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军事装备 > 抗美援朝116师武器装备

抗美援朝116师武器装备

发布时间:2021-03-13 17:53:57

1. 抗美援朝时志愿军什么装备让美军胆战心惊

从红军到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历次作战中,嘹亮的军号都为我军取得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司号员鼓鼓嘴,千军万马跑断腿”。这句当年流传在军营中的顺口溜,形象地说明了司号兵的重要地位。当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编制中,就有一支神奇的司号兵队伍,它是人民军队的光荣与骄傲。

抗日战争时期的“军号游击战”

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建军初期,就设立了司号兵。新兵入伍后,都要进行号谱的背诵训练,如冲锋号、集合号、防空号等等。军营的生活、训练和作战基本上都要听号音指挥,号声一响,听不懂号谱就会傻眼。司号兵编制在我军通信兵的序列中,连编有司号员,营编有号目,师和团有号长。每当师、团举行阅兵式,全师、全团的司号兵还要集中起来,为阅兵式吹奏军乐,场面十分壮观。

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的军号游击战法,曾使日伪军闻风丧胆。1939年冬,胶东军区第5旅第15团在栖霞县松山镇战斗中,巧妙地发挥了军号的威慑作用。当时,由于进攻兵力不足,15团将全团的司号兵集中起来,按每组两人在松山镇四周分别设置了多组司号兵。攻击开始后,我军司号兵在松山镇的四面同时吹起冲锋号。日伪军听到这么多号声,以为八路军大部队包围了松山镇,惊慌失措,命令火炮和轻重机枪向四面八方疯狂扫射,造成火力分散。15团2营乘虚而入,发起猛烈攻击。日伪军见势不妙,仓皇向东山方向逃窜。这时我司号兵又发起新的“军号攻击”,一会儿这边发号,一会儿那边发号,一会儿两边一起发号,一会儿四周同时发号,敌人感到大兵压境,惊恐万分,只好放弃东山逃窜。此战,日军小队伤亡过半,伪军中队大部被歼。

“游动发号,牵制敌人”是“军号游击战”的又一战法。1940年秋,我军由两个排组成的保卫队与50多人的日伪军发生激战。敌人先采取拖的战术,企图等援军到来后就对我进行围攻。我军为了及时撤出危险地带,司号长林军带一名司号员机智灵活地利用地形、地物一边向敌人游动射击,一边吹冲锋号迷惑敌人。我军阵地上不但四处吹响号声,而且在不同的地方吹响不同的调。敌人搞得莫名其妙,以为我军增援部队到了,因此不敢进攻,只向有号声的地方开炮射击。保卫队抓住这一机会,安全地撤离了危险地带。胶东八路军创造的“军号游击战法”,后来被收入《中国人民解放军通信兵回忆史料》。

志愿军司号员:一把军号退敌一个营

根据毛泽东的指示,1950年12月31日黄昏,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人民军三个军团的协同下,在西起临津江口,东至麟蹄的200多公里正面战线发起了第三次战役,势如摧枯拉朽,“联合国军”的阵地被我军迅速突破。1951年1月1日。志愿军全线转入追击作战。第50军149师和第39军116师,分别向高阳和汉城方向迅猛攻击。追击部队直插釜谷里,切断了“联合国军”的退路。

釜谷里虽是一个小镇,但距汉城不到40公里,是敌我双方拼死争夺的“咽喉要道”。1951年1月2日晚,我志愿军374团在釜谷里受到“联合国军”的阻挡。当时,我侦察排潜入敌方阵地抓回一名哨兵。经审问,得知这里全部是英军,有一个联队的兵力。但我方翻译误把一个联队理解成了一个“连队”,于是,团领导就指派一连和三连说,你们赶快把他们俘虏了算了。不料。这里的守敌竟有一个团(英军的联队就是团)。

得知这个情况后,我志愿军374团迅速调整部署。3日凌晨3点,七连83名官兵,接受了攻占釜谷里北面一个小高地。切断敌人退路的任务。战斗中,由于守敌有强大的炮火支援,我军刚到山脚下,指导员和副连长就相继牺牲。七连战士在连长的带领下仍拼死冲锋,经过一番激战,小高地终于被拿下,但连长却身负重伤。牺牲前,他对战友说:“我们钢铁连没有完成不了的任务,你们一定要守住阵地!”

他身边的司号员郑起坚定地回答说:“您就放心吧。我是共产党员,请把手枪交给我,我接替您指挥!”

郑起拿起连长的手枪,站在山头上大声喊道:“同志们,现在连队的于部都牺牲了,大家听我指挥。共产党员都要站在前面,人在阵地在!”当时全连只剩下26人。

英军为了打通退路,向无名高地发起了一次又一次猛烈攻击,这是郑起在朝鲜战场上经历的最为惨烈的一次战斗。在英军第六次进攻之后,七连阵地上仅剩下7人。

事后才知道,被困在釜谷里的英军是号称王牌部队的“莱福枪团”和一个重坦克营。该团团长奥斯特曾扬言说,“莱福枪团”的战斗力可以顶得上中国的一个师或一个军!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当天这支王牌部队的六次大规模进攻,竟没能打下这个小高地。

久攻不下,“莱福枪团”孤注一掷,发动了第七次进攻。在半小时内,敌人将5000发炮弹雨点般倾泻到了七连阵地上,接着又组织起8辆坦克和一个营的兵力,向七连阵地发起了最后的冲锋。激战之后,七连弹药所剩无几。不久,子弹打光了!

眼看敌人就要占领阵地了,怎么办?情急之下,郑起想到了身上的军号。他取出军号。傲立山头,奋力吹响了冲锋号!

对这种“魔鬼般狂啸”的军号,英军太熟悉了。“联合国军”总司令李奇微就曾在《朝鲜战争回忆录》里这样描述志愿军的军号:“这是一种铜制的乐器,能发出一种特别刺耳的声音。在战场上,她仿佛是非洲的女巫,只要她一响起,中共军队就如着了魔法一般,全部不要命地扑向联军。每当这时,联军总被打得如潮水般溃退。”

当然,这次也没有例外。当郑起一口气吹响两遍冲锋号之后,对面的英军被吓得愣住了。虽然他们端着枪,而且距这位志愿军战士只有十几米,却没有向他开枪!后来,一位英军士兵在日记里这样写道:“听到这号声,我感觉到这分明是中国式的葬礼!”

最初,英军迷惑、惊慌,接着,转头便往山下逃。真是兵败如山倒,正如李奇微所说,“联合国军”再一次如潮水般溃退了。当然,这其中包括他们那几辆无坚不摧、火力强大的重型坦克!

