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名人故事 > 甘南歷史人物

甘南歷史人物

發布時間:2021-03-14 06:52:56

1. 甘家大院的主人金陵甘氏,在歷史上有哪些名人

甘家大院俗稱“九十九間半” ,是南京面積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私人民宅,具有極高的歷史、科學和旅遊價值,可以說沒去過甘家大院,就不能真正的了解南京。這里很關鍵的一個問題是,這僅僅是一個名門望族的宅邸,足以見得其家族在當時實力的雄厚,也從側面反應了當時甘氏一族的社會地位。由此看見甘氏一族肯定是人才輩出,才能在當時享有那麼高的聲望,才能建起如此氣勢恢宏的宅院,那歷史上甘氏一族到底有多少聲名顯赫的人物呢?說出來真的令人震驚,難怪甘氏一族能這樣的興盛。

三、近現代。當然這不能算作歷史名人,在這里說一下的原因就是,想說明甘氏一族是血脈相成的,後代也是一樣優秀。甘貢三、甘南軒、甘濤、甘律之、汪小丹等都是文藝名人, 甘貢三的女婿汪劍耘被稱為南京“梅蘭芳”。還有著名演員、有國民媳婦之稱的海清,也有甘氏血脈,其外公就是甘氏一族。

甘氏一族上至先秦,下到當代,人才輩出,所以留下建起甘家大院這一建築文化瑰寶並保存下來也就不足為奇了。

2. 歷史上的焦姓名人有哪些

焦先:亦名光,字孝然,漢末河東人,焦先在歷史上記載頗多,他是東漢時期的一位有賢德名望的人,與當時名人韓康、梅福齊名。漢靈帝時,曾被封為文顯公,為官多年,視榮祿為浮雲,因而掛印,隱跡焦山。後漢靈帝曾三次下詔書請其出山為官,終因焦先淡薄名利地位,拒不為官,「三詔洞」因此而得名。焦先在鎮江焦山隱居時,曾有「火燒草廬」、「雪壓房塌」而不死的神奇故事,當地人都將他看做「仙人」,紛紛求他學藝,焦先受民人騷擾,不能清靜,為次來到曲阿(今丹陽市)蔣墅歸真觀,潛心學道,修煉十年,服丹升天,享年170歲。焦先在歸真觀得道成仙的傳說,史料記載極為詳細生動。
焦裕祿,革命烈士,194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62年被調到河南省蘭考縣擔任縣委書記。
焦泓傑(曾用名焦國慶),字東風,號墨染齋主。1966年7月12日出生,漢族,祖籍山東省青州市。自幼愛好書法
焦興濤:1984年至1988年四川美院附中畢業,1988年至1993年四川美院雕塑系學習並獲學士學位,1993年至1996年
焦亞新,1956年生於安徽蚌埠,畢業於解放軍藝術學院美術系。從事美術創作三十餘年,飽覽甘南川北、天山草原。
焦長春 (1903.3—) 女,北京人。擅長書籍裝幀設計。曾隨王叔暉學習工筆重彩人物畫。人民美術出版社美術編輯。
焦可群 (1930.9—) 陝西西安人。擅長中國畫。1958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系,留校任教。
焦俊華 (1932.9—)筆名焦墨。擅長透視學理論、中國畫。1949年石家莊師范學校學習。
焦國輝 (1937.3—)原名焦金杯,山西臨汾人。擅長中國畫、水彩畫、 美術教育。
焦志廣 (1955—) 字野宜、號蘭友人。 回族, 山東日照人。 擅長中國畫、油畫。1982年畢業於哈爾濱師范大學。
焦小健 (1956.11—)安徽蕪湖人。擅長油畫。1981年畢業於浙江美術學院油畫系,1986年考入該院研究生班。

