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名人故事 > 四大才女中哪位歷史人物生活年代最早

四大才女中哪位歷史人物生活年代最早

發布時間:2021-03-04 08:56:42

Ⅰ 歷史上的四大才女是誰

蔡文姬、卓文君、李清照、班昭
【蔡文姬】
漢朝末年,各諸侯擁兵自重,最後被董卓控制了朝政。
後來,曹操假借漢獻帝之口,偽造了密詔,殺了董卓,並將他的屍體扔在了光天化日之下,讓過路的老百姓羞辱唾棄。
蔡邕是當時的名士,以前和曹操及董卓的關系很好。如今,他見董卓人已經死了,而且親離朋散,想到舊日的交情,不免難過。他不顧曹操的禁令,一個人趴在董卓的屍體上放聲大哭,這一舉動嚇得周圍看熱鬧的人四散奔逃。
曹操得知以後,不由勃然大怒。心想,蔡邕呀蔡邕,你真是不長眼神,我剛剛奪過大權,還沒穩定,你竟敢當眾和我唱對台戲。於是,他下令賜蔡邕一死,並且命人到他家裡把人都抓起來,發配到邊遠荒涼的地方。
蔡邕有個女兒,叫蔡文姬,名琰,是當時有名的才女,學識淵博,能言善辯,而且精通音樂。當時她的丈夫剛剛去世,而她又沒為夫家生下一兒半子,正在娘家修養。她父親出事的時候,蔡文姬正在家裡彈琴。聽到下人來通報,說父親去哀悼董卓之後,她不由得仰天長嘆了一聲,心想,大難就要來臨了。
果然,曹操的大兵飛奔而來,將蔡府團團圍住。全府上下,不分男女,不論老幼,全被捆了起來,被推到了前院,稍有怠慢,就被亂棍打得皮開肉綻。
當時,漢朝北方邊境極不太平,胡人經常興兵前來侵犯。他們每攻下一座城池,就將裡面的老百姓殘殺殆盡,屍體堆積如山,血流成河。一隊隊胡兵的馬背邊上懸掛著一串串男人的腦袋,而馬後面馱著他們搶來的女人。
蔡文姬在被發配到北方的路上,遇到了胡兵,被抓住成了俘虜。在和其她被俘的女人一起被押向北方的時候,一路上,她們看到到處都是屍橫遍野,惡臭熏天。
到了匈奴以後,因為蔡文姬能文善琴,被南匈奴王看中,當了他老婆,在那裡一住就是十二年,生下了兩個男孩。蔡文姬人在匈奴的時候,日夜思念著遠在中原的親人,整天以淚洗面,寫出了流傳後世的凄慘哀絕的《胡笳十八拍》。該曲廣為流傳,最後流入了中原,其憂怨哀傷的曲調讓曹操聽了以後也深受感動。曹操回想起自己當年對蔡家的絕情,不由得羞愧難當。他派人來到了匈奴,想用金璧把蔡文姬贖回來。
南匈奴王一方面希望與曹操保持良好的關系,另一方面貪戀那些金璧,考慮再三,最後答應將蔡文姬送回中原。
蔡文姬在臨走的時候,她的兩個兒子跪倒在地上,抱住文姬的雙腿,放聲大哭:「娘,您要去哪裡啊?大家都說您要回中原,您還回來嗎?您平常是那樣仁慈,今天為什麼就這么狠心?我們還沒有長大成人,您怎麼就撒手不管我們了呢?」
聽了這些話,蔡文姬只覺得肝腸寸斷,神情恍惚,她撫摸著兩個兒子的腦袋,痛苦流涕,「為娘又能如何呢?當初你父親強行把我搶來,今天又是他強行將我送回去,為娘又如何能作得了主呢?」
這時,那些和蔡文姬一起被從中原抓來的姐妹們來給她送行,她們跪在地上,哀嚎著哭道,「為什麼只有文姬你一個人可以回到中原,而我們卻要老死在這荒涼的異鄉,永遠沒有機會再見親人一面了。」此情此景,連馬都悲傷得忘記了走路,車夫趕車都忘記了轉彎。圍觀的人更是互相抱著痛哭起來。
回到中原以後,曹操將蔡文姬好好安慰了一番。看到她孤身一人,曹操下令要將文姬嫁給一個叫董祀的讀書人,並徵求她的意見。
文姬冷冷地說道:「當初你和我父親是至交,為了悼念董卓一事,你殺了我父親,發配了我家人,至今我還不知道他們究竟還在不在人間。十二年後,我已為人母,你又用金璧強行將我們母子拆散,把我接回了中原。我已經不是我了,還有什麼事情能由我自己決定呢?既然你意以決,又何必來徵求我的意見呢?一席話說得曹操面紅耳赤,無言以對。
後來蔡文姬一直老死在了中原,她與自己的兩個兒子只能以書信往來,一生再為謀面。
【卓文君】
卓文君,西漢臨邛人,漢代才女,她貌美有才氣,善鼓琴,家中富貴。她是卓王孫之女,喪夫後家居。許多名流向她求婚,她卻看中了窮書生司馬相如。司馬相如能彈琴作詩,卓文君從中領會到他的才華和情感,一心相愛。司馬相如家裡一無所有,卓文君隨他私奔後,就開了個酒鋪,親自當掌櫃,文君當壚賣酒,相如則作打雜,不怕人譏笑。後卓王孫礙於面子,接濟二人,從此二人生活富足。後來司馬相如終於成名天下。而文君夜奔相如的故事,則流行民間,並為後世小說、戲曲所取材。
司馬相如的文采,卓文君之美艷,當壚賣酒,白頭興怨,長門靈賦;封禪遺書傳為千古佳話。流傳於世的還有那首著名的《鳳求凰》:"鳳兮鳳兮歸故鄉,游遨四海求其凰,有一艷女在此堂,室邇人遐毒我腸,何由交接為鴛鴦."以及卓文君所作哀怒的《白頭吟》:「今日斗酒會,明旦溝水頭,蹀躞御溝止,溝水東西流。凄凄重凄凄,嫁娶不須啼,願得一心人,白首不相離。桿何裊裊,魚兒何徙徙,男兒重義氣,何用錢刀為?」,和凄怨的《訣別書》:「春華競芳,五色凌素,琴尚在御,而新聲代故!錦水有鴛,漢宮有水,彼物而新,嗟世之人兮,瞀於淫而不悟!朱弦斷,明鏡缺,朝露晞,芳時歇,白頭吟,傷離別,努力加餐勿念妾,錦水湯湯,與君長訣!」
【李清照】
李清照,宋代著名女詞人,號易安居士,山東濟南人。父親是文學家李格非,母親是狀元王拱 辰之女,也工文章。李照清早年生活在文化空氣濃厚的家庭里。 18歲時,與太學生趙明誠結婚。趙明誠 著有《金石錄》,李清照寫了《金石錄序》,詳細的記載了夫妻共同生活和對書畫金石的愛好。他前期的 詞章,多數是描寫閨中的生活情趣及大自然的綺麗風光,風格清新明麗。北宋滅亡後,李清照夫婦倉皇南 渡。公元1129年,趙明誠在建康(今南京市)病故,她隻身經歷了國破家亡的痛苦,因此後期的作品多反 映戰亂痛苦的生活,感時傷懷,懷舊思鄉,風格沉鬱凄愴。李清照詞的藝術特色,主要在於運用朴實的白 描手法,善於寫細膩的感情變化,語言明白如話。在宋代詞人中,卓然自成一家。有《漱玉詞》。
【班昭】
班昭字惠班,又名姬,家學淵源,尤擅文采。她的父親班彪是當代的大文豪,班昭
本人常被召入皇宮,教授皇後及諸貴人誦讀經史,宮中尊之為師。
班昭十四歲嫁給同郡曹世叔為妻,所以人們又把班昭叫做「曹大家」。
以個性而論,曹世叔活潑外向,班昭則溫柔細膩,夫妻兩人頗能相互遷就,生活得
十分美滿。
班昭的文采首先就表現在幫她的哥哥班固修前漢書,這部書是我國的第一部紀
傳體斷代史,是正史中寫的較好的一部,人們稱贊它言賅事備,與史記齊名,全書
分紀、傳、表、志幾類。還在班昭的父親班彪的時候,就開始了這部書的寫作工作,她
的父親死後,她的哥哥班固繼續完成這一工作。班固,字孟堅,九歲能作文,稍大一點,
博覽眾書,九流百家之言無不窮究,不料就在他快要完成前漢書時,卻因竇憲一案
的牽連,死在獄中,班昭痛定思痛,接過亡兄的工作繼續前進。
好在班昭還在班固活著的時候就參予了全書的纂寫工作,後來又得到漢和帝的恩准,
可以到東觀藏書閣參考典籍,所以寫起來得心應手。
前漢書出版以後,獲得了極高的評價,學者爭相傳誦,前漢書中最棘手的
是第七表百官公卿表,第六志天文志,這兩部分都是班昭在她兄長班固死後獨
立完成的,但班昭都謙遜地仍然冠上她哥哥班固的名字。班昭的學問十分精深,當時的
大學者馬融,為了請求班昭的指導,還跪在東觀藏書閣外,聆聽班昭的講解呢!
班昭還有一個兄弟是班超,我們現在常用的兩個成語「投筆從戎」和「不入虎穴焉
得虎子」就是他的口語演化而成的,反映出他的智勇過人,他出使西域,以功封定遠侯,
拜西域都護,揚漢威直至中亞細亞三十年之久。
漢和帝永元十二年,班超派他的兒子班勇隨安恩國入貢的使者回到洛陽,帶回他給
皇帝的奏章:「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願生人玉門關。謹遣子勇,隨安西獻物入塞,及
臣生在,令其目見故土。」表達出一種濃郁的葉落歸根的思想,然而奏章送上去之後,
三年後朝廷仍不加理會。班昭想到死去的哥哥班固,對年已七十,客居異鄉的哥哥班超,
產生一股強烈的的依戀、憐憫心情,於是不顧一切地給皇帝上書:
妄同產兄西域都護,定遠侯超,幸得以微功得蒙重賞,爵列通候,任二千石,天恩
殊絕,誠非小臣所當被蒙。超之始出,志捐軀命,冀立微功,以自陳效。會陳睦之變,
道路隔絕,超以一身,轉側絕域,曉譬諸國,固其兵眾,每有攻戰,輒為先登。身被金
夷,不避死亡,賴蒙陛下神靈,且得延命沙漠;至今積三十年,骨詢生離,不復相識;
所與相隨時人士眾,皆已物故;超年最長,今且七十,衰老被病,頭發無黑,兩手不仁,
耳目不聰明,扶杖乃能行,雖欲竭其全力,以報答天恩,迫子歲暮,犬馬齒索,為之奈
何?
蠻夷之性,悼逆侮老,丙超旦暮入地,久不見代,恐開好究之原,生逆亂之心。而
卿大夫感懷一切莫肯遠慮,如有卒暴,超之氣力,不能從心,便為上損國家累世之功,
下棄忠臣竭身之用,誠可痛也!故超萬里歸誠,自陳苦急,延頸逾望,三年於今,未蒙
省祿。
妾竊聞古者十五受兵,六十還之,亦有休息不任職也。緣陛下以至孝理天下,得萬
國之歡心,不遺小國之臣,況超得備候伯之位,故敢觸死為超求哀,乞超余年,一得生
還;復見闕庭,使國家永無勞遠之慮,西域無倉猝之憂,超得長蒙文王葬骨之恩,子方
哀老之急。
班昭代兄上書,說得合情合理,絲絲人扣,漢和帝覽奏,也為之戚然動容。特別是
文中的最後兩句,引用周文王徐靈台,掘地得死人之骨,而更葬之。魏文侯之師田子方,
見君棄其老馬,以為少盡其力,老而棄之,非仁也,於是收而養之。兩則故事明諷暗示,
漢和帝認為不再有所決定,實在愧對老臣,於是派遣戊己校尉任尚出任西域都護,接替
班超。
班昭以她的文采和才情使她的哥哥班超得以回朝。
任尚抵達任所,班超一一予以交代完畢,任尚對班超說:「任重慮淺,宜有以海之。」
希望班超對他治理西域一些忠告,班超語重心長地說:「塞外吏士,本非孝子順孫,皆
以罪過徙補邊屯;而蠻夷懷鳥獸之心,難養易敗。今君性嚴急,水清無大魚,察政不得
嚴苛,宜盪佚簡易,寬小過,總大綱而已。」但班超走後,任尚私下對親信說:「我以
班君當有奇策,今所言平平耳!」任尚不能借重班超的經驗,竟以嚴急苛虐而失邊和,
這是後話。
漢和帝永元十四年八月,班超回到洛陽,拜為射聲校尉,他離開西域疏勒時本已有
病,來不及和妹妹好好地聊聊,加以旅途勞頓,回家一個月就病逝了,班昭無言以對。
班昭以她的文采,完成了哥哥班固的前漢書打動漢和帝的心,使哥哥班超回歸
洛陽。班昭的文采還表現在她寫的女戒七篇上。
七戒包括:卑弱、夫婦、敬慎、婦行、專心、曲從和叔妹七章。本是用來教導
班家女兒的私家教課書,不料京城世家卻爭相傳抄,不久之後便風行全國各地。
在「卑弱」篇中,班昭引用詩經·小雅中的說法:「生男曰弄漳,生女曰弄瓦。」
以為女性生來就不能與男性相提並論,必須「晚寢早作,勿憚夙夜;執務和事,不辭劇
易。」才能克盡本份。
在「夫婦」篇中,認為丈夫比天還大,還須敬謹服侍,「婦不賢則無以事夫,婦不
事夫則義理墜廢,若要維持義理之不墜,必須使女性明析義理。」
在「敬慎」篇中,主張「男子以剛強為貴,女子以柔弱為美,無論是非曲直,女子
應當無條件地順從丈夫。」一剛一柔,才能並濟,也才能永保夫婦之義。
在「婦行」篇中,訂定了婦女四種行為標准:「貞靜清閑,行己有恥:是為婦德;
不瞎說霸道,擇辭而言,適時而止,是為婦言;穿戴齊整,身不垢辱,是為婦容;專心
紡織,不苟言笑,烹調美食,款待嘉賓,是為婦工。」婦女備此德、言、容、工四行,
方不致失禮。
在「專心」篇中,強調「貞女不嫁二夫」,丈夫可以再娶,妻子卻絕對不可以再嫁,
在她的心目中下堂求去,簡直是不可恩議的悖理行為,事夫要「專心正色,耳無淫聲,
目不斜視。」
在「曲從」篇中,教導婦女要善事男方的父母,逆來順受,一切以謙順為主,凡事
應多加忍耐,以至於曲意順從的地步。
在「叔妹」篇中,說明與丈夫兄弟姐妹相處之道,端在事事識人體、明大義,即是
受氣蒙冤也是天經地義的事情,萬萬不可一意孤行,而失去彼此之間的和睦氣氛。
班昭主要生活在漢和帝時代,漢和帝在班超死後不久就駕崩了,皇子劉隆生下來才
一百天,就嗣位為孝帝,鄧太後臨朝聽政,不到半年,帝又死,於是以清河王劉祜
嗣位為孝安帝,孝安帝才十三歲,鄧太後仍然臨朝聽政。
東漢皇帝短命,只有開國的光武帝劉秀活過「花甲」,六十二歲時死,其次就是明
帝,四十八歲,再次是章帝三十一歲,其他多在二十歲以下,包括一大批娃娃皇帝,造
成外戚專權局面。
鄧太後以女主執政,班昭以師傅之尊得以參予機要,竭盡心智地盡忠。鄧塢以大將
軍輔理軍國,是太後的兄長,頗受倚重,後來母親過世,上書乞歸守制,太後猶豫不決,
問策於班昭,班昭認為:「大將軍功成身退,此正其時;不然邊禍再起,若稍有差遲,
累世英名,豈不盡付流水?」鄧太後認為言之有理,批准了鄧塢的請求。
班昭年逾古哮逝,皇太後為她素服舉哀。
班昭是一位博學多才,品德俱優的中國古代女性,她是位史學家,也是位文學家,
還是位政治家。她在曹家有一個兒子,幾個女兒,兒子曹成被封為關內侯。

