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历史简介 > 台湾人学历史课是什么样的

台湾人学历史课是什么样的

发布时间:2021-03-14 15:08:13

1. 这个问题请台湾人回答,你们那里上历史课会讲中国历史吗以及中国地图吗是如何讲的

废话!在人家眼里太巴子才是中华正统,你在人家眼里也就一匪区

2. 请问台湾怎么上历史课都教些什么啊和大陆一样吗

不一样,光是台湾教育部的课纲就跟大陆不同,更何况已经完成的课本???

3. 台湾人的历史课本讲什么

我是台湾人我没上历史课,但是有上社会,里面说了很多东西,也有历史,通常都在讲台湾的历史,像郑成功什麼的....

4. 台湾的学生学大陆的历史吗

1949年前的学 1949年后的就不学了 因为台湾人对中国文``革, 大``跃`进`没兴趣

5. 台湾人学的历史书

其实我们在台湾是从初中就开始学"历史"&"地里"
历史从三皇五帝一直到现在,,所以清朝以前的历史都是一样哦
但是民国之後(1911)有些就不一样了欧,这是因为二边政府对一些事情的看法角度不同所致
地理就是一样的了,,,不会变的啦

6. 台湾学中国历史

我正好来是台湾应届毕业高源中生......

高一上敎台湾史

高一下敎中国史

高二上敎古代世界史

高二下敎近代世界史

高三时则只有修社会类组的才要念进阶史学

敎台湾史就讲:"台湾...",中国史就讲:"中国..."

中国史方面:

第一章 华夏世界的形成(上古到秦汉)
第二章 中古的变革(汉末三国到唐朝)
第三章 近世的发展(五代到清朝初年)
第四章 近代的冲击(清中期到清朝亡)
第五章 中华民国的建立与发展(辛亥革命到退守台湾)
第六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两岸关系(中共建党到现代)

年代表述是以各章节描述对象不同有所改变

前四章是皇帝年号(西元年份),如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
第五章是民国年份(西元年份),如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
第六章是西元年份(民国年份),如1936年(民国二十五年)

日常生活中要使用年份都是民国和西元混用,台湾人很习惯同时用两种计算法思考

至於描写的角度,主要以正史(也就是统治者)的角度去描写,成王败寇,赢了就叫起异,输了就叫动乱

7. 台湾人的国文课和历史课到底讲什么

国文课...讲孔孟思想..讲陶渊名..讲苏东坡...讲李白...很多很多..中原历代思想家..作家...等

历史课...从皇帝开始..春秋战国..讲到国共战争...讲到国外历史...你想的到的史实..都讲了!

8. 台湾历史教学

根据考古遗址的发掘,台湾在旧石器时代晚期(50,000年前-10,000年前),就已经开始有人类居住。以现有的证据而言,目前台湾最早的文化为长滨文化(以八仙洞遗址最具代表性),这是在东海岸所挖掘出来的考古遗迹。而在台南县左镇一带,则挖掘出原始人类骨骸,史称左镇人。在台北盆地则有圆山文化、芝山岩文化和植物园文化等新石器时代遗址。然而,以我们目前的考古学证据而言,对於台湾在旧石器时代晚期所出现的文化,我们并不能确定是哪一种族群的人类所留下的遗留。

我们能够确定的,是新石器时代(始於纪元前5,000年)以来的史前文化,是台湾南岛系民族的遗留(刘益昌 1996)。也就是说,在原住民定居於台湾以前,可能还有别的族群曾经在此定居过。日本学者移川子之藏(Usshigawa Nenozō)就曾经这样表示∶「今日在台湾被视为原住民的诸民族之间,不乏证明存在更早期先住民族的口头传承。自史前时代起,在本岛即有近二十种的先住民族」(引自戴天昭 1996,6)。

