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历史简介 > 卢宅有多少年历史

卢宅有多少年历史

发布时间:2021-03-14 09:53:11

1. 有谁知道浙江东阳卢宅的详细历史

卢宅,浙江省东阳市,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江南久负盛名的明清古建筑群。沿肃雍堂、树德堂两条轴线,分方伯第、柱史第、大夫第、世进士第、五台堂、龙尾厅等六组建筑,纵深300余米,占地500余亩。整个建筑群落古朴典雅、宏敞秀丽、气势非凡,显示出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卢氏宗族聚居结构,典型地反映出东阳木雕浓郁的地方特色和封建士大夫传统风水意识的厅堂宅第,被国内外专家誉为“具有国际水平的文化遗产”。
卢氏,婺州望族,自明永乐十九年(1421年)卢睿中进士以来,五百年间,科第绵延,乡试中举二十七人,夺魁二人,殿试进士八人,涉足仕林的有一百五十余人,其中不乏一代重臣。由于家世兴旺,于是卢氏家族相继建房置产,致房屋千间,院落连片,街巷纵横,占地达500余亩,即卢宅。
卢宅肃雍堂,建造六年,以九进院落成工字形布局,纵深320米,为国内民居之最。规模宽宏,构件雕饰华丽,融东阳木雕与彩绘艺术于一炉,集砖雕、石刻艺术于一体。堂内藏明清各式精美宫灯三百余盏。
卢宅建筑群,是我国东南久负盛名的明清古建筑群。卢宅被古建筑专家称之为“具有国际水平的东方住宅”。卢宅,位于东阳市区东侧,南峙笔架山,北枕东阳江,历八百余年,从选址到建筑组群,与自然环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营 建起规模宏大的厅堂宅第,为我国江南久负盛名的明清古建筑群。一九八八年一月,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卢宅古建筑群的发展,与其家族的政治、经济、文化鼎盛密切相关。自明永乐年间族人卢睿登进士以来的五百余年,乡试中 举二十九名,其中解元二名,殿试进士八名,涉足仕林一百五十余人,可谓五经科甲,文武同升,誉称婺州望族。终明清两代,卢宅有肃雍堂、树德堂、复荆堂、嘉会堂等大 型厅堂住宅六十多座,解元、都宪、柱史、忠直名臣、风纪世家 等木石牌坊二十余座,并于周围点缀着四十余处园林景点、书院 别墅和寺庙道观。特别是员圭族支,“三峰峙其南,两水环其北”, 在雅溪环抱的范围内,以肃雍堂为主体,布置了十多条纵横街巷,按照族系分支划成数片,根据仕林品位,分别营建厅堂宅第,各 自建成一组组轴线分明,完整而封闭的建筑组群,逐渐形成了大夫第、世进士第、柱史第、翰林第等、方位第等七条建筑纵轴线。 其中肃雍堂纵轴线长达三百二十米,占地六千五百平方米,共有 九进院落,厅堂楼舍一百二十五间。功能上,以第五进乐寿堂前 的石库门为界,按照前堂后寝的传统格局,分成前后两大区域。前四进以肃雍堂为核心,庄严肃穆装饰华丽,为族人祭天祀祖、吉庆典礼、迎宾接客、宗族聚议的场所。后五进以世雍堂为中心,其门楼厅堂和堂屋作宗支红白吉庆公用,大房及两侧厢楼均为家 眷住宅。整个组群有主有从、尊卑分明,是封建士大夫传统道德 和宗法观念的物化图解。
雅溪环抱的卢宅,分布着多条南北向纵轴线组成的住宅建筑群。房屋数千间,以肃雍堂为核心。肃雍堂轴线是主体建筑,现存自明景泰至民国初的建筑20余座,集中于肃雍堂轴线两侧。肃雍堂轴线前后九进,依次是捷报门、国光门、肃雍堂大厅、肃雍正堂、乐寿堂、世雍门楼、世雍堂、中堂、后楼。东侧:与之平行的前有西德堂轴线(依次是享裕堂、嘉会堂、西德后堂、西德上厅四进),树德堂轴线(依次是树德前厅、中厅、后楼三进),大夫第东吟堂。后大雅堂轴线(现为善庆堂、享叙堂二进),爱日堂。西侧:与仪门相邻的存义堂,与之平行的世进士第忠孝堂。南面临街则有东西荷亭书院,冰玉堂,占地25000平方米。
肃雍堂厅堂宅第,严谨规整,左右对称。是古建筑的杰出代表。肃雍堂内的花灯,起自明代,盛于清代,《红楼梦,中描写的各种花灯这里应有尽有。肃雍堂现存一盏大堂灯尤为华丽典雅令人叹为观止,宝盖下,中间用羊皮、料丝、羊角3盏大灯上下相接,外围垂6串24盏羊角小灯和珠篮灯。这架大堂灯高4.5米,重255斤,用了40万颗彩色玻璃珠穿就。已载人世界吉尼斯记录。
街北的肃雍堂是卢氏宗族的公共厅堂,是整个户宅的主轴线,建筑的规模和在整个建筑群中的地位都显得十分的突出。堂面阔三间、进深十檩,有左右挟屋。堂由两个人字形的坡顶组成,梁柱用材讲究,雕刻细腻精致。梁柱之间不用瓜柱,而是采用坐斗及重拱,梁头伸出柱外,雕刻成各种的图案。不论是斗、拱还是梁、枋、檩,只要是可以雕刻的地方,都刻有花纹、线脚等纹样,能彩绘的地方都施有彩绘。步入其中,满堂生辉,色彩鲜艳,令人目不暇接。
卢宅理想的环境风貌,庞大的建筑组群,精湛的木雕技艺,富含着民族传统文化和源远流长的地域色彩,被国内外专家称之 为具有国际水平的东方住宅,是我国明清建筑艺术中的珍贵遗产。
http://ke..com/view/211274.htm?fr=ala0_1【参考地址】

2. 有关浙江历史的资料

浙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素称"文物之邦".历史悠久, 积储深厚.从考古资料看,早在5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就有原始人类"建德人"在今天的浙江西部山区一带活动.到了距今六,七千年至四,五千年间,浙江境内人类活动的范围公元十世纪以后,浙江进入封建经济的繁荣时期,成为当时中国的富庶地区之一

