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名人故事 > 歷史上言行一致的人的故事

歷史上言行一致的人的故事

發布時間:2021-03-14 21:36:59

『壹』 有關言行一致名人故事

1.曾子殺彘

【原文】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於國都市南門,募民有能徙置北門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復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輒予五十金。乃下令。令行期年,秦民之國都言新令之不便者以千數。於是太子犯法。衛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師公孫賈。」明日,秦人皆趨令。行之十年,秦國道不拾遺,山無盜賊,民勇於公戰,怯於私鬥,鄉邑大治。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來言令便。衛鞅曰:「此皆亂法之民也!」盡遷之於邊。其後民莫敢議令。

【譯文】

法令已詳細制訂但尚未公布,公孫鞅怕百姓不信任,於是在國都的集市南門立下一根長三丈的木桿,下令說有百姓能把木頭搬移到北門去就賞給十兩金子。百姓們感到此事很古怪,沒人敢動手去搬移(木頭)。公孫鞅又說:「能搬過去的賞五十兩金子。」於是有一個人半信半疑地搬著木桿到了北門,立刻獲得了五十兩金子的重賞。這時,公孫鞅才下令頒布變法法令。

變法令頒布了一年,秦國百姓前往國都控訴新法使民不便的數以千計。這時太子也觸犯了法律,公孫鞅說:「新法不能順利施行,就在於上層人士帶頭違犯。太子是國君的繼承人,不能施以刑罰,便將他的老師公子虔處刑,將另一個老師公孫賈臉上刺字,以示懲戒。」第二天,秦國人聽說此事,都遵從了法令。新法施行十年,秦國出現路不拾遺、山無盜賊的太平景象,百姓勇於為國作戰,不敢再行私鬥,鄉野城鎮都治理得很好。這時,那些當初說新法不便的人中,有些又來說新法好,公孫鞅說:「這些人都是亂法的刁民!」把他們全部驅逐到邊疆去住。此後老百姓不敢再議論法令的是非。

3.宋慶齡信守諾言的故事

宋慶齡,中華人民共和國名譽主席,被公認為20世紀的偉大女性有一次她要去看望幼兒園的孩子,幼兒園的小朋友聽了都很高興,都等著宋奶奶到來突然,原來晴朗的天空突然颳起了大風,霎時間,飛沙走石,路上的行人都睜不開眼,大家議論,宋奶奶可能不會來正在這個時候,宋奶奶不顧漫天風沙,滿臉笑容地走下汽車,來到孩子們中間,一位老師感動地說:"天氣不好,您就改天再來吧!"宋奶奶說:「不,我不能失信,應當遵守諾言」

4.華盛頓砍櫻桃樹的故事

喬治·華盛頓,美國第一任總統他小時候是個又聰明又淘氣的孩子 一天,父親送給他一把小斧頭那小斧頭新嶄嶄的,小巧鋒利小喬治可高興啦!他想父親的大斧頭能砍倒大樹,我的小斧頭能不能砍倒小樹呢?我要試一試他看到花園邊上有一棵櫻桃樹,微風吹得它一擺一擺的,好像在向他招手: "來吧,小喬治,在我身上試試你的小斧頭吧!"小喬治高興地跑過去,舉起小斧頭向柵桃樹砍去,一下,兩下...櫻桃樹倒在地上了他又用小斧頭將小樹的枝葉削去,把小樹棍往兩腿間一夾,一手舉著小斧頭,一手扶著小樹棍,在花園里玩起了騎馬打仗的游戲。

一會兒,父親回來了,看到心愛的櫻桃樹倒在地上,很生氣他問小喬治: "是你砍倒了我的櫻桃樹嗎?" 小喬治這才明白自己闖了禍,心想:今天准得挨爸爸揍啦!可他從來不愛說謊,就對父親說: "爸爸!是我砍倒你的櫻桃樹我想試一下小斧頭快不快" 父親聽了小喬治的話,不僅沒有打他,還一下把他抱起來,高興地說: "我的好兒子,爸爸寧願損失一千棵櫻桃樹,也不願你說一句謊話爸爸原諒誠實的孩子不過,以後再也不能隨便砍樹了" 小喬治望著父親,懂事地點了點頭

