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名人故事 > 石家溝的歷史故事

石家溝的歷史故事

發布時間:2021-03-14 00:21:47

Ⅰ 「河湟之變」 是怎樣的歷史清楚的來!為什麼慘死幾十萬人

政治方面。
1926~1927
馮玉祥追隨蔣介石,在KMT中進行「清黨」,在豫陝甘三省推行「嚴防G黨辦法」,馮自己也「各處講演G黨之錯誤及鮑羅廷手段之惡劣,以期喚醒民眾免入歧途」,甚至還派兵幫助校長。劉郁芬等高級將領的軍閥作風,又肆無忌憚地膨脹起來。在政治上走向反動以後,又在大漢族主義思想的指導下,粗暴地干涉回民的宗教和風俗習慣,露骨地挑撥民族關系,甚至把回民聚居區的河州八坊稱之為「租界」

經濟方面,
由於KMT拚命地擴軍備戰,不僅根本顧不上在西北進行經濟建設工作,相反地反把龐大戰爭的負擔經費和兵源,都壓到了西北人民的身上。經年的拔兵、征糧、籌款,加速了甘寧青城鄉經濟的破產。據統計,KMT入甘五年,在各縣拔兵二十萬,每兵雇價高達二百元,在KMT離甘時,其軍隊中青壯年者,甘肅籍佔到三分之一以上。在籌措軍費方面,也採取了殺雞取蛋的辦法,勒令老百姓大種鴉片,徵收所謂「煙畝罰款」和印花、售膏各款,其他苛捐雜稅,如畝款、地丁、接濟費、軍服捐、開拔費、修械費、特別借款、貨物附加稅、預征等花樣達四十四種之多

天災。一九二七年河西地區大地震,一九二八年至一九二九年的特大旱災,甘肅全省七十八縣,受災達六十五縣。入冬以後,連樹皮、野菜和草籽都成了奇貨,因而以人肉充飢「在該省已司空見慣,不足為奇」,在這種情況下,KMT「仍日事搜刮,毫無顧念民瘼,設法救濟之意」,結果奪去了二百萬人的生命,使「甘肅災情之慘,至萬劫不復之境」。

促成事變發生的直接導火線,是河州西鄉、南鄉的新老教之爭。教爭本來是伊斯蘭教內部的事情,但是河州鎮守使趙席聘卻借題發揮,散布流言說回回要造反了,誣說這是回回「三十年一小反」,「六十年一大反」的信號,於是就將雙方頭目抓起來殺了,馬仲英父親馬寶,作為請願的代表,也被扣留送蘭州殺害。當局的這一舉動,引起了廣大回民的普遍不滿,教爭雙方被迫聯合起來,向河州進軍,「河湟事變」的烈火就這樣燃燒起來了。

事變之初,馬仲英雖然沒有明確的政治目標,但是反對國民軍壓迫和剝削的思想是明顯的。他把自己的隊伍稱為「黑虎吸馮軍」,他在一次對群眾的講話中也說:「國民軍拔兵要餉,老百姓負擔太重,我們起來反對,以解除大家的痛苦,如果不願給國民軍當兵、出錢的人,都跟我們來,一起反抗國民軍,而在民間也有「不殺回,不殺漢,單殺國民軍辦事員」和「殺官劫庫搶富漢,與你窮人莫相干」的歌謠流傳著,為了對付強大的敵人,馬仲英還認識到回漢團結和部隊紀律的重要性,所以他一開始就宣布「漢回一體保護,禁止任意欺凌」,「漢回種族之間,一視同仁」,「漢回團結,一致反對國民軍」,還具體規定,「殺一個漢人,二人償命,殺一個回民,一人償命」和「糧秣向大戶借食,騾馬向本主借用,不準亂拉亂動,嚴禁姦淫擄掠」。為了保證各項紀律的貫徹執行,總部設了執法隊,經常在各重要路口進行巡查,還將搶劫漢民財物的馬舍力夫梟首示眾。這一時期軍隊的基本骨幹多是回漢族的勞動人民,馬仲英的主張也能得到執行,真正做到了回漢團結一致,所以也得到回漢人民的一致擁護與支持。一九二八年三月二十一日,在首次圍攻河州時,北塬一帶的漢民,主動給攻城的韓進祿團送水、送柴,幫助戰士挖戰壕,可見軍民回漢親如一家。同時軍隊中也有不少漢民擔任了高、中級軍官,如旅長普照明、團長李成林等。

1928年6月27日,馬仲英圍河州,燒毀漢族萬壽觀,寶覺寺。
國民軍入城後下令燒毀河州「八坊」十二寺,並大肆掠奪,大火持續八日之久。
1928年8月30日,馬仲英圍天水,入甘南焚藏傳佛教名寺。屠湟源城,死者四千餘人。
馬仲英撤走後,城內殘余漢民開始屠殺回民報復,死難者屍體至29年1月才清理完。

