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军事装备 > 武器装备发展论证

武器装备发展论证

发布时间:2021-02-08 22:59:44

1. 空军武器装备的发展与应用论文

空军武器装备的发展与应用
我理解

2. 空军技术的武器装备发展技术

空军在论证新武器、改进现有武器和验收武器装备过程中所应用的技术。现代空军武器装备技术复杂,价格昂贵,促使空军加强了对新装备发展和旧装备改进的论证工作。确定武器装备的战术技术性能是否合理,通常采用各种试验试飞方法和数字仿真法。飞行试验是在真实的使用条件下探索航空新技术的重要手段,是为新装备的研制提供技术基础,也是装备调整、鉴定和使之更有效地付诸使用所必不可少的环节。空军各种地面装备同样需要试验、试用,有的还要进行空中校飞。在许多国家,武器装备的试验试飞由航空工业科研部门和空军共同承担,但各有侧重。在试飞手段和方法上,各国强调标准化建设,日趋使用统一的规范和标准。在军用飞机的鉴定验收试验中,强调作战使用性的试验和评定,而原型机可靠性与维修性的试验和评定更为人们所重视。测试技术已从靠感官和粗略地记录发展到飞行试验数据的自动采集、自动处理,磁记录、遥测、磁遥结合的内部参数测试系统。精密测试雷达、光学经纬仪等构成的外部参数测试系统,得到广泛的应用。飞行参数的采集、传输、记录以及数据的实时处理和事后分析,都广泛地使用了微电子技术和电子计算机技术。飞行模拟对于研究和验证航空新技术,特别是对于开展飞行品质研究,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有的国家已研制出空中飞行模拟器,又称变稳定性飞机。这是一种经过专门改装的试验研究机,用以研究飞机飞行品质、飞行控制技术、显示技术和训练试飞员。

3. 总装武器装备论证研究中心怎么样

总装备部: 中国人民解放军四总部之一。是负责组织领导全军装备工作的领导机关。所以他的作用是研究各种装备技术!!

4. 谁有武器发展历史多来点!!

一、我国装备发展状况和经验教训
50年代,我国的武器装备发展走过了一段仿制定型的历程。仅陆军装备就仿制定型生产了各类武器、弹药50多种,初步实现了陆军武器装备的国产化、制式化。这是我国近代武器装备史上的一次飞跃,对人民军队的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和增强国防力量具有重大意义。在苏联政府全面毁约停援之后,我国完全走上了一条自力更生发展武器装备的道路。在短短的12年里,我国先后研制成功原子弹、导弹,常规武器装备也从仿制走向自行设计制造。

改革开放为我国的武器装备和科学技术的国际交流与合作赢得了难得的机遇。在技术引进方面,比较成功的范例是“旅沪”级舰船的建造和“强-5”强击机的改进。广大读者都知道,这两种型号的平台,都是我国自行设计和制造的。因此,就总体设计思想而言,完全体现了我军武器装备体系的特色。引进国外技术、规范必须在这个指导思想下加以改造、吸收并进行“系统集成”,使之成为我国装备系统的一部分,绝不能照搬照套,否则将受制于人。

应该特别指出的是,任何国家的武器装备现代化都不能依赖引进,核心技术、关键技术人家也不会卖给你。我们绝不排斥一切可能条件下的技术交流与合作,但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国防科学技术和武器装备,争取国际技术交流与合作。

武器装备的高、中、低档搭配是世界范围的一种普遍现象,各国军队无一例外。这方面,各国的差异很大。美国的高档武器装备也仅占三分之一左右,中档武器装备的比例较大,低档装备的比例很小。俄罗斯则更重视高档武器装备的研制和出口,自己装备的高档装备却不多。我军引进数量极少的高档装备,完全是为了适应我军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的要求,使武器装备的高、中、低档的体系配置有所改善。值得一提的是,高、中、低档武器装备体系不仅表现为简单的数量比例关系,而且也使它的内在质量配置更加合理。

武器装备研制实行“一体化设计”是由于武器装备越来越复杂、已经成为“系统”而提出来的。对于这样一个庞大的系统,如果只考虑“打”的问题,而忽视运输、技术保障等与“打”密切相关的问题,就不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即使装备部队了,也难以形成战斗力。因此,在发展武器装备时必须严格实行“一体化设计”,保证使配套装备、设施、仪器、仪表等能够同步装备部队,迅速形成部队战斗力。

然而多种原因会造成装备研制周期过长,比如前期技术储备不足、经费投入不到位、生产工艺落后,或者一味追求先进性造成设计方案一改再改从而延误了时间等等。1957-1959年,美国三军因论证不充分,就造成了装备采办过程中重复、过时而被取消的31种重要武器计划,浪费了35亿美元。70年代,美国国防采办管理体制已经实现了高度集中统一,但仍有21种武器装备的研制费超支21%以上。我国也有因技术储备不足和生产工艺不过关而造成装备研制失败的事例。1958年,我国曾进行过“东风”107型和“东风”113型两种高空高速歼击机的设计试制,但因战术技术要求过高,脱离当时航空科技与工业发展的实际水平,不得不中途停止研制,浪费了经费、资源和时间。这是一个值得吸取的教训。

二、“杀手锏”武器与体系对抗

“杀手锏”是对敌具有巨大震慑作用,可以取得巨大杀伤效果的武器;体系对抗是全面发展陆、海、空军和战略武器,提高装备体系的整体对抗能力。应该说这是两种不同的发展武器装备的思路,但两者不对立。“杀手锏”不是孤立的,而应当成为装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杀手锏”,是为了进一步完善装备体系,并且可以带动装备体系更快地发展,使体系对抗的能力上一个档次。在这方面我国是有成功经验的,曾独立自主地研制成功导弹、原子弹,填补了我国装备体系中战略核武器的空白,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邓小平曾尖锐地指出,如果60年代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三个大国之一,就没有这样的地位。

体系对抗的思想,是90年代初期提出来的发展武器装备的新思路。作为一个有几百万军队的大国,必须树立“强敌对抗”的思想,从长远的观点出发,应当全面建设装备体系。在军费紧张、科技力量有限的条件下,可以有重点地发展几种“杀手锏”武器。但必须指出,武器装备发展应当树立大系统观,绝不能在系统之外再去发展独立的“杀手锏”武器,而应当把“杀手锏”作为装备大系统的一部分,使“杀手锏”和提高装备体系的整体对抗能力统一起来。

军事技术和武器装备的“跃迁式”发展,是指在武器装备发展过程中,跨越发达国家发展武器装备的一个或二三个历史阶段,而直接瞄准世界先进水平的做法。通常情况下,军事技术是很难实现“跃迁式”发展的,必须严格按照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的科研分类方法,坚持国内研究与技术引进相结合、近期与中长期相结合、重点发展与技术领域全面发展相结合的原则,为研制新武器和改进在役装备提供必需的技术准备。

军事技术可以通过国际交流加以引进,但引进的大都是二三流技术,而不是最先进的。如果没有扎实的技术基础,即使引进了最先进的军事技术,也会因为国内的基础差而无法实现消化、吸收,最终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更谈不上“跃迁式”发展。武器装备也是这样,先进的武器装备可以在国内雄厚的军事技术基础上研制,也可以从国外引进,经过消化、吸收,转化为本国先进的军事技术。但归根结底,还是要把军事技术和武器装备的“跃迁式”发展建立在本国军事技术发展的基础上,不能指望“买”来的“跃迁式”发展。