台湾的原住民族呈现多元而复杂情况,大致分成平埔族和高山族(日治时代称为高砂族)。 高山族分成九族∶泰雅族、赛夏族、卑南族、阿美族、排湾族、布农族、邹族、鲁凯族、达悟族,多居住在山地与东海岸纵谷,其体质和文化特色至今大抵尚清晰可辨。平埔族亦大致上可以分成十族∶:凯达格兰族、噶玛兰族、道卡斯族、巴则海族、巴布拉族、猫雾捒族、洪雅族、邵族(水沙连)、西拉雅族、以及猴猴族(Qauqaut)。经过三个世纪汉人移入者的侵扰、威胁、同化,以及生存的需要,平埔族的文化特色逐渐消失,与汉人难以区分。台湾很多地名、姓氏、风俗、信仰、歌谣等,则保留了平埔族历史文化的遗绪。 在中国史书当中,曾经有三国时期之孙权派兵到夷州的记载,有学者据此主张夷州即是今之台湾,但有学者主张目前的证据不足,并无法证明夷州就是台湾,也有学者认为是琉球群岛。

在《隋书流求传》则有这样的记载:「流求国在海中,当建安郡东,水行五日而至。」 此外,在《文献通考》也可以找到以下的叙述:「琉求国在泉州之东,有岛曰澎湖。烟火相望,水行五日而至…」。有学者主张隋朝的「流求国」或「琉求国」就是今日的台湾。

《元史·琉求传》中记载:“琉求,在南海之东。漳、泉、兴、福四州界内彭湖诸岛,与琉求相对,亦素不通。天气清明时,望之隐约若烟若雾,其远不知几千里也。西南北岸皆水,至彭湖渐低,近琉求则谓之落漈,漈者,水趋下而不回也。凡西岸渔舟到彭湖已下,遇飓风发作,漂流落漈,回者百一。琉求,在外夷最小而险者也。汉、唐以来,史所不载,近代诸蕃市舶不闻至其国。 世祖至元二十八年九月,海船副万户杨祥请以六千军往降之,不听命则遂伐之,朝廷从其请。继有书生吴志斗者上言生长福建,熟知海道利病,以为若欲收附,且就彭湖发船往谕,相水势地利,然后兴兵未晚也。冬十月,乃命杨祥充宣抚使,给金符,吴志斗礼部员外郎,阮鉴兵部员外郎,并给银符,往使琉求。诏曰:“收抚江南已十七年,海外诸蕃罔不臣属。惟琉求迩闽境,未曾归附。议者请即加兵。朕惟祖宗立法,凡不庭之国,先遣使招谕,来则按堵如故,否则必致征讨。今止其兵,命杨祥、阮鉴往谕汝国。果能慕义来朝,存尔国祀,保尔黎庶;若不效顺,自恃险阻,舟师奄及,恐贻后悔。尔其慎择之。” 二十九年三月二十九日,自汀路尾澳舟行,至是日巳时,海洋中正东望见有山长而低者,约去五十里。祥称是琉求国,鉴称不知的否。祥乘小舟至低山下,以其人众,不亲上,令军官刘闰等二百余人以小舟十一艘,载军器,领三屿人陈辉者登岸。岸上人众不晓三屿人语,为其杀死者三人,遂还。四月二日,至彭湖。祥责鉴、志斗“已至琉求”文字,二人不从。明日,不见志斗踪迹,觅之无有也。先,志斗尝斥言祥生事要功,欲取富贵,其言诞妄难信,至是,疑祥害之。祥顾称志斗初言琉求不可往,今祥已至琉求而还,志斗惧罪逃去。志斗妻子诉于官。有旨,发祥、鉴还福建置对。后遇赦,不竟其事。 为近成宗元贞三年,福建省平章政事高兴言,今立省泉州,距琉求为近,可伺其消息,或宜招宜伐,不必它调兵力,兴请就近试之。九月,高兴遣省都镇抚张浩、福州新军万户张进赴琉求国,禽生口一百三十余人。” 台湾荷西殖民时期
15、16世纪,欧洲国家对外扩张势力,开辟往东亚的新航路,发现美洲新大陆,缩短了亚洲与欧洲的距离,世界从此进入海权时代。在海权争霸的国际环境下,台湾被迫走入历史时期,进入近代的世界史。17世纪初,除了一些零星的日本人、汉人、海盗游走进出於台湾之外,西方重商主义国家也开始注意台湾。此时远东海面已成为欧洲三国角逐的形势∶租得明帝国之澳门的葡萄牙、殖民菲律宾吕宋岛的西班牙、盘踞爪哇的荷兰,在远东海面展开商业和殖民的竞争。