Ⅱ 中國古代四大才女是哪四位啊

李清照就自然不必說了。還有西漢時期的卓文君。東漢前期的班昭。內東漢末期的蔡文姬並稱中國容古代四大才女,除此之外,陸游之妻唐婉,唐朝女詩人上官婉兒等,都是些才華橫溢的才女。值得一提的是,我國古代還有很多有才華的女子出身於青樓,如蘇小小
李師師
等.

中國歷史 四大才女的簡介

古代編輯

蔡文姬

[1] 蔡文姬(約177-約239),名琰[yǎn],原字昭姬,晉時避司馬昭諱,改字文姬,又字明姬,陳留圉[yǔ](今河南開封杞縣)人,東漢三國時期音樂家,文學家。博學能文,又善詩賦,兼長辯才與音律。代表作有《胡笳十八拍》《悲憤詩》等 。她的父親便是大名鼎鼎的大儒蔡邕[yōng]。

蔡邕即蔡伯喈[jiē],有一出《琵琶記》的唱詞,說的是蔡伯偕中狀元後,不認發妻趙五娘,別娶丞相之女,可說是厚誣古人。因為東漢時根本沒有狀元,也就沒有別娶丞相之女這回事。對此南宋陸游曾感嘆系之他說:「身後是非誰管得,隔村聽唱蔡中郎。」

蔡邕不可能中狀元,(大漢當時選拔人才使用的是舉孝廉,即郡縣官員推薦當地有名望的人,供皇帝選擇任用。狀元是科舉特有,從隋唐才開始)但他的才學在當時得到舉世公認卻是事實。漢靈帝時、他校書東觀,以經籍多有謬誤,於是為之訂正並書寫鐫刻在石碑上,立在大學門外,當時的後生學子都就此石經校正經書,每日觀覽摩寫的不絕於途。這些石碑在動亂中,在洛陽大火中受到損壞,經過一千八百多年,洛陽郊區的農民在犁田時掘得幾塊上有字跡的石塊,經人鑒定就是當年蔡邕的手書,稱為「熹平石經」,珍藏在歷史博物館中。

蔡邕是個大文學家,也是大書法家,梁武帝稱他:「蔡邕書,骨氣洞達,爽爽如有神力。」當代史學家範文瀾講:「兩漢寫字藝術,到蔡邕寫石經達到最高境界。」他的字整飭而不刻板,靜穆而有生氣。除《嘉平石經》外,據傳《曹娥碑》也是他寫的,章法自然,筆力勁健,結字跌宕有致,無求妍美之意,而具古樸天真之趣。

此外,蔡邕還精於天文數理,妙解音律,在洛陽儼然是文壇的領袖,像楊賜、玉燦、馬月碑以及後來文武兼資,終成一代雄霸之主的曹操都經常出入蔡府,向蔡邕請教。

蔡文姬生在這樣的一個家庭,自小耳濡目染,既博學能文,又善詩賦

蔡文姬的畫像

,兼長辯才與音律就是十分自然的了,可以說蔡文姬有一個幸福的童年,可惜時局的變化,打斷了這種幸福。

蔡文姬16歲時嫁給衛仲道,衛家當時是河東世族,衛仲道更是出色的大學子,夫婦兩人恩愛非常,可惜好景不長,不到一年,衛仲道便因咯血而死。蔡文姬不曾生下一兒半女,衛家的人又嫌她剋死了丈夫,當時才高氣傲的蔡文姬不顧父親的反對,毅然回到娘家。後父親死於獄中,文姬被匈奴掠去,這年她才二十三歲,被左賢王納為王妃,居南匈奴12年,並育有二子,此間她還學會了吹奏「胡笳」及一些異族的語言。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感念好友蔡邕之交情,得知文姬流落南匈奴,立即派周近做使者,攜帶黃金千兩,白璧一雙,把她贖了回來。這年她三十五歲,在曹操的安排下,嫁給田校尉董祀,就在這年爆發了著名的「赤壁之戰。」

東漢末曹魏初,是一個充滿血與淚的時代,是一個充滿悲憤和痛苦的時代,詩人們把這血和淚、悲憤和痛苦堅忍地收藏起來釀造了一曲憎恨悲涼的時代悲歌。曹操、曹丕、王粲……都是這個時代里產生的優秀男歌唱家,就在這雄渾、高亢、悲涼的時代合唱隊伍里,一個激情澎湃的女高音格外地引人注目,她便是一生飽嘗戰亂別離之苦的女文學家——蔡文姬。

蔡文姬嫁給董祀,起初的夫妻生活並不十分和諧。蔡文姬飽經離亂憂傷,時常神思恍惚;而董祀正值鼎盛年華,生得一表人才,通書史,諳音律,自視甚高,對於蔡文姬自然有些不足之感,然而迫於丞相的授意,只好接納了她,在婚後第二年,董祀犯罪當死,她顧不得嫌隙,蓬首跣足地來到曹操的丞相府求情。曹操念及昔日與蔡邕的交情,又想到蔡文姬悲慘的身世,倘若處死董祀,文姬勢難自存,於是寬宥了董祀。

從此以後,董祀感念妻子之恩德,對蔡文姬重新評估,夫妻雙雙也看透了世事,溯洛水而上,居在風景秀麗,林木繁茂的山麓。若干年以後,曹操狩獵經過這里,還曾經前去探視。蔡文姬和董祀生有一兒一女,蔡文姬夫婦的女兒嫁給了司馬懿的兒子司馬師為妻,

