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名人故事 > 豆腐的歷史故事

豆腐的歷史故事

發布時間:2021-02-27 12:51:55

㈠ 歷史,誠信豆腐的故事

1、曾子殺豬
曾子的妻子到市場上去,她的兒子要跟著一起去,一邊走,一邊哭.媽媽對他說:「你回去,等我回來以後,殺豬給你吃.」妻子從市場回來了,曾子要捉豬來殺,他的妻子攔住他說:「那不過是跟小孩子說著玩的.」曾子說:「決不可以跟小孩子說著玩.小孩本來不懂事,要照父母的樣子學,聽父母的教導.現在你騙他,就是教孩子騙人.做媽媽的騙孩子,孩子不相信媽媽的話,那是不可能把孩子教好的.」曾子於是把豬給殺了.
2、郭沫若與芭蕉花
郭沫若小時候很淘氣,但是很孝順.有一次,他的媽媽得了一種「暈病」,郭沫若聽說芭蕉花可以治這種病.這種花賣得很貴,並且難得一開,於是他就和哥哥一起跑到一座花園內找這種花,恰好那座花園里的芭蕉開了一朵大黃花,郭沫若和哥哥把花偷偷地摘下來送給了媽媽.媽媽雖然知道郭沫若這樣做是孝順她,可是兒子的行為很讓他傷心.從此,郭沫若再也不偷拿別人的東西了.
3、華盛頓與櫻桃樹
這是一個流傳很廣的故事,華盛頓小時候不慎砍倒了一棵父親很喜愛的櫻桃樹,華盛頓勇敢地承認了這件事並得到了父親的諒解.
4.汽車維修店
一個顧客走進一家汽車維修店,自稱是某運輸公司的汽車司機.「在我的帳單上多寫點零件,我回公司報銷後,有你一份好處.」他對店主說.但店主拒絕了這樣的要求.顧客糾纏說:「我的生意不算小,會常來的,你肯定能賺很多錢!」店主告訴他,這事無論如何也不會做.顧客氣急敗壞的嚷道:「誰都會這么乾的,我看你是太傻了.」店主火了,他要那個顧客馬上離開,到別處談這種生意去.這時,顧客露出微笑,並滿懷敬佩的握住店主的手:「我就是那家運輸公司的老闆.我一直在尋找一個固定的、信得過的維修店,我今後常來!」
面對誘惑,不怦然心動,不為其所惑,雖平淡如行雲,質朴如流水,卻讓人領略到一種山高海深.這是一種閃光的品格——誠信.
5.韓信
韓信落魄的時候,一個漂母給他飯吃,韓信離開她的時候,告訴她以後一定來報答她.後來韓信做了楚王,不忘舊恩,奉黃金千兩以漂母
6.宋慶齡
宋慶齡有一次與一所小學約定去看望小學生,可是到了約定日期,天下起了大雨,同學們都以為宋慶齡奶奶不能來了,但宋慶齡依然冒雨前去赴約,這讓同學們很感動

㈡ 有關於豆腐的人文歷史和典故書嗎

麻婆豆腐,是清同治初年成都市北郊萬福橋一家小飯店店主陳森富(一說名陳富春)之妻劉氏所創制。劉氏面部有麻點,人稱陳麻婆。她創制的燒豆腐,則被稱為「陳麻婆豆腐」。.陳麻婆豆腐(人們人習慣於稱之為麻婆豆腐)始創於清朝同治元年(1862年),開創於成都外北萬福橋邊,原名"陳興盛飯鋪"。店主陳春富早歿,小飯店便由老闆娘經營,女老闆面上微麻,人稱陳麻婆,當年的萬福橋是一道橫跨府河,不長卻相當寬的木橋。兩旁是高欄桿,上面是抓魚,繪有金碧彩畫的橋亭,橋上常有販夫走卒,推車抬轎下苦力之人在此歇腳、打尖。光顧"陳興盛飯鋪"的主要是挑油的腳夫。這些人經常是買點豆腐、牛肉。再從油簍子里舀些菜油要求老闆娘代為加工。日子一長陳氏對烹制豆腐有了一套獨特的烹飪技巧。烹制豆腐色味具全。不同凡響深得人們喜愛,陳氏所烹豆腐由此揚名。求食者趨之若鶩清末就有詩為證:麻婆陳氏尚傳名、豆腐烘來味最精,萬福橋邊簾影動,合沽春酒醉先生。文人騷客常會於此。有好事者觀其老闆娘面上麻痕便戲之為陳麻婆豆腐。此言不脛而走遂為美談。飯鋪因此冠名為"陳麻婆豆腐"。據《成都通覽》記載陳麻婆豆腐在清朝末年便被例為成都著名食品。由於陳麻婆豆腐歷代傳人的不斷努力,陳麻婆川菜館雖距今一百四十餘年盛名長盛不衰。並揚名海內外,深得國內外美食者好評。