5.七擒孟獲

七擒孟獲,是三國時諸葛亮出兵南方,將當地酋長孟獲捉住七次,放了七次,第七次在孟獲城將孟獲擒拿,並使他真正服輸,不再為敵。比喻運用策略,使對方心服。《三國志》裴松之注引《漢晉春秋》中有提到,《三國演義》進行了大幅度的改編和虛構創造。

諸葛亮平定南中叛亂過程中對南中豪強首領孟獲採取的攻心戰策略,目的是徹底地消除南中少數民族的反叛心理。東漢以來,南中屬於益州轄區之內,分置益州郡(即建寧郡)、牂柯郡、朱提郡與永昌郡四個行政區。

拓展資料

【言行不一的事例】

《孟子·梁惠王下》:「出乎爾者;反乎爾者也.」 【典故】 戰國時,有一年鄒國與魯國發生了戰爭.鄒國吃敗仗,死傷了不少將士.鄒穆公很不高興,問孟子道:「在這次戰爭中,我手下的官吏被殺死了三十三個,可是老百姓卻沒有一個為他們去拚命的,他們眼看長官被殺,而不去營救,可恨得很.要是殺了這些人吧,他們人太多,殺也殺不完;要是不殺吧,卻又十分可恨.您說該怎麼辦才好呢?」 孟子回答說:「記得有一年鬧災荒,年老體弱的百姓餓死在山溝荒野之中,壯年人外出逃荒的有千人之多,而大王的糧倉還是滿滿的,國庫也很充足,管錢糧的官員並不把這嚴重的災情報告給您.他們高高在上,不關心百姓的疾苦,而且殘害百姓.」 孟子在回顧了這辛酸的往事後,接著又說:「您記得孔子的弟子曾子說過的話嗎?他說,要警惕呀!你怎樣對待別人,別人也如何對待你.如今百姓有了一個報復的機會,就要用同樣的手段來對待那些長官了.」 孟子最後告訴鄒穆公說:「所以,大王不要去責怪他們、懲罰他們.如果實行仁政,您的百姓就會愛護他們的長官,並且願意為他們獻出生命。」

『貳』 言行一致的歷史人物有商鞅

在戰國七雄中,秦國在政治、經濟、文化各方面都比中原各諸侯國落後。貼鄰的魏國就比秦國強,還從秦國奪去了河西一大片地方。

公元前361年,秦國的新君秦孝公即位。他下決心發奮圖強,首先搜羅人才。他下了一道命令,說:「不論是秦國人或者外來的客人,誰要是能想辦法使秦國富強起來的,就封他做官。」

秦孝公這樣一號召,果然吸引了不少有才乾的人。有一個衛國的貴族公孫鞅(就是後來的商鞅),在衛國得不到重用,跑到秦國,託人引見,得到秦孝公的接見。

商鞅對秦孝公說:「一個國家要富強,必須注意農業,獎勵將士;要打算把國家治好,必須有賞有罰。有賞有罰,朝廷有了威信,一切改革也就容易進行了。」

秦孝公完全同意商鞅的主張。可是秦國的一些貴族和大臣卻竭力反對。秦孝公一看反對的人這么多,自己剛剛即位,怕鬧出亂子來,就把改革的事暫時擱了下來。

過了兩年,秦孝公的君位坐穩了,就拜商鞅為左庶長(秦國的官名),說:「從今天起,改革制度的事全由左庶長拿主意。」

商鞅起草了一個改革的法令,但是怕老百姓不信任他,不按照新法令去做。就先叫人在都城的南門豎了一根三丈高的木頭,下命令說:「誰能把這根木頭扛到北門去的,就賞十兩金子。」

不一會,南門口圍了一大堆人,大家議論紛紛。有的說:「這根木頭誰都拿得動,哪兒用得著十兩賞金?」有的說:「這大概是左庶長成心開玩笑吧。」

大夥兒你瞧我,我瞧你,就是沒有一個敢上去扛木頭的。

商鞅知道老百姓還不相信他下的命令,就把賞金提到五十兩。沒有想到賞金越高,看熱鬧的人越覺得不近情理,仍舊沒人敢去扛。

正在大夥兒議論紛紛的時候,人群中有一個人跑出來,說:「我來試試。」他說著,真的把木頭扛起來就走,一直搬到北門。

商鞅立刻派人傳出話來,賞給扛木頭的人五十兩黃澄澄的金子,一分也沒少。

這件事立即傳了開去,一下子轟動了秦國。老百姓說:

「左庶長的命令不含糊。」

商鞅知道,他的命令已經起了作用,就把他起草的新法令公布了出去。新法令賞罰分明,規定官職的大小和爵位的高低以打仗立功為標准。貴族沒有軍功的就沒有爵位;多生產糧食和布帛的,免除官差;凡是為了做買賣和因為懶惰而貧窮的,連同妻子兒女都罰做官府的奴婢。

秦國自從商鞅變法以後,農業生產增加了,軍事力量也強大了。不久,秦國進攻魏國的西部,從河西打到河東,把魏國的都城安邑也打了下來。

公元前350年,商鞅又實行了第二次改革,改革的主要內容是:

一、廢井田,開阡陌(阡陌就是田間的大路)。秦國把這些寬闊的阡陌鏟平,也種上莊稼,還把以前作為劃分疆界用的土堆、荒地、樹林、溝地等,也開墾起來。誰開墾荒地,就歸誰所有。土地可以買賣。

二、建立縣的組織,把市鎮和鄉村合並起來,組織成縣,由國家派官吏直接管理。這樣,中央政權的權力更集中了。

三、遷都咸陽。為了便於向東發展,把國都從原來的雍城(今陝西鳳翔縣)遷移到渭河北面的咸陽(今陝西咸陽市東北)。

這樣大規模的改革,當然要引起激烈的斗爭。許多貴族、大臣都反對新法。有一次,秦國的太子犯了法。商鞅對秦孝公說:「國家的法令必須上下一律遵守。要是上頭的人不能遵守,下面的人就不信任朝廷了。太子犯法,他的師傅應當受罰。」

結果,商鞅把太子的兩個師傅公子虛和公孫賈都辦了罪,一個割掉了鼻子,一個在臉上刺上字。這一來,一些貴族、大臣都不敢觸犯新法了。

這樣過了十年,秦國果然越來越富強,周天子打發使者送祭肉來給秦孝公,封他為「方伯」(一方諸侯的首領),中原的諸侯國也紛紛向秦國道賀。魏國不得不割讓河西土地,把國都遷到大梁(今河南開封)。

『叄』 歷史上像聞一多先生一樣言行一致、勇敢無畏的人還有很多,請列舉一個人物並簡述

黃繼光為了給戰友們更多時間為了戰友們突破成為,犧牲自己用自己的胸膛擋住敵人的炮口,使戰爭勝利使人民安康。

『肆』 關於宋慶齡言行一致的故事

一次,媽媽給小慶齡講了「自食其言」的故事:春秋戰國時,魯哀公的身邊有一個重臣叫孟武伯,他有一個最大的毛病,就是說話不算數。因此,魯哀公對他很不滿。一天,哀公舉行宴會招待群臣,孟武伯和哀公的寵臣鄭重也參加這次宴會。孟武伯向來不喜歡鄭重,在宴會上借機出鄭重的洋相,便問道:「鄭先生怎麽長得越來越胖了?」哀公聽到後,便插嘴道:「一個人常常吃掉自己的諾言,當然會長肥呀!」在座的大臣一聽就知道哀公並不是批評鄭重,是在暗中指責孟武伯說話不算數。

