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军事战争 > 人民日报抗日战争

人民日报抗日战争

发布时间:2021-03-14 04:03:40

㈠ 人民日报点名批评《雷霆战将》,为何这样题材的抗日神剧层出不穷

《雷霆战将》这部电视剧可是一部处于热议阶段的电视剧,而导致其热度只增不减不断被人拿来议论的原因并不是因为该剧的质量好,反而是该剧相关制作和参演人员都不愿意看到的结果,那就是该部剧的质量非常差,完全就是一部不尊重历史,进行无脑制作的一部粗制滥造的劣质作品,而这部剧从上架到被广大网友声讨仅仅不到几天的时间,而最后连一向较为保守克制的《人民日报》都坐不住,站出来声讨《雷霆战将》这部烂剧,而最后在主流声音的强烈谴责中该烂剧被强制进行下架,而这离其上架还不到两周的时间。

而在现如今的流量为王的时代制造方再借助明星效应,拉上一些有点知名度的明星或者流量小生,而对于这些观众来说有了这些明星的加入会更加吸引他们对于这部剧进行观看,而在种种条件作用下他们也不会再去深究当然也可能根本就不会在意这部影视作品的质量如何,所以这些原因都是造成这些神剧层出不穷的主要原因。

㈡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从什么开始

1931年开始。

中国抗日战争开始于年的“九一八”事变,结束于1945年日本签订投降书,经过了14年艰难曲折的斗争历程。

其中,以1937年的卢沟桥事变为界,前6年是局部抗战时期,后8年是全国抗战时期。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伟大的卫国战争,是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正义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近代以来抗击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2)人民日报抗日战争扩展阅读:

抗日战争的伟大意义:

1、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复兴的重大转折

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最重大的历史事件之一,是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复兴的一个重大转折点。回望屈辱和悲壮的中国近代史,鸦片战争后的百年间,世界列强几乎都参与了对中国的侵略和掠夺。

尽管中国人民进行过一次又一次抵抗,但没有一次战争不是以中国失败而结束的。抗日战争则不同,亿万中华儿女逐步凝聚起来、团结起来,形成举国御侮的伟大力量,最终赢得了近代以来民族解放战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2、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抗日战争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抗击和消灭日军最多,付出代价最大,对彻底战胜日本法西斯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3、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

抗日战争,是一场全民族共同奋起御侮的人民战争。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全国各民族、各阶级、各党派、各社会团体、各界爱国人士、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同仇敌忾,共赴国难,都为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华民族解放的先锋队,先后推出了一系列重大思想理论,创造性地回答了决定抗日战争成败的根本性、战略性问题,开辟了广大的敌后战场,是坚持持久抗战、夺取抗战胜利的中流砥柱。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确立“十四年抗战”的重大意义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中国抗日战争的伟大意义

㈢ 人民日报:确立“十四年抗战”有什么重要意义

首先,“八年抗战”改为“十四年抗战”,还原了基本的历史事实。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开始,我国已进入了抗日战争时期,只不过与1937“七七事变”全面抗战相比,从1931年到1937年这六年的抗战,只是局部的、包括共产党在内的部分力量的抗日。应该说,对80、70以前的人而言,对这些历史事实基本都是比较清楚地,但对90后等,由于时间的推移、人事的新陈代谢等,如果仅提“八年抗战”或教育,说起“八年抗战”,可能知道的也仅是1937“七七事变”到1945年抗战胜利的全面抗日战争这一时期,并不能在这些人面前有效还原我国当年抗日战争的全部面貌。而确立“十四年抗战”,无疑有利于在年青一代及后代中全面还原我国当年抗日战争的基本历史事实。
其次,“八年抗战”改为“十四年抗战”,尊重了所有为抗日牺牲的仁人志士。虽然说“八年抗战”与“十四年抗战年”,并不存在本质矛盾,但也无法否认的是,“八年抗战”的提法,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客观上都在人们尤其是年轻及后代心目中,都让在从1931年到1937年这六年的抗战历史,在心目中有些淡忘或不足够重视,尤其是在这期间为抗日牺牲的仁人志士,有些不够同等记忆和缅怀的味道。“十四年抗战”的提法,在还原历史、更有利教育后人全面记忆抗战历史的同时,也让人一视同仁看待为抗战做贡献乃至牺牲的人和事,是对所有为抗日牺牲仁人志士的尊重。
再次,“八年抗战”改为“十四年抗战”,具有重大的现实和后续教育警示意义。“八年抗战”的付出与牺牲,已然让国人知道当年日寇侵略的野蛮、血腥、残暴、狼子野心等;抗战胜利的来之不易;以及中国共产党等在抗战中的中流砥柱和关键作用等。而“十四年抗战年”的提法,无疑更加的让人对这些有更进一步的体认和感受。
再结合近些年一些国家极力美化侵华历史、否认侵略、否认历史、割裂和断章取义历史等,“十四年抗战”无疑是以更长的时间、更全面的历史图景和事实等,对这些没有起码正确历史观的人和事的无声有力反击,让国人等更清楚的认识到和看清楚一些反华势力的丑恶嘴脸。
铭记历史才能不忘过去,勿忘国耻才能正视未来。还原事实,还原历史,确保正义公正和客观真实,我们可做的事有很多,而确立“十四年抗战”观无疑是很重要的一件。历史观、社会观、人文观、价值观、世界观、政治观、信仰观,无不关乎认知观。有对比和有比较才能产生正确的认知认识,“十四年抗战”让客观事实说话,让历史事实说话,他让人记住的不单是历史,以及为国家利益与民族利益及人民大众利益而出力流血献身的所有人,更是让我们所有人在此基础上有理性的选择和作为。