㈢ 有關於臭豆腐的來歷.故事或傳說

相傳清朝康熙八年,由安徽黃山來京趕考的王致和金榜落第,閑居在會館中,欲返歸故里,交通不便,盤纏皆無,欲在京攻讀,准備再次應試,又距下科試期甚遠。無奈,只得在京暫謀生計。

王致和的家庭原非富有,其父在家鄉開設豆腐坊,王致和幼年曾學過做豆腐,於是便在安徽會館附近租賃了幾間房,購置了一些簡單的用具,每天磨上幾升豆子的豆腐,沿街叫賣。

時值夏季,有時賣剩下的豆腐很快發霉,無法食用,但又不甘心廢棄。他苦思對策,就將這些豆腐切成小塊,稍加晾曬,尋得一口小缸,用鹽腌了起來,之後歇伏停業,一心攻讀,漸漸地便把此事忘了。

秋風颯爽,王致和又重操起了舊業,再做豆腐來賣。驀地想起那缸腌制的豆腐,趕忙打開缸蓋,一股臭氣撲鼻而來,取出一看,豆腐已呈灰色,用口嘗試,覺得臭味之餘卻蘊藏著一股濃郁的香氣,雖非美味佳餚,卻也耐人尋味。送給鄰里品嘗,都稱贊不已。

致和屢試不中,只得棄學經商,按過去試做的方法加工起臭豆腐來。此物價格低廉,可以佐餐下飯,適合收入低的勞動人食用,所以漸漸打開銷路,生意日漸興隆。後經輾轉籌措,在延壽街中間路西購置了一所鋪面房,自產自銷,批零兼營。據其購置房屋的契約所載,時為康熙十七年冬。

明代學者何日華在當時則已在著作中說,安徽黟縣人喜歡在夏秋之際用鹽使豆腐變色生毛,擦洗干凈投入沸油中煎炸,有海中鱷魚的味道。

(3)豆腐的歷史故事擴展閱讀:

研究證明,豆製品在發酵過程中,會產生甲胺、腐胺、色胺等胺類物質以及硫化氫,它們具有一股特殊的臭味和很強的揮發性,多吃對健康並無益處。

此外,胺類存放時間長了,還可能與亞硝酸鹽作用,生成強致癌物亞硝胺。臭豆腐雖小,但製作流程卻比較復雜,必須經過油炸、加鹵和發酵等幾道程序。

在整個製作過程中,要求一直在自然條件下進行,而且對溫度和濕度的要求非常高,一旦控制不好,很容易受到其它細菌的污染,輕者會引起人體胃腸道疾病,重者還會導致肉毒桿菌大量繁殖,產生一種有毒物質——肉毒毒素。

這是一種嗜神經毒素,毒力極強,近年來曾報道過的臭豆腐中毒事件,就是由這種毒素引起的。正是由於臭豆腐的製作流程復雜,據媒體報道,有些人想出了一些「簡單」的方法,用化學手段做出臭豆腐。如用硫酸亞鐵將豆腐染成黑色,再加上其它的臭味物質,即可成為臭豆腐。