媽媽的故事是教育她說話要算數,要謹守諾言。對此小慶齡銘記心間。

一個星期天,宋耀如准備帶著全家去朋友家作客,孩子們大都穿好了禮服就要出發了,只有宋慶齡仍在鋼琴前彈奏著那動聽的旋律。

母親喊道:「孩子們快走吧,伯伯正等著我們呢!」

聽到媽媽的喊聲,宋慶齡立即合上琴蓋,跑出房間,拉著媽媽的手就走,剛邁出大門,突然又停住了腳步。

「怎麽呀?」一旁的宋耀如看到慶齡停住了腳步,不解地問道。

「今天我不能去伯伯家了!」慶齡有些著急地說。

「為什麽不能去,孩子?」倪桂芝望著女兒說。

「媽媽,爸爸,我昨天答應小珍,今天她來我家,我教她疊花。」慶齡說。

「我原以為有什麽非常重要的事情呢?這好辦,以後再教她吧!」父親說完,便拉著慶齡的手就走。

「不行!不行!小珍來了會撲空的,那多不好呀!」慶齡邊說邊把手從父親的大手裡抽回來。

「那也不要緊呀!回來後你就到小珍家去解釋一下,並表示歉意。明天再教她疊花不也可以嗎?」媽媽說。

「不!媽媽,您不是常說要信守諾言,我答應了別人的事,怎麽可以隨意改變呢?」宋慶齡不停地搖著頭說。

「我明白了,我們的羅莎蒙黛是一個守信用的孩子,不能自食其言是嗎?」媽媽望著慶齡笑了笑,接著說:「好吧,那就讓我們的羅莎蒙黛留下吧!」

宋耀如夫婦放心不下家中的小慶齡,在客人家吃過中午飯,就提前匆匆地回到家中。一進門,宋耀如高聲喊道:「親愛的羅莎蒙黛,你的朋友小珍呢?」

宋慶齡回答說:「小珍沒有來,可能是她臨時有什麽急事吧!」

「沒有來,那我的小羅莎蒙黛一個人在家該多寂寞呀!」倪桂芝心疼地對女兒說。

「不,小珍沒有來,家中雖然只有我一個人,但是我仍然很快活,因為我信守了諾言。」宋慶齡辯解道。

聽了小慶齡的話,宋耀如夫婦滿意地點了點頭。

二、從小心懷祖國

1908年,宋慶齡15歲。這一年,她被父母送到美國留學,進了喬治亞洲梅肯市的威斯里安女子大學。宋慶齡是個文靜而愛沉思的女孩子。她學習非常勤奮,尤其是想到將來要為窮苦的祖國人民做事時,她就更加刻苦地學習。

有一次,班裡要討論歷史方面的問題,她認真地收集資料,認真地思索,做了充分准備。

在討論會上,一位美國學生站起來發言。他說:「我認為,歷史的發展是難以估計的,你們看,那些所謂文明古國,譬如亞洲的中國,已經被歷史淘汰了。人民的希望在歐洲、在美洲。在我們這里。」

這時,坐在前排的宋慶齡不以為然地搖了搖頭。她緊縮雙眉,耐心地聽者美國同學的發言。那位同學剛講完,宋慶齡就站了起來。教室里立刻靜下來了,宋慶齡顯得有些激動,但她仍然用柔和的聲調說:「歷史確實是在不斷變化的,但它永遠屬於億萬大眾。具有五千年文明歷史的中國,沒有被淘汰,也不可能被淘汰。有人說中國像一頭沉睡的獅子,但它決不會永遠的沉睡下去。總會有一天,東亞睡獅的吼聲將震動全世界!因為它有廣闊的土地,勤勞的人民,悠久的歷史,富饒的物產,有無數革命志士,為了它的振興在進行著艱苦卓絕的斗爭!」教室里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大家交口稱贊:「說得好,以理服人。」「這些話多麼有力量!」

宋慶齡雖然身在國外,但她時時刻刻關心著國內的情況,她常對同學說:「我不能忘掉中國,我對祖國充滿了理想和希望!」

『伍』 中國古代言行一致的人及事例或成語

1、商鞅立木取信

商鞅任秦孝公之相,欲為新法。為了取信於民,商鞅立三丈之木於國都市南門,招募百姓有能把此木搬到北門的,給予十金。

百姓對這種做法感到奇怪,沒有敢搬這塊木頭的。然後,商鞅又布告國人,能搬者給予五十金。有個大膽的人終於扛走了這塊木頭,商鞅馬上就給了他五十金,以表明誠信不欺。這一立木取信的做法,終於使老百姓確信新法是可信的,從而使新法順利地推行實施。

2、諸葛亮的七擒七縱

七擒孟獲,是三國時諸葛亮出兵南方,將當地酋長孟獲捉住七次,放了七次,第七次在孟獲城將孟獲擒拿,並使他真正服輸,不再為敵。比喻運用策略,使對方心服。徹底地消除了南中少數民族的反叛心理。

