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名人故事 > 歷史人物心計

歷史人物心計

發布時間:2021-02-27 14:00:57

歷史人物特點

1.諸葛亮__________ 老謀深算,謙虛謹慎,一切以大局為重;
2.周瑜__________ 才情橫溢,心胸狹窄

3.魯肅專__________ 老誠厚道,小心謹慎。屬

4.曹操__________ 雄才大略,豪邁霸氣,工於心計

5.藺相如__________ 足智多謀,厚德載物

6.廉頗__________ 攻無不克,戰無不勝,勇於認錯

7.武松__________ 武藝高強,有勇有謀,有仇必復,有恩必報

8.孫悟空__________嫉惡如仇,不怕困難,堅忍不拔,英勇無畏

② 三國演義里的心計

1、勤王圖霸計,即挾天子以令諸侯,此計屬於典型的政治計謀。提出此計的有荀彧、沮授,成功的是荀彧。漢獻帝即位後,接連遭受董卓、李榷、郭汜亂政。在政局不穩、戰事不斷的年代,漢獻帝過著顛沛流離、東躲西藏的苦難生活。盡管漢獻帝如此狼狽,可皇帝畢竟是一面頗有號召力的旗幟。對於這點,荀彧看得很清楚,聽說漢獻帝移駕洛陽,馬上向曹操進言。舉晉文公納周襄王、漢高祖為義帝發喪的例子,說明勤王的重要性。還提醒曹操,若不早圖,別人將先我為之。曹操何等人物,豈肯錯過這樣的好事,立即興師勤王。可以說曹操之所以能夠掃平群雄、稱霸中原,與此計的成功有密切的關系。

2、扼喉待變計,此計屬於軍事計謀。官渡之戰,曹袁兵戈相向。很快曹軍糧草用盡,曹操意欲退兵。荀彧聞之,獻此計。先挑明官渡之戰的重要性,勝則消滅袁紹、一統北方,乃天下之機。又舉楚漢相爭的例子,說明兵少糧盡並不可怕,只要畫地而守、扼喉待變,一定能以少勝多取得這場關鍵戰役的勝利。試想如果曹操官渡失敗,不僅很難統一北方,而且曹操統一大業將受到嚴重的打擊。所以此計對於官渡之戰的勝利,以及最後統一北方,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3、仗義招才計,此計屬於政治計謀。劉備被呂布打敗後,只好投奔曹操。對於劉備去留,曹操內部意見不一。荀彧、程昱認為劉備乃英雄,不殺終為後患。而郭嘉卻認為殺一人而阻天下志士之望,誰肯共謀天下呢。曹操也覺得殺劉備不利於招攬人才,故不殺,並表劉備領豫州牧。觀曹操此舉乃真英雄也!是故英雄對決,不應施以小人招數,而應正大光明地分出高下。相反,縱然殺掉劉備,勢必會招來更多的敵人,況且劉備當時並沒有顯露出英雄本色。因此留著劉備未嘗不是好事,後來無數智謀之士投奔曹操,足以證明郭嘉有相當遠見。

4、借刀殺人計,此計屬於軍事計謀。曹操平定北方四州,袁尚兄弟被迫逃亡遼東。表面上看若袁氏與公孫康聯合會對曹操構成很大威脅,所以曹操大部分手下主張趁勝一舉殲滅袁氏與公孫康。他們沒想到還有一個對曹軍更為有利的隱藏條件,即是讓袁氏與公孫康火並,而曹操能坐收漁翁之利。此時郭嘉盡管已留易州養病,遠離戰場,但局勢的發展盡在他的掌握之中。他勸曹操不可出兵追擊。若出兵,二者必並力抵抗,急不可下;若緩之,使公孫康、袁氏相拼,其勢然也。曹操從其計,果然袁氏兄弟被公孫康殺死。可以說曹操能最終消滅袁紹勢力,進而統一北方,與此計有著重要的關聯。

5、聲東擊西計,屬於軍事計謀。曹操興兵討伐張綉,久攻南陽城不下。於是曹操命士兵做好繼續攻城准備,自己卻騎馬繞城三日(見東南角磚土新舊不等,多半毀壞,容易攻城),然後假裝從西北角入城。這一切賈詡在城上看得清楚,便欲將計就計,為張綉獻此計。先說明曹操去西北角積草,看上去想從西北入城,不過是虛張聲勢,實則想從東南角攻城。然後勸張綉把百姓假扮士兵守西北角,令主力埋伏在東南角。果然不出賈詡所料,曹操被殺得大敗而歸,從而南陽之困得以解除。

6、離間計,屬於軍事計謀。曹操與韓遂、馬超對峙,雙方互有勝負,相持不下。然而雙方實力畢竟懸殊,韓遂很快支撐不住,於是想與曹操講和。怎樣才能毫不費力、一食二鳥呢?既然韓遂有講和之意,賈詡馬上想到了離間計。先讓曹操次日與韓遂交談良久,使馬超心疑。然後讓曹操親作一信與韓遂,故意將信中關鍵處塗抹不清,讓韓遂、馬超互相猜疑,進而發生火並,使其兩敗俱傷。事情果然不出賈詡所料。

7、翁中捉鱉計,此計屬於政治計謀。赤壁之戰後,曹操一直在尋找機會消滅孫劉,只是怕馬騰偷襲許都。於是荀攸獻計,要曹操用漢獻帝名義加馬騰為征南將軍,使其討伐孫權,誘其入京師,然後除掉他。此計為計中計,是遠攻近交計中的子計。

8、以逸待勞計,此計屬於軍事計謀。蜀軍攻打定軍山不下,法正及時提出此計。他仔細觀察地形,發現定軍山以西有座寶劍峰,比定軍山還高。就勸黃忠搶先奪此山,這樣定軍山之虛實一目瞭然,將給魏軍帶來很大威脅。然後根據當時的敵情我情,讓黃忠守在半山,自己居山頂。待夏侯淵兵至,舉白旗,黃忠按兵不動;待到敵人倦怠無備,舉紅旗,黃忠立刻下山擊之,必當全勝。後來形勢果然如法正所料,黃忠不僅奪了定軍山,還殺了曹操大將夏侯淵。此計為蜀國的全盛局面打下了堅實的基矗

