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军事装备 > 军事理论战略手段

军事理论战略手段

发布时间:2021-02-09 05:13:23

1. 《军事理论》中维护国家安全的综合手段有哪些

武力
社交

2. 军事理论论述题:一、海洋的知识:1、争议的原因;2、现状;3、战略地位;4、措施应对

争议的原因:
1982年在蒙特哥湾获得通过、1994年开始实施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约定:从领海基线算起,沿海国有权宣布12海里领海,24海里毗连区,200海里专属经济区以及最多可以延伸至350海里的大陆架;同时,岛屿拥有与大陆一样的权利。加之科学技术的进步与海洋资源的开发,各沿海国普便强调自身利益,在海域交叉情形下就形成了争议。
现状:
中国与邻国的海权争议:依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规定,中国有望获得300万海里的“海洋国土”。然而,因为海域宽度的限制,与朝鲜、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越南等八国,在海洋主权主张上存在冲突,海洋边界均需进一步确定。
战略地位:
经济上-传统的海洋产业仅仅局限于海运贸易、海洋捕捞和海盐生产。现代海洋包括能源,矿产,甚至包括向海洋要土地等等,已经形成独立的海洋经济体系,甚至已经成分部分国家的经济支柱。
军事上:既是保护国家利益的战略缓冲,也是对外扩张的桥头阵地,控制海洋是走向大国强国的必经之路。
中国的海洋政策:
主权在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
应对措施:
1、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加强外交沟能。
2、加强军事特别是深蓝海军的军事建设。
3、加强海洋经济开发研究,积极开发海洋资源。

