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名人故事 > 關於和睦的歷史小故事

關於和睦的歷史小故事

發布時間:2021-03-14 12:28:59

A. 搜尋關於和諧的小故事

關於和諧的小故事 (1)

從前,有一個脾氣很壞的男孩,他的爸爸給了他一袋釘子,告訴他:每次發脾氣或者跟人吵架的時候,就在院子的籬笆上釘一根。第一天,男孩釘了37根釘子。後面的幾天他學會了控制自己的脾氣,每天釘的釘子也逐漸減少了。他發現,控制自己的脾氣,實際上比釘釘子要容易的多。終於有一天,他一根釘子都沒有釘,他高興的把這件事告訴了爸爸。爸爸說:「從今以後,如果你一天都沒有發脾氣,就可以在這天拔掉一根釘子。」 日子一天一天過去,最後,釘子全被拔光了。爸爸帶他來到籬笆邊上,對他說:「兒子,你做得很好,可是看看籬笆上的釘子洞,這些洞永遠也不可能恢復了。就象你和一個人吵架,說了些難聽的話,你就在他心裡留下了一個傷口,像這個釘子洞一樣。」

這個故事很簡單,但卻有著不簡單的寓意。

插一把刀子在一個人的身體里,再拔出來,傷口就難以癒合了。無論你怎麼道歉,傷口總是在那兒。要知道,身體上的傷口和心靈上的傷口一樣都難以恢復。

共建和諧社會是如今我們的祖國給我們的歷史使命。人與人之間和諧相處是社會和諧的基礎。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核心在於不斷增進人與人之間的和諧。這個世界需要愛、需要溫馨、更需要和諧,這樣就會讓人與人之間有一種心靈的溝通,也會使人與人之間學會互相關心、互相體諒、互相幫助;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過程,就是不斷消除不和諧因素、不斷增進和諧因素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如果每個人都能以寬闊的胸襟對待社會,以平和的心態對待他人,多一份溝通少一些誤解,多一份信任少一份猜疑,我們的社會就能更加溫馨、更加和諧。

關於和諧的小故事 (2)
一個寒冷冬日的晌午,女主人准備打掃庭院,一出門就看見四個蜷伏在柴堆旁被凍得發抖的老人。出於善良的美德,女主人請四位老人進屋喝點熱茶暖暖身子,老人問:「你們家有男人在家嗎?」女主人說:「沒有,先生和兒子都上班去了。」老人們回答,他們不能進去,原因就是因為你們家沒有男人,女主人只好作罷。吃中午飯之前,女主人和家人說起了先前的那件事,她先生立馬要她去請四位老人進屋吃飯。女主人來到柴堆前看見四位老人還在,就把先生的意思給他們說了,四位老人猶豫了一下,說:我們不能一起進去,只能進去一人,原因是你們家都快吃飯了,不可能有那麼多飯,接著又說,我們四人分別叫財富、成功、平安、和諧,你去問一下你先生,看他願意請誰進去。婦主人內好回頭問先生。先生說「財富」最好,就請「財富」,兒子卻說還是請「成功」吧,在出現分歧的情況下,女主人自己倒是有點想請「平安」,於是她也說了自己的想法,一旁的女兒說話了:「我看最好請「和諧」」。先生聽了女兒的話覺得有道理,全家人終於達成了一致。女主人又出門把他們的決定對四位老人說了,於是她領著「和諧」往家裡走,快進門時她回頭一看,四位老人都跟來了,女主人不明,就問其中原因:「你們不是說好只來一人嗎?」「和諧」笑著回答:「你們請了其他三位中的任何一位,就只來一位,你請了我就等於請了我們四個,我們是不可分的」。啊!我們明白了:和諧=財富+成功+平安。