文姬一生三嫁,命運坎坷,丁廙在《蔡伯喈女賦》描述了她的婚姻:

伊大宗之令女,稟神惠之自然;

在華年之二八,披鄧林之矅鮮。

明六列之尚致,服女史之語言;

參過庭之明訓,才朗悟而通雲。

當三春之嘉月,時將歸於所天;

曳丹羅之輕裳,戴金翠之華鈿。

羨榮跟之所茂,哀寒霜之已繁;

豈偕老之可期,庶盡歡於余年。

文姬博學多才,音樂天賦自小過人,她6歲時聽父親在大廳中彈琴,隔著牆壁就聽出了父親把第一根弦彈斷的聲音。其父驚訝之餘,又故意將第四根弦弄斷,居然又被她指出。長大後她更是琴藝超人。她在胡地日夜思念故土,回漢後參考胡人聲調,結合自己的悲慘經歷,創作了哀怨惆悵,令人斷腸的琴曲《胡笳十八拍》;嫁董祀後,感傷亂離,作《悲憤詩》,是中國詩史上第一首自傳體的五言長篇敘事詩(當然也有人認為是偽作)。

董祀求情【原文】 陳留董祀妻者,同郡蔡邕之女也,名琰,字文姬。博學有才辯,又妙於音律。適河東衛仲道。夫亡無子,歸寧於家。興平中,天下喪亂,文姬為胡騎所獲,沒於南匈奴左賢王,在胡中十二年,生二子。曹操素與邕善,痛其無嗣,乃遣使者以金璧贖之,而重嫁於祀。 祀為屯田都尉,犯法當死,文姬詣曹操請之。時公卿名士及遠方使驛坐者滿堂,操謂賓客曰:「蔡伯喈女在外,今為諸君見之。」及文姬進,蓬首徒行,叩頭請罪,音詞清辯,旨甚酸哀,眾皆為改容。操曰:「誠實相矜,然文狀已去,奈何?」文姬曰:「明公廄馬萬匹,虎士成林,何惜疾足一騎,而不濟垂死之命乎!」操感其言,乃追原祀罪。時且寒,賜以頭巾履襪。操因問曰:「聞夫人家先多墳籍,猶能憶識之不?」文姬曰:「昔亡父賜書四千許卷,流離塗炭,罔有存者,今所誦憶,裁四百餘篇耳。」操曰:「今當使十吏就夫人寫之。」文姬曰:「妾聞男女之別,禮不親授。乞給紙筆,真草唯命。」於是繕書送之,文無遺誤。後感傷亂離,追懷悲憤,作詩二章。

相傳,當蔡文姬為董祀求情時,曹操看到蔡文姬在嚴冬季節,蓬首跣足,心中大為不忍,命人取過頭巾鞋襪為她換上,讓她在董祀未歸來之前,留居在自己家中。在一次閑談中,曹操表示出很羨慕蔡文姬家中原來的藏書。蔡文姬告訴他原來家中所藏的四千卷書,幾經戰亂,已全部遺失時,曹操流露出深深的失望,當聽到蔡文姬還能背出四百篇時,又大喜過望,於是蔡文姬憑記憶默寫出四百篇文章,文無遺誤,可見蔡文姬才情之高。 孤芳續漢史,血淚寫春秋。蔡文姬傳世的作品除了《胡笳十八拍》外,還有《悲憤詩》,被稱為我國詩史上文人創作的第一首自傳體的五言長篇敘事詩。「真情窮切,自然成文」,激昂酸楚,在建安詩歌中別構一體。

李清照

[2] 李清照(1084年-1155年):號易安居士,南宋傑出女文學家,章丘明水(今屬山東濟南)人。以詞著名,兼

李清照的畫像

工詩文,並著有《詞論》,在中國文學史上享有崇高聲譽。清照文詞絕妙,鬼斧神工,前無古人,後無來者,被尊為婉約宗主,是中華精神文明史上的一座豐碑。

李清照是最有才華的女人,生於名宦之家,幼時過目不忘,出語驚人,博覽群書。齊魯壯麗的山川涵育了清照的創作靈性,少女時代即名噪一時,嶄露崢嶸。

婚後,清照與丈夫趙明誠情投意合,如膠似漆,「夫如擅朋友之勝」。然而好景不長,朝中新舊黨爭愈演愈烈,一對鴛鴦幾被拆散。後來金朝大軍鐵蹄南下,南宋王朝腐敗無能,自毀長城。趙明誠空懷滿腔熱血,可惜出師未捷身先死。目睹國破家亡,清照「雖處憂患窮困而志不屈」,在「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的晚年,她殫精竭慮,編撰《金石錄》,完成丈夫未竟之功。李清照的詞多寫閨中思夫及國破家亡之情,她的詞中充斥著深深的愁絲,一句「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更是讓讀者深深為之震撼。李清照當之無愧為四大才女之一。

上官婉兒

[3] 上官婉兒(664年~710年),唐朝女詩人。陝州陝縣(今屬河南)人。上官儀孫女。巾幗首相第一人,繼承

上官婉兒的畫像

了祖父的全部才華,擅長詩文,天分極高。上官儀獲罪後被沒入宮中,上官婉兒與母親鄭氏同被配沒掖廷。母親鄭氏是太常少卿鄭休遠之姊,在鄭氏培養下,上官婉兒熟讀詩書,明達吏事。儀鳳二年(677年),以聰慧得幸於武則天,頗能詩,武後稱帝時,詔敕多出其手者,時稱「內舍人」。她十四歲的時候,出落得妖冶艷麗,秀美輕盈,一顰一笑,自成風度,加上天生聰秀,過目成誦,文采過人,下筆千言。儀鳳二年上官婉兒曾被武則天召見宮中,當場命題,讓其依題著文。上官婉兒文不加點,須臾而成,珠圓玉潤,調葉聲和,尤其她的書法秀媚,格仿簪花。武則天看後大悅,當即下令免其奴婢身份,讓其掌管宮中詔命。此後,武則天所下制誥,多出上官婉兒的手筆。 女皇連連驚呼:「此女絕非凡!」

神龍元年(705年),唐中宗復位後,仍得中宗、韋後寵信,專掌起草詔令。與太平公主亦多往來,與武三思私通。曾建議中宗擴大書館,增設學士,代朝廷品評天下詩文。又與韋後、安樂公主等人操縱政治,樹立私黨,廣納賄賂。景龍四年(710年),中宗崩,韋後欲效武後而稱帝,臨淄王李隆基發動政變,誅韋後、安樂公主,擁立其父唐睿宗。上官婉兒執燭率宮人迎接,並把她與太平公主所擬遺詔拿給劉幽求觀看,劉幽求拿著遺詔求李隆基開恩,但李隆基執意殺上官婉兒,年僅46歲。開元初年,唐玄宗廣征上官婉兒的作品,編成文集20卷,張說作序。《全唐詩》收其遺詩三十二首。

婉兒在風雨飄搖的時代左沖右突,成為盛唐時期的「無冕女皇」。智慧、肉體、靈氣、才華……婉兒憑借這些法寶,穿梭於朝中重臣之間,譜寫了一篇美麗、凄婉的人生華章。

卓文君

[4] 西漢臨邛人(今:四川省成都市隸屬),漢代才女,她貌美有才氣,善鼓琴,家中富貴。卓文君天生麗質

,容貌姣好,自幼聰明,博聞雅識,詩歌詞賦,無一不精,更兼擅長音律,琴技無雙。

她是卓王孫之女,喪夫後家居。許多名流向她求婚,她卻看中了窮書生司馬相如。司馬相如能彈琴作詩,卓文君從中領會到他的才華和情感,一心相愛。司馬相如家裡一無所有,卓文君隨他私奔後,就開了個酒鋪,親自當掌櫃,文君當壚賣酒,相如則作打雜,不怕人譏笑。後卓王孫礙於面子,接濟二人,從此二人生活富足。後來司馬相如終於成名天下。而文君夜奔相如的故事,則流行民間,並為後世小說、戲曲所取材。

司馬相如的文采,卓文君之美艷,當壚賣酒,白頭興怨,長門靈賦;封禪遺書傳為千古佳話。流傳於世的還有那首著名的《鳳求凰》:「鳳兮鳳兮歸故鄉,游遨四海求其凰,時未遇兮無所將,何悟今兮升斯堂。有一艷女在此堂,室邇人遐毒我腸,何由交接為鴛鴦。」以及卓文君所作哀怒的《白頭吟》:「今日斗酒會,明旦溝水頭,蹀躞御溝上,溝水東西流。凄凄復凄凄,嫁娶不須啼,願得一心人,白首不相離。竹竿何裊裊,魚兒何簁簁,男兒重義氣,何用錢刀為?」,和凄怨的《訣別書》:「春華競芳,五色凌素,琴尚在御,而新聲代故!錦水有鴛,漢宮有水,彼物而新,嗟世之人兮,瞀於淫而不悟!朱弦斷,明鏡缺,朝露晞,芳時歇,白頭吟,傷離別,努力加餐勿念妾,錦水湯湯,與君長訣!」

卓文君,一個美麗聰明,精詩文,善彈琴的女子。可嘆的是十七歲年紀輕輕,便在娘家守寡。某日席間,只因司馬相如一曲《鳳求凰》,多情而又大膽的表白,讓久慕司馬相如之才的卓文君,一聽傾心,一見鍾情。可是他們之間的愛戀受到了父親的強烈阻撓。卓文君憑著自己對愛情的憧憬,對追求幸福的堅定,以及非凡的勇氣,毅然在漆黑之夜,逃出卓府,與深愛的人私奔。當壚賣酒為生。生活艱難,但兩人感情日深。這也是一直流傳至今的愛情故事裡最浪漫的夜奔之佳話。

自古至今,大多數男人總是令人失望。司馬相如自然也不例外。當他在事業上略顯鋒芒,終於被舉薦做官後,久居京城,賞盡風塵美女,加上官場得意,竟然產生了棄妻納妾之意。曾經患難與共,情深意篤的日子此刻早已忘卻。哪裡還記得千里之外還有一位日夜倍思丈夫的妻子。文君獨守空房,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過著寂寞的生活。一首《白頭吟》,「……聞君有二意,故來相決絕。願得一人心,白首不相離。……」表達了她對愛情的執著和嚮往以及一個女子獨特的堅定和堅韌。也為她們的故事增添了幾分美麗的哀傷。

終於某日,司馬相如給妻子送出了一封十三字的信: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萬。聰明的卓文君讀後,淚流滿面。一行數字中唯獨少了一個「億」,無億豈不是表示夫君對自己「無意」的暗示?她,心涼如水。懷著十分悲痛的心情,回了一封《怨郎詩》。

