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名人故事 > 歷史人物王勛

歷史人物王勛

發布時間:2021-03-14 02:06:56

『壹』 箕子的人物生平

箕子因封國於箕,故稱箕子。是商末貴族,商紂王的伯父,與微子、比干齊名,史稱「殷末三賢」。
箕子佐政時,見紂王進餐必用象箸,感紂甚奢,嘆曰:「彼為象箸,必為玉杯,為杯,則必思遠方珍怪之物而御之矣,輿馬宮室之漸自此始,不可振也。」
果然後來商紂王暴虐無道,整天酗酒淫樂而不理政,揮霍無度。紂王的叔父箕子,見紂王這般無道,苦心諫阻,但屢諫紂王都不聽。
有人勸箕子離去,箕子曰:「為人臣,諫不聽而去,是彰尹之惡而自悅於民,吾不忍也」。箕子見成湯所創六百年江山即將斷送在紂王手中,心痛如割,索性割發裝癜,披發佯狂為奴,遂隱而鼓琴以自悲,每日里只管彈唱「箕子操」曲以發泄心中悲憤。紂見此,以為箕子真瘋,遂將他囚禁起來,貶為奴隸。 紂王末年(公元前1122年)周武王興兵伐紂。牧野決戰,紂王兵敗自焚。武王攻入商都朝歌,商朝覆滅。在這商周變易之際,箕子便趁亂逃往箕山(今陵川棋子山),在箕山(今陵川棋子山)過起一段短暫的隱居生活。
箕子利用那些天然的黑白兩色石子擺卦占方,藉以觀測天象,參悟星象運行、天地四時、陰陽五行、萬物循變之理。武王滅商建周後,求賢若渴的周武王訪道太行,在陵川找到了箕子,懇切請教治國的道理。 武王向箕子詢問殷商滅亡的原因,箕子不說話,因為他不願意講自己故國的壞話。武王也發覺自己失言了,就向他詢問怎樣順應天命來治理國家。箕子於是便將夏禹傳下的《洪範九疇》陳述給武王聽,史稱箕子明夷。武王聽後,十分欽佩,就想請箕子出山治理國事,重用箕子。但箕子早對微子說過:商其淪喪,我罔為臣僕(殷商如果滅亡了,我不會作新王朝的臣僕)。(《尚書·微子》)他不願作周的順民,因此不肯再出山,武王無奈而走。
因怕武王再次來請,箕子乘武王走後,他便迅速率領弟子與一批商的遺老故舊一大批人,匆匆離開箕山向東方而去,從此陵川便留下了箕子履跡的傳說,棋子山也漸漸被人們稱作了謀棋山、謀棋嶺。 箕子一行人從今膠洲灣渡海,奔向與商有一定族緣關系的朝鮮,創立了箕子王朝。同去的有殷商貴族景如松、琴應、南宮修、康侯、魯啟等。
據說,箕子一行到了黃海邊,便乘了木筏向東飄去。幾天後登上了一島,因見山明水秀,芳草連天,一派明麗景象,便將那地方叫做朝鮮。從此,箕子帶領的五千餘人在那裡定居下來。
相傳箕子到朝鮮後便建築房屋、開墾農田、養蠶織布、燒陶編竹,還施用八種簡單的法律,來防止和解決人們的爭執。並把故國的文化傳播開來,把圍棋傳向四面八方。
後來當周武王知道箕子遠避東方時,便派人到朝鮮封箕子做朝鮮的國君,並邀請箕子回鄉探望。武王因而封他為朝鮮侯,不把他當臣下看待。這時箕子已經52歲。箕子做朝鮮國君兩年後,箕子從朝鮮回到國都前來朝見周朝天子。在途經商故都殷商都城遺址,只見原來的宮室已經殘破不堪,有些地方種上了莊稼。心甚傷之,欲哭而不可,欲泣則近於婦人,亡國之痛,湧上心頭,只好以詩當哭,乃作《麥秀歌》,其詩曰:麥秀漸漸兮,禾黍油油。彼狡童兮,不與我好兮!,悔恨商朝亡國。這里「狡童」系指紂王,意為你那時不聽我勸,如今落得這般天地。朝歌殷民聽見,皆動容流涕。
詩歌中的狡童比喻不聽忠告的紂王。詩歌採用男女戀歌的形式,反映君臣關系,為後世比興手法的淵源。箕子到達箕子朝鮮以後的情況。 《尚書》收錄了箕子的《洪範》,而《周易》卦爻辭唯一提到的可靠的歷史人物,只有箕子。孔子曰:「殷有三仁焉」,將箕子、比干、微子並稱為「三仁」。朝鮮王朝的《三國遺事》、《東國通鑒》、《東史綱目》等重要史書,也都比較詳細地記載了箕子的史跡。
中國歷史上所記載的朝鮮最早是西周滅商之後,商朝遺臣箕子到朝鮮半島與當地土著建立了「箕氏侯國」,這個國家在中國的漢朝時代被燕國人衛滿所滅。公元前3世紀末,朝鮮歷史上第一次有所記載。在中國漢代的史學家司馬遷的《史記》中記載,商代最後一個國王紂的叔父箕子在周武王伐紂後,帶著商代的禮儀和制度到了朝鮮半島北部,被那裡的人民推舉為國君,並得到周朝的承認。史稱「箕子朝鮮」。
約公元前11世紀前後,商周交替之時商的重臣箕子被周武王封於朝鮮。箕子朝鮮的歷史延續千餘年,直到西漢被燕國人衛滿所滅,建立了衛滿朝鮮。箕子朝鮮可以說是朝鮮半島文明開化之始,據說今之朝鮮喜愛白色之民俗即商代尚白之遺風。箕子胥余是殷末著名賢臣,因其品行高尚,被孔子譽為殷之「三仁」之一。因紂王無道,受到政治迫害的箕子率其族人出走朝鮮。箕子入朝鮮半島不僅傳去了先進的文化,先進的農耕、養蠶、織作技術,還帶入了大量地青銅器,另外還制定了「犯禁八條」這樣的法律條文,以致於箕子朝鮮被中原譽為「君子之國」。大量中國古代典籍和朝鮮史書的記載與在朝鮮出土的青銅器、陶器以及朝鮮的地面古跡三方面相互印證,都證實了箕子朝鮮的存在。自古以來,中朝兩國人民都珍視這一有據可查的史實。在朝鮮有自己的歷史記載以來,或者說直到上世紀60年代前,朝鮮、韓國的史書、教科書都沿襲了這一歷史學說。
箕子朝鮮乃殷商遺裔在朝鮮半島上所建地方政權,臣於周,後又臣於秦,為周、秦海外之屬國。箕子朝鮮為衛氏朝鮮所取代,衛氏朝鮮為漢之「外臣」、屬國。漢武帝伐朝鮮,裂其地為四郡,為漢的邊疆轄區。有了箕子朝鮮,方有衛氏朝鮮,方有漢之四郡,方有高句麗史、渤海史,從而構成了東北古史、東北民族與疆域史的基本系列,而箕子朝鮮是為中國東北史之開端。
朝鮮野史《三國遺事》造謠,檀君的後人在箕子來到朝鮮之後,帶著人民南遷,以免和箕子帶來的人造成沖突。這些人後來成為了三韓的始祖。 高麗時期成書的《三國遺事》與之相差數千年,中間並無其他史料記載,一般均認為檀君朝鮮系後世杜撰,不足採信。 箕子帶去了懂詩書、禮樂、醫葯、陰陽、巫術的知識分子,懂得各種技藝的能工巧匠。他們把中原文明帶到朝鮮半島北部,教化臣民,使古朝鮮習行中國禮樂制度,衙門官制、飲食起居逐漸沿習中原習俗。
政治上,箕子頒布八條成文法,禁止殺人、傷人、盜竊;經濟上,推廣殷商的田畝制度和中原先進的耕作、養殊技術。據朝鮮王朝史學家安鼎福編著的《東史綱目》記載,箕子在朝鮮治理不到三年,當地民風大變,夜不閉戶,沒了盜賊,婦人守貞不淫,男婚女嫁不重聘禮,民眾節儉敬睦,社會和諧安定。還有人把平壤郊外的大同江比作黃河,把永明嶺比作嵩山,編成歌典來歌頌和贊美箕子。
中國唐代大詩人柳宗元所說的箕子「化及民」,就是箕子在朝鮮教化百姓,並形成了良好的社會風氣,促進了社會的發展。對此,《高麗史》也有記載:公元1102,禮部上奏稱,中國教化禮儀,自箕子始,並乞求為其立祠以祭。
不管是中國文獻還是朝鮮史書,箕子對古朝鮮的開發都是功不可沒的,日本江戶時代前期(公元17世紀初)的史學家林鵝峰認為,箕子到朝鮮開創「東方君子國」,「東方君子國」這種稱謂也就是從那時候開始。
據史料記載,箕子王朝共歷41代君王,直至漢惠帝二年(公元前193年),箕子的第四十一世孫箕准被門下衛滿發動政變所推翻,箕准南逃,箕子王朝滅亡。箕子朝鮮在朝鮮半島統治了近一千年。根據《太原鮮於氏世譜》,朝鮮的鮮於氏源自箕子朝鮮的後人。而他們從箕子開始,直到公元前1世紀才被滅。
出於民族主義原因,目前有朝鮮韓國學者對此段歷史的存在有一定爭議,不承認箕子朝鮮的存在。 「箕子,名胥余,因封國於箕(今山西太谷縣東北)」本段此句「在太谷縣東北」有待商榷,有日知錄原文
「●箕 《左傳·信公三十三年》:「狄伐晉,及箕,」解曰:「太原陽邑縣南有箕城。」非也,陽邑在今之太谷縣,襄公時未為晉有。傳言「狄伐晉及箕」,猶之言「齊伐我及清」也,必其近國之地也。成公十三年,厲公使呂相絕秦,曰:「入我河縣,焚我箕、郜。」又必其邊河之邑,秦、狄皆可以爭。而文公八年,有箕鄭父;襄公二十一年,有箕遺,當亦以邑氏其人者矣。為證。 《史記·宋微子世家》、《尚書大傳·洪範》中都有記載。周武王滅殷封箕子於朝鮮,箕子朝鮮侯國正式成立。其受封之地即今之平壤。《三國遺事》記載:「都平壤城(小字註:今西京)。」
《韓非子》:紂為象箸而箕子怖,以為象箸必不盛羹於土簋,則必犀玉之杯,玉杯象箸必不盛菽藿,則必旄象豹胎,旄象豹胎必不衣短褐,而舍茅茨之下,則必錦衣九重,高台廣室也。稱此以求,則天下不足矣。聖人見微以知萌,見端以知末,故見象箸而怖,知天下不足也。
箕氏世系事跡,見於鮮於氏奇氏譜牒。據譜牒所載,「箕氏凡五十三王。其第五十一世曰元王勛者,有別子三:曰友平,其後為鮮於氏。曰友誠,其後為奇氏。曰友諒,其後為韓氏雲。」說亦未必可信。今姑擷其大要如下:其略曰:「武王克殷,箕子恥臣周,走之朝鮮,今平壤也。殷民從之者五千人,詩書禮樂及百工之具皆備。周人因而封之。箕子不受。子松,始受周命為朝鮮侯。亦曰韓侯。韓,方言大也。《詩》所謂王錫韓侯者,即其後也。瑞辰《毛詩傳箋通釋》引《潛夫論》謂:昔周宣王亦有韓城,其國也近燕,故《詩》曰『溥彼韓城,燕師所完』,又引王肅雲:涿郡方城縣有韓侯城,又引《水經注》雲:方城今為順天府固安縣,在府西南百二十里。按《大清一統志》:韓城在固安縣西南;《縣志》今名韓侯營,在縣東南十八里。細審詩義,今人多從此說。據現行政區劃,當在北京市通縣之西,固安縣之東北。王符:《潛夫論》,篇三五《志氏姓》:「昔周宣王時亦有韓侯,其國也近燕。其後,韓西亦姓韓,為衛滿所伐,遷居海中。汪繼培箋:案韓西蓋朝鮮之誤。此說不可取,鄭玄曰:周封韓侯,居韓城,為侯伯,言為獫夷所逼,稍稍東遷也。固安縣之韓侯國後遷至東北,原姓姬,後改姓韓,以國為姓,可有史書為證,魏略曰:箕子之後朝鮮侯,准與滿戰,不敵也。將其左右宮人走入海,居韓地,自號韓王。其子及親留在國者,因冒姓韓氏。准王海中,不與朝鮮相往來。可證固安縣之韓侯國後遷至東北,原姓姬,後改姓韓,東北必有韓侯國,後來東北與朝鮮就有了韓姓既而詩雲,韓侯受封北土,追其蠻貊,王肅潛夫論言,東北韓侯被衛滿所滅,其後逃入韓地,此韓侯為韓西.。箕子十八傳至貞敬王闕。其十三年,當周桓王十年。飢,使通齊魯語者,泛海買米。二十世曰孝宗王存。使上大夫鮮於益聘於齊。齊行人公孫恪來聘。有伯一清者,自言周人。得軒轅氏之術,能煉丹長生。以訪東海神山,浮海至朝鮮。群臣請試其術。不許。太子孝信之。王卒,孝立,是為天老王。以一清為國師。築求仙台於紇骨山,高五百尺。以修道故,傳位於子修道王襄。以一清為國太師。使一清弟子盧龍,駕大船數十,入東海求神山。至竹島,遇風,舟盡覆。盧龍僅免。天老王及修道王,皆以服丹葯毒發卒。修道王子徽襄王邇立,誅一清及盧龍。二十七世曰英傑王黎。周敬王元年立。北胡入寇,自將伐之。拓地千里。北胡,或曰:即中國所謂東胡。或曰:實後世之靺鞨也。二十九世曰濟世王混。禁人民潛商齊魯者。三十二世曰赫聖王隲。燕僖公使來聘。卒,子和羅王諧立。六年,周安王二十二年。燕人侵邊郡,郡守苗春敗之。卒子說文王賀立。五年,周顯王四年。燕將以二萬人侵遼西,上大夫衛文言敗之五道河。燕將移屯連雲島。造船筏,將渡海來襲。明年,文言又敗之。射殺其將。余眾遁還。卒,子慶順王華立。十二年,周顯王十九年。北胡酋厄尼車吉汗來朝。請共伐燕。下大夫申不死以兵二萬會之。北胡兵一千,共拔上谷。燕連年來侵,皆不得志。十九年,周顯王二十六年。請和,許之。卒,子嘉德王翊立。二十年,周顯王四十六年。燕稱王,亦稱王。追王箕子以下二十九世。卒,子三老王煜立。元年,周慎靚王五年。使大夫王霖如周。自箕子三十九世至章平王潤,大為燕將秦開所敗。失地二千餘里。以潘滿韓為界。未詳何地。北胡酋阿里當夫請助報燕,不許。北胡怨,不朝貢。自將伐之,敗還。卒,子宗統王杏立。王之世,服屬於秦,惟不與朝會。卒,子哀王准立。立二十年而秦滅漢興。二十七年,燕人衛滿,率千餘人來歸。封以故秦空地曰上下障者數百里。漢惠帝元年。衛滿告王:漢兵十道至。請入衛,許之。滿遂襲王。王與戰,不勝。將左右宮人及余眾數千浮海。攻馬韓,王之。都金馬郡,今全羅北道益山郡也。傳九世,為百濟所滅。時王莽始建國元年。遺民保聚一隅,奉先王之祀者曰後馬韓。至建武時,降於新羅雲。」其所記皆不近情理,偽跡顯然。然天下無可全然偽造之物,總必略有事實為據。據之,亦可推想朝鮮古代之情形耳。
箕子繼序之君。東史無考。而新刊《幸州奇氏族譜》。列錄箕子以後世序。以為奇氏於湖南光州。浚梁得石碑。刻箕子後奇氏世系甚詳。箕子後失國後。復系馬韓世系甚詳。然有節節可疑者。今采錄焉。蓋周武王已卯。箕子來居朝鮮。仍以為君。漢惠帝丁未。箕准為馬韓。合為九百二十九年。而今此四十一代。則為一千三十六年者。可疑也。四十一代之中。東史只有箕否、箕准兩代名。而此則無箕否。可疑者也。且三國中葉以後。始有諡法。而《奇譜》列錄。皆似諡號。可疑者也。東史。以箕准為馬韓始祖。號虎康王而已。無繼序之君。而《奇譜》。則無虎康王。而以康王卓為首。可疑者也。其列錄。太祖文聖王箕子四十年。庄惠王松二十五年。敬孝王詢二十七年。恭貞王伯三十年。文武王椿二十八年。太原王札四十四年。景昌王莊十一年。興平王捉十四年。哲威王調十八年。宣惠王索五十九年。國家晏然無事。誼襄王師五十三年。文惠王炎五十年。盛德王越十五年。悼懷王職二十五年。文烈王優十五年。昌國王睦十三年。武成王平二十六年。貞敬王闕十九年。樂成王懷二十八年。孝宗王存十七年。天老王孝二十四年。修道王襄十九年。徽襄王邇二十一年。奉日王參十六年。德昌王僅十八年。壽聖王翔四十二年。英傑王藜十六年。逸民王岡十七年。濟世王鯤二十二年。淸國王璧三十五年。導國王澄十九年。赫聖王騭二十八年。和羅王謵十六年。說文王賀八年。慶順王華十九年。佳德王詡二十七年。三老王煜二十五年。顯文王釋三十九年。章平王潤二十八年。宗統王恤十二年。哀王准二十八年。馬韓康王卓편021。漢惠戊申立三年。安王龕三十二年。惠王寔十三年。明王武三十一年。孝王亨四十年。襄王燮十五年。元王勛二十六年。稽王名失傳十六年。漢成帝癸卯。為百濟王溫祚所竝。又按馬韓。以康王卓為首。其下列錄七王。且東史。馬韓始於漢惠帝戊申立。成帝癸卯。為百濟王溫祚所滅。當為一百七十六年者。亦可疑而東史往往特書之。以為信跡。則似未為允當也。箕子代序。或以為金草家百鍊所傳。未可據也。箕子子孫。不可略也。故僅得古牒。冥搜幽探。得略干條。兼為辨證之。《魏略》。箕准子支留在國者。因冒姓韓氏。准往편022海中。不相往來。韻書。箕子封於朝鮮。支子仲食采於於。因氏以鮮於。《三國志》。鮮於嗣。魏明帝景初中。樂浪太守。明帝遣嗣及帶方太守劉昕。越海定二郡。諸韓國臣智。加賜邑君印綬。其次與邑長。《晉書》。單於嬰。晉武帝太康二年。平州刺史。鮮卑寇遼西。嬰討破之。鮮於樞。宋趙孟頫贈鮮於樞詩曰。箕子之後多髥翁。洪萬宗《東國歷代總目》。皇明洪武間。有鮮於京者。為中領別將。其七代孫寔。自泰川來。居平壤崇仁殿側。遂以寔為箕子後。拜殿監。子孫世襲。而鮮於氏之聞人鮮於鋏。號遯庵。尤庵宋先生門弟又有鮮於恪。亦知名人。《東史》。馬韓元王。有子三人。曰友平、友誠、友諒。國亡。友平奔高句麗。仕琉璃王。為北原鮮於氏。友誠降百濟。仕溫祚王。為德陽奇氏。友諒亡歸新羅。仕脫解王。為上黨韓氏。李月沙廷龜崇仁殿碑曰。馬韓末。有孱孫三人。曰親後為韓氏。曰平為奇氏。曰諒入龍岡烏石山。為鮮於氏。其曰親者。卽《通考》所謂。箕准子友親。留在冒姓韓氏者也。其曰平曰諒。與《奇譜》同。又有箕氏。《萬姓統譜》。箕姓。箕子之後。以國為氏。周有箕鄭。晉文公問濟飢。對曰以信。箕酆。晉大夫。漢箕堪。西華令。箕肆。臧荼將。箕稠。烏桓校尉。箕澹。晉時勸劉琨攻石勒。我東。則京兆帳籍有箕氏。而皆微賤。余於湖南按察營。見箕姓。役使令者。問其族。則只有一身雲。此箕子子孫之大略也。我東。為箕子紀事。堪作箕子朝鮮史者。有尹斗壽《箕子志》。李栗谷先生珥《箕子實記》。徐命膺《箕子外紀》。正廟諸臣所編《箕田考》。按柳泠齋得恭《灤陽錄》。圓明園宴班。王中堂傑。求三國秘史、東國聲詩於副使。本國無此二種答之。又求圃隱、牧隱二《集》。徐公浩修或慮有忌諱處。竝辭以無。中堂懇問他書。不得已以韓久庵《箕子井田圖說》應之。後竟筵稟校正。附柳根、許筬、李瀷諸說。名以《箕田考》。印送。此外。未知有何書也。愚以為於《洪範》之書。十有三祀。《微子之命》。以其舊爵名篇。而知武王、周公之仁。不奪人之所守也。箕子朝周之說。可謂誣罔千秋者也。謹為辨證焉。 中國記載箕子開發朝鮮事跡的書籍,有《尚書大傳》、《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志》等。《史記》和《尚書大傳》都記載了周武王封箕子於朝鮮的事。
成書於西漢初年的《尚書大傳》雲:武王勝殷,繼公子祿父,釋箕子之囚。箕子不忍周之釋,走之朝鮮。武王聞之,因以朝鮮封之。《尚書·微子》篇中,微子稱箕子為父師。先秦史書《竹書紀年》雲:伯夷、叔齊去隱於首陽山。或告伯夷叔齊曰:'胤子在,父師在夷,奄孤竹而君之,以夾煽王燼,商可復也。'父師在夷,與箕子開發朝鮮吻合。西漢焦延壽《易林》也說:朝鮮之地,箕伯所保。它們的記述可以互相印證。其中,《史記·宋微子世家》記述得比較系統具體。
《漢書·地理志下》記載得比較具體:玄菟、樂浪,武帝時置,皆朝鮮、貉、句驪蠻夷。殷道衰,箕子去之朝鮮,教其民以禮義、田蠶織作。樂浪朝鮮民犯禁八條:相殺以當時償;相傷以谷償;相盜者,男沒入為其家奴,女子為婢。欲自贖者,人五十萬,雖免為民,俗猶羞之,嫁取無所讎。是以其民終不相盜,無門戶之閉,婦人貞信不淫辟。其田民飲食以籩豆,都邑頗放效吏及內郡賈人,往往以杯器食。郡初取吏於遼東,吏見民無閉藏,及賈人往者,夜則為盜,俗稍益薄。今於犯禁浸多,至六十餘條。可貴哉,仁賢之化也!然東夷天性柔順,異於三方之外,故孔子悼道不行,設浮於海,欲居九夷,有以也夫! 《後漢書·東夷傳》還記敘了箕子後代的情況:其後四十餘世,至朝鮮侯准,自稱王。漢初大亂,燕、齊、趙人往避地者數千口;而燕人衛滿擊破准而自王朝鮮,傳國至孫右渠。昔箕子違衰殷之運,避地朝鮮。始其國俗未有聞也,及施八條之約,使人知禁,遂乃邑無淫盜,門不夜扃,回頑薄之俗,就寬略之法,行數百千年,故東夷通以柔謹為風。異乎三方者也。苟政之所暢,則道義存焉。仲尼懷憤,以為九夷可居,或疑其陋,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三國志·東夷傳》也有相同的記述。《三國志》注引《魏略》記述得更詳細,而且記述箕准南逃以後,其子及親留在國者,因冒姓韓氏。該國的確既有箕姓,又有韓姓。

