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名人故事 > 關於楚州歷史名人姓鄭

關於楚州歷史名人姓鄭

發布時間:2021-03-15 06:49:22

『壹』 有哪些歷史人物是姓鄭的

鄭 旦:春秋晚期著名的巾幗人物,在吳越兩國長年戰爭時期,隻身入吳作內應,助越國順利滅吳,立下汗馬功勞。
鄭 國:戰國末期韓國人,我國古代偉大的水利專家。曾助秦國修成著名的水利工程鄭國渠,使秦沃野千里,國力更加強盛。
鄭 吉:會稽(今浙江省紹興)人,曾率兵抗擊匈奴入侵,為漢始設西域都護之始。
鄭 興、鄭眾:河南省,開封人,系父子。興為東漢時期學者,對中國歷史上的儒學進一步發揚,貢獻巨大,世稱「先鄭」。子鄭眾為東漢經學家,曾任大司農,通曉《易》、《詩》等經學。
鄭 羲:與鄭道昭父子皆北魏名臣、書法家,鄭道昭更是與王羲之齊名的「北方書聖」,為魏碑的鼻祖。
鄭 虔:鄭州滎陽人,唐朝學者、畫家。詩詞、書法、畫俱佳,尤以山水畫見長,玄宗皇帝為之題字「鄭虔三絕」。著有《天寶軍防錄》。
鄭 澤:隋朝滎陽人,有學識,知鍾律,考校大東鍾律,著有《樂府歌辭》、《樂府聲調》等。
鄭 樵:莆田(今屬福建省)人,我國南宋時期著名的歷史學家、史籍學家,一生著作豐富,其晚年所著《通志》是繼《史記》後又一部偉大的通史著作,且頗具創見。
鄭 玄:東漢北海高密(今屬山東省)人,世稱「後鄭」,其潛心著述,遍注群經,為漢代經學的集大成者,被稱為「鄭學」,在整理古代歷史文獻上頗有貢獻。
鄭 註:唐朝尚書,本姓魚,冒姓鄭。唐代絳州翼城(今山西省翼城東)人,出身微賤。年輕時,他行醫賣葯,浪跡江湖。因為他本姓魚,後改姓鄭,人們都取外號譏笑他,叫他「魚鄭」、「水族」。鄭注是唐朝的名臣,對其功過是非歷來有不同的評價。正史上貶多於褒,現代的史學工作者也有爭議。有的提出,對鄭注在歷史上的作用有必要重新認識和評價,認為他代表當時庶族中小地主的利益和要求,同宦官集團進行了斗爭,還是有一定進步意義的。
鄭 樵:南宋史學家,著有《通志》、《氏族志》等80餘部書作。
鄭 和:明航海家,本姓馬,明成祖賜姓鄭。雲南省昆陽(今晉寧)人,曾率船隊七下西洋,遠達非洲、紅海等地,促進了中外交流,而且還創制了我國第一部航海地圖。
鄭 燮:號「板橋」,江蘇省興化人,清代書畫家、文學家。詩、畫、書號稱「三絕」,「揚州八怪」之一,後辭官歸里。
鄭 信:泰國國王,又名鄭昭。泰國歷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吞武里王朝創始人,泰國稱為披耶達信王或達信王。
鄭桓公:即姬友,為鄭姓的得姓始祖。周宣王封小弟姬友於鄭,建立西周的最後一個諸侯國。姬友死後謚號為桓公。所以史稱鄭桓公。周幽王時,鄭桓公任周朝司徒,掌管教化,他眼見周幽王寵幸褒姒、重用奸臣、王室矛盾激化、內憂外患交織,預感將要發生變亂,便向太史伯請教避禍的辦法。鄭桓公根據太史公的建議,把家屬和重要財產安置在虢、鄶之間一個叫「京」的地方,史稱「虢鄶寄孥」。次年,西周王室發生了「犬戎之亂」,桓公為國捐軀,其子掘突襲位,是為鄭武公。後來,鄭武公乘護送周平王東遷之機,先後功滅虢、鄶,建立新的鄭國。鄭國於公元前375年為韓國所滅,子孫播於陳、宋間,以原國名為姓氏,就是鄭氏。