至于“跃迁式”发展与循序渐进模式之间的效费比孰优孰劣,很难做出准确的判断。但是,实施跨阶段的“跃迁式”发展,是有很大风险的,常常会欲速不达。就我个人的看法,尽量不要做出超越阶段的选择。即使选择,象有些人所说的跨越常规排水型舰队模式,直接过渡到以大型导弹地效应飞艇和深V型舰船等平台为主的舰队结构;跨越导弹垂直发射系统反导模式,直接发展射束武器和粒子束武器等新的反导模式,也必须进行科学的论证,慎重决策。因为各国还都有很多技术难点没有突破,还要走很长的路。

三、发展高技术武器装备是最终目标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武器装备将朝着综合化和高技术化的方向发展,体系将更加完善。枪械、火炮、坦克仍将是未来陆战场上的主战武器装备,但其弹药尤其是火炮和坦克炮弹药将逐步实现制导化,武装直升机已成为立体化陆战场的空中打击力量,作战指挥也将实现自动化。作战飞机的机载武器和火控系统将进一步完善,垂直/短距起降、无人驾驶飞机将加入对地攻击的行列,电子对抗飞机、空中预警飞机、空中侦察飞机也将成为作战飞机的一部分。

从长远看,还是要发展高技术武器装备,缩短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这样,既可以产生一种威慑作用,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一旦战争不可避免,还可以用高技术武器毁伤敌人,尽量减少己方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近年来的局部战争表明,技术优势已成为一种战争优势,拥有技术优势的一方往往成为战场上的胜者。因此,各国都十分重视发展高技术武器。

虽然从经济的角度讲,高技术武器的确有高投入和高风险的特征。但是,它还有高经济效益和高军事效益的一面。如果简单地对单件武器装备的价格做比较,高技术武器装备的价格的确显得“十分昂贵”。但只要认真地算一笔细帐就会看出,高技术武器装备的军事经济效益却高出常规技术兵器十几倍、几十倍甚至上百倍。此外,常规技术兵器的战场毁伤率是很高的,造成人员、装备的损失也很惨重。高技术武器则不同,它实施非接触式的远程打击,或在敌射界外实施攻击,人员、装备的损失很小。这笔帐算下来,恐怕就不会再认为高技术武器价格昂贵了,反而会感到它比常规技术兵器“便宜”得多。

用成熟技术改造大量现役装备、弹药,是大幅度提高装备性能的有效方法。这方面成功的事例很多,最典型的如美国的B-52战略轰炸机。众所周知,B-52飞机于1948年立项设计,1952年交付部队,1967年在越南战争中首次亮相投入实战,在海湾战争和科索沃战争中也都有上佳表现。B-52早已于1958年停止生产,但美军坚持用成熟技术对其进行改造,现共有八种型号,使B-52飞机成为一株“常青树”,也树立了改造现役装备的成功典范。

在普通航空炸弹上加装制导装置、可控弹翼及相应的控制设备,将其改装成为精确制导弹药,的确是大幅度提高现有普通航弹效费比的有效途径,只要条件允许,就应当大力倡导并组织实施。但是,改造现役装备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个必须是利用已成熟的技术,而不是重新研制;另一个是现役装备确有改造价值,两个条件缺一不可。否则,不但不能提高现有装备的效费比,反而会增加新的投入,造成新的浪费和负担。

楼主有问题可以联系我

5. 论科技发展对武器装备发展的影响

科技发展的带来每次武器装备的革新。
而武器装备的革新又不断要求科技的进步。
落后就要被挨打。这里的落后大部分是指科技的落后。挨打就是武器的落后所导致的,
每次大战都是一次科技的进步。

