公,又作竫公,為秦文公之長子,立為秦公爵位繼承人,他在文公四十八年時去逝,賜謚號為竫公,並改立竫公之長子贏立(秦憲公)為秦公爵位繼承人。

9、秦憲公,前715年~前704年,在位12年;

10、秦出子,前703年~前698年,在位6年;

11、秦武公,前697年~前678年,在位20年;

12、秦德公,前677年~前676年,在位2年;

13、秦宣公,前675年~前664年 在位12年;

14、秦成公,前663年~前660年 在位4年;

15、秦穆公,前659年~前621年 在位39年;

16、秦康公,前620年~前609年 在位12年;

17、秦共公,前608年~前604年 在位5年;

18、秦桓公,前603年~前577年 在位27年;

19、秦景公,前576年~前537年 在位40年;

20、秦哀公,前536年~前501年 在位36年;

21、秦夷公,秦哀公之子,被立為秦公爵位繼承人。

22、秦惠公,前500年-前491年,在位10年;

23、秦悼公,前490年-前477年,在位14年;

24、秦厲共公,前476年-前443年,在位34年;

25、秦躁公,前442年-前429年,在位14年;

26、秦懷公,前428年-前425年,在位4年;

27、秦靈公,前424年-前415年,在位10年;

28、秦簡公,前414年-前400年,在位15年;

29、秦惠公,前399年-前387年,在位13年;

30、秦出公,前386年-前385年,在位2年;

31、秦獻公,前384年-前362年,在位23年;

32、秦孝公,前361年-前338年,在位24年;

33、秦惠文王,前337年-前311年,在位27年;

34、秦武王,前310年-前307年,在位4年;

35、秦昭襄王,前306年-前251年,在位56年;

36、秦孝文王,前250年-前250年 在位1年;

37、秦莊襄王,前249年-前247年,在位3年;

38、秦始皇帝,前246年-前210年,在位37年;前221年嬴政統一全國,國號仍用秦,自稱始皇帝。

39、秦二世嬴胡亥,前230年~前207年,在位時間前209年~前207年,稱秦二世皇帝。

40、嬴子嬰 ?年~前206年,在位47天。

(7)大秦歷史人物關系擴展閱讀:

秦朝由戰國後期諸侯王國秦國發展起來的統一大國,中國封建社會的第一個統一王朝(前221~前207)。秦始皇繼歷代秦王蠶食諸侯之後,完成了統一六國的事業,結束了自春秋起五百年來分裂割據的局面,成為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以皇帝為核心的中央集權制度的封建國家。

他實現了從分封制到郡縣制的轉變,所建立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及所採取的旨在鞏固統一的某些措施,為後世帝王所取法。但由於秦朝建國初期的急政暴虐,導致速亡。秦朝末年陳勝、吳廣領導的農民戰爭,在中國歷史上開創了武裝反對黑暗統治的傳統,影響至為深遠。

由於過去的割據局面所造成的社會影響,反秦過程中重新出現了分裂的傾向。在接踵而來的爭奪統治權的楚漢之戰(前207~前202)中,漢勝楚敗,使分裂形勢受到控制,統一國家得以恢復。

自秦始皇嬴政至秦三世子嬰,共傳三帝,享國十五年。

㈧ 大秦帝國歷代大王列表

1、秦非子

秦非子(前900年—前846年),嬴姓,趙氏 ,名非子,號秦嬴,伯益之後,商朝重臣惡來五世孫,周朝諸侯國秦國開國君主,約公元前900年―公元前858年在位。秦非子因善於養馬,得到周孝王的賞識,獲封秦地,成為秦國始封君,號稱秦嬴。公元前858年,非子去世,其子秦侯繼任君位。

2、秦侯

秦侯,嬴姓趙氏,其名失傳,秦非子之子,秦國第二位國君,前857年―前848年在位。

3、秦公伯

秦公伯(前846年—前844年),西周時期秦國君主。秦侯之子。僅在位三年,史書上很少關於秦公伯的記載,大略知道他是秦侯與秦非子之後,其子為秦仲。

4、秦仲

秦仲(前845年—前822),嬴姓,趙氏,名不詳,秦公伯之子,西周時期諸侯國秦國國君,公元前844年―公元前822年在位。公元前824年,周宣王任命秦仲為大夫,令其率軍進攻西戎。公元前822年,秦仲在與西戎交戰中,戰敗陣亡。秦仲死後,由其長子秦庄公即位。

5、秦庄公

秦庄公(前821年-前778年在位44年),嬴姓,趙氏,名其(先秦時期男子稱氏不稱姓,雖為嬴姓,卻不叫嬴其),秦仲長子,西周時期諸侯國秦國國君,公元前821年—公元前778年在位。周宣王六年(公元前822年),秦仲被西戎攻殺,太子其即位,是為秦庄公。

6、秦襄公

秦襄公(前777年-前766年)在位12年,嬴姓,趙氏,名開,秦庄公次子,是春秋時期秦國被正式列為諸侯的第一任國君,公元前778年―公元前766年在位。

公元前778年,秦庄公去世,秦襄公即位。當時秦國力弱,狄戎為近患。秦襄公即位初,將其妹繆嬴嫁給戎人豐王為妻,以分化戎人。公元前776年,秦襄公遷都汧邑(今陝西隴縣),向東進逼。

公元前771年,申侯聯合犬戎進攻鎬京,襲殺周幽王於驪山之下,秦襄公以兵救周。周平王東遷,秦襄公出兵護送,以功封諸侯。東遷後,周平王把王室無力控制的岐山以西的土地賜予秦國,自此秦國開始成為西周的諸侯國,為日後秦國強大打下基礎。

