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名人故事 > 12節氣的歷史故事

12節氣的歷史故事

發布時間:2021-03-14 04:39:37

『壹』 二十四節氣的傳說

早在春秋戰國時代,我國人民中就有了日南至、日北至的概念。隨後人們根據月初內、月中的日月運行位置和天氣容及動植物生長等自然現象,利用之間的關系,把一年平分為二十四等份。並且給每等份取了個專有名稱,這就是二十四節氣。

到戰國後期成書的《呂氏春秋》「十二月紀」中,就有了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等八個節氣名稱。這八個節氣,是二十四個節氣中最重要的節氣。這八個節氣標示出季節的轉換,清楚地劃分出一年的四季。後來到了《淮南子》一書的時候,就有了和現代完全一樣的二十四節氣的名稱。

古人是將二十四節氣分為十二節氣和十二中氣。

十二節氣:立春、驚蟄、清明、立夏、芒種、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小寒。

十二中氣:雨水『春分、穀雨、小滿、夏至、大暑、處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大寒。

在古代,節氣是用「恆氣」來規定的。「恆氣」又稱作「平氣」,就是把一年平均分為二十四等份,每等份為15.2184日,即每兩個節氣之間平均相距15日多。

『貳』 二十四節氣的小故事

很久以前,在我國的黃河邊,住著一個叫阿福的男孩。他和家人常年靠採摘野果和打獵為生。有一天,阿福在河邊的草灘發現了一匹孤單瘦弱的白色的小馬駒,就把它帶回了家。盡管家裡的食物也不充足,但阿福總會省下一些給小馬駒。

小馬駒漸漸長成一匹高大健壯的白馬,成了阿福最好的朋友。每當在田野尋找食物時,阿福都會發現白馬很愛吃一種植物的穗。他十分好奇,就採摘了一些帶回家。阿福的媽媽把穗殼去掉,用水煮成了粥,全家人都覺得這粥的味道很好,就給這種植物起名叫「粟」。要是能自己耕種粟米,等到收獲的時候,我們就再也不用為食物發愁了。

阿福在心裡默默地想。可是,阿福和家人都不會種田。他們播下的種子不是不發芽,就是被凍死,收獲的粟米還不夠全家人吃一頓的。阿福非常苦惱。一天,白馬忽然開口說話了,他對阿福說:「明天黃河裡會出現一件寶貝,如果我們能得到它,你就再也不用為收成不好而苦惱。」

第二天,白馬帶阿福來到黃河,它眼睛一眨不眨地盯著河水。當河水開始劇烈翻滾時,白馬忽然縱身跳進黃河不見了。

沒過多久,白馬又奇跡般從河水中跳了出來,它全向身上下沒被打濕一點兒,背上的馬毛卻形成了一幅由黑白斑點組成的神奇圖畫。這幅神奇的圖畫就是白馬所說的寶貝!可是阿福一點也看不懂。「這幅圖里藏著季節變化的規律,」白馬對阿福說,「如果我們順應規律耕種就能事功倍。

相反,要是違背規律耕種,就會事倍功半,甚至顆粒無收。」當春雷陣陣,萬物蘇醒時,白馬告訴阿福,「翻耕田地的時候到了。」當春雨紛紛,草木泛青時,白馬告訴阿福:「播種的時候到了。」當暑熱降臨,蟋蟀爭鳴時,白馬告訴阿福:「灌溉的時候到了。」當蟬聲消退,大雁南飛時,白馬告訴阿福:「收割的時候到了。」

當冬雪遍野,草木凋謝時,白馬告訴阿福:「讓土地休養生息的時候到了。」這一年,阿福耕種的粟米獲得了大豐收,全家人過上了豐衣足食的好日子。阿福把自己學到的耕種知識毫無保留地教給了鄉親們。鄉親們一傳十,十傳百,從此也掌握了順應季節變化的耕種的規律。後來,智慧的人們根據季節變化的規律總結出了,「二十四節氣」還為每個節氣都起了合適的名稱。