B. 中國的古代家庭和睦的典範故事謝謝了

家庭和睦的古代詩詞:
1、田家 范成大
晝出耘田夜織麻,村莊兒女各當家。
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
【賞析】
上半首寫"村莊兒女"晝耕夜績的勞動生活,贊揚他們年紀雖輕,卻早已"當家",挑起了生活的重擔。後半首通過細節描繪,把從小熱愛勞動而又天真爛漫的農村兒童形象刻劃了出來,既生動又富有生活情趣。
2、示長安君 王安石
少年離別意非輕,老去相逢亦愴情。
草草杯盤供笑語,昏昏燈火話平生。
自憐湖海三年隔,又作塵沙萬里行。
欲問後期何日是,寄書塵見雁南征。
【賞
析】嘉佑五年(1060),王安石出使遼國,臨行前與妹妹話別,寫下了這首詩。多年來,王安石仕履匆匆,其妹也隨夫遠宦,兩人離多會少,此番又是短聚,也
不知後會何期。詩人只把這番情景娓娓道來,言語淺顯尋常,道出了兄妹間真摯而又親切的感情。「草草」一聯寫相聚閑聊的情景。
3、歸家 王冕
我母本強健,今年說眼昏。
顧憐為客子,尤喜讀書孫。
事業新燈火,桑麻舊里村。
太平風俗美,不用閉柴門。

我的母親一直以來身體健康硬朗,今年突然寫信告訴我們說眼睛昏花了,原來是憐惜想念我這個在外的遊子和想見在外求學的孫子了。我們一家人在新房子通宵達旦的暢歡,說著以前的農事,太平的鄉村人們生活安逸和睦,晚上睡覺也不用關門、、、
整首詩描寫的是一幅家庭幸福、和睦或者是家庭團聚的美好生活的畫面。最為親切生動,十分感人。

4、木蘭辭
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節選)
生動地描寫了木蘭回到家中一家人的喜悅心情。

C. 有關和諧的故事

大家好,我是XX班的XXX,今天我為大家講述一個和諧的小故事.

從前,有一個脾氣很壞的男孩,他的爸爸給了他一袋釘子,告訴他:每次發脾氣或者跟人吵架的時候,就在院子的籬笆上釘一根。第一天,男孩釘了37根釘子。後面的幾天他學會了控制自己的脾氣,每天釘的釘子也逐漸減少了。他發現,控制自己的脾氣,實際上比釘釘子要容易的多。終於有一天,他一根釘子都沒有釘,他高興的把這件事告訴了爸爸。爸爸說:「從今以後,如果你一天都沒有發脾氣,就可以在這天拔掉一根釘子。」 日子一天一天過去,最後,釘子全被拔光了。爸爸帶他來到籬笆邊上,對他說:「兒子,你做得很好,可是看看籬笆上的釘子洞,這些洞永遠也不可能恢復了。就象你和一個人吵架,說了些難聽的話,你就在他心裡留下了一個傷口,像這個釘子洞一樣。」

這個故事很簡單,但卻有著不簡單的寓意。

插一把刀子在一個人的身體里,再拔出來,傷口就難以癒合了。無論你怎麼道歉,傷口總是在那兒。要知道,身體上的傷口和心靈上的傷口一樣都難以恢復。

共建和諧社會是如今我們的祖國給我們的歷史使命。人與人之間和諧相處是社會和諧的基礎。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核心在於不斷增進人與人之間的和諧。這個世界需要愛、需要溫馨、更需要和諧,這樣就會讓人與人之間有一種心靈的溝通,也會使人與人之間學會互相關心、互相體諒、互相幫助;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過程,就是不斷消除不和諧因素、不斷增進和諧因素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如果每個人都能以寬闊的胸襟對待社會,以平和的心態對待他人,多一份溝通少一些誤解,多一份信任少一份猜疑,我們的社會就能更加溫馨、更加和諧。

謝謝大家!

最好穿的大方點,演講時不要緊張,心平氣和的去講.

