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名人故事 > 歷史人物傾聽

歷史人物傾聽

發布時間:2021-02-27 12:52:07

❶ 作文 傾聽歷史的聲音 最好引用很多歷史名人事跡

我覺得你應該自己寫。

中華歷史,源遠流長。在這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讓我們傾聽那偉人的聲音,正是那些聲音,吹響了民族進步的號角,譜寫了歷史一曲曲篇章。
「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這一聲痛快淋漓的叫喊如滾滾春雷,震醒了孱弱的南宋政府。岳家軍何等威風,破兀術,搗黃龍,何人不懼?那岳家軍的軍威向世人宣告:這是一隻鐵打的軍隊,華夏民族,更是一隻打不垮的民族。岳飛讓我們體悟到民族的豪邁和剛強。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丞相面對元軍的威逼利誘,發出了振聾發聵的錚錚誓言。他豈不知,只要他頭一點,榮華富貴觸手可得;他頭一點,高官厚祿用之不盡。但他不,他更是深知,自己是華夏子民,是大宋臣民。他背負的是忠誠,代表的是一個民族的氣節。文天祥讓我們體悟到民族的血性與尊嚴。
「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三十二歲的毛澤東面對凌亂的江山詰問蒼生,卻以其雄心壯志開啟了一個民族的嶄新的篇章。是他,領導了人民趕走侵略者,建立新中國;是他,救百姓於水火之中,讓百姓從此安居樂業;是他,向世界宣告,那條巨大的東方巨龍再次騰飛。他深知,他所肩負的是民族的希望、歷史的責任,縱有前面荊棘密布,危難叢生也毫不退縮。他讓古老而又偉大的中華民族再次屹立在民族之林,他成功了!毛澤東讓我們領悟到了民族的責任與使命。
「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歷史的洪流已悠悠流過五千餘年。回望歷史,我們驕傲;展望未來,我們自豪。讓我們傾聽歷史偉人所發出的聲音,將民族的豪邁與剛強、血性與尊嚴、責任與使命放在心中。仰望星空,腳踏實地,共同奮步前行。
流動的菊香里,你的音色是愜意的。
你從不為官場的阿諛而屈服他人的腳下,從不因世人的冷漠而熄滅生命的熱情。你毅然選擇放棄,最後留下高潔的清影。你遠離喧囂的塵世,獨自寄居東籬之下。曾經官場早已拋之腦後。披星戴月的生活更加逍遙自在。沒有功名追求,沒有利慾熏心。有的是皓月當空、月華如水的美麗。是南山種豆、夕露沾衣的欣然。是東籬採菊、遙望南山的閑適。
傾聽,你那輕松的音色,讓我學會了從容樂觀的生活智慧。
已謝的楊花中,你的音色是豁達的。
你漫遊於世,自如灑脫。你雖孤芳自賞,感嘆天生我才必有用。卻從不悲傷和迷茫。別酒一杯,誰知你與友人難舍難分的真情。瀑布掛川,誰知你滿腔的豪邁和激情。皓月當空,誰知你未眠的思鄉情結。四處碰壁的無力,沒有熄滅你意志堅強的生命之火。哪怕再艱再險,坎坷不平。也只揮手逝去,一笑而過。堅信來日方長,總有長風破浪,乘帆濟海的到來。
傾聽,你那瀟灑的音色,讓我得到了豁達惜情的生活感悟。
青蔥的竹林外,你的音色是清閑的。
你深居陋室,卻縛不住飛揚的思緒。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於是,深深淺淺的石階上,細密陰郁的青苔,依然讓人溫馨。鬱郁蒼蒼的窗檯外,翠艷欲滴的野草,越發覺得清新。無絲竹之亂耳,唯有鴻儒談笑聲;無案牘之勞形,唯有揮筆研墨影。如此莊重,如此典雅。清貧又怎樣?富有又怎樣?
傾聽,你那自如的音色,讓我明白了為人清廉的高尚品德。
悠悠書卷氣,言不盡五千年世事變遷的華夏之道。
泱泱長江水,傾不盡五千年滄海桑田的神州文明。
傾聽歷史的聲音。那些或愜意或豁達或清閑的音色,讓我學會了如此燦爛的中華文明
這兩個你可以結合起來