㈣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怎样的重大贡献

中国军队在14年多的长时间里以巨大的牺牲顶住了日本人的野蛮进攻和在亚洲大陆广大地区牵制住大量的敌军。为迎取世界反法西斯最终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重大贡献内容介绍:

一、制约日本的“北进”战略和“南进”战略实施、

中国抗战制约着日本的“北进”战略和“南进”战略实施,有力捆住了日本世界战略的展开。在二战全面爆发后,中国战场抗击和牵制了日本2/3以上的地面部队和相当部分的海军、空军力量。特别是,中国的持久抗战,遏止了日本蓄谋已久的进攻西伯利亚的计划,使苏联得以避免东西两线作战,有效支援了苏联的抗德卫国战争。中国抗战同样牵制并推迟了日本进攻西南太平洋和东南亚的计划,始终使日本侵略军陷于腹背受敌的困境。

二、让日本难以实现与德国、意大利东西对进和会师中东地区的战略图谋、

1、中国抗战还使日本难以实现与德国、意大利东西对进和会师中东地区的战略图谋。由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等确定的“先欧后亚”战略,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整体性战略。要实行这个大战略,其前提是必须把日本牵制在中国战场,切断德国与日本两国军队之间的直接联系。

2、中国抗战责无旁贷地担起了这个关系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成败的历史重任。同时,中国派出远征军开赴缅甸,与盟军共同对日作战。作为亚太地区盟军对日作战的重要战略基地,中国还在人力、物力、财力和信息上支援了同盟国的反法西斯斗争。

三、中国积极倡导和推动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建立

中国积极倡导和推动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建立,为创建联合国、确立战后世界秩序作出了历史性贡献。1942年元旦,由中国、美国、英国、苏联领衔,26个国家的政府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1945年4月至6月,中、美、英、苏共同发起召开旧金山会议,世界上50个国家的代表与会,制定了《联合国宪章》。中国以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地位和举世公认的贡献,不仅成为联合国创始会员国,而且还被确定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这标志着中国的世界大国地位得到国际法上的确认,使中华民族重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4)人民日报抗日战争扩展阅读:

1931年,侵华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后,完全侵占中国东北,并成立伪满洲国,此后陆续在华北、上海等地制造事端、挑起战争,国民政府则采取妥协政策避免冲突扩大。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北平附近挑起卢沟桥事变,中日战争全面爆发。

1941年12月7日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后,12月9日重庆国民政府正式对日宣战。 1945年8月15日,日本向同盟国无条件投降。中国战场是二战的主战场之一。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二战的重要组成部分。

㈤ 人民日报:"抗日神剧"罔顾公共理性应该从哪几个方面来讨论

日人民报或许严肃了 有点假正经
其实那些电视剧本身就是娱乐性质的喜剧 本来就没打算做成红剧正剧

㈥ 《人民日报》怎样开始抗美援朝报适

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美国迅速武装干涉,还命令第7舰队进入台湾海峡,朝鲜战争扩大为大规模局部战争状况。如何掌控和投入朝鲜战争报道,是新中国成立之初《人民日报》突然面临的情况。