公元前766年,秦襄公在戰爭中陣亡,葬於故地西垂(甘肅省禮縣大堡子山) ,其子秦文公繼位。

7、秦文公

秦文公,前765年-前716年在位,嬴姓,趙氏,名不詳,秦襄公之子,春秋時期秦國國君,

秦文公在位時期,設史官以紀事;擊敗西戎,收編周朝遺民,擴地至岐(今陝西省寶雞市東)以西;制定罪誅三族的刑法。當時秦人已完全定居、從事農業。

公元前716年,秦文公去世,謚號文公,葬於西山(在今陝西省寶雞市)。秦文公死後,其孫秦寧公(秦憲公)繼位。

8、秦靖公

秦靖公(?―公元前718年),又稱秦靜公,《史記·秦本紀》作秦竫公,嬴姓秦氏,名已失傳。春秋時期秦國太子。秦文公之子,未繼位便去世。

9、秦憲公

秦憲公(公元前724年—公元前704年),《史記·秦本紀》誤作秦寧公,嬴姓,趙氏,名立,秦文公之孫,秦靜公(一作秦竫公)之子,春秋時期秦國國君,公元前715年—公元前704年在位。

秦憲公因其父秦靜公早逝,故被其祖父秦文公立為繼承人。公元前716年,秦文公去世,秦憲公繼位,居於西新邑,後遷居平陽。公元前713年,派兵奪取亳戎(西戎一支)的盪社(一作湯杜)。公元前708年,俘虜芮國國君芮伯萬。

公元前704年,派兵消滅西戎小國盪氏。同年,秦憲公去世,終年二十一歲,葬於西山大麓(今陝西省寶雞市北陵園)。

10、秦出子

秦出子(前708年―前698年),嬴姓,秦氏。春秋時期秦國君主,秦憲公的幼子,前703年―前698年在位,共在位6年。

11、秦德公

秦德公(前710年-前676年),春秋時期秦國君主。秦憲公次子,秦武公之弟,秦出子之兄,在位2年。

前678年,秦武公去世,其子公子白受封於平陽(今陝西省岐山縣西南),未能繼位,其弟秦德公繼位。

前677年,秦德公將秦國首都遷至雍城(今陝西省鳳翔縣),並用牛羊豬各三百頭在鄜畤祭祀天地,占卜居住在雍城是否適宜。占卜的結果是:後代子孫將在黃河邊飲馬。

同年,梁、芮兩國國君前來朝見。前676年,初次設立伏祭,在城邑四門殺狗祭祀,祛除傳播疾病的暑氣。

秦德公有三個兒子,長子秦宣公、次子秦成公、少子秦穆公。前676年,秦德公去世,葬於陽,長子秦宣公繼位。

12、秦宣公

秦宣公(?—前664年),秦國國君,秦德公之長子、秦成公及秦穆公之長兄,在位十二年而卒,葬於平陽墓區(陝西省寶雞縣東陽平鎮)。有子九人,未立,傳位於其弟秦成公。

13、秦成公

秦成公(?―前660年),嬴姓,名載。秦德公次子,秦宣公之弟,前663年― 前660年在位,《史記》載成公元年,梁、芮國兩個西周舊國的王來朝見。在位三年而卒。有子七人,皆未立,其弟任好繼位,是為秦穆公。

14、秦穆公

秦穆公(前682年—前621年),一作秦繆公,嬴姓,趙氏,名任好,秦德公少子,秦宣公、秦成公之弟,還是繆氏先祖。被史家之絕唱—《史記》認定其為春秋五霸之一。

秦穆公繼位後任用百里奚、蹇叔、由余為謀臣,擊敗晉國,俘晉惠公,滅梁國、芮國、滑國等。秦穆公非常重視人才,其任內獲以孟明視、西乞術、白乙丙等人為良將;還曾協助晉文公回到晉國奪取君位,以實現秦晉之好。

晉文公死後,聯盟瓦解,秦晉對抗;秦穆公本欲東進,到中原完成霸業。後分別在公元前627年崤之戰(今河南三門峽東南)和公元前625年彭衙之戰(今陝西白水東北)中兩次被晉軍擊敗,三將被俘,秦軍全軍覆沒,秦東進的路自此被晉牢牢地扼住。

15、秦康公

秦康公(?-前609年),名罃,春秋時期秦國君主。秦穆公之子,母穆姬是晉文公的姐妹。秦康公在位期間,秦國與晉國多次發生戰爭,而秦國也從秦穆公時期的西戎霸主逐漸走向衰落。

秦康公送晉公子重耳回國,送到渭陽,作詩:「我送舅氏,曰到渭陽」,後人以渭陽喻甥舅關系。

16、秦共公

秦共公(?—前605年),華夏族,嬴姓趙氏,《史記索隱》記載名貑,《左傳》名稻,秦康公之子,前608年即位,在位四年(《史記》誤作五年),前605年卒。《呂氏春秋》中所謂的秦三公是指秦穆公、秦康公、秦共公三人。

16、秦桓公

秦桓公(?—-公元前577年),漢族,嬴姓,名榮,秦共公之子。據《左傳·宣公十五年》記載:魏武子魏犨有一嬖妾無子,武子剛病時,命其子魏顆將嬖妾嫁之。武子病危時又命魏顆將嬖妾殉葬。

武子死後,魏顆嫁掉嬖妾,並說:「這是從父親頭腦清醒時的吩咐。」

公元前594年七月,秦桓公出兵伐晉,兩軍在晉地輔氏(今陝西大荔縣)惡戰。晉將魏顆與秦將杜回交手,突見一老人用草編的繩子套住杜回,杜回站立不穩,摔倒在地,當場被俘,魏顆大勝。