KMT入甘
KMT採用歷代統治者的慣用伎倆,即用挑動民族愁殺的辦法,來混淆是非,嫁禍於農民軍,在軍事上達到以漢制回的目的。國民軍在向河州進軍的途中,往往是遙見村莊,就先用炮轟,人民稍有反抗,即不論男女一概槍殺。

尤其是二十五師副師長李松,在由東鄉向河州解圍時,在唐汪川將一千多戶民舍焚燒,在北庄石家溝將二千多避難婦孺老弱屠殺,更慘毒者,將逃入崖洞中的人也放煙熏死。李松還在臨潭縣,以點名為幌子,將回族人民騙到縣城,然後將一萬多人集體活霾在事先挖好的十三個W人坑內甚至在劉郁芬「視察」了前線後也感慨地說:「回到北京賣燒餅果子,也比干這個強」,可見當時屠殺的慘狀了。

光頭方面
蔣介石為了利用西北回族軍閥的殘余勢力反對馮玉祥的國民軍,委任被劉郁芬驅逐出甘肅的馬廷襄力為十五路總指揮,以馬仲英任其第二縱隊司令。但馬拒絕與蔣合作。

1928年10月,高樹勛部入民樂縣,在米拉溝大開殺戒。
因韓進祿部大肆搶掠,藏民與馬仲英部結仇
馬仲英部馬廷賢被卓尼藏民襲擊。全部家眷被藏民擄走。
作為報復,馬仲英攻入卓尼,燒禪定寺,屠彎科落、彎木闡村。同時下令藏人每天五個16歲以下未婚少女贖罪。

1929年1月11日。國民軍馮安邦部攻佔長拉麻川部落,屠回民一千多人。
同時臨潭縣長魏錫周勾結藏人壓迫回民,引發回民反抗。
馬艿喜順率一千多回民起兵反抗。

馬仲英韓進祿部王占林經珉縣顆駝村要糧時被人行刺,
王占林大怒,屠全村數百人。
同時馬仲英部馬應彪戰敗投降國民軍。被派往固原駐防。
在駐防途中搶掠山岔鎮時遭遇反抗。大怒,攻破堡寨,雞犬不留。

1929年2月25日,馬仲英部攻永昌。駐防營長徐勉戰敗被殺。
馬仲英部屠漢人男子兩千三百人。
3月5日攻破民勤縣,殺縣長雷步嬴,省會議員王步雲及百姓七百多人。
在民勤駐扎半月後因無法渡過南河口重復返回民勤屠殺。
時國民軍吉鴻昌部已追至黃河邊。五日交戰後馬仲英不敵。又撤往寧夏

入寧夏後馬仲英雖下令禁止搶掠,但卻無法控制局面,
因搶掠問題發生分歧,馬廷賢部與馬仲英部翻臉。
大規模的搶掠引起寧夏百姓反抗,馬仲英逃入河套。
馬廷賢部單獨迎戰吉鴻昌部,大敗,逃入隴南。

30年10月,馬仲英拜訪甘州馬謙,因先馬謙招待不周11月中旬雙方發生火並。
馬謙不敵。
30年12月,馬仲英在甘州宣告獨立

馬仲英宣告獨立後,西寧馬步芳因不知道光頭對馬仲英的支持程度如何,不敢輕舉妄動。
在探聽完虛實後,31年4月5日。
馬步芳大舉進攻,4月15日攻佔甘州。殺城防司令雷振邦,團長張廣智等八十三人。
追殺馬仲英至酒泉。馬仲英暫居安西縣。

不久趁豆奶人與金樹仁不和。
馬仲英攻入XJ,擊敗金樹仁部魯效祖,降何振聲部。同時派人入陝西。取得國民**軍新編36師師長的名號。
隨後數年馬仲英都在新疆活動。

馬廷賢部。
下天水,沿寧夏南行。
30年3月27日,馬廷賢攻陷隆德城。燒民團團總何文迎屍體半日。燒死富戶吳士魁。
隨後又攻陷定西,大肆搶掠。
5月6日,馬廷賢部攻陷天水,事後統計天水城中光被槍殺的就超過三千五百人。
佔領天水後,馬廷賢自封國民GM軍甘肅總司令。
隨即令王占林韓進祿部攻禮縣。破城後屠殺城中居民七千兩百人。

禮縣縣長馬紹棠被擒至天水樹蘭林巷口凌遲。

同年12月20日,韓進祿謀反,雙方混戰七晝夜。
1931年3月其部接受改編,被南京政府任命為陸軍少將隴南綏靖指揮。
31年東。川軍鄧錫侯部北上,馬廷賢大敗。12月10日,鄧錫侯攻佔天水。
12月18日,鄧錫侯在天水東20里擊敗楊虎城部韓世本。
因擔心防區之爭。25日,川軍退出天水。
川軍剛退,馬廷賢部遭遇馬背哥及馬青菀師圍攻,全部投降,