『貳』 司馬遷撰《史記》有怎樣的典故

西漢時期,我國史學得到新的發展,出現了紀傳體的歷史巨著。其代表作是司馬遷的《史記》和班固的《漢書》。

司馬遷《史記》是司馬遷所作,它最初沒有固定的書名,或稱「太史公書」,或稱「太史公記」,也稱「太史記」。「史記」本是古代史書的通稱,從三國開始,「史記」由通稱逐漸成為「太史公書」的專名。

司馬遷所處的漢武帝時代,封建經濟有很大發展,文化學術也隨之出現繁榮局面,地主階級為鞏固政權,借鑒前代統治經驗,迫切要求編寫一部通史,以「通古今之變」。於是在中央設史官,編修歷史,《史記》就是在這種客觀形勢下出現的。

司馬遷(前145—前86),字子長,左馮翊夏陽縣龍門人(今陝西韓城縣芝川鎮)。漢武帝建元元年(前140),他六歲時隨父親司馬談到京都長安。司馬談的遠祖世代為史官,在他前幾代曾一度中斷,這時又被召人京師,直到元封元年(前110),在中央政府共任三十年太史令。太史令是負責管理皇家圖書、收集史料、編寫國史、研究天文歷法的官員。司馬談學識淵博,著有《論六家要旨》,對先秦的主要學術流派做了頗有見地的論述。他有感於國史多年無人編撰,決心編寫一部通史,從構思到史料都做了多方面的准備,並寫出部分篇章。但願望未及實現即故去。臨終前囑咐兒子完成他的未竟事業說:「余死,汝必為太史;為太史,無忘吾所欲論著矣」。司馬遷的《史記》就是起端於司馬談,為繼承父親遺志而作。