荷兰人在远东的商业目的,原以明帝国为重要对象,但因受制於葡萄牙人的竞争和明帝国的抵制,荷兰人只好转向澎湖,先后在1604、1622年两度进占澎湖。澎湖自14世纪中叶,已有元帝国设立澎湖巡检司治理。所以,明政府乃於1623年派兵与荷兰人在澎湖交战,历经8个月不分胜负,终而议和。在议和订约中,明政府要求荷兰退出澎湖,如果退出澎湖,去占领对面的「化外之岛」台湾,明政府则无异议,经此议和,荷兰人遂在1624年进入南台湾,建「奥伦治城」,后又改建为「热兰遮城」。

荷兰人侵入台湾的第三年(1626年),西班牙也自马尼拉派兵占领台湾北部基隆与淡水一带,并起建造「圣多明哥城」,与南部的荷兰人展开殖民与商业竞争。1642年荷兰人赶走西班牙人,成为台湾唯一的统治者。

荷兰统治台湾前后共约38年,荷兰人在台湾发展贸易,并以台湾作为转口站,台湾成为明帝国、日本、南洋、欧洲等地的货物集散中心。此时的台湾已跃入以出口贸易为导向的海洋贸易体系,有别於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式小农经济。不过,荷兰人在台湾的统治毕竟是剥削式的殖民统治,1650年左右,荷属东印度公司在台湾的每年净收入约40万荷币(约4吨黄金),无怪乎一位荷兰总督说∶「台湾真是公司的一头好乳牛。」 (引自大英网络全书 2003)

另据元末汪大渊的《岛夷志略》记载 “彭湖:岛分三十有六,巨细相间,坡陇相望,乃有七澳居其间,各得其名。自泉州顺风二昼夜可至。有草无木,土瘠,不宜禾稻。泉人结茅为屋居之。气候常暖,风俗朴野,人多眉寿。男女穿长布衫,系以土布。煮海为盐,酿秫为酒。采鱼虾螺蛤以佐食,蓺牛粪以爨,鱼膏为油。地产胡麻、绿豆。山羊之孳生数万为群,家以烙毛刻角为记,昼夜不收,各遂其生育。土商兴贩,以乐其利。地隶泉州晋江县,至元年间,立廵检司,以周岁额办盐课中统钱钞一十锭二十五两,别无科差。” “琉球:地势盘穹,林木合抱。山曰翠麓,曰重曼,曰斧头,曰大峙。其峙山极高峻,自彭湖望之甚近。余登此山,则观海潮之消长,夜半则望晹谷之出,红光烛天,山顶为之俱明。土润田沃,宜稼穑。气候渐暖,俗与彭湖差异。水无舟楫,以筏济之。男子、妇人拳髪,以花布为衫。煮海水为盐,酿蔗浆为酒。知番主酋长之尊,有父子骨肉之义,他国之人倘有所犯,则生割其肉以啖之,取其头悬木竿。地产沙金、黄豆、黍子、硫黄、黄蜡、鹿、豹、麂皮。贸易之货,用土珠、玛瑙、金珠、麁碗、处州瓷器之属。海外诸国,盖由此始。” 最早到达澎湖一带的移民应该是从元朝末年开始。并且在元末设巡检司于澎湖,以管理这些移民。

