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名人故事 > 性的歷史名人

性的歷史名人

發布時間:2021-02-27 12:52:58

❶ 歷史上性史的名人有哪些

史魚, 春秋時衛國(都於濮陽西南)大夫。名佗,字子魚,也稱史鰍。衛靈公時任祝史,負責衛國對社稷神的祭祀,故稱祝佗。吳國的延陵季子經過衛國時,贊史魚為衛國君子、柱石之臣。衛靈三十八年(公元前497年),衛國的公叔子曾設家宴招待靈公。告誡他說:「子富而君貧,必將遭禍。免禍的辦法,只有富而不驕,謹守臣道。」他多次向衛靈公推薦蘧伯玉。臨死囑家人不要「治喪正室」,以勸戒衛靈公進賢(蘧伯玉)去佞(彌子瑕)。史稱「屍諫」。孔丘稱他為「直哉史魚,邦有道如矢,邦無道如矢」。
史崇,字伯勤。漢朝政治人物。史習之子。先世是魯郡濟北人,至高祖史恭時,自魯(今山東曲阜)遷居杜陵(陝西西安市東南)史恭之妹生漢宣帝。曾祖父是史元。史崇早年學習軍旅事務,投效光武軍,建武二年(27年),攻破王尋。授右將軍,官右將軍青州、冀州二州刺史,封溧陽侯。死後朝廷贈司空。明末政治家史可法為其第四十九世裔孫。
史萬歲(549年-600年11月20日),京兆杜陵人(今陝西西安人),隋朝名將。長於騎射,好讀兵書。15歲隨父從軍。北周武帝時,其父戰死,以忠臣子授開府儀同三司,襲爵太平縣公。北周末,隨上柱國梁士彥攻討相州總管尉遲迥,每戰先登,因功拜上大將軍。隋初,因大將軍爾朱績謀反被殺而受牽連,發配敦煌為戍卒。隋開皇三年,秦州總管竇榮定擊突厥,遂至轅門請自效。奉命與突厥單騎比武決勝負,馳斬其一勇士,使突厥軍不敢再戰而退。每行軍作戰,身先士卒,善撫部下,將士樂為效力。因其南征北戰,屢建戰功,遭楊素嫉妒誣陷,被隋文帝冤殺。
史大奈,生卒不祥,本是突厥阿史那氏。原為西突厥特勒,隨處羅可汗入隋,後以功拜金紫光祿大夫。李淵在太原起兵後,史大奈率部歸順。後跟從李淵平定長安,賜姓史氏。後隨秦王李世民征討薛舉、王世充、竇建德、劉黑闥,立下不少汗馬功勞。李世民即位後(未參與玄武門之變),累進右武衛大將軍、檢校豐州都督,封竇國公。貞觀年間去世。死後追贈輔國大將軍。
史思明(703年—761年),初名崒干,寧夷州突厥人,居營州柳城,其貌不揚,懂六蕃語。與安祿山為同鄉里。天寶初年,累功至將軍,知平盧軍事。從安祿山討契丹,表任平盧兵馬使。祿山反,他略定河北,被祿山任為范陽節度使,佔有十三郡,有兵八萬人。及安慶緒殺祿山自立為帝,他為唐師所敗,退保鄴城,降唐,封歸義王,范陽長史、河北節度使。肅宗恐其再反,計謀殺之,乃起兵再叛。乾元二年(759年)拔魏州(今河北大名),稱大聖燕王,年號應天。後進兵解安慶緒鄴城(今河南安陽)之圍,殺慶緒,還范陽,稱帝,更國號大燕,建元順天。
史浩(1106年—1194年),字直翁,號真隱。明州鄞縣(今浙江寧波)人,南宋政治家、詞人。高宗紹興十五年(1144年)進士,由溫州教授除太學正,升為國子博士。他向宋高宗建議立太子,以此受知於朝廷,紹興三十二年,宋孝宗即位,授參知政事。隆興元年,拜尚書右僕射。淳熙十年,除太保致仕,封魏國公。宋光宗御極,進太師。紹熙五年,薨,年八十九,封會稽郡王。宋寧宗登極,賜謚文惠。嘉定十四年,以子史彌遠貴,追封越王,改謚忠定,配享孝宗廟庭。為昭勛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史彌遠(1164年—1233年),字同叔。明州鄞縣(今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人。南宋中期權相,尚書右僕射史浩之子。淳熙十四年(1187年)進士及第。史彌遠在兩朝擅權共二十六年,一直得到宋寧宗﹑理宗的信用,封官加爵不已。其親信七人,被時人稱為「四木三凶」。史彌遠等對金採取屈服妥協,對南宋人民則瘋狂掠奪。他招權納賄,貨賂公行。還大量印造新會子,不再以金﹑銀﹑銅錢兌換,而只以新會子兌換舊會子,並且把舊會子折價一半。致使會子充斥,幣值跌落,物價飛漲,民不聊生。紹定六年(1233年),史彌遠病死,追封衛王,謚忠獻。
史天澤(1202年—1275年) ,字潤甫,永清(今屬河北)人。大蒙古國及元朝初年名將。史天澤少善騎射。勇力過人。元太祖八年(1213年),隨父史秉直歸降木華黎。元太祖二十年(1225年),接替其兄史天倪都元帥職。不久率軍擊敗金將武仙,俘殺抗蒙紅襖軍將領彭義斌,攻克趙州、真定等地。元太宗元年(1229年),被授為五路萬戶。至元十一年(1274年),史天澤奉命與伯顏等統軍出征南宋,至郢州時因病北還。至元十二年(1275年),史天澤病逝於真定,終年七十四歲。追贈太尉,謚號「忠武」。後累贈太師,並進封鎮陽王。史天澤「出入將相五十年,上不疑而下無怨,人以(其)比於郭子儀、曹彬。」他一生謹慎,多謀善斷,料敵用兵,主張攻心為上,力戒殺掠。史天澤及其家族是蒙元初期河北最大的一支地方勢力,漢地世侯的首要代表,為鞏固和發展蒙古貴族在中原的統治立了大功,是忽必烈推行漢法的主要大臣之一,也是元朝時漢族顯貴的代表人物。
史可法(1601年~1645年),明末政治家,軍事統帥。字憲之,又字道鄰,漢族,祥符人(今河南開封),祖籍順天府大興縣(今北京),東漢溧陽侯史崇第四十九世裔孫,其師為左光斗。明南京兵部尚書東閣大學士,因抗清被俘,不屈而死,是我國著名的民族英雄。南明朝廷謚之忠靖。清高宗追謚忠正。其後人收其著作,編為《史忠正公集》。
史貽直(1682年-1763年),字儆弦,號鐵崖,江蘇溧陽縣人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中舉人,次年中進士,授檢討。以後歷充雲南主考、廣東督學、贊善、侍講、庶子、講讀學士。雍正元年(1723年)任內閣學士,次年升吏部侍郎。後來署理閩浙總督,升左都御史,協理西安巡撫,又升戶、兵部尚書。乾隆初年歷任湖廣、直隸總督。乾隆九年(1744年)授文淵閣大學士兼吏部尚書,乾隆二十五年(1755年),他為次子史奕昂擔任甘肅布政司,寫信給巡撫鄂昌,被告發而削職。乾隆二十七年(1757年)再入朝拜相。去世後,贈太保,謚「文靖」,入祀賢良祠。