3. 军事理论什么是战略

战略(strategy)一词最早是军事方面的概念。战略的特征是发现智谋的纲领。在西方,“strategy”一词源于希腊语“strategos”,意为军事将领、地方行政长官。后来演变成军事术语,指军事将领指挥军队作战的谋略。公元579年,罗马皇帝毛莱斯用拉丁文写了一本名为《stratajicon》的书,被认为是西方第一本战略著作。在中国,战略一词历史久远,“战”指战争,略指“谋略”。春秋时期孙武的《孙子兵法》被认为是中国最早对战略进行全局筹划的著作。在现代“战略”一词被引申至政治和经济领域,其涵义演变为泛指统领性的、全局性的、左右胜败的谋略、方案和对策。
1.作战的谋略。
唐 高适 《自淇涉黄河途中作》诗之十一:“当时无战略,此地即边戍。” 清 叶名沣 《桥西杂记·杨忠武公训子语》:“公一生战略,具载国史。”
2.指导战争全局的计划和策略。对战术而言。
洪深 《戏剧导演的初步知识》上篇五:“兵书上说得好:战略与战术乃二个全异之行动。战术是关于战斗诸种行动之指导法,战略乃连系配合各种战斗之谓。战略为作战之根源,即创意定计;战术乃实行战略所要求之手段。” 郭沫若 《洪波曲》第七章一:“敌人最初的计划,据传是将采取大迂回的包围战略。”
3.比喻在一定历史时期指导全局的方略。
毛泽东 《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调动一切积极力量,为了建设社会主义。这是一个战略方针。” 邓小平 《高级干部要带头发扬党的优良传统》:“我们一定要认识到,认真选好接班人,这是一个战略问题。” [编辑本段]相关词语战略导弹
用于攻击战略目标的导弹。射程在10000千米以上。包括中程、远程、洲际导弹。主要攻击政治军事中心、军事或工业基地、交通枢纽以及核武器库等重要战略目标。
战略物资(战略物资)
与战争有关的重要物资。如钢材﹑石油﹑橡胶﹑稀有金属等。
战略管理
战略管理包括以下三个过程:战略制定:确定企业任务,认定企业的外部机会与威胁,认定企业内部优势与弱点,建立长期目标,制定供选择战略,以及选择特定的实施战略。 战略实施:树立年度目标、制定政策、激励员工和配置资源,以便使制定的战略得以贯彻执行。 战略评价:重新审视外部与内部因素;度量业绩;采取纠偏措施。
战略学
研究带全局性的军事斗争指导规律的学科。它在军事学术中处于首要地位,指导并直接影响战役学和战术学。战略学研究的内容主要是:战争中各种基本因素及其对战略的影响;战争指导的历史经验和未来战争的性质、特点;进行战争的样式、方法;战略方针、战略计划、战略布局、战略指挥等战争准备和实施的指导原则;后方勤务、战略后备等问题。战略学来源于战争实践 ,是战争实践经验的理论概括。它始终受政治的制约,并随着社会历史、社会物质生产、科学技术和武装斗争的发展,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回答战争中出现的新课题。战略学是军事理论的骨干,它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外交、自然、地理、人口、民族、文化、思想,以及科学、 技术等各个领域,并互相发生影响、互相渗透,不断形成许多新兴交叉学科。
中国《孙子兵法》是世界上公认的古代军事名著。普鲁士军事理论家C.P.G.von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是资产阶级军事理论中具有代表性的著作。这些著作,对战略问题都有精辟的论述。K.马克思、F.恩格斯、V.I.列宁、I.V.斯大林和毛泽东的军事著作,都对战略问题作了科学的概括,奠定了无产阶级战略理论的坚实基础。战略学是军事学的八个一级学科之一。 [编辑本段]战略的定义战略是筹划和指导战争全局的方略。 即根据对国际形势和敌对双方政治、军事、经济、科学技术、地理等诸因素的分析判断,科学预测战争的发生与发展,制定战略方针、战略原则和战略计划,筹划战争准备,指导战争实施所遵循的原则和方法。
战略产生于战争实践,长期使用于军事领域,本义即军事战略。战略可按 不同的标准划分类型。按社会历史时期划分,可分为古代战略、近代战略、现代战略;按作战性质划分,有进攻战略和防御战略;按使用武器的类型划分,有常规战争战略和核战争战略(见核战略);按军种划分,有陆军战略、海军战略和空军战略;按作战持续时间划分,有速决战略和持久战略,等等。
凡属有关战争准备与实施,军事力量的建设和使用的全局性的内容,都是战略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主要是:为制止和推迟战争而进行的斗争;为对付战争而进行的长远准备和临战准备;战争爆发后的战略领导与指挥;结束战争的战略决策与处置等。
人类社会有了战争,就逐渐形成了战略。在中国古代,有关战争全局的筹划与指导曾使用兵略、谋略和方略等特定的术语表述战略。汉成帝于公元前26年命步兵校尉任宏校兵书。任宏将兵书分为兵权谋、兵形势、兵阴阳、兵技巧等四类,其中兵权谋讲的就是战略。战略一词,在中国最早见于西晋初史学家司马彪所著《战略》一书,后屡见于《三国志》、《廿一史战略考》等史籍中。这些术语,其核心含义与现代战略意义有类似之处,但与战役法、战术区分不严格,有时还含有政治、外交谋略和战法之意,使用也不统一。19世纪末,中国开始用“战略”翻译西方的“strategy”一词。20世纪30年代,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指出:“战略问题是研究战争全局的规律的东西。”毛泽东关于战略的论述,奠定了现代中国战略定义的基础。
分析战略上成功的战例,以供将军们提高运筹和指导战争的能力。东罗马(拜占庭)皇帝莫里斯于公元580年前后写了一本训练高级将领用的军事教科书,名为《将略》(Strategicon),意为将道或统帅艺术,与战略名异实同。18世纪末,普鲁士的A.H.D.von比洛在其所著的《新战争体系的精神实质》中,将战略与战术加以区分,并赋予其定义:“战略是关于在视界和火炮射程以外进行军事行动的科学;而战术是关于在上述范围以内进行军事行动的科学。”(《论资产阶级军事科学》第30页,军事科学出版社,1985)普鲁士C.von克劳塞维茨为战略所下的定义是:“为了达到战争目的而对战斗的运用。”(《战争论》第1卷第175页,商务印书馆,1978)瑞士A.H.若米尼认为:“战略是在地图上进行战争的艺术,是研究整个战争区的艺术。”(《战争艺术概论》第87页,解放军出版社,1986)美国经参谋长联席会议批准的军事战略的定义是:“运用一国武装力量,通过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达成国家政策的各项目标的一门艺术和科学。”《简明不列颠网络全书》对战略的定义是:“在战争中利用军事手段达到战争目的的科学和艺术。”日本《世界大网络全书》为战略所下的定义是:“为了实现特定目标而运用力量的科学与策略。”《苏联军事网络全书》为战略所下的定义是:“军事学术的组成部分和最高领域,它包括国家和武装力量准备战争、计划与进行战争和战略性战役的理论与实践。”古今中外对战略的称谓繁多,性质不同,定义各异,但有其相同之处;即都是指在一定时期,建设和使用以军队为主体的军事力量,筹划和指导战争全局的准备与实施,以达到一定的政治目的,为一定的阶级、国家、民族和政治集团的利益服务的方略。随着战略理论的发展,西方有的国家出现了更高层次的大战略、国家战略、国防战略及有关的发展战略。战略这一概念,已扩大延伸到军事领域以外,为其他许多领域所借用,泛指对全局性重大的、高层次决策的谋略。