而在我國的《食品衛生法》中,是嚴格禁止使用化工原料硫酸亞鐵作為著色用的食品添加劑的。其實,臭豆腐也不是一無是處,它在製作過程中,能合成大量維生素B12。

人體缺乏維生素B12,會加速大腦老化,容易引起老年性痴呆。不過,維生素B12在肉、蛋、奶、魚、蝦等很多動物性食物中都存在,與這些優點比起來,臭豆腐的缺點更應該引起人們的注意。

㈣ 首先的一塊豆腐的歷史故事

即便淮南抄王劉安死了,也襲有兩樣東西使他不死:《淮南子》和豆腐。《淮南子》是一部書,裡面天文地理養生玄學無所不包,算是西漢時期的一部網路全書,那時淮南王劉安喜歡廣交天下異士,最多時有數千門客,這些各路英豪寫下這部巨著。豆腐,後人更願意把它的發明者安在劉安身上,人們確信豆腐是一種偶然的產物,是劉安在煉制長生不老的丹葯時,黃豆汁水用來培育丹苗,偶然遇到石膏,於是有了豆腐~

㈤ 豆腐名字的來歷

公元前164年,漢文帝封弟弟劉安出任淮南王。劉安喜歡道士,經常招納數千道士,內在王府從事煉丹之事,道士煉容丹必用鹽鹵,因為把鹽鹵加熱就得到了氯化氫,把氯化氫與水結合就得到了鹽酸。

但是一個道士無意中把鹵鹼掉入豆漿里,沒有想到,豆漿竟凝固了。這個道士認為「豆漿腐敗」,但其他的道士嘗了嘗,事後也沒有不良反應。於是後來便取名豆腐。

(5)豆腐的歷史故事擴展閱讀

豆腐存在的歷史悠久,相傳是在公元前164年,由中國漢高祖劉邦之孫—淮南王劉安所發明。劉安在安徽省壽縣與淮南交界處的八公山上燒葯煉丹的時候,偶然以石膏點豆汁,從而發明豆腐。

袁翰青以為五代才有豆腐。日本學者筱田統根據五代陶谷所著《清異錄》「為青陽丞,潔己勤民,肉味不給,日市豆腐數個」,認為豆腐起源於唐朝末期。

到宋代豆腐方才成為重要的食品。南宋詩人陸游記載蘇東坡喜歡吃蜜餞豆腐麵筋;吳自牧《夢粱錄》記載,京城臨安的酒鋪賣豆腐和煎豆腐。

㈥ 關於豆腐的傳說

相傳豆腐為西漢時期的淮南王劉安所發明。

公元前164年,劉安被封為淮南王,得內了封賞閑來無事開容始琢磨怎樣能長生不老。劉安好道,他不惜重金招納數千方術之士,他把當時有名的蘇非、李尚、左吳、田由、晉昌、雷被、毛被、伍被等八人都收入麾下,號稱「八公」。

他們常聚在楚山談仙論道,著書煉丹,他們試著用山中的清泉水磨製豆汁,想以黃豆汁培育丹苗。不料仙丹沒煉成,反而讓豆汁與石膏相遇,起了化學反應形成了鮮嫩綿滑的東西。有人壯著膽子嘗了一些,覺得十分美味可口。

劉安與方士們經過反復試驗,終於使豆乳能凝固到一塊,他們給當時豆腐的雛形起了個好聽的名字——菽乳,後來改稱「豆腐」,這也正是豆腐的雛形。

(6)豆腐的歷史故事擴展閱讀:

臘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

過去老百姓平時吃不上豆腐,認為豆腐是「好東西」。而到了臘月二十五這天,大家做好豆腐儲備起來,以備正月里食用。而豆腐傳到中原後,因與「頭富」音相似,所以被人們寄予了新年要「富貴」的希望。

不過有趣的是,信陽的一些地方還有吃豆腐渣的風俗。當地傳說玉帝下界視察,各家各戶就吃豆腐渣以示清苦,瞞過玉帝的懲罰。傳說歸傳說,吃豆腐渣實則也是先民勤儉節約美德的寫照。