3. 歷史人物

紙上談兵 趙括
卧薪嘗膽 越王勾踐
四面楚歌 項羽
樂不思蜀 劉禪
七步之才 曹植
指鹿為馬 趙高

4. 新宋的人物形象

以下只是第一卷《十字》中主要的出場人物,並非全部人物,其簡介也只限於《十字》的內容,並不涉及到下一卷。有些人物在第二卷《權柄》中甚至是重要人物,在這里也並未列出。這個主要人物表是為了幫助讀者更好的閱讀《十字》而寫,所以有其局限性。
石越
現代歷史系畢業青年,受過良好的教育,因為不可知的原因被傳送至北宋熙寧二年,從此開始他傳奇的一生,按當時實際年齡算,他二十一歲。石越天性謹慎,不喜歡冒險,表面隨和,不喜抗爭,但是骨子裡卻有著相當的固執性格。總體來說有著浪漫主義與理想主義的性格,但又絕對的理性與現實。
王安石
北宋著名的改革家,一生以孟子自喻,期待能夠憑自己的力量把宋朝帶向一個富強的道路上,但是在歷史上終以失敗告終。史載說他聰明過人,性格倔強,不太喜歡修飾自己的外表。他當上宰相後一意以征誅之術(把不滿者趕出朝廷)來推行自己的新法,卻相當的不注意吏治,過份看重政策與制度的重要性,加上他是南方人,在新法實行中並沒有考慮到北方人的利益,因此種種原因綜合作用,讓他走向了無可避免的失敗。在熙寧二年的時候,他五十歲,任參知政事。這個「拗相公」對石越的觀感相當的復雜,一方面是對於自己的自信,讓他認為石越總是在妨礙他推行新法;另一方面他不得不正視石越的許多過人之處。實際上,在那個時代,王安石是最有可能與石越有許多共同語言的人物,但是造物弄人,以王安石的性格加上兩人的政治地位,讓兩人的關系顯得並不那麼樂觀。
司馬光
北宋著名的歷史學家,以《資治通鑒》而名留史冊。但在當時,他卻是保守派的代表人物。雖然身為王安石的好友,但是一方面在學術上,他是「史學派」的領袖,與王安石的「經術派」相對立;另一方面,他是北方士子中洛派和朔派共同的領軍人物,與王安石所代表的南方派相對立;而在政治上,他有著保守的立場,雖然他亦表現出改革政治的傾向,但是他的所謂改革卻是更注重於人事而非制度,甚至他在最後瘋狂的拒絕任何制度上的改革。在王安石當權後不久,他被貶往洛陽,任西京留守。在熙寧二年,司馬光五十二歲。因為保守派共同的困境,即對制度提不出建設性的意見,而只能糾纏於新法實施過程中出現的不良現象來反對新法,因此並不受到皇帝的重視,直到石越出現後,保守派中所包括的溫和改革派自覺不自覺的形成了和石越的政治盟友關系。但是司馬光的生性嚴謹,讓他終於不能和石越這個小他三十多歲的人成為好友,雖然他非常的佩服石越的才學與見識。
蘇軾
北宋最為著名的文學家,在政治上則是當時蜀派的代表人物。蜀派是介於南方派與北方派的派系,因為地域的原因,蜀派既有南方派的特點也有北方派的特點。所以其代表人物蘇軾的政治理念也比較折中,一方面反對王安石過於激烈的變革,希望在變革能夠穩步推行,考慮到現實的狀況;一方面也反對完全的保守,認為變革是在所難免與必須的事情。因為這種看似理性的態度,所以無論新黨當政或舊黨當政,蘇軾總是不能得志。在熙寧二年,蘇軾三十四歲。他生性豪爽,達觀,才華橫溢,很年輕的時候就享有才名,卻喜歡幫助年輕的讀書人。他和石越私交良好,終其一生皆是石越是良師益友,但是在某些方面,他似乎並不能理解石越的手段。這是一個只能從光明面來理解事物的讀書人。
趙頊
歷史上北宋的神宗皇帝。但顯然「神宗」這個謚號不足以表彰他在小說中的功績,所以小說中並不稱他為「神宗皇帝」,事實上他也有更為偉大光彩的謚號。這個年輕的皇帝是歷史上非常有抱負的君主,雖然苛刻的史家也許會譏諷的稱他「志大才疏」,而不少人也不不太公平的指責他立場不堅定。這個十八歲登基(或謂二十歲),三十六歲去世的年輕皇帝自一即位起,就一心一意想要勵精圖治。他無法忍受向蠻夷歲貢的恥辱,因此在他的治下開始了王安石變法的篇章。雖然王安石的政治地位並非一直很穩固,但在重重的壓力下,新法也並沒有因為王安石不在相位而被廢除,對於新法他表現出了足夠的堅定。這個年輕的皇帝,曾經立誓要恢復漢唐故土,繼承宋太祖的遺志,但是一生的不得意終於讓他心力交瘁而英年早逝。在熙寧二年的時候,他年僅二十歲。這個年輕皇帝的性格,有著急躁、剛決的一面,也有著對臣下優容的一面,總的來說,也是一個矛盾的性格。
王昉
王安石之女。熙寧二年時她年僅十六歲,這是一個聰明的女孩子。雖然以她的經歷來說,在當時也許為很多人所羨慕,但是對於她來說,卻並不能夠很簡單的形容。原本的設計中,王昉是該與石越結為夫妻的,這個擁有超越時代思想的女子是為石越在這個孤寂的時代唯一能夠進行交流的角色。然而在新版里,石越卻取了桑梓兒為妻,而王昉則嫁給了桑梓兒的哥哥——桑充國。雖然桑充國不可謂無才華,不可謂無思想,然而桑本人終究只是一個標準的大宋士大夫。雖然滿腔熱忱一心為民,但其思想上某些固有的偏執導致了與石越分道揚鑣。王昉超越時代的思想最終埋沒於這個在這個時代看來十分優秀的人的身上。應該說,這是讓很多人都一直無法接受的改變。