3、晉文公退避三舍

春秋時期,晉文公流亡楚國,受到楚王禮遇,承諾將來晉楚交戰將退避楚軍90里(三舍)後來晉楚城濮之戰,晉文公兌現了他的承諾,退避三舍。

4、曾子殺彘

曾子的妻子到集市上去,她的兒子跟隨著她在她後面邊走邊哭。曾子的妻子對兒子說:「你先回去,等我回來後殺豬給你吃。」妻子從集市上回來,曾子就想抓只豬准備殺了它。他的妻子阻止他說:「我只不過是跟兒子開了個玩笑罷了。」

曾子說:「你不可以與兒子開玩笑。兒子什麼都不懂,他只學習父母的,聽從父母的教導。現在你欺騙了他,這就是在教育他欺騙人。母親欺騙兒子,兒子於是不相信他的母親,這不是正確教育孩子的方法啊。」 於是曾子就煮豬給孩子吃了。

5、季布一諾千金

秦朝末年,楚國有一個叫季布的人,他這個人個性耿直,而且非常講信用,只要他答應的事,就一定會努力做到,也因此他受到許多人的稱贊,大家都很尊敬他。

他曾經在項羽的軍中當過將領,而且率兵多次打敗劉邦,所以當劉邦建立漢朝,當上皇帝的時候,便下令捉拿季布,並且宣布:凡是抓到季布的人,似黃金千兩,藏匿他的人則遭到滅門三族的懲罰。可是,季布為人正直而且時常行俠仗義,所以大家都想保護他。

起初季布躲在好友的家中,過了一段時間,捉拿他的風聲更緊了,他的朋友就把他的頭發剃光,化裝成奴隸和幾十個家僮一起賣給了魯國的朱家當勞工。

朱家主人很欣賞季布,於是專程去洛陽請劉邦的好朋友汝陰侯滕公向劉邦說情,希望能撤銷追殺季布的通緝令,後來劉邦果真赦免了季布,而且還給了他一個官職。

有一個和季布同鄉、名叫曹邱生的人,他一向喜歡和有權有勢的朋友來往,於是就託人寫介紹信給季布,希望能和季布認識、交朋友。

可是季布一見到他就很反感,根本不想再理會曹邱生,但是他面對季布討厭的神色,像是沒發生什麼事的繼續說:「您也知道我們都是楚國人,人們常說『得黃金百,不如得季布一諾』這句話是我到處替您宣揚的結果,可是您為什麼總是拒絕見我呢?」

季布聽完曹邱生的話,非常高興,頓時改變了態度,而將他當作上賓來招待。

『陸』 用實際行動代替言語的名人故事 言行一致的名人故事(是名人,不要太長)

商鞅南門立木
商鞅變法的法令已經准備就緒,但沒有公布.他擔心百姓不相信自己,就在國都集市的南門外豎起一根三丈高的木頭,告示:有誰能把這根木條搬到集市北門,就給他十金.百姓們感到奇怪,沒有人敢來搬動.商鞅又出示布告說:「有能搬動的給他五十金.」有個人壯著膽子把木頭搬到了集市北門,商鞅立刻命令給他五十金,以表明他說到做到.接著商鞅下令變法,新法很快在全國推行.

『柒』 言行一致的事跡(名人)概括4個

1.商鞅的立木取信

商鞅立木建信是戰國時期發生在秦國國都市的一個事件。當時商鞅變法推出新法令,生怕民眾不信任,放了一根木頭在城牆南門。

貼出告示說:如有人將這根木頭搬到北門就賞十金,所有民眾都不信。直到將賞金提升至五十金,才有一壯士將木頭搬到了北門,商鞅如約賞給了他五十金。此舉取得了商鞅對民眾的信心,終於商鞅公布了變法的法令。這個故事也稱商鞅立信。

2.諸葛亮的七擒七縱

七擒孟獲,是三國時諸葛亮出兵南方,將當地酋長孟獲捉住七次,放了七次,第七次在孟獲城將孟獲擒拿,並使他真正服輸,不再為敵。比喻運用策略,使對方心服。《三國志》裴松之注引《漢晉春秋》中有提到,《三國演義》進行了大幅度的改編和虛構創造。