❷ Y以「傾聽為話」題,以歷史人物為論據,寫一段有理有據的話

如果要問我最喜歡看什麼類型的書,我會回答:歷史小說、傳記、古典小說!如果問具體所指,我會回答:《三國演義》!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里,我都在研究三國里的人物(當然,只是業余興趣愛好罷了)!我還在我的網路空間對很多人物用簡短的話語進行了評價!但是有一個重要人物我沒有寫進去,那就是曹操。我認為曹操是個很復雜、多面的人,用三言兩語很難描述清楚。在史學界曹操就是一個備受爭議的人物,很多人說曹操是奸雄、梟雄。我則認為他是一個時勢英雄。很多人也許會問:為什麼有這樣的評價呢?當然是有原因的,在封建社會時代,世人認為大丈夫在世的遠大理想就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我想從這幾個方面進行解析曹操,應該更為透徹!­

首先說修身:曹操在年輕的時候就恣情豪放,他在文學、軍事方面都頗有建樹。尤其是文學方面。眾所周知,曹操是三國魏晉時期文學家「三曹」之一,他的很多詩詞歌賦至今都廣為傳頌,被列為經典。這足以看出曹操的個人修養!­

再說齊家:在這方面,最具代表的事件莫過於選嗣,當時兩個主要人物是曹丕和曹植。雖然表面上看兩人旗鼓相當,但曹操最終還是看中曹丕,因為曹丕適合做人君,而曹植只能當詩人。後來事實也證明了他的英明之處。使他們曹家最終代漢建魏。 ­

接著說治國:在曹操挾天子已令諸侯並且遷都許昌後,此時漢天子實際上的權力已經被他取而代之了,在他在世的期間,中原地區成為當時最繁華的地方。在用人方面,他唯才是舉,不避親疏,不分貴賤,使曹魏最終強大。這充分體現了他的治國才能,可以說他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

最後說平天下:三國早期,曹操只不過擁兵幾萬,地不過幾郡,在短短數年卻先後滅袁紹、除袁術、擒呂布、伐張秀、定遼東、平西涼!雖然後來南征失敗,沒能完成他統一天下的大業,但也為以後三分歸一奠定了堅實基礎。 ­

可以說,修身,使他成為文學家,齊家,使他成為謀略家,治國,使他成為政治家,平天下,又使他成為軍事家!所以我稱曹操為英雄!當然曹操也有剛愎自用,殘害忠良,濫殺無辜時候。這可能也是後來很多人評價他為奸雄的原因!但是我認為這是亂世所造就的,因此我又在英雄前面加上「時勢」兩字,稱其為「時勢英雄」! ­

❸ 能聽進勸告的歷史人物及事件

三國時期的呂蒙

當初,孫權對呂蒙說:「你現在當權掌管事務,不可以不學習!」呂蒙回用軍中事務繁答多來推辭。孫權說:「我難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經典成為學官的嗎?只是應當粗略地閱讀,了解歷史罷了。你說軍中事務繁多,又有誰能比得上我呢?我經常讀書,自認為有很大的好處。」呂蒙於是就開始學習。當魯肅到尋陽的時候,和呂蒙論議國家大事,驚訝地說:「你現在的才乾和謀略,不再是以前那個吳縣的阿蒙了!」呂蒙說:「有抱負的人分別多日,就要用新的眼光來看待,長兄認清事物也太晚了吧!」於是魯肅拜見呂蒙的母親,與呂蒙結為好友後,分別了。