楚雲兒
碧月軒的著名歌妓,石越最堅定的追隨者之一。對於石越,她有著極深的感情,而且她也是石越最初認識的女孩子之一。但是二人的地位實在過懸殊,雖然都可能發生,但在第一卷中,發生的事情有限……這個女孩驕傲而自卑,溫柔解人卻又能用淡淡的笑容拒人於千里之外,久歷風塵卻又不可救葯的執著於真正的愛情……
潘照臨
字潛光,河北人。即舊版中的「李丁文」,石越最重要的幕僚。他精通縱橫之術,有幹才。在歷史上雖然籍籍無名,但是因為石越的出現,他的人生也完全改變。熙寧二年時他三十歲。
段子介
字譽之,江西人。一個喜歡任俠的儒生,石越的重要幕僚。最適合他的職位無疑是監察御史。段子介是那種一邊喝酒一邊擊劍高歌的人物,最喜歡做的事情是盪盡天下不平之事。但是他並非是一個簡單化的人物,所以石越也常常托他做一些更重要更需要權謀與冷靜的事情。熙寧二年時他二十五歲。
唐棣
字毅夫,四川人。石越的摯友,也是最初幫助石越的人。如果放在歷史上,他可能只是一人平凡的底層官僚,但是因為他和石越的關系,讓他無法太平凡。他是《論語正義》的署名作者之一,進士出身,鋼鐵司的重要主持人之一。熙寧二年時他二十三歲。
桑充國
字長卿,開封人。石越的崇拜者。出身於一個商人的家庭卻對經商毫無興趣,最後考上進士卻不願意做官,最終成為大宋最大的印書館的社長,第一份報紙的創始人。是深受石越影響的人物。熙寧二年時他十八歲。
唐甘南
字堅夷,唐棣的二叔,石越重要的贊助人與合夥人。以目光獨到、滿臉笑容而著稱。在大宋棉紡工業、印刷工業等歷史上,皆佔有重要的位置。後世曾經有人認為他是除呂不韋之外最成功的商人。
桑俞楚
桑充國之父,桑家與石越有著極不尋常的關系。他同時也是唐甘南的重要合夥人。當然,他對歷史的貢獻遠不止於此。
李敦敏
字修文,江寧人。石越的崇拜者,熙寧二年進士出身。雖然被人諷刺為「機敏而無主見」,但卻是石黨中立場最堅定的人物之一。
柴貴友
字景初,四川人。石越的崇拜者,熙寧二年進士出身,與其弟柴貴誼同為石黨中唐氏一派(石越最初的追隨者,石越對他們有著極其不尋常的重要利益)的重要人物。
柴貴誼
字景中,四川人。石越的崇拜者,熙寧二年進士出身,是一個出色的地方官。
秦觀
字少游,高郵人。歷史上著名的才子與蘇門學士之一。其詞作以婉轉哀怨而著稱,但是他的性格卻是喜歡讀兵書。但是終於過份的淪為清談高議,缺少實乾的氣質。他亦是石黨中的重要人物,一個敏感而豪邁的人物,做為皇帝秘書參贊機務已是他才華的極限。
司馬夢求
字純父,開封人。智謀之士,石越的重要幕僚之一, 職方館首任領導。
吳安國
字鎮卿,福建人。對石越有著許多不滿,關心百姓疾苦的書生。最終成為石黨中的重要人物之一。
吳從龍
字子雲,開封人。精通禮儀。石黨中重要人物之一。
蔡京
字元長。歷史上著名的奸相,但其時尚且年輕,鬱郁不得志。石黨中重要人物之一。在大宋財政重建上,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王雱
字元澤。王安石之子,性格驕傲、偏執,不容異見。但為人極有才華,對其父的新法起了重要的影響,新黨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但是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作法,往往讓人所不齒。
呂惠卿
字吉甫。福建泉州人。新黨中最大的投機分子,以王安石的學生自居。他是新黨投機派的代表人物,藉助變法之機,以贊成變法之名,謀取自己的私利,竊居高位。其人表面上溫文爾雅,才華過人,長於舌辯,極擅權詐之術。
蔡確、鄧綰
新黨中的投機分子,都做過御史,是與石越直接對抗的代表人物。
沈括
著名的科學家,當時站在智慧最高峰的人物。石黨中重要人物之一。
程顥、程頤
理學的主要創始人之一。歷史上開始支持新黨其後反對之。石越的同情者。
曾布
新黨的核心人物,王安石的重要助手之一。
歐陽修
字永叔,江西人。被人污衊與自己的外甥女有私情後,雖然得到平反,但因為種種政治上的互相傾軋,終於讓他的政治生命終結。
桑梓兒
石越妻子,桑充國的妹妹,溫柔賢淑,才幹雖比不上王倩兒(即王昉),但受石越影響,也逐漸在一些方面給予石越以幫助,獲得石越的愛,確實是梓兒的幸福。
補充人物介紹:
趙雲蘿
趙雲蘿,封清河郡主。神宗的堂妹,在所有姐妹輩中排行十一,喚作「十一娘」,雖然不是公主,實際上卻是當公主看的,這個美麗善良的女子深受皇帝以及太後的喜愛。在《婚姻大事》裡面,趙頊曾經打算把清河嫁給石越,奈何天不遂人願,石越先一步與桑梓兒定親。 後來嫁給狄詠,本來是段不錯的姻緣,但狄詠後來戰死陝西,只留下清河母子兩人,孤苦伶仃煢煢孑立。雖然受到皇帝與太後的寵愛,但喪夫之痛又豈是旁人所能體味。

