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名人故事 > 歷史人物仁

歷史人物仁

發布時間:2021-02-09 10:21:31

㈠ 著名歷史人物簡介

1、黃帝(公元前2717年-公元前2599年):古華夏部落聯盟首領,中國遠古時代華夏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 。

被尊為中華「人文初祖」。據說他是少典與附寶之子,本姓公孫,後改姬姓,故稱姬軒轅。居軒轅之丘,號軒轅氏,建都於有熊 ,亦稱有熊氏。也有人稱之為「帝鴻氏」。

2、秦始皇(前259年—前210年),嬴姓,趙氏,名政,又名趙正(政)、秦政,或稱祖龍,秦莊襄王之子。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戰略家、改革家,完成華夏大一統的鐵腕政治人物,也是中國第一個稱皇帝的君主。

秦始皇是出生於趙國都城邯鄲(今邯鄲),並在此度過了少年時期。前247年,13歲時即王位。前238年,22歲時,在故都雍城舉行了國君成人加冕儀式,開始「親理朝政」,除掉呂不韋、嫪毐等人,重用李斯、尉繚,自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後滅韓、趙、魏、楚、燕、齊六國。

39歲時完成了統一中國大業,建立起一個以漢族為主體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強大國家——秦朝,並奠定中國本土的疆域。

3、王莽(前45年12月12日—23年10月6日),字巨君,魏郡元城(今河北邯鄲大名縣)人,西漢權臣,新顯王王曼長子、西漢孝元皇後王政君侄,篡奪皇位。新朝開國皇帝,公元8年至23年在位。

王莽為西漢外戚王氏家族的重要成員,古代史學家以「正統」的觀念,認為其人雖然謙恭儉讓,禮賢下士,實際上卻是沽名釣譽之輩。在朝野素有威名。

西漢末年,在漢哀帝早亡、皇權旁落的情況下,王莽乘機竊取大權。公元8年12月,王莽代漢建新,建元「始建國」,宣布推行新政,史稱「王莽改制」。

4、武則天(624年-705年12月16日 ),自名武曌,並州文水(今山西文水)人。中國歷史上唯一的正統女皇帝(690年-705年在位),也是即位年齡最大(67歲)、壽命最長的皇帝之一(82歲),與漢朝的呂後並稱為「呂武」。

武則天為荊州都督武士彟次女。十四歲時,進入後宮,為唐太宗才人,獲賜號「武媚」。唐高宗時封昭儀,後為皇後,尊號「天後」,與高宗並稱「二聖」。高宗駕崩後,作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後臨朝稱制。

5、王羲之(303—361,一說321—379),字逸少,東晉時期書法家,有「書聖」之稱。琅琊臨沂(今山東臨沂)人,後遷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晚年隱居剡縣金庭。

歷任秘書郞、寧遠將軍、江州刺史,後為會稽內史,領右將軍。其書法兼善隸、草、楷、行各體,精研體勢,心摹手追,廣采眾長,備精諸體,冶於一爐,擺脫了漢魏筆風,自成一家,影響深遠。

㈡ 《論語》中有哪些歷史人物被孔子成為仁

司馬牛、孟武伯、樊遲、子貢、顏淵等都曾向孔子請教過關於「仁」的內涵是什麼的問題,孔子的回答,說法不一,內涵也不一樣.一部《論語》,孔子對「仁」的解釋多種多樣.他對顏淵說,「克己復禮為仁」;對司馬牛說,「仁者先難而後獲」;對子張卻說:「能行五者(恭、寬、信、敏、惠)於天下為仁」;對樊遲則說,「愛人」就是「仁」.除此之外,《論語》中還有許多歧異的說法,究竟應該怎樣來理解孔子不同的說法,我們從孔子對曾參談的一段話可大致推知「仁」的真實含義.孔子對曾參說:「吾道一以貫之.」曾參告訴其他同學「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吾道」就是孔子自己的整個思想體系,而貫穿這個思想體系的必然是它的核心.分別講是「忠恕」,概括講是「仁」.用現代的話說,對於不管幹什麼事(當然是益於社會的好事)都要盡心竭力,忠心懇懇;對人要寬以待人,仁慈愛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己欲立立人,己欲達達人.孔子從不輕許以「仁」,他在答復許多學生「不知其仁」的講話裡面,只說道:「回也其心三月不違仁」,這也未必說顏淵就是仁人.對於令尹子文和陳文子,只說他們是「忠」或「清」,卻不同意他們是「仁」,「仁」的標准何其高也.孔子沒有認為哪個學生具備了「仁人」的標准.「仁」並不是孔子學說中最高的境界,最高的境界是「聖」,「博施於民而能濟眾」(《雍也》),「修己以安百姓」(《憲問》),因此,依孔子的意見,誰能夠使天下安定,保護大多數人的生命,就可以許他為仁.所以,孔子說管仲不儉,不知禮,卻說「桓公九合諸侯,不以兵車.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這不是放大了的對「仁」更深刻的解釋.實際上孔子對「仁」的解答是根據不同對象的情況,各人不同的內在修養和外部表現、人品、秉性等,而取不同的含義.