17、秦景公

秦景公(?―公元前537年),嬴姓,趙氏,秦桓公之子,春秋時期秦國國君,公元前576年—公元前537年在位。

秦景公治理秦國長達39年,將秦國勢力不斷推向中原。他的墓地秦公一號大墓公然採用天子葬儀,面積達5334平方米,1976年在陝西鳳翔縣南指揮村被發現,是迄今為止中國發掘的最大古墓。

18、秦哀公

秦哀公,嬴姓,趙氏,名籍,春秋時期秦國國君,秦景公之子,公元前536-前501年在位。前 505年,吳國攻陷楚國國都,申包胥向秦國求救,哀公不理;包胥在秦國宮門外賴著不走,日日夜夜痛哭,竟哭了七天七夜。

秦哀公動容道:「楚雖無道,有臣若是,可無存乎?」 於是發兵救楚,擊敗了吳軍,吳王闔閭收兵回國。

19、秦夷公

秦夷公,中國春秋時代秦國人,秦哀公之子,嬴姓,名不詳,被立為秦公爵位繼承人,未及即位就死了。《史記》稱夷公「早死,不得立,立夷公子,是為惠公。」也就是說他未曾成為秦國的正式君主。

20、秦惠公

秦惠公,秦夷公之子,春秋時期秦國國君,前500年-前491年在位。秦惠公,前500年-前491年在位,秦夷公之子,秦夷公早死,故秦哀公以夷公子惠公繼位。惠公立十年卒,子悼公立。這個時期,孔子在魯國擔任要職。

21、秦悼公

秦悼公(?-前477年),春秋時期秦國君主。秦惠公之子,在位15年,《史記·秦本紀》和《十二諸侯年表》誤作為14年。前477年,秦悼公去世,葬於丘里景公西。

秦悼公在位期間在雍城(今陝西省鳳翔縣南)築城,死後其子秦厲共公繼位。

22、秦厲共公

秦厲共公(?—前443年),嬴姓趙氏。名剌,《史記·秦本紀》作秦剌龔公,《史記正義》作秦利龔公,秦悼公之子。前476年-前443年在位。

前476年派兵攻魏城。秦厲共公十年(周貞定王二年,前467年),天空出現哈雷彗星,明亮易見。前461年沿黃河修築防禦濠溝,以兵2萬伐西戎大荔(今陝西大荔朝邑)

23、秦躁公

秦躁公(前499年—前429年),秦厲共公之子。公元前442年即位為秦公,秦躁公十三年(前430年),西戎民族義渠向秦發起大規模的進攻,直至渭水蒿域,被秦軍擊退。次年,躁公卒,其弟從晉歸來即位,是為懷公。

24、秦懷公

秦懷公(前499年—前425年),嬴姓,趙氏,名封,秦厲共公之子、秦躁公之弟,戰國時期秦國國君,前428年—前425年在位。秦躁公卒,其弟由庶長從晉國迎入,是為懷公。

當時國政被舊貴族所操縱,秦懷公四年(前425年),秦庶長鼌聯合其它貴族逼秦懷公自殺。由於昭太子早卒,次年大臣立懷公之孫為君,是為秦靈公。

25、秦靈公

秦靈公(?—前415年),又稱秦肅靈公

嬴姓,趙氏,未知其名,一說名肅。前424年—前415年在位,秦懷公之孫。秦靈公逝世時,嫡子師隰(即其後的秦獻公)年幼,只有五歲。

靈公的叔父悼子以嫡子年幼,便奪位自立為國君,即秦簡公。師隰被放逐到隴西河谷。中國歷史上在黃帝陵對軒轅黃帝的公祭起於春秋時期,秦靈公時代第一次把軒轅黃帝作為中華民族的共同祖先供奉祭奠。

其後歷朝歷代對黃帝陵的公祭活動,基本上都保持了較高規格。

26、秦簡公

秦簡公(?─前400年),名悼子,在位15年。 秦懷公之子,秦昭子之弟、秦靈公叔父。公元前414年—前400年在位。前413年,秦簡公出師攻魏,敗於鄭(今陝西華縣西南)。

前409年,簡公令官吏帶劍以防身。這是秦國革新禮制的一大措施;次年,又允許百姓帶劍。同年,魏伐秦,盡占河西地,築洛陰、 縣兩城,秦退守洛水(今陝西境內洛水),為加強防禦,保障國內改革,簡公組織軍民在東境修築長城。這是戰國時期最早的長城,又稱秦東長城。

長城南起今陝西華陰縣東南小張村附近,由此趨向東北越過渭河,沿洛河右岸北上,經大荔、蒲城、白水等縣,北止於白水縣黃龍山南麓。今華陰縣城東、蒲城縣東南,尚有秦長城遺址。

27、秦出公

秦出公(前388年—前385年),戰國初期秦國君主。秦惠公之子。《世本》作秦少主,《呂氏春秋》作秦小主,嬴姓趙氏。在位2年。

史上又名出子,前387年,惠公死,出公即位,時方二歲,由母親主持朝政,重用宦官與外戚,「群賢不說自匿,百姓郁怨非上」,第二年(前385年)左庶長嬴改發動政變,殺出子及其母,迎靈公太子公子贏連回國。

自秦厲共公(前477—前443年在位)之後,到秦出公在位時,大臣專權,數易君主,國政不穩,秦國日衰。

28、秦獻公

秦獻公(前424年-前362年),《世本》作秦元獻公,《越絕書》作秦元王。《史記索隱》記載名師隰,戰國時期秦國君主。

秦靈公之子,在位23年。秦獻公早年流亡魏國,回國繼位後在秦國國內進行改革,其中包括廢止人殉、遷都、擴大商業活動、編制戶籍和推廣縣制,並且數次發動收復河西(今山西、陝西兩省間黃河南段以西地區)失地的戰爭。