9、趁火打劫計,屬於政治計謀。東漢末年,外戚與宦官爭斗,引起宮廷內亂。這時,遠在西涼的董卓收到何進命其進京救駕的密令,猶豫不決。謀士李儒對當時的局面看得很明白,於是力勸董卓以「奉詔救駕」為名,趁機進京奪取政權。董卓聽從李儒的計謀,率領西涼大軍迅速進入京城,在李儒、呂布的幫助下,先鏟除了丁原等異己,接著廢少帝立獻帝,從而把持了朝政大權。

10、順手牽羊計,屬於軍事計謀。關羽死後,蜀吳之間的矛盾達到白熱化,按理說魏國處於十分有利的位置。曹丕完全可以聯合蜀國滅掉吳國。可是剛剛稱帝的曹丕只顧鏟除異己鞏固政權,卻失去了這樣的好機會。當時,謀士劉曄曾提出此計:蜀吳交兵,天亡也。若遣一上將提兵數萬,渡江襲之,魏蜀聯合,吳國不出半月可亡矣!或者讓蜀吳爭斗,魏國也可坐收漁翁之利。當然曹丕並沒有聽從,等到吳國大勝蜀國後,他卻錯誤地出師伐吳,結果一戰敗北。

11、調虎離山計,屬於軍事計謀。曹操打敗張綉後,矛頭指向徐州呂布。如果正面與呂布交手即使取勝也會損失慘重。這時早已投降曹操的陳登成功運用此計,達到兵不血刃的目的。一是誘呂布將妻小與錢糧移屯下祁,從而為後來佔領徐州清除障礙。二是騙呂布說泰山孫觀等謀反,結果讓呂布與陳宮夜間廝殺起來,殺到天明,方知中計。呂布急忙趕回徐州,陳登父親早已佔領此城。三是偽傳將令,對高順、張遼說呂布被圍,讓高、張率兵營救。在陳登策應下,曹操很快拿下小沛。此計使得呂布短時間內丟了大部分領地,只剩下下祁一塊不大的地方了。

12、攻心計,屬於政治計謀。三國後期,諸葛亮為伐魏,想先解決南蠻以解除後患。馬謖及時獻此計。大意是南蠻地處偏僻,即使武力攻下,也很難真正征服。不如以軍事為輔、政治為主,以攻心達到武力不能解決的目的。後來諸葛亮成功的運用了此計,七擒孟獲,使得南蠻納入蜀國版圖,也為後來的伐魏解除了後患。

13、笑裡藏刀計,屬於政治計謀。討伐董卓失敗後,袁紹回到渤海,軍中缺糧,冀州韓馥遣人送糧。謀士逢紀獻計。先與公孫瓚相約夾攻冀州,事後平分其地。同時派人密報韓馥,韓馥必然請袁紹共同御敵。然後從中取利。果然韓馥請袁紹營救冀州,並讓出冀州給袁紹。等到袁紹奪了冀州,馬上與公孫瓚撕破麵皮,自己獨占冀州,為袁紹統一北方四州打下基矗

14、美人計,屬於政治計謀。董卓把持朝政以後,弄得上下怨聲載道,各地盜賊猖獗。司徒王允看到董卓、呂布皆是好色之徒,於是巧使美人計,讓貂蟬離間董卓呂布,從而讓其父子兩人火並。最後王允、呂布聯手殺死董卓,使漢朝天下得以暫時的安寧。

15、苦肉計,屬於軍事計謀。蔣干到東吳說周瑜,被周瑜將計就計,使曹操殺死蔡瑁張允水軍兩都督,為自己除去了後患,但曹操水軍實力乃就很強大。周瑜於是與老將黃蓋演出一場苦肉計來。這事幾乎瞞了東吳所有人(包括孫權都以為周瑜是真的想殺黃蓋),只有黃蓋的老友闞澤與孔明清楚。結果曹操中了計,苦肉計的成功為後來的火燒曹船立下汗馬功勞。

16、連環計,屬於軍事計謀。赤壁之戰的勝利與諸多計謀密切相關。如草船借箭、借東風、連環計、離間計、苦肉計、火攻等等。其中連環計是其中最關鍵的一計。當時蔣干在東吳遇上龐統,並極力推薦龐統去見曹操。龐統有心讓東吳與劉備取勝,於是獻此計。看上去,聯環能讓船上的曹兵如屢平地,很管用。其實一旦聯環,與到緊急事情(如火攻等)後就變成大患了。曹操及其謀士都沒有想到這點,因此遭到火攻是必然的。

一.隨機應變——曹操應急佯獻刀
二.金蟬脫殼——孫堅換幘脫險境
三.乘火打劫——袁紹詐取冀州城
四.連環計——王允巧使連環計
五.欲擒故縱——劉備三讓徐州城
六.嫁禍於人——曹操借頭息眾怨
七.韜光養晦——劉備借雷巧掩飾
八.兵不厭詐——張飛詐醉擒劉岱
九.借刀殺人——曹操借刀殺禰衡
十.釜底抽薪——曹操烏巢燒糧草
十一.隔岸觀火——曹操袖手除二袁
十二.無中生有——程昱用計誑徐庶
十三.上樓抽梯——劉琦上樓抽梯問計
十四.虛虛實實——張飛沉著退敵兵
十五.激將法——諸葛亮計激周瑜
十六.反間計——周瑜假書賺蔣干
十七.草船借箭——諸葛亮草船借箭
十八.苦肉計——周瑜導演苦肉計
十九.美人計——周瑜賠了夫人又折兵
二十.利而誘之——丁斐牛馬救曹操
二一.圍魏救趙——孔明一紙救江東
二二.混水摸魚——龐德設計下長安
二三.十面埋伏——孔明設伏擒張任
二四.出其不意——甘寧百騎劫魏營
二五.以逸待勞——黃忠疲敵定軍山
二六.疑兵之計——孔明設疑勝曹操
二七.攻心為上——呂蒙攻心勝關羽
二八.將計就計——曹操盛葬關羽頭
二九.火戰計——陸遜火燒蜀連營
三十.各個擊破——孔明安居平五路
三一.先發制人——司馬懿出兵破孟達
三二.空城計——孔明智設空城計
三三.誘敵深入——木門道張郃中計
三四.忍辱負重——司馬懿忍辱取勝
三五.緩兵之計——司馬懿緩戰破遼東
三六.假痴不癲——司馬懿詐病賺曹爽
三七.背水一戰——姜維背水破王經
三八.走為上——姜維求計避禍
三九.暗渡陳倉——鄧艾奇兵度陰
四十.一箭雙雕——司馬昭一石三鳥
四一.以柔克剛——羊祜懷柔服陸抗