❷ 歷史上性黃的名人

黃歇 游學博聞,楚考烈王以之為相,封為春申君。相楚二十餘年,食客三千多人。娶李園之妹,知其有孕,納於考烈王,生幽王。後李園用事,忌春申君,遂伏死士於棘門刺殺之。

黃初平(黃大仙)黃初平,晉朝丹溪人。十五歲時他去放羊,有個道士見他本性善良,把他帶到浙江金華山石室中,收他為徒。一學就是四十多年。他的哥哥黃初起一直都在尋找他,經過這么多年都沒找到他。後來在街市上看到一個道士在占卜,黃初起就問他弟弟在那裡?道士說:「金華山有一個放羊的小孩,姓黃名初平,是你的弟弟不是?」初起聽到之後,立即跟道士到金華山尋找。兄弟相見後悲喜交集,哥哥問弟弟道:「羊在那裡 ?」黃初平指著白色的石頭說:「就在那兒」,並喊:「羊起來」於是白石頭都站起來變成山羊,有數萬頭。初起驚訝不已,便跟初平學道。他們倆個都成仙了。黃初平別號「赤松子」。

浙江金華有黃初平的赤松觀,香港的黃大仙祠,就是浙江金華的「分廟」,黃大仙即是黃初平,極受崇拜。

黃霸 (前?~前51)字次公,西漢淮陽陽夏人。少學律令,武帝末,補侍郎謁者,歷河南太守丞,時吏尚嚴酷,而霸為政寬和。嘗從經學家夏庚勝治尚書。官至丞相,封建成侯,卒謚定。

黃庭堅 (1045~1105)字魯直,號山穀道人,又號涪翁,宋分寧(今江西修水縣)人。與張耒、晁補之、秦觀合稱蘇門四學士。工詩,為江西詩派的開創人,並擅行、草書。著有山谷內集、外集、別集、詞等。

黃巢 (?~884)唐曹州人。出身鹽商,積財聚眾,尤好收留亡命之徒。唐懿宗以來,因皇室奢侈過度,賦稅沉重,加上連年發生水、旱災,遂致民不聊生,盜匪群起。僖宗干符元年(公元874),王仙芝率盜匪起事,翌年黃巢起兵響應,干符五年王仙芝敗死於湖北,黃巢被推舉為沖天大將軍,率眾攻掠江、浙、閩、粵等地,廣明元年(公元880)陷洛陽、長安,僖宗逃奔成都,巢自號為帝,國號大齊。唐以官爵籠絡李克用相援,大敗黃巢,巢自刎身亡,為害十年的黃巢之亂始告結束,史稱為黃巢之亂。

黃道婆 元朝時擅於紡織技術的女工藝家。曾隨崖州黎族學習紡織技術,學成後返鄉從事紡織工作,促成棉紡織業的進步,使元明以後的松江細布聞名於四方。紡織業者遂立祠祭之,以感其功。亦稱為黃婆。
望採納

❸ 古代性單的歷史人物

姓單的名人

時間:2014-05-05 09:08 責任編輯:算命網小編27

歷史上姓單的名人:

單超:(公元?~160年待考),河南人(今河南洛陽)。著名漢朝宦官。東漢桓帝初為中常侍,善謀略,幫助漢桓帝鏟除異己,穩固江山立了大功,被封為新豐侯。常侍預謀獲封者有五,世謂之五侯。自是權歸宦宮,朝政日亂。後拜車騎將軍卒。當時外戚梁冀當權,第十一任皇帝劉志,繼被毒死的十任皇帝劉纘之後,對梁冀側目而視。劉志跟五個宦官密謀採取行動,他知道面臨最大危險,生命和前途完全握在與謀的宦官之手。在密謀大計時,劉志曾把單超咬臂出血,作為盟誓。他跟宦官已擺脫了君臣名份,成為黑社會性質的弟兄。所以在殺掉梁冀、並把梁姓戚族全體屠殺了之後,劉志把參與密謀的五個宦官一齊封為一等縣侯之爵,又封另外八個宦官為二等鄉侯之爵。從此,宦官以政府正式官員的身份出現,仗著跟劉志的咬臂之盟,他們的家族和親友,也紛紛出任地方政府首長。這些新貴的出身跟宦官相同,行為也相同,幾乎除了貪污和弄權外,什麼都不知道,比外戚當權所表現的還要惡劣。這使本來專門抨擊外戚的士大夫階層受到更重大的傷害,他們憤怒地轉回頭來跟外戚聯合,把目標指向宦官。並且不像過去那樣,僅只在皇帝面前告狀而已。士大夫外戚聯合陣線,利用所能利用的政府權力,對宦官採取流血對抗。宦官自然予以同等強烈的反應,中國遂開始了第一次宦官時代。從公元159年十三個宦官封侯,到公元189年宦官全體被殺,共三十一年。

