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名人故事 > 歷史假故事

歷史假故事

發布時間:2021-02-09 10:40:59

中國歷史上,哪些假事件比真事件還有名

在中華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曾涌現出無數帝王將相、名人異士等,他們在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關於他們的傳奇故事也在民間廣為流傳。

如樂不思蜀、草船借箭、霸王別姬...等等,這些都是中華文化中的璀璨明珠。

這就導致很多歷史真相被披上“謊言”的外衣而聲名遠播,並且至今依然還有很多人對此深信不疑。比如今天要跟大家講的兩個,可能會顛覆你從前的認知...

“空城計”趙雲用過,曹操用過,諸葛亮沒用過。

小時候語文上,一篇《空城計》讓人印象深刻。

當司馬懿率領十五萬大軍兵臨城下,諸葛亮守著一座空城卻臨危不懼。他傳令大開城門,然後獨自披鶴氅,戴綸巾,引二小童攜琴一張,於城上敵樓前,憑欄而坐,焚香操琴。未動一兵一卒,卻嚇得魏軍皆不敢進,盡皆退去。

清華大學收藏的戰國竹簡(“清華簡”)

就此可以斷定,烽火戲諸侯並非西周滅亡的原因,甚至可以斷定這個故事根本就是編造。

有人說,歷史是一個任人打扮的姑娘,其實這並不完全是壞事,比如很多很多我們現在發生的故事,也許在將來也有人通過細枝末節來猜測求證,這可能也是歷史最大的魅力所在。

㈡ 真實的歷史上,這個故事是個假故事。

頭一次聽到 要是真是假的 我們這代青年都被騙了 教育小朋友怎麼能偽造事實呢

㈢ 歷史小故事真的假的無所謂歷史課上要講

荊軻刺秦王

秦王政重用尉繚,一心想統一中原,不斷向各國進攻。他拆散了燕國和趙國的聯盟,使燕國丟了好幾座城。

燕國的太子丹原來留在秦國當人質,他見秦王政決心兼並列國,又奪去了燕國的土地,就偷偷地逃回燕國。他恨透了秦國,一心要替燕國報仇。但他既不操練兵馬,也不打算聯絡諸侯共同抗秦,卻把燕國的命運寄託在刺客身上。他把家產全拿出來,找尋能刺秦王政的人。

後來,太子丹物色到了一個很有本領的勇士,名叫荊軻。他把荊軻收在門下當上賓,把自己的車馬給荊軻坐,自己的飯食、衣服讓荊軻一起享用。荊軻當然很感激太子丹。

公元前230年,秦國滅了韓國;過了兩年,秦國大將王翦(音jiān)佔領了趙國都城邯鄲,一直向北進軍,逼近了燕國。

燕太子丹十分焦急,就去找荊軻。太子丹說:「拿兵力去對付秦國,簡直像拿雞蛋去砸石頭;要聯合各國合縱抗秦,看來也辦不到了。我想,派一位勇士,打扮成使者去見秦王,挨近秦王身邊,逼他退還諸侯的土地。秦王要是答應了最好,要是不答應,就把他刺死。您看行不行?」

荊軻說:「行是行,但要挨近秦王身邊,必定得先叫他相信我們是向他求和去的。聽說秦王早想得到燕國最肥沃的土地督亢(在河北涿縣一帶)。還有秦國將軍樊於期,現在流亡在燕國,秦王正在懸賞通緝他。我要是能拿著樊將軍的頭和督亢的地圖去獻給秦王,他一定會接見我。這樣,我就可以對付他了。」

太子丹感到為難,說:「督亢的地圖好辦;樊將軍受秦國迫害來投奔我,我怎麼忍心傷害他呢?」

荊軻知道太子丹心裡不忍,就私下去找樊於期,跟樊於期說:「我有一個主意,能幫助燕國解除禍患,還能替將軍報仇,可就是說不出口。」

樊於期連忙說:「什麼主意,你快說啊!」

荊軻說:「我決定去行刺,怕的就是見不到秦王的面。現在秦王正在懸賞通緝你,如果我能夠帶著你的頭顱去獻給他,他准能接見我。」

樊於期說:「好,你就拿去吧!」說著,就拔出寶劍,抹脖子自殺了。

太子丹事前准備了一把鋒利的匕首,叫工匠用毒葯煮煉過。誰只要被這把匕首刺出一滴血,就會立刻氣絕身死。他把這把匕首送給荊軻,作為行刺的武器,又派了個年才十三歲的勇士秦舞陽,做荊軻的副手。