人民日报第一时间向朝鲜战场派遣记者

战争开始前,朝鲜劳动党中央总书记金日成曾来北京,向毛泽东等中国领导人通报朝方作战决心,听取意见。但是,具体到战争哪一天爆发,则是朝方高度机密,担任人民日报社社长只有半年的范长江,和此前几个月担任人民日报总编辑的邓拓都没有准备。对这场战争的规模和激烈程度,需要一个认识和判断的过程。

6月26日的《人民日报》对朝鲜内战爆发没有消息报道,即便是外国通讯社的消息也不刊登。

6月27日就不同了,《人民日报》1版以2/3以上篇幅报道朝鲜战争消息,头条消息的主题为《朝鲜共和国军队转入反攻》,副题是“最高人民会议常务委员会发布紧急动员令,委任金日成朴宪永等组织军事委员会”。在1版左侧配发了人民日报社论《朝鲜人民为击退进犯者而奋斗》。

从这天起,朝鲜战事成为《人民日报》报道的主要国际新闻,消息来源主要是塔斯社、朝通社和新华社转发的上述两社消息。

战争前两周,朝鲜人民军南进兵团进攻顺利,迅速攻取南方大片国土,将敌人逐渐压缩在东南一隅。

战争爆发之后一周,1950年7月初,范长江和邓拓多次商议,向朝鲜前线派出记者,到实地了解情况,向总社和中央发回报告。他们很快商定,派遣记者部主任李庄前往朝鲜。此议得到了中央的批准。

当时,恰有法国《人道报》记者马尼安、英国《工人日报》记者魏宁敦也获准从北京出发前往朝鲜采访,即确定李庄为这个记者团的领队。

李庄回忆,在离开北京奔赴朝鲜战场之前,社长范长江和他谈话说,当记者,要尽量“前伸”,千方百计取得第一手材料。3个记者,3个国家,有好处,便于交流经验;也准备出点麻烦,因为工作习惯、生活习惯不同,一定要搞好团结。他还吩咐李庄,稿子不嫌多,越快越好,你的稿子我来处理,随到随发。

由此,人民日报成为国内第一家向朝鲜战场派出记者的报纸,李庄成为第一个抵达朝鲜战场的中国新闻记者。在当时,新华社驻朝鲜平壤的分社社长是著名音乐家郑律成的夫人丁雪松,还有记者刘桂梁。战争开始后,他们的活动主要在平壤。

李庄在朝鲜战场的采访和写作

7月15日从北京出发,至迟于7月19日,也就是出发的第4天,李庄发回第一篇报道,刊登在9月20日的《人民日报》1版,署名为“本报朝鲜战地特派记者报道”,题目是《人民军宽大对待美俘,美俘已在反对美国侵略朝鲜》。

李庄是经由丹东进入朝鲜新义州的,7月17日到平壤,采访两天后前往东海岸城市元山,再折向南于7月22日来到“三八线”附近。在这里,3位记者遭遇美国军用飞机的俯冲扫射,立即起草了抗议美军轰炸的新闻记者声明。

3名记者越过“三八线”来到汉城,采访两三天后,2位外国记者返回中国,李庄冒着敌军飞机的轰炸,继续向南来到战线最前端的大邱城外、人民军南进兵团东线指挥部。在这里,李庄遇到了抗日战争中结识的老战友,当年八路军总部直属炮兵团团长,现为人民军东线部队最高指挥官的武亭将军。

李庄来到最前沿的师部,使用8倍望远镜可以观察到大邱城。这里已在北纬36度线以南,李庄由此成为整个朝鲜战争中抵达战线最南端的中国记者。

战线在洛东江僵持住了。有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经历的李庄,通过观察,已产生久攻不下、兵家大忌的感觉。他带着在前方获得的材料经朝鲜东线的堤川再经汉城返回平壤,与中国大使馆武官处人员交换对战局的看法。接着,他又在平壤一带采访,9月5日左右回到北京。此次入朝采访共50余天。

在战争烽烟中,李庄不断发回战地通讯,至9月18日,李庄共发表了15篇文章。除最后一篇外,都是在朝鲜国土上写成的。

归国后,李庄肯定向范长江、邓拓汇报了朝鲜见闻,提出了对朝鲜战场未来走向的判断。对李庄的汇报内容,到目前为止尚未发现。如果日后能够找到的话,肯定是关于朝鲜战争的重要文献。

《人民日报》的抗美援朝报道怎样开始

9月18日,李庄的朝鲜通讯刊发到最后一期时,朝鲜战局已经逆转。此前3天的9月15日,美军第10军在朝鲜中部蜂腰地带西岸的仁川登陆,将朝鲜战场一截两断,对朝鲜人民军南进兵团实施了战役合围。在大邱包围圈里的美韩联军立刻破围而出,南北夹击人民军南进兵团,使之遭受重大损失。