至此,河湟之變結束。

Ⅱ 關於介紹舞陽縣歷史賈湖文化和傳說故事的作文

從目前考古發掘和研究的成果看,長江流域及以南地區從2萬年左右開始進入農耕農耕文明階段,以湖南玉蟾岩遺址為代表,2萬年左右開始稻作文明;黃河流域及以北近萬年左右進入農耕文明階段,以河南賈湖舞陽遺址為代表,有距今近9000千年的稻作文明;地中海流域距今約6000~8000千年間進入農耕文明階段,以兩河流域古蘇美爾文明和尼羅河流域古埃及文明為代表。世界其它地方進入農耕文明相對晚了許多。目前將我國長江流域所發現的上萬年以上的農耕文明遺址一概並入新石器時代早期遺址是一種歷史的陳腐觀,是西方中心論在作祟,一個地方是否進入有規模的農耕文明是判斷其進入文明階段的重要標志。萬年以上的農耕文明分布於長江流域及以南地區,黃河流域及以北並世界其它地方還沒有類似的文明的發現,突顯人類文明發祥地的龍頭作用,這是人類重要的文明發展史實。這些上萬年的農耕文明主要有湖南道縣玉蟾岩、湖南臨澧竹馬村、江西萬年仙人洞與吊桶環、廣東英德牛欄洞、廣西桂林甑皮岩、浙江上山遺址、廣西邕寧頂螄山、江蘇溧水神仙洞遺址等等。黃河流域及以北上萬年的新石器遺址表現出明顯農耕文明特點的不多,河北徐水南庄頭、河北陽原於家溝、北京東胡林人村、北京懷柔轉年和山西吉縣柿子灘等遺址可當作新石器遺址的代表。問題的關鍵還在於黃河流域及以北並世界其它地方上萬年的新石器遺址尚未進入農耕文明階段。黃河流域距今9000年的河南舞陽賈湖稻作文明從實際地理位置分析,還是屬於長江流域的淮河支,實質還是長江流域向北發展的稻作文明;而河北磁山遺址大量粟的發現,才真正能代表黃河流域農耕文明的目前最早上限,距今7000年前。
湖南道縣玉蟾岩:距今2.25~1.85萬年,目前人類發現的最早的農耕文明遺址,發現了人類最早的栽培稻、陶器和人工編織物等。玉蟾岩原始陶片呈黑褐色,火候低,質地疏鬆,胎厚近2厘米,夾碳、夾粗砂,陶片內外均飾紋樣,似繩紋,但為編織印痕,有清晰的經編與緯編,開了夾碳陶、貼塑法、內外紋飾、編織技術萌芽的先河。玉蟾岩的編織印痕,表明玉蟾岩人已發明了編織技術,在這個基礎上,他們發明了網罟,用來捕捉鳥禽,開啟智力。洞前地勢平坦開闊,適宜人類生息繁衍。附近類似玉蟾岩的早期遺址還有很多,附近就有三角岩遺存。可見人類起源文明發祥於長江流域決不是孤立偶然,是生生不息。
江西仙人洞和吊桶環遺址:時代在距今2~1.5萬年的舊石器時代末期及距今1.4~0.9萬年的新石器時代早期。兩遺址相距約800米,其中吊桶環遺址應為仙人洞居民狩獵的臨時性營地和屠宰場。出土遺物有625件石器、318件骨器、26件穿孔蚌器、516件原始陶片,20餘片人骨和數以萬計的獸骨殘片。發現有1.2~1.4萬年前的栽培稻植硅石標本。
廣東英德牛欄洞遺址:距今1.2萬年~8000年前,位於英德市雲嶺鎮東南面的獅石山南麓。發現的水稻硅質體是迄今嶺南地區所見年代最早的水稻遺存,將嶺南地區稻作遺存的年代前推至距今1.2萬年左右。陶片表面飾粗繩紋,無編織印痕,內壁加抹,表裡呈褐色,厚1.10~2厘米。早期夾碳,晚期不夾碳,只夾砂,紋理不明。
廣西桂林甑皮岩遺址:距今1.2萬年~7000年,出土上萬件捏制的陶器殘片,有專家認為陶器起源與當地人用陶器煮食螺螄有關。據出土人骨測定,當時的桂林男子平均身高為1.65米,女子為1.56米。他們有卵圓的頭、低矮的鼻骨、鏟形的門齒,與現代的壯族人、東南亞人極其相似。他們用骨針、葛麻和獸皮縫制衣服,用獸牙、蚌殼作飾品,用赤鐵礦粉染色、文身,充滿了「野性美」。然而在此繁衍了5000年後,遠古的桂林人終於放棄了這個棲息地。7000多年前,地球氣候進入了一個溫暖潮濕期,高出地面僅1米的甑皮岩變得潮濕多水,這里的先民們走出洞穴,走向平原,利用樹木和竹竿搭建了適合南方潮濕天氣的干欄式房屋。