就这样,我志愿军374团7连从83人打到最后7人;从2日午夜打到3日黄昏,硬是击退了英军数次的轮番进攻,像钉子般牢牢守住了阵地,扎紧了“口袋”,使主力部队创造了歼灭英军王牌“莱福枪团”大部的经典战例。1951年冬天,郑起荣立特等功。不久,志愿军总部又授予他“二级战斗英雄”称号。如今,70多岁的郑起老人早已离休,在辽宁鞍山安度晚年。而那把军号也已作为一级文物,被收藏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中。

英军怕中国军队的军号,美军也不例外。美军官兵普遍反映:“听到中国军号嘶鸣,我们个个胆战心惊。”

在朝鲜战争期间,我军战俘营里的管理人员询问美军第2师一个工兵营长是怎样被俘的,他回答说:“你方到处都是莫名其妙的怪物在叫,把我们叫懵了,结果就成了俘虏。”我方管理人员听后,一阵大笑,然后把“怪物”叫来当场表演。美军营长恍然大悟。尴尬地低下了头。

2. 抗美援朝,苏联真的是无偿援助我们60个师的装备吗

抗美援朝是新中国建立之后,中国军队在国际战争中的第1次亮相,跟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打了一场硬核之战。我们的军队实力是相当薄弱的,硬是用小米加步枪了打败世界上最强大的美国军队,这是非常不容易的。除了指挥官高超的指挥技术和我们最可爱的人志愿军战士奋勇杀敌浴血牺牲的因素外,苏联的援助也是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的。但如果说苏联无偿支援了我们60个师的武器装备,这就太有点夸张了。

但当时新中国刚刚成立不久,国力凋敝,根本拿不出这么多钱购买武器,双方经过谈判达成协定,我方最终以锡、锑、钨、铅等稀有金属作为交换,才最终获得了这一批武器。我国在抗美援朝期间,也向苏联购买了一批先进的武器,先进的武器是必须用现金来支付的,当时我国是非常穷的,一直到了1965年才还清债务。