『叄』 節氣的歷史故事。回是我大哥。

二十四節氣故事
立春
今天是立春,自古以來,立春時皇朝與民間都有很多祭祀、慶賀活動,除大家熟知的吃春盤、春餅外,還有打春牛。「打春牛」的民俗盛行於各地,其儀式由各府縣執行,在某縣志上有描述:「立春前有司迎句芒神於東郊,里市各扮故事表演,曰慶豐年。民之男女攜兒女看春,俟土牛過各以豆麻撒之,謂散痘消疹。立春日祀芒神聖,鞭土牛畢,民爭土塊歸置牲圈,取畜養蓄息也。是日喜晴厭雨,歌曰:但得立春晴一日,家夫不用力耕田。」
這說的是立春日前一天,先把用泥土塑造的土牛放在縣城東門外,其旁要立一個攜帶農具揮鞭的假人作「耕夫」,以示春令已到來,農事宜提前准備。立春日當天,官府要奉上供品於芒神、土牛前,於正午時舉行隆重的「打牛」儀式。吏民擊鼓,官員執紅綠鞭或柳枝鞭打土牛三下,然後交給下屬及農民輪流鞭打,打春牛頭象徵吉祥,打春牛腰象徵五穀豐登,打春牛尾象徵四季平安,無論鞭打春牛的哪個位置,都象徵著驅寒和春耕的開始,把土牛打得越碎越好,隨後人們要搶土牛的土塊,帶回家放入牲圈,象徵興旺。當天如天晴則預示著豐收,若遇雨則預示年景不佳。
另外,至今有些農村仍延續著古老的習俗,即由一個人手敲小鑼鼓,唱迎春的贊詞,挨家挨戶送上一張紅色春牛圖,圖上印有二十四節氣和一個人手牽著牛在耕地,人們稱其為「春帖子」。
冬至
傳說之一:過去老北京有「冬至餛飩夏至面」的說法。相傳漢朝時,北方匈奴經常騷擾邊疆,百姓不得安寧。當時匈奴部落中有渾氏和屯氏兩個首領,十分兇殘。百姓對其恨之入骨,於是用肉餡包成角兒,取「渾」與「屯」之音,呼作「餛飩」。恨以食之,並求平息戰亂,能過上太平日子。因最初製成餛飩是在冬至這一天,在冬至這天家家戶戶吃餛飩。
傳說之二:冬至吃狗肉的習俗據說是從漢代開始的。相傳,漢高祖劉邦在冬至這一天吃了樊噲煮的狗肉,覺得味道特別鮮美,贊不絕口。從此在民間形成了冬至吃狗肉的習俗。現在的人們紛紛在冬至這一天,吃狗肉、羊肉以及各種滋補食品,以求來年有一個好兆頭。
傳說之三:在江南水鄉,有冬至之夜全家歡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飯的習俗。相傳,有一位叫共工氏的人,他的兒子不成才,作惡多端,死於冬至這一天,死後變成疫鬼,繼續殘害百姓。但是,這個疫鬼最怕赤豆,於是,人們就在冬至這一天煮吃赤豆飯,用以驅避疫鬼,防災祛病。

『肆』 關於節氣的小故事

1、一葉知秋

一葉知秋《五燈會元》里記載說:「世尊於靈山會上,拈花示眾。是時眾皆默然,唯迦葉尊者破顏微笑。」佛祖於是將衣缽傳給了迦葉。小桃核牽連著得是大瘟疫,見一葉落而知天下秋。

摩訶迦葉能從佛祖拈起得一朵金婆羅花中悟到普遍宇宙、包含萬有得佛法。以小明大、見微知著是一種大智慧。只能意會,不可言傳。

2、秋神蓐收

秋神蓐收遠古傳說中得秋神名叫蓐收。蓐收左耳上盤著一條蛇,右肩上扛著一柄巨斧。《山海經》上說他住在能看到日落得泑山。蓐收耳朵上得蛇寓意著繁衍後代,生生不息。

《詩經·斯干》里說:「維虺維蛇,女子之祥。」如果夢到蛇,會生一個漂亮女兒。蓐收肩上得巨斧,表明他還是一位刑罰之神。

古時處決犯人,都是在立秋之後,叫秋後問斬。秋天有殺氣。「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所以蓐收到來得時候,總帶有一股涼意。

3、穀雨

在唐代高宗年間,有位叫穀雨的年輕人,水性很好。有一次他的家鄉曹州發大水,他憑借著這個本領救出了村民,還冒著生命危險救出了一顆牡丹花,並拜託一位花匠師傅好好地栽養。

