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军事战争 > 甲午中日战争中国舰队排名

甲午中日战争中国舰队排名

发布时间:2021-03-13 04:24:25

㈠ 十九世纪末,中日甲午海战之前的世界海军排名(前十)

(1)首先是英国皇家海军,1875-1884年是皇家海军的黑暗时期,授权建造的主力舰远远不能满足英国保障世界海权控制的需要,法国在此阶段大力扩充海军舰队,差一点超过了皇家海军的实力而跃居世界第一。1884的皇家海军舰队还有很多老式的舷侧列炮铁甲舰,是大约1864-1872年间建造的,实际战斗力已经比较低下,巡洋舰方面还以铁壳护卫舰和巡逻舰在世界各地执行任务,不过新型巡洋舰的曙光已经崭露,一等巡洋舰和二等巡洋舰已经开始装备5艘,皇家海军钢壳快速巡洋舰遍布世界海洋的时代即将到来。
(2)其次是仅次于皇家海军的法国海军,在19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真正有能力与英国海军争夺制海权的只有法国人,1884年的法国舰队曾经给中国人带来痛苦的回忆,这一年他们的实力远远高于除英国以外任何海军,超过了第三、四名的实力总合。在法国的舰队中,已经出现了装甲巡洋舰的早期雏形。
(3)统一的德国1884年就已经显示出了超级强国的端倪,为了能够在全世界争夺更多领地和大力发展贸易,经过大约20年的苦心经营,威廉一世的海军已经夺得世界第三舰队的座次,而提尔皮茨的发力还没有到来呢。
(4)沙皇俄国的舰队曾经在19世纪两次向英国提出挑战,俄国虽然相对贫穷落后,但怎么也是欧洲大国,在历代沙皇对领土的无限贪婪下,俄国以巨大的国力为了执行扩张政策一直保持着舰队的巨大规模,只是俄国在舰艇设计和建造上却一直跟不上潮流,总是被其他强国领跑。
(5)没想到算出来1884年的舰队排名第5名是土耳其舰队,虽然19世纪中叶希腊已经独立,而且英法对埃及已经开始行动,不过此时的土耳其还没有糜烂到一战那么严重的程度。土耳其为了北拒俄罗斯,西抗英法诸强保住自己的地盘,对海军的投入还是比较大的。不过1884年的土耳其海军结构中主力舰过多,巡洋舰不足说明土耳其对于自己的海外贸易并不那么看重。此一阶段的土耳其和二十世纪初都有同一个特点“缺钱”,经济困窘时有订了军舰掏不出钱的尴尬局面出现。
(6)曾几何时的海上马车夫荷兰,在1884年已经成为一个普通的欧洲国家,荷兰的海外领地只剩下散落在西印度群岛和南美洲以及东南亚的少数殖民地,因此财政上并不宽裕的荷兰ZF选择了建设一支近岸防护海军的政策。因此荷兰的装甲舰中有相当多的美国在南北战争中赶造的浅水重炮舰,这些船基本不具备远海作战能力,不过根据主要舰只排水量的排名,荷兰应当在奥匈帝国之前,按公海的战斗力而论则不足以与奥匈争锋。
(7)奥匈帝国对于攫取欧洲领土的决心同样不小于俄国,因为他们都是面黄饥瘦的老帝国土耳其的好邻居。奥地利虽然被普鲁士赶出了德意志世界,但面对南面同样是刚刚统一的意大利却从不手软,一场利萨海战让亚德里亚海平静了将近50年。奥匈与意大利从那时起开始了一场中型的海军军备竞赛(相对南美诸国而言),直到接近十九世纪末由于三国同盟的缔结才使意大利改变了她的假想敌。奥匈的海岸线不长,海外领地也很少,但由于军备竞赛海军实力却不俗。
(8)紧随奥匈之后的就是海军军备竞赛的伙伴意大利。意大利舰队和奥匈的相比互有短长,为了弥补利萨海战中造成的损失,同时吸取了海战的教训,意大利的主力舰开始走上了超大口径巨炮旋台舰的道路。1884年的意大利舰队中就已经有了第一批巨炮旋台舰Duilio级,采用17.7寸的巨炮4门。地中海三国(法、意、奥)主力舰的共同特点是航速快,防护相对薄弱,这可能与地中海特殊的作战环境有关,同时还与超级强大的皇家海军地中海舰队的存在有关。
(9)虽然西班牙已经永远失去了包括墨西哥在内的几乎整个拉丁美洲,不过西班牙仍然在世界各地还有大大小小的海外领地,比如菲律宾、古巴等等,因此西班牙舰队和商船队仍然尽可能保持着一定的规模。1868西班牙海军在加的兹港发生了哗变,进而推翻了伊莎贝拉二世女王在西班牙的统治,不过西班牙的君主制并没有受到影响。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发生了Virginius号事件(该船被西班牙的旋风号护卫舰截获,西班牙人认为船上载运的雇佣兵是去协助古巴人发动反对西班牙的游击战争的,因此很多英国和美国乘员被枪杀),虽然美国并没有实力向西班牙人立即发起挑战,但西美之间不可调和的火种已经埋下。
(10)马江硝烟散尽,以扬武号为首的福建船政水师几乎全军覆没,但是这并不能阻止正在洋务高潮的中国继续其扩大海军的计划。这一年还有一件事值得纪念,“遍地球第一等之铁甲舰”定镇已经完工,虽然德国以中法交战为由拒绝当年交付,但中国终于有了自己的战列舰。虽然中国以地方财政为主支持的四大舰队之间关系很复杂,但是这一年中国海军总体实力大大超过了东面的邻居。不过可惜的是要制海权,海军的建设永远没有高枕无忧的一天,可惜当时的中国government中很多官员还不具备这个意识。