公元前227年,荊軻從燕國出發到咸陽去。太子丹和少數賓客穿上白衣白帽,到易水(在今河北易縣)邊送別。臨行的時候,荊軻給大家唱了一首歌:

「風蕭蕭兮易水寒, 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大家聽了他悲壯的歌聲,都傷心得流下眼淚。荊軻拉著秦舞陽跳上車,頭也不回地走了。

荊軻到了咸陽。秦王政一聽燕國派使者把樊於期的頭顱和督亢的地圖都送來了,十分高興,就命令在咸陽宮接見荊軻。

朝見的儀式開始了。荊軻捧著裝了樊於期頭顱的盒子,秦舞陽捧著督亢的地圖,一步步走上秦國朝堂的台階。

秦舞陽一見秦國朝堂那副威嚴樣子,不由得害怕得發起抖來。

秦王政左右的侍衛一見,吆喝了一聲,說:「使者幹麼變了臉色?」

荊軻回頭一瞧,果然見秦舞陽的臉又青又白,就賠笑對秦王說:「粗野的人,從來沒見過大王的威嚴,免不了有點害怕,請大王原諒。」

秦王政畢竟有點懷疑,對荊軻說:「叫秦舞陽把地圖給你,你一個人上來吧。」

荊軻從秦舞陽手裡接過地圖,捧著木匣上去,獻給秦王政。秦王政打開木匣,果然是樊於期的頭顱。秦王政又叫荊軻拿地圖來。荊軻把一卷地圖慢慢打開,到地圖全都打開時,荊軻預先卷在地圖里的一把匕首就露出來了。

秦王政一見,驚得跳了起來。

荊軻連忙抓起匕首,左手拉住秦王政的袖子,右手把匕首向秦王政胸口直扎過去。

秦王政使勁地向後一轉身,把那隻袖子掙斷了。他跳過旁邊的屏風,剛要往外跑。荊軻拿著匕首追了上來,秦王政一見跑不了,就繞著朝堂上的大銅柱子跑。荊軻緊緊地逼著。

兩個人像走馬燈似地直轉悠。

旁邊雖然有許多官員,但是都手無寸鐵;台階下的武士,按秦國的規矩,沒有秦王命令是不準上殿的,大家都急得六神無主,也沒有人召台下的武士。

官員中有個伺候秦王政的醫生,急中生智,拿起手裡的葯袋對准荊軻扔了過去。荊軻用手一揚,那隻葯袋就飛到一邊去了。

就在這一眨眼的工夫,秦王政往前一步,拔出寶劍,砍斷了荊軻的左腿。

荊軻站立不住,倒在地上。他拿匕首直向秦王政扔過去。秦王政往右邊只一閃,那把匕首就從他耳邊飛過去,打在銅柱子上,「嘣」的一聲,直迸火星兒。

秦王政見荊軻手裡沒有武器,又上前向荊軻砍了幾劍。荊軻身上受了八處劍傷,自己知道已經失敗,苦笑著說:「我沒有早下手,本來是想先逼你退還燕國的土地。」

這時候,侍從的武士已經一起趕上殿來,結果了荊軻的性命。台階下的那個秦舞陽,也早就給武士們殺了。

屈原沉江

楚國自從被秦國打敗以後,一直受秦國欺負,楚懷王又想重新和齊國聯合。秦昭襄王即位以後,很客氣地給楚懷王寫信,請他到武關(在陝西丹鳳縣東南)相會,當面訂立盟約。

楚懷王接到秦昭襄王的信,不去呢,怕得罪秦國;去呢,又怕出危險。他就跟大臣們商量。
大夫屈原對楚懷王說:「秦國強暴得像豺狼一樣,咱們受秦國的欺負不止一次了。大王一去,准上他們的圈套。」