穀雨和一位每天來看他母親的女子日久生情,想提出與這位姑娘成親的時候,卻得知這位美麗的姑娘是位牡丹仙子,而正是幾年前他救起來的那顆牡丹。

牡丹仙女和穀雨約定:「待到明年四月八,奴到谷門去安家。」後來,牡丹花仙的仇人禿鷹得了重病,逼迫牡丹姐妹為其釀造花蕊丹酒醫病。牡丹姐妹不願取自己身上的血。

釀下丹酒供惡賊飲用,卻被禿鷹抓走關押。穀雨歷盡艱險,在自己生日那天,終於闖入魔洞戰勝禿鷹,救出了眾花仙。當大家准備回家時,尚未咽氣的禿鷹一支暗劍刺中了穀雨。

牡丹仙女惱怒萬分,拿起穀雨的板斧,將垂死掙扎的禿鷹砍成了肉泥!回轉身來,抱起穀雨的屍體,泣不成聲。穀雨以自己的性命救了這些花仙的生命。穀雨死了。

他生在穀雨,死在穀雨,遇難時年僅二十一歲,穀雨被埋葬在花匠的百花園中。從此,牡丹和眾花仙都在曹州安了家,每逢穀雨時節,牡丹就要開放,表示她們對穀雨的懷念。

4、清明

春秋時期,晉公子重耳為逃避迫害而流亡國外,流亡途中,在一處渺無人煙的地方,又累又餓,再也無力站起來。隨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點吃的,正在大家萬分焦急的。

隨臣介子推走到僻靜處,從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塊肉,煮了一碗肉湯讓公子喝了,重耳漸漸恢復了精神,當重耳發現肉是介子推自己腿割下的時候,流下了眼淚。

十九年後,重耳作了國君,也就是歷史上的晉文公。即位後文公重重賞了當初伴隨他流亡的功臣,唯獨忘了介子推。很多人為介子推鳴不平,勸他面君討賞。

然而介子推最鄙視那些爭功討賞的人。他打好行裝,同悄悄的到綿山隱居去了。晉文公聽說後,羞愧莫及,親自帶人去請介子推 ,然而介子推已離家去了綿山。

綿山山高路險,樹木茂密,找尋兩個人談何容易,有人獻計,從三面火燒綿山,逼出介子推。 大火燒遍綿山,卻沒見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後。

人們才發現背著老母親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樹下死了。晉文公見狀,慟哭。裝殮時,從樹洞里發現一血書,上寫道:「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

為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將這一天定為寒食節。第二年晉文公率眾臣登山祭奠,發現老柳樹死而復活。便賜老柳樹為"清明柳",並曉諭天下,把寒食節的後一天定為清明節。

5、大雪

傳說有一種小鳥,叫寒號鳥。這種鳥與眾不同,它長著四隻腳,兩只光禿禿的肉翅膀,不像一般的鳥那樣會飛行。夏天的時候,寒號鳥全身長滿了絢麗的羽毛,樣子十分美麗。

寒號鳥驕傲得不得了,覺得自己是天底下最漂亮的鳥了,連鳳凰也不能同自己相比。於是它整天搖晃著羽毛,到處走來走去,還洋洋得意地唱著:「鳳凰不如我!鳳凰不如我!」

夏天過去了,秋天到來,鳥們都各自忙開了,它們有的開始結伴飛到南邊,准備在那裡度過溫暖的冬天;有的留下來,就整天辛勤忙碌,積聚食物啦,修理窩巢啦,做好過冬的准備工作。

只有寒號鳥,既沒有飛到南方去的本領,又不願辛勤勞動,仍然是整日東游西盪的,還在一個勁地到處炫耀自己身上漂亮的羽毛。

冬天終於來了,天氣寒冷極了,鳥們都歸到自己溫暖的窩巢里。這時的寒號鳥,身上漂亮的羽毛都脫落光了。夜間,它躲在石縫里,凍得渾身直哆嗦。

它不停地叫著:「好冷啊,好冷啊,等到天亮了就造個窩啊!」等到天亮後,太陽出來了,溫暖的陽光一照,寒號鳥又忘記了夜晚的寒冷,於是它又不停地唱著:「得過且過!太陽下面暖和!"