㈦ 知道豆腐的歷史嗎還有關於豆腐的精彩故事

豆腐
2000多年來,隨著中外文化的交流,豆腐不但走遍全國,而且走向世界。
今天,世界人民都把品嘗中國豆腐菜看作一種美妙的藝術享受,它就象中國的茶葉、瓷器、絲綢一樣享譽世界。
說來也許令人難以相信,20世紀80年代,美國著名的《經濟展望》雜志竟然宣稱;「未來十年,最成功最有市場潛力的並非是汽車、電視機或電子產品,而是中國的豆腐。」
不錯,中國的豆腐——不論男女老少,不分民族、宗教,人人皆可享用。這白白嫩嫩、強身健體、延年益壽、價廉物美的豆腐,也引出了一個「豆腐文化」。
豆腐文化中頭一個問題就是豆腐的發源地。中國是確信無疑的豆腐之鄉,它的老家就在安徽壽縣。據五代謝綽《宋拾遺錄》載:「豆腐之術,三代前後未聞。此物至漢淮南王亦始傳其術於世。」南宋大理學家朱熹也曾在《素食詩》中寫道:「種豆豆苗稀,力竭心已腐;早知淮南術,安坐獲泉布。」詩末自註:「世傳豆腐本為淮南王術。」
淮南王劉安,是西漢高祖劉邦之孫,公元前164年封為淮南王,都邑設於壽春(即今安徽壽縣城關),名揚古今的八公山正在壽春城邊。
劉安雅好道學,欲求長生不老之術,不惜重金廣招方術之士,其中較為出名的有蘇非、李尚、田由、雷波、伍波、晉昌、毛被、左昊八人,號稱「八公」。劉安幽八公相伴,登北山而造爐,煉仙丹以求壽。他們取山中「珍珠」、「大泉」、「馬跑」三泉清冽之水磨製豆汁,又以豆汁培育丹苗,不料煉丹不成,豆汁與鹽鹵化合成一片芳香誘人、白白嫩嫩的東西。當地膽大農夫取而食之,竟然美味可口,於是取名「豆腐」。北山從此更名「八公山」,劉安也於無意中成為豆腐的老祖宗。
自劉安發明豆腐之後,八公山方圓數十里的廣大村鎮,成了名副其實的「豆腐之鄉」。
有了豆腐自然會有豆腐菜。八公山人家,甭說一般家庭主婦,就是十四五歲的娃娃也能做出幾樣風味各異的豆腐菜,比如什麼香椿拌豆腐、豆腐雞蛋、辣醬拌豆腐、炒豆腐等等。改革開放以後,八公山街頭的「豆腐館」比比皆是、遠近聞名。他們或煨、或煮、或煎、或炸、或溜……攏絲、雕刻各顯身手,不僅引得本地人常來過把癮,合肥、蚌埠等相鄰市縣的人們隔三岔五光顧「豆腐宴」,就連德國、英國、日本、荷蘭、捷克、斯洛伐克、香港、台灣等國家和地區的賓客也常常雲集八公山下,品嘗「壽桃豆腐」、「琵琶豆腐」、「葡萄豆腐」、「金錢豆腐」等400餘款造型逼真、色彩紛呈、鮮美異常、風味獨具的豆腐菜。豆腐文化也逐漸在整個神州大地弘揚。南北朝梁代建康(今南京)人諸葛穎曾著《淮南王食經))130卷,毗鄰淮南的江蘇顯然是「近水樓台先得月」,首先受到豆腐文化的影響。一直到現在,江蘇人還把豆腐、麵筋、菌蕈、筍芽列為素菜四大金剛。
宋明以後,豆腐文化更加廣為流傳,許多文人名士也走進傳播者的行列。北宋大文豪蘇東坡善食豆腐,元佑二年至無佑四年任杭州知府期間,曾親自動手製作東坡豆腐。南宋詩人陸游也在自編《渭南文集》中記載了豆腐菜的烹調。更有趣的是清代大臣宋犖關於康熙皇帝與豆腐的一段記載。時值康熙南巡蘇州,皇帝新賜大臣的不是金玉奇玩,而是頗具人情味、鄉土氣的豆腐菜。