司馬遷生活在這個家庭,得到父親培養,十歲已讀大量的今文書籍,並開始學習當時的古文(篆文)著作,諸如《尚書》、《左傳》、《國語》、《世本》,都一覽無遺。後又從董仲舒、孔安國學習《公羊春秋》、《古文尚書》,二十歲時,他懷著遠大抱負和對祖國的深沉熱愛,游歷東南名山大川。以後,他又結合奉使十征,隨漢武帝外出巡行封禪,到過更多的地方。他一生除今閩、廣外,各地都留下了他的足跡。通過實地調查,為後來寫作《史記》打下堅實基礎。

司馬談死後三年,38歲(前108)的司馬遷承襲父親官職任太史令,從而有機會閱讀大量的國家藏書,「紳史記石室金匱之書」,「網羅天下放失舊聞」。太初元年(前104),42歲的司馬遷與唐都、落下閎等共訂太初歷,同時正式開始撰修《史記》。天漢二年(前99),李陵敗降匈奴,朝中一些大臣趁機落井下石,說李陵壞話。司馬遷對此不平,認為李陵雖舉事不當,但他艱苦奮戰,功績顯著,投降實屬無奈,從他平素為人及敵我實力對比分析,司馬遷認為李陵是有功的,投降是出於不得已,他一定會尋找時機報答皇恩。司馬遷在朝廷為李陵辯護,觸怒了古代風景畫鑒賞漢武帝,認為司馬遷贊揚李陵就是有意詆毀與他同時出征的李廣利(武帝寵妃李夫人之兄),便將司馬遷下獄,又於第二年下蠶室,處以腐刑(即宮刑)。他認為受此刑是奇恥大辱,他在給友人任安信中說:「仆以口語遇遭此禍,重為鄉黨戮笑,污辱先人,亦何面目復上父母之丘墓乎?雖累百世,後彌甚耳!」「每念斯恥,汗未嘗不發背沾衣也。」他雖萬分痛苦,但對事業的執著追求,使他效法古代「倜黨非常之人」在逆境中發憤的先例,決心活下來,在獄中懷著悲憤繼續寫作。這一遭遇更加深了他對封建專制主義的認識,對他的封建異端和非正統思想的形成有很大影響。出獄後,他繼續擔任中書令,更加奮發地寫作。太始四年(前93),他53歲時,終於完成這部空前的歷史巨著。司馬遷在《報任安書》中說,他作《史記》的目的是「欲以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探究社會發展,總結歷史經驗)。不久這位史壇上的啟明星便溘然長逝。這部遺著到漢宣帝時才由他的外孫楊惲公諸於世。

《史記》記事始於傳說中的皇帝,止於漢武帝太初年問,把幾千年間零散的歷史資料,加以整理、審核、排比,「厥協六經異傳,整齊百家雜語」,分別歸類於一百多個歷史人物傳記中。《史記》敘述上下三千年歷史,尤詳於戰國、秦、漢。全書分為十二本紀、十表、八書、七十列傳,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萬六千五百字,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的通史。

「本紀」按年代順序記敘歷代帝王的言行和政事,從五帝開始,至漢武帝為止,這是本書的總綱。「世家」記載諸侯國的興衰,及其子孫世襲(如《越王勾踐世家》、《留侯世家》)。「列傳」主要記載官僚、士大夫、名人等各種代表人物的活動。寫一個人物的,後人稱之為「專傳」(如《淮陰侯列傳》);寫兩個或兩個以上人物的,後人稱之為「合傳」(如《廉頗與藺相如列傳》);把類似的人物記在一起,不管他們是否同時代的人的,後人稱之為「類傳」(如游俠列傳》);此外還有「附傳」;也有少數民族和鄰國的歷史(如《匈奴列傳》、《東越列傳》、《朝鮮列傳》)。「表」是利用表格的形式記敘錯綜復雜的人物、史事,作為本紀和列傳的補充。

「表」又分為年表、世表、月表三種。年表是按年代編排的(如《六國年表》、《漢興以來將相名臣年表》);世表是因為年代久遠,不好按年記載(如《三代世表》);月表如《秦楚之際月表》,是因楚漢相爭僅幾年,事件變化多端,按年記敘不足以反映豐富的歷史現實。「書」則是分專題記載各種典章制度的專篇。如《平準書》系統地敘述了漢代社會經濟情況;《河渠書》敘述了歷代水利情況;《歷書》、《天官書》敘述了當時的歷法和天文學的概況。

就全書的體例而言,世家、本紀和列傳都是人物方面的傳記,是全書的主體,也是思想性、藝術性最強的部分,因而價值最高。又通過書、表互相配合補充,使全書體系完整,疏而不漏,是一部具有一定規模的網路全書。人們把《史記》的編寫方法,叫做「紀傳體」。用此法編寫歷史,是司馬遷的創造。在它之前的史書,或以年代為順序的「編年體」(如《春秋》),或以地域為限的「國別史」(如《國語》、《戰國策》),而《史記》是以人物為中心的「紀傳體」,繼《史記》之後的正史(從《漢書》至《清史稿》)都沿襲了《史記》所開創的紀傳體例,在寫作方法上司馬遷把自己的觀點褒貶貫穿在敘事當中,即「寓論於史」。在篇末,還往往用「太史公曰」的形式,以簡潔的語言寫成史論。

司馬遷對調查得到的大量文字資料,進行認真的分析、核實、去偽存真,因而使《史記》記述的真實性較可靠,如《史記·殷本紀》中所記的殷代先公先王,與河南安陽發現的甲骨文對勘,無可辯駁地證明了《殷本紀》差錯甚少。司馬遷這種嚴肅認真一絲不苟的態度,使《史記》獲得了崇高的聲譽,被稱為「實錄」,成為千古不朽的信史。

就《史記》一書的思想價值而言,表現了比較進步的歷史觀。首先,《史記》一書,比較重視社會經濟的記載。司馬遷意識到經濟的發展必然要引起政治的變動,他試圖通過經濟現象來考察社會歷史的演變,所以他在《太史公自序》中說:「作《平準書》,以觀事變。」在它的影雪後景像響下,後世正史都沿襲它的體例,設《食貨志》。其次,《史記》在評價、論斷史事方面,並沒有完全為儒家思想所束縛,而是能夠較多地反映歷史的真實面目,在某些方面作出較為科學的論斷。如他敢於揭露封建帝王的腐朽與貪婪,真實地反映歷史的某一個側面。對於漢代開國皇帝劉邦,除贊揚他建立西漢的功績外,對他如地痞流氓、好酒貪色,好吹牛說大話,為人殘酷的性格,也形象地加以刻畫;對漢武帝迷信方術,重用酷吏的過失,也絲毫不加掩飾。同時,司馬遷對當時的社會底層人物充滿同情和歌頌,為他們立了許多類傳,如《游俠》、《滑稽》、《日者》、《龜策》、《貨殖》等,記錄他們在社會生活中所起的作用。尤其可貴的是,他把陳勝起事與孔子作《春秋》相提並論,說:「桀紂失其道而湯、武作,周失其道而《春秋》作。秦失其政,而陳涉發跡,諸侯作難,風起雲蒸,卒亡秦族,天下之端,自涉發難。」因此,司馬遷把陳涉列為世家,與歷代侯王勛臣同列。同時,把項羽列入本紀,不以成敗論英雄,都反映他具有遠見卓識。班固作《漢書》,雖然照抄《史記》,卻把陳涉編入列傳,並刪去「由涉首事」這句頌揚的話。一揚一貶,相比之下,司馬遷的史學思想是比班固進步的。班固批評司馬遷「是非頗繆於聖人」,正是司馬遷史學思想上的貢獻所在,也更可證明班固是站在封建正統,也就是正宗儒學立場上來立論的,是不公允不全面的,絲毫無損於《史記》的光輝。

《史記》在文學上的成就也是極為突出的。在注意忠於歷史真實的前提下,其文章之美,古今稱道,一方面是議論卓越,一方面是記事生動。它在紀傳中,塑造了眾多而鮮明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如寫叱吒風雲的項羽,豁達大度不拘小節的劉邦,機智勇敢的藺相如,禮賢下士的信陵君,委身太子丹、西刺秦王的荊軻。《史記》共塑造了幾百個人。古代風景畫每個人物都以特有的性格來感動人,不使人感到雷同,表現了司馬遷有高超的藝術刻畫才能。他的刻畫方法是把人物放在尖銳的矛盾沖突中去塑造,用最能表現人物性格的細節來描寫,通過人物的語言來描述。「火牛陣」、「鴻門宴」,「垓下之戰」等等有許多生動的場面,既是歷史的真實記錄,也是文學的再創造。在語言上也是十分注意以平易代艱深,廣泛地運用口語,使人感到繪聲繪色,生動優美,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如同一篇篇有趣的小說。而語言之精確、邏輯之嚴密,又使人感到像一篇篇科學論文。《史記》不愧為一部具有高度藝術性的文學巨著,如果說屈原是我國第一個偉大詩人,司馬遷則是我國第一個偉大的史學家、散文家,魯迅稱贊《史記》是「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是很中肯的。《史記》是我國第一部通史,其中許多動人的故事,如《霸王別姬》、《將相和》都成為後世小說和戲劇的題材。

我們在充分肯定《史記》的同時,也應指出,司馬遷著書,終極目的仍然是維護封建統治,他的歷史觀還有不少唯心主義成分。如認為秦古代人物圖鑒賞的統一是「天所助焉」,劉邦是「受命而帝」,這主要是由於時代局限和階級局限造成的,不能苛求古人。司馬遷對我國古代史學的發展有不可磨滅的功績,所以,他一直被尊奉為我國古代的史學大師。《史記》被認為是我國古代史書中最卓越的著作,至今仍有不朽的價值。

《史記》問世後,對史學、文學的影響是巨大的。歷代的史學家、文學家多從《史記》中吸收豐富的營養,每個時代都出現了專門研究《史記》的學者。僅是歷代為《史記》作注的就很多,現存最早的舊注是劉宋裴馬固的《史記集解》。它主要利用封建經典和各種史書來注釋文義,吸收了前人的一些成果。唐朝司馬貞作《史記索隱》,既注音,又釋義,比《集解》前進了一步。唐朝張守節花費了畢生的精力,寫了《史記正義》,比《集解》、《索隱》又有所提高。

這三家的注釋,人們公認是《史記》舊注的代表作,稱為《史記》三家注。最早的三家注都是各自單行,到宋朝,才把三家注排列在《史記》正文之下。在世界各國也不斷出現研究《史記》的專家,如日本人瀧川龜太郎編著《史記會注考證》,匯集諸書,頗有參考價值。

『叄』 著名的科學家有哪些

王國鈞——為中國特殊鋼的發展做出重要貢獻 (12-09 05:45)
·傅元慶——為我國新型冶金材料的開發做出重大貢獻 (12-09 05:45)
·鄒元燨——我國冶金物理化學活度理論研究的先驅 (09-01 09:43)
·王勛——新中國鋼鐵工業設計工作的先驅者之一 (08-31 14:33)
·張卯均——我國現代金屬礦選礦技術的奠基人之一 (08-18 09:38)
·陳岱——中國氧化鋁廠工程設計的奠基人 (08-31 14:33)
·陸達——我國冶金科技領域的帶頭人之一 (08-31 14:33)
·李薰——我國冶金科技事業的開拓者之一 (08-24 09:02)
·沈華生——我國稀有金屬提取和工業化生產的開拓者 (04-10 07:03)
·康永孚——中國鎢礦地質勘探工作的開拓者 (04-10 07:03)
·邵象華——為中國鋼鐵科技和生產進步作出重要貢獻 (04-10 07:03)
·陳新民——冶金物理化學的學術帶頭人 (04-10 07:03)
·陳國達——創建大地構造新理論 (04-05 06:02)
·徐寶升——我國連續鑄鋼技術的主要開拓者之一 (04-05 06:02)
·我國鐵合金工業的先驅者之一——張桂耕 (12-02 07:12)
·我國鋼中氫氣行為規律研究的先驅者——孫德和 (12-01 05:03)
·我國第一座氧氣轉爐煉鋼廠的組織創建人——安朝俊 (12-01 05:03)
·我國特殊鋼事業的開拓者之一——丘玉池 (11-28 04:28)
·金屬材料多次沖擊抗力理論的創立人——周惠久 (11-30 03:57)
·為創建我國合金鋼系統作出重要貢獻的孫珍寶 (11-30 03:57)
·我國冶金物理化學學科創始人之一——魏壽昆 (09-20 05:09)
·我國現代銻冶金事業的開拓者——趙天從 (09-19 05:23)
·我國金屬磁性材料研究的開拓者——戴禮智 (09-16 10:20)
·我國鋼鐵脫硫研究的先驅——李公達 (09-14 11:34)
·攀枝花釩鈦磁鐵礦高爐冶煉試驗的組織者——王之璽 (09-12 07:14)
·我國化工冶金學科的奠基人——葉渚沛 (07-14 05:16)
·中國重力選礦設備和理論的開拓者——倪桐材 (07-14 05:16)
·靳樹梁——被公認為最有成就的煉鐵專家 (07-14 05:16)
·我國合金鋼與鐵合金發展的奠基人之一——周志宏 (07-14 05:16)
·我國球墨鑄鐵技術的開發者——周行健 (07-14 05:16)
·我國最早進行特殊鋼與合金鑄鐵研究的學者——周仁 (06-07 16:26)
·嚴恩棫——我國鋼鐵冶金界的先驅者 (06-07 16:09)
·我國第一位鋼鐵冶金工程師——吳健 (06-07 15:49)
·我國現代煉銻技術的開拓者——王寵佑 (06-07 15:49)
·我國鋼鐵冶金界的先驅——李維格 (06-07 15:49)