㈢ 仁重而道遠舉例歷史人物

1,王羲之與"墨池"
王羲之是東晉有名的書法家.他每天堅持練字,練完後就在家邊的一口池塘里洗筆.這樣日復一日,竟將整口池塘的水染成了黑色,像墨一般.於是人們把這口池塘叫作"墨池",也叫"洗硯池","洗筆池".
事例
2,達·芬奇畫蛋 (具體事件略)……從此,達·芬奇用心學習素描,經過長期勤奮艱苦的藝術實踐,終於創作出許多不朽的名畫.
3,司馬遷從42歲時開始寫《史記》,到60歲完成,歷時18年.如果把他20歲後後收集史料,實地采訪等工作加在一起,這部《史記》花費了他整整40年時間.
4,天才來自於勤奮.愛迪生一生有一千多項發明.他為了發明電燈,閱讀了大量資料,光筆記就有四萬多頁.他試驗過幾千種物質,做了幾萬次實驗,才發明電燈.

成就與汗水
①晉代著名書法家王獻之寫字,用盡18缸水,終於成為一代書法大師.
②李時珍花了31年功夫,讀了800多種書籍,寫了上千萬字筆記,游歷了7個省,收集了成千上萬個單方,為了了解一些草葯的解毒效果,吞服了一些劇烈的毒葯,最後寫成了中國醫葯學的輝煌巨著——《本草綱目》.
③馬克思寫《資本論》,嘔心瀝血,花了40年時間.
④英國生物學家達爾文研究進化論,花了22年時間,寫出了《物種起源》一書.
⑤法國著名物理學家居里夫人,歷經12年的實驗,不怕挫折失敗,從幾十噸的礦物中提取了幾克鐳.

㈣ 泉州歷史人物 陳啟仁

這個名字不錯。

網上答案抄很多,

基本上來自某公司的「全國公民身份信息系統庫」網站

你可在網路搜索「全國公民身份信息系統庫」,

輸入這個名字,

1秒鍾就會有結果。

==================================
如想找准確的答案,

可直接詢問:

全國公民身份證號碼查詢服務中心

隸屬於公安部.

可查以下內容:

某姓氏分民族、性別人口數

全國(某地區)姓氏(名字、姓名)排名人口數

全國(某地區)某姓氏(名字、姓名)分性別人口數
========================
祝你好運。

㈤ 歷史人物中誰最有仁道

當然是孔子了啊,他的儒家學說宣揚的就是仁的思想,而他作為儒家思想的創始人肯定是最仁道的了,那是毋庸置疑的

㈥ 歷史中的愛國將領、仁人志士、民族英雄都有誰

歷史中的愛國將領、仁人志士、民族英雄有:

1、袁崇煥

明思宗朱由檢即位後袁崇煥得以重新啟用,於崇禎二年擊退皇太極,解京師之圍後,魏忠賢余黨以擅殺島帥、與清廷議和、市米資敵等罪名彈劾袁崇煥,皇太極又趁機實施反間計。

崇禎三年八月,袁崇煥被朱由檢認為與後金有密約而遭凌遲處死,家人被流徙三千里,並抄沒家產,實則家無余財。

2、岳飛

紹興六年,率師北伐,順利攻取商州、虢州等地。紹興十年,完顏宗弼毀盟攻宋,岳飛揮師北伐,兩河人民奔走相告,各地義軍紛紛響應,夾擊金軍。

岳家軍先後收復鄭州、洛陽等地,在郾城、潁昌大敗金軍,進軍朱仙鎮。宋高宗趙構和宰相秦檜卻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催令班師。

在宋金議和過程中,岳飛遭受秦檜、張俊等人誣陷入獄。1142年1月,以莫須有的罪名,與長子岳雲、部將張憲一同遇害。

3、文天祥

景炎二年五月,再攻江西,終因勢孤力單,敗退廣東。祥興元年十二月,在五坡嶺被俘。次年,元朝蒙、漢軍都元帥張弘范將其押赴厓山,令招降張世傑。文天祥拒之,書《過零丁洋》詩以明志。

後被解至元大都,元世祖忽必烈親自勸降,許以中書宰相之職。文天祥大義凜然,寧死不屈。元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九,於大都就義。終年47歲。

4、楊靖宇

1932年,楊靖宇受命黨中央委託到東北組織抗日聯軍,歷任抗日聯軍總指揮政委等職。率領東北軍民與日寇血戰於白山黑水之間。

他在冰天雪地,彈盡糧絕的緊急情況下,最後孤身一人與大量日寇周旋戰斗幾晝夜後壯烈犧牲。楊靖宇將軍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之一。