這個故事也有了一個成語「吳下阿蒙」

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幫助

❹ 關於 學會傾聽 的名人名言~急求~

學 會 傾 聽
生活像一首單曲,流動著恬淡的幸福,我們對著彼此微笑,明白了彼此之間的心聲,於是我們沒有了距離,只因為我們,學會了傾聽。
有時生活真的需要我們認真的去聽——聽花開花落的聲,春去秋來的韻。
學會傾聽,是的,我們要學會傾聽,學會在浩然天地之間傾聽大自然的喘息,學會在茫茫人海中傾聽知心的話語,學會在行雲流水間傾聽優雅的旋律,學會在靜謐幽然中傾聽黑夜的飛翔。
學會傾聽好比是我們前面的一階大台階,看似可怕,當我們學會傾聽,跨上這台階時,你,是否聽到了書海中的真切感受,是否聽到了秋日中的流逝歲月,是否聽到了「卻道天涼好個秋」的千古絕唱?你,是否在學會傾聽的同時,學會了長大,學會了感動也學會了「天高任鳥飛,海闊任魚躍」的華麗詩篇?
學會傾聽似乎是黑暗中的指路燈,固然沒有華美的浮光,卻真誠地教會我們感悟,它教我們在成功中感悟汗水,在失敗中感悟收獲,它教會我們在平凡中感悟特殊,在悲傷中感悟成長。它指引我們在坎坷不平而又跌跌撞撞的人生之路交到一個「共快樂,共分憂」的真心朋友,也指引我們做一個善代他人為朋友分憂解難的純真少年。
學會傾聽是蒼穹中的彩雲,賞心悅目,有人有「欲說還休」的憂郁氣質,有人有「戰無不勝」的傲人成績,有人有「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傲然正氣。這些令人羨慕,令人驚艷。如果可以選擇我永遠選擇做一個「學會傾聽」的人,像一個固執地守著天空中彩雲的小孩子,「學會傾聽」讓我明白待人處世的正確方式,「學會傾聽」讓我擁有了一片自己的天空,「學會傾聽」讓我在歲月的流逝中聽到了歷史的迴音,「學會傾聽」也讓我在冷清的雨夜中,聽到了孩子的無可奈何,所以我要學會傾聽。
春花秋月,時光飛逝,「學會傾聽」教給我很多,感悟人生,學會成長,它讓我內心充實,情感豐富,正因為它,我想我們才不會後悔曾走過的春秋冬夏,悲悲戚戚。因為我們傾聽到了,感悟到了,也收獲到了,看著黑色的風獵獵吹過我的發絲,我勇敢地說:「我已學會傾聽。」

❺ 求關於「傾聽歷史的聲音」的作文600,700字

第一篇:
歷史的長河,生生不息,傾聽那歷史的聲音,讓這清音喚醒迷茫的人們,讓這清音久久回繞於我們耳邊,
歷史的長河,無盡情愁,傾聽歷史的聲音,品味詩情詩意,讓浪漫奔放的詩詞,伴著歷史的巨浪,在你我心中流淌。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蘇軾,如此瀟灑不羈,他堅定樂觀,留芳千古,無論被貶還是陞官,他都未沉淪,看那赤壁,曾留下過他多少輝煌!他只享「白露橫江,水光接天」,觀「大江東去浪淘盡」,思「千古風流人物」,這就是蘇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黎民院乞兒」的豪邁蘇軾。