鄭武公:鄭桓公子,東遷鄭姓的始祖。據唐書《宰相世系表》說,鄭桓公的兒子武公,曾經跟晉文侯輔佐周平王東遷到洛陽,建立了東周,鄭武公自己也跟著搬了家,新鄭由此而誕生,鄭姓更繼續繁榮滋長。
鄭道昭:滎陽開封人,北魏書聖,曾任國子祭酒,工文詞書法,其書法筆力雄健,兼有隸意,被後人推崇為「魏碑之宗」。
鄭庄公:鄭武公子,鄭姓的中興始祖。即姬寤生(公元前757-公元前701),鄭平王東遷後,鄭庄公的祖父鄭恆公被封為周室的卿士,鄭庄公繼其父武公為周的卿士。繼位後鄭國的國勢日益強盛,周朝卻每況愈下,為打擊新興勢力,周平王很想向鄭庄公下刀,廢掉鄭庄公的卿士職位,鄭庄公得知後,針鋒相對,利用鄭國的優勢,威脅周平王,逼使周文王與鄭國派人質,後周對鄭用兵,被鄭所敗周恆王中箭,周王室威信掃地,鄭國國威大振。自此周王室僅成天下共主,並無實權。
鄭光祖:元代平陽襄陵(今山西省臨汾)人,元曲四大家之一,一生創作頗多,代表作為《倩女離魂》,他被後人譽為「名香天下,聲振閨閣,伶優輩稱『鄭老先生』」。
鄭思肖:字憶翁,號所南,自稱三外野人,元代連江(今屬福建省)人。曾以太學上舍應博學鴻詞試,授和靖書院山長。宋亡隱居吳下(今江蘇省蘇州),坐必南向,歲時伏臘必向南野哭。更名思肖,有寓「思趙」之意。善詩,擅水墨蘭竹,信手數筆便成意境,所畫墨蘭蘊含思宋之情,書雲「時寫蘭,疏花簡葉,根不著土。人問之,曰:『土為蕃人奪,忍著耶?』」嘉定某官脅以他事,求畫蘭,其曰:「手可斷,蘭不可得也。」對仕元官僚,尤為恨之。所畫墨竹,常寫蒼煙半抹,斜月數竿之景,惜已無真本存世。傳世作品有大德十年(1306年)作《墨蘭圖》卷,紙本,墨筆,縱25.7厘米,橫42.4厘米,筆力勁挺,氣格高潔,內斂含蓄,右自題詩雲:「向來俯首問羲皇,汝是何人到此鄉;未有畫前開鼻孔,滿天浮動古馨香。所南翁。」左有年款「丙午正月十五日作此壹卷」,鈐一白文印,印文:「求之不得,不求或與,老眼空闊,清風今古。」現藏日本大阪市立美術館;另《墨蘭圖》卷,畫一孤傲伸葉吐蕊之蘭,自題:「一國之香,一國之殤,懷彼懷王,於楚有光。所南。」藏美國耶魯大學藝術陳列館。詩多故國之思,著有《鄭所南文集》《心史》等。
鄭成功:明末名將,著名的民族英雄。被賜姓「朱」,曾英勇抗擊清軍,在台灣驅逐荷蘭殖民者,是我國著名的軍事家、民族英雄,被尊稱為「國姓爺」。
鄭振鐸:當代作家,文學史家。字西諦,筆名賓芬、郭源新。福建省長樂人。1917年考入北京鐵路管理學校。曾參加五四運動。1921年與沈雁冰一起組織文學研究會。主編《小說月報》、《世界文庫》等。建國後,歷任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文物事業管理局局長,兼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和文學研究所所長。1954年任文化部副部長。主要著作有《插圖本中國文學史》、《中國俗文學史》、《俄國文學史略》、《近百年古城古墓發掘史》、《中國歷史參考圖譜》等。1958年10月18日,率領中國文化代表團出國訪問阿富汗王國和阿拉伯聯合共和國,途中因飛機失事於前蘇聯楚瓦什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卡納什地區上空而遇難殉職。