單颺:(生卒年待考),字武宣;山陽湖陸人(今山東魚台)。著名東漢大臣。初舉孝廉,後歷官太史令、漢中太守、尚書等職。他精通天官、算術。靈帝末譙縣曾有黃龍現,單颺謂五十年後當有王者興,後果然魏代漢。

單通:(公元581~621年),字雄信;濟陰郡人。著名隋末唐初農民起義軍將領。單雄信祖父名單登,曾助北周宇文氏統一北方,戰功卓著,拜護國將軍,守東昌府(今山東聊城)。北周大成元年(公元579年),單雄信之父單禹襲父職仍守東昌。隋開皇元年(公元581年),隋軍大將李淵率部攻北周,包圍東昌,單禹與李淵血戰七晝夜,城破後被俘不屈,被李淵所殺。單、李兩家積怨由此開始。當時單氏一家由家將保護出逃,不敢在山東久留,輾轉來到潞州。因單家出自官宦之家,出逃時攜有大量金銀,所以能在潞州天堂縣城南八里二賢庄蓋庄園、置田地,定居下來。

單雄信少年時期即勇健。隋末加入瓦崗起義軍,手使金頂棗陽槊,胯下騎閃電烏龍駒,為五虎上將第一名,人稱赤發靈官。單雄信武藝出眾,仗義疏財,深孚眾望,性格倔強,不屈不撓,慷慨赴難,是一個讓人「服氣」的歷史人物。隋大業十三年(公元617年),單雄信出任左武侯大將軍。隋大業十四年(公元618年),單雄信率軍投靠王世充,成為王世充的女婿。唐武德三年(公元620年),李世民親率大軍包圍東都。單雄信與唐軍大將尉遲敬德交戰,被刺墜馬受傷。次年,李世民攻克東都,王世充降唐,單雄信被殺。

單煦:(生卒年待考),字孟陽;河北平原人。著名宋朝大臣。宋朝進士,知洛陽縣。勤政為民,成績顯著,升任昌仆知州,累官光祿大夫。單煦友愛,他十五歲時,其兄單熙毆人至死,他勸兄逃跑,願自己頂罪代死。當平原縣知縣伍剛查明原因後,十分感動,免了單熙的死刑。

單時:(生卒年待考),著名宋朝大臣。宋朝時期任殿中侍御史,宋乾道中期上疏諫擊毬,為宋孝宗喜納,除有諫議大夫。

單父:(生卒年待考),字仲儒。著名宋朝花匠。種牡丹,能變易千種,人呼為「花師」。

單仲升:(生卒年待考),廣東增城人。著名元朝孝子奉母至孝。母卒,蔬時水飲,不事家業,廬墓三年,元朝人稱其為孝子。

單思恭:(生卒年待考),字惠仍;江蘇揚州人。著名明朝詩人。史書評價他:是編凡詩十卷,文十卷,氣格纖瑣,皆無足取,前有思恭《自序》,大旨以竟陵為宗。著有《甜雪齋訂》。

單安仁:(公元1304~1388年),字德夫;濠州人(今安徽鳳陽)。著名明朝大臣。少為府吏,元末江淮兵亂,他集義兵保鄉里,授樞密判官,從鎮南王孛羅普化守揚州。旋聞朱元璋定集慶(今江蘇南京),即率眾歸附,仍將其軍,守鎮江,旋移常州。累遷至中書左司郎中,佐李善長裁斷。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擢工部尚書,領將作事。逾年改兵部尚書,後請老歸。

單恂:(生卒年待考),松江華亭人。著名明朝詞人。明崇禎年間進士,知麻城縣。單恂工詞,著有《竹香庵詞》。單恂還輯有《岳忠武王集》,保存並使後人能夠真正了解岳飛的政治生涯。

單懋謙:(公元1807~1879年),字地山;湖北襄陽人。著名清朝末期大臣。清道光年間進士。清道光十七年(公元1837年)入值南書房。

清道光二十年(公元1840年)任廣東學政,

清咸豐三年(公元1853年)奉命在籍開辦團練,反對太平軍七年任江西學政。以後歷任侍讀學士、內閣學士、工部侍郎。

清咸豐十一年(公元1861年)充實錄館副總裁,

清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調任吏部侍郎,擢左都御史。次年與大學士瑞常等人為慈禧、慈安太後進講《治平寶鑒》,旋授工部尚書。

清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管理戶部三庫事務,次年調吏部尚書。

清同治十年(公元1871年)管國子監事務。次年以吏部尚書協辦大學士,復拜文淵閣大學士,兼任兵部尚書。

清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因病解職。著作輯為《峴雲山房遺稿》

單洪培:(公元1898~?年待考),號厚卿;江蘇江陰人。著名中國國民革命軍陸軍少將。陸軍炮兵學校第二期、陸軍大學特別班第二期畢業。抗戰期間曾任第八十九軍第一一七師參謀長,1939年起中央軍校駐江蘇干訓處副主任,後調任安徽省政府主席兼省長、江蘇省水上警察總局局長等職。

單長生:(公元1923~今),江蘇江都人。著名醫葯學專家。湖南省老科協制葯化工專業委員會會長、教授、研究員。先後擔任過哈爾濱醫科大學、長春大學醫學院、東北大學、東北師范大學、湖南科技大學、湘潭大學等高校的助教、講師、教授。