3. 十二军三十四师一百团在抗美援朝中获二级英雄的人是谁

抗美援朝战争发生在1950年10月至1953年7月。经过两年九个月的艰苦卓绝的战斗,共毙伤俘敌71.8万余人,其中美军29.7万余人。迫使"联合国军"于1953年7月27日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辉煌胜利。在这场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根据中央军委轮番作战方针,先后有27个军另1个师入朝参战。从1950年10月25日至1951年4月21日,首番参战部队有第38军、第39军、第40军、第42军、第66军、第50军、第20军、第27军、第26军共计9个军30个师(其中第20军、第27军、第26军首番参战辖4个师);1951年4月22日至6月上旬,第二番参战部队有第64军、第63军、第65军、第60军、第12军、第15军和第20军、第26军、第27军、第39军、第40军共计11个军33个师;1951年6月中旬以后,属于第三番参战部队有第67军、第68军、第47军和第12军、第15军、第60军、第20军、第26军、第27军、第63军、第64军、第65军、第38军、第39军、第40军、第42军、第50军共计17个军51个师,另有第36军、第37军两个军担任在朝鲜南市、泰州、院里三个机场担任抢修、维护警戒任务。1952年9月,第23军、第24军、第46军入朝,轮换第20军、第27军、第42军回国;同年11月,第33师入朝,担任东海岸元山地区的防御任务;为加强1953年春季反登陆作战力量,第16军、第1军、第54军、第21军先后于1952年12月至1953年3月入朝。朝鲜停战前后,大部分部队先后凯旋回国。第1军、第16军、第21军、第23军、第54军暂驻朝鲜执行维护停战协定实施任务,并参加朝鲜经济恢复和建设,帮助朝鲜人民重建家园。1958年3月至10月,上述5个军胜利完成任务后,分三批全部撤离朝鲜回国。为抗美援朝战争胜利作出卓越贡献的中国人民志愿军27个军参战概况如下:志愿军第38军:1950年10月由东北边防军第38军编为志愿军序列。军长梁兴初、江拥辉(代),政治委员刘西元、吴岱(代)。辖第112师、第113师、第114师。先后隶属第13兵团、志愿军总部、朝鲜西海岸防御指挥部。该军于1950年10月19日首批由吉林辑安(今集安)入朝,参加了第一至第四次战役、1952年春夏巩固阵地作战和秋季战术反击、1953年春反登陆作战准备。胜利完成任务后,于1953年7月10日回国。该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被誉为"万岁军"。志愿军第39军:1950年10月由东北边防军第39军编为志愿军序列。军长吴信泉、张竭诚(代),政治委员徐斌洲、李雪三、石瑛(代)。辖第115师、第116师、第117师。先后隶属第13兵团、志愿军总部、朝鲜西海岸防御指挥部。该军于1950年10月19日首批由辽宁安东(今丹东)、长甸河入朝,参加了第一至第五次战役、1952年春夏巩固阵地作战和秋季战术反击。1953年5月7日回国。志愿军第40军:1950年10月由东北边防军第40军编为志愿军序列。军长温玉成,政治委员袁升平。辖第118师、第119师、第120师。先后隶属第13兵团、志愿军总部、朝鲜西海岸防御指挥部。该军于1950年10月19日由辽宁安东(今丹东)入朝,参加了第一至第五次战役、1953年春反登陆作战准备。1953年7月回国。志愿军第42军:1950年10月由东北边防军第42军编为志愿军序列。军长吴瑞林,政治委员周彪、郭成柱。辖第124师、第125师、第126师。先后隶属第13兵团、志愿军总部。该军于1950年10月19日由吉林辑安(今集安)入朝,参加了第一至第四次战役、1951年夏秋防御战役和1952年春夏巩固阵地作战,1952年10月30日回国。志愿军第66军:1950年10月由华北军区第66军编为志愿军序列。军长肖新槐,政治委员王紫峰。辖第196师、第197师、第198师。隶属志愿军总部。该军于1950年10月25日由辽宁安东(今丹东)入朝,参加了第一至第四次战役。1951年4月10日回国。志愿军第50军:1950年10月由东北边防军第50军编为志愿军序列。军长曾泽生,政治委员徐文烈。辖第148师、第149师、第150师。先后隶属志愿军总部、朝鲜西海岸防御指挥部。该军于1950年10月26日由吉林辑安(今集安)和辽宁安东(今丹东)两地入朝,参加了第一至第四次战役,1951年4月12日回国休整。同年7月上旬再次入朝,担任朝鲜西海岸防御及抢修机场任务,11月参加西朝鲜湾渡海攻岛作战。1955年4月19日回国。志愿军第20军:1950年11月由第3野战军第20军编为志愿军序列。军长张翼翔、政治委员张翼翔(兼)、谭佑铭。辖第58师、第59师、第60师及第89师。隶属第9兵团。该军于1950年11月7日由吉林辑安(今集安)入朝,参加了第二、五次战役和朝鲜东海岸防御。1952年10月11日回国。该军172团3连连长杨根思(烈士)荣获"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级战斗英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志愿军第27军:1950年11月由第3野战军第27军编为志愿军序列。军长彭德清,政治委员刘浩天、曾如清。辖第79师、第80师、第81师及第94师。隶属第9兵团。该军于1950年11月12日由吉林临江入朝,参加了第二、五次战役和1951年夏秋防御战役。1952年10月14日回国。志愿军第26军:1950年11月由第3野战军第26军编为志愿军序列。军长张仁初,政治委员李耀文。辖第76师、第77师、第78师及第88师。隶属第9兵团。该军于1950年11月19日由吉林辑安(今集安)入朝,参加了第二、四、五次战役和1951年夏秋防御战役。1952年6月5日回国。志愿军第64军:1951年2月由第1野战军第64军编为志愿军序列。军长曾思玉、唐子安,政治委员王昭、黄文明。辖第190师、第191师、第192师。隶属第19兵团。该军于1951年2月16日由辽宁安东(今丹东)入朝,参加了第五次战役、1951年夏秋防御战役和1952年春夏巩固阵地作战。1953年8月回国。志愿军第63军:1951年2月由第1野战军第63军编为志愿军序列。军长傅崇碧,政治委员龙道权。辖第187师、第188师、第189师。隶属第19兵团。该军于1951年2月17日由辽宁长甸河口入朝,参加了第五次战役、1952年春夏巩固阵地作战。1953年9月回国。志愿军第65军:1951年2月由第1野战军第65军编为志愿军序列。军长肖应堂,政治委员王道邦,后军长兼政治委员王道邦。辖第193师、第194师、第195师。隶属第19兵团。该军于1951年2月22日由辽宁安东(今丹东)、长甸河口入朝,参加了第五次战役、1951年夏秋防御战役、1952年春夏巩固阵地作战和秋季战术反击。1953年10月回国。志愿军第60军:1951年3月由第2野战军第60军编为志愿军序列。军长韦杰、张祖谅,政治委员袁子钦。辖第179师、第180师、第181师。先后隶属第3兵团、第20兵团。该军于1951年3月17日由辽宁安东(今丹东)入朝,参加了第五次战役、1953年夏季反击战役及金城战役。1953年9月回国。志愿军第12军:1951年3月由第2野战军第12军编为志愿军序列。军长曾绍山,政治委员李震。辖第31师、第34师、第35师。隶属第3兵团。该军于1951年3月21日由辽宁长甸河口入朝,参加了第五次战役、1951年夏秋防御战术、1952年春夏巩固阵地作战和秋季战术反击及上甘岭战役、1953年春反登陆作战准备。1954年4月25日回国。该军100团2连班长伍先华(烈士)荣获"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爆破英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104团4连副排长杨春增(烈士)荣获"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91团5连战士胡修道荣获"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杀敌英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志愿军第15军:1951年3月由第2野战军第15军编为志愿军序列。军长秦基伟、李成芳(代),政治委员谷景生。辖第29师、第44师、第45师。隶属第3兵团。该军于1951年3月25日由辽宁安东(今丹东)入朝,参加了第五次战役、1952年春夏巩固阵地作战和秋季战术反击及上甘岭战役、1953年春反登陆作战准备。1954年5月回国。该军135团2营通信员黄继光(烈士)荣获"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级战斗英雄"、"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英雄"称号;135团7连排长孙占元(烈士)荣获"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87团9连邱少云(烈士)荣获"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志愿军第47军:1951年4月由第4野战军第47军编为志愿军序列。军长曹里怀、张天云,政治委员李人林、刘贤权、陈发洪(代)。辖第139师、第140师、第141师。先后隶属志愿军总部、第9兵团。该军于1951年4月11日由辽宁安东(今丹东)入朝,参加了1951年夏秋防御战役和1953年春上浦防东山作战。1954年9月24日回国。该军141师侦察连文书罗盛教(烈士)荣获"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爱民模范"称号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国旗勋章、一级战士荣誉勋章。志愿军第67军:1951年6月由华北军区第67军编为志愿军序列。军长李湘、邱蔚,政治委员旷伏兆。辖第199师。第200师、第201师。隶属第20兵团。该军于1951年6月21日由辽宁安东(今丹东)入朝,参加了1951年夏秋防御战役。1953年夏季反击战役及金城战役。1954年9月29日回国。该军595团1连战士李家发(烈士)荣获"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志愿军第68军:1951年6月由华北军区第68军编为志愿军序列。军长陈仿仁,政治委员李呈瑞。辖第202师、第203师、第204师。隶属第20兵团,该军于1951年6月24日由辽宁长甸河口入朝,参加了1951年夏秋防御战役、1952年春夏巩固阵地作战和秋季战术反击、1953年夏季反击战役及金城战役。停战后,参加朝鲜经济恢复和建设,维护停战协定。1955年4月9日回国。该军607团侦察排副排长杨育才荣获"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志愿军第36军:1951年9月由华北军区第36军编为志愿军序列。军长王建业(代),政治委员康健民。辖第106师、第107师。隶属第23兵团。该军于1951年9月7日由辽宁安东(今丹东)、长甸河口入朝,主要担负机场的抢修、维护和警戒任务。1951年11月30日回国。志愿军第37军:1951年9月由华北军区第37军编为志愿军序列。军长张世珍,政治委员帅荣。辖第109师、第110师。隶属第23兵团。该军于1951年9月7日由辽宁安东(今丹东)、长甸河口入朝,主要担负机场的抢修、维护和警戒任务。1951年11月30日回国。志愿军第23军:1952年9月由第3野战军第23军编为志愿军序列。军长钟国楚、吴瑞山,政治委员卢胜、谢福林。辖第67师、第69师、第73师。先后隶属第9兵团、第19兵团。该军于1952年9月5日由辽宁安东(今丹东)入朝,参加了1953年夏季反击战役。停战后,参加朝鲜经济恢复和建设,维护停战协定。1958年3月回国。该军200团9连战士许家朋(烈士)荣获"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志愿军第24军:1952年9月由第3野战军第24军编为志愿军序列。军长兼政治委员皮定均、张震(代)。辖第70师、第72师、第74师。隶属第9兵团。该军于1952年9月12日由辽宁安东(今丹东)入朝,参加了1953年夏季反击战役及金城战役。停战后,参加朝鲜经济恢复和建设,维护停战协定。1955年10月回国。志愿军第46军:1952年9月由第4野战军第46军编为志愿军序列。军长肖全夫,政治委员吴保山。辖第133师、第136师、第137师。先后隶属志愿军总部、第19兵团。该军于1952年9月15日由辽宁安东(今丹东)入朝,参加了1953年夏季反击战役。停战后,参加朝鲜经济恢复和建设,维护停战协定。1955年10月回国。志愿军第16军:1952年12月由第2野战军第16军编为志愿军序列。军长尹先炳、潘焱,政治委员陈云开、戴润生。辖第32师、第46师、第47师。先后隶属第9兵团、第19兵团。该军于1952年12月28日由辽宁安东(今丹东)入朝,参加了1953年春反登陆作战准备和夏季反击战役。停战后,参加朝鲜经济恢复和建设,维护停战协定。1958年4月回国。志愿军第1军:1952年12月由第1野战军第1军编为志愿军序列。军长黄新廷、唐金龙,政治委员梁仁芥、颜金生。辖第1师、第2师、第7师。先后隶属第19兵团、志愿军总部。该军于1953年1月22日由吉林辑安(今集安)入朝,参加了1953年夏季反击战役。停战后,参加朝鲜经济恢复和建设,维护停战协定。1958年10月回国。志愿军第54军:1952年12月由第4野战军第54军编为志愿军序列。军长丁盛,政治委员谢明、谢家祥。辖第130师、第134师、第135师。先后隶属朝鲜西海岸防御指挥部、第20兵团。该军于1953年2月2日入朝,参加了1953年春反登陆作战准备和夏季反击战役及金城战役。停战后,参加朝鲜经济恢复和建设,维护停战协定。1958年7月回国。志愿军第21军:1952年12月由第3野战军第21军编为志愿军序列。军长吴泳湘、谢振华,政治委员谢福林、吴融峰。辖第61师、第62师、第63师。隶属第20兵团。该军于1953年3月14日由辽宁长甸河口入朝,参加了1953年春反登陆作战准备和夏季反击战役及金城战役。停战后,参加朝鲜经济复和建设,维护停战协定。1958年7月回国。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英雄的正义之师中国人民志愿军用落后的武器装备打败了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打出了国威、军威。同时,我军73%的野战军部队(按入朝前隶属关系,第1野战军4个军、第2野战军4个军另1个师、第3野战军6个军、第4野战军3个军、华北军区5个军、东北军区5个军)经受了现代条件同世界强敌作战的考验和锻炼,培育了一大批适应现代战争需要的军事指挥人才,提高了我军综合素质和作战能力及军事理论水平。中国人民志愿军英模榜“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获得者:彭德怀 杨根思 黄继光 伍先华 许家朋 孙占元邱少云 李家发 杨连第 杨春增 杨育才 胡修道特级英雄:杨根思 黄继光一级英雄:卜广德 于泮宫 于喜田 王 海 王兆才王学凤 王德明 毛张苗 孔庆三 刘庆亮刘维汉 孙占元 孙生禄 孙振录 伍先华李凤林 李家发 李延年 余新发 许家朋沈树根 邱少云 张永富 张积慧 吴志洲员宝山 周厚刚 陈忠德 杨宝山 杨育才杨春增 杨连第 胡修道 赵宝桐 柴去振徐长富 高成山 高景灏 倪祥明 秦家彬曹庆功 曹玉海 郭忠田 郭恩志 曹家富崔建国 雷宝森 鲁 珉 魏玉德 谭烦云一级模范:王兴纪 孙凤钜 罗盛教 张益仁