「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歷史的長河,傳遞著歷史的清音,聽啊,那歷史的清音緩緩飄入了非陋陋室。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劉禹錫,他的人生幾經受挫,為政治革新,他得罪了當朝貴權,受多般刁難,半年時間,勢力知縣竟讓劉禹錫搬了三次家,最後僅為斗室。然而,劉禹錫不畏強權所迫,在這陋室,他依「調素琴,閱金經」,念「南陽諸葛廬,西蜀子雲亭」他知道,「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如此情趣高雅,如此安貧樂道!這陋室,孔子曰:
「何陋之有?」
歷史的長河,傳遞著歷史的聲音,聽啊,那歷史的清音輕輕飄到了南山腳下。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陶淵明,一個愛菊至痴的人,他富有情趣,悠哉游哉。不滿朝政,他隱居田間,不懼勢力,他不為五斗米折腰。就如同菊花,「花之隱逸者也」,他只願享「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多麼一個有自我,不與世俗同流合污,願按自己意願去生活的人啊。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歷史的長河,浩浩盪盪,傾聽那歷史的聲音吧,在這美妙的旋律里,品味最初的清音。
第二篇:
「書是精神的巢穴,是生命的禪床」,這是余秋雨說過的一句話,也是我內心的寫照。書是拉近了時間的省略號、是縮短了地域的逗號、還是那一段又一段的分號,總之,書將是我一生中最好的朋友。
鳥瞰古今中外,仔細研究歷史的價值,你會發現,不同的人看歷史的角度是不同的,較膚淺的人會認為歷史只是一本老少皆宜的童話書;稍微知識淵博的人會認為歷史是一本「四庫全書」;而我卻認為歷史是一瓶香檳,一顆五彩的芝士,是我的良師益友。貫穿歷史的時空,義大利的政治風暴讓我明白了政壇的殘酷;中東的戰火教我明白了這個利益紛爭的世界;「巴巴羅沙」德軍的閃電戰更讓我牢牢記住了先下手為強的道理。是的,歷史是前輩留給我們的照妖鏡,是前輩給我們檢討書。你看,歷史上那些有名的皇帝們哪個不是善於聽取大臣們的意見才成功的。像唐宗宋祖、一代天驕成吉思汗,還有漢武大帝等等。而相反,像紂王那些一意孤行的暴君,換來的卻是人們的千古討罵。所以,我們在讀歷史的同時,不能只是簡單的關注其中的情節,而是要仔細地琢磨一個事件、一個朝代興亡的原因和規律。避免歷史的悲劇在我們身上重演。
在所讀的眾多歷史故事中,請允許我摘抄一幅我情有獨鍾的片段。這幅片段的名字叫《猶太王國的劫難》。話說愛公元前722年,亞述帝壙張的腳步踏上了以色列國土,他們佔領了撒馬利亞城,以色列遭到了第一次滅國。公元前583年,尼布甲尼二世大軍再次將耶路撒冷團團圍住,猶太人的抵抗並沒有起到作用,三年後,猶太民族慘遭第二次滅國,巴比倫軍隊血洗了耶路撒冷,並且還將全部戰俘一同運回國去,著就是有名的「巴比倫之囚」。雖然這樣,幾經磨難的猶太民族並沒有失去信心,在一批又一批的猶太人的努力下,他們終於實現了復國之夢。這個故事看起來是簡短的,但是他給我的啟示卻是宛如那一江春水一樣,留之不盡。每當我心情低落或是想放棄時候,我總是會暗示我自己,不要放棄,猶太民族那麼艱難的處境都能走出來,我這點處境又算得了什麼呢?所以,在讀完這個歷史故事後,我始終保持一種樂觀上進的心態。
歷史,古文明的殿堂;歷史,天涯海角的迴音。讓我們品讀歷史,研究歷史,欣賞歷史吧!