㈡ 甲午中日战争中的黄海海战,北洋舰队被击沉了几艘军舰日本舰队损失大吗

中日甲午战争(日本称:日清战争,朝鲜半岛称:清日战争,西方国家称:Sino-Japanese War/第一次中日战争),是19世纪末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按中国干支纪年,战争爆发的1894年为甲午年,故称甲午战争。

据不完全统计,北洋水师在这场战役中,共伤亡4万多人,在整个中日甲午战争期间,北洋水师共消灭日军1132人,中日双方的阵亡比将近30比1,这也就是说,当时的要解决一个日军,至少要付出30个人的性命。

北洋水师大小军舰共25艘,官兵多达4000人,曾一度被誉为亚洲第一舰队。然而,这支舰队却在甲午中日战争中,一次性全军覆没。

中日甲午战争的整个过程,包括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1894年7月25日至9月17日 。这时在清廷内部,以光绪帝为首的主战派占上风。是年慈禧太后六十岁,她盼望从速结束战争,以免耽误她大办庆典,因此倾向和议,但迫于清议,一时尚不敢公然主和。在此阶段中,战争是在朝鲜半岛及海上进行,陆战主要是平壤之战,海战主要是黄海海战。

第二阶段,从1894年9月17日到11月22日。在此阶段中,战争在辽东半岛进行,有鸭绿江防之战和金旅之战。

第三阶段,从1894年11月22日到1895年4月17日。在此阶段中,战争在山东半岛和辽东两个战场进行,有威海卫之战和辽东之战。

㈢ 甲午战争时候,中国派出了几艘自己研制的战舰甲午中日战争的时候中国派出了几艘自己研制的舰艇

甲午战争中北洋舰队中有四艘由福建船政制造的军舰 即引进法国黄泉级技术制造的平远号和原隶属广东水师的广甲 广乙和广丙号巡洋舰

㈣ 在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的军舰和日本的军舰对比实力如何

参加黄海海战的北洋水师有12艘战舰,日本联合舰队是11艘战舰。数量基本相当
北洋水回师中有答8艘是较强的铁甲巡洋舰,其中定远镇远2艘是当时亚洲最强的战舰。
而日本联合舰队,也有8艘是新式的巡洋舰。其中吉野号是当时比较先进的高速巡洋舰。
从表面上的实力来看,2军旗鼓相当,北洋水师甚至略强。
但是从软实力来看,联合舰队要更强。因为清朝工业较差,北洋水师虽然大都是从欧洲订购的先进军舰,但是自己缺少保养替换零件,年久失修,很多军舰都无法满速航行。而日本的军舰虽然吨位不比北洋水师,但是速度快,而且不少装备了当时最好的速射炮。另外,日本当时使用了先进的下濑火药,而北洋水师仍然用的黑色火药,并且北洋水师使用的炮弹质量也有问题。导致日舰中弹很多,也被造成不少杀伤,但却难以被击沉。
所以综合考虑,当时的日本联合舰队的实力已经赶超了北洋水师。不过从黄海海战来看,至少北洋水师仍然证明了定远号和镇远号在当时,仍然是亚洲无敌。2艘巨舰中弹无数,但无一穿透装甲。战役后期,定远和镇远也有机会反败为胜,只可惜天近傍晚,无法夜战才只好停火。

㈤ 甲午中日战争期间海军力量对比与国力对比等