D. 民間和睦的故事有什麼

六尺巷的故事
清朝時,在安徽桐城有個一個著名的家族,父子兩代為相,權勢顯赫,這就是張家張英、張廷玉父子。
清康熙年間,張英在朝廷當文華殿大學士、禮部尚書。老家桐城的老宅與吳家為鄰,兩家府邸之間有個空地,供雙方來往交通使用。後來鄰居吳家建房,要佔用這個通道,張家不同意,雙方將官司打倒縣衙門。縣官考慮糾紛雙方都是官位顯赫、名門望族,不敢輕易了斷。
在這期間,張家人寫了一封信,給在北京當大官的張英,要求張英出面,干涉此事。張英收到信件後,認為應該謙讓鄰里,給家裡回信中寫了四句話:
千里來書只為牆,
讓他三尺又何妨?
萬里長城今猶在,
不見當年秦始皇。
家人閱罷,明白其中意思,主動讓出三尺空地。吳家見狀,深受感動,也出動讓出三尺房基地,這樣就形成了一個6尺的巷子。兩家禮讓之舉和張家不仗勢壓人的做法傳為美談。

E. 有關兄弟和睦的小故事

1、西漢時期有個著名賢士卜式。父母去世後,兄弟兩人分家,卜式把家中的財產都讓給了弟弟,自己只要了一百多頭羊。十幾年過去了,卜式的羊群繁殖到了上千頭,他購田置地,建造房屋,成了當地遠近聞名的富庶之家。

這時,他的弟弟卻因經營不善而破產了,於是卜式毫不猶豫地把自己的財產分了一半給弟弟。卜式的行為感動了弟弟和所有的人,大家都說他是個重親情、不愛財的君子。如果他們的父母親泉下有知,也會感到欣慰的。

2、漢朝許武,有三個兄弟,父親很早就過世了,兩個弟弟一個叫許宴,一個叫許普,年紀還非常小。身為長兄的許武,必須要肩負家庭的重任,不但要負責生計,更要提攜照顧兩個弟弟。許武知道他的責任非常重大,白天到田裡勞作時,就把弟弟安置在樹下蔭涼的地方,教兩個弟弟學習如何耕種;晚上回家時教兩個弟弟讀書,非常辛勞。

如果兩個弟弟不肯受教,他就跑到家廟向祖先稟明:今天我教導不利,所以兩個弟弟才不受教。他把所有的責任自己承擔下來,在祖先面前告罪,是自己的過失,懺悔自己沒有盡心盡力,直到兩個弟弟哭泣著來請罪,許武才起立,而且他始終沒有嚴聲厲色地對待弟弟。

許武到了壯年還沒有娶妻,有人勸他,他回答說:「我恐怕找到不適當的人選,反而使兄弟的情感發生嫌隙!」後來許武被推薦為孝廉。為了讓兩個弟弟也能夠成名,跟他一樣被舉孝廉,就故意把家產分為三份,自己取最好的,讓弟弟得到的又少又不好,讓所有親朋好友、鄰里都罵這個哥哥貪婪,推崇兩個弟弟謙讓。

等到弟弟在品德、學問和產業上有一點點成就,也被推舉為孝廉時,哥哥才把親朋好友聚集在一塊,把他成就兩個弟弟的苦心表露了出來。當場的人都非常驚訝,從此以後,鄉里的人都稱他「孝悌許武」。郡守和州刺史推薦許武出來為民服務,並且請他擔任「議郎」的官職。

許武的聲望非常顯赫,不久,他卻辭去官職而返回故鄉,先為兩位弟弟張羅婚事,而後自己才娶妻。兄弟們生活在一起,相處得非常融洽。

3、隋朝牛弘,原來本姓寮,他的父親叫寮允,是南北朝時北魏的侍中,皇上賜給他姓牛。牛弘最喜歡讀書,見聞又很廣博。牛弘還在襁褓之中時,有一次一個會看相的人經過,看到了牛弘相貌,就告訴他的父親說:「此兒當貴,當善待之。」果然牛弘後來做了吏部尚書。

他的弟弟叫牛弼,非常喜歡喝酒,有一天弟弟酗酒醉後,把牛弘駕車的一頭牛用箭射死了。牛弘的妻子看到這情景很驚訝,認為這是很大的事情,趕緊跑去告訴他說:「你弟弟今天不知道為什麼,竟敢把你駕車的那頭牛射死了。」