其詩曰:一別之後,二地相思(懸)。雖說是三四月,誰又知五六年。七弦琴無心彈,八行書無可傳,九連環從中折斷,十里長亭望眼欲穿。百思想,千繫念,萬般無奈把郎怨。萬語千言道不完,百無聊賴十憑欄。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仲秋月圓人不圓。七月半,秉燭燒香問蒼天,六月伏天人人搖扇我心寒。五月石榴似火,偏遇陣陣冷雨澆花端。四月枇杷未黃,我欲對鏡心意亂。急匆匆,三月桃花隨水轉,飄零零,二月風箏線兒斷。噫,郎呀郎,巴不得下一世,你為女來我做男。

司馬相如看完妻子的信,不禁驚嘆妻子之才華橫溢。遙想昔日夫妻恩愛之情,羞愧萬分,從此不再提遺妻納妾之事。這首詩也便成了卓文君一生的代表作數字詩。細細品讀,其愛恨交織之情躍然紙上。

卓文君是聰明的。她用自己的智慧挽回了丈夫的背棄。她用心經營著自己的愛情和婚姻,終於苦盡甘來。他們之間最終沒有背棄最初的愛戀和最後的堅守。這也使得他們的故事千轉百回,成為世俗之上的愛情佳話。

卓文君,一個有思想,有勇氣,敢愛敢恨的才女。她的一生,應該是值得的。比如充滿浪漫色彩的夜奔,比如可遇而不可求的一見鍾情,比如與愛的人攜手終老等等。女人一生如此,夫復何求?後來人們根據這個事還有一首詩:《望江亭》——關漢卿

當爐卓女艷如花,不記琴心未有涯。

負卻今宵花底約,卿須憐我尚無家。

句首四字連起來為:「當不負卿」。

班昭

[5] 其實,關於四大才女的界定眾說紛紜,還有一位常被提及的才女,她就是班昭。

班昭的畫像

班昭(約49—約120),扶風安陵人(今陝西咸陽)。班彪之女,班固、班超之妹,曹世叔(即曹壽)妻,早寡。《後漢書·列女傳》有她的記載。因為《漢書》,其八《表》及《天文志》未竟,漢和帝詔就東觀續成之。數召入宮,令皇後貴人師事,號曰曹大家(gū)。有《女誡》七篇,集三卷。

班昭字惠班,又名姬,家學淵源,尤擅文采。她的父親班彪是當代的大文豪,班昭本人常被召入皇宮,教授皇後及諸貴人誦讀經史,宮中尊之為師。

清代女作家趙傅「東觀續史,賦頌並嫻」。

班昭十四歲嫁給同郡曹世叔為妻,所以人們又把班昭叫做「曹大家」。

以個性而論,曹世叔活潑外向,班昭則溫柔細膩,夫妻兩人頗能相互遷就,生活得十分美滿。

班昭的文采首先就表現在幫她的哥哥班固修《漢書》,這部書是我國的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是正史中寫的較好的一部,人們稱贊它言賅事備,與《史記》齊名,全書分紀、傳、表、志幾類。還在班昭的父親班彪的時候,就開始了這部書的寫作工作,她的父親死後,她的哥哥班固繼續完成這一工作。班固,字孟堅,九歲能作文,稍大一點,博覽眾書,九流百家之言無不窮究,不料就在他快要完成《漢書》時,卻因竇憲一案的牽連,死在獄中,班昭痛定思痛,接過亡兄的工作繼續前進。