一、日军实力明显强于清军 北洋水师成军的1888年,日本还没有像样的现代化海军。甲午战争前4年,清朝依然占有27000吨比17000吨的海军总吨位优势。但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时,日本海军总吨位暴涨至72000吨,全面压倒清军。 而实际参战的两国主力舰队中,也是日本联合舰队以4.1万吨反超北洋水师的3.5万吨。而且日军是新舰,北洋水师是老舰,日方无论在质量和数量上都占优势。 人员就不比了,这对海军没多大意义,而且基本上是与总吨位成正比的。 所以,北洋海军远东第一只是曾经的传说,在甲午战争爆发前已被日军以惊人的速度反超了。 二、无论战略战术上都是日本强 战略上,日本的厚积薄发,精心策划多年,有备而来,处积极进攻态势,全国军民士气高昂,君臣同心协力。清朝认为日本是“蕞尔小国”,麻痹轻敌,没有做任何战争准备,仓促应战,处被动防御地位,士气低弥,君臣将领们各有小算盘,未形成合力。 战术上,日军作战设计明确,海陆军配合默契,作战指挥果断,士兵战技术熟练。清军没有像样作战计划,海陆军间甚至陆军内部各部队处各自为战、消极抵抗状态,指挥混乱,除北洋水师外,士兵士气和技战术素质差劲。 三、清国理论上国力占优,但实际可动员经济实力两国旗旗鼓相当,但日本实际动员经济力量占优。 当时两国都还没有科学全面的国民经济统计体系,后世有些的经济史学家根据两国人口总数和经济发展水平推测,认为清朝GDP不仅远超日本数倍,甚至还可能高于欧洲强国。但我认为,这种推测是毫无意义的,因为清朝几乎是纯农业国,那些推测的GDP绝大多数是用来吃饭的,转化不成国家办大事的经济实力。 实际上,当时清朝每年的财政收入不过七八千万两白银的样子。而日本自明治维新,工商业迅速发展,甲午战争前其财政收入已达七八千万两日圆,大约折合五千多万两白银的样子,已经相当接近清朝了。何况,清朝财政支出中庞大官僚体系、治河救灾及平叛等开支巨大且无法节省,更不能忘记太后办寿、修颐和园、修陵、皇上大婚等等甲午战争前惊人的开支。所以,实际上日本可动员的经济实力并不亚于清朝,清朝对日本并不具备某些历史学者所称的绝对经济优势,“蕞尔小国”的称号是清廷过于狂妄自大的表现。 再看实际的经济动员结果。当时日本将财政收入的60%用于军费,也即相当于每年3000万两白银的军费用于购舰备战。而清朝财政收入极少用于改善军备,北洋水师1888年成军后就再未购一船,北洋水师的日常维持费应为每年两百万两白银,实际仅五六十万两。 科技方面,经历明治维新的日本明显占优,但这一优势在战争中并无太明显表现,这是因为当时日本的科技实力仍与西方有明显差距,日本和清朝都是靠购买西方先进军舰和武器弹药。甲午战争主要是拼经济而非科技。由于日本投入高且较晚,因此甲午战争中双方进口的武装装备中,日本占明显优势,比如军舰航速更高(采用更先进锅炉),火力更强(最先进的速射炮日对清占95比0的绝对优势)。 近年来,有些人借甲午战争鼓吹经济无用论,这纯属扯蛋!这场战争恰恰证明经济才是军事的坚实基础,你看看日本在战前远超清朝N倍的军费投入,就会明白日本的胜利就是拿钱堆出来的,实力才是决定性的因素! 四、西方列强基本上对甲午战争持坐山观虎斗的中立态度。 东亚两强相攻,肯定是西方列强的机会,他们乐见中国因此被进一步消弱,从而带给他们机会,但并不愿意看到日本因此强大而与其在华形成竞争关系。 日本在战前舆论公关做得比中国好,在国际上极力宣传中国在朝鲜的“残暴统治”,把自己打扮成解放者的样子,因此国际舆论上特别是美国,对日本稍同情些。但是,从国家政策角度,则西方几乎清一色地保持中立,未对任何一方提供军事援助,也未对任何一方采取武器禁运等。 但当甲午战争以日本一边倒的胜利结束时,西方列强逐渐转向“同情中国”甚至出面干涉和阻止日本瓜分中国,这当然是为了防止日本成为他们自己瓜分中国的竞争对手。 其中,最有名是俄、法、德三国干涉还辽,强迫日本吐出已吃到嘴里的辽东半岛,俄国为此甚至向日本提出武力威胁。英、美觉得马关条约的开放条款对此不无坏处,因此既未参与干涉还辽,也未阻止,算是中立到底。