秦獻公的時期的改革雖然不徹底,但為秦孝公時期的商鞅變法奠定了基礎。

29、秦孝公

秦孝公(前381年—前338年),《越絕書》作秦平王,嬴姓趙氏。《史記索隱》記載名渠梁。戰國時秦國國君,秦獻公之子,在位24年,謚號為孝。

秦孝公重用衛鞅(即商鞅)實行變法,獎勵耕戰,並遷都咸陽(今陝西咸陽東北),建立縣制行政,開阡陌,在加強中央集權的同時,不斷增進農業生產。對外,秦與楚和親,與韓訂約,聯齊、趙攻魏國都城安邑(今山西夏縣西北),拓地至洛水以東,自此國力日強,為秦統一中國奠定了基礎。

30、秦惠文王

秦惠文王(公元前356—公元前311年),一稱秦惠王,嬴姓,趙氏,名駟,秦孝公之子,戰國時期秦國國君,公元前337—前311年在位。

秦惠文王年十九即位,以宗室多怨,誅殺衛鞅。公元前325年改「公」稱「王」,並改元為更元元年,成為秦國第一王。秦惠文王當政期間,北掃義渠,西平巴蜀,東出函谷,南下商於,為秦統一中國打下堅實基礎。

31、秦武王

秦武王(前329年—前307年),嬴姓,名盪,秦惠文王之子,又稱為秦武烈王、秦悼武王。戰國時期秦國國君,前310年—前307年在位。

秦武王重武好戰,在位期間,平蜀亂,設丞相,拔宜陽,置三川,更修田律,修改封疆,疏通河道,築堤修橋。

秦武王身高體壯,天生有神力,喜好跟人比角力,大力士任鄙、烏獲、孟說等人都因此做了大官。秦武王四年(前307年),武王與孟說比賽舉「龍文赤鼎」,結果大鼎脫手,砸斷脛骨,到了晚上,氣絕而亡,年僅23歲。

32、秦昭襄王

秦昭襄王(前325年-前251年),一稱秦昭王,嬴姓,秦氏,名則,又名稷,秦惠文王之子,秦武王異母弟,戰國時期秦國國君。早年在燕國做人質。

公元前307年,秦武王去世,秦昭襄王與其弟爭位,遂立。公元前306年—前251年在位,為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國君之一。

在位時,秦國繼續擴張。最著名的、決定秦趙兩國命運的長平之戰,就是在秦昭王在位晚期發生的。

秦昭襄王在位初期,由其母宣太後當權 ,外戚魏冉為宰相,史稱「王少,宣太後自治事,任魏冉為政,威震秦國」。魏冉推薦白起為將軍,先後戰勝三晉、齊、楚等國,取得魏國的河東和南陽、楚國的黔中和楚都郢(今湖北江陵西北)。

秦昭襄王四十一年,昭王聽從魏國人范雎的話,奪了宣太後、魏冉等人的權,拜范雎為宰相,改為施行遠交近攻的策略,又在長平(今山西高平西北)大勝趙軍。手下文有范雎,武有白起等能臣良將。

公元前256年攻陷東周王都洛邑,滅亡了周朝和西周國,俘虜周赧王,遷九鼎於咸陽,(秦昭襄王駕崩一年後,東周國也被其孫秦莊襄王消滅),奠定了秦統一戰爭的勝利基礎。秦昭襄王五十五年,昭襄王去世,終年有74歲。

33、秦孝文王

秦孝文王(公元前302年―公元前250年),嬴姓,趙氏,名柱,亦稱安國君,秦昭襄王次子,秦始皇祖父,戰國時期秦國君主。正式在位僅3天。

公元前250年,秦孝文王下令大赦罪人,按功表彰先王功臣,優待宗族親屬,拆除王家園囿。秦孝文王於前250年秦顓頊歷十月行改元繼位之禮,三日後為其父除喪期間去世,葬於壽陵(今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東北),其子秦莊襄王繼位。

34、秦莊襄王

秦莊襄王(公元前281年~公元前247年),亦稱秦庄王,嬴姓,趙氏,本名異人,後改名楚,秦孝文王之子,秦始皇之父,戰國末期秦國國君。

子楚早年曾在趙國邯鄲作質子,後在呂不韋的幫助下成為秦國國君。其子秦始皇建立秦朝後,追封秦莊襄王為太上皇。

35、秦始皇(前259年農歷十二月初三—前210年),嬴姓,趙氏,名政,又名趙正(政)、秦政,或稱祖龍 ,秦莊襄王之子。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戰略家、改革家,完成華夏大一統的鐵腕政治人物。

至此秦滅六國,一統天下。

(8)大秦歷史人物關系擴展閱讀:

秦國文化:

崇拜

和周人不一樣的是,嬴秦人的「上帝」崇拜多為泛神泛示, 以上帝為代表的諸神,自然界的動物、植物及鳥類都是他們的祭拜物。有人以此認為,當時嬴秦的宗教水平只能是處於一個「低層次上」,「世俗性」很強,「綜合地反映了秦文化的混合特質,秦族固有的游牧民族多神教和西戎文化是秦文化的基礎」,在《漢書·郊祀志》中,把它和東方的齊魯分為兩大宗教體系。

其實在嬴秦這里,所謂的「世俗性」,正是關注自我的表現,這也正是嬴秦宗教崇拜的一大特徵,並且處處體現出日常生活情況,和東方諸國體現的「帝王將相」完全不一樣。文獻記載中,嬴秦人的多神崇拜還是比較簡單的,材料也不是很多,也僅是片言只語。

祭祀

畤祭是嬴秦的一種特殊的祭祀方式,只是由於文獻記載不多,前人對於其祭祀過程、祭祀時需要些什麼、目的是什麼等等都不是很了解,所以對畤祭研究得不多。

據《史記》司馬貞「索隱」:「畤,止也,言神靈之所依止也。……謂為壇,以祭天也。」明顯的,這是嬴秦的一種祭天的儀式,實際上,在周人的祭祀中,也有祭天的儀式,但是很少看到有畤祭的記載。或者就是沒有這種祭祀的儀式。