浙江拥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的美誉,更有“文化之邦”、“旅游之乡”的盛名,历史悠久,经济发达,交通便利,文化昌盛,自从东晋南朝以来就后来居上,千百年来遥遥领先,在21世纪的现代化赛跑中理当再接再厉,更上新台阶。笔者针对浙江历史文化的地域特点初步罗列了遗产中的合理因素:
一宝贵的精神财富之鼓舞:久远而光荣的历史,在中华民族史册上留下浓重一笔。从远古的建德人开始、河姆渡、马家浜和良渚原始文化揭开了文明的篇章,传说中舜的后代受封于上虞和余姚,大禹治水到过绍兴,并长眠在此,在先秦已为百越文化中心,春秋时的越国、三国的孙吴和十国中吴越均以浙江为发端,南宋以临安为都一度占据政治和文化中心地位。治水英雄大禹可谓大智大勇,公而忘私,制服了凶猛的洪水造福黎民百姓,“三过家门而不入”传为千古美谈;白居易、苏轼、王安石在浙江任职勤政为民,泽被后世;海瑞在淳安刚正不阿,敢于冒犯权贵,人称“海青天”。杭州有幸埋下精忠报国的岳飞父子的忠骨;陆游念念不忘收复失地,“位卑未敢忘忧国”激励了无数志士仁人;名臣于谦以自身行动实现《石灰吟》的绝唱。越王勾践“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终于报仇雪耻;孙坚父子乃一代枭雄,威震江东成就霸业;抗倭名将戚继光在浙江招募和训练“戚家军”,在台州九战九捷,平定了倭患。近代浙江在反封建反侵略斗争中前赴后继,可歌可泣,鸦片战争中壮丽殉国的“定海三总兵”彪炳千秋;镇海招宝山炮台官兵痛击法国侵略军;太平军驰骋浙江大地扫荡清妖;“鉴湖女侠”秋瑾壮志凌云,豪气冲天,不愧为巾帼英雄。浙江儿女的英名伟业真是不胜枚举,永远鼓舞我们自尊自信,爱国爱乡,自强不息,从中获取强大的精神力量。
二深厚的思想之涵养:浙江先民把一个落后贫穷的蛮荒之地逐步建设成全国领先的膏肓省区,不仅摘掉“南蛮”帽子,而且维持千余年的前列地位,丰厚的文化折射出璀璨的思想光芒,笔者认为所蕴涵的精华主要有 :⑴创新精神。“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先秦就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吴越地域文化,后来在学术上自成一家,“浙东学派”长盛不衰。首先或在文章体裁独创一格,另辟蹊径,例如王羲之的书法、黄宗羲的《明儒学案》、鲁迅的杂文,蔡东潘编撰二十四史演义的宏篇巨著;其次或在思想体系或文学艺术流派上推陈出新,代有高峰,哲学、史学、绘画、戏剧中各学派影响深远,少有亦趋亦步,故步自封的因循守旧,地方戏曲百花齐放,有越剧、婺剧等艺术奇筢。⑵思想解放精神,浙江先民总以开阔的胸怀开风气之先,少受习惯惰性的束缚,这与临近海洋环境相关,梁启超先生有精辟的见解:“海上者,能发人进取之雄心……能使起精神曰以勇气,曰以崇高,此古来濒海之民,所以比于陆居者活气较胜,进取较锐”。如从哲学上东汉的王充大胆批判正统的董仲舒“天人感应”谬论;南宋的陈亮、叶适等开创“事功学派”与程朱理学针锋相对;浙江是中世纪后期批判哲学和启蒙思想的摇篮,它总是紧贴时代脉搏,从王阳明的心学继承了先贤们的主体与现实精神,诉诸良知,注重践履,冲出压抑人性、束缚思想的泥潭,促进人们突破经学和理学的藩篱。进而诱导了明末清初启蒙思潮的异军突起;以黄宗羲为首章学诚殿后的浙东学派承接王学之余绪,革新士林习气,一定程度上活跃了学术界;龚自珍在万马齐喑的沉寂中发出“九州生气恃风雷”的呐喊,拉开近代化的序幕。后来更受到洋务思潮、维新思潮、民主共和思潮及新文化运动的“民主”、“科学”精神、马克思主义的熏陶,成为推进历史文化前进的动力,章太炎、鲁迅堪称一代宗师。在文学界南宋文坛陆游、李清照、陈亮以表现亡国之恨,渴望收复河山的豪放派诗篇占据主流;封建末世的文艺领域里,呈现明显的世俗化和自由化倾向,人性的解放左右了创作主流,李渔、洪升等享誉海内;“五四”时期新文学大军中有鲁迅、朱自清、钱玄同、陈望道、徐志摩、张修人等。⑶开放融会精神:由于北方的战乱、南方相对稳定,加上自然环境优美,使大批北人南迁,包括相当部分的知识分子,王羲之、谢灵运等都是名士,因而极大改变了浙江的社会和文化结构。从秦汉时的“有罪吏民”的流放地,经东晋南朝的开发,隋唐时大运河开通后奋起直追,两宋达到前所未有的繁荣并保持至今。何况因经商和出仕而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古有“无绍不成衙”、“无宁不成市”的佳话,“绍兴师爷”、“宁波帮”名扬天下,故信息畅通,文化交流频繁。我省不但容纳了中原文化的精华,而且不失时机抓住西学东渐的契机,中西文化在此激烈碰撞,传教士带来了西方科技,浙江学者对此表现了极大的热情,如李之藻、杨庭筠、李善兰学贯中西,开启东西文化交流的先河。唐宋以后华侨大量出海谋生,人数位居前列,特别是近代留洋学生热潮迭起,涌现灿烂的科学群星。显然浙江文化包含的拿来主义精神是极其难能可贵的 ,例如王充虽然批董但还肯定”仲舒之言道德政治,可嘉美也“,他写过《问孔》、《刺孟》、《道虚》等可不排斥儒、道、佛的成分;王阳明虽是儒家,却吸取了佛教、道教的养料等可见一斑,难怪蔡元培先生破天荒地倡导“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教育主张。正因为海纳百川,博采众长,才名流云集,通过更新自我,不断输入新鲜的血液,始终焕发无限的生机和活力。⑷求实经世精神,我省许多思想家强调理论上实事求是,行动上经世致用,主张治学务必讲实理,求实效,并在实践中验证其是非,反对脱离实际的空谈,譬如王充在《论衡》中有《实知》、《知实》中提出“实事疾妄”、“事有证验,以效实然”等命题;陈亮、叶适的“义利双行”、“以利和义”命题;吕祖谦有“育实材而求用”;王阳明的“知行合一”;黄宗羲的“经世应务”等;章学诚的“史学所以经世,固非空言著述”观点。浙江先民注重文化为国计民生服务,利用便利的交通条件和丰富的物产,长期从事经商活动,越国大臣范蠡弃官从商,经营有方而富甲天下;唐代有大商人李德邻、李延赤、张支信和李处人等往返于日本与宁波、温州之间;兴盛一时的永嘉学派和永康学派受浙东繁盛的商品经济之感染,标新立异地讲究功利,认为“既无功利则道义乃无用之虚语耳”;黄宗羲进一步突破了根深蒂固的“重农邑商”传统观念,提倡“工商皆本”,反映了江南资本主义萌芽的兴起,处处表明浙江人大多拥有头脑灵活精明,长于思考,善于经营,富于机变的特质。
三兴学重教和耕读传家的民风之陶冶:古代私塾和书院星罗棋布,宋代就有书院167座,地方学校遍布;清代有496所;近代新学更是开风气之先,1897年求是书院(浙大前身)由廖寿丰创办;经亨颐先生组建的春晖中学与南开齐名,名师荟萃;解放前浙大由马寅初、苏步青、竺可桢、钱三强、谈家桢等主持,已获得“剑桥第二”的大名;西冷印社笼络大名鼎鼎的美术大师,师资阵容蔚为可观。同时勾践的卧薪尝胆精神激发后人发愤苦读,民间期待成龙成风,崇尚知书达理,全家含辛茹苦,学子们也安贫乐道,好学上进,形成“好学笃志,尊师择友,弦诵之声,比屋相闻”的浓厚氛围,故绍兴人以读书求功名盛况空前,以出足智多谋的师爷庞大群体;东阳有“教授乡”、“博士县”的桂冠而闻名全国;金华有“小邹鲁”的别名。进而社会各界纷纷慷慨颊囊,集资办学蔚然成风,包玉刚、邵逸夫等斥资助学功在千秋,正是说明重教传统世代相传,在当今发扬光大。还值得一提的是浙江藏书堪称一绝,建立藏书楼重于储存金银珠宝,自晋至清藏书家约400余 ,有天一阁、文渊阁、嘉业堂等,人们相信书中自有黄金屋。因而在优良文化气氛的潜移默化下,浙江具备全国首屈一指的人才库,二十五史中南宋列传人物占全国12‰;明朝占14‰‰;清朝占19‰,杭州、绍兴是盛产状元,对此梁启超、丁文江先生都有详细考证。
四人文旅游资源之优势:首先,文物在全国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有全国第一批历史名城中杭州、绍兴、宁波榜上有名;全国重点保护文物六处。其次古迹不计其数,比如六和塔、兰亭、禹陵等,佛教名刹如灵隐寺、国清寺、天童寺和阿育王寺等;更有河姆渡、良渚、马家浜古人类遗址。再次园林建筑占一席之地,,杭州为七大古都之一,仍有宋城遗留至今;东阳卢宅、兰溪诸葛八卦村、武义俞源太极村是研究古老文化的活标本。再次工艺美术特产名闻遐迩,一方面丝绸、茶叶、瓷器、中药制作工艺精良,如绍兴黄酒、金华火腿等自古为皇家贡品,也成为传统出口产品;另一方面杭州织锦、宁波绣花、东阳木雕、永康五金;青田石刻、浦江剪纸等名不虚传,能工巧匠层出不穷。另外,浙江人还培植了众多农副产品,如龙井茶、金华佛手和茉莉、茶花;黄岩柑橘、磐安香菇、浙北湖羊等。最后烹饪技艺精湛,风味独特,五味调和,成为中国八大菜系之一,杭州、宁波、绍兴菜又各有千秋,沈括、李渔、袁枚等都论述了烹调艺术,苏东坡不愧为美食家 ,“东坡肉”扬名四方,杭州的楼外楼令人留连,饮食文化大有学问。现在亟待对这得天独厚的资源加以清理、保护,使古老瑰宝重新焕发青春。
五人文与科学和谐发展之同步:只要粗略统计一下浙江人才分类,就显而易见,不禁发现这不仅出类拔萃、色彩纷呈,而且数量之多、门类之齐、成果之丰实属罕见,笔者仅以两宋为例,有哲学家“四明庆历四先生”和“永嘉元丰九先生”;金华、永嘉、永康学派等,文学家中词人周邦彦、诗人陆游等,史学家有王应膦,画家刘松年、夏圭、李嵩等,科学家沈括,发明家毕升,数学家扬辉等。也可以清朝前期为例,思想家有黄宗羲、朱之瑜、龚自珍,诗人朱彝尊、袁枚,戏剧家李渔、洪升,史学家万斯同、全祖望、章学诚,发明家戴梓,建筑家俞皓,水利专家陈潢等。因而近代、现代无论社会科学或自然科学都人才辈出,在全国独占鳌头,只有科学与人文的比翼双飞,才确保了浙江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兴旺发达。