③ 運籌帷幄故事中的歷史人物各是誰

張良(約公元前250—前186年),字子房,潁川城父人,秦末漢初傑出的謀士、大臣,與韓信、蕭何並稱為「漢初三傑」。
張良的祖父、父親等先輩在韓國的首都陽翟任過五代韓王之相。
曾勸劉邦在鴻門宴上卑辭言和,保存實力,並疏通項羽叔父項伯,使劉邦得以脫身。後又以出色的智謀,協助漢高祖劉邦在楚漢戰爭中最終奪得天下,幫助呂後扶持劉盈登上太子之位,死後被封為留侯。
他精通黃老之道。不留戀權位,晚年據說跟隨赤松子雲游。張良去世後,謚為文成侯。《史記·留侯世家》專門記載了張良的生平。漢初高祖劉邦在洛陽南宮評價他說:「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表現出張良的機智謀劃、文韜武略。後世敬其謀略出眾,稱其為「謀聖」。

2.出處:《史記·高祖本紀》:「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運籌帷幄」典故語出《史記·高祖本紀》。 表示善於策劃用兵,指揮戰爭。 一個運籌帷幄的人,必須胸懷大志、眼光敏銳、能夠隨機應變,對敵我雙方的實力對比、戰局變化了如指掌,並善於把握時機,果斷出擊。同時要有大局觀和對趨勢的准確預見力。
3.典故
西漢初年,天下已定,漢高祖劉邦在洛陽南宮舉行盛大的宴會,喝了幾輪酒後,他向群臣提出一個問題:「我為什麼會取得勝利?而項羽為什麼會失敗?」高起、王陵認為高祖派有才能的人攻佔城池與戰略要地,給立大功的人加官奉爵,所以能成大事業。而項羽恰恰相反,有人不利,立功不授獎,賢人遭疑惑,所以他才失敗。漢高祖劉邦聽了,認為他們說的有道理,但是最重要的取勝原因是能用人。他稱贊張良說:「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古人有名,有字,子房為張良的字)。」意思是說,張良坐在軍帳中運用計謀,就能決定千里之外戰斗的勝利。這說明張良心計多,善用腦,善用兵。

④ 運籌帷幄是哪位歷史人物

張良。

運籌帷幄出自《史記·高祖本紀》:「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內吾不如子容房。」

譯文:你坐在軍帳中運用計謀,就能決定千里之外戰斗的勝利,我不如子房(子房為張良的字)。

運籌帷幄,漢語成語;釋義:運:運用;籌:計謀、謀劃;帷幄:古代軍中帳幕。指制定作戰策略。引申為籌劃、指揮。在軍帳內對軍略做全面計劃。常指在後方決定作戰方案。也泛指主持大計,考慮決策。

(4)歷史人物心計擴展閱讀

典故:

西漢初年,天下已定,漢高祖劉邦在洛陽南宮舉行盛大的宴會,喝了幾輪酒後,他向群臣提出一個問題:「我為什麼會取得勝利?而項羽為什麼會失敗?」高起、王陵認為高祖派有才能的人攻佔城池與戰略要地,給立大功的人加官奉爵,所以能成大事業。而項羽恰恰相反,有人不利,立功不授獎,賢人遭疑惑,所以他才失敗。

漢高祖劉邦聽了,認為他們說的有道理,但是最重要的取勝原因是能用人。他稱贊張良說:「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古人有名,有字,子房為張良的字)。」意思是說,張良坐在軍帳中運用計謀,就能決定千里之外戰斗的勝利。這說明張良心計多,善用腦,善用兵。

參考資料:網路-運籌帷幄

⑤ 古今中外歷史上狡詐,狡猾,有心計,有謀略的人誰幫列舉一下

外國:(俄)伊凡大帝
(俄)彼得大帝
(德)俾斯麥
(葡)恩里克回
(英)伊麗莎白女王
(美)答喬治·華盛頓
(英)溫斯頓·丘吉爾
(土)奧斯曼



中國:(秦)秦始皇
(秦)商鞅
(三國)曹操 魏延 陸遜 呂蒙 費翊 司馬懿。。。。。。
(唐)李世民 武則天
(宋)趙構
(元)鐵木真
(明)洪武 永樂 萬曆 洪承疇 吳三桂
(清)皇太極 康熙 鰲拜 索尼 多爾袞 李鴻章 和珅。。。

⑥ 《宮心計》劉三好的歷史原型是誰

看到這個提問的時候,感覺時間又回到了2009年。不由得感嘆時光蹉跎,流年歲月呀。言歸正題,《宮心計》是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於2009年製作的古裝電視劇,由佘詩曼,楊怡,鄭嘉穎,陳豪等領銜主演。