4. 一个关于抗美援朝的问题

不是这样的

在这场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根据中央军委轮番作战方针,先后有27个军另1个师入朝参战。从1950年10月25日至1951年4月21日,首番参战部队有第38军、第39军、第40军、第42军、第66军、第50军、第20军、第27军、第26军共计9个军30个师(其中第20军、第27军、第26军首番参战辖4个师);1951年4月22日至6月上旬,第二番参战部队有第64军、第63军、第65军、第60军、第12军、第15军和第20军、第26军、第27军、第39军、第40军共计11个军33个师;1951年6月中旬以后,属于第三番参战部队有第67军、第68军、第47军和第12军、第15军、第60军、第20军、第26军、第27军、第63军、第64军、第65军、第38军、第39军、第40军、第42军、第50军共计17个军51个师,另有第36军、第37军两个军担任在朝鲜南市、泰州、院里三个机场担任抢修、维护警戒任务。1952年9月,第23军、第24军、第46军入朝,轮换第20军、第27军、第42军回国;同年11月,第33师入朝,担任东海岸元山地区的防御任务;为加强1953年春季反登陆作战力量,第16军、第1军、第54军、第21军先后于1952年12月至1953年3月入朝。朝鲜停战前后,大部分部队先后凯旋回国。第1军、第16军、第21军、第23军、第54军暂驻朝鲜执行维护停战协定实施任务,并参加朝鲜经济恢复和建设,帮助朝鲜人民重建家园。1958年3月至10月,上述5个军胜利完成任务后,分三批全部撤离朝鲜回国。

为抗美援朝战争胜利作出卓越贡献的中国人民志愿军27个军参战概况如下:

志愿军第38军:1950年10月由东北边防军第38军编为志愿军序列。军长梁兴初、江拥辉(代),政治委员刘西元、吴岱(代)。辖第112师、第113师、第114师。先后隶属第13兵团、志愿军总部、朝鲜西海岸防御指挥部。该军于1950年10月19日首批由吉林辑安(今集安)入朝,参加了第一至第四次战役、1952年春夏巩固阵地作战和秋季战术反击、1953年春反登陆作战准备。胜利完成任务后,于1953年7月10日回国。该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被誉为"万岁军"。

志愿军第39军:1950年10月由东北边防军第39军编为志愿军序列。军长吴信泉、张竭诚(代),政治委员徐斌洲、李雪三、石瑛(代)。辖第115师、第116师、第117师。先后隶属第13兵团、志愿军总部、朝鲜西海岸防御指挥部。该军于1950年10月19日首批由辽宁安东(今丹东)、长甸河入朝,参加了第一至第五次战役、1952年春夏巩固阵地作战和秋季战术反击。1953年5月7日回国。

志愿军第40军:1950年10月由东北边防军第40军编为志愿军序列。军长温玉成,政治委员袁升平。辖第118师、第119师、第120师。先后隶属第13兵团、志愿军总部、朝鲜西海岸防御指挥部。该军于1950年10月19日由辽宁安东(今丹东)入朝,参加了第一至第五次战役、1953年春反登陆作战准备。1953年7月回国。

志愿军第42军:1950年10月由东北边防军第42军编为志愿军序列。军长吴瑞林,政治委员周彪、郭成柱。辖第124师、第125师、第126师。先后隶属第13兵团、志愿军总部。该军于1950年10月19日由吉林辑安(今集安)入朝,参加了第一至第四次战役、1951年夏秋防御战役和1952年春夏巩固阵地作战,1952年10月30日回国。

志愿军第66军:1950年10月由华北军区第66军编为志愿军序列。军长肖新槐,政治委员王紫峰。辖第196师、第197师、第198师。隶属志愿军总部。该军于1950年10月25日由辽宁安东(今丹东)入朝,参加了第一至第四次战役。1951年4月10日回国。

志愿军第50军:1950年10月由东北边防军第50军编为志愿军序列。军长曾泽生,政治委员徐文烈。辖第148师、第149师、第150师。先后隶属志愿军总部、朝鲜西海岸防御指挥部。该军于1950年10月26日由吉林辑安(今集安)和辽宁安东(今丹东)两地入朝,参加了第一至第四次战役,1951年4月12日回国休整。同年7月上旬再次入朝,担任朝鲜西海岸防御及抢修机场任务,11月参加西朝鲜湾渡海攻岛作战。1955年4月19日回国。

志愿军第20军:1950年11月由第3野战军第20军编为志愿军序列。军长张翼翔、政治委员张翼翔(兼)、谭佑铭。辖第58师、第59师、第60师及第89师。隶属第9兵团。该军于1950年11月7日由吉林辑安(今集安)入朝,参加了第二、五次战役和朝鲜东海岸防御。1952年10月11日回国。该军172团3连连长杨根思(烈士)荣获"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级战斗英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

志愿军第27军:1950年11月由第3野战军第27军编为志愿军序列。军长彭德清,政治委员刘浩天、曾如清。辖第79师、第80师、第81师及第94师。隶属第9兵团。该军于1950年11月12日由吉林临江入朝,参加了第二、五次战役和1951年夏秋防御战役。1952年10月14日回国。

志愿军第26军:1950年11月由第3野战军第26军编为志愿军序列。军长张仁初,政治委员李耀文。辖第76师、第77师、第78师及第88师。隶属第9兵团。该军于1950年11月19日由吉林辑安(今集安)入朝,参加了第二、四、五次战役和1951年夏秋防御战役。1952年6月5日回国。

志愿军第64军:1951年2月由第1野战军第64军编为志愿军序列。军长曾思玉、唐子安,政治委员王昭、黄文明。辖第190师、第191师、第192师。隶属第19兵团。该军于1951年2月16日由辽宁安东(今丹东)入朝,参加了第五次战役、1951年夏秋防御战役和1952年春夏巩固阵地作战。1953年8月回国。

志愿军第63军:1951年2月由第1野战军第63军编为志愿军序列。军长傅崇碧,政治委员龙道权。辖第187师、第188师、第189师。隶属第19兵团。该军于1951年2月17日由辽宁长甸河口入朝,参加了第五次战役、1952年春夏巩固阵地作战。1953年9月回国。

志愿军第65军:1951年2月由第1野战军第65军编为志愿军序列。军长肖应堂,政治委员王道邦,后军长兼政治委员王道邦。辖第193师、第194师、第195师。隶属第19兵团。该军于1951年2月22日由辽宁安东(今丹东)、长甸河口入朝,参加了第五次战役、1951年夏秋防御战役、1952年春夏巩固阵地作战和秋季战术反击。1953年10月回国。

志愿军第60军:1951年3月由第2野战军第60军编为志愿军序列。军长韦杰、张祖谅,政治委员袁子钦。辖第179师、第180师、第181师。先后隶属第3兵团、第20兵团。该军于1951年3月17日由辽宁安东(今丹东)入朝,参加了第五次战役、1953年夏季反击战役及金城战役。1953年9月回国。