諸葛亮平定南中叛亂過程中對南中豪強首領孟獲採取的攻心戰策略,目的是徹底地消除南中少數民族的反叛心理。東漢以來,南中屬於益州轄區之內,分置益州郡(即建寧郡)、柯郡、朱提郡與永昌郡四個行政區。

3.季布的一諾千金

西漢初年有一個叫季布的人,他特別講信義。只要是他答應過的事,無論有多麼困難,他一定要想方設法辦到。當時還流傳著一句諺語:"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得到一百兩黃金,也不如得到季布的一個承諾)"。

後來,劉邦打敗項羽當上了皇帝,開始搜捕項羽的部下。季布曾經是項羽的得力干將。所以劉邦下令,只要誰能將季布送到官府,就賞賜他一千兩黃金。

但是,季布重信義,深得人心。人們寧願冒著被誅滅三族的危險為他提供藏身之所,也不願意為賞賜的一千兩黃金而出賣他。

有個姓周的人得到了這個消息,秘密地將季布送到魯地一戶姓朱的人家。朱家很欣賞季布對朋友的信義,盡力將季布保護起來。不僅如此,他還專程到洛陽去找汝陰侯夏侯嬰,請他解救季布。

夏侯嬰從小與劉邦很親近,後來為劉邦建立漢王朝立下了漢馬功勞。他也很欣賞季布的信義,在劉邦面前為季布說情,終於使劉邦赦免了季布。不久劉邦還任命他做了河東太守。

後來人們就用「一諾千金」來形容一個人很講信用,說話算數。

4.曾子殺彘

曾子的妻子到集市上去,她的兒子跟隨著她在她後面邊走邊哭。曾子的妻子對兒子說:「你先回去,等我回來後殺豬給你吃。」妻子從集市上回來,曾子就想抓只豬准備殺了它。他的妻子阻止他說:「我只不過是跟兒子開了個玩笑罷了。

曾子說:「你不可以與兒子開玩笑。兒子什麼都不懂,他只學習父母的,聽從父母的教導。現在你欺騙了他,這就是在教育他欺騙人。母親欺騙兒子,兒子於是不相信他的母親,這不是正確教育孩子的方法啊。」 於是曾子就煮豬給孩子吃了。

(7)歷史上言行一致的人的故事擴展閱讀:

言行一致,成語,作主語、謂語、賓語,意思是說的和做的完全一個樣。指人表裡如一。出自宋·趙善璙《自警篇·誠實》:「力行七年而後成,自此言行一致,表裡相應,遇事坦然,常有餘裕。」

參考資料:言行一致-網路

『捌』 漢文帝言行一致的故事

漢朝改弦更張,以孝治天下,與民休息。劉邦的兒子劉恆,史稱漢文帝,《古文觀止》里有一篇他的文告———《議佐百姓詔》。他詔告天下說:
近幾年收成不好,又頻發災害,我非常犯愁。我愚蠢且不聰明,不明白我錯在何方?是我的政治有誤,執行太過分?是天時不順、地里出產的財富收不回?人事處理不當?鬼神被怠慢,沒有供奉祭品?為什麼會達到這種地步呢?是不是百官的奉養過於奢侈,無用的事情辦得太多?怎麼老百姓吃的糧食這么少、這么缺乏呢……我要和丞相、列侯、郡守、博士們討論這個問題。大家要盡量想得遠一些。凡是可以幫助老百姓得到好處的建議,都不要有什麼隱瞞。
漢文帝言行一致,以身作則,廢止了誹謗妖言之罪,使臣下能大膽直言。文帝十三年,他下詔聲明:「百官的錯誤和罪過,皇帝要負責。」次年,他又禁止祠官為他祝福。漢文帝的恩澤,深為後人感念。西漢末年,赤眉軍起義,攻佔長安,西漢皇陵均遭破壞,唯有漢文帝在其霸陵下,得以安息。

『玖』 關於言行一致的例子

季布一諾千斤的故事就是言行一致的一個例子啊

『拾』 歷史上像聞一多先生一樣言行一致,勇敢無畏的人

岳飛,辛棄疾,文天祥,李大釗,鄧稼先,黃繼光,邱少雲,董存瑞,岳飛,霍去病,左權,譚嗣同,康有為,梁啟超

閱讀全文

與歷史上言行一致的人的故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