台湾的称呼在历史上时有不同。古有称「台员」、「大员」、「大湾」、「东番」、「笨港」、「北港」等,葡萄牙人取名为福尔摩沙,乃「婆娑之洋,美丽之岛」之意。1644年,来自满洲的清兵攻占了北京,明朝部分遗臣在中国南方,先后拥立几位宗室为王,组织流亡政府,继续抗清,郑成功就是当时抗清的一股强大势力。郑氏於1658-59年出兵南京失败后,决定转进其父亲在郑芝龙曾经占领过的台湾。1661年,郑成功率军25,000人先抵澎湖,然后转进台湾,迅速登陆,展开对荷兰人之热兰遮城的进攻,终於在翌年攻下热兰遮城,顺利将荷兰人驱逐出台湾,建立了台湾历史上第一个汉人政权。在其关於台湾前近代(i.e., 1895年以前)之战争史的研究中,卢建荣(1999,22)将郑成功功台之役(卢称之为「郑荷之战」)形容为「人类有史以来一场空前的大规模跨海登陆作战,也是决定台湾尔后四百年命运的战争」。

郑成功据台后,改台湾为东都,设承天府,下设天兴、万年二县。郑军各营各镇部队,分批在嘉南、高屏平原上屯田开垦,故该地区留下带有「营」、「镇」、「劲」、「协」等称号的地名,延用至今。

郑成功在1662年,就以39岁的英年过世,之后由他的儿子郑经接替其位置,改东都为东宁,天兴、万年二县为州,自称东宁建国,国际称呼他为「The King of Tyawan」,郑经俨然独立建国之王。这也是台湾史上首次出现汉人建立的政权(大英网络全书 2003)。

1674年,耿精忠、尚可喜、吴三桂等三藩反清。郑经率兵攻打福建,夺下漳、泉、湖、惠数府。至1680年,郑经海战失利,尽弃福建、撤回台湾。翌年,郑经去世,东宁王国发生政变,监国遇害,冯锡范立其弟克塽,国政日坏,人心涣散。清将施琅率军攻台,郑克塽向清帝国投降,结束郑氏三代在台23年的统治,时为1683年。清廷对台湾的消极态度一直要到19世纪中叶才有了改变。然而,造成这种改变的原因却不是源於清廷内部,而是由於国际环境的改变。鸦片战争(1842年)以后,欧洲殖民主义势力怒涛似地冲击著中国和台湾。为因应国际局势的变化,清廷於是甩掉190年来的消极政策,积极拟定经营整个台湾的方针。1885年,清廷决定提升台湾的行政层级,将隶属於福建将近两百年的台湾//独立出来,改设为行省,并任刘铭传为首任巡抚。刘铭传在台湾积极实施一连串的改革,於是,台湾在 1891年有了中国第一条官办客运铁路,南北普设电报可通福州,同时也设立邮政与新式学堂,台北城的街头亮起了路灯。但是,台湾建省还不到十年,由於甲午战争(1894年-1895年)的失败,清廷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将台湾和澎湖的主权让给了勃兴中的日本清廷将台湾割让给日本的决定,在台湾住民中引起了轩然大波。1895年5月25日,台湾官民宣布成立「台湾民主国」,推举巡抚唐景崧为总统、刘永福为大将军、邱逢甲为义勇军统领。同时,民主国也制定蓝地黄虎的「黄虎旗」为国旗、刻有「民主国宝印」文字的国玺、并建年号为「永清」。同时也并发表宣言,向各国通告建国宗旨(史明 1980,251;王育德 1979,99)。

未料,日军在5月29日於基隆背后的澳底登陆,6月3日攻陷基隆。於是台湾民主国政府的首脑们,包括唐景崧和邱逢甲,都争先恐后地逃跑到中国大陆去了。6月下旬,余众又在台南拥立大将军刘永福为民主国第二任总统,为筹措经费,刘甚至曾经发行钞票、邮票。有些学者将刘永福在台南所建的政权称之为「台南共和(Tainan Republic)」(Lung-chih Chang 1995, 7)或「第二共和(Second Republic)」(Long 1991, 26)。之后三个月,民主国和日军发生不少规模不小的血战。但到10月下旬,刘永福也弃守内渡中国大陆,日军占领台南,这个只存活184天的短命政权,终於完全划下了句点
日本治理时期
早期的台湾总督都是武将,为台湾各地蓬勃的游击活动而疲於奔命,桦山资纪、桂太郎、乃木希典这三任总督的任期都不长。第四任总督儿玉源太郎的任期长达8年,但实际治理台湾的是民政长官后藤新平。后藤加强了台湾的保甲与警察制度,用严格的手段对付抗日活动。医师出身的后藤新平自命以生物学的原理治理殖民地,其著名的治台三策,认为台湾人的弱点是贪财、怕死、好面子,所以同时采用高压与怀柔的两面手法,将台湾的游击活动完全弥平。日人在台湾建立了详细的户政与地政档案,在金融、教育、农田水利、交通、医疗卫生、水电基础建设上也确有建树。