寒號鳥就這樣一天天地混著,過一天是一天,一直沒能給自己造個窩。到了大雪時節,北風呼嘯,陽光也失去了往日的溫暖。寒號鳥沒能混過寒冷的大雪節氣,終於凍死在岩石縫里了。

(4)12節氣的歷史故事擴展閱讀

節氣指二十四時節和氣候,是中國古代訂立的一種用來指導農事的補充歷法,是中華民族勞動人民長期經驗的積累和智慧的結晶。

由於中國古代是一個農業社會,農業需要嚴格了解太陽運行情況,農事完全根據太陽進行,所以在歷法中又加入單獨反映太陽運行周期的「二十四節氣」,用作確定閏月的標准。

中國古代的二十四節氣以指導農事為本。中國農歷是一種陰陽合歷,即根據太陽也根據月亮的運行制定的,因此加入二十四節氣能較好的反映出太陽運行的周期。

起源

中國古代利用土圭實測日晷,將每年日影最長定為「日至」(又稱日長至、長至、冬至),日影最短為「日短至」(又稱短至、夏至)。在春秋兩季各有一天的晝夜時間長短相等,便定為「春分」和「秋分」。

在商朝時只有四個節氣,到了周朝時發展到了八個,到秦漢年間,二十四節氣已完全確立。公元前104年,由落下閎、鄧平等制定的《太初歷》,正式把二十四節氣訂於歷法,明確了二十四節氣的天文位置。

二十四節氣名稱首見於《淮南子·天文訓》,《史記·太史公自序》的「論六家要旨」中也有提到陰陽、四時、八位、十二度、二十四節氣等概念。漢武帝時,落下閎將節氣編入《太初歷》之中,並規定無中氣之月,定為上月的閏月。

二十四節氣每一個分別相應於太陽在黃道上每運動15°所到達的一定位置。二十四節氣又分為12個節令和12個中氣,一一相間。

二十四節氣反映了太陽的周年視運動,所以在公歷中它們的日期是相對固定的,上半年的節氣在6日,中氣在21日,下半年的節氣在8日,中氣在23日,二者前後不差1~2日。

二十四節氣的命名反映了季節、物候現象、氣候變化三種。反映季節的是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又稱八位;反映物候現象的是驚蟄、清明、小滿、芒種;反映氣候變化的有雨水、穀雨、小暑、大暑、處暑、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小寒、大寒。

『伍』 24節氣來歷及小故事

24節氣來歷及小故事:

一、24節氣來歷

二十四節氣起源於黃河流域,古代中國勞動人民長期經驗的積累和智慧的結晶。遠在春秋時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節氣。以後不斷地改進與完善,到秦漢年間,二十四節氣已完全確立。公元前104年,由鄧平等制定的《太初歷》,正式把二十四節氣訂於歷法,明確了二十四節氣的天文位置。

二、24節氣小故事

1、驚蟄吃梨

在民間素有「驚蟄吃梨」的習俗。驚蟄吃梨源於何時,無跡可尋,但祁縣民間卻有這樣一則代代相傳的故事。傳說聞名海內的晉商渠家,先祖渠濟是上黨長子縣人,明代洪武初年,帶著信、義兩個兒子,用上黨的潞麻與梨倒換祁縣的粗布、紅棗,往返兩地間從中贏利,天長日久有了積蓄,在祁縣城定居下來。

雍正年間,十四世渠百川走西口,正是驚蟄之日,其父拿出梨讓他吃後說,先祖販梨創業,歷經艱辛,定居祁縣,今日驚蟄你要走西口,吃梨是讓你不忘先祖,努力創業光宗耀祖。渠百川走西口經商致富,將開設的字型大小取名「長源厚」。後來走西口者也仿效吃梨,多有「離家創業」之意,再後來驚蟄日也吃梨,亦有「努力榮祖」之念。

2、冬至

傳說冬至節氣最早是周公採用土圭法測影測出來的,早在3000多年前,周公始用土圭法測影,在河南洛邑測得天下之中的位置,定此為土中。相傳「冬至」是24節氣(時間平均法)當中最早被周公測定出來的一個,因此有把冬至作為二十四節氣之首的說法。