隨著豆腐文化的傳播,各地人民依照自己的口味,不斷發展和豐富著豆腐菜的製作方法。流傳至今的有四川東部的「口袋豆腐」,以湯汁乳白、狀若橄欖、質地柔嫩、味道鮮美為特色;成都一帶享譽海內外的「麻婆豆腐」,獨具麻、辣、鮮、嫩、燙五大特點}湖北名食「荷包豆腐」、杭州名菜「煨凍豆腐」、無錫「鏡豆腐」、揚州「雞汁煮干絲」、屯溪「霉豆腐」、以及以豆腐衣為原料的「腐乳糟大腸」等等。當豆腐菜走向更遙遠的邊疆時,獨特風味也就更為豐富。譬如,吉林盛行「素雞豆腐」,色澤美觀,五香味濃;又有「蛤蜊杏仁豆腐」,杏仁止咳潤腸,雪蛤清頭明目,豆腐軟嫩細膩,色澤純潔乳白,菜味甘短期爽口。此外,朝鮮族人民用牛肉、粉條、雞蛋、豆腐製成「梅雲湯」,廣西壯族有名菜「清蒸豆腐圓」,雲南大理白族有「臘味螺豆腐」,香嫩麻辣,臘香撲鼻。而「冰糖螺豆腐」,則為滋陰降火,怡療神經衰弱的民間風味補品…… 就這樣,在長期的社會發展中,問世於壽縣八公山的豆腐,終於傳遍神州大地,並逐漸形成中國豆腐的八大系列:一為水豆腐,包括質地粗硬的北豆腐和細嫩的南豆腐;二為半脫水製品,主要有百葉、千張等;三為油炸製品,主要有炸豆腐泡和炸金絲;四為鹵製品,主要包括五香豆腐乾和五香豆腐絲;五為熏製品,諸如熏素腸、熏素肚;六為冷凍製品,即凍豆腐;七為乾燥製品,比如豆腐皮、油皮;八為發酵製品,包括人們熟悉的豆腐乳、臭豆腐等等。這八類製品中,安徽淮南的八公山嫩豆腐,廣西的桂林白腐乳,浙江紹興腐乳,黑龍江的克東腐乳,廣東的三邊腐竹,北京的王致和臭豆腐,湖北武漢的臭乾子等,均已成為名馳中外的豆腐精品。
2000多年來,隨著中外文化的交流,豆腐不但走遍全國,而且走向世界。
說起這段歷史,就要提起唐代大和尚鑒真。天寶12年(公元757年),鑒真東渡日本,帶去了豆腐製作方法。至今日本的豆腐包裝袋上還有「唐傳豆腐乾黃檗山御前淮南堂制」的字樣,而且許多豆腐菜譜直接採用漢名。如「元月夫妻豆腐」、「二月理寶豆腐」、「三月炸丸豆腐」、「四月烤串豆腐」、「五月團魚豆腐」等等。
繼日本之後,朝鮮、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尼、菲律賓等周邊國家也從中國學到了豆腐製作技藝。以後隨著大批華人外行的足跡,中國豆腐走到了西歐、北美,世界幾乎所有國家都有了大豆食品的生產與銷售。
與此同時,世界各國人民也以自己的智慧與習俗豐富著豆腐文化。比如東鄰日本以天然色素為原料,生產出紅、藍、綠七彩豆腐;朝鮮人民根據本地資源,製作了風味各異的豆腐湯:豆醬豆腐湯、哈蜊豆腐湯、明太魚豆腐湯等等;印尼人普遍愛吃「醬拌炸豆腐」;緬甸人越南人則創制了頗具東南亞風格的「醬拌蛋花豆腐」、「什錦盤」。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新加坡與馬來西亞風行的「肉骨茶」,其實也是豆腐菜餚中的一種。在美國,商人們則把豆腐加工成色香味俱全的快餐食品,諸如豆腐色拉、豆腐漢堡包、豆腐冰淇淋、豆腐烤鴨、豆腐結婚蛋糕等等,在市場上十分暢銷。20世紀80年代以來,世界飲食營養科學界興起一股引人矚目的「豆腐熱」,高蛋白、低脂肪的豆腐食品越來越受到世界人民的喜愛,成為科學界一致推崇的美味保健的營養佳品。豆腐是以黃豆、青豆、黑豆為原料,經浸泡、磨漿、過濾、煮漿、加細、凝固和成型等工序加工而成最廣、最大眾化的烹飪原料之一。豆腐及豆腐製品的蛋白質含量比大豆高,而且豆腐蛋白屬完全蛋白,不僅含有人體必需的八種氨基酸,而且其比例也接近人體需要,營養效價較高。豆腐還含有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和礦物質等。中醫理論認為,豆腐味甘性涼,入脾、胃、大腸經,具有益氣和中、生津潤燥、清熱解毒的功效,可用以治療赤眼、消渴,解硫磺、燒酒毒等。可豆腐雖好,多吃也有弊,過量也會危害健康。