5. 甘南藏族自治州歷史名人

http://www.youyouchina.com/gs/gn/lsmr.asp

6. 2011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及頒獎詞

1 卓琳:
頒獎辭:彩雲之南的才女,黃土高原上的瓊英。攜小平手五十八載,硝煙里轉戰南北,風雨中起落同隨。對她愛的人不離不棄,讓愛情變成了信念。她的愛向一個民族的崛起,注入了女性的堅定、溫暖與攙扶。
2 朱邦月:一根拐杖撐起的家
頒獎辭:這個奇特的家庭,集中了世界上最多的苦難,也凝聚了人間最真的情感。頭發花白,面帶微笑,這位溫和而堅定的老人,胸中盛滿40年的艱難。他這支拐杖,是一家人的翅膀。他這雙肩膀,扛住了生命的重量。
3 阿里帕-阿力馬洪:十九個孩子的媽媽
頒獎辭:不是骨肉,但都是她的孩子,她展開羽翼,撐起他們的天空。風霜飢寒,全都擋住,清貧勞累,一肩擔當。在她的家裡,水濃過了血,善良超越了親情。泉水最清,母愛最真!
4 沈浩:踐行信念好村官
頒獎辭:兩任村官,六載離家,總是和農民面對面、肩並肩。他走得匆忙,放不下村裡道路工廠和農田,對不住家中嬌妻幼女高堂。那一年,村民按下紅手印,改變鄉村的命運;如今,他們再次伸出手指,鮮紅手印,顆顆都是他的碑文。
5 李靈:80後最美鄉村女校長
頒獎辭:一切從零開始,從鄉村開始,從識字和算術開始。別人離開的時候,她留下來;別人收獲的時候,她還在耕作。她挑著孩子沉甸甸的夢想,她在春天播下希望的種子。她是80後。
6 翟墨:中國無動力帆船環球航海第一人
頒獎辭:古老船隊的風帆落下太久,人們已經忘記了大海的模樣。六百年後,他眺望先輩的方向,直掛雲帆,向西方出發,從東方歸航。他不想征服,他只是要達成夢想——到海上去!一個人,一張帆,他比我們走得都遠!
7 陳玉蓉:暴走媽媽捐肝救子
頒獎辭:這是一場命運的馬拉松。她忍住飢餓和疲倦,不敢停住腳步。上蒼用疾病考驗人類的親情,她就捨出血肉,付出艱辛,守住信心。她是母親,她一定要贏,她的腳步為人們丈量出一份偉大的親情。
8 張正祥:保護滇池勇者無敵
頒獎辭:生命只有一次,滇池只有一個,他把生命和滇池緊緊地綁在了一起。他是一個戰士,他的勇氣讓所有人膽寒,他是孤獨的,是執拗的,是雪峰之巔的傲然寒松。因為有這樣的人,人類的風骨得以傳承挺立。
9 薩布利亞-坦貝肯:西藏盲童的眼睛
頒獎辭:她看不到世界,偏要給盲人開創一片新的天地。她從地球的另一邊來,為一群不相識的孩子而來,不企盼神跡,全憑心血付出,她帶來了光明。她的雙眼如此明亮,健全的人也能從中找到方向。
10 宋文驄:殲-10之父
頒獎辭:少年傷痛,心懷救國壯志;中年發奮,澎湃強國雄心。如今,他的血液已流進鋼鐵雄鷹。青驥奮蹄向雲端,老馬信步小眾山。他懷著千里夢想,他仍在路上。

7. 求三國人物簡介~~~急~~~

劉備,公元二二一年至二二三年在位。蜀漢昭烈皇帝,字玄德,涿郡涿縣(今河北省涿縣)人。漢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少年孤獨貧困,與母親販鞋子、織草席為生,後與關羽、張飛於桃園結義為異姓兄弟。剿除黃巾軍有功,任安喜縣尉。經常寄人籬下,先後投靠過公孫瓚、曹操、袁紹、劉表等。建安十二年(公元二○七年)三顧茅廬請出了諸葛亮為軍師,率軍攻佔了荊州、益州、漢中。於公元二二一年正式稱帝。在替關羽、張飛報仇時,大舉進攻吳國,被東吳陸遜用火攻打敗,不久病死於白帝城,享年六十三。世人也稱他劉先主。後來杜甫作詩說:
蜀主窺吳向三峽,崩年亦在永安宮。

翠華想像空山外,玉殿虛無野寺中。

古廟杉松巢水鶴,歲時伏臘走村翁。

武侯祠屋長鄰近,一體君臣祭祀同。

160年:出生於涿。

184年:桃園三結義,同其弟征伐黃巾賊。

194年:升任徐州牧。

195年:呂布投靠劉備。

196年:投靠曹操。

200年:投靠袁紹。

207年:投靠劉表。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

208年:赤壁之戰聯合孫權大敗曹操。

209年:任荊州牧,與孫權聯姻。

214年:入成都,領益州牧。

215年:劉、孫分佔荊州。

219年:進位漢中王。

221年:即帝位。

222年:興兵伐吳。

223年: 歿於白帝城。
關羽(160?-220),字雲長,本字長生,並州河東解縣人(今山西運城市),漢族。一直是歷來民間崇祀的對象,三國時期蜀漢著名將領,前將軍,漢壽亭侯,軍事家,五虎上將之首。死後受民間推崇,又經歷代朝廷褒封,被人奉為關聖帝君,佛教稱為伽藍菩薩,尊稱為「關公」。被後來的統治者崇為「武聖」,與號為「文聖」的孔子齊名。有「千里走單騎」「單刀赴會」「溫酒斬華雄」的佳話。
張飛(167?—221年3月),字益德(《三國演義》中字翼德),涿郡涿縣人(今河北涿州),身高八尺(三國一尺大約23.1cm),約合現今1.85米。三國時期蜀漢的重要將領,是三國演義中桃園結義的老三。221年被部將范疆、張達刺殺。

張飛的專用兵器:丈八蛇矛

張飛,劉備義弟,五虎大將中第二位。少時即與關羽共事劉備。曾在虎牢關與關羽、劉備一起迎戰呂布。長坂坡當陽橋頭上一聲吼,嚇退曹操五千精騎,入川義釋嚴顏,分定州縣,率精兵萬多人,敗張郃大軍,劉備稱王後,拜為右將軍,稱帝後,拜為車騎將軍,封西鄉侯。公元221年為替關羽報仇,同劉備起兵攻伐東吳。臨行前,被部將范疆、張達刺殺,死時只有五十五歲。三國演義中有詩嘆道:

安喜曾聞鞭督郵,黃巾掃盡佐炎劉。
虎牢關上聲先震,長坂橋邊水逆流。
義釋嚴顏安蜀境,智欺張郃定中州。
伐吳未克身先死,秋草長遺閬地愁。
諸葛亮(181.4.14-234.8.28)字孔明,號卧龍,琅邪陽都人(今山東沂南),漢族,三國時期傑出的政治家、戰略家、外交家、軍事家,蜀漢丞相。謚曰忠武侯。

個人資料:

容貌:陳壽〈三國志〉:身長八尺(相當與現在的180多cm),容貌甚偉,時人異焉
官職:丞相 領司隸校尉益州牧 錄尚書事
爵位:武鄉侯
祖上:諸葛豐(漢朝司隸校尉)
父親:諸葛珪(東漢末年泰山郡丞)
母親:章氏
叔父:諸葛玄
配偶:黃氏(黃月英)
兄弟:諸葛瑾(兄) 諸葛均(弟)
子女:諸葛瞻(親子) 諸葛喬(養子,實乃長兄諸葛瑾之子)
孫子;諸葛尚(瞻長子) 諸葛京(瞻次子) 諸葛攀(喬子,後因諸葛恪獲罪,滿門抄斬,故重歸諸葛瑾門下)
重孫:諸葛顯(攀子)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瞞、吉利,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漢族。即魏武帝,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詩人。在政治軍事方面,曹操消滅了北方的眾多割據勢力,統一了中國北方大部分區域,並實行一系列政策恢復經濟生產和社會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國的基礎。文學方面,在曹操父子的推動下形成了以曹氏父子(曹操、曹丕、曹植)為代表的建安文學,史稱建安風骨,在文學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筆。

孫權(公元182-252),漢族,字仲謀。吳大帝,三國時吳國的建立者。吳郡富春縣(今浙江富陽)人。父孫堅,自稱為春秋時大軍事家孫武之後。曾任長沙太守,封破虜將軍。兄孫策,為討逆將軍,封吳侯。
孫權生於光和五年(公元182年),卒於太元二年(公元252年)。 孫堅次子,幼年跟隨長兄孫策平定江東,孫權15歲被舉為孝廉、秀才,任陽羨(今宜興)長,代行奉義校尉。演義中200年孫策早逝,臨死前對孫權說「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孫權繼位為江東之主。
208年,孫權起兵西進,收服甘寧,圍剿滅了黃祖。 同年,曹操南下,劉備大敗,曹操佔了荊襄後給孫權寫信,直意要取下東吳。東吳內部分為主戰和主和兩派,主戰以魯肅為首,主和以張昭為首。張昭在當時是很有說服力的,但孫權卻有意一戰。此時,魯肅從江夏帶來諸葛亮,表明劉備聯吳抗曹的決心。周瑜及時返回,說明曹操的種種弊端,說明戰有望獲勝。孫權果斷決定,以周瑜為主帥,出兵三江口,與曹操決戰。這便是歷史上有名的赤壁之戰。
赤壁戰後,孫權為聯合劉備,將其妹孫仁嫁給劉備。後又從魯肅之計,將荊州借給劉備。後劉備取川成功,孫權讓劉備歸還荊州,劉備不從。魯肅單刀會後討回了三郡。後孫權出戰合淝,被張遼擊敗。217年,魏吳大戰於濡須口,雙方均不能獲勝。濡須口之戰後,孫權與曹操和睦,並簽定了魏吳秘密同盟,共伐關羽。
公元219年,關羽攻打樊城,孫權任命呂蒙取下荊州。呂蒙用「白衣渡江」之計取下荊州,又在麥城生擒了關羽,孫權將關羽殺害,並將頭顱送給曹操。220年,曹丕代漢。孫權宣稱東吳是魏國的附屬國,向魏稱臣,曹丕授予孫權九賜。221年,劉備稱帝,然後立即起兵攻打東吳,名曰為關羽報仇,實為爭奪荊州。孫權果斷任命38歲的年輕將領陸遜為大都督,迎戰劉備。陸遜在彝陵用「火燒連營」之計大破劉備。223年,劉備病逝,諸葛亮為了北伐,派鄧芝過江講和。孫權與蜀漢和睦,共伐曹魏。224年曹丕大軍攻打東吳。孫權讓徐盛火攻破敵。226年,曹丕病逝。孫權親自率軍攻打江夏,卻因太守文聘的堅守而敗。
公元229年,孫權稱帝於武昌(今湖北鄂城),東吳政權正式成立,旋即遷都建業(今江蘇南京市)。公元234年,孫權響應了諸葛亮的最後一次北伐,御駕親征合淝,卻敗於揚州都督滿寵。稱帝後孫權曾派將軍衛溫等率大規模人出海,加強對夷州(今台灣)的聯系。又設置農官,實行屯田;並在山越地區設立郡縣,促進了江南土地的開發。但同時,稱帝後的的孫權日益驕奢獨斷且賦役繁重,刑罰殘酷,人民經常起義反抗。在立太子方面,孫權也犯了很大的錯誤。太子孫登英年早逝後,孫權先是廢了第二任太子孫和,又賜死魯王孫霸,最後立幼子孫亮為太子,這為日後的吳宮政變埋下了禍根。252年,孫權病逝,終年71歲。
周瑜(公元175年~210年)字公瑾。三國時期吳國將領,傑出的軍事家。廬江舒縣(今安徽舒城縣)人,漢族。美姿容,精音律,多謀善斷,胸襟廣闊,人稱周郎。公元208年赤壁之戰中大敗曹軍,奠定三分天下基礎。後圖進中原,不幸早逝。
趙雲
字 子龍
終屬 蜀
性別 男
籍貫 冀州常山真定(今河北正定南)
民族 漢族
容貌 身長八尺,姿顏雄偉
官職 牙門將軍 偏將軍領桂陽太守 留營司馬 翊軍將軍 中護軍 征南將軍 鎮東將軍 鎮軍將軍
爵位 永昌亭侯 順平侯(追謚)
生卒 約168—229
子女 趙統(長子)、趙廣(次子)
曾效力過的勢力 公孫瓚、蜀漢