6. 中国武器发展及国力提升一千多字论文

随着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在军事上的广泛应用,不仅对军队的武器装备作战理论,编制体制产生巨大的影响,而且对军事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构成战争基本要素的人,武器装备及人与武器的组合方式,都与科学技术密切相关。高技术战争,实质上是高科技的较量与对抗。作为战争主体的人,谁掌握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并把其科学有效地运用于战场上,谁就可以获得战场上的主动与优势。
一、正确认识高技术条件下人与武器的关系
人与武器的关系问题,是确立正确的高技术战争认识观的首要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毛泽东早就明确指出:“武器是战争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因素。决定因素的是人不是物”这一科学论证,正确揭示了人和武器在战争中表现出来的辩证 统一关系。在现代条件下,武器装备的发展不仅没有而且也不可能削弱人的决定作用,相反却显得更加重要,更加突出了,这是因为,人永远是战争的主体,这也是我们建立正确的技术战争认识军事人才的关键。 (一)高素质的人是高技术战争中决定性因素的关键要素。
在高技术广泛运用于军事领域的今天,高素质的人与低素质的人不是简单的能力差,而是战斗力的质量差,而以不同的二者形成的人的群体,军队,部队或战斗团体,在战争胜负的决定性作用上,具有本质的差别。因为高技术战争所涉及的技术与科学知识十分广阔,人的体力与体能在战争中的作用大幅度下降,而人的智能作用居于绝对优势的地位。在科学技术还十分发达的情况下人与武器的结合是件很容易的事,稍加训练就会提高技能,可以形成和提高战斗力。武器装备也要靠人去掌握和使用。同样的武器,在不同人的手中将发挥不同的效能。两伊战争,伊拉克和伊郎 各自得到了苏联和美国的一些新式武器装备,但由于双方军队的素质不高,结果是用先进的武器打了一场落后的战争。智能化的武器需要智能化的士兵来掌握。海湾战争中,多国部队的全胜与伊拉克的惨败,二者在科技素质上的悬殊差别是一个重要原因,而霍克导弹现象足以证明这一点。霍无导弹是美国雷锡恩公司1954年研制,60年代初装备部队的一种全天侯中低空的地对空导弹。经过近些年的高技术改造,在90年代初仍是比较先进的高技术兵器,它是美陆军、海军、陆战队标准的野战防空的中程防空导弹,可以用来拦截飞机,巡航导弹和地对空导弹。海湾战争前夕,美军卖给科威特140枚导弹及发射控制系统,当科威特陷落后,这140枚霍无导弹自然成为伊军的战利品,但由于霍克导弹采用了先进的制导方式,操作与发射过程十分复杂,由于伊军缺乏技术人才,尽管在90年8月份占缴获到手,但一直到1991年1月17日战争爆发,还没有掌握操纵,控制与发射的本领。尽管战场十分需要防空兵器,但由于缺乏高素质的人才,只能让其在库中睡大觉,造成了巨大的浪费。霍克导弹现象则进一步说明高素质的人在战争中的决定性作用。相反,低素质的人尽管再多,但它的作用很小,有时甚至是没有作用。 有的同志说战争就要投入大量的兵力,其实不然,下面我给大家讲一讲第二个问题:
(二)人的数量优势不再是战争胜负的决定性优势,战斗力不仅来自人质量,也来自人的结合体-武器的质量。 在武器装备水平较低的时代,兵力兵器的数量是军力大小强弱的主要标志数量优势可以弥补质量上的劣势,成为制约战争胜负决定性因素。“多兵之旅必胜”几乎成为战争制胜的名言,而现代高技术的今天,是用数量无法弥补的。海湾战争中,占尽兵优势的伊军,由于军力,经济和政治组织力方面的质量差,不仅一次象样的抵抗都没有,简直成为战场上的聋子,瞎子和靶子,只是被动挨打,丝毫没有还手的余地,因此人的决定性因素-不在数量优势。高素质的人与武器结合,才能生长和提高战斗力。 (三)人心向背在决定战争胜负的决定性作用更为突出。
毛泽东同志历来把人心向背作为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来看待,这也是他建立无产阶级战争观的基本出发点。在高技术战争的今天,人心向背,战争的正义性问题仍在战争胜负中起着重要作用。海湾战争更为深刻的说明这一点。(1)从战争的起源上,是由于伊拉克侵略科威特,因而遭到全世界人民的反对。特别是伊拉克置联合国十项决议而不顾,一意孤行,形成了100多个国家参加反伊的联盟和30多个国家组成多国部队;(2)从战争力量的形成上,由于伊拉克的侵略行径,在全世界空前孤立,几乎全世界都反对伊拉克,伊拉克真正成了孤家寡人。而多国部队似乎具有了战争的“正义性”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要人有人要钱有钱,再不像美军侵略越南,奇袭利比亚那样遭到世界及国内的反对与遣责,原因不正是伊拉克的人心向背问题吗?就连生活中也是这样,如一个需要积极向上的整体,某名同志不顾制度及要求,自行行事,犯了于集体“摸黑”的错误,必然招来全体的反对。坚持“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思想切不可有丝毫的动摇。
二、人的因素在现代高技术出现的几种新的特点
(1)人的因素将更多地通过“物化”形式表现出来。
现代军事科技的发展,使人的作用在更加广阔的领域内和更高层次上得到充分发挥。如人借助“外脑”和其他先进的技术装备,成倍地提高大脑的功能;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广泛运用,把人的“智力”开发推向一个新领域;“机器人”参战也由幻想变为现实等等。这些都足以说明,人的因素的作用,将更多“物化”形式表现出来。
(2)人的因素在“寂静战场的的对抗中更加突出”
以往的战争,众人们习惯考虑双方打起来之后如何战胜对方。而在科学技术发达的今天,则要求把和平时期各个领域的广泛较量,即在“寂静战场”上的较量,视为“热战场”较量砂可分割的重要部分,作为战胜对方的新手段。当今世界,威慑理论的广泛研究和运用。凭借高精尖技术兵器,力图给对方构成一种威慑,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在这一过程中,人的素质,观念及军事理论现代化,具有重要的决定作用。
(3)人的因素将更多地在间接对抗中发挥作用。
新的技术兵器大量运用于战场几乎是强制性地改变着传统作战方法。打赢现代化战争不仅要靠直接操纵者,而且要靠保障者和组织者。人的因素将更多地表现为斗智斗谋。 军事科学技术的发展,战争方式和作战方法的改变,作战理论的更新,归根到底是人创造活动的结果。
就连技术发展的美国1986年《作战纲要》指出:“战争是由人而不是由机器去进行并取胜的。一如既往,人的因素将在未来的战役战斗中起决定作用”。
三、现代军事人才产生的途径
1、在严格训练中成才。军事人才要经过系统严格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军事知识的教育,更要经过直接或间接的军事实践的锻炼。战争条件靠战争实践学习战争,在和平时期则要靠训练,靠苦练,邓小平指出:“在没有战争的条件下,要把军队的教育训练提高到战略地位”。提高军队的;军事素质和部队整体作战能力,做到“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 2、努力提高科学文化知识。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军肩负着抵御外来侵略,维护国家稳定和统一任务。现代战争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特点,需要更要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毛泽东说过:“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而愚蠢的军队是不能战胜敌人的”。熟练掌握和运用现代军事技术,努力探索未来高技术条件下克敌制胜的战法。 3、坚持多形式多渠道自学成才道路。培养现代高素质军事人才,除上述主要途径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从实际出发,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辟军事人才的新途径,谋求21世纪战略主动,在军队建设上,实现收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的转变,实现质量建军,科技强军的战略思想。

7. 新中国军队武器装备的发展历程!拜托各位大神

共分四个阶段! 一:武器装备从以步枪为主的轻武器向以坦克、大炮、飞机为主版的权重武器转变,实现了从少到多、从简单到复杂、从步兵到诸军兵种的飞跃,海、空军武器装备初具规模! 二:武器装备从摩托化向机械化的转变,诸军兵种武器装备尤其是空军、海军、二炮部队的武器装突飞猛进,基本实现了由进口化、引进化、仿制化到国产化、自制化、改进化! 三:武器装备研制开始引进外国先进技术,挖掘自身国防科技潜力,实现了由机械化向电子化、信息化、通用化、自动化方向转变,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走出一条中国式的武器装备现代化! 四:以科技强军战略思想为指导,依靠自身科技、借鉴国外技术研制高技术武器装备“杀手锏”,集陆海空三军和二炮高精尖新武器于一体的配套武器装备系统,使现有武器装备成为维持和平的坚强盾牌—陆地猛虎、大海胶龙、监天之鹰、长空利箭!

求采纳

8. 中国的战略武器的发展历史与现状

一、我国装备发展状况和经验教训
50年代,我国的武器装备发展走过了一段仿制定型的历程。仅陆军装备就仿制定型生产了各类武器、弹药50多种,初步实现了陆军武器装备的国产化、制式化。这是我国近代武器装备史上的一次飞跃,对人民军队的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和增强国防力量具有重大意义。在苏联政府全面毁约停援之后,我国完全走上了一条自力更生发展武器装备的道路。在短短的12年里,我国先后研制成功原子弹、导弹,常规武器装备也从仿制走向自行设计制造。

改革开放为我国的武器装备和科学技术的国际交流与合作赢得了难得的机遇。在技术引进方面,比较成功的范例是“旅沪”级舰船的建造和“强-5”强击机的改进。广大读者都知道,这两种型号的平台,都是我国自行设计和制造的。因此,就总体设计思想而言,完全体现了我军武器装备体系的特色。引进国外技术、规范必须在这个指导思想下加以改造、吸收并进行“系统集成”,使之成为我国装备系统的一部分,绝不能照搬照套,否则将受制于人。

应该特别指出的是,任何国家的武器装备现代化都不能依赖引进,核心技术、关键技术人家也不会卖给你。我们绝不排斥一切可能条件下的技术交流与合作,但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国防科学技术和武器装备,争取国际技术交流与合作。

武器装备的高、中、低档搭配是世界范围的一种普遍现象,各国军队无一例外。这方面,各国的差异很大。美国的高档武器装备也仅占三分之一左右,中档武器装备的比例较大,低档装备的比例很小。俄罗斯则更重视高档武器装备的研制和出口,自己装备的高档装备却不多。我军引进数量极少的高档装备,完全是为了适应我军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的要求,使武器装备的高、中、低档的体系配置有所改善。值得一提的是,高、中、低档武器装备体系不仅表现为简单的数量比例关系,而且也使它的内在质量配置更加合理。