牛弘聽了妻子這些話,不以為然地說:「死了就死了吧,做肉乾、肉鬆之類的好了。」妻子誤認為丈夫讀書沒聽清,又重復說了一遍,但牛弘卻說:「我知道了。」仍然在讀書,絲毫沒受影響。牛弘對待自己的弟弟如此寬宏大量,實在是很難得。

4、晉朝的王覽,有個同父異母的哥哥叫王祥,王覽對這個兄長很尊敬。王祥侍奉後母非常孝順,而後母卻對王祥非常不好,經常打王祥。王覽看到了,就流著眼淚抱著哥哥哭。後母刁難王祥,王覽就與王祥一起去做。後母對王祥的虐待不僅在小的時候,到了成年娶了妻子以後,對王祥和他的妻子也是非常嚴厲。

每一次母親懲罰大哥,王覽都帶著妻子過來幫忙,盡心調和他們之間的關系,化解危機。王祥的道德學問日益提升,後母起了個壞念頭,因為王祥的名聲越好,往後她的惡名就越昭彰。於是就在酒里下了毒,要給王祥喝,被王覽發現,情急之下把毒酒奪過來自己要當場喝下去,替哥哥去死。

這時後母立刻把酒打翻在地,恐怕自己親生的兒子被毒死。見此情形,後母也很慚愧,心想,我時時想致王祥於死地,而我的兒子卻用生命來保護王祥!兄弟之情終於感化了後母,當場後母和兩個兄弟抱在一起痛苦流涕,後來王祥和王覽都在朝廷里當官。

5、漢朝的時候,有個人叫姜肱,他有兩個弟弟,一個叫姜仲海,另一個叫姜季江。他們兄弟三人非常的友愛,情同手足。兄弟三人天天在一起讀書,下課又一起溫習功課、玩耍,還一起幫家裡做家務事。三個兄弟還縫了一床大棉被每天都睡在一起,即使姜肱三兄弟成家之後,感情還這么好,好到有時還同睡一條棉被。

有一次姜肱跟他的弟弟一同去京城,結果半夜路遇強盜。月光下,強盜面目猙獰,手裡的匕首泛出幽幽寒光,看了直叫人打顫。強盜囂張地晃著寒光閃閃的匕首一步步逼近抱在一起的倆兄弟。突然,哥哥推開弟弟,搶上前一步說:「我弟弟還小,我是做哥哥的,我可以犧牲,我要挽救我的弟弟,希望你們放他一條生路。」

這時,後面的弟弟也走上前來說道:「不!你不可以傷害我哥哥。哥哥學問、品德很好,是家裡的珍寶,是國家的棟梁,我年紀小,能力差,不及長兄,還是殺我吧!」兄弟倆都爭著讓對方活著,想到兄弟就要生離死別,倆人不禁抱在一起,痛哭流涕。

盜賊也不是鐵石心腸,也是因飢寒才起盜心,他深深地被兄弟倆的手足情感動了,說道:「我今天終於見到什麼叫親情了。」於是搶了一些財物便匆匆離開。

F. 古代關於和睦相處的故事作文

《六尺巷的故事》
清朝康熙年間,安徽桐城縣發生了一件當朝宰相張英與鄰居葉秀才為了牆基爭地界打官司的奇聞。 因為張英家要蓋房子,地界緊靠葉家。葉秀才提出要張家留出中間一條路以便出入。但張家提出,他家的地契上寫明「至葉姓牆」,現按地契打牆有什麼不對,即使要留條路,也應該兩家都後退幾尺才行。這時張英在北京為官,老傢具體事務就由老管家操辦。於是沿著葉家牆根砌起了新牆。這個葉秀才是個倔脾氣,一看張家把牆砌上了,咽不下這口氣,秀才自己能動筆,一紙狀文告到了縣衙,打起了官司。
張家管家一看事情鬧大了,就連忙寫了封信,把這事稟告了北京的張英。不久,就接到了張英的回信。信中沒有多話,只有四句詩:「千里修書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長城萬里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
管家看了這首詩,明白了主人的意思,就來到葉家,告訴葉秀才,張家准備明天拆牆,後退三尺讓路。葉秀才以為是戲弄他,根本不相信這是真話。管家就把張英這首詩給葉秀才看。葉秀才看了這首詩,十分感動。
第二天早上,張家就動手拆牆,後退了三尺。葉秀才也把自家的牆拆了後退了三尺。於是張、葉兩家之間就形成了一條一百來米長六尺寬的巷子,被稱為「六尺巷」。
這一段古代鄰居和睦相處的故事廣為流傳。