中國醫學科學院、湖南化工研究院、湖南制葯廠、湖南醫葯工業研究所、湖南省科技信息研究所、蘇聯科學院等單位助理研究員、工程師、研究員。湖南省食品工業協會副會長、湖南省政府食品工業辦公室研究員等。

1983年前獲得的國家職稱為醫師、工程師、教授、研究員、科學研究及開發成功的國內外新產品數十項,其中五項獲全國或省科學大會獎。此外百菌清中試成果獲湖南省重大科技成果獎。擅長英、德、俄、日、法語,參加國家與省代表團以及接受國外邀請,先後到過十幾個國家考察、洽談、講學等,參與技術、設備引進以及葯品出口創匯。

曾兼任過省研究員職稱評委會評委、高級工程師(醫葯)評委會評委、省高級翻譯職務評委會副主任委員、省國際經濟學會顧問等。現在除擔任上述會長外,尚擔任長沙市湘滋外國語學校校長,兼任省人民對外友好協會理事、省對外科技交流中心顧問、省食品科技發展中心高級顧問等。

單河清:(公元1934~今),福建浦城人。著名航空航天計算機技術專家。1958年畢業於廈門大學物理系本科。現在航空航天部北京衛星信息工程研究所從事計算機軟體研究工作,兼任廈門大學北京校友會第二屆理事會理事,第三屆理事會理事、一分會副會長、副秘書長,第三屆浦城籍在北京同鄉聯誼會副會長及第四屆會長、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北京衛星信息工程研究所副研究員。

❹ 歷史上性來的名人有

來章:(生卒年待考),著名春秋時期齊國人。
來英:(生卒年待考),著名版春秋時期楚國人。
來歙:權字君叔,東漢初將領。南陽新野(今屬河南省)人。
來護兒:字崇善,隋朝大將軍。
來整:(生卒年待考),來護兒之六子;江都人(今江蘇揚州)。
來敏:(生卒年待考),著名三國蜀漢大臣,學識為時人所稱,官典學校尉。
來軍:(生卒年待考),著名三國蜀漢將領,為姜維參軍。
來恆:(生卒年待考),著名唐朝大臣,官至中黃門侍郎。
來濟:(生卒年待考),著名唐朝學者,唐高宗永徽時中書侍郎兼弘文館學士。
來金烈:(公元1928~2006),山西武鄉人。
來國柱:(公元1929~今),浙江杭州人。
來養芳:(公元1930~今),山東鄒城人。著名現代書畫家。
來辛程:(公元1941~今),曾用名宋心誠、宋心澄、何蹇,自署立錐齋主、蝸廬先生、長白山人、大道無常等;吉林吉林人。著名中國畫畫家、工藝美術家、美術教育家
來洪雲:(公元1945~今),浙江東陽人。著名文化業政工幹部。 來廣銓:(公元1907~1988年),字楚庚,以字行,號柴若;浙江蕭山人。著名當代台灣「謎聖」。

❺ 段性歷史上出了哪些知名人物

a 段 韶:南北朝時北齊姑臧武威人,累官至左丞相,封平原郡王。

段 隨:十六國時西燕人。初為西燕大將,國內大亂之時被推為王,旋被殺。

段 業:西安人,十六國時北涼國君,初為後涼建康(今甘肅省高台南)太守,後為匈奴人所擁立,在位三年被殺。

段 規:先秦時期曾以崇高的聲譽而被韓康子禮聘為相。

段干木:戰國時魏國人,求學於子夏,與田子方、李克、翟璜、吳起俱為魏國才士。其潛學守道,不事諸侯,受到魏文侯敬重,據傳文侯每過段干木家門,定站立伏於車前橫木,以示尊敬。

段會宗:天水上邽(今甘肅省天水)人,西漢任西域都護、雁門太守等職。為人義氣,重功名,受到各族敬畏。

段孝直:漢景帝時舉孝廉,為長安令。性剛直純孝。家有良馬,為先父生前所乘,雍州刺史梁緯倚勢索之,未遂,冠孝直以受臟之罪而下獄致死。

段匹磾:晉時鮮卑人。建武初任幽州刺史,與劉琨聯盟討伐石勒,兵敗後至襄國,仍著朝服持晉書。後在國中推其為君主時,事露遇害。

段思平:五代時南方大理第一世王,他出自白蠻大姓,原通海節度使,世為南昭貴族。公元937年,建立大理國。

段安節:唐齊州臨淄人。成式子。自幼喜歡音樂,能唱歌,對音律也頗有研究。著有《樂府雜錄》,記載開元以後的樂部、樂器、節目、演員等。

段志玄:唐朝齊州臨淄人,少年為無賴,屢屢犯法,隋末客居太原,為李世民所賞識,隨從李淵父子起兵。潼關之戰中擊退屈突通,後從李世民討王世充。世民即位,封樊國公,後改褒國公。