不過我還是尋到一些蛛絲馬跡。據說歷史上元朝皇後晁氏是唐宣宗李怡的妃子。唐懿宗李漼的生母。年輕時受光王李怡寵愛。833年,晁氏生光王的長子李漼,其後又生長女萬壽公主。 會昌六年(846年),李怡即位,是為唐宣宗,封她為美人。萬壽公主是唐宣宗很寵愛的女兒。大中年間(847年—860年),晁美人逝世,贈昭容之位,詔命翰林學士蕭寘為她寫墓誌銘。大中十三年(859年),晁氏的兒子李漼即位,是為唐懿宗。李漼追謚母親為元昭皇後。

但是我覺著和《宮心計》劉三好裡面的原型沒有半點關系。只是說明劉三好完全是杜撰虛構出來的。因為晁美人沒有那麼坎坷的經歷。所以這個出處也不可信,大家也就把電視劇當成小說來看就行了。

⑦ 美人心計中哪些人物故事是歷史上有的

大事件抄基本是真的,襲歷史人物大多都是有的。不過把周亞夫改的面目全非。呂家的侯爺們也不是很文雅的人。劉盈離家也很扯淡。建議去看史記,一時也說不完。後宮的戲,多半是瞎編的。這樣的片子里的情節,當故事看就得了,別當真。

⑧ 運籌帷幄是講誰的歷史人物

是講張良的 出 處 《史記 太史公自序》:「運籌帷幄之中,制勝於無形,子房計謀其事,無知名,無勇功,圖難於易,為大於細。」

語出《史記·高祖本紀》。

西漢初年,天下已定,漢高祖劉邦在洛陽南宮舉行盛大的宴會,喝了幾輪酒後,他向群臣提出一個問題:「我為什麼會取得勝利?而項羽為什麼會失敗?」高起、王陵認為高祖派有才能的人攻佔城池與戰略要地,給立大功的人加官奉爵,所以能成大事業。而項羽恰恰相反,有人不用,立功不授獎,賢人遭疑惑,所以他才失敗。漢高祖劉邦聽了,認為他們說的有道理,但是最重要的取勝原因是能用人。他稱贊張良說:「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古人有名,有字,子房為張良的字)。」意思是說,張良坐在軍帳中運用計謀,就能決定千里之外戰斗的勝利。這說明張良心計多,善用腦,善用兵。後來人們就用「運籌帷幄」表示善於策劃用兵,指揮戰爭。
你可以去這看一下http://ke..com/view/90595.htm