㈧ 豆腐的起源

豆腐起源於中國西漢時候。

豆腐存在的歷史悠久,相傳是在公元前164年,由中國漢高祖劉邦之孫—淮南王劉安所發明。劉安在安徽省壽縣與淮南交界處的八公山上燒葯煉丹的時候,偶然以石膏點豆汁,從而發明豆腐。

1960年,在河南密縣打虎亭東漢墓發現的石刻壁畫,再度掀起豆腐是否起源漢代的爭論。《李約瑟中國科學技術史》第六卷第五分冊《發酵與食品科學》一書的作者黃興宗,綜合各方的見解,偏向與認為打虎亭東漢壁畫描寫的不是釀酒,而是描寫製造豆腐的過程。但他認為,漢代發明的豆腐未曾將豆漿加熱,乃是原始豆腐,其凝固性和口感都不如當前的豆腐,因此未能進入烹調主流。

(8)豆腐的歷史故事擴展閱讀

到宋代豆腐方才成為重要的食品。南宋詩人陸游記載蘇東坡喜歡吃蜜餞豆腐麵筋;吳自牧《夢粱錄》記載,京城臨安的酒鋪賣豆腐和煎豆腐。

豆腐在宋朝時傳入朝鮮,19世紀初才傳入歐洲、非洲和北美。如今豆腐在越南、泰國、韓國、日本等國家已成為主要食物之一。

1665年多明我會士閔明我(Domingo Fernández de Navarrete)在《旅行記》中最早向歐洲人介紹一種在中國上自帝王下至平民多食用的食物,豆腐,介紹豆腐製法。

在20世紀中期,西方國家不太熟悉豆腐,隨著中西文化交流,以及素食主義和健康食物日趨重要,在20世紀末期廣為西方食用。

㈨ 麻煩各位告訴我一些歷史名人與豆腐的典故,謝謝!

大才子金聖嘆是個對幽默一以慣之的人,他在獄中傳出的遺囑是:「吾兒,花生與豆腐乾同嚼,有火腿味。」另一個視死如歸的是瞿秋白,自如至終保持了人格的瀟灑,他最後說:「中國豆腐天下第一。」

這兩個人在最後時刻都提到了一種東西,豆腐。

中國的美食家似乎都偏愛豆腐。陶谷的《清異錄》中記載,五代時貴族們盛行吃的「小宰羊」,其實就是豆腐,這可能是最早的文字記錄了。蘇東坡有詩雲:「煮豆為乳脂為酥」,陸游的「旋壓犁祁軟勝酥」,也是說的豆腐。放翁在《老學庵筆記》中還曾津津樂道於嘉興豆腐店的韻事。

林洪的《山家清供》中有「東坡豆腐」和「雪霞羹」,前者相當於如今的鍋塌豆腐,是把豆腐先油煎再紅燒的;後者是豆腐切碎與芙蓉花燒制而成的,豆腐潔白如雪,芙蓉花色艷如晚霞,故名。這兩個菜如今在杭州還吃得到。