志愿军第12军:1951年3月由第2野战军第12军编为志愿军序列。军长曾绍山,政治委员李震。辖第31师、第34师、第35师。隶属第3兵团。该军于1951年3月21日由辽宁长甸河口入朝,参加了第五次战役、1951年夏秋防御战术、1952年春夏巩固阵地作战和秋季战术反击及上甘岭战役、1953年春反登陆作战准备。1954年4月25日回国。该军100团2连班长伍先华(烈士)荣获"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爆破英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104团4连副排长杨春增(烈士)荣获"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91团5连战士胡修道荣获"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杀敌英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

志愿军第15军:1951年3月由第2野战军第15军编为志愿军序列。军长秦基伟、李成芳(代),政治委员谷景生。辖第29师、第44师、第45师。隶属第3兵团。该军于1951年3月25日由辽宁安东(今丹东)入朝,参加了第五次战役、1952年春夏巩固阵地作战和秋季战术反击及上甘岭战役、1953年春反登陆作战准备。1954年5月回国。该军135团2营通信员黄继光(烈士)荣获"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级战斗英雄"、"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英雄"称号;135团7连排长孙占元(烈士)荣获"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87团9连邱少云(烈士)荣获"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

志愿军第47军:1951年4月由第4野战军第47军编为志愿军序列。军长曹里怀、张天云,政治委员李人林、刘贤权、陈发洪(代)。辖第139师、第140师、第141师。先后隶属志愿军总部、第9兵团。该军于1951年4月11日由辽宁安东(今丹东)入朝,参加了1951年夏秋防御战役和1953年春上浦

防东山作战。1954年9月24日回国。该军141师侦察连文书罗盛教(烈士)荣获"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爱民模范"称号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国旗勋章、一级战士荣誉勋章。

志愿军第67军:1951年6月由华北军区第67军编为志愿军序列。军长李湘、邱蔚,政治委员旷伏兆。辖第199师。第200师、第201师。隶属第20兵团。该军于1951年6月21日由辽宁安东(今丹东)入朝,参加了1951年夏秋防御战役。1953年夏季反击战役及金城战役。1954年9月29日回国。该军595团1连战士李家发(烈士)荣获"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

志愿军第68军:1951年6月由华北军区第68军编为志愿军序列。军长陈仿仁,政治委员李呈瑞。辖第202师、第203师、第204师。隶属第20兵团,该军于1951年6月24日由辽宁长甸河口入朝,参加了1951年夏秋防御战役、1952年春夏巩固阵地作战和秋季战术反击、1953年夏季反击战役及金城战役。停战后,参加朝鲜经济恢复和建设,维护停战协定。1955年4月9日回国。该军607团侦察排副排长杨育才荣获"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

志愿军第36军:1951年9月由华北军区第36军编为志愿军序列。军长王建业(代),政治委员康健民。辖第106师、第107师。隶属第23兵团。该军于1951年9月7日由辽宁安东(今丹东)、长甸河口入朝,主要担负机场的抢修、维护和警戒任务。1951年11月30日回国。

志愿军第37军:1951年9月由华北军区第37军编为志愿军序列。军长张世珍,政治委员帅荣。辖第109师、第110师。隶属第23兵团。该军于1951年9月7日由辽宁安东(今丹东)、长甸河口入朝,主要担负机场的抢修、维护和警戒任务。1951年11月30日回国。

志愿军第23军:1952年9月由第3野战军第23军编为志愿军序列。军长钟国楚、吴瑞山,政治委员卢胜、谢福林。辖第67师、第69师、第73师。先后隶属第9兵团、第19兵团。该军于1952年9月5日由辽宁安东(今丹东)入朝,参加了1953年夏季反击战役。停战后,参加朝鲜经济恢复和建设,维护停战协定。1958年3月回国。该军200团9连战士许家朋(烈士)荣获"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

志愿军第24军:1952年9月由第3野战军第24军编为志愿军序列。军长兼政治委员皮定均、张震(代)。辖第70师、第72师、第74师。隶属第9兵团。该军于1952年9月12日由辽宁安东(今丹东)入朝,参加了1953年夏季反击战役及金城战役。停战后,参加朝鲜经济恢复和建设,维护停战协定。1955年10月回国。

志愿军第46军:1952年9月由第4野战军第46军编为志愿军序列。军长肖全夫,政治委员吴保山。辖第133师、第136师、第137师。先后隶属志愿军总部、第19兵团。该军于1952年9月15日由辽宁安东(今丹东)入朝,参加了1953年夏季反击战役。停战后,参加朝鲜经济恢复和建设,维护停战协定。1955年10月回国。

志愿军第16军:1952年12月由第2野战军第16军编为志愿军序列。军长尹先炳、潘焱,政治委员陈云开、戴润生。辖第32师、第46师、第47师。先后隶属第9兵团、第19兵团。该军于1952年12月28日由辽宁安东(今丹东)入朝,参加了1953年春反登陆作战准备和夏季反击战役。停战后,参加朝鲜经济恢复和建设,维护停战协定。1958年4月回国。

志愿军第1军:1952年12月由第1野战军第1军编为志愿军序列。军长黄新廷、唐金龙,政治委员梁仁芥、颜金生。辖第1师、第2师、第7师。先后隶属第19兵团、志愿军总部。该军于1953年1月22日由吉林辑安(今集安)入朝,参加了1953年夏季反击战役。停战后,参加朝鲜经济恢复和建设,维护停战协定。1958年10月回国。

志愿军第54军:1952年12月由第4野战军第54军编为志愿军序列。军长丁盛,政治委员谢明、谢家祥。辖第130师、第134师、第135师。先后隶属朝鲜西海岸防御指挥部、第20兵团。该军于1953年2月2日入朝,参加了1953年春反登陆作战准备和夏季反击战役及金城战役。停战后,参加朝鲜经济恢复和建设,维护停战协定。1958年7月回国。

志愿军第21军:1952年12月由第3野战军第21军编为志愿军序列。军长吴泳湘、谢振华,政治委员谢福林、吴融峰。辖第61师、第62师、第63师。隶属第20兵团。该军于1953年3月14日由辽宁长甸河口入朝,参加了1953年春反登陆作战准备和夏季反击战役及金城战役。停战后,参加朝鲜经济复和建设,维护停战协定。1958年7月回国。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英雄的正义之师中国人民志愿军用落后的武器装备打败了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打出了国威、军威。同时,我军73%的野战军部队(按入朝前隶属关系,第1野战军4个军、第2野战军4个军另1个师、第3野战军6个军、第4野战军3个军、华北军区5个军、东北军区5个军)经受了现代条件同世界强敌作战的考验和锻炼,培育了一大批适应现代战争需要的军事指挥人才,提高了我军综合素质和作战能力及军事理论水平。

5. 抗美援朝交战双方武器对比

参考《抗美援朝战争史》

一、志愿军入朝第一次战役时的装备水平:

士兵标准装备:手榴弹3枚, 步枪或冲锋枪1枝(步枪是三八大盖或中正式步枪, 冲锋枪主要是美式汤姆森);

班:轻机枪1挺,(日式歪把子、捷克式);

连:60毫米迫击炮3门,掷弹筒若干, 9挺班用机枪;

营:编制1个机炮连, 包括2个重机枪排,共配备重机枪6挺,1个迫击炮排, 配备81或82毫米迫击炮3门。火箭筒在编者暂时保留,缺编的营不予补充;

团:编制1个92步兵炮连,配备4门炮,一个重迫击炮连,配备4门炮。或按照每连6门81或82毫米迫击炮代替;

师:编制1个山炮营,配备75毫米的41式92式或美式山炮12门。

15军炮兵团:5门105榴、17门75野炮。

46军炮团1952年秋季入朝参战,全团共有41式山炮24、美式山炮4、75野炮4。

二、志愿军初期的主要装备(中华网:朝鲜战争中的轻武器——志愿军装备的杂式枪械):

