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名人故事 >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歷史人物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歷史人物

發布時間:2021-02-09 09:36:59

❶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歷史人物

1.《論語·顏淵篇》 仲弓問仁。子曰:「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在邦無怨,在家無怨。」仲弓曰:「雍雖不敏,請事斯語矣!」 2.《論語·衛靈公》 「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生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孔子經典妙句之一,亦是儒家文化精華之處。中國的《論語》就如同西方的《聖經》一般,是對一個民族或一個區域文化的概括和統領。《論語》分二十篇,其中的《顏淵篇》主要講述了孔子對「仁」和「恕」的解釋。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指:自己不想要的東西,切勿強加給別人。孔子所強調的是,人應該寬恕待人,應提倡「恕」道,唯有如此才是仁的表現。「恕」道是「仁」的消極表現,而其積極表現便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孔子所闡釋的仁以「愛人」為中心,而愛人這種行為當然就包括著寬恕待人這一方面。《論語》中提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這句話所揭曉的是處理人際關系的重要原則。孔子所言是指人應當以對待自身的行為為參照物來對待他人。人應該有寬廣的胸懷,待人處事之時切勿心胸狹窄,而應寬宏大量,寬恕待人。倘若自己所討厭的事物,硬推給他人,不僅會破壞與他人的關系,也會將事情弄得僵持而不可收拾。人與人之間的交往確實應該堅持這種原則,這是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體現。人生在世除了關注自身的存在以外,還得關注他人的存在,人與人之間是平等的,切勿將己所不欲施於人。

❷ 誰知道關於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中國歷史的事例

「子產治鄭、民不能欺;西門豹治鄴、民不敢欺;子賤治單父、民不忍欺。」
其中 子賤治單父、民不忍欺 的 子賤 就是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的 典範

❸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哪個歷史人物

孔子

出 處:
1.《論語·顏淵篇》
仲弓問仁。子曰:「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專欲,屬勿施於人。在邦無怨,在家無怨。」仲弓曰:「雍雖不敏,請事斯語矣!」
2.《論語·衛靈公》
「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生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故和孔子有關。

❹ 有關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歷史事例

有一天,有個長發的洋妞在沙灘上日光浴,由於過度疲勞,她睡著了。當她醒來時,太陽已經下山了。
此時,她覺得肚子餓,便走進沙灘附近的一家餐館。
她推門而入,選了張靠窗的椅子坐下。她坐了約15分鍾。沒有侍者前來招待她。她看著那些招待員都忙著侍候比她來的還遲的顧客,對她則不屑一顧,她頓時怒氣滿腔,想走向前去責問那些招待員。
當她站起身來,正想向前時,眼前有一面大鏡子。她看著鏡中的自己,眼淚不由奪眶而出。
原來,她已被太陽曬黑了。
此時,她才真正體會到黑人被白人歧視的滋味!

戰國時候,有個叫白圭的人,跟孟子談起這件事,他誇口說:「如果讓我來治水,一定能比禹做得更好。只要我把河道疏通,讓洪水流到鄰近的國家去就行了,那不是省事得多嗎?」孟子很不客氣地對他說:「你錯了!你把鄰國作為聚水的地方,結果將使洪水倒流回來,造成更大的災害。有仁德的人,是不會這樣做的。」這就是成語「以鄰為壑」的由來。

楚漢爭霸之時,劉邦和項羽進行了非常激烈的爭戰。在兵力上,劉邦的軍隊遠遠少於項羽的軍隊。按理來說,項羽完全可以打敗劉邦。但事實上,劉邦卻取得了最後的勝利。為什麼呢?在項羽攻入咸陽時,他殺人放火,燒殺搶掠,讓無辜的老百姓遭到沉重的災難,從而他失去了民心。而劉邦卻體恤民情,與百姓約法三章,深得民心。從而劉邦取得了戰爭的勝利。如果項羽能站在當時的老百姓的角度,捨身處地的想一想,若自己的家園被破壞了,自己的親人被殺害了,自己又是什麼滋味?那麼項羽也許會和劉邦一樣,仁愛待人,取信於民,民心團結,那天下姓劉還是姓項還不一定呢?而項羽卻相反,他不為他人著想,把自己不喜歡的東西強加在別人身上,那麼他必敗無疑!
不僅在戰場上,就是在學校生活中也經常會有類似的事情發生。
名言
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
――孟子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後漢書
滿招損,謙受益。
――尚書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清.顧炎武
人之為善,百善而不足。
――宋.楊萬里
己所不欲,勿施與人。
――《論語》
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時。
――元.關漢卿
青春須早為,豈能長少年。
――唐.孟郊
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
――唐.杜秋娘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
言必信,行必果。
――《論語》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唐.張九齡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唐.杜甫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宋.蘇軾
三人行,必有我師。
――《論語》
天涯何處無芳草。
――宋.蘇軾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晉.傅玄