機械卷

·史紹熙——柴油機復合式燃燒系統的發明者 (12-10 06:52)
·把一切獻給黨的人——吳運鐸 (12-10 06:52)
·我國電機電器工業卓越的領導者——曹維廉 (12-10 06:52)
·孟少農——新中國汽車工業技術的主要奠基人 (08-21 09:17)
·羅士瑜——為發展我國的拖拉機工業做出重要貢獻 (09-01 09:43)
·楊錦山——組織建造新中國第一套火力發電設備 (08-18 09:38)
·李近仁——我國第一套雙130mm岸炮的總設計師 (04-21 10:28)
·馮子佩——為我國重型機械的發展作出卓越貢獻 (04-19 07:40)
·陶亨咸——為我國機械工業的科技進步作出卓越貢獻 (04-19 07:40)
·"球墨王"王遵明——中國球墨鑄鐵的開拓者和播種者 (04-19 07:40)
·雷天覺——開創我國機床工業的先驅 (04-19 07:40)
·丁舜年——為促進我國電機工業的發展作出卓越貢獻 (04-19 07:40)
·中國應用光學的先驅者之一——李文東 (12-02 07:12)
·我國現代國防工業的開拓者之一——錢志道 (12-02 07:12)
·為我國機電工業的建設和發展作出重要貢獻的褚應璜 (12-02 07:12)
·為發展我國電機事業作出重要貢獻的章名濤 (09-21 06:56)
·中國機械工業的卓越領導人之一——沈鴻 (09-20 05:09)
·我國火炮專業的奠基人——高慶春 (09-19 05:23)
·我國兵器工業的主要創建者和領導人之一——劉鼎 (09-12 07:14)
·為中國機械與航空工程的發展出重要貢獻的庄前鼎 (09-14 09:11)
·中國機電工業的先驅——惲震 (07-15 06:47)
·我國第一台交流發電機和電動機的研製者——鍾兆琳 (07-15 06:47)
·中國汽車技術奠基人之一——張德慶 (07-15 06:47)
·中國內燃機和汽車工程教育的奠基人之一——潘承孝 (07-15 06:47)
·近代中國機械工業奠基人之一——支秉淵 (07-15 06:47)
·為我國柴油機製造工業作出了重大貢獻的吳梅生 (06-08 13:17)
·中國機械發明史研究的開拓者——劉仙洲 (06-08 13:07)
·傳播現代先進科學技術的先驅——徐建寅 (06-08 12:04)
·中國早期掌握和傳播近代科技的代表人物——華蘅芳 (06-08 11:48)
·為創建中國近代機械工程做出了貢獻的丁拱辰 (06-08 11:43)

自動化卷

·屠善澄——我國人造衛星工程的開拓者之一 (12-11 06:19)
·劉豹——我國自動化儀表專業和系統工程學的開創者 (12-11 06:19)
·鄭維敏——開拓「作物遺傳過程建模與控制」新領域 (12-11 06:19)
·吳欽煒——我國工業自動化儀表研究的開拓者之一 (09-01 09:43)
·朱培基——為發展我國數控技術做出重要貢獻 (09-01 09:43)
·童世璜——為我國石化工業的現代化作出突出貢獻 (04-21 10:28)
·嚴筱鈞——為我國機械工業自動化做出了重要貢獻 (04-21 10:28)
·朱良漪——分析儀器行業的主要創始人和學術帶頭人 (04-21 10:28)
·我國自動化科學技術開拓者之一——陸元九 (12-12 05:07)
·我國「過程式控制制」學科的創始者——方崇智 (12-13 06:06)
·我國自動檢測學的奠基者——楊嘉墀 (06-24 07:09)
·我國運籌學和系統工程的主要創建人之一——許國志 (12-07 06:19)
·在決策分析領域獲得創造性成果的陳珽 (12-12 05:07)
·我國現代控制理論的創建者——關肇直 (12-05 01:14)
·中國飛行器制導與模擬領域的開拓者之一——文傳源 (09-26 05:09)
·為我國計量測試技術的發展做出重要貢獻的唐統一 (09-27 05:45)
·中國計量測試技術的開拓者——王守融 (09-26 05:09)
·我國電化學儀器的開拓者——榮仁本 (09-21 06:56)
·我國社會經濟系統工程的學科帶頭人之一——薛葆鼎 (09-19 05:23)
·我國自動控制、系統工程教育和研究的開拓者之一——張鍾俊 (07-18 03:38)
·我國光學界公認的學術奠基人、開拓者和組織領導者——王大珩 (07-18 03:38)
·我國工業自動化教育的開拓者之一——郎世俊 (07-18 03:38)
·我國自動控制學科和教育的開拓者之一——鍾士模 (07-18 03:38)
·我國自動電力拖動學科的創始人之一——疏鬆桂 (07-18 03:38)
·工程熱物理和自動化專家——錢鍾韓 (06-08 14:52)
·我國光學教育的開創者——沈壽春 (06-08 14:38)
·我國應用光學的開拓者——龔祖同 (06-08 14:08)
·中國精密儀器工程教育的開拓者——蔡其恕 (06-08 13:59)
·我國現代儀器儀表業的先驅——丁佐成 (06-08 13:21)

電子卷

·張直中——我國雷達技術的主要先驅者與學術帶頭人 (09-06 14:08)
·郭文昭——為我軍通信技術的進步作出卓越貢獻 (09-01 09:43)
·張恩虯——對我國陰極電子學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04-24 08:17)
·蔡長年——我國資訊理論研究的開拓者 (04-24 08:17)
·何昂——中國鹼性蓄電池工業的開拓者 (04-24 08:17)
·孫俊人——中國軍事電子科研事業的創建人與開拓者 (04-24 08:17)
·葉培大——中國微波通信與光纖通信的開拓者之一 (04-21 10:28)
·中國半導體事業的開拓者之一——高鼎三 (12-16 07:34)
·我國電子束管產業的開拓者——吳祖塏 (12-16 07:34)
·為中國電子事業作出奠基性和開拓性貢獻的羅沛霖 (12-19 04:13)
·我國電真空器件專業的創始人——陸鍾祚 (12-16 07:34)
·我國通信科教事業的開拓者之一——張煦 (12-13 06:06)
·我國電信網路科教的開拓者——劉宜倫 (12-13 06:06)
·開創我國瞬態電磁場與對流層電磁波研究的黃席椿 (09-27 05:45)
·中國電子元件工業開拓者之一——陳克恭 (09-26 05:09)
·中國電池工業的主要開拓者——潘福瑩 (09-21 06:56)
·我國計算機事業的開拓者之一——王正 (09-27 05:45)
·我國計算機事業的創建者之一——閻沛霖 (09-19 05:23)
·為中國無線電科學技術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的馮秉銓 (07-19 03:40)
·我國電子管工業的奠基人——單宗肅 (07-19 03:40)
·中國無線電導航事業的創始人之一——溫啟祥 (07-19 03:40)
·中國雷達工程專業的主要創始人——畢德顯 (07-19 03:40)
·我國航天事業的奠基者之一——吳朔平 (07-19 03:40)
·謝立惠——我國雷達研製的先行者 (06-09 17:41)
·中國無線電電子學事業奠基人——孟昭英 (06-09 17:41)
·中國國際無線電通信事業的開拓者——盧宗澄 (06-09 17:41)
·我國電子學科與水聲學科的奠基人——朱物華 (06-09 17:41)
·一代電學宗師——陳章 (06-09 17:41)

紡織卷

·王錦堂——為紡織工業建設作出重要貢獻 (09-01 09:43)
·費達生——我國鄉村制絲工業的首創者 (08-24 09:02)
·黃金聲——我國自動織機的開拓者 (09-01 09:43)
·邱陵——我國毛紡科技事業的奠基人 (05-05 09:54)
·陳維稷——我國現代紡織科學技術的奠基人 (05-05 09:54)
·我國化纖工業的開創者之一——孫君立 (05-05 09:54)
·盧統之——我國纖維材料物理性能研究的開拓者之一 (04-25 06:35)
·朱新予——為我國絲綢工業的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04-25 06:35)
·劉鍾奇——新疆現代紡織工業的創始人之一 (04-24 08:17)
·我國紡織高等教育的奠基人之一——張漢文 (12-19 04:13)
·為我國紡織工業的發展作出重要貢獻的王子宿 (12-19 04:13)
·中國現代紡織生產技術的開拓者之一——張方佐 (12-07 06:19)
·薴麻化學脫膠與變性纖維技術的奠基人——鄷雲鶴 (09-28 04:54)
·中國印花工業的先驅者之一——錢子超 (09-27 05:45)
·我國高等紡織教育奠基人之一——張朵山 (09-28 04:54)
·陝西紡織工業的奠基人之一——傅道伸 (09-26 05:09)
·為我國染整工業的開拓與發展作出卓越成績的諸楚卿 (09-26 05:09)
·畢生從事紡織原料的開拓與利用的棉業專家吳味經 (09-20 05:09)
·我國棉紡高支紗的早期開拓者之一——黃雲騤 (09-21 06:56)
·中國第一所紡織科研機構的創辦人——童潤夫 (02-13 10:50)
·紡織工程專家——楊樾林 (07-20 05:55)
·任理卿——畢生致力於紡織教育和紡織科技事業 (07-20 05:55)
·實業救國終身不渝的紡織技術與管理專家——陸紹雲 (07-20 05:55)
·台灣省化學纖維工業的開拓者——石鳳翔 (07-20 05:55)
·中國第一代紡織工業管理專家——朱仙舫 (07-20 05:55)
·畢生從事紡織技術管理革新的汪孚禮 (06-08 18:03)
·為教育事業奮斗終生的鄧邦逖 (06-08 17:55)
·我國近代色織工業的先驅者——諸文綺 (06-08 17:49)
·開我國紡織科研之先河的雷炳林 (06-08 17:45)
·中國棉紡織領域早期的開拓者——張謇 (06-08 17:09)

交通卷

·齊樹椿——為我國高原公路建設事業做出突出貢獻 (09-13 11:40)
·為鐵路事業做出突出貢獻的著名鐵路勘測專家肖瑾 (09-06 14:08)
·工程界少有的全才——汪菊潛 (09-06 14:08)
·張文治——為中國船舶和水運事業作出重大貢獻 (09-11 09:34)
·王公衡——我國船舶流體力學學科的先驅者 (09-11 09:34)
·世界奇跡的創造者、著名公路工程專家——李昌源 (05-15 08:37)
·周啟新——海運管理先導者之一 (05-15 08:37)
·發展鐵路運輸學科的先驅者——林達美 (05-15 08:37)
·沈奏廷——我國鐵路運輸科學研究的開拓者 (05-09 08:28)
·王竹亭——我國鐵路選線設計學科的開拓者之一 (05-09 08:28)
·郎鍾騋——為鐵路運輸與科技的發展作出重要貢獻 (05-09 08:28)
·王榮瑸——我國第一代潛艇的技術負責人 (12-07 06:19)
·趙今聲——為我國港口和海岸工程建設作出重大貢獻 (12-21 06:03)
·何乃民——為發展我國汽車工業做出突出貢獻 (12-19 04:37)
·為我國公路建設與技術發展做出重要貢獻的丁貢南 (12-21 06:03)
·為中國近代橋梁事業作出卓越貢獻的梅暘春 (12-20 04:32)
·中國鐵路運輸學科的首創者和奠基人——金士宣 (12-19 04:13)
·現代築港和航道治理的開拓者之一——劉峻峰 (09-28 04:54)
·為我國港口建設和航道治理作出了重大貢獻的譚真 (09-29 05:26)
·武昌造船廠主要的創建人之一——薩本炘 (09-28 04:54)
·鐵路機車車輛工業的組織者和開拓者——石志仁 (07-26 05:39)
·我國鐵道信號事業的開拓者——汪禧成 (07-26 05:39)
·中國鐵路技術標準的開拓者之一——應尚才 (07-26 05:39)
·為我國公路建設做出傑出貢獻的公路選線專家——孫發端 (02-13 10:50)
·我國自行設計施工重要鐵路的先驅之一——浚鴻勛 (02-08 05:47)
·我國現代築港技術的奠基人之一——邵福旿 (07-26 05:39)
·我國鐵道機車工業和運用管理的開拓者——程孝剛 (07-26 05:39)
·對我國初期公路發展和技術提高做出重大貢獻的周鳳九 (06-09 09:44)
·為中國船舶工業的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的楊俊生 (06-09 09:33)
·為中國造船事業作出了傑出貢獻的葉在馥 (06-09 09:27)
·我國現代工科教育的開拓者——羅忠忱 (06-09 09:21)
·我國近代科學技術的先驅——詹天佑 (06-09 09:10)