袁枚的《隨園食單》中,記錄最多的是豆腐,有「凍豆腐」、「蝦油豆腐」、「蔣侍郞豆腐」、「楊中丞豆腐」、「王太守八寶豆腐」、「程立萬豆腐」、「慶元豆腐」、「張愷豆腐」等不一而足。其中最有名是八寶豆腐,是康熙賞賜給王太守的,在蘇杭一帶流傳。其做法是把豆腐用紗布擠成泥,再與火腿、筍干、干貝、蝦仁之類同燒而成。而最有趣味的是「程立萬豆腐」,現已失傳。袁子才在乾隆23年在揚州程立萬家吃煎豆腐,兩面金黃,無絲毫鹵汁,有車螯的鮮味。第二天他告訴了另一個饞嘴查宣門,查說「我能做!」後來袁子才真的去查家吃了,一吃便大笑,原來是查是用雞腦做的,真油膩呵!與程家有天壤之別。可惜一年後程立萬就去世了,袁枚後悔了半輩子。

乾隆年間揚州僧人文思很有名,工詩文,也善料理。《茶香室叢鈔》中說:「文思善為豆腐羹,至今猶有效法者,謂之文思豆腐。」其做法是把豆腐切成細絲,再與冬筍、冬菇、火腿等一起做成羹。《調鼎集》中稱之為「什錦豆腐羹」。

梁實秋先生最愛吃的是「雞刨豆腐」,很有風味。把一塊老豆腐在熱油鍋里用筷子捅碎,捅得亂七八糟,略炒一下,打入一個雞蛋,再炒,加大量蔥花。飼養過雞的人都知道,一塊豆腐被雞刨過後是什麼樣子。梁家的「厚德福」酒樓,還有一道輕易不做的名菜「羅漢豆腐」,大至與「八寶豆腐」相當吧。

在我的味覺記憶里,青島的「三蝦豆腐」,湘菜的「魚籽豆腐」,上海的「油豆腐粉絲湯」,「泥鰍鑽豆腐」,北京的「老豆腐」,長沙火宮殿的「臭豆腐」,武漢老通城的「包袱皮」等等,真是千姿百態,各有風味,真是一夜都說不完。

給我印象最深的有兩種:一種是濟南的「鏡箱豆腐」,是把豆腐切成方塊,裡面挖空,裝入肉餡,清蒸後再澆汁,豆腐借味「借」得好。我私下稱之為「棺材板」。另一種是昆明的「烤豆腐」,緣起於抗戰「跑警報」時期,把豆腐先過鹵水,再用子母火反復燒烤,色澤金黃時一撕兩半,裡面潔白如玉,沾鮮辣水汁,外焦里嫩,香熱動人。由於多是跑警報的青年學生們光顧,時間久了吃烤豆腐者多有佳偶,因此被稱為「戀愛豆腐果」。

臭豆腐與名人
魯迅
一代文豪,代表作之一《孔乙己》中「讀書人偷書不算『偷』,算『竊』」,「多乎哉,不多也!」,讓人忍俊不禁,茴香豆、紹興老酒、紹興臭豆腐「三味」紹興小吃因其妙筆而名聞天下。
慈禧
清朝皇太後,中國近代史上的女中豪傑,喜食臭豆腐簡直到了嗜吃的程度,每周必食一次,北京的臭豆腐口味之多,花樣之繁,皆因她廣征所致,到了清末,臭豆腐已廣為流傳。
毛澤東、彭德懷、徐特立、葉劍英、胡耀邦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到湖南來,都要進「火宮殿」品嘗臭豆腐一番。毛澤東當年年輕還在長沙讀書時,吃了一次當地有名的「火宮殿」臭豆腐,覺的口味不錯。1958年榮歸故里,再吃,贊道:「火宮殿的臭豆腐還是好吃」,文革期間,造反派在「火宮殿」的牆上大寫特寫了一條標語「最高指示火宮殿的臭豆腐還是好吃!」
關之琳 每周必食一次港式臭豆腐 。