尚黑

秦國人崇尚黑色。上至王公貴族下至平民百姓,甚至雜役奴僕全都穿著以黑色為主色系的衣服。朝堂之上的大臣們清一色都是黑色衣服。就連朝堂的裝修風格也有別於其他國家的金碧輝煌,而是以黑色為主色調。

㈨ 大秦帝國時期,歷代大王列表中都有哪些人

1、秦非子

秦非子(前900年—前846年),嬴姓,趙氏 ,名非子,號秦嬴,伯益之後,商朝重臣惡來五世孫,周朝諸侯國秦國開國君主,約公元前900年―公元前858年在位。秦非子因善於養馬,得到周孝王的賞識,獲封秦地,成為秦國始封君,號稱秦嬴。公元前858年,非子去世,其子秦侯繼任君位。

2、秦侯

秦侯,嬴姓趙氏,其名失傳,秦非子之子,秦國第二位國君,前857年―前848年在位。

3、秦公伯

秦公伯(前846年—前844年),西周時期秦國君主。秦侯之子。僅在位三年,史書上很少關於秦公伯的記載,大略知道他是秦侯與秦非子之後,其子為秦仲。

4、秦仲

秦仲(前845年—前822),嬴姓,趙氏,名不詳,秦公伯之子,西周時期諸侯國秦國國君,公元前844年―公元前822年在位。公元前824年,周宣王任命秦仲為大夫,令其率軍進攻西戎。公元前822年,秦仲在與西戎交戰中,戰敗陣亡。秦仲死後,由其長子秦庄公即位。

5、秦庄公

秦庄公(前821年-前778年在位44年),嬴姓,趙氏,名其(先秦時期男子稱氏不稱姓,雖為嬴姓,卻不叫嬴其),秦仲長子,西周時期諸侯國秦國國君,公元前821年—公元前778年在位。周宣王六年(公元前822年),秦仲被西戎攻殺,太子其即位,是為秦庄公。

6、秦襄公

秦襄公(前777年-前766年)在位12年,嬴姓,趙氏,名開,秦庄公次子,是春秋時期秦國被正式列為諸侯的第一任國君,公元前778年―公元前766年在位。

公元前778年,秦庄公去世,秦襄公即位。當時秦國力弱,狄戎為近患。秦襄公即位初,將其妹繆嬴嫁給戎人豐王為妻,以分化戎人。公元前776年,秦襄公遷都汧邑(今陝西隴縣),向東進逼。

公元前771年,申侯聯合犬戎進攻鎬京,襲殺周幽王於驪山之下,秦襄公以兵救周。周平王東遷,秦襄公出兵護送,以功封諸侯。東遷後,周平王把王室無力控制的岐山以西的土地賜予秦國,自此秦國開始成為西周的諸侯國,為日後秦國強大打下基礎。

公元前766年,秦襄公在戰爭中陣亡,葬於故地西垂(甘肅省禮縣大堡子山) ,其子秦文公繼位。

7、秦文公

秦文公,前765年-前716年在位,嬴姓,趙氏,名不詳,秦襄公之子,春秋時期秦國國君,

秦文公在位時期,設史官以紀事;擊敗西戎,收編周朝遺民,擴地至岐(今陝西省寶雞市東)以西;制定罪誅三族的刑法。當時秦人已完全定居、從事農業。

公元前716年,秦文公去世,謚號文公,葬於西山(在今陝西省寶雞市)。秦文公死後,其孫秦寧公(秦憲公)繼位。

8、秦靖公

秦靖公(?―公元前718年),又稱秦靜公,《史記·秦本紀》作秦竫公,嬴姓秦氏,名已失傳。春秋時期秦國太子。秦文公之子,未繼位便去世。

9、秦憲公

秦憲公(公元前724年—公元前704年),《史記·秦本紀》誤作秦寧公,嬴姓,趙氏,名立,秦文公之孫,秦靜公(一作秦竫公)之子,春秋時期秦國國君,公元前715年—公元前704年在位。

秦憲公因其父秦靜公早逝,故被其祖父秦文公立為繼承人。公元前716年,秦文公去世,秦憲公繼位,居於西新邑,後遷居平陽。公元前713年,派兵奪取亳戎(西戎一支)的盪社(一作湯杜)。公元前708年,俘虜芮國國君芮伯萬。

公元前704年,派兵消滅西戎小國盪氏。同年,秦憲公去世,終年二十一歲,葬於西山大麓(今陝西省寶雞市北陵園)。

10、秦出子

秦出子(前708年―前698年),嬴姓,秦氏。春秋時期秦國君主,秦憲公的幼子,前703年―前698年在位,共在位6年。

11、秦德公

秦德公(前710年-前676年),春秋時期秦國君主。秦憲公次子,秦武公之弟,秦出子之兄,在位2年。

前678年,秦武公去世,其子公子白受封於平陽(今陝西省岐山縣西南),未能繼位,其弟秦德公繼位。

前677年,秦德公將秦國首都遷至雍城(今陝西省鳳翔縣),並用牛羊豬各三百頭在鄜畤祭祀天地,占卜居住在雍城是否適宜。占卜的結果是:後代子孫將在黃河邊飲馬。

同年,梁、芮兩國國君前來朝見。前676年,初次設立伏祭,在城邑四門殺狗祭祀,祛除傳播疾病的暑氣。

秦德公有三個兒子,長子秦宣公、次子秦成公、少子秦穆公。前676年,秦德公去世,葬於陽,長子秦宣公繼位。

12、秦宣公

秦宣公(?—前664年),秦國國君,秦德公之長子、秦成公及秦穆公之長兄,在位十二年而卒,葬於平陽墓區(陝西省寶雞縣東陽平鎮)。有子九人,未立,傳位於其弟秦成公。

13、秦成公

秦成公(?―前660年),嬴姓,名載。秦德公次子,秦宣公之弟,前663年― 前660年在位,《史記》載成公元年,梁、芮國兩個西周舊國的王來朝見。在位三年而卒。有子七人,皆未立,其弟任好繼位,是為秦穆公。