㈥ 甲午中日战争中最大的海战发生在哪里

中日甲午战争最大的海战是黄海海战。

黄海海战发生于光绪二十年1894年9月17日,黄海海战相对于前一次的丰岛海战就更加惨烈,双方士兵随时都有可能面临着在各自的军舰内被炸死、烧死甚至是溺死的危险。无论是北洋水师还是日本联合舰队都为打败对方而拼死一搏,毕竟这是一场决定两国命运的战争。

日本舰炮数量多但全体命中率偏低,但群炮齐轰的饱和式攻击,整个舰队则得到较多的命中弹数。清舰命中率虽高,但发射弹数少,相对减少了对日舰的危害。

虽然黄海海战北洋水师损失惨重,但定远舰、镇远舰在遭到日联合舰队的围攻下弹痕累累却没有沉没,而且还能与敌对抗状态下带伤脱离战场,给日本联合舰队方面留下了震撼的印象。

(6)甲午中日战争中国舰队排名扩展阅读:

甲午黄海海战,缺煤也是造成失败的一大原因。

说起甲午黄海海战,人们都知道,清日军舰机动能力确实存在很大差距。然而,少有人知,其实除却两军战舰本身性能之外,形成机动能力悬殊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北洋海军缺煤。

丰岛海战爆发后到黄海海战临战之际,开平煤矿运煤船职员们惧怕危险,纷纷辞职。当时,李鸿章下令紧急调煤3万吨运往威海、旅顺、烟台应备作战,也就在开平煤矿断断续续的供煤中,成为空谈。

黄海海战发生前,北洋舰队曾经5次巡航朝鲜半岛西海岸汉江口、大同江口、鸭绿江口及渤海、大东沟。在进入战时巡航中,北洋舰队既无煤船随行保障,也频频因为缺煤,或是用煤太劣,直接影响着舰队的机动。