『貳』 歷史上的鄭姓名人

1、鄭袖,戰國時期楚懷王的寵妃。鄭袖姿色艷美、性格聰慧,但善妒狡黠、陰險惡毒、極有心計。鄭袖干涉朝政,收受賄賂,勾結靳尚,陷害屈原,致使屈原被放逐;放走張儀,讓楚國終至「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於秦,為天下笑。」

2、鄭玄(127-200),東漢經學家。鄭玄曾入太學攻《京氏易》、《公羊春秋》及《三統歷》、《九章算術》,又從張恭祖學《古文尚書》、《周禮》和《左傳》等,最後從馬融學古文經。

游學歸里之後,復客耕東萊,聚徒授課,弟子達數千人,家貧好學,終為大儒。黨錮之禍起,遭禁錮,杜門註疏,潛心著述。晚年守節不仕,卻遭逼迫從軍,最終病逝於元城,年七十四。

鄭玄治學以古文經學為主,兼采今文經學。他遍注儒家經典,以畢生精力整理古代文化遺產,使經學進入了一個「小統一時代」。著有《天文七政論》、《中侯》等書,共百萬余言,世稱「鄭學」,為漢代經學的集大成者。

唐貞觀年間,列鄭玄於二十二「先師」之列,配享孔廟。宋代時被追封為高密伯。後人建有鄭公祠以紀念。

3、鄭興,東漢經學家。兩漢之交時著名的儒學大師。鄭興擅長歷算,喜好古學,尤其對《左氏》、《周官》有研究,東漢研究《左氏》的人多半出自鄭興的流派,與當時另一個經學家賈逵合稱鄭賈,他們的學術流派被稱為鄭賈之學。

4、鄭和(1371-1433),明宦官、航海家。鄭和年輕時從侍燕王朱棣,有智略,知兵習戰。後在靖難之役中有功,升任為內官監太監。1405年(永樂三年)至1424年(永樂二十二年),鄭和六次作為正使太監下西洋。

1425年(洪熙元年)後,鄭和任南京守備太監,1430年(宣德五年)受命第七次下西洋,一說在途中於1433年(宣德八年)卒於古里國,今南京牛首山南麓鄭和墓或為其衣冠冢。

鄭和下西洋,是15世紀初葉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壯舉, 對中外經濟、文化交往起到了積極作用;鄭和本人,也在這一歷史事件中展現出其外交才能、軍事謀略以及精神品質,並贏得世人的尊重和紀念。 晚清以降,鄭和研究獲得迅速發展,但不少重要課題仍無定論。

5、鄭成功(1624-1662),漢族,明末清初軍事家,抗清名將,民族英雄。其父鄭芝龍,其母名田川氏。弘光時監生,因蒙隆武帝賜明朝國姓「朱」,賜名成功,並封忠孝伯,世稱「鄭賜姓」、「鄭國姓」、「國姓爺」,又因蒙永曆帝封延平王,稱「鄭延平」。

1645年(清順治二年,弘光元年)清軍攻入江南,不久鄭芝龍降清、田川氏在亂軍中自盡;鄭成功率領父親舊部在中國東南沿海抗清,成為南明後期主要軍事力量之一,一度由海路突襲、包圍清江寧府(原明朝南京),但終遭清軍擊退,只能憑借海戰優勢固守泉州府的海島廈門、金門。

1661年(清順治十八年,永曆十五年)率軍橫渡台灣海峽,翌年擊敗荷蘭東印度公司在台灣大員(今台灣台南市境內)的駐軍,收復台灣,開啟鄭氏在台灣的統治 。

『叄』 姓鄭的歷史名人

1、鄭成功

鄭成功(1624.08.26-1662.06.23),本名森,又名福松,字明儼、大木。 福建泉州南安人,祖籍河南固始。漢族,明末清初軍事家,抗清名將,民族英雄。其父鄭芝龍,其母名田川氏。

弘光時監生,因蒙隆武帝賜明朝國姓「朱」,賜名成功,並封忠孝伯,世稱「鄭賜姓」、「鄭國姓」、「國姓爺」,又因蒙永曆帝封延平王,稱「鄭延平」。

『肆』 姓「鄭」的有哪些歷史名人

鄭姓為中文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第7位。

名人

鄭國 - 中國戰國時著名水利學家。前246年為秦築渠(韓水)三百里,號稱「鄭國渠」。被後世奉為「水神」。楚霸王項羽籍部將鄭榮之父,漢大司農鄭當時的祖父。

鄭躬 - 西漢廣漢郡起義首領。前18年,鄭躬率領六十餘人,放出囚徒,奪取兵器,攻入四個縣,聚眾一萬人,自號山君。前17年冬河東都尉趙護為廣漢太守,發郡中兵及蜀郡兵共計三萬,擊敗鄭躬。

鄭眾 - 東漢學者

鄭眾(另一人) - 漢和帝時的宦官,曾參與誅殺竇憲

鄭玄 - (127年-200年)字康成,北海高密(今山東)人,東漢經學家。
少時習《易經》丶《公羊傳》。後拜馬融為師,習古文經。因黨錮事件而被禁,專心著述古文經。遍注群經,乃為漢代集經學之大成者,世稱「鄭學」。200年官渡之戰時,被袁紹逼迫下隨軍而行,病故於途中。
代表作為《毛詩箋》丶《三禮注》。