Ⅳ 古代四大才女分別是誰、分別是哪個朝代

蔡文姬、卓文君、李清照、班昭
【蔡文姬】
漢朝末年,各諸侯擁兵自重,最後被董卓控制了朝政。
後來,曹操假借漢獻帝之口,偽造了密詔,殺了董卓,並將他的屍體扔在了光天化日之下,讓過路的老百姓羞辱唾棄。
蔡邕是當時的名士,以前和曹操及董卓的關系很好。如今,他見董卓人已經死了,而且親離朋散,想到舊日的交情,不免難過。他不顧曹操的禁令,一個人趴在董卓的屍體上放聲大哭,這一舉動嚇得周圍看熱鬧的人四散奔逃。
曹操得知以後,不由勃然大怒。心想,蔡邕呀蔡邕,你真是不長眼神,我剛剛奪過大權,還沒穩定,你竟敢當眾和我唱對台戲。於是,他下令賜蔡邕一死,並且命人到他家裡把人都抓起來,發配到邊遠荒涼的地方。
蔡邕有個女兒,叫蔡文姬,名琰,是當時有名的才女,學識淵博,能言善辯,而且精通音樂。當時她的丈夫剛剛去世,而她又沒為夫家生下一兒半子,正在娘家修養。她父親出事的時候,蔡文姬正在家裡彈琴。聽到下人來通報,說父親去哀悼董卓之後,她不由得仰天長嘆了一聲,心想,大難就要來臨了。
果然,曹操的大兵飛奔而來,將蔡府團團圍住。全府上下,不分男女,不論老幼,全被捆了起來,被推到了前院,稍有怠慢,就被亂棍打得皮開肉綻。
當時,漢朝北方邊境極不太平,胡人經常興兵前來侵犯。他們每攻下一座城池,就將裡面的老百姓殘殺殆盡,屍體堆積如山,血流成河。一隊隊胡兵的馬背邊上懸掛著一串串男人的腦袋,而馬後面馱著他們搶來的女人。
蔡文姬在被發配到北方的路上,遇到了胡兵,被抓住成了俘虜。在和其她被俘的女人一起被押向北方的時候,一路上,她們看到到處都是屍橫遍野,惡臭熏天。
到了匈奴以後,因為蔡文姬能文善琴,被南匈奴王看中,當了他老婆,在那裡一住就是十二年,生下了兩個男孩。蔡文姬人在匈奴的時候,日夜思念著遠在中原的親人,整天以淚洗面,寫出了流傳後世的凄慘哀絕的《胡笳十八拍》。該曲廣為流傳,最後流入了中原,其憂怨哀傷的曲調讓曹操聽了以後也深受感動。曹操回想起自己當年對蔡家的絕情,不由得羞愧難當。他派人來到了匈奴,想用金璧把蔡文姬贖回來。
南匈奴王一方面希望與曹操保持良好的關系,另一方面貪戀那些金璧,考慮再三,最後答應將蔡文姬送回中原。
蔡文姬在臨走的時候,她的兩個兒子跪倒在地上,抱住文姬的雙腿,放聲大哭:「娘,您要去哪裡啊?大家都說您要回中原,您還回來嗎?您平常是那樣仁慈,今天為什麼就這么狠心?我們還沒有長大成人,您怎麼就撒手不管我們了呢?」
聽了這些話,蔡文姬只覺得肝腸寸斷,神情恍惚,她撫摸著兩個兒子的腦袋,痛苦流涕,「為娘又能如何呢?當初你父親強行把我搶來,今天又是他強行將我送回去,為娘又如何能作得了主呢?」
這時,那些和蔡文姬一起被從中原抓來的姐妹們來給她送行,她們跪在地上,哀嚎著哭道,「為什麼只有文姬你一個人可以回到中原,而我們卻要老死在這荒涼的異鄉,永遠沒有機會再見親人一面了。」此情此景,連馬都悲傷得忘記了走路,車夫趕車都忘記了轉彎。圍觀的人更是互相抱著痛哭起來。
回到中原以後,曹操將蔡文姬好好安慰了一番。看到她孤身一人,曹操下令要將文姬嫁給一個叫董祀的讀書人,並徵求她的意見。
文姬冷冷地說道:「當初你和我父親是至交,為了悼念董卓一事,你殺了我父親,發配了我家人,至今我還不知道他們究竟還在不在人間。十二年後,我已為人母,你又用金璧強行將我們母子拆散,把我接回了中原。我已經不是我了,還有什麼事情能由我自己決定呢?既然你意以決,又何必來徵求我的意見呢?一席話說得曹操面紅耳赤,無言以對。
後來蔡文姬一直老死在了中原,她與自己的兩個兒子只能以書信往來,一生再為謀面。
【卓文君】
卓文君,西漢臨邛人,漢代才女,她貌美有才氣,善鼓琴,家中富貴。她是卓王孫之女,喪夫後家居。許多名流向她求婚,她卻看中了窮書生司馬相如。司馬相如能彈琴作詩,卓文君從中領會到他的才華和情感,一心相愛。司馬相如家裡一無所有,卓文君隨他私奔後,就開了個酒鋪,親自當掌櫃,文君當壚賣酒,相如則作打雜,不怕人譏笑。後卓王孫礙於面子,接濟二人,從此二人生活富足。後來司馬相如終於成名天下。而文君夜奔相如的故事,則流行民間,並為後世小說、戲曲所取材。
司馬相如的文采,卓文君之美艷,當壚賣酒,白頭興怨,長門靈賦;封禪遺書傳為千古佳話。流傳於世的還有那首著名的《鳳求凰》:"鳳兮鳳兮歸故鄉,游遨四海求其凰,有一艷女在此堂,室邇人遐毒我腸,何由交接為鴛鴦."以及卓文君所作哀怒的《白頭吟》:「今日斗酒會,明旦溝水頭,蹀躞御溝止,溝水東西流。凄凄重凄凄,嫁娶不須啼,願得一心人,白首不相離。桿何裊裊,魚兒何徙徙,男兒重義氣,何用錢刀為?」,和凄怨的《訣別書》:「春華競芳,五色凌素,琴尚在御,而新聲代故!錦水有鴛,漢宮有水,彼物而新,嗟世之人兮,瞀於淫而不悟!朱弦斷,明鏡缺,朝露晞,芳時歇,白頭吟,傷離別,努力加餐勿念妾,錦水湯湯,與君長訣!」
【李清照】
李清照,宋代著名女詞人,號易安居士,山東濟南人。父親是文學家李格非,母親是狀元王拱 辰之女,也工文章。李照清早年生活在文化空氣濃厚的家庭里。 18歲時,與太學生趙明誠結婚。趙明誠 著有《金石錄》,李清照寫了《金石錄序》,詳細的記載了夫妻共同生活和對書畫金石的愛好。他前期的 詞章,多數是描寫閨中的生活情趣及大自然的綺麗風光,風格清新明麗。北宋滅亡後,李清照夫婦倉皇南 渡。公元1129年,趙明誠在建康(今南京市)病故,她隻身經歷了國破家亡的痛苦,因此後期的作品多反 映戰亂痛苦的生活,感時傷懷,懷舊思鄉,風格沉鬱凄愴。李清照詞的藝術特色,主要在於運用朴實的白 描手法,善於寫細膩的感情變化,語言明白如話。在宋代詞人中,卓然自成一家。有《漱玉詞》。
【班昭】
班昭字惠班,又名姬,家學淵源,尤擅文采。她的父親班彪是當代的大文豪,班昭本人常被召入皇宮,教授皇後及諸貴人誦讀經史,宮中尊之為師。
班昭十四歲嫁給同郡曹世叔為妻,所以人們又把班昭叫做「曹大家」。
以個性而論,曹世叔活潑外向,班昭則溫柔細膩,夫妻兩人頗能相互遷就,生活得十分美滿。
班昭的文采首先就表現在幫她的哥哥班固修前漢書,這部書是我國的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是正史中寫的較好的一部,人們稱贊它言賅事備,與史記齊名,全書分紀、傳、表、志幾類。還在班昭的父親班彪的時候,就開始了這部書的寫作工作,她的父親死後,她的哥哥班固繼續完成這一工作。班固,字孟堅,九歲能作文,稍大一點,博覽眾書,九流百家之言無不窮究,不料就在他快要完成前漢書時,卻因竇憲一案的牽連,死在獄中,班昭痛定思痛,接過亡兄的工作繼續前進。好在班昭還在班固活著的時候就參予了全書的纂寫工作,後來又得到漢和帝的恩准,可以到東觀藏書閣參考典籍,所以寫起來得心應手。
前漢書出版以後,獲得了極高的評價,學者爭相傳誦,前漢書中最棘手的是第七表百官公卿表,第六志天文志,這兩部分都是班昭在她兄長班固死後獨立完成的,但班昭都謙遜地仍然冠上她哥哥班固的名字。班昭的學問十分精深,當時的大學者馬融,為了請求班昭的指導,還跪在東觀藏書閣外,聆聽班昭的講解呢!
班昭還有一個兄弟是班超,我們現在常用的兩個成語「投筆從戎」和「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就是他的口語演化而成的,反映出他的智勇過人,他出使西域,以功封定遠侯,拜西域都護,揚漢威直至中亞細亞三十年之久。
漢和帝永元十二年,班超派他的兒子班勇隨安恩國入貢的使者回到洛陽,帶回他給皇帝的奏章:「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願生人玉門關。謹遣子勇,隨安西獻物入塞,及臣生在,令其目見故土。」表達出一種濃郁的葉落歸根的思想,然而奏章送上去之後,三年後朝廷仍不加理會。班昭想到死去的哥哥班固,對年已七十,客居異鄉的哥哥班超,產生一股強烈的的依戀、憐憫心情,於是不顧一切地給皇帝上書:妄同產兄西域都護,定遠侯超,幸得以微功得蒙重賞,爵列通候,任二千石,天恩殊絕,誠非小臣所當被蒙。超之始出,志捐軀命,冀立微功,以自陳效。會陳睦之變,道路隔絕,超以一身,轉側絕域,曉譬諸國,固其兵眾,每有攻戰,輒為先登。身被金夷,不避死亡,賴蒙陛下神靈,且得延命沙漠;至今積三十年,骨詢生離,不復相識;所與相隨時人士眾,皆已物故;超年最長,今且七十,衰老被病,頭發無黑,兩手不仁,耳目不聰明,扶杖乃能行,雖欲竭其全力,以報答天恩,迫子歲暮,犬馬齒索,為之奈何?蠻夷之性,悼逆侮老,丙超旦暮入地,久不見代,恐開好究之原,生逆亂之心。而卿大夫感懷一切莫肯遠慮,如有卒暴,超之氣力,不能從心,便為上損國家累世之功,下棄忠臣竭身之用,誠可痛也!故超萬里歸誠,自陳苦急,延頸逾望,三年於今,未蒙省祿。妾竊聞古者十五受兵,六十還之,亦有休息不任職也。緣陛下以至孝理天下,得萬國之歡心,不遺小國之臣,況超得備候伯之位,故敢觸死為超求哀,乞超余年,一得生還;復見闕庭,使國家永無勞遠之慮,西域無倉猝之憂,超得長蒙文王葬骨之恩,子方哀老之急。
班昭代兄上書,說得合情合理,絲絲人扣,漢和帝覽奏,也為之戚然動容。特別是文中的最後兩句,引用周文王徐靈台,掘地得死人之骨,而更葬之。魏文侯之師田子方,見君棄其老馬,以為少盡其力,老而棄之,非仁也,於是收而養之。兩則故事明諷暗示,漢和帝認為不再有所決定,實在愧對老臣,於是派遣戊己校尉任尚出任西域都護,接替班超。
班昭以她的文采和才情使她的哥哥班超得以回朝。
任尚抵達任所,班超一一予以交代完畢,任尚對班超說:「任重慮淺,宜有以海之。」
希望班超對他治理西域一些忠告,班超語重心長地說:「塞外吏士,本非孝子順孫,皆以罪過徙補邊屯;而蠻夷懷鳥獸之心,難養易敗。今君性嚴急,水清無大魚,察政不得嚴苛,宜盪佚簡易,寬小過,總大綱而已。」但班超走後,任尚私下對親信說:「我以班君當有奇策,今所言平平耳!」任尚不能借重班超的經驗,竟以嚴急苛虐而失邊和,這是後話。
漢和帝永元十四年八月,班超回到洛陽,拜為射聲校尉,他離開西域疏勒時本已有病,來不及和妹妹好好地聊聊,加以旅途勞頓,回家一個月就病逝了,班昭無言以對。
班昭以她的文采,完成了哥哥班固的前漢書打動漢和帝的心,使哥哥班超回歸洛陽。班昭的文采還表現在她寫的女戒七篇上。
七戒包括:卑弱、夫婦、敬慎、婦行、專心、曲從和叔妹七章。本是用來教導班家女兒的私家教課書,不料京城世家卻爭相傳抄,不久之後便風行全國各地。在「卑弱」篇中,班昭引用詩經·小雅中的說法:「生男曰弄漳,生女曰弄瓦。」以為女性生來就不能與男性相提並論,必須「晚寢早作,勿憚夙夜;執務和事,不辭劇易。」才能克盡本份。
在「夫婦」篇中,認為丈夫比天還大,還須敬謹服侍,「婦不賢則無以事夫,婦不事夫則義理墜廢,若要維持義理之不墜,必須使女性明析義理。」
在「敬慎」篇中,主張「男子以剛強為貴,女子以柔弱為美,無論是非曲直,女子應當無條件地順從丈夫。」一剛一柔,才能並濟,也才能永保夫婦之義。
在「婦行」篇中,訂定了婦女四種行為標准:「貞靜清閑,行己有恥:是為婦德;不瞎說霸道,擇辭而言,適時而止,是為婦言;穿戴齊整,身不垢辱,是為婦容;專心紡織,不苟言笑,烹調美食,款待嘉賓,是為婦工。」婦女備此德、言、容、工四行,方不致失禮。
在「專心」篇中,強調「貞女不嫁二夫」,丈夫可以再娶,妻子卻絕對不可以再嫁,在她的心目中下堂求去,簡直是不可恩議的悖理行為,事夫要「專心正色,耳無淫聲,目不斜視。」
在「曲從」篇中,教導婦女要善事男方的父母,逆來順受,一切以謙順為主,凡事應多加忍耐,以至於曲意順從的地步。
在「叔妹」篇中,說明與丈夫兄弟姐妹相處之道,端在事事識人體、明大義,即是受氣蒙冤也是天經地義的事情,萬萬不可一意孤行,而失去彼此之間的和睦氣氛。
班昭主要生活在漢和帝時代,漢和帝在班超死後不久就駕崩了,皇子劉隆生下來才一百天,就嗣位為孝帝,鄧太後臨朝聽政,不到半年,帝又死,於是以清河王劉祜嗣位為孝安帝,孝安帝才十三歲,鄧太後仍然臨朝聽政。
東漢皇帝短命,只有開國的光武帝劉秀活過「花甲」,六十二歲時死,其次就是明帝,四十八歲,再次是章帝三十一歲,其他多在二十歲以下,包括一大批娃娃皇帝,造成外戚專權局面。
鄧太後以女主執政,班昭以師傅之尊得以參予機要,竭盡心智地盡忠。鄧塢以大將軍輔理軍國,是太後的兄長,頗受倚重,後來母親過世,上書乞歸守制,太後猶豫不決,問策於班昭,班昭認為:「大將軍功成身退,此正其時;不然邊禍再起,若稍有差遲,累世英名,豈不盡付流水?」鄧太後認為言之有理,批准了鄧塢的請求。
班昭年逾古哮逝,皇太後為她素服舉哀。
班昭是一位博學多才,品德俱優的中國古代女性,她是位史學家,也是位文學家,還是位政治家。她在曹家有一個兒子,幾個女兒,兒子曹成被封為關內侯。

~如果你認可我的回答,請及時點擊【採納為滿意回答】按鈕~~手機提問的朋友在客戶端右上角評價點【滿意】即可。~你的採納是我前進的動力~~O(∩_∩)O,互相幫助,祝身體健康,學習/工作順利,生活愉快!

Ⅳ 中國古代四大才女

國古代四大才女是指蔡文姬、李清照、上官婉兒、卓文君。

她們是中國赫赫有名的女子,才華橫溢、德才兼備,令多少後人無比嚮往、敬仰這些女子,真正揭示了一句話——誰說女子不如男!

1、卓文君: 漢代才女, 善鼓琴。家中富貴的卓文君卻看中了窮書生司馬相如,並且夫唱婦隨,當壚賣酒,而司馬相如在得卓文君幫助後也終得成名天下。

2、蔡文姬:大文學家、大書法家蔡邕之女,字昭姬(因避諱司馬昭改為文姬),自幼博學能文。蔡文姬一生三嫁,先嫁河東衛家,被擄至南匈奴後再嫁給匈奴左賢王。後被曹操贖回,在"回歸故土"與"母子團聚"不能兩全的痛苦中終成千古名曲"胡笳十八拍"。自朔漠歸來後蔡文姬嫁給了董祀。

3、李清照:南宋傑出女文學家,以詞著名,兼工詩文。與太學生趙明誠結婚後一同研究金石書畫。後來趙明誠病死,她獨自漂流在杭州、越州、金華一帶,在凄苦孤寂中度過了晚年。李清照文詞絕妙,前無古人,後無來者,被尊為婉約宗主。

4、上官婉兒,復姓上官,小字婉兒,又稱上官昭容,陝州陝縣(今河南三門峽陝州區)人, 唐代女詩人、政治家,有巾幗宰相之名,因祖父上官儀獲罪被殺後隨母鄭氏配入內庭為婢。

十四歲時因聰慧善文為武則天重用,掌管宮中制誥多年,在政壇、文壇有著顯要地位,《全唐詩》收其遺詩三十二首。710年,臨淄王李隆基起兵發動唐隆政變,與韋後同時被殺。

(5)四大才女中哪位歷史人物生活年代最早擴展閱讀

關於古代四大才女的人選與順序,流行三種說法:一是蔡文姬為首,依次是李清照、卓文君、上官婉兒或者班昭;二是卓文君為首,依次是蔡文姬、上官婉兒、李清照;三是還是卓文君為首,依次是班昭、蔡文姬、李清照。