中国古代常称战略为谋、猷、韬略、方略、兵略等。西晋曾出现司马彪以“战略”命名的历史著作。英语中与“战略”相对应的词strategy,源于希腊语strategos,原意是“将兵术”或“将道”。近代,战略在世界各国先后发展成为军事科学的重要研究领域。现代战略涉及的范围日趋扩大,西方国家陆续提出了“大战略”、“国家战略”、“全球战略”等一类概念。“战略”一词现已被各个领域所借用,诸如政治战略,经济战略,科技战略 ,外交战略,人口战略,资源战略,体育战略,等等。
战略是同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产方式相联系的。它依赖于社会物质生产 、 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和人的觉悟程度,为国家或政治集团所规定的基本政策服务。国家的社会制度,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以及主观指导,对战略的制定和实施起决定作用。战略同国家的自然条件、地理位置、面积、人口、资源、交通运输,以及作战地区的地形、水文、天候等,也有密切关系。
毛泽东军事思想关于战略的核心观点是人民战争思想,即广泛宣传群众、广泛发动群众、广泛依靠群众,使敌人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毛泽东的这一战略思想,指导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人民军队从失败走向胜利。其在抗日战争期间发表的著名的军事著作《论持久战》,就是在这一战略思想指导下完成并自始至终贯穿着人民战争的观点,而且由八路军、新车军和抗日根据地干部群众进行了成功实践,为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指导战争全局的方略。通常指军事战略,即战争指导者为达成战争的政治目的,依据战争规律所制定和采取的准备和实施战争的方针、策略和方法。
中国革命战争战略,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行统一战线,依靠人民军队进行人民战争的战略。它经过长期战争实践的检验,具有丰富的内容,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战争和战略的原理、原则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中国革命战争战略的基本理论原则是:①实事求是地研究战争,指导战争,使战争指导符合于客观实际。这是革命战争战略的立足点。②军事战略服从和服务于中国共产党的路线、方针和基本政策,以解放人民、建立和保卫人民民主专政的新型国家为目的,这是革命战争战略的根本出发点。③动员群众,组织群众,实行人民战争,这是革命战争战略的基础。④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⑤积极防御,持久作战。这是统管革命战争全局的指导方针。⑥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这是实施积极防御战略的主要方法。
革命战争战略的全面实施,还有赖于其他许多指导原则的正确运用,诸如巧妙地运用运动战、游击战、阵地战3种作战形式;适时正确地实施战略转变;掌握决战时机;实行高度集中统一的和稳定、高效能的战略指挥,以及按照“平战结合”、统筹兼顾等原则 ,周密而充分地作好战争准备,等等。革命战争战略这许多基本原理原则,必须按照不同的历史条件加以具体的发展和运用,依据新的情况,制定战略行动的具体指导方针,才能引导战争走向胜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人民解放军按照现代战争的要求,不断改革部队的编制、体制和教育训练,加强军种、兵种建设,发展高新军事技术和研制新式武器,把自己建设成为一支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力求有效地解决战争指导上面临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使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民战争和积极防御的战略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为未来的反侵略战争作好一切准备,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进步作出应有的贡献。
中古时代的军事战略关键,在于支配财富的经济基础,因为后者意味着届时能有多少兵力可用在战场上。在中古初期,由于所有的财富均来自于农田和牧场,所以乡间都是主要的攻防地区。随着时代的发展,城镇透过贸易和工业,逐渐演变成重要的控制点,俨然成为财富的中心。
城堡的攻防往往是战争的重要元素,因为它们护卫着农地。居住在城堡中的战士会控制邻近的地区。随着城镇的发展,它们也需要防御工事的修筑。防卫与攻取城镇,逐渐地比争夺城堡变得更为重要。
在战场上的军队会用计取得重要的防守点并攻掠乡间地区,或制止敌军采取同样的军事行动。野地战通常会持续到粉碎敌军的侵略行动为止。例如在1066年的杭斯丁之役,就是由英格鲁撒克逊人群起作战,制止诺曼人的入侵。不过,英格鲁撒克逊人失败了,而诺曼人在威廉的领导之下,则在随后数年的征服战中,逐步确立在英格兰的控制权。955年的莱区菲尔德之役,日耳曼人与来自东方的马札儿侵入者作战。在奥图一世的带领下,日耳曼人取得决定性的胜利,终结了马札儿人的入侵。在732年,铁锤查理打败了摩尔人,终止了回教徒的入侵,并把势力扩展到西班牙。
克里斯、波提耶和亚琴科特等战役,是法军在英法百年战争期间,力图阻止英军入侵的抗战行动,但是法国人在这三场战役中均告失败,使得英国得以入侵不断。不过,在这个案例中,英国人的入侵并未能让他们建立永久的控制权,而法国最终却赢得战争。
十字军企图在圣地夺取并保有重要的据点,藉以维持这个地区的控制权。十字军东征期间的诸多战役,都为了互相突破彼此的控制权。萨拉森人在萨拉丁的领导之下,于1187年赢得哈丁之战,为夺回耶路撒冷铺下成功之路。
战略研究、解决的问题
战略所要研究、解 决的问题主要是:对国内外形势的估量和对敌对双方军事、政治、经济、地理、科学技术等因素的分析;对战争可能爆发的时机、战争的性质、特点和发展趋势的判断;战略方针、战略任务、战略方向、战略阶段和主要作战形式的确定;战区划分;战场准备;武装力量的建设;军事思想和军事技术的研究;战略资源的开发、储备和战略后方建设;国防工业的布局和武器装备的研制、更新;动员体制的确立;国防工程的计划和实施;战略指挥系统的组建和完善;作战序列的确定;战略协同的组织;战略预备队的使用;战略后备的调配,以及如何抓好有关全局的枢纽和环节,适时实施战略转变,夺取战略主动权,等等。
战略和战役、战术是全局和局部的关系。战略对战役、战术起指导、制约作用。同时,战略企图的实现,又有赖于战役、战术的胜利。