⑨ 美人心計的主要人物有那些

故事發生在高太祖劉邦過世後,他的皇後呂稚(戴春容 飾)為了掌握大權,先是以人蓖殺了劉邦寵妃戚夫人。而簿姬(白珊 飾)也是劉邦的妃子之一,因為她出生貧寒外加平時也不得劉邦寵的原因,呂稚把簿姬以及簿姬年少的兒子劉恆(陳健鋒 飾)派去了代國。呂稚(戴春容 飾)----她給人的感覺永遠是那個心狠手辣,為達目的不折手段的太後,她可以為了自己的嫉妒之心用最最殘忍的手段殺了戚夫人,可以為了高高在上的權利親手殺死幾歲的嬰兒。幾乎漢宮中所有的陰謀、災難都與她有關。其實反觀她的一生,她也是聽悲哀的,年輕的時候陪丈夫創業,在項羽的軍營里忍辱偷生,其實她為劉邦的大業真的是犧牲最多的一個,可好不容易可以回到丈夫身邊,等待他的卻是丈夫的拋棄,另結新歡。原本她也是個善良的女人啊!最後,她為了保護兒子,保護自己,慢慢變的兇殘起來,所以有了美人心計中兇狠的呂後。簿姬(白珊 飾)-----她是劉恆的母親,劉邦妃子中比較不受寵的一個,同時她的家庭背景也是比較弱勢的一個,可正是這種看似不利的條件,幫著他們母子二人度過了災難,甚至是這種不利的情勢卻在日後成為劉恆登上皇位的條件之一。她隱忍,素補,其實在她的心中載著滿腔的怨恨,那是對呂後十幾年來擔心受怕的恨。直到兒子登上皇位,這種恨才慢慢消失,但她不喜歡竇漪房,因為她是從呂後的漢宮中走出來的。只要每次看見竇漪房,她就會想起呂後,想起那些恨。所以這導致了她與竇漪房婆媳二人長期的不合。屏花(王麗坤 飾)、香憐(林心如 飾)同為呂後身邊的丫鬟,香憐無意中發現了呂後追殺簿姬的秘密,被呂後追殺。屏花為救香憐母女死了。屏花年幼的女兒聶慎兒(蔣依依 飾)成為了孤兒,香憐的女兒雲汐,即後來的竇漪房(林妙可 飾)帶著慎兒去找舅舅,可舅媽不接受慎兒,慎兒輾轉流入青樓。屏花(王麗坤 飾)----她與香憐同為丫鬟,兩人應該是情同姐妹的。所以她才會為了就香憐母女而死。香憐(林心如 飾)----雲汐(竇漪房)的母親。無意間發現了呂後的秘密,因此被追殺。雲汐(林妙可 飾) 聶慎兒(蔣依依 飾) 小時侯兩人應該是親如姐妹的,同時雲汐對慎兒也應該是愧疚的,畢竟慎兒的媽媽是為就他們母女而死的.時光摧殘,很多年過去了。在青樓中長大的慎兒(王麗坤 飾)出落的妖嬈美麗,同時那個就劉少康(嚴寬 飾)的男子正是她傾心的對象。她卻不知道,劉少康正是她小時侯的好姐妹雲汐(林心如 飾)的相親對象。劉少康(嚴寬 飾)----他應該是有錢人家的公子哥,也是劉氏一族的。在遇到雲汐之前他應該是喜歡慎兒的,畢竟那麼妖嬈的一個女子誰會不喜歡。直到跟雲汐相親,雲汐的單純、干凈、不做作讓他著迷。後來因為政治原因死了。也是因為她,讓慎兒開始慢慢憎恨起雲汐來吧!接著,雲汐進宮成為了小皇後張嫣身邊的丫鬟,被病重的皇帝劉盈默默喜歡著。同時雲汐開始進入宮廷斗爭,她在呂後的逼迫下,為張嫣奪取李美人的兒子。小張嫣(董慧 飾)----她是歷史上最年輕的皇後,僅9歲就嫁給了自己的舅舅。她無疑是政治的犧牲品。小小年紀就被迫參與一系列的宮廷斗爭,在自己還是孩子的時候就成為一個小嬰兒的母親。劉盈(羅晉 飾)----他是最懦弱的皇帝,從小因為看見母親呂稚那麼多的殺戮,善良的他才會抑鬱成疾。自己的婚姻他做不了主,硬是被逼取了自己的外甥女張嫣。他對張嫣是疼愛的,但那隻是一個長輩對晚輩的疼愛。他也保護不了他愛的女人,李美人是,雲汐也是。他知道母親、雲汐要害死李美人,但他只能假裝不知。他知道母親要處死雲汐,他也無能為力。最後他只能抑鬱而終。李美人(孫菲菲 飾)---她是劉盈最寵愛的美人,在她的肚子里有皇室唯一的繼承人。驕傲的她以為只要為劉盈生下太子,從此以後她就榮華富貴享之不盡了。她卻不知道,在她的背後正有人在算計她,在她身下皇子的那一刻就是自己的死期。呂後正暗算著要把她生下的兒子給小皇後張嫣。最後,在她生下皇子後,聽了雲汐的分析,為了兒子的萬里前程,她選擇了死亡。雲汐(林心如 飾)---在成為竇漪房之前,她是呂後派在張嫣身邊的丫鬟,是皇帝劉盈心中的女人。她為了保命,無奈下,一步步聽從呂後的安排。為小皇後奪取李美人的兒子,卻不知在事成後,呂後要將她殺人滅口。其實呂後並沒有真正處死雲汐,而是讓她假死。接著讓她改名為竇漪房,以家人子的身份進入代國。從此,竇漪房開始了她的卧底生涯。劉恆(陳健鋒 飾)----他是代國國君,從小就學會了隱忍。其實他是一個朴實、善良、勤懇的好國君。可是為了麻痹呂後,他只能維持表面的好色、不務正業。在他的一身中,有很多的女人。有四個女人對他來說是特別的。他們分別是:青寧、子冉、竇漪房、慎兒。青擰是他的初戀;子冉是他賢惠的好王後;慎兒是他賞心悅目的寵姬;竇漪房對他來說卻是最最與眾不同的,她是他最相信的合作者,同時也是他的皇後,一直以來他都是愛竇漪房的。可是竇漪房表面的淡定、不在乎,讓他對這份愛充滿了不確定。是為了氣漪房也好,氣自己也好,慢慢的他走進了慎兒。可是誰都明白,在他的內心深處只有漪房是可以完全信任的,所以他才會在臨終前把大權教給漪房。青寧(陳怡容 飾)----他是劉恆的第一位王後,是劉恆的初戀。可惜紅顏早逝。未央沉浮里沒有她,這是於編新添出來的一角色。目前為止,於大對她的介紹也僅此與次。但我相信她是美麗的、聰慧的、善良的。子冉(李呈媛 飾)-----她是未央沉浮里的杜宜君,善良、樸素、賢惠,是簿太後心中最中意的兒媳婦。同時她也是美人心計中多了點爭取的子冉。她與劉恆是竇漪房、聶慎兒未來到代國是相處融洽的一對夫妻。她為劉恆生有一子,可惜在生下兒子不久後就病逝了。臨終前,她把年少的兒子交給了竇漪房撫養.聶慎兒(王麗坤 飾)----她是劉恆妃子中最美的一個,可卻不是劉恆最愛的一個。劉恆最愛的永遠是竇漪房,因此慎兒開始憎恨起漪房來。