既然是評選才女,那就應著眼於「才氣」。傳統文化意象里,說一個人有才,無非詩詞歌賦(文)、琴棋書畫(藝),如果考慮到班昭的情況,那就再加一個標准----歷史。

關於李清照,大致是才華最全面的一位,幾乎無所不通。宋以後歷代均有學者高度評價其絕倫,如宋代王灼說她「若本朝婦人,當推文采第一」;元代楊維禎說她「此大家氏之才之行,足以師表六宮,一時文學而光父兄者,不得並議矣」;明代楊慎說她「當與秦七、黃九爭雄,不獨雄子閨閣也」。

班昭的成就,凸顯在治史上,曾獨立完成《漢書》的第七表《百官公卿表》與第六志《天文志》,作為女性,這個成就堪為震古爍今。另外,她也善於賦頌,有《東征賦》、《女誡》等作品傳世。

蔡文姬似乎也是個熱門人選,傳世之作有《胡笳十八拍》以及《悲憤詩》等,宋代所刻的《淳化閣帖》收錄有她的書法作品,另外,史料里還說她「通音律」,也會治史。然說到對後世之影響深遠,則不及上面兩位。

卓文君那句最著名的「願得一心人,白頭不相離」堪稱經典佳句,且姿色嬌美,精通音律,善彈琴,有文名,為蜀中四大才女之一。

上官婉兒以一介女流,影響一代文風,這在中國古代文學史上是很少見的。她不僅以其詩歌創作實績,而且通過選用人才、品評詩文等文學活動倡導並轉移了一代文風, 成為中宗文壇的標志者和引領者。對於當時文壇的繁榮和詩歌藝術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Ⅵ 歷史上四大才女是哪幾位

蔡文姬、卓文君、李清照、班昭
【蔡文姬】
漢朝末年,各諸侯擁兵自重,最後被董卓控制了朝政。
後來,曹操假借漢獻帝之口,偽造了密詔,殺了董卓,並將他的屍體扔在了光天化日之下,讓過路的老百姓羞辱唾棄。
蔡邕是當時的名士,以前和曹操及董卓的關系很好。如今,他見董卓人已經死了,而且親離朋散,想到舊日的交情,不免難過。他不顧曹操的禁令,一個人趴在董卓的屍體上放聲大哭,這一舉動嚇得周圍看熱鬧的人四散奔逃。
曹操得知以後,不由勃然大怒。心想,蔡邕呀蔡邕,你真是不長眼神,我剛剛奪過大權,還沒穩定,你竟敢當眾和我唱對台戲。於是,他下令賜蔡邕一死,並且命人到他家裡把人都抓起來,發配到邊遠荒涼的地方。
蔡邕有個女兒,叫蔡文姬,名琰,是當時有名的才女,學識淵博,能言善辯,而且精通音樂。當時她的丈夫剛剛去世,而她又沒為夫家生下一兒半子,正在娘家修養。她父親出事的時候,蔡文姬正在家裡彈琴。聽到下人來通報,說父親去哀悼董卓之後,她不由得仰天長嘆了一聲,心想,大難就要來臨了。
果然,曹操的大兵飛奔而來,將蔡府團團圍住。全府上下,不分男女,不論老幼,全被捆了起來,被推到了前院,稍有怠慢,就被亂棍打得皮開肉綻。
當時,漢朝北方邊境極不太平,胡人經常興兵前來侵犯。他們每攻下一座城池,就將裡面的老百姓殘殺殆盡,屍體堆積如山,血流成河。一隊隊胡兵的馬背邊上懸掛著一串串男人的腦袋,而馬後面馱著他們搶來的女人。
蔡文姬在被發配到北方的路上,遇到了胡兵,被抓住成了俘虜。在和其她被俘的女人一起被押向北方的時候,一路上,她們看到到處都是屍橫遍野,惡臭熏天。
到了匈奴以後,因為蔡文姬能文善琴,被南匈奴王看中,當了他老婆,在那裡一住就是十二年,生下了兩個男孩。蔡文姬人在匈奴的時候,日夜思念著遠在中原的親人,整天以淚洗面,寫出了流傳後世的凄慘哀絕的《胡笳十八拍》。該曲廣為流傳,最後流入了中原,其憂怨哀傷的曲調讓曹操聽了以後也深受感動。曹操回想起自己當年對蔡家的絕情,不由得羞愧難當。他派人來到了匈奴,想用金璧把蔡文姬贖回來。
南匈奴王一方面希望與曹操保持良好的關系,另一方面貪戀那些金璧,考慮再三,最後答應將蔡文姬送回中原。
蔡文姬在臨走的時候,她的兩個兒子跪倒在地上,抱住文姬的雙腿,放聲大哭:「娘,您要去哪裡啊?大家都說您要回中原,您還回來嗎?您平常是那樣仁慈,今天為什麼就這么狠心?我們還沒有長大成人,您怎麼就撒手不管我們了呢?」
聽了這些話,蔡文姬只覺得肝腸寸斷,神情恍惚,她撫摸著兩個兒子的腦袋,痛苦流涕,「為娘又能如何呢?當初你父親強行把我搶來,今天又是他強行將我送回去,為娘又如何能作得了主呢?」
這時,那些和蔡文姬一起被從中原抓來的姐妹們來給她送行,她們跪在地上,哀嚎著哭道,「為什麼只有文姬你一個人可以回到中原,而我們卻要老死在這荒涼的異鄉,永遠沒有機會再見親人一面了。」此情此景,連馬都悲傷得忘記了走路,車夫趕車都忘記了轉彎。圍觀的人更是互相抱著痛哭起來。
回到中原以後,曹操將蔡文姬好好安慰了一番。看到她孤身一人,曹操下令要將文姬嫁給一個叫董祀的讀書人,並徵求她的意見。
文姬冷冷地說道:「當初你和我父親是至交,為了悼念董卓一事,你殺了我父親,發配了我家人,至今我還不知道他們究竟還在不在人間。十二年後,我已為人母,你又用金璧強行將我們母子拆散,把我接回了中原。我已經不是我了,還有什麼事情能由我自己決定呢?既然你意以決,又何必來徵求我的意見呢?一席話說得曹操面紅耳赤,無言以對。
後來蔡文姬一直老死在了中原,她與自己的兩個兒子只能以書信往來,一生再為謀面。
【卓文君】
卓文君,西漢臨邛人,漢代才女,她貌美有才氣,善鼓琴,家中富貴。她是卓王孫之女,喪夫後家居。許多名流向她求婚,她卻看中了窮書生司馬相如。司馬相如能彈琴作詩,卓文君從中領會到他的才華和情感,一心相愛。司馬相如家裡一無所有,卓文君隨他私奔後,就開了個酒鋪,親自當掌櫃,文君當壚賣酒,相如則作打雜,不怕人譏笑。後卓王孫礙於面子,接濟二人,從此二人生活富足。後來司馬相如終於成名天下。而文君夜奔相如的故事,則流行民間,並為後世小說、戲曲所取材。
司馬相如的文采,卓文君之美艷,當壚賣酒,白頭興怨,長門靈賦;封禪遺書傳為千古佳話。流傳於世的還有那首著名的《鳳求凰》:"鳳兮鳳兮歸故鄉,游遨四海求其凰,有一艷女在此堂,室邇人遐毒我腸,何由交接為鴛鴦."以及卓文君所作哀怒的《白頭吟》:「今日斗酒會,明旦溝水頭,蹀躞御溝止,溝水東西流。凄凄重凄凄,嫁娶不須啼,願得一心人,白首不相離。桿何裊裊,魚兒何徙徙,男兒重義氣,何用錢刀為?」,和凄怨的《訣別書》:「春華競芳,五色凌素,琴尚在御,而新聲代故!錦水有鴛,漢宮有水,彼物而新,嗟世之人兮,瞀於淫而不悟!朱弦斷,明鏡缺,朝露晞,芳時歇,白頭吟,傷離別,努力加餐勿念妾,錦水湯湯,與君長訣!」
【李清照】
李清照,宋代著名女詞人,號易安居士,山東濟南人。父親是文學家李格非,母親是狀元王拱 辰之女,也工文章。李照清早年生活在文化空氣濃厚的家庭里。 18歲時,與太學生趙明誠結婚。趙明誠 著有《金石錄》,李清照寫了《金石錄序》,詳細的記載了夫妻共同生活和對書畫金石的愛好。他前期的 詞章,多數是描寫閨中的生活情趣及大自然的綺麗風光,風格清新明麗。北宋滅亡後,李清照夫婦倉皇南 渡。公元1129年,趙明誠在建康(今南京市)病故,她隻身經歷了國破家亡的痛苦,因此後期的作品多反 映戰亂痛苦的生活,感時傷懷,懷舊思鄉,風格沉鬱凄愴。李清照詞的藝術特色,主要在於運用朴實的白 描手法,善於寫細膩的感情變化,語言明白如話。在宋代詞人中,卓然自成一家。有《漱玉詞》。
【班昭】
班昭字惠班,又名姬,家學淵源,尤擅文采。她的父親班彪是當代的大文豪,班昭
本人常被召入皇宮,教授皇後及諸貴人誦讀經史,宮中尊之為師。
班昭十四歲嫁給同郡曹世叔為妻,所以人們又把班昭叫做「曹大家」。
以個性而論,曹世叔活潑外向,班昭則溫柔細膩,夫妻兩人頗能相互遷就,生活得
十分美滿。
班昭的文采首先就表現在幫她的哥哥班固修前漢書,這部書是我國的第一部紀
傳體斷代史,是正史中寫的較好的一部,人們稱贊它言賅事備,與史記齊名,全書
分紀、傳、表、志幾類。還在班昭的父親班彪的時候,就開始了這部書的寫作工作,她
的父親死後,她的哥哥班固繼續完成這一工作。班固,字孟堅,九歲能作文,稍大一點,
博覽眾書,九流百家之言無不窮究,不料就在他快要完成前漢書時,卻因竇憲一案
的牽連,死在獄中,班昭痛定思痛,接過亡兄的工作繼續前進。
好在班昭還在班固活著的時候就參予了全書的纂寫工作,後來又得到漢和帝的恩准,
可以到東觀藏書閣參考典籍,所以寫起來得心應手。
前漢書出版以後,獲得了極高的評價,學者爭相傳誦,前漢書中最棘手的
是第七表百官公卿表,第六志天文志,這兩部分都是班昭在她兄長班固死後獨
立完成的,但班昭都謙遜地仍然冠上她哥哥班固的名字。班昭的學問十分精深,當時的
大學者馬融,為了請求班昭的指導,還跪在東觀藏書閣外,聆聽班昭的講解呢!
班昭還有一個兄弟是班超,我們現在常用的兩個成語「投筆從戎」和「不入虎穴焉
得虎子」就是他的口語演化而成的,反映出他的智勇過人,他出使西域,以功封定遠侯,
拜西域都護,揚漢威直至中亞細亞三十年之久。
漢和帝永元十二年,班超派他的兒子班勇隨安恩國入貢的使者回到洛陽,帶回他給
皇帝的奏章:「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願生人玉門關。謹遣子勇,隨安西獻物入塞,及
臣生在,令其目見故土。」表達出一種濃郁的葉落歸根的思想,然而奏章送上去之後,
三年後朝廷仍不加理會。班昭想到死去的哥哥班固,對年已七十,客居異鄉的哥哥班超,
產生一股強烈的的依戀、憐憫心情,於是不顧一切地給皇帝上書:
妄同產兄西域都護,定遠侯超,幸得以微功得蒙重賞,爵列通候,任二千石,天恩
殊絕,誠非小臣所當被蒙。超之始出,志捐軀命,冀立微功,以自陳效。會陳睦之變,
道路隔絕,超以一身,轉側絕域,曉譬諸國,固其兵眾,每有攻戰,輒為先登。身被金
夷,不避死亡,賴蒙陛下神靈,且得延命沙漠;至今積三十年,骨詢生離,不復相識;
所與相隨時人士眾,皆已物故;超年最長,今且七十,衰老被病,頭發無黑,兩手不仁,
耳目不聰明,扶杖乃能行,雖欲竭其全力,以報答天恩,迫子歲暮,犬馬齒索,為之奈
何?
蠻夷之性,悼逆侮老,丙超旦暮入地,久不見代,恐開好究之原,生逆亂之心。而
卿大夫感懷一切莫肯遠慮,如有卒暴,超之氣力,不能從心,便為上損國家累世之功,
下棄忠臣竭身之用,誠可痛也!故超萬里歸誠,自陳苦急,延頸逾望,三年於今,未蒙
省祿。
妾竊聞古者十五受兵,六十還之,亦有休息不任職也。緣陛下以至孝理天下,得萬
國之歡心,不遺小國之臣,況超得備候伯之位,故敢觸死為超求哀,乞超余年,一得生
還;復見闕庭,使國家永無勞遠之慮,西域無倉猝之憂,超得長蒙文王葬骨之恩,子方
哀老之急。
班昭代兄上書,說得合情合理,絲絲人扣,漢和帝覽奏,也為之戚然動容。特別是
文中的最後兩句,引用周文王徐靈台,掘地得死人之骨,而更葬之。魏文侯之師田子方,
見君棄其老馬,以為少盡其力,老而棄之,非仁也,於是收而養之。兩則故事明諷暗示,
漢和帝認為不再有所決定,實在愧對老臣,於是派遣戊己校尉任尚出任西域都護,接替
班超。
班昭以她的文采和才情使她的哥哥班超得以回朝。
任尚抵達任所,班超一一予以交代完畢,任尚對班超說:「任重慮淺,宜有以海之。」
希望班超對他治理西域一些忠告,班超語重心長地說:「塞外吏士,本非孝子順孫,皆
以罪過徙補邊屯;而蠻夷懷鳥獸之心,難養易敗。今君性嚴急,水清無大魚,察政不得
嚴苛,宜盪佚簡易,寬小過,總大綱而已。」但班超走後,任尚私下對親信說:「我以
班君當有奇策,今所言平平耳!」任尚不能借重班超的經驗,竟以嚴急苛虐而失邊和,
這是後話。
漢和帝永元十四年八月,班超回到洛陽,拜為射聲校尉,他離開西域疏勒時本已有
病,來不及和妹妹好好地聊聊,加以旅途勞頓,回家一個月就病逝了,班昭無言以對。
班昭以她的文采,完成了哥哥班固的前漢書打動漢和帝的心,使哥哥班超回歸
洛陽。班昭的文采還表現在她寫的女戒七篇上。
七戒包括:卑弱、夫婦、敬慎、婦行、專心、曲從和叔妹七章。本是用來教導
班家女兒的私家教課書,不料京城世家卻爭相傳抄,不久之後便風行全國各地。
在「卑弱」篇中,班昭引用詩經·小雅中的說法:「生男曰弄漳,生女曰弄瓦。」
以為女性生來就不能與男性相提並論,必須「晚寢早作,勿憚夙夜;執務和事,不辭劇
易。」才能克盡本份。
在「夫婦」篇中,認為丈夫比天還大,還須敬謹服侍,「婦不賢則無以事夫,婦不
事夫則義理墜廢,若要維持義理之不墜,必須使女性明析義理。」
在「敬慎」篇中,主張「男子以剛強為貴,女子以柔弱為美,無論是非曲直,女子
應當無條件地順從丈夫。」一剛一柔,才能並濟,也才能永保夫婦之義。
在「婦行」篇中,訂定了婦女四種行為標准:「貞靜清閑,行己有恥:是為婦德;
不瞎說霸道,擇辭而言,適時而止,是為婦言;穿戴齊整,身不垢辱,是為婦容;專心
紡織,不苟言笑,烹調美食,款待嘉賓,是為婦工。」婦女備此德、言、容、工四行,
方不致失禮。
在「專心」篇中,強調「貞女不嫁二夫」,丈夫可以再娶,妻子卻絕對不可以再嫁,
在她的心目中下堂求去,簡直是不可恩議的悖理行為,事夫要「專心正色,耳無淫聲,
目不斜視。」
在「曲從」篇中,教導婦女要善事男方的父母,逆來順受,一切以謙順為主,凡事
應多加忍耐,以至於曲意順從的地步。
在「叔妹」篇中,說明與丈夫兄弟姐妹相處之道,端在事事識人體、明大義,即是
受氣蒙冤也是天經地義的事情,萬萬不可一意孤行,而失去彼此之間的和睦氣氛。
班昭主要生活在漢和帝時代,漢和帝在班超死後不久就駕崩了,皇子劉隆生下來才
一百天,就嗣位為孝帝,鄧太後臨朝聽政,不到半年,帝又死,於是以清河王劉祜
嗣位為孝安帝,孝安帝才十三歲,鄧太後仍然臨朝聽政。
東漢皇帝短命,只有開國的光武帝劉秀活過「花甲」,六十二歲時死,其次就是明
帝,四十八歲,再次是章帝三十一歲,其他多在二十歲以下,包括一大批娃娃皇帝,造
成外戚專權局面。
鄧太後以女主執政,班昭以師傅之尊得以參予機要,竭盡心智地盡忠。鄧塢以大將
軍輔理軍國,是太後的兄長,頗受倚重,後來母親過世,上書乞歸守制,太後猶豫不決,
問策於班昭,班昭認為:「大將軍功成身退,此正其時;不然邊禍再起,若稍有差遲,
累世英名,豈不盡付流水?」鄧太後認為言之有理,批准了鄧塢的請求。
班昭年逾古哮逝,皇太後為她素服舉哀。
班昭是一位博學多才,品德俱優的中國古代女性,她是位史學家,也是位文學家,
還是位政治家。她在曹家有一個兒子,幾個女兒,兒子曹成被封為關內侯。