《尚書·洛誥》中說:周公「朝至於洛師」,對洛陽周邊的幾個地方做了考察,最後確定澗水東、瀍水西、瀍水東皆「惟洛食」(都是興建宗廟社稷的好地方)。周公通過「土圭測景」選定洛邑基址的史實,被載入了古代典籍,也被後人奉為封邦建國的成法。

『陸』 節氣 歷史故事500字

網路
目錄
聲明:網路詞條人人可編輯,創建和修改均免費
詳情

一分鍾了解寒食節
6.9萬 55"

寒食節
寒食節:在夏歷冬至後105日,清明節前一二日。是日初為節時,禁煙火,只吃冷食。並在後世的發展中逐漸增加了祭掃、踏青、鞦韆、蹴鞠、牽勾、斗雞等風俗,寒食節前後綿延兩千餘年,曾被稱為中國民間第一大祭日。寒食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中唯一以飲食習俗來命名的節日。

寒食節起源,據史籍記載:春秋時期,晉國公子重耳為躲避禍亂而流亡他國長達十九年,大臣介子推始終追隨左右、不離不棄;甚至「割股啖君」。重耳勵精圖治,成為一代名君」晉文公「。但介子推不求利祿,與母親歸隱綿山,晉文公為了迫其出山相見而下令放火燒山,介子推堅決不出山、最終被火焚而死。晉文公感念忠臣之志,將其葬於綿山,修祠立廟,並下令在介子推死難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這就是「寒食節」的由來。

『柒』 24節氣的故事

冬至

過去老北京有「冬至餛飩夏至面」的說法。相傳漢朝時,北方匈奴經常騷擾版邊疆,百姓不得權安寧。當時匈奴部落中有渾氏和屯氏兩個首領,十分兇殘。百姓對其恨之入骨,於是用肉餡包成角兒,取「渾」與「屯」之音,呼作「餛飩」。恨以食之,並求平息戰亂,能過上太平日子。因最初製成餛飩是在冬至這一天,在冬至這天家家戶戶吃餛飩。

驚蟄

相傳驚蟄的節氣神是「雷公」。傳說雷公是一隻大鳥,而且隨時隨地拿著一支鐵錐鎚,就是他用錐鎚打出隆隆的雷聲,喚醒大地萬物,人們才知道春天已經來臨了。廣東民間傳說,凶神之一的白虎也於當天出來覓食,為保平安,人們在驚蟄那天也祭白虎。


『捌』 二十四節氣,以及它們的故事。

立春、 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和大寒。

二十四節氣歷史故事

漢代吸收了二十四節氣用來作指導農事的補充歷法,在《淮南子》一書中有了和現代完全一樣的二十四節氣的名稱,這是有現存文獻關於二十四節氣的最早的記錄。

據說二十四節氣是以黃河中下游地區的天象、氣溫、降水和物候的時序變化為基準,對於中國其它地區來說,同一節氣所描繪的情況可能有很大不同。實際上,「四立」雖能反映黃河中下游四季分明的氣候特點,但「立」的具體氣候意義卻不顯著。

氣候學上,常以每五天的日平均氣溫穩定在10℃ 以上的始日劃分為春季開始,它與黃河中下游立春含義不符,真正進入春季的只有嶺南地區。

「立春時,我國的冬春分界線(日平均氣溫連續5天達10攝氏度以上算入春),在廣西桂林到江西贛州一線。那一線以南地區,立春時有春的氣息了,但中國93%的陸地面積上都還是冬,到黑龍江,往往是在穀雨立夏時入春,所謂立春,還只是一番『立意』。」

二十四節氣的每個節氣約間隔半個月的時間,分列在十二個月裡面,每個月有兩個節氣。在二十四節氣里,「節」指的是一年中的一個節段,是一段時間的表示;而「氣」則指的是氣候,是天氣變化的概述。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個農業非常發達的國家,由於農業和氣象之間的密切關系,所以古代中國勞動人民從長期的農業勞動實踐中,累積了有關農時與季節變化關系的豐富經驗。為了記憶方便,用字連接起來編成歌訣:「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8)12節氣的歷史故事擴展閱讀