香港学者金耀基在《中国现代化与知识分子》中有过精辟见解:“中国的现代化所意含的不是消极地对传统的巨大摧毁,而是积极地去发掘如何使传统成为获致当代中国目标的发酵剂,也即如何使传统成为发生正面的功能”。浙江文化全面辉煌,经久不衰,而且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为迎接科教兴国的挑战,我们有志气,有能力,不断开拓进取,对传统历史文化进行梳理、、扬弃和抉择,在这片产生了无数栋梁精英的土地上再创辉煌,为祖国的现代化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3. 浙江有什么历史渊源~~~

浙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素称"文物之邦".历史悠久, 积储深厚.从考古资料看,早在5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就有原始人类"建德人"在今天的浙江西部山区一带活动.到了距今六,七千年至四,五千年间,浙江境内人类活动的范围公元十世纪以后,浙江进入封建经济的繁荣时期,成为当时中国的富庶地区之一。
浙江拥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的美誉,更有“文化之邦”、“旅游之乡”的盛名,历史悠久,经济发达,交通便利,文化昌盛,自从东晋南朝以来就后来居上,千百年来遥遥领先,在21世纪的现代化赛跑中理当再接再厉,更上新台阶。笔者针对浙江历史文化的地域特点初步罗列了遗产中的合理因素:
一宝贵的精神财富之鼓舞:久远而光荣的历史,在中华民族史册上留下浓重一笔。从远古的建德人开始、河姆渡、马家浜和良渚原始文化揭开了文明的篇章,传说中舜的后代受封于上虞和余姚,大禹治水到过绍兴,并长眠在此,在先秦已为百越文化中心,春秋时的越国、三国的孙吴和十国中吴越均以浙江为发端,南宋以临安为都一度占据政治和文化中心地位。治水英雄大禹可谓大智大勇,公而忘私,制服了凶猛的洪水造福黎民百姓,“三过家门而不入”传为千古美谈;白居易、苏轼、王安石在浙江任职勤政为民,泽被后世;海瑞在淳安刚正不阿,敢于冒犯权贵,人称“海青天”。杭州有幸埋下精忠报国的岳飞父子的忠骨;陆游念念不忘收复失地,“位卑未敢忘忧国”激励了无数志士仁人;名臣于谦以自身行动实现《石灰吟》的绝唱。越王勾践“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终于报仇雪耻;孙坚父子乃一代枭雄,威震江东成就霸业;抗倭名将戚继光在浙江招募和训练“戚家军”,在台州九战九捷,平定了倭患。近代浙江在反封建反侵略斗争中前赴后继,可歌可泣,鸦片战争中壮丽殉国的“定海三总兵”彪炳千秋;镇海招宝山炮台官兵痛击法国侵略军;太平军驰骋浙江大地扫荡清妖;“鉴湖女侠”秋瑾壮志凌云,豪气冲天,不愧为巾帼英雄。浙江儿女的英名伟业真是不胜枚举,永远鼓舞我们自尊自信,爱国爱乡,自强不息,从中获取强大的精神力量。
二深厚的思想之涵养:浙江先民把一个落后贫穷的蛮荒之地逐步建设成全国领先的膏肓省区,不仅摘掉“南蛮”帽子,而且维持千余年的前列地位,丰厚的文化折射出璀璨的思想光芒,笔者认为所蕴涵的精华主要有 :⑴创新精神。“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先秦就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吴越地域文化,后来在学术上自成一家,“浙东学派”长盛不衰。首先或在文章体裁独创一格,另辟蹊径,例如王羲之的书法、黄宗羲的《明儒学案》、鲁迅的杂文,蔡东潘编撰二十四史演义的宏篇巨著;其次或在思想体系或文学艺术流派上推陈出新,代有高峰,哲学、史学、绘画、戏剧中各学派影响深远,少有亦趋亦步,故步自封的因循守旧,地方戏曲百花齐放,有越剧、婺剧等艺术奇筢。⑵思想解放精神,浙江先民总以开阔的胸怀开风气之先,少受习惯惰性的束缚,这与临近海洋环境相关,梁启超先生有精辟的见解:“海上者,能发人进取之雄心……能使起精神曰以勇气,曰以崇高,此古来濒海之民,所以比于陆居者活气较胜,进取较锐”。如从哲学上东汉的王充大胆批判正统的董仲舒“天人感应”谬论;南宋的陈亮、叶适等开创“事功学派”与程朱理学针锋相对;浙江是中世纪后期批判哲学和启蒙思想的摇篮,它总是紧贴时代脉搏,从王阳明的心学继承了先贤们的主体与现实精神,诉诸良知,注重践履,冲出压抑人性、束缚思想的泥潭,促进人们突破经学和理学的藩篱。进而诱导了明末清初启蒙思潮的异军突起;以黄宗羲为首章学诚殿后的浙东学派承接王学之余绪,革新士林习气,一定程度上活跃了学术界;龚自珍在万马齐喑的沉寂中发出“九州生气恃风雷”的呐喊,拉开近代化的序幕。后来更受到洋务思潮、维新思潮、民主共和思潮及新文化运动的“民主”、“科学”精神、马克思主义的熏陶,成为推进历史文化前进的动力,章太炎、鲁迅堪称一代宗师。在文学界南宋文坛陆游、李清照、陈亮以表现亡国之恨,渴望收复河山的豪放派诗篇占据主流;封建末世的文艺领域里,呈现明显的世俗化和自由化倾向,人性的解放左右了创作主流,李渔、洪升等享誉海内;“五四”时期新文学大军中有鲁迅、朱自清、钱玄同、陈望道、徐志摩、张修人等。⑶开放融会精神:由于北方的战乱、南方相对稳定,加上自然环境优美,使大批北人南迁,包括相当部分的知识分子,王羲之、谢灵运等都是名士,因而极大改变了浙江的社会和文化结构。从秦汉时的“有罪吏民”的流放地,经东晋南朝的开发,隋唐时大运河开通后奋起直追,两宋达到前所未有的繁荣并保持至今。何况因经商和出仕而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古有“无绍不成衙”、“无宁不成市”的佳话,“绍兴师爷”、“宁波帮”名扬天下,故信息畅通,文化交流频繁。我省不但容纳了中原文化的精华,而且不失时机抓住西学东渐的契机,中西文化在此激烈碰撞,传教士带来了西方科技,浙江学者对此表现了极大的热情,如李之藻、杨庭筠、李善兰学贯中西,开启东西文化交流的先河。唐宋以后华侨大量出海谋生,人数位居前列,特别是近代留洋学生热潮迭起,涌现灿烂的科学群星。显然浙江文化包含的拿来主义精神是极其难能可贵的 ,例如王充虽然批董但还肯定”仲舒之言道德政治,可嘉美也“,他写过《问孔》、《刺孟》、《道虚》等可不排斥儒、道、佛的成分;王阳明虽是儒家,却吸取了佛教、道教的养料等可见一斑,难怪蔡元培先生破天荒地倡导“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教育主张。正因为海纳百川,博采众长,才名流云集,通过更新自我,不断输入新鲜的血液,始终焕发无限的生机和活力。⑷求实经世精神,我省许多思想家强调理论上实事求是,行动上经世致用,主张治学务必讲实理,求实效,并在实践中验证其是非,反对脱离实际的空谈,譬如王充在《论衡》中有《实知》、《知实》中提出“实事疾妄”、“事有证验,以效实然”等命题;陈亮、叶适的“义利双行”、“以利和义”命题;吕祖谦有“育实材而求用”;王阳明的“知行合一”;黄宗羲的“经世应务”等;章学诚的“史学所以经世,固非空言著述”观点。浙江先民注重文化为国计民生服务,利用便利的交通条件和丰富的物产,长期从事经商活动,越国大臣范蠡弃官从商,经营有方而富甲天下;唐代有大商人李德邻、李延赤、张支信和李处人等往返于日本与宁波、温州之间;兴盛一时的永嘉学派和永康学派受浙东繁盛的商品经济之感染,标新立异地讲究功利,认为“既无功利则道义乃无用之虚语耳”;黄宗羲进一步突破了根深蒂固的“重农邑商”传统观念,提倡“工商皆本”,反映了江南资本主义萌芽的兴起,处处表明浙江人大多拥有头脑灵活精明,长于思考,善于经营,富于机变的特质。