武器装备研制实行“一体化设计”是由于武器装备越来越复杂、已经成为“系统”而提出来的。对于这样一个庞大的系统,如果只考虑“打”的问题,而忽视运输、技术保障等与“打”密切相关的问题,就不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即使装备部队了,也难以形成战斗力。因此,在发展武器装备时必须严格实行“一体化设计”,保证使配套装备、设施、仪器、仪表等能够同步装备部队,迅速形成部队战斗力。

然而多种原因会造成装备研制周期过长,比如前期技术储备不足、经费投入不到位、生产工艺落后,或者一味追求先进性造成设计方案一改再改从而延误了时间等等。1957-1959年,美国三军因论证不充分,就造成了装备采办过程中重复、过时而被取消的31种重要武器计划,浪费了35亿美元。70年代,美国国防采办管理体制已经实现了高度集中统一,但仍有21种武器装备的研制费超支21%以上。我国也有因技术储备不足和生产工艺不过关而造成装备研制失败的事例。1958年,我国曾进行过“东风”107型和“东风”113型两种高空高速歼击机的设计试制,但因战术技术要求过高,脱离当时航空科技与工业发展的实际水平,不得不中途停止研制,浪费了经费、资源和时间。这是一个值得吸取的教训。

二、“杀手锏”武器与体系对抗

“杀手锏”是对敌具有巨大震慑作用,可以取得巨大杀伤效果的武器;体系对抗是全面发展陆、海、空军和战略武器,提高装备体系的整体对抗能力。应该说这是两种不同的发展武器装备的思路,但两者不对立。“杀手锏”不是孤立的,而应当成为装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杀手锏”,是为了进一步完善装备体系,并且可以带动装备体系更快地发展,使体系对抗的能力上一个档次。在这方面我国是有成功经验的,曾独立自主地研制成功导弹、原子弹,填补了我国装备体系中战略核武器的空白,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邓小平曾尖锐地指出,如果60年代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三个大国之一,就没有这样的地位。

体系对抗的思想,是90年代初期提出来的发展武器装备的新思路。作为一个有几百万军队的大国,必须树立“强敌对抗”的思想,从长远的观点出发,应当全面建设装备体系。在军费紧张、科技力量有限的条件下,可以有重点地发展几种“杀手锏”武器。但必须指出,武器装备发展应当树立大系统观,绝不能在系统之外再去发展独立的“杀手锏”武器,而应当把“杀手锏”作为装备大系统的一部分,使“杀手锏”和提高装备体系的整体对抗能力统一起来。

军事技术和武器装备的“跃迁式”发展,是指在武器装备发展过程中,跨越发达国家发展武器装备的一个或二三个历史阶段,而直接瞄准世界先进水平的做法。通常情况下,军事技术是很难实现“跃迁式”发展的,必须严格按照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的科研分类方法,坚持国内研究与技术引进相结合、近期与中长期相结合、重点发展与技术领域全面发展相结合的原则,为研制新武器和改进在役装备提供必需的技术准备。

军事技术可以通过国际交流加以引进,但引进的大都是二三流技术,而不是最先进的。如果没有扎实的技术基础,即使引进了最先进的军事技术,也会因为国内的基础差而无法实现消化、吸收,最终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更谈不上“跃迁式”发展。武器装备也是这样,先进的武器装备可以在国内雄厚的军事技术基础上研制,也可以从国外引进,经过消化、吸收,转化为本国先进的军事技术。但归根结底,还是要把军事技术和武器装备的“跃迁式”发展建立在本国军事技术发展的基础上,不能指望“买”来的“跃迁式”发展。

至于“跃迁式”发展与循序渐进模式之间的效费比孰优孰劣,很难做出准确的判断。但是,实施跨阶段的“跃迁式”发展,是有很大风险的,常常会欲速不达。就我个人的看法,尽量不要做出超越阶段的选择。即使选择,象有些人所说的跨越常规排水型舰队模式,直接过渡到以大型导弹地效应飞艇和深V型舰船等平台为主的舰队结构;跨越导弹垂直发射系统反导模式,直接发展射束武器和粒子束武器等新的反导模式,也必须进行科学的论证,慎重决策。因为各国还都有很多技术难点没有突破,还要走很长的路。

三、发展高技术武器装备是最终目标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武器装备将朝着综合化和高技术化的方向发展,体系将更加完善。枪械、火炮、坦克仍将是未来陆战场上的主战武器装备,但其弹药尤其是火炮和坦克炮弹药将逐步实现制导化,武装直升机已成为立体化陆战场的空中打击力量,作战指挥也将实现自动化。作战飞机的机载武器和火控系统将进一步完善,垂直/短距起降、无人驾驶飞机将加入对地攻击的行列,电子对抗飞机、空中预警飞机、空中侦察飞机也将成为作战飞机的一部分。

从长远看,还是要发展高技术武器装备,缩短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这样,既可以产生一种威慑作用,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一旦战争不可避免,还可以用高技术武器毁伤敌人,尽量减少己方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近年来的局部战争表明,技术优势已成为一种战争优势,拥有技术优势的一方往往成为战场上的胜者。因此,各国都十分重视发展高技术武器。

虽然从经济的角度讲,高技术武器的确有高投入和高风险的特征。但是,它还有高经济效益和高军事效益的一面。如果简单地对单件武器装备的价格做比较,高技术武器装备的价格的确显得“十分昂贵”。但只要认真地算一笔细帐就会看出,高技术武器装备的军事经济效益却高出常规技术兵器十几倍、几十倍甚至上百倍。此外,常规技术兵器的战场毁伤率是很高的,造成人员、装备的损失也很惨重。高技术武器则不同,它实施非接触式的远程打击,或在敌射界外实施攻击,人员、装备的损失很小。这笔帐算下来,恐怕就不会再认为高技术武器价格昂贵了,反而会感到它比常规技术兵器“便宜”得多。

用成熟技术改造大量现役装备、弹药,是大幅度提高装备性能的有效方法。这方面成功的事例很多,最典型的如美国的B-52战略轰炸机。众所周知,B-52飞机于1948年立项设计,1952年交付部队,1967年在越南战争中首次亮相投入实战,在海湾战争和科索沃战争中也都有上佳表现。B-52早已于1958年停止生产,但美军坚持用成熟技术对其进行改造,现共有八种型号,使B-52飞机成为一株“常青树”,也树立了改造现役装备的成功典范。

在普通航空炸弹上加装制导装置、可控弹翼及相应的控制设备,将其改装成为精确制导弹药,的确是大幅度提高现有普通航弹效费比的有效途径,只要条件允许,就应当大力倡导并组织实施。但是,改造现役装备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个必须是利用已成熟的技术,而不是重新研制;另一个是现役装备确有改造价值,两个条件缺一不可。否则,不但不能提高现有装备的效费比,反而会增加新的投入,造成新的浪费和负担。

9. 武器装备论证阶段标准化工作的任务是什么,生成哪些标准化文件

飞机大炮坦克战车导弹战舰,要嘛有嘛,用途:打仗呗。平时练手,战时拍人。 ...改进化的飞跃 武器装备国产化,是从仿制苏式武器装备开始的。20世纪50年代...