丁汝昌为此跳脚生气,埋怨,然而,开平煤矿敷衍北洋海军战时用煤的事情,他临死,也没有对李鸿章踏踏实实报告一次。

北洋舰队在黄海海战前夕最后的巡航,是往返旅顺、威海之间。这次,浩浩荡荡的北洋舰队续航用煤,也不过2000吨新峒散煤。

这是甲午黄海海战比较容易被忽视的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在蒸汽战舰时代,煤炭,等于现在战舰采用的汽油、原子反应堆。如此尴尬下,两军陡然相遇,北洋舰队劣质煤浓浓的黑烟更早地暴露目标。

此后,在与日本联合舰队激战数小时,无论是战,是跑,北洋舰队诸多战舰因为可怜巴巴的新峒散煤,进退失据,犹如脚镣,后果可想而知。

㈦ 甲午中日战争大清联合舰队有多强

清朝的北洋海军的军舰在甲午海战爆发前已经有十多年没有得到过维护升级,参战的十二艘军舰在出发前都严重的缺乏弹药,甚至把训练弹都算上也不够。
北洋海军最新的军舰也比日本最老的军舰老,除了定远和镇远两艘铁甲舰外,其余军舰由于太老太旧所以都基本上没有什么战斗力。

㈧ 介绍一下甲午中日战争中 中日两国海军军力对比

装备远远强于日军,但人不行,物资也不行

㈨ 甲午中日战争清朝四大舰队共有多少军舰

在海战中全军覆没的清朝船只全部都参加了甲午战争,感谢楼主还记得这场历史,并且提出了让人深思得问题,谢谢了

㈩ 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海军的势力

甲午战争的时候,中国早在造船上落后于世界强国了,当时因为列强入侵,清朝海军力量不堪一击,所以李鸿章在1880年3月31日奏准购买两艘铁甲舰。同年中,派徐建寅、李凤苞到英国及德国,考察海军以及购舰。徐、李在德国参观伏尔铿(Vulcan)造船厂及其制造的萨克森级(Sachsen class)铁甲舰,与及克虏伯公司(Krupp)及其火炮。在英国,二人则参观阿姆斯特朗及其最新之“英弗来息白”(Inflexible)铁甲舰。最后决定由位于德国坦特伯雷度(Stettin)的伏尔铿建造两艘集萨克森级及英弗来息白之长处的铁甲舰,舰上采用克虏伯火炮。铁甲舰的设计及技术均为当时最先进的。定远级的装甲布置类似英弗来息白的设计,厚达12英寸的装甲成碉堡式,集中在船身中部,保护机械、主炮及弹药库,而非分散在水线之上。其吨位亦是远东第一,号称“远东第一舰”。1881年正式签署合约,每舰造价为620万马克。清政府吸收之前经验,派刘步蟾、魏瀚等熟识海军者到德国船厂监工。两艘战舰由李鸿章亲自名为“定远”、“镇远”。同年12月22日,“定远”下水,次年“镇远”下水。

定远及镇远本应在1884年完工交货。但1883年年底中法战争爆发,德国作为中立国,据国际惯例暂停交货。1885年中法签订和约,德国方才于7月履约付货。定远及镇远由德国水兵驾驶,悬挂德国商船旗,经苏伊士运河、新加坡、香港,于10月抵达天津大沽。10月29日,定远升起龙旗,正式成为大清海军舰只,北洋舰队旗舰。
定远、镇远二舰不但是北洋水师的主力,服役时更是当时远东最大型的军舰。二舰为甲午战争初期的黄海大东沟海战内日军海军集中打击的对象,二舰中弹极多,但因其铁甲坚固而只受一般破损,俱未失去战斗力。后来北洋水师退入威海卫以自保,定远被突入港内的日军鱼雷艇击中,被迫搁浅。最后被陆上由日军占领的炮台击中后自沉。而镇远则因触礁受损,最后投降编入日本海军。
那时候的北洋海军就指着定远、镇远二舰,还怎么称得起世界最强啊 ,没有自己的技术,光靠着进口,买别人的,学别人的,是永远称不起最强的。

阅读全文

与甲午中日战争中国舰队排名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