三兴学重教和耕读传家的民风之陶冶:古代私塾和书院星罗棋布,宋代就有书院167座,地方学校遍布;清代有496所;近代新学更是开风气之先,1897年求是书院(浙大前身)由廖寿丰创办;经亨颐先生组建的春晖中学与南开齐名,名师荟萃;解放前浙大由马寅初、苏步青、竺可桢、钱三强、谈家桢等主持,已获得“剑桥第二”的大名;西冷印社笼络大名鼎鼎的美术大师,师资阵容蔚为可观。同时勾践的卧薪尝胆精神激发后人发愤苦读,民间期待成龙成风,崇尚知书达理,全家含辛茹苦,学子们也安贫乐道,好学上进,形成“好学笃志,尊师择友,弦诵之声,比屋相闻”的浓厚氛围,故绍兴人以读书求功名盛况空前,以出足智多谋的师爷庞大群体;东阳有“教授乡”、“博士县”的桂冠而闻名全国;金华有“小邹鲁”的别名。进而社会各界纷纷慷慨颊囊,集资办学蔚然成风,包玉刚、邵逸夫等斥资助学功在千秋,正是说明重教传统世代相传,在当今发扬光大。还值得一提的是浙江藏书堪称一绝,建立藏书楼重于储存金银珠宝,自晋至清藏书家约400余 ,有天一阁、文渊阁、嘉业堂等,人们相信书中自有黄金屋。因而在优良文化气氛的潜移默化下,浙江具备全国首屈一指的人才库,二十五史中南宋列传人物占全国12‰;明朝占14‰‰;清朝占19‰,杭州、绍兴是盛产状元,对此梁启超、丁文江先生都有详细考证。
四人文旅游资源之优势:首先,文物在全国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有全国第一批历史名城中杭州、绍兴、宁波榜上有名;全国重点保护文物六处。其次古迹不计其数,比如六和塔、兰亭、禹陵等,佛教名刹如灵隐寺、国清寺、天童寺和阿育王寺等;更有河姆渡、良渚、马家浜古人类遗址。再次园林建筑占一席之地,,杭州为七大古都之一,仍有宋城遗留至今;东阳卢宅、兰溪诸葛八卦村、武义俞源太极村是研究古老文化的活标本。再次工艺美术特产名闻遐迩,一方面丝绸、茶叶、瓷器、中药制作工艺精良,如绍兴黄酒、金华火腿等自古为皇家贡品,也成为传统出口产品;另一方面杭州织锦、宁波绣花、东阳木雕、永康五金;青田石刻、浦江剪纸等名不虚传,能工巧匠层出不穷。另外,浙江人还培植了众多农副产品,如龙井茶、金华佛手和茉莉、茶花;黄岩柑橘、磐安香菇、浙北湖羊等。最后烹饪技艺精湛,风味独特,五味调和,成为中国八大菜系之一,杭州、宁波、绍兴菜又各有千秋,沈括、李渔、袁枚等都论述了烹调艺术,苏东坡不愧为美食家 ,“东坡肉”扬名四方,杭州的楼外楼令人留连,饮食文化大有学问。现在亟待对这得天独厚的资源加以清理、保护,使古老瑰宝重新焕发青春。
五人文与科学和谐发展之同步:只要粗略统计一下浙江人才分类,就显而易见,不禁发现这不仅出类拔萃、色彩纷呈,而且数量之多、门类之齐、成果之丰实属罕见,笔者仅以两宋为例,有哲学家“四明庆历四先生”和“永嘉元丰九先生”;金华、永嘉、永康学派等,文学家中词人周邦彦、诗人陆游等,史学家有王应膦,画家刘松年、夏圭、李嵩等,科学家沈括,发明家毕升,数学家扬辉等。也可以清朝前期为例,思想家有黄宗羲、朱之瑜、龚自珍,诗人朱彝尊、袁枚,戏剧家李渔、洪升,史学家万斯同、全祖望、章学诚,发明家戴梓,建筑家俞皓,水利专家陈潢等。因而近代、现代无论社会科学或自然科学都人才辈出,在全国独占鳌头,只有科学与人文的比翼双飞,才确保了浙江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兴旺发达。
香港学者金耀基在《中国现代化与知识分子》中有过精辟见解:“中国的现代化所意含的不是消极地对传统的巨大摧毁,而是积极地去发掘如何使传统成为获致当代中国目标的发酵剂,也即如何使传统成为发生正面的功能”。浙江文化全面辉煌,经久不衰,而且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为迎接科教兴国的挑战,我们有志气,有能力,不断开拓进取,对传统历史文化进行梳理、、扬弃和抉择,在这片产生了无数栋梁精英的土地上再创辉煌,为祖国的现代化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4. 卢宅的历史价值

卢宅被古建筑专家称之为“具有国际水平的东方住宅”。1988年1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5年,世界文化遗产基金会在纽约公布了2006年世界百大濒临危险的文化遗址,中国有6个遗址榜上有名,它们分别是:甘肃天水古楼群、河北怀来鸡鸣驿、山西碛口镇村落、云南团山、四川和西藏的石林,还有就是浙江东阳的卢宅。
东阳的这个浩大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称叫卢宅明清古建筑群,虽然它建造至今544年了,似乎藏在深闺无人识。直到三年前,东阳市政府才决定开发卢宅,从宅内动迁出了整整150户居民。
北有故宫,南有卢宅
有一种说法口气很大,叫做“北有故宫,南有卢宅”。它是不是一种炒作?是不是言过其实?有人曾经请教过文化部副部长、故宫博物院院长郑欣淼,得到的回答是肯定的,没错,卢宅可谓民间故宫。
民居东阳卢宅也有个纵轴线,它的格局和故宫相仿,叫做“前堂后寝”,前堂是卢家的公共厅堂,供族内子孙举行祭祀、聚会、娱乐、吉庆、议事、教习等,石库门的后面则是家眷、仆人的生活起居空间,平时石门关着,外人不得入内。
进入卢宅前,有风纪世家、大方伯、旌表贞节三座牌坊迎接,然后要走过非常宽阔的甬道,才见到卢宅的真面目。整个纵轴线有九进,长度竟然达到320米。在中国,只有故宫和孔庙有这样的结构。
木雕精华在卢宅
卢宅和别的江南建筑不同之处,在于它既有北方的大气布局,又有南方的精雕细刻。厅堂宅第广泛采用东阳的木雕装饰,无论是建筑构件,如斗、梁、枋、拱、檀、雀替、门、窗,还是室内的家具,都巧构细接,体现出东阳木雕的最高水准。我在卢宅见到了两件东阳木雕的绝品:九狮戏球三架梁,它是用1.7米以上的整块樟木雕成,它高达1.5米。古代艺术家采用深浮雕、透雕和圆雕等技法,把狮子雕刻得形神兼备,栩栩如生,实在是东阳传统建筑木雕的登峰造极之作。
肃雍堂的前厅和正厅之间采用的“勾连搭”结构,又是东阳木雕的一绝。为了避免大厅进深过长,为了避免屋顶不断升高而影响美观,为了节约用材,东阳的能工巧匠们便设计了这种“勾连搭”——两个顶连在一起,结合部有专门设计的“大沟”,可供流水。可以说,古代东阳木雕的精华,就藏在卢宅。