对美军可能实施朝鲜蜂腰部登陆战,解放军总参谋部有预判,但朝鲜方面显然措手不及。《人民日报》9月19日1版下方有关朝鲜战局的一系列消息中,有一条转引塔斯社平壤18日的简讯,说到仁川登陆战:据朝鲜人民军总司令部消息,“美国事前集中了美英两国300艘军舰(其中包括战舰)和500余架轰炸机与战斗机,于9月15日和16日两日掩护4万余名配备有重炮和坦克的步兵在仁川登陆。”

可见这条消息当天没有作为重要消息来处理,淹没在诸多消息之中,但仁川登陆战对朝鲜战局的影响却是巨大的。此后几天的《人民日报》报道中,只有仁川战况简报。9月24日刊登消息说“仁川敌军反扑受挫”。实际上,战局严重改观,美军于9月28日攻占汉城,几天后越过“三八线”北进。

9月下旬,《人民日报》对我国政府和各界人士反对朝鲜战争扩大化的报道明显增加,但对朝鲜战况的报道明显减少,到10月上旬和中旬,大致每天只有一条关于战况的消息,字数渐趋简短,有时只有两三百字。以10月8日为例,《人民日报》仅报道朝鲜战况消息一条《朝人民军进行防御作战,击退企图渡过临津江之敌》,战况简讯为:“各线人民军部队与进犯的敌人进行激战,在议政府以北地区,敌人继续向人民军部队猛烈进扑。据确实情报,10月2日,美国驱逐舰1艘在长箭附近触雷沉没。10月4日,美国运输舰1艘在襄阳附近触雷沉没。10月4日,平壤地区人民军高炮部队击落敌机两架,其中1架为B-29型轰炸机”。这条消息全长不足200字。

然而正是在这一天,毛泽东签署组成中国志愿军的命令,任命彭德怀为志愿军司令员,率领已集结在中朝边境地区的边防军入朝作战。

当此之时,毛泽东运筹帷幄,一武一文:一方面由彭德怀挂帅率军出征,一方面严格掌控新闻报道,既鼓舞入朝参战的人心士气,又防止军机外泄,要在适当的时候通过《人民日报》向世界宣布中国的决心。

在《人民日报》1950年10月的版面上,有关朝鲜战况的消息比上月明显减少,各阶层人民要求抗击美军侵朝的呼声的报道逐步增加。这显然是对领袖决策意图的落实。

1950年10月19日,志愿军部队入朝当天,毛泽东致电志愿军领导和有关人员说,对我军入朝参战一事,“在目前几个月内,只做不说,不将此事在报纸上做任何公开宣传,仅使党内高级领导干部知道此事。”(《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册第571页,中央文献出版社1987年出版)

10月25日至11月4日,志愿军实施第一次战役,在战役打响的第3天(10月27日),毛泽东专门给彭德怀发出电报:“暂时不宜发表作战新闻,待战役告一段落再发表为宜。”(同上,第620页)

随着第一次战役的胜利,毛泽东决心通过《人民日报》表明,志愿军已经入朝参战。

11月3日,毛泽东看到天津《进步日报》(由《大公报》演变而来)上刊登了北京大学教员曾昭2012.01(上)中国报业抡等300多人联名致毛泽东的信,抗议美国发动侵朝战争,决心奉献力量为保卫祖国而战。他写了一道指示给胡乔木:“此件天津《进步日报》已发表,北京《人民日报》及《光明日报》似亦可以发表,请酌办。”(同上,第644页)

第二天,《人民日报》即在1版左侧显著位置上进行转载,引题为“北京大学教员三百七十六人签名”,主标题为“上书毛主席决心反侵略”,副标题是“愿为保卫祖国献出最大力量”。这天,《人民日报》关于支持朝鲜抗击侵略的报道篇幅明显增加。

下一步,就是《人民日报》通过社论表态了。这篇社论由范长江签字送审,可以推断是编辑部专人撰写的,于11月5日定稿后送毛泽东审阅,题目确定为《为什么我们对美国侵略朝鲜不能置之不理》,毛泽东在清样上批示:“可于6日报上发表。”

从这天开始,《人民日报》大张旗鼓地公开报道志愿军抗美援朝战争了。1950年11月8日,《人民日报》在1版头条位置配地图发表“新华社朝鲜北部某地”电讯《在中国人民支援部队参加下,朝人民军获重要胜利,十一天歼敌六千收复广大地区》。这条消息,是毛泽东亲笔修改定稿的。