鄭樵 - (1104年—1162年),字漁仲,南宋興化軍莆田(福建莆田)人,世稱夾漈先生。
一生不應科舉,刻苦力學30年,鄭樵立志讀遍古今書,他和從兄鄭厚到處借書求讀,畢生從事學術研究,在經學丶禮樂之學丶語言學丶自然科學丶文獻學丶史學等方面都取得了成就。1152年,新任同安主簿朱熹上山拜見鄭樵,鄭樵僅用「豆腐丶白鹽丶白姜丶蕎頭」相待,兩人談詩論文三天三夜;下山時,朱熹的書童對此頗有微詞,朱熹卻說:「此『四白』乃山珍海味齊全也」。1157年,《通志》初稿完成,其中《通志》的「二十略」涉及諸多知識領域,堪稱世界上最早的一部網路全書。梁啟超曾高度評價鄭樵對史學的貢獻:「宋鄭樵生左(左丘明)丶司(司馬遷)千歲之後,奮高掌,邁遠跖,以作《通志》,可謂豪傑之士也……史界之有樵,若光芒競天一彗星焉。」鄭樵著述等身,但流傳不多,僅《夾漈遺稿》丶《爾雅注》丶《詩辨妄》丶《六經奧論》和《通志》等。

鄭光祖 - (?—?),字德輝,平陽襄陵(今山西襄汾縣)人,生卒年不詳。元代著名的雜劇家和散曲家,與關漢卿丶馬致遠丶白樸齊名。生平甚無記載,只知他「為人方直」,不善與人交往,一生寫過18種雜劇,其中《倩女離魂》(全名《迷青瑣倩女離魂》)著名。伶人稱他為鄭老先生,死後由伶火火葬於杭州靈隱寺。除雜劇外,鄭光祖寫曲詞,有小令六首,套數二曲流傳。

鄭和(明洪武四年1371年—宣德八年1433年)
中國明代航海家丶外交家。

鄭燮(1693年—1765年),字克柔,號板橋丶板橋道人。江蘇興化人。生於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父親鄭立庵是縣私孰教師,教授幾百名學生。鄭燮自幼隨父親讀書,愛讀歷史書和詩文詞集,博學強記,所讀的書都能背誦。少年時在真州毛家灣讀書。康熙秀才丶雍正壬子年(1732年)到南京鄉試中舉人。乾隆元年丙辰(1736年)赴北京禮部試,中進士。乾隆七年(1742年)出任山東范縣令。乾隆十一年(1746年)調任濰縣縣令。鄭燮為官,愛民如子,任濰縣縣令時,正逢荒年,不顧他人阻擾,開倉貸糧,令老百姓寫借條,救活一萬多人;還大興土木,修建水池,招收飢民工作就食。當年入秋又歉收,鄭燮把老百姓的借條,一把火燒掉;濰縣老百姓感戴他的恩德,為他建立生祠堂。鄭燮對於民事處理公正,十二年沒有一件冤案。乾隆十三年(1748年),乾隆游山東,封鄭燮為書畫史,鄭燮自刻印章一枚:《乾隆東封書畫史》。
鄭燮為官清廉,後來因老病罷官客居揚州,身無長物,只有廖廖幾卷圖書,便以賣畫為生。為「揚州八怪」之一,其詩丶書丶畫被世人稱為「三絕」。其詩宗陶淵明丶陸放翁,畫竹似蘇東坡。鄭燮的書法揉合行書丶草書,自成一體,自號「六分半書」,後人稱為「板橋」體。
著作有《板橋詩鈔》丶《板橋詞鈔》丶《板橋家書》丶《板橋題畫》丶《板橋先生印冊》等自刻本行世。

鄭成功(1624年8月27日—1662年),祖籍福建省南安人。但出生於日本九州平戶藩,父為鄭芝龍,母為日本田川氏,原名鄭森,字明儼,號大木小名福松。後由南明唐王隆武帝賜國姓朱,名成功,故又稱國姓爺。鄭成功為明朝最後一個強調反清復明的官員,並透過實質的武力攻擊讓當時佔領台灣的荷蘭東印度公司之人員撤退,並流傳下了眾多極富傳說色彩的活動遺跡和傳奇故事。死後葬於台灣台南鹿耳門港附近。「Koxinga」一詞是外國人對他的習稱,即源自閩語的「國姓爺(Kok-Seng-Ya)」。