以上兩篇望樓主喜歡

❻ 關於名人善於傾聽而成功的故事。

1、蒲松齡草亭路問

清代文學家蒲松齡在路邊搭建茅草涼亭,記錄過路行人所講的故事,經過幾十年如一日地辛勤搜集,加上自己廢寢忘食的創作,終於完成了中國古代文學史上劃時代的輝煌巨著《聊齋志異》。

2、司馬光警枕勵志

司馬光是個貪玩貪睡的孩子,為此他沒少受先生的責罰和同伴的嘲笑,在先生的諄諄教誨下,他決心改掉貪睡的壞毛病,為了早早起床,他睡覺前喝了滿滿一肚子水,結果早上沒有被憋醒,卻尿了床。

於是聰明的司馬光用園木頭作了一個警枕,早上一翻身,頭滑落在床板上,自然驚醒,從此他天天早早地起床讀書,堅持不懈,終於成為了一個學識淵博的,寫出了《資治通鑒》的大文豪。

3、戴爾·卡耐基的故事

有一天,戴爾·卡耐基去紐約參加一場重要的晚宴,在這場晚宴上,他碰到了一位世界知名的植物學家。戴爾·卡耐基從始至終都沒有與植物學家說上幾句話,只是全神貫注地聽著。

然而等到晚宴結束以後,這位植物學家向主人極力稱贊戴爾·卡耐基,說他是這場晚宴中「能鼓舞人」的一個人,更是一個「有趣的談話高手」。其實卡耐基沒怎麼說話,只是讓自己細心聆聽,卻博得了這位植物學家的好感。

4、朱元璋一介草民,為什麼最終能夠登上皇帝的寶座?單憑他的才能行嗎?答案肯定是否定的。朱元璋府中那麼多的幕僚,可以說,在他的成功路上起看不可磨滅的作用。從部陽湖打敗陳友諒,到平江消滅張士誠,再到大軍北伐統一江山,朱元璋在作出大的決定之前,都把他的幕僚招到身邊,仔細聆聽他們的看法,並向他們徵求意見。

而這一點,在朱元璋登基做了皇帝後表現得更為明顯!他從做上皇帝的第一天起,就每天都有一個固定的時間,在後花園邀請一些名人儒士,聽他們講解儒家學說,聽他們談論治國之道,聽他們獻言獻策,每次朱元璋都認真地聆聽。這種善於傾聽,善於納諫的日常規范,為朱元璋早日穩定江山,實現國家富強的政策制定提供了最真實的來源!