4. 军事理论见面课中国应对美国的措施是什么

、为了遏止中国崛起,不能排除美国挑起军事冲突的可能性 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见面课:台海安全 1、美国近期对台湾的战略企图是 A:保持台湾的"事

5. 军事理论:历史上成功的战略和错误的战略

1、卧薪尝胆:赵王勾践卧薪尝胆多年后,灭了吴国。成功策略。
2、放虎归山:吴王夫差放了赵王勾践,最后被灭。错误战略

6. 军事理论什么是战略,主要有哪些类型

战略是对战争全局的关照。战略分防御性战略和进攻性战略。

7. 当前美国军事战略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军事理论方面的试题

呵呵 聊城的啊~~~2011年美国国家军事战略报告长24页。。。简单说说吧。今年的战略报告和2004年的有所不同。
新版报告集中反映了奥巴马政府的安全战略思想和军事战略谋划。与2004版战略报告相比,新版战略报告除继续强调保持美军领先优势、对抗暴力极端主义等之外,在战略环境的认知、军事理念、关注重点等方面均有明显变化。
1、对战略环境有新判断。 对全球战略环境的评估是新版军事战略报告出台的基础。
2、强调“3D”相互配合。新版《国家军事战略报告》虽系美国军方制定,但字里行间透出对军事手段局限性的清醒认知,强调军事力量应与外交、发展等手段相互配合、互为补充,发挥“促进者”作用,帮助其他政府机构推进国家利益。
3、重视国际合作。与2004版《国家军事战略报告》相比,新版报告不再局限于“保护国家”、“防范突然袭击”、“战胜对手”这三大传统军事战略思路,将“加强国际和地区安全”列为军事战略的新目标。
4、全球公地和亚太地区成为新重点。新战略报告多次提及太空、海洋、网络空间等全球公地问题,认为“所有国家的安全和繁荣都依赖于海洋、太空和网络”,指出“美军在全球公地的自由行动越来越受到国家和非国家行为体的挑战”。
5、对华战略仍具两面性。 美国国防部在近年的《中国军力报告》中屡次提及解放军发展所谓“反介入”、“区域封锁”战力,以期限制美军在全球公地的自由行动。在新版战略报告中,对华战略的阐述相对其他主要国家明显占据了更大篇幅,总体基调延续了奥巴马政府一系列重要战略文件对华政策的阐述——合作与警惕并存。

具体的看看这个网址说得很详细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1-03/05/c_121147907_2.htm希望对你有帮助~~~

8. 我军建设的首要前提是什么 战争的属性有哪些何谓革命战争 实现战略目标的基本手段或条件是什么

国家军队的建设主要是维护国家的统一民族之间的和平,领土的完整和社会的稳定等专方面。战争的属性有军事冲属突和经济战争两种;革命战争是指被压迫阶级和民族为实现阶级解放或民族解放而进行的战争。是正义战争的表现形式之一; 实现战略目标的基本手段主要是探索、创新科技、注重培养科学人才、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为基础。(稍后补上)总的来说在国际上中国的主权问题是在二战以后重新划分的,但战后国际舞台复杂多变的形势之下,国内外的中国的国家概念很复杂化,涉及中国主权权问题的国际条约繁多在时间上和事件新旧约中都处于变化中,从口不一,这些条约在国际地区上充满争议。人民的对外战争的基本条件主要表现在:国家领土的完整统一和民族的自主权利遭到外部侵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的根本原则是:绝对服从国家领导的指挥,为维护祖国领土的完整做出贡献(太匆忙了~)

9. 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战略战术有哪些

毛泽东的军事战略思想,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关于指导中国革命战争实践经验所概括出来的全面、系统的理性认识。它主要是指毛泽东在指导中国革命战争的伟大实践中,在继承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和前人有关战争指导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不断的总结、补充和完善,所形成的一个完整的、反映中国革命战争特点和基本规律的战略思想体系。并在建国后保卫国防的斗争实践中进一步得到发展和深化。