鄭芝龍(1604年-1662年),號飛黃,小名一官,有飛虹將軍的稱號,福建泉州府南安石井鄉人,明朝末年以中國南部及日本等地為活躍舞台的商人兼海盜,以所經營的武裝海商集團:一官黨著稱,發跡於日本平戶藩,為台灣鄭氏王朝開創者鄭成功的父親。在西方文獻中,則以「Equan(一官)」聞名於世;Quon丶Iquon丶Iquam丶Equan所指均為其人。父鄭紹祖為泉州太守葉善繼的庫吏。鄭芝龍弟三人:鄭芝虎丶鄭鴻逵丶鄭芝豹。

鄭經(1642年10月25日—1681年3月17日),字賢之丶元之,號式天,昵稱「錦舍」,延平郡王,台灣的統治者,鄭成功長子。

鄭觀應(1842年—1922年),原名官應,字正翔,號陶齋,廣東香山(今中山)三鄉雍陌人。為中國近代著名文學家丶思想家和實業家。

鄭振鐸(1898年 - 1958年),生於浙江溫州,原籍福建長樂。 作家,文學史家,著名學者,字西諦,有郭源新丶賓芬等多個筆名,是中國民主促進會發起人之一。

『伍』 歷史上的鄭姓名人

鄭姓的名人有:鄭旦、鄭袖、鄭國、鄭興、鄭玄、鄭和、鄭成功、鄭燮、鄭淵傑、鄭爽等等。

1.鄭旦

鄭旦,春秋末期越國美人。出生於越國薴蘿村(今浙江省諸暨市薴蘿村),居浣紗溪東。美艷絕倫.

越王勾踐自吳歸越,卧薪嘗膽,誓滅吳國。鄭旦與西施同被選為進獻吳國的八個美人中的一員,在越教授以禮儀,習以歌舞,用以迷惑吳王夫差。鄭旦精通舞技,容貌堪比西施,與西施有「浣紗雙姝」之稱。

2.鄭國

鄭國,戰國時期韓國卓越的水利專家,韓國都城新鄭(今河南省新鄭)人。鄭國曾任韓國管理水利事務的水工(官名),參與過治理滎澤水患以及整修鴻溝之渠等水利工程。後來被韓王派去秦國修建水利工事,從而「疲秦」,而鄭國渠修建之後,關中成為天下糧倉,贏得了「天府之國」的美名。雖然鄭國作為間諜不成功,但是作為一名卓越的水利專家,治理水患,改變了關中農業區的面貌,使八百里秦川成為富饒之鄉。鄭國渠和都江堰、靈渠並稱為秦代三大水利工程。

3.鄭和

鄭和(1371年? - 1433年), 回族,本姓馬,世稱「三保太監」(又作「三寶太監」),雲南昆陽州(今晉寧昆陽街道)人。中國明朝太監,航海家、外交家。

鄭和早年經歷不詳,據推測於明平雲南之戰中為明軍所擄,1385年隨傅友德等前往北平,隨即進入朱棣的燕王府從侍。後因在靖難之役中有功,被賜姓鄭,升任為內官監太監。

鄭和有智略,知兵習戰。1405到1433年,鄭和七下西洋,完成了人類歷史上偉大的壯舉。在第七次下西洋期間,鄭和去世,一說於1433年(宣德八年)卒於古里國。骨灰葬於南京弘覺寺地宮,今南京牛首山鄭和墓或為其衣冠冢。

4.鄭成功

鄭成功(1624.08.26-1662.06.23),本名森,又名福松,字明儼、大木。 福建泉州南安人,祖籍河南固始。漢族,明末清初軍事家,抗清名將,民族英雄。其父鄭芝龍,其母名田川氏。弘光時監生,因蒙隆武帝賜明朝國姓「朱」,賜名成功,並封忠孝伯,世稱「鄭賜姓」、「鄭國姓」、「國姓爺」,又因蒙永曆帝封延平王,稱「鄭延平」。

1645年(清順治二年,弘光元年)清軍攻入江南,不久鄭芝龍降清、田川氏在亂軍中自盡;鄭成功率領父親舊部在中國東南沿海抗清,成為南明後期主要軍事力量之一,一度由海路突襲、包圍清江寧府(原明朝南京),但終遭清軍擊退,只能憑借海戰優勢固守泉州府的海島廈門、金門。1661年(清順治十八年,永曆十五年)率軍橫渡台灣海峽,翌年擊敗荷蘭東印度公司在台灣大員(今台灣台南市境內)的駐軍,收復台灣,開啟鄭氏在台灣的統治。

5.鄭爽

鄭爽,1991年8月22日出生於遼寧省沈陽市,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中國內地影視女演員。