5、喬.吉拉德被譽為當今世界最偉大的推銷員,其中有一件事讓他終生難忘。在一次推銷中,喬.吉拉德與客戶洽談順利,就要簽約成交時,對方卻突然變了卦一一快進籠子的鳥飛走了。

當天晚上,按照顧客留下的地址,喬.吉拉德找上門去求教。客戶見他滿瞼真誠,就實話實說:「你的失敗是由於你自始至終沒有聽我講的話。就在我准備簽約前,我提到我的獨生子即將上大學,而且還提到他的運動成績和他將來的抱負。我是以他為榮的,但是你當時卻沒有任何反應,而且還轉過頭去用手機和別人講電話,我一惱就改變主意了」

此番話重重提醒了喬.吉拉德,使他領悟到「聽」的重要性,讓他認識到如果不能自始至終傾聽對方講話的內容,認同顧客的心理感受,難免會失去自己的顧客。以後再面對顧客時,他就非常注意傾聽他們的話,無論是否和他的交易有關,都給以充分的12重,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終於他成為一名推銷大師。

❼ 歷史上善於溝通的人

魏徵勸諫唐太宗,每進切諫,雖極端激怒太宗,而他神色自若,不稍動搖,使太宗也為之折服。為了維護和鞏固李唐王朝的封建統治,曾先後陳諫200多事,勸戒太宗以歷史的教訓為鑒,勵精圖治,任賢納諫,本著\\「仁義\\」行事,無不受到採納。貞觀十三年(639)所上《十漸不克終疏》,在當時和後世都有重要影響。

房玄齡、杜如晦也是太宗時期的兩大諫臣.
貞觀元年,唐太宗任命房玄齡為中書令。這一年的九月,唐太宗對朝中官員論功行賞。結果,房玄齡、杜如晦、長孫無忌、尉遲敬德、侯君集功名列第一,得到了重賞。

封賞完了以後,唐太宗說:\\「今天論功行賞,大家有什麼意見盡管講出來。\\」

淮安王李神通說:\\「陛下,臣帶兵打仗,捨生忘死,而房玄齡、杜如晦等人只是端坐朝中,舞文弄墨而已,功勞卻排在最前面,臣心裡不服。\\」

唐太宗說:\\「你們是有功勞,但房玄齡運籌帷幄,把握全局,你們只是具體執行而已,所以他功勞最大,當然應該排在第一。\\」

淮安王李神通慚愧而退,其他大臣也無話可說。

房玄齡為人非常謙虛謹慎,對於論功行賞的事深感不安,便對唐太宗說:\\「陛下將臣排第一,臣心裡很不安。\\」

唐太宗回答說:\\「從前漢高祖封賞大臣,蕭何在最前面,你就像是朕的蕭何,功列第一,理所應當。王者公正無私,才能得人心。朕和大臣們每天吃的穿的,都來自於百姓,所以設官定職,也是為了百姓。國家理應重用、優待賢能的人,讓他們更好地為國出力,也使全國上下形成見賢思齊的良好風尚。今天就是依照這樣的一個原則,而不是根據某個人的喜好。你當之無愧,就不要再多說了。\\」
2.有一天,唐太宗與房玄齡討論為政之道,房玄齡說:\\「政策應該寬松公平,執行則要嚴格公正。官員們都要竭盡所能,盡職盡責。對人不要求全責備,不要以己之長去衡量他人之短。\\」

唐太宗說:\\「你說得對,你也正是這樣去做的。\\」

房玄齡回答說:\\「臣一定遵照陛下的旨意,盡心效力。\\」

鄒忌諷齊王

鄒忌身高八尺多,形體容貌光艷美麗。一天早晨,鄒忌穿戴好衣帽,照著鏡子,對他的妻子說:\\「我同城北徐公比,誰漂亮?\\」他的妻子說:\\「您漂亮極了,徐公哪裡比得上您呢?\\」 城北的徐公,是齊國的美男子。鄒忌不相信自己會比徐公漂亮,就又問他的妾:\\「我同徐公比,誰漂亮?\\」妾說:\\「徐公怎麼能比得上您呢?\\」 第二天,有客人從外面來,鄒忌同他坐著閑聊,鄒忌又問他:\\「我同徐公比,誰漂亮?\\」客人說:\\「徐公不如您漂亮。\\」 又過了一天,徐公來了,鄒忌仔細地看他,自己覺得不如徐公漂亮;再照鏡子看看自己,覺得自己遠遠不如徐公漂亮。晚上躺著想這件事,說:\\「我的妻子認為我漂亮,是偏愛我;妾認為我漂亮,是害怕我;客人認為我漂亮,是想有求於我。\\」