土木建築卷

·金經昌——中國城市規劃教育的重要奠基人之一 (09-11 09:34)
·黃文熙——我國土力學學科的奠基人 (09-11 09:34)
·徐以枋——在橋梁開發和建設上做出重要貢獻 (09-06 14:08)
·大環境綠地系統的提出者——程世撫 (06-01 07:51)
·陶葆楷——我國衛生工程與環境工程的創始人之一 (05-31 00:53)
·吳世鶴——對我國工程建設施工科學化做出重要貢獻 (05-31 00:53)
·我國給排水與環境科學開拓人之一——過祖源 (12-21 06:03)
·對我國園林事業做出重要貢獻的余森文 (12-21 06:03)
·著名的建築專家——陳植 (12-21 06:03)
·著名的水力發電學家和工程教育家——施嘉煬 (09-30 06:29)
·我國給排水專業的創始人之一——顧康樂 (09-30 06:29)
·中國近現代建築設計的開拓者之一——楊廷寶 (09-29 05:26)
·中國古建築學科的開拓者和奠基人——梁思成 (09-28 04:54)
·中國水利技術管理的奠基人——高鏡瑩 (09-29 05:26)
·建築界融貫中西通釋古今的大師——童寯 (07-27 07:06)
·趙祖康——為中國的公路和市政建設做出了卓越貢獻 (07-27 07:06)
·我國近代水利事業的開拓者之一——張含英 (07-27 07:06)
·對我國的建設事業做出了重要貢獻的建築專家——趙深 (07-27 07:06)
·我國建築教育和建築歷史研究的開拓者——劉敦楨 (07-27 07:06)
·現代水利技術的開拓者——汪胡楨 (06-09 11:35)
·對我國的水利和交通工程事業做出了重要貢獻的陶述曾 (06-09 10:42)
·茅以升——中國橋梁事業的泰斗 (06-09 10:29)
·我國近代傑出的建築師——呂彥直 (06-09 10:21)
·建築泰斗——庄俊 (06-09 10:04)

航空航天卷

·黃緯祿——中國導彈與航天技術的主要開拓者之一 (09-13 11:40)
·吳大觀——我國航空工業的主要創始人之一 (09-11 09:34)
·中國導彈與航天技術的重要開拓者之一——梁守盤 (09-13 11:40)
·沈元——航空科學在高亞音速領域研究的推動者 (06-02 07:28)
·陳芳允——為我國無線電電子學做出開創性的工作 (06-02 07:28)
·為我國空氣動力學發展做出重要貢獻的馬明德教授 (06-02 07:28)
·任新民——中國導彈與航天技術的重要開拓者之一 (06-02 07:28)
·李乃暨——中國導彈與航天技術的開拓者之一 (06-01 07:51)
·潘國定——為中國民航事業的發展作出重要貢獻 (06-01 07:51)
·為我國自行設計噴氣式飛機作出開創性貢獻的黃志千 (12-26 04:09)
·我國冶金技術和鑄造工藝新領域的開拓者——榮科 (12-26 04:09)
·對我國航空事業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的范緒箕 (12-26 04:09)
·盧慶駿——在我國航天戰線上做出突出貢獻的專家 (10-10 04:31)
·我國計算機輔助設計與製造學科的創建人——楊彭基 (10-10 04:31)
·「林士諤法」的發明人——著名的自動控制專家林士諤 (09-30 06:29)
·對我國航天飛行器空氣動力學的發展作出重要貢獻的曹鶴蓀 (08-05 07:17)
·我國飛行自動控制技術的開拓者之一——昝凌 (08-03 06:32)
·制導雷達系統工程技術的主要開拓者——李蘊滋 (08-03 06:32)
·為我國航空動力研究作出重大貢獻的寧榥 (08-03 06:32)
·超音速燃燒研究的學術帶頭人——王宏基 (08-03 06:32)
·為我國航空科技進步作出了重大貢獻的季文美 (08-03 06:32)
·郝復儉——我國導彈與航天慣性器件技術的主要開拓者 (06-09 15:24)
·畢生致力於航空航天教育和科學研究的王德榮 (06-13 12:09)
·中國導彈與航天技術的主要開拓者——蔡金濤 (06-09 15:11)
·我國航天電子技術的學科帶頭人——吳朔平 (06-09 14:07)
·中國航空工業主要的奠基人之一——王助 (06-09 11:53)
·中國近代航空事業的創始人和開拓者——馮如 (06-09 11:46)

化工卷

·盧煥章——我國化工設計工作帶頭人之一 (09-13 13:38)
·郭鍾福——我國塑料加工工業的開拓者之一 (09-13 13:31)
·武遲——為振興我國石化工業獻出畢生精力 (09-13 13:24)
·余祖熙——我國工業用催化劑的開拓者 (09-13 13:13)
·我國化學工業傑出的組織領導者之一——李蘇 (09-11 09:34)
·張建侯——中國無機和有機化工專業的創建者之一 (09-13 11:40)
·林華——我國科技工作的組織領導者之一 (06-06 05:39)
·時鈞——為我國化工教育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 (06-05 06:26)
·侯祥麟——為我國石化科學的發展作出重要貢獻 (06-05 06:26)
·我國石油化工科研的帶頭人——魏文德 (12-28 10:09)
·我國黃磷電爐設計的先驅——江善襄 (12-28 10:09)
·著名的化學工程學家——蘇元復 (12-27 06:14)
·著名的純鹼工業技術專家——劉嘉樹 (12-27 06:14)
·聯鹼新工藝的發明人之一——謝為傑 (12-27 06:14)
·我國農用殺菌劑科研的帶頭人——張少銘 (12-26 04:09)
·為我國化學工程學科的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的顧毓珍 (09-29 05:26)
·我國首套聯合制鹼工業生產裝置的設計者——李祉川 (09-30 06:29)
·對發展我國硫酸工業作出突出貢獻的孫師白 (10-10 04:31)
·著名的化學工程學家教育家——丁緒淮 (09-29 05:26)
·我國合成洗滌劑工業的奠基人——沈濟川 (08-05 07:17)
·對開創我國化學工程教育作出傑出貢獻的張克忠 (08-04 06:38)
·著名的化學工程學家與教育家——杜長明 (08-04 06:38)
·中國化學工程教育的奠基人之一——張洪沅 (08-04 06:38)
·我國第一個化學工程系的創辦人——李壽恆 (08-04 06:38)
·我國氯鹼工業的創始人——吳蘊初 (08-04 06:38)
·我國重化學工業的開拓者——侯德榜 (06-09 16:09)
·優秀的化工教育家——徐名材 (06-09 16:03)
·我國純鹼工業和塗料工業的奠基人——陳調甫 (06-09 15:57)
·近代化工界的聖人——孫學悟 (06-09 15:54)
·我國重化學工業的奠基人——范旭東 (06-09 15:42)

力學卷

·李士豪——我國高速水流問題研究的開拓者之一 (10-06 11:21)
·孟昭禮——中國最早的超靜定結構教材的編寫者 (10-06 11:21)
·黃文熙——新中國水利水電科研事業的開拓者 (09-22 09:14)
·馮鍾越——我國有限元法應用研究的開拓者 (09-28 07:56)
·袁建新——我國岩土力學有限元研究的先行者之一 (10-06 11:21)
·徐植信——我國地震波與爆炸波傳播研究的開拓者 (09-30 12:03)
·胡海昌——胡-鷲津原理的創立者 (09-30 12:03)
·黃克智——薄殼理論和斷裂力學研究與發展的推動者 (09-30 12:03)
·傑出的振動工程專家——黃文虎 (09-20 14:28)
·葉開沅——中國板、殼大撓度理論發展的承前啟後者 (09-22 09:14)
·鄭哲敏——我國爆炸力學的主要開拓者之一 (09-28 07:56)
·王光遠——我國結構設計研究領域的開拓者 (09-30 12:03)
·謝貽權——我國計算力學工作的早期開拓者 (09-28 07:56)
·羅時鈞——我國超聲速飛機氣動力學設計的開拓者 (09-22 09:14)
·楊南生——中國火箭事業的開創者 (09-20 14:28)
·朱兆祥——為我國爆炸和沖擊力學做出開拓性的貢獻 (09-20 14:28)
·王仁——我國塑性力學和地球動力學的奠基人與開拓者 (09-20 14:28)
·中國力學界的學科帶頭人——羅祖道 (09-20 14:28)
·楊緒燦——重慶大學力學學科的創始人 (06-15 07:18)
·蔣詠秋——細觀力學模型的創建者 (06-15 07:18)
·孫天風——我國風工程研究的開拓者 (06-14 05:13)
·胡沛泉——桃李滿天下的工程力學教育家 (06-14 05:13)
·康振黃——我國生物力學的學術帶頭人 (06-14 05:13)
·王鐸——新中國第一個理論力學教研室的組建者 (06-14 05:13)
·杜慶華——為我國工程力學人才的培養作出重要貢獻 (06-14 05:13)
·林同驥——為我國的航天和海洋事業作出重要貢獻 (06-08 07:43)
·程世祜——為我國早期航天器總體設計作出重要貢獻 (06-08 07:43)
·張福范——解決了薄板理論研究中的著名難題 (06-08 07:43)
·李灝——推動了我國斷裂力學和損傷力學的研究 (06-07 08:04)
·錢壽易——中國海洋土力學研究的開拓者 (06-06 05:39)
·我國氣動物理研究的倡導者——卞蔭貴 (12-30 09:50)
·我國復合材料力學研究與教學的先驅之一——周履 (12-30 09:50)
·為祖國的水利水電建設事業作出輝煌成績的粟一凡 (12-30 09:50)
·我國原子與分子物理的奠基人之一——芶清泉 (12-30 09:50)
·我國計算機研製和斷裂力學研究的先驅者——董鐵寶 (12-28 10:09)
·對我國力學的發展與人才培養作出卓越貢獻的談鎬生 (12-28 10:09)
·機械振動專家屈維德——首倡沖擊式消振器的研究 (02-27 08:30)
·我國光測實驗力學的帶頭人——賈有權 (02-27 08:30)
·為推動我國固體力學的發展作出重要貢獻的黃茂光 (12-28 10:09)
·我國計算力學工程結構優化設計的開拓者——錢令希 (10-21 06:37)
·我國加權殘值法計算力學的創立人——徐次達 (10-21 06:37)
·著名的實驗力學家傅夢蘧 (10-21 06:37)
·對經典力學在中國的傳播發展作出重要貢獻的汪家訸 (10-19 05:54)
·倡導推廣輕型薄殼結構的著名教育家與力學家張維 (10-19 05:54)
·開創構架結構矩陣分析方法的著名力學家——陳百屏 (10-19 05:54)
·我國近代力學的奠基人著名力學家——錢偉長 (10-10 04:31)
·我國近代力學事業的奠基人著名科學家——錢學森 (09-30 06:29)
·著名力學家徐芝綸:「精益求精是成功之母」 (02-08 05:47)
·著名的振動專家和工程力學教育家——胡乾善 (08-05 07:17)
·我國第一個空氣動力學專業的創辦者——陸士嘉 (02-08 05:47)
·對國防科技教育作出了突出貢獻的周鳴鸂 (08-05 07:17)
·為發展我國兩彈事業作出重要貢獻的郭永懷 (08-05 07:17)
·加筋殼結構穩定性研究的先驅——王俊奎 (06-09 17:39)
·我國斷裂力學研究與應用的開拓者——王仁東 (06-09 17:07)
·廣闊領域結碩果的劉先志 (06-09 16:59)
·著名的教育家力學家和物理學家——張國藩 (06-09 16:53)
·我國近代力學事業的奠基人——周培源 (06-09 16:15)