Ⅶ 四大才女有誰

1,千載名女 卓文君

卓文君,西漢臨邛人,漢代才女,她貌美有才氣,善鼓琴,家中富貴。她是卓王孫之女,喪夫後家居。許多名流向她求婚,她卻看中了窮書生司馬相如。司馬相如能彈琴作詩,卓文君從中領會到他的才華和情感,一心相愛。司馬相如家裡一無所有,卓文君隨他私奔後,就開了個酒鋪,親自當掌櫃,文君當壚賣酒,相如則作打雜,不怕人譏笑。後卓王孫礙於面子,接濟二人,從此二人生活富足。後來司馬相如終於成名天下。而文君夜奔相如的故事,則流行民間,並為後世小說、戲曲所取材。

2,一代女文豪班昭

班昭字惠班,又名姬,家學淵源,尤擅文采。她的父親班彪是當代的大文豪,班昭本人常被召入皇宮,教授皇後及諸貴人誦讀經史,宮中尊之為師。

班昭十四歲嫁給同郡曹世叔為妻,所以人們又把班昭叫做「曹大家」。以個性而論,曹世叔活潑外向,班昭則溫柔細膩,夫妻兩人頗能相互遷就,生活得十分美滿。

班昭的文采首先就表現在幫她的哥哥班固修前漢書,這部書是我國的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是正史中寫的較好的一部,人們稱贊它言賅事備,與史記齊名,全書分紀、傳、表、志幾類。還在班昭的父親班彪的時候,就開始了這部書的寫作工作,她的父親死後,她的哥哥班固繼續完成這一工作。班固,九歲能作文,稍大一點,博覽眾書,九流百家之言無不窮究,不料就在他快要完成前漢書時,卻因竇憲一案的牽連,死在獄中,班昭痛定思痛,接過亡兄的工作繼續前進。好在班昭還在班固活著的時候就參予了全書的纂寫工作,後來又得到漢和帝的恩准,可以到東觀藏書閣參考典籍,所以寫起來得心應手。

前漢書出版以後,獲得了極高的評價,學者爭相傳誦,前漢書中最棘手的是第七表百官公卿表,第六志天文志,這兩部分都是班昭在她兄長班固死後獨立完成的,但班昭都謙遜地仍然冠上她哥哥班固的名字。班昭的學問十分精深,當時的大學者馬融,為了請求班昭的指導,還跪在東觀藏書閣外,聆聽班昭的講解呢!