5. 卢宅的建筑风格

卢宅总布局以卢氏大宗祠为中心,复荆、肃雍、树德三堂三足鼎立,园林、牌坊、厅堂更是层层叠叠,错落有致。其中肃雍堂四周雅溪环绕,厅堂宅地构筑宏伟,装饰雕刻豪华艳丽,建筑风格凝重古朴,浓缩了中国古代社会千年精华,成为江南的名门望族,钟鸣鼎食之户,代代豪爵,地位显赫,宅院自然大肆铺张。这座建筑群便有了“民间故宫”之称。肃雍堂既有故宫之名,也更有故宫之实。集国内民宅之神韵,具北京皇城之理念,是国内惟一拥有九进纵深的古民居,堪称江南民宅之首,前后轴线纵深320米,空间序列与北京故宫极为相似,显出了卢宅故人的豪气,这不由让人想起这里的匠人是否因为家乡这座精粹的肃雍堂,而在为紫禁城施工时,也延续了这里的风格。卢宅的厅堂宅地广泛采用东阳木雕装饰。走进昔日的豪门大宅中,精美的木雕艺术品到处可见,四周的摆设和镶嵌在墙上、柱子上的木雕无一不是鬼斧神工,精妙绝伦。无论是建筑构件如斗、栱、梁、门、窗,还是室内家具,每一款木雕,均巧构细镂,寓意丰富,从中延伸出的道德、礼仪,教化着卢氏后人,也因此才有了这个家族二十几代的鼎盛。《肃雍堂记》记载:“肃,肃敬也,礼之所以立也;雍,雍和也,乐之所由生也。”卢氏自古宗儒学、敦礼教、兴书院,聚姓课读,延师讲习,启蒙授业,解惑传道,是尊师重道、诗礼传家的书香门第。为了博览群书、著书立说、教习子弟,利用周围山丘及雅溪之畔幽雅、僻静的环境,先后修建了岘峰书院、荷亭书院、雅溪书院等近十处书院和藏书楼。当时的文人骚客,或留寓、或吟诵讲学,留下了一方方匾额、一副副板对,犹如一页页历史,更激起了卢氏后人奋发进取。
作为卢宅核心和代表的肃雍堂,堂名语出《诗经·周颂·有瞽》:“喤喤厥声,肃雝和鸣。”意谓肃敬和谐。该堂面阔五开间,进深十檩,高三层计10.6米,雕梁画栋,斗拱彩画以娇艳欲滴的牡丹为衬底,施以巨大的龙凤图案。在肃雍堂的大堂上,有一盏名为“宝盖索络联三聚七彩穗羊角灯”的大堂灯,展现了巧夺天工的古代工艺水准。大堂灯高4.05米,最大直径2.1米,重127.5公斤,用40万颗玻璃彩珠穿联而成。灯的顶部由三杆铁臂中心交叉形成六角,中间悬着一串主灯,上下共三盏,依次悬挂着六角羊皮灯、八角料丝灯、红色羊角灯;周围六角各辅以一串小灯,亦上下三盏;下沿围以彩珠穿成并饰有“星辉不夜,万象位摇,结彩莲炬”等十二字样的珠帘。望之雍容华贵,流光溢彩。此灯已被载入世界吉尼斯纪录。肃雍堂尤其独特的是,它的前四进中有可分合的移动式石库门,大厅的双跨顶上还有一防水的天沟,整个建筑排水极为畅通。倘若遇到暴雨,水位达男人额顶,雨住后只要半个小时就能全部排出大厅。看来无论是面积之大还是设施之先进,肃雍堂都堪称全国民居之最了。
若以绘画来比拟建筑群的话,卢宅可谓“工笔 ”与“写意”兼具。工笔体现在卢宅内各种陈设的极尽奢华之上,厅堂上的木雕,无论是斗、拱、昂、梁、雀替、牛腿或隔扇,还是家具的设计和制造工艺,无不雕工精细、形态传神,恍若神品。而写意则凝聚在卢宅建筑的外观之间,光是屋顶,卢宅中就分重檐、单檐,檐顶的形式有卷棚、硬山、悬山等等,每栋建筑,都明显地突出了浙江民居风格的风火山墙、高耸的垂脊和起翘多变的屋面,使整体建筑的风格刚柔并济。雅溪之畔的这座江南大宅门,以其丰厚绵长的神韵,等待你去品味,去咂摸。

6. 浙江的历史

早在5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浙江就有原始人类"建德人"活动;境内已发现新石器时代遗址多处,有10000-1300年代上山文化、距今8000年的跨湖桥文化、距今7000年的河姆渡文化、距今6000年的马家浜文化和距今5000年的良渚文化。春秋时浙江分属吴、越两国。秦朝在浙江设会稽郡。三国时富阳人孙权建立吴国。唐朝时浙江先后属江南东道、两浙道,渐成省级建制的雏形。五代十国时临安人钱镠建立吴越国。元代时浙江属江浙行中书省。明初改元制为浙江承宣布政使司,辖11府、l州、75县,省界区域基本定型。清康熙初年改为浙江省,建制至此确定。
“浙江”是钱塘江的古称,意为曲折的江水。唐代时,分江南东道设立两浙道,是为“浙”字第一次成为地方政府的名称,“浙江”之名由钱塘江流域,延伸至北起长江,南至平阳,西倚茅山、天目山,东滨大海,囊括太湖、钱塘江、甬江、灵江、瓯江、飞云江、鳌江等几大流域的共同的政治和文化地理名称。
这一区域在春秋战国以前为越人聚居地,也是越国的本部,又曾被吴国占领,后又成为楚国的一部分。秦统一中国后,即在这里设立会稽郡,属扬州。三国时属于东吴,两晋南北朝时期属于南朝。唐宋之际又相继为两浙道、吴越国和两浙路的辖区,因吴越国内设13个州级行政区,故并称“两浙十三州”。吴越国主要范围均为今天的浙江全境,以及上海市和福建省北部的建瓯、宁德、寿光,江苏省南部的苏州、无锡、常州等地。即为今天吴越文化和吴语的占据主导的区域。
明朝初年,设置“浙江布政使司”(初期不含太湖地区的湖州府、嘉兴府),治杭州,而一些靠近福建的地区以苍南金乡为界,划入福建行省。自此大致形成了延续至今的浙江省辖区域。

7. 谁能告诉我金华的历史啊

金华
【概况】

“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诗句生动概括了金华的重要位置和雄伟气势。金华市位于浙江省的中部,为省辖地级市,界于东经119゜14′ -120゜46′30〃 ,北纬28゜32′-29゜41′,南北跨度129公里,东西跨度151公里,土地面积10918平方公里,2001年末人口447.94万人,其中市区 91.34万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

金华的市树为樟树,市花为山茶花。

金华建制久远,古属越国地,秦入会稽郡,三国吴宝鼎元年(266年)置郡始名东阳,历名金华、婺州,或设郡、州、路、府,或设道、区、专区和地区,1985年5月,国务院批准撤消金华地区,分设金华、衢州两市,实行市辖县体制。2000年12 月31日,国务院批准撤消金华县,并将其与原婺城区辖区作了调整,设立金东区。现金华市下辖婺城、金东2区及兰溪、义乌、东阳、永康4市和武义、浦江、磐安3县。