可是懷王的兒子公子子蘭卻一股勁兒勸楚懷王去,說:「咱們為了把秦國當做敵人,結果死了好多人,又丟了土地。

如今秦國願意跟咱們和好,怎麼能推辭人家呢。」

楚懷王聽信了公子子蘭的話,就上秦國去了。

果然不出屈原所料,楚懷王剛踏進秦國的武關,立刻被秦國預先埋伏下的人馬截斷了後路。在會見時,秦昭襄王逼迫楚懷王把黔中的土地割讓給秦國,楚懷王沒答應。秦昭襄王就把楚懷王押到咸陽軟禁起來,要楚國大臣拿土地來贖才放他。

楚國的大臣們聽到國君被押,把太子立為新的國君,拒絕割讓土地。這個國君就是楚頃襄王。公子子蘭當了楚國的令尹。

楚懷王在秦國被押了一年多,吃盡苦頭。他冒險逃出咸陽,又被秦國派兵追捕了回去。他連氣帶病,沒有多久就死在秦國。

楚國人因為楚懷王受秦國欺負,死在外頭,心裡很不平。特別是大夫屈原,更是氣憤。他勸楚頃襄王搜羅人才,遠離小人,鼓勵將士,操練兵馬,為國家和懷王報仇雪恥。

可是他這種勸告不但不頂事,反倒招來了令尹子蘭和靳尚等人的仇視。他們天天在頃襄王面前說屈原的壞話。

他們對楚頃襄王說:「大王沒聽說屈原數落您嗎?他老跟人家說:大王忘了秦國的仇恨,就是不孝;大臣們不主張抗秦,就是不忠。楚國出了這種不忠不孝的君臣,哪兒能不亡國呢?大王,你想想這叫什麼話!」

楚頃襄王聽了大怒,把屈原革了職,放逐到湘南去。

屈原抱著救國救民的志向,富國強民的打算,反倒被奸臣排擠出去,簡直氣瘋了。他到了湘南以後,經常在汨羅江(在今湖南省東北部,汨音mì)一帶一邊走,一邊唱著傷心的詩歌。

附近的莊稼人知道他是一個愛國的大臣,都挺同情他這時候,有一個經常在汨羅江上打魚的漁父,很佩服屈原的為人,但就是不贊成他那愁悶的樣子。

有一天,屈原在江邊遇見漁父。漁父對屈原說:「您不是楚國的大夫嗎?怎麼會弄到這等地步呢?」

屈原說:「許多人都是骯臟的,只有我是個干凈人;將多人都喝醉了,只有我還醒著。所以我被趕到這兒來了。」

漁父不以為然地說:「既然您覺得別人都是骯臟的,就不該自鳴清高;既然別人喝醉了,那麼您何必獨自清醒呢!」

屈原反對說:「我聽人說過,剛洗頭的總要把帽子彈彈,剛洗澡的人總是喜歡撣撣衣上的灰塵。我寧願跳進江心,埋在魚肚子里去,也不能拿自己干凈的身子跳到污泥里,去染得一身臟。」

由於屈原不願意隨波逐流活著,到了公元前278年五月初五那天,他終於抱著一塊大石頭,跳到汨羅江里自殺了。

附近的莊稼人,得到這個信兒,都劃著小船去救屈原。可是一片汪洋大水,哪兒有屈原的影兒。大夥兒在汨羅江上撈了半天,也沒有找到屈原的屍體。

漁父很難受,他對著江面,把竹筒子里的米撒了下去,算是獻給屈原的。

到了第二年五月初五那一天,當地的百姓想起這是屈原投江一周年的日子,又劃了船把竹筒子盛了米撒到水裡去祭祀他。後來,他們又把盛著米飯的竹筒子改為粽子,劃小船改為賽龍船。這種紀念屈原的活動漸漸成為一種風俗。人們把每年農歷五月初五稱為端午節,據說就是這樣來的。