『肆』 急求關於一歷史人物和另一政治文章

諸葛亮的主要著作
諸葛亮的著述,在《三國志》本傳中載有《諸葛氏集目錄》,共二十四篇,十萬四千一百一十二字。
後人所編,以清人張澍輯本《諸葛忠武侯文集》較為完備。
諸葛亮著名主要著作有:《前出師表》、《後出師表》(或雲後篇系後人托諸葛之名偽作,真偽存疑)、《誡子書》。

《請宣大行皇帝遺詔表》
伏惟大行皇帝邁仁樹德,覆燾無疆,昊天不弔,寢疾彌留,今月二十四日奄忽升遐,臣妾號啕,若喪考妣。乃顧遺詔,事惟太宗,動容損益;百寮發哀,滿三日除服,到葬期後如禮;其郡國太守、相、都尉、縣令長,三日便除服。臣亮親受敕戒,震畏神靈,不敢有違。臣請宣下奉行。○《三國志》卷三十二《蜀書 先主傳》。

《南征表》
初謂高定失其窟穴,獲其妻子,道窮計盡,當歸首以取生也。而邈蠻心異,乃更殺人為盟,糾合其類二千餘人,求欲死戰。○《北堂書鈔》卷一百五十八。

《出師表》
臣亮言: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衛之臣不懈於內,忠志之士忘身於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於陛下也。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若有作姦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治,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禕、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然後施行,必能裨補闕漏,有所廣益也。將軍向寵,性行淑均,曉暢軍事,試用於昔日,先帝稱之曰能,是以眾議舉寵以為督。愚以為營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陳和穆,優劣得所也。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於桓、靈也。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亮死節之臣也,願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指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馳驅。後值傾覆,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邇來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懼,恐付託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甲兵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凶,興復漢室,還於舊都,(北)〔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至於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禕、允之任也。願陛下托臣以討賊興復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若無興德之言,則戮允等,以章其慢。陛下亦宜自謀,以諮諏善道,察納雅言。追惟先帝遺詔,臣不勝受恩感激。今當遠離,臨表涕泣,不知所雲。○《蜀書》本傳。

《誡子書》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史書對諸葛亮的記載
詳見《三國志》.卷三十五•《蜀書 諸葛亮傳》。由晉代陳壽撰。
評曰:諸葛亮之為相國也,撫百姓,示儀軌,約官職,從權制,開誠心,布公道;盡忠益時者雖仇必賞,犯法怠慢者雖親必罰,服罪輸情者雖重必釋,游辭巧飾者雖輕必戮;善無微而不賞,惡無纖而不貶;庶事精煉,物理其本,循名責實,虛偽不齒;終於邦域之內,咸畏而愛之,刑政雖峻而無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勸戒明也。可謂識治之良才,管、蕭之亞匹矣。然連年動眾,未能成功,蓋應變將略,非其所長歟!

歷史評價
陳壽:①諸葛亮之為相國也,撫百姓,示儀軌,約官職,從權制,開誠心,布公道;盡忠益時者雖讎必賞,犯法怠慢者雖親必罰,服罪輸情者雖重必釋,游辭巧飾者雖輕必戮;善無微而不賞,惡無纖而不貶;庶事精練,物理其本,循名責實,虛偽不齒;終於邦域之內,咸畏而愛之,刑政雖峻而無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勸戒明也。可謂識治之良才,管、蕭之亞匹矣。然連年動眾,未能成功,蓋應變將略,非其所長歟!②及備殂沒,嗣子幼弱,事無巨細,亮皆專之。於是外連東吳,內平南越,立法施度,整理戎旅,工械技巧,物究其極,科教嚴明,賞罰必信,無惡不懲,無善不顯,至於吏不容奸,人懷自厲,道不拾遺,強不侵弱,風化肅然也。③黎庶追思,以為口實。至今梁、益之民,咨述亮者,言猶在耳,雖甘棠之詠召公,鄭人之歌子產,無以遠譬也。孟軻有雲:「以逸道使民,雖勞不怨;以生道殺人,雖死不忿。」信矣!論者或怪亮文彩不艷,而過於丁寧周至。臣愚以為咎繇大賢也,周公聖人也,考之尚書,咎繇之謨略而雅,周公之誥煩而悉。何則?咎繇與舜、禹共談,周公與群下矢誓故也。亮所與言,盡眾人凡士,故其文指不得及遠也。然其聲教遺言,皆經事綜物,公誠之心,形於文墨,足以知其人之意理,而有補於當世。 ④然亮才,於治戎為長,奇謀為短,理民之干,優於將略。而所與對敵,或值人傑,加眾寡不侔,攻守異體,故雖連年動眾,未能有克。昔蕭何薦韓信,管仲舉王子城父,皆忖己之長,未能兼有故也。亮之器能政理,抑亦管、蕭之亞匹也,而時之名將無城父、韓信,故使功業陵遲,大義不及邪?蓋天命有歸,不可以智力爭也。⑤亮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器。⑥諸葛丞相弘毅忠壯,忘身憂國。
人物評價
楊戲:忠武英高,獻策江濱,攀吳連蜀,權我世真。受遺阿衡,整武齊文,敷陳德教,理物移風,賢愚競心,僉忘其身。誕靜邦內,四裔以綏,屢臨敵庭,實耀其威,研精大國,恨於未夷。
張裔:公賞不遺遠,罰不阿近,爵不可以無功取,刑不可以貴勢免,此賢愚之所以僉忘其身者也。
賈詡:諸葛亮善治國。
劉曄:諸葛亮明於治而為相。
傅干:諸葛亮達治知變,正而有謀,而為之相。
劉備:①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②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
曹睿:亮志大而不見機,多謀而少決,好兵而無權!
司馬懿:天下奇才也!

諸葛亮在歷代武廟中的地位
唐代在中國歷史上首次出現了武廟。
1,《新唐書-禮樂五》記栽:「開元開元十九年,始置太公尚父廟,尊太公為武成王,祭典與文宣王比,以歷代良將為十哲象坐侍。這武廟十哲是:春秋時代吳國的孫武、齊國的司馬穰苴、戰國時代魏國的吳起、燕國的樂毅、秦國的白起、西漢的張良、韓信、蜀漢的諸葛亮、唐的李靖、李世績,而以太公望為武廟主祀。」
2,唐昭宗封諸葛亮為武靈王,並御賜廟堂於隆中。

宋代既把諸葛作為忠臣來祭祀(賜英惠廟加「仁濟」),同時仍然把諸葛作為名將來祭祀,其地位僅次於獨居首位的張良,還是和孫武、韓信、李靖等平起平坐。
《宋史》卷105《禮志八》:宣和五年,禮部言:「武成王廟從祀凡七十二將」於是釋奠日,以張良配享殿上。按照朝向不同分檔:
一檔:張良
二檔:管仲、孫武、樂毅、諸葛亮、李績並西向, 田穰苴、范蠡、韓信、李靖、郭子儀並東向
三檔:東廡,白起、孫臏、廉頗、李牧、曹參、周勃、李廣、霍去病、鄧禹、馮異、吳漢、馬援、皇甫嵩、鄧艾、張飛、呂蒙、陸抗、杜預、陶侃、慕容恪、宇文憲、韋孝寬、楊素、賀若弼、李孝恭、蘇定方、王孝傑、王晙、李光弼,並西向;
四檔:西廡,吳起、田單、趙奢、王翦、彭越、周亞夫、衛青、趙充國、寇恂、賈復、耿弇、段飃、張遼、關羽、周瑜、陸遜、羊祜、王浚、謝玄、王猛、王鎮惡、斛律光、王僧辯、於謹、吳明徹、韓擒虎、史萬歲、尉遲敬德、裴行儉、張仁但、郭元振、李晟,並東向。
金人遵唐舊制,但降低管仲和韓信的地位,剔除王猛和慕容恪等,諸葛亮的名將地位仍巍然不動。而且在《金史》的觀念裡面,誰要是說出「諸葛亮不知兵」這句話,那就證明此人「好為大言」。

元代武廟從祀規模大減員,很多人都被剔除了,但是仍然有諸葛亮,他的地位還是和孫武等平起平坐。
1.《元史祭祀志五武成王條》載:"武成王立廟於樞密院公堂之西,以孫武子、張良、管仲、樂毅、諸葛亮以下十人從祀。
2.元英宗封諸葛亮為戌烈忠武顯靈仁濟王

元末明初羅貫中《三國演義》這部小說誕生後,三國演義故事在古代民間頗為流行。作者對諸葛亮進行了神化,諸葛亮被賦予了呼風喚雨、神機妙算的奇異本領。為避免演義小說的巨大影響,故而此後的情況不列。

紀念諸葛亮的古跡
諸葛亮的紀念古跡很多,全國有數十處。諸葛亮為蜀漢丞相,生前曾被封為「武鄉侯」(武鄉在今漢中市的武鄉鎮),死後又被劉禪追謚為「忠武侯」,因此歷史上尊稱其祠廟為「武侯祠」。最早紀念諸葛亮的武侯祠在陝西漢中的勉縣。勉縣武侯祠建於景耀六年(公元二六三年)春。與定軍山武侯墓遙相對峙。勉縣武侯祠乃天下第一武侯祠。勉縣武侯祠所在地乃諸葛亮當年赴漢中屯軍北伐的「行轅相府」故址。目前最出名的除成都武侯祠、勉縣武侯祠外,還有南陽武侯祠、白帝城武侯祠、雲南保山武侯祠和祁山武侯祠等。此外,還有建於唐代前的五丈原諸葛廟,建於明代的武侯宮(湖北蒲圻),建於建安時期的黃陵廟(湖北宜昌)等。浙江蘭溪的諸葛鎮,因諸葛亮子孫世代群居此地而得名。明萬曆年間始建丞相祠堂。丞相祠堂有古建築五十二間,內設諸葛亮靈位。近些年,蘭溪丞相祠堂漸負盛名,影響日盛。

『伍』 著名的科學家有哪些人

1、約翰內斯·開普勒

約翰內斯·開普勒(1571年12月27日-1630年11月15日),德國天文學家、數學家。開普勒是十七世紀科學革命的關鍵人物。

他最為人知的成就為開普勒定律,這是稍後天文學家根據他的著作《新天文學》、《世界的和諧》、《哥白尼天文學概要》萃取而成的三條定律。這些傑作對艾薩克·牛頓影響極大,啟發牛頓後來想出牛頓萬有引力定律。

2、伽利略·伽利萊

伽利略·伽利萊(1564年2月15日-1642年1月8日),義大利物理學家、數學家、天文學家及哲學家,科學革命中的重要人物。其成就包括改進望遠鏡和其所帶來的天文觀測,以及支持哥白尼的日心說。

3、弗朗索瓦·韋達

弗朗索瓦·韋達(法語:François Viète;拉丁語:Franciscus Vieta;1540年-1603年12月13日),16世紀法國最有影響的數學家之一。

他的研究工作為近代數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他也是名律師,是皇家顧問,曾為亨利三世和亨利四世效力。

4、克里斯蒂安·惠更斯

克里斯蒂安·惠更斯(荷蘭語:Christiaan Huygens,1629年4月14日-1695年7月8日),荷蘭物理學家、天文學家和數學家,土衛六的發現者。他還發現了獵戶座大星雲和土星光環。

5、安德烈-馬里·安培

安德烈-馬里·安培(法語:André-Marie Ampère,FRS,1775年1月20日-1836年6月10日)是法國物理學家、數學家,經典電磁學的創始人之一。為了紀念他的貢獻,國際單位制中電流的單位「安培」以他的姓氏命名。

『陸』 「應縣木塔」的簡介有哪些

應縣木塔一般指釋迦塔,釋迦塔全稱佛宮寺釋迦塔位於山西省朔州市應縣城西北佛宮寺內,俗稱應縣木塔。

建於遼清寧二年(宋至和三年公元1056年),金明昌六年(南宋慶元一年公元1195年)增修完畢,是中國現存最高最古的一座木構塔式建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級景區。

與義大利比薩斜塔、巴黎埃菲爾鐵塔並稱「世界三大奇塔」。2016年,釋迦塔獲吉尼斯世界紀錄認定,為世界最高的木塔。

釋迦塔塔高67.31米,底層直徑30.27米,呈平面八角形。全塔耗材紅松木料3000立方米,2600多噸,純木結構、無釘無鉚。塔內供奉著兩顆釋迦牟尼佛牙舍利。

釋迦塔位於寺南北中軸線上的山門與大殿之間,屬於「前塔後殿」的布局。塔建造在四米高的台基上,塔高67.31米,底層直徑30.27米,呈平面八角形。

第一層立面重檐,以上各層均為單檐,共五層六檐,各層間夾設有暗層,實為九層。因底層為重檐並有迴廊,故塔的外觀為六層屋檐。

各層均用內、外兩圈木柱支撐,每層外有24根柱子,內有八根,木柱之間使用了許多斜撐、梁、枋和短柱,組成不同方向的復梁式木架。整個木塔共用紅松木料3000立方,約2600多噸重。