G. 古代名人一家和睦的故事

名言

孔子:「來君子和而不同源」

故事

老虎報恩
相傳古時候有一位善良的老婆婆,孤身一人住在一座山下。

一天傍晚,她正在門前收拾柴草,忽然躥來一隻老虎,向她張著血盆大口,虎視眈眈。老婆婆驚懼萬分,但忽然發現這老虎嗚嗚有聲,就是不動嘴咬人。老婆婆勉強定住心神,觀察眼前這只老虎,從它張開的大嘴可見喉嚨里卡著一根金簪。「難道是吃人的時候卡在裡面的?看這樣子,老虎是想讓自己給它拔出金簪?」老婆婆便說:「要我給你拔出來可以,你得答應我以後不再吃人。」老虎點了點頭。老婆婆控制住內心的恐懼,好不容易拔出了那支金簪,老虎感激地看了看她,搖搖尾巴,走了。從此,這只老虎隔三差五地就會給老婆婆送來一些野味,比如野兔、野雞、野豬。老婆婆有了老虎的照料,生活得還不錯。後來,老婆婆去世了,這只老虎來到墓旁陪伴,並且最終死在墓旁。

H. 求幾個關於和諧的歷史故事

貞觀之治是指唐朝初期出現的太平盛世。由於唐太宗能任人唯賢,知人善用;開言路,虛心納諫,重用魏徵等;並採取了一些以農為本,減輕徭賦,休養生息,厲行節約,完善科舉制度等政策,使得社會出現了安寧的局面。當時年號為「貞觀」(627年--649年),史稱「貞觀之治」這是唐朝的第一個盛世,同時為後來的開元盛世奠定了基礎。

唐太宗李世民在位23年,使唐朝經濟發展,社會安定,政治清明,人民富裕安康,出現了空前的繁榮。由於他在位時年號為貞觀,所以人們把他統治的這一段時期稱為「貞觀之治」。「貞觀之治」是我國歷史上最為璀璨奪目的時期。
太宗從波瀾壯闊的農民戰爭中認識到人民群眾力量的偉大,吸取隋朝滅亡的原因,非常重視老百姓的生活。他強調以民為本,常說:「民,水也;君,舟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太宗即位之初,下令輕徭薄賦,讓老百姓休養生息。唐太宗愛惜民力,從不輕易征發徭役。他患有氣疾,不適合居住在潮濕的舊宮殿,但他一直在隋朝的舊宮殿里住了很久。他還下令合並州縣,革除「民少吏多」的弊利,有利於減輕人民負擔。

貞觀之初,在唐太宗的帶領下,全國上下一心,經濟很快得到了好轉。到了貞觀八九年,牛馬遍野,百姓豐衣足食,夜不閉戶,道不拾遺,出現了一片欣欣向榮的昇平景象。

太宗在位20多年,進諫的官員不下30人,其中大臣魏徵一人所諫前後200餘事,數十萬言,皆切中時弊,對改進朝政很有幫助。

太宗十分注重人才的選拔,嚴格遵循德才兼備的原則。太宗認為只有選用大批具有真才實學的人,才能達到天下大治,因此他求賢若渴,曾先後5次頒布求賢詔令,並增加科舉考試的科目,擴大應試的范圍和人數,以便使更多的人才顯露出來。