5、董存瑞

董存瑞出身於貧苦農民家庭,當過兒童團長,1945年8月參加八路軍,1947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48年初春擔任中國人民解放軍東北野戰軍第11縱隊32師96團2營6連2排6班班長。

先後榮立大功三次、小功四次,榮獲勇敢獎章三枚、毛主席獎章一枚。1948年5月25日,在解放隆化縣的戰斗中英勇犧牲,當時未滿19歲。

㈦ 歷史上有沒有名字中有個仁字的名人

人因名字好的機機會是1%,名字因人而好的機會是99%,
張國榮,周潤發,就是如此,
叫什麼名字是爸媽對兒女的愛

㈧ 《論語》中有哪些歷史人物被孔子成為仁

孔子沒有認為哪個學生具備了「仁人」的標准
司馬牛、孟武伯、樊遲、子貢、顏淵等都曾向孔子請教過關於「仁」的內涵是什麼的問題,孔子的回答,說法不一,內涵也不一樣。一部《論語》,孔子對「仁」的解釋多種多樣。他對顏淵說,「克己復禮為仁」;對司馬牛說,「仁者先難而後獲」;對子張卻說:「能行五者(恭、寬、信、敏、惠)於天下為仁」;對樊遲則說,「愛人」就是「仁」。除此之外,《論語》中還有許多歧異的說法,究竟應該怎樣來理解孔子不同的說法,我們從孔子對曾參談的一段話可大致推知「仁」的真實含義。孔子對曾參說:「吾道一以貫之。」曾參告訴其他同學「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吾道」就是孔子自己的整個思想體系,而貫穿這個思想體系的必然是它的核心。分別講是「忠恕」,概括講是「仁」。用現代的話說,對於不管幹什麼事(當然是益於社會的好事)都要盡心竭力,忠心懇懇;對人要寬以待人,仁慈愛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己欲立立人,己欲達達人。孔子從不輕許以「仁」,他在答復許多學生「不知其仁」的講話裡面,只說道:「回也其心三月不違仁」,這也未必說顏淵就是仁人。對於令尹子文和陳文子,只說他們是「忠」或「清」,卻不同意他們是「仁」,「仁」的標准何其高也。孔子沒有認為哪個學生具備了「仁人」的標准。「仁」並不是孔子學說中最高的境界,最高的境界是「聖」,「博施於民而能濟眾」(《雍也》),「修己以安百姓」(《憲問》),因此,依孔子的意見,誰能夠使天下安定,保護大多數人的生命,就可以許他為仁。所以,孔子說管仲不儉,不知禮,卻說「桓公九合諸侯,不以兵車。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這不是放大了的對「仁」更深刻的解釋。實際上孔子對「仁」的解答是根據不同對象的情況,各人不同的內在修養和外部表現、人品、秉性等,而取不同的含義。

㈨ 符合"仁,禮,義"的歷史人物及其故事(不超過20字)

人待我以國士,我以國士報之

《戰國策·趙策》:「晉陽之孫豫讓事知伯專,知伯寵之,及趙襄屬子殺知伯,豫讓逃山中,曰:『嗟呼!士為知己者用,女為悅己者容,吾其報智氏矣。』」後來,他變易姓名,漆身吞炭,使人認為不出自己,但幾次刺趙襄子,都被趙襄子發現了,趙襄子因為他是義士而沒有殺他。最後一次刺殺趙襄子,趙襄子說:「子不嘗事范、中行氏乎?智伯盡滅之,而子不為報仇,而反委質臣於智伯。智伯亦已死矣,而子獨何以為之報仇之深也?」豫讓說:「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眾人遇我,我故眾人報之。至於智伯,國士遇我,我故國士報之。」

㈩ 中國歷史上的忠孝仁義代表人物

縱觀古今抄中外,走遍神州大地,廟襲宇文化無處不有。廟宇中供奉的人,頌揚的事無不包含著美的傳承,與我國古代道德規范推崇「仁、義、禮、愛、忠、孝、誠」是相一致的。從神話中的如來佛祖、觀音菩薩到傳說中的女媧馬祖,從歷史名人孔子、司馬遷到民族英雄岳飛,那一位不是普救眾生,功澤千秋,德操仁義,忠孝誠信的代表人物,人們供奉的目的就是為了讓他們的豐功偉績,德操情尚流芳百世,光照千秋,這是廟宇文化起源的根本精神,其精神實質與我們以德治國的方略是一種承傳和被承傳的關系。只是在發展的過程中廟宇文化派生出了封建迷信的色彩。所以在發展旅遊產業中對廟宇文化應採取不提倡,也不限制的策略。

閱讀全文

與歷史人物仁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