段文昌:臨淄(今山東省淄博市)人,唐穆宗時為相,治尚寬靜。文宗時拜御史大夫,封鄒平郡公。

段成式:文昌子,唐代文學家,官至太常少卿。其人博聞強記,藏書甚豐,撰有《酉陽雜俎》,清人輯其詩文成《段成式詩》。

段秀實:汧陽(今陝西省千陽)人,唐代司農卿。曾被叛將朱沘脅於軍中議事,秀實以象笏猛擊朱沘,遂遇害。

段思平:五代時白蠻人,世為南詔貴族。初為通海節度使,公元九三七年,建大理國。史稱「大理第一世王」。

段成己:絳州稷山(今屬山西省)人,金代著名文學家,與其兄段克己均為當時享譽文壇較有影響的人物。

段興智:為段思平所建大理國末代國君,為忽必烈所滅。元籍其地,封興智為摩河羅嵯,管領八方。及卒,後傳十一代總管。

段玉裁:字若膺(1735-1815),號懋堂,晚年又號硯北居士,長塘湖居士,僑吳老人。江蘇省金壇人。清代著名文學訓詁家、經學家。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中鄉試,入都會試,屢不中。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吏部銓授貴州玉屏縣知縣,後又為四川富順、南溪和巫山知縣。經10年,稱疾告歸鄉里。58歲時移居蘇州閶門外之枝園。段玉裁在京時,得師事戴震,並結識了錢大昕、邵晉涵、姚鼐等學者。返里後,又得與劉台拱、汪中、金榜等人相交。55歲時,二次入都,得識王念孫、王引之父子,商討音韻、訓詁,頗為契合。乾嘉時代漢學昌盛,段、王兩家在音韻、訓詁方面的貢獻極大。段玉裁博覽群書,著述宏富,由經學以治小學。在小學范圍內,又從音韻以治文字訓詁。根基充實,深得體要。段玉裁篤嗜經術,喜訓詁考訂,窮微極博。段玉裁所著書,要推《說文解字注》為首屈一指。先生兼擅詩文,有《經韻樓集》十二卷、《六書音均表》、《詩經小學》、《古文尚書撰異》、《周禮漢讀考》、《儀禮漢讀考》、《汲古閣說文訂》、《說文解字注》及《經韻樓集》等書,亦頗雅贍。段玉裁紀念館建於1984年,位於金壇市城南風景區的愚池。

段祺瑞:安徽合肥人。原名啟瑞(1865-1936),字芝泉,晚號正道老人。

伊莎貝爾很高興為您解答~

❻ 歷史上性史的名人有哪些

史魚, 春秋時衛國(都於濮陽西南)大夫。名佗,字子魚,也稱史鰍。衛靈公時任祝史,負責衛國對社稷神的祭祀,故稱祝佗。孔丘稱他為「直哉史魚,邦有道如矢,邦無道如矢」。

史崇,字伯勤。漢朝政治人物。史習之子。史崇早年學習軍旅事務,投效光武軍,建武二年(27年),攻破王尋。授右將軍,官右將軍青州、冀州二州刺史,封溧陽侯。死後朝廷贈司空。明末政治家史可法為其第四十九世裔孫。

史萬歲(549年-600年11月20日),京兆杜陵人(今陝西西安人),隋朝名將。長於騎射,好讀兵書。15歲隨父從軍。每行軍作戰,身先士卒,善撫部下,將士樂為效力。因其南征北戰,屢建戰功,遭楊素嫉妒誣陷,被隋文帝冤殺。

史大奈,生卒不祥,本是突厥阿史那氏。原為西突厥特勒,隨處羅可汗入隋,後以功拜金紫光祿大夫。李淵在太原起兵後,史大奈率部歸順。後跟從李淵平定長安,賜姓史氏。李世民即位後(未參與玄武門之變),累進右武衛大將軍、檢校豐州都督,封竇國公。貞觀年間去世。死後追贈輔國大將軍。

❼ 性干古代名人有哪些

干將
春秋末年復吳國制 廬時人。著名冶金匠,工於鑄劍。吳王曾命他鑄造寶劍。三年,鑄成雌雄各一,雄為干將,稱為"吳干之劍" 。

干寶
晉代人。字令升。晉朝新蔡人。著名史學家,卓學博覽,好陰陽五行術數。元帝時,被朝庭召為著作郎,編修國史。他著作的《晉記》,直而能婉,評為良史。他編著的《搜神記》被評為"鬼之董狐"。此外,他還著有《春秋左氏義外傳》和《注周易周官》等數十篇。

干吉
干吉,一作干吉、干室。三國時代人。相傳從一仙翁那兒學得道家經典,能治療百病,祈神求雨。

干奕
元朝時北庭人。其祖畏懼孫兒歸元,世居永昌。干奕歷官平章政事,廉明典重,通達治體,政績顯著,皆有令聞。

幹道沖
據《康熙字典》記載,《萬姓統譜》見《姓苑》,宋時西夏有幹道沖,其先 從夏主遷興州,世掌夏國史。其通五經,官至中書宰相。元有干勒忠,習識女真契丹字,通法律,官至同僉樞密院事。

