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名人故事 > 歷史上唇亡齒寒的故事

歷史上唇亡齒寒的故事

發布時間:2021-03-15 08:21:49

㈠ 唇亡齒寒是歷史故事嗎發生在什麼地方

是的。出自《左傳》。大概就是春秋時期,晉獻公向虞國借路攻打虢國。宮之奇就勸阻虞公說:"虢國是虞國的屏障,虢國滅亡,虞國一定跟著亡國。對晉國不可啟發它的野心,對入侵之敵不可漫不經心。一次借路已經是過分,豈能有第二次呢?俗話所說的'面頰和牙床骨是相互依存,嘴唇丟了牙齒就受涼'【唇亡齒寒】,那就是說的虞、虢兩國的關系。" 虞公不聽,答應了晉國使者。宮之奇帶領他的家族出走,說:"虞國過不了年終大祭了,就在這一次假道之行,晉國不用再出兵了。" 這年冬天,晉國滅掉了虢國。軍隊回來,住在虞國的館舍,就乘其不備進攻虞國,滅掉了它,捉住了虞公。

㈡ 分類唇亡齒寒 刻舟求劍歷史故事: 寓言故事:

刻舟求劍戰國時,楚國有個人坐船渡江。船到江心,他一不小心,把隨身攜帶的一把寶劍掉落江中。他趕緊去抓,已經來不及了。 船上的人對此感到非常惋惜,但那楚人似乎胸有成竹,馬上掏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上一個記號,並向大家說:「這是我寶劍落水的地方,所以我要刻上一個記號。」 大家都不理解他為什麼這樣做,也不再去問他。 船靠岸後那楚人立即在船上刻記號的地方下水,去撈取掉落的寶劍。撈了半天,不見寶劍的影子。他覺得很奇怪,自言自語說:「我的寶劍不就是在這里掉下去嗎?我還在這里刻了記號呢,怎麼會找不到的呢?」 至此,船上的人紛紛大笑起來,說:「船一直在行進,而你的寶劍卻沉入了水底不動,你怎麼找得到你的劍呢?」 其實,劍掉落在江中後,船繼續行駛,而寶劍卻不會再移動。像他這樣去找劍,真是太愚蠢可笑了。 唇亡齒寒:春秋時候,晉獻公想要擴充自己的實力和地盤,就找借口說鄰近的虢(guó)國經常侵犯晉國的邊境,要派兵滅了虢國。可是在晉國和虢國之間隔著一個虞國,討伐虢國必須經過虞地。「怎樣才能順利通過虞國呢?」晉獻公問手下的大臣。大夫荀息說:「虞國國君是個目光短淺、貪圖小利的人,只要我們送他價值連城的美玉和寶馬,他不會不答應借道的。」晉獻公一聽有點捨不得,荀息看出了晉獻公的心思,就說:「虞虢兩國是唇齒相依的近鄰,虢國滅了,虞國也不能獨存,您的美玉寶馬不過是暫時存放在虞公那裡罷了。」晉獻公採納了荀息的計策。 虞國國君見到這兩份珍貴的禮物,頓時心花怒放,聽到荀息說要借道虞國之事時,當時就滿口答應下來。虞國大夫宮之奇聽說後,趕快阻止道:「不行,不行,虞國和虢國是唇齒相依的近鄰,我們兩個小國相互依存,有事可以自彼幫助,萬一虢國滅了,我們虞國也就難保了。俗話說:『唇亡齒寒』,沒有嘴唇,牙齒也保不住啊!借道給晉國萬萬使不得。」虞公說:「人家晉國是大國,現在特意送來美玉寶馬和咱們交朋友,難道咱們借條道路讓他們走走都不行嗎?」宮之奇連聲嘆氣,知道虞國離滅亡的日子不遠了,於是就帶著一家老小離開了虞國。 果然,晉國軍隊借道虞國,消滅了虢國,隨後又把親自迎接晉軍的虞公抓住,滅了虞國。

㈢ 唇亡齒寒出自哪個典故

唇亡齒寒出自《左傳·僖公五年》中晉獻公向虞國借路伐虢,虞國大夫宮之奇勸虞君說,虞虢兩國像嘴唇和牙齒之間的關系,唇亡則齒寒,但虞君未聽勸告最終也為晉所滅。唇亡齒寒的故事是晉獻公又向虞國借路攻打虢國。宮之奇勸阻虞公說:"虢國是虞國的屏障,虢國滅亡,虞國一定跟著亡國。對晉國不可啟發它的野心,對入侵之敵不可漫不經心。一次借路已經是過分,豈能有第二次呢?俗話所說的'面頰和牙床骨是相互依存,嘴唇丟了牙齒就受涼',那就是說的虞、虢兩國的關系。"

虞公不聽,答應了晉國使者。宮之奇帶領他的家族出走,說:"虞國過不了年終大祭了,就在這一次假道之行,晉國不用再出兵了。"這年冬天,晉國滅掉了虢國。軍隊回來,住在虞國的館舍,就乘其不備進攻虞國,滅掉了它,捉住了虞公。

(3)歷史上唇亡齒寒的故事擴展閱讀:

唇亡齒寒相同意思的成語有唇齒相依,唇齒相依出自晉·陳壽《三國志·魏書·鮑勛傳》:「王師屢征而未有所克者,蓋以吳蜀唇齒相依,憑阻山水,有難拔之勢故也。」翻譯過來是三國時期,魏文帝想攻打吳國,御史中丞鮑勛面諫魏文帝說「王師屢征而未有所克者,蓋以吳蜀唇齒相依,憑阻山水,有難拔之勢故也。」文帝不但不考慮有益的意見,反而十分憤怒地貶他為治書執法官。

㈣ 唇亡齒寒故事概括

唇亡齒寒,漢語成語。
拼音:chún wáng chǐ hán,
釋義:唇沒有了,牙齒就寒冷。比喻雙方息息相關,榮辱與共。
【出自】:春秋時流行的一句諺語。見於《左傳》、《墨子》、《韓非子》等著作中,
【典故】:《左傳·僖公五年》中晉獻公向虞國借路伐虢,虞國大夫宮之奇勸虞君說,虞虢兩國像嘴唇和牙齒之間的關系,唇亡則齒寒,但虞君未聽勸告最終也為晉所滅。
【成語大意】
諺所謂「輔車相依,唇亡齒寒。」。輔,頰骨也;車牙床也;頰骨在外,牙床在內,不可一日離也,故曰相依。唇,口緣也;齒,當唇之牙也;唇在外,齒在內,唇亡則齒自寒。(《宮之奇諫假道》)
【成語故事】
春秋時候,晉獻公想消滅虢(guo,在陝西寶雞)國。可是在晉國和虢國之間隔著一個虞國,討伐虢國必須經過虞國。大夫荀息建議,把獻公的美玉和寶馬,送給虞國國君,請求借道。晉獻公接受了。
虞君見禮物,很高興,答應借道。大夫宮之奇阻止說:「不行啊!虞國和虢國就象牙齒和嘴唇的關系,沒有了嘴唇,牙齒就會感到寒冷(唇亡齒寒)。我們兩個小國相互依存,有事可以彼此幫助,萬一虢國被消滅了,我們虞國也就難保了。借道給晉國萬萬使不得。」虞君不聽。
果然,晉國軍隊借道虞國,消滅了虢國。回來時順便又消滅了虞國。
「唇亡齒寒」比喻雙方關系密切,相互依存。

㈤ 唇亡齒寒的歷史故事160字

晉獻公向虞國借路去攻打虢國,宮之奇進諫說:「虢國是虞國的屏障。虢國滅亡了,虞國必定會跟著被滅掉。晉國的野心不可助長,對外敵不可忽視。俗話說,『面頰和牙床骨是相互依存的,失去了嘴唇牙齒就會受凍。』這話說的正是虞國和虢國的關系啊。」虞公沒有聽從宮之奇的勸告,答應了晉國使者借路的要求。後來,晉國滅掉了虢國.晉軍返回途中在虞國駐扎,趁機襲擊了虞國,把它滅掉了。

㈥ 中國近代史中唇亡齒寒的實例

在朝鮮,清政府的勢力被逼退後,日本進占。然後甲午戰爭的戰火燒到了中國本土。後來,清政府被迫簽訂《馬關條約》屈辱求和。

㈦ 概括唇亡齒寒的故事

嘴唇沒了,牙感到冷。
故事出自《呂氏春秋·權勛》虞公敵友不分,不聽勸告,貪圖小利,同意借路,幫助晉國滅掉了虢國,結果自身也遭到了同樣的命運。

㈧ 林漢達中國歷史故事集 唇亡齒寒概括

晉獻公又復向虞國借路攻打虢國。宮制之奇勸阻虞公說:「虢國是虞國的屏障,虢國滅亡,虞國一定跟著亡國。對晉國不可啟發它的野心,對入侵之敵不可漫不經心。一次借路已經是過分,豈能有第二次呢?

俗話所說的『面頰和牙床骨是相互依存,嘴唇丟了牙齒就受涼』,那就是說的虞、虢兩國的關系。」虞公不聽,答應了晉國使者。宮之奇帶領他的家族出走,說:「虞國過不了年終大祭了,就在這一次假道之行,晉國不用再出兵了。」

這年冬天,晉國滅掉了虢國。軍隊回來,住在虞國的館舍,就乘其不備進攻虞國,滅掉了它,捉住了虞公。

(8)歷史上唇亡齒寒的故事擴展閱讀:

唇亡齒寒:

漢語成語。拼音:chún wáng chǐ hán

釋義:唇沒有了,牙齒就寒冷。比喻雙方息息相關,榮辱與共。

用法:緊縮式;作謂語、定語;形容國家、人際之間的關系。

正音亡:讀作「wáng」。

辨形:齒:不能寫作「尺」。

辨析:「唇齒相依」和「唇亡齒寒」都比喻關系密切,相互依存。但「唇齒相依」強調相互依存;「唇亡齒寒」強調利害與共;一方遭難,另一方也難免。同時「唇齒相依」除了指國與國、個人與個人之間的關系,還能指其他事物之間的關系。

「唇亡齒寒」中的「唇」指虢國;「齒」指虞國。

閱讀全文

與歷史上唇亡齒寒的故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