屈原死後,留下了一些優秀的詩歌,其中最有名的是《離騷》。他在詩歌里,痛斥賣國的小人,表達了他憂國憂民的心情,對楚國的一草一木,都寄託了無限的深情。後來人們認為屈原是一位我國古代傑出的愛國詩人。

楊貴妃與「貴妃雞」

「貴妃雞」是蘇州名菜。它的做法是選用肥嫩的童子雞翅膀與香菇、淡菜、嫩筍、青椒一起燜燒而與。貴妃雞的特點是菜色鮮艷,綠、乳黃、黑、白相配,令人賞心悅目,吃起來既嫩又鮮,香味撲鼻,是少有的佳餚。

貴妃雞,從名字就可以看得出來,它一定與哪一位貴妃有淵緣。事實也的確如此,原來,這位貴妃不是別人,正是那位「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的楊玉環。

1200多年前,正是唐明皇李隆基在位期間。李隆基做皇帝之初,任用姚崇、宋景治理國家,使唐朝社會經濟發展到最高峰,史稱「開元盛世」。但到了晚年,唐明皇昏庸無比,唐朝又從發展的巔峰跌落下來。寵愛楊貴妃就是他晚年昏庸的重要表現。

楊玉環本是李隆基看中她之後,想方沒法娶了過來,封為貴妃。有了楊貴妃之後,唐明皇整日整夜與她尋歡作樂,把國家大事交給了李林甫、楊國忠等一幫奸人。

有一天,唐蝗皇又與楊貴妃飲酒對歌,弄得神魂顛倒。他喝醉之後,連呼「好酒呀,好酒!吃得痛快!」楊貴妃也痴迷神糊地叫道:「我要飛上天!」唐明皇因酒醉聽錯了,以為貴妃要吃「飛上天」,馬上讓太監命令御膳房做出來。聽了皇帝的聖諭,廚師們面面相覷:他們從來沒說過有「飛上天」這道菜。但皇帝金口玉言,他能說出來,你就得做出來。眾御廚們開動腦筋苦思冥想。有個廚師說,老鷹飛得高,大概就是「飛上天」吧!大家一聽,趕緊做了兩只紅燒老鷹。可一嘗才發現,鷹肉是酸的!於是廚子們重新開動腦筋。在廚師中有位蘇州的名廚,叫「蘇空頭」,他想到雞的肌胛肉最鮮嫩,把它拿來做「飛上天」肯定好吃。他把自己的想法對大家一說,眾人一聽,只好如此了。他們手忙腳亂地找來幾只童子雞,斬下它們的翅膀,與香菇、淡菜、筍片、青椒一起燜燒,「飛上天」就算做成了。大家一看此菜,色鮮味香,才定下心來。

太監將「飛上天」端到貴妃面前,酒已醒的貴妃頓時眼亮起來。唐明皇也嘗了嘗,連聲贊嘆,忙問太監是什麼菜。太監趕忙說,這就是陛下剛才點的「飛上天」呀。唐明皇此時才想起酒醉時下過的聖旨,不免尷尬。這時,正津津有味地在品嘗「飛上天」的楊貴妃說:「此菜色艷、肉嫩、味香,都與我貴妃相似,乾脆就叫它『貴妃雞』吧!」唐明皇一聽,連聲稱好。

後來,蘇空頭告老還鄉,就把「貴妃雞」的燒制方法帶回蘇州,這道菜也就在蘇州地區世代流傳了。

卓文君夜奔司馬相如

漢朝的大才子司馬相如為景帝時武騎常侍,因不得志,稱病辭職,回到家鄉四川臨邛。有一次,他赴臨邛大富豪卓王孫家宴飲。卓王孫有位離婚女兒,名文後,又名文君。因久仰相如文采,遂從屏風外窺視相如,相如佯作不知,而當受邀撫琴時,便趁機彈了一曲《鳳求凰》,以傳愛慕之情,因相如亦早聞文君芳名。相如、文君傾心相戀,當夜即攜手私奔。相如一貧如洗,文君亦因卓王孫怒其敗壞門風而不分給她一文錢。兩人只好變賣所有東西後回到臨邛開了家小酒鋪。每日,文君當壚賣酒,相如打雜。後來,卓王孫心疼女兒,又為他倆的真情所感動,就送了百萬銀錢和百名僕人給他們。司馬相如有財、有名後,又受皇帝寵幸,便宿娼納妾,竟不理會卓文君。文君因作《白頭吟》以訣別。「皚如山上雪,皎如雲間月。聞君有兩意,故來相決絕。今日斗酒會,明旦溝水頭。躞蹀御溝上,溝水東西流。凄凄復凄凄,嫁娶不須啼;願得一心人,白頭不相離。竹竿何裊裊,魚尾何。男兒重意氣,何用錢刀為!」天下的負心郎皆愧之。