干桂
明代順天人,正德年間中進士,官至督御史,政治嚴明,所官之處,豪強不敢妄為,威風收斂。

❽ 性許的歷史名人有哪些

許劭:東漢末年名士。 許慎:東漢文字學家,著作《說文解字》是中國首部字典。 許褚:三國時代魏國猛將,外號虎痴。 許遜:晉代著名道士,道教凈明道尊奉的祖師。 許渾:唐代詩人,著名詩句:「山雨欲來風滿樓」 許國:明朝大學士。 許攸: 三國時袁紹謀士,官渡之戰中的重要角色. 許行:(生卒年待考),最早出現於史籍的許姓著名人物。 許行是戰國時期的楚國人,主張「賢者與民耕而食,饔飧(自理炊事)而治」,反映了古代社會中農民的一種理想,有學生數十人。 許道寧:(生卒年待考),著名宋朝畫家。 以擅寫林木、平遠、野水三景聞名,張士遜曾贈詩有「李成謝世范寬死,惟有長安許道寧」之句,以贊其作。 許衡:(公元1209~1281年),字仲平,號魯齋,懷州河內人(今河南沁陽)。著名宋元之際學者,著名的理學家、政治家和傑出的教育家,世稱「魯齋先生」。 許孟容:(生卒年待考),京兆長安人(今陝西西安),官至吏部侍郎、東都留守等職。 許敬宗:(生卒年待考),杭州新城人(今浙江富陽)。 歷任著作郎、中書舍人、侍中、中書令等職。唐初為秦王府十八學士之一。助武後逐褚遂良,逼殺長孫無忌、上官儀等。參與編撰了《武德實錄》、《貞觀實錄》、《晉書》等。 許叔微:(生卒年待考),真州人(今江蘇儀征),宋代醫學家。 著作有《傷寒發微論》等。 許夫人:(公元1252~1282年),姓陳名淑楨,南宋興化籍閩廣招撫使陳文龍之女,因嫁給許漢青為妻,故俗稱「許夫人」。元初畲民起義女英雄。 許有壬:(生卒年待考),湯陰人(今河南湯陰),元朝著名政治家。 他歷官七朝近五十年,官至中書參知政事、集賢殿大學士。 許天賜:(生卒年待考),閩縣人(今福建閩侯)。 明朝弘治年間進士,為官剛直不阿,著有《黃門集》。 許孚遠:(生卒年待考),浙江德清人。 明朝官至南京兵部左侍郎,著有《敬和堂集》。 許自昌:(生卒年待考),明朝吳縣人(今江蘇蘇州)。 好奇文異書,作傳奇《水滸記》、《靈犀佩》等,另著有《樗齋詩鈔》、《樗齋漫錄》、《捧腹編》等書籍。 許鴻磐:(生卒年待考),山東濟寧人,清朝歷任安徽同知、泗州知州,作品有《方輿考證》、《西遼記》等。 許宗揚:(生卒年待考),廣西人,太平軍將領。 曾隨石達開赴皖,隨韋昌輝殺楊秀清,後不詳。 許景澄:浙江嘉興人,清末外交大臣,曾出使法、德、意、奧、荷等國,後任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大臣。 許雪秋:(生卒年待考),廣東海陽(今廣東潮安),近代民主革命者,曾任職中華革命軍東江都督。 許廣平:(公元1898~1968年),原名許霞,筆名景宋,魯迅夫人;廣東番禺人。著名近現代婦女運動先驅。

❾ 列出性董歷史人物

董卓:首當其沖,中國人都知道的大壞蛋。俺們董家的臉都給他丟光了。

董狐:春秋時期晉國的史官,是最早出現於史籍的董姓名人。董狐最著名的事跡是這樣的,晉國出了一個昏庸殘暴的晉靈公,大臣趙盾看不慣晉靈公的行為,直言進柬,卻被放逐異鄉。趙盾的一個親戚為了晉國的社稷,也為給趙盾報仇,殺了晉靈公,接回趙盾,另立明君。太史董狐認為趙盾「子為正卿,亡不越境,反不討賊,非子而誰?」,在史書里記下了「趙盾弒其君」。由於董狐實事求是,不畏強權,他被當時的孔子譽為」良史」,並被後代的史官作為楷模。

董小宛:明末「金陵八艷」之一,董姓名人中唯一的女性(?)。她流落風塵,但鄙視權貴。與四大才子之一的冒辟疆一見鍾情,洗盡鉛華,嫁入冒家做了妾。董小宛和冒辟疆都是才華橫溢又講究生活情趣的人,兩人情投意合,一起賞花品茗,潑墨揮毫,算是一對神仙眷旅。小宛更是蕙心蘭質,把本是平淡的生活經營的興味盎然。(用現在的話說就是極盡小資之能事。)除了書畫,小宛的廚藝更是高,估計可以與黃蓉一拼。在冒的《影梅庵憶語》中對她的廚藝有精彩的描寫。據說走油肉就是董小宛發明的,還曾被稱為「董肉」,與「東坡肉」相映成趣。

董鄂妃:董鄂妃不姓董,姓「董鄂」,是一個滿洲姓。放在這里一是充數,二是她和順治帝的故事實在太有名了,三是總有人認為董鄂妃就是董小宛(據說因為梁羽生的《七劍下天山》而深入人心)。傳說順治遇到董鄂妃之後就惡習盡改,專寵一人。可憐董鄂妃紅顏薄命,22歲早逝,順治痛不欲生,削發為僧,遁入空門,不久也追隨愛妃而去。浪漫的愛情故事人們總是願意傳頌,於是董鄂妃和順治帝的故事被傳的委婉凄絕。

董承:三國里的一段趣事。曹操專權,漢獻帝想請車騎將軍國舅董承幫忙鏟除曹賊,於是下衣帶血詔給董承,就是把血詔藏在玉帶里,將錦衣玉帶賜給董承。董承回家的時候正被曹操撞見,曹操起了疑心,仔細檢查衣服和帶子,沒看出所以然,只好還給董承,這個過程中董被嚇得半死,後來就有了「魂不附體」這個成語。

董平:水滸里大名鼎鼎的雙槍將「董平」,有「風流將軍」的雅號,在梁山英雄坐次上排名十五。不過據說他為人狹隘陰毒,意氣用事,還曾橫刀奪愛,不是個太正面的角色。我看水滸的時候年紀還小,早就不記得這么多了。

董必武:偉大的革命家,法學家,一生從事革命事業。中共的創建人之一。建國後曾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代主席。可惜能找到的關於他的介紹都很枯燥,簡歷一樣,少有感性的東西。

董橋:當代散文家,小資必讀作家。有人說他的文筆「雄深雅健,兼有英國散文之淵博雋永與明清小品之情趣靈動」。 摘一段他關於書和女人的精闢類比:

「人對書真的會有感情,跟男人和女人的關系有點像。字典之類的參考書是妻子,常在身邊為宜,但翻了一輩子未必可以爛熟。詩詞小說只當是可以迷死人的艷遇,事後追憶起來總是甜的。又長又深的學術著作是半老的女人,非打點十二分精神不足以深解;有的當然還有點風韻,最要命是後頭還有一大串注文,不肯罷休!至於政治評論、時事雜文等集子,都是現買現賣,不外是青樓上的姑娘,親熱一下也就完了,明天再看就不是那幺回事了。」

我沒讀過他的書, 看來很值得找來一讀。

董建華: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一任行政長官,記得當時俺還頗為得意了一陣。政績怎麼樣就不知道了。

董允: 三國名臣,蜀國「四相」之一。諸葛亮的接班人,諸葛亮在出師表裡說「…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禕、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這一段好像中學時背過的。