❺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相關歷史人物

1.《論語·顏淵篇》 仲弓問仁。子曰:「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回勿施於人。在邦無怨,在家無答怨。」仲弓曰:「雍雖不敏,請事斯語矣!」
譯文:仲弓問孔子如何處世才能合乎仁道?孔子回答道:「出門與同仁行禮如見貴客一般,對民如大祭一樣凝重,自己不喜歡的事不要強加給別人。如此在朝上就不會招誰怨,在家中私下的交往也不招誰恨」仲弓感謝道:「我雖遲鈍,但一定要牢記先生的話。」
2.《論語·衛靈公》 「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生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譯文:「子貢問孔子:『有一句可以終身奉行的話嗎?』孔子說:『那應該是恕吧。自己不想做的事,切勿強加給別人。』」

❻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名人事例

春秋晉國有一名叫李離的獄官,他在審理一件案子時,由於聽從了下屬的一面之辭,致使一個人冤死。真相大白後,李離准備以死贖罪,晉文公說:官有貴賤,罰有輕重,況且這件案子主要錯在下面的辦事人員,又不是你的罪過。

李離說:「我平常沒有跟下面的人說我們一起來當這個官,拿的俸祿也沒有與下面的人一起分享。現在犯了錯誤,如果將責任推到下面的辦事人員身上,我又怎麼做得出來」。他拒絕聽從晉文公的勸說,伏劍而死。

(6)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歷史人物擴展閱讀

引申

自己不願承受的事也不要強加在別人身上。「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最早由儒家始祖孔子的一種准則。也就是,你要求別人做什麼時,首先自己本身也願意這樣做,或你本身也做到如別人這樣了,那麼你的要求才會心安理得;通俗理解就是,自己做不到,便不能要求別人去做到。

這句話所揭曉的是處理人際關系的重要原則。孔子所言是指人應當以對待自身的行為為參照物來對待他人。人應該有寬廣的胸懷,待人處事之時切勿心胸狹窄,而應寬宏大量,寬恕待人。

倘若自己所不欲的,硬推給他人,不僅會破壞與他人的關系,也會將事情弄得僵持而不可收拾。人與人之間的交往確實應該堅持這種原則,這是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體現。人生在世除了關注自身的存在以外,還得關注他人的存在,人與人之間是平等的,切勿將己所不欲施於人。

❼ 己所不欲 勿施於人 的名人故事

故事:

春秋晉國有一名叫李離的獄官,他在審理一件案子時,由於聽從了下屬的一面之辭,致使一個人冤死。真相大白後,李離准備以死贖罪,晉文公說:官有貴賤,罰有輕重,況且這件案子主要錯在下面的辦事人員,又不是你的罪過。

李離說:「我平常沒有跟下面的人說我們一起來當這個官,拿的俸祿也沒有與下面的人一起分享。現在犯了錯誤,如果將責任推到下面的辦事人員身上,我又怎麼做得出來」。他拒絕聽從晉文公的勸說,伏劍而死。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出自《論語-衛靈公篇第二十四章》。意思為自己不喜歡,也不要給對方增添煩惱。

(7)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歷史人物擴展閱讀: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哲學思想:

對於一個命題,我們要做全面的分析而不是僅僅從片面出發得出偏見。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並不能邏輯的地推出「己所欲,施於人。」從邏輯學可以看出,原命題成立,這個命題的逆否命題同時成立,但是「己所欲,施於人」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個命題的否命題,否命題並不必然成立。己所不欲,只是不能強加給別人,但是如果對方願意,則不屬於「施」的范圍。

己所欲,別人未必所欲,所以也不能強加給別人。總的說來,無論是否「己所欲」,都不能「施」即強加給別人,給別人的東西,只有一個標准,即以別人意願為標准。要看別人自己是否願意,而不能依據我們的標准來強加給別人。

❽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和那個歷史人物相關啊

出 處:
1.《論語·顏淵篇》
仲弓問仁。子曰:「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於專人。在邦屬無怨,在家無怨。」仲弓曰:「雍雖不敏,請事斯語矣!」
2.《論語·衛靈公》
「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生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故和孔子有關。

❾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哪個歷史人物

孔子,孔仲尼,「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出自《論語十則》。

❿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講述的歷史人物是誰

孔子的名言。

閱讀全文

與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歷史人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