《大辭海》:趙雲(?~229)
三國常山真定(今河北正定南)人,字子龍。初從公孫瓚,後歸劉備。曹操取荊州,劉備敗於當陽長阪,他力戰救護甘夫人和備子劉禪。劉備得益州,任為翊軍將軍,從攻漢中。建興六年(公元228年),從諸葛亮攻關中,分兵拒曹真主力,以眾寡不敵,退回漢中,次年卒。他曾以數十騎拒曹操大軍,被劉備譽為「一身都是膽」。
魯肅(172~217年),字子敬,身高約合現今1.8米,臨淮東城(今安徽定遠永康)人漢族,三國時期東吳著名政治家、外交家和軍事家。他不但治軍有方,聞名遐邇,而且慮深思遠,見解超人。《三國演義》將其塑造成一個忠厚老實之人,忽略了他的才能,這是錯誤的。
魯肅出生時其父就去世了,和祖母共同生活。魯肅家中異常富有,但由於祖輩無人出仕為官,魯肅的家庭雖然資財豐足,但並不屬於士族階層,只是那種在地方上有些勢力的豪族。據考,魯肅體魁貌奇,少時就胸有壯志,好出奇計,且愛擊劍騎射。魯肅性格好施捨別人。由於家道殷富,他常招聚少年,一起講兵習武。晴天,偕眾往南山(今江蘇盱眙山的古稱)射獵,陰雨,則聚眾講習兵法,以此練習武藝。

劉禪,劉備之子,於劉備去世後繼位成為蜀國皇帝,軍國大事先後全權委任於諸葛亮、蔣琬等人,自己沒有什麼表現。諸葛亮等賢臣相繼去世後,劉禪無力把持國政,宦官黃皓開始專權,蜀國逐漸衰敗。後魏國大舉伐蜀,劉禪投降,舉家遷往洛陽,被封為安樂縣公,幾年後去世。劉禪,被劉備立為太子。劉備於公元223年4月病死,他於同年5月繼位,改年號為「建興」。劉禪庸碌無能。在位前期,主要依靠諸葛亮治理國政。幾次出兵北伐,攻打魏國,均遭失利。自諸葛亮死後,蔣琬和費禕輔政,他們遵行諸葛亮的既定方針,團結內部,又不輕易用兵,曾一度使蜀國維持著比較穩定的局面。蔣琬、費禕之後,姜維執政,多次對魏用兵無功,消耗了國力。而劉禪自諸葛亮死後,更加昏庸無道,貪圖享樂,不理朝政,宦官黃皓乘機取寵弄權,結黨營私,朝政日非,連姜維也因怕被害,自請到沓中(今甘肅甘南州舟曲西北)種麥以避禍。至此,蜀國的基礎已大大動搖。公元263年,魏國分三路進攻蜀漢,魏將鄧艾抄小路攻入蜀中,劉禪派諸葛亮之子諸葛瞻阻擊鄧艾。諸葛瞻在綿竹戰死,魏軍進而逼近成都。這時,姜維率領的蜀軍主力還在劍閣駐守,毫無損傷。後主一聽敵軍逼近,慌作一團,不知所措。急忙召集大臣商議。有人建議後主逃向南中地區(今四川南部及雲、貴部分地區),但那裡情況復雜,能否站穩沒有把握。有人建議東投孫吳,但孫吳也日益衰弱,自身難保。光祿大夫譙周力主降魏,後主竟採納降魏的建議,反縛自己雙手,出城投降鄧艾,並根據鄧艾的命令,下令蜀軍全部投降。蜀漢滅亡。

8. 卓尼有哪些古代名人

卓尼藏區人文歷史述略





印經院

[
內容提要
]
卓尼具有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曾在安多藏區享有盛譽。卓尼
大寺及其印經院在藏傳佛教史上佔有一席之地,
卓尼籍的諸多傑出人物為繼承和
弘揚藏民族傳統文化發揮了重要作用。
研究卓尼人文歷史旨在激發民族自信心和
自豪感,
以飽滿的精神狀態緊隨我國現代化建設進程,
推動藏區經濟社會全面發
展。

[





]
卓尼大寺,印經院,揚土司,高僧大德

一、引言

1982

10
月,班禪大師視察卓尼時說:
「卓尼在我國歷史上是個有名的地
方,因此,很多年前我就想來卓尼訪問。„„就寺院來說,卓尼禪定寺原先是一
座很大的寺院。„„現在有你們,珍貴的文物得到了保護,這非常好,不僅我高
興,人民會說好的,黨也會說好的。