I. 有關和睦的故事或歷史事件

將相和
六尺巷 據史料記載:張文端公居宅旁有隙地,與吳氏鄰,吳氏越用之。家人馳書於都,公批詩於後寄歸,雲:「一紙書來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長城萬里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家人得書,遂撤讓三尺,吳氏感其義,亦退讓三尺,故六尺巷遂以為名焉。這里的張文端公即是清代大學士桐城人張英(清代名臣張廷玉的父親)。清代康熙年間,張英的老家人與鄰居吳家在宅基的問題上發生了爭執,因兩家宅地都是祖上基業,時間又久遠,對於宅界誰也不肯相讓。雙方將官司打到縣衙,又因雙方都是官位顯赫、名門望族,縣官也不敢輕易了斷。於是張家人千里傳書到京城求救。張英收書後批詩一首寄回老家,便是這首膾炙人口的打油詩。張家人豁然開朗,退讓了三尺。吳家見狀深受感動,也讓出三尺,形成了一個六尺寬的巷子。張英的寬容曠達讓六尺巷的故事被廣泛傳誦,至今依然帶給人不盡的思索與啟示。

典故出處

據《桐城縣志》記載,清代(康熙年間)文華殿大學士兼禮部尚書張英的老家人與鄰居吳家在宅基的問題上發生了爭執,兩家大院的宅地都是祖上的產業,時間久遠了,本來就是一筆糊塗賬。想佔便宜的人是不怕算糊塗賬的,他們往往過分相信自己的鐵算盤。兩家的爭執頓起,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誰也不肯相讓一絲一毫。由於牽涉到尚書大人,官府和旁人都不願沾惹是非,糾紛越鬧越大,張家人只好把這件事告訴張英。家人飛書京城,讓張英打招呼「擺平」吳家。



3張

刻有張英打油詩的石頭

張英大人閱過來信,只是釋然一笑,旁邊的人面面相覷,莫名其妙。只見張大人揮起大筆,一首詩一揮而就。詩曰:「千里家書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長城萬里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交給來人,命快速帶回老家。家裡人一見書信回來,喜不自禁,以為張英一定有一個強硬的辦法,或者有一條錦囊妙計,但家人看到的是一首打油詩,敗興得很。後來一合計,確實也只有「讓」這唯一的辦法,房地產是很可貴的家產,但爭之不來,不如讓三尺看看。於是立即動員將垣牆拆讓三尺,大家交口稱贊張英和他家人的曠達態度。張英的行為正應了那句古話:「宰相肚裡能撐船。」尚書一家的忍讓行為,感動得鄰居一家人熱淚盈眶,全家一致同意也把圍牆向後退三尺。兩家人的爭端很快平息了,兩家之間,空了一條巷子,有六尺寬,有張家的一半,也有吳家的一半,這條幾十丈長的巷子雖短,留給人們的思索卻很長。於是兩家的院牆之間有一條寬六尺的巷子。村民們可以由此自由通過。六尺巷由此得名。

J. 關於和諧的小故事

1、清朝康熙年間有個大學士名叫張英。一天張英收到家信,說家人為了爭三尺寬的宅基地,與鄰居發生糾紛,要他用職權疏通關系,打贏這場官司。

張英閱信後坦然一笑,揮筆寫了一封信,並附詩一首:千里修書只為牆,讓他三尺有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家人接信後,讓出三尺宅基地。

鄰居見了,也相讓三尺宅基地。結果成了六尺巷,這個化干戈為玉帛的故事流傳至今。
呵呵,告訴我們要有坦盪的胸懷,人與人之間要保持一種和諧的人際關系。

2、戰國時趙國舍人藺相如奉命出使秦國,不辱使命,完壁歸趙;又培同趙王赴秦王設下的澠池會,使趙王免受暗算。為獎勵藺相如的汗馬之功,趙王封藺相如為丞相。

老將廉頗居功自傲,對此不服,而屢次故意挑釁,藺相如以國家大事為重,始終忍讓。後廉頗終於醒悟,向藺相如負荊請罪。將相和好,共同輔國,國家無恙 。

3、有一位單身女孩剛搬了家,她發現隔壁住了一戶窮人家,一個母親帶著兩個小孩子。有天晚上,那一帶忽然停電了,那位女孩只好自己點起了蠟燭。沒一會兒,忽然聽到有人敲門。原來是隔壁鄰居的小孩子,黑暗中,他閃著明亮的眼睛問:「姐姐,請問你家有蠟燭嗎?」