金华素有“小邹鲁”之称,历来为文化礼仪之邦,历史上讲学群起,书院迭兴。宋元时期金华学派与金华文派名播四海。当今则基础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三头并兴。文化兴盛必然名人辈出。文坛巨匠、丹青大师、爱国志士、民族英雄、专家学者,金华土地上代不乏人。如“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诗名画皆奇绝”的五代诗僧和书画家贯休、宋代抗金名将宗泽、南宋“浙东学派”代表人物吕祖谦、陈亮,金元四大名医之一的朱丹溪,明朝“开国文臣之首”的宋濂,清代戏曲家、戏曲理论家李渔,近现代有国画大师黄宾虹、一代报人邵飘萍、史学家吴晗、诗人潘漠华、艾青及文学批评家冯雪峰,杰出科学家严济慈、蔡希陶等,他们彪炳史册,光照千秋,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崇文重教的风气沿袭至今,形成了如今金华“千名教授汇一市,百名博士集一乡”的盛况。

金华的山水和人文旅游资源十分丰富。金华山川秀丽奇绝,国家级风景区双龙洞早已蜚声中外,省级风景区永康方岩、兰溪六洞山地下长河、浦江仙华山、武义郭洞-龙潭、磐安花溪、东阳花都-屏岩、汤溪九峰山等,或为山奇,或为水秀,可谓各擅胜场。金华的文物古迹与奇山秀水交相辉映,有国家级文保单位10处,省级文保单位37处,县(市)级文保单位300多处,馆藏文物达3万多件。各处古迹遗址如颗颗明珠,点缀于八婺大地。太平天国侍王府、宋代名刹天宁寺、八咏楼、五峰书院等胜迹及诸葛八卦村、俞源太极村等神秘村落以及东阳卢宅等令游客流连忘返。传统与现代交融、人称东方好莱坞的横店影视城也已成为广大影视工作者和游客心中的福地。古婺风情多姿多彩,斗牛、道情、龙灯、浦江抬阁、永康《十八蝴蝶》、磐安龙虎大旗等民俗风情各具特色,引人入胜。

金华传统名优特产有金华火腿、东阳木雕、义乌南枣、金丝蜜枣、金华佛手、宣平莲子等。它们有的曾被列为贡品,有的多次在国内外博览会上获奖。

【自然风貌】

金华市位于浙江省中部,为省辖地级市,以境内金华山得名。处于北纬28°32′~29°41′,东经119°14′~120°47′之间。东邻台州,南毗丽水,西连衢州,北接绍兴、杭州。市域东西直线距离151千米,南北直线距离129千米,面积10918平方千米。市区位于东阳江、武义江和金华江交汇处,面积2044.7平方千米,建成区面积63.78平方千米。

金华地处金衢盆地东段,为浙中丘陵盆地区,地势南北高、中部低。“三面环山夹一川,盆地错落涵三江”是金华地貌的基本特征。市境的东、东北有大盘山、会稽山,南属仙霞岭,北、西北接龙门山及干里岗山脉。仙霞岭山脉从闽、赣交界的武夷山延伸入境,至武义县、婺城区南部和永康市境,向东北延续为大盘山和天台山脉,一般海拔500~1000米,山体多由火山岩和花岗岩构成。大盘山是钱塘江、曹娥江、椒江和瓯江部分支流的源地和分水岭,西南段位于磐安、东阳、永康和义乌南缘,主峰在磐安县安文镇东南,海拔1245米。会稽山为天台山支脉,主体朝东北方向伸展,西南段延伸至东阳北部和义乌,山体主要由火山熔岩、碎屑岩构成,平均海拔500米左右,主峰东白山位于东阳、诸暨、嵊州交界处,海拔1194.6米。龙门山界于富春江与浦阳江之间,高度多在500-800米,分布在浦江、婺城区和金东区北部、兰溪及义乌西缘,山体主要由中生代火山熔岩和碎屑岩构成,局部为花岗岩和石灰岩,其余脉金华山呈块状山地,北隔墩头盆地与龙门山脉相连,主峰海拔1312米。千里岗山脉由赣东北怀玉山脉延伸入境,余脉至兰溪与建德市交界处,山体由沉积碎屑岩组成,中心部分为干里岗砂岩。延伸入境的山系受华夏构造控制,山脉大多呈东北一西南走向,同时受东北一西南和东西向断裂带的切割,延伸出来的众多支脉纵横交织,山形破碎、峰岭交错。境内干米以上的山峰有208座。位于武义与遂昌交界处的牛头山主峰,海拔1560.2米,为全市最高峰。境内山地以500~1000米低山为主,分布在南北两侧。山地内侧散布起伏相对和缓的丘陵,以江山一绍兴断裂带为界又分为北部丘陵和中部丘陵。市境的中部,以金衢盆地东段为主体,四周镶嵌着由断裂拗陷形成的武义盆地、永康盆地、南马盆地、浦江盆地、墩头盆地等山间小盆地。盆地之间丘陵、低山阻隔,盆地群外围又为低山、中山所环抱,形成一个大致呈东北一西南走向,西面开口的大盆地。大盆地东自东阳市巍山镇,西至兰溪市游埠镇,长约100多千米,宽数十干米不等。由盆周向盆地中心,呈现出中山、低山、丘陵岗地、河谷平原阶梯式层状分布,海拔高度逐级降落。大小盆地内浅丘起伏,海拔在50~250米之间,相对高度不到100米。盆地底部是宽阔不一的冲积平原,地势低平。上游东阳江自东而西流经义乌,在金华市区汇合武义江而入金华江。金华江向西北流往兰溪,在兰溪城区汇入兰江。兰江北流至将军岩入建德市境。将军岩海拔23米,为全市最低点。

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温适中,有明显的干、湿季节。春早秋短,夏季长而炎热,雨量丰富,冬季光温互补。光、热、水条件优越,时空分布不均衡。气候水平差异较小,盆地小气候多样,有一定的垂直差异。气象灾害频繁,影响较大。

年平均气温17.3℃-18.2℃。全年降水量普遍偏少,总降水量在1109.0毫米-1305.2毫米之间。6月初进入梅汛期,降雨连续时间较长,但降雨总量和强度不大。年日照时数1528.8-1808.9小时。

【水资源】

市域内江河分属钱塘江、瓯江、曹娥江、椒江4大水系,流域面积分别为9332.73平方千米、949.71平方千米、341.6平方千米和293.96平方千米,分别占全市总面积的85.49%、8.69%、3.13%和2.69%。集雨面积在100平方千米以上的江溪有40多条。

【矿产资源】

境内发现的矿产有56余种,可供开发利用的有32种。矿产以非金属居多,其中以萤石储量最为丰富,是国内主要产地之一,分布成群成带,探明储量及有地质根据计算的总储量在3000万吨以上。主要分布在武义、永康、义乌、东阳、金东等县(市、区),共有大型萤石矿床(矿石储量在200万吨以上)3处,武义后树居首位,中型矿床(矿石储量大于50万吨)30处,小型矿床60处及矿点矿化点292处。

其次为石灰岩,主要分布于金华--兰溪之间的北山南坡,储量约为2亿吨。金华九龙--山口岩矿储量0.8亿吨。

沸石资源主要分布于金华汤溪、永康中山、东阳马宅一带。

探明或基本探明储量的矿有萤石、石灰石、凝灰岩和粘土矿、金、银、铜、铅、锌、煤、石煤、铀、磷、石墨、珍珠岩、方解石等15种。其中主要已经开发利用的矿产有萤石、水泥用灰岩、砖瓦用粘土、建筑石料、建筑用砂、饰面用花岗石、粘土岩、蒙脱石粘土岩、珍珠岩、沸石、钾长石、高岭土、陶瓷土、金银矿、煤、矿泉水、地热水等18种,其中萤石、水泥用灰岩、饰面用花岗石、建筑石料、钾长石、矿泉水、地热水等为我市优势矿产。