浙江浦江上山遺址:長江下游發現的上萬年的水稻農耕文明遺址,出土的大量夾碳陶片距今已有1萬年左右歷史,映證了水稻農耕文明從長江中游向長江下游傳播的方向性。
廣西邕寧縣頂螄山遺址:代表了嶺南地區距今10000~6000年的史前文化發展序列,出土距今1萬年左右的陶器,形具完整,多達20多件,其數量在廣西史前考古的歷史上是空前的,為研究南方史前文明提供了諸多便利;距今8000~7000年的100多座墓葬,在頂螄山貝丘遺址現已發掘出的400多個古人類遺骸中,有1/3是採用肢解葬的。遺址中出現的南方干欄式建築形式。
就廣西南寧附近,所發現的新石器時代遺址之密集就讓人十分吃驚,相當於新石器時代中期或早期的遺址分別有:天窩遺址、那北咀遺址、牛欄石遺址、青龍江遺址、長塘遺址、石船頭遺址、凌屋坡遺址、南蛇坡遺址、頂螄山遺址、灰窯田遺址、長江嶺遺址、豹子頭遺址、龍頸遺址、青山遺址等。天窩遺址位於原邕寧縣長塘鄉天窩村東面約2.5公里的邕江南岸一個為「螺螄山」的台地上;那北咀遺址位於邕寧縣伶俐五合那窩村南約2公里的邕江北岸一個稱為「那北咀」的台地上;牛欄石遺址位於原邕寧縣長塘鄉粟屋坡西南面約300米的邕江北岸一個稱為「牛欄石」的台地上;青龍江遺址位於原邕寧縣長塘鄉定西村沖西坡西北面約1公里的青龍江口兩側的台地上;長塘遺址位於原邕寧縣長塘鄉邕江北岸的長塘火車站東面一個稱為「螺螄山」的台地上;石船頭遺址位於原邕寧縣良慶鄉那黃村北面約3.5公里的邕江兩岸一個稱為「石船頭」的台地上;凌屋坡遺址位於原邕寧縣長塘鄉五合村凌屋坡南面約50公里的邕江北岸台地上;南蛇坡遺址位於原邕寧縣伶俐鄉公所南蛇坡西南約1公里的邕江北岸台地上;灰窯田遺址位於南寧市東南面三岸園藝場灰窯田嶺下邕江北岸的台地上;長江嶺遺址位於南寧市東南面三岸園藝場部約2公里的邕江北岸台地上;豹子頭遺址位於南寧東南面柳沙園藝場那壩村西南面約2公里的邕江轉彎處的北岸台地上;龍頸遺址位於南寧市西北江西老口街北面約2公里的邕江北岸一個稱為「龍頸」的台地上;青山遺址位於南寧市青山園藝場青山腳下邕江東岸的台地上。頂螄山遺址位於原邕寧縣蒲廟鎮新新村九碗坡自然村東北約1公里的頂螄山上,1994年發現,1997年至1999年進行全面發掘,發掘面積1050平方米,共發現三百多座墓葬共四百多具人體骨骼,出土大批磨製石器、蚌器、陶器、骨器等遺物,還發現排列頗有規律的建築遺跡——柱洞,是廣西迄今發掘面積最大,保存最好,文化內涵較為豐富的一處新石器時代貝丘遺址。
林河先生在其《中國巫儺史》一書中詳細總結了長江流域農耕文明領先世界的記錄:是長江流域的中國人創建了世界上最早的建築科技(18000年前臨澧竹馬村的「高台式土木建築」工藝);是長江流域的中國人創建了世界上最早的管道施工科技(竹馬村的拱形密封管道);是長江流域的中國人創建了世界上最早的紡織科技(20000年前道縣玉蟾岩遺址的植物纖維編織工藝);是長江流域的中國人創建了世界上最早的制陶科技(玉蟾岩的陶制食物盛器);是長江流域的中國人創建了世界上最早的農業科技(玉蟾岩的水稻人工栽培工藝);
是長江流域的中國人創建了世界上最早的植物靈崇拜(玉蟾岩的「搓草紋」陶器);是長江流域的中國人創造了世界上最早的貼塑陶科技(玉蟾岩制陶工藝);是長江流域的中國人創造了世界上最早的雕刻科技(彭頭山文明的雕刻工藝);是長江流域的中國人創建了世界上最早的拋光打磨科技(彭頭山文明的精製佩飾);是長江流域的中國人開墾了世界上的第一片稻田(彭頭山文明的稻田);是長江流域的中國人開鑿了世界上的第一條灌溉稻田的水溝(彭頭山文明的水溝);是長江流域的中國人最早吃上了「令人老而不死」的大米飯(彭頭山水稻文明);是長江流域的中國人創建了世界上最