魯班造木鳶

魯班是敦煌人。他小時候,雙手就很靈巧,會糊各種各樣漂亮的風箏。長大後,跟父親學了一手好木匠活,修橋蓋樓,建寺造塔,非常拿手,在河西一帶很有名氣。

這一年,他成婚不久,就被涼州(今武威)的一位高僧請去修造佛塔,兩年後才完工。他人雖在涼州,但對家中父母放心不下,更想念新婚的妻子。怎樣既不誤造塔又能回家呢?他在天空飛旋的禽鳥啟發下,造出了一隻精巧的木鳶,安上機關,騎上一試,果然飛行靈便。於是,每天收工吃過晚飯,他就乘上木鳶,在機關上擊打三下,不多時便飛回敦煌家中。妻子看到他回來,自然十分高興,但怕驚動父母,他也沒有言語,第二天大清早,又乘上木鳶飛回涼州。這樣,時間不長,妻子便懷孕了。

魯班的父母早睡晚起,根本不知兒子回家之事。見兒媳有孕,還以為她行為不軌。婆婆一查問,媳婦便將丈夫乘木鳶每晚回家之事說明白,誰知,二老聽了不信,晚上要親自看個真假。

掌燈時分,魯班果然騎著木鳶回到家中。二老疑慮頓散。老父親高興地說:「兒呀,明天就別去涼州工地了,在家歇上一天,讓我騎上木鳶,去開開眼界。」第二天清早,老父親騎上木鳶,兒子把怎樣使用機關作了交待:「若飛近處,將機關木楔少擊幾下;若飛遠處,就多擊幾下。早去早回,別誤了我明日做工。」

老父親將交待記在心中,騎著木鳶上了天,心想飛到遠處玩一趟吧。就把木楔擊了十多下,只聽耳邊風響,嚇得他緊閉雙眼,抱緊木鳶任憑飛翔。等到木鳶落地,睜眼一看,一傢伙飛到了吳地(今江蘇、浙江一帶)。吳地的人見天上落下一個怪物,上騎白鬍子老頭,還以為是妖怪,圍了上去,不由分說,亂棒把老頭打死,亂刀把木鳶砍壞。

魯班在家等了好多天,不見父親返回。他怕出事,又趕做了一隻木鳶,飛到各處尋找。找到吳地以後,一打聽,才知父親已經身亡。他氣憤不過,回到肅州(今酒泉)雕了一個木頭仙人,手指東南方。木仙人神通廣大,手指吳地,大旱無雨,當年顆粒無收。」

三年以後,吳地百姓從西來的商人口中得知,久旱無雨原是魯班為父報仇使的法術。便帶著厚禮來到肅州向魯班賠罪,並講了誤殺他父親的經過。魯班知道了真情後,對自己進行報復的做法深感內疚,立即將木仙人手臂砍斷,吳地當即大降甘露,解除了旱災。