日本政府领台之初发布法律第六十三号(简称六三法),授权台湾总督颁布具有法律效力的命令。台湾总督皆为将领,在台权力极大,犹如划地为王。由於日本的政局变化,1918年后台湾总督可由文官担任,军权另设台湾军司令官掌管,治理台湾的策略也因为日本的政治变化而改为同化政策。

1914年林献堂奔走成立台湾同化会,以「由内地人〔日本人〕与台湾人共同组织,相互敦睦交际,促进同化以回应一视同仁的皇猷」为宗旨,追求台湾人与日本人的地位平等,但成立不久即被勒令解散。台湾人在日人积极的教化下,对於台湾人自身的前途产生了高度的自觉,遂有台湾议会设置请愿运动等社会政治运动的展开。1921年蒋渭水等人在台北成立了「台湾文化协会」,藉著对台湾文化活动的关心,增进台湾人的知识以及对政治关心,以求唤醒台湾人的觉醒,启蒙台湾人的意识,尤其想要唤起台湾人对日本殖民统治政策的批判。
蒋渭水於1927年成立台湾民众党。
随著中日关系的恶化,1936年台湾总督又开始由军方将领小林跻造担任,其政策包含对台湾人的「皇民化运动」、台湾产业的「工业化」、使台湾成为进出东南亚基地的「南进基地化」。比较具体的政策包括废止报纸的汉文栏、推行使用日语、撤废寺庙偶像、强制神社参拜、禁止台湾风俗习惯仪式、改日本姓名等。为了战争的需要,台湾除了原有的农业与轻工业之外,还得发展重工业以供应日本在亚太地区的战争需要。台湾人也必须以军夫、军属、志愿军、义勇军等身分成为日本兵到前线作战。
中华民国领台时期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依照旧金山和约与台北和约,战败国日本放弃对台湾、澎湖、西沙群岛、南沙群岛的主权。中华民国政府在1945年10月25日在台北市中山堂,接受日本投降。
国共内战时期
1947年二二八事件。
戒严时期
1949年中华民国政府自中国大陆迁往台湾。
民主化时期
1979年美丽岛事件 (高雄事件) ,1987年蒋经国解除戒严,1989年开放党禁,1990年修宪,1996年总统由公民选举,2000年中国国民党失去政权“美丽岛事件”又称“高雄事件”,是台湾党外势力直接领导的、与国民党当局展开的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政治较量。

1979年9月,由黄信介为发行人、许信良任社长、张俊宏任总编辑的党外政论性刊物《美丽岛》在台北创刊。该刊不仅言论激烈,而且来势凶猛,仅社务委员就达70名,几乎网罗了当时所有的知名党外人士,并在全岛设立十多个办事处,最多时发行量达8万册。党外人士想借办刊物集结力量为创造实质性政党的目的十分明显。而国民党从一开始就对这本来者不善的杂志恨之入骨,必欲除之而后快。在杂志创刊酒会上,就有一群不三不四的人到酒店门口寻衅闹事;创刊后的2个月中,该刊发行人的住宅和杂志社也多次遭到骚扰和威胁,《美丽岛》杂志与国民党当局积怨已久,对立情绪持续升高。