10. 有谁能给我概述一下我国自建国以来的武器装备发展历程吗

步兵武器装备发展历程
步枪作为轻武器骨干,其装备的广泛性、重要性为世界各国所重视。步枪在我国尤为重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依靠的是小米加步枪,但步枪却是基本上是靠缴获而来的,“三八大盖”,“美式卡宾”乃至旧中国的“二四”式和汉阳造,而我军只能少量的生产一些步枪和子弹,这段时期的装备很繁杂,差不多装备有十多个国家生产的步枪。
解放后,部队实现制式化,因此国家投入了很大力量,支持发展兵器工业,改造和新建了兵工厂,建立了兵器工业基础设施;设置兵器专业高等院校,培养专业人才;设置了研究机构,开展专题研究。经过长期的努力,使我国步枪得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起来。至今,我国已经有了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5.8MM枪族,表明我国步枪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
53式7.62毫米步骑枪
1950年,美国悍然发动了侵朝战争,我英勇的人民志愿军刚从解放战争的疆场上停下来,还来不及休整、更新装备,立刻承担起抗美援朝的重任。为了支援朝鲜战争,给前方部队提供有效的战斗武器,我国开始仿制苏联1944年式7.62毫米步马枪。仿制定型后命名为1953年式7.62毫米步骑枪(简称53式7.62步骑枪)。该枪结构比较简单,便于大量生产。因是非自动武器,.作战不便,火力不足,也显笨重,此后必然为现代自动步枪所替代。
口径:7.62毫米
全长:1020毫米
枪管长:520毫米
全重:3.92千克
初速:820米/秒
射速:10-15发/分
有效射程:400米
弹匣容量:5发
56式半自动步枪
56式半自动步枪是我国按照前苏联7.62毫米CKC半自动卡宾枪仿制而成的,1956年定型生产,装备部队使用达30年之久。
1956年前后我国引进了前苏联的全套技术资料,对我国枪械生产线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改造,我军具备了7.62毫米班用武器枪族:56式冲锋枪、56式半自动步枪、56式班用机枪。班、排装备有了很大加强,实现了班用武器弹药通用化。
该枪族虽威力大,但系仿制品,并不完全符合我国的具体情况,如,枪刺短且刚性差,木托强度也不够好,材料利用率低,采用含贵重金属镍、铬材料较多等,枪械寿命6000发。现在它已退役,“告老还乡”了。
56式半自动步枪自动方式采用导气式,闭锁方式为枪机偏移式,实施单发射击,用10发固定弹仓供弹,发射7.62毫米56式枪弹。
全枪重3.75千克,全枪长1025毫米,枪管长520毫米,4条右旋膛线,弹头初速735米/秒,战斗射速35~40发/分,有效射程400米,表尺射程1000米,最大射程1500米。
反映我军70年代以前装备情况的一张照片,当时在一个步兵班中,只有班长和副班长装备56式冲锋枪,其他战士装备的步枪一般为56式半自动步枪
56式冲锋枪
56式冲锋枪,正式名称为1956年式冲锋枪,近年来也开始改称为突击步枪,是仿制自苏联AK-47型7.62mm突击步枪。 1956年生产定型,研制小组的组长为赵瑞之工程师,由于当时我国的武器思想较为传统,因此把这种发射中间威力型步枪弹的全自动武器称之为冲锋枪,因此定型时称之为冲锋枪。同一年定型的还有56式半自动步枪(仿制SKS)和56式轻机枪(仿制RPD),都是完全不同的武器。仿制56式武器是在全面引进的基础上进行的,在50年代中期从苏联引进产品图、设计计算、尺寸链计算、试验检查规范等全套资料,以及工艺规程、工装资料等工艺技术文件,甚至还有部分硬件,如成枪、部件以及关键工装、刀具、量具等。
56式冲锋枪与AK-47的性能基本一致,外形上稍有不同,例如AK-47的准星为半包式两侧护翼,而56式冲锋枪则为全包式的护环,护环顶端有开孔,56式冲锋枪最特别的是采用了折叠式的三棱刺刀,充分发扬我军“刺刀见红”精神。56式冲锋枪的枪托为木制固定枪托,56式冲锋枪系列的战斗射速为:点射每分钟90~100发,单发射击每分钟40发。配用1956年式7.62mm普通弹(通常称为56式步枪弹),在100米距离上能击穿6mm厚的钢板、150mm厚的砖墙、300mm厚的土层或400mm厚的木板。在使用上,对单个目标在300米内实施点射,在400米内实施单发射击效果最好,集中火力可对500米内的飞机、伞兵进行射击,可以杀伤800米内的集团目标,弹头飞到1.5公里处仍有杀伤力。56式冲锋枪和AK-47一样性能可靠,.作简便,易于训练和维修,但缺点也和AK-47一样,射击时产生强烈震动,难以.枪,射击精度差,重量偏大。此枪上刺刀全长1100毫米,不上刺刀长874毫米,枪管长415毫米,全枪重4.52千克,空枪重4.03千克,30发弧形弹匣供弹,发射中国56式7.62毫米普通弹、曳光弹、曳光燃烧弹和穿甲燃烧弹(简称7.62毫米枪弹),弹头初速710米/秒,理论射速600发/分。
56-1式冲锋枪
在1963年又推出了仿制AKS的56-1式折叠枪托冲锋枪,枪托向下折叠。56-1式冲锋枪是56式冲锋枪的改进型,1963年完成设计定型,随后装备我军。外国报刊杂志称其为56-1式突击步枪(Type 56-1 assault rifle),按我国习惯称为冲锋枪(56式冲锋枪、56-2式冲锋枪也一样)。此枪在56式冲锋枪上的主要改进是采用折叠式枪托,使枪更加紧凑,便于携带,它和56式冲锋枪一样,在各种环境条件下的机构动作可靠性很高,也是深受我军指战员喜爱的一种冲锋枪,现仍为我军的制式装备。
此枪不能上刺刀,其他结构性能与56式冲锋枪相同。
该枪全长874毫米/645毫米(托伸/托折),枪管长415毫米,全枪重4.3千克,空枪重3.85千克,30发弧形弹匣供弹,使用的枪弹与中国7.62毫米56式冲锋枪相同。
56-2式冲锋枪
1980年,56-2式冲锋枪定型, 56-2式冲锋枪是56-1式冲锋枪的改进型.主要改进是枪托卡榫采用了楔铁式卡榫,可自动补偿使用时的磨损间隙,能保证枪托始终是牢固配合的,有利于确保射弹的散布密集度;枪托的形状也不同;还可安装一把刺刀。
它和56-1式冲锋枪一样,在各种环境下的机构动作可靠性都很高,也是深受我军指战员喜爱的一种冲锋枪,现仍为我军的制式装备。
此枪上刺刀全长1100毫米,不上刺刀长874毫米,托折长654毫米,枪管长415毫米,全枪重4.4千克,空枪重3.9千克,30发弧形弹匣供弹,使用的与中国7.62毫米56式冲锋枪相同枪弹。