班昭以她的文采,完成了哥哥班固的前漢書,並打動漢和帝的心,使哥哥班超回歸洛陽。班昭的文采還表現在她寫的女戒七篇上。七戒包括:卑弱、夫婦、敬慎、婦行、專心、曲從和叔妹七章。本是用來教導班家女兒的私家教課書,不料京城世家卻爭相傳抄,不久之後便風行全國各地。

班昭主要生活在漢和帝時代,漢和帝在班超死後不久就駕崩了,在後來的孝殤帝,孝安帝時期,均由鄧太後臨朝聽政。鄧太後以女主執政,班昭以師傅之尊得以參予機要,竭盡心智地盡忠。班昭年逾古哮逝,皇太後為她素服舉哀。

3,蔡文姬

蔡文姬名琰,她的父親便是大名鼎鼎的大儒蔡邕。蔡邕的才學在當時得到舉世公認。漢靈帝時、他校書東觀,以經籍多有謬誤,於是為之訂正並書寫鐫刻在石碑上,立在大學門外,當時的後生學子都就此石經校正經書,每日觀覽摩寫的不絕於途。

蔡邕是大文學家,也是大書法家,還精於天文數理,妙解音律,在洛陽嚴然是文壇的領袖,像楊賜、玉燦、馬月碑以及後來文武兼資,終成一代雄霸之主的曹操都經常出入蔡府,向蔡邕請教。

蔡文姬生在這樣的家庭,自小耳濡目染,既博學能文,又善詩賦,兼長辯才與音律就是十分自然的了,可以說蔡文姬有一個幸福的童年,可惜時局的變化,打斷了這種幸福。

東漢政府的腐敗,終於釀成了黃巾軍大起義,董卓進軍洛陽後,為鞏固自己的統治,刻意籠絡名滿京華的蔡邕,將他一日連升三級,後來甚至還封他為高陽侯。董卓在朝中的逆行,引起各地方勢力的聯合反對,董卓被呂布所殺。蔡邕也被收付廷尉治罪處死。

董卓死後,他的部將又攻佔長安,軍閥混戰的局面終於形成。羌胡番兵乘機掠擄中原一帶,在「來兵皆胡羌,所向悉破亡。馬邊懸男頭,馬後載婦女,長驅入朔漠,迴路險且阻。」的狀況下,蔡文姬與許多被擄來的婦女,一齊被帶到南匈奴。這心境是可以想像得到的,當初王昭君嫁給呼韓邪,總算是風風光光的,何況蔡文姬還是被擄掠呢!飽受番兵的凌辱和鞭笞,這年她二十三歲,這一去就是十二年。

在這十二年中,她嫁給了虎背熊腰的匈奴左賢王,飽嘗了異族異鄉異俗生活的痛苦。當然她也為左賢王生下兩個兒子。後來,曹操當上宰相,想到少年時的老師蔡邕對他的教導,派使者把她贖回來。蔡文姬多年被擄掠是痛苦的,現在一旦要結束十二年的膻肉酪漿生活,離開天真無邪的兩個兒子,分不清是悲是喜,只覺得柔腸寸斷,淚如雨下,在漢使的催促下,她在車輪轔轔的轉動中,十二年的生活,點點滴滴注入心頭,從而留下了動人心魄的「胡笳十八拍」。南匈奴人在蔡文姬去後,每於月明之夜卷蘆葉而吹笳,發出哀怨的聲音,模仿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成為當地經久不衰的曲調。

蔡文姬回到故鄉,但斷壁殘垣,已無棲身之所,在曹操的安排下,嫁給田校尉董祀,這年她三十五歲。坎坷的命運似乎緊跟著這個可憐的孤女,毫不放鬆。就在她婚後的第二年,她的依靠,她的丈夫又犯罪當死,她顧不得嫌隙,蓬首跳足地來到曹操的丞相府求情。曹操正在大宴賓客,蔡文姬上堂跪下,語意哀酸的講清來由,又是叩頭。曹操念及蔡文姬悲慘的身世,寬恕其罪。

蔡文姬自朔漠歸來以後嫁給董祀,起初的夫妻生活並不十分和諧。就蔡文姬而言,飽經離亂憂傷,已經是殘花敗柳之身了,再加上思念胡地的兩個兒子,時常神思恍惚;而董祀正值鼎盛年華,生得一表人才,是一位自視甚高的人物,對於蔡文姬自然有一些無可奈何的不足之感。蔡文姬當然明白其中的道理,因而卯足了勁,要為丈夫開脫,而救了董祀一命。從此以後,董祀感念妻子的恩德,在感情上有了好轉。

蔡文姬一生三嫁,在被掠到南匈奴之前,曾遠嫁河東衛家,她的丈夫衛仲道是大學出色的士子,可惜好景不長,不到一年,衛仲道便因咯血而死。衛家的人嫌她剋死了丈夫,當時才高氣傲的蔡文姬不顧父親的反對,毅然離開衛家回到老家。她最後嫁給董祀,也生有一兒一女。
想不到一個博學多才的好女子,命運是如此凄慘,婚姻生活如此不幸。蔡文姬一生坎坷,大致已如上述。

4,千古才女----李清照

李清照,是宋徽宗時禮部員外郎李格非的女兒。小時,上百首古詩就已能琅琅上口,到了少女時期,執筆屬文,展卷吟詩,更是錦心綉口,吐屬風流。十八時,嫁與趙明誠為妻。

趙明誠酷好金石,攻讀經史。李清照對於金石學也有了濃厚的興趣,幫助丈夫考證、鑒別。夫妻之間的感情也愈來愈深。不料,趙、李的父親都因得罪權臣蔡京而罷官,趙家父死家敗,心寒已極,趙明誠與李清照離開汴京,回到趙明誠的故鄉青州。

趙明誠與李清照結婚二十六年了,二十六年來,政局一直處在急劇的變化和動盪之中。宋徽宗窮極奢麗,激起各地起義,金軍南下,北宋滅亡,宋室南渡,趙構成了南宋的第一個皇帝,定國號「建炎」。

就在同一年,再赴建康任職的趙明誠死在剛上任不久的太守府中,李清照趕到建康,為趙明誠整理他所寫的有關為金石彝器考證文章,因為這些金石彝器是夫婦兩人二十九年來共同歡樂的源泉。又是五年過去了,李清照帶著他們夫婦殘存的書畫、金石、碑帖和趙明誠的一些手稿,流徒東西各地,先後到了越州、台州、溫州、衢州,最後到了杭州。

李清照死於哪年已不可考,她的傳世之作是漱玉詞,基本屬婉約派,由於她一生經歷比晏幾道、秦觀等更艱苦曲折,加上她在藝術上的力求專精和在文藝上的多方面才能,詞的成就超過了他們。

廬隱、石評梅、蕭紅和張愛玲
20世紀"五四"時期及三、四十年代,中國文壇上出現了一大批女性文學作家及作品,廬隱、石評梅、蕭紅和張愛玲就是那個時代女性文學的四位代表作家,被稱之為中國現代文學的"四大才女"。四位中除張愛玲外,由於各自的病因,廬隱的全部創作生涯只有十二、三年;石評梅還不到六、七年時間;蕭紅的創作也才有七、八個春秋。雖然她們創作的時間很短,但卻取得了相當高的成就,思想也達到了相當的高度。
四大才女中,除張愛玲外,廬隱、石評梅、蕭紅均非永年,都是在風華正茂,作品日臻成熟之時撒手人寰。廬隱死於臨盆難產子宮破裂;石評梅死於流行性腦炎;蕭紅則死於肺結核。她們的悄然逝去,對中國現代文學是一個不可估量的損失。她們的確才情並茂、文華出眾、極有見地,令當時乃至現在的人折服。她們的文學創作體悟非常,在文化、歷史、藝術等方面的涉獵也相當廣泛和深入。她們的全面修養和綜合的審美眼光激發了她們的藝術創造力,這對加強作品厚度,提高作品品位,使文化氛圍達到更濃郁的效果產生了極大的推動作用。因此,大眾喜歡她們的作品也是自然而然的事,對於當今的創作者來說更是一個鮮明的比照。
廬隱是一位思辯才識相當健全的女性,她提出了婦女走上社會獲得其做人價值的必要,也提出了文學對歷史進步應起推動作用及革命之於文學的重要性等看法。她性格極其熱烈,據她自傳說,少時既失父母之愛,長大後又常受命運的播弄,一個熱情人處於這樣冷酷環境,好像一株玫瑰花種在冰天雪窖,叫它怎樣可以蓓蕾?她創痛的心靈要求愛情的慰藉,正等於花之需要陽光的溫煦呢。在廬隱的作品中尤其是《象牙戒指》,我們可以看出她矛盾的性格。她的散文作品有一大類明顯地是自我感受的渲泄與陳述。她用"灰色眼睛看人生",作品不粉飾、不掩蓋,即使彌散著"悲哀"也絕對的真誠。廬隱的苦悶,現代人不曾感覺到,但在別人看來諱莫如深,唯恐人知,廬隱卻很坦白地暴露出來,又能從世俗非笑中毅然決然找尋她苦悶的路。這就是她的天真可愛和偉大之處。
石評梅的作品不僅有纏繞不清的哲學臆病和清冷的悲哀色彩,而且在感情的層面上更為脆弱更為哀苦,通篇充滿了"冷月、孤墳、落花、哀鳴、殘葉"等冷艷的詞彙,她的作品彷彿是一串串淚珠匯成,可謂滿紙辛酸淚。然而她的善感與抑鬱的氣質並不妨礙她對女性命運和人生的思考,而是從悲觀主義的角度循著情感的悲哀邏輯進行思辯與覺悟,表現一種極熱烈又悲哀至極的吶喊。廬隱曾評價她說,石評梅註定了她是悲劇中的主角。她經歷了幻想到現實痛苦與虛幻、失望、渴望到仇恨、破壞、反抗的全部悲劇起落的連續過程、情感苦旅和這中間巨大的思考時空,她的散文就是她心跡的真實記錄。
被譽為"30年代的文學洛神"的蕭紅,是四大才女中命運最為悲苦的女性,也是一位傳奇性人物,她有著與女詞人李清照那樣的生活經歷,並一直處在極端苦難與坎坷之中,可謂是不幸中的更不幸者。然而她卻以柔弱多病的身軀面對整個世俗,在民族的災難中,經歷了反叛、覺醒和抗爭的經歷和一次次與命運的搏擊。她的作品雖沒有直接描述她的經歷,卻使她在女性覺悟的基礎上加上一層對人性和社會的深刻理解。她把"人類的愚昧"和"改造國民的靈魂"作為自己的藝術追求,她是在"對傳統意識和文化心態的無情解剖中,向著民主精神與個性意識發出深情的呼喚"。蕭紅的一生是不向命運低頭,在苦難中掙扎、抗爭的一生,應該說直接影響其命運並引發她開始文學創作的是蕭軍的出現,並走進了她的生活。
張愛玲也是一位帶有傳奇色彩的女作家。她出生在上海一個門弟顯赫的家庭。她的外曾祖父是著名人物李鴻章,家庭對她來說影響是巨大的,她受到了本土文化和外來文化的雙重影響。她的作品是通過理性的思考,去找尋和把握都市市民在歷史進程中真實的精神狀態,體現了都市平民化傾向和濃郁的市民情趣。她談的都是自己的所歷、所見、所悟和所感,既是對世俗生活的認同,又不拒絕享受現世人生,卻也不願意苟同,這也是張愛玲"俗"卻不俗的所在。張愛玲的第一任丈夫胡蘭成先生曾評價說,張愛玲的散文與小說,如果拿顏色來比方,則其明亮的一面是銀紫色的,其陰暗的一面是月下的青灰色。讀她的作品,如同在一架鋼琴上行走,每一步都發出音樂。但她創造了生之和諧,而仍然不能滿足於這和諧。她的心喜悅而煩惱,彷彿是一隻鴿子時時要沖破這美麗的山川,飛到無際的天空,那遼遠的、遼遠的去處,或者墜落到海水的極深去處,而在那裡訴說她的秘密。她所尋覓的是,在世界上有一點頂紅頂紅的紅色,或者是一點頂黑頂黑的黑色,作為她的皈依。

閱讀全文

與四大才女中哪位歷史人物生活年代最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