二十四節氣是根據地球在黃道上的位置來劃分的。視太陽從春分點(黃經零度,此刻太陽垂直照射赤道)出發,每前進15度為一個節氣;運行一周又回到春分點,為一回歸年,合360度,因此分為24個節氣。

二十四節氣反映了太陽的太陽的周年視運動,所以在公歷中它們的日期是相對固定的,上半年的節氣在6日,中氣在21日,下半年的節氣在8日,中氣在23日,二者前後不差1~2日。地球每365天6時9分10秒〔精確〕,圍繞太陽公轉一周,每天24小時還要自轉一次。

由於地球旋轉的軌道面同赤道面不是一致的,而是保持一定的傾斜,所以一年四季太陽光直射到地球的位置是不同的。以北半球來講,太陽直射北回歸線(北緯23°26'),天文上就稱為夏至;太陽直射南回歸線(南緯23°26')時稱為冬至;夏至和冬至即指已經到了夏、冬兩季的中間了。

一年中太陽兩次直射在赤道上時,就分別為春分和秋分,這也就到了春、秋兩季的中間,這兩天白晝和黑夜一樣長。

太陽直射點的活動規律為:春分(3月21日前後),太陽直射點在赤道0°,此後北移。夏至(6月22日前後),太陽直射點在北回歸線(23°26』N)上,此後南移。秋分(9月23日前後),太陽直射點在赤道0°,此後繼續南移。冬至(12月22日前後),太陽直射點在南回歸線(23°26』S)上,在此之後向北移動。



『玖』 二十四節氣來歷小故事

二十四節氣來歷小故事:

二十四節氣的來歷:

二十四節氣起源於黃河流域。遠在春秋時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個節氣。以後不斷地改進與完善,到秦漢年間,二十四節氣已完全確立。公元前104年,由鄧平等制定的《太初歷》,正式把二十四節氣訂於歷法,明確了二十四節氣的天文位置。

太陽從黃經零度起,沿黃經每運行15度所經歷的時日稱為「一個節氣」。每年運行360度,共經歷24個節氣,每月2個。

其中,每月第一個節氣為「節氣」,即:立春、驚蟄、清明、立夏、芒種、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12個節氣;每月的第二個節氣為「中氣」,即:雨水、春分、穀雨、小滿、夏至、大暑、處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等12個節氣。

「節氣」 和「中氣」交替出現,各歷時15天,現在人們已經把「節氣」和「中氣」統稱為「節氣」。

二十四節氣反映了太陽的周年視運動,所以節氣在現行的公歷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21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後不差1~2天。

(9)12節氣的歷史故事擴展閱讀

每個節氣的小故事:

1、立春

陣陣東風吹拂著冰雪覆蓋的大地, 悄然融化的雪水開始滋潤冰凍的土地,立春了萬物都開始復甦。剛剛醒來的節節蟲想要攀上高峰見識一下外面的世界,而冰封了一冬的大尾魚也耐不住寂寞破冰而出。

2、雨水

時間一天天過去,節節蟲還在裂縫中生活,每天都嘗試著往外爬的節節蟲經歷了一次次的失敗。雨水到了,大地迎來了第一場春雨,大尾魚在淮河中愉快的暢游,但慢慢滲進裂縫里的雨水卻讓節節蟲面臨滅頂之災。

3、驚蟄

節節蟲在水邊第一次看到了自己的樣子,認為自己外表醜陋的節節蟲非常自卑,但看到含苞欲放的桃花被風吹落後懂得了一個道理,外表的美麗是脆弱的,不糾結與外表的它決定粉飾自己的內心。

4、春分

一轉眼到了春分,各種花開遍了山野,喜歡花香的節節蟲玩的不亦樂乎。在水裡的大尾魚非常喜歡給人講大道理,看到在一邊玩耍的節節蟲後,它便開始普及花的知識,還和節節蟲探討起了首和尾的道理。

5、清明

今天的天氣非常清澈,沒有一絲霧氣,這都是因為清明的緣故。節節蟲和小蟲子們打招呼時卻嚇跑了對方,它認為一定是自己外表的緣故。大尾魚的美在於尾大,吉鳥的美在於嘴巴,而它的美體現在哪裡呢?