該塔身底層南北各開一門,二層以上周設平座欄桿,每層裝有木質樓梯,遊人逐級攀登,可達頂端。二至五層每層有四門,均設木隔扇。

塔內各層均塑佛像。一層為釋迦牟尼,高11米。內槽牆壁上畫有六幅如來佛像,門洞兩側壁上也繪有金剛、天王、弟子等。二層壇座方形,上塑一佛二菩薩和二脅侍。

塔頂作八角攢尖式,上立鐵剎。塔每層檐下裝有風鈴。

釋迦塔的設計,大膽繼承了漢、唐以來富有民族特點的重樓形式,充分利用傳統建築技巧,廣泛採用斗拱結構,全塔共用斗拱54種,每個斗拱都有一定的組合形式,有的將梁、坊、柱結成一個整體,每層都形成了一個八邊形中空結構層。

釋迦塔1961年被列入中國首批國家重點保護文物單位,是現存最高的木結構樓閣式佛塔。全塔整體架構所用全為木材,沒用一根鐵釘,全塔共應用54種斗拱,被稱為「中國古建築斗拱博物館」。

國家文物局對釋迦塔的評價是,現存世界木結構建設史上最典型的實例,中國建築發展上最有價值的坐標,抗震避雷等科學領域研究的知識寶庫,考證一個時代經濟文化發展的一部「史典」。

(6)歷史人物王勛擴展閱讀:

釋迦塔於遼清寧二年(1056年)建成,由遼興宗的蕭皇後倡建,田和尚奉敕募建,至金明昌四年,增修益完。以作家廟,彰顯家威,並有禮佛觀光和登高料敵之用。

永樂二十一年(1423年),明成祖率軍出師宣化,給予南侵的韃靼、瓦剌部以有力回擊。回京途中,駐蹕應州。揮筆書寫了「峻極神工」四字。此匾於萬曆四十一年(1613年)五月重裝。

明正德十二年(1517年),韃靼小王子犯陽和(山西陽高),掠應州。明總兵王勛迎戰,被困於應州。明武宗率師援應。十月,兩軍在應州血戰六天,小王子敗退。這次決戰,給韃靼一定的打擊,從此,邊境安寧了幾年。第二年七月,為了慶祝應州之捷,明武宗二次來應州,登塔宴賞功臣,書寫了「天下奇觀」四字贊美木塔。

1961年釋迦塔成為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74年,在整修塔內塑像時發現了一批遼代刻經、寫經和木板套色絹質佛像畫等珍貴文物。

1993年,國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地礦部華北石油局第九普查大隊等十幾個科研部門,對木塔塔院及周圍地質狀況進行詳盡勘察。

2012年11月,釋迦塔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錄。

塔內文物:

1、佛牙舍利

塔內供奉著兩顆佛牙舍利,盛裝在兩座七寶供奉的銀廓里,經考證確認為是釋迦牟尼靈牙遺骨。 佛滅度後,共留下七顆佛牙舍利。應縣佛宮寺釋迦塔發現的兩顆佛牙舍利,是南本《大般涅槃經》中記載的捷疾羅剎所隱身盜取的一雙佛牙。

2、蓮花台下八力士

木塔底層大門對面有一尊高大的如來像,坐在一個巨大的蓮花台上。這個蓮花台被八個力士扛著,個個力舉千鈞,形象生動逼真。

這八個力士本是駐守八個方向的護法天神,乘如來古佛外出講經說法之機,匯聚一處,私下凡塵。他們八個下了凡間,排山倒海。本來天下三山五嶽、五湖四海排列得整整齊齊,像棋子一樣,所以有「星羅棋布」一說。

3、匾額經卷

明成祖朱棣親題「峻極神功」;明武宗朱厚照題「天下奇觀」。塔內有明、清及民國匾、聯 54 塊。 塔內還有一批珍貴的遼代文物,尤其是遼刻彩印,填補了中國印刷史上的空白。

文物中以經卷為數較多,有手抄本,有遼代木版印刷本,有的經卷長達30多米。 為紀念慧能大師畫家繪制「采葯圖」,原來藏在第四層佛像腹內。現保存與應縣文物管理所。

『柒』 明朝那些事兒人物大全

朱元璋生於亂世之中,背負著父母雙亡的痛苦,從赤貧起家,他沒有背景,沒有後台,沒有依靠,他的一切都是自己爭取來的,他經歷千辛萬苦,無數次躲過死神的掌握,從死人堆里爬起來,掩埋戰友的屍體,然後繼續前進,繼續戰斗。可以說,在那個時代,最優秀統帥的稱號非朱元璋莫屬駕崩後傳位於長子朱標之子朱允炆,但朱允炆上台便要削藩。燕王朱棣以「靖難之役」的名義奪位。
《明朝那些事兒》,網路連載歷史小說,作者是當年明月,本名石悅,廣東順德海關公務員。2006年3月在天涯社區首次發表,2009年3月21日連載完畢,邊寫作邊集結成書出版發行,一共7本。
《明朝那些事兒》主要講述的是從1344年到1644年這三百年間關於明朝的一些故事。以史料為基礎,以年代和具體人物為主線,並加入了小說的筆法,語言幽默風趣。對明朝十七帝和其他王公權貴和小人物的命運進行全景展示,尤其對官場政治、戰爭、帝王心術著墨最多,並加入對當時政治經濟制度、人倫道德的演義。
它以一種網路語言向讀者娓娓道出明朝三百多年的歷史故事、人物。其中原本在歷史中陌生、模糊的歷史人物在書中一個個變得鮮活起來。《明朝那些事兒》為我們解讀歷史中的另一面,讓歷史變成一部活生生的生活故事。

『捌』 清朝末年,中國有哪些著名的科學家

侯德榜 詹天佑
馮如 (Feng Ru 1883—1912) 中國第一位飛機製造家和飛行家。號鼎三。廣東恩平人。出身在一個貧窮的農民家庭,12歲時隨舅父赴美國舊金山謀生。年少有志,白天做工,晚上攻讀科學知識,努力掌握機器製造技術。1903年世界上第一架飛機試飛成功之後,他萌發出製造飛機救國的思想。1905年日俄戰爭在中國爆發,曾表示:「倘得千數百萬飛機分守中國港口,微特可以固吾圉,並足於懾強鄰。」從此開始致力航空事業,發誓:「苟無成,無寧死!」在愛國華僑大力資助下,創辦飛機製造公司,歷經千辛萬苦,克服無數困難。終於1909年試製成功第一架飛機。次年,又製造出當時世界上性能較先進的「頓異前制」飛機。10月,參加國際飛行協會舉辦的飛行比賽,創造了飛行高度230多米、距離30多公里的成績,折算時速達104公里,獲得比賽第一名。1911年3月,謝絕美國的重金聘用,毅然帶著兩架自製飛機投到祖國懷抱。武昌起義後,參加革命,被廣東軍政府任命為飛機隊飛行長。為了開通民智,宣傳航空知識,於1912年8月25日,在廣州燕塘為民眾作飛行表演時,不幸失事,受重傷犧牲。彌留之際,勉勵他的助手「勿因是而失其進取心」(以上引文見《中國飛行家馮君如行狀》,《東方雜志》,9卷5號),至死念念不忘祖國的航空事業。遵其遺志,安葬在黃花崗。
徐壽