㈩ 豆腐的來歷

豆腐別稱黎祁[1],相傳為是漢文帝前元十六年(前164年),由淮南王劉安所發明[2]。劉安在八公山上燒葯煉丹的時候,偶然以鹵水點豆汁,從而發明豆腐[3][4]。袁翰青以為是五代才有豆腐[5]。日本學者筱田統根據五代陶谷所著《清異錄》「為青陽丞,潔己勤民,肉味不給,日市豆腐數個。邑人呼豆腐為「小宰羊」」[6],認為豆腐起源於唐朝末期[7]目前關於豆腐發明人的記載,最早見於五代謝綽的《宋拾遺錄》「豆腐之術,三代前後未聞此物,至漢淮南王亦始其術於世。」宋代朱熹則作詩說:「種豆豆苗稀,力竭心已腐。早知淮南術,安坐獲帛布。」並自註:「世傳豆腐本為淮南王術」。南宋詩人陸游記載蘇東坡喜歡吃蜜餞、豆腐和麵筋[8];吳自牧《夢粱錄》記載,京城臨安的酒鋪賣豆腐腦和煎豆腐[9]。
目前關於豆腐的傳統製法的文字記載,最早見於北宋。寇宗奭《本草衍義》:「生大豆,又可磑為腐,食之。」元代鄭允端「豆腐」詩中有「磨礱流玉乳」。
在由漢到明的過程中,豆腐製作方法的記錄,完全不予正式書面記載。《齊民要術》、《夢溪筆談》和《天工開物》中都全無豆腐製作方法的記載。明李時珍首次比較完整記載傳統豆腐生產過程。《本草綱目》谷部卷25"豆腐」:「凡黑豆、黃豆及白豆、泥豆、豌豆、綠豆之類,皆可為之。水浸,磑碎。濾去渣,煎成。以鹵汁或山礬葉或酸漿醋淀,就釜收之。」其生產過程是:選豆一浸豆→磨豆→濾漿→煮漿→點漿→成型,這也就是傳統豆腐生產的基本過程。生豆漿有毒,必須煮沸(「煎成」)使蛋白質變性才能消去其毒性而可食用。《本草綱目》中亦說:「豆腐之法,始於前漢劉安」。
1960年在河南密縣打虎亭東漢墓發現的石刻壁畫[10],再度掀起豆腐是否起源漢代的爭論。《李約瑟中國科學技術史》第六卷第五分冊《發酵與食品科學》一書的作者黃興宗,綜合各方見解,認為打虎亭東漢壁畫描寫的不是釀酒,而是描寫製造豆腐的過程。但他認為,漢代發明的豆腐未曾將豆漿加熱,乃是原始豆腐,其凝固性和口感都不如現在的豆腐,因此未能進入烹調主流[11]。1968年河北滿城中山靖王劉勝墓中發現花崗岩豆腐水磨。《漢書》記載劉勝死於漢武帝元鼎四年(前113),比劉安晚10多年。
日本傳統的觀點,認為唐代鑒真和尚在公元757年東渡日本時把製作豆腐的技術傳入日本,日本人視鑒真為祖師,不過,學者們至今還沒有找到日本在唐代有豆腐的證據。1183年日本朝廷管員神主中臣佑重的日記中記載有「唐腐」,約半世紀後,有一封日本僧人日連上人的書信中出現「磨り豆腐」(すりどうふ,suridofu),可能是一種豆腐。到十四世紀,日本文獻中多次出現「唐腐」、「唐布」等詞,而「豆腐」一詞,遲至1489年才出現於日本[12]。天明二年(1782年),大阪曾谷學川出版了一部名為《豆腐百珍》的食譜,書中介紹了100多種豆腐的烹飪方法。
豆腐在宋朝時傳入朝鮮,19世紀初才傳入歐洲、非洲和北美[13]。如今豆腐在越南、泰國、韓國、日本等國家已成為主要食物之一。
1665年多明我會會士閔明我(Domingo Fernández de Navarrete)在《旅行記》中最早向歐洲人介紹一種在中國上自帝王下至平民多食用的食物:豆腐「teu fu」還介紹豆腐製法,[14]。
隨著中西文化交流,以及素食主義和健康食品日趨重要,在20世紀末期廣為西方食用。現今,在西方的亞洲產品市場、農產品市場、健康食品店和大型超級市場都能買到豆腐。

閱讀全文

與豆腐的歷史故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