之後,魯班左思右想,認為造木鳶,使父亡;造木仙人,使天大旱,百姓苦,是幹了兩件蠢事。便將這兩樣東西扔進火里燒了。木鳶和木仙人便就此失傳了。

呂後誅殺韓信

楚漢戰爭一結束,韓信被改封為楚王。漢高祖六年(前201)十月,劉邦再次採用陳平計謀,誘捕韓信。十二月,將韓信貶為淮陰侯。韓信鬱郁不得志,稱病不參加朝廷活動。漢高祖十年(前197)九月,劉邦寵臣陳豨反叛,自立為趙王,劫掠趙、代屬地。劉邦用羽檄徵召天下兵士,並親自率兵征討陳豨。韓信一向與陳豨交情不錯,於是稱病在家,不聽從劉邦詔令,暗地裡派人去向陳豨聯絡,謀求里應外合,並准備與家臣乘夜偽稱詔令大赦諸官罪犯和奴役,發兵襲擊呂後和太子。當時韓信舍人得罪了韓信,韓信想殺掉他。舍人弟懷恨在心,向呂後告發韓信謀反情況。呂後想召韓信,又擔心他的黨羽作亂,便與丞相蕭何商討計策,將韓信抓了起來並斬殺於長樂宮鍾室,還滅其三族。韓信最初是被蕭何推薦給劉邦的,現又是蕭何將其騙入宮的,真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下面這個網站上有很多歷史小故事,您可自主選擇,希望對您有幫助。

㈣ 有哪些著名的歷史事件是假的

大家都對烽火戲諸侯的故事非常耳熟能詳,但是讓人大跌眼鏡的是,此著名歷史事件竟然是假的。

小時候初中課本上說,周王後宮有一美女叫褒姒,輕易不展笑顏,但一笑必傾國傾城,於是昏庸的周幽王為了博美人一笑,竟然想起一個昏招,在城牆上點起烽火,各諸侯一看,紛紛起兵勤王,但周幽王和褒姒在城牆上看到眾諸侯兵馬忙亂的樣子,竟然哈哈大笑。

如果不幸遇到天氣不好,大雨傾盆,如何能點燃烽火,再者遇到大霧天,信號傳遞也根本看不清,所以逢火傳遞信號本身就不可靠。各諸侯國離周王朝的都城有遠有近,速度也有快有慢,又是如何能在同時趕到牆下的呢?所以烽火戲諸侯疑點重重,得出結論,這只是後人編造的大故事而已。

㈤ 歷史上有哪些假的事情

曹操攻滅袁紹,曹丕收了袁熙的妻子甄氏。孔融給曹操寫信,提到「當年周武王滅紂後回,把妲己答賜給了周公。」(融乃與操書,稱「周武王伐紂,以妲己賜周公」)。曹操大為納悶,心說老孔讀的書夠多啊,這事情我怎麼不知道呢。於是就問孔融這典故的出處,孔融回答:「我看到當代的事情,推想古代一定也是一樣的。」(「以今度之,想當然耳」)