50式7.62mm冲锋枪
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军枪械系列除部分从苏联进口外,还开始自行仿制。1950年,仿照苏联PPSH-41"波波沙"式7.62MM冲锋枪,生产出新中国第一种国产冲锋枪。后经毛泽东批准命名为1950年式7.62毫米冲锋枪,当年生产3.6万支装备部队
该枪采用自由枪机式自动原理,开膛待击,枪管材料改为50A钢,内膛镀铬,全枪多采用焊接、铆接等一次成型工艺,配有35发弹匣或71发弹鼓,具有结构简单、火力较猛、生产成本较低、便于大量生产等特点。
口径:7.62毫米
全长:840毫米
全重:3.63千克
有效射程:250米
弹匣容量:35发
枪弹:51式手枪弹
54式冲锋枪
1954年,我国又成功仿制了苏联PPS-43式冲锋枪定型为54式。1956年停止生产。它是前苏联PPS-43式冲锋枪的仿制型,该枪在机匣上刻有“626”标记。此枪与PPS-43式冲锋枪的区别是将握把中心的“C”字标记改成“K”字标记。其结构性能与PPS-43式冲锋枪一样。该枪采用折叠式金属枪托,射击方式为连发。
全长:616毫米(折叠枪托)
全重:3.3千克
初速:500米/秒
理论射速:650发/分
有效射程:200米
弹匣容量:35发
枪弹:51式手枪弹
63式自动步枪
63式自动步枪是我国自行设计的第一支步枪,武器研制历时3年,于1963年设计定型,命名为63式7.62毫米自动步枪。63式自动步枪体现了下达的战术技术指导思想,从性能、结构、战术用途上实现了“步冲合一”。
全枪结构体现了以步枪为主的要求,采用全长木质枪托,不要小握把,枪管前上方为上护木,带可折伸式棱形枪刺。外形与56式半自动步枪相似。借鉴了56式冲锋枪结构。自动方式为导气式,闭锁方式与56式冲锋枪相同。与机匣部件的联接则采用56式半自动步枪的结构方式。弹匣基本上是冲锋枪弹匣,装弹改为20发,并考虑设有空仓挂机,弹匣作了相关变化。
63式自动步枪把56式半自动步枪和56式冲锋枪有机地揉合在一起,取长补短,实现了以步枪性能为主兼有冲锋枪性能的要求,达到了提高射击精度,保证可靠性,增强火力、减轻质量的目标。而且结构简单、易于.作训练,适合我军已经非常熟悉的勤务要领。大部分构件相似或相同于56式武器,易于生产。
63式自动步枪是我国自行设计的第一支步枪,深受56式武器的影响,它取得的成就和经验为我国步枪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在我国步枪发展的历程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20世纪60年代,以美、苏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相继撤换了M14、CKC、FN等半自动步枪,取而代之的是以突击步枪为主的小口径班用枪族,小口径化、枪族化成为步枪发展的新潮流。63式自动步枪起步设计时,当时战术思想特别钟情于传统步枪,一再强调要突出步枪性能,着重在中、远距离上命中率高,接近距离上要敢于刺刀见红,再适当加强火力就够了。所以下达的战术要求是以步枪性能为主兼有冲锋枪性能。因而设计定型的63式自动步枪除了可以连发射击,配装20发枪弹的弹匣以外,几乎与半自动步枪完全一样。经过20多年后到70年代末期,世界形势发生了变化,战术思想也发生了变化,认为阵地攻防战的机会不多了,而战争的突然性、近战性、猛烈性、隐蔽性增强了。所以对步兵单人武器的要求是火力猛、命中率高、机动性好、动作可靠。这时,强烈呼唤的是突击步枪。由于63式自动步枪从一开始就有违于步枪发展的总趋势,后来被撤装的命运便是不可避免的了。
口 径 7.62mm
全枪长 1342mm(刺刀展开)
1033mm(刺刀折叠)
全 质 量 3. 8kg
初 速 735m/s
射 速 40r/m(单发)
60r/m(点射)
有效射程 400m
弹匣容量 20r
配用枪弹 56式7.62x39mm
63式结合了m14和G3的优点,拥有56半自动的精度和56式冲锋枪的火力持续性。
100米上的精度为
单发 R50 5cm
R100 12cm
70%的射弹密集于20cm x 20cm
64式7.62毫米微声冲锋枪
64式7.62毫米微声冲锋枪是我国设计制造的第一种微声冲锋枪,1964年设计定型。
该枪自动方式为自由枪机式,惯性闭锁,可以单、连发射击;该枪有良好的三微性能,距枪口1.2米处声强值不大于84分贝;夜间射击时,距枪口50米处看不到光;白天射击时,不会因烟雾暴露目标。
口径:7.62毫米
全长:850毫米
630毫米(折叠枪托)
全重:3.4千克
初速:290-305米/秒
射速:60发/分(连发)
有效射程:200米
弹匣容量:20发
枪弹:64式微声冲锋枪弹
79式7.62毫米冲锋枪
79式7.62毫米轻型冲锋枪是我国设计制造的第一种轻型冲锋枪,1979年设计定型,1983年生产定型。
79式7.62毫米轻型冲锋枪是我军80年代侦察兵、现今武警部队,公安干警的单兵自动化武器,它设计定型已20多年,到目前已生产了近30万支,广泛装备部队,武警,公安.该枪主要以单发和点射火力杀伤200米以内敌有生目标,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精度好、近距离火力强、携带使用方便的特点。该枪的自动方式采用导气式自动原理;采用枪机回转式刚性闭锁机构,回转式击锤和由快慢机控制单、连发的击发发射机构;还设有到位保险。79轻冲采用活塞短行程导气式自动方式,射速高达1000发/分以上,该枪发射时后坐速度11.5米/秒,后坐力较小,便于射击,枪身短、*作灵活、反应快,较好地为特种作战提供便利,从而弥补了手枪及步枪存在的不足。
特别是在山地、丛林、短兵相接、城市巷战及解救人质的战斗中,79轻冲的战术地位就更加明显。弹药:79轻型冲锋枪使用51式7.62毫米手枪弹,79轻冲在枪托折叠与展开的情况下均可实施单、连发射击,具有良好的射击精度,从携行和机动能力来讲,79轻冲便于乘车或狭窄地形上使用,为武警部队,公安干警,特警遂行战斗任务提供了便利条件。弹匣容量20发,枪重1.9公斤,枪长(枪托折叠)470毫米。主要装备武警和公安部队。
口径:7.62毫米
全长:740毫米(枪托打开) 470毫米(枪托折叠)
枪管长:250毫米
瞄准基线长:215毫米
全重:1.9千克
初速:515米/秒
理论射速:1000发/分
有效射程:200米
弹匣容量:20发
枪弹:51式手枪弹
81式7.62毫米自动步枪