1、中国人民志愿军装备的手枪型号多,品种复杂,主要有:德国7.63mmMl932式毛瑟自动手枪、比利时9mm大威力勃朗宁半自动手枪、7.65mmM1900式、M1910式、M1910/22式勃朗宁手枪、美国0.32英寸野人牌手枪,西班牙的星牌、阿斯特拉、皇家手枪等等。

2、冲锋枪:美国M3式冲锋枪、英国的司登冲锋枪和旧中国仿造的汤姆逊冲锋枪。

11mm三元式冲锋枪。1947年(民国36年),国民党兵工署第60厂依照美国0.45英寸M3A1式冲锋枪制成了一种冲锋枪,定为“三元式”。

9mm三七式冲锋枪,此枪是在 M3A1式冲锋枪的基础上改进而成,其主要改进点将枪的口径从0.45英寸(11.43mm)改为9mm。

3、步枪:都是属于非自动步枪,是以毛瑟步枪为主,在装备的毛瑟步枪中,有7.92mmMl898式毛瑟步枪,7.92mm98K式毛瑟步枪,7.92mmMl924式毛瑟步枪,7.92mm二四式步枪(又称中正式步枪),7.92mm汉式步枪(汉阳造),6.5mm三八式步枪。

4、机枪:7.92mmZB-26式轻机枪(捷克式)、7.7mmMKⅡ式布伦轻机枪、7.92mm勃然式轻机枪、7.92mmMl937式麦德森机枪、7.92mmKE7式启拉利轻机枪、7.92mm30式勃朗宁轻机枪。

重机枪:7.92mmD式勃朗宁重机枪、7.92mm二四式马克沁重机枪、7.7mm九二式重机枪(日造)、0.30英寸(7.62mm)M1917A1式勃朗宁(水冷式)重机枪;

5、志愿军使用的手榴弹:主要为东北和山西的兵工厂生产的国产手榴弹、苏制反坦克手榴弹。

三、更换苏式装备后的枪械:

1、7.62mmППЩ41式冲锋枪——国产仿制产品为1950式7.62mm冲锋枪;

2、1951年式7.62mm半自动手枪,也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装备。它是我国兵工厂根据原苏联7.62mTT 1930-33式半自动手枪(又称托卡列夫半自动手枪)仿制;

3、1891年式纳甘步枪,——国产仿制产品53式步枪;

4、五三式重机枪。

(上述装备为国产第一代仿苏制装备)

四、五六式冲锋枪,五六式半自动步枪没有投入朝鲜战场。

1955年,中国同苏联签订协议,引进苏制AK—47突击步枪和C—41半自动步枪技术,在国内自制,分别定名为56式冲锋枪和56式半自动步枪。1959年国庆阅兵时,上述两种枪首次亮相。到1964年,中国全军完成了第二代步枪换装。

五、志愿军装备的坦克和美军装备的坦克:

志愿军:T—34/85 、IS-2重型坦克、SU-100;

美 军:

步兵师属坦克营编制:军官39、士兵638;装备M26坦克63辆,M45坦克6辆,M24坦克2辆。合计71辆。

团属坦克连:辖坦克22辆

M24“霞飞”轻型坦克 、M41“沃克·布尔多哥”轻型坦克 、M4A3E8中型坦克 、",M4"谢尔曼”M26“潘兴”中型坦克 、M45中型坦克、M46中型坦克 、LVT系列履带式登陆车 。

6. 抗美援朝鲜中方武器有哪些

抗美援朝是我国政府在接到朝鲜政府出兵请求后匆忙间决定的,当时新中国成立版刚刚一年,国家权正在大规模开始重建,部队已经开始复员,而军工生产也被让位于地方建设,由于部队开始复员,大量武器弹药被统一回收,部队后勤开始步入正轨,据统计当时人民解放军拥有各种枪械200余万支(挺),当然这个数字可能比实际拥有略小一点,因为有的部队可能因某种原因瞒报一些。

据有关资料表明,当时我军的武器装备种类繁多,型号各易,既有美国二战后期生产的新型步、机枪,也有北伐战争时期的老式"汉阳造"步枪。分别为苏联、美国、英国、日本、捷克、德国、加拿大等国家制造。仅步枪口径从6.5mm到11.43mm多达13种,各种枪械的型号更是多达几十种。

7. 抗美援朝苏联援助志愿军四十个整师装备吗

抗美援朝期间,苏联实际上提供了39个师的装备

在朝鲜的志愿军有34个师专更换了装备,另属2个师的武器作为补充消耗和分给军校、军区用作训练。
此外,无偿提供朝鲜3个师的装备

苏联之后,又向中国提供了21个师的装备,完成了军队的换装

8. 抗美援朝敌我双方武器装备差距有多大

志愿军武器装备与美军相比,就像“叫花子与龙王比宝”,可以用“敌有我无,敌多我少,敌好我差”十二个字来概括。这种差距,在志愿军初入朝时尤为突出。

敌有我无:此时,美国投入到朝鲜战场上的空军和海军的飞机约1200架,包括战斗截击机(歼击机)、战略轰炸机、轻轰炸机、战斗轰炸机和运输、救护、指挥等飞机,此外,地面部队每个师还编有22架炮兵校正机;投入到战场上的海军各种舰艇300余艘,其中包括航空母舰、巡洋舰、战列舰、驱逐舰、登陆舰、扫雷艇等。美军地面部队全部机械化或摩托化,共有坦克1000余辆(每个步兵师和陆战师各编有140余辆)、装甲车330余辆(每个师各编有35辆),每师还编有各种车辆3800余辆。志愿军既没有空军参战,也没有海军参战,地面部队也没有坦克和装甲车编制,每个军只临时配有100辆左右负责物资运输的汽车。
敌多我少:除上述武器装备敌有我无外,敌我双方都有的主要武器,志愿军也远比美军少。美国地面部队每个师除装备坦克外,还有各种火炮959门,包括榴弹炮72门、各种直射炮(山炮、野炮、无坐力炮)120门、各种迫击炮160门、高射炮64门、火箭筒543具,其中70毫米以上口径火炮330余门。美军在朝鲜有7个师和第八集团军总部,总计有各种火炮6049门,其中榴弹炮568门、高射炮784门(不包括南朝鲜军和其他“联合国军”的)。志愿军一个军才编有各种火炮522门,包括有直射炮108门、各种迫击炮333门、火箭筒81具,而且没有坦克,也没有榴弹炮和高射炮,其中70毫米以上口径火炮仅190余门。志愿军一个军的火炮仅相当于美军一个师火炮装备的54%。志愿军第一批入朝6个军(其中第五十军和第六十六军火炮编制更少),加上志愿军炮兵的火炮在内,共有各种火炮不足3000门(其中榴弹炮320门、高炮36门),仅相当于美军火炮总数的45%左右。志愿军没有空军、没有坦克,而防空和反坦克武器也少得可怜。另外美军一个师装备各型无线通信机1400部,有线电话机1100部。志愿军一个军装备无线通信机只有69部,有线电话机375部,仅相当于美军一个师同类装备的5%和34%。
敌好我差:志愿军不但没有空军和海军参战,没有坦克和装甲车编制,而且火炮和枪支在性能和质量上也都不能与美军相比。美军火炮新、口径大、射程远、弹药足,最大射程可达20多公里,均有汽车牵引或吉普车载运,威力大,机动性能好。志愿军装备的火炮几乎全部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缴获的日军和国民党军的装备,火炮陈旧、型号杂、口径小、射程近(最远10公里)、弹药不足,多由骡马驮载或由人员携行,威力小,机动性能差。美军步兵的枪支都是自动半自动的;志愿军步兵装备的枪支,美制、俄制、德制、日制和旧中国制造的都有,自动枪极少。
这就是志愿军武器装备与美军武器装备的现实,这就是志愿军武器装备与美军武器装备的巨大差距。敌我双方武器装备优劣如此悬殊,使双方在战场上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9. 抗美援朝战争我军参战的部队是哪些