㈥ 關於真真假假的歷史故事有哪些

在金陵郊外,有一位老翁。他有個兒子,已和鄰村的某氏訂了婚。後來遇到了戰亂,老翁的兒子丟失了,他便游歷四方去經商。經商期間,他又收留了一個小男孩,因為這個男孩和他的兒子年齡相仿,他就把這個男孩當作自己的孩子來撫養,並且用自己兒子的名字來為他命名。到金陵收復以後,老翁仍然在外經商,而鄰村某氏則回到家中。因為女兒的年紀漸大,某氏就想讓她出嫁。他打聽到老翁經商的所在,就給老翁寫了一封信,告訴老翁准備嫁女的打算。老翁雖然兒子丟失了,很痛心,可幸好還有個養子,可以以假代真,於是便寫了一封回信,告訴某氏,他決定當年春夏之間攜子返回。到了約定的時間,老翁果然回家來了。可是故居因戰亂已不復存在,就想租房子來娶兒媳婦。兩家約好,准備擇日完婚。娶親的日子將到的時候,老翁的兒子忽然回來了,見家中房舍已毀、無處安身,便到鄰村去拜訪岳父。岳父見了大驚,親自把他送到老翁家。兒子見了父親,牽衣大哭。老翁想不相認,又確實是自己的兒子;想相認,又礙於親家翁還在這里,於是就說:「這是我兄長的兒子,不是我的兒子。由於自幼失散,他記不清了。」兒媳的父親回家後,仍感到很疑惑,便出去暗中偵察詢訪,終於了解到了事情的真相,於是讓媒人去對老翁說:「原來定親的,才是我的女婿。別人的孩子怎麼能娶我的女兒呢?」老翁聽了,很是躊躇,沒有解決的辦法。他的養子知道娶親的事進展很不順利,就在深夜別人都已安息了的時候,揣了一把刀闖入「岳父」家。「岳父」剛一出來,他便左手揪住「岳父」的衣袖,右手持刀逼著「岳父」說:「你要是不把女兒嫁給我,我就先殺了你和你女兒,再回去殺了你女婿,隨後我也自殺,四個人一起死了算了!」「岳父」見情勢危急,便敷衍著請求那位養子到了結婚日期再說。養子說:「不,不能等,就在今晚成親!」「岳父」說:「那你也得讓我進屋為女兒整治妝奩呀!你稍候一會兒怎麼樣?」「岳父」走進內室和妻子謀劃,他想找幾個健壯的僕人把那個養子綁起來送回去。妻子不同意,說:「這不是好辦法。這樣,他就會更恨我們,我們的女兒、女婿一定會死在他手裡。」「岳父」說:「那怎麼辦呢?」妻子說:「他有假兒子,我們不會弄個假女兒嗎?」於是他們暗中從後門把女兒送到她叔父家,又把一個婢女打扮好,讓她坐在舉行婚禮的屋子裡,然後把那個養子作為「女婿」招進來舉行婚禮。完成了婚禮,「岳父」對「女婿」說:「你沒有告訴家裡就在這結了婚,你父親一定很生氣。你不要馬上回去,先在這里住一個月,怎麼樣?」「女婿」聽了,高興地說:「好!」「岳父」又讓媒人去告訴老翁:「你的兒子已經和我女兒結婚了。你不還有個兄長的兒子嗎?我也有個弟弟的女兒,讓他們也結成良緣如何?」老翁聽了,也明白了他的用意,於是就讓他的兒子到女方的叔父家做了上門女婿。一個月之後,「岳父」選擇了良辰吉日,送兩個女兒、女婿同時歸家。兩對新人伉儷相得,相安無事。

㈦ 有啥我們所熟知的歷史故事其實是假的

我覺得就是古代有一種刑法,叫做蒸人,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㈧ 有什麼歷史故事很多人都知道,而事實上它是假的。

許多傳說非常美麗,比如有關楊門女將的一切,千百年來一直吸引著大家的興趣,以至於我們對這段歷史深信不疑。
但歷史也常常跟我們開玩笑,往往我們深信不疑的「事實」,其實不過是幾百年來被不斷充實的一段美麗傳說,並非真實的歷史——楊家女將的故事就是這樣一段美麗的「假歷史」。

統領歐洲盟軍戰勝法西斯德國的蒙哥馬利元帥,上世紀60年代初訪問中國。

外事活動之餘,他對中國方面安排他看的一出京劇《楊門女將》大惑不解。

通過翻譯,蒙哥馬利元帥提出質疑,認為女人當元帥不可能。

中方工作人員年輕氣盛,同時也因為他個人對楊門女將的故事深信不疑,遂回敬了一句:「怎麼不可能,你們的女王不就是三軍統帥嗎?」事後這位工作人員受到了嚴厲批評。

很顯然,除了犯有外交禮儀上的錯誤之外,這位工作人員還和成千上萬的中國人一樣,相信楊門女將於史有證,從而不知不覺地進入了一個誤區。

在人們的傳統印象中,楊家將的譜系是這樣的:

第一代,金刀令公楊繼業,繼業有8個兒子,其中第六個兒子名楊延昭,又名楊六郎,六郎生子名文廣,文廣之子名宗保,宗保生子名懷玉。這些印象都可靠嗎?