於是鄒忌上朝拜見齊威王,說:\\「我確實知道自己不如徐公漂亮。可是我妻子偏愛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想有求於我,他們都認為我比徐公漂亮。如今齊國有方圓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宮中的妃子、近臣沒有誰不偏愛您,朝中的大臣沒有誰不害怕您,全國范圍內的人沒有誰不有求於您:由此看來,大王您受蒙蔽很深啦!\\」

齊威王說:\\「好!\\」就下了命令:\\「大小官吏百姓能夠當面指責我的過錯的,受上等獎賞;書面勸諫我的,受中等獎賞;能夠在公共場所批評議論我的過失,並能傳到我的耳朵里的,受下等獎賞。\\」 命令剛下達,許多大臣都來進諫,宮門前庭院內人多得像集市一樣;幾個月以後,還不時地有人偶然來進諫;滿一年以後,即使有人想進諫,也沒有什麼可說的了。

燕、趙、韓、魏等國聽說了這件事,都到齊國來朝見齊王。這就是所謂在朝廷上戰勝別國。

魏徵勸諫唐太宗

玄武門之變後,有人向秦王李世民告發,東宮有個官員,名叫魏徵,曾經參加過李密和竇建德的起義軍,李密和竇建德失敗之後,魏徵到了長安,在太子建成手下干過事,還曾經勸說建成殺害秦王。
秦王聽了,立刻派人把魏徵找來。
魏徵見了秦王,秦王板起臉問他說:\\「你為什麼在我們兄弟中挑撥離間?\\」
左右的大臣聽秦王這樣發問,以為是要算魏徵的老賬,都替魏徵捏了一把汗。但是魏徵卻神態自若,不慌不忙地回答說:\\「可惜那時候太子沒聽我的話。要不然,也不會發生這樣的事了。\\」
秦王聽了,覺得魏徵說話直爽,很有膽識,不但沒責怪魏徵,反而和顏悅色地說:\\「這已經是過去的事,就不用再提了。\\」
唐太宗即位以後,把魏徵提拔為諫議大夫(官名),還選用了一批建成、元吉手下的人做官。原來秦王府的官員都不服氣,背後嘀咕說:\\「我們跟著皇上多少年。現在皇上封官拜爵,反而讓東宮、齊王府的人先沾了光,這算什麼規矩?\\」
宰相房玄齡把這番話告訴了唐太宗。唐太宗笑著說:\\「朝廷設置官員,為的是治理國家,應該選拔賢才,怎麼能拿關系來作選人的標准呢。如果新來的人有才能,老的沒有才能,就不能排斥新的,任用老的啊!\\」
大家聽了,才沒有話說。
唐太宗不記舊恨,選用人才,而且鼓勵大臣們把意見當面說出來。在他的鼓勵之下,大臣們也敢於說話了。特別是魏徵,對朝廷大事,都想得很周到,有什麼意見就在唐太宗面前直說。唐太宗也特別信任他,常常把他召進內宮,聽取他的意見。
有一次,唐太宗問魏徵說:\\「歷史上的人君,為什麼有的人明智,有的人昏庸?\\」
魏徵說:\\「多聽聽各方面的意見,就明智;只聽單方面的話,就昏庸(文言是『兼聽則明,偏聽則暗』)。\\」他還舉了歷史上堯、舜和秦二世、梁武帝、隋煬帝等例子,說:\\「治理天下的人君如果能夠採納下面的意見,那末下情就能上達,他的親信要想蒙蔽也蒙蔽不了。\\」
唐太宗連連點頭說:\\「你說得多好啊!\\」
又有一天,唐太宗讀完隋煬帝的文集,跟左右大臣說:\\「我看隋煬帝這個人,學問淵博,也懂得堯、舜好,桀、紂不好,為什麼干出事來這么荒唐?\\」
魏徵介面說:\\「一個皇帝光靠聰明淵博不行,還應該虛心傾聽臣子的意見。隋煬帝自以為才高,驕傲自信,說的是堯舜的話,乾的是桀紂的事,到後來糊里糊塗,就自取滅亡了。\\」唐太宗聽了,感觸很深,嘆了口氣說:\\「唉,過去的教訓,就是我們的老師啊!\\」
唐太宗看到他的統治鞏固下來,心裡高興。他覺得大臣們勸告他的話很有幫助,就向他們說:\\「治國好比治病,病雖然好了,還得好好休養,不能放鬆。現在中原安定,四方歸服,自古以來,很少有這樣的日子。但是我還得十分謹慎,只怕不能保持長久。所以我要多聽聽你們的諫言才好。\\」
魏徵說:\\「陛下能夠在安定的環境里想到危急的日子,太叫人高興了(文言是『居安思危』)。\\」
以後,魏徵提的意見越來越多。他看到太宗有不對的地方,就當面力爭。有時候,唐太宗聽得不是滋味,沉下了臉,魏徵還是照樣說下去,叫唐太宗下不了台階。
有一次,魏徵在上朝的時候,跟唐太宗爭得面紅耳赤。唐太宗實在聽不下去,想要發作,又怕在大臣面前丟了自己接受意見的好名聲,只好勉強忍住。退朝以後,他憋了一肚子氣回到內宮,見了他的妻子長孫皇後,氣沖沖地說:\\「總有一天,我要殺死這個鄉巴佬!\\」
長孫皇後很少見太宗發那麼大的火,問他說:\\「不知道陛下想殺哪一個?\\」
唐太宗說:\\「還不是那個魏徵!他總是當著大家的面侮辱我,叫我實在忍受不了!\\」
長孫皇後聽了,一聲不吭,回到自己的內室,換了一套朝見的禮服,向太宗下拜。
唐太宗驚奇地問道:\\「你這是干什麼?\\」
長孫皇後說:\\「我聽說英明的天子才有正直的大臣,現在魏徵這樣正直,正說明陛下的英明,我怎麼能不向陛下祝賀呢!\\」
這一番話就像一盆清涼的水,把太宗滿腔怒火澆熄了。
後來,他不但不記魏徵的恨,反而誇獎魏徵說:\\「人家都說魏徵舉止粗魯,我看這正是他嫵媚可愛的地方哩!\\」
公元643年,那位直言敢諫的魏徵病死了。唐太宗很難過,他流著眼淚說:\\「一個人用銅作鏡子,可以照見衣帽是不是穿戴得端正;用歷史作鏡子,可以看到國家興亡的原因;用人作鏡子,可以發現自己做得對不對。魏徵一死,我就少了一面好鏡子了。\\」
由於唐太宗重用人才,能採納大臣的直諫,政治比較開明,而且注意減輕百姓的勞役,採取了一些發展生產的措施,唐朝初期經濟出現了繁榮景象,社會秩序比較安定,歷史上把這段時期稱做\\「貞觀之治\\」。