特级英雄杨根思的“人民日报通讯员聘请书”

实际上,《人民日报》未雨绸缪,自李庄到朝鲜战场采访归来,就着手进行大规模、长时间报道朝鲜战争的准备。1950年9月26日至10月2日,在北京召开了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人民日报编辑部有选择地向具有写作潜力的与会战斗英雄颁发“通讯员聘书”,其中一份聘请书发给第三野战军的英雄连长杨根思。

杨根思随即入朝参战。1950年11月28日,在坚守长津湖畔一个高地的战斗中,杨根思率领一个排打退敌人进攻,完成了战斗任务。在只剩下他一个人的最后时刻,杨根思抱起炸药包冲向敌群,与敌人同归于尽。

整理杨根思遗物的时候,发现了他的《人民日报通讯员聘请书》。

志愿军领导机关向杨根思颁发了“特级英雄”称号。杨根思和黄继光,是百万志愿军中获得最高战斗英雄称号的两人。

㈦ 人民日报认为中国两个战场之间有何关系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5年08月14日 第 04 版)
新华社北京8月13日电(记者朱基钗)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高永中13日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是抗战相持阶段的主战场。从抗战全局来看,敌后战场的发展壮大,抗击着约60%的侵华日军和95%的伪军,逐渐成为主战场,为赢得抗日战争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高永中是当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吹风会上,介绍抗日战争敌后战场以及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团结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时作上述表述的。

他介绍,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这一论断由来已久。最早提出者是毛泽东同志,他在抗日战争期间就两次强调这一观点。“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关键,是根据历史事实,经过充分论证,得出的客观公正的结论。”

在谈到国民党在抗战中的作用时,高永中表示,国民党在抗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国民党组织了一系列正面战场的大会战,在战略防御阶段,为打破亡国论,使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发挥了重要作用。“正面战场的战役虽然败多胜少,但是大量消耗了日军的实力。有众多的国民党爱国将士,血洒疆场,为国捐躯,可歌可泣。”

高永中强调要客观公正地评价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关系,两个战场是相互依存、相互支持的关系。“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敌后战场逐渐变为主战场。敌后游击战的重点是面而不是点,是持续而不是阶段,是整体而不是个别,是战略而不是战役。实质上,敌后战场是抗战中一场规模最大、持续最久的特殊战略大会战。”

高永中表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发展的形势下,由于日军占领的大部分城镇、交通要道和沿海地区已处在解放区包围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民实际承担起对日全面反攻的主要任务,从1945年8月11日到9月2日,收复县以上城市150座。

高永中还介绍,在抗战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华南人民抗日游击队对敌作战12.5万次,消灭日伪军171.4万人,其中日军52.7万人。八路军伤亡34万多人,新四军伤亡8万多人。

㈧ 人民日报

连云山,1926年出生于山西上党,1926年出生于山西上党,现年82岁,,原人民日报军事组组长、国际评论员。原《人民日报》军事记者,离休前任空军某部政治部副主任。离休后任中国国际跨国公司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现任该研究会荣誉副会长。

金凤,原名蒋励君,1928年6月1日生于江苏省宜兴县。解放前就读于上海交通大学和北平清华大学,1947年入党,1948年去解放区,分配到人民日报当记者。她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记者,是新闻界第一批授予高级记者职称和第一批享受政府津贴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写了几百万字的新闻作品。已版《友谊的花朵》《时代的眼睛》《在中国大地上》《历史的瞬间》《风起青萍末》《邓颖超传》《伟人之初》等作品集,《邓颖超传》曾获国家图书奖。

纪希晨,原名纪松晓,1938年在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改名纪希晨,即追求真理、向往延安和光明的意思。他生于1922年,河南省洛阳市伊川人,是《人民日报》著名记者;曾任记者部副主任兼《中国老年》杂志总编辑。他曾对采访他的同志说:“我的老年将献给中国老年们。”
http://new.hlxc.cn/hldjt/show.phpitemid=133