81式自动步枪是70年代初设计的,1981设计定型,它包括81式7.62毫米步枪(木托)、81-1式7.62毫米步枪(折叠枪托)、81式7.62毫米轻机枪。这3种武器的主要结构相同,约有65种零部件可以互换通用。该枪族的出现,使中国的武器基本适应了当今世界一枪多用、枪族系列化、弹药通用化的发展趋势,极大地方便了部队的训练、使用和维修,既加强了战斗分队的战斗力,也为枪械互换、增强火力提供了条件。
81式枪族射击精度好,动作可靠,质量轻,枪身短,结构简单紧凑,.枪、携行方便,机动性好,火力猛,寿命长,一枪多用,以及弹鼓、弹匣等多数零部件都可以在枪族各枪之间互换通用,全枪外形美观大方。从1983年起全军装备,全面替代了56式武器,是我军目前的正式装备。该枪自动方式采用导气式,枪机回转式闭锁,可实施单、连发射击,用30发弹匣供弹,弹头初速720米/秒,固定的枪榴弹发射具能用空包弹发射60毫米反坦克枪榴弹,也可用实弹发射40毫米枪榴弹系列。
81枪族的成功,标志着我国轻武器界在论证、设计、研制、生产方面达到了一个新水平。
然而,事物总有两面性。81式枪族也暴露出缺少新结构、新技术、新材料的创新及应用,甚至外形与56式冲锋枪也很相象。这是81式枪族的严重不足。不过81枪族取得的成就和经验,特别是开式弹鼓的创新发明,为步枪新的研制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口径: 7.62毫米
初速: 720米/秒
全枪长: 955毫米
全枪重: 3.4千克
有限射程: 500米
自动方式: 导气式
发射方式: 单发、半自动
射速: 45—115发/分
供弹具容量:30发
可发射枪榴弹。
装WJ97—3型瞄准具的81突击步枪
87式5.8MM枪族
87式5.8MM枪族包括5.8MM步枪和5.8MM机枪。87式5.8MM枪族结构与81式7.62MM枪族基本相同,只是为适应发射5.8MM枪弹改变了某些结构设计和尺寸。
5.8MM步枪在设计定型后为了某种需要专门集中进行了一次外观改型设计,其主要变化是枪托为“L”型,撑杆用铝合金管,外面包塑料,形状特别,也很好用。上、下护盖,握把,握把座都采用塑料件,弹匣为整体塑料结构,全枪为黑灰色,整枪外观变化很大,独具特色、美观大方。机枪则没有任何变化,与81式机枪相似。5.8弹鼓与81式弹鼓相比体积小,刚度、可靠性好。
87式5.8MM枪族是配合我国实现小口径化研究的产品,极具探索性和攻关性。属于过渡性产品,只在1989年小批量生产,以后不再生产。
口径: 5.8毫米
初速: 米/秒
全枪长: 945毫米
全枪重: 3.95千克
有限射程: 400米
自动方式: 导气式
发射方式: 单发、半自动
供弹具容量:30发
可发射枪榴弹。
95式5.8毫米自动步枪
95式5.8毫米自动步枪是我国新一代的制式自动步枪,1995年设计定型,现已开始陆续装备部队。
该枪采用无托式结构;自动方式为导气式,机头回转闭锁,可单、连发射击,供弹具有30发塑料弹匣和75发快装弹鼓两种,机械瞄准装置照门为觇孔式。配有降噪音、降火焰的膛口装置。
该自动步枪能发射40毫米枪榴弹系列;并可加挂能快速拆卸的35毫米榴弹发射器;还配有3倍的白光瞄准镜和微光瞄准镜,微光瞄准镜可在夜间弱光条件下对200米以内生动目标精确瞄准。该枪配的多功能刺刀可快速装卸。
95式5.8毫米枪族包括:自动步枪、班用机枪及4个配属产品——白光瞄准镜、微光瞄准镜、多功能刺刀及下挂榴弹发射器。另外还有短步枪及折叠式枪托的步枪。以自动步枪为新枪族的主体枪,其他各种枪与步枪基本结构相同,而自动机、供弹具等大部分零部件可以互换或通用。
95式5.8毫米枪族结构优化设计,布局合理,采用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使综合性能得到明显提高,各项技术指标达到先进水平,显示我国步枪的发展到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性能特点如下:
(1)为充分发挥5.8毫米枪弹的威力,枪管有足够长度。它采用了无托结构,缩短了全枪长度(步枪746毫米,机枪840毫米)。供弹具可通用,容弹量大,可连发射击,具有猛烈的持续火力。
(2)全枪短、质量轻(步枪3.25千克,机枪3.95千克),机动性好,优于国外同类武器。
(3)5.8毫米枪弹后坐力小,全枪动力特性平稳,整体布局合理,射击时持枪、瞄准舒适,震动很小,单、点精度均达到很高水平。
(4)机构动作可靠,能适应各种气候、环境条件下作战,全枪寿命长,优于国外同类武器。
(5)枪族内各枪基本结构相同,大部分零部件通用,自动机、供弹具等活动部件可互换,勤务使用、维修极为方便。
(6)有机械瞄准、简易夜间瞄准装置,还配有白光瞄准镜、微光瞄准镜,能适应全天候作战。
(7)一枪多能、一族多枪。该族步枪下挂35毫米榴弹发射器,亦可从枪口用枪弹发射枪榴弹,扩大了点面杀伤能力。有多功能刺刀及刀鞘,携带方便,具有刺杀、砍、剪、锯、削的功能,还可当匕首使用,扩大了步枪的战术作用。新枪族除步枪、机枪外,还有短步枪(全枪长560毫米,全枪重2.8千克)、折叠枪托步枪,实现了一族多枪,可满足各兵种人员的需要。
(8)广泛采用工程塑料、硬铝合金等新材料,对于改善全枪外貌,提高防腐能力,减轻全枪质量,简化生产工艺都有很大好处。
(9)针对构件不同,材料采用黑色磷化、阳极氧化、全色喷塑等先进工艺以提高防腐防脱色能力,彻底解决了原56式武器抗腐蚀能力差的难题。
(10)在制造工艺上进行了改革创新,采用了精锻枪管,热模锻铝机匣,以及塑料件注塑成型等新工艺,较多地利用数控机床、加工中心加工关键零件,保证加工精度要求,实现总装零部件完全互换。
95式5.8毫米自动步枪技术参数:
口径:5.8毫米
全长:746毫米
全重:3.25千克
初速:930米/秒
理论射速:650发/分
战斗射速:40发/分(单发)
100发/分(连发)
直射距离:370米
有效射程:400米
弹匣容量:30发
枪弹:87式5.8毫米步枪弹
QBZ95B式5.8毫米短自动步枪
QBZ95B式5.8毫米短自动步枪是特种兵、基层指挥员和勤务人员的自卫战斗武器,其主要任务是杀伤300米内暴露的有个人防护的生动目标。该枪采用无托结构,全枪长度短,质量轻;全枪长78.7%的零部件可与QBZ95式5.8毫米自动步枪互换使用,通用程度高。QBZ95B式5.8毫米短自动步枪的多功能膛口装置构思巧妙,结构简单,参数设计合理,很好地解决了枪口焰、噪声及射击精度等问题。该枪有光学瞄准镜结合座,可配装白光、微光瞄准镜,并设有简易夜瞄装置,能在昏暗环境或夜间对可见目标射击。
主要技术诸元如下:
口径:5.8毫米