(一)毛泽东对战略概念的含义的规定战略就是指导战争全局的方略。它是战争指导者正确运用战争力量和手段达成战争目的的基本方法。毛泽东对战略概念作了科学地解释。他说:战略问题是研究战争全局的规律性的东西,很明显,按照毛泽东的思想,凡属带有要照顾战争各方面、各阶段性质的都是战争的全局,都是战略问题。他还认为:(1)战略具有不同的层次性。“只要有战争,就有战争的全局。世界可以是战争的一全局,一国可以是战争的一全局,一个独立的游击区,一个大的独立作战方面,也可以是战争的一全局。”①这表明,军事战略根据时间和空间等具体条件的决定,它具有鲜明的层次性。例如世界军事战略,国家军事战略,战役性战区战略等。而且,在一定的条件下还将处于一种互有制约的从属关系。就中国革命战争的历史经验而言,它主要是中央和各战略区的关系。(2)战略的任务是要正确解决战争指导上一系列重要的计划与实施问题。毛泽东说,战争的胜负,固然决定于双方军事、政治、经济、地理、战争性质、国际援助等条件。然而不仅如此,“要分胜负还须加上主观的努力,这就是指导战争和实行战争,这就是战争中的自觉的能动性。”②在战争指导中,对于诸如认识战争形势与特点,找出战争规律,制定战略方针和计划,以及实现战略方针与计划中有关战略目标和主要战略方向的选定,战略阶段的划分,战略转变,武装力量的部署与运用,战场选择,战略后方的组织与保障等一系列重要问题,都须战争指导者根据不断发展和变化着的实际情况,正确地加以判断和解决。(3)战略理论是军事理论的骨干。毛泽东指出:研究军事的理论,研究战略和战术,研究军队政治工作,不可或缓。“而战争和战略的理论则是一切的骨干。”③只有重视对战略理论的研究,才能正①《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175页。

②《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478页。

③《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554页。

确认识和把握战争的基本规律,并运用这些规律于指导战争。因此,必须重视学习前人或今人做的关于过去战争经验所总结出来的军事理论,同时又必须重视从自己的战争实践中去加以考证,吐故纳新,增加自己所特有的东西。

(二)毛泽东军事战略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毛泽东的军事战略思想,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与国内外强大敌人的长期作战中,随着中国革命战争的深入发展,逐步形成、完善并趋于成熟的。

1927年秋,以毛泽东为正确路线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工农革命军首先在国民党统治薄弱的井冈山地区创建根据地,广泛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并在斗争实践中根据初期作战经验总结和提出了“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十六字诀作战原则。

这一原则,它“包举了战略防御和战略进攻的两个阶段,在战略防御时又包举了战略退却和战略反攻的两个阶段。”①1930年夏,中国工农红军实行了由游击战向游击性运动战的战略转变。毛泽东在领导中央红军进行多次的反“围剿”作战中,正确地提出了积极防御,诱敌深入的战略方针,并正确地规定了有关战略防御中一系列的作战原则。1935年1月,遵义会议之后,他又领导红军在长征途中,采用高度灵活机动的运动战,胜利地完成了战略转移。1936年12月,他在总结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战争经验的基础之上,撰写出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书。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精辟地阐明了中国革命战争的特点、规律和实行战略防御的方针和原则,奠定了中国革命战争战略理论的基础。

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共中央和毛泽东根据抗日战争的基本形势与特点,于战争初期制定了放手发动群众,动员一切力量,实行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路线和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并提出了在正面战场实行“高度的运动战”

和敌后战场实行“基本的是游击战,但不放松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②的战略方针。并在战争实践中顺利地实现了从土地革命战争后期的运动战到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转变。我军转入敌后战场之后,在整个战略防御中,又主动地、灵活地、有计划地执行战略防御中的进攻战,持久战中的速决故,内线作战中的外线作战的战略方针。经过八年抗战,逐步地转变了战争形势和发展壮大了自己,终于取得了战争的最后胜利。这时期,毛泽东通过所撰写的《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和《论持久战》等重要军事著作,使其军事战略理论得到了多方面的发展并趋于成熟。

解放战争是中国革命战争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战争,也是毛泽东军事战略思想得到全面发展和完善的时期。整个战争经过了战略防御、战略进攻、战略决战和战略追击的全过程。在战略防御中,毛泽东及时总结各战略区的作战经验,提出了以打运动战和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的“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战略方针,逐步夺取了战略上的主动权。当我军转入战略进攻之后,他又根据我军几十年的作战经验,提出了“十大军事原则”,使我军的作战理论更加系统化。1948年秋,根据全国战略形势的发展,他及时主持党中央、中央军委召开会议作出了战略决战的决策,相继取得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略性战役的决战胜利。在指挥各野战军实施战略追击中,①《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205页。

②《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441页。

又提出了采取远距离包围迂回,尔后回打溃逃之敌的战略方针,迅速取得了解放战争的完全胜利。

建国后,特别是在抗美媛朝战争中,毛泽东的军事战略思想在对现代战争的指导方面,取得了许多新的经验,在理论上亦有了许多新的发展。在保卫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又根据我国社会主义的性质,及时制定了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也是毛泽东军事战略思想在更新、更高阶段上的发展。

(三)基本军事战略思想基本军事战略思想,主要是指毛泽东在指导中国革命战争的长期活动中所形成的具有长期指导作用和根本指导意义的,成系统而又互有联系的军事战略理论中的最基本的观点。概括起来主要有:

(1)根据地战略。根据地作为一种战略思想,是在中国革命的特殊条件下发生和形成的。中国革命战争在毛泽东农村包围城市道路这一总战略的指导之下,根据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基本特点,认为革命的胜利可以从那些反革命势力比较薄弱的地方首先开始,首先发展,首先胜利;同时,也避免在革命力量还弱小时去和强大的、占领中心城市的敌人作决定性胜负的作战。最根本的办法就是必须把落后的农村建设成先进的、巩固的根据地,借以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去争取全部胜利。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军先后在全国主要是南方诸省建立的各个革命根据地;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新四军等人民武装在敌后建立的十余块抗日根据地,并在解放战争时期逐步发展成解放区。都从实践方面说明了它所具有的战略地位。毛泽东从理论上亦先后提出:“朱德毛泽东式、方志敏式之有根据地的、有计划建设政权的”①一套办法和政策是完全正确的,必须这样才能促进全国革命的高潮;抗日战争必须争取在敌后创建十个战略支点,即十块大的敌后根据地,“是游击战争赖以执行自己的战略任务,达到保存和发展自己,消灭和驱逐敌人之目的的战略基地。”②他多次强调在游击战争的领导者们的头脑中,必须驱逐流寇主义思想,确立建立根据地的方针,实行波浪式的推进政策,依靠人民建立巩固的根据地。由此可见,根据地作为一种基本战略思想,它具有三方面的战略意义:第一,它是进行革命战争的立足点和战略支点,没有这种立足点和战略支点,革命的武装斗争就不可能站稳脚跟,并得以逐步推进和发展;

第二,它是支持长期革命战争,为前方提供人力物力补充的重要的战略基地。

没有这种战略基地,一切战略任务的执行和战争目的的实现就失掉了依托。

第三,它是实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条道路必不可少的战略步骤,是这条战略道路的起点和基石。

(2)游击战争战略。毛泽东的游击战争战略,既是一种战略作战形式,又是一种基本战略指导思想。从实践上看,在中国革命战争长达二十二年历程中就进行了十八年的游击战或游击性的运动战;从理论上看,毛泽东曾把游击战争提到战略的高度加以论述,要求全党全军把游击战争问题放在战略的观点上加以考察。其主要理论依据是:在国内革命战争中,由于强大的帝国主义及其在中国的反动同盟军,总是长期地占据着中心城市。中国革命战争和人民的武装力量,要能够长期坚持和发展壮大起来,主要地就是要在中①《毛泽东选集》第卷,第98页。

②同上书,第2卷,第418页。

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依托农村革命根据地,广泛开展以农民为主的人民游击战争。在抗日民族革命战争中,由于中国是一个大而弱的国家,但却处于进步的时代,而被另一个小而强的国家所侵略。由于敌人占地甚广而兵力不足,在占领区留下了许多空虚的地方。为使敌在其后方不得安稳坐占,争取相持局面之出现,并为我战略反攻准备力量,就必须及时地发展和坚持广大的敌后人民游击战争,否则,就不可能战胜日本帝国主义。从整个中国革命战争的全体上讲,游击战虽占据着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但解决战争最后命运的关键仍是正规战争。因此,必须经过长期革命战争把游击战提高到运动战。

(3)持久胜敌战略。中国的武装革命不能采用速决战,而只能采用持久战。这是中国革命战争特点所决定的又一个重要的战略指导思想。从实践上看,土地革命战争进行了十年,抗日战争进行了八年,解放战争在经过一年准备的基础上进行了四年。从理论上看,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提出了持久胜敌思想,抗日战争时期明确地提出了持久战的理论,解放战争初期即和周恩来、刘少奇一起提出了五年左右或更长一点的时间胜敌的设想。毛泽东持久胜敌的理论,完全是根据中国革命战争的特点和基本规律提出来的。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对中国革命战争四个特点的分析,抗日战中他对敌我双方四个矛盾的分析,都一再强调这些特点和矛盾的存在,规定了中国革命战争有可能发展和战胜其敌人,但又不可能很快发展和战胜其敌人,从而也就规定了战争的持久性。因为,革命战争的坚持与发展,从总体上讲,除了军事力量的发展壮大需要时日和需要一个敌消我长的过程之外,还有直接支持和影响革命战争进程的诸多因素,如人民群众的动员与组织,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政治、经济、文化等战线的建设和战争力量的发展与积蓄等。都需要一个长期的努力和发展的持久过程。