李庄出生于1918年7月1日,河北省徐水县人。他一生从事新闻工作,是中国共产党培养教育的老一代新闻工作者。
李庄于抗战初期在太行山参加革命,是党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的创始人之一。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前期,先后在《民族革命》半月刊、《胜利报》、《晋冀豫日报》、《新华日报》(华北版、太行版)、晋冀鲁豫《人民日报》、华北《人民日报》改组为中央机关报,李庄由华北《人民日报》编委进入组建班子,历任《人民日报》记者、总编室主任、副总编辑、总编辑。
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特别是抗美援朝期间,李长采写了大量被广为传颂的著名新闻通讯。如《为七百万人民请命》、《被人民欢呼“万岁”的部队》、《任弼时同志二三事》、《复仇的火焰》、《汉江南岸的日日夜夜》等等。为《七百万人们请命》刊登于1946年5月15日晋冀鲁豫《人民日报》创刊号一版,受到时任晋冀鲁豫中央局书记邓小平的称赞和表扬。《任弼时同志二三事》一文,几十年来一直被选入语文教科书。在朝鲜战争期间,他受命担任中、英、法三国记者国际采访团的领队,在美军仁川登陆前就进入朝鲜,多次出入汉城,深入到朝鲜半岛南部采访,是中国新闻工作者抗美援朝战地采访第一人。

㈨ 人民日报批评《雷霆战将》,抗日剧应该是个什么样子的

一部《雷霆战将》因为人民日报的发文而被推上风口浪尖,这部打着“抗日剧”的名义的偶像剧因为歪曲事实而被广大网友批评。抗日战争一直都是我国现代史当中不可缺少的一段历史,为了铭记抗日先辈们的牺牲,我国多年来都在拍摄各种各样的抗日剧,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雷霆战将》可以无视历史,胡乱改编,真正的抗日剧应当尊重历史。

对一些人来说,他们或许会觉得抗日剧“老土”、“无聊”,但是真正有质量的抗日剧却是能令人感动并且一再回味的,比如说《亮剑》和《潜伏》,因为这些精品抗日剧,不仅尊重事实,也在改编演绎的基础上融入了抗日剧所传达的精神,那就是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兴亡,每个中国人都应该站出来!

㈩ 标志着中国抗日战争开始的事件是什么

九一八事变。

九一八事变(又称奉天事变、柳条湖事件)是日本在中国东北蓄意制造并发动的一场侵华战争,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开端。

1931年9月18日夜,在日本关东军安排下,铁道“守备队”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路轨(沙俄修建,后被日本所占),并栽赃嫁祸于中国军队。

日军以此为借口,炮轰沈阳北大营,是为“九一八事变”。次日,日军侵占沈阳,又陆续侵占了东北三省。

1932年2月,东北全境沦陷。此后,日本在中国东北建立了伪满洲国傀儡政权,开始了对东北人民长达14年之久的奴役和殖民统治。

“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长期以来推行对华侵略扩张政策的必然的结果,也是企图把中国变为其独占的殖民地而采取的重要步骤。

它标志着中国抗战的开始,同时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开始,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东方战场的序幕。

(10)人民日报抗日战争扩展阅读: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即在东北建立伪“满洲国”,实现其将东北与中国内地相分割的计划。随后借故发动一二八事变,大举进攻上海。

日军通过对上海的进攻,实现了扭转国际舆论关注东北问题及策划成立伪满洲国的战略目的,通过对国民政府的军事压力强化了在东北问题上的强硬立场。

淞沪抗战中,处于劣势的中国军队,在全国民众的热情支持下顽强抵抗一个多月,虽蒙受惨重损失,却重创日军,振奋了全国民众的抗战士气。

日本占领东北,成立伪满洲国,大举进攻上海,完全是非法的,是灭绝人性的,是没有任何国际法根据的。

如果说日本在天津驻军还符合《辛丑条约》的话,1932年后日本华北驻屯军发动山海关事变,配合日本关东军逐渐蚕食长城内外,把军队移驻到北平西南丰台,就是完全违反国际法的。

这是造成卢沟桥事变的根源。日本学者争论宛平城的第一枪是谁开的,这在纯战争史或者军事学角度看可能有某种意义,但在日本侵略中国这个大主题上没有任何意义。

因为日军到了北平附近的丰台,本身是完全非法的,除了肆意侵略,难有更准确的解释。即使第一枪不是日军开的,也改变不了日军侵略的本质。

九一八事变是日本14年侵华战争燃起的第一把战火,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人类公理正义必将战胜邪恶与贪婪。日本的失败结局是必然的。

值此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这段历史应该被世人永远铭记。虽然我们已经远离了当年的血与火,但要深知和平来之不易,要为捍卫人类和平尽心竭力。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确立“十四年抗战”的重大意义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九·一八事变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抗日战争

阅读全文

与人民日报抗日战争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