我們的看法是:

一、楊繼業歷史上真有其人,但民間盛傳的他與潘仁美之間的恩恩怨怨卻大多是假的。

楊業與潘美(小說家筆下作「潘仁美」)並非有仇。陳家谷口逼楊業進軍,後又將接應部隊撤走的人是王而非潘美。按《宋史?王傳》,王字秘權,開封浚儀人,其父王朴,曾任後周樞密使,因上籌邊之策而名噪一時。王雖系名門之後,本人也有戰功,但其為人「性剛愎」,「以語激楊業,業因力戰,陷於陣,坐除名,配隸金州」。

那位在小說家筆下壞透了頂的潘仁美(潘美)並沒有那麼壞,至少,他在陳家谷口並沒有算計楊業,更沒有像通俗小說或電視劇里所描寫的那樣,按兵不動,射殺楊七郎。倘若說他在這次戰役中有什麼過失的話,那也僅是因為他誤信了王之言而已。

惟其如此,所以,宋太宗趙光義在事後處理參戰人員時,僅把潘美降三級使用,而對負有主要責任的監軍王則「除名,隸金州」,劉文裕「除名,隸登州」。

二、楊業共有7個兒子,而不是8個。

小說《楊家將》和電視劇《楊家將》中,楊業共有8個兒子,這也不完全對。

據《宋史》記載,楊業共有7個兒子,他們是:楊延朗、楊延浦、楊延訓、楊延環、楊延貴、楊延彬、楊延玉。

其中楊延玉隨乃父征戰,於陳家谷口一戰殉國,其餘6子,延朗為崇儀副使,延浦、延訓並為供奉官,延環、延貴、延彬並為殿直(官名)。這7個兒子除楊延玉戰死外,余皆善終。並無流落番邦、身死奸臣之手一說。

三、楊六郎應為楊大郎,楊宗保應為楊文廣。

在「楊家將」的傳記中,楊府男性主角,除了老令公楊繼業以外,最有名的就是楊六郎和楊宗保這父子二人了。這兩個人物也非歷史之本貌。

楊六郎者,楊大郎之謂也。他是楊業的兒子楊延朗(後改名為楊延昭),這沒錯,但他卻並非楊業的第六個兒子,而是長子。

他卒於北宋真宗大中祥符七年(公元1014年),《宋史》上說他:「智勇善戰。所得賞賜悉犒軍,未嘗問家事。出入騎從如小校。號令嚴明,與士卒同甘苦。遇敵必身先行陣。克捷推功於下,故人樂為用。在邊防二十餘年,契丹憚之。」

楊宗保,應為楊文廣。

《宋史》記載,文廣系楊延昭之子。他字仲容,「以班行討賊張海有功,授殿直」,北宋赫赫有名的范仲淹宣撫陝西時「與語奇之」,曾把他收為部下,後又隨狄青南征,最後官至定州路副都總管,遷步軍都虞侯。

「楊家將」既然半真半假,撲朔迷離,那麼「楊門女將」呢?

十分遺憾的是,在小說和電視劇里轟轟烈烈的「楊門女將」,正史中卻一點影子都沒有。

《宋史?楊業傳》中只收錄楊業及其子延昭等7人,和其孫文廣一人,並無一字提及女眷。倘若楊門女將確曾有過的話,那麼,專收「義婦節婦」之事跡的《烈女傳》也會記載。

但我們仔細地查找了《宋史?烈女傳》,該傳共收近40名「奇女子」,她們沒有一個人出自楊門。

「楊門女將」純屬子虛烏有這一事實告訴我們,千萬莫把文學當成歷史。

小編點評:人的幻想總比歷史浪漫,但歷史的不夠浪漫使它突破了所有的浪漫。

本文選自《歷史開卷有疑》

㈨ 你見過哪些著名的歷史典故其實是假的

歷史是人記載下來的,而且經過幾千年才流傳下來,在歷史的洪流中,早已經有一些真實故事已經變質,而我知道的就有兩個歷史典故其實是假的。

而我們所熟知的烽火戲諸侯這個典故其實也是經不起推敲的。典故中,周幽王為了哄自己的愛妃褒姒開心而點燃了烽火台,讓諸侯都以為周幽王出了大事,紛紛趕去救駕,後來才知道被戲弄。後來等周幽王真的出事點了烽火台讓人救駕時,眾諸侯已經不再相信他了,於是周朝滅亡。

其實褒姒這個人物是不是真的存在就有很大爭議,就算周幽王真的點了烽火台,眾諸侯也不可能這么快就趕過來,所以這個烽火戲諸侯的典故其實也是假的吧。

閱讀全文

與歷史假故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