【土地资源】

2004年全市土地面积109.21万公顷,人均土地0.24公顷。2004年全市耕地面积16.63万公顷,其中水田14.43万公顷,旱主地2.20万公顷。人均耕地为0.045公顷,每个乡村劳动力平均负担耕地0.074公顷。全市园地面积6.01万公顷,其中桑园4629公顷,茶园1.56万公顷,果园3.32万公顷。全市林业用地69.4万公顷,其中有林地61.04万公顷,灌木林地5.69万公顷,疏林地3300公顷,未成林地3900公顷,苗圃地551公顷,无林地2.48万公顷。全市森林覆盖率为61.3%。水域面积5.23万公顷,其时生溪面积2.79万公顷,水库1.13万公顷,:山塘1.31万公顷。全市未利用土地面积有7.62万公顷,其中宜农荒地3.92万公顷。全市土壤面积为100.91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92.45%,10个土类、16个亚类、53个土属、102个土种。地带性土壤有红壤和黄壤两类,其中红壤34.93万公顷,占士壤总面积的34.60%。非地带性土壤有8类。

【生物资源】

金华市在植被分区中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全市植物资源有1500余种,其中森林树种440种,草本植物约300余种,农作物品种资源800余种。属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树种有银杏、金银松、鹅掌楸、凹叶厚朴、香果树、青檀、浙江楠、半枫荷、花榈木、天竺桂和短穗竹11种。全市森林活立木蓄积量1279.8万立方米,占全省的11.6%。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野生纤维、淀科糖类、油料、鞣料、芳香油植物及木本药材等几百种。粮食作物有水稻、麦类、豆类、薯类以及高粱、小米等400余种。经济作物主要有棉花、油料、甘蔗、瓜类、蔬菜、茶叶、水果、蚕桑、药材、花卉及苎麻、席草、莲子、板栗、香榧等共70多类400余种,其中义乌的糖蔗、青枣,武义的西湖蜜梨、宣莲、米仁,兰溪的乌桕、大青豆,浦江的桃形李,金华的佛手、举岩茶,东阳的东白茶、席草,东阳、磐安的药材"浙八味"中的白术、白芍、元胡、元参,永康的五指姜、黄花菜等是地方优质品种。

全市野生动物约有鸟纲12目23科100余种,哺乳纲8目13科30多种,爬行纲2目6科20余种。属国家一类保护动物有穿山甲、大灵猫、金钱豹、云豹、鬣羚,属二类保护动物有天鹅、猕猴、鸳鸯、大鲵(娃娃鱼)等。畜牧业历史悠久,主要畜禽种类有猪、牛、羊、兔、鸡、鸭、鹅及蜂等,金华两头乌和兰溪花猪、永康灰鹅等为地方优质品种。其中主要经济鱼类有青鱼、草鱼、鲢鱼、鳙鱼、鲤鱼、鲫鱼以及长春鳊、三角鲂、团头鲂、鲴鱼、鳜鱼、鳇鱼、泥鳅、黄鳝、鲶鱼等30多种。此外还有甲鱼、河蟹、河蚌、螺等水生动物。

随着经济的发展,全市近些年从外地引进藤稔葡萄、果桑、草莓、脐橙、加州鲈鱼、杜洛克猪、伊沙鸡、非洲驼鸟、超丰早1号水稻、泗棉3号棉花、彩色棉、春秋54白菜、姬松茸食用菌等300多个优良品种。
【文物古迹】
早在新石器时代,金华就开始了人类生活的印迹,先人们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众多的印迹。已在浦江白马镇、兰溪新周乡等地发现古人留下的众多遗址遗物。婺州窑乳浊釉瓷在陶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雅畈汉灶、琅琊铁店等地保存有460余处较完整的唐、宋、元古窑址。金华境内还留存有从商周到明清历代先人的古墓葬。

金华现存古建筑2600余座,牌坊40座,其中东阳明代卢宅建筑群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规模宏大,设计精巧,工艺水平很高。主建筑及附件均有较高的研究和观赏价值,浦江郑氏义门祠堂建于清代,留存有元、明、清碑匾多方,元代古柏9株。

金华有众多的亭阁寺塔。八咏楼位于金华城区八咏路,留下了南朝沈括、宋李清照等众多文人墨客的身影。天宁寺在婺州公园对面,元延佑五年重建,为全木结构,斗拱状如飞鸟、邑人称"百鸟朝凤"。法隆寺经幢雕刻刻工精致,形象生动而粗犷有力,结构紧凑,比例匀称。

金华观

金华还有古月桥、石口桥、通济桥等古桥梁200余座及云雷纹陶罐、原始青瓷豆等3万多件古文物。

值得一提的是太平天国侍王府。它位于金华城东鼓楼里,现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原貌保存完整,在现存太平天国革命纪念建筑中十分少见。侍王府是太平天国的艺术宝库。存有众多的艺术品。庭院中有五代时钱镠时所植的古柏两株,至今枝繁叶茂,苍劲多姿。

八咏楼

八咏楼,中国三大名楼之一,又名玄畅楼。兴建于南朝齐隆昌元年(公元494)。唐时遂易今名。今存八咏楼为清嘉庆年间重修。崔融、崔颢、严维、李清照等,都曾登楼揽胜,赋留名篇。 "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

侍王府

唐宋州衙。清朝试士院。 1861年,太平天国侍王李世贤攻占金华后构建。全国现存的太平天国建筑中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壁画登艺术品最多的一处。有《兵营图》、《四季捕鱼图》、《樵夫图》、《砍柴图》等壁画。当年侍王的指挥中心。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天宁寺

旧名大藏院,创建于北宋大中祥符年间(1008--1016),赐名承天寺。宋徽宗崇宁年间改为崇宁万寿寺。政和年间(1111)称今名。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为祀奉父王微宗,赐名报恩光孝寺.元代仁宗延佑年五年(1218)重建.明正统时修复,名为天宁万寿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典型的元代木结构建筑。

双龙景区(黄大仙祖宫)

旧传赤松子羽化成仙、黄大仙叱石成羊之地,素以林海莽原、奇异洞景、道教名山著称于世,以 "卧舟"、"观瀑"、"赏石"、"探险"闻名,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建制沿革】

金华市域春秋时属越国。秦、汉为乌伤县,属会稽郡。三国吴宝鼎元年(266)置郡名东阳,以郡在瀫水(即衢江)之东、长山之阳得名。金华设立郡府建置自此始。东阳郡属扬州,领长山(今婺城区、金东区、兰溪市)、乌伤(今义乌)、永康、吴宁(今东阳)、丰安(今浦江)、太末(今龙游)、新安(今柯城、衢县)、定阳(今常山)、平昌(今遂昌)9县,治设长山。南朝梁绍泰二年(556)置缙州,陈天嘉三年(562)撤州,东阳郡改名金华郡,郡名金华自此始。隋开皇十三年(593)改置婺州。大业三年(607)复置东阳郡。唐武德四年(621)改东阳郡置婺州,并于信安(新安)县分置衢州。唐天宝元年(742)改婺州为东阳郡,乾元元年(758)复为婺州,一直沿续到宋元。元至元十三年(1276)改为婺州路,至正十八年(1358)朱元璋攻取婺州路,改名宁越府,至正二十年改为金华府。明成化七年(1471)金华府领金华、兰溪、东阳、义乌、永康、武义、浦江、汤溪8县,故有"八婺"之称。1912年废府实行省、县两级制。1914年置金华道,辖区扩及原衢州、严州府。1927年废道,各县仍直属于省。1932年6月设浙江省县政督察专员办事处第八区,驻金华。9月,改设浙江省特区行政督察专员办事处第六特区。民国期间,行政督察区序号、辖县、专署驻地时有变换。1949年5月7日,金华解放,设立浙江省第八行政区。10月,改名金华专区。11月金华专区辖2市9县。1955年3月,衢州专区撤销并入。嗣后,金华专区辖县(市)续有撤并、复置,并与杭州、丽水等毗邻市地互有调整。1968年4月,改金华专区为金华地区。1985年5月,撤销金华地区,原金华、衢州两县级市分别升为地级市,实行市管县体制,并于金华城区设立婺城区,郊区设立金华县,同时撤销兰溪县,设立兰溪市(县级)。金华市辖婺城区、兰溪市和金华、永康、武义、东阳、磐安、义乌、浦江7县。原金华地区的龙游、开化、常山、江山县划归衢州市管辖。1988年5月,撤销义乌县设立义乌市(县级),撤销东阳县设立东阳市(县级)。1992年10月,撤销永康县设立永康市(县级)。2000年12月,撤销金华县,设立金华市金东区。