1979年11月30日,《美丽岛》杂志与“台湾人权委员会”联合向台湾当局申请于12月10日在高雄举办纪念“国际人权日”集会游行,遭到拒绝。《美丽岛》杂志决定不理会台湾当局的态度,按原计划照常举行集会游行,并准备了一些木棍,以应付可能进行的镇压。他们还派出宣传车,沿街号召民众准时参加。

12月10日,集会如期举行。台湾当局派出大批军警布署周围街道,并对附近实行交通管制,禁止车辆入内。晚6时,聚集在《美丽岛》杂志高雄办事处的民众已达五、六百人。考虑到集会原定地点扶轮公园已经被警察包围,于是临时决定改到另一开阔地区,但队伍却受到警察的阻拦,无法到达。黄信介、姚嘉文等就地发表演讲,与会3000多名群众情绪激昂,不断高呼“打倒特务统治!”、“反对国民党专政!”等口号。集会组织者再次出面与警方交涉,要求警察撤离,但遭拒绝。于是在集会结束后,以三辆宣传车开道,几千民众持木棍、火把开始游行。四周待命的警察上前强行阻拦,并用催泪弹驱赶游行队伍,民众则以木棍、火把、酒瓶还击,双方发生严重冲突。在折返杂志高雄办事处后,双方再次发生扭打,直到11时宣布集会结束,仍有不少民众不愿散去。军警用催泪弹、电棍等强行驱赶,冲突进一步升级。到11日凌晨2时30分,局势才趋于平静。

这次冲突共造成双方近200人受伤。事后第三天,台湾当局开始大规模收捕事件参与者,黄信介、施明德、张俊宏等共152名党外人士以“涉嫌判乱罪”被抓扣,聚集在《美丽岛》杂志周围的党外运动核心人物几乎被一网打尽。1980年3、4月间,经过军法审判,以“为中共统战”和“台独叛乱”罪名,判处施明德无期徒刑,黄信介有期徒刑14年,姚嘉文、张俊雄等6人有期徒刑12年。另有30多人被刑事法庭判处4至6年的徒刑。

“美丽岛事件”是台湾现代史上的一件大事,双方均有备而来。党外人士希望借此向国民党挑战,显示自己的实力,而国民党也将计就计,“引蛇出洞”。经过这次事件,党外势力的骨干基本郎铛入狱,党外运动元气大伤,被迫转入低潮。而国民党也受到重创,宛如一艘在海上航行的船“被打了一个大洞”。国民党与党外势力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加深。
江鹏坚(1986年-1987年):民进党建党元老,台大法律系毕业,为美丽岛事件辩护律师;
姚嘉文(1987年-1988年):台大法律系毕业,美丽岛事件当事人之一,曾被捕入狱;
黄信介(1988年-1991年):台湾地方行政专科学校毕业,美丽岛事件当事人之一,曾入狱8年;
许信良(1991年-1994年、1996年-1998年):政治大学政治系毕业,1970年代发动民主示威游行,1977年赴美后被禁止返台,为《美丽岛》杂志社社长;
施明德(1994年-1996年):陆军炮兵学校毕业,为美丽岛事件的主要参与者,曾被判无期徒刑;
林义雄(1998年-2000年):台大法律系毕业、律师、美丽岛事件参与者之一;
谢长廷(2000年-2002年):台大法律系毕业、日本京都大学哲学博士,为美丽岛事件辩护律师;
陈水扁(2002年—2004年):台大法律系毕业、现任中华民国总统,为美丽岛事件辩护律师;
苏贞昌(2005年—):台大法律系毕业、为美丽岛事件辩护律师;曾任台北县长,总统府秘书长。

9. 台湾学校的课程里面现在还有中国历史吗如果有的话是不是被当成是外国史了

台湾学校的课程里面现在还有中国历史吗?有的,七年级:台湾史,八年级:中国史,九年级:世界史
如果有的话是不是被当成是外国史了?并不会,

10. 台湾人用的历史教科书是什么样的

我也发现很多打简体字的人能把“态”读成“XIONG”二声

阅读全文

与台湾人学历史课是什么样的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