2009年,鄭爽因主演現代劇《一起來看流星雨》進入演藝圈,並憑借該系列劇獲得第25屆中國電視金鷹獎電視劇最佳女演員提名。2012年,鄭爽憑借個人首部電影《畫壁》獲得香港電影導演協會年度新演員金獎和第31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新人獎提名。2014年,她因主演仙俠劇《古劍奇譚》而獲得第13屆華鼎獎全國觀眾最喜歡的影視演員。

參考資料網路-鄭爽

網路-鄭成功

網路-鄭和

網路-鄭旦

網路-鄭國

『陸』 歷史上姓鄭的名人有哪些

這下你該滿足了吧???
鄭姓古代歷史名人(現代略)
鄭桓公:得姓始祖。周宣王把幼弟友封在鄭地即鄭桓公。後來,鄭桓公的子孫以國為姓,從此就開始有了「鄭」姓。鄭桓公就是鄭姓的始祖。
鄭武公:鄭桓公子,東遷始祖。
鄭庄公:鄭武公子,春秋初年,王室衰弱,諸侯崛起,競相爭雄。鄭庄公繼位後,首先安定國內局面,然後利用巧妙的外交戰略和高超的軍事謀略,在春秋初年率先小霸天下。由此拉開了春秋霸主政治的序幕,促使中國進入了大國爭霸時期。鄭庄公墓位於河南省新密市。1987年3月4日,鄭州市人民政府公布為鄭州市文物保護單位。
鄭 旦:春秋晚期吳、越時的巾幗人物,即西施。經過訓練,到吳國作內應。越王勾踐卧薪嘗膽,得以「十年生聚,十年教訓」,終於滅吳。
鄭 國:戰國末期韓國人,水利專家。 出任關中史官,開鑿灌溉渠,稱為"鄭國渠"。
鄭當時:西漢名臣。
鄭 吉(?~公元前四十九年):會稽(今浙江省紹興市)人。活躍於西域,是在前漢對外戰爭中活躍的典型武將。鄭吉的勢力冠於西域,以都護騎都尉的身份效力。此外,漢也封其為安遠候,並建立烏壘城,行使對西域的鎮撫。隨著其在漢經營西域時所建立的功績,他也成為西域都護這職位的第一人。《漢書》卷七十《鄭吉傳》、卷九十六《西域傳·上》「安遠堂」:漢宣帝封鄭吉安遠侯,得安遠堂。
鄭 玄:東漢經學家,創立鄭學。「博經堂」和「通德堂」:都與東漢著名經學家鄭玄有關。鄭玄博覽群經,幾千人從遠方來拜他為師。西漢時期的讀書人大都專治一經,鄭玄卻獨自力主博通。史稱鄭玄深受北海相孔融敬重,特意在其家鄉高密縣設立一個「鄭公鄉」,又擴建他的門閭以通車馬,稱之為「通德門」。
鄭 羲:北魏重臣。
鄭 畋:(825-883),字台文,滎陽(今屬河南)人。晚唐宰相,以書生意氣破黃巢起義軍。今存詩十六首,多七言絕句。
鄭 虔:唐朝學者、畫家。詩詞、書法、畫俱佳,尤以山水畫見長,玄宗皇帝為之題字"鄭虔三絕"。
鄭 註:唐朝尚書,本姓魚,冒姓鄭。
鄭買嗣(860-909):唐末五代初大長和國一世國王。鄭回七世孫。初為南詔清平官,南詔王隆舜時官至侍中,南詔末代王舜化貞時為相。公元902年(唐昭宗天復二年,南詔中興五年),殺舜化貞及南詔家室,自立為王,國號大長和國。公元909年卒。
鄭 樵:南宋史學家,著有《通志》、《氏族志》等80餘部書作。
鄭思肖(1241—1318):字憶翁,號所南,福建連江人。兼長詩畫,他畫蘭不畫土根的故事早已流傳人口。相傳在明末蘇州承天寺古井裡發現的鄭思肖《心史》,顧炎武就為此寫了《井中心史歌》。
鄭光祖:元代曲作家。
鄭成功(1624一1662):明末名將,著名的民族英雄。本名森,字明儼,號大木,福建南安人。弘光時監生,隆武帝賜姓朱、號「國姓爺」。清兵入閩,起兵反清。後與張煌言聯師北伐,震動東南。康熙元年(1662年)率將士數萬人,自廈門出發,於台灣禾寮港登陸,擊敗荷蘭殖民者,收復台灣。
鄭 和:明航海家。本姓馬,明成祖賜姓鄭。
鄭 燮:號「板橋」,清代畫家。
鄭 信:泰國國王,又名鄭昭。泰國歷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吞武里王朝創始人,泰國稱為披耶達信王或達信王。