【行政区划】

2004年末,金华市设婺城、金东2个市辖区,辖武义、浦江、磐安3个县,代管兰溪、义乌、东阳、永康4个县级市。全市共有69个镇、37个乡、40个街道,4836个村民委员会、352个社区居民委员会。

年内县级以下行政区划作了部分调整。4月9日,浙政函[2004]60号文件批复同意兰溪市行政区划调整,撤销芝堪乡、朱家乡建制,并入黄店镇,调整后,黄店镇辖46个村;撤销石渠乡、横木乡建制,并入马涧镇,调整后,马涧镇辖66个村、1个居民区;撤销下陈乡建制,并入柏社乡,调整后,柏社乡辖38个村;撤销横溪镇、墩头镇、白沙乡建制,合并设立梅江镇,辖78个村;撤销官塘乡建制,与香溪镇部分行政区域(香一等21个村)合并设立新的香溪镇,辖43个村;撤销马达镇、永昌镇、女埠镇、孟湖乡、赤溪,乡建制,其行政区域与香溪镇其余行政区域改由兰溪市政府直辖;撤销城南街道建制,与上述区域调整设立上华、永昌、赤溪、女埠等4个街道,并调整扩大云山街道办事处管理范围。调整后,云山街道管理10个社区、25个村;上华街道管理1个社区、33个村;永昌街道管理1个社区、64个村;赤溪街道管理23村;女埠街道管理1个社区、36个村。此次行政区划调整后,兰溪市辖游埠、诸葛、黄店、香溪、马涧、梅江6个镇,灵洞、柏社2个乡和水亭畲族乡,城区设兰江、云山、上华、永昌、赤溪、女埠6个街道。金华市区实施了28个村的撤村建居工作。婺城区撤销白龙桥镇叶店、马海地、洞溪,乾西乡鲍杨、上陈、上天师、联合,城东街道上浮桥,城北街道五星,秋滨街道姜山头、王五元、沈天田、冠山顶、马鞍山、化山、吕献塘、唐宅、后周、前周、蒋马山背等20个村民委员会,分别设立社区居民委员会。金东区撤销多湖街道七里贩、望府墩、叶宅、林头、横塘沿,东孝街道王牌、戴店、下王等8个村,分别设立社区。东阳市进行了村(居)规模调整,由原来的1270个村(居),调整为392个村(居),村均人口2015人,村均区域面积4.44平方千米,人口最多的画水镇画溪村有7679人。与上年相比,全市共减少乡级建制10个,基层群众自治组织874个。

【人口】

2005年全市出生人口52776人,出生率11.65‰ ,人口自然增长率5.78‰。年末总人口454.13万人,其中市区92.16万人;非农业人口99.1万人,其中市区31.36万人。平均每户家庭人口2.68人。

8. 横店的建造者是谁横店建造原由

一、横店的建造者是横店集团。

自1996年以来,横店集团累计投入30个亿资金兴建:

广州街、香港街、明清宫苑、秦王宫、清明上河图、华夏文化园、明清民居博览城、梦幻谷、屏岩洞府、大智禅寺、红军长征博览城、春秋·唐园、圆明新园等13个跨越几千年历史时空、汇聚南北地域特色的影视拍摄基地和两座超大型的现代化摄影棚。

横店影视城位于浙江省金华市东阳市横店镇,处于江、浙、沪、闽、赣四小时交通旅游经济圈内。

二、1996年是为配合谢晋导演拍摄历史巨片《鸦片战争》而兴建的的一个景区,是横店影视城的发祥地。景区后扩建香港街,古道纵横交错,珠江穿城而过,两街在横店接壤而处。

横店影视城已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影视拍摄基地,中国唯一的“国家级影视产业实验区”,被美国《好莱坞》杂志称为"中国好莱坞"。

(8)卢宅有多少年历史扩展阅读:

横店景区景点介绍:

一、广州街·香港街

广州街景区建于1996年, 是为配合谢晋导演拍摄历史巨片《鸦片战争》而兴建的,是横店影视城的发祥地。1998年又扩建香港街,古道纵横交错,珠江穿城而过,还原再现了一个十九世纪的广州、香港的街市风情。

二、明清宫苑

明清宫苑景区集影视拍摄、旅游观光、节庆典礼等功能于一体的特大景区,始建于1998年,占地面积1500亩,是横店影视城最大的影视基地。明清宫苑是以“故宫”为模板1:1复制。

三、秦王宫

秦王宫景区是1997年为陈凯歌拍摄历史巨片《荆轲刺秦王》而建,秦王宫 也是《英雄》《功夫之王》等大片的诞生地。设计师们花费了四年心血设计出了一幅宏伟的秦王宫蓝图,而秦王宫景区仿建的原型就是秦王朝最主要的宫殿——咸阳宫。

四、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景区以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的巨作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为蓝本,取其神韵,结合北宋时期的社会背景、民俗、民风及宋时的古建特色,按影视拍摄的需要建造而成的。

五、华夏文化园

华夏文化园景区是 横店华夏文化城最主要的景区之一,以独特的构思和表现手法,融历史性、知识性、艺术性、观赏性、娱乐性和参与性为一体,是国内外独一无二的华夏文化主题公园。

六、明清民居博览城

明清民居博览城景区占地面积900余亩,明清民居博览城 是集古建保护、影视拍摄、旅游观光、艺术展览于一体的综合性游览区,也是横店影视城历史最长、投资最大、内涵最为丰富的景区之一,分“桃花源”和“秦淮河”两大景系。

9. 卢宅古建筑群的介绍

卢宅建筑群,是我国东南久负盛名的明清古建筑群。卢宅被古建筑专家称之为“具有国际水平的东方住宅”。 卢宅古建筑群是江南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明清古建筑群,它不仅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一个物质外壳,而且还显示出复杂的传统文化内涵,堪称中国现存明清以来乡土建筑的典范,它充分体现了江南民居特色,展示了当时人们高超的建筑艺术,具有历史、文化、艺术、科学等方面的精深内涵和极高价值。

10. 东阳的历史

东阳历史悠久。早在1800多年前,东汉献帝兴平二年,也就是公元195年,就已建县制,名吴宁,属会稽郡。唐垂拱二年,也即公元688年,建东阳县,素有“婺之望县”的美誉。1988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东阳撤县设市,掀开了城市发展的新篇章。
春秋战国:
春秋时(公元前770--前476年),吴越争霸,属越国;
战国时(公元前475--前222年),楚伐越,又属楚;
秦汉三国:
秦时(前221--前207年),推行郡县制,东阳地为诸暨、乌伤县之一部分,属会稽郡。
西汉:
郡、国并行,先后属刘贾荆王国、刘濞吴王国、会稽郡、扬州刺史会稽郡。
东汉献帝兴平二年(公元195年):
建县制,取“吴地安宁”之意,名吴宁,属会稽郡。此为东阳建县之始。
三国时,以吴宁县属吴扬州会稽郡。
吴宝鼎元年(266年):
分会稽郡西部置东阳郡,治所长山县(今金华)。吴宁县属东阳郡。取东阳名,是因郡“在金华山之阳,水之东”。
隋唐五代:
唐武德四年(621年),罢郡治州,改会稽郡为越州,东阳郡为婺州。
唐垂拱二年(公元688年),析义乌(原乌伤县)东冲要地及吴宁县故地,袭旧郡名,建东阳县。时有“婺之望县”的美誉。
五代时,吴越王钱奏改东阳县为东场县。
宋元明清:
宋,复东场县为东阳县,并行路治。
元,朱元璋改婺州路为宁越路,又改为金华府。
清,承明制,东阳县仍属金华府。
近现代:
民国时期,浙江省县之间设行政督察区,前后多次划属不同行政督察区。
1949年5月8日,东阳解放。解放后,东阳属金华地区(后为金华市)管辖,磐安县先后在58年划入、83年又划出东阳,县治相应变化。
1988年5月25日,东阳撤县设市。
2003年,成为浙江省17个经济强县(排第13位)

阅读全文

与卢宅有多少年历史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