[1]1990

7
月,第五世策墨林
?
單增赤列
活佛訪問卓尼時,隨行的西藏佛教協會副會長,色拉寺第
96
任赤巴、著名佛學
家益西旺秋在講話中說:
「卓尼在歷史上出過不少名人,在西藏政府和三大寺中
擔任過高級職務,他們對藏區政治、文化、宗教等方面有很大貢獻,建議卓尼組
織力量,編寫他們的傳記,最少也要把他們的姓名,歷任職務,出生地方等搞清
楚。
」班禪大師和益西旺秋給卓尼作了確切的評價,並肯定了過去卓尼在藏區的
重要地位。
卓尼土司和卓尼大寺在整個藏區有過較大影響,
曾經以其豐富的文化
底蘊和積極向上的進取姿態引領過安多藏區的文化。
卓尼土地孕育出的高僧大德
成為這一地區的文化精英,樹立了卓尼人在歷史上的光輝形象。

二、卓尼名稱的由來

卓尼系藏語,
漢意為兩棵油松或油松。
相傳很早以前在卓尼大寺寺址處有兩
棵蒼勁挺拔的油松。據《丹珠爾經綱目卓尼歷史如意寶鬢》和《安多政教史》記
載:
1254
年(藏歷第四繞迥木虎年)
,薩迦派第五代法王八思巴被忽必烈詔請,
在赴京途經卓尼時,
見到兩棵奇特的馬尾松,
便將寺址選在這里。
當地藏族稱馬
尾松為「召相」
,此後寺院和地名因此而得名


「卓尼」是「召相」之變音。
「卓
尼」
還有另一解釋:
相傳卓尼土司的祖先當初從西藏盼包宗
(
今達孜縣
)
起程東來
之際,其所在部族的首領穆旺堅參告訴他們:
「你們一直向東走,可遇到一條大
河,那兒有很多的交相
(
油松
)

」土司先祖率部輾轉到達今卓尼時,果然遇見了
滔滔東流的洮河,並有很多油松。於是,抑制不住喜悅心情,脫口說出「交相尼
達」
!
在這里「尼」可解釋為「找到」

「尋見」
。按寺址的土壤和當地氣候來看,
適宜油松生長

,當時八思巴派人建寺,這里可能有很多油松。若只有兩棵油松
樹,很可能是建寺前已有人栽培。


卓尼一名不過是一個普通的地名,
並沒有什麼深刻的含意,
而卓尼之所以在
藏區和內地享有一定盛譽,
是與卓尼悠久的歷史、
卓尼土司的政教業績、
卓尼大
寺及其卓尼版《甘珠爾》和《丹珠爾》大藏經等卓尼地區光彩奪目的人文歷史密
不可分。

三、卓尼歷史

卓尼位於甘肅南部,
地處青藏高原東北邊緣,
屬甘南藏族自治州的一個縣份。
因受地理、
人文等因素的影響,
從古代到近現代,
卓尼這片土地上的民族狀況不
斷發生變化。
這種變化對當地及周邊地區乃至於整個安多地區的社會歷史都產生
了不同程度的影響。
卓尼地區有人類活動的歷史,
最早可以追溯到距今十分遙遠
的舊石器時代。從洮河流域發現的諸多人類文化遺跡表明,四、五千年前,卓尼
境內就有人類生息繁衍。
中國西部是歷史上古代民族頻繁活動的地區,
而羌人在
這里勢力最大,史載:秦漢時為諸戎之地,諸戎當然包括諸羌。晉以後吐谷渾人
西遷至此,
使這一地區又增加了新的民族成份。
盡管這一地區民族成份復雜,

始終沒有改變羌人為主體民族的局面,
據此,
我們可以說卓尼甚至甘青藏族的淵
源之一就是古羌人。
「古代羌人和現今藏族的淵源人們雖有不同的解釋,但從各
種古籍、傳說、古地名及古部落名稱等來分析,古羌人與藏族有相同的語言,青
海羌人為藏族族淵之一,也似可定論。

[2]
因此,古羌人為甘南藏族淵源之一,
也似可以定論,甚至可以肯定。
「藏俗,人名之前,常冠以地名或部落之名,以
表明其所屬。鍾為甘南洮河中上游及白龍江上游一帶古羌人氏族之一,古稱鍾
羌。

[3]
卓尼土司的轄區卓尼、
迭部和舟曲及臨潭縣部分地區,
就是洮河中上游
及白龍江上游一帶。
唐時吐蕃勢力不斷向東發展,
大批將士及隨軍家屬遷徙定居
到甘、
青地區。
吐蕃的武力征服和宗教文化影響,
加速了對甘青羌人的一體化過
程;吐蕃和古羌人在文化及語言、宗教、風俗等方面有同源關系,加速了吐蕃一
體化過程。從另一方面講,吐蕃的向東發展,不但是軍事擴張,而且是一次民族
大遷徙。
甘肅藏族後來的許多部落與吐蕃人向東發展有直接的關系。
卓尼一部分
藏族至今還稱自己為「藏巴哇」
,這可斷定他們最早來自西藏後藏地區。卓尼境
內有一座神山,對此有如下傳說:很早以前,贊普從西藏射了一枝神箭,於是部
分屬下向東尋找,
在遙遠的一座山上找到此箭,
並將此山奉為神山來信仰。
從民
俗的角度看,
這個傳說顯現了民族遷徙的某些影子。
卓尼部分藏族自稱
「噶瑪洛」