然而她的恨,不僅在此,小時候她的媽媽為救漪房母女而死,使得她流入青樓;長大後,她愛的劉少康卻移情愛上了漪房,甚至因為漪房而間接死去。所以她非常的憎恨漪房,只要是她的她都要搶。她搶她的男人,她要害死她的兒子,她甚至聯合起代國將軍周亞夫想來逼宮廢後,只可惜她失敗了。她敗在劉恆對竇漪房的信任之上。周亞夫(何晟名 飾)----他是代國的將軍,從第一次見到那個叫竇漪房的女人開始他就不信任她。他覺得她是呂後派來的,她是奸細。可他卻愛上了竇漪房身邊的丫鬟—雪鳶。那個美麗、嬌俏的小丫頭恍惚間就照亮了他的心。可是他不敢娶她,因為她是竇漪房身邊的人,對於雪鳶他還不是完全的信任。未央沉浮里他跟竇漪房的過節還不僅這樣,他是子冉的哥哥,他恨竇漪房搶了妹妹的後位,他恨竇漪房沒照顧好自己的小外甥,害他小小年紀就死了。這是他不願娶學鳶的最大原因。雪鳶(楊冪 飾)----她是竇漪房身邊最貼身的宮女,她們由最初的不信任到後來的情同親姐妹。她嬌俏可愛,美麗,冰雪聰明,她是竇漪房最信任的人。當然,她對竇漪房也是百分百的忠誠,為了竇漪房她可以放棄她最愛的人。從一開始她就默默的喜歡著周亞夫,可是在周亞夫和竇漪房之間有著太多的誤會,這導致了他們之間永遠的不可能。她兩次拒絕嫁給周亞夫,不是真心的她不要,不是心甘情願的她也不要,她就是這樣一個奇女子。最後慎夫人讓她在周亞夫和竇漪房之間做選擇,她兩個都不能背叛,她選擇了死亡。在她死後,周亞夫以冥婚的形式娶了她,她終於成為了周夫人。代國一切安定,在劉恆聽取竇漪房意見,修建林墓以做練習兵士之地時。漢宮傳來皇帝劉盈病逝的消息。頓時,整個漢宮亂了。這里,不得不說兩個人。劉章(劉愷威 飾)和呂魚(胡杏兒 飾)。呂魚(胡杏兒 飾) 劉章(劉愷威 飾) 呂魚出身大家閨秀,卻因為庶出的身份,在父親死後,被趕出家門,與好賭的母親相依為命,本來日子過得很平靜,卻因為兄長呂祿要拉攏劉章而淪為政治的工具,劉章在未知她的身份時,是喜歡她的,所以才肯在金殿前抗婚,把她帶到呂後面前,沒想到呂後要他娶的,就是他身邊這一個孤苦無依的小女子,劉章呆住了,他認為這一切都是一個陰謀,從此長達一年的同床異夢,而在政變開始之際,呂魚又以一顆敏感的心,從容的站在了呂後這一面,保住了丈夫的性命,可是在劉章看來,這個女人又一次背叛了他,她費盡心機,九死一生,只為心上人能逃過生天,而他卻一而再,再而三地誤會她,當劉章得知一切,在街上鋪了十里紅毯,跪求她原諒之際,呂魚選擇了拒絕,她要留在長安,做他的內應,她要穩住呂後殺他的心,最後當劉章打下了江山,要跟她在一起時,軍中卻說她是呂家的人,紛紛要處死她,劉章為了這個女人,順從了竇漪房的計謀,把江山給了劉恆,獨自攜美歸隱。 劉章隱沒山林,劉恆登上了皇位。竇漪房理所當然的成為了皇後,慎兒被封為慎夫人。同時,慎兒與漪房之間的斗爭越來越激烈,甚至周亞夫將軍也牽扯其中,雪鳶夾在周亞夫與竇漪房之間越來越為難,最後選擇了死亡。接著,慎兒的事情被揭穿,慎兒也離開了人世。劉恆重新回到了竇漪房身邊。他們的孩子也漸漸長大成人。太子劉啟,梁王劉武,館陶公主劉漂。中年竇漪房(林心如 飾)----來到代國,她成為了劉恆的得力助手,他相信她,愛她。為了這個男人,她背叛了呂後,她要幫助劉恆成就一代大業。為了這個大業,她忍受著一切的委屈,包括簿太後對她的仇恨。她以撫養子冉的兒子換來了王後的位置,她真心實意的對待小太子,可小太子還是被慎兒間接害死了。所有的人都開始誤會她,誤會她害死小太子是為了讓自己的兒子劉啟當上太子,可她不在乎,因為劉恆始終相信她。接著,慎兒繼續加害於她,為了對付慎兒,她的小兒子險些死在她手裡。因此,她開始對小兒子產生愧疚,她偏心於劉武,她甚至希望日後登上皇位的可是是劉武。她的兒子之間開始了自相殘殺,她的丈夫也漸漸離她遠去。直到慎兒陰謀揭穿,劉恆再度回到她身邊。但是劉恆也離開了她,兒子劉啟還是登上了皇位,她成了皇太後,但此時她的眼睛已經看不見了。劉啟(高昊 飾)----竇漪房的大兒子,從小因為母親偏心與弟弟,所以他與母後之間總有隔閡。他知道母親希望登上皇位的是弟弟,可他不甘心,憑著自己的努力、智慧他登上了皇位。他並不喜歡自己的皇後—簿巧慧(估計是竇漪房安排的)。他喜歡的是栗妙人,那個美麗的女人,但很快他便厭倦他了,她太世故,太不聰明了。他最愛的應該是王女志。簿巧慧(高洋 飾)-----她是劉啟的第一位皇後。賢惠卻懦弱,總被劉啟寵愛的栗妙人排擠。劉啟跟她應該只是貌似神離的夫妻,她應該沒真正得到過劉啟的寵愛。栗妙人(鄧莎 飾)---她是劉啟的寵姬,起碼在王志進宮前劉啟是非常寵愛她的。她應該是非常美麗的、年輕的。可她不聰明,她太囂張、太自我了。所以才會在外表美麗聰明的王志進宮後就失寵了。王女志(王麗坤 飾)----她是個非常聰慧、非常美麗有非常有心計的女人。在進宮前,她曾嫁給過王金孫,生有一女。進宮後,她利用自己的美貌、智慧輕而易舉的從栗美人手中搶過了劉啟的寵愛。她為劉啟生有四個兒女,三個女兒和一個兒子,兒子就是日後的漢武大帝—劉徹。又是很多年過去了,連劉啟都將離開人世了。此時的竇漪房非常的希望劉啟能把皇位傳給自己的小兒子,梁王劉武。可是劉武卻先一步莫名死了。後來竇漪房才知道,害死自己兒子的,正是自己的女兒—劉漂。劉漂(戚薇 飾)-----她是竇漪房疼愛的女兒,同時也是陳阿嬌的母親。而這個陳阿嬌正是後來繼承皇位的漢武帝劉徹的皇後。當年,大弟弟劉啟病危,母親要把皇位傳給小弟弟劉武,而不是阿嬌的丈夫劉徹。為了阿嬌能坐上後位,她殺了自己的小弟弟劉武。劉啟去世,皇位正式傳給了劉徹。王志為封為皇太後,尊竇漪房為太皇太後。劉徹娶了自己的表妹陳阿嬌為皇後。不久,陳阿嬌被廢,立衛子夫為後。但劉徹最愛的是李夫人。竇漪房也在劉徹在位期間結束了她輝煌的一生。