『柒』 江蘇淮安十大歷史名人

1、周恩來

周恩來是馬克思主義者,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和外交家,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主要領導人之一,中國人民解放軍創建人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總理(1949~1976)。原籍浙江紹興,出生於江蘇淮安。1917年在天津南開學校畢業後赴日本求學。

1919年回國,9月入南開大學,在五四運動中成為天津學生界的領導人,並與運動中的其他活動分子共同組織進步團體覺悟社。1920年去法國勤工儉學。1921年參加中國共產黨,1922年和趙世炎(後來是黨的前期重要領導人之一)等組織旅歐中國少年共產黨(翌年改名為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旅歐支部)。後任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旅歐支部書記、中共旅歐支部領導人。

2、韓信

韓信(約公元前231年-公元前196年),漢族,淮陰(原江蘇省淮陰縣,今淮陰區)人,西漢開國功臣,中國歷史上傑出的軍事家,與蕭何、張良並列為漢初三傑,與彭越、英布並稱為漢初三大名將。

早年家貧,常從人寄食。 秦末參加反秦斗爭投奔項羽,後經夏侯嬰推薦,拜治粟都尉, 未得到重用。蕭何向劉邦保舉韓信, 於是,劉邦拜韓信為大將軍。韓信對劉邦分析了楚漢雙方的形勢,舉兵東向,三秦可以奪取。劉邦採納了這一建議,立即作了部署,很快佔取了關中。

在楚漢戰爭中,韓信發揮了卓越的軍事才能。平定了魏國, 又背水一戰擊敗代、趙。 之後,他又北上降服了燕國。漢四年,韓信被拜為相國,率兵擊齊,攻下臨淄,並在濰水全殲龍且率領援齊的二十萬楚軍。 於是,劉邦立韓信為齊王,次年十月,又命韓信會師垓下,圍殲楚軍,迫使項羽自刎。

3、梁紅玉

梁紅玉,宋代楚州(今淮安)北辰坊人,生於宋徽宗崇寧元年,父親行伍出身,後征方臘戰敗獲罪被殺,紅玉由此淪為京口營伎。

梁紅玉英姿颯爽,紅妝披掛,揮動金山戰鼓,以少於敵軍十倍的兵力大敗金兀術,並圍困金兵於黃天盪達四十八天之久,由此名震華夏,威揚夷狄。

後來韓世忠、岳飛、劉俊三路北伐,梁紅玉隨率一女兵隊伍,屢敗金人、屢立奇功。而「巾幗不讓須眉」這句話也由此而起。

4、鮑照

鮑照(約415年~470年),南朝宋文學家。字明遠,漢族,東海(今屬江蘇)人。家世貧賤。臨海王劉子頊鎮荊州時,任前軍參軍。劉子頊作亂,照為亂兵所殺。他長於樂府詩,其七言詩對唐代詩歌的發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有《鮑參軍集》。

5、劉承規

劉承規(949年—1012年),自宋初當宦官,歷事三朝,深所倚信。他掌管內藏三十年,對度量衡很有研究,為宋朝的權衡改制,作出了突出的貢獻。《太宗實錄》及《冊府元龜》等史籍的編修,就有劉承規的一份心血。另外還曾參與封查府庫,平定土民-,防備契丹等事件。劉承規是宋代宦官中較有作為的人物。他的一些事跡,值得人們重視。

6、吳承恩

吳承恩(約1500年-1582年),字汝忠,號射陽山人。漢族,淮安府山陽縣(今江蘇省淮安市淮安區)人。祖籍安徽桐城高甸(今樅陽縣雨壇鄉高甸),以祖先聚居樅陽高甸,故稱高甸吳氏。中國明代傑出的小說家,是四大名著之一《西遊記》的作者。他生於一個由學官淪落為商人的家族,家境清貧。

吳承恩自幼聰明過人,《淮安府志》載他「性敏而多慧,博極群書,為文下筆立成。」但他科考不利,至中年才補上「歲貢生」,後流寓南京,長期靠賣文補貼家用。歷時7年,在晚年時寫就經典著作《西遊記》,後貧老以終。代表作品有《西遊記》、志怪小說集《禹鼎記》(已失傳)、《射陽集》、《春秋列傳序》等。