(4)积极防御战略。毛泽东的积极防御战略思想是根据中国革命战争的特点,吸取古今中外积极防御思想的精华,所创造出来的具有中国革命战争特点的一种战略防御思想。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弱小的红军在强敌进攻面前,积极防御的主要任务,在于如何保存力量,待机破敌,打破敌之”围剿”,在保证生存的基础上求得胜利和发展。抗日战争时期,在敌我之间犬牙交错和多种包围的战争形态中,我军经常处在敌数路围攻的情况下,积极防御的主要任务,就是有计划地各个击破敌之围攻,以不断壮大军事力量和促使根据地的扩大与发展,为战略反攻准备力量。解放战争初期,在敌强我弱和敌处战略进攻的情况下,积极防御的主要任务,是避敌锋芒,机动作战,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在逐步掌握战略主动权和战略力量达到相对平衡之后,则适时地将战略防御导向战略反攻和进攻。中国革命战争的整个发展过程说明,积极防御战略,虽在不同战争时期有着不同的形式和内容,但它的核心思想即攻势防御的原则却是共存的。毛泽东的积极防御战略理论,有着十分深刻的含义:第一,他把积极防御提高到战略的高度加以筹划,并通过战略上的“以一当十”和战术上的“以十当一”即战略内线持久的防御战和战役战斗外线速决的进攻战来实现它。第二,在具体内容上,它除了战略防御中的攻势行动这一普遍原理以外,还与战略反攻以至和战略进攻相联系,明确提出:积极防御“是为了反攻和进攻的防御。”第三,在夺取政权之后的防御外敌入侵的国防战略中,又提出通过积极防御战略来争取和平环境的实现,明确指出,只有加强国防,才能抵御帝国主义侵略,防止战争。

使积极防御成为指导和平时期巩固国防的军事战略方针。

(5)武力威慑战略。在现代,将“威慑”作为一种战略理论,是在核武器出现之后才逐步发展起来的。但威慑战略的思想,在中国历史上就有过“止戈为武”和“不战而屈人之兵”等主张。毛泽东本人并未明确提出过“威慑思想”这个概念,但他的威慑思想在指导中国革命战争实践中是存在的。

而真正作为一种战略思想,还是在建国后随着国际战略形势的发展变化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这主要反映在两个重要的战略措施与指导上。一是实行全民皆兵。五十年代,毛泽东曾针对国际现实发出号召,在全国实行全民皆兵制度。这在当时我国受帝国主义包围的形势下,对制止帝国主义的可能侵犯起到了重要的威慑作用。二是发展核武器,毛泽东始终认为,原子弹不能解决战争问题,但同时又认为它确是一种大规模屠杀的武器,并具有强大的威慑作用。因此,他明确提出,我们必须搞一点原子弹,才不致受人家欺负。

我国核战略武器的成功发展,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对制止新的战争起到了一定的威慑作用。但是,由于我国的社会制度决定了我们不能侵略他人。

因此,毛泽东的威慑战略又具有鲜明的正义性、防御性和局部性等待点。

10. 军事理论简答题:简述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的重大意义。

我找到了~~ 2009 年08 级军事理论考试题(开卷)参考答案

注:除选择题第9 小题外, 其他均为标答, 欢迎补充;红色部分为已有的答案,棕色蓝色部分是修改后的。

一、名词解释

1 、预备役

预备役是指国家同时以退役军人、民兵为基础、现役军人为骨干组建起来的战时能够迅速转化为现役部队的武装力量。

2 、军事格局

指活跃于世界军事舞台的国家或集团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结构态势。

3 、军事思想

军事思想是关于战争和国防基本问题的理性认识,是人们长期从事军事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

4 、领土

领土包括一个国家的陆地 、河流 、湖泊 、内海 、领海 以及它们的底床、底土和上空 ( 领空 ) ,是主权国管辖的国家全部疆域。

5 、高技术战争

高技术战争是指大量运用具有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生物技术、航天技术、海洋技术等当代高、新技术水平的常规武器装备,并采取相应作战方法进行的战争。

二、选择题

1 、 B (已经确定)

2 、 B

3 、 C

4 、 B

5 、 D

6 、 C

7 、 B

8 、 A (本题参考见 ——“导弹战规模最大”“精确制导武器达 8% ”)( 已确定)

9 、 C (已确定)

10 、C

三、简答题

1 、国防的类型有哪些?我国国防属于什么类型的国防?

目前世界上的国防类型主要有扩张型、自卫型、联盟型和中立型四种。我国属自卫型国防。

2 、我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主要经历了哪几个阶段、有何特点?

(一)初步形成时期(夏、商、西周时期) 特点:主张“以兵革服诸侯”。 (二)趋向成熟时期(春秋、战国时期) 特点: a 形成完整的战争观

b. 提出若干普遍的战争指导原则

c. 总结出一整套治军之道

(三)丰富发展时期(秦至五代时期) 特点: a. 向体系化、专业化发展

b. 战略思想日臻成熟

c. 深化先秦用兵原则

(四)体系完善时期(宋至清前期) 特点:a. 出现了火器和复杂的装备器材 b.后来兴起的蒙古族,建立了兵牧合一的制度 c.出现了独立的水师、炮兵、工兵及其他技术兵种 3 、国际战略格局演变的规律性特点有哪些?——(注:括号部分可写可不写。)

a.国际战略格局演变具有必然性和偶然性

(国际战略格局演变的必然性,反映了格局发展的一般规律。

偶然性因素在国际战略格局演变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偶然性寓于必然性之中。)

b. 演变是量变到质变过程

(每一次斗争都是一种量的积累,当量变达到了相应的临界点,就会引起质的飞跃,新旧格局的转换便随之发生和发展。)

c. 国际战略格局演变的方式具有渐变方式和突变方式

(渐变是格局的局部性变化,是量变中的部分质变,是旧格局逐步向新格局转化的具体表现。就突变的方式而言一般情况下是通过战争方式表现出来的,新格局往往是战略的直接产物。)

4 、为什么对国家周边安全的威胁分析要实事求是?