14、秦穆公

秦穆公(前682年—前621年),一作秦繆公,嬴姓,趙氏,名任好,秦德公少子,秦宣公、秦成公之弟,還是繆氏先祖。被史家之絕唱—《史記》認定其為春秋五霸之一。

秦穆公繼位後任用百里奚、蹇叔、由余為謀臣,擊敗晉國,俘晉惠公,滅梁國、芮國、滑國等。秦穆公非常重視人才,其任內獲以孟明視、西乞術、白乙丙等人為良將;還曾協助晉文公回到晉國奪取君位,以實現秦晉之好。

晉文公死後,聯盟瓦解,秦晉對抗;秦穆公本欲東進,到中原完成霸業。後分別在公元前627年崤之戰(今河南三門峽東南)和公元前625年彭衙之戰(今陝西白水東北)中兩次被晉軍擊敗,三將被俘,秦軍全軍覆沒,秦東進的路自此被晉牢牢地扼住。

15、秦康公

秦康公(?-前609年),名罃,春秋時期秦國君主。秦穆公之子,母穆姬是晉文公的姐妹。秦康公在位期間,秦國與晉國多次發生戰爭,而秦國也從秦穆公時期的西戎霸主逐漸走向衰落。

秦康公送晉公子重耳回國,送到渭陽,作詩:「我送舅氏,曰到渭陽」,後人以渭陽喻甥舅關系。

16、秦共公

秦共公(?—前605年),華夏族,嬴姓趙氏,《史記索隱》記載名貑,《左傳》名稻,秦康公之子,前608年即位,在位四年(《史記》誤作五年),前605年卒。《呂氏春秋》中所謂的秦三公是指秦穆公、秦康公、秦共公三人。

16、秦桓公

秦桓公(?—-公元前577年),漢族,嬴姓,名榮,秦共公之子。據《左傳·宣公十五年》記載:魏武子魏犨有一嬖妾無子,武子剛病時,命其子魏顆將嬖妾嫁之。武子病危時又命魏顆將嬖妾殉葬。

武子死後,魏顆嫁掉嬖妾,並說:「這是從父親頭腦清醒時的吩咐。」

公元前594年七月,秦桓公出兵伐晉,兩軍在晉地輔氏(今陝西大荔縣)惡戰。晉將魏顆與秦將杜回交手,突見一老人用草編的繩子套住杜回,杜回站立不穩,摔倒在地,當場被俘,魏顆大勝。

17、秦景公

秦景公(?―公元前537年),嬴姓,趙氏,秦桓公之子,春秋時期秦國國君,公元前576年—公元前537年在位。

秦景公治理秦國長達39年,將秦國勢力不斷推向中原。他的墓地秦公一號大墓公然採用天子葬儀,面積達5334平方米,1976年在陝西鳳翔縣南指揮村被發現,是迄今為止中國發掘的最大古墓。

18、秦哀公

秦哀公,嬴姓,趙氏,名籍,春秋時期秦國國君,秦景公之子,公元前536-前501年在位。前 505年,吳國攻陷楚國國都,申包胥向秦國求救,哀公不理;包胥在秦國宮門外賴著不走,日日夜夜痛哭,竟哭了七天七夜。

秦哀公動容道:「楚雖無道,有臣若是,可無存乎?」 於是發兵救楚,擊敗了吳軍,吳王闔閭收兵回國。

19、秦夷公

秦夷公,中國春秋時代秦國人,秦哀公之子,嬴姓,名不詳,被立為秦公爵位繼承人,未及即位就死了。《史記》稱夷公「早死,不得立,立夷公子,是為惠公。」也就是說他未曾成為秦國的正式君主。

20、秦惠公

秦惠公,秦夷公之子,春秋時期秦國國君,前500年-前491年在位。秦惠公,前500年-前491年在位,秦夷公之子,秦夷公早死,故秦哀公以夷公子惠公繼位。惠公立十年卒,子悼公立。這個時期,孔子在魯國擔任要職。

21、秦悼公

秦悼公(?-前477年),春秋時期秦國君主。秦惠公之子,在位15年,《史記·秦本紀》和《十二諸侯年表》誤作為14年。前477年,秦悼公去世,葬於丘里景公西。

秦悼公在位期間在雍城(今陝西省鳳翔縣南)築城,死後其子秦厲共公繼位。

22、秦厲共公

秦厲共公(?—前443年),嬴姓趙氏。名剌,《史記·秦本紀》作秦剌龔公,《史記正義》作秦利龔公,秦悼公之子。前476年-前443年在位。

前476年派兵攻魏城。秦厲共公十年(周貞定王二年,前467年),天空出現哈雷彗星,明亮易見。前461年沿黃河修築防禦濠溝,以兵2萬伐西戎大荔(今陝西大荔朝邑)

23、秦躁公

秦躁公(前499年—前429年),秦厲共公之子。公元前442年即位為秦公,秦躁公十三年(前430年),西戎民族義渠向秦發起大規模的進攻,直至渭水蒿域,被秦軍擊退。次年,躁公卒,其弟從晉歸來即位,是為懷公。

24、秦懷公

秦懷公(前499年—前425年),嬴姓,趙氏,名封,秦厲共公之子、秦躁公之弟,戰國時期秦國國君,前428年—前425年在位。秦躁公卒,其弟由庶長從晉國迎入,是為懷公。