❽ 歷史人物介紹

【音樂】
嵇康:
嵇康,字叔夜,本姓奚,祖籍會稽(今浙江紹興),「竹林七賢」的領袖人物。三國時魏末詩人與音樂家,玄學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嵇康從小喜愛音樂,有極高的音樂天賦。他精於笛,妙於琴,善於音律。他創作的《長清》、《短清》、《長側》、《短側》四首琴曲被稱為「嵇氏四弄」,是中國古代一組著名琴曲,與東漢的「蔡氏五弄」合稱「九弄,尤其善於演奏《廣陵散》。
嵇康對那些傳世久遠、名目堂皇的教條禮法不以為然,更深惡痛絕那些烏煙瘴氣、爾諛我詐的官場仕途。他寧願在洛陽城外做一個默默無聞而自由自在的打鐵匠,也不願與豎子們同流合污。他如痴如醉地追求著他心中崇高的人生境界:擺脫約束,釋放人性,回歸自然,享受悠閑。
【詩文】
杜甫(公元712--770),漢族,字子美,河南鞏縣(今鄭州鞏義)人,世稱杜工部、杜拾遺,自號少陵野老,是我國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為國為民,英年早衰,詩聖,世界文化名人,與李白並稱「李杜」。
杜甫善於運用古典詩歌的許多體制,並加以創造性地發展。他是新樂府詩體的開路人。他的樂府詩,促成了中唐時期新樂府運動的發展。他的五七古長篇,亦詩亦史,展開鋪敘,而又著力於全篇的迴旋往復,標志著我國詩歌藝術的高度成就。
【醫葯】
李時珍:
字東璧,號瀕湖,湖北蘄州人,漢族。其父李言聞是當地名醫。李時珍繼承家學,尤其重視本草,並富有實踐精神,肯於向勞動人民群眾學習。在李時珍任職太醫院前後的一段時期,經長時間准備之後,李時珍開始了《本草綱目》的寫作。在編寫過程中,他腳穿草鞋,身背葯簍,帶著學生和兒子建元,翻山越嶺,訪醫采葯,傾聽了千萬人的意見,參閱各種書籍800多種,歷時27年,終於在他61歲那年(1578年)寫成。
【兵法】
孫武
也就是孫子,出生於約公元前552年,字長卿,後人又尊稱孫武子,齊國樂安人,漢族。公元前552年,即孔子出生的前一年,在齊國都城臨淄以北的莒邑,誕生了一位偉大的軍事家和軍事理論家。他就是被後世並稱為山東文武兩聖人之一的武聖,也稱「兵聖」——孫武。
春秋時期最優秀的統帥無疑是孫武,即使在世界上,他也是最偉大的軍事理論家,我曾說過,只要《孫子兵法》存在,世界上一切偉大的兵書都只能是第二流的。《孫子兵法》是無與倫比的。孫武同樣也擅長指揮,柏舉之戰就是中國戰爭史上靈活用兵,以少勝多的典型戰役。
【思想家】
孔子(前551.9.28—前479.4.11)名丘,字仲尼,春秋魯國人,漢族,生於魯國陬邑昌平鄉(今山東省曲阜市東南的魯源村)。逝世後葬於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
孔子對後世影響深遠,他在世時已被譽為「天縱之聖」、「天之木鐸」、「千古聖人」,是當時社會上最博學者之一,並且被後世尊為至聖(聖人之中的聖人)、萬世師表。曾修《詩》、《書》,定《禮》 、《樂》,序《周易》,作《春秋》。孔子的思想及儒家學說對後世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
《論語》是儒家的經典著作,由孔子的弟子及再傳弟子編纂而成,是一本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書。

❾ 以「學會傾聽」為話題,以歷史人物為論據,寫一段不少於150字的話。

在古代人們常說:「伴君如伴虎」 對一個一統江山的皇帝眼中,最不能容忍的是有人想取而代之、封建社會沒有平等,不像現在誰都想做自己的主,唯我獨尊。在歷史中有一個不變的例子,就是同共苦、卻不能同享福。 功成身退的道理在古代是名治的選擇,學會傾聽統治者和心聲是古代為官的一種境界,有些人功高蓋主卻不知自己的危險已隨之而來,居功自傲一直想著平起平座。 這個世界自古就沒有平起平座的道理,一群人若人人唯我獨尊,那就是一群烏合之眾。不攻自內亂。學會識時務才適合生存。 春秋時期,越國在范蠡的輔佐下越王勾踐打敗了吳國,吳王夫差自盡,吳國滅亡。上將軍范蠡認為在有功於越王之下,難以久居,「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他深知勾踐為人「長頸鳥喙」,可與共患難,難與同安樂,遂與西施一起泛舟齊國,變姓名為鴟夷子皮,帶領兒子和門徒在海邊結廬而居。戮力墾荒耕作,兼營副業並經商,沒有幾年,就積累了數千萬家產。他仗義疏財,施善鄉梓,范蠡的賢明能幹被齊人賞識,齊王把他請進國都臨淄,拜為主持政務的相國。他喟然感嘆:「居官致於卿相,治家能致千金;對於一個白手起家的布衣來講,已經到了極點。久受尊名,恐怕不是吉祥的徵兆。」於是,才三年,他再次急流勇退,向齊王歸還了相印,散盡家財給知交和老鄉。 在這件事情上說明範蠡能查言觀色不愧為一世英才。 他深知「飛鳥盡,良弓藏」的道理,再功成名就以後,首先想到的不是享福而是自己的處境。 功成身退,識時務者為俊傑。

閱讀全文

與歷史人物傾聽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