当前我面临的安全环境,既不同于冷战时期,也有别于冷战后初期。进入21 世纪 我国安全环境总体稳定,局部严峻,安全问题趋于复杂且风险加大。所以要求我们必须以实事求是的精神,尽可能做出全面准确的判断。在看到机遇的同时,更要看到挑战和不利的一面。

5 、什么是军用信息技术?

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等。6 、如何理解威胁的转化?

意味着从无意识针对他国,到有意识针对的转变,这种针对方式带给他国的,是对于自身存在和发展的“受威胁感”,感受可以是由强到弱,也可以是逆向的。不过通常指前者。

四、问答题

1 、中国人民解放军现代军兵种及各军种的主要作战任务?我国在周边安全面临主要问题是什么?采取何种方式应对?

中国人民解放军现代军兵种及各军种的主要作战任务?

答:

陆军:陆军主要担负陆地作战任务。

海军:独立地或协同陆军、空军防御敌人从海上入侵,保卫领海主权,维护海洋权益。

空军:主要任务是担负国土防空,支援陆、海军作战,对敌后方实施空袭,进行空运和航空侦察。

二炮:主要任务是遏制敌人对中国使用核武器,在敌人对中国发动核袭击时,遵照统帅部的命令,独立地或联合其他军种的战略核部队对敌人实施有限而有效的自卫反击,打击敌人的重要战略目标。

我国在周边安全面临主要问题是什么?

答:这些问题包括克什米尔问题、朝鲜半岛问题、阿富汗内战问题。 采取何种方式应对? 答:中国只要坚持尊重主权、国家平等、互利互惠、不干涉内政等国际体制的基本原则,积极参与国际体制活动不仅会受到多数周边国家的积极评价,就会产生良性的互动作用。这将成为中国主动影响周边国际环境的重要手段。 2 、如何理解当前国际战略格局的特点是“一超多强,多元争极”?如何理解未来国际战略格局的发展趋势?

如何理解当前国际战略格局的特点是“一超多强,多元争极”?

答:“一超多强”——美国无论就其实力还是影响来说,都处于“ 超级” 或“ 超强” 的地位;

其他一些综合国力较强的国家或国家集团,如欧盟、俄罗斯、中国、日本等,还够不上真正的“ 极” ,恰当一点,应该算是“ 多强” 。

“多元争极:——其他一些综合国力较强的国家或国家集团都希望成为向美国一样处于“超级”的地位。

如何理解未来国际战略格局的发展趋势?

答:(1 )“ 多极化” 将是未来国际战略格局发展的必然趋势;(2 )未来国际战略格局中各方关系将日趋复杂化;(3 )中国在“ 多极格局” 中的地位与作用将愈显突出。

3 、为什么研究和指导战争必须认识战争规律、必须着眼其特点和发展、必须关照全局、把握关节?实行人民战争的主要原则和方法有哪些?——(本题参考见http://hi..com/%B7%C9%BA%D786/blog/item/b211f5af546316c97cd92a88.html )

答:

为什么研究和指导战争必须认识战争规律

所 谓战争规律,就是战争产生和发展过程中各种矛盾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它是战争双方军事,政治,经济,地理,战争性质,国际性质等客观条件相互作用的结 果,通过战争实践反映出来。它贯穿于战争的全过程,支配着战争的发展方向,决定着战争的进程和结局,具有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可观性质,并随这人类社会和战争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所以我们要通过科学的方法探寻战争的规律性,进而给战争以正确的指导。

为什么研究和指导战争必须着眼其特点,着眼其发展?

既 要研究一般战争规律,更要研究特殊战争规律。把握特殊规律是正确指导战争的前提,把握特殊规律是认识和发展一般战争理论的基础。战争情况不同,决定着不同的战争指导规律,有时间地域和性质的差别。战争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展。战争的规律性随着空间的位移而变化,战争规律因战争性质的不同而各异。所以我们应该 根据战争不同时间,地域,性质等条件的变化发展来认识和把握特殊战争规律,以正确指导战争。

为什么研究和指导战争,要关照全局,把握关节。

战争同其他客观事物一样,是一个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而形成的整体,有着整体与部分,全局与局部之分,处理好全局与局部的关系,从整体上驾驭战争,是战争指导最高层次的制胜之道。关照全局是战争指导的首要问题。把握关节是推动全局发展的重要方法。

实行人民战争的主要原则和方法有哪些?

( 1 )坚持中国共产党对人民战争的统一领导。( 2 )充分动员,组织和武装广大人民群众。( 3 )发挥人民军队骨干力量的作用。( 4 )实行“ 三结合” 的武装力量体制和“ 三结合一配合” 的组织斗争形式。( 5 )建立巩固的革命根据地。( 6 )运用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

阅读全文

与军事理论战略手段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