當時國政被舊貴族所操縱,秦懷公四年(前425年),秦庶長鼌聯合其它貴族逼秦懷公自殺。由於昭太子早卒,次年大臣立懷公之孫為君,是為秦靈公。

25、秦靈公

秦靈公(?—前415年),又稱秦肅靈公

嬴姓,趙氏,未知其名,一說名肅。前424年—前415年在位,秦懷公之孫。秦靈公逝世時,嫡子師隰(即其後的秦獻公)年幼,只有五歲。

靈公的叔父悼子以嫡子年幼,便奪位自立為國君,即秦簡公。師隰被放逐到隴西河谷。中國歷史上在黃帝陵對軒轅黃帝的公祭起於春秋時期,秦靈公時代第一次把軒轅黃帝作為中華民族的共同祖先供奉祭奠。

其後歷朝歷代對黃帝陵的公祭活動,基本上都保持了較高規格。

26、秦簡公

秦簡公(?─前400年),名悼子,在位15年。 秦懷公之子,秦昭子之弟、秦靈公叔父。公元前414年—前400年在位。前413年,秦簡公出師攻魏,敗於鄭(今陝西華縣西南)。

前409年,簡公令官吏帶劍以防身。這是秦國革新禮制的一大措施;次年,又允許百姓帶劍。同年,魏伐秦,盡占河西地,築洛陰、 縣兩城,秦退守洛水(今陝西境內洛水),為加強防禦,保障國內改革,簡公組織軍民在東境修築長城。這是戰國時期最早的長城,又稱秦東長城。

長城南起今陝西華陰縣東南小張村附近,由此趨向東北越過渭河,沿洛河右岸北上,經大荔、蒲城、白水等縣,北止於白水縣黃龍山南麓。今華陰縣城東、蒲城縣東南,尚有秦長城遺址。

27、秦出公

秦出公(前388年—前385年),戰國初期秦國君主。秦惠公之子。《世本》作秦少主,《呂氏春秋》作秦小主,嬴姓趙氏。在位2年。

史上又名出子,前387年,惠公死,出公即位,時方二歲,由母親主持朝政,重用宦官與外戚,「群賢不說自匿,百姓郁怨非上」,第二年(前385年)左庶長嬴改發動政變,殺出子及其母,迎靈公太子公子贏連回國。

自秦厲共公(前477—前443年在位)之後,到秦出公在位時,大臣專權,數易君主,國政不穩,秦國日衰。

28、秦獻公

秦獻公(前424年-前362年),《世本》作秦元獻公,《越絕書》作秦元王。《史記索隱》記載名師隰,戰國時期秦國君主。

秦靈公之子,在位23年。秦獻公早年流亡魏國,回國繼位後在秦國國內進行改革,其中包括廢止人殉、遷都、擴大商業活動、編制戶籍和推廣縣制,並且數次發動收復河西(今山西、陝西兩省間黃河南段以西地區)失地的戰爭。

秦獻公的時期的改革雖然不徹底,但為秦孝公時期的商鞅變法奠定了基礎。

29、秦孝公

秦孝公(前381年—前338年),《越絕書》作秦平王,嬴姓趙氏。《史記索隱》記載名渠梁。戰國時秦國國君,秦獻公之子,在位24年,謚號為孝。

秦孝公重用衛鞅(即商鞅)實行變法,獎勵耕戰,並遷都咸陽(今陝西咸陽東北),建立縣制行政,開阡陌,在加強中央集權的同時,不斷增進農業生產。對外,秦與楚和親,與韓訂約,聯齊、趙攻魏國都城安邑(今山西夏縣西北),拓地至洛水以東,自此國力日強,為秦統一中國奠定了基礎。

30、秦惠文王

秦惠文王(公元前356—公元前311年),一稱秦惠王,嬴姓,趙氏,名駟,秦孝公之子,戰國時期秦國國君,公元前337—前311年在位。

秦惠文王年十九即位,以宗室多怨,誅殺衛鞅。公元前325年改「公」稱「王」,並改元為更元元年,成為秦國第一王。秦惠文王當政期間,北掃義渠,西平巴蜀,東出函谷,南下商於,為秦統一中國打下堅實基礎。

31、秦武王

秦武王(前329年—前307年),嬴姓,名盪,秦惠文王之子,又稱為秦武烈王、秦悼武王。戰國時期秦國國君,前310年—前307年在位。

秦武王重武好戰,在位期間,平蜀亂,設丞相,拔宜陽,置三川,更修田律,修改封疆,疏通河道,築堤修橋。

秦武王身高體壯,天生有神力,喜好跟人比角力,大力士任鄙、烏獲、孟說等人都因此做了大官。秦武王四年(前307年),武王與孟說比賽舉「龍文赤鼎」,結果大鼎脫手,砸斷脛骨,到了晚上,氣絕而亡,年僅23歲。

32、秦昭襄王

秦昭襄王(前325年-前251年),一稱秦昭王,嬴姓,秦氏,名則,又名稷,秦惠文王之子,秦武王異母弟,戰國時期秦國國君。早年在燕國做人質。

公元前307年,秦武王去世,秦昭襄王與其弟爭位,遂立。公元前306年—前251年在位,為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國君之一。

在位時,秦國繼續擴張。最著名的、決定秦趙兩國命運的長平之戰,就是在秦昭王在位晚期發生的。

秦昭襄王在位初期,由其母宣太後當權 ,外戚魏冉為宰相,史稱「王少,宣太後自治事,任魏冉為政,威震秦國」。魏冉推薦白起為將軍,先後戰勝三晉、齊、楚等國,取得魏國的河東和南陽、楚國的黔中和楚都郢(今湖北江陵西北)。