⑩ 急需分析歷史人物的文章(從心理學角度分析)

諸葛亮攫取權力的最大障礙是誰,毫無疑問,是關羽。關羽驕橫跋扈是出了名的。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劉備攻益州,西涼馬超來投,馬超是當時頗具聲望的虎將,劉備得之喜出望外,即封其為平西將軍,位同關羽,遠在荊州的關羽聞之極為不滿,當即寫信給諸葛亮,「問超人才可誰比類」,諸葛亮作書答稱:「孟起兼資文武,雄烈過人,一世之傑,黥、彭之徒,當與益德並驅爭先,猶未及髯之絕倫逸群也。羽美須髯,故亮謂之髯。」關羽閱信後,洋洋自得,將信「以示賓客」。《三國志》卷三十六《關羽傳》。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劉備自稱漢中王,欲重用黃忠為後將軍。「諸葛亮說先主曰:『忠之名望,素非關(羽)、馬(超)之倫也,而今便令同列,馬、張(飛)在近,親見其功,尚可喻指,關遙聞之,恐必不悅,得無不可乎?』先主曰:『吾自當解之。』」《三國志》卷三十六《黃忠傳》。劉備所謂「自當解之」,僅是派遣益州前部司馬費詩前往。《三國志•費詩傳》曰:劉備「遣(費)詩拜關羽為前將軍,羽聞黃忠為後將軍,羽怒曰:大丈夫終不與老兵同列,不肯受拜。」案:史家習知,魏晉時代兵卒身份低下,「兵」成為對人侮辱的稱呼,這類例證並不罕見。《三國志》卷三十九《劉巴傳》注引《零陵先賢傳》,劉巴以張飛為武人而罵之為「兵子」;卷四十《彭羕傳》,彭羕罵劉備為「老革」,裴松之注謂:「皮去毛曰革。古者以革為兵,故語稱兵革,革猶兵也。羕罵(劉)備為老革,猶言老兵也。」東晉時也有例證。《世說新語•簡傲》謂謝萬矜豪傲物,謝安誡之,萬「因召集諸將,都無所說,直以如意指四坐曰:『諸君皆是勁卒。』諸將甚憤恨之」。《通鑒》昇平三年(公元359年)胡注曰:「凡奮身行伍者以兵與卒為諱。」
關羽如此狂妄,不可一世,諸葛亮為何不加制止,反而要曲意逢迎,討其歡心呢?我以為,這正是諸葛亮工於心計、深藏不露的韜略。亮、羽二人的關系如何?史無明文記載。然細加考察,亦可略窺一二。諸葛亮初出茅廬,劉備「與亮情好日密,關羽、張飛等不悅,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願諸君勿復言。羽、飛乃止」《三國志》卷三十五《諸葛亮傳》。可見,關羽、張飛並沒有把諸葛亮放在眼裡,對劉備「與亮情好日密」是一肚子的不高興。建安十三年,曹操率大軍南下,欲一鼓盪平東南,劉備「失勢眾寡,無立錐之地」,形勢危如累卵。諸葛亮「時年二十七,乃建奇策,身使孫權,求援吳會,權既宿服仰備,又睹亮奇雅,甚敬重之,即遣兵三萬人以助備,備得用與武帝交戰,大破其軍,乘勝克捷,江南悉平」赤壁之戰,諸葛亮建立奇功,不僅鞏固了他在劉備集團中的地位,而且樹立了一定的威信,使關、張等人再也不敢小覷他了,但關羽卻由過去的輕視而變為嫉妒諸葛亮。王夫之對此看得十分清楚。他說:昭烈之敗於長坂,羽軍獨全,曹操渡江,不能以一矢相加遺。而諸葛公東使,魯肅西結,遂定二國之交,資孫氏以破曹,羽不能有功,而功出於亮。劉琦曰:「朝廷養兵三十年,而大功出一儒生。」羽於是以忌諸葛者忌肅,因之忌吳,而葛、魯之成謀,遂為之滅裂而不可復收。王夫之:《讀通鑒論》卷九,中華書局,1975。
關羽和張飛的性格截然不同。「羽善待卒伍而驕於士大夫,飛愛敬君子而不恤小人。」《三國志》卷三十六《張飛傳》。張飛對有才能的士大夫是十分敬佩尊重的,但關羽卻對士大夫始終心存芥蒂,盛氣凌人,諸葛亮作為劉備集團中的頭號士大夫,當然也在其中。諸葛亮對關羽目空一切、不把他放在眼裡的情況是十分清楚的,然而考慮其與主公「恩若兄弟」的特殊關系,加之自己投奔劉備的時間要比關羽晚得多,官職也比關羽低,故不得不虛與委蛇,巧為周旋。諸葛亮考慮的不是如何懲罰關羽,而是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等待時機除去關羽。
建安二十四年,關羽發動襄樊戰役,雖然水淹七軍,威震華夏,但最終卻導致荊州失守,自身也為孫權所殺。這其中有很多隱情至今令人費解。襄樊戰役前後,吳、魏使者往來不絕,密謀夾擊關羽,可謂緊鑼密鼓,配合默契,而劉備、諸葛亮對此卻一無所聞,對關羽未作任何具體的軍事、後勤與外交的部署和支援。更使人困惑的是,曹操親統大軍屯駐摩陂,並不斷調遣於禁、龐德、徐晃率兵增援樊城,如此規模巨大的軍事行動,蜀漢方面也絲毫沒有採取任何對策,最後當關羽敗走麥城,將全軍覆沒之際,蜀中援軍還是遲遲不至。這就引發後人的紛紛猜議。國學大師章太炎有他獨特的見解。他說:「臨沮(關羽被擒殺之地)之敗,葛氏不以一卒往援,昧者譏其無遠略,而或解以敗問之未通。苟羅騎斥侯之疏如是,則政令愈慢矣!」對「無遠略」、「敗問之未通」、「政令愈慢」之解,章氏俱予以否定,他推論:關羽乃世之虎臣,功多而無罪狀,除之則不足以厭人心,不除則易世所不能御,席益厚而將掣撓吾大政,故不惜以荊州之全土,假手於吳人,以隕關羽之命。非媢之也。一國之柄,無出於二孔;出於二孔,其所舉雖是,而宰相因以不能齊人心,一法令,則國已分裂矣。雖殺之而疆易侵削,終不以易內訌。其故事則有蕭何之戮韓信。何公用之於韓信,而葛氏陰用之於關羽。《章太炎全集》第三卷,263頁,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