7、陳嬰

陳 嬰(?—公元前183年),秦末東陽縣(主體在今金湖縣境內 )人,初任縣令史,為人誠實而謹慎。為反-秦統治,東陽少年殺縣令,打算立陳嬰為王。陳嬰之母阻止作罷。後率眾投奔項梁,共立熊心為楚懷王,陳嬰任上柱國,封五縣;後投靠劉邦,封堂邑侯。

8、周渭

周渭,字兆師,唐代淮陰(今江蘇淮安)人,先後於公元779年、780年獲進士榜榜眼和武舉第一名。周渭是為數不多的涉足文武雙科舉的進士之一。

唐代宗大歷十四年(779)己未科王儲榜進士第二人(即為榜眼)。該科進士20 人。知貢舉:禮部侍郎潘炎。試題為《寅賓出日賦》和《花發上林苑詩》。周渭答卷《寅賓出日賦》今存於《文苑英華》。

9、關天培

關天培(1781-1841)清朝將領。字仲因,號滋圃,江蘇山陽(今江蘇淮安)人。行伍出身。積功提升,曾任蘇凇鎮總兵,署江南提督。積極協助林則徐查禁鴉片,訓練水師,加強海防,屢挫英國侵略軍的挑釁。

1841年2月,英艦攻虎門,遂率部死守橫檔、永安、靖遠諸炮台,25日,英軍從橫檔登陸。他在靖遠炮台奮力抗敵,血透衣襟,仍死守陣地,頑強抵抗。最終因援軍未至,被槍彈擊中,壯烈殉國。有《籌海初集》。

10、步騭

步騭(zhì)(?—247年),字子山。臨淮淮陰(今江蘇淮陰西北)人。三國時期孫吳重臣。最初避難江東,孫權統事後,召步騭為主記。以平定交州功,加平戎將軍,封廣信侯。後遷右將軍、左護軍,改封臨湘侯。

孫權稱帝,拜驃騎將軍,領冀州牧,後因冀州分與蜀漢而解牧職。又都督西陵。赤烏九年(246年)代陸遜為丞相,次年去世。步騭駐守西陵二十年,曹魏的邊境將士都敬仰他的威信。他性情寬弘,很得人心,喜怒不形與聲色,無論對內還是對外總是表現得十分恭敬。

『捌』 中國歷史上姓鄭的最偉大的人物

[鄭國] 是戰國抄時的著名水利工程師 , 他為秦國開水渠,灌溉良田四萬多頃,使關中沃野千里。歷史上記作「鄭國渠」。
[鄭吉] 漢代大將軍,保衛邊疆戰功赫赫,封安遠侯。
[鄭和] 明朝航海家,原名馬三保,民間稱他三保太監,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偉大人物。
[鄭成功] 明末清初民族英雄,收復台灣的名將。

鄭板橋:清朝書畫家,善畫蘭竹,秀麗蒼勁,亦工書法,所創"板橋體"獨具風格,號
稱"三絕",是"揚州八怪"之一。
鄭成功:明末名將,唐王賜姓朱名成功,授總統使、詔討大將軍,時人稱"國姓爺"。
鄭光祖:元朝著名劇作家,他和關漢卿、馬致遠、白樸被譽為"元曲四大家",有代表
作《倩女幽魂》。

鄭虔:唐朝學者、畫家。詩詞、書法、畫俱佳,尤以山水畫見長,玄宗皇帝為之題
字"鄭虔三絕"。

鄭 旦:春秋晚期,吳、越時的巾幗人物。鄭旦即西施,經過訓練,送到吳國作內
應,越王勾踐卧薪嘗膽,得以"十年生聚,十年教訓",終於滅吳

『玖』 楚州區有哪些歷史名人

淮安歷史名人
開國總理周恩來

· 大軍事家韓信

· 西漢辭賦家枚乘

· 北宋詩人張耒

· 巾幗英雄梁紅玉

· 畫壇奇士龔開

· 布衣皇帝朱元璋

· 小說家吳承恩

· 經學大師閻若璩

· 攝影大師郎靜山

詩人畫家邊壽民

· 溫病學家吳鞠通

· 民族英雄關天培

· 學者、文學家魯一同

· 京劇界「通天教主」王瑤卿

· 愛國金融家周作民

· 京劇藝術大師周信芳

· 雕塑大師滑田友

· 劇作家陳白塵

· 文學史家季鎮淮

小說家施耐庵

· 孫旗

· 陳登科

· 費隱濤

· 溫濟澤

· 楊 述

· 孫玉清

· 高景唐

· 吳 強

· 嚴中平

閱讀全文

與關於楚州歷史名人姓鄭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