我國清末科學家。江蘇無錫人。我國近代化學史上一位重要人物。他一生著作很多,在化學方面主要有《化學鑒原補編》、《化學考質》、《化學求數》等書籍。他的著作系統地介紹了19世紀七八十年代化學知識的主要內容。此外他於1875年在上海創立了「格致書院」(格致即格物致知,清末時對物理、化學的總稱)公開講演自然科學知識,還進行化學演示實驗,對我國近代化學的發展起了重要的促進作用。氧氣的名稱就是徐壽命名的。他認為人的生存離不開氧氣,所以就命名為「養氣」即「養氣之質」,後來為了統一就用「氧」代替了「養」字,便叫這「氧氣」。
徐建寅(1845~1901) 現代兵工學家字仲虎。江蘇無錫人。清末科學家。其父徐壽為中國近代化學先驅。自幼受其父影響,熱愛自然科學。1861年(咸豐十一年)隨其父在安慶軍械所供職。在徐壽研造我國第一艘輪船「黃鵠」號時,「屢出奇思以佐之」。1867年(同治六年)後,在江南機器製造局任提調,協助其父研製輪船多艘,開中國造船工業之先河。徐建寅父子與西人傅蘭雅、金楷理協作翻譯了《化學分策》《冷機尺寸》《炮和鐵甲論》等西方科學技術論著。其間,徐建寅還與傅蘭雅等在上海創辦格致書院,為傳播近代科學知識,興辦近代科學教育起了示範作用。1875年(光緒元年),應山東巡撫丁寶楨聘請在濟南籌辦山東機器局(今山東化工廠前身),被委任為總辦。該廠創辦中未用外國人,從選址到規劃設計、施工安裝,皆傾心為之,徐建寅「胸有成竹,親標規尺,一人足抵洋匠數人」,受到清政府的褒揚。翌年,山東機器局建成投產。1879年(光緒五年)6月,奉調北上,以駐德國二等參贊名義出使德、英、法等國進行技術考察,寫成《歐游雜錄》2卷,為我國最早派出國外考察的工程技術人員之一。1886年(光緒十二年)在會辦金陵機器局時,採用西法製成新式後膛招槍和鑄鋼。1889年(光緒十五年),維新變法時任農工商督辦。後任福建船政局馬尾造船廠提調,湖北省營務總辦,保安火葯局、漢陽鋼葯廠督辦。1901年(光緒二十七年)3月,在鋼葯廠與員工試制無煙葯時,失事殉職。著譯有《造船全書》、《兵學新書》、《化學分原》、《水雷錄要》、《歐游雜錄》等40餘種。
鄒伯奇(1819-1869年) 字特夫,廣東南海縣泌沖人。他自少受在鄉村私塾教學的父親影響,對傳統文化有較多的認知,尤其是對算術有濃厚的興趣。鄒伯奇的悟性甚高,當西方的科學知識傳入廣東後,他就通過自學將中西方的文化精粹加以融合,並獨自對光學、數學、天文學、測繪學、力學、化學及地理學進行研究。
鄒在25歲時就已參照西方的地圖測繪術自創了「方格地圖繪製法」以此繪制中國地圖全冊——《皇輿全圖》,並於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完成(總圖1幅,分圖66幅)。該圖的製成標顯出傳統的地圖繪制技術有了突破性的提高,被譽之為近代中國科學技術的重大成果之一。
他對天文學、數學、光學、 地理學等都很有研究。《南海縣志》稱他「尤精於天文歷算,能萃中西之說而貫通之, 為吾粵向來名儒所未有。」鄒伯奇在整理和研究我國最早的一部天文歷算著作《周髀算經》方面,取得不少成果,為歷史上著名的天文學家所不及。他運用了當時先進的鍾表機械,設計和製造了不少天文儀器,如渾天儀、「七政儀」。他還善於運用天文學知識破除迷信。當時民間紛紛傳說道光十九年焚燒鴉片的那天,正是太白星經天,所以認為太白經天是干戈兵亂之兆。於是他在南海學宮談藝時,指出星變與災祥風馬牛不相及,他繪圖說明,形象講授,並預言第二年太白星又要出現了。後來事實證明確是如此。
鄒伯奇的數學成就體現在他的一系列著述中,為當時中國數學界填補了不少空白。他撰寫的《學計一得》二卷和《補小爾雅釋度量衡》一卷,以數學知識解釋儒家經籍;《乘方捷法》三卷,對二項式的n次根和對數的冪級數展開式進行深入探討,擴大了它們的應用;又撰《對數尺記》一卷,闡述計算尺的構造和它在數字計算中所起的作用。
鄒伯奇在光學方面也獲得顯著成就。二十六歲時他寫了《格術補》。當中用數學的方法敘述了平面鏡、透鏡、透鏡組等成像的規律;對眼鏡、望遠鏡、顯微鏡 等光學儀器的工作原理進行了解釋。他對攝影(當時稱為照相術)進行了全面的研究,親自製造了攝影機,用這部攝影機為自己拍攝的照片至今還保存在廣州博物館。他的《攝影之器記》和另一篇文稿論述了光學原理、暗箱製作、感光版製造以及拍攝、沖洗等方法,是我國第一部系統的、全面的攝影著作,當時攝影剛傳入中國,這對傳播和普及攝影技術起了很大的作用。
鄒伯奇從事科技研究的范圍很廣。他繪制的《輿地全圖》一冊,是清代有名的地圖,他著述的《測量備要》四卷,詳細地介紹了繪制地圖的方法。鄒伯奇由於在科學研究上很有成就,1857年被推舉為當時廣東著名的學府――廣東學海堂的學長。
李善蘭(1811.1.22~1882.12.9),中國清代數學家、天文學家、力學家、植物學家。原名心蘭,字壬叔,號秋紉。浙江海寧人,清嘉慶十五年十二月二十八日(1811年1月22日)浙江海寧縣生,光緒八年十月二十九日(1882年12月9日)卒於北京。
他自幼學習算學。1852年在上海結識傳教士偉烈亞力、艾約瑟等人。此後即和他們合作,翻譯西方自然科學著作多種。 在天文學方面,他與偉烈亞力合譯英國天文學家J.F.赫歇耳所著《天文學綱要》一書,中譯本名《談天》,於咸豐九年(公元1859年)出版。該書共十八卷,全面介紹當時天文學的各個方面,如天體測量學、天體力學、太陽系諸天體的運動和性質、恆星天文學、銀河系和河外星雲、歷法知識等。《談天》首次向中國介紹了一系列天文新發現,如恆星周年視差、光行差、小行星、天王星、海王星等。在序言中,李善蘭說明日心體系和橢圓定律等是客觀實在,不是為了推算所作的假設。他批判了阮元等人對哥白尼學說的攻擊。《談天》一書的出版,使近代天文學第一次系統地傳入中國。李善蘭對天體橢圓軌道運動的解演算法問題進行了研究,著有《橢圓正術解》二卷、《橢圓新術》一卷和《橢圓拾遺》三卷。《橢圓正術解》是對他的好友徐有壬所著《橢圓正術》一書的解釋。《橢圓新術》則提出他自己的解演算法。其中最主要的是他第一次在中國使用了無窮級數來求解開普勒方程。級數展開的方法是他自己在前輩中國數學家工作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級數回求法。《橢圓拾遺》則介紹了有關橢圓的種種幾何性質和命題。李善蘭還著有《麟德術解》三卷,研究唐代李淳風所著《麟德歷》,它的二次差內插法及其對元代《授時歷》的影響。在所著《天算或問》中,摘要編進了跟學生答難的二十個數學天文問題。其中有一條是他改進了恆星子午觀測定緯度的方法和計算公式。在數學方面,他也有著作多種,如《方圓闡幽》、《弧矢啟秘》、《對數探源》等。他的主要貢獻有三:求自然對數的方法,級數求和的「李善蘭恆等式」以及素數論。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出版了他的主要天文、數學著作匯集《則古昔齋算學》。
王清任(Wang Qingren,1768~1831)又名全任,字勛臣。清代直隸省(今河北省)玉田縣人。富有革新精神的解剖學家與醫學家。
他從少年時期開始學醫,由於學習刻苦,他很快就精通了醫學理論,醫術也很高明。他開過葯鋪,對許多葯物的性味、功用都很熟悉。王清任根據自己豐富的實踐經驗,對疾病的病因、病理有獨到的見解。他認為:許多病是由於血液流通不暢引起的。血液不流暢,淤積在某個器官或血管里,就影響了這個部位周圍組織的生理功能,引起疾病。根據這種「血淤致病」的學說,他研究處一些方劑,除上面說到的「通竅活血湯」外,還有「血府逐淤湯」、「嗝下逐淤湯」等,都很有效。
他認為人的臟腑結構對醫療非常重要,認為「治病不明臟腑,何異於盲人夜行」,認為古醫書中關於人體記述錯誤不少。他多次到疫病暴死者亂葬崗中和死刑場觀察人體內臟結構,於1830年著成《醫林改錯》,附圖25幅,他首先記載了人體腔由膈膜分為胸、腹兩腔,而非古書圖中所給兩個隔膜,三個體腔——三焦。又改正了古圖中肺有六葉兩耳二十四管的錯誤,「肺有左、右兩大葉,肺外皮實無透竅,亦無行氣的24孔。」認為肝有四葉,膽附於肝右第二葉,糾正了古圖肝為七葉的錯誤。關於胰腺、膽管、幽門括約肌、腸系膜等的描繪更符合實際。對心臟左、右頸總動脈的分布,由於系在屍體所見,誤認為動脈為行氣的管道。他精闢地論證了思維產生於腦而不在心。「兩耳通腦,所聽之聲歸於腦,……兩目系如線,長於腦,所見之物歸於腦,……鼻通於腦,所聞香臭歸於腦……」這些看法都與現代解剖學及生理學看法相近。在臨床醫學上以活血化瘀為治療原則,其所立活血化瘀方劑至今仍為中醫臨床廣泛採用。
王清任的著作為《醫林改錯》,這是一部幾百年來令醫學界爭論不休的書。書中主要闡述了兩各方面的觀點。其一便是「改錯」,王清任認為,我國古代醫書中對人體臟腑的位置、大小和重量的描述並不確切,他曾在瘟疫流行的災區觀察未掩埋的兒童屍體300多例,逐一進行了解剖和觀察,繪制了大量的臟腑圖。他認為前世許多醫書的講法不正確,須改正,故書名便為《醫林改錯》;另一主要內容主要表明了他對人體氣血的一個特殊的認識。他認為氣與血皆為人體生命的源泉,但同時也是致病因素。不論外感內傷,對於人體的損傷,皆傷於氣血而非臟腑。氣有虛實:實為邪實,虛為正虛;血有虧瘀,虧為失血,瘀為阻滯。他認為瘀血是由於正氣虛,推動無力造成的,故血瘀證皆屬虛中夾實。故而他倡導「補氣活血」和「逐瘀活血」兩大法則,這就是他的著名的「瘀血說」。
雖然後世醫家對王清任的《醫林改錯》有著褒貶不一的評價,但是他肯於實地觀察,親自動手的精神值得肯定。他為醫世者留下了寶貴的資料,在瘀血證的立法及方劑的創立上,其發揚和革新有著很大的學術價值。
另一說法:
王清任(1768~1831) 字勛臣。玉田縣鴉鴻橋河東村人。清任自幼習武,曾為武庠生,捐過千總銜。乾隆、嘉慶年間,王之故鄉還鄉河上,僅有渡橋,因「官橋官渡」進行勒索,還是「善橋善渡」以行善引起訟端。王清任力主「善橋善渡」。開庭審理時,知縣幾次摘去涼帽,清任幾次站訴不屈,並義正辭嚴:「我跪的是大清法制『頂戴花翎』,不是為你下跪」,而觸怒縣官。他平時還多用文言、辭令蔑視封建統治者的衙門。久之,縣衙與當地豪紳合流對其進行迫害。王清任不得不離鄉出走,輾轉去灤縣稻地鎮(今屬豐南區),東北奉天(今沈陽)等地行醫。
王清任受祖上行醫影響,20歲便棄武習醫,幾年間已譽滿玉田;30多歲時,到北京設立醫館「知一堂」,為京師名醫,善用黃芪。他醫病不為前人所困,用葯獨到,治癒不少疑難病症。據清光緒十年《玉田縣志》載,有1人夜寢,須用物壓在胸上始能成眠;另1人仰卧就寢,只要胸間稍蓋被便不能交睫,王則用1張葯方,治癒兩症。
王清任一生讀了大量醫書,曾說:「嘗閱古人臟腑論及所繪之圖,立言處處自相矛盾」。在臨床實踐中,就感到中醫解剖學知識不足,提出「夫業醫診病,當先明臟腑」的論點。王認為「著書不明臟腑,豈不是痴人說夢;治病不明臟腑,何異於盲子夜行。」從此,王沖破封建禮教束縛,進行近30年的解剖學研究活動。
嘉慶二年(1797),王清任至灤縣稻地鎮行醫時,適逢流行「溫疹痢症」,每日死小兒百餘,王冒染病之險,一連10多天,詳細對照研究了30多具屍體內臟。他與古醫書所繪的「臟腑圖」相比較,發現古書中的記載多不相合。王為解除對古醫書中說的小兒「五臟六腑,成而未全」的懷疑,嘉慶四年(1799)六月,在奉天行醫時,聞聽有1女犯將被判處剮刑(肢體割碎),他趕赴刑場,仔細觀察,發現成人與小兒的臟腑結構大致相同。後又去北京、奉天等地多次觀察屍體。並向恆敬(道光年間領兵官員,見過死人頗多)求教,明確了橫隔膜是人體內臟上下的分界線。
王清任也曾多次做過「以畜較之,遂喂遂殺」的動物解剖實驗。經過幾十年的鑽研,本著「非欲後人知我,亦不避後人罪我」,「唯願醫林中人,……臨症有所遵循,不致南轅北轍」的願望和態度,於道光十年(1830)即他逝世的前1年,著成《醫林改錯》一書(兩卷),刊行於世。梁啟超評論「王勛臣……誠中國醫界極大膽革命論者,其人之學術,亦饒有科學的精神」。范行准所著《中國醫學史略》評價王清任:「就他偉大實踐精神而言,已覺難能可貴,絕不遜於修制《本草綱目》的李時珍」。唐宗海《中西匯通醫經精義》雲:「中國《醫林改錯》中,剖視臟腑與西醫所言略同,因采其圖以為印證。」]50多年來,此書已多次重版刊印。1949年後全國各地介紹王清任,研究《醫林改錯》的論文、評注,已不下50餘篇(冊)。
丁拱辰,機械工程專家。最早系統考察了西方火器的使用和構造並研究製造了中國火器。在中國首先進行了蒸汽機、機車和輪船的模型製造。撰寫了中國第一部有關蒸汽機、機車和輪船的著作,為創建中國近代機械工程做出了貢獻。

『玖』 著名的科學家有哪些

1)張衡(78-139):東漢科學家,字平子,南陽人,畫出我國首張星圖,創造了渾天儀和地動儀。
(2)祖沖之(429-500):南朝宋齊間科學家,字文遠,范陽道人,擅長歷數,首次把圓周率准確推算到小數點後六位,比歐洲早一千多年,製成《大明歷》,造出指南車,千里船。
(3)葛洪(284-363):西晉醫葯學家,煉丹術家。字稚川,句容人;對化學、醫學的發展有一定貢獻,《抱朴子·內篇》為現存較早的煉丹術著作,《金匱葯方》有對天花等病世界最早的記載。
(4)一行(683-727):唐朝高僧,天文學家,俗名張遂,昌樂人,在世界第一次發現恆星位置變動的現象,還製成《大衍歷》。
(5)沈括(1031-1095):北宋科學家,字存中,杭州人,在天文、數學、醫葯、生物、物理學上的成就,都極其卓越,著作40種。
(6)黃道婆:元初女紡織家,松江人,引進黎族紡織工具並加以改進,對我國古代紡織業的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
(7)郭守敬(1231-1316):元朝天文學家、水利家和數學家,字若思,邢台人。
(8)李時珍(1518-1579):明朝醫學家,究搜博採,歷三十年,三次易稿而成《本草綱目》,為國我醫學史上一大巨著。
(9)徐光啟(1562-1633):時朝科學家,字子先,無錫人,譯著《幾何原本》,著《農政全書》,是我國近代向西方學習科學的先驅。
(10)宋應星(1587-?):明末科學家,字長庚,奉新人,著《天工開物》,為我國古代科技名著。侯德榜,著名科學家,傑出的化工專家,我國重化學工業的開拓者。
我國近代力學事業的奠基人——周培源
周培源,著名力學家、理論物理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我國近代力學事業的奠基人之一。主要從事流體力學
中的湍流理論和廣義相對論中的引力論的研究。

著名橋梁專家——茅以升
茅以升,土木工程學家、橋梁專家、工程教育家。本世紀30年代,他主持設計並組織修建了錢塘江公路鐵路兩用大橋,成為中國鐵路橋梁史上的一個里
程碑,在我國橋梁建設上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錢學森,著名科學家。我國近代力學事業的奠基人之一。在空氣動力學、航空工程、噴氣推進、工程式控制制論、物理力學等技術科學領域做出許多開創性貢獻。林巧稚(1901——1983),著名婦產科專家。福建廈門人。1929年畢業於協和醫學院,獲醫學博士學位,並被聘為協和醫學院婦產科醫師。後任婦產科主任兼教授。1932年和1940年曾兩次出國,在英國倫敦醫學院、曼徹斯特醫學院和美國芝加哥大學醫學院進修。回國後,歷任協和醫院、友誼醫院婦產科主任兼教授、中國醫學科學院副院長、北京市婦產科醫院名譽院長、全國婦聯副主席等職,她是中國科學院第一位女學部委員。
張鈺哲(1902——1983),著名天文學家。福建閩候人。1919年考入清華大學。1923年赴美留學。1928年獲芝加哥大學博士學位。同年回國,曾任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

其他答案:
http://wenku..com/view/b592276a7e21af45b307a8d2.html
http://..com/question/46313973

閱讀全文

與歷史人物王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