6、穀雨

穀雨到了,柳絮飄得到處都是,而水裡也長出了很多浮萍。大尾魚向節節蟲講了關於柳絮和蒲公英的事情,在他們聊到彩虹的時候突然布穀鳥叫了出來。布穀鳥的聲音非常好聽,但大尾魚還是更喜歡吉鳥。

7、立夏

節節蟲又長了一節,它知道今天一定又是一個節氣,但吉鳥卻沒有來報道,而大尾魚也不知道去了什麼地方。節節蟲在今天見到了許多新鮮的面孔,但好朋友們卻沒有報道,在它感到無聊時吉鳥唱著立夏的歌來了。

8、小滿

今天一整天都在下雨,節節蟲從大尾魚那裡聽說今天是小滿,但它並不明白小滿是什麼意思。節節蟲和大尾魚聊起了關於節氣的話題,正聊著它們看到了一隻從天而降的鳥蛋,這只麻雀鳥蛋的背後到底有著什麼養的故事。

9、芒種

連續的陰雨天終於過去,一望無際的麥田在陽光下翻動著金黃色的麥浪,與藍天交織出一幅美妙的景色。今天是芒種時節,節節蟲因為隱私的問題而遲遲才來,一個勁追問的大尾魚送上了飽滿的麥穗。

10、夏至

夏至到了,刺眼的陽光直射大地,節節蟲和大尾魚都感覺到了天氣的炎熱。節節蟲認為天氣這么熱太陽當然離我們很近,但大尾魚確說今天太陽其實是離我們最遠的一天,看到節節蟲不服氣的樣子大尾魚決定耐心的教導它。

11、小暑

大清早節節蟲就又唱又跳,被擾了清夢的大尾魚非常不悅,剛好路過的吉鳥駐足來看節節蟲的表演。清醒過來的大尾魚教節節蟲避暑的方法,本打算和節節蟲分享秘密的時候突然想起有急事,大尾魚剛剛離開節節蟲就遇到了危險。

12、大暑

太陽緩緩落入地平線,刺眼的光芒漸漸散去,今天是大暑天氣異常炎熱。夜深了天氣涼了下來,大尾魚浮出水面呼喚節節蟲,但節節蟲還為一隻飛蟲的死去而感到難過,在大尾魚口中它知道了蜻蜓的一生。

13、立秋

今天是立秋,吉鳥和節節蟲玩了一個游戲,它讓節節蟲來撼動一棵大樹,想和大樹拚命的節節蟲被吉鳥攔住,吉鳥是想讓節節蟲用智慧來撼動大樹。大尾魚為節節蟲采了一束荷花,沉迷於荷花美麗的節節蟲差點失足落水。

14、處暑

處暑象徵著酷暑天氣的結束,節節蟲和大尾魚在聊天的時候突然發現有一群大雁飛過,害怕的節節蟲差點落水,大尾魚載著節節蟲逃到了岸邊。吉鳥到後他們開始了愉快的交談,海灘輪到了地平線的話題。

15、白露

白露節氣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五個節氣,秋意漸濃、天氣轉涼,清晨會在地面和樹葉上發現露珠。節節蟲新生的皮膚被刮傷,大尾魚立刻為它包紮傷口,吉鳥飛來後告訴節節蟲要豎直起來,要有高度。

16、秋分

北斗星的斗柄會隨著季節的變化而變化,今天晚上斗柄指向西方,今天是秋分節氣是秋天的最中間。大尾魚以夜幕為黑板向節節蟲開始教授星空的知識,而節節蟲在地上畫出了有關節氣的圖像。

17、寒露

節節蟲站在樹下,看著銀杏樹的樹葉飄然而下,它想要接住落葉,然而它無論往哪個方向跑都是徒然。寒露世界不露腳,這些落葉就是大自然保護大地還有節節蟲的饋贈,春天是看到的、夏天是聽到的而秋天則是聞到的。

18、霜降

被凍醒的節節蟲索性不睡了,新長出來的身體隱隱作痛,節節蟲在脖子上扎了一個蝴蝶結就出門了。現在還沒到冬天,但地上到處都是似有似無的一層,問過大尾魚後節節蟲才知道今天是霜降,清晨的露水都凝成了霜。