抗美援朝战争发生在1950年10月至1953年7月。经过两年九个月的艰苦卓绝的战斗,共毙伤俘敌71.8万余人,其中美军29.7万余人。迫使"联合国军"于1953年7月27日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辉煌胜利。

在这场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根据中央军委轮番作战方针,先后有27个军另1个师入朝参战。从1950年10月25日至1951年4月21日,首番参战部队有第38军、第39军、第40军、第42军、第66军、第50军、第20军、第27军、第26军共计9个军30个师(其中第20军、第27军、第26军首番参战辖4个师);1951年4月22日至6月上旬,第二番参战部队有第64军、第63军、第65军、第60军、第12军、第15军和第20军、第26军、第27军、第39军、第40军共计11个军33个师;1951年6月中旬以后,属于第三番参战部队有第67军、第68军、第47军和第12军、第15军、第60军、第20军、第26军、第27军、第63军、第64军、第65军、第38军、第39军、第40军、第42军、第50军共计17个军51个师,另有第36军、第37军两个军担任在朝鲜南市、泰州、院里三个机场担任抢修、维护警戒任务。1952年9月,第23军、第24军、第46军入朝,轮换第20军、第27军、第42军回国;同年11月,第33师入朝,担任东海岸元山地区的防御任务;为加强1953年春季反登陆作战力量,第16军、第1军、第54军、第21军先后于1952年12月至1953年3月入朝。朝鲜停战前后,大部分部队先后凯旋回国。第1军、第16军、第21军、第23军、第54军暂驻朝鲜执行维护停战协定实施任务,并参加朝鲜经济恢复和建设,帮助朝鲜人民重建家园。1958年3月至10月,上述5个军胜利完成任务后,分三批全部撤离朝鲜回国。

为抗美援朝战争胜利作出卓越贡献的中国人民志愿军27个军参战概况如下:

志愿军第38军:1950年10月由东北边防军第38军编为志愿军序列。军长梁兴初、江拥辉(代),政治委员刘西元、吴岱(代)。辖第112师、第113师、第114师。先后隶属第13兵团、志愿军总部、朝鲜西海岸防御指挥部。该军于1950年10月19日首批由吉林辑安(今集安)入朝,参加了第一至第四次战役、1952年春夏巩固阵地作战和秋季战术反击、1953年春反登陆作战准备。胜利完成任务后,于1953年7月10日回国。该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被誉为"万岁军"。

志愿军第39军:1950年10月由东北边防军第39军编为志愿军序列。军长吴信泉、张竭诚(代),政治委员徐斌洲、李雪三、石瑛(代)。辖第115师、第116师、第117师。先后隶属第13兵团、志愿军总部、朝鲜西海岸防御指挥部。该军于1950年10月19日首批由辽宁安东(今丹东)、长甸河入朝,参加了第一至第五次战役、1952年春夏巩固阵地作战和秋季战术反击。1953年5月7日回国。

志愿军第40军:1950年10月由东北边防军第40军编为志愿军序列。军长温玉成,政治委员袁升平。辖第118师、第119师、第120师。先后隶属第13兵团、志愿军总部、朝鲜西海岸防御指挥部。该军于1950年10月19日由辽宁安东(今丹东)入朝,参加了第一至第五次战役、1953年春反登陆作战准备。1953年7月回国。

志愿军第42军:1950年10月由东北边防军第42军编为志愿军序列。军长吴瑞林,政治委员周彪、郭成柱。辖第124师、第125师、第126师。先后隶属第13兵团、志愿军总部。该军于1950年10月19日由吉林辑安(今集安)入朝,参加了第一至第四次战役、1951年夏秋防御战役和1952年春夏巩固阵地作战,1952年10月30日回国。

志愿军第66军:1950年10月由华北军区第66军编为志愿军序列。军长肖新槐,政治委员王紫峰。辖第196师、第197师、第198师。隶属志愿军总部。该军于1950年10月25日由辽宁安东(今丹东)入朝,参加了第一至第四次战役。1951年4月10日回国。

志愿军第50军:1950年10月由东北边防军第50军编为志愿军序列。军长曾泽生,政治委员徐文烈。辖第148师、第149师、第150师。先后隶属志愿军总部、朝鲜西海岸防御指挥部。该军于1950年10月26日由吉林辑安(今集安)和辽宁安东(今丹东)两地入朝,参加了第一至第四次战役,1951年4月12日回国休整。同年7月上旬再次入朝,担任朝鲜西海岸防御及抢修机场任务,11月参加西朝鲜湾渡海攻岛作战。1955年4月19日回国。

志愿军第20军:1950年11月由第3野战军第20军编为志愿军序列。军长张翼翔、政治委员张翼翔(兼)、谭佑铭。辖第58师、第59师、第60师及第89师。隶属第9兵团。该军于1950年11月7日由吉林辑安(今集安)入朝,参加了第二、五次战役和朝鲜东海岸防御。1952年10月11日回国。该军172团3连连长杨根思(烈士)荣获"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级战斗英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

志愿军第27军:1950年11月由第3野战军第27军编为志愿军序列。军长彭德清,政治委员刘浩天、曾如清。辖第79师、第80师、第81师及第94师。隶属第9兵团。该军于1950年11月12日由吉林临江入朝,参加了第二、五次战役和1951年夏秋防御战役。1952年10月14日回国。

志愿军第26军:1950年11月由第3野战军第26军编为志愿军序列。军长张仁初,政治委员李耀文。辖第76师、第77师、第78师及第88师。隶属第9兵团。该军于1950年11月19日由吉林辑安(今集安)入朝,参加了第二、四、五次战役和1951年夏秋防御战役。1952年6月5日回国。

志愿军第64军:1951年2月由第1野战军第64军编为志愿军序列。军长曾思玉、唐子安,政治委员王昭、黄文明。辖第190师、第191师、第192师。隶属第19兵团。该军于1951年2月16日由辽宁安东(今丹东)入朝,参加了第五次战役、1951年夏秋防御战役和1952年春夏巩固阵地作战。1953年8月回国。

志愿军第63军:1951年2月由第1野战军第63军编为志愿军序列。军长傅崇碧,政治委员龙道权。辖第187师、第188师、第189师。隶属第19兵团。该军于1951年2月17日由辽宁长甸河口入朝,参加了第五次战役、1952年春夏巩固阵地作战。1953年9月回国。

志愿军第65军:1951年2月由第1野战军第65军编为志愿军序列。军长肖应堂,政治委员王道邦,后军长兼政治委员王道邦。辖第193师、第194师、第195师。隶属第19兵团。该军于1951年2月22日由辽宁安东(今丹东)、长甸河口入朝,参加了第五次战役、1951年夏秋防御战役、1952年春夏巩固阵地作战和秋季战术反击。1953年10月回国。

志愿军第60军:1951年3月由第2野战军第60军编为志愿军序列。军长韦杰、张祖谅,政治委员袁子钦。辖第179师、第180师、第181师。先后隶属第3兵团、第20兵团。该军于1951年3月17日由辽宁安东(今丹东)入朝,参加了第五次战役、1953年夏季反击战役及金城战役。1953年9月回国。