早的陰陽觀念(彭頭山陶器上的陰陽縷孔);是長江流域的中國人創建了世界上最早的火靈崇拜(彭頭山陶器上的火靈出入孔道);是長江流域的中國人創建了世界上最早的日月崇拜(彭頭山的日月紋陶器);是長江流域的中國人創建了世界上最早的神靈崇拜(彭頭山遺址的人形石與鳥形石);是長江流域的中國人將稻作文化傳播到了全世界(從玉蟾岩到全世界的稻作文化);是長江流域的中國人創建了世界上最早的田園生活(兩湖平原彭頭山文化群);是長江流域的中國人創造了世界上最早的象形文字(9000年前的彭頭山文明);是長江流域的中國人創造了世界上最早的雙帆欞船製造科技(近8000年的高廟文明);是長江流域的中國人創造了世界上最早的雙身畫舫製造科技(高廟文明);是長江流域的中國人創造了世界上最早的農耕之神(高廟、松溪口、征溪口文明);是長江流域的中國人創建了世界上最早的農耕祭祀(高廟文明);是長江流域的中國人創建了世界上最早的陶器彩繪科技(高廟文明的朱彩陶器);是長江流域的中國人創建了世界上最早的高層建築科技(高廟的六層高塔建築工藝);是長江流域的中國人創建了世界上最早的鳳凰崇拜(高廟陶紋上的火鳳凰圖案);是長江流域的中國人創建了世界上最早的天圓地方學說(高廟陶紋上的天圓地方圖);是長江流域的中國人創建了世界上最早的絲織科技(江浙河姆渡文明);是長江流域的中國人創建了世界上最早的造漆科技(江浙河姆渡文明);是長江流域的中國人創建了世界上最早的園林科技(江浙河姆渡的盆景工藝);是長江流域的中國人最早學會了集市貿易(6000年前的洞庭湖城頭山文明);是長江流域的中國人創建了世界上最早的航運工業(城頭山有舵的遠航木船);是長江流域的中國人創建了世界上最早的城市建築科技(城頭山的古商城);是長江流域的中國人最早讓人類享受到了和平的城市生活(城頭山文明);是長江流域的中國人修築了世界上的第一條城市街巷(城頭山文明);是長江流域的中國人修築了世界上最早的築路科技(城頭山寬達五米的卵石大道);是長江流域的中國人創建了世界上最早的人造運河(城頭山通往洞庭湖的護城河);是長江流域的中國人創建了世界上最早的橋梁建築科技(城頭山古城的大木橋);是長江流域的中國人創建了世界上的第一批商品陶手工作坊(城頭山文明);是長江流域的中國人修築了世界上最早的通商港口(城頭山碼頭及先秦的支那灣);是長江流域的中國人最先發現了澳洲袋鼠和南極企鵝(湖北5000年前石家河文明);是長江流域的中國人創建了世界上最早的化工科技(西南濮人的丹砂);是長江流域的中國人創造出了世界上最精美的青銅藝術(長沙出土的商周四羊尊);是長江流域的中國人創造出了世界上最早的失蠟法鑄銅尖端科技(長沙商周四羊尊);是長江流域的中國人創建了世界上最完善的貨幣體制(楚國的金銀銅貨幣體制);是長江流域的中國人普及了世界上最早的計量工具天平、法碼與算籌(沅陵春秋墓);是長江流域的中國人創造了世界上最早的《算術九九歌訣》(湖南里耶戰國遺址);是長江流域的中國人創建了世界上最早的煉鋼科技(長沙春秋墓鋼劍);是長江流域的中國人創建了世界上最早的白口鐵鑄造科技(長沙春秋墓鐵鼎);是長江流域的中國人創建了世界上最早的鐵農具鑄造科技(長沙春秋墓凹口鐵鋤);是長江流域的中國人創造了世界上最早的彩色帛畫(春秋時代兩湖平原);是長江流域的中國人開辟了最早的「海上絲綢之路」(大西南陸海通道);是長江流域的中國人開辟了最早的「海上陶瓷之路」(大西南陸海通道);是長江流域的中國人開辟了最早的「海上茶葉之路」(大西南陸海通道);是長江流域的中國人編寫了世界上最早的《旅行指南》(沅陵漢代吳陽侯墓);是長江流域的中國人編寫了世界上最早的《美食譜》(沅陵漢代吳陽侯墓);是長江流域的中國人創造了聞名世界的「四大發明」(各個時期)……太多了,不勝枚舉。