女孩心想:「他們家竟然窮到連蠟燭都沒有嗎?千萬別借他們,免得被他們依賴了」!於是,對小孩吼一聲說:「沒有」!正當她准備關上門時,那窮小孩展開關愛的笑容說:「我就知道你家一定沒有!」

說完,竟從懷里拿出一根蠟燭,說:「媽媽和我怕你一個人住又沒有蠟燭,所以帶來一根送你」。此刻,女孩自責、感動得熱淚盈眶,將那小孩子緊緊地抱在懷里。

4、弟子問:「我們怎樣才能凈化世界?」

凈化世界的方法大師答:「從前,大馬士革有一位酋長,人們都很尊重他,因為他充滿智慧,但沒有任何一個人知道他是否是個好人。

」一天下午,一場建築事故導致酋長和他妻子居住的房子倒塌了。鄰居們不顧一切地開始在廢墟上挖掘,他們最終找到了酋長的妻子。

「酋長的妻子說,『別管我。請先去救我丈夫,他當時就坐在那裡。'

」鄰居們根據她的指點,將那個地方的碎磚石搬開,找到了酋長。酋長說,』別管我。請先去救我妻子,她當時就躺在那裡。『

「如果一個人按照這對夫婦的方式做事,那麼他就是在凈化世界。」

5、在一座大山裡,住著一隻麻雀和一戶人家。麻雀靠撿食農戶掉在地上的米粒為生,倒也安枕無憂。可田鼠的到來打破了這種平靜。

由於米少鼠多,輪到麻雀起來時,幾乎只剩下些屑末。麻雀非常惱火,為了搶奪食物,好幾次都在半夜起來,但仍然比不過眼疾手快的田鼠。麻雀想,一定要找個機會,除掉這些眼中釘。

被美食所傷機會終於來了,一條飢餓的眼鏡蛇爬了過來,田鼠們開始整日惶恐不安。這天,天剛蒙蒙亮,眼鏡蛇爬到了田鼠的窩邊,查看了一番,沒發現目標,便把目光瞄向了樹上。以為無憂的麻雀,並不知道危險的靠近,就在眼鏡蛇張開血盆大口的時候,田鼠及時告警,才讓它逃離了危險。

於是,為了生存,麻雀和田鼠開始合作,麻雀在空中巡邏,負責給就眠的田鼠們報警,而田鼠也會給麻雀留下可觀的米粒。

隨著麻雀的長大,它的胃口越來越大,它開始不滿足了,提出了分享一半糧食的要求,但被拒絕了,原因是田鼠家族又多了兩個孩子,需要大量的食物。心懷恨意的麻雀便開始尋思,要是既解決了田鼠,又能保證以後衣食無憂,豈不是兩全其美的事?

一個風和日麗的下午,田鼠們爬出來曬太陽,麻雀自告奮勇擔任警戒,麻痹的田鼠們美滋滋地睡了。眼鏡蛇如箭一般沖向田鼠一家,在空中盤旋的麻雀發現了,它張了張嘴,但還是忍住了。

不幸的田鼠們成了眼鏡蛇的美食,麻雀也盡情享用著只屬於它的米粒。因為吃得太飽,在眼鏡蛇爬上來要吃掉它的時候,它只拍了幾下翅膀,就一命嗚呼了。

很多時候,對手與朋友只在一念之間,若和平相處,對手也能成朋友,幫對手就是保自己;而把概念絕對化,甚至採取過激的行為,對彼此都只能是一種傷害。

閱讀全文

與關於和睦的歷史小故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