初速:790米/杪
有效射程:300米;
理论射速:609发/分(单发)
发射方式:单、连发
供弹方式:30发弹匣、50发弹鼓
全枪长:609毫米
空枪质量:2.9kg
瞄准基线长:210毫米
瞄准装置:机械瞄具、光学瞄具
全枪寿命:6000发
使用枪弹:5.8毫米普通弹,必要时也可使用5.8毫米机枪弹及机枪弹。
79式狙击步枪
79式狙击步枪是前苏联德拉贡诺夫半自动狙击步枪仿制品,1979年正式定型,1981年投入批量生产。
该枪是边防哨所和步兵狙击手使用的单兵武器,主要杀伤中、远距离上的单个重要目标,射击精度好,有效射程远,重量轻,机构动作可靠。
配有4倍放大率的光学瞄准镜,减小了瞄准误差,提高了射击命中率。本枪采用导气式复进,闭锁方式为枪机回转式刚性闭锁,击发机构为击锤回转式,只能行单发射击,具有射击精度良好,有效射程远,重量轻,机构动作可靠等特点。 本枪除配有弧形表尺与圆柱形准星的机械式瞄准系统外,还配有光学瞄准镜,从而减少射击时的误差,提高第一发命中率。半自动射击提高了战斗射速,便於抓住机会,命中目标。装有可卸式的多功能刺刀,不但可用于白刃战,还可作为剪刀和锯使用,能剪铁丝网和锯钢条等,是士兵野外生存的辅助工具。
该枪实施半自动射击,战斗射速较高。它采用导气式自动方式,枪机回转式闭锁,10发弹匣供弹,发射7.62毫米53式枪弹,
口径: 7.62mm
初速: 830m/s
配用弹药: 7.62x54mm
有效射程: 1000m
射速: 30发/min
全枪重:(枪自重) 3.8kg
(带镜,垫) 4.4kg
全枪长:带刺刀 1368mm
不带刺刀 1220mm
全枪宽: 170mm
全枪高: 178mm
瞄准镜:
重量: 0.5kg
放大率: 4倍
视角: 6度
85式7.62毫米狙击步枪
该枪是在79式狙击步枪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从外形上看,两者好似双胞胎。
85式狙击步枪的结构同79式,瞄准具、弹药、刺刀等也与79式相同,但85式狙击步枪的精度要优于79式和前苏联的德拉戈诺夫狙击步枪。(在600米的距离上对人胸目标的杀伤概率高达80%以上,在步兵作战通常小于400米,绝大多数在200米以内的距离上对人胸目标的杀伤概率可达95%以上。)
85式狙击步枪使用53式普通钢心弹,在100米距离上可射穿6毫米厚的钢板;15厘米厚的砖墙;45厘米厚的土层;50厘米厚的木板。
85式7.62毫米狙击步枪主要技术参数:
口径:7.62毫米;
初速:830米/秒;
全枪重:4.4公斤;
全枪长:1220毫米;
有效射程:800米;
供弹具容量:10发。
寿命:6000发
放大倍率:4倍
出瞳距离:70毫米
85式狙击步枪成为特警队的精确射击武器
KBU88式5.8mm狙击步枪
该枪大量采用工程塑料、硬铝合金等材料制造,同时还提高了枪身的防腐能力、减轻全枪重量、简化了生产工艺,具有整体结构紧凑、布局合理、持枪郐适、使用方便等优点。
该枪独特的优点,使它具有其它枪无法比拟的可靠的战斗性能。该枪加装了用于支撑枪身的脚架,狙击手可根据地形选择打开或者折叠脚架,便于战斗行动。正如专家评价的那样,该枪具有便于隐蔽、发现目标快、射击指向快、消灭目标准等诸多特点。
瞄准装置的优劣,不仅影响武器的射击精度,也间接关系到战场生存能力、人机效能的发挥,对狙击武器来说这一点显得尤为重要。当代轻武器的瞄准装置正向观、测、瞄一体化方向发展,KUB88式5.8毫米狙击步枪当然不会落后。
该枪除了安装了当今世界通用的孔式瞄准具外,还配备多普勒变倍望远系统,实现放大变倍。一般讲,由于狙击手执行任务地点的光线不定,所以客观上要求配备一具体积小且重量轻、光强度够的瞄准镜,而瞄准镜内的光照度与透镜的直径和放大倍率有关。当瞄准镜的直径、目标距离一定时,放大倍率越大镜内的光照度就越弱,并且还大大缩小视场,使射手无法观察到目标周围的环境,而这种观察又是射手必不可少的。固定的放大倍率不能使各种距离上的目标都达到镜内光强度适合的要求,KUB88式5.8毫米狙击步枪瞄准镜可以通过距离远近、光线明暗程度对800米以内的单个目标进行快速调节,实施昼夜精确瞄准。
KUB88式5.8毫米狙击步枪瞄准镜的使用非常方便,在瞄准镜内垂直方向上的7个“^”形立标即为瞄准分划,“^”的顶点为瞄准点。100米、200米合用一个瞄准点,300-800米射距每一百米有一个单独的瞄准点。瞄准分划右侧的数据为射距。瞄准时根据光线强弱及射距远近,调节变倍手轮,用相应射距段上的“^”顶点,对目标即可射击。瞄准镜的矫正更加方便、快捷,射手只需打开方向转动护盖,就能准确地进行矫正,十分简单。
技术参数:
口径: 5.8毫米
初速: 895米/秒
全枪长: 920毫米
全枪重: 4.2千克
有限射程: 800米
自动方式: 导气式
发射方式: 单发、半自动
供弹具容量:10发
瞄准具重量:0.6千克
JQ12.7毫米反器材步枪
中国新型大口径JQ12.7毫米反器材步枪,采用可更换的标准枪机弹膛设计,可适用两种枪弹。全世界12.7弹主要有两类,俄制弹和美制勃郎宁弹,中国枪在设计时就考虑到它应配置不同枪机,可适应这两种弹。该枪今后可能装备高速脱壳弹。
中国新型JQ型12.7毫米反器材步枪有效射程1200米,重实战,采用手动旋转枪机,手动强于半自动. 因为美军实战证明,无论什么情况下, 12.7毫米反器材步枪,每击发一次后,都必需花时间去重新寻找目标,因此半自动上膛,增加了枪重,对射手提高射速,没什么帮助。 减少枪支重量,对于身材不高大的东方人远比半自动上膛重要,中国显然主张极力减少枪支重量,不去追求增加毫无用途的半自动上膛。
该枪重量轻, 在带瞄准镜和5发弹匣的情况下才12公斤不到,[美军现装备半自动上膛的巴雷特M82,在空枪时重达12.9公斤,实战证明半自动上膛重量过大,不适合单兵携带,中国枪采用无托设计,将弹匣置于扳机后,这有利于减少全枪长度,[美M82长一米44,笨拙不堪]。
大口径阻击步枪,最关键的是制退装置,中国枪采用大型的双室制退器,制退效率非常高,枪口采用双室制退消焰设计,更适应战场需求,但扬尘带来的致命缺点,要在射击阵地地面铺上毡子或选择湿地射击,在中国JQ枪的枪托上安装有大型的有孔橡胶托垫,主要用于降低后坐力对射手的影响,这种托垫最简单实用的缓冲装置,击发时枪支的后坐力会将射手肩膀和枪托之间的胶垫挤压,多孔的胶垫会产生很大的形变,有利于吸收后坐能量,该枪除了枪机匣就是枪管,各国评价是没有一个多余零件的枪,中国军队特种兵有可能甚至已装备此枪。

阅读全文

与武器装备发展论证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