董和: 董允的爸爸,諸葛亮的好幫手。

董奉:三國時的醫學家。醫術高超,醫德也很好。相傳他愛杏樹,每治好一個病人,就請病人在後院種上幾棵杏樹,時間久了,就成了杏林。 後來董奉的杏林成了醫家尊奉的稱號。 人們還常常用題了「杏林春暖」、「譽滿杏林」、「杏林高手」的匾額來送給醫德好的人,表示感謝。

董琬: 南北朝外交家。最為人知的事跡大概是在北魏太延三年,由太武帝拓拔燾派遣出使西域,他首次明確地提出了西域的地理分區,將西域分為四域-「自蔥嶺以東、流沙以西為一域;蔥嶺以西、海曲以東為一域;者舌(塔什干)以南、月氏以北為一域;兩海之間、水澤以南為一域」。

董庭蘭:盛唐時著名的琴師。「莫愁前路無知已,天下誰人不識君」,高適的《別董大》就是說的他。很多當時的詩人都曾盛贊過他。

董存瑞:董存瑞叔叔捨身炸碉堡的故事,小學畢業的中國人都知道。

董方卓:當代足球運動員。以350萬英鎊轉會曼聯,成為中國加盟曼聯第一人。

董永:就是那個賣身葬父,感動了七仙女,然後「夫妻雙雙把家還」的那個董永。卡拉OK唱「天仙配」的時候可不能把他忘了。

董仲舒:西漢哲學家,他提出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為漢武帝採納,開此後兩千餘年封建社會以儒學為正統的先聲。

董賢:西漢大司馬。
董源:五代南唐畫家。
董其昌:明代著名書畫家。
董邦達:清代著名畫家,人稱清代畫中十哲之一。與五代的董源、明代的董其昌並稱為三董。曹雪芹的好朋友。
董誥:董邦達的兒子,也是個畫家加清官。
董解元:金朝時戲曲家。他根據唐人元稹的《鶯鶯傳》創作了《西廂記諸宮調》,為後來元曲作家王實甫創作《西廂記》准備了條件。
董宣: 東漢洛陽令。董仲舒的五代孫。 是個廉潔奉公的好官。
董晉:唐朝宰相
董邦政:明朝抗倭名將, 是打日本鬼子的, 一定要贊。
董說:清代文學家
董作賓:甲骨學家

董酒:中國八大名酒之一,歷史可以追溯到魏晉時期,後來因為清代在董公寺這個地方的酒窖特別有名,就被稱作董酒了。跟董姓算是有點淵源吧。

實在太多,寫不過來了。以後有空再慢慢補上,還有些更不太出名的就省略了。

❿ 性劉的十個歷史人物簡介

  1. 西漢劉邦:
    漢太祖高皇帝劉邦(公元前256年冬月 二十四—前195年四月二十五),沛豐邑中陽里人,漢朝開國皇帝,漢民族和漢文化偉大的開拓者之一、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卓越的戰略家和指揮家。對漢族的發展,以及中國的統一和強大有突出貢獻。
    劉邦出身農家,為人豁達大度,不事生產。歷任沛縣泗水亭長、沛公、漢王。秦時因釋放刑徒而亡匿芒碭山中。陳勝起事後不久,集合縣中約3千子弟響應起義,攻佔沛縣等地,稱沛公,不久投奔項梁。公元前206年十月,劉邦軍進駐霸上,秦王子嬰向劉邦投降。秦朝滅亡。劉邦廢秦苛法,與關中父老約法三章。鴻門宴後封為漢王,統治巴蜀地及漢中一帶。楚漢戰爭前期,屢屢敗北。但他知人善任,注意納諫,能充分發揮部下的才能,又注意聯合各地反對項羽的力量,終於反敗為勝。擊敗西楚霸王項羽後,統一天下。公元前202年2月28,劉邦於定陶氾水之陽即皇帝位,定都長安,史稱西漢。

2.東漢末年劉備:劉備(公元161年-公元223年6月10日),字玄德,東漢末年幽州涿郡涿縣(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漢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三國時期蜀漢開國皇帝,政治家,史家又稱他為先主。
劉備少年與公孫瓚拜盧植為師求學,而後參與鎮壓黃巾起義。與關羽、張飛先後救援過北海孔融、徐州陶謙等。陶謙病亡後將徐州讓與劉備。
劉備早期顛沛流離,投靠過多個諸侯,後於赤壁之戰與孫權聯盟擊敗曹操,趁勢奪取荊州,而後進取益州,建立蜀漢政權。陳壽評劉備機權幹略不及曹操,但其弘毅寬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撓,終成帝業。劉備自己也曾說過,自己做事「每與操反,事乃成爾」。
公元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國號漢,年號章武,史稱蜀或蜀漢,佔有今四川、雲南大部、貴州全部,陝西漢中和甘肅白龍江一部分。
公元223年,劉備病逝於白帝城,終年63歲,謚號昭烈皇帝,廟號烈祖(一說太宗),葬惠陵。後世有眾多文藝作品以其為主角,在成都武侯祠有昭烈廟為紀念。

3、劉禹錫
劉禹錫(772年—842年),字夢得,漢族,洛陽人。自稱「家本滎上,籍占洛陽」 ,又自言系出中山,其先中山靖王劉勝,晚年自號廬山人。唐代大儒、哲學家、文學家、詩人,有「詩豪」之稱。
貞元九年(793年),進士及第,初在淮南節度使杜佑幕府中任記室,為杜佑所器重,後從杜佑入朝,為監察御史。貞元末,與柳宗元,陳諫、韓曄等結交於王叔文,形成了一個以王叔文為首的政治集團。後歷任朗州司馬、連州刺史、夔州刺史、和州刺史、主客郎中、禮部郎中、蘇州刺史等職。會昌時,加檢校禮部尚書。卒年七十,贈戶部尚書。
劉禹錫詩文俱佳,涉獵題材廣泛,與柳宗元並稱「劉柳」,與韋應物、白居易合稱「三傑」,並與白居易合稱「劉白」,有《陋室銘》、《竹枝詞》、《楊柳枝詞》、《烏衣巷》等名篇。哲學著作《天論》三篇,論述天的物質性,分析「天命論」產生的根源,具有唯物主義思想。有《劉夢得文集》,存世有《劉賓客集》。

4.