關羽鎮守荊州,手握重兵,驕狂不可一世,不但易代(劉備死後)之後將難以對付,即使劉備健在之時,諸葛亮也很難越過關羽這道障礙,而攫取更大的權力。故「葛氏」寧可丟失荊州,也要借吳人之手除掉關羽。章氏的這個見解很大膽,當然這僅僅是猜測。也許章氏覺得此說理由不夠充分,故不久又補充曰:「當是時,政在先主,武侯徒以撫民劃策見任,未能一切領錄。其任武侯又不如關羽舊人保信,荊州之敗,始於嬈吳,終於失援,則先主之褊迫疏慢為之。」《章太炎全集》第三卷,611頁。將「荊州之敗」歸咎於劉備的「疏慢」輕敵。但章氏此說亦頗牽強。是時諸葛亮雖不能「一切領錄」,執掌軍政大權,但他明知關羽攻取襄樊條件並未成熟,且完全違背了《隆中對》提出的待「天下有變」,兩路北伐曹魏的戰略決策。然《三國志》正文及裴注中均未見諸葛亮勸諫的記載。退一步而言,即使劉備寵信、縱容關羽,不把《隆中對》放在心上,但襄樊戰役打響後,劉備、諸葛亮不可能不全力關注戰役進展的一舉一動。盡管川、鄂之間山路阻隔,交通不便,信息傳播不甚暢通,但整個襄樊戰役從建安二十四年七月開始,至翌年一月結束,首尾長達半年之久,蜀漢作為一個完整的新興政權,不可能沒有任何信息傳播渠道。
關羽攻襄樊,守荊州兵力不足,加之此時孫劉聯盟已呈破裂之勢。「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孫吳隨時可用奇兵偷襲荊州,諸葛亮深諳兵法,難道他會掉以輕心?眾所周知,諸葛一生唯謹慎,從不肯弄險。他為何不提醒「疏慢」的劉備?方詩銘先生在《三國人物散論》(62)《劉備與關羽》一文中認為,不是諸葛亮要除去關羽,而是劉備要剪除關羽。茲節錄方詩銘先生在《劉備與關羽》一節中的部分原文:「關羽斥罵黃忠為『老兵』,這是憤怒至極的表現,是誰將自己與這個『老兵』同列,當然是劉備,因而關羽的憤怒不是指向黃忠,而是指向劉備。由此可知,關羽對劉備的不滿已經到了何等程度,對此,劉備不可能不有所知曉。但是,關羽手握重兵,鎮守荊州,不但易代(即劉備死後)之後將難於控制,即劉備健在之時也感到沒有把握。怎麼辦?如何處理這個問題,這時必然提上劉備思考的日程。……《隆中對》的破滅,荊州的失守,關羽不能辭其責。但是,由於劉備與關羽的矛盾,一方面派糜芳、士仁各據荊州政治軍事重地,以監視關羽,終於矛盾激化……更為重要的是,聽任關羽破壞《隆中對》策劃,挑起對曹操的戰爭。對此,劉備似皆若無其事。」並不惜歪曲章太炎的原意,將諸葛亮「不除(關羽)則易世所不能御」篡改為劉備「不除(關羽)則易世所不能御」。還說:「章太炎在《訄書》中的看法是大膽的,更是有見地的。」方詩銘:《劉備與關羽》,見《三國人物散論》(62),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方先生這種移花接木的方法實不可取。我以為,只要諸葛亮負起自己作為「軍師」的職責,隨時將荊州的「險情」提醒劉備,與關羽「自少結契」趙翼:《廿二史札記》卷七「三國之主用人各不同」條。情同手足的劉備絕不會「疏慢」到只作壁上觀,對兵敗臨沮的關羽不以一卒相救的。所以把關羽送上斷頭台的除了孫權、呂蒙之外,諸葛亮也要承擔一部分責任。羽死後,諸葛亮的地位和權勢有所提高,但仍未能上升至「一人之下」。入蜀後,劉備對法正的信任程度遠遠超過了諸葛亮。對此,諸葛亮自己也十分清楚。劉備東征,「以復關羽之恥」,群臣紛紛勸諫,劉備一概不聽,「章武二年,大軍敗績,還住白帝,亮嘆曰:『法孝直若在,則能制主上,令不東行,就復東行,必不傾危矣。』」《三國志》卷三十七《法正傳》。對劉備發動的夷陵之戰,諸葛亮是否諫阻,因史無記載,無從得知。但從諸葛亮這番言語中,即可知法正在劉備心目中的特殊地位,是諸葛亮難以企及的。
劉備入川主要倚靠法正的規劃,法正不僅助劉備取益州、定漢中,建立了卓越功勛,且「智術有餘,能回人主之意」。「先主與曹公爭,勢有不便,宜退,而先主大怒不肯退,無敢諫者。矢下如雨,正乃往當先主前,先主雲:『孝直避箭。』正曰:『明公親當矢石,況小人乎?』先主乃曰:『孝直,吾與汝俱去。』遂退。」《三國志》卷三十七《法正傳》裴松之注。由此足見,法正對於劉備可謂以身相助,事事取信於備。攻取成都後,備「以(法)正為蜀郡太守、揚武將軍,外統都畿,內為謀主」,法正一身兼內外要職,這是劉備對其絕對信任的充分體現。法正對「一餐之德,睚眥之怨,無不報復」。有人對諸葛亮說:法正於蜀郡太縱橫,將軍宜啟主公,抑其威福。亮答曰:「主公之在公安也,北畏曹公之強,東憚孫權之逼,近則懼孫夫人生變於肘腋之下,當斯之時,進退狼跋,法孝直為之輔翼,令翻然翱翔,不可復制,如何禁止法正使不得行其意邪。」《三國志》卷三十七《法正傳》。
諸葛亮所雲反映了當時的實情。但也不難看出,這是諸葛亮在自我解嘲,一方面是法正自以為凌駕於諸葛亮之上,不再把他放在眼裡,另一方面則是諸葛亮對法正的「縱橫」、「威福」,也深感無可奈何。

閱讀全文

與歷史人物心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