秦昭襄王四十一年,昭王聽從魏國人范雎的話,奪了宣太後、魏冉等人的權,拜范雎為宰相,改為施行遠交近攻的策略,又在長平(今山西高平西北)大勝趙軍。手下文有范雎,武有白起等能臣良將。

公元前256年攻陷東周王都洛邑,滅亡了周朝和西周國,俘虜周赧王,遷九鼎於咸陽,(秦昭襄王駕崩一年後,東周國也被其孫秦莊襄王消滅),奠定了秦統一戰爭的勝利基礎。秦昭襄王五十五年,昭襄王去世,終年有74歲。

33、秦孝文王

秦孝文王(公元前302年―公元前250年),嬴姓,趙氏,名柱,亦稱安國君,秦昭襄王次子,秦始皇祖父,戰國時期秦國君主。正式在位僅3天。

公元前250年,秦孝文王下令大赦罪人,按功表彰先王功臣,優待宗族親屬,拆除王家園囿。秦孝文王於前250年秦顓頊歷十月行改元繼位之禮,三日後為其父除喪期間去世,葬於壽陵(今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東北),其子秦莊襄王繼位。

34、秦莊襄王

秦莊襄王(公元前281年~公元前247年),亦稱秦庄王,嬴姓,趙氏,本名異人,後改名楚,秦孝文王之子,秦始皇之父,戰國末期秦國國君。

子楚早年曾在趙國邯鄲作質子,後在呂不韋的幫助下成為秦國國君。其子秦始皇建立秦朝後,追封秦莊襄王為太上皇。

35、秦始皇(前259年農歷十二月初三—前210年),嬴姓,趙氏,名政,又名趙正(政)、秦政,或稱祖龍 ,秦莊襄王之子。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戰略家、改革家,完成華夏大一統的鐵腕政治人物。

至此秦滅六國,一統天下。

(9)大秦歷史人物關系擴展閱讀:

秦國文化:

崇拜

和周人不一樣的是,嬴秦人的「上帝」崇拜多為泛神泛示, 以上帝為代表的諸神,自然界的動物、植物及鳥類都是他們的祭拜物。有人以此認為,當時嬴秦的宗教水平只能是處於一個「低層次上」,「世俗性」很強,「綜合地反映了秦文化的混合特質,秦族固有的游牧民族多神教和西戎文化是秦文化的基礎」,在《漢書·郊祀志》中,把它和東方的齊魯分為兩大宗教體系。

其實在嬴秦這里,所謂的「世俗性」,正是關注自我的表現,這也正是嬴秦宗教崇拜的一大特徵,並且處處體現出日常生活情況,和東方諸國體現的「帝王將相」完全不一樣。文獻記載中,嬴秦人的多神崇拜還是比較簡單的,材料也不是很多,也僅是片言只語。

祭祀

畤祭是嬴秦的一種特殊的祭祀方式,只是由於文獻記載不多,前人對於其祭祀過程、祭祀時需要些什麼、目的是什麼等等都不是很了解,所以對畤祭研究得不多。

據《史記》司馬貞「索隱」:「畤,止也,言神靈之所依止也。……謂為壇,以祭天也。」明顯的,這是嬴秦的一種祭天的儀式,實際上,在周人的祭祀中,也有祭天的儀式,但是很少看到有畤祭的記載。或者就是沒有這種祭祀的儀式。

尚黑

秦國人崇尚黑色。上至王公貴族下至平民百姓,甚至雜役奴僕全都穿著以黑色為主色系的衣服。朝堂之上的大臣們清一色都是黑色衣服。就連朝堂的裝修風格也有別於其他國家的金碧輝煌,而是以黑色為主色調。

㈩ 秦朝的歷代帝王之間的關系

秦朝只有三位帝王,嬴政、胡亥和子嬰。其中嬴政是胡亥的父親。子嬰身世成謎,《史記》說是胡亥兄子,有人據此認為是扶蘇的兒子。
秦始皇(前259年—前210年),嬴姓,趙氏,名政。秦莊襄王之子。出生於趙國都城邯鄲,十三歲繼承王位,三十九歲稱皇帝,在位三十七年。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戰略家、改革家,首位完成華夏大一統的鐵腕政治人物。建立首個多民族的中央集權國家,曾採用三皇之「皇」、五帝之「帝」構成「皇帝」的稱號,是古今中外第一個稱皇帝的封建王朝君主。
胡亥(前230年-前207年),即秦二世,亦稱二世皇帝,嬴姓,趙氏,名胡亥,秦始皇第十八子,公子扶蘇之弟,秦朝第二位皇帝,前210年―前207年在位。
胡亥少從中車府令趙高學習獄法。秦始皇出遊南方病死沙丘宮平台,秘不發喪,在趙高與李斯的幫助下,殺死兄弟姐妹二十餘人,並逼死扶蘇而當上秦朝的二世皇帝。秦二世即位後,趙高掌實權,實行殘暴的統治,終於激起了陳勝、吳廣起義,六國舊貴族復國運動。公元前207年,胡亥被趙高的心腹閻樂逼迫自殺於望夷宮,時年二十四歲。
子嬰(?―前206年),即秦三世,嬴姓,名子嬰或嬰,秦朝最後一位統治者,在位46天。初稱皇帝,後改稱秦王,史稱秦王子嬰。
秦二世三年(前207年)九月,丞相趙高逼殺秦二世,去秦帝號,立子嬰為秦王。五天後,子嬰誅殺趙高。同年十月,劉邦率兵入關,在位僅四十六天的子嬰投降劉邦,秦朝滅亡。
一個多月後,項羽率軍進入咸陽,屠城縱火,殺害子嬰。

閱讀全文

與大秦歷史人物關系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