Ⅲ 湔底古鎮的歷史沿革

湔底古鎮原為青石街面,木壁木樓,因此溪河,更有吊腳木樓,雕梁畫棟,有禹王宮(祀大禹、李冰),文昌宮,火神廟、石像佛等神廟。在街靠流量較大古官渠河道,放筏漂木十分繁榮,時入山赴龍居寺的正途,都沿場北靠山溪的石橋(慶魚橋)來往。這座石橋,現存四孔,龍頭龍尾,雕琢古樸,神態生動。溪流清絕,兩岸喬木山花掩映,背襯青山,古場風景絕美。山道逶迤,入寶蓮山谷,即見山形正峰宛若寶蓋,傍崗開如蓮瓣,扶搖望之,令人爽心 豁目。
古鎮現有半截古樓,在鋼筋水泥建築的中間,顯得格外引人注目。古樓是木樓,上下兩層,樓下是一溜門面,油鹽醬醋茶日雜用品分門別類地擺過去。樓上先是一圍拉通了的陽台,當地叫曬樓,晾曬穀物這類用的,其關這曬樓也曬不了多少太陽,屋頂不高,屋檐卻長長地伸出,突出檐口垂下的幾根半截圓柱,都雕了花紋,底部刻成八瓣,中間一顆圓圓的木紐,象倒蓋在圓柱上的瓜皮帽。陽台欄干是上下兩條圓木頭框成的阿拉數字1和拼音字母X,簡潔得風也可以親近,雨也可以親近。透過陽台可以看見裡面的極壁屋門,靠木格方窗外依稀見得兩顆懸著的燈泡,沒亮。再深處就只見靠邊壁的一旋一旋的鐵鍋、木桶、缸缸罐罐,一類一推。左邊靠陽台放了一溜樣品,一張退色的橙黃色紙及上寫著「桓秦雜貨鋪」,靠陽台斜斜地伸出半個頭。房頂的瓦,黑灰色,缺角的都已圓了,一溝一溝的下來,有些輕微的亮色。整個木婁順街隨彎就彎,又因凸出的陽台和檐口,樓的下層顯得更低了矮了象一個矮人兒戴了一頂厚重的圓頂寬沿帽。樓下,熙熙攘攘攢動看的那些背簍、籮筐在一道道木門里進出, 只見吆喝聲卻不見面目。
? 對面的樓房是另一種風格,樓還是木樓,只是樓上的板壁是拇指大的水竹,齊上齊下地排著,被樓下面飯館里的油煙熏成臘黃,而檐口垂下的,還是兩根雕花圓柱。? 古鎮多茶房酒肆,茶是紅白茶,也有綠茶、花茶;酒是梅子酒,自己釀造,也有五糧液、劍南春。多無店名,只一個蘭底白字的幌子:酒或茶。先是茶館九個,多靠河邊右街,皆滿座,茶客老者居多,再是本地閑人,年輕的多是外來客商;茶具是景德鎮清一色的蓋碗茶具;茶店店主卻多半老徐娘。你要是能在古街茶房找到三個座位是再好不過的了。你剛落座,只消一聲:茶。便啪嚓兩所,一船一碗,三套茶具飛過來,穩穩落在條桌上,不偏不斜正好在你三人面前,未及醒悟,咕嚕嚕,三股水流熱騰騰注入碗內,水剛七成,又唰唰三響,碗蓋落在茶碗上,天衣無縫;抬頭看時,一個風搖柳,長嘴水壺早圍堂注滿一回,是一個圓臉婦從,未施粉,卻面似桃花,未掃眉,卻眉如新柳,青絲高束,含半眼秋水。? 品完茶,再到隔壁酒肆點半斤肝腰活炒、三兩山臘肉、梅子酒二兩。你飄飄然出門,上龍居山,品清風明月,累了,可龍居寺歇,那可曾是蜀王消夏行宮,花蕊夫人住的地方。
? 古鎮尚有建於玩大定(1362年間)陳友諒稱帝時的三泉寺,其地有上泉、中泉、下泉,泉水清冽。曾有寺僧名哲枕的,能文工詩,佛學修養大的,在明嘉清十四年(1535年)時,得到明世宗朱厚火〓的賞識,敕額「三泉禪院」,這一古寺名聲顯揚遐邇。? 再向湔底山區西南有小山光芒,古名湧泉山處,據《重修什邡縣志》(民國十八年版)記:「 康熙初,邑民劉宗朝由楚入川,發明制紙之法,「全溝之民,無不以制紙為主」。這被稱為劉家溝的地方,從清代以來,因造紙著名,並逐步成為手工造「大白紙」和蔡紙的一個基地 。到四十年代,造紙達鼎盛時期,約五、六千擔。
? 古鎮之南,有丘陵稱白虎頭,儼如卧虎偎伏平川,延伸至民主鄉九里罔一帶,民間傳說:「 二虎恬路,九龍卧繞」,便是指這一片山陵。山樑上種果植樹,織一片青蔥;山下引渠修庫,成一派水國,加之人工引流植樹,築壩養魚,與斑鳩河道相連,構成了一個開闊的泛舟垂 釣的新景區。
? 古鎮西南面有山,夢如卧龍,下有清泉,常年出口,水質清冽,灌溉千德,周圍植被正好, 亦可供旅遊開發。更可沿紙廠溝、玉石觀音、石家佛、三道拐、插旗山一線,幽篁翠谷,流 潺潺,風景絕佳,啟二日游,可足矣。

中國歷史中的短小故事

1.紀曉嵐曾有一位脾氣不好的醫生朋友。某日紀曉嵐因小恙前去求診,這位醫生朋友對他說,我出個上聯,你若能對出下聯,診費、葯費全免,紀曉嵐心想對聯之事能難倒我?便點頭應允。上聯為:"膏可吃,葯可吃,膏葯不可吃"。紀曉嵐便借其脾氣發揮,續了下聯:"脾好醫,氣好醫,脾氣不好醫。"既觸其缺點,又促其改正,一語雙關,妙哉!