19、立冬

立冬到了,大地一片蕭條,地面上已經不適合節節蟲生存了,它思索著要不要轉往地下安家。今天朋友們都沒有出來,節節蟲思索著朋友們都是大忙人,吉鳥突然出現告訴節節蟲大尾魚受傷了,大尾魚在清理河道時身體被拉了一條口子。

20、小雪

天還沒亮吉鳥就趕著出去報節氣,節節蟲醒來後非常擔心大尾魚如何過冬,但膘肥體壯的大尾魚那用它來擔心。和大尾魚清理河道的時候天上飄起了小雪,節節蟲和大尾魚開始討論起來關於美的話題。

21、大雪

今天是大雪的節氣,它想要和吉鳥一起去節氣播報,大雪這個節氣和天氣也息息相關,四周白茫茫的一片讓節節蟲分外開心。為了不影響吉鳥的工作節節蟲回到了地面,在大尾魚那裡它了解到了傲雪的植物。

22、冬至

冬至是數九寒天的開始,大尾魚說這意味著大家見面的機會少了,聽到這些後節節蟲很不開心。吉鳥耐心的教導節節蟲,冬至雖然是嚴冬的開始,但同時也是陰陽二氣的轉折點,隨著陽氣的慢慢升高春天便不遠了。

23、小寒

節節蟲現在每漲一節身體就痛苦難耐,今天雖然是小寒,但天氣卻異常的寒冷。吉鳥為了不讓節節蟲睡過去不停地和它說話,小寒這個節氣和人們的心理息息相關,為此吉鳥和節節蟲探討起了大與小的話題。

24、大寒

今天是24節氣中的最後一天,而節節蟲也迎來了生命的終點,吉鳥和大尾魚用盡辦法來到了節節蟲的身邊,它們陪伴著節節蟲走過了人生的最後一程。立春到了,埋葬節節蟲的地方長出了一顆小樹苗,它以更加積極向上的形態開始了輪回。

參考資料

網路——二十四節氣的故事

『拾』 有關二十四節氣夏至小故事

有關二十四節氣夏至小故事如下:

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被確定的一個節氣。公元前七世紀,先人採用土圭測日影,就確定了夏至。據《恪遵憲度抄本》:「日北至,日長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極也。」夏至這天,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北端,幾乎直射北回歸線(北緯23°26'),北半球的白晝達到全年最長,且越往北晝越長。

如海南的海口市這天的日長約13小時多一點,杭州市為14小時,北京約15小時,而黑龍江的漠河則可達17小時以上。同時,對於北回歸線及其以北的地區來說,夏至日也是一年中正午太陽高度最高的一天。在北京地區,夏至日正午太陽高度高達73°32′。這一天北半球得到的太陽輻射最多,比南半球多了將近一倍。而此時的南半球正值隆冬。

天文專家稱,夏至是太陽的轉折點,這天過後它將走「回頭路」。夏至過後,太陽直射點逐漸向南移動,北半球白晝開始逐漸變短。對於北回歸線及其以北的地區,夏至日過後,正午太陽高度也開始逐日降低。民間有「吃過夏至面,一天短一線」的說法,我國唐代詩人韋應物的《夏至避暑北池》也寫到"晝晷已雲極,宵漏自此長"。

中國古代將夏至分為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蟬始鳴;三候半夏生。」麋與鹿雖屬同科,但古人認為,二者一屬陰一屬陽。鹿的角朝前生,所以屬陽。夏至日陰氣生而陽氣始衰,所以陽性的鹿角便開始脫落。而麋因屬陰,所以在冬至日角才脫落;雄性的知了在夏至後因感陰氣之生便鼓翼而鳴;半夏是一種喜陰的葯草,因在仲夏的沼澤地或水田中出生所以得名。

由此可見,在炎熱的仲夏,一些喜陰的生物開始出現,而陽性的生物卻開始衰退了。

中國民間把夏至後的15天分成3「時」,一般頭時3天,中時5天,末時7天。這期間我國大部分地區氣溫較高,日照充足,作物生長很快,生理和生態需水均較多。此時的降水對農業產量影響很大,有「夏至雨點值千金」之說。一般年份,這時長江中下游地區和黃淮地區降水一般可滿足作物生長的要求。

閱讀全文

與12節氣的歷史故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