這是因為吐蕃時
「從軍中挑選出九名勇士,
率部駐扎在霍爾與藏區之交界處,

其以後未接藏王聖旨不準返回

。因之,他們的後裔就稱噶瑪洛。

[4]
更登群培
《白史》
雲:
「卓尼巴等亦有是松贊之軍隊等傳說。

卓尼有些地區藏族也傳說他
們的祖先是從西藏某個地方遷來。
因此,
卓尼藏族就是東遷蕃人和羌人融合而成
的。


吐蕃王朝衰落後,
甘青吐蕃人失去了中心,
有些官員和握有兵權的將領,

紛各自為政,
「有的幾千戶、幾萬戶聚居在一起,互不統屬。

[5]
一些較大的部
落集團,
在政治上與中原王朝建立了不同程度的隸屬關系。
吐蕃人在甘肅南部的
洮河流域、白龍江流域和大夏河流域勢力強大,占據著臨洮、河州、洮州、岷州
和迭州等地。宋朝建立後,上述地區的吐蕃人和宋朝處於對峙狀態。洮州、迭州

和岷州部分地區後來成為卓尼土司的轄區。

廝啰政權興起後,甘肅南部吐蕃地
區由其統治。

廝啰政權存在了百餘年,
後由於統治者上層爭權發生內訌,
加之西夏人和宋
朝先後攻擊,其政權最終衰落。廝啰余部以河州、洮州和岷州為根基,與宋朝處
於時戰時和的狀態。
後來廝啰之孫巴珍覺歸順宋朝,
被安置在岷州,
並賜名趙醇
忠。巴珍覺是廝啰後裔中很重要的一支,在金朝時遷到臨洮,至元時受封重用,
成為雄據一方的土司。
至今洮岷地區有許多趙姓的藏族,
這無疑是巴珍覺之後裔。
同時洮岷地區吐蕃大首領裕羅格勒率十二萬余口舉族歸宋,
足見其勢力之大。

羅格勒歸宋後,
仰慕宋朝名臣包拯
(
包公
)
之名,
請求賜包氏名順;
其兄轄約稍後
歸宋,賜名為包順,其弟賜名為包誠。包氏家族在南宋、金朝時期仍在洮岷一帶
活動。卓尼、迭部、岷縣和臨潭等地至今還有很多包姓藏族,僅是卓尼縣洮硯鄉
就有幾個包姓藏族村落。該鄉四下川村有座稱包家寺的寺院(於
1949
年初毀於
火災)
。上述似乎與卓尼歷史並無關系,但這些都發生在後來的卓尼土司轄區,
換而言之,這也是卓尼地區的藏族人文歷史。

元朝建立後,
即在河州
(
今臨夏
)
設置了吐蕃等處宣慰使司都元帥府,
甘、

藏族由其管轄,
都元帥之下的官員都由吐蕃上層人士擔任。
卓尼所處的洮岷地區
有吐蕃十八族,
「十八族為大族,散居洮、岷、疊一線」
,元時薩迦派第五代法王
八思巴被封為國師,之後又設掌管全國佛事和藏族地區行政事務機構的總制院,
八思巴又被任命為總制院院使。
薩迦派因得元朝強有力的支持,
在藏區占據政教
統治地位,其教法也在甘青藏區迅速得以傳播。八思巴曾長駐香根城
(
臨洮
)

足跡踏遍河州、洮州和岷州等地,並以大元帝師之威,打擊洮岷等地苯教勢力,
令其改宗薩迦派。公元
1254
年,八思巴赴京途經卓尼時,見此地有吉祥之兆,
就令其弟子喜饒益西建寺,公元
1295
年寺院建成,藏史稱為卓尼大寺。這座薩
迦派寺院建成後,
當地藏族首領協第德抓住機遇,
與該寺建立供施關系,
從此隨
著寺院勢力的發展,
他的勢力也得以壯大,
終於成就卓尼土司的始祖。
卓尼土司
與卓尼大寺結成供施關系,
推行薩迦派式的政教合一制度,
盡管卓尼大寺後來改
宗為格魯派,
但土司家族仍就掌握寺院統治權,
薩迦派式的政教合一制度始終沒
有改變。

明朝建立後即進兵西北地區,當初西北各藏族首領均持觀望態度。
1370
年,
元吐蕃宣慰使都元帥索南普歸順明朝,
並赴南京向皇帝朱元璋進貢方物,
受到明
政府的嘉獎。
各藏族首領紛紛效仿,
爭先赴京歸附明朝,
分別受賜不同的名號和
官職。
1404
年,
卓尼繼位土司率部收服迭部十八族,
遂於
1416
年赴京朝貢致敬,
被明廷授封洮州衛正千戶和世襲指揮僉事兼武德將軍。
從此卓尼土司借明廷之威
,
不斷發展勢力。
卓尼第
5
代土司旺秀赴京朝覲期間,
被明武宗賜予漢族姓名楊洪,
從此卓尼土司以楊為姓,後來土司轄區民眾也隨之以楊為姓,這就是如今卓尼、
迭部和舟曲等地藏族多為楊姓的來源。
在明代,
每一位土司為了和明廷保持密切
關系

,均先後赴京朝貢,以求政治上的支持。卓尼土司如是擁有了皇恩加宗教
之威,
逐漸將卓尼和迭部等地納入自己統治之下,
並成為洮岷地區勢力最強的土
司。清朝建立之初,各地的反清力量還很強大
,
卓尼土司洞察時局,服從清朝調
遣,協助清軍鎮壓了洮岷地區的反清勢力
,
為此康熙皇帝特封第
9
世土司楊朝梁
為洮州副將並賜僉事大印一顆,還令其「護漢、藏、蒙三族交界之邊塞。賜爾等

閱讀全文

與甘南歷史人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