2.春秋時期,宋國有一個農夫,他總是嫌田裡的莊稼長得太慢,今天去瞧瞧,明天去看看,覺得禾苗好像總沒有長高。他心想:有什麼辦法能使它們長得高些快些呢? 有一天,他來到田裡,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

一大片禾苗,一棵一棵地拔真費了不少的力氣,等他拔完了禾苗,已經累得筋疲力盡了,可是他心裡卻很高興。回到家裡還誇口說:「今天可把我累壞了,我幫助禾苗長高了好幾寸!」他兒子聽了,趕忙跑到田裡去看,發現田裡的禾苗全都已經枯死了


3.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凡伯不但有詩才,而且善於治理國事。後來,他在周厲王身邊輔佐朝政。可是,周厲王飛橫跋扈,枉法斷事。奸臣則百般謅媚討好。凡伯直言相勸,列數朝政弊端,奸臣卻在周厲王耳邊說他的壞話。周厲王對凡伯十分厭煩,從此,奸臣出入宮廷,不把凡伯放在眼裡。凡伯十分憤慨,寫了一首詩,後來收入《詩經》。

4.古代南北朝的時候,宋國有位將軍姓宗名愨,他從小就很勇敢,也很有抱負。有一天,宗愨的叔父問他有什麼志向,宗愨回答道:「願乘長風,破萬里浪。」意思是:我一定要突破一切障礙,勇往直前,干一番事業。宗愨經過勤學苦練,努力奮斗,終於成為一位能征善戰的將軍。

5.南北朝的時候,北方的北周和南方的陳國以長江為界。 北周的宰相楊堅,廢了周靜帝,自己當皇帝,建立了隋朝。 他決心要滅掉陳國,曾說:「我是全國老百姓的父母,難道能因為有一條像衣帶那樣窄的長江隔著,就看著南方百姓受苦而不拯救他們嗎?

Ⅳ 我家在大連石家溝,據說居住的全是姓「石」的滿族人,我想知道「石」這個姓氏的滿族姓氏是什麼,屬於哪個

[圖門]
拼音---Tumen
郡望---滿洲
名人---圖門青□麟
文獻---缺
歷史---世居東北烏喇,以地為氏,是清朝滿族姓氏之一,一作圖們。
[瓜爾佳]
拼音---Guaerjia
郡望---滿洲
名人---瓜爾佳費英東, 瓜爾佳鰲拜
文獻---正紅旗滿洲哈達瓜爾佳氏家譜
歷史---世居東北一帶,以地為氏,是清朝滿族八大姓氏之一,一作瓜爾嘉,後改漢姓為關、白、石、(包)鮑、汪等氏;近人關天培、關向應,即屬其族裔。
[他塔喇]

目前滿族基本上使用了漢姓,如:愛新覺羅(肇、金、羅、德、洪、依、海、艾、鐵)、依爾根覺羅(趙)、佟佳(佟) 、瓜爾嘉(關、白、汪、鮑)、馬佳(麻、馬)、盛佳(沈)、兀扎喇(吳、烏)、委赫(石)、富察(富、傅)、索卓羅(索)、納喇(那、南)、寧古塔(寧、劉)、赫葉勒(何、赫)、尼瑪察(楊)、良嘉(粱)、果爾勒斯(高)、舒穆祿(舒、宿)、鈕咕嚕(紐、郎)、齊佳(齊)、喜塔拉(祖、圖、希)、他塔喇(唐)、完顏(汪、王、完)、西林覺羅(鄂)、鄂佳(鄂)、扎庫塔(張)、庫雅喇(胡)、阿克占(雷)、扎思乎里(賈)、薩科達(倉)、徒薩(徒)、宏佳(宏)、鎖吉(鎖)、鄂托(曹)、沙垃(沙)、庫奔(庫)、惠何(惠)、英佳(英)、洪額奇(洪)、伊喇厘(李)、墨爾迪勒(孟)、白額吉吉特(白)、文扎(文)、巴約特(高、巴)、萬琉哈(萬)、朱舍狸(朱)、郭洛奔(郭)、烏蘇里(武)、伊圖瑪(伊)、余乎魯(余)、尼瑪哈(於、俞)等等。

Ⅵ 簡短的歷史小故事!

先舉個例子:【兩口子由來】乾隆年間山東有一張生,與本地惡少石萬倉妻子相好專。一天石因飲酒過度身屬亡,石家以張生與石妻偷情殺夫,將二人告上縣衙定為死罪。後皇帝查閱供狀,念張生文才不凡,兩人情真意切,改死刑為流放。恰男流卧虎口,女流黑風口,遂兩人互往來於「兩口」之間。後人們稱夫妻為「兩口子」。
更多歷史精闢小故事www.xueshiboke.com,最主要的是這裡面看到的故事和你平時看到的故事完全顛覆以前的概念,雖然是一個事件,但是解釋的角度就是不一樣,就是叼,超級贊。

Ⅶ 介紹一下西柏坡的歷史

西柏坡的歷史:

西柏坡,這個冀西山區滹沱河北岸的小山村,不僅風光秀麗,而且水土肥美。據史書記載,西柏坡原名「柏卜」,始建於唐代,因村後坡嶺上翠柏蒼郁而得名。1935年,該村一位教書先生將「卜」改為「坡」,又因與「東柏卜」村相對而居,遂改名為「西柏坡村」。

西柏坡地處華北平原和太行山交匯處,在一片向陽的馬蹄狀山坳里,三面環山,一面環水,西扼太行山,東臨冀中平原,距華北重鎮石家莊僅90公里。交通方便,易守難攻,既適宜危機時刻向山裡撤退,順利時又便於向城市進軍。

從經濟條件來看,西柏坡村一帶村莊稠密,相距多在1-2公里,且沿滹沱河分布,依山傍水灘地肥美,地寬糧豐,稻麥兩熟。聶榮臻元帥曾這樣說過:「平山縣可稱得上是我們晉察冀邊區的烏克蘭。」較發達的農業經濟,有利於保障軍民的經濟供給,為黨中央駐地提供物質基礎。

(7)石家溝的歷史故事擴展閱讀:

西柏坡被選為解放全中國、籌備新中國的指揮中心,不僅有其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和自然環境,而且有多年來建立起來的革命基礎和政治優勢。

平山縣革命發動較早,大革命時期就建立了共產黨的組織,到1946年,全縣黨支部為608個,共產黨員由1931年的60人發展到19,535人,人民群眾聽黨的話,群眾基礎較好。自抗日戰爭以來,平山縣為晉察冀和晉冀魯豫邊區兩大根據地所環抱。

平山縣是晉察冀邊區第四軍分區和第二軍分區領導機關所在地,中共中央北方分局、晉察冀邊區政府、晉察冀軍區等首腦機關也曾在這里居住長達三年半之久。

平山縣是晉察冀邊區的模範縣,西柏坡是個模範村。西柏坡1937年冬建黨,到1948年時已有黨員40名,分布在33戶,佔全村人數的12.3%,佔全村戶數的33%。

Ⅷ 我國古代歷史上「賺開城門」的著名先例都有哪些

畢竟精彩的絕不僅僅只有三國吧? 我不同意.

<<紅樓夢>>在文學史上的地位最高,有"閑談不說<<紅樓夢>>,讀盡詩書也枉然." 但魯迅說得好:"細民所嗜,則仍在<<三國>>,<<水滸>>."
很多人都把<<三國演義>>看作是教科書. 孫犁說:"謀士以其為智囊,將帥視之為戰策." 到了清朝,統治者還把<<三國演義>>當作內部文件發給親貴.
所以說三國可能不是個個人都會喜歡,但所有的歷史上發生的事,在三國都可以找到相同或相似的事件.

第十計 笑裡藏刀

【計名探源】 笑裡藏刀,原意是指那種口蜜腹劍,兩面三刀,「口裡喊哥哥,手裡摸傢伙」 的作法。此計用在軍事上,是運用政治外交上的偽裝手段,欺騙麻痹對方,來掩蓋 己方的軍事行動。這是一種表面友善而暗藏殺機的謀略。 戰國時期,秦國為了對外擴張,必須奪取地勢險要的黃河崤山一帶,派公孫鞅 為大將,率兵攻打魏國。公孫鞅大軍直抵魏國吳城城下。這吳城原是魏國名將吳起 苦心經營之地,地勢險要,工事堅固,正面進攻恐難奏效。公孫鞅苦苦思索攻城之 計。他探到魏國守將是與自己曾經有過交往的公子昂,心中大喜。他馬上修書一封, 主動與公子昂套近乎,說道,雖然我們倆現在各為其主,但考慮到我們過去的交情, 還是兩國罷兵,訂立和約為好。念舊之情,溢於言表。他還建立約定時間會談議和 大事。信送出後,公孫鞅還擺出主動撤兵的姿態,命令秦軍前鋒立即撤回。公子昂 看罷來信,又見秦軍退兵,非常高興,馬上回信約定會談日期。公孫鞅見昂已鑽入 了圈套,暗地在會談之地設下埋伏。會談那天,公子昂帶了三百名隨從到達約定地 點,見公孫鞅帶的隨從更少,而且全部沒帶兵器,更加相信對方的誠意。會談氣氛 十分融洽,兩人重敘昔日友情,表達雙方交好的誠意。公孫鞅還擺宴款待公子昂。 公子昂興沖沖入席,還未坐定,忽聽一聲號令,伏兵從四麵包圍過來,公子昂和三 百隨從反應不及,全部被擒。公孫鞅利用被俘的隨從,賺開吳城城門,佔領吳城。 魏國只得割讓西河一帶,向秦求和。秦國用公孫鞅笑裡藏刀計輕取崤山一帶。

www.waok.net/lsjs/61956/2813311.asp
www.wenxue5.com/html/1/1407/331132/
這也是吧 你看看

閱讀全文

與石家溝的歷史故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