漢武帝劉徹(公元前156年7月14日[1] -公元前87年3月29日),西漢第七位皇帝,傑出的政治家、戰略家、詩人。

劉徹十六歲時登基,[2] 為鞏固皇權,漢武帝設置中朝,在地方設置刺史,開創察舉制選拔人才。採納主父偃的建議,頒行推恩令,解決王國勢力,並將鹽鐵和鑄幣權收歸中央。文化上採用了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結束先秦以來「師異道,人異論,百家殊方」的局面。漢武帝時期攘夷拓土、國威遠揚,東並朝鮮、南吞百越、西征大宛、北破匈奴,奠定了漢地的基本范圍,開創了漢武盛世的局面,另有開辟絲路、建立年號、頒布太初歷、興太學等舉措亦影響深遠。

劉徹在各個領域均有建樹,但在位後期窮兵黷武,又造成了巫蠱之禍,為其整體正面形象留下負面評價。征和四年(公元前89年),劉徹下罪己詔。後元二年(公元前87年),劉徹崩於五柞宮,享年70歲,謚號孝武皇帝,廟號世宗,葬於茂陵。

5.

漢世祖光武皇帝劉秀(公元前5年1月15日—57年3月29日),字文叔,南陽郡蔡陽縣人,出生於陳留郡濟陽縣[1] ,東漢王朝開國皇帝,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 新朝王莽末年,海內分崩,天下大亂,身為一介布衣卻有前朝血統的劉秀在家鄉乘勢起兵。公元25年,劉秀與更始政權公開決裂,於河北鄗南千秋亭登基稱帝, 為表劉氏重興之意,仍以「漢」為其國號,史稱「東漢」。經過長達十二年之久的統一戰爭,劉秀先後平滅了關東、隴右、西蜀等地的割據政權,結束了自新莽末年以來長達近二十年的軍閥混戰與割據局面。劉秀在位三十三年,大興儒學、推崇氣節,東漢一朝也被後世史家推崇為中國歷史上「風化最美、儒學最盛」的時代。建武中元(一作中元)二年(公元57年)二月初五日,劉秀在南宮前殿逝世,享年六十二歲。遺詔說:「我無益於百姓,後事都照孝文皇帝制度,務必儉省。刺史、二千石長吏都不要離開自己所在的城邑,不要派官員或通過驛傳郵寄唁函弔唁。」劉秀死後,其子明帝劉庄繼位,於同年三月初五日,葬劉秀於原陵,上廟號世祖[5] 、謚號光武皇帝.6.

劉伶(約221年-300年),字伯倫,沛國(今安徽宿州)人,魏晉時期詩人。

曾為建威將軍王戎幕府下的參軍。晉武帝泰始初,對朝廷策問,強調無為而治,以無能罷免。平生嗜酒,曾作《酒德頌》,宣揚老莊思想和縱酒放誕之情趣,蔑視傳統「禮法」,是竹林七賢社會地位最低的一個。

魏正始年間,劉伶與嵇康、阮籍、山濤、向秀、王戎及阮咸七人常聚在當時的山陽縣竹林之下,肆意酣暢。他們的作品基本上繼承了建安文學的精神,但由於當時的血腥統治,作家不能直抒胸臆,所以不得不採用比興、象徵、神話等手法,隱晦曲折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

劉伶今唯存《酒德頌》文一篇,《北芒客舍》詩一首。

7.

劉墉清乾隆年間官員(1719年 — 1804年),字崇如,號石庵,清朝政治家、書法家,父親劉統勛是清乾隆年間重臣。祖籍安徽碭山,出生於山東鄒城。乾隆十六年(1751年)中進士,歷任翰林院庶吉士、太原府知府、江寧府知府、內閣學士、體仁閣大學士等職,以奉公守法、清正廉潔聞名於世。劉墉的書法造詣深厚,是清代著名的帖學大家,被世人稱為「濃墨宰相」。 嘉慶九年十二月(1805年1月)病逝,謚號文清。

8.

劉少奇,1898年11月24日生於湖南省寧鄉縣,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理論家,黨和國家主要領導人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元勛,是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的重要成員。

9.

劉伯承(1892年12月4日—1986年10月7日),曾用名劉伯堅,男,四川省開縣人。[1] 中國人民的偉大戰士,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中國人民解放軍締造者之一,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馬克思主義軍事理論家,軍事教育家;劉伯承為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建立了不朽功勛,為我國的國防建設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作出了傑出貢獻,對我軍向正規化、現代化邁進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10.

劉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漢族,字伯溫,青田縣南田鄉(今屬浙江省文成縣)人,故稱劉青田,元末明初的軍事家、政治家、文學家,明朝開國元勛,明洪武三年(1370年)封誠意伯,故又稱劉誠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贈太師,謚號文成,後人稱他劉文成、文成公。劉基通經史、曉天文、精兵法,與宋濂、葉琛、章溢合稱浙東四大名士。他輔佐朱元璋完成帝業、開創明朝並盡力保持國家的安定,因而馳名天下,被後人比作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稱劉基為:「吾之子房也。」在文學史上,劉基與宋濂、高啟並稱「明初詩文三大家」。中國民間廣泛流傳著「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前朝軍師諸葛亮,後朝軍師劉伯溫」的說法。他以神機妙算、運籌帷幄著稱於世

閱讀全文

與性的歷史名人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