志愿军第12军:1951年3月由第2野战军第12军编为志愿军序列。军长曾绍山,政治委员李震。辖第31师、第34师、第35师。隶属第3兵团。该军于1951年3月21日由辽宁长甸河口入朝,参加了第五次战役、1951年夏秋防御战术、1952年春夏巩固阵地作战和秋季战术反击及上甘岭战役、1953年春反登陆作战准备。1954年4月25日回国。该军100团2连班长伍先华(烈士)荣获"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爆破英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104团4连副排长杨春增(烈士)荣获"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91团5连战士胡修道荣获"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杀敌英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

志愿军第15军:1951年3月由第2野战军第15军编为志愿军序列。军长秦基伟、李成芳(代),政治委员谷景生。辖第29师、第44师、第45师。隶属第3兵团。该军于1951年3月25日由辽宁安东(今丹东)入朝,参加了第五次战役、1952年春夏巩固阵地作战和秋季战术反击及上甘岭战役、1953年春反登陆作战准备。1954年5月回国。该军135团2营通信员黄继光(烈士)荣获"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级战斗英雄"、"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英雄"称号;135团7连排长孙占元(烈士)荣获"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87团9连邱少云(烈士)荣获"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

志愿军第47军:1951年4月由第4野战军第47军编为志愿军序列。军长曹里怀、张天云,政治委员李人林、刘贤权、陈发洪(代)。辖第139师、第140师、第141师。先后隶属志愿军总部、第9兵团。该军于1951年4月11日由辽宁安东(今丹东)入朝,参加了1951年夏秋防御战役和1953年春上浦

防东山作战。1954年9月24日回国。该军141师侦察连文书罗盛教(烈士)荣获"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爱民模范"称号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国旗勋章、一级战士荣誉勋章。

志愿军第67军:1951年6月由华北军区第67军编为志愿军序列。军长李湘、邱蔚,政治委员旷伏兆。辖第199师。第200师、第201师。隶属第20兵团。该军于1951年6月21日由辽宁安东(今丹东)入朝,参加了1951年夏秋防御战役。1953年夏季反击战役及金城战役。1954年9月29日回国。该军595团1连战士李家发(烈士)荣获"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

志愿军第68军:1951年6月由华北军区第68军编为志愿军序列。军长陈仿仁,政治委员李呈瑞。辖第202师、第203师、第204师。隶属第20兵团,该军于1951年6月24日由辽宁长甸河口入朝,参加了1951年夏秋防御战役、1952年春夏巩固阵地作战和秋季战术反击、1953年夏季反击战役及金城战役。停战后,参加朝鲜经济恢复和建设,维护停战协定。1955年4月9日回国。该军607团侦察排副排长杨育才荣获"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

志愿军第36军:1951年9月由华北军区第36军编为志愿军序列。军长王建业(代),政治委员康健民。辖第106师、第107师。隶属第23兵团。该军于1951年9月7日由辽宁安东(今丹东)、长甸河口入朝,主要担负机场的抢修、维护和警戒任务。1951年11月30日回国。

志愿军第37军:1951年9月由华北军区第37军编为志愿军序列。军长张世珍,政治委员帅荣。辖第109师、第110师。隶属第23兵团。该军于1951年9月7日由辽宁安东(今丹东)、长甸河口入朝,主要担负机场的抢修、维护和警戒任务。1951年11月30日回国。

志愿军第23军:1952年9月由第3野战军第23军编为志愿军序列。军长钟国楚、吴瑞山,政治委员卢胜、谢福林。辖第67师、第69师、第73师。先后隶属第9兵团、第19兵团。该军于1952年9月5日由辽宁安东(今丹东)入朝,参加了1953年夏季反击战役。停战后,参加朝鲜经济恢复和建设,维护停战协定。1958年3月回国。该军200团9连战士许家朋(烈士)荣获"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

志愿军第24军:1952年9月由第3野战军第24军编为志愿军序列。军长兼政治委员皮定均、张震(代)。辖第70师、第72师、第74师。隶属第9兵团。该军于1952年9月12日由辽宁安东(今丹东)入朝,参加了1953年夏季反击战役及金城战役。停战后,参加朝鲜经济恢复和建设,维护停战协定。1955年10月回国。

志愿军第46军:1952年9月由第4野战军第46军编为志愿军序列。军长肖全夫,政治委员吴保山。辖第133师、第136师、第137师。先后隶属志愿军总部、第19兵团。该军于1952年9月15日由辽宁安东(今丹东)入朝,参加了1953年夏季反击战役。停战后,参加朝鲜经济恢复和建设,维护停战协定。1955年10月回国。

志愿军第16军:1952年12月由第2野战军第16军编为志愿军序列。军长尹先炳、潘焱,政治委员陈云开、戴润生。辖第32师、第46师、第47师。先后隶属第9兵团、第19兵团。该军于1952年12月28日由辽宁安东(今丹东)入朝,参加了1953年春反登陆作战准备和夏季反击战役。停战后,参加朝鲜经济恢复和建设,维护停战协定。1958年4月回国。

志愿军第1军:1952年12月由第1野战军第1军编为志愿军序列。军长黄新廷、唐金龙,政治委员梁仁芥、颜金生。辖第1师、第2师、第7师。先后隶属第19兵团、志愿军总部。该军于1953年1月22日由吉林辑安(今集安)入朝,参加了1953年夏季反击战役。停战后,参加朝鲜经济恢复和建设,维护停战协定。1958年10月回国。

志愿军第54军:1952年12月由第4野战军第54军编为志愿军序列。军长丁盛,政治委员谢明、谢家祥。辖第130师、第134师、第135师。先后隶属朝鲜西海岸防御指挥部、第20兵团。该军于1953年2月2日入朝,参加了1953年春反登陆作战准备和夏季反击战役及金城战役。停战后,参加朝鲜经济恢复和建设,维护停战协定。1958年7月回国。

志愿军第21军:1952年12月由第3野战军第21军编为志愿军序列。军长吴泳湘、谢振华,政治委员谢福林、吴融峰。辖第61师、第62师、第63师。隶属第20兵团。该军于1953年3月14日由辽宁长甸河口入朝,参加了1953年春反登陆作战准备和夏季反击战役及金城战役。停战后,参加朝鲜经济复和建设,维护停战协定。1958年7月回国。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英雄的正义之师中国人民志愿军用落后的武器装备打败了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打出了国威、军威。同时,我军73%的野战军部队(按入朝前隶属关系,第1野战军4个军、第2野战军4个军另1个师、第3野战军6个军、第4野战军3个军、华北军区5个军、东北军区5个军)经受了现代条件同世界强敌作战的考验和锻炼,培育了一大批适应现代战争需要的军事指挥人才,提高了我军综合素质和作战能力及军事理论水平。

中国人民志愿军英模榜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获得者:

彭德怀 杨根思 黄继光 伍先华 许家朋 孙占元

邱少云 李家发 杨连第 杨春增 杨育才 胡修道

特级英雄:杨根思 黄继光

一级英雄:卜广德 于泮宫 于喜田 王 海 王兆才

王学凤 王德明 毛张苗 孔庆三 刘庆亮

刘维汉 孙占元 孙生禄 孙振录 伍先华

李凤林 李家发 李延年 余新发 许家朋

沈树根 邱少云 张永富 张积慧 吴志洲

员宝山 周厚刚 陈忠德 杨宝山 杨育才

杨春增 杨连第 胡修道 赵宝桐 柴去振

徐长富 高成山 高景灏 倪祥明 秦家彬

曹庆功 曹玉海 郭忠田 郭恩志 曹家富

崔建国 雷宝森 鲁 珉 魏玉德 谭烦云

一级模范:王兴纪 孙凤钜 罗盛教 